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网箱养鱼范文

2024-06-28

水库网箱养鱼范文(精选8篇)

水库网箱养鱼 第1篇

㈠水库概况刘家峡水库位于永靖县城西南1 km处, 距兰州市75 km, 是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型水库。水库水岸线长55 km, 水面最宽处6km, 水域面积130 km2。水库所在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均气温8.8℃, 5~9月平均气温大于15℃, 无霜期191 d, 年均日照2 602 h;水库年均水温11.5℃, 冬季除个别库湾浅水区及沿岸有少许结冰外, 库区不封冰。

㈡养殖情况刘家峡水库可供养殖的水面达1.07万hm2, 占全省渔业水面的60%, 是甘肃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1964年省上成立了专司刘家峡水产养殖的机构—刘家峡水库渔场, 进行鱼苗孵化和鱼种培养, 发展水库养鱼。1990年前的20年间共孵化鱼苗和放养鱼种5.5亿尾, 到1990年共捕捞鲜鱼90万kg, 为解决当时吃鱼难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 由于刘家峡水库天然鱼类资源缺乏, 水库渔业由放养捕捞向网箱养鱼发展。目前, 网箱养鱼面积6.67hm2左右。

二、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发展优势

㈠气候优势

刘家峡水库库容57亿m3, 年交换量8次, 水质好, 无污染, 发展特色渔业条件优越。特别是水库年水温2~26℃, 最适宜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生存, 生长时间长达9~10个月。经过多年对比、试养、筛选, 目前鲑鳟鱼和鲟鱼两大鱼类最适合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 特别是“甘肃金鳟”是甘肃省唯一人工选育出的“国”字号水产养殖优良品种, 被国家审定为适宜全国推广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

㈡技术优势

1. 鲑鳟鱼养殖。

一是在国内率先利用高原水域自然水体进行鳟鱼孵化, 解决了虹鳟鱼自繁问题。二是开展鲑鳟鱼鱼苗网箱培育研究, 解决了苗种培育成活率和大规模供苗方面的问题。三是开展小规格虹鳟当年养成商品鱼技术研究, 实现了当年投放苗种, 当年养成销售, 养殖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经济效益好。四是开展技术创新, 鲑鳟鱼12~14个月养成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鲟鱼养殖。

一是开展鲟鱼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解决了苗种来源。二是采用全人工配合饲料开口驯食、人工控温、放养密度控制等技术, 鲟鱼孵化出苗率达90%以上, 鱼苗培育成活率达70%以上。三是鲟鱼当年鱼苗养成商品鱼技术成熟。当年孵化出15 cm的鲟鱼苗, 6月份投放网箱集约化养殖, 年底养成500 g以上的鲟鱼占70%。四是集约化小体积网箱养殖技术成熟, 从15 cm苗种到750 g商品鱼6~7个月养成技术国内领先。

3. 网箱养殖模式与技术集成。

2005年以来, 刘家峡水库网箱由原来养殖鲤鱼模式改为冷水性鲑鳟鱼类、亚冷水性鲟鱼养殖为主;由大规格鱼种放养向小规格鱼苗转变, 实现了由过去2年养成缩短为1年养成商品鱼模式。网箱材料使用更为广泛, 新型材料具有强度大, 抗风浪性强的特点, 可以实现养殖区域由库湾、沟汊向开阔的大水面转移, 养殖区域开阔。技术集成的应用, 解决了养殖苗种来源, 提高了鱼病防治效果, 管理形式更为精细,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规格, 使用不同网目、不同规格网箱。

三、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开发潜力

㈠网箱养鱼效益显著 鱼类是冷血变温动物, 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 不像陆生恒温动物需要消化大量能量保温或散热, 是食物转化率最高、料肉比最经济的动物。从养殖虹鳟、金鳟鱼的情况看, 一尾2~3 g的鱼苗, 当年年底可养成0.6~0.75 kg的商品鱼。每公斤鱼饲料成本为12元, 人工工资及电费等计算后, 每公斤鱼成本16~18元, 售价按34元/kg计算, 每公斤鱼的利润在16~18元左右, 养殖效益显著。

㈡养殖产品保健作用突出 从营养成分上看, 冷水性鱼类属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鱼类, 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DHA含量高于其他鱼类数倍。而DHA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增强记忆能力, 防止大脑功能衰退, 减少老年痴呆发病率等作用。可以说, 鲑鳟鱼是DHA含量最多的鱼类, 鲑鳟鱼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广阔。

㈢网箱养鱼发展潜力巨大 刘家峡水库渔业水面1.07万hm2, 目前养殖面积仅6.67 hm2左右, 年产冷水鱼不足2 000 t, 水面利用率不足0.1%, 按照目前冷水鱼的现价估算, 大概是3.5万元/t, 年2 000 t的产量, 产值可达6 800万元。据测算, 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负载力理论值为533.33 hm2左右, 甘肃省水产品的年需求量约6万t, 而目前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仅1万t, 发展网箱养鱼潜力巨大。

四、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政策建议

㈠制定支持政策 鲑鳟鱼和鲟鱼两大鱼类为甘肃省特色优势品种, 刘家峡水库网箱冷水鱼养殖发展势头好、前景好。建议省上出台《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发展意见》, 促进水库网箱养鱼的发展。

㈡加大资金扶持 目前, 甘肃省用于刘家峡水库渔业发展资金每年不足50万元, 远不足以支撑规模发展和技术研发。建议省财政列专项资金, 扶持全省特别是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的发展, 进一步扩大现有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及商品鱼生产基地规模, 提高生产能力。省农牧厅在惠农政策的制定中, 要充分考虑水产业发展, 建议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设立冷水鱼养殖专项资金。同时, 省上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加大冷水鱼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㈢加强养殖管理 刘家峡水库位于库边永靖、东乡、临夏、积石山四县境内, 水库为综合性水库, 周边地方部门多头管理, 水库功能区界限划分不清, 养殖区与水运航道未标明区域, 随着网箱养鱼的快速发展, 管理比较混乱。建议省上制定《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发展规划》, 明确网箱养鱼、航运航道、旅游等功能区划, 有计划地发展冷水鱼商品鱼生产基地。省上应明确省农牧厅对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的管理权限, 成立相应机构, 为养殖户提供办理养殖证等方面的服务, 进一步促进水库冷水鱼养殖有序发展。

