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范畴范文

2024-09-22

工作范畴范文(精选12篇)

工作范畴 第1篇

一、两汉女性的工作领域范围

对于主流思想来说,汉代女性一般活动范围被定义在家事和纺织这两个方面,男耕女织的深入更加树立了人们对于古代女性的家庭观。其实在两汉时期,女性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虽不可与男性比较,但是就从事谋生劳作的范围来说,还是十分广泛的。汉代女性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当中也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主流地位。

1. 汉代“女绩”。

当时汉代的“女绩”为女性从事工作的主要范围,“女绩”指女性从事纺绩工作,而纺织则是“女绩”当中的一个步骤,纺绩工作是从蚕桑到制作成衣的整个步骤,纺织裁衣是对汉朝女性的基本要求,两汉女性从少女时期便开始学习纺织技术,在《焦仲卿妻》中有对刘氏的这方面的具体描写,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而这看似复杂的纺绩工作恰恰是女子初期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西汉有“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一说,而对于当时的东汉来说,当时的刺绣、裁衣等技术已经上升到为贵族提供服务的水平,而纺织技术的差异也成为了评价当时女性贤良淑德标准,如《陌上桑》中“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足以看出桑蚕纺织在当时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它不同于传统的男性行业,纺织是在家庭当中学会的必要技术,也是女性日后成家的主要技能[1]88。

2. 农牧业的参与者。

在宋代农牧业当中,女性充当的角色虽不为主导地位,但是女性劳动力在农耕与养殖当中也尤为重要,两汉时期对于农耕参与方面,时常见到的便是女性帮助夫君送饭和看护庄稼。对于经济状况较为普通的人家来说,女性也充当着农耕当中的重要劳动者,如“妻尝之田,曝麦于田”,因此汉代女性不仅仅局限于“女织”状态,对于人口和劳动缺乏的状态下,她们的参与也是较为普及的。观察汉代的畜牧业饲养牧畜虽为男性的主要工作,但是女性也同样起协助作用。因汉代喜野外放羊赶牛[1]92,为安全起见,女性对于家中圈养的禽类颇为看护,所以这是一种男女分工状态,在互相协助的作用下完成农牧业劳动力。

3. 手工艺品的制作。

汉代女性在手工艺品的制作当中其实早有记载,最具典范性的便是编席和织履,《汉书》中有记载这方面的情况,如“织履以给方进读”,讲的就是失去丈夫的母亲为供儿子翟方进读书的故事,就连古籍《华阳国记》和《三国志》当中也有女性“织履为业”的记载,因此汉代女性单独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谋生或是主持家内生计的例子并不少。就是当时的汉朝而言,女性对于从事较为复杂的器具类工艺品并不是擅长的范围,这由女性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不过对于编席、织履、刺绣等女性擅长的工艺品制作还是有所成就的。

4. 从事经商活动。

古代女性并非一味待字闺中,在《史记》中明确记载过两汉时期的女性经商是件很普及的事情,“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利数世”,这里面恰恰描述的就是当时女性的从商经历,因为对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有些商业范围并不适合男性。而对于一些从商经济的领域来说,女性也可以独占优势,如首饰、布料、胭脂和一些精美典雅的手工艺品都是她们从商的经营产品。除此之外,女性经营的客栈与饭馆也多有记载,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到临邛之时也是酒楼行业为生,当时的卓文君也为此出力,她在店内当垆卖酒,并且主要掌管店内事宜,所以在两汉时期女性经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家庭收支的主要来源。

5. 做佣工,谋生计。

对于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来说,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参与一些雇佣工作,“独夫妻推撵”“佣作以给食饮”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了当时女性并不是一味的守在家中,不过这些工作有些夫妻同行,或是中年妇女为谋生计不得已的行为。女性作为佣工的出现较为处于社会底层位置,在汉代的历史当中,妇女以乳母身份出现的频率也同样很高,不过乳母从事的工作对象属于当时的皇家贵族,汉代对其乳母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乳母一般为中年妇人的工作的范围,也是当时汉代社会的一种雇佣式需求。能够从事于雇佣劳作的女性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生存生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社会需求的原因,一些工作范围较为适合女性,而这也成为汉代雇佣关系的一种表达。

6. 自家经营的劳作活动。

这里面的家务劳作不单单只是女性基本家庭生活中从事的活动,而是家内自主经营的劳作内容,我们可以从汉代《诗经》当中了解到许多,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因此可看出当时的汉代女性以采摘为家庭的劳作内容,而这部分劳动成果将其分为家用和生计,女性既可以从商也可以为自家用品做准备。而且对于女性的其他活动范围来说,还有许多,比如女性善于烹饪和酿酒,就汉史来说,女性学习烹饪不仅仅应用在家庭普通饮食当中,对于当时宴席、招待还有从商均发挥自己这方面的技巧,因此东汉期间,古人喜宴请或招待,均为女性主厨,这个也是汉朝的基本待客礼仪,而女性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女性家庭主要地位研究

随着汉代发展的逐渐成熟,女性也开始具备了生存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恰恰是建立在家庭的支点上,就此而言,女性在家中的主体地位又是怎么样的?两汉女性为了家庭的生计与未来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果说男性是中国古代家庭中的外在支撑点,那么古代女性就是家庭内在动力。

1. 女性不是纯粹的弱势群体。

在汉代,男性的主导地位在社会、家庭上都体现得尤其明显,对于女性自身来说,也充当着家庭的付出者,而妇女的付出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其实对于古代的男尊女卑观也并不是一味的绝对,女性处于弱势,这其中大多部分是由于女性先天弱于男性的体质特点和表现特点,古代更强调的是一种男女各司其职理念,传统的女性发挥的正是这种母性作用。汉代时期,对于处在生活条件较为底层的弱势群体,在家庭的压力下,女性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另一方也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女性的工作范围能帮助家庭脱困,因此女性纯属于主内的情况并不充分肯定,这种主内意义在维持家计,为家庭谋取一个支撑点,并非全是因为女性被拴在传统的条框之中不能参与其他活动,它是视条件而定,也是对女性自身的一个更高的要求[2]119。

2. 从劳作技能中体现的操行品德。

在劳作的领域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的坚韧与扎根于社会的工作技能,对于女性来说,妇女职责不仅仅体现在家庭琐事之上,古代对于女性基本劳动技能要求也同样严格,如少女时代就要学会纺织、养蚕等等。从劳作技能出发,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操行品德,纵观于汉代女性教育,其中女工部分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女子当家德行的必备也是建立在技能基础之上。考评女性德行女工是第一步,如《诗经》当中明确描写到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就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劳作技能已经成为妇女家庭地位的标准,女子对于家庭的付出已经充分地开拓到生计方面,她们是家庭劳作的参与者,也是协助丈夫收入辅助者,汉代有不少早年丧父或妻随夫从商的例子,卓文君就是典例。因此封建制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女性活动领域的缩小,它是一种职责规划,让男女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当中处于正确的位置,以道德约束行为,妻子具备的劳作技能恰恰是衡量操行品德的标准[3]11。

3. 女性家庭地位分析。

对于当时的古代来说,女性的地位到底如何?汉代重视女则教育,意为对女性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从少女时期到成家以后女性的教育都是极其严格的。那么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到底是如何的?其实古代女性地位并非与男性产生对比,从外在表现看来,男性是社会的支撑点,但是从子女的教育来说,女性充当着模范作用,古代女性在劳作技能、品德等各个方面十分严格。这也是由于古人早已意识到,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女子品德有很大关系,女以母德为基础,而基础的技能恰恰是能体现出女子是否端庄、乖巧和具备淑女风范,劳作技能也是女性奠定家庭地位的基础,因为它恰是评价贤妻标准的衡量因素,如果一个女子是懒散而不自知的,那么对于古代当时的条件来说,这必然成为女子成家的阻碍因素。

