内外部影响范文

2024-05-07

内外部影响范文(精选12篇)

内外部影响 第1篇

关键词: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一、引言

审计质量的概念最早是由De Angelo (1981) 提出的, 他将审计质量界定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错弊的联合概率”, 他认为审计师发现错弊的概率取决于其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师报告所发现错弊的概率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水平。自概念一经提出, 研究审计质量的文献源源不绝。

审计质量分内部审计质量和外部审计质量,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外部审计质量也即独立审计质量。外部审计质量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呢?内部因素?事务所因素?第三方因素?随着安然、世通和银广厦等国内外恶性舞弊案件的爆发, 众多学者研究了内部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例如公司治理、审计任期等。此外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事务所因素和第三方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例如审计市场低价管制、经济依赖、声誉效应、媒体监督、声誉机制、审计师的地理位置、审计师行业专长、学习效应、私人效应等方面。在国内外,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还是实证研究居多。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审计师也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也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外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一) 内部因素

1. 治理结构

无论是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 还是规范性研究或者实证研究, 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都毋庸置疑, 治理结构越好, 审计质量越高。Cadbury (1992) 和Ham Pel (1998) 发现, 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肖作平 (2006) 、余宇莹, 刘启亮 (2007) 等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审计质量与治理结构之间呈正关系。不同的是肖作平 (2006) 以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审计质量, 而余宇莹, 刘启亮 (2007) 则以可操控性应计数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 在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上两者大同小异。

2. 会计信息透明度

审计需求的信息假说为审计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该假说下审计的功能在于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 降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风险, 减少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行为。

Bhattacharya (2003) 在一般情况下, 管理当局通常存在高估盈余的动机, 因此收益激进度通常被用来衡量管理当局操纵盈余的动机与程度, 较高的收益激进度通常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透明。Francis (1999) 和Reynolds&Francis (2000) 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六大的客户可操控应计项目显著低于非六大的客户。在审计质量差异与稳健性方面, Francis (1999) 的研究结论主要综合表明六大比非六大保守。王艳艳, 陈汉文 (2006) 以2001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正相关。

(二) 事务所因素

1. 审计任期

关于审计师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Mautz和Sharaf (1961) ;Catanach和Walker (1991) 等认为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存在负向关系。他们认为审计师任期越长, 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更倾向于建立私人关系, 存在着降低审计质量的风险。

然而Myers et al. (2003) 等持相反观点, 他们认为随着审计师任期越长, 审计师将获得特定客户的专门知识和对特定风险的了解, 从而减少对管理者估计的依赖, 以提升其专业能力, 进而更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陈信元和夏立军 (2006) 的研究支持了长审计任期情况下的审计质量反而更高的论断。刘启亮, 唐建新 (2009) 实证研究也表明总体上同美国一样, 审计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高。结合我国情况, 大多学者得出的结论还是审计任期越长, 审计质量越高。

2. 高管会计事务所关联

有关事务所关联经验性的研究始于SOX法案的颁布, 主要从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角度检验事务所关联对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

Dowdell和Krishnan (2004) 、Geiger等 (2005) 以及Menon和Williams (2004) 等研究则主要检验了事务所关联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但事务所关联是否削弱了审计质量, 其证据仍然是迷惑的。刘继红 (2011) 实证研究表明在事务所关联条件下,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可能是一种表象作用, 而真正影响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的是事务所关联关系, 关联度越高, 审计质量越低。

3.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经济依赖性

也有文献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审计质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发现审计师所具备的行业专长以及审计师的经济依赖性是其中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余玉苗和李琳 (2003) 的研究发现, 在客户聘用审计师的初期, 审计师不能充分了解客户特有的背景, 审计师识别客户特定的审计风险增加, 审计师的专业能力也无法充分发挥, 从而审计质量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李思飞, 刘恋, 王化成 (2014) 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发现在短期内, 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在长期中, 当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对行业内客户的经济依赖性增大时, 审计质量将会降低。而刘桂良, 牟谦 (2008)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但没有提高审计质量,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陈波 (2013) 利用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本文也得到了支持分所层次客户重要性削弱审计质量的证据。

相反的也有人认为审计师专长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代表人物蔡春和鲜文铎 (2007) 发现, 审计师行业专长反而会损害审计质量, 他们认为目前我国审计师缺乏独立性以及容易受到行业内经济依赖度的负面影响是造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

4.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De Angelo (1981) 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能力和独立性两个基本因。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恰好来自对审计师能力和独立性的影响。De Angelo (1981) , 刘峰等 (2009) 认为当事务所规模随着合并后的扩大, 就越不可能为了单个客户而牺牲独立性事务所合并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有利于形成若干家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大大减少客户企业的选择空间, 使其难以再采用威胁变更事务所等不正当手段, 从而提高客户企业审计质量。曾亚敏, 张俊生 (2010) 研究结果还表明, 会计师事务所实质性合并与形式性合并相比更能提高审计质量。

5. 审计师的地理位置

审计师距离客户越近, 越能获得更多关于公司的信息, 能够更好地制定审计计划, 评估相关审计风险, 更有效地收集审计证据, 因此距离客户越近的审计师具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能力。

刘文军 (2014)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师距离客户越近, 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越低, 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然而原红旗和韩维芳 (2012) 没有发现本地所审计的客户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龚启辉、李琦和吴联生 (2011) 甚至发现本地所审计的客户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对于不一致的结论, 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浪潮导致审计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以及市场化进程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审计师的政治干预。刘桂良, 牟谦 (2008)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市场的强地域性与审计质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三) 第三方因素

1. 法律风险

比照瓦兹与齐杰瑞 (1982) 关于审计质量界定的思路, 我们可以将法律风险表述为被发现的概率和发现后被惩处力度的乘积。刘峰 (2002) 主要是从法律风险角度讨论了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结论是:在我国目前需求相对无效的市场环境下, 低法律风险必然导致低审计质量。郭道扬, 吴联生 (2003) 将审计质量分解成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认定、审计标准制定、审计责任约束、审计质量控制和检查等5方面的内容, 进而进行分析, 得出我国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约束还存在着问题, 即我国审计质量有着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 媒体监督与声誉效应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人们借助媒体获取所需的信息。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发挥着收集并传播信息的作用。

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中, 声誉本质上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对于承诺可信性的投资结果, 它既是一种信号显示机制, 又是一种激励机制。由于声誉既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 同时又需要进行高昂的投资, 那些业已形成卓著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由于声誉和品牌带来的竞争优势和收费溢价, 有更强的动机去约束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 维持并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陈波 (2013) 认为“四大”的声誉效应能够显著提高分所相对于其重要客户的独立性, 使得“四大”的重要客户并未发生显著的审计质量下降效应。

张建平 (2013) 通过媒体报道——审计声誉——审计质量这一分析路径, 更加注重媒体报道影响审计质量作用机制, 进而发现三者逻辑关系, 表明审计声誉在媒体监督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学习效应、私人效应

目前的研究均忽略了审计师与客户可能存在的私人关系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因而还存在诸多不足, 其结论也值得进一步思考。我国有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刘启亮, 唐建新 (2009) 的研究结论是1) 正常审计聘任关系且控制事务所任期的情况下, 学习效应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在签字会计师任期的第5-8年效果最好, 呈U型;2) 在异常审计聘任关系下, 随着私人关系的终止, 审计质量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三、提出建议

当然除了以上因素外,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 本文选取的是研究得较多的因素, 在文献综述以及分析过程中, 对于未形成一致结论的因素不予提出普遍对策, 对得出一致结论的因素, 提出对策来改善审计质量。

在内部因素方面, 我们应该完善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在事务所因素方面, 我们应该提高审计任期;减少高管会计事务所关联;减轻经济依赖性;尽量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在第三方因素方面, 要优先考虑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审计师;国家也应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 提高法律风险;加强媒体监督, 提高声誉效应;尽量避免私人效应, 加强学习效应, 相信如此一来, 审计质量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De Angelo L 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 (03) .

[2]Cadbury, A., 1992, “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GEE, London.

[3]Hampel, R., 1998, “Committe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GEE, London.

[4]肖作平.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J].管理世界, 2006 (07) .

[5]余宇莹, 刘启亮.公司治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J].审计研究, 2007 (05) .

[6]Bushman, R., Joseph D.Piotroski and A.Smith, 2004,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0,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42No.2May.

[7]Francis, J.R., E.L.Maydew and H.C.Sparks, 1999, /The Role of Big 6 Auditors in the Credible Reporting of Accruals0,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8.

[8]王艳艳, 陈汉文.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 2006 (04) .

[9]陈信元和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6 (01) .

[10]刘启亮, 唐建新.学习效应、私人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 2009 (04) :52-64.

