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2024-06-28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精选12篇)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第1篇

一、充分了解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想要给高中生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首先需要对于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知, 这也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是很普遍的, 然而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却可能很多样。无论是教师、心理辅导员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清楚详细地了解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们辅导, 帮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了解与认识学生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 教师们平时应当对学生多关注, 尤其是他们的行为特点以及一些显著的变化, 这些都可能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其次, 可以在课下多和学生展开交谈, 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让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内心的动态, 这些都能够更好地帮教师认识到学生内心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类。首先,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 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其次,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关系紧张, 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 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不仅如此, 还可能存在与教师或者家长间关系的不融洽, 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内心的心理负担与心理障碍,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他们内心的一些症结;此外, 青春期心理问题也是较为普遍的。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 正值青春发育期, 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许多学生会偷偷谈恋爱, 或者心理萌发一些对于异性的向往。然而, 这种情愫他们又不知道可以如何排遣, 当情绪在心里积压得不到释放时往往就会慢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多方面做好辅导工作

想要更好地展开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辅导模式上应当更为多样。辅导员应当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并且通过有效的模式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较为微妙的, 如果展开的不得当, 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 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甚至加重他们的心理障碍。辅导员在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不要把学生当做病人或者主观觉得学生是错的。学生们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都是他们这个年龄与阶段必然会经历的, 这只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的一种表现与表达。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 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要进行心理治疗, 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 培养适应习惯, 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例如, 当学生们存在早恋问题或者有此倾向时, 辅导教师可以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展开沟通, 并且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与充分理解。不要让学生有过重的负罪感或者愧疚感, 要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在这个时期非常常见, 同时给他们讲述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要通过合理的疏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 这样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做出改善。

三、学校家庭共同给予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 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在学校家庭的良好配合下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这也是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的最为恰当的方式。

例如, 班上一位学生最近总是表现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的状况, 平时在班上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也不多, 慢慢将自己孤立起来。辅导教师和他沟通时他也不太愿意表达, 对于这位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无从获知。后来,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 通过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 原来近期学生的父母婚姻出现危机, 这给孩子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不安全感, 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解了这个实际情况后学校与家庭会有意识地共同展开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会重塑学生对于家庭的信任感与依存感, 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慢慢得到缓解。

四、结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第2篇

摘要:高中是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在本文中笔者专门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研究调查,并针对现下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以下教育转化策略,旨在推动我国高中学生健康发展成长,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转化策略

一、引言

高中阶段学习内容更加复杂,社会和精神现象的本质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升学压力和社会复杂思想潮流,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强化高中学生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不断加快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转化也十分重要,?@样才能为新时期人才建设培养提供保障。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些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笔者专门针对于此展开了资料调查。本次调查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师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表,对我校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进行健康问题测试,高一随机抽取50名学生,高二随机抽取50名学生,高三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5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有17.3%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心理健康问题,这种问题在高三阶段的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如多数学生存在考试焦虑问题,甚至有学生因此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第二人际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高一新生和文理班划分阶段,由于进入新的环境,因此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相处的人际关系,部分学生感到了紧张和孤独感、体会不到内心归属。第三是青春期问题,这种问题在高中三个阶段的学生中都有体现,表现复杂多样,有激动、消沉、抑郁、焦虑多种,总之,现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三、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转化策略

(一)心理教育与教学结合,提升教育效果

心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转化的有效措施,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是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科学知识,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心理卫生健康理论和实际训练操作两个部分,其中心理卫生健康理论,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加深认识,而实际训练操作,则是讲解纠正不良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如角色扮演法、互相询问法、转移情绪法、宣泄情绪法等,从而满足学生健康学习成长需要。其次是通过文化教育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语文、生物、历史、政治等文化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挖掘,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体现,有助于推动学生健康学习发展。

(二)依托大教育环境氛围,强化心理教育

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转化过程中,单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托于大环境教育氛围,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大力宣传的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如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校报、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校园演讲、主题电影观看、舞台剧表演等,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状态。其次家庭方面,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学习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三)构建教育系统化工程,加快教育转化

现下的高中学生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跳脱出单

一、线性的思路,宏观、全面的思考问题,才能在更有效的措施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测评体系,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标准,从而科学有效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出评估,并设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这样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预见性。其次是高危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体系,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从而防止一些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

四、总结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升学压力和社会多元思潮下,高中学生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新时期人才建设培养提供保障,强化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转化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叶厚岭.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0):78.[2]王欣,杨淑红.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05):46-47.作者简介: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34-01

高中是人生奋斗转折的重要阶段,人的认知水平也接近到了成熟,对自身情绪行为的管理都有了明确目的性,所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的。我校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有如下的体会与同仁共享。

1 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最大强度地做到情绪平稳,心情放松,行为正常

2 教育形式

(1)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每周各班上一堂课。

(2)学校心理询室指定专人定时接待个体学生的心理咨询。

(3)心理热线电话每晚18~22点向学生和家长开放。

3 方法及内容

(1)高一、高二着重把心理健康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其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品德。在讲授中我们重点拓展了相关知识。如:讲情绪心理的自我完善时,把性教育内容、情绪致病的内容、法律法规、伦理等方面对情绪的界定等内容通俗易懂地讲授给学生。

