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2024-07-10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精选11篇)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1篇

(一) 货币资金质量分析

货币资金的质量高的特征包括:第一, 货币资金持有量合理, 相对企业项目需要量不多不少。第二, 货币资金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整, 实际执行情况严格严密, 没有浪费和物不所值的花费。第三, 严格遵守国家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没有挤占挪用贪污事件。第四, 货币资金构成质量恰当合理, 自由支配的没有特定用途的现金流量充裕丰沛, 升值状态的现存货币资金较大等。

货币资金的质量低甚至属于财务违法犯罪的表现行为有:第一, 原始凭证管理混乱, 表现在篡改原始凭证 (篡改日期、抬头、数量、金额、单价、增添内容数据) ;盗用原始凭证 (窃取空白发票、收据、支票和领料单, 不入账, 私领钱物) ;伪造原始凭证 (伪造印鉴、冒充签名和批文、伪造证件等) ;虚报冒领 (废旧发票造假、开具假发票、自买发票造假) ;大头小尾造假 (一票两开、大头小尾;票实不符、票值不一) ;移花接木造假 (购甲开乙、张冠李戴、重复报销和逃避“控购”发票) ;白发票报账造假 (以收款收据替代发票、以付款单替代发票、以收货凭证报账、白条等) 。第二, 现金管理违法乱纪, 表现在移花接木, 冒领工资;截流现金收入, 占为己有;涂改变造单据, 领取现金;非法坐支, 现金超限;挪用现金白条抵库, 套取现金;利用职权贪污现金等。第三, 银行存款造假千奇百怪, 表现在多头开户, 借用银行账号和出借银行账户, 提现挪用, 改头换面, 套取现金, 私借支票, 抵减现金, 涂改对账单, 重复计账, 移挪补空等。以上各类货币资金管理丑态小企业较多, 大中型企业做法较隐蔽。

(二) 短期投资质量分析

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和收益一般对国内外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变化比较灵敏, 所以有价证券价值波动往往较大, 风险和收益变动差异无法由企业控制。因此, 企业在投资有价证券时一定格外小心谨慎。作者认为短期投资质量高一般应该具备的特征有:投资规模在企业可控制范围之内, 不至于因为出现投资贬值或血本无归而影响企业生存;投资时机选择得当, 投资频率适度、资金投放比例适当、投资机会把握基本准确和止损点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有效;急需用钱时变现价值高、速度快、手续简便;持有机会成本低、管理成本低、所获股息和红利丰厚;短期投资与投资收益金额方向没有异常;跌价准备计提及时、比例适当, 没有随意调节;配备高素质的有丰富证券从业经验的理财人才;要有明确可行的有价证券投资计划和科学分工的组织结构;短期投资的研究、决策和执行应严格按程序执行,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配备先进技术设施;内部设置了监察与稽核部门, 定期对有价证券投资决策进行查核, 定期召开投资检讨会等。

(三) 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赊销已经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手段, 能够带来收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坏账、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以及收账难度和诉讼官司。加之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所以应收账款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的好坏。

应收账款质量低或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结算业务违纪的造假手法:利用往来账隐瞒收入, 利用往来账调剂利润, 利用往来账挪用公款, 利用往来账出借账户, 利用往来账随意列支, 利用往来账购置专控商品, 利用往来账偷漏税金;合并往来账进行财务造假,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预付预收款项有无相互借用现象等。

(四) 存货质量分析

存货几乎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 其冷背呆滞、霉烂变质等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物理质量 (自然质量) ;存货的时效状况 (保质期、内容稳定性、技术关联性) 影响着储存费用、采购费用和短缺成本, 进而又影响存货经济采购批量、保本期、保利期和盈亏情况。货管理水平高的特征主要有:存货物理质量高, 存货的时效状况良好, 存货经济采购批量合理, 存货周转速度快, 保本期、保利期短, 盈亏情况达到预期目标, 存货变现价值高, 不良资产处理及时, 削价处理决策经过充分论证并选择时机得当, 时常与账目进行对账, 盘盈盘亏处理有规有据。存货质量差的表现为:以物易物, 截流利润, 监守自盗, 虚报损失, 移花接木, 调换物资, 假领料单, 假收料单, 账外物资小仓库, 盘盈盘亏擅自处理, 以公家存货做私活儿等。

(五) 长期投资质量分析

虽然新《公司法》取消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50%的限制, 但也不是投资规模越大越好。长期投资质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 投资前全方位的可行性评价是否科学, 投资过程中或完工后的项目后评价是否科学, 投资程序是否合规, 项目后评价内容是否包括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风险评价、环境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第二, 长期投资变现价值是否大于投资成本且稳定增长。第三, 投资净收益是否为正, 且稳定增长。第四, 投资所获现金股利、利润和利息是否与投资收益一致且是否超过政府债券收益水平。第五, 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稳定、且被投资企业所掌握, 其市价是否高于账面价值且稳定。第六, 是否存在长期投资短期化现象 (可增加流动比率但不增加偿债能力) 。第七, 是否存在盲目投资多元化现象。由于涉及领域过多, 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 而且要同时面对多方面的竞争, 企业只能更注重直接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设备, 基本不可能在某一领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技术。因为,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是各个行业各种产品的精明天才。规模经济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它讲求的是规模效益, 所以, 由诸多分属不同产业的企业构成一个庞大的集团, 至多是形成“舰船编队”, 而非“航空母舰”。这种“编队”至多只表明其“大”, 但绝不表明其“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 不但分散不了风险, 反而很容易会被淘汰。第八, 长期投资是否长期不能分红、没有实际控制权、无法收回等。

(六) 固定资产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创造收益的资产, 比重往往比较大, 在企业资产管理中举足轻重。固定资产质量高的特征主要有:第一, 是否具有增值潜力, 需要时现变价值高;第二, 固定资产周转快, 即创造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强;第三, 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能力强, 经济寿命决策科学有效、技术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第四, 固定资产的物理性能是否稳定;第五, 固定资产抵押代用率, 贷款比率高且为金融机构乐于接受;第六, 固定资产租赁购买两相宜, 且决策科学化;第七, 固定资产的购买、领用、折旧、大修、报废清理、转让等管理程序规范有序, 资金张驰有度, 保障率高;第八, 闲置或不良固定资产比例低, 且处置时机果敢得当, 没有资产流失现象。

(七) 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最新的公司法规定, 企业现金资产不得低于30%, 隐含着无形资产最多可达企业总资产的70%。故在日益重视技术创新的今天, 企业无形资产的质量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质量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 企业自己研发无形资产能力强且具有可持续性;第二, 无形资产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强;第三, 无形资产创造超额收益的时间长;第四, 无形资产具有对外转让或投资的增值潜力;第五, 无形资产与其它资产的结合良好;第六, 企业智力资本情况雄厚且极具潜力, 驾御无形资产能力逐年增强。比如, 某合资企业从国外引来所谓先进技术设备, 因为没有技术人员能够精通其技术, 始终玩儿不转, 最后成为废铁一堆, 合资的事也泡汤, 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如果企业自己没有研发新技术能力, 只靠运用别人的技术或模仿别人的技术, 那么, 它的未来之路不会长久, 也没有可持续竞争能力, 可能还会背上盗用别人无形资产的骂名而吃上官司。企业虽然有无形资产但生命力不强, 超过同行业的收益水平也不会保持很久。如果企业明显有着别人包括外国人都很羡涎的无形资产, 但却不知道把它当作价值进行入股投资, 不知道保护、培育和灵活运用, 那么, 企业也是抱着金娃娃找饭吃, 早晚在外资的高价收购面前被诱惑而丧失其控制权和所有权。