我国海水网箱养鱼的历史 第2篇

网箱养殖始于100多年前湄公河沿岸的柬埔寨,是以竹木材料制成小型框式和大型船式网箱,主要养殖鲶鱼、鲤科鱼类等。最早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且成功运用于规模生产的是日本,从20世纪30-50年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具特色的鱼类养殖方式。

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始于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以来才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养殖种类日渐增多。70年代来,广东省惠阳县、珠海市首先开展了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放养了石斑鱼、鲷科鱼类、尖吻鲈等20多个种类,并获得成功。1981年以后转入生产性养殖,商品鱼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4年在广东省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随后在福建的平潭和浙江的巷南一带,也相继发展了海水网箱养鱼,并逐渐向北方沿海推移。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 年,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海水网箱养鱼数量超过57000个,养殖品种达40多种,养殖产量近6000吨。随着生产的发展,到1998年全国的海水网箱总数已达20多个;而到2000年,全国的海水网箱已超过70万个,接近80万个,其中仅福建一个省就有45万个之多。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为20-30公斤。但由于对网箱的材质与结构以及抗风浪能力方面的研究不足,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还只能在一些风浪较小的内湾或近岸养殖。

为解决抗风浪问题,从1998年开始,广东、福建、浙江及山东等省陆续引进国外(挪威、美国、日本、丹麦及我国的台湾省)的抗风浪能力较强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试验,与此同时,抗风浪深水网箱的国产化攻关研究也已展开,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攻克这一难关。

三、我国海水网箱的种类及结构有哪些?

尽管我国深水网箱养鱼的历史不长,但在网箱的材质、结构、性能等方面先后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就目前而言,海水网箱的种类很多,而且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而不同。如按网箱的大小可分为小体积网箱(4-20平方米)、中型网箱(20-50平方米)、大型网箱(50-100平方米)和超大型网箱(100-400平方米);按网箱的形状可分为方形网箱、圆形网箱、多角网箱和双锥体网箱;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单个网箱和组合式网箱;按固定形式可分为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可翻转网箱及沉下式网箱等。

(一)浮动式网箱

这种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这种网箱移动较为方便,其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的。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动式,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的,适合于内湾等风浪较小海区使用的木结构组合式网箱;二是多在我国北方采用适合近海使用的钢结构三角形网箱。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体(网衣)、沉子等组成。

1、浮架 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

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的平面木结构组合式。如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流行这种框架。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米×3 米的框架。框架以8厘米厚、25厘米宽的木板连接,接合处以铁板和大螺丝钉固定。框架的外边,每个网箱加两个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公斤),网箱内边每边(长3米)加一个浮子。架上缘高出水面20厚米左右。

近海型的网箱由于海区比内湾风浪大,框架结构采用三角台形钢结构(图)。框架每边为3根1.2或1.5英寸镀锌管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四个边相连,使整体为正方形。边长(内边)为4、5、6米不等。4米×4米的框架每边均匀放置两个前述150公斤浮力的浮子。山东烟台市水产养殖公司1986年养殖真鲷所用网箱的框架台顶用2英寸镀锌无缝钢管焊接,长、宽各10米。台底为2根2英寸镀锌管平行焊接而成,间距0.5米,台高0.45米,顶框与底框之间、底框两根镀锌管之间皆用1英寸镀锌管连接。并在顶框上垂直焊接0.5米长的1英寸镀锌管以做为防逃网的支柱。浮子也为ф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塑料泡沫浮子,每边5个,共20个。

2、箱体亦即网衣,其材料有尼龙、聚乙烯或金属(铁、锌等合金)等,国内多采用聚乙烯网线(14股左右)编结。其水平缩结系数要求为0.707,以保证网具在水中张开。可用手工单死结编结,也可以从网厂购进。

网衣的形状随框架而异,大小应与框架相一致。网高随低潮时水深而异,一般网高为3一5米。

网衣网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而定,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最好以破一目而不能逃鱼为度。体重50-100克的真鲷越冬后苗种,可采用3厘米左右的网目。随着鱼体增大至200克左右时,可增加网目至4.5-5厘米。

网衣的设置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采用单层者居多,水流畅通、操作方便,但不安全。双层网一般是里面一层网目小些,外面一层网大些,以利水流畅通。在蟹类及海豚较多的海区,应使用双层网,以防破网逃鱼。

网衣挂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40-50厘米,必要时可在网箱顶面加一盖网,以防逃鱼和敌害侵袭。

网衣用网片装配而成,有的用6块网片缝合而成,其中上面的一块网片网目要大些。也有的采用一长网片折绕成网墙,再加缝网底和盖网。网箱四周和上、下周边都要用一定粗度的网筋加固。上周边的大小与框架匹配并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框架内框的钢管上,最后将底框装在网箱底部。

3.沉子 网衣的底部四周要绑上铅质或石头沉子,以防止网箱变形。海水鱼网箱的沉子,一般是在网的底面四周,装上一个比上部框架每边小5厘米的底框。底框可由l-l.2英寸镀锌管焊接而成,也可以在底框的四角各缚几块砖头或石块,以调节重力。

(二)固定式网箱

适用于潮差较小的海湾。网箱固定于插在浅海海底的水泥桩之上。所以不随潮水涨落而沉浮。但箱内水的体积却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动。网箱的形状不会因受海流的影响而变形。

(三)可翻转网箱

是用铁管、角铁或毛竹制成固定的立方体框架,6个面均包被网衣,其中一个面上留有可开启的小门。整个网箱可绕一轴翻转。这种网箱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便于洗刷附着的杂藻。且形状固定,不为海流所改变。使用时,有一面网衣暴露在水面以上,网底上的杂藻经太阳晒干后便于清刷。每隔一定时间翻转一次,让网箱的四个面依次曝露于日光之下,以按时清刷杂藻。这样,可减少网更换次数。在大风浪来临之时,可全部沉入海水中,以免风浪袭击。

(四)沉下式网箱

整个网箱沉入海水中,在上部留有投饵网口,网箱位于水层中间,网箱内的水体积不变,在风浪袭击时不易受损。可用于暖水性鱼类越冬或冷水性鱼类渡夏。

(五)浮绳式网箱

浮绳式网箱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海水网箱形式,它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型,较浮动式网箱的抗风浪能力强。这种网箱由绳索、网箱、浮子及铁锚等构成,是一个柔韧性的结构,可随风浪的波动而波动。其次,网箱是一个六面封闭的箱体,不易被风浪淹没而使鱼逃逸。

具有柔韧性的框架是由两根直径6-8厘米,长110米的尼龙绳或直径10厘米的聚氯乙烯绳作为主缆绳,20根直径3厘米,长7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副缆绳连接成一组10个6×6米的网箱群体框架,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浮子绳,用于固定浮子;并将其固定于框架的主、副缆上,浮子的距离为40-45厘米,并在主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大浮体。

四、养殖鱼的种类有哪些?