(2)高三的课堂教育主要以学生心理训练为主,授课模式为:讲解分析+行为训练,如:情绪的有效调整,选“微笑”法;机体放松训练,选“松弛操”法;自我分析训练,选“ABC理论”法;自我鼓励训练,选“自我肯定”法;爱情、友情区别,选“日记疏导”法。

4 体会及建议

在授课过程中,立足讲道理,教方法,督促训练,个别咨询指导。

(1)讲道理。

需要把多学科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讲给学生,切忌把心理健康课变成德育课,概念原理课。如:讲情绪心理健康时,讲授人要知道事件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行,疾病,两性等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者无忧,懂者有方的人,这样学生也能自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

(2)教方法。

人遇事没办法,缺少生活经验,是引起心理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变化的关键原因。我们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在心理课上教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常识做法。

例如:学生在大小考试后,常会有烦躁、焦虑等情绪反应。原因是其内化否定语言过多,造成自我评价过低。以往学生们习惯用“我完了”来评价自己,当考试不如意时,总会有意无意说自己“完了”,“希望上大学了”,这些评价直接引起自身的负性情绪增强,相应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的抑制,限制了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受限后,反过来又引起自我否定评价的加深。因此,我们在教方法时,设计了“自我肯定”训练法,要求学生自我选择两句最能激励自己的话,每天对自己说上十遍(最好大声说出来),如:“我能行、我不怕考试、已经准备好了、我一定能成功”等。学生操作方便,效果非常明显。

又例如:学生上体育课发生了外伤。就这个事件在心理课上教学生一些外伤自我处理的小常识,学生学会了一些处理方法后,再遇这类事件后,情绪也不会过大的波动,常此下去就能培养出学生冷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3)督促训练。

督促训练的重点放在高三,在高一高二时已经把心理训练的方法教授给了学生,但只要求了学生课后找时间去做,没有课堂上的反复训练。学生进入高三后我们坚持课堂上督促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例如:上心理课时每堂课的十分钟“松弛操”,每堂课的“微笑”对对查(即同桌互相查)“自我肯定”的大声说出来等等。督促训练的结果提高了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者要有坚持精神。

人的心理品德是要反映在行为上的,高中阶段的心理训练大多是要在纠正不良心理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完成,所以,良好的心理训练都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巩固自如。

(4)个别咨询指导。

课堂上我们采取讲解分析+教方法+行为训练的模式。课堂外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从校领导到各科老师及班主任,都积极提醒学生有心理问题无论轻重都要及时进行心理调整。

例如:一名高三女生的母亲暑假时突然病故,带着失去母亲的悲痛,该生进入了高三的紧张状态,但几次大考结果证明她的成绩在迅速下降。班任多次找其谈话进行开导,班任介绍说:“每次谈话她讲的比我都有道理,可就是晚自习不愿意上,老是急急忙忙想回家,说她怕父亲出什么意外……”不久该生的父亲找到咨询室,要求帮帮他的孩子,在与其父亲交谈中发现,他的情绪很沉重,眉头紧锁,谈话中不断叹气。在家中还不断的叮嘱女儿:“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成了自己的家,我就完成了任务,可以去找你妈妈了。”通过交谈观察,我们判断需要帮助的是父亲而不是女儿,所以我们对这位父亲进行了咨询,建议他为了女儿应该乐观地生活,要勇于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他接受了建议,很快该生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晚自习也能坚持上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

个别咨询指导,首要问题是观察分析准确(即诊断正确),运用的技术科学专业,不能用大道理与其争辩说教,更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性心理问题。

建议:高中学生心理咨询需要经验丰富并有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证的正规咨询师担当。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心理咨询调查型转向心理应用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高一、高二,难点却在高三。例如:高三学生的心理复杂多变,情绪反应强烈,仅仅进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学生的迫切需要得到实在帮助,因为他的强烈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总复习的效果,一旦得不到及时帮助将会在高考中惨败。高三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是一种心理救护,他需要实实在在的技术操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论是课堂上面对群体学生,还是课堂外的个体咨询,要能夠通过学生的言行,监护他的心理情绪变化,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调整,同时还要监督周围各种可能引起学生心理紧张的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例如:当看到有些班级后面黑板上写着很大的倒计时,便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倒计时心理感受怎样”?

学生齐声回答:“心跳加快”,有学生说:“我真害怕看到这几个字,可每天一进教室,第一眼就能看到它”,在这种情况下要积极建议各班去掉这种形式的提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总结为八个字“教育—分析—监护—调适”,调适的对象还应包括家长。

参考文献

[1]王翔南.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浅谈高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4篇