(八) 衍生金融工具质量

为了价格发现和防范各种风险,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投资衍生金融工具, 在获取收益和套期保值的同时, 也隐藏着巨大财务风险, 不少企业因此而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一个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质量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必须由训练有素的投资衍生金融产品的专业机构或人才进行实际操作;必须是在企业经过谨慎预测、严密论证和股东大会充分协商批准基础上进行;必须化整为零细水长流地循序渐进, 设置止损点, 不可盲目冒进到了不可控制无法挽回的地步;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资金安全和保本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理念;一旦出现巨额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能够及时补救, 并追究有关人员的决策失误责任。

二、投资质量衡量

(一) 指标衡量法

(1) 不良资产比率法。一般来说, 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 年末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额。一旦不良资产比率高于国内外同行业水平, 就应该引起警惕。 (2) 企业安全率法。经营安全率是从保本点角度考虑的, 其指标有:安全边际率= (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预计销售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额/资产账面额。当两个安全率指标均大于零时,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可以适当扩张;当资金安全率为正, 而损益平衡点安全率小于零时, 财务状况良好, 营销不利;当安全边际率大于零, 而资金安全率为负, 企业财务状况显露险兆, 应该开源节流;当两个安全率都为负时, 企业经营陷入危机, 随时爆发财务危机。

(二) 质量特征打分法

投资质量高的特征具备一个给1分, 不具备0分, 负质量特征或财务违法犯罪行为给-1分, 得分高者为投资理财质量好。

三、企业提高投资质量的对策

(一) 树立“现金为王”的思想, 要求企业上报或披露现金流量指标信息

资不抵债不一定破产, 但没有现金流量就一定破产;破产倒闭企业有85%是盈利企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市场比利润重要, 创新比利润重要, 现金流量比利润重要。国资委李融荣劝戒:不要急于海内外兼并, 要保留更多现金流量。建议今后让企业集团公司上报现金流量数据, 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总现金净流量和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等指标, 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公司现金流量结构情况;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 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公司现金流动性情况;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财务指标, 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公司获取现金能力情况;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公司现金财务弹性情况;最后是营运指数, 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公司现金收益质量情况。

(二)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 消除隐患

财务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以下财务风险点:流动比率小于2;速动比率小于1;营运资本小于零;存货长期积压冷背呆滞、霉烂变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规模大, 比例高, 诉讼官司多;证券投资严重套牢;长期投资长期不能分红、没有实际控制权、无法收回;固定资产长期闲置、变现价值低;没有自主开发的无形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预付费用等较多;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70%;长期资产长期大于长期资金来源;违背内部控制制度巨额炒作衍生金融工具;材料跑冒滴漏时有发生;有冒领多领工资现象;采购与销售环节有吃回扣现象;赊销政策过于宽松, 且收账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奖金没有与收回应收账款的多少挂钩;没有设置财权的止损点;财务高管只重视利润产值, 不重视现金流量;忽视产品质量, 有损人们身心健康;企业急功近利, 缺乏可持续发展潜力等。

(三)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宽紧适度

为了提高企业赊销带来的收入和利润, 减少信用成本和损失, 时刻提醒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比如, 以四川长虹40亿元应收账款被骗案为例, 被骗原因可能是:信用政策制定不当;预防措施不力;领导独断专行;国资委考核国企政绩是只注重产值、利润, 忽视现金净流量和理财质量指标;应收账款管理激励不到位;缺乏诚信档案和电子查询系统。对策建议有: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等额赊购对方产品, 让对方提供抵押担保、并实行“三不”政策;公司集体决策制, 设置止损点;国资委考核国企政绩增加现金净流量和理财质量指标;销售人员和收账人员奖金与收账情况挂钩;建立全国国内外企业信用黑名单网站, 以便财务人员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四) 将公司理财质量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建议按照国际上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 把公司理财质量、诚信度或是否存在财务侵权行为而被诉赔偿等作为衡量一个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值, 以引起公司及其高管以及相关各方强烈关注公司理财质量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企业财务分析》,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矿山企业安全投资优化研究 第2篇

矿山企业安全投资优化研究

文章总结了现有的安全投资理论,指出其只从安全局部考虑,忽略矿山企业整体效益的片面性.利用机会成本分析法,阐明企业在其效益最大化下,如何进行正确的安全投资.最后文章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矿山安全投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推导与应用.本文为矿山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投资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促进矿山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作 者:陈治强 张科 CHEN Zhiqiang ZHANG Ke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刊 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CI-TECH R & D年,卷(期):31(3)分类号:X915.4关键词:矿山 安全投资 企业效益最大化 机会成本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 会计信息披露 信息不对称

1、引言

中国证券市场自1992年创立以来,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成长与发展,“股市操纵”、“数字游戏”等上市公司违规披露问题也相继出现,给广大投资者及证券市场本身带来了阵阵剧痛。特别是2007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了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高管等内部人对会计信息具有天然的垄断权,内部人利益的驱动与监管的不力可能进一步加剧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促使内部人侵占外部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情越演越烈。在我国这样的新兴转轨经济的市场背景下,如何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公司外部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保护外部投资者权益,是关系到维护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披露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投资者保护问题不仅在我国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也是全球的一个共性问题。

2、信息披露质量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

投资者保护,其实质就是要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定价机制和公司治理功能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

2.1通过定价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股票价格的运行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股票市场经济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股票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Ball和Brown(1968)探讨了股票价格变动与会计盈余变动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价格变动信号与盈余变动信号之间的显著关联。Watts和Zimmerman(1999)的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对股票定价的影响体现在会计盈余能够传递企业当前现金流量的信息及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这些研究说明会计盈余信息确实对股票价格的变动产生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在股票价格中的定价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会计提供股票定价的有用信息,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或者上市公司内部人转移公司利润,会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表明其不满,这样直接导致股价下跌。通过市场对公司内部人予以约束,会计信息间接地实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2.2通过公司治理作用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撑,会计信息治理作用的主要目标是会计信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使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及财务资源来获取利润最大化,全面了解经济运行中会计信息对资源分配和作用。Scott(1999)认为,会计盈余可以被计量且比股票价格更能有效地衡量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此外,会计信息的治理功能还包括投资者法律权利的行使。当投资者对公司投资时,通常就获得了某些通过法律和规定的执行而被保护的权利(La Porta,1998)。

2.3不同的信息披露质量对投资者保护存在差异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提供了公司状况的真实信息,降低了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外部投资者了解和掌握公司发展状况并帮助其决策,有助于其定价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发挥。如Madhavan(1995)的实证检验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规范、透明度越高,则越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公司的股价也就越高;洪金明(2011)以深市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减轻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保护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同时,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制约上市公司作出有损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一道屏障,也能够约束市场相关机构的行为,促使他们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行使自身的权利,履行必要的义务,进而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

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信息披露不真实。披露会计信息目的是使投资者获得可利用的投资资讯,但是上市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第二,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对应该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采用避重就轻、隐瞒等手法,就会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有关投资决策的全面会计信息,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第三,信息披露不及时。及时性要求上市公司应以最快的速度公开其信息,保证所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最新状态。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缩短会计信息发生与公布之间的时间差来减少内幕交易的可能性,降低监管难度。信息披露不及时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内幕交易等操纵市场的欺诈性交易。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致使投资者决策失误,带来巨大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阻碍了股市的正常发展。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几点建议