70年代末,我国早期开展海水网箱养鱼时,所养殖种类的苗种大都是捕捞天然海域的苗种,有石斑鱼、鲷科鱼类及尖吻鲈等20多种,“十五”期间,为筛选适宜海水网箱养殖的种类,及批量提供人工苗种,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展开了石斑鱼、大黄鱼、真鲷、黑鲷、鲈鱼、鱼师鱼、鱼免状黄姑鱼等的人工繁殖技术及网箱养鱼技术试验,以观察各种鱼类在网箱养殖状态下的生长规律,养殖成活率、养殖周期、生长特征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特性,以便筛选。总体情况说明,只要是适合池塘养殖的种类均可在网箱中养殖。到目前为止,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多达40余种,野生苗和人工苗种均有。其中主要的养殖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真鲷、黑鲷、鲈鱼、大黄鱼、鱼免状黄姑鱼、黑鲷、牙鲆、卵形鲳鱼参、军曹鱼、黄鳍鲷、六线鱼、尖吻鲈、鱼、高体鱼师、虹鳟、银鲑、罗非鱼、大菱鲆、鬼鱼由、褐菖鱼由、六指马鲅、鲻鱼、梭鱼、美国红鱼、巨石斑鱼、平鲷、紫红笛鲷、红鳍鲷、蓝子鱼、红鳍东方鱼屯、海鳗等。

便到目前为止,仍以养殖野生苗为主,能够进行生产性育苗并提供人工苗种的种类不多。

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哪些?

就目前的技术装备及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缩短与渔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推动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并促进当前我国渔民的转产转业。

(一)加强抗风浪网箱设备和设施的研制尽快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都在近岸浅海及港湾中进行。因网箱的抗风浪能力较差,很难在半敞水区、敞水区等风浪较大的水域养殖。而进口国外的抗风浪网箱的价格很高,一般的生产单位及个人难以承受。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科研攻关,尽快实现国产化,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国产品。

(二)组织海水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以满足海水网箱养鱼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养殖的海水鱼类的大部分种类的苗种为野生种,因这些野生苗种的生长地不同,规格大小不一,苗种量丰欠不均以及人工驯养难度大等问题,很不适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和发展需要;因此,应大力组织科研攻关,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三)大力组织海水养殖鱼类营养饲料开发与应用研究,推动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

网箱养鱼疾病防治新论 第3篇

网箱养鱼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也有近40年的历史。网箱养鱼具有很多优点,但因网箱设置在流水水体中,鱼病防治难度很大。至今,网箱养鱼暴发鱼病,大量死鱼的事故仍经常发生。2001年4-6月,集安渭源水库网箱养殖区,德国镜鲤春片鱼种,因暴发白云病、竖鳞病和车轮虫病,死亡2.8万kg,损失28万元。2002年7月,水峰水库暴发指环虫病,治疗不及时,最后并发细菌性败血症,死鱼50万kg,损失500万元。水峰水库网箱养殖区,已有近10个养殖户因连年鱼病困扰,而被迫停产。以上事例表明,病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给养殖者造成心理恐惧。可见,病害已严重限制网箱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几年来,笔者对网箱养殖疾病防治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供养殖者参考。

1 合理确定网箱养殖规模

研究表明,当投饵网箱总面积超过水域总面积的4‰时,就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局部缺氧,有害气体增多,进而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因此,不论在何种水体中设置网箱,都要将网箱总面积控制在4‰以内。

2 合理布置网箱,确定适宜放养密度

网箱应设置在水流适宜且自净能力强的区域,布置要错落有致,宜并联,不宜串联。尽量降低发病后各箱之间相互传染的几率。放养密度过大会导致鱼类生长环境相对恶劣,感染发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因此,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和产量,可以减轻鱼类自身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发病率。网箱育种放养密度应控制在500~800尾/m3,网箱养殖成鱼放养密度应控制在40~50尾/m3。

3 自育鱼种,避免异地传播疾病

异地调运鱼种,往往会带入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加之鱼种进入新环境后,在适应过程中会出现焦燥不安、四处乱撞,造成机械损伤及鱼体生理机能紊乱。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病原体乘虚而入,使鱼生病。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是自己培育鱼种。实践证明,在同一水域育出的鱼种,在转箱(分箱和并箱)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很强的抗应激能力。可见自育鱼种可提高抗病力和成活率,降低发病率。

4 外购鱼种要严格检疫,严控质量

无自育鱼种条件的,在外购鱼种时一定要严格检疫,防止带入病原。还要严控质量,确保购进的鱼种无病、无伤、体质健壮。

5 改春放为秋放

春季水温逐渐升高,病原体繁殖加速毒力增强。刚越完冬的鱼,体质虚弱、鳞片松散、免疫力低,在捕捞、称重、运输过程中更易受伤。入箱后不仅创伤恢复慢,而且易得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秋季水温逐渐降低,病原体繁殖减速毒力减弱。此时鱼的肥满度高、体质健壮、免疫力较强。即使受伤,也不易染病或感染程度低。这使得鱼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创伤。待翌年春季水温上升时,便于早开食,早恢复体质,鱼的抗病力得到加强。因此,秋放较春放发病率低

6 科学投喂优质饲料

网箱内养殖的吃食性鱼类,天然饵料的获得率几乎是零。因此,其生长发育完全靠人工饲料。饲料的质量是保证鱼类健康且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若自己生产饲料,一定要配制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养殖对象营养需求的饲料配方。而且要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和产酶益生素。若购买饲料,则选择几家正规大厂家的饲料,进行对比实验,然后选择最好的。由于大水体不缺氧且夜间几乎不降温,因此,夜间也应投喂。日投喂6~8次。切忌投喂发霉变质饲料,以免降低鱼的免疫力和使鱼中毒。

