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职范文

2024-09-19

重庆市高职范文(精选12篇)

重庆市高职 第1篇

那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开设情况如何?实训课程效果究竟如何?特别是学生对校内实训课程持什么样的态度, 有什么样的评价?这些直接关系到校内实训课程有无达到其预期目标, 也是本调查主要关注的问题。为此, 本课题组选取了部分重庆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56%的学生来自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 25%来自市级示范高职院校, 19%来自一般高职院校。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 收回497份, 有效问卷497份, 问卷回收率99.4%。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重视校内实践教学, 绝大部分在校学生认为在实训课上有很大的收获。针对部分毕业1~3年的毕业生的电话访问也反映了类似的信息。对于学校开设的实训课,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有点局限于专业核心课程, 范围还不是很广, 类型还不够丰富。以下是本次调查的具体分析。

一、学校普遍重视校内实践教学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重视校内实践教学, 所有参加调查的高校均开设了会计实训课程, 绝大部分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编写了会计专业校本实训教材。这表明, 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校内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方面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开设的时间上略有差异, 其中一年级学生实训情况是, 国家示范院校50%的大一学生接受了独立的会计实训, 市级示范院校75%左右的学生进行过会计实训, 而一般的院校100%的学生均接受过会计实训;到三年级100%的学生反映参与了会计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校内实训。实训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上, 55%的高校采取期末集中实训形式, 45%的高校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分期分批的实训, 时间为一至两周。95.5%的高职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会计人员编制了仿真实训资料。从而使缩短会计专业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周期, 增强学生企业工作适应能力, 方便教师和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提高会计实践效果的可控性等方面具有明示的优势。

二、学生肯定实训课程效果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不管哪个年级的学生,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参加完实训课之后有明显的进步。其中96%的一年级学生认为参加完实训后, 对实际工作中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90%的学生认为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如凭证的识别和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能力等。二年级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 对实训课程效果的评价也相对比较谨慎:通过实训, 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的占51%, 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课程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 同时80%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能有效发现自己的不足, 发现自身的不足, 然后努力学习去弥补, 这应该是他们学习过程的真谛, 这一逐渐提高的学习过程可能比最后实际掌握的知识多少更重要。三年级的学生中, 75%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训动手能力有明显提升, 50%的左右的学生认为对涉税业务和财务软件掌握上有提高, 但是在预算、决算与分析和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方面还不够好。实训室是高职会计专业重要课堂, 要充分利用学校实训条件, 抓住企业账务处理流程, 开展专项和综合实训, 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反复的会计实践和操作中得以提高。

三、目前学生参加过哪些实训课程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89%的一年级学生参加了会计基础实训, 87%的学生认为实训中自己操作的模块主要有凭证的识别和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的编制、装订凭证、账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参加实训的经历, 基本上都是在校内进行的。二年级95%的学生参与过会计基础实训, 6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了出纳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报表分析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三年级的学生相对参加的实训课程要多一些, 会计相关模块大部分都已涉及, 但纳税筹划、ERP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开设的学校相对少一些, 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 手工记账逐渐被计算机软件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所以, 基础会计、出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分析等传统实训内容的中间过程一般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 其重要性相对下降;而会计电算化、纳税筹划、ERP和会计综合实训内容的重要性相对上升, 因此, 相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必要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并及时调查, 从而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生对于实训课程有哪些期待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有97%的一年级学生认为应具备基本账务处理;能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根据相关数据、资料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的能力。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熟练处理涉税业务、熟练掌握某种财务软件和报表的编制能力都需要加强;同时, 学生普遍认为预算与分析能力和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的能力也逐渐显得重要。三年级87.5%的学生认为培养熟练掌握某种财务软件、熟练处理涉税业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75%的学生认为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和预算、决算与分析能力较为重要。

简而言之, 学生认为工作中需要而学校实训课程中没有培养相应能力或者培养力度不够的部分是学生关注和希望学校实训课程重点培养的能力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 还得结合全面的企业调查来综合考虑。

五、结语

通过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发现, 学生普遍对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持肯定的态度,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课程能显著提高其动手能力。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认为实训课程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一点可能从本质上体现了实训课程的意义。最后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实训课程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有他们自己的期待。我们认为学生重点关注或者期待的往往是目前学校实训课程做得不好或者是根本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及时调整实训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的要求。

当然学生的需求或者期待是基于就业的考虑, 他们大部分是在校学生, 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对能力有哪些要求可能想象或者道听途说的成分比较多, 所以不能完全基于学生的期待来调整学校设置的实训课程。学校应该定期进行市场调查, 从高校出去的高职毕业生有哪些严重的不足, 有哪些是迫切需要或者必须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必须学习或者培养的。只有基于定期的科学的针对企业的调查, 才能了解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有哪些实际的迫切的要求。而这些是目前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相对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学校教育就可以重点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重点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重庆市高职 第2篇