第一,扩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范围。近年来投资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会计报表信息,而是向多元化发展,他们需要这样的会计信息来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期望报酬。因此,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这样才能使投资者获得多样性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时性。定期提供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时性,减轻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投资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地信息,帮助修正投资者的预期。

第三,健全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监管的法律体系,尽快弥补法律空白,以及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抑制上市公司从事虚假信息披露的冲动,是当前立法者、执法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燕东.会计信息披露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05.04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4篇

企业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反映, 还影响着国家经济调控的效果和资本市场运行的效率。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本质和特征的深入认识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分析并没有统一的结论, 但基本上都认为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

投资效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前者是指当前付出资金为了将来能获得更多资金流入的行为。后者是指企业进行的资本性投资, 也称为生产性投资, 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资本性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而企业的金融投资作为一种间接投资行为, 能够使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增加。本文在这相关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 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选取

本文对2009-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选择的样本不包括以下上市公司:一是受境内外双重监管的含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二是在资本性支出、会计制度、行业特征等与一般公司差异较大的房地产类、保险类、金融类的上市公司;三是被ST、PT的上市公司;四是财务数据异常、缺失及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踢除以上公司外, 本文最后使用的样本为3050个, 按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来对行业进行分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和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实际控制人性质主要是根据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股东情况及股本变动和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实际控制人代码收集整理。采用的软件主要有SPSS13.0和Excel2003。

三、模型构建

(一) 会计信息质量模型

本文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采用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的方法。测量财务报告的盈余管理主要有应计利润分离法、应计利润总额法、盈余频率分布检测法、特定应计模型法4种方法。本文选用应计利润分离法来测量盈余管理水平。而应计利润分离法的模型又包括行业模型、迪安戈模型、希利模型、琼斯模型、修正后的琼斯模型和扩展琼斯模型等。本文首先采用扩展琼斯模型来计算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额, 然后剔除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值, 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度量盈佘管理绝对水平。

对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额的估计如下, 其中TA为总应计利润额、NI为净利润、CFO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A为年末总资产、SALES为营业收入、REC为应收账款、FA为年末固定资产总额、NDA为非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DA为操纵性总应计利润。

第一, 计算总应计利润额 (TA)

第二, 分年度和行业对下式公式进行回归

第三, 将上式结果带入下式方程, 得到非可操纵性总应计利润

第四, 操纵性应计利润DA

由于DA可能为正, 也可能为负, 方便理解, 取其绝对值乘以-1, 作为盈余激进度来反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该值越大, 代表会计信息质量AQ越高。

(二) 投资效率模型

测量公司投资效率的指标主要有Richardson模型、Wurgler模型和Tobin Q模型, 其中Richardson模型能直接度量某一公司的年度投资效率, 有效地避免Wurgler模型和Tobin Q模型估算样本的幸存性偏见, 因此本文采用Richardson模型来计算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或过度程度, 公司投资效率估计模型如下, 其中INV为资本支出水平、Grow为企业增长机会、Lev为资产负债率、Fcf为自由现金流量、Size为总资产自然对数、E为每股收益、In为行业虚拟变量、Ye为年度虚拟变量。

εt表示模型的剩余投资量, 如果εt大于0, 则为投资过度, 用符号O表示, 相反则为投资不足, 用符号U表示。将U取绝对值则有O和U越大, 表示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越低。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和F检验, 得出该投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的预期投资水平。

(三)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关系模型

本文选取自由现金流量、高管薪酬、代理成本等作为检验模型的控制变量, 同时设置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AQ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TP为最终控制人性质、Fcf为自由现金流量、MF为管理费用/期初总资产、Pay为前三名高管薪酬的对数。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如表1所示, 3050个样本中有945个发生了投资过度, 占总样本的30.98%;有2105个发生了投资不足, 占总样本的69.02%。投资过度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75246和0.040234;投资不足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33456和0.31563。由此可以看出, 投资过度的公司远少于投资不足的公司, 而投资不足的程度要小于投资过度的程度, 投资的非效率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如表2和表3所示, 投资过度O和投资不足U与会计信息质量AQ负相关, 其值分别为-0.0864**和-0.0764**, 可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资的非效率;会计信息质量AQ与管理费用MF负相关, 其值分别为-0.015和-0.047*, 可知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 进而提高投资效率。

(二)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回归结果分析

如表4和表5所示, 从A列和C列 (剔除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来看, 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与会计信息质量AQ均为负关系, 其值分别为-0.079与-0.078, 可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企业投资的非效率有抑制作用, 但投资过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而投资过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较为显著;从B列和D列 (包括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 来看, 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与会计信息质量AQ的关系依然为负, 其值分别为-0.085与-0.058, 结果同上, 可知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不足公司的影响明显高于投资过度公司。

从B列和C列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 投资不足与管理费用MF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与自由现金流量Fcf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6和0.069, 且在0.01水平上显著, 可知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绝对值越高, 投资的非效率越严重;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与高管薪酬Pay均为负关系, 其值分别为-0.009和-0.004, 投资过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投资不足在0.01水平上显著。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S.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Studies, 2006 (11)

[2]徐晓东, 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财经研究, 2009 (10)

[3]袁建国, 蒋瑜峰, 蔡艳芳.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 2009 (3)

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第5篇

摘要:国有企业的投资着眼于预期的收益,因而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相应未来的风险。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识别方法以及投资风险控制方法,希望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从而实现投资的最大收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国有资产

考核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率。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靠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来实现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又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即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经济损失或投资完成后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就目前来说,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国有企业要想取得投资收益,实现国有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国有企业必须首先搞清楚投资风险的成因,尽量规避投资风险,建立起完善的、有效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一、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国有企业要正确有效地对投资风险进行管理,就必须对投资风险的成因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投资过程的非科学性。

直接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是:

(1)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风险。投资分散化现象严重,有限的资本被投往过多的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许多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大量产品积压;

(2)投资决策风险。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方案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或者所依据的经济信息失真、滞后,违反科学决策程序,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

(3)投资执行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因不了解市场行情,或者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物资供应不及时、缺乏严格管理等,造成投资项目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所形成的风险;

(4)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不能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成本、生产技术和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2、直接投资与金融投资相互影响。直接投资是金融投资的利润源,直接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了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在直接投资运作过程中,受经营者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术革新进度等将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这一系列不确定性会迅速波及金融投资领域,造成金融投资中金融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影响金融投资“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同时,金融投资又加大了国有企业直接投资风险,导致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成本上升。

二、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降低损失的频率或者减少损失的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各种行为。通常把主要是为了影响损失频率的行为称之为损失防止手段,而把主要是为了影响损失程度的行为称之为损失降低手段。风险控制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因素,在投资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风险或改变投资流向。这是风险控制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的程度。这是投资者在掌握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力图维持原有投资决策,实施风险对抗的积极措施。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投资者大局利益的前提下降低风险承担下来。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投资者在明确风险的情况下,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努力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风险转移

只有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投资实现最大的预期收益。所谓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就是把风险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经营中去,让决策者在市场经济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对投资风险的权力,得到风险决策的收益,同时承担风险产生的危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步骤有:

1.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责任。要使投资风险承担者也即风险权力的行使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必须从法律、经济、行政上明确其职责,迫使他们认真筹划,居安思危,不断改善投资管理。

2.确保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风险补偿是风险承担者所承受的精神上、心理上沉重压力的物质补偿。这是对其时刻面临变幻莫测的市场、投资方案是否最佳、投资能否收回、如何获得最大盈利等种种心理压力,并且做出了大量实际工作的一种补偿也可称之为奖励。

3.确立风险承担者应有的地位。按照权责利对等的要求,必须给予国有企业独立自主的投资决策权,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干涉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权,这是建立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基本前提。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管得过多、过严,使国有企业缺乏投资决策的自主权,也就难以发挥其能动性,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对目前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使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

总之,在国有企业投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方法和经验,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特有的国情,以及在特殊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差别。因此,我国国有企业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方法,而是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李文莉.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J].金融信息参考,2007.