内外部影响 第2篇

(一)资金转移价格计价的含义

转移价格最初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事业部制的推行而出现的,其目的是客观地考核事业部的业绩。其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商业银行转移价格的载体是货币资金,所以称为资金转移价格。又因为资金的价格一般称作利率,所以资金转移价格也称为内部资金利率。

资金转移计价是指资金转移价格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方法。资金转移计价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实现银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金转移计价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分工可划分为资金筹集、资金调拨、资金运用等部门,通过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对各种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这就要求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根据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并可将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使贷款决策集中于信贷风险分析,由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利率市场化后,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应更加灵活,对市场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具体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实现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离。

存贷款部门经常担心,利率的变化会对业务绩效产生影响,从而不自觉地将对利率的管理带到业务开展中去。但实际上,存贷款部门不具备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存贷款部门每笔业务发生时其利润就立刻被锁定住,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存贷款部门可集中精力去开拓客户、识别客户,管理好又客户衍生出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总行资金部门则集中于市场风险管理,尽量规避因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样,通过专业化分工,业务部门和资金部门各司其责,分别专司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论文发表,影响。。

2、为产品定价提供直接依据。

商业银行存贷款类产品定价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简化了定价模型。一般如下所述: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费用+信用风险溢价+目标回报率

存款利率=资金收益-营运费用-目标回报率

当建立了资金计价转移体系后,资金成本=COF,资金收益=VOF。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转移计价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获取资金的机会成本和使用资金的机会收益,从而使产品定价建立在更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3、是产品、账户、部门、分行绩效考核的基础。

随着银行业产品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内部越来越需要去评价和账户的贡献,进而去考核部门和分行绩效,公平客观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由于资金转移计价以市场为导向且应用到最小的业务单位(账户单位和产品单位),故成为所有考核最基础、最原始的依据。

4、是传导总行政策、引导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的工具。

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相当于基准利率在中央银行的地位,是传导总部政策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当总部要鼓励某资产业务发展时,就会降低资产业务的COF。当总部要鼓励某类负债业务发展时,就会提高此类负债业务的VOF。例如,当总部判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信贷投放过热时,就会整体向上平移COF曲线以抑制分行的放贷行为。

(三)模式

资金转移计价的运作模式可概括为:统收统付、统一计价、集中运作。论文发表,影响。

统收统付指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即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全部资金来源均视为上存总行,全部资金运用均视为从总行借入,实现全部资金在总行的逻辑集中。

统一计价指对同质产品,不区分地区差异,确定全行统一的VOF(资金成本)和COF(资金收益).

集中运作是指全行资金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拨,全行资金净头寸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外部市场统一运作。

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过程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由差额计价逐步过渡到全额计价管理模式。即将按照上下级行间上存或借款敞口头寸计算内部资金往来利息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改为简化、细化的全额资金计价模式。

(一)差额计价的含义

截止到年底,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采取“差额计价”的模式,实行的是资金的差额计价。上级行只对下级行上存或借入的内部资金进行计价,测算内部资金利息收入,不对其他资产负债进行计价。

内部资金是上存上级行的全部资金,是分支行所有负债(资金来源)与所有直接经营资产(资金运用)的差额,这也是“差额计价”中“差额”的含义。

计算内部资金收入时首先要知道内部资金的总额和结构,乘以相应的内部利率后就是内部资金收入。

在差额计价情况下,上级行不能直接用价格手段调控下级行的资产负债,只能对内部资金进行直接的价格调控。论文发表,影响。这种模式,对总行集中全行资金,由总行统一进行全行资金调配、供应,保障全行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全额计价的含义

《源流》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 第3篇

《源流》是全国第一家宣传革命老区的公开发行刊物,也是广东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宣传综合类期刊。自1994年创刊以来,作为老区宣传的主阵地,《源流》紧紧围绕“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崭新老区”的办刊宗旨,努力尽到宣传老区主流平台的职责。

近年来,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扩大《源流》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提高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源流》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引起国内外广大读者极大的关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CNKI是中国知网的英文简称,中国知网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为海内外各行各业提供知识与情报服务的专业网站。据“中国知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源流》有4951个机构用户,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北美、澳洲、西欧、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行业涵盖了高校、高职院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企业、医院、科研单位和军队,其中大陆地区机构用户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防大学等4604个;海外机构用户有澳门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347个。个人读者主要分布在5个国家和地区。另据统计,2014年度,《源流》一年12期总页码为768页,而CNKI系列各种数据库编入《源流》总页码共1600页,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文献总库(II辑)》编入768页,《中国农业知识仓库》编入768页;个人读者下载页码683页。

企业外部融资影响因素研究 第4篇

1.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 金融产品更加丰富, 利率类型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一些企业和地方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较多, 社会各界对此也比较关注。因此, 客观、全面、动态地看待企业融资问题, 刻不容缓。

2014年11月3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前三季度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表》, 表中显示: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达6207亿元人民币。在全国31个统计的省份中 (包括直辖市) 排行第五, 说明浙江省的融资规模量处于靠前领先地位, 为浙江省各机构融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总环境。其中, 人民币贷款占总量的67.10%, 企业债券占17.24%, 两者相加, 共占融资规模总量的84.34%, 以此说明浙江省融资金额主要流向人民币贷款与企业发债。

2. 货币政策方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8月1日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中显示:2014年上半年, 社会融资规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具体数据为10.57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4146亿元。

注:加粗数据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的数据

从表中可以得出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与上年同期相比, 人民币贷款投放增多。上表显示,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4.3%, 去年同期为50.0%, 相比高出4.3个百分点;二是外币贷款明显低于上年同期。2014年上半年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632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增1159亿元。据分析, 这是内地香港市场人民币汇差明显扩大引起的资金流动所致;三是直接融资活跃, 占比有所上升。2014年上半年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达1.5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1635亿元;其中, 上半年债市行情整体较好, 企业债券融资1.30万亿元, 同比多861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四是信托贷款明显收缩, 表外融资同比少增。今年来, 信托贷款一直延续着弱势增长, 据表所示, 信托贷款增加4601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增7764亿元。分析认为, 信托一级市场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日趋严格以及考验其资产质量的竞争日渐加剧。

二、浙江省电力公司外部融资现状

截至2013年9月末, 国网公司短期借款681.25亿元, 长期借款2, 080.99亿元,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92.76亿元, 应付债券3, 375.88亿元, 计算可得银行借款比重44.33%, 应付债券比重:54.18%。根据以上国网公司的融资数据, 可以看出隶属于国网的省电力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两种。

1. 债券发行现状

目前浙江省电力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2006年5月至2014年8月, 公司总共发行债券63期, 其中债券类型有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几乎每个月都在发行, 而每年4月是公司发债高峰月份。短期融资券属于公司短期融资时所发行的债券, 在年末发行量显著加大;中期票据在年初几乎不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比短期融资券更为灵活, 可以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瓶颈, 所以发行情况视公司财务情况而定, 一般年初时, 次债券发行量较多。

2. 银行贷款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1月浙江省电力公司贷款总计约18.5亿元人民币, 其他月份贷款总额均远远低于此数。据此得出:每年1月是贷款高峰期。原因在于:年初, 新一轮的资金运用开始, 因此, 需要向银行贷款, 以便进行下阶段工作项目的开展。然而, 到下半年, 公司根据项目开展, 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 因此贷款次数增多, 但是贷款资金总额却相对于1月份来讲, 相对较少。

三、外部融资影响因素研究

1. 债券发行方面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我国企业债券发展中, 除了一些制度性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对企业债券发行有影响。比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这类指标近年来有良好的表现, 这将有利于企业发行债券。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企业债券发行额与股票发行额、银行贷款、国民储蓄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国债发行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25、-0.471、-0.515、0.509、0.065、-0.508。因此, 根据相关系数可得,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国债发行都存在负相关。这说明发行企业债券与股票发行规模、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国债发行都存在反向影响, 但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债是正向相关的, 也就是说, 经济增长利于企业发行债券。从相关系数中, 又可以看出, 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

除了上述这六个外在因素以外, 还存在一些内在因素, 比如:债券发行额、债券面值、债券的期限、债券的偿还方式、票面利率、付息方式、发行价格等因素。

2. 银行借款方面

(1) 货币供应量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 (以下简称《年报》) 对2014年货币政策进行展望:预期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左右, 总体货币政策依然稳健实施, 总取向不变: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为保持连续及稳定性的货币政策, 需重点强调改革创新、稳中求进, 具体表现为:调整机构与结构、促进改革、防范风险和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协同性的调控, 统筹计划, 稳步增长, 积极转型, 为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而努力。同时, 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为便利对外投资, 应进一步转变外汇管理方式以及监测分析替代行政审批、宏观审慎管理替代微观管制等。年报预期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左右, 根据目前1-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百分比确实在13%左右。因此, 下阶段广义货币供应量应在120.93万亿元左右 (2013年10月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107.02万亿元) 。

(2) 贷款基准利率

(1) 贷款基准利率与Shibor的关系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 基准利率的建设路径为:利率管制放松的情况下, 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根据已经形成的市场基准利率, 国家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发生转向, 转向利率的价格调控方向。此时, 央行利率调控的目标逐渐变为市场基准利率, 已达到市场基准利率和央行基准利率并轨效果, 这便是完全意义上的基准利率。此外, 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技术平台计算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简称Shibor) 。

(2) 贷款基准利率与Shibor利率的走势分析

自2008年至2014年, 中国人民银行共对一年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了13次调整。因此收集了自2008年至2014年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历史数据及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第二天shibor1Y的数据以便对照分析。如第二天为节假日, shibor1Y为紧跟的第一个工作日数据。可得贷款基准利率与SHIBOR利率的变化走势图如下:

(3) Shibor利率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首先, 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是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首要因素, 而Shibor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存贷差是其最直接的因素。其次, 中央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领导者与监管者, 负责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状况来能动的对市场进行调控, 其为调控市场而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 几乎对市场上的全部变量都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再而, Shibor作为市场上的基准利率, 必然会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此处仅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为代表进行阐述。