非征集志愿 首次征集志愿 二次征集志愿

录取最低分

院校 原始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录取最低分 录取最低分

1229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 2 334

123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5 2 402

1322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7 11 322

1323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5 1 290

1334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 9 305 297 276

1364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2 11 307 347

1377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10 4286 293

1390 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8 8 381 285

1413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4 3 364

1444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2 9 317 321

2137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5 3283

2146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 1 380

2230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 5 369 379 466

2325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15 5 317

2328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21 4 318

2329 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3 12 311

2336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23 10 388 304 439

2343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12 8 317 275 299

2347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12 12 325 334

3126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5 5 394 409 314

3136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3 2 324

3146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14 10 341 302

3149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8 7 346370

3253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 19 306 367 289

3256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10 5 363 368

3260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 8 323280

3266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0 17 319 445 287

3272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4 1 357

333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 11 315375

344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10 3 351

3443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30 30 310 301 352

3447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0 1 395

3518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8 6 340 280

3523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12 8 355 391

3541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6 1 345

3544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0 6 351

3561 厦门华夏职业学院15 4 307

3564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5 2402

3633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6 4 310380

3650 南昌职业学院22 11 320 389

3652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18 19 320 341 419

3654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2 2 385

3656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 1344

3682 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10 8 342

3684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5 1 359

368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6 1 276

3725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10 6 381 470 366

3729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5 5 310302

3733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10 11 341389

3737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14 13 314 285

3771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3 1294

3772 山东英才学院12 12 343 366

3778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9 5 318

4248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15 1 374

4249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11 11 367281

4252 仙桃职业学院25 25 308 304 333

4257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15 5 332 326 275

4277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4 1 277

4299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原沙市职业大学)6 2359

4331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3 12 330301

4332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 1 408

4335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0 10 317 336 301

4336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2 20 306 316 275

4339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7 3 359286

4341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2 6 360

4343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15 15 312353

4344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2 1318

4347 潇湘职业学院10 2402

4351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5 3283

4355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5 23 331 284

4356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11 6 426 297 395

4360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4 22 317 361 351

4377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4 3 347 294

4380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0 6 334 291

4388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8 5 381

4390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4 3 307

4394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7 4 380 414 386

4397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8 7 313 304

4419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5 5 308321

4432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4 2 322

4437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5 2 281

4453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5 1 323

4476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8 4 309 391

4520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 2 406

4558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2 10 310

4607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3 8 316 290

5039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246 279 305 287 288

5041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1023 1256 305 294 295

5056 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285 363 305 298 300

5058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380 592 305 304 304

5071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190 324 305 296 296

5078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307 425 305 278 278

5079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420 454 305 276 275

5080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135 235 307 255 257

5082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365 403 305 265 266

5083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260 384 305 282 282

5141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87 58 307 275 292

5145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5 42 307 279 281

5148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40 19 324277

5154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4 24 308 278 286

5155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12 24 316 281 284

5156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5 3392

5157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65 65 309 278 284

5159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10 6 327 371

5167 成都东软学院94 110 305 306 285

517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20 20 364

5177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8 8 322 293

5188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11 9 335 363

5193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86 84 308 275 277

5197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19 14 306 378 303

5198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33 25 316 331 313

5218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7 1 333

5219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4 11 347 383 407

5221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16 11 319 283 307

5223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11 6 306 301

5224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4 14 311 299

5226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0 2 342284

5228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4 3 349

5233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6 5 355276

5242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33 10 311 293 283

5243 贵州亚泰职业学院16 4 360277

5323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4 4 315391

5324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 9 305

5333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3 13 324 320

5335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7 4 408288

5338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10 10 308 304 404

5341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5 14 317 275

5344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4 3 372

5350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3 2 331

5353 云南北美职业学院9 2 316 435

5354 昆明扬帆职业技术学院12 5 322393

6137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 1 328

6138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1 9 309 314 276

6145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 1320

6147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5 7 308

6148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6 2 365375

6150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33 33 309 306 299

6151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6 2 409

6168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50 50 307 298 293

6181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4 3 320 374

6225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9 1 352

6303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0 8 337

6405 宁夏理工学院7 7 329 289 347

6513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7 6 345282

6514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 5 337 367 405

6515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 3 337 365

6516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7 6 319

6528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4 1 352

6530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4 1 334

6532 新疆职业大学3 1 388

9804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10 1304

9806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10 1 387

9810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10 6 381 329

9811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民族班)5 3 304 334 328

[责任编辑

重庆市高职 第3篇

【摘 要】通过网上调研重庆市高职高专国家级和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对重庆市高职高专教师和学生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精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现状 调查研究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数字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庆市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网上调研结果

(一)总体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007年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包括本科2583门、网络209门和高职高专1043门。重庆市有本科(包括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56门(占全国2.01%),高职高专国家级20门(占全国的1.92%)。在这期间全国共有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重庆市共有154门(包括本科129门,高职高专25门)。

(二)访问量低,共享性不高

2015年4~5月,访问了重庆市的35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有16门课程网页无法浏览,占45.71%, 提示有“无法找到该页”“网站正在维护中”“连接错误”“服务器错误”“需要账户密码登录” 等多种问题。部分能够访问的19门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网页跳转速度慢。

(三)课程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重庆市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类型丰富多样,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但部分课程资源不完善,没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二、提高高职高专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议

(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从行业调研入手,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的思想和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25.56%的受访教师认为要“提高精品课程的适用性”。

(二)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

1. 提高课堂录像的质量。

课堂录像是精品课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但目前很多精品课程的录像效果欠佳,播放不流畅,链接无效,需要下载专门的播放器,看不清幻灯片的内容等问题。建议可以采取PowerCreator 软件制作左侧显示教学录像和录像信息,右侧同步显示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做到声音、图像和课件页面的同步显示,提高视频质量。

2.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及时更新课程标准、教学团队、教学日历、课程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库等内容。有42.78%的受访教师对精品课程改进的建议是“课程内容应该保持及时更新”,有25.56% 的受访老师认为要“提高精品课程的适用性”。有44.76%的受访学生对精品课程改进的建议是“内容及时更新”。

(三)提高课程的共享性

共享性不高是很多精品课程的现状,表现为课网页无法浏览,网站无专人维护,很多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知晓率低、点击率低、利用率低,因而共享性低。重庆高职高专的课程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很多课程网站无法打开,或页面出来后内容无法打开,另外课程的访问量也偏低,很多课程的访问量只有几百次。由此可见,有些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后缺少后续的管理和更新,也有些课程资源只对本校的师生公开,或者教师、学生的利用率偏低,宣传力度不够大,没有實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建设、交流与共享。这违背了国家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初衷。

通过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70.00%的教师认为“教师受益,提升教学质量”,60.00%的教师认为“学生受益,获取更多的课程资源”,39.44%的教师认为“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23.89%的教师认为“增强了管理能力”。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课程的建设质量代表着教学的质量,代表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指出,要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http://www.jingpinke.com/(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重庆市高职 第4篇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高职院校必须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三年级以上才可以将体育课作为选修课程。通过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实地走访和电话沟通许多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和体育教学专家,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结论显示,重庆市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开设4年以上的学校仅占23.5%,开设两年以上的占24.9%,开设在两年以内的居然高达50%,这些数据说明重庆市的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公共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且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思维,无法与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相匹配。

二、重庆市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重庆市内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乏善可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中,多数是以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朝良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的较少,忽略了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潜力,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缺乏实用性,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说,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深化发展,使其失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机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参与度、积极性都不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教材陈旧

目前,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体育教材仍然是普通的统一教材,这些统一教材内容过多且相对复杂,多年来,没有一所高校根据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实施改进和变化,而是一直沿用这种普通的统一教材,完全忽略这些教材是否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这些教材内容多年没发生改变,过于陈旧,没有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使得学生们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缺乏时代性的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不利于高职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力量薄弱

重庆市内的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是转自于中等职业院校,所以,现在在高职院校内任教的教师也有来自于中职院校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队伍却无法及时补足,这就会出现学生和教师人数比例失调的现象。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都聘请了一些高校毕业的学生,但是对于实际教学这方面来讲,这些外聘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刻板,都不具备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因此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一些本校的体育教师也存在着能力不足和经验不足等现象,所以重庆市内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水平都有待提高。

(四)重视程度不够

在重庆市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一直是被视为辅助的教学科目存在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和教师都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的关注点和侧重点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强大功能性。体育教学能否在高职院校中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对课程改革的投入,但是这些经费被落实在体育课程上的却是少之又少,没有配套的体育设施,学生们的体育水平如何提高,更谈不上体能的训练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五)学生对体育课认知度不高

认知的形成是来自于个人的构建,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能够自主的吸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也就无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认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门对于体育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度都不高,他们认为体育课并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和理论知识相比较,体育课的存在只是起到一种辅助教学的效果,不足以被他们重视,长此以往,体育课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材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就是改进和完善教材资料,基于这一点,重庆市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考虑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切实的增加一些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关联、相适应的体育知识,使教材内容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在教学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形成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同时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师资队伍