[2]张年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预警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杨志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

[4]李中华.中小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

[5]张青.我国中小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第6篇

1.1 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财务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导航仪”, 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出发点, 在现代会计研究中, 财务数据的有效性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为标准。会计信息质量, 即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财务核算当中, 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一切与财力资源分配相关的活动的需求, 即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帮助和建议。

1.2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重视对会计信息质量本身进行探索, 即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并探讨会计信息产生的方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到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测性, 探讨如何应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和企业内部控制成为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 思考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究竟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 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空间有多大, 怎样将企业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综合起来, 是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趋势。

1.3 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率影响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 企业要向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不断扩大资本, 资本的扩大以不断盈利为基础, 而利润的获取则与企业的投资有关, 说到底, 企业发展是以不断的有效的投资行为来扩大资本来完成的, 在投资和资本扩大的过程中, 会计信息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企业所有者根据会计信息所体现的内容决定投资的方向, 同时根据会计信息对投资行为的结果分析判定投资是否有效, 进而对下一步投资进行决策, 因此可以说,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决定企业投资的关键, 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投资率产生的影响, 就是判定企业投资效果的指标, 也是能够预测企业发展的指标, 这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规避和长期经济计划的制订来讲无疑是最主要的参考对象, 因此, 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率的影响, 对企业经济行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

2.1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与衡量标准

会计信息作为最主要的企业财务信息, 信息质量具有多种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也是辨别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标准。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中立性、可比性和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

衡量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估的方式, 也是推论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影响的主要途径。通过广泛阅读材料, 我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财务舞弊, 是企业违反国家会计制度而造成的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 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 其会计信息质量必定是极低的;二、会计盈余的质量水平, 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投资者决策相关性, 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盈余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其预测价值, 这与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相关性特征相吻合, 因此可以用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三、会计盈余反映经济收益的非对称及时性, 这是由于会计稳健性造成的盈利预测及时性, 会计盈余反映经济收益程度, 对经济损失的反映更加及时;四、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准则的一些可选择性, 采用一系列会计的和非会计的手段来对企业盈余状况进行调整, 影响对外和对内报告出的财务报告信息, 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虽然是对会计信息的“技术造假”, 但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本用以进行投资。

2.2 投资效率

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资本投入, 生产性资本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形式, 即通过现金的投入或者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而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的过程。投资效率则意味着投资的成功率, 一个企业的投资方向正确, 资金投入充分, 获得了最优的投资效益, 即可成为投资效率高;非效率投资行为则表示为企业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两方面, 前者是因为企业没能注入足够资金获得最优效益, 后者是因为企业选择了错误的投资方向或者在投资行为中注入过多资金, 投资效益不高。

3.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3.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无论是对生产资本的先进投入还是固定资产的增加, 企业投资都需要首先确定好投资方向, 即针对某一目的的投资是否可行, 这有赖于企业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而对投资风险的判断主要基于对投资效益的估计和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估计。无论是对投资效益的估计还是对自身经济实力的估计, 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工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的第一个特征, 是对会计信息应符合经济管理的需求的解释, 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两个标志就是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此二者都可以为企业投资的风险判断提供帮助。在会计盈余质量水平高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投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3.2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投资的金额

企业投资率的高低一般以企业在投资上注入金额的多少和企业获得的投资效益的比值显示, 很多企业投资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企业决策者会根据会计信息所显示的内容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在投资上再注入多少资金。在投资方向正确的基础上, 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影响企业投资的金额, 企业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 实际上都受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如果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不能得以保障, 财务报表所体现的内容应与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不相符合, 存在虚假和遗漏, 或者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能保障, 则企业在投资项目上取得的既得利润就可能是虚假的, 这会使企业决策者停止有效投资或者在盈利率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继续注入资金。

3.3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效果的判断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即会计信息的产生应先于企业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和可比性则表示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的科学性和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的比对效果, 这就意味着, 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投资效果的判断。会计信息不及时, 企业的经济决策就相对滞后, 最佳的投资机会也可能因此错失;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不科学, 在同一项目上的对比性不强则会直接歪曲投资的效果;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可能使投资者对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产生误判。在会计信息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 企业很可能对投资效果产生极端判断:由于企业决策者没有在最佳的投资时间点上进行投资, 而投资效益分析又没能体现出投资的实际效果, 将会使原本有效的投资被判断为“失败的投资”, 进而影响企业决策者在以后的投资决策上的判断;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使决策者认为投资效率很高, 而在原本无效投资项目上继续注入资金。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4.1 以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形成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来源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和精确度, 因此, 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建立一套严格内部管理体系, 强化内部管理。首先,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设置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各阶段所使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 企业应对会计工作制定完善的工作准则, 并以信息技术的介入为会计工作标准化的框架, 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高效和及时地被企业决策者所利用。

4.2 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财务分析师是目前企业在评定会计信息质量时所倚重的特殊人才, 但财务分析师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定时所依据的是会计信息评价体系, 因此, 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利用率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建立科学完善的评级标准并辅以实地调查, 政府则应负责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 如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评级和公告, 促进上市公司改进信息披露等。会计信息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容易被鉴别, 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判定能力, 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经济行为需要的一切财物会计信息标准, 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还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以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判断, 实际上, 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影响企业投资率为中介, 影响着企业的一切经济决策。企业如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则企业的投资率会更高, 经济决策会更加准确, 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合理评估, 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信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企业也能够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做出理性、正确的、高效的投资, 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肖潇.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3)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7篇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企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存在互动关系, 企业资本活动的进行有着资本形成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产业升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就业效应的规律, 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达成的共识。

经济增长质量作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 伴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也日益成熟。由于研究角度不同,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质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也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增长质量又被称为经济增长效率, 就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刨除成本因素后所创造的净财富, 这种净财富用生产函数的形式表示就是单位经济增长中剩余产品所占的比重。广义观点认为,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 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学者赋予了经济增长质量不同的内涵。世界银行的温诺·托马斯等学者通过对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比较后发现, 经济增长质量包含着机会的分配、环境可持续发展及治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这也就是说两个国家或者地区即使经济增长速度相近, 如果经济增长质量不同, 那么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享受的福利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动态范畴, 按照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构建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 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划分为5项一级指标, 12项二级指标和22项基础指标, 如表1所示。

2 企业投资活动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2.1 建立模型

2.2 数据说明与整理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地区统计通报等资料为数据支撑, 以某省2000~2005年企业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为样本对数据进行处理, 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将这些数据输入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计算结果得到的因素系数αk=0.832, 因此企业投资活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大小为0.832, 因此可以认为该地区经济质量来源于企业的投资,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表现了一定的显著性。

3 结论

3.1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企业投资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供给, 对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对地区资本产生挤入效应, 带动地区内同类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投资, 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的提高。

3.2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产业投向直接影响了地区产业结构, 近年来企业投资方向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 致使第三产业投资比例逐渐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增长结构。企业的投资活动对工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结构也有影响。