一、闪光点可以激发学生奋起

笔者所带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 他们的突出问题就是各门学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 首先是懒惰, 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碰到稍有难度的问题就退避三舍;其次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学什么, 如何学习;还有一点就是缺少自信, 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 甚至觉得前途渺茫, 抱着“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上问题颇多, 但这些学习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年轻人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 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闪光点, 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敬意和渴望, 迫切想与老师勾通;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有一定的见解, 有奔放的热情, 有多彩的个性, 有诚实、善良、可爱的一面。 因此, 我确立了班主任工作的要点:那就是先从养成抓起, 然后慢慢引导, 走一条从“ 成人”再到“ 成才”之路。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想从实际出发, 对其“ 志”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然后, 从量变达到质变。 因此, 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但思想道德方面, 做人做事方面对他们更是先行的必修课, “ 成人”是“ 成才”的先决定件。 学生不仅要从课本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应从日常生活中摄取更为重要的“ 做人”的营养。 从开学第一天起, 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公约, 其中有一条就是保持教室的绝对清洁整齐, 无垃圾、纸屑;保持黑板一尘不染, 让老师以愉快的心情书写, 让学生能看得清楚。 这是我开展工作的起点, 也是我工作的突破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就是认真履行这条班级公约的时候了。我要求每天放学后先扫干净教室地面, 然后用干净拖把拖两遍, 擦干净每张桌子, 定期清洗讲桌上的桌布, 并且同组学生要在搞完卫生之后一起离开, 每人桌子上挂一个小清洁袋。我告诉他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 经过反复督促、检查、完善、这一点终于“ 如愿以偿”了。久而久之, 习惯成自然, 当学生被派去清扫其他地方的时候, 工作同样做得认真出色, 每次都受到表扬。渐渐地, 我表扬他们在环境卫生方面“ 敬业”、“ 乐业”的时候, 自然地联系其他方面以及学业的问题, 从而建议他们在学业上也能周密计划, 脚踏实地, 持之以恒。

当学生在卫生工作上有所突破之后, 我就又想怎样以此为契机改进他们的学习习惯。 此后的工作重点是抓考勤。 因为纪律是上课的前提保证。为了以理服人, 我以身作则, 做到不迟到、早退、在教室里等他们。 慢慢地, 迟到的现象少了, 迟到的人次明显少了, 他们开始努力了。

除了这些班级常规管理之外, 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班级凝聚力、荣誉感的建设机会。 凡是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 不论是公益性质的, 还是开展的第二课堂, 我都积极支持他们, 支持他们为灾区捐物, 为贫困学生伸出友谊之手;支持他们为了表演好一个节目的每个创意、劳动;支持他们与兄弟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和体育比赛。 两年多来, 我和我的学生就是在理解中一起度过, 在相互勉励中一起成长。当然,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量变过程, 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爱心和恒心。

三、收获教育的成效

通过各种活动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 班级已形成了较强的核心力, 充满了高昂的活力。教育的内容和素材无处不在, 教室里的板报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小舞台, 每一期都是一个展示创意的小窗口。 每到考试之际, 他们就将自己编写的一些感悟格言写在板报上, 抒发了他们对考试、对人生的理解, 引起很大反响。 特别值得一提是“ 许愿树”那期板报, 学生们手里都收到一张许愿纸, 要求把自己的人生愿望写在上面折成多种多样的小折纸, 然后挂到许愿树上。 我也收到了一张这样的纸, 我在上面认真地写上了我的愿望:“ 我希望我热爱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自信、执着、热爱生活。 ”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一棵“ 许愿树”将学生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 一棵“ 许愿树”将美好的种子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事实说明“ 孺子”不仅可教, 而且是“ 天生我才必有用”。尽管现在他们的文化成绩还不是很好, 但是, 我想他们只要坚守人生信条和现在养成的良好的做人准则, 他们会认真踏实地做事, 脚踏实地地生活, 成为一个合格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是学生的收获, 也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收获。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第5篇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云南师范大学的实习老师,因实习工作,要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以真实反映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写在每道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真诚地希望您配合调查活动!不甚感激!

性别_____年龄_____年级_____

1、你认为学习的作用是()

A.提高自身素质B.考大学C.没有考虑

2、你认为下列哪些人最赚钱()

A.大学毕业生B.高中毕业生C.初中毕业生

3、你对自己的学习的热情?()

A.热情较高B.热情适中C.害怕学习

4、在你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希望(可多选):()

A.对学科感兴趣B.希望学其他些生活中实用的知识C.希望得到老师帮助

5、高中毕业后的打算?()

A.上大学B.参加工作C.无方向

6、面对高中三年的学习,你的感觉如何?()

A.目标明确B.没有方向C.只需完成高中学业

7、你认为现在读书对以后我们的事业用什么影响?()

A.有利于事业的成功B.没什么关系C.至少对考大学有帮助

8、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

9、对于学习兴趣低下,你怎么看待?()

A.学校教育方法欠当B自身价值取向模糊C.没有

10、写出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课程(文科写文科的,理科写理科的)、。

喜欢的原因:;

浅谈高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 培养;习惯;品质

一、高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处于转型期,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中教学环境带来的新的变化,使得如今的90后高中学生处在一个日益灵活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在思想道德上,一些高中生在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误和倾斜。具体表现为对金钱的依赖、对暴力的盲目崇拜等;其次,当代高中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上课玩手机,课后玩电脑游戏等;第三,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当代高中生普遍存在着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特点。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有的早晨睡懒觉,晚上玩游戏、讲话等现象。

二、高中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现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国际化进程加快,一些高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特殊群体的高中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2.高中学生的自身因素

高中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缺乏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对养成教育造成冲击