可以肯定的说,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重庆市高等职业学院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决定着学生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一点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正因为如此,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才越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开发教师的潜在创新能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要聘请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一方面是对学习教学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校年轻的、缺少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适时的进行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特色,所以,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师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改变学生机械的学习模仿和练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勤于动脑,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适时的课堂互动能够让学觉得课堂教学是充满乐趣,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开发。

(四)加大公共体育课程重视程度

学校首先就要加大对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就是重视的表现之一,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意志力。体育运动是需要相应的场所和配套设施的,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只是正常教学的附属品,不愿意投入经费购买或者维修体育器材,使得体育设施匮乏,这严重制约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教师要加大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带着十分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的影响着学生,教导学生,让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了解体育教学活动对他们来说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五)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认知

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提高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度和认知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求新、求变。例如可以采用教学比赛、活动性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他们既学习到了技术,提高了对体育课的认知度,又增强了自身体质,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运动欲望,并由此产生对体育课的需要和寄托。

四、总结

在强调全民健身、终身体育观念的今天,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一直致力于体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和创新。新时期的背景下,社会不单单只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综合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对体育教育工作也不能忽视,通过公共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黑河学刊,2011(08):12-18.

[2]李春花,张晓.探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7):56-60.

[3]战云龙.高职公共体育课分类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08):45-50.

重庆市高职 第5篇

1、你的机械制图与识图能力如何?()

A、较好 B、一般 C、有难度 D、忘得差不多了

2、你对零件图的识别有困难吗?()

A、很容易 B、简单的能看懂 C、有点难度 D、很困难

3、你对Auto-CAD熟练吗?()

A、熟练 B、较熟练 C、一般D、不熟练

4、你对数控车床编程熟练吗?()

A、熟练 B、较熟练 C、一般D、不熟练

5、你对数控铣床编程熟练吗?()

A、熟练 B、较熟练 C、一般D、不熟练

6、你对Master-CAM自动编程熟练吗?()

A、熟练 B、较熟练 C、一般D、不熟练

7、你对UG三维造型熟练吗?()

A、熟练 B、较熟练 C、一般D、不熟练

8、你对数控编程和机床操作哪个更熟练?()

A、两个都熟 B、数控编程 C、机床操作D、都不熟

9、你有几个数控技能证书吗?()

A、一个B、两个C、两个以上D、没有

10、你的英语和计算机过关了吗?()

A、只有英语过了B、只有计算机过了

C、两个都过了D、两个都没过

11、你参加过社交礼仪培训吗?()

A、参加了 B、没有 C、正在培训

12、你有驾照吗?()

A、有 B、没有 C、正在办

13、你对数控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是否明确?

14、你在校学习期间感觉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5、你觉得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有待改善?

16、你认为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哪个更有利于就业?

重庆市高职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34-02

一、引言

2013年,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以及新加坡、印度和馬来西亚的1326所院校不同专业的23339队(其中本科组19892队、专科组3447队)、7万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加这项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与2012年的1284所院校的21219队(其中本科组17741队、专科组3478队)相比,校数增长3.3%,队数增长10.0%(本专科分别增长12.1%和0.9%)。总体上看,今年参赛总校数的增长已不太明显,基本趋于稳定,但本科组参赛规模仍保持了10%,去年、今年专科组竞赛的参赛总队数连续两年出现了小幅下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赛区在渝高校67所(止于2013年12月),其中普通高校60所(本科23所,高职高专37所),成人高校4所,军队高校3所;2013年,在全市33所参赛学校的821个参赛队,本科组674队、高职高专组147队(含本科院校中的文科等专业学生),高职高专参赛学校只有15所,与2012年相比均有增长,其对比见(表1)。

1.参赛学校过少,参赛队数偏少。重庆赛区有37所高职高专学校,传统的大专学校3所,没有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在34所高职学校中,2012年参赛13所,2013年15所,参赛学校只占高职学校的44.18%。值得我们思考。重庆赛区各高职学院参赛队伍少,与其在校学生数相比,比例明显偏少。以重庆市三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参赛情况统计,其参赛人数、在校人数与参赛比例详见(表2),参赛学生比例明显偏低。

2.论文参差不齐,系统培训不够。重庆赛区评阅中,若论文无基本的建模过程或一个问题均没有解决,或完全低于评阅的最低标准,评阅专家一旦发现报评阅组长后,直接作为淘汰卷,不在专家中流转评阅。近两年在C、D题的评阅中淘汰论文不少,2012年有15篇,比例为12.10%,2013年有22篇,比例为14.97%,还不包括各个学校因未完成,没有提交的论文数量。

即使在提交的论文中,其写作的规范性也是参差不齐,错字、别字、标点错误、格式错误、病句等,层出不穷,而且不会使用word——公式的录入、各级标题、表格的插入、图文的插入、分页等,对模型的求解、大数据的处理和常用软件Matlab、Lingo\lindo、Mathemetica、Excel等的使用,基本上不会或掌握得不够熟练,明显反映出系统的培训不够。

3.重视技能竞赛,轻视学科竞赛。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各种技能型的竞赛,轻视数学建模等学科性的竞赛。对于技能型的竞赛,一般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校、系二级竞赛管理机构,形成了由校教务处牵头,相关系部具体执行的组织形式,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保障技能型竞赛的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从经费、场地、设备、奖励和培训上向职业技能型的比赛倾斜。其次,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如:每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查)。各个学校都会成立以校长或教务校长为主任的竞赛指导委员会,举全校之力参赛,力争取得好的成绩,为校争光。对数学建模等学科性的竞赛或不参加,或投入经费较少,或无场地,对于师资的培训可有可无,影响了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

4.教练员不稳定,期待长效机制。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和热爱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教练员队伍,是促进这项运动能够正常化和经常化开展的重要保障。一些学校的教练员真正热爱这个事业,凭着自己的热情坚持在第一线,一旦调离岗位或离职,这个学校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或成绩平平,或没有人组织而中断参赛。如:重庆房地产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取得全国二等奖,而2008年居然没有参赛,其原因为负责竞赛的教职员调离了该校,即使坚持参赛的三所示范高职院校的队数,也是每年不一样,需要主要领导的审批,这些都是涉及到制度与机制的问题,高职院校关于数学建模参赛的制度的缺失、机制的僵化、行政人员执行的死板,正在消融热爱这项活动的教练员的热情。

5.功利倾向初显,损害公平公正。由于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是通讯赛,全靠各个学校自行组织,自行监督,没有严格的监督,全靠教练员和学生的道德水平的自我约束,其竞赛本来就是一场无功利的竞赛,但一些新参赛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出现了功利化的苗头。有的学校负责数学建模竞赛的部门领导为了取得所谓好的成绩,不从学生的培训上下功夫,不去建立提高教练员积极性的机制,而是在竞赛期间让教练员越俎代庖,或高价聘用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参与,以期取得“短、平、快”的成绩和轰动效应。这样的做法,对数学建模竞赛的伤害将是长期的,也不利于这项活动的开展与推广,对其他学校或本校其他学生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三、对策