3.3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实践证明, 投资规模与经济周期呈同方向变化, 即当地区经济形势较好时, 企业投资规模将会扩大;当地区经济形势下滑时, 企业投资规模会缩小。这也就是说企业投资活动不利于地区经济的稳定性。

3.4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福利变化和成果分配的影响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将会吸纳大量劳动力, 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缓解就业压力, 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主要的投资方向, 极少有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第一产业当中, 这就间接地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如果企业将资金投向第一产业就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5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环境资源的影响

企业进行投资, 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如果企业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环境成本, 以水泥行业为例, 水泥生产过程中, 对环境影响多种多样, 包括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耗水和水污染, 有关调查统计, 2013年我国水泥行业产生了1954亿元的环境成本。如果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第三产业, 采用更为有效的污染治理手段, 就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反而会使兄弟行业学习和模仿从而优化环境。

4 对策和建议

4.1 优化投资环境, 增强投资的吸引力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企业生存面临更多困难, 特别是市场产能过剩、利润减少, 为此要着力优化服务环境, 加入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企业发展提供安静、有序、无干扰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专门下发文件, 进一步规范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和公共服务等行为, 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

4.2 控制投资规模, 提高投资质量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认真研究利用企业投资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源生态环境、重要原材料等制约因素, 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减少重复投资和不良的恶性竞争,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3 正确引导企业投资

将企业投资的重点转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能源、环保及原材料工业、城市设施改造、经济实用住房建设以及第三产业, 对于一般技术水平的加工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的投资要加以一定的控制;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或者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项目, 要严格制止;对于薄弱的产业要大力支持。

4.4 调整产业结构, 构建技术创新链条, 形成由技术到产业的创新驱动链

把产业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抓手,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要做到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促进工业向高端化、高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面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 大力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经营创新和稳健扩张。

4.5 转变观念, 投资活动要考虑环境成本

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优劣主要是由增长动力决定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开始意识到环保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时要警惕环境风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将环境因素量化并纳入到投资策略中, 因为重视环保是提升企业形象的一个途径, 而企业形象对产品的销售、企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另外, 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环保产品将更受消费者欢迎。企业要以环保事业为己任, 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环保责任, 并超水准完成社会赋予的环保任务,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安全的追求。

摘要:本文通过设定相关指标,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某地区经济增长质量, 对企业投资活动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和相对贡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企业投资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投资活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辛春根.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 2009.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8篇

21世纪初, 受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影响, 美国国会2002年7月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简称SOX法案) , 其中要求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报告, 而且还要经审计师的审计。由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情况信息, 许多国家也开始强制性要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即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 其中明确要求企业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报告, 同时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证明, 内部控制信息作为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补充, 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 降低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能够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张先治等 (2004) 调查研究认为内部控制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具有决策有用性。Doyle (2007) 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增加公司的透明度, 有利于投资者进行理性决策, 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而从现有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来看, 规范研究较多, 实证研究偏少, 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科学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标准。因此, 现阶段开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实证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基于此, 本文拟从投资者保护观的视角, 分析探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 并尝试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以期为科学评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加强监管提供参考。

二、投资者保护观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特征框架

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20世纪末美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甚至财务欺诈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美国SEC主席Arthur Levitt提出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 并认为透明度应该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质量特征。之后便出现了会计目标的另一种观点:投资者保护观。投资者保护观下财务报告质量被定义为向企业投资者提供了“充分而公允”的信息, 而且要特别关注盈余是否被扭曲。基于该目标,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该是充分而透明的会计信息, 透明度则是投资者保护观下财务报告的主要质量特征。

内部控制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一种重要补充, 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内部控制信息与会计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但是仍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成熟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来分析构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特征框架, 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质量特征———充分披露、公允性和可比性。如图1所示。

(一) 充分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的充分披露, 是指企业必须把有利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内部控制情况信息充分而公允地对外报告。如图1所示,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信息的充分披露存在三个次级特征:完整性、明晰性和重要性。完整性是指企业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的信息, 还要包括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信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以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为核心。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控制体系共同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要素发挥作用的效果都可能影响到其他任一要素。判定某一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 需要在评价五个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因此,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设计及有效运行情况的信息就成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明晰性也称可理解性, 是指内部控制信息应该毫不掩饰、清晰明了地全部反映出来, 与之相对立的概念就是晦涩难懂。也就是说, 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要使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能够容易理解。由于内部控制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以及直观的图表形式来表达以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可理解性, 必要时在内部控制报告中增加对相关术语和专业信息的适当说明和解释。重要性是指在成本效益原则下, 对重要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如规范要求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信息,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信息等内容。只有企业充分披露包括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的实质性信息, 才能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 这也是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公正、保护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关键所在。

(二) 公允性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允性是指企业应该遵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如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情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允性是企业投资者评估自身风险、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也决定了投资者权益受保护的程度。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允性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 但是现阶段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缺乏, 许多企业往往不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或者故意将重大缺陷视为重要缺陷, 重要缺陷视为一般缺陷, 严重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如图1所示, 本文认为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允性存在以下三个次级特征: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及时性。真实性是指一项信息的计量或披露要符合所发生的经济事实。可验证性是指当由独立的、合格的第三方运用相同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方法, 能够得出与管理层自我评价报告大致相同的结果时, 则表明该内控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及时性要求内部控制信息在失去其价值之前, 就为企业的投资者所拥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指企业应在法定期限内公开披露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在资本市场上, 信息最大的价值体现为它的时效性, 所有市场参与者如果都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市场才有可能是公平和有效的。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分析, 及时披露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和变化信息, 可以使公司股价根据新的信息及时作出调整, 保证资本市场的连续和有效;从投资者角度分析, 及时披露可以使投资者依据最新信息及时作出投资决策,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从监管者的监督来分析, 及时披露可缩短信息未公开的时间, 进而缩短内幕交易者可能进行内部交易的时间, 减少监管的难度和成本。不及时的信息披露除了对内幕交易者有利之外,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损害则较大。总之, 及时的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降低内幕交易的可能性, 促使交易的公平;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司的价值准确地反映给市场,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整个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三) 可比性

可比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当不同主体的经济业务大致相同时, 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反之, 当经济业务不同时, 会计信息也能反映其差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1980年12月发布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也明确提出可比性是指信息使用者能够比较两类经济现象之间的异同。可比性可分为横向可比性和纵向可比性。横向可比性是指相同或相近行业的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尽可能包括相同的内容, 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信息、内部控制要素或流程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纵向可比性是指同一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在不同时期要尽可能披露大致相同的内部控制信息。但当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制度发生变化时, 企业仍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披露内部控制新的评价程序、新的评价方法和和报告形式等信息, 并要求企业说明发生这种改变的原因以及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具有可比性的内部控制信息是市场公平竞争和正确评价企业投资前景的必要条件。

注: (1) 表中完整性提到的是否有实质性披露的判断标准是, 内部控制报告包含具体的内控信息内容, 而且信息使用者能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内容做出恰当的决策。例如, 如果内控报告中仅仅披露“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本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营造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等内容信息, 这些信息的披露通常无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一般不具有实质性的价值。 (2) 表中各指标的计算, 是=2, 否=1。 (3) 表中各指标的类型均为正指标。