7 坚持“预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网箱多设置在有水流的大水体中,鱼病的治疗难度很大。再好的药物,在流水中也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即使加大用量达到治疗浓度,也很快就流走,难以维持有效剂量的作用时间。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网箱养鱼一定要把防病工作放在首位。

8 投喂中药药饵预防鱼病

中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刚入箱的鱼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创傷,应投喂可迅速恢复创伤的中药药饵。寄生虫快速繁殖期,应投喂有驱虫效果的中药药饵,可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平时应定期投喂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药药饵,可提高鱼的免疫力,起到防病作用。

9 治疗鱼病时应着重杀灭鱼体上的病原

万一预防失败,发生鱼病必须及时诊断治疗。治疗时应着重杀灭鱼体上的病原,而不要企图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对症下药,内外结合,虫菌毒同杀。如果是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并发症,则须内服有虫菌毒同杀效果的中草药药饵,外用碘制剂和杀虫剂。即使只是寄生虫病,在用杀虫药的同时,也必须投喂杀菌抗病毒药饵,以防细菌和病毒导致的败血症。泼洒外用药时,先将鱼集中在一个角落,然后用喷雾器按治疗剂量,向鱼群长时间喷洒对症药物。每天喷洒3~4次,每次喷洒1 h。这种做法既省药,效果又好。有的养殖者采取用塑料布围泼的办法,用药浓度是池塘的10倍以上。这样既使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又浪费药物,大大增加了用药成本,效果并不理想。

网箱养鱼技术 第4篇

关键词:网箱养殖,设计安装,排列密度,放养管理

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高产、高效、简便、以及适应于各类型水体等优点。网箱养鱼的科学原理是利用水流、风浪和网箱里鱼群的活动, 使网箱里的水体不断更新, 形成一个活的水体环境, 在水体交换过程中, 网箱外的溶解氧、浮游生物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 提供鱼类必需的生活、生长条件。鱼类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能量消耗相应减少, 从而相应缩短了养殖周期, 网箱养鱼具有明显的优点[1,2], 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生产者应用。

1 网箱的设计与安装

网箱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圆形等, 目前有2种形式, 即开口式和封闭式, 在生产时间看, 开口式优于封闭式, 便于操作, 光照好, 成本低。网箱主要由框架、箱体、浮力装置3个部分组成。有的还设有投饵装置。框架是悬挂箱体的支架, 可用钢管、毛竹、硬质塑料管作为支架材料, 保持箱内充分张开、成形。箱体主要由聚氯乙烯网布裁剪、缝制而成, 网目的大小应视鱼种规格而定, 以利于水体交换和不会逃鱼为原则。网箱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 成鱼网箱一般是8 m×10 m、10 m×10 m, 高度2 m。浮力设施一般用塑料桶或铁皮桶, 绑在网箱的支架上。网箱的总浮力是指浮子在水中能支持的重量, 即浮子承受网箱的网衣、沉子的重量及附着物重量之和。再留约30%的浮力贮备, 将总浮力除以单个浮子的浮力计算所需浮子的数量。

2 网箱排列与密度

网箱的排列要保证每只网箱能充分进行水体交换、管理方便为原则。网箱要尽可能稀疏散开。若水流向一个方向流动, 网箱切忌与水流方向平行排列, 该排列方式下前后网箱交换的水质不同, 前后网箱水质有很大悬差, 影响产量。网箱可视水面情况, 按梅花形或“品”字形排列, 以错开位置, 使各箱水交换相接近, 关于网箱设置的密度, 在不投饵情况下, 天然饵料丰富的水域, 网箱可占总水面的1%, 水质较瘦的水域可占0.5%;投饵的网箱, 网箱密度可占总水面5%, 有流速的水面可适当提高网箱密度。网箱设置的多少还与水流情况有关, 水流良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

3 水体水层选择

网箱设置的深度, 一般选择在微流的水体, 水深不超过5 m, 这与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关;在2 m以内的水层浮游生物占58.7%, 2~4 m的占41.3%。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1~2 m的水层, 浮游动物在2~3 m的水层密度最大。在水质肥、浮游植物丰富的水域, 网箱应设置较浅的水层;水质较瘦的水域, 或以养鲢 (鳙) 鱼为主的网箱, 可放置在较深一点的水层, 网箱箱底距水底应在0.5 m以上。

4 放养管理

利用网箱, 不仅可饲养成鱼, 还可以培养大规格鱼种, 只要掌握鱼类的生长规律, 抓住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网箱饲养成鱼的方法可分为不投饵喂养和投饵喂养2种。

4.1 不投饵喂养

不投饵喂养主要是利用水域中的天然浮游生物作为饵料, 通过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来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该方法省力、投资少、相对效益高, 适合于水质较肥、浮游生物量较高的水体, 由于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在同一水体中有差别, 因此在放养前应对水体作必要的测定, 以确保放置网箱的地点及深度。一般来说, 水中有浮游植物200万个/L以上, 浮游动物3 000只/L以上的为肥水, 可进行不投饵养鱼, 放养品种要以鲢鱼、鳙鱼为主, 当浮游生物少于上述数量时, 需适当补充饵料。投饵应以草鱼、鲤鱼、鲫鱼等吃食鱼为主。

4.2 投饵喂养

投饵喂养成鱼、鱼种放养时间、技术等都与不投饵相似, 只是对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要求不高, 但仍需注意避开污染源, 选择水流、风浪都不大的地点。

常用的商品饵料有豆饼、菜籽饼、花生饼、麸皮、鱼粉、血粉等, 杜绝使用粉末饵料。这些饵料可单独投喂, 也可混合后投喂, 最好的方法是加工成颗粒饲料, 颗粒饵料可根据需要配制营养成分, 饵料损失少, 便于贮存和运输、机械投喂。现在大部分养殖户是直接从饵料场购进全价颗粒饵料。投饵时, 应掌握网箱养鱼投喂技术, 以减少饵料流失, 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促进鱼类生长, 科学网箱养鱼在投饵上要做到“四定”, 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就是投饵要新鲜、适口、精细, 以满足鱼类营养需求;从饵料场购入的颗粒饵料, 质量能够保证, 以草鱼为主的只需含量26~28个蛋白的饵料, 鲤、鲫鱼为主应投含量30个以上蛋白的饵料, 不要使用过期的饵料;定量即在鱼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合理定量投入喂鱼饵料, 鱼苗时期每天的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5%, 成鱼每天的投饵量不可超过3%;水温22~28℃最适合鱼类生长, 投喂强度最大;定时就是每天按时投饵。一般每天投喂2~3次, 分别于8:00—9:00、13:00—14:00、17:00左右投喂;定位, 即投饵要固定位置, 在网箱养殖中一般位置是固定的, 尤其有投饵设置的。