1.政府引导参赛,提高参赛数量。高职学生的数量已远远超过本科学生的数量,但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个省、直辖市主要教育的单位可以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件或通知中,明确地提出高职院校既要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要重视学科竞赛,对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数做出建设性要求和目标,建议:国家示范性院校不低于在校人数的1%,骨干示范性院校不低于0.7%,一般高职院校不低于0.5%的比例组队参赛,报名经费、培训费和组织参赛等经费建立专门项目给以保障。

2.建立常规赛制,备战9月决赛。将数学建模能力的要求——文字处理的能力、数学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查询资料的能力、建模的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设置为5个小型的竞赛,简称为常规赛。其竞赛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每一个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邀请每一个参赛学校一个队或两个队,自带笔记本电脑,集中片区高职学院在同一所学校进行,由每个学校轮流承担竞赛的组织工作,以期检验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即时交流,提高水平。将9月份的全国竞赛当作总决赛,各个学校按照全国组委会或赛区组委会的要求,精心组织,全力保证竞赛的正常进行。

3.学校预先自评,赛区评阅推优。按照全国组委会的要求,严格控制某一个学校将全国奖项全部占为已有,建议各个学校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论文先行淘汰,按报名参加C、D题的论文数量的10%,预报自己学校最优秀的论文数量供赛区专家评阅并推荐全国的优秀论文,剩下的论文只参与赛区的评阅,以期调动每个学校的积极性。若推荐全国奖的论文因各种原因数量不够,可将赛区一等奖的优秀论文作为补充推荐,这样可以减少评阅的工作量和提高评阅的质量,利于活动的开展和推广。

4.利用电脑技术,专家网评盲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能够最大地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率。在数学建模论文的评阅中,建议将论文转换成PDF格式提交,组委会统一编号,按照回避原则,将技术处理后的论文在评阅网站上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进行评阅,并提交。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打印,避免专家在一起的讨论,后台处理数据与分数,进一步减少统计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四、结论

数学建模竞赛以其特有的运作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及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方面是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只要我们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实验探索,就能够促进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院校开花结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在渝高校[EB/OL].2013.

http://www.cqedu.cn.

[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南[Z].2010.

[3]吕黎明.面授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研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23-24.

重庆市高职 第7篇

一、实现城乡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1.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市作为国家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的实验城市, 与教育部共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带给重庆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全新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 给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和学校的布局, 带来了新的机遇, 提出了新的要求, 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迫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发生根本的改变, 要求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还是高职院校校址的选择都必须随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进程, 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全面的改变, 不断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2.实现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重庆市的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 但在城市范围内的发展是比较发达的, 截止2012 年全市共有高职院校36 所, 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其中:主城区高职15 所, 1 小时可到达区域高职13 所, 其他区域高职仅8 所。全市共有中职院校227 所, 其中重点中职院校36 所, 分布相对高职比较合理, 其中:主城区中职13 所, 1 小时可到达区域中职10 所, 其它区域中职13 所。中、高职院校校址所处的位置以及各院校专业的重复设置, 各院校过度追求学校开设专业的覆盖面, 造成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各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 专业设置千篇一律, 各学校没有特色专业等问题, 已成重庆市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严重制约了重庆市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如果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如果不能一体化发展, 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 就难以为社会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继而难以提高重庆市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技能, 就不能为重庆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人才。

二、实现城乡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和定位

根据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和国家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总体改革的要求和重庆市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发展的水平, 要实现重庆市城乡高职教育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和定位是:努力缩小城乡高等职业教育的差距, 最终实现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职业水平;构建适应重庆市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观在城乡高等职业教育上的实践, 努力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 科学进步提供人才的保证和智力的支持。

三、实现城乡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需采取的基本措施

1. 在城乡办学基础上实现一体化。教育的公平性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政府对城乡每一位高职学生的投入是相同的, 城乡每一位高职学生所享受到的教育服务应该是相同的, 城乡每一位高职学生的学习条件、环境也应该是相同的,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由于学校的声誉、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 乃至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 对学生的吸引力各有不同,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过程中家长、学生的择校行为是非常明显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教育发展规划农村滞后于城市造成的, 从深层次的层面看, 其实是优质高职院校与一般高职院校在办学基础、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造成了诸多的不平衡, 不相同。这就是城乡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 还不能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平高职教育的需求。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这应该是统筹城乡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 各级管理机构应该在大力支持示范高职院校发展的同时, 把着力点放在优化配置地处重庆较边缘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上,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对高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避免每个学校走入专业设置的高、大、全的误区, 让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 集中力量办好具有优势的几个甚至是一个专业, 在统一的标准下, 实现规范化办学, 从而形成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给城乡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其次, 要整合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所有资源, 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抓住城乡统筹对教育重新布局的需求, 创建更多的国家级、市级示范高职院校, 调优配强远郊发展相对薄弱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 进一步推动重庆市内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正常流动和充分整合, 进而实现重庆市高职教育的整体提升, 使城乡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同步扩增, 合理分布。最后,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 大力发展主城以外高职院校的现代远程教育, 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 进一步提升边远地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服务教育的水平, 让所有的学生公平的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2.实现城乡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体化。第一, 重点加强主城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从政策、经费、制度等各个方面对主城外的远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切实可行的帮助, 要定期对教师们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教师们的综合素质, 使每位老师的思想水平、道德标准、教学能力、业务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升。第二, 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城乡“校对校”一帮一的活动。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的远郊高职院校支教、示教;定期选派各级、各类优秀中青年管理人员到相对薄弱的远郊高职院校挂职;定期选送远郊高职院校的教师到示范院校进修。实行教师流动制, 鼓励老师们到远郊高职院校任教, 以调节和改变现在各高职院校存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均衡的现象。第三, 建立主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到远郊高职院校任教服务期制度。把在远郊高职院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作为中青年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时的一个基本条件,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支教, 带动和影响师资薄弱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以高职院校的名师、教授为主的讲师团, 通过专家到高职院校举行专题讲座、个别听课、进行单独指导、开展示范教学等形式, 实现“名师带徒”工程。第四, 逐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待遇, 借实施绩效工资的东风, 进一步落实各级财政对教职工奖金、福利的统一发放标准, 落实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种教师津贴和补贴, 让教师的价值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让教师们能切实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褒奖。