由两汉女性的劳作领域出发,我们看到的是古代女子的自我约束与劳动精神,汉代历史的种种迹象表明,女性参与的劳作范围较为广泛,而女子技能也成为衡量女性德行的标准。两汉女性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并不趋于弱势,而是以谦卑之行对后代示以典范,传统礼教深深影响着古代女性的社会观念,而她们也成为古时家庭的付出者。女人在于家庭对子孙后代有深刻的影响,她的地位是表现尊卑实则高贵,付出并不意味着在家庭没有主体地位,只是这个主体地位被赋予家庭背后的支撑点,没有男性的表现张力,恰恰是这样才能够让古代家庭更加持久和谐。

摘要:女性在中国古代的领域当中一直以“贤妻”“主外”进行标榜与称赞,她们赋予低调传统的形象,而“男主外”养家观念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将劳动力的核心价值放在男性这边,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家庭地位所受到的关注度远远大于本身的独立生存能力。追溯汉朝,女人工作的例子数不胜数,两汉时期女性也拥有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此谋生养家。

关键词:两汉,女性,工作,生存

参考文献

[1]彭卫.汉代女性的工作[J].史学月刊,2009(7).

[2]曹大为.中国古代女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

电工部工作范畴 第2篇

1、负责制定空调、电梯、用电设备阅读和的保养计划和备件的计划,并定期报物业部审核。负责组织、安排维修、保养计划的事实及工程质量的监督。

2、督导严格执行设备操作程序,坚持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和严谨检查制度,定期编制“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装空一览表”,提交物业部经理。

3、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处理,做好技术把关工作。当重要设备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营业时,要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处理,并及时上报物业部经理。

4、要亲临现场督察厂家站位装修中电路、消防、通风口等设施检查工作,控制、验收厂家装修的电、消防等设施的安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对门店各展位的用电量及装修线路审核要严格把关,杜绝电量超负荷运载,对临时用电要加强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6、负责强电和弱电的调试、保养、维修工作。

7、建立齐全的展位各厂商的装修档案(包括电气施工图、立项通知单、装修单、装修验收单等其他厂商装修所必备的文件资料)。

8、建立齐全的商场所有厂商的用电管理档案(包括每月电费超标读书记录表、月度、几度、电费收缴情况统计表以及各厂商电表变动更换情况等有关用电管理的各项资料)。

9、对配电间所有有关记录资料进行建档保存,包括停、送电时间记录、高低压配电框电气仪表,每小时超标数据记录,交接班工作记录、所有操作、检修工具的保管、年检、更换记录、日常各项巡查、检修、保养工作记录,季度、停电检修工作记录等。

10、楼层电工必须保证分管楼管日常照明灯具的按时起笔、完成计时更换维修工作,确保分管楼层过道、公用大厅照明率达100%,并且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维护计划。

11、楼层电工必须在每月5日前完楼层所有厂商上月电字、电话费抄录工作送交财务部。

12、严格遵守空调、高低压配电间相关的操作规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惊醒操作,绝对禁止违章操作。

13、值班电工每季度完成一次配电间停电检修工作,包括沟杂物清理,所有电气设备除尘,接线部位电缆杆坚固,故障电气及仪表设备更换等。完成空调换季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14、值班电工必须完成对配电间所有电气仪表、电气开关、电气设备的数据记录、巡视检查、维修保养工作、电气仪、空调系统每小时抄表记录一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电气开关、设备维修保养必须详细记录,留查备案。

15、在确保系统安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争取,节省能源消耗。

16、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一周来工作,并对下一周工作提出建议和安排。

经典范畴理论VS原型范畴理论 第3篇

关键词:范畴 本质 原型 相似

经典范畴理论以西方古典哲学,即客观主义哲学为依托的,遵循二元互斥,every A is A,各从其类,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即一个事物若存在于一个范畴,它就不能同时存在于其他范畴,那一个人既是父亲又是儿子是不是可以驳斥这个观点呢?作为社会中的个人都会有多重身份,在校大学生出去代课身份就变成了老师。如果我们用这些例子来批判二元互斥就太肤浅化了。在子女面前,当身份属于父亲这一范畴时,就否定了不是父亲的可能性。在父母面前,只能归属于儿子的范畴。所以,经典范畴理论认为,构成范畴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范畴内部成员是平等的呢?因为它们享有共同特征被划分到同一范畴内部,不存在典型或非典型成员。大象和老鼠都属于动物范畴内,大象是动物,老鼠也是动物,在这个范畴内,他们地位平等,你不能说因为大象的个头大,体积大,而老鼠个头小,体积小,大象就比老鼠更是动物吧,动物要具有的属性,无论是大象还是老鼠,都具备了。说他们地位不平等,这样太不科学了。同样,一匹高大健壮的马并不比一匹矮小瘦弱的马更是马,正常的人也不比残疾人更是人。

经典范畴理论还涉及到一个另范畴化的问题。经典范畴理论以二元互斥不容否定为基本点。二元互斥才是我们把握世界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对于人来说,是女人就是女人,是男人就是男人,是女人就不是男人,是男人就不是女人,二元互斥。那么中性人呢?既不能把它分到男性范畴内,也不能把它分到女性范畴内,它应该自成一家,这就产生了另一个概念---另范畴化,它是范畴的重组。另范畴化与范畴化并不矛盾,另范畴化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自维特根斯坦之后人们对范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以体验哲学为依托,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范畴不是通过充分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在范畴中存在着可以称作原型的最佳样本。而且,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所以,与经典范畴理论相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构成同一范畴的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相等,有“核心”和“边缘”之分。那么,范畴中的这个原型是怎样确立的呢?根据家族相似性足以进行范畴化?什么程度的相似可以被划到一个范畴内部?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认知的参照点”。原型的确立只是以人们的认知心理为出发点,以经验、感觉、认知等因素作为重要标准。这样来看,问题就出来了。不同的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原型范畴理论纳入了主观性因素,和排除主观性因素的经典范畴理论截然相反。亚里斯多德说:“范畴是抽象的容器”。 范畴是抽象的,范畴与原型处于不同的层次,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范畴指涉思维规律;原型适于识解方式。比如,说到鸟这个范畴,美国人想到的是知更鸟,中国人想到的是麻雀。那到底知更鸟还是麻雀是鸟的原型呢?难道说同一个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原型还不一样?再者,提起宠物这一范畴,每个人家里养的不可能都一样,我们从主观性出发给出的原型肯定不一样。可见,原型范畴理论中确立中心成员这一概念是游离不定的,深受不同文化,个人经验的影响,根本不科学,不能拿来当为分类的标准。只要属于同一范畴,成员地位就是相等的,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区别。像上文所说,不能说大象比老鼠更是动物,那狮子,老虎和大象相比呢,谁又更是動物?不仅如此,原型范畴理论也是自相矛盾的。它否认二元互斥,但是原型与非原型,边缘与非边缘也是二元互斥,所以它的理论并不统一。