5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到一勤、二抓、三防。一是勤检查, 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如有疏忽, 常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每7~10 d进行1次检查, 主要检查网箱有无破损, 特别是水下部分, 是否被船只刮坏, 或被老鼠咬破等。因此, 对网箱进行检查, 充分保证网箱的安全。二是适时清除网箱壁的附着生物, 环境变化时应及时移动网箱, 网箱下水后, 经过一段时间, 网片上就会着生附着物, 水质越肥附着物就越多。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是网箱养鱼技术的关键所在, 网片上的附着物会逐渐把网眼堵塞, 从而阻碍了网箱内外水流的畅通。箱外的饵料生物和含氧量较高的水体不能进入箱内, 箱内鱼体排泄物和饵料残渣不能随水流带出箱外, 造成箱内缺氧、缺饵、水质败坏, 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严重时还会发生鱼病, 甚至使鱼类死亡。可采用3种方法清除, 即机械清除、化学清除和生物清除。三是防治鱼病敌害, 防大风洪水, 防偷盗。对于鱼病, 应以预防为主[3,4]。在拉网、运输、进箱、分箱等生产环节要动作快而轻, 防止鱼体受伤、减少感染机会, 在鱼种进箱前, 要对鱼体进行消毒。有大风大浪时要采取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春芳, 陈奇.水库网箱养殖光倒刺鲃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2) :109-110.

[2]任建敏.淮北地区池塘养鱼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2) :91-94.

[3]徐学伟.网箱养鱼日常管理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 2012 (1) :4-6.

水库网箱养鱼 第5篇

阐述了网箱养鱼中药物防病在用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周路 李道友 骆忠明 郭永康 张竹青 作者单位:周路,李道友,张竹青(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

骆忠明,郭永康(贵州省遵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遵义,563002)

蒙城县网箱养鱼技术 第6篇

1 网箱位置的选择

网箱养鱼依靠箱内外的水体交换, 一方面, 箱外水体可以不断供给箱内丰富地天然饵料与溶氧;另一方面, 箱内代谢废物可以及时地排出箱外, 始终使箱内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 网箱设置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水体必须能有恰当的光照、温度、水流、溶氧、酸碱度, 天然饵料适合于养殖对象。二是水面开阔, 水位稳定, 背风向阳, 水深3 m以上, 水底物质不会钩挂损坏箱底, 来往船只少, 不受工矿污染[3]。三是选择有微流水的水体, 在饵料生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 网箱过水量大的地方鱼生长快, 但流速应小于0.2 m/s。箱内水体最好是每30~60 s交换1次, 流速偏低对鱼产生生理压迫, 偏高则产生物理压迫, 均会对鱼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 水体的选择还要考虑箱中主养鱼的生活习性。

2 网箱结构

网箱由箱体 (网衣) 、框架和沉子3部分组成。网衣多用价格便宜、附着生物能力较差的聚乙烯线编织网片缝制而成。框架多用弹性强且浮力大的毛竹制成, 有的还在框架上挂上空油桶或塑料浮子进一步加大浮力。沉子是装配在箱体墙网的下纲, 使墙网可下坠为立体结构, 多选用150~250 g的瓷沉子, 每隔50~100 cm捆扎1个。

3 网箱选择

网箱的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等。同体积正方体与长方体网箱相比, 正方体网箱造价比长方体的低, 投喂颗粒饵料, 鱼易发现, 一般在同等条件下, 饵料流失比长方体网箱要少, 但过水效果不如长方体网箱。故养低耗氧鱼可选正方体网箱, 而养高耗氧鱼宜用长方体网箱。

4 网箱装置

蒙城县一般采用浮动式网箱, 浮动式网箱不用水泥桩或毛竹桩固定, 而用锚固定, 通过锚绳与网相连。如果采用4个锚分别于四边固定, 箱体仅可作小幅度的摆动, 称柔软浮动式网箱。浮动式网箱结构简单、省料, 可随风向、水流、水位自由浮动, 水体交换较好, 适宜于水面开阔、水位不稳、船只少的水面。下沉网箱一般用来进行鱼种越冬。

5 网箱的排列和密度

网箱的排列和密度以保证每只网箱均能充分进行水体交换、管理又方便为原则, 网箱间尽可能稀疏散开。若水体经常有朝一个方向运动的特点, 则不要把网箱排列成与水流平行的一字形, 否则会造成迎水流方面前后的网箱产量悬殊。网箱在水域中的布局以品字型排列为佳, 各箱间距不低于15 m。网箱设置深度, 一般不超过3 m, 且还应注意保证箱底与水底的距离在0.5 m以上。

6 鱼种放养

6.1 放养品种和搭配

放养品种根据放养水体, 以及养殖者的要求而定。为消除网箱附着衣物, 往往搭配一定数量的清箱鱼, 如鲤鱼、鳊鱼、团头鲂、鲫鱼等, 放养数量可占总放养量的3%~5%。

6.2 放养规格及质量要求

放养规格视养殖者的目的而定, 但是要求入箱鱼的规格一定要齐, 鱼种无病。健康鱼种的关键标准是:体色一致, 鱼体无溃疡、脓疮、斑点, 鳍条无破损。

6.3 放养密度

在一定的放养密度范围, 群体产量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上升[4], 但个体增长速度下降。因此, 可以根据养殖者要求的出箱鱼规格以及单位产量来确定放养密度。

6.4 放养时间

培育鱼种, 要求夏季在6月底至7月初尽早放养完毕, 以延长生长期。养殖2龄鱼种或成鱼, 分秋放与春放2种, 均应以水温12~15℃时投放为佳。秋放, 应在鱼越冬之前完成鱼种驯食, 进行肥育与越冬管理, 开春水温上升可立即进行饲养;春放, 蒙城县宜在3~4月水温稳定在12~15℃时放养, 成活率高。