3. 实现城乡教育管理水平上的一体化。第一, 建立、健全院级领导干部的定期交流制度。一个院校的管理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现在和未来, 是院校主要领导干部领导水平、能力、素质的试金石, 是对院校主要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大检阅, 高职院校的未来与发展和领导的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形成院级领导干部的定期、长期交流制度, 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各高职院校的领导水平, 也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发展能力。第二, 保持规范管理水平的一体化。各高职院校, 都必须严格按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运作, 力求在规范中创新。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随领导的变化, 而改变规章制度, 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风格。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育督导的管理办法和细则, 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确保在一定制度的监督下, 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达到基本均衡。第三, 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经验交流制度。定期举办各级、各类领导干部, 管理人员, 教师代表的专门论坛;经常召开各种经验交流座谈会, 分享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举办教师说课、授课大赛;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等研究活动。不断地总结经验, 宣传经验, 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当然强调高职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不等同于平均化发展, 不是让各个学校失去各自的特色, 不是要统一各个院校的发展模式, 而是要共同提升。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相同, 因此各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也只能是一种相对的一体化, 实现一体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在重点保障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同时, 高度重视远郊高职院校的同步发展, 大力扶持发展缓慢的高职院校, 力争办好每一所高职院校, 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因材施教地培养每一位学生, 帮助每一位学生成才。实现在城乡统筹下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标准、教学质量上的相对一体化。

四、实现城乡统筹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保障

1.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在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部署、指挥、调动下, 强化职责, 根据重庆市创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的基本要求, 认真贯彻各项方针、政策, 落实由政府牵头负责, 层层管理, 以院校为主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各级政府的统筹措施和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保证在资金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帮助和扶持发展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促进城乡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 (事) 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 互惠互利取得双赢发展。要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 主动捐资助学, 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 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发展所需资金的渠道。

2.规划保障。城乡统筹规划, 按照重庆市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 制定重庆市高职院校的布局调整规划, 在区域合作, 提升质量, 扩充规模, 整合优势, 注重效益的原则下, 对全市的高职院校, 尤其是远郊相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 使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能基本达到相对统一的标准, 具有基本相同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办学水平。

3.平台保障。整合重庆市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加强社会各界的合作, 确保重庆市“国家统筹城乡教育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尽快实现。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积极筹措资金, 加快重庆市高职院校的建设。逐步构建城乡统筹建设下, 新型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言:“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作为一个经济学家, 我对职业教育本身并不是特别了解,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我感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大家重视, 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高等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余贤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经济快讯, 2002 (10)

重庆市高职 第8篇

体育舞蹈是集体育、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生活观念的逐渐改变,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较快, 体育舞蹈也随之步入高校, 深受大学生的青睐。目前重庆市部分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院系已将其纳入普修课和专项课, 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使体育舞蹈在重庆市普通高校中有更好的发展, 本文对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在全面了解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体育舞蹈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为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及体育舞蹈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作用

2.1、有利于改善身体姿态

在跳舞时, 练习者始终保持抬头、挺胸、立腰、收腹、肩放平、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等姿态。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坐、立、走等良好的身体姿势。大学生适当地进行身体姿态练习, 可以使肌肉得到协调、匀称、和谐的发展, 协调身体各个部位的运作, 并提高了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 从而塑造优美的身体姿态。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它能满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 并且能使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伴奏下, 轻松、愉悦地达到娱乐、休闲、改善不良身体形态的效果。

2.2、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自我修养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在17至22岁间,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旺盛时期, 兴趣广泛, 精力充沛,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 加之天生爱美, 他们渴望拥有健美的体型和良好的气质, 而体育舞蹈的艺术性正体现在一个“美”字上, 其表演与练习都是在音乐伴奏中进行的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的过程, 为大学生实现美的追求创造了条件。体育舞蹈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而且培养了他们健美的体态, 唤起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展示了青春的活力。体育舞蹈的特点在于准确、敏捷、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 身体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依靠动作的变化来完成, 体育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以美为标准, 通过反复练习能使人体会到动作美、行为美和形式美, 从而使人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进行体育舞蹈这种融舞蹈艺术于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 对于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2.3、体育舞蹈有较强的实用性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都在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锻炼形式。但有些体育锻炼形式或多或少地受到某些条件限制, 很难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 而体育舞蹈不受任何场地和条件的限制, 实用性强, 动作简单易学, 既锻炼了身体又得到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所以选择体育舞蹈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形成了体育舞蹈锻炼的热潮。并且, 在就业招聘中, 除了专业知识、实际能力以及较好的学习成绩外, 用人单位最为注重毕业生给人的第一印象, 即匀称的体型和良好的气质, 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据此, 体育舞蹈实用性强, 能培养人良好的气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有利于在择业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4、体育舞蹈有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基础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入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并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育舞蹈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欢快的音乐吸引了大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适宜于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 体育舞蹈的教育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促进学生的体育思想形成的过程, 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更能培养学生自觉运动的能力和习惯, 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运动中去。

3、影响重庆市体育舞蹈选修课开设的主要原因

虽然体育舞蹈已成为高校体育课中的热门课程, 其发展趋势也呈现上升态势, 但在重庆市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课程普及程度较低。在重庆市所有高等院校中, 体育舞蹈课程主要是在本科院校开设, 其中15所本科院校中有11所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 占到73%, 2所重点院校都开设了此项课程, 而23所专科院校中只有5所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 体育舞蹈在重庆市普通高校中的普及和推广有待提高。

3.1、专业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缺乏

目前重庆市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 绝大部分是从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或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转教体育舞蹈课程, 或是凭借自己对体育舞蹈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下进行教学,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3.2、场地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

重庆市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学的场地设施和仪器设备还不够完善,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重庆体育舞蹈科学研究薄弱, 缺乏高质量, 高水平的体育舞蹈理论研究刊物, 并且体育舞蹈教学重技术轻理论现象普遍, 严重阻碍了体育舞蹈运动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3.3、专科院校对学生专业实践重视度高于其他科目

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和实践知识, 对于公共课程的安排量较小, 特别是对于选修课的开设更是斟酌再三, 学生出于兴趣选择了体育舞蹈选修课后, 对于自身的练习和完善实践较少。

3.4、学生实际情况与开设课程的计划要求差距大

由于体育舞蹈的难度较大, 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后, 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大众交谊舞, 开课计划准备转向体育舞蹈时, 学生学习与掌握其基本技能的难度加大, 并且由于授课学时所剩无几, 必然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内容的定位不够系统, 专门的配套教材和专项理论支持不全, 这一切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没有达到教学计划预期的培养目标由此造成了体育舞蹈开课计划的难度加大。

3.5、其他方面

影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因素包括:男女比例情况、教学课时情况、场地设施情况、学生认知及兴趣爱好情况、教师素质情况、领导态度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宣传推广情况等。

4、结语

体育舞蹈在高校是一门融入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文化内涵的课程,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该课程在重庆高职院校开展与普及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气质风度培养的必然要求, 但其普及与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建立健全体育舞蹈组织管理机构, 各高校的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挖掘现有资源, 加大场地、经费、人员投入力度, 改善教学设施, 增加教学设备, 逐步改善教学条件,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跟上时代步伐,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 增强校园舞蹈文化素养, 等等。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重庆众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普及体育舞蹈教学, 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只是在体育专业作为一门选修课试验性的开展, 尚未形成规模。因此, 体育舞蹈作为高职专科院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在重庆高职院校开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其普及程度将大步提升。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 是现代社会里的一项高雅运动, 内涵丰富, 是健与美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的典范, 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 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集合体育舞蹈自身的特点, 对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

参考文献

[1]胡凯, 肖玲.湖南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9) .