“家族相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及范畴问题的全新阐释,催生了原型理论。范畴不是因为共同特性而是因为成员之间重叠交叉的相似性结合在一起的,范畴中的成员因其与原型的相似性而被认为是范畴的成员。可见,相似性的概念贯穿于所有的范畴化过程。这本身就是在否认范畴的边界,人们对范畴边界的判断是基于本身的心理现实性和直观感知而做出的。而心理现实性并不是心理真实性,直观感知也并不等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抛弃对事物本质的研究那就不成其为科学。所以,人们对范畴边界认识的不统一并不等于范畴边界本身的模糊或不存在,就像人的认知能力不够时并不能说世界是不可认知的。根据“家族相似性”,相似性程度高的就可以纳入同一范畴,那么这个相似度怎么把握呢,相似度低到何种程度才把它划入同一范畴的边缘成员而不是范畴外?所谓的家族相似性其实只是外部特征,而外部特征是不可靠的,人类的遗传取决于基因而不是表象的相似性。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在外形方面有相似之处,若以相似作为评判标准,岂不是可以纳入同一个家族?比如说明星的“撞脸”,娱乐圈中有很多刚出道的小明星因为和大明星外貌形气质相似被拿来比较,像“小范冰冰、小章子怡”等。我个人觉得房祖名和张默简直太像了,难道就因为相似说房祖名和张默是一家的?“各从其类”取决于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定性,即本质。本质是一物之所以成为其自身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根本的属性,以相似来瓦解本质太荒谬了。

以上的论述表明了所谓的原型范畴理论的理论核心都是禁不起推敲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经典的曲解和亵渎。只有坚持经典范畴理论,通过对认知事物本质的把握,才能真正地“各从其类”。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1959a.《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亚里士多德1959b.《范畴篇》,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工作范畴 第4篇

1 麻醉药品的管理

1.1 麻醉药品, 第一、二类精神药品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 即:专人负责, 专柜加锁, 专用账册, 专用处方, 专册登记。每天麻醉医生凭手术通知单,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情况制定麻醉计划, 开处方交麻醉护士领药, 手术结束后交回空安瓿及剩余药品, 麻醉护士将处方与剩余药品核对并做好登记。夜间值班及节假日的药品设定基数存于保险柜内, 麻醉护士与值班的麻醉医师每日交接班, 密码钥匙双人管理。我院麻醉科分设在中心手术室和综合手术室两处, 白天的时候, 中心手术室的密码和钥匙由2名麻醉护士分别管理, 而综合手术室的密码和钥匙由一名麻醉护士和护士长管理, 夜班时交于值班医师和护士, 双人开柜取药。第2天由值班医师将处方与空安瓿交于麻醉护士核查并记录, 检查所用药的数量与总数是否相符, 并专册登记签字, 使毒麻药品无遗失, 无漏开[3]。

1.2 日常麻醉药品

因目前医疗技术飞速发展, 麻醉所需药品种类繁多, 应根据其药理作用及性能不同应执行分类管理, 严格按要求储藏。有些药品应在冰箱内存放, 如:阿曲库铵, 维库溴铵, 罗库溴铵, 昂丹司琼, 肝素, 血凝酶等。所有药品均应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置, 用后及时补充。

1.3 麻醉急救物品和药品

麻醉科应与临床科室一样设立专门的抢救车, 麻醉护士负责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每日检查并按基数补齐, 定期检查其有效期, 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的药品随时更换销毁, 确保抢救时使用方便, 提高工作质量。

2 麻醉物品的管理

2.1 高值麻醉物品的管理

如中心静脉导管包, 喉罩, 神经阻滞刺激针, 一次性全麻组件, 一次性腰硬穿刺联合包, 镇痛泵, 压力传感器等较高价值的物品应专柜上锁, 固定基数, 取用登记, 核查收费单, 及时补充, 做到不多计、不漏计。

2.2 常用麻醉耗材的管理

每台手术完毕后更换麻醉回路, 吸氧面罩, 钠石灰, 及时补充备用的牙垫, 三通, 口咽通气道, 处方, 记录单等, 定期检查物品有效期, 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放置。

3 麻醉器具和仪器的维护与管理

3.1 麻醉器具

一般喉镜、可视喉镜等用后清洗, 环氧乙烷消毒备用。麻醉回路, 呼吸面罩, 气管导管为一次性使用物品, 用后放入医用垃圾袋, 专人收走销毁。如遇传染性疾病患者应使用一次性物品, 用后双层医用垃圾袋包装并标识, 收走销毁。喉镜应每天检查, 如发现电源不足, 接触不良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确保其保持良好备用状态。

3.2 麻醉仪器

各种麻醉仪器如麻醉机, 监护仪和注射泵等均应制定各自的使用制度, 建立其相对应的使用登记本。麻醉人员在使用前应对仪器的性能状况进行检查, 如发现故障, 告知麻醉护士, 由麻醉护士负责联系设备科维修保养, 确保仪器正常运转。麻醉护士应每天检查麻醉机, 补充吸入性麻醉药, 手术后要妥善安置仪器的各种联线, 确保清洁干净无血迹, 气体无泄露。

3.3 急救设施的管理

抢救车和外出插管箱内的物品都是常用的急救设备和物品, 如一次性插管组件, 喉罩, 牙垫, 口咽通气道, 喉镜, 电池等, 应及时检查补充, 清洁消毒备用, 还要每日检查除颤仪的充电及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4 麻醉工作的临床参与

4.1 麻醉前的准备

协助麻醉医生在麻醉前准备好麻醉机和监护仪, 将麻醉需要的药品与麻醉医生核对后抽好备用, 并做好随时插管的配合工作。

4.2 麻醉中的配合

协助麻醉医生为患者建立心电监护, 做好麻醉配合工作, 如: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最适合行麻醉的体位, 在麻醉台下为麻醉医生准备椎管内麻醉所需抽取的药物并配合抽药等。如遇妇产科手术, 还应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工作。

4.3 麻醉中的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 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都应严密监测, 全程监护患者各项指标,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处理, 切忌自作主张。如遇到患者需进行抢救, 麻醉护士应在科主任和麻醉医生的指导下, 与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共同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4.4 麻醉后的处理

手术结束后, 麻醉护士需协助麻醉医生苏醒患者, 术后随访留置镇痛泵的患者, 填写随访记录单, 随访出现可疑的症状体征, 应及时汇报麻醉医生并做妥善处理。

5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

麻醉恢复室是临床麻醉工作的一部分, 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 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恢复室。麻醉护士应熟知恢复室的管理制度及出入标准, 待患者清醒, 肌力和呼吸的情况恢复至Steward评分达到4分才能离开恢复室。麻醉护士还应做好恢复室患者的病历登记整理工作。

6 疼痛门诊, 无痛治疗的配合

6.1 疼痛门诊

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门诊常规的治疗工作。

6.2 无痛

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无痛人工流产, 无痛胃肠镜的治疗。

7 麻醉资料的整理

麻醉护士应将麻醉数据资料定期统计整理, 这样既可避免因胡乱放置而造成查找不便, 也为本科室的科研和统计工作留下了原始资料。

8 体会

麻醉护士无论是对药品、耗材的管理, 还是对资料的整理统计, 或是参与临床麻醉, 这些工作都大大减轻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量, 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为了更好地完成麻醉护理工作, 还需要麻醉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努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总结经验, 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做好工作, 确保麻醉工作顺利进行[4]。麻醉护士对麻醉科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麻醉科发展征途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王玲琳, 胡礼宏, 郭建荣.麻醉护士在现代麻醉工作中的职责[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3) :345-346.

[2]陈思彤, 张坤全.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30) :918-919.

[3]范宁, 袁剑霞.麻醉护士在现代麻醉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12, 4 (10) :1120.