7 饲养管理

7.1 驯食

鱼种入箱后第2天即可进行鱼种抢食训练。每天以0.5%的饵率进行投喂, 让鱼种处于半饥饿状态, 以便形成鱼种集体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惯。为使鱼种抢食条件反射建立得牢固、强烈, 应坚持敲击铁桶、船沿等, 进行声响刺激, 每次驯食时间不少于45 min, 每天上、下午各1次。一般7~10 d驯食完成。

7.2 投饵

驯食成功后, 每次投饵前, 先发信号, 当鱼群上浮时, 随即开始投饵, 投饵快慢应视鱼群摄食情况而定, 一般每次每箱投饵时间在30 min左右, 不可过长或过短。投饵点应主要集中在网箱中央, 以减少饵料的流失。但是要注意照顾鱼群周围弱小鱼种的供食。

7.3 鱼病防治

一是预防。鱼种进箱前严防鱼体受伤, 拉网运输、进箱操作必须小心, 动作轻快。二是鱼种消毒。运输途中1 m3水用4~8万单位青霉素药液消毒, 进箱前以6~10 mg/kg孔雀石绿浸洗20~30 min或5~6 mg/kg高锰酸钾浸洗20~30 min。草鱼进箱前应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鱼种刚入箱时在网箱四角或四边挂漂白粉药袋, 每袋100 g, 预防细菌性鱼病, 并起到驱散鱼种群集网箱一角或一边的作用。低温季节, 每隔10~15 d, 高温季节7~10 d, 用漂白粉或硫酸消毒。

参考文献

[1]朱木洛.库区网箱养鱼技术初报[J].福建水产, 1990 (4) :17-19.

[2]王兴礼, 魏毅清.大水域养鱼网箱的管理[J].渔业致富指南, 2010 (2) :23-24.

[3]靳惠标, 陈国贤, 焦勇锋.小体积网箱养鱼技术的应用[J].河南水产, 2002 (3) :11-12.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第7篇

集约化养鱼由于水体的不断更新, 始终保持优良的水环境, 尤其是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很低的铵态氮, 采取高密度的放养 (比传统养鱼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 、强化投饵等措施, 使养殖对象在自身遗传性允许的范围内生长迅速, 并且有养殖周期短、单位产量高、商品集中等特点。但渠道金属网箱养鱼与其他形式集约化养鱼相比较, 更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如下: (1) 充分利用了渠道的流水开展集约化养鱼, 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 (2) 借水还水, 不与农田灌溉争水。 (3) 占地少或不占地, 不影响粮食生产。 (4) 面积小,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可人为控制, 管理方便。 (5) 钢板网挺直, 成型性、滤水性好, 强度大, 耐腐蚀, 不怕蟹、鼠或其他敌害生物的危害。 (6) 不需水质净化设备, 建筑成本低, 适合于广大农民、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发。 (7) 水交换好, 生产潜力大, 产量高, 效益显著。 (8) 综合流水池养鱼与水库网箱养鱼优点于一身, 是一项可开发的水产项目。现将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总结如下。

1 网箱材料

镀锌钢管 (或不锈钢) 或角钢:是渠道金属网箱的箱体支架。坚实、牢固, 具有抗冲击能力。螺母及垫圈:是连接钢管或角钢支架的配件, 也是固定钢板网于钢管或角钢支架上的配件。水泥、沙石料:是固定钢管 (或角钢) 及钢板网在渠道护坡上的材料。圆 (铁) 丝和合成纤维绳:用来扎网箱。防锈漆:在网箱刚建好或每年渠道岁修期间, 维护钢板网用, 延长钢板网的寿命, 也起到润滑钢板网、减少鱼体与箱的摩擦作用[1,2]:适合于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 养殖对象的条件: (1) 生长快, 肉质好, 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2) 饵料容易解决, 饵料利用率高的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 (3) 抗病力强。 (4) 苗种容易解决, 种内残食现象不严重的品种。 (5) 放养规格在50~150 g以上的1龄鱼, 同一只网箱内的鱼种放养规格尽可能整齐一致。当地产的淮河鲤, 湖北产的团头鲂、鲢、鳙鱼。

2 选址

建箱地点的选择应着重考虑渠道的水源、水质、宽度、渠坝、交通等因素。选择渠底宽8 m以上, 渠坝向外可适当开挖延伸, 增加渠道宽度, 便于凹进式固定安装金属网箱。

3 网箱选择

钢板网为渠道金属网箱的四周及底网身, 规格为长4 m、宽2 m的菱形网片, 较短的对角线11~13 mm, 钢板网的厚度为1.2~1.5 mm, 具有一定的抗流、抗冲击、抗蛇、蟹害等能力。聚乙烯网片为渠道金属网箱的盖网, 目大 (2a) 为3 cm, 具有防逃、防天敌作用。网箱2口, 每口网箱50 m2 (12.5 m×4.0 m) 。箱口为长方形, 长宽比为3~4∶1, 箱底与渠道边相连的两角做成圆弧形曲面, 防止出现死角[3]。网箱深度为3 m, 正常水位下箱面高出水面30 cm。

4 渠道金属网箱基底设置

基底用水泥沙浆铺底, 为平面, 略低于渠底10 cm, 以便于牢固和进水。

5 金属网箱的流速控制及拦污装置

一个理想的渠道金属网箱设置, 应保证充足的流量和限定的流速, 水交换良好, 便于及时更换水体, 排除污物, 保持优良的水环境, 同时使养殖对象不致“顶水”, 影响生长, 还应便于管理。网箱尽可能退入渠道边坡上或渠道内部。在距网箱上游的水流20 m处左右, 建一挡水墙, 墙上设3个进水孔, 长、宽均为20 cm, 均匀布置在挡水墙的上、中、下3个不同的位置。此挡水墙也可兼作拦污栅用, 平时经常清理杂物, 使之畅通。网箱内流速控制在0.08~0.22 m/s, 箱体内交换1次正常需2~5 min。

6 网箱建造与安装

采用凹进式建箱安装。在选好址的渠道边沿渠堤开挖长50 m、宽2 m, 护坡用钢网水泥沙浆浇灌牢固, 再将固定网箱的圆钢 (或角钢) 用水泥沙浆浇灌在渠堤护坡上, 开挖的渠底用水泥沙浆铺平, 并将网箱4根站立的圆钢 (或角钢) 浇灌固定在水泥地坪上。按网箱的面积设计, 将金属网片焊接在固定圆钢 (或角钢) 上。并使网箱凹进渠堤内1/2或1/3, 剩余部分在原渠道内。2箱之间的距离20 m, 网箱建好后, 涂上防锈漆, 认真检查好安全性[4]。