对Shibor利率产生影响并不只有上述这几个因素, 基于宏观经济对市场的影响, 研究宏观经济变量CPI、PPI、PMI、FDI指标对Shibor的影响, 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对Shibor1Y与存贷比、M2、存款准备金率、CPI、PPI、PMI、FD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Shibor1Y与存贷比、M2、存款准备金率、CPI、PPI、PMI、FDI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55、-0.32、0.67、0.36、0.38、0.70、-0.17。因此可以得出, 存贷比、广义货币供应量、FDI与Shibor负相关, 而存款准备金率、CPI、PPI、PMI与Shibor正相关。且PMI与Shibor的相关系数与其他硬性因素相比稍高, 接近0.70。由此说明, 当PMI上涨时, Shibor也相应上涨, 反之如此。根据2014年1月至12月PMI数值, 可以看出PMI呈下降趋势。因此, Shibor利率在下阶段也呈下降趋势。

(3) 银行在办理企业贷款时, 考虑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那么综合实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1) 企业财务状况。若企业收入稳定, 固定资产较多, 银行充分信任企业的还款能力, 那么贷款获批几率也就越大; (2) 企业类型。对于企业从事的经营项目, 银行也会放入考察因素之中。电力公司向银行贷款不像中小企业, 难度易于中小微企业; (3) 企业信用。无担保贷款业务, 信用是关键因素, 银行将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即: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财务信用、纳税信用。若企业各方面的信用均满足银行的要求, 没有信用污点, 那么申请贷款会相对容易; (4) 企业业主的综合实力。对于企业业主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资产等信息银行均要进行考量; (5) 企业融资需求。企业融资资金的数量与企业融资需求息息相关, 只有当企业有相应的融资需求, 才会企业融资行为。

四、总结

1. 企业发债

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股票发行规模、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国债发行都存在反方向的关系。这说明:当企业股票发行规模、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国债发行规模变大, 这将阻碍企业发债, 此时就不利于企业发行债券。又说明企业债券发行与股票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方式具有排斥的影响, 而经济的增长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是有利的。由于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特别是企业债券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因此通货膨胀率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几乎没有影响。因此, 企业发债主要看股票发行规模、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国债发行的规模, 当上述规模变大时, 不建议企业发行债券。

2. 银行贷款

首先, Shibor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比成反比。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的差反映了一定时间内银行同业市场上的资金盈余情况, 其差额变大, 说明在一定情况下, 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贷出的资金增多, 在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及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相当于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就会随之下降。

其次, Shibor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向变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体现央行的政策意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对货币需求的压力大, 但也向市场上发出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意图的信号, 此时作为银行间市场上同业拆借价格的Shibor也会受到这个流动性趋紧信号的影响, 从而随之增加。Shibor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长期呈正比的均衡态势的存在, 反映出Shibor受央行货币政策影响较大。

最后, Shibor与PM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2014年数据统计, PMI指数呈下降趋势, 同时Shibor利率也呈大幅下降趋势, 综合上述现象, 下阶段是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最佳时机。

摘要:金融市场不断发展, 融资渠道不断增多, 但是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对于像省电力公司这样的国企来说, 企业外部融资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社会融资环境以及省电力公司融资现状, 分别从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两方面出发, 研究分析外部融资的影响因素, 并针对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相关总结。

关键词:外部融资,影响因素,银行贷款,企业发债

参考文献

[1]张茵.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梁玲珍.影响企业成功发行债券的因素[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09:46.

[3]陈建林.电力消费债券与操作方案设计[D].中南大学, 2005.

[4]蒋屏.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5]徐建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基准利率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6]谢志军.拍卖理论及其在中国债券市场上的应用[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2006.

[7]张华刚.深化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完善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然途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浅谈影响外部链接权重的十大因素 第5篇

网站的外链一直是各位站长最关注的地方,天天的发贴,做链接,归根到底就是想增加外链数,提高排名.不可否认,目前在百度和Google中,网站外链所占权重还是非常重的,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和了解外链权重的各种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制造外链,那效果自然事倍功半.下面我整理下,结合些实例,列出十点因素:

1.链接关键字及其说明

通常我们做链接的时候,需要将特定的关键字作为链接文字,或者在链接文字中包含关键字.如,小说网,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网等.很遗憾的是,目前很多站长对SEO一点都不了解,外链文字中,都是用自己网站这最冷门的名字.这是种极大的浪费。

2.链接存在页面中的位置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个顺序是很多事物的顺序,这也被很多SEO同行用在搜索引擎优化中,认为页面上方的链接权重比下方的权重高.这点是细节.比如你的博客,尽量把链接的区块移动到左上,那传递的权重自然就高很多.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3.链接所在页面PageRank值即PR

PR越高,相对来说链接越有价值。这个同样适用于要害字排名当中,同等条件下,PR高的站点可能会排在更靠前的位置。不过目前来说,PR的作用越来越小,几乎可以忽略.对于追求流量和排名的网站来说,苦苦追求高PR的链接,远不如去追求百度快照更新频繁,收录多的低PR站点。

4.链接站点权重

即链接在网站的整体权重问题,通常情况下,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专业网站>普通网站>公司网站......存在这么一个从大到小的权重关系,所以有时即使你的链接在门户网站的内页,也有可能比在普通网站的首页价值高,其链接更有价值,理由已经很明显了。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举个例子:这就是一个被惩罚的站,在百度中“site: www.51hlht.com ”,看看对方的首页是否在第一位,因为现在外链传递的权重,是页面与页面的传递.对方的站再怎么好,如果site不到他的首页,说明该页面权重低或者被惩罚,这种情况的外链,得不偿失。

5.链接的方式

链接的方式有很多,文字链接>图片链接>JS链接等.....通常情况下,文字链接最好,假如有做图片链接,那纯粹是为了整体页面美观,呵呵,做图片链接的时候最好加上ALT文字标签说明,不推荐JS类的链接,这个很少能被搜索引擎抓取,老调重谈了。

6.链接存在时间

链接存在的时间长短对SEO有什么影响,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些搜索引擎对你站点的更新很慢,非凡是GOOGLE对外部链接的更新,3个月啊,假如你的外部链接时间不到3个月,你的链接基本上白做,

假如引擎对你的站点更新很快,几乎天天更新,你做好的链接很快可以被引擎抓取,这个当然是好事,但要是你过段时间链接取消了,搜索引擎再来更新的时候发现不存在了,这空白不太好吧。所以重视这些链接,如果对方偶尔出现快照更新慢等其他小问题,不必急于去掉,可以多观察一两天,否则是一大损失。

7.nofollow的问题

这点在之前不用考虑,自从搜索引擎识别nofollow标签的时候,假如有网站使用了这个功能,链接便不会被引擎抓取,你把链接做在这种地方算是白忙。目前站长的素质还是不错的,有天兴起,我专门检查了一百多个外链,没有任何一个网站使用了这个标签。

8.链接和被链接网站页面内容相关性

内容相关性,这个是众多搜索引擎评判链接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假如你链接的文字跟你的网站及页面内容无关,那么其权重会相应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垃圾留言本群发已经不起作用的原因。网站或页面相关性越强,链接权重质量越高,这点很重要。

站与站之间的相关性也是如此.不同类型网站的链接,虽然同样有效果,但同类的网站链接,在传递权重的同事,也在传递着该行业的权威性,从而提高关键词的排名,比如小说网,和各种文学,网络小说,甚至论文网做链接,效果最好.可以说,辛苦的做几个不相关的外链,不如仔细做一个相关贴切的链接。

9.链接和链接四周文字相关性

这个通常用在软文推广和网站内部建设当中,链接和链接四周文字相关性越高,链接权重就越高。这点很重要,软文高手,总会在自己的目标关键词周围适当的分布一些相关关键字来衬托,例如为了推广“小说网”,在其四周巧妙的分布些“文学”,“小说阅读”,“免费小说”等.一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四周,并不只局限于该链接的周围,其实和关键词密度一样,和该软文的题目,该页面关键词密度有关。

10.链接中牵连的两个网站之间的关系

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假如两个网站在同一主机IP下,或者域名注册信息相同,链接权重会被降低,假如已经有过链接,之后的链接权重也会降低。对于这几种说法是很多朋友给出的经验,我个人没有体会到,不过有一点我到是可以证实:假如有一个网站被搜索引擎降权或者惩罚,那么满足以上三个“假如”当中的一个,链接的网站很轻易受到株连九族之害。

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分析 第6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2006年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我国会计政策理念开始从讲究规则转为为讲究原则,允许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做账。如此以来,就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考验,尤其是对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然而,这一能力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具体来看,从企业运作的外在环境上有如下一些困境。所谓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必然接触,但又不在自己的设置之内的一些因素,包括法律因素、经济大环境、文化背景等等。

一、法律因素

法治社会,不论个人还是组织势必或多或少要与法律打交道,作为经济组织中涉及财务事务的一项工作与法律的关系自然更为密切。应该说,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单位,其所有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在会计政策方面尤其如此。首先讲企业在选择自身的会计政策与会计运行方式时必须是依据国家已有的法律法规,乃至政策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而且还要严格符合有关的经济事务法,包括《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

其中,尤其是2001年实施的《会计法》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企业明确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法律后果,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关于作假单位的处罚中明确了企业法人及相关主体的责任,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轻的也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从而为会计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只是提供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而且存在着定义不清醒,解读不明确的问题,因而只能说,它是会计职业判断令行禁止的依据,而非全部。更何况,经济社会变化迅速,法律往往具有时效性,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二、经济因素