重智育轻德育,社会正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当代高中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娇生惯养,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要考上好的大学,为孩子酿造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真空学习环境。最后使得他们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三、高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1.注重高一学生进校初的养成教育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年轻的普通高中,每年招收的大多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基础欠佳,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更有甚者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不能遵守,再加上中考上的“失利”使他们自暴自弃,家长也有破罐破摔的想法,恨铁不成钢成了他们的心病。难道一次中考就真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了吗?中考“失利”就无前途可言了吗?不,绝不。笔者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中考的“失利”只是暂时的。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从头从细抓起,让这些经历了中考“失利”的学生重拾信心,再做努力,就一定能使他们成为有教养,有责任心,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务之急,我们要让学生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顺利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尊重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突出重点,学习贯彻养成教育

由于高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心理上、思想上蒙动的成人倾向,渴望得到父母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尤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

3.重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

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负有责任。在高中生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孟母、岳母教子的动人事例,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高中学生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学校教育在整个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和中心环节,是养成教育的主导环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通过“言传”和“身教”给高中学生以文明的教育、美的熏陶,应该要练好自身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

4.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

以前我们在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多数时间是“运动式”,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蔽,学生犯了什么错,学校或者班主任便大讲特讲什么,工作不够主动,有时是亡羊补牢,教育的连续性不够。我认为班主任应该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校纪等,从爱国、学习、纪律、清洁、个人卫生、文明礼貌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学生以明确的行为标准,让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的目标。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习 第7篇

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各种潜力能够促进正向情绪情感的产生;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能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但是, 从强度来说, 学习负担如果过重, 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精神高度紧张, 出现学习焦虑现象。从内容来说, 如果选择的学习内容不健康, 容易造成心理污染, 如果学习内容难度过大,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而从方式来说,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 易造成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的现象, 长此以往, 会出现自卑心理, 自暴自弃, 影响心理健康。以上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心理健康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个体心理因素、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而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情感、意志、个性等因素。这是影响学习优劣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

当前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焦虑问题、学习畏难问题、学习疲劳问题、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记忆力差的问题。

现在就其中主要的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 学习动机问题

1. 学习动机缺乏

表现: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无成就感。学习上注意力分散, 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有厌学情绪。

原因:社会原因, 学校原因。家庭原因, 个人原因。

2. 学习动机过强

表现: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过于勤奋;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精神紧张;对自己要求过严, 容易产生自责。

原因:学习目标设置过高;不恰当的认知模式;他人不适当的强化;个体原因。

(二) 学习畏难问题

表现:逃避学习环境;好幻想;找借口;封闭学习。

原因:学习任务较重;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三) 学习焦虑问题

表现: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原因:自信心不足。

(四) 学习疲劳问题

表现:学习不专心, 烦躁不安, 小动作增多。

原因:学习压力大, 自我效能低, 没有理想, 缺乏学习动力。

二、解决策略

(一)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进行正确归因;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加强自我认识, 科学地制定目标;将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活动之中;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正确对待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改变不良认识方式;勇于面对困难;优化个体自身的人格品质。

(二) 用阳光心态驱散消极情绪

当看到试卷上那鲜红而又刺眼的分数时, 不要泄气, 我常常看到有同学是把试卷揉成一团, 然后丢掉, 这是不理智的做法。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积极的心态, 泰然处之, 打开自己的心窗, 接受明媚的阳光, 那么, 我们便能够驱散消极情绪, 以高昂的姿态去迎接每一场考试。

(三) 自信心不可丢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我成功的秘诀是:我对我的梦想不断地重复想象, 并且相信它是真的。”自信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资本。在数学课上常常有这样有趣的事情:老师叫同学们做题时如果说“很难”两个字, 那么全班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出答案, 而实际上题目并不是很难, 是老师说的“很难”那两个字给同学们心灵配上了枷锁, 他们认为老师都说难的题目自己一定不会做, 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这往往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上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我们必须培养自信心, 永远相信“我是最棒的”。

(四) 在心中“设立”一个因果心

万物皆有因果。学习成绩的好坏一定是有因果的, 学习成绩不好, 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是自己没有努力还是自己真的学不会?在心中设立一个因果心,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寻找一下问题出错的原因, 及时, 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 我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如装了动力机器般直线上升。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第8篇

一、高中的意义远远大于高考

学校是打开学生经验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未来发展的地方。老师是帮助学生经营未来世界的引路人。学生在高中的三年里, 绝不仅仅是为了高考那份成绩单, 更重要的是青春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是对未来生活的设计和理想的追求。

以前,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 老师们总是发现有些孩子和家长非常茫然。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和学校, 只有2.1%的学生非常了解, 26.8%的学生比较了解, 大部分学生不了解, 更有10%的学生是完全不了解。据分析,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盲目选择院校的问题, 主要是缺少现实的理想目标。没有人帮助孩子去有意识地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特点, 分析自己个人的特点, 更缺少结合自己特点规划未来职业选择、人生发展的教育。