7 鱼种放养

主养鲤鱼, 搭配团头鲂。规格50~150 g/尾。选择优质鱼种按鲤鱼80%、团头鲂15%, 鲢、鳙鱼5%的比例混养。3月中旬至4月初, 水温在10~15℃时放养, 进箱前用3%~4%食盐水消毒。渠道金属网箱养鱼集流水养鱼与网箱养鱼优点于一身, 因此放养密度尽可能大一些, 放养10 kg/m2。

8 日常管理

8.1 投饵技术

投喂颗粒饵料, 鱼种进箱一段时间, 要经过诱食、训化。投饵坚持“四点”, 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3—5月, 日投饵2~3次;6—9月, 日投饵4~5次;10—11月日投饵2~3次。日投饵次数与投饵时刻见表1。

饵料固定撒喂在渠道网箱的1/3~2/3段较好。根据水温、鱼体规格、水质、鱼体的体质、用药情况等情况确定投饵量, 根据渠道网箱中鱼体的摄食情况, 投饵到全部摄食量的8成饱为止。8成饱的特征: (1) 网箱水体上层摄食鱼数由全部逐渐减少至20%。 (2) 鱼在上层散开, 摄食缓慢, 停投即沉没;再投喂冲上水面, 抢食鱼数占刚喂时的20%左右。投饵率控制在2%~6%, 日投喂2~5次。

8.2 清污工作

渠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污物, 容易堵塞网眼。因此, 应经常清除, 保持水流畅通, 水更换良好[5]。另外, 应注意及时捞除箱内的死鱼, 做好记录。

8.3 安装监控装置, 更好地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通过监控系统, 鱼一天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 以及渠道内水位、水质情况等尽在监控掌握中, 能更加科学地指导养殖管理。另外, 安装监控, 对防盗大有好处[6]。

8.4 定期测定

要掌握好渠道金属网箱内的水环境, 需测定水质因子 (如溶氧、氨态氮等) , 抽样测定鱼体生长情况。

8.5 做好“四防”

即防鱼病、防破漏、防洪水、防偷盗。

8.6 做好记录

在饲养期间, 做好水温、气温、透明度、投饵次数、投饵量、鱼病防治及死亡情况等记录, 便于分析、总结, 指导生产。

9 结语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与其他形式的集约化养鱼相比较, 具有显著的特点。梅山史河灌区地理位置优越, 纵横分布的输排灌系统, 坚固的渠道、渠闸装置以及长年稳定的无污染渠水, 都为开展金属网箱流水养鱼项目推广提供了优越的场所。因此, 在梅山地区大力推广此项目, 变自然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拓宽农民增产增收门路,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介绍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包括网箱材料、选址、网箱选择、渠道金属网箱基底设置、金属网箱的流速控制及拦污装置、网箱建造与安装、鱼种放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推广该技术。

关键词:鱼,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

参考文献

[1]丁家寿, 胡福良.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J].水利渔业, 1986 (4) :10-12.

[2]刘汉元.金属网箱式渠道流水养鱼及网箱结构[J].水利渔业, 1988 (1) :30-32, 29.

[3]石元忠, 刘文杰.渠道流水养鱼试验[J].淡水渔业, 1982 (5) :35-36.

[4]毛连环.日本全金属抗流抗风浪大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现代渔业信息, 2009 (9) :3-4, 18.

[5]权娅茹.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 :180-183.

水库网箱养鱼 第8篇

1 上犹县陡水湖发展现状

1.1 养殖规模已接近饱和状态

1.1.1 从业人员规模。

(1) 养殖人员队伍。2012年在上犹县陡水湖从事网箱养鱼人员达到516人, 其中男性298人, 女性218人;20岁以下的12人, 20~35岁的56人, 35~50岁的202人, 50~60岁的228人, 60岁以上的18人;小学文化的298人, 初中文化的208人, 高中以上文化的10人。 (2) 贩运销售人员队伍。2012年在上犹县陡水湖从事网箱养鱼人员达到13人, 其中男性10人, 女性3人;20岁以下的0人, 20~35岁的3人, 35~50岁的9人, 50~60岁的1人, 60岁以上的0人;小学文化的2人, 初中文化的8人, 高中以上文化的3人。

1.1.2 网箱数量及产量。

(1) 网箱数量。到2012年底,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达到12 298箱, 其中投料的达到2 096箱, 养殖鲢鳙鱼的达到10 202箱。 (2) 养殖产量。2012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量4 386 t, 占全县养殖水产品产量的30.19%, 其中陡水湖水域陡水镇1 118 t, 梅水乡863 t, 水岩乡1 849t, 营前镇556 t。按品种分草鱼756 t、鲢鱼442 t、鳙鱼1 267t、鳜鱼97 t、三角鲂104 t、刺鲃92 t、鮰鱼554 t、鲶鱼313 t、黄颡鱼64 t、鲤鱼505 t、鲫鱼192 t。常规鱼类3 266 t, 特种鱼类1 120 t。特种鱼类占25.53%。 (3) 建立了网箱养鱼基地。到2012年底已在上犹县陡水湖建立了洪生鳜鱼养殖基地、赣州市科恩公司上犹县水岩网箱养鱼基地、赣州市科恩公司上犹县水岩网箱养鱼特种水产品基地、上犹县陡水湖鲢鳙鱼生产基地、上犹县水岩乡特种鱼类养殖合作社5个较大的企业 (基地) 。其中, 赣州市科恩公司上犹县水岩网箱养鱼基地获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也是2012年国家“菜篮子”项目实施单位。

1.1.3 养殖渔船数量、吨位和功率。

(1) 据统计, 2012年上犹县陡水湖的养殖渔船达到309艘, 全部养殖渔船长度都在12 m以下。 (2) 2012年上犹县陡水湖养殖渔船数量上犹县陡水湖养殖渔船吨位达到487 t, 全部养殖渔船吨位在50 t以内。 (3) 2012年上犹县陡水湖养殖渔船数量上犹县陡水湖养殖渔船功率达到1 937 k W, 全部养殖渔船功率没有超过44 k W。