[2]梁晓曼.体育舞蹈在许昌学院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8) .

[3]蒋微, 贾宝剑.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10) .

[4]黄泽仪.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J].新课程研究, 2009 (5) .

重庆市高职 第9篇

一、重庆市某 (A) 高职院校实作计划

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以重庆市某 (A)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部分专业为例 (见表1) 。

二、重庆市某 (A) 高职院校实作计划的具体实施

1.参加学生对象:2012级、2013级全体学生。

2.教学时间段:2014年12月23日—2015年1月19日 (含作品验收考核) 。

3.学生人数与集中教学总课时 (见表2) 。

4.执行情况。

学校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开展实作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在实作教学开始前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精心策划, 制定了一系列的实作工作指导文件, 有力地保障了实作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学生实作期间的安全, 如《关于实作项目制定原则意见的通知》、《关于实作项目任务书编撰通知》《关于做好实作教学工作的通知》《实作教学管理规定》《关于做好实作教学总结的通知》等。

三、重庆市某 (A) 高职院校实作计划分析

(一) 取得的成绩

从整个教学执行过程的状态和现场考评总结的情况来看, 该实作计划的成绩是可喜的, 是值得肯定的。具体为:

1.实作为后期开展“三学期制”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探索价值。

2.学生作品质量相对较高, 可以实现优秀作品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转换, 节省了办学成本。

3.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提升了一个台阶, 执行有力, 保障有度。

4.学生学习风气和学情明显转变, 大部分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 也拉近了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二)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宣传力度不够, 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取全校上下联动的方式, 营造实作氛围, 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意义。

2.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仍需修订。需要从学校层面完善实作相关管理文件及制度;实作教学期间学生外出调研可以考虑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3.成果展示力度不够。可以以文化节的方式展示优秀的实作产品, 创建体验式的情景,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训室资源紧张, 无法安排全天集中实训。今后需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5.部分专业实作耗材费用过大。可以通过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等多方面筹集资金。

6.部分专业在实作项目制定过程中调研、研讨不够全面, 一些项目难度偏高, 难以在一个月内完成。在下次实作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特殊性。

(三) 后期工作思路

1.实作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专业间的差异性和教学资源, 不搞一刀切。

2.结合学分制、三学期制,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执行计划, 实作教学安排在第4、第5或第6学期, 课程总学时不变或适当压缩, 自考课程不作调整, 高技能课程直接调整为实作环节。

3.实作项目指导采取导师制。

4.引进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对实作进行指导和验收, 实作验收可参考评估工作验收的方式, 切实提高实作教学质量。

5.进一步完善项目带头人及项目教学团队激励机制;申请实作项目立项, 将其成果化, 力争获得市级、国家级成果奖。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是各个院校都面临的问题。重庆市某 (A) 高职院校采取实作的模式, 让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职办学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职业能力,实作计划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提高[2006]16号.2006-11-16.

[2]冯卫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3]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8) .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J].中国职业教育, 2007 (4) .

重庆市高职 第10篇

本文主要从重庆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1 国内外对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加强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国外,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相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职业教师培养模式,如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 “社区学院”培养机制,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 “两段式”高职双师培养机制,以日本为代表的 “产学合作”模式。

在国内,学者对加强高职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是:(1)王伟认为要建设有特色、符合本地高职院校现状的具有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应坚持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潜力,采取 “外聘内训”等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2005);(2)苟建民,李慧民从重庆高职现状出发,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职师资管理体系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重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策略(2008);(3)邢彦明,刘向前提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 “双师”结构,校内专职教师培养要突出 “双师”素质,校外兼职教师要注重实践能力,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打造专兼结合 “双师”教学团队(2009);(4)王小刚从时间、空间及效能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说 “访问工程师”是提升高职教师 “双师素质”的必然途径(2010);(5)杨梅提出了高职教师应终身学习;高职院校应聘请国内外专家办讲座、与国外先进的高职院校交流;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等(2012);(6) 潘冬平认为各高职院校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体系和标准的过程中,必须逐步打破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界限(2014)。这些成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2 重庆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重庆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规模不断扩大的高职院校中,重庆高职院校对 “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而我们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速度却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了很多问题。在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重庆高职院校还存在五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数量本身不足,在实施脱产教育培养模式中无法使更多教师脱产培训。在我们调查重庆多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学校的 “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情况时发现,虽然学校大多设有脱产教育的制度,但众多学校的教师有此 “待遇”很少。教师教学任务多、科研任务重,致使无法使更多教师抽身参加脱产学习。再加上培养成本高,特别是民办高职,脱产培养很难深度实施。

第二,培训基地在职进修主要采取的是班级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的学习活动机械、被动,很少联系学校自身需求,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很难运用到课堂中去。

第三,针对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由于新工艺、新技术更多的属于商业机密,企业不一定能积极配合,致使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学到新技术,另外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也很难集中精力在企业锻炼。因此看似最能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技能素质的企业挂职锻炼,如何能更深入实际值得思考。

第四,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保障。国家虽已出台了相应的关于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实施的办法,各高职院校对 “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第五,重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仍然不合理,主要的师资力量以从普通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主,真正意义从企业进入课堂的能工巧匠较少。缺乏入职前的认定。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如何加强 “双师型” 教师的建设,特别在学校与企业如何共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方面,还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理想答案。

3 重庆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第一,解决对 “双师型”教师的认知问题。因此,要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 “双师型”教师标准, 学校不能只认 “双证”。 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只认“证”,而忽略了行业是动态的,一技之长在于勤,专业技能证书拿到手后,没有经过不断地在行业实践锻炼也只是纸上谈兵,让企业介入教师培养方案的制订环节,以便学校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完善。企业对技术技能的认定要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必须要将最新的技术、观念、知识作为考核的标准。可以让企业阶段性的对教师进行技能考核,以便督促教师不断利用自身时间和自创机会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且不能流于形式,打破 “双师”的终身制。

第二,解决高职教师入职门槛问题。针对重庆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队伍多数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主,真正意义从企业进入课堂的能工巧匠较少,因此,必须做到高职教师入职前教师素养认定和专业技术能力认定的同步。教师素养由师范院校制定认定标准,并执行认定,因为知识的传授需要一定的教师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及与人交流的水平。专业技能由各行业来制定认定标准,并执行认定,各行业的技术更新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应该成立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虽然现在相关机构设有相应行业的技能认定部门,但是目前功能只是用于上岗的一个敲门砖,企业准入了,还有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企业淘汰了,手里的行业证书的含金量谁来进行判定?所以我们设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不能仅仅停留于常规的笔试和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要与行业最新动态相结合进行认定和动态的考核,从而达到两个系列科学而有效的建立高职教师入职的门槛。