店经理工作职责及范畴 第5篇

一、销售管理:(五会九盯—流程)

1、五会: 晨会:(严格按依水百合晨会流程进行)注意:晨会以业绩目标为导向,核心。

“早打气,晚补胎”晨会以激励为主。切忌批评 晚会(严格按依水百合晚会流程进行):

注意:晚会以工作总结,案例分析为主,找原因,找方法,找差距。暂停会(三次):暂停会在三轮次盯业绩中间召开,相关销售人员参与。以个案剖析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销售策略。

2、售前三盯: 盯卖卡:美容师卖卡始终是拓客之有效手段,要有激情,定任务,定目标,讲方法。(可进行“扫楼”的尝试,保险业的方法)盯外联:店经理顾问要跑店周边的外联。

盯带人:店内老顾问带人要常抓不懈,每天定指标,全面铺垫。

3、售后六盯:

盯预约: “预约制”是对顾客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做好销售的基础。必须做好预约。预约要讲方法,定任务(预约任务2-3人)盯目标:从预约中确定销售目标,铺垫目标。

盯成交:关注目标顾客的成交情况并及时开暂停会予以总结,店经理全程关注大单的成交。及大顾客的维护工作。全面关注顾问的工作状态、成交、铺垫、消耗情况。开好暂停会。

盯铺垫:对未成交情况予以分析,并做好铺垫,为下次销售做好准备。盯消耗:对维护顾客做好服务,增加消耗,确保消耗任务的完成。

4、项目分构管理:

店经理要紧盯顾问及美容师的项目分构情况,汇总每月的项目分构表,使所有项目的销售呈较均匀分布。这样每月整体业绩才能保证。

二、日常管理:(三大管理)

1、店务管理系统:

a、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制度严格按依水百合卫生管理标准执行)

环境之五感六觉:

五感:尊重感觉,高贵感觉,安全感觉,舒适感觉,愉悦感觉,达到身心灵三者合一。

六觉:视觉:客人能看到的一切。装修,员工着装等。

听觉:放松,自然,悦耳的情境音乐。

触觉:手法等。

味觉:粥,豆浆等。

嗅觉:精油,员工体味,房间有无异味等

知觉:客人的第六感觉是客户所以感觉的总和。

b、技术管理:定期考核美容师的手法,技能,专业知识。严格监控美容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依水百合技术手册进行。操作流程三原则:重细节,报流程,讲效果。c、服务管理:严格监控美容师服务流程。严格按照依水百合服务手册进行。d、表格管理:严格按照依水百合表格规范进行管理。

(1)每天检查顾问、美容师相关表格,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加强管理。

(2)每月30号将本月工作总结,下月工作计划上交公司。每月30号检查顾问,美容师顾客管理表填写情况。

每月28号上交本月店面员工培训状况总结表和下月本店面员工培训计划。下月3日将员工沟通记录本上交人事部。

2、顾客管理系统: a、顾客销售管理:(配合表格管理,预约制,客情打造等)

b、顾客服务管理(配合客情的打造,每月初把下月所有顾客的生日、孩子生日、是否生病、结婚纪念日等总结上报,按公司规定进行客情打造)c、顾客档案管理:按公司规定进行顾客档案管理 d、会员制管理

3、员工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依水百合员工管理手册进行。

a、员工心态管理:通过晨会、晚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不断激励员工,使员工保持持续激情。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店长谈心每天1-2人)

b、员工形象及日常行为管理:员工的仪容仪表仪态,谈吐与素质等相关要求。c、员工的工作纪律管理:

三、培训管理:(店长列出详细培训计划并遵照实施)

1、员工心态,企业文化方面培训。

2、员工技能方面(店长列出详细培训计划并遵照实施)

3、员工销售技巧方面(店长顾问要言传身教,手把手的带新员工,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

4、员工自我学习方面:

美日安保:跨出双边范畴 第6篇

美日共同声明的主要内容

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共同声明的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面对今日世界的挑战而并肩合作”,强调两国共同推进阿富汗、伊拉克和广大中东地区的国际行动、防止武器扩散、实施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性,重申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密切合作。

第二部分“共同的战略目标”,两国确定了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共同战略目标。其中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包括:

一、保障日本的安全,加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及维持应付影响美国与日本的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支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

三、寻求有关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包括其核计划、弹道导弹活动、非法活动及朝鲜绑架日本人的人道主义问题;

四、发展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欢迎中国在地区及全球扮演一个负责任及建设性的角色;

五、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

六、鼓励中国改善军事事务的透明化;

七、鼓励俄罗斯在亚太地区扮演建设性角色;

八、通过北方领土的解决,达成俄日关系完全正常化;

九、促进一个和平、安定和充满活力的东南亚;

十、欢迎通过各种方式发展区域合作,强调开放、包容、透明的区域机制;

十一、劝阻造成不安定的武器买卖和技术转移;

十二、维持海运安全。

第三部分“加强美日安全暨国防合作”,强调美国重新调整并加强全球军事部署、日本发展战力、加强两国军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维持美军驻防日本的必要性,为此决定加强磋商和协调。

近来,美日发表共同声明、公开宣示两国在亚太和全球的共同战略目标一事,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声明是2月19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后发表的,声明宣称“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问题”,实际是发出了为“台独”势力撑腰的信号。声明也表明,美日安保体制已跨出双边范畴。

质 变

这份共同声明显示,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12项共同战略目标中,涉及中国的有三项,涉及俄罗斯和朝鲜的各有两项,涉及东南亚地区的有四项。这标志着美日安保体制已跨出双边范畴

早在冷战形成的初期,美国就拉拢日本建立安保体制,但是受到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为了表明对侵略战争罪行的反省和对战争责任的承担,日本在战后制订的《日本国宪法》中特别确定了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1960年美日订立《美日安保条约》,强调双边性质,军事合作范围仅限于“维护日本以及远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日本政府只是私下将台湾纳入“远东地区”。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日本政府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将法律判断和政治判断加以区别:一方面强调根据《波茨坦公告》放弃了对台湾的占有,但是没有权利判断台湾的归属;另一方面从现实的政治利益出发,对中国方面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瓦解,冷战结束,日美双方寻找军事合作新定位。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日美安保共同宣言》,把日美安保体制的机能扩大到所谓的“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日美军事合作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日本的本土。此后,美日几乎每年召开双边安全磋商会议,并发表共同声明。

1997年,美日两国制定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其中规定一旦发生影响日本安全的“周边事态”,日本将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但是有关“周边事态”的范围界定,日本政府拒绝作出明确说明,而日本许多保守派政治家则强调“周边事态”当然包括台湾在内。1999年起制定《周边事态法》等一系列“有事法制”,为美日在亚太地区开展军事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日本自卫队已经通过参与维和行动走出日本本土,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上台后更加追随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等国际冲突中向美国提供军事合作,并参加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进一步加强了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尽管美国也蓄意拉拢日本共同干预台湾海峡两岸事务,但日本政府却从未公开介入,以避免触犯中国这一核心国家利益。

近来,美日相继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军事力量威胁论”,日本的新《防卫大纲》首次捏造台海局势及中国给日本带来的威胁,美国新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向国会报告,声称中国军力发展将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构成威胁。如此制造紧张空气,都是为修改美日安保体制做铺垫。如今,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发表共同声明,首次将中国台湾以及俄日北方领土、朝鲜核危机等问题列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已明显超出双边范畴。据日本媒体披露,此次美日安全磋商会议讨论了将来实现驻日美军基地与日本自卫队基地相互使用,以实现“在全球推广‘基本价值’、应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维持国际能源供给”等共同战略目标。果真如此,就意味着日美安保体制将彻底变质,日本将完全介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从而真正实现日美军事一体化。