为此, 两所学校均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 开辟了“人生规划”系列课程。特级教师王老师开启了第一节课, 她从自己30年的教师经历讲起, 讲她热爱和追求一生的教师行业的酸甜苦辣, 让学生们了解了一位优秀教师幕后辛苦的付出和沉甸甸的收获;她也从专业的职业规划案例讲起, 提出没有规划注定失败的观点, 教同学们如何科学地分析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表。国家级“金话筒”获得者、著名主持人汪冰老师是第五中学的特聘教师。温文尔雅的汪老师用她充满磁性的嗓音为学生拉开了传媒 领域幕布的一角, 学生不仅仅了解传媒行业的一些特点, 更有一些学生在大师风采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 开始了专业的学习, 规划了未来的职业。学校发动了学生家长、毕业生走入校园, 讲述飞行员、军人、银行员工、律师、企业老总等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工作经历, 拉近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刘红宇家长谈到:“我们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学生丁晓涵写到:“听了人生规划课, 我懂得了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 并开始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要选择专业和院校的关系, 我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他们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广播电视台、超市、火车站、培智学校、敬老院、图书馆等地方体验生活, 深入了解社会, 感受各种职业的艰辛和乐趣。职业规划要趁早, 人生设计在高中。两所学校坚信,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 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 而是为人生奠基。

二、成长的意义远远大于成绩

铁路中学秉承“培养人格独立、富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的人才策略, 在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体自塑自律等方面, 逐步健全“自主管理”机制。多年来, 铁中的文明自律活动已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体系。

“班级轮值制”指由学生在一周轮值期内负责全校公共分担区的清扫任务, 从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轮值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课间自主制”让课间的十分钟成为真正意义的休息时光。在这里, 没有人会大吵大叫, 没有人会疯闹, 这里有的是学生们低声交流的会心一笑, 有的是同伴互助的虚心与热情, 有的是学生管理员的提醒与督促……“间操自管制”实施后, 学生们踏着明快的音乐节拍, 无需班主任的跟班, 无需体育教师的过程调度, 课间操成为了班级成员集体展示的平台。班级间的竞争与评比也在每天的两次课间操上频频上演, 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 无不折射出学生的自信与阳光。“实践创新制”由学生们自主选课, 有序进行各模块的学习, 有礼貌的谦让也有激烈的争论, 更多的是相互的协作……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一次次的成功的超越、一份份高度评价, 都彰显着学子们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成果。“体验义工制”是寒暑假的客运高峰期, 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 到火车站义务辅助工作人员进行问询指南、旅客疏导、提拿包裹等工作, 帮助旅客顺利返程;节假日期间, 学生们积极参加义工活动, 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到沃尔玛超市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013年的六月, 第五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就要离开学校了, 学校各社团的社长们找到团委周宇琦老师, 要求今年高三的送行会由他们负责策划组织。老师犹豫了, 这个大型仪式是高三学生在校的最后一次活动, 以往均由老师们精心策划, 交给高二高一的学生能行吗?学生们信心满满地陈述理由, 全校的高雅艺术节、文雅体育会、清雅诗歌会、优雅英语厅、风信子艺术殿堂、假期儿童村和到火车站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等大大小小的活动, 他们已经参与设计和组织了十余次, 另外, 谁能比他们更理解学生即将离开校园的情感呢?

经老师同意后, 几个社团的负责人凑在一起, 为他们即将离校的师兄师姐们积极行动起来。一个个创意, 一次次推翻, 学生们用两周的时间精心策划了活动的每个细节。终于到了那一天, 当满溢着第五中学“精、气、神”的毕业生武术操表演结束后, 校园里响起优美的乐曲, 在师弟师妹们饱含深情的诗歌朗诵中, 全校三十六个班级队伍独具创意的组成几个大字:“我爱五中从未离开”、“祝未来更美好”。随着乐曲的变换, 各班级方队又组成了不同的笑脸图案, 1000多名师生将手里的彩带陆续系在高三学生的手腕上, 拥抱、拍拍肩、握握手, 表达着各自的祝福。仪式最后, 师生们夹道欢送毕业生走过红毯, 走向成功之门。在场的毕业生感动着, 他们会记住如此真挚美好的瞬间;在场的老师们感动着, 为这份情感, 更为着学生的创意和努力。

三、过程的意义远远大于结果

刘江老师是一位有着25年教龄的语文老师, 大学毕业后就在第五中学工作, 教学经验丰富, 可她一直没有停止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刘江老师认为, 如果语文课堂只是停留在分析课文、肢解课文的层面, 教师只是用标准化的理性分析替代对文学本身的鉴赏, 那么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如果作文是为了升华而写作, 阅读是为了找到试题的答案而阅读, 那么教师就是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 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为此, 刘江老师和同事们大胆进行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她们改变了学习方式, 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去听说读写,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方式尽可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加深了对文章的再理解和再体验;在合作探究中通过思维碰撞达到对作品形象和意境的深刻理解;在展示点评中, 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以不断训练提高, 学生因为语言表达的清晰流畅而更加充满自信。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文本、感悟生活, 师生真诚互动, 这样的语文课堂总是充满着魅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得益于让学生成为自主、自为和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刘江老师带领语文组开发了“诗歌朗诵”、“小说课本剧”、“金庸武侠人物赏析”、“红楼梦服饰研究”和“周杰伦的中国风”等等系列 校本课程。学生自主选课, 汇报展演, 开创出“诗歌朗诵会”“课本剧展演”“校园文学少年评比”等等系列品牌活动。每次活动的现场都十分火爆, 学生们张扬个性, 展示才华, 在自主、个性化的感悟中, 享受一个个充满乐趣的美妙过程, 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成长中最可贵的记忆。