第三,解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流于形式的问题。企业挂职锻炼的特殊性对教师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到企业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还要求企业科学的安排岗位、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由于高职教师在校有教学任务,而企业的经营不是静止的,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时间来安排岗位,因此致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的在企业岗位上掌握到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这一方面着手开展,校企合作单位不仅是学生实践的场所,也可以成为教师进行行业实践的场所,在有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在接受教师参与岗位实践的接受能力会增强很多。另外学校也应该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解决教师在参加行业实践时的后顾之忧。

第四,解决教师在职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加强学校与培训机构的紧密合作,让培训机构参与到教师的考评过程中,使考评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

第五,解决 “双师型”教师培养保障制度问题。保障制度是解决教师可以走出去,能工巧匠可以走进来的基础。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参加行业实践的时间保障、费用保障、晋升空间保障制度等。而政府、行业协会应该帮助企业建立能工巧匠进入学校的时间保障、费用保障制度等,从而解决能工巧匠进入学校难的问题。目前双方的时间及费用问题是重庆高职院校教师走不出去,企业能工巧匠进不来的瓶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能力是高职院校发展有力的支撑点,针对目前重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师资匮乏、“双师”认证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制度保障、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求适合重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重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7/2006/3/wa97882042131213600212840-0.htm.

[2]百度百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4xBKkyaZe-13k24MVcfiQ934gUIbO1sVqKslI2csWkMDx9xphrtSGrRiYnrseBvnyTlIgMDhOzZUwxdP6LXruq.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3d43Z1cVplXDpKr4fxO6TNVa8Fa7qQY8eVBiUTI8ytbVvpud5Au5CkNqIZV-9_bflyUSEPYfXD2nvNMuXTbRUsgMlF0jKNOw4qvXQTlrMm.

[4]王伟.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5):127.

[5]杨和平.重庆市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6]苟建民,李慧民.重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7]邢彦明,刘向前.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探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学报,2009(2).

[8]王小刚.访问工程师:高职院校“双师”建设必然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9]蒋宗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10]杨梅.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训策略[J].职教论坛,2012(23).

重庆市高职 第11篇

关键词:听说教学 能力本位

我国一直以来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教育举措。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在各地方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近五年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在高职院校开花结果,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但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重庆等西部地区起步晚、经验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办学成效。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听说教学暴露出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一、问题确定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手段发现重庆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现将问题总结进行归纳如下:

第一、教学学时开设不足,特别是特殊用途英语听说训练更是缺乏;

第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特别是听力教学,缺少互动性;

第三、教学策略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多样性,未能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学内容缺乏对听说方法技巧的介绍和训练,忽略了对团队参与等文化精神的培养;

第五、鉴定手段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主要以听力习题、朗读对话等方式进行听说能力鉴定,且以终结性鉴定为主;

第六、参考书籍、视听材料、试题库、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等自主学习资源相对缺乏。

一言概之,英语听说教学没有很好的贯穿“能力本位,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二、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通过对重庆市高职办学特色和水平,且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系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电话咨询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第一、促进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从而鼓励更多高职院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体现高职办学自身特色;

第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培训、聘用、招生、评估等相关制度和措施不足,需要不断制定修改和实施完善;

第三、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国际化办学思路和水平有待更新,教学管理模式与实践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缺乏创新性;同时因办学效益而持续性经费投入不足,设施更新、师资培训等资源建设经费难以保障;

第四、从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选聘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且多数教师为校内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合作办学项目培训和实践;

第五、英语任课教师受观念意识、经济利益、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等主观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未投入足够精力研究和实践教学,加深理解认识,拓宽理论视野,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职业能力,创新教学实践;

第六、学生先前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语言学习认知水平低,学习习惯较差,语言运用技能训练不足,这些都对互动式教学的组织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客观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在对上述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文献研究和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英语听说教学的设置围绕能力本位的中心线进行,一是要围绕知识、技能、态度做好目标定位,即以英语听说知识、听说技能和素质为本。增加听说教学的学时,且不低于总学时的40%。增加特殊用途英语、等级考试英语的听说内容训练,以提高特殊用途英语实践能力和应试能力。从终身学习角度出发,课程设置要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深造奠定一个较为宽厚的基础,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就业的角度看,要考虑到拓宽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心理品质角度看,通过听说教学还要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二、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以“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为指导,打破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互动性,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和内容。“宽基础”要求听说教学着眼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殊用途英语实践能力、应试能力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著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文化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要求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应当是宽频带、多模块,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既要考虑到学生当前项目学习的实际,又要兼顾到终身发展的需要。“多方向”要求教学模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突出合作办学专业以外,还要以“多方向”应对人才市场的竞争。“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职业心理、自主创业的意识、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些都是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听说教学模式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体现针对性、互动性、灵活性、多样性,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听说知识和技能。比如可以采用听说结合法、分组讨论法、配对训练法等互动式策略方法融会贯通。另外,特别要授人以渔,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以学生最终获得听说能力为准则。

第四、进一步重视听说教学的形成性鉴定,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鉴定,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完善听说能力标准,可以将其分解为英语综合听说、特殊用途英语听说、应试英语听说三个维度,制定出详细的能力要素和指标,开发多种鉴定工具,比如角色扮演、面试问答、课堂辩论等,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第五、形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资源的定期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英语听说教学设备及资源,形成良好的听说训练环境。

综上所述,重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英语听说教学。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问题梳理、原因归纳和对策建议,希望对改革发展中的重庆高职院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高等教育研究,2006.27

2.桑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学运行机制研究,高教视窗,2010.04

3.夏莹,高职院中外合作班的教学状况与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7.02

4.陈芳,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科学化,语文学刊,2009.05

5.赵鲁平,中外合作办学形势下的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作者简介:罗冰雁,女,1981年出生,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系重庆市工业学校英语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和改革。