会计工作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反应,按部就班的计划经济需要的是按规矩按条例办事的会计人员,他们只需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即可。比如,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会计人员只需要根据相关规定一项一项记录、反映。会计工作零零碎碎,几乎没有什么需要会计职业判断的业务。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是其显著特征,各种要素频繁流转,企业之间的可理解性变得极为重要。因此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需要考虑其他企业的指标可比性和能够提供使人理解的信息,一些国际交流频繁的企业更要考虑国际会计标准与惯例,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种从经济组织内部关注转向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关注,绝不仅仅是某个会计行为或会计程序的变动,而是牵涉到会计工作整个理论结构和会计人员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因为不同的经济体制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行动主体。一方面不同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一方面合理合适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反过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进行,甚至是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正是因为其中的高度相关性,国家财务部门近年来加强了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信息的检查评定,从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多个方面进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会计职业判断向着应然方向发展。

三、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一般情况下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多的时候,文化仅仅是指非物质的精神财富,比如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如果对文化做个分类,我么可以引用霍斯蒂德的四种社会文化因素,即个人主义、权力距离、阳刚之气和不确定性规避。[1]所谓个人主义的社会,是指相对于集体主义社会更倾向于一种个体间独立交织的社会结构,而不是紧密交织、融为一体的构架;所谓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等级划分、权力不平等的接受程度;阳刚之气是指社会文化中性别功能、崇尚成功、强调效率的程度;而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社会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所感到不安的程度。

研究揭示,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会计实务的处理会选择更灵活的、更个人独立性的判断,也更倾向于用激进的、带有风险的方式进行会计决策。而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则会与之相对,选择一种更谨慎、更有例可循的处理方式,避免判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权力距离大的国家,会计职业判断往往难以实现,那些统一性高、保密性强的会计原则会更为青睐。有强烈不确定性规避偏好的社会也会以崇尚稳健的会计事务处理方式为主,青睐会计事务的同一性和保密性。阳刚型社会倒是与个人主义社会更为相近,会计政策也会追求重个人成就、重决断能力,从而导向激进主义的会计政策。[2]

显然,我国的传统文化及社会气质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集体主义的、强不确定性规避、大权力差距及低阳刚之气,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权衡性很难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宗昌,乔旭东.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0(11)8-10.

内外部影响 第7篇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对阻碍教育公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研究, 发现阻碍教育公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教育投入的区域不均衡, 各阶段教育投入不平衡, 区域间、城乡间教育投入不平衡等 ;社会阶层分化 ;教育及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均衡。阻碍教育公平的内部因素主要有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缺乏活力 ;师资力量不均衡, 如骨干教师分布不业这种“病”, 也要先找准“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合理, 部分学科师资缺口较大, 师资待遇有差距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都不均衡, 城乡教育布局规划不尽合理, 城乡校舍状况不均衡 ;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拉大等。

通过研究, 笔者认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途径有 :一是坚持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确保教育品质的公平性和教育主体的公平感, 实现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性和教育收费制度的合理性, 促进基础教育政策的相对公平性和高等教育的透明度。二是创新教育公平的发展模式。构建以强助弱的植入式团队化支教模式, 立足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的共同体支教模式, 发挥高校优势, 带动贫困学校“高贫联合”模式, 立足本校培养合格师资的“校本教研”模式。三是提升教师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大师训经费投入、农村教师选聘、城乡教师交流、城乡学校帮扶等力度, 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四是构建教育公平的实践机制。建立教育内部系统的均衡发展机制, 建立社会参与、评价教育的机制, 建立政府适度分担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 大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机制, 建立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合理调整布局基础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机制。

为了实现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 特关于政策方面提出以下决议 :一是加强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 ;二是注重统筹教育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政策制度机制的创新 ;四是推进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公平 ;五是引入学校增值评价, 改善教育公平的评价手段 ;六是科学规划布局调整, 打开教育公平的新格局 ;七是推进标准化建设, 建设教育公平的新基点 ;八是执行三年教师交流制度, 注入师资流动的新活力 ;九是阳光招生、阳光编班, 探索出教育公平的新途径 ;十是加强“三名工程”建设, 促进教师队伍均衡。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中要求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但教育发展的力度与人们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也秉承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 使公平服从于效率, 认为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教育才有充分的物质基础, 教育公平才能实现。

教育是法律赋予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权的重视, 国民的人权意识逐渐增强 ;加之在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是社会成员获得社会认可、实现向上流动的基础, 因此, 人们对公平的受教育权的追求成为必然, 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为所有问题的核心。网络时代公众对于信息的占有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社会信息也渐趋透明化、公开化, 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导致不少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公众的生活压力倍增,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让人们对社会民主、社会公平充满了期待, 并直接希望从教育上率先实现公平, 进而使得教育公平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国以来, 我国社会长期处于城乡结构之中, 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也秉承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 使公平服从于效率, 认为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 教育才有充分的物质基础, 教育公平才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 特别是近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渐进式的改革保持了社会稳定与发展, 但也积淀了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和历史形成的体制、机制等原因, 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是教育产业化的施行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且在某些方面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 校际发展差距显著, 这些问题对推进我国的教育公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它历来就不仅仅是家庭和个人的事, 而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子系统,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教育的。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 追求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的执政导向与目标, 而作为社会公平基础的教育公平却不尽人意, 近年来学界以及普通民众在教育公平领域的关注和呼吁日益强烈, 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升, 然而, 有限的解决措施在严重的问题面前可谓是杯水车薪。同时, 随着近些年来新型社会阶层 (主要指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和农民工的大量存在) 的出现, 教育公平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 地区间、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在享有教育资源方面的差距持续扩大等, 这些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已经成为民众强烈抨击的对象, 也日益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外, 从数据分析来看 : 当代中国的教育公平指数约为51.3, 而美国社会的教育公平指数则约为173.1, 是中国教育公平指数的3.4倍, 当前中国教育不公平之严重可见一斑。

教育公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和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内涵。党和国家决策层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近十年来在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同时, 着眼于实现社会公平、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教育发展的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由于教育内外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各类教育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衡现象, 这与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 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期盼不相适应。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公平的发展现状, 厘清当前阻碍教育公平的内外部因素, 深入剖析教育事业非均衡现象及其成因, 探寻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决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二、阻碍教育公平的因素分析

(一) 外部因素

1. 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制约教育公平。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 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据有关资料表明, 2008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5473.62元, 而贵州省仅为2310.83元, 相差近6倍。可以说, 教育不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

经济实力直接致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快速, 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投入也不断增加, 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总体一直较低, 2009年只达到4%, 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与教育发展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 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江苏全省这种区分也较为明显,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教育重视程度高, 教育投入大, 受教育者享有了更多的经济、文化以及教育资源 ;苏北地区因为历史的原因, 工业经济相对落后, 财政收入难以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社会阶层分化制约教育公平。目前, 中国社会各类不同的社 会阶层已经形成。社会阶层的形成, 对教育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 响。社会分层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三种形态为——

第一种形态 :从外到内的认同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人们的思想从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和对社会分层的现实的抗拒, 慢慢变为对之从接受到认同的转变。很多人都已经把接受教育作为保持社会层次的身份证和从低社会层次进入较高社会层次的跳板。

第二种形态 :社会分层的形成和逐步成熟, 使得已经处于社会优势的阶层, 希望通过教育进一步保持自己处于优势阶层的社会地位。于是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 对于优势阶层的精英教育已经逐步形成。在初等教育阶段, 这主要体现为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尽管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客观原因, 事实上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龄儿童有更多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机会, 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首先, 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父母, 儿童通过家长良好品行的耳濡目染, 形成了优良的品德和思想。经济欠发达地区, 家长分担家务和劳动, 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子女的教育进行辅导和规划。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之间得到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这成为阻碍初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 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数量很多, 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学校之间对优质师资、优质生源、优质教学成果的竞争, 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相比较而言, 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资金紧张, 学校数量稀少、竞争匮乏, 无法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经济实力直接致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 照。

再次, 地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各方面的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 学生们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还能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且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学生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上只能来自课堂的教育和书本知识, 使得他们的视野非常狭小, 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成长方向的认识十分盲目。以上三个方面都造成了初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巨大差距。

第三种形态 :阶层分化使教育成为评判阶层的一条重要标准。由财富、权力、声望所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 使各阶层及其成员不仅自己认同为相应的阶层, 而且将自己认同为这种等级秩序的法定者, 这在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各类考试表面上是人人平等, 但实际上由于社会优势阶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 使他们在起跑线和竞争过程中与劣势阶层不处于同一等级上, 优势阶层利用教育使自己的垄断地位得以巩固, 教育也由此成为社会上判别一个人所属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标准。

3. 教育投入区域不均衡制约教育公平。“重城市、轻农村”现象明显。《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 :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是3357.92元、4331.62元, 农村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是3178.08元、4065.63元, 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5.99元和179.84元 ; 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是4012.51元、5213.91元, 而农村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是3802.91元、4896.38元, 农村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09.60元和317.53。

以盐城为例, 近三年, 全市教育总投入逐年大幅增长, 2011年达89.49亿元, 比2009年 (51.9亿元) 增长72.4%, 年均增幅31.3%, 其中财政性拨款76.5亿元, 比2009年 (40亿元) 增长91.3%, 年均增幅38.2%, 预计2012年全市教育总投入将达到103亿元 (如图1) , 基本达到省定教育总投入占地方财政总支出15.9%的目标。