1.2 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1.2.1 严把引进苗种质量关。

凡是到县外购买种苗的, 指导建议要求养殖户到有省级良种以上资质的苗种场进货, 严禁引入对生态有侵害的物种进行饲养[1]。

1.2.2 苗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注重苗种繁育研究, 2009年开展斑鳜人工繁殖试验, 并获得成功, 为上犹县开展大规模养殖斑鳜提供了苗种。

1.2.3 网箱养鱼技术先进, 成果显著。

坚持以赣州市科恩公司上犹县水岩网箱养鱼特种水产品基地养殖为示范点,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水库养殖[2]。通过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应用, 总结了网箱养殖鱼种、高温季节鱼苗运输、膨化饲料投喂、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能, 2012年开展了网箱养殖鲂鱼双身虫防治, 受到了养殖户的好评。

1.2.4 加强科技服务生产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2008年从乡镇水产站调入1名文化水平较高、业务知识丰富、办事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县水产站, 从事网箱养鱼技术指导, 并在陡水湖库区乡镇配备了较强的技术工作人员;通过双学三带、阳光工程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养了一批网箱养殖专业户、产业工人和本土专家。

1.3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发展过程

1.3.1 起步阶段。

1997年开始在陡水湖, 为了让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快速发展, 当年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全县网箱养鱼的决定》, 要求有网箱养鱼的乡镇、单位的一把手与上犹县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 并把网箱养鱼工作纳入“一票否决”, 当时全县网箱养鱼任务达到3 000箱, 而在陡水湖库面就有2 000箱的任务, 并对养殖者每箱给予1 000元的奖励, 1998年同样重视网箱养鱼工作, 此时在陡水湖养殖网箱的数量要求达到5 000箱 (实际养殖不到3 000箱) , 由于上犹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3.2 徘徊阶段。

1999年, 上犹县委、县政府把产业中心转移到甜竹笋产业, 网箱养鱼产业被冷落, 网箱养鱼规模发展态势停滞不前, 但也留下了网箱养鱼技术, 到2004年灯光诱捕技术进入了陡水湖境内, 使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见到了曙光, 不投料的鲢鳙鱼网箱养殖利用灯光诱捕技术原理, 发现在网箱上养殖鲢鳙鱼有经济效益,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开始走出低谷。

1.3.3 自发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初上犹县陡水湖境内已有网箱3 090箱, 养殖规模比1999年高峰时还要多, 2009年赣州市科恩公司上犹县水岩网箱养鱼特种水产品基地在龙门库段落户, 群众不但增加了养殖鲢鳙鱼不投料的网箱养殖, 而且有许多养殖户纷纷效仿基地, 大力发展投料的网箱养殖, 到2012年底投喂饲料养殖的鱼类达到了2 677 t, 鱼的排泄物相当于在陡水湖水面倾倒了一个万头猪场排出的粪便。这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的养殖区域周边发生蓝藻水华现象, 对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较突出的有:一是苗种供给问题, 大部分苗种都要从外地调入, 这无形中增加了运费成本;二是网箱养殖处于无序状态, 由于诸多原因, 陡水湖水面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随处摆放网箱, 给当地水上交通、旅游带来不便;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鳜鱼出口行情不好;四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一些名贵水产品国内销售行情不好, 有许多名贵水产品挤压在网箱内待售;五是融资较困难, 由于网箱养殖风险较高, 加上当地财政不雄厚, 银行贷款指标少, 数额小, 一般的养殖户只能贷3万元, 较大的企业能贷额在20万元以下, 养殖企业融资很困难;六是缺乏加工企业, 到目前为止上犹县只有3家鱼产品加工企业, 主要加工对象是石鱼、银鱼和一些小型鱼类, 且谈不上深加工;七是没有品牌产品, 虽然全市甚至国外都知晓陡水湖的鱼好吃,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通过双认的产品[3,4]。

3 上犹县陡水湖网箱产业发展对策

陡水湖网箱养鱼产业经过15年发展, 建立了较好的产业发展体系, 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虽然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摆脱目前困境, 充分发挥优势, 剖析产业内外发展瓶颈, 结合当前在上犹县陡水湖开展渔业秩序治理工作, 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3.1 压缩网箱养殖规模, 搞好产业规划布局

把养殖规模控制在5 000箱以内, 其中投饵网箱1 000箱, 非投饵网箱4 000箱。充分发挥陡水湖旅游、水上交通、防汛、渔业生产等功能, 聘请权威专家, 全面制订陡水湖功能规划, 确定网箱养鱼产业规划布局, 划分养殖区域和非养殖区域, 解决现有网箱养殖处于无序状态问题。

3.2 规范养殖行为, 大力推行健康养殖

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 让从业人员认识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 消费者的头等大事;加强养殖水域环境保护力度, 保护好陡水湖养殖环境, 选择好水源、水质、无污染且符合产业规划的区域开展网箱养殖[5]。定期检测养殖水域渔业环境, 查处各类污染行为。严格按照HACCP质量认证的要求, 全程加强基地 (企业) 质量监控和病害检测, 鼓励养殖个人写好养殖日志, 推行健康养殖, 做到苗种、饲料、药物来源清楚, 技术操作规范, 确保水产品质量达到不低于无公害标准[6,7,8,9]。

3.3 进行产品深加工, 创建生态鱼品牌

积极引导现有的3家加工企业与市场信誉好、创新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公司 (集团) 开展合作, 发挥品牌加名牌优势, 把握县内外消费结构变化的态势, 开发新产品, 做强做大陡水湖生态鱼品牌。由传统的鱼干制品向鱼糜、罐头和鱼文化消费发展, 让消费者不仅吃到鱼产品, 也要让消费者在吃中带有文化消遣的目的;在抓种苗优选繁育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养殖, 抓好生态鱼监管工作, 扶持一批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的企业, 创建生态鱼品牌。根据上犹县陡水湖网箱养鱼发展状况, 重点打造陡水湖特种水产品品种4个:鳜鱼、刺鲃、三角鲂、光唇鱼[10,11,12,13,14]。生态鱼宴、生态鱼干、生态鲜鱼等产品统一使用“陡水湖生态鱼”的品牌, 每年举办一次鱼宴大赛和生态鱼展示交易会, 加大宣传力度, 扶持一批特种养殖基地 (企业) , 把上犹县生态鱼做强做大做优, 让“陡水湖生态鱼”的品牌成为响亮名牌。

3.4 建设好湖鲜一条街

上一篇:髋部骨折术下一篇:渠道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