可以说,美日共同战略目标的公布,将日本引向介入世界所有地区冲突的危险道路,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蒙上阴影。

共 谋

尽管美日两国在共同战略目标中不乏“加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一个和平、安定和充满活力的东南亚”、“促进国际和平及发展合作”的词句,但其共同谋求亚太地区霸权的实质是掩盖不了的。

美日共同战略目标显示,美国将极力帮助日本达成诸多战略利益,包括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解决俄日北方领土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日本则支持美国在日本本土和亚太地区的军力重新调整并加强在日本的军事部署,以牵制中国和俄罗斯等地区大国的发展。

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但是由于身陷中东地区,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控制伊拉克局势和威慑伊朗,因此迫切需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支援;日本政府则企图通过日美军事一体化,达到成为军事大国的目的,进而运用军事手段解决与亚洲邻国间的领土、领海、资源等纠纷,以成为主宰亚洲的政治大国。

动 向

其一是美日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来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主要手段是大打“台湾牌”。近来,台湾岛内执政的民进党强力推动“台独” ,中国则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以遏制“台独”。美日选择这样的时机,将台湾问题公然纳入其共同战略目标,表面“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实则联手向“台独”势力发出撑腰信号。

工作范畴 第7篇

新时期, 高校学生工作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人格健全、成长长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 由于大学生群体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 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 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 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导致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功能逐步弱化, 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遭受到严重影响[1]。但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和琐碎的日常事务处理中。因此,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帮扶、共青团建设、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育人工作的主要途径和载体,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育人的落实起到基础性作用。高校只有坚持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工作目标, 统领学生工作全局, 在学生工作的范畴内积极实施党建育人工程, 将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有机结合, 同时发挥作用, 才能更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二、破除思想组织壁垒, 创新学生工作和党建育人组织互促机制

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 首先明确怎么“实施”的问题, 高校党委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 加强对学生工作的指导, 切实把学生工作纳入到党的工作格局中去, 必须大胆探索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机制。一是要消除认识误区, 强化思想上的引领力度。加强青年党员教师、学生党员、骨干的教育, 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强、思想觉悟高的党团骨干, 充分发挥他们的标杆、模范作用;选拔工作能力突出, 服务奉献意识较强的学生团干、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和日常服务工作;降低党课学习门槛, 加大党课培训覆盖面、影响面, 鼓励追求先进的青年学生团员自愿参与党课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搭建党的理论学习网络, 建立网上学习园地, 鼓励共青团员、学生干部积极参与网上党校学习。二是要结合党建育人的新特点, 加强组织形式创新, 优化组织管理模式, 实现学生工作和党建育人直接互动对接。高校党委要不断与时俱进, 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 牢牢把握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发展规律, 在准确定位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服务奉献管理模式、日常工作管理模式。力求构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四位一体”党建育人体系, 切实把党建育人的功能在学生工作中得到落实。

三、破除传统学生工作体制, 充分发挥学工人员党建育人的天然优势

学生工作人员尤其辅导员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最核心最关键的群体, 是接触学生最多、了解学生最深、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最准的教师群体,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党建育人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 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群体在实际的工作中, 经常被琐碎的事务缠身, 无法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 导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学习生活问题等普遍爆发, 进一步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使辅导员由本有的预防式主动工作转变为现在的应急式被动工作, 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抑制了辅导员在党建育人工作中的天然优势。因此, 要发挥学工人员党建育人工作的优势, 必须将辅导员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加快学生工作由事务型向引导性转变。首先, 高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 尽量避免将过多的事物集中压在辅导员身上。另外各职能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 发挥自身引领和教育优势, 与教学单位建立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 增设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岗位, 吸收和吸纳学生党员帮助开展事务性帮扶工作, 既为学生党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培养服务奉献意识, 锻炼服务奉献本领, 提升了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也从源头上降低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最后, 高校党委要加大对学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度, 为学工人员提供广阔的理论研究平台, 积极创新学工人员思想政治长效引领机制, 从源头上保证党建育人工作朝正确的方面进行。

四、贴合学生工内容实际, 构建党建育人体系

(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校园文化对高校青年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建设具有熏陶功能[2], 可以有效推动党建育人工作。因此,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探索党建育人工作机制, 既能保证校园文化朝正确的方向进行, 又能增加党建育人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首先, 高校党委要强化组织引导。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重心和对象, 党组织自身建设及党员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素质风貌对于其他同学的成长、发展, 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引领、导向、激励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必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形成以学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入党积极分子“四位一体”的组织引领体系, 有效引导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优秀团员、普通大学生共同积极参与建设的浓厚氛围, 打造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促进共青团建设的新模式。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载体, 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二)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 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长知识、培养才干的有效途径,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因此, 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实施党建育人工程, 首先要在党建育人引领社会实践团队组建形式、活动项目化优化实施、活动的内涵和管理水平以及活动的品牌化等方面创新和提升, 一是要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 形成以“党建项目化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 以当前主要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 引导广大共青团员在社会实践中主动接受思政政治教育, 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志向为重点;二是将党员队伍建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在实践团队中设立“共产党员模范岗”、“共青团员争先岗”, 主动给学生党团干部、标兵提供更大锻炼空间, 从实践方案的具体策划、实践地点的联系落实到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 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 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兵。三是将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相结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创先争优教育, 突出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以当地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学生党员为标杆, 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培养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的精神,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 党建育人和学科文化育人之间的关系

高等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多种学科文化共存已是客观事实。各种思想文化多样化也是一种正常状态, 它反映了社会教育进步和包容的程度[1]。党建育人引领高校育人工作全局, 就是通过党的向心力影响其他育人工作有序开展, 促使其朝着正确方向进行。决不能因为强调党建育人工作而限制学科文化育人学科的发展, 更不能因个别学生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简单粗暴地否定党建育人工作的主导地位。

(二) 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

学生工作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建育人工作指导学生工作朝正确的方向进行, 但不能代替学生工作, 尤其不能将任何学生的工作都从党建育人的角度出发, 生拉硬扯, 完全照搬。学生工作必须从实际情况和规律出发,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准确定位学生工作与党建育人的结合点, 善于在结合点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设想和方案, 将学生工作与党建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把党建育人工作的部署落到实处, 把自己融入到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运作之中。

(三) 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是领导先进青年的基层组织, 其主体是青年学生, 其根本职责在于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 要想真正主导青年学生的发展, 高校党团组织就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 坚持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 紧紧围绕提升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来开展工作[4], 才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奎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理论观察, 2012, (4) .

[2]农克忠.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切入点[J].广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0, (10)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Z].2004.