由于盐城市属于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对拮据的地方可用财力, 该市教育投入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第一, 总投入相对不足, 公用经费占比低。据全省2011年教育总投入来源统计显示, 盐城市2011年度教育总投入绝对值位列全省13个地级市的第6位, 低于全省13个地级市的平均水平5.99亿元,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的徐州市、南通市相比, 盐城分别低于上述两市22.42亿元、20.12亿元。盐城教育总投入除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外, 教育税费收入、民办教育举办者投入、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等其他投入比重相对较低 (如表1) 。

从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看, 人员经费占2011年教育总投入的65.47%, 而用于商品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基建支出的公用经费虽呈逐年增长态势, 但仅占总支出的34.53%, 总量不足 (如表2) , 使学校在基建、装备器材、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师生文体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受到制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亿元)

第二, 各阶段教育投入不平衡。2011年,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教育投入达51.32亿元, 占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的67.1% ;高中教育财政性投入11.29亿元, 占14.7%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5.98亿元, 仅占7.8% ;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7609.8万元, 仅占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的0.99% (如表3) 。

第三, 区域间、城乡间教育投入不平衡。统计显示, 2011年我市除亭湖区、盐都区外的各县 (市) 中, 人均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是建湖县1229.66元, 而最低的是滨海县762.97元, 两者相差466.69元 (见表4) 。同时, 在区域内城乡之间人均教育投入差距明显, 建湖县、东台市县城 (市区) 人均教育投入分别达1986.56元、2008.27元, 而农村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847.4元、899.98元, 两县市城乡相差分别达1139.16元、1108.29元。

(单位:元)

由于各地教育投入重点的不同, 各地各阶段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 (见表5) 。盐都区、阜宁县2011年度学前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分别达200元、145元, 而射阳县、响水县、开发区均无一分钱投入 ;小学阶段, 盐都区、亭湖区生均投入均达1500元以上, 滨海县仅601元 ;初中阶段, 射阳、滨海、开发区均不足1000元/生, 远低于全市1542元的平均水平 ;高中阶段, 除大丰、建湖、响水等部分县 (市、区) 因建设新校致生均投入偏高外, 其他县 (市、区) 的生均公用经费有的相差数倍之多, 盐都和滨海均不足200元 ;中职阶段, 东台、大丰、阜宁生均投入均达1000元以上, 盐都、射阳、滨海三地均不足300元, 其中射阳县生均投入103元, 仅相当于大丰市的1/8。

(单位:元)

4. 教育及相关制度设计不均衡制约教育公平。我国的教育不公 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育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本 身的不公平, 从根本上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1) 户籍制度产生的教育不公平。

一张小小的户口簿足以束缚住农村学生, 他们的社会身份上升往往要付出比城市学生更大的代价。户籍制度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学校设置了太多障碍, 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剥夺了贫困地区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最近几年尽管户籍制度有所放松, 但总体来说改革尚未彻底。

(2) 城乡二元分割产生的教育不公平。

城乡社会的二元结构造就了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 直接导致城乡教育等级制。该制度将农村与城市区别对待, 城市是教育投入的重点, 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一切公共资源均向城市倾斜, 形成了“城市中心”的价值趋向。学校级别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严重差距。最近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 加速了学校资源向城市集中程度。

(3) 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产生的教育不公平。

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录取时采用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 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的, 也不是按照省区人口数量按比例分配, 在很大程度上优先照顾了城市考生的利益。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存在很大差异, 造成了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农村学生所处的劣势地位很难改变。

(4) 重点学校制度产生的教育不公平。

内外部影响 第8篇

一、农户采纳行为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农村文化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习惯、能力等构成的复合体, 包括知识、信念、艺术、法律、伦理、风俗等, 几乎包括了个体行为与思想过程中的每一个事物。现代社会, 文化只是为大多数人提供一种思想和行为的边界, 人们总是倾向与同一文化下的其他人保持一样的行动、思考和感受。我国农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 农村文化对个人行为设置的“边界”, 规定农户在特定的情况下应当或者不应当做出某些行为。农户违反农村文化规范, 将会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惩罚。农村文化主要是由农村观念文化、农村行为文化以及乡土知识系统组成。农村观念文化是一种持久性的信仰, 是农户个体或农村社会对某种行为方式的偏好, [3]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告诉农户如何判断好坏、辨别真伪;农村行为文化是世代相继的一种传统文化, 与农户采纳行为相关的农村行为文化一般表现在农耕传统文化和宗教传统文化;乡土知识系统实际上是农户对自己和周围其他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农户在采纳新技术时会同自己曾经实践过的、与新技术功能有所相似的技术联系起来, 通过熟悉的技术及以往类似经验做出最初的判别。

新疆石河子是水资源极其短缺的地区, 农村的观念文化首先是非常重视水资源供给, 期望农业灌溉得到保障, 产生了节约水资源的意识。由于很多土地是刚刚开垦的, 亩产量一直上不去, 且产量年际变化大, 对农产品产量的增长高度重视。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两个特点——节水和增产, 正好顺应了当地农村的观念文化。膜下滴灌技术并没有改变传统的耕作技术, 而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作业, 顺应了当地农村的行为文化。当地很多农户都有大水漫灌、渗灌的经验, 他们对灌溉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他们的乡土知识系统里能够找到一定的参照物, 所以对于膜下滴灌技术并不是那么陌生。

2.农户价值观念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广义的价值观, 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自己周围各种事物的评价, 譬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等的评价, 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正是这种排列, 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 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期望。中国传统的农户价值观有着一种安土乐天的思想,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 (笔者对新疆石河子地区60多户农户调研发现, 当地农户外出打工率接近0) , 他们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有着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自给自足观念, 逐渐形成了一种重实际而轻幻想的重农经济思想。农业就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所以他们采纳农业新技术时特别慎重和小心, 也许采纳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年的生活没有着落, 有的甚至要亏本并且对下一年的生产产生影响。调查发现, 41%的农户采纳新技术首先考虑的是产量因素, 因为产量因素是他们能够直接看到的利益, 农户的价值观念在这里就集中体现到“产量”上来。

单位:%

资料来源:新疆石河子实地调研数据 (2005.12~2006.01) , 下同。

3.农户所处社会阶层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在农村社会中, 大家没有分工方面的差异, 农户表面上彼此是平等的。深入研究发现, 在某个特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 确实存在社会分层, 上、中、下层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贵贱之分, 只不过是从某个角度去划分的社会层次。譬如, 以房屋的资产或家庭劳动力的多少划分农村社会层次等。本文是按照在农村社会中的威望来划分的, 威望背后有众多的隐含因素, 譬如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农户的年龄、农户的房屋价值、农户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户所拥有的土地数量等。农户所处的社会阶层具有动态性特点, 某个农户可能会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移动。农户更愿意和自己处于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交往, 他觉得他们之间共同的爱好可能更多, 和比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高的人交往, 往往会感觉到拘谨, 自身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正因为此, 同一阶层的成员交往较多, 他们之间逐渐地强化了共有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在这种共有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逐渐又形成了一个小的利益群体, 这个群体互相之间的影响力相当大。农村社会阶层意识也会从另一个方面去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 期望自己能够和比自己更高阶层的人达到同样的生活标准。

在新疆石河子垦区, 承包的土地规模一般较大, 大规模种植存在更大的风险。农村社会上层在资金约束方面较低层次要宽松, 所以他们承包的土地数量更多。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小面积种植对产量的影响不是非常大, 但是规模增加后对产量的影响相当大。农村社会上层承包的土地数量较大, 他们在采纳技术时更有积极性, 采纳可能性也更大。采纳以后, 如在经济效益上面有很大提高, 必然可以带动一大批低层次的农户采纳该种技术。

从问卷结果中发现, 与村里左邻右舍相处很好、与其他村里人接触多、住房价值高、年底节余多的农户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比率高。住房价值高、年底节余多的农户在农村社会中一般处于上层, 一般率先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 然后带动越来越多的低层次农户采纳。

单位:%

单位:%

单位:元, %

单位:万元, %

4.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户有了自己的决策权利, 能够突破一个框架去实现自己的意愿, 村民委员会的影响力有所降低, 但是影响仍然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 整个农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农户的传统思想有所改变, 改变多少则因地而异。东部和中部农户较西部农户思想意识超前, 但是在思想意识上面仍然没有完全突破行政约束。尤其在西部地区, 村民委员会在农户采纳行为上的影响非常大。

单位:%

从问卷结果中发现, 有64.6%的农户认为采纳新技术的决策依据是村 (连) 里安排。笔者认为, 其原因是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权力过于集中, 权力往往掌握在个人手中, 国家对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补贴会被挪用, 有的时候即使用于补贴, 也还会产生“近亲”效应。新技术在初期推广的时候, 国家的补贴非常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部分补贴要用于真正采纳技术需要补贴的农户。这部分农户采纳新技术后将对周围农户产生一种示范效应, 如果初期补贴用得得当 (这里的得当是指能够补贴到对农业生产较为熟练的那部分农户) , 势必会提高这部分人的采纳收入, 从而产生更好的示范作用, 更有利于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所以, 必须加强基层政府组织管理, 使得国家各项新技术初期的补贴能够落实到位, 才能够有利于下一步的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调研发现, 当村里遇到重大问题时, 84%的农户认为是由村干部出面来解决;当村里要投资一个新的项目时, 92%的农户认为村干部的意见最重要。这进一步证实了农户在一些决策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依赖性。

单位:%

单位:%

5.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纳农业新技术所引起的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变更性, 使得农户在采纳新技术时有很多的后顾之忧, 他们担心自己采纳新技术以后, 增加的投入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农业技术应用保险的作用正是给农户一个稳定的心理预期, 保证农户能够放心和大胆采纳农业新技术。