“学生不是机器, 也不是容器, 而是课堂的学习者, 我们语文老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发展, 让语文学习接地气。”在刘江老师的带领下, 语文教学已经外延到课堂之外, 学生表达、分析、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类似的改革在其他学科也在进行, 尽管具体做法不同, 但共同之处均在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重视, 这使得第五中学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铁路中学的外语组在走班制教学中尝到了甜头。教研组深刻体会布卢姆所说的“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 有95% 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 归根结底, 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 很多学生只是因为种种限制性信念在阻碍着他们前行, 似乎都是一些固化了的合情合理的原因, 成为了他们以为的英语难学的理由。学校根据学生个体的外语学习水平差异, 把同一年级学生分别编成A、B、C三层, 在外语课上实行走班制学习。每个层次班级的教师根据学情,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B层、C层的老师更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告别那些负面能量, 教室的后墙上出现了英语味道十足的“we all love English”栏目, 粘贴着学生们用心写出的“我爱英语的若干理由”和“我的英语目标”; 为了尽快进入英语学习情境, 课前老师领着学生唱“my love”等英文歌;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 一起观看英文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为了体会外国文化, 课堂上开展了各种活动, 万圣节一起刻南瓜灯, 感恩节制作卡片, 还有圣诞节、新年里学习节日的美文佳句;为了增进学习英语的自信, 老师们模仿国外的学习方式, 让每个孩子到前面做presentation, 展示自己和小组课前复习的成果, 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地为小组积分效力, 在合作和展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2013年高考成绩, 不同层次班级都比分班前有了很大进步, B层班进步最大, 由平均分70分增长到高考的105.2分。英语组的老师们深深体会到, 将英语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 既可以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 又可以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如今, 又有一些学科加入了走班制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 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9篇

一、纠正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

不良情绪是培养人良好心理素质的最大障碍,自卑情绪会埋没人的才华,使人缺少信心、缺少进取意识。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纠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之一。在政治教学中,首先,可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启发等手段纠正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多彩消费”教学中,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将消费中虚荣、妒忌等不良情绪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情绪带给个人的负面影响,使其能够引以为戒纠正自身缺点。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性,潜移默化的帮助其纠正不良情绪。例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 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发展,课堂提问中根据学生能力为其设计难易适当的题目,让其在政治教学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再次,以榜样的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客观的对待自身的优缺点,不断的完善自己性格,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例如,教学中,以名人故事为导线,将知识穿插在故事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的形式洞察人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等,从而肯定自我、克制自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四,通过各种交流、沟通手段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的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的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不良情绪,积极的给予帮助和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的累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养成良好习性,优化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优秀人格、树立正确“三观” 的关键,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和纠正,也要重视学生积极情绪、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一,在政治教学中及时表扬学生,引导积极情绪的发展。例如,课堂提问中,一些学生受紧张、怯弱等情绪影响,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凌乱、条理不清,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其克服不良情绪、发挥自身优势。如:某某同学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好,声音洪亮,就是……,注重语言的组织,先表扬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绪,然后在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启发,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养成自立自强、谦让包容的良好品格。第二,深挖教材内容,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发掘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对文化的欣赏更有深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民族团结思想、爱国思想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第三,注重政治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巧妙利用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应用分组讨论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等,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升。第四,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坚韧的性格、美好的品德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

三、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环境下更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在政治教学中,第一,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促使学生早日成才。例如,在“生活与消费”教学中,启发学生认识价格的多变性,学会购物的灵活性、理智性,以提高学生政治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工能力,提高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能力、交往能力等。第二,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科学的、客观的识人认物,提高学生对是是非非的辨别能力,同时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能够结合自身个性树立人生目标,提高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使其增长智慧、 扩展见闻。例如“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结合小组讨论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继承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教学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其继承和创新发扬传统文化的意志。一方面,通过文化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其获得自豪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团结,共创和谐社会。第三,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思考、 会思考、勤思考的习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企业与劳动者”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劳动、生产、消费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引用事例、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知精神,使其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郁闷的调节 第10篇

研究对象:在校高中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网上收集法。

1 高中生心理郁闷的种种表现

“心理郁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理障碍而造成的心理不健康理。“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并非与人类同步走到今天的, 它是很年轻的, 但它的生命力是极强的, 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长期忽略这个问题, 社会将在病态中倒退, 这决非说的那么无关痛痒, 如果那一幕真的上演了, 那么人类将和灭亡绑在一起。高中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有:行为强迫型, 人际关系敏感型, 性格偏执型等, 其行为表现为:焦虑, 个体对眼前或未来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 自信心的丧失, 失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在一起而成的紧张不安, 忧虑, 甚至恐惧等心理;麻木冷漠, 个体对挫折的一种心理反应方式, 是其对挫折情景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性反应。高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且对挫折无能为力, 失去信心和勇气时, 即可表现为漠不关心的冷漠状态, 即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思维停滞, 缺乏进取精神随波逐流;逆向心理:主体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态相反的, 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高中生的心理障碍, 并不是独立的行为表象, 而是一种交叉, 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表现方式上, 有的一种独立出现, 有的几种同时交叉出现。高中生产生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独立能力较差, 学习生活压力大,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的庇护造成了脆弱的内心。