工作范畴 第8篇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工作内容包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市政道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附加其上的功能在不断完善。目前, 合肥设计市场总包内容包含的专业通常有道路、排水、桥梁、交通、路灯照明、绿化景观、地勘、测绘八个专业。根据招投标法, 道路、排水、桥梁这三个主专业设计一般由总包单位设计, 对勘察、测量以及绿化等专业, 可以由市政总体设计院委托给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院完成;对于供水、供电等业主委托完成的专业设计, 总体设计院应配合、协调相关专业设计院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总体设计院的工作内容贯穿项目前期立项至后期的现场技术服务全过程, 因此对市政总体设计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实际, 从项目负责人在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对外衔接中的主要工作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回顾和探讨。

2 项目负责人在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市政设计项目实施时, 一般由道路专业负责人担任项目负责人, 对内负责道路专业以及各专业间的中间设计成果传递;对外协调建设方、分包设计单位以及施工方、监理方。项目负责人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市政设计主专业设计通常指的是道路、排水、桥梁专业, 对内协调, 主要指的是这三个专业间的协调、传递, 现对各专业间的传递分述如下:

2.1 道路与桥梁专业间的传递

城市道路工程一般均会涉及到跨越河流、铁路、公路的桥梁设计。

(1) 对于跨河桥桥梁设计, 项目负责人需与桥梁、排水专业一起, 调研河道规划、水系、现状等资料, 根据河道的规划上口宽度、边坡型式、河底高程、防洪水位、通航标准来合理确定桥梁的跨径、结构厚度、桥面净空高程, 并将数据提交给道路专业, 形成纵断面设计成果。

(2) 对于涉铁路桥梁设计, 涉及到铁路安全问题, 城市道路一般采用下穿铁路方式, 较易获得铁路部门的审批通过。下穿桥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尽可能满足雨水自排高程, 如确无自排条件, 则需要在下穿桥附近设置泵站, 最低点一般离开桥位处15米左右。另为减小泵站流量, 宜在下穿桥纵坡的起点处设置反向纵坡, 以截流住流向下穿桥处的雨水流量, 减小桥下淹没的可能性, 减小泵站的流量, 降低工程造价。

(3) 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的桥梁设计, 桥梁宜与道路采用相同断面, 已建的高速公路或其他等级公路一般作为竖向设计控制条件, 并在满足净空高度、结构厚度、纵、横坡度的条件下, 预控道路高程。

2.2 道路与排水管线专业间的传递

道路专业在完成道路平纵设计方案后, 将初步成果提交给排水专业, 排水专业在设计过程中, 应调研出水口标高、沿线河流的防洪标高等, 对道路高程的最低点提出要求, 再反提给道路专业, 作为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条件, 道路专业根据排水要求, 作相应调整。

管线综合设计一般由规划部门牵头, 各家管线单位提出管线管径需求, 由总体院完成管线综合设计图, 设计中应满足有压让无压、重力流让非重力流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

城市主干道断面比较宽, 管线有条件布置在慢车道和人行道下方, 但对于次干道和支路, 道路断面紧凑, 市政雨、污水管线不常检修的管线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此时, 需考虑避开行车轨迹线, 以避免车辆反复碾压井盖, 造成检查井周边结构破坏, 影响行车舒适度, 以及道路使用周期。对于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方的管线, 应复核其管顶覆土满足规范需求, 不能满足覆土需求的, 需采取加固措施。

某工程设计中排水采用箱涵结构, 排水设计人员布置的箱涵中心线虽然避开了行车轨迹线, 但箱涵结构设计中的井筒位置一般设置于箱涵某一侧, 这样井位恰好又位于了行车轨迹线上, 需要及时调整设计。项目负责人需就管线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以及工程存在的问题, 协调道路、排水、结构专业、各家管位单位, 从总体角度出发, 反复对接, 调整设计方案。

2.3 道路与交通及其它专业间的传递

道路平面设计与交通平面设计一般由道路专业统一设计, 因道路平面尺寸也关联到车道划分、港湾尺寸设计、交口车道宽度尺寸等因素, 道路、交通平面的一体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设计传递往返环节, 使道路平面设计更合理。

3 项目负责人在对外衔接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1) 市政项目涉及内容复杂, 在方案设计阶段, 应对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功能定位、道路等级、相交道路型式等大的方案作详细的分析研究, 对大型项目尚需配合业主向上级主管部门、涉铁、涉公路、涉水等部门作详细的方案汇报, 配合业主完成项目的土地报批、环评、洪评等各种前期申报工作, 以使项目顺利实施。

(2) 提交业主较为准确的征地、拆迁工程量。过去设计人员对土地征用范围、拆迁工作量的统计不够重视, 但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规范化管理、城乡群众对土地维权意识的觉醒, 征地、拆迁问题已不仅仅是审报问题, 也会牵涉的工程是否能顺利开展, 设计人员应对此引起重视。道路专业的征地范围线应按照道路边坡设计中的边缘线予以考虑, 并考虑留出施工通道范围线;排水专业对排水设计中涉及到的开挖明渠到下游出口的设计范围内面积, 均应列入到征地范围内。项目负责人对市政各专业的征地范围予以综合分析检查, 提供给业主相对准确的征地范围, 以减少开工后出现新增土地报批、工程建设停滞等情况。某工程项目, 根据城市道路管网改造需求, 先行实施排水工程, 道路工程暂不实施。前期征地时, 排水专业仅画出排水沟槽范围, 工程开工后, 发现排水出口至下游的明渠开挖范围未列入征地范围;此外, 沟槽的施工便道以及开挖所带来的土方堆放未予考虑, 均需重新申报土地指标, 因此造成了工期延误, 对总体院的声誉有一定的影响。

(3) 工程实施过程中, 为业主和监理、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配合解决现场问题, 减少设计变更。随着各项法规的逐步健全, 建设项目终身责任制已开始实行, 针对设计院以及设计人员的各种处罚条款也逐渐出台, 如《HF市市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规定》中明确:因勘察设计单位责任, 造成设计漏缺项超过初步设计概算3%的, 扣除设计单位10%设计费等等, 在设计合同中针对设计变更也已有一些罚则, 设计人员应谨慎对待设计变更。工程实施过程变更事由各异, 比较常见的问题通常有路基处理、地下管线交叉处理、工期问题等等: (1) 路基处理过程中应协同地勘设计部门, 对土壤性质进行甄别, 对提供的原始资料认真核对, 既要提供处理方案也要核实是否属于误勘、漏勘。 (2) 对于管线交叉问题, 老城区的地下管线比较复杂, 一般会在设计前期进行物探, 并根据物探资料, 提供处理方案。而对于新建区域, 业主和设计单位往往会忽略了物探环节。某新区建设项目, 道路开挖过程中, 遇到数道自来源水管道 (未按规划线路埋设) 横穿道路, 与市政雨、污水管道有冲突, 往往需要雨、污水管道设计变更。对于自来水管道的变更, 需由自来水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对于道路结构层范围内的管线加固措施, 由总体院提出处理方案报管线权属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市政设计涉及的专业多, 牵涉的社会影响大。总体院需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 应协调建设方、分包设计单位以及规划、公路、水利等各参与方, 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设计质量, 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变更工作量, 宜在方案设计阶段, 多组织方案论证, 对道路设计的方案、节点、技术标准予以反复论证、明确, 减少后期主专业变更, 导致相关专业被动变更, 减少设计变更量。项目负责人应与各专业负责人保持沟通联系, 保证各专业间的设计成果及时传递, 并对各专业的意见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主专业, 对设计方案作出相应调整。

摘要:市政基础建设是一项系统建设工程, 涉及的专业多, 协调工作量大。市政基础建设一般由各级政府投资, 政府建设部门组织实施。为了适应不断提速的市政基础建设速度, 各级建设部门开始逐步将一些配套的市政专业设计, 交由市政总体院设计或由总体院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院设计, 这样既明确了责任主体,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市政设计总包模式。

关于同化顺应与范畴非范畴的思考 第9篇

皮亚杰 (Jean Paul Piaget, 1896—1980) , 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认知学者。他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两种学习途径———同化与顺应, 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教育者们以各种方式实践着这一理论, 教育界对皮亚杰这一理论研究的成果也颇多。除了对教育界的影响外, 图式理论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 比较流行的认知语言学接受了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建构论和互动论, 可以说, 认知心理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动因。本文从一些教学实例引发的一点关于同化和顺应理论的思考出发, 探讨了皮亚杰认知心理学中同化顺应, 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和非范畴的关系, 以及这些思考带来的教学启示。