兵团农业保险的目的主要是加强防灾体系建设, 保证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同时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 保证农户不会单纯因为风险因素而放弃采纳新技术。新疆石河子总场对农户平均每亩收取12元的保险费用,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户能够接受, 通过参加该项农业保险能够保证在遇到诸多自然灾害等不利情况下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从而提高了采纳膜下滴灌技术的信心, 增加了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可能性。

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那些承灾能力薄弱、经济基础较弱的农户有很大影响, 甚至影响到其采纳结果。调查发现, 购买农业保险农户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比例高于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 购买农业保险推进了农户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速度。

单位:%

6.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户直接接触政府组织, 这种机会不是很多, 作为政府“代言人”的农业推广组织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很大。

单位:%

单位:%

单位:%

调查发现, 参加过技术培训农户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比例高, 与农业推广部门接触次数多的农户采纳膜下滴灌技术比例高, 农户最希望得到农业推广部门的帮助是农业技术培训。

在农户心目当中,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是政府的“代言人”, 并且认为该组织人员在对农业新技术的判断力上面高于自己, 很大程度上自己所知道和了解的信息是来源于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从新疆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总场农户调研情况来看, 大部分农户每年只有一次机会接触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仍然有部分农户一年中没有机会接触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以,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运用各种推广方法, 例如示范教育、个别指导、信息传播、文化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等, 把新技术的信息传递给农户,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消除农户的一些因为不了解新技术而产生的胆怯心理, 尽可能帮助不同类型农户改变观念与态度。

调查发现,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很多农科人员并非不想直接和农户接触, 但是由于经费的限制, 接触的次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农科人员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得到的收入却十分有限。分配上不合理导致了人心的涣散, 队伍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许多农业推广人员由于工资较低, 纷纷更换岗位另谋出路。政府必须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 应该以合理的“按劳取酬”工资制度提高农科人员的积极性, 稳定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才能够提高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比率, 加快农业技术的转化。

二、农户采纳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农户的文化素质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户是农业新技术的最终采纳者, 是吸收和接纳农业新技术的主体, 他们的文化、科技水平、掌握和运用科技的能力, 制约着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 制约着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需求程度。[5]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农户行为特征, 农户的素质具体可以分为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文化素质制约着其他各项素质, 直接影响到农户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

农民文化素质的传统衡量指标是农户受教育程度, 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等。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户在采纳农业新技术时体现出了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体现在“生态意识”上面,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户对可持续发展技术以及长期的生态效益没有良好的认识, 也体现在部分农户由于文化知识水平限制而导致现代生产要素在传统生产应用中无效。调查发现, 部分农户知识水平的不足, 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传授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时, 教授多遍也不会, 滥施化肥、农药现象常有发生。这些现象常常发生在文盲和半文盲农户当中。调查还发现, 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户采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比率为100%, 高中为87.5%, 初中为72%, 小学为2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 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比率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高低与其采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愿望和能力存在强有力的正相关关系, 同一种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民面前会有不同的反应, 与农民科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有重要联系, 这些素质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农户文化水平的高低,

2.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户对于某种农业新技术的感情和情绪性反应, 就是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6]喜欢、不喜欢或者乐意接受、不愿意接受, 都是农户对新技术态度的表现形式。这种整体评价是农户在缺乏关于农业新技术的认知信息或没有形成关于该种农业新技术完全信任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模糊、大概的感觉。这种评价对农户采纳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一定对农户是否采纳产生质的影响, 但是至少对农户采纳时间先后上有很大的影响。[7]

调查发现, 农户总体上还是愿意接受农业新技术的, 大部分农户能够认识到农业科技对于增加收入的重要性。不同农户由于其独特的动机、个性、过去经历、参照群体和身体状况, 所以对于同一种农业新技术会有不同的态度。[8]对农业新技术态度积极的农户较其他人接受速度快, 采纳可能性也较高。

单位:%

单位:%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结合上述情况, 从外部影响看, 农户更倾向于采纳与当地农村文化相容性高的农业新技术;倾向于选择能够突显其价值观的农业新技术;农户期望自己能够和比自己更高阶层的人达到同样的生活标准, 农村社会的上层人士对新技术采纳比低层次更有积极性;农业保险对那些承灾能力薄弱、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户有很大影响, 甚至直接影响到其采纳结果;健全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会提高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比率。从内部影响看, 文化素质高的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更高;农户自身对新技术的态度也会对农户采纳行为产生影响, 不同农户由于有独特的动机、个性、过去经历、参照群体和身体状况, 对于同一种农业新技术会有不同的态度, 农户积极的态度对农业新技术采纳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针对农户采纳行为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分析, 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强相关农业新技术采纳保险体系建设

农业新技术采纳的风险一直困扰农户采纳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降低农业新技术的有效采用。加强相关农业新技术采纳保险体系建设, 对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提供相关的保险, 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风险, 对于加快农业新技术的转化进程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大力提高农户的文化科技素质

农户文化水平低, 加之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严重不足, 是造成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采纳比率低的重要原因。为此, 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抓好“普九”教育, 强化农村成人文化教育, 办好农民夜校, 深入开展农村青壮年扫盲活动, 通过短期培训、科技讲座、函授等方式提高农户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 反复播放农业新技术的教学节目, 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定期组织科研单位或农业高校“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专家和农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提高农户的文化科技素质。

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应当增加农业推广的经费投入, 建立“按劳取酬”工资制度, 提高农科人员的积极性, 稳定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业推广组织一方面应该直接面向农户, 让农户了解足够的有关农业新技术的信息, 另一方面要让农村基层组织 (干部) 了解足够的农业新技术信息, 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农户采纳行为在技术推广中处于一种实施作用, 只有农户采纳了先进技术, 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户采纳行为受内、外影响因素, 外部主要受农村文化、农户的价值观念、农户所处的社会阶层、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保险以及农业推广体系等方面影响, 内部则受农户的文化素质、风险偏好、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态度等方面影响。

关键词:农户采纳行为,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韩洪云, 赵连阁.农户灌溉技术选择行为的经济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0, (11) .

[2]胡瑞法.农业技术诱导理论及其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 1995, (04) .

[3]Feder G., Just R.E., Zilberman D.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 Surve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85, (02) .

[4]蒋太碧.农技推广与农民决策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1998, (01) .

[5]朱明芬, 陈文华, 李南田.农户科技行为与调空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 2001, (04) .

[6]Fishbein M., Ajzen L.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Reading, MA:Addison-Wesley, 1975.

[7]吕玲丽.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分析[J].经济问题, 2000, (01) .

影响种子烘干内外因素及解决办法 第9篇

1 内在因素

1.1 种子的重量状态对烘干的影响。

刚收获的种子水份较高, 大部份尚处于后熟阶段, 其细胞内部的新陈代谢活动比较旺盛, 而且呼吸也比较强烈, 此时, 种子内的胚芽和毛细管还未完全定形, 最容易损坏和萎缩。故对这类种子一般应采用低温后高温分几次烘干的方法, 以免损坏胚芽或造成毛细管过早萎缩及表面过早硬化, 使种子内部的水份难以向表面散发。1.2种子化学成分对烘干的影响。由于各类的化学成份不同, 因而在组织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故在烘干时应予以注意。1.2.1淀粉类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等, 这类种子的组织结构松散, 毛细管粗大, 传湿力强, 易于烘干, 因此, 可采用较高的温度进行烘干。1.2.2蛋白质种子, 如高蛋白大豆, 东农42等。这类种子组织结构比较紧密毛细管比较细, 传湿能力差, 但其种皮部很疏松容易失去水份, 若采用较高温度烘干, 很容易造成水份脱节, 使其种皮破裂造成储藏的不利因素, 甚至还会影响种子的活力, 因此对这类种籽烘干时, 应尽量采用低温慢速的烘干方法。1.2.3油脂类如高油大豆垦丰9/垦农5等, 这类组织种子含有大量脂肪, 亲水性差, 种籽比较容易散发水分, 可采用高温烘干。

2 外在因素

2.1 种子净度。

在烘干种子以前, 应对种子清选, 剔除对种子流动有影响的夹杂物, 以保证通风的均匀性和减少气流的阻力, 从而使种子烘干后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2.2种子烘干的方式。种子不宜采用传导方式加热的烘干机, 进行直接接触加热烘干, 因直接接触加热的温度不易控制, 加热不均容易使种子丧失生命力。所以应采用加热空气的塔式烘干机。2.3烘干时的温度控制。在种子烘干过程中, 对烘干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讲应该严格控制种子出机温度不得超过43度, 但种子的出机温度不易测量和控制, 故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烘干气流的温度, 因此当种子的水份烘干到安全水份时, 其温度也就接近气流的温度, 所以控制气流温度比较安全可靠。这就要求烘干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做到责任心强、勤检查、勤调整, 使烘干机保持最佳烘干温度, 保护种子的安全。2.4烘干次数。在我国北方谷物收获时含水率一般玉米为:25%-35%, 大小麦为18%-25%, 水稻20%-23%。种子水份过大不能一次降水过多, 应采用多次间歇烘干, 这样可使种子不致因受热时间过长, 温度过高, 失水快而丧失生命力 (大豆种子如不是特殊年份一般可自然达到安全水份很少烘干) 。2.5烘干后温度控制。经过加热烘干的种子必须经冷却后才能入仓, 以防止局部发生结露现象, 或长期受热而导致生命力衰退, 正常幼苗降低。