三、投资者保护观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特征框架,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质量特征——充分披露、公允性和可比性, 以此为基础, 本文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一级指标包括充分披露指标A1、公允性指标A2和可比性指标A3。充分披露指标A1是指内部控制报告应提供充分而透明的内部控制信息, 为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决策服务, 包括内部控制五要素披露的内容、内控缺陷披露的内容和内控信息披露的形式等方面。公允性指标A2是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真实、客观, 包括可验证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内容。可比性指标A3是指关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内容、形式, 评价依据和范围、评价程序和方法等前后期间应保持一致性, 以利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二级指标中, 完整性指标B1是指内部控制信息是否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内部控制五要素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地完整披露;重要性指标B2是指企业是否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及内控缺陷整改情况;明晰性指标B3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报告是否以单独报告的形式披露以及是否以通俗易懂或流程、图表的形式进行披露。可验证性指标B4是指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鉴证质量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可靠性的影响;真实性指标B5是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公允性的影响;及时性指标B6是指企业是否及时地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及内控缺陷信息。

在对二级指标内涵解析的基础上, 内部控制五要素披露内容指标B1包括5个三级指标, 即关于内部环境信息实质性披露的指标C1, 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实质性披露的指标C2, 控制活动信息实质性披露的指标C3, 信息与沟通信息实质性披露的指标C4, 内部监督活动信息实质性披露的指标C5。反映内控缺陷披露内容的重要性指标B2是由是否披露内控缺陷认定标准C6, 是否详细披露内控缺陷情况C7以及是否详细披露内控缺陷整改情况C8等3个三级指标构成。明晰性指标B3是由C9是否以单独内控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和C10是否在内控报告中用清晰明了的语句以及直观的流程图表来说明构成。可验证性指标B4是由自评报告是否经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C11, 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是否为标准无保留意见C12,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提供非审计服务C13,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C14等4个三级指标构成。真实性指标B5则包括以下2个三级指标: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不存在“二职合一”情况C15, 内部审计机构是否直接受董事会领导C16。及时性B6的三级指标是指C17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日期距离披露年报截止日期的天数是否小于90天。可比性B7包括是否披露积极方式的自我评价报告C18, 是否详细披露了内部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C19, 是否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C20, 自我评价报告的依据是否正确C21, 自我评价报告的范围是否与规范要求一致C22等5个三级指标。

上述构建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按照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标准要求建立的, 基本涵盖了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所有相关内部控制信息, 在使用时对各级指标的计算主要是以客观事实的发生与否作为赋值的唯一判断标准, 排除了以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中主观判断的影响, 有利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做出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 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邓德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应用:基于投资者需求的视角》,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第7期。

[2]张先治、张晓东:《基于投资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分析》, 《会计研究》2004年第12期。

企业投资质量研究 第9篇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这样一个人造系统的最终输出“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联结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信息,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多学者也注意到会计信息这样的一种作用,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问题,Bushman和Smith(2001),Biddle和Hilary(2006)、Biddle、Hilary和Verdi(2009)、李青原(2009)。以上学者们的研究表明:高质量会计信息能够抑制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上述研究中,由于会计信息的多功能性,学者们在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分别考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是由于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会计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研究也并没有从会计信息质量本身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质量特征出发来考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本文试图在深入分析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并从会计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构建会计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上治理企业非效率投资机制的主要途径。

二、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一)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均深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导致了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产生。在股票发行市场中,作为购买公司新发行股票的投资者和在股票交易市场中,作为购买已发行股票的的投资者,均为公司的外部投资者,并未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但是在买卖企业股票的交易行为中,对股票的定价均涉及到企业相关的经营管理行为,不能够准确的对相应企业股票进行准确定价,必然会干扰股票的交易,从而对企业通过股票来融资的方式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因投资资金的问题而产生非效率投资。Myers和Majluf(1984)考察了股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提出了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时将会面临逆向选择的问题。认为在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现存股东利益一致的假设前提下,管理者将利用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选择新股在被高估时向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而股票市场潜在的投资者会合理的判断出管理者意图,从而将企业发行新股认为是一种坏的消息,对企业发行新股进行相应折价,这样就会导致:即使当企业情况非常好的时候,管理者也不会选择股票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进行相应投资,从而放弃好的投资机会产生投资不足;同时提出了企业融资的不同层级选择(Pecking Order)理论,认为企业投资时融资路径为:先寻求内部融资,再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成为末选。在这样一种融资路径中,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被大大弱化。

(二)中长期放款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中长期放款市场作为对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扩建和新建资金进行借贷的市场,在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股票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融资功能弱化,影响到企业投资效率,而债务融资渠道通畅,企业也能够通过债务融资渠道得到相应投资资金,但债务融资渠道也受到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商业银行作为中长期放款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相关经营决策并不具备决定权,尤其在我国,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债权人(银行),由于其本身为国有,在信贷合同中只有知情权,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缺乏代表,同时法律对债务人违约时的制裁条款,这种情况使得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能对股东损害其利益的行为进行较好的抑制。在这种不利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最好策略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事先针对不同的借贷企业,制定不同的借贷政策,但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干扰了商业银行的相关行为,影响到了中长期放款市场的顺利运转。Myers和Majluf(1984)关于股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思路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债务融资市场:在给定利率的条件下,管理者当局认识到他们可能违约时,倾向于借贷更多的资金,同样逆向选择的问题也会发生,借款者将提高相应的利率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融资资金的成本增加,影响到企业投资行为。Stiglitz和Weiss(1981)对债务融资市场的分析也得出了信息不对称将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问题,他们分析了在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下,债权人逆向选择的问题,认为股东(现存)和债权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股东成本,因为债权人对未来的资产替代进行了折现。因此,利率增加、信贷配给或对投资或融资条件施加限制条件,会限制股东进行投资项目的能力,导致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而产生投资不足。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也通过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的关系对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则表明企业因融资约束而导致投资不足这一结论成立。Fazzari et al(FHP,1988)认为,那些股息支付率低的企业是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事先用“股息支付高低”对公司分组,研究发现股息支付率低的企业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更高,从而验证了企业因融资约束而导致投资不足这一结论。后来的学者从营运资本、小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大工业集团等标准对企业是否受到融资约束进行分类,检验投资对现金流敏感性的变化,得到了相同结果。综上所述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影响到了企业获取相应的投资资金,尤其是可能导致外部权益融资成本显著高于内源融资,而过高的融资成本形成融资约束,使一些企业被迫放弃原本好的投资项目而出现投资不足。

三、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

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AA)1966年发布的报告中提出:“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与为达到特定的或理想的结果而采取的行动有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接受了AAA决策相关性的观点,把相关性定义为“是能够引起决策差别的一种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把相关性定义为“是能够引起决策差别的一种特征”。IASC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对相关性的定义为:当资料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资料就具有相关性。FASB认为,要使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用输入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预测现金流量或盈利能力,预测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预测模式的有效性。反馈价值是指能够使决策者“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即会计信息能够对信息使用者曾做出的预测进行证实或纠正。及时性是指在会计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能被使用者所拥有,迟到的会计信息显然不具备相关性,故会计信息必须在其失去对决策有影响力之前被传递到决策者手中。可靠性也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FASB在《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指出,可靠性是指“信息应稳妥地避免错误和偏见,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对象”。IASC也非常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1989年7月颁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料要成为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资料就具备了可靠性”。FASB认为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可从可验证性、真实性和中立性三方面衡量。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是指独立的计量人员用相同的计量方法,基本上会重现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强调了如下两点:一是用于验证的方法必须是相同的,因为选择其它方法,很可能失去验证的意义;二是验证的结果含有意见的一致性,当然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没有一点差别,在允许的范围内,差别的存在是可以接受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计量的结果,应与其所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一致,也就是说,信息应客观地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价值计量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的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中不包含偏向的成份,应当是中立、公允、公正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提供信息时,不偏重任何方面,不追求预期的结果,会计信息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资本市场有用性