二、教学实例引发的同化顺应思考

根据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人的大脑里储存着以前的各种知识经验, 包括对事物的理解处理方式, 等等, 这些知识经验组合在一起, 构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结构。人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发展, 随着主体认知图式的发展, 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同化就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是对原来认知结构的补充, 是认知主体征服认知客体的表现。顺应就是新的知识与原来的认知结构相冲突, 不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为了达到认知的平衡, 主体会通过创建新的认知结构以缓和冲突, 是认知客体征服认知主体的表现。

下面是一个老师使用同化进行词汇教学的例子。老师在介绍单词astronaut的时候, 会提到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并介绍说他们四个都是astronaut。这时学生很自然地根据以往的新闻消息, 知识经验得到反映, 并猜出这个单词的涵义。这样的一个同化的过程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接下来是一个顺应的例子, 老师讲解句子:“The moment he came in, the phone rang.”强调了the moment在这里的特殊性, 老师不解释也不加不提示, 按照同学们以往的学习经验, moment是一个名词, 它具有名词的功能特征 (可以作主语、宾语, 有数的变化) , 学生若是按照同化来认知, 就无法分析清楚句子结构, 即达不到图式理论中所谓的平衡。此时, 老师讲解道, the moment在这里作为名词的特征完全消失了, 而是整体转而成为了一个连词。这时学生重新建立一个对the moment的认知结构, 对这句话的句法结构才能解释清楚,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

三、由同化顺应到范畴与非范畴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事实上, 范畴就是分类, 范畴化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范畴是范畴化的结果。范畴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 儿童对某个范畴的理解是围绕该范畴的原型展开的, 然后由这个原型再逐步拓展开去。某个物体如果表现出与原型的相似性, 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作该范畴的成员。由此可以看出, 人们依赖原型对事物进行范畴化。非范畴化的概念是由Hopper和Thompson提出来, 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动态发展, 该理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词汇的创造性显示出了极大的解释作用。

同样是上面的例子, 在例一中, 老师使用同化的例子, 对新词astronaut的解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 老师采取的手段是把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四个人同时提出来, 引起学生的同化, 获得了对astronaut的认知。不难看出, 这里的同化是建立在范畴的基础上的, 假如像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不被范畴化为宇航员 (范畴化的过程是认知主体自动获得的过程) , 那么老师在讲解astronaut这个单词时, 把前面四个人的名字说出来是没有用的, 也就是不会使学生形成同化。

非范畴化表达有两层含义:一是语言变化, 二是认知方法的变化。例二就体现了语言变化, the moment在句子中不作主语也不是宾语, 更不能改成the moments。也就是说the moment在这里作为名词的特征完全消失, 是一种非范畴化的表现。

四、同化和顺应与范畴和非范畴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看, 同化与范畴、顺应与非范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关系, 在说到他们的关系前, 先了解下认知语言学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之间的联系。认知语言学家接受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和互动论。皮亚杰用建构的观点解释人的认知的产生和发展, 深入探讨了主体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 以人这个认识主体为核心建立认知理论。皮亚杰的互动论认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基于这些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语言学才开始着眼于相似性、原型范畴、概念等问题: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事物进行分类认知;意义结构———语言的概念与经验的关系;隐喻问题:词义在人的认知下实现映射, 等等。从这一点来说, 认知心理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动因。分析以上两个实际教学案例, 借鉴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系, 可以发现同化和顺应与范畴和非范畴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如下几点。

1. 二者都是我们获得认知的方式。

皮亚杰图式结构理论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的两大途径。认知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 使我们的认知图式结构不断得以补充完善扩大, 让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认知语言学认为, 范畴化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它使我们的认知原型逐步拓展开去。二者强调的不是获取无穷尽的信息, 而是把信息归并到认知结构或原型中去, 以便日后运用。符合认知经济原则。他们都是我们获得认知的方式, 只是角度不同。

2. 范畴使部分同化更易产生, 甚至是部分同化产生的基础。

上文中例一证明了这一关系, 假设没有对杨利伟、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进行宇航员的分类 (范畴) , 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对astronaut的同化。很明显, 范畴化使同化更易产生了, 也就是说, 因为范畴的存在, 人类的认知变得更容易了。反过来同化也使范畴更强大、更完善。同化是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联想而建立一种关系来作用于新知识的获得, 那么问题就是这个旧知识一定就得非属于哪一类不可吗?显然不一定, 所以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部分同化, 那么这部分同化是不是有其固定的特点?是否可以用各种维度把它限定起来, 甚至是创建一个模型?只要是符合这个模型的, 就能体现同化与范畴这点关系。

3. 非范畴与顺应在解释语言变化上不谋而合。

二者的关系除了上文中的例二可以说明, 还可以以动名词为例来进一步理解, 动名词既不是动词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词,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动词或名词等同到一起, 动名词具备了动词没有的功能, 比如作主语, 也具备了名词没有的意义, 如realization是名词表示实现, 而realizing动名词的意义含有努力实现某件事的这么一过程, 这层含义是名词realization表达不出来的。相同的那一部分我们可以实现同化, 不同的部分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实现顺应, 同样的道理, 相同的部分我们可以将之范畴化, 不同的部分就只能非范畴化了。

五、启示与结语

无论是基于同化顺应还是基于范畴化理论的英语教学 (特别是词汇) 研究, 都得到了丰富的教学启示, 这些教学启示如提供与学生认知阶段相符的知识训练;培养学生主动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建立图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尽量通过外界刺激使幼儿形成图式, 再在日后的学习中, 不断地用实例让其发生同化和顺应以达到认知的目的;要求教师注重常用词汇的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同化和顺应的发生, 提倡活动性的重要, 包括留出活动时间, 组织不同活动形式, 等等。我国的各类学校及教育组织团体应该创造条件使这些教学启示得以实践, 使教学得以真正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文华.范畴化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究, 2010, VOL5, (1) .

[2]宇斌.论外语的同化学习.山东外语教学, 1999, 2.

[3]张芬.现代教学中的同化和顺应.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VOL13, 1.

[4]魏霞.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启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5]戚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 1999, 2.

[6]沙乐.皮亚杰活动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法.

[7]孙红.皮亚杰理论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育.英语教学, 2009, 3, (下) .

工作范畴 第10篇

美术批评是一种理论分析或价值判断。当一个批评家经过观察、判断形成了这种分析或判断的“意”时, 如何将这种“意”表达出来, 作为文化遗产流传下去?这便需要“言”, 而范畴是言的基本元素。那么, 也就是说美术批评离不开美术批评术语和范畴。

一、中西美术批评范畴的差异性

据确切史料来看, 中国美术批评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全面展开, 这一方面由于中国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取得的长足进展。另一方面笔者以为是由于这一时期, 2部分“精英思想”3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得到传播而衍变成了一种“一般思想”。这里所说的部分“精英思想”指那些支配着政治, 支配着人们生活, 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普遍而深远影响的“精英思想”。正如, 《周易·系辞上》:“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老子说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原天地之美”、“判天地之美”。这些哲学理论使我们相信, 美是和天地之大象联系在一起的, 而这种“大象思维”实际上就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绘画题材上以“大象”——山水为主, 到了元、明、清更成了一种风尚。这正是由于这种“大象思维”被普遍接受和传播成了一种“一般思想”。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的哲学理论为中国传统美术批评术语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借鉴。例如, 《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 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 系辞焉以尽其言, 变而通之以尽利, 鼓之舞之以尽神。’”王弼:“夫象者, 出意者也。言者, 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这些论述象、意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 引导着我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 要做到感性形象与理性意蕴相统一;而在批评时, “一方面要言出于象, 即根据鲜明的艺术形象进行评说, 玩味形象, 同时在欣赏艺术形象时又常常得意忘言, 直接与形象交流, 而忘记言辞叙说。”4这一领域异常庞大, 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总而言之, 美术批评的术语和范畴的产生, 一方面根基于古代哲学, 另一方面来源于美术的创作实践。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美术批评范畴多以“气韵”“意”“神”“形”等为多。