综上所述, 我们在烘干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责任心, 对不同的种子、不同的水分、不同的烘干设备, 应分别加以区别对待, 保证烘干的安全可靠性, 为农业的丰产丰收做出保证。

摘要:通过对种子烘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找出了适合不同种子的烘干方法。

国内外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 第10篇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制作水平及营销发行能力不断提高,为票房的大幅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制定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为电影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2012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但电影产业仍属高风险行业,投资亏损屡见不鲜。研究电影票房影响因素事关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考虑了3D技术、制作公司和媒体宣传等诸多因素,采用离散模型对票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一、影响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因素

1、电影投资。

《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投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主要有版权质押银行贷款、私募股权融资、专项电影基金、合作拍摄多方投资、影片预售融资等。在电影产业化大背景下,电影的投资额是决定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在电影制作阶段,投资决定了电影的创作人员水平、电影制作水准等;在电影上映阶段,投资决定了电影的营销规模。以华谊兄弟为例,2009年10月30日,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运作平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2009年其投资并参与运营的电影如《游龙戏凤》、《风声》以及2010年投资拍摄的《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等都取得不错了的票房成绩。

2、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是影片集体创作的领导者。他(她)的任务是组织各不同的专业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生产出高质量的影片。电影导演接受文学剧本以后,在制片主任的配合下,组织领导各类创作人员研究剧本,选演员,选外景,进行各种案头工作,然后,按制片部门的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在我国的电影创作中基本实行的是导演中心制,导演掌握艺术创作领导权和指挥权。而在内地观众的心目中,知名导演的影响力通常要高于大多数明星(吴徐君,2008)。贺岁片之父冯小刚、色彩大师张艺谋等都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近期大热的《致青春》就以赵薇导演处女作为卖点狂揽票房。

3、电影演员。

明星具有“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了众多注意力,具有票房影响力和保障投资安全的能力”(Albert,1998),其影响力表现为对受众的吸引程度。明星对票房的影响一直都饱受争议。Faulkner and Anderson(1987)以好莱坞电影市场为例,发现明星与电影票房存在正相关性;Prag and Casavant(1994)、Sochay(1994)、SawhneyandEliashberg(1996)、Albert(1998)、NeelameghamandChintagunta(1999)、Basuroy et al.(2003)在针对美国市场的后续研究中都支持明星的票房效应。但Byeng-Hee Chang et al.(2005)却发现明星只对首映周的票房有积极作用,而对电影总票房的影响为负;Litman(1983)、Austin(1989)、Litman and Ahn(1998)、De Vany and Walls(1999)与S.Abraham Ravid(1999)均没有发现明星与票房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在本文中将电影演员作为影响电影票房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

Heteroskedasticity Test:White

4、系列品牌。

电影是一次性消费品,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件新产品,所以电影很难拥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电影产品的特殊性,其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影者的心理因素。若一部电影给观众们留下了悬念或意犹未尽的感觉,续集多会有很好的票房表现。而且电影可以借助其他要素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如导演和演员之间在以往影片中的表现可以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这样在制作新片时,他们的品牌价值也会增加电影整体的品牌价值。而一部电影一旦成功,他就会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此时拍摄的续集将很好地借助上一步的品牌价值从而获得较好的票房收入。“加勒比海盗”系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第一部取得成功之后,之后两部虽然口碑都不如第一部,但是票房收入都超过了第一部。2013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6》也延续了它傲人的票房成绩。

5、故事改编。

电影是否为改编作品对其票房的影响主要指一些主题易于通过电影形式来表现的作品,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在其小说全球畅销的背景下,电影未拍出就已万众期待。同时,魔幻、冒险、动作这三大主题适用电影来很好地还原原著,其系列作品的票房都十分优异。

6、制作公司。

国内由于电影业尚处于发展中阶段。仅华谊兄弟、英皇、寰亚等一些公司为人所熟知。因此,制作公司对票房的号召力并没有那么巨大。而在电影业发达的地区如美国,许多电影制作公司不仅在国内赫赫有名而且享誉全球。迪斯尼、福克斯、哥伦比亚、环球等公司每个公司都实力强劲。他们对票房的号召力的确不容小觑。制作公司对电影票房的影响通常在进口电影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7、口碑评分。

电影口碑对电影的票房成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得到观众的肯定,就算没有大规模的市场营销,观众也会以“民间传播”的形式为电影做宣传,从而达到很高的观影人次。1991年的电影《周恩来》在当时票价只有2元的情况下获得了2.7亿元的票房收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增加,网络电影社区迅速产生并发展起来,这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巨大的商机,各类电影社区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网上电影爱好者大军不断膨胀。网络影评的出现对于改变中国电影评论的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Eliashberg;f NShugan(1997)研究,口碑评分的作用:一是在电影上映初期影响消费者观影的决定;二是预测观众是否喜欢一部电影。观影人会在观影后分享经验和看法。可见,影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观影者的观影意愿。

8、媒体宣传。

随着商业大片兴起,进行地毯式前期宣传的商业推广模式也逐渐完善,包括媒体见面会、明星专访、电视直播首映礼等。宏大的宣传阵势对电影的票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十二生肖》上映之时,成龙马不停蹄地去到“开讲啦”、“非常静距离”等等各大节目宣传,甚至去到俄罗斯进行宣传。新片上映之时,到各地去宣传俨然已经成为业内不成文的规定。

9、3D技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看电影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多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注重环境的优雅、服务的优良和消费高品位。到拥有豪华空间、声光效果更佳的豪华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消费,一种品味的表现。这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与影院经营理念的改变使得3D电影成为电影的一大卖点。

因此,对于3D电影的研究也逐渐纳入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范围。郭燕婷、张辉(2010)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3D电影观众选择的影响因素。金悦(2011)探讨了3D电影的技术类型和发展现状。田长乐、廖祥忠(2011)通过对3D电影的发展历史与3D电影技术更新进程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陈凡、陈栩祥(2012)则讨论了如何获得高质量3D影像和立体效果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欣赏3D影片。

二、国内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样本及变量说明。

本研究自行进行问卷设计,确定样本框,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在问卷星调研平台发放,收回问卷937份;有效问卷920份。为了判断问卷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通过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标准的克朗吧哈系数为0.831,说明问卷调查数据质量可靠。再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782,说明数据有效。

Heteroskedasticity Test:White

如前文分析,本研究选取电影票房收入(Box Office)、电影投资(Invest)、电影导演(Director)、电影演员(Actor)、系列品牌(Sequel)、故事改编(Adaption)、制作公司(Company)、口碑评分(Score)、媒体宣传(Propaganda)、3D技术(Technology)这些变量。

2、模型实证分析。

由理论分析以及对散点图的观察可知,线性模型是比较好的选择。因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用EViews7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表1)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方程F检验的P值为0.061288且方程R2=0.849442,说明方程存在线性关系;(2)但反映电影导演、电影演员、系列品牌变量的系数均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方程拟合性较差,模型效果较差。由于横截面数据很可能产生异方差性,因此在模型估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异方差性统计检验。

用怀特检验来诊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知,解释变量系数为零的概率较低,说明该模型存在较为严重的异方差性。相伴概率P值很大,存在严重的异方差性。(表2)

为了消除原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将模型的误差绝对值的倒数即1/abs(resid)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WOLS)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由上可见,消除了异方差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性,且D.W值接近2,说明序列相关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新的回归方程: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R2=1.000000,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2)方程中所有变量系数T检验的P值均接近0,说明这些变量系数均拒绝接受零假设,方程可以很好地解释票房收入这一因变量。

三、国外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样本及变量说明。

同国内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模型实证分析。

由理论分析以及对散点图的观察可知,线性模型是比较好的选择。因此,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用EViews7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方程F检验的P值为0.053279且方程R2=0.739561,说明方程存在线性关系;(2)变量均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方程拟合性较差,模型效果较差。由于横截面数据很可能产生异方差性,因此在模型估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异方差性统计检验。

用怀特检验来诊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知,解释变量系数为零的概率较低,说明该模型存在较为严重的异方差性。相伴概率P值很大,存在严重的异方差性。(表5)

为了消除原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将模型的误差绝对值的倒数即1/abs(resid)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WOLS)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表6)

由上可见,消除了异方差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性,且D.W值接近2,说明序列相关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此得新的回归方程为:

由统计结果看出:(1)R2=1.000000,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2)方程中所有变量系数T检验的P值均接近0,说明这些变量系数均拒绝接受零假设,方程可以很好地解释票房收入这一因变量。

四、结果分析及建议

通过对国内电影和国外电影的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是对于国内电影还是对于国外电影,系列品牌的回归系数最大,且几乎占到总权重的50%。而其他几项与电影品牌有关的因素比如口碑评分、电影演员、电影导演、电影投资的回归系数也都相当可观,且都占到了10%左右的权重。这充分地反映了电影品牌影响力对电影票房的影响。说明它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最大。这四个因素对电影票房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品牌效应对电影票房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根据我国电影产业的品牌运营现状,提出以下品牌运营战略:

1、开发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民族特色的电影品牌。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电影产业如果希望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必须“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确立“全球化”的观念是必要的,全球化背景中明显存在观念的差异,寻找世人通用的电影表现语言是生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关注民族化鲜明特色的艺术表现规则问题。

2、研究观众细分市场,电影品牌开发多样化。

电影品牌意识建立的关键就是树立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将“消费者研究”真正融入到电影的精神之中。我们可以用人口学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心理学的(价值观、文化取向)和行为学的(消费行为模式、一般行为特征)指标来定义或者标示出不同消费者群的特点。

3、创新电影品牌营销模式。

电影品牌运营最关键的是“核心内容”和“传播渠道”的结合。因此,内容的创新需要配合营销模式的创新才能起到1+1>2的效应。电影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不能再固守原有的、单一的、落后的品牌营销模式,而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尤其是通过电影产品本身的品牌力量与其他商业品牌结合开展关系营销、活动营销的活动,既有效降低相对营销成本,又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

电影品牌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我们要关注消费者需求,重视影院品牌建设;其次要打造品牌差异,启动个性营销。

4、实施品牌组合战略。

在传媒产业的竞争格局中,规模决定效应。中国的电影企业必须了解如果希望能够产生品牌规模,必须将自身融入到大型传媒集团的组合中,成为一个多品牌战略协同主体中的一员。主品牌和子品牌有着各自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意义。电影的发展,将实现多品牌的滚动发展,单一品牌的竞争将被历史所抛弃,品牌延伸和品牌组合战略将成为电影产业品牌成长的最主要的动力,这在具有强大品牌和竞争力的跨国传媒集团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蒲元瀛.中国电影商业模式分析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王建陵.明星、导演影响力与电影票房:基于我国电影市场的实证研究[J].中国传媒报告,2009.1.