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是指会计应该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做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决策有用观主要着眼于解决资本市场中逆向选择的问题。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资本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则是指处于企业外部的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客观对相应的证券进行定价,从而导致社会资金的错误配置,或者由于理性的投资者事先己充分估计了自己所处的不利信息地位,会格外谨慎做出购买公司证券等决策时,大为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导致市场萎缩。从本质上来看,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会计信息这样的一种产品能够向投资者提供企业相关信息,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企业相应的资本产品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就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强调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反映,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能根据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其购买的证券进行准确定价,可以说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越高,其越能完成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具体衡量标准是保证资本市场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完成合理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质量特征对缓解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作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或盈利能力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和中长期放款市场商业银行极为关注的信息,会计信息越准确的反应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或盈利能力,越能反应公司发行股票的内来价值和公司对未来债务的偿还能力。无论是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将影响决策行为,会计信息“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的特征有助于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或商业银行对企业采取相关行为符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越及时就越能较快的消除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长期放款市场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资本市场的顺畅运作。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可验证性、真实性和中立性质量特征是实现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必要条件。可验证的会计信息为资本市场的决策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预测提供合理的前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计量结果和会计所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一致,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资本市场决策者利用会计信息的基础。只有中立、公允、公正的会计信息才能不误导资本市场的决策者。综上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决策者决策有用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越高就越能刻画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信息,越有利于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做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

四、会计信息质量治理非效率投资途径

(一)会计信息质量在股票市场上的作用

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涉及到股票购买方-投资者和股票发行方-企业,相关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会计信息既能够通过增强股票流动性改变上市公司的行为又能够通过影响投资者估计未来收益时考虑的风险水平改变投资者的行为,从而引导股票市场的良性运转,治理企业因股票融资行为时产生的非效率投资。首先,相关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会计信息能够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减少企业股票融资的资本成本。流动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交易所需的成本,或寻找一个理想的价格所需要的时间。流动性是影响股票价格行为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股票能降低交易的执行成本,减少企业资本成本。信息披露的多少和质量均能对股票流动性产生影响。Amihud和Mendelson(1986)从预期收益的角度研究了买卖价差这样一个问题,提出了流动性溢价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是资产定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流动性低的资产其预期收益较高,而流动性高的资产其预期收益较低,即股票买卖竞价差大的公司,其股票流动性较差,相对来说其资本成本要高,其原因是投资者要求对这种交易成本进行补偿,同时指出通过改进披露公司信息质量就有助于减少竞价差中包含的逆向选择内容,从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Diamond和Verrecchia(1991)指出增加公开披露信息的数量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加股票流动性,导致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降低资本成本。会计信息作为股票市场一种公开披露的信息,其形成受到了相关会计法律和规范的制约。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数量上是一致的情况下,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越高,就越能反映企业内部的各种情况,提供给决策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量就越大,从而能减少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使非知情的潜在投资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更愿意投资于公司,减少股票的交易成本,增强股票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相反,相关性和可靠性较低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给相关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基础,还会形成信息噪音,加剧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股票流动性降低,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其次,高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投资者估计未来收益时考虑的风险水平,使得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降低,减少融资成本。风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预测的风险水平越高,则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就越高,风险产生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披露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Barry和Brown(1985)在研究信息披露对股票定价的影响时提出,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对股票回报的参数进行估计,他们建立的投资组合中有两种股票,一种具有较多信息,另一种具有较少信息。对于信息数量较少的股票,投资者主观预期回报的方差较大,所以要求的回报也就较高。这表明参数不确定性或者说预测风险对股票回报会产生影响。相关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会计信息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揭示,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降低了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了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低质量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还会增加信息噪音,影响投资者判断,导致投资者主观预期回报的方差较大,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同时,Bhushan(1989)、Lang和Lundholm(1993,1996)的研究表明:高质量会计信息还能够降低分析师对公司有关情况进行预测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公司获得更多分析师的关注,分析师之间的预测分歧也较小,相应地公司融资成本就较低。Leuz和Verrecchia(1999)将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信息质量和资本成本联系起来。他们假定经理以股价最大化为目标选择投资项目为股东带来现金流量,同时,经理披露的信息会影响股票价格,进而影响投资者要求的回报。信息在投资决策方面起到协调经理和投资者行为的作用。所以,高质量信息更好地协调二者行为,投资者要求的回报下降。

(二)会计信息质量在借贷市场上的作用

现有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会计信息能够在借贷前准确传递企业的相关情况,为债权人的借贷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会计信息的某些指标直接成为了签约履行标准;在借贷行为后,会计信息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在以上会计信息对债权人意义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能够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促使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在企业获取债务资金,降低成本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于富生、张敏(2007)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集合体,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也属于这一契约集合体的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定期向债权人偿付本息而解除这种契约关系,偿付的利息及相关费用就构成了企业的“显性”债务成本。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隐性”债务成本,这种“隐性”债务成本来源于债权人因信息不对称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这种溢价程度越高,企业的债务成本就越高。因此,企业的透明度越高,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低,企业隐藏不利信息的可能性就越低,从而债权人要求的风险溢价越低,使得企业的债务成本越低,而影响企业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披露质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其透明度就越高,从而债务成本也就越低。有学者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债务成本呈现出负关系,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则公司债务资本成本越低。Partha Sengupta(1998)以美国的1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和债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认为债权人和承销商评价拖欠风险的因素之一就是公司隐瞒不利信息的可能性,当公司过去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时,债权人和保险商认为公司隐瞒不利信息的可能性很低,因而要求的风险报酬也更低,反之亦然。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当公司面对的市场不确定性越大时,则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债务筹资成本的反向关系越明显。

上述研究表明:对于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企业非效率投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相应地,监管部门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杜绝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从根本上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其次,上市公司也应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将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降低上市公司与外部资金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世忠:《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其评鉴模式与方法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2]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2期。

[3]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4]Myers,S and Majluf,N.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5]Amihud Yakov and Haim Mendeson.Asset Pricing and the Bid-Ask Spread.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

[6]Diamond,D.W.and Verrecchia,R.E..Disclosure,Liquidity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1991.

[7]Barry,Christopher B and Brown,Stephen J.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Market Equilibrium.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5.

[8]Partha Sengupta.Corporate Disclosure Quality and the Cost of Debt.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

[9]Biddle,Gary C.and Hilary,Gilles.Accounting quality and firm-level capital investment Accounting Review,2006.