2 心理郁闷产生的原因

2.1 学习压力过大

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肩负着家长和老师的厚望, 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 为了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不的不争分夺秒的学习, 挤占了本应该休息的时间, 造成睡眠时间短, 从而造成大脑皮层机能减退, 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力, 使他们学习效率低下, 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种现实落差会打击让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情绪紧张, 倍感焦虑。而表现为口头表白“郁闷啊”。

2.2 紧张的人际关系

由于高中学校的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乡镇和地区, 难免在生活中会有矛盾冲突发生, 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被父母宠坏而不知道去理解别人, 从不接纳别人的建议和思想, 只会否定别人。他们就会不容群体, 人际关系紧张, 因此内心非常郁闷。

2.3 日常生活中的失败和对失败的恐惧症

在日常生活中, 总是会伴随各种矛盾及困难, 成人尚且会因此情绪低落, 中学生更难免因生活中的挫折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考试的失败、与他人的矛盾、家庭的变故、同学之间的竞争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的诱因。

2.4 不良性心理

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 随着他们的性生理机能成熟, 他们对异性产生特别的好奇和幻想, 甚至会有一些不健康的性行为, 如手淫等, 而当我们对学生的性教育相对滞后时, 他们对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行为不能正确认识, 从而产生自卑, 羞愧和自责。进而导致心理障碍。

2.5 场馆器材对外开放不充分

有些学校惟恐场地和器材器材被学生破坏。只有在学生上课时才把器材室的门打开。这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减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叹息中丢下几句怨言而重新回到教室里。

2.6 某些运动项目被禁止

有些学校害怕出事而担负责任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单纯的因为逃避责任而禁止学生进行某项体育活动。比如:足球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学校因为害怕在踢球过程中受伤而要对学生负责等原因禁止学生在课外踢足球, 一旦发现将会被通报批评。经常发现足球场地的大门除了上课时间全部紧锁着。

3 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健全的人才, 不能因为现在的不重视而毁了他们的一辈子。现在我们学校里去心理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 有焦虑, 强迫症, 厌学甚至有的学生有轻生的念头, 我们作为园丁有减少甚至消除这种状况的任务。

4 体育活动对心理郁闷的调节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 促使身体各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 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水平, 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激活起来。因此, 运动能使各系统的器官从血液中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使它们在形态和机能上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 从而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为心理障碍的克服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大量资料表明进行适宜、科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体免疫能力提高, 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同时又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采用运动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调节和治疗, 可有效避免学生生理水平下降和心理问题恶化的恶性循环。所以运动不仅是一种肌肉操, 也是一种神经系统的体操, 心理体操, 它既能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功能, 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也有助于消除疲劳, 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 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部分的调节, 使人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 达到缓解或者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

4.1 不同的性别要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爱好有很大的区别。女生一般喜欢抗性较弱的球类运动和游戏性质的运动, 此类运动娱乐性趣味性较强, 易引起女生的兴趣和热情。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较强的运动, 在此类活动中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可以帮助克服闭锁心理和孤独心态, 并能获得互助互利的结果。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 心率控制在10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

4.2 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

我们在对调节和治疗对象实施调节和治疗前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准确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类型, 以便对症下药, 对不同性格类型的患者采用最合适的手段, 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4.2.1 性格孤僻型

此类学生不大合群, 不习惯与同伴交往。运动时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拔河、合作跑 (如:接力跑、捆足跑) 等集体项目。长期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 会慢慢改变其孤僻的性格, 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 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4.2.2 性格腼腆胆怯型

此类学生胆子小, 做事怕冒风险, 易脸红, 怕难为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摔跤、攀高、器械体操等, 这些运动项目要求他们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 以勇敢和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越过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他的胆量就会自然变大, 遇事也会变得更加老练成熟。

4.2.3 性格优柔寡断型

此类学生处理事情常常犹豫不决, 不够果断。在参加运动时应多参加乒乓球, 羽毛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任何犹豫和徘徊都将错失良机, 遭遇失败。久练这些项目, 可有效增强参与者果断的个性特征。

4.2.4 性格急躁、易冲动、易发怒型

此类学生遇事急躁、感情易冲动, 遇到挑衅或冒犯极易发火动怒。在运动中应该多参加棋类、太极、慢跑等项目。能有效调节神经活动,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稳定自己的情绪, 慢慢改掉易冲动、易急躁。

5 结语

体育活动动对调节和治疗高中中学生的心理障郁闷有着独特功效。我们广大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调查掌握心理问题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对症下药, 根据他们不同的性别、气质性格类型和心理障碍的种类及患病程度, 采用与之相适应运动处方进行调节与治疗, 并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治疗手段的有效性, 对某些不合理的手段进行调整, 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为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校园里永远充满欢笑。

摘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 高中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导致他们不同程度的心理郁闷。调节心理郁闷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 体育活动已经被发现并承认是积极有效的一种。本文通过对当代高中生不良心理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了体育活动对高中生心理郁闷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活动,心理郁闷

参考文献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上、下) [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2) .

[2]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M].体育科学, 1997 (5) .