重庆市高职 第12篇

一、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政策

职业教育历来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 各国纷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积极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英国早在1944年就颁布了《1944年教育法》, 规定必须为所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青年提供继续教育, 并将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法定的公共教育体系, 使职业教育迅速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1993年英国政府宣布实施“现代学徒制”计划, 为16~24岁的年轻人提供一种工作本位的学习路线, 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作为目标, 为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力军。2009年政府又出台了“国家实习计划”, 由政府先提供三个月的带薪实习机会,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为提高大学生毕业后获得顺利进入企业的工作机会。1961日本政府建立了高等专门学校制度, 以“深入教授专门知识, 培养职业所必要的能力”为目的, 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制的教育, 主要培养中级技术人才, 不但解决了年轻人就业的问题, 也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力量。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根据年轻人未来成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两所独特的国立技术科技大学, 以招收高专和工业高中的毕业生为主, 培养具有硕士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进一步拓展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空间, 提升了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 终身教育成为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 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改革传统正规学校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体制, 建立新型的“终身学习体系”, 使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1963年美国政府通过联邦职业教育立法给职业教育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为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分别提供经费支持, 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68年政策的重点转变为:改进职业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机会被广泛、容易的获得。使职业教育的受众面迅速的扩大, 大大提高了全民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相继通过了《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 《由学校到就业法案》, 以法案的形式来保证加大联邦职业教育专项拨款力度, 确保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使得美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专业人才, 为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不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确定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且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0世纪70年代, 政府修订了《产业教育振兴法》, 把“产学合作”写入法律并使其正规化, 并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 以此保证经过职业学习的学生从事各种职业的资格水平。1997年德国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计划”, 强调修改和完善职业培训条例, 开发新的职业培训领域, 同时鼓励企业的积极参与, 大力培养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并通过等值承认职教、普教学历资格, 增强职教吸引力, 使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齐头并进, 共同发展。1998年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通向未来的桥梁———1998~2003年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战略》, 强调加强产教结合, 提倡建立适应学生、就业者需要的, 为终身技能培训打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为学生和就业者成功实现就业及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1. 有效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 确立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普遍意识到, 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凝聚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就必须在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为中职生拓展发展空间, 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逐步形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畅通之路, 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无缝对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 不难发现他们普遍采用学历和教育内容衔接两种方式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 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学习、借鉴、研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方法,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采用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的教育体制。通过统一制定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 实现课程体系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通过高中后技术教育的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建立起内在的连接, 依据国内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 不断改进衔接课程体系, 开设一些技术准备, 实用性强工程技术课程, 为学生未来的从业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英国采用的是学历对接方式。确立职业证书可与普通教育证书互换的政策。1986年英国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 负责建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定, 对达到规定标准的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1993年又推出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由初、中、高三个等级构成, 对符合一定条件的, 分别可对应中等教育证书、大学预科学位、硕士学位等。德国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双元制”。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 在课程上实行阶梯式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基础, 着重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 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就业, 也可以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澳大利亚建立起完善的大学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与中学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使各类证书、文凭、学位之间相互沟通衔接。日本拥有高中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 采用推荐考试的方法从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择优进入国立高等职业专门院校学习的制度。

2.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努力培养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以拓宽学生所学专业的面向, 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础, 强调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大力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收集、选择信息、知识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积极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就业、创业的能力。努力完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21世纪教育目标。

3. 普及职业技术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是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民教育概念后, 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书》进一步指出:“技术教育是使社区全体成员能面对新的挑战和发挥他们社会生产性成员作用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是实现社会聚合、整合和自尊的有效工具。”提出了发展全民职业教育概念。全民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拓宽覆盖面, 特别是要面向失业者、文盲或半文盲、失学青年、边远地区人口、所有平民、所有劳动者, 妇女群体和残疾人群体。1994年欧洲理事会通过实施“达芬奇”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的决定, 决定制定了19项目标, 其中有5项涉及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均等。要求采取具体措施, 向未接受过一定培训处境不利的青年人, 特别是那些毕了业但未接受一定职业培训的青年人提供职业培训;向那些由于经济、地理、民族或因为身体、智力残疾因素导致处境不利的人提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特别关注那些受风险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被社会和经济排除的人;制定有效的职业培训政策, 使共同体所有工人要在整个工作生活中不受歧视地享受继续职业培训的机会;促进职业教育男女机会均等和有效参与, 特别是向他们开放新的工作领域, 鼓励他们在职业中断后重返工作;促进移民工人及其子女和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机会均等及有效参与。这些政策都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对推动职业教育的覆盖面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

三、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以面向地方发展, 服务经济,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应运而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重庆市的高职院校从无到有, 目前已有各类高职院校36所, 成绩是显著的, 但在快速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矛盾和问题。职业教育在社会和家长的心目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没有多少吸引力, 职业教育几乎不是考生和家长主动的选择, 而是迫于考分无奈的选择。究其原因许许多多, 主要的是下面三个因素。

1.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滞后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既定政策, 符合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设置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政府后, 形成了一种扩张态势, 一所所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重庆市也不例外。不少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成为高职院校, 成人高校变成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数量的迅速增加, 规模快速扩张。与此同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设施、教师能力并未得到同步的提升, 因此出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滞后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高职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格局, 必然影响到高职院校内涵的建设, 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而大大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考生和考生家长不主动选择高职院校, 把高职院校当做无奈的选择也就情有可原了。

2. 高职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虽然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其子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在未来可以得到到社会的认可, 寻找一份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工作, 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 处在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位, 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并非出于自愿, 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即使他们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们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 因此在校学习没有动力, 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完全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 因此不可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 对未来有过高的期待,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毕业后从事的一线技术工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因此在毕业选择就业岗位时出现偏差, 从而降低了就业率, 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被大大的降低。

3. 无法准确把握社会需求。

由于各种原因, 学校不具备也不可能准确预测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招生人数等问题上, 学校存在盲目性和误区, 使得一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 不能在与所学专业技能相关的岗位上工作, 即使有的学生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 也未必能长期胜任, 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仅限于理论层面的了解, 对实际应用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且眼高手低, 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不能得到企业的长期认可。

四、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基于重庆市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城乡统筹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城乡大职教共存的理念;人人享有平等享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高等职业教育效益最大化的理念。

1. 要统筹城乡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 市场调节, 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而言, 建立统一的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既有利于城乡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和办学效能的扩大与优化, 也有利于推进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统筹发展重庆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必须明确三件事。第一, 确立政府在统筹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由于目前市场调节存在的缺陷以及已经客观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使得在城乡高等职业教育统筹过程中, 必须依靠政府主导下的政策优势, 实现城乡统筹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推进。第二, 必须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支持的力度。要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要整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做到目标明确, 专款专用。第三, 要加快优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市场、就业市场、创业市场。招生、就业、创业市场统一, 既是有效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入口”和“出口”的关键, 也是实现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要统筹城乡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农村优先, 有序流动, 均衡发展。通过政府或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引导师资、生源、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信息等资源在城乡高职院校间合理流动, 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城乡高等职业教育平等使用教育资源的环境, 增强农村高等职业院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力。为此, 一方面要优先向农村高等职业教育配置资源, 优先满足农村高等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引导以投资和师资等为主的资源要素向农村高等职业院校流动。另一方面要畅通城乡高等职业教育互动渠道, 建立有序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动机制。

3. 要形成全社会关注城乡统筹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约束, 使企事业单位, 国有、私有、外企都积极参与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事业中来, 形成优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 从政策、资金上对城乡统筹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一流技术人才,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帮助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使重庆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不断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业定位下一篇:防疫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