内外部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概念;问题;问题解决

概念是高中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影响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本文研究影响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外部因素,并从问题解决法的视角探索提高概念学习的实际效果.

影响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外部因素

1. 概念的类型

从概念的来源来看,我们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世界中的直接抽象,源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如几何图形、自然数等,这类概念由于有直观的原型,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二类是从已有数学理论出发,以此为基础从逻辑关系建构的,如映射、函数等,这类概念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两类概念相比,学生在学习第二类概念时难度高于第一类.

2. 概念的直观背景

什么是数学概念的直观背景呢?

学生的学习并非孤立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数学概念的直观背景指的是包括图形、符号、实物模型等在内的与概念相关的直观形象,“直观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能有效减轻学生从数学现象和感知转向抽象概念过程中存在的理解上的负担,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提取,促进概念意象的形成和理解. 不过,任何的直观性背景材料都存在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代替整体,或受到非本质背景的学习干扰,对学生的概念学习产生影响. 在概念学习的初期,最好选择低干扰的例子避免学生被非本质背景的影响,在概念学习的后期尤其是复习阶段,学生对于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后,可以选择具有高干扰背景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内化.

3. 概念的原型

所谓的原型,指的是在表征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时最具典型性的标准实例.高中数学教学概念的原型分为如下几个:

(1)实例原型:例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等比数列时举的《国王与棋盘》的故事;

(2)图像原型:例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圆”的概念时,圆的图像就很典型;

(3)表达式原型:例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双曲线”时,-=1(a>0,b>0)这个原型就比y=更容易想到;

(4)操作式原型:例如线面角的概念.

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有效对策:概念教学问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所有的概念都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显然又会与有限的课时相冲突,怎么办?笔者认为通过概念教学问题化,可以有效改善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外因的影响,促进数学概念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下面就如何进行问题的设置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1. 研读教材,改造并设置问题

教材是我们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认真研究教材,深度挖掘并设置问题有助于概念学习的外因趋向积极的方面.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倾斜角与斜率”这节内容时,结合教材中的文本描述设置了如下问题串.

问题1:回忆一下初中的学习,你有什么办法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为什么一点就不能够确定一条直线呢?

问题3:想一想在变化的过程中,怎样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呢?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几个问题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转向“倾斜程度”,有了这一基础,提出“倾斜角”的概念就显得很自然,而且学生的理解也会较为深入.

2. 联系生活,增强学习的直观性

从当前的数学学习来看,由于高考数学学科是拉分的利器,平时的数学训练也大多是和数学题目打交道,加上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就是为了高考拿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实践经验表明,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抽象数学概念的重要本源,也是数学概念形成的最为直观的背景所在. 为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概念教学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提高概念学习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身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函数”这一概念时,选择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生活化情境:位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这个广场的一端为一教堂,而在教堂的正前方则是广场,从广场的另一端走到教堂正前方,大约有175米的直线距离. 在过去有相当长的时间,有很多人在这里做过同一个游戏,就是把眼睛蒙起来,然后看是否可以从广场一端成功地沿直线走到教堂的正前面,但是所有的人尝试后都没有取得成功,要么向左、要么向右,走的都是弧线,这是为什么呢?到1896年,有一位挪威的学者解开了这个谜底,他在收集了大量事例后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两条腿的长短问题,由于长年累月的习惯,每个人伸出的步子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很微小的距离,而正是这一微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 设某人两脚踏线间隔为0.1米,平均步长0.7米,当人们在走路的过程中打圈子,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下:y=(0

通过这种事例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催生出思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和问题么?思维向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延伸与发展.

3. 研究学情,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的教学必须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基础、习惯和思维水平等等,在问题的设计前应该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学情,确保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概率”这个概念时,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同时也会用“双向列表”将事件的个数列出来的方法. 然后分析,高中概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从人教版教材来看,一开始就涉及“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等等概念,以及“用概率度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这一方法,如何在学生的初中认知基础上跨越到教材的起点呢?这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的问题设计就应该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设计.

当然,遇到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出发,借助于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寻找原型,促进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

例如,对于学生而言,“映射”这个概念理解上有难度,笔者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个同学考入高中的时候,都有一个中考分数,每个人和自己的中考分数有什么对应关系?”这样的设计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很快就可以通过这个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揭示出映射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学习的效果自然提升.

4. 采用变式,多维度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概念初步形成以后,为了促进学生概念的巩固与内化,我们应该采用变式问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维度的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分析、鉴别提高概念认识的深刻性、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抛物线”这节内容时,定义给出后,可以采用如下变式训练促进学生内化:

问题1:满足的点P(x,y)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问题2:若点A是定直线l以外的一个定点,则过点A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是什么曲线?

问题3:到直线l:x+y-2=0和到点P(1,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从这3个问题的设计来看,前面2个问题分别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对抛物线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则是概念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当学生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抛出问题3这一个反例,旨在引导学生在剔除非本质特征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越发准确.

影响机械密封的外部条件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机械密封,泵,外部条件

目前机锋在泵类产品中应用广泛, 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节能的要求, 机封的前景更加广泛。机封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机泵的运行, 尤其在石化领域, 易燃, 易爆, 易挥发, 剧毒等介质多, 机封泄露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 严重的还可导致事故。

我单位有台离心泵, 选用大弹簧密封, 介质为预二级物, 易燃, 易爆, 易挥发。这台泵我反复将机封装了三遍, 还是漏。机封方面检查及安装没有缺陷, 轴也没有弯曲变形, 最后查出轴的窜量达到了0.28mm, 远超规定值。经调整后问题解决了。这以后我便在泵的检修中注意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影响泵用机封的外部条件的角度加以分析。

机封的工作原理是依靠静环与动环的端面相贴合并作相对转动而构成的密封装置。机封有四个基本的密封点:a.动环与静环的相对旋转密封。b.静环与压盖的密封。c.动环与轴 (轴套) 的密封。d.压盖与泵壳的密封。这几点是我们判断机封泄露的基本出发点。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动环通过轴套, 键与轴作颈向定位并随轴旋转, 静环固定在压盖上静止, 这样在端面上便形成稳定的流动膜。影响其因素如:压缩量端面比压, 动静环材质等, 称之为内因;其他影响机械密封正常运转的因素便称之为外部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a.泵轴的轴向窜量大。机封的密封面要有一定的比压, 这样才能起到密封作用。这就是密封的弹簧要有一定的压缩量, 给机封的端面一个推力, 旋转起来使密封面产生密封所需的比压。为了保证这个比压要求泵轴不能有太大的窜量, 一般在0.15mm以内。但有时因为设计不合理, 窜量大, 这对离心泵的机封是不利的, 尤其是多级泵。所以多级泵一般采用平衡盘的方法来平衡轴向力。b.轴向力偏大。机械密封在使用过程中是不能够承受轴向力的。但有时泵的轴向力平衡机构设计或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轴向力没有被平衡掉, 使机封在运转时密封端面温度偏高, 失去密封效果。c.泵轴的挠度过失。机封是一种旋转轴向的接触式动密封。它是在介质和弹性元件的作用下, 两个垂直于轴心线的密封端面紧密贴合, 相对旋转, 从而达到密封效果。但由于泵产品的设计不合理, 可能在运转时, 机封安装处的挠度较大, 使密封面受力不匀, 导致效果不好。d.没有辅助冲洗系统或系统不合理。机封的辅助冲洗系统可有效的保护密封端面其冷却, 润滑, 冲洗杂物的作用。如果没有或虽有但冲洗作业的流量, 压力不够等原因同样达不到冲洗效果。e.振动偏大。机封的振动偏大往往不是机封本身的原因, 泵的其他零部件是产生的根源。如:泵轴的设计, 加工原因, 轴承的原因, 支架的原因, 联轴器的原因等。f.泵汽蚀的原因。由于装置系统不合理以及泵进口汽蚀性不好, 转速不好, 在泵入口处局部汽蚀。这时介质中会有气泡, 它一方面会冲击机封的外表面, 使其表面出现破损, 另一方面也会是动静环的吻合面的流动膜中会有气泡, 破坏稳定的流动膜, 使动静环产生干磨擦, 机封损坏。

上一篇:古诗词下历史教学下一篇:BIM的价值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