美术教育对高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11篇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教育

早期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绘画,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就是工业制图课程,因此美术课程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中被称为图画课程,美术教师也被家长和学生称之为“画画老师”,其实这是把美术课程狭窄化和单调化了。美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绘画是美术知识基础的一种而已。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它既可以描绘和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也可以倾吐和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美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抽象的;可以是观赏性的纯艺术作品,也包括大量的实用性建筑和产品。教师如果将美术教育的内容局限于绘画,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适当的美术形式和类型的对应性,更为严重的是限制了美术教育价值的全面实现。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术學科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如今,除了准备参加美术高等院校考试的学生对于绘画基础还有一定的训练,基本上高中学生美术课都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纲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业的。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美术教育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

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习系列和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模块中,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起到引导或辅助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高中学生以一种审美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高中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态度等各方面都是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参加美术欣赏、美术评论,以开阔眼界、丰富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美术教育将会对高中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但在意识上要关注教育功能的实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美术鉴赏》固然要让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但仅仅以鉴赏的知识做铺垫,不能够替代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理性的学习,而美术的体验是超理性的活动,是更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事物欣赏观念的改变。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教师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高中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堡礁,通过这些堡礁,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

美术鉴赏的学习,能够陶冶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帮助高中学生获得审美享受,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学生从中获得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鉴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还明确了艺术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的内容”。

美术作为一种语言,除了直观性和持久性外,还具有一种微妙性的特点。它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很多层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美术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美术教育能开阔高中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从而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并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产生生活的共鸣和感受。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美术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

教师是高中学生美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种种美术活动表现机会是教师提供的,学生的各种能力大部分也是在教师的长期培养下形成的。所以,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个性化教学风格与艺术特点来熏陶学生,使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从单纯的技法训练升华到艺术的修养上来,实现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使高中美术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使高中学生能真正做到用手中的画笔诠释生活中的美。

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第12篇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笔者根据对学生情况的总结、分析, 认为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大致有:

1.学习压力过重

现在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势必导致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 从而造成学生长期过于紧张、压抑, 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某些学生的学习压力, 简要归纳起来有两种:其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如不少父母把“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孩子, 他们把自己过去没能实现的梦想期望在孩子身上变成现实。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对这个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 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二是学生自己施压。不少学生往往原来学习成绩不错, 一直是在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的赞颂声中长大, 总是想永远有优异的成绩, 永远有鲜花和掌声, 往往会对自己定出过高的学习目标, 一旦出现某次考试不理想就感到十分烦恼和害怕, 出现焦虑、多疑、抑郁、嫉妒等心理障碍症状。

2.教育方法欠妥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正确的主要表现有三种:第一, 对子女过于溺爱。父母从小开始对其百依百顺, 孩子是真正的家庭小皇帝。这种在“一帆风顺”中长大的学生, 心理受挫能力往往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一个人来讲, 出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那些心理受挫能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第二, 过于给予。现在的父母错误地认为, 只要在物质上满足自己子女的需求, 就已尽到父母的责任。他们根本没有想到,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 更需要在精神上关心、情感上呵护他们。第三, 父母对孩子不信任, 有戒备心理。孩子到了青年时期, 他们往往希望自己有一块秘密的小天地, 有些事情甚至也不想让他们的父母知道, 而父母最想掌握孩子的动态, 从而加剧父母对其的不信任程度。有的家长为了知道孩子的行为举止, 采用盯梢或安插耳目的办法。孩子一旦知道实情, 感到自己得不到父母的信任, 往往会有逆反心理, 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二、学校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学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 我们应该研究一些对策, 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 或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产生包含复杂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但我们 应该做好这样三件工作:第一, 老师要转变观念, 不要把分数、升学率看得太重, 不要简单地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第二, 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上要实事求是,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过高要求。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行对待孩子。第三,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看待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盲目地对自己施加学习压力。

2.做好家长教育工作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由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 因此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最为关键的。对家长教育指导的渠道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值得注意的, 现在有些学校的家长学校往往只是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忽视家庭教育的内容。有的家长学校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第二是家长自学。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报刊、书籍, 增长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家长教育指导的内容可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教育方法方面的知识;二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家长懂得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后就会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待、引导, 教育自己的子女。既不一味地迁就孩子, 又不动辄训斥孩子, 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空间, 使他们健康成长。

3.重视心理学原理的运用

由于多种原因, 在我国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长期不被重视, 而且常常把某个人由于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偏离正常人行为的问题, 视为政治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地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因此, 要使教师重视心理学原理的运用, 必须着重做好这样两件工作: 第一, 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的一切不良表现都是思想品质有问题。 要认识到, 如果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质处理, 非但不会有成效, 反而会加剧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二, 教师要多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对心理学原理应用的不重视, 现在大多数教师对心理学知识掌握得不多, 所以教师应通过自学或进修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学会简单的心理辅导方法, 以适应工作需要。

4.重视中学生性教育

对这个问题, 许多有识之士和专家, 早已大力提倡, 教育主管部门也早在这方面作出了有关规定和编写了教材。但许多人还是谈性色变, 认为对青年学生进行了性教育有没有必要, 甚至是有害的。要做好这项工作, 关键在于父母和教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负起责任。

上一篇:主题结构下一篇:初中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