德国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德国企业 高等职业教育 投资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素有“工匠王国”之称,有着悠久的重技艺、重技术人员历史文化传统。德国独具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中校企融合,企业承担着高职教育的主要责任和部分经费,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高职教育成形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职业大学,于90年代中期非常迅速地发展,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短缺严重影响其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除继续得到政府最大限度的投资和收取适当学费外,应积极谋求其它稳定的经费渠道。高职教育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与高职教育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高职教育投资助学。

一、德国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

德国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承担着主导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培养和提供师资等责任。企业作为德国高职教育经费三大来源之一,主要投资于实践教学。依据投资所经渠道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德国企业投资高职教育的主要方式。企业投资建立职业培训中心,购置培训设备并负担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员的培训津贴。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是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及经营服务性产业,例如,西门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大型百货公司。这些企业由于对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可依靠自身的培训中心或培训部培养后备力量。小型企业,如手工业企业,则一般没有培训中心,学员须到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培训。所以,小型企业除支付实训教师的工资和学员的津贴外,仍须为跨企业培训中心支付培训费用。

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等法律,德国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职业教育基金,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培训企业有资格获取培训基金,而非培训企业则不能。企业一般可获得其培训费用的50%~80%的补助。如果所培训的职业前景看好,企业可获得100%的资助。

间接投资是为防止企业间不平等竞争而采用的融资方式,以多种基金形式设立,主要有:

1.中央基金。由国家设立、以法律形式固定向所有企业筹措经费的模式。企业按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交纳资金。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和确定比例,一般为0.6%~9.2%。

2.劳资双方基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代表广大雇员阶层的工会组织发展起来的资金筹措形式。这种基金主要来源于实行劳资协定的企业。这些企业定期向基金会交纳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培训费用。

3.行业基金。为了满足某个行业的特殊需要,为促进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建立的基金形式。它要求行业内的所有企业向该基金交纳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本行业职业培训的共同经费。基金由行业自行管理并统一分配。

充足的经费为德国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提高了德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德国企业积极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与我国虽然历史、文化、经济情况不一样,但高职教育的规律是相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德国企业积极投资高职教育的经验中可得到如下启示:

1.增加高职教育与企业利益关联程度

德国之所以拥有卓有成效的高职教育,首先是因为有着重视高职教育的理念,企业与高职教育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要改变“离心运动”的状况,产生“相向运动”。高职教育应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企业要增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力意识,改变只用人、不育人的观念,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参与,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双赢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

德国在政府层面上建立了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建立了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体系,在制度上保障了行业对高职教育的指导,促进了高职教育和企业的联系。以此为借鉴,我国高职教育在政府宏观管理条件下应尽快树立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鉴定职业技能等作用,使其成为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的中介组织,在机制上、法律上、社会角色上能有效地介入高职教育。

3.设立各种形式的、稳定的高职教育基金

德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各种高职教育基金是一条筹措经费的重要渠道。所谓“基金”,是指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它必须用于指定的用途,并单独进行核算。我国的教育基金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目前属高等教育的基金有不少,例如,211工程基金、师范专项基金、宝钢教育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理科和文科的基础科学基金等,很少有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金。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更加紧张,发展高职教育基金是一种利国、利校、利生的选择。政府应为企业设立高职教育基金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各种有利的条件。

4.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

德国是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周密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这套体系包括:《联邦职业教育法》和以此为基础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部门、行业和地方相继出台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条例或实施办法。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其它相关法规要相继出台,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企业投资高职教育的法规体系,使各部门有法可依,明确企业在高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企业在高职教育投资中如何筹措、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保障高职教育投资,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用法律的确定性和严格性来保障高职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克明,顾明远.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游文明.中德高职教育与企业关系的理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第11篇

1 会计信息水准和企业投资质量

1. 1 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内容

早在1966 年,美国会计学会就提出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相关观点,并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关的限定。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会计信息质量逐渐演变成为明确和隐性所需效用的总和。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财务资料的有效性是评价会计信息水准高低的主要依据。财务资料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决断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找出相关的会计资料,主要是为了对企业的财力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帮助。过去针对会计信息水准的探索,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生产模式进行探索。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中,企业也逐渐加强对于会计信息水准的关注,信息会计水准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影响巨大,信息会计水准是现在探索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内容。人们对于会计信息水准的研究逐渐加强,会计信息水准对企业的发展趋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范围有多大呢? 这些都是会计信息水准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

1. 2 企业投资效率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投资效率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投资是企业赚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源泉,所以投资效率是企业投资人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生产性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主要模式,也就是利用现金的投入或是企业固有的资产来创建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投资效率和投资成功率成正比。企业选对正确的投资方位,使用丰富的资金进行投资,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就是投资效率高的表现。但是有的企业,也容易出现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投资效率地位主要是指企业存在投资不充分或是投资过分的状况。第一个是因为企业没有丰富的资金来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二个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使得实际的企业投资效益低下。

2 企业信息质量和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

2. 1 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人员的投资方向影响重大

因为投资方向的判断错误容易造成其投资的失败。因此会计信息水准对投资人员的投资方向影响重大。

第一,投资人员的投资方向和其投资风险紧密相联,但是投资风险的判断主要是以企业的实际投资利益和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主要依据。但是所有的评估形式,都和会计信息的研究密不可分。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密,甚至还会影响投资人员对投资方向的把握。

第二,针对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员来说,选择正确的企业进行投资,需要投资者对企业所公布的经济信息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经济资料中,投资人员最注重的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所以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投资者的预估价值和反映价值,能够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进行正确的选择。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收集充足的会计信息,从而帮助投资人员进行正确的投资判断。

2. 2 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投资资金关系密切

投资资金较少,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益不能提升,但是资金投资较多,也不容易获得较高的企业效益。因此投资资金的多少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深远。但是会计信息水准的高低对企业的投资资金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因为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状况,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以会计信息来判断投资资金的多少。因此,如果会计信息的水准较差,财务报表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失真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投资资金存在问题。

第二,因为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直接反映,所以企业管理人员会依据会计信息来判断是否继续进行投资。所以,加入会计信息不准确,那么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利益就可能是假的。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就会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减少投资或是在利益已经饱和的状态下持续投资。

2. 3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投资判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为会计信息的出现来源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特征是及时性、中立性和比较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都会产生影响。一是会计信息进行的不到位,就会对企业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企业丧失投资的机会; 二是会计信息如果不合理,使得企业在相同项目的对比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所以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对企业管理的投资结果产生误导的作用。例如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投资,而是依据会计信息进行投资,但是没有获得预想的投资效果,而原来的投资行为就被称为 “失败的投资”,也会对投资人员后期的投资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投资判断影响重大,也对企业的长效发展影响重大。

2. 4 高水准的会计信息在企业投资效率方面的效用

以理论为基础,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安排,提升投资效率,帮助企业的长效发展。根据实际状况,会计信息水准对企业的投资效益主要从保障投资人员对企业的监管、减少资金收集和减少内幕交易等方面来反映。

2. 4. 1 保证投资人员对企业的监管

针对大部分的投资人员来说,会计信息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获取经济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发挥监督的实际效用。首先,监督权利的取得,能够为投资人员长久进行企业投资提供支柱。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的资金投入就能得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得到维护。其次,因为受到投资人员的监管,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要更加严谨,所以要充分合理的使用资金,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因此,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能使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进行准确的投资,以便提升投资的效率。

2. 4. 2 减少筹资资本

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就需要及时公布企业的财政信息,使得投资人员能够发现企业的实际价值。

第一,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能够使一些具有准确判断能力的投资人员和机构进行投资,也为投资人员和投资机构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二,投资人员更愿意选择会计信息公开公正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样企业就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资金的收集,以便更好地减少企业的资金收集。

第三,企业如果发布了虚假和不及时的会计资料,就会挫伤投资人员对于企业的投资信心,使得企业筹资出现问题。因此,高水准的会计信息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收集,并且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

3 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但对企业管理的投资风险有影响,而且对企业投资资金和投资效率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状况来看,会计信息中有很多符合时代发展的经济资料,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影响深远。因此,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但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判断,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摘要: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投资活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相联,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深远。因此,企业为了其自身的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投资效率。提升其投资效率的基础,就是要及时收集有效的现代经济信息,从而更好地顺应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财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就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的投资效率密切相关。所以,文章以此为基础,针对会计信息水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投资效率,会计信息水准,现状,解决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世俊.股权结构、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关系——相关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3):58-60.

[2]史璇,张倩文,白雪,等.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6):81-85.

[3]郭琦,罗斌元.融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102-109.

上一篇:导向识别下一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