相较于中国传统美术批评, 西方艺术创作实践则以西方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哲学思想主要以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代表, 他们都主张美术应以模仿自然为最高准则, 美术批评应着重分析的是如何准确、生动地表现特定时空中的客观物象以及美术自身的特征的。这就导致了西方美术批评范畴是以模仿、空间、透视、光影、明暗、结构、比例等为主。

二、中国传统美术批评范畴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的美术实践主要是以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为主, 西方是绘画、雕塑和建筑。且在理论依据上, 中西方亦相去甚远。这样一来, 把西方批评范畴毫无选择的、完全的吞进来, 难免会有点“吃不消”。总之, 中国传统美术批评范畴是西方所不可替代的, 我们要阐释中国艺术的精神特征和形式特征, 应该重视对中国艺术批评范畴的运用。当然,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中国传统批评范畴的现代转换工作。笔者既不主张美术批评的西方化倾向, 也不主张美术批评的传统化倾向。之所以说中国传统美术批评范畴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 有人将南朝齐国谢赫提出的“六法论”的批评原则称之为其后千年来美术批评的不移之论。就是说, 中国传统美术批评术语有其浓厚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不仅体现在语言、范畴上, 更表现在, 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群体所渗透出来的自身特色上, 美术批评上则表现在批评审美标准和批评原则的继承性。中国的艺术作品自身就是一种“民族性”的结晶。这即是说, 批评应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尽善尽美。

其次,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融合的社会, 艺术上也呈现出了大融合的趋向, 虽然“艺术民族性”的提出, 为传统艺术保留了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 但是, 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脱离世界的民族艺术最终不免会走上死亡的道路。那么, 在进行美术批评活动时融合中西方各自的美术批评范畴则是和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

再次, 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中国画的批评中, 中国自身的“言”方不能解决“意无穷”这一问题, 更何况是西方的“言”, 这里并没有要“贬西而扬中”的意思。在这里, 即便不说中国自身的“言”更能尽“意”, 就算是各有所长, 那将二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也为当今美术批评的趋向。

总之, 在美术批评中, 我们不仅要防止批评的商业化倾向和学术性倾向, 还要防止批评的传统化倾向和西方化倾向。面对, 全球一体化、更新迅速的今天, 貌似人类的一切思想、语言、范畴都是相通的, 所做的这种比较也仿佛意义虚渺。在这一论题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通过这一比较, 若能唤起读者之思维, 留意到中国传统美术范畴、术语并思考其在当今美术创作以及艺术批评中的地位与意义, 笔者则甚为荣幸, 这也是笔者之真正目的所在。

注释:

1. 摘自《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第三页

2. 这里之所以说部分, 是由于笔者认为, 真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是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

“精英思想”往往是一种超前的, 一种“精英思想”的出现, 它能否得到物理上的保存不得而知, 即便得到了物理上的保存, 它能否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和回应也是一个疑问。在当今我们所能熟见的所谓“精英思想”的背后是否有流逝的或者没有被人们所接受的, 笔者不得而知, 故用部分。

3. 参见《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4. 摘自《三峡大学学报》, 2005年1月, 第27卷第一期, 《象意形

西部艺术——新疆麦盖提刀郎农民画

马真真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人类社会大力提倡艺术回归自然的今天, 人们产生了对原始民间艺术的由衷向往。开始追求淳朴稚拙的情趣, 追求富有原始意蕴的神秘感和真挚性。麦盖提刀郎农民画是一种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艺术, 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 它根植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 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以对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的艺术美进行探索研究, 分析了刀郎农民画的色彩、题材及装饰特征, 归纳探讨了其中蕴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和审美意识, 浅析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刀郎农民画;艺术美表现

一、追溯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的产生

新疆麦盖提县是古老的刀郎文化“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的故乡, 这里不仅是歌舞之乡, 更是一个西域农民画之乡。世代生活在这被沙漠包围的古老绿洲上的刀郎人, 他们满腿沾着泥土手不离坎土曼, 终生从事农业, 却于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民族绘画艺术的新潮。

20世纪60~70年代, 全国各地兴起工人画、战士画的创作热潮, 麦盖提县的农民中也兴起了一股绘画热。而在当时, 农民们画的画大都贴在了村委会和自家的墙壁上, 似乎仅是劳作之余的消遣而已, 麦盖提刀郎农民画即在那个历史时代萌芽。70年代初, 在县文化馆从事专业绘画的李尧潭辅导农村文化活动时, 发现了他们画的画, 并及时向县委报告。在政府支持下, 开办了绘画学习班。刀郎农民画首先在央塔格乡、库木库萨尔乡、昂格特勒克乡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扩大到希依提墩乡、克孜勒阿瓦提乡、巴扎结米乡、吐曼格勒乡等地。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迅速发展, 形成了由买买提·卡尤木、伊明·帕里托、热合曼·哈比孜等人组成的麦盖提刀郎农民画创作的正式队伍。为了加强对刀郎农民画队伍的指导, 县政府把毕业于新疆艺术学校美术班的吐尔逊·艾则孜, 从央塔格乡调到县文化馆, 每年把农民画家集中到县文化馆, 进行绘画创作的培训。

二、刀郎农民画的艺术美表现

1.色彩美

一种艺术样式的诞生总是和孕育、滋养它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刀郎画家们在色彩表现上充分体现出维吾尔族独特的色彩观。维吾尔人素有尚蓝、绿、黑之习。他们认为黑是“强大”、“神圣”或“福运”的象征。在维吾尔语里, 天上天与蓝是一个词, 说明他们尚蓝之习是多么深远。他们还提倡黑白相对立的观念。黑白颜色除了宗教含义, 还被用来表示方位。 (1) 几乎每一张农民画中都有黑、红、白、绿这四种常用色彩, 以及黄、蓝等大自然的颜色。农民画家们大都是每天在田间劳作, 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 使画面带有原始形态的稚拙色彩表现, 采用平涂固有色的表现手法, 不受环境色或条件色的框架束缚, 很少重新整合自然的色彩, 全都是自然界真实色彩的再现, 浓郁热烈的绿洲文化自然地渗透到了农民画的创作之中。

麦盖提农民画在色彩的运用和表现上, 强调色块与色块的对比, 并追求和谐统一的对比效果。我们可以经常见到在画面中采用统一的底色, 以中心意象为主的色彩布局, 忽略在光线条件下色彩与形体本身的明暗变化, 常用补色诸如深红、深绿、桃红、

神:中国美术批评的基本范畴》陈池瑜;

墨绿、群青、大红、橘黄等, 一般相邻的两种颜色为相互排斥的对比色, 使画面色彩形成鲜艳明快的整体色调, 也形成了内在的视觉张力与形式感, 表现出刀郎人纯朴直爽的艺术个性。

2.题材美

在一种集体性的民族审美眼光下构建起的民族化情绪下, 新疆画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 艺术行为在不经意间已暗合了地域化的独特审美趣味。新疆本土文化因素发生潜移默化但是强烈的作用, 刀郎画家在创作中看似随意毫不精心地选择着景物和配色, 对题材、构图和用色的不自觉选择, 比如独异的自然景现和大场景的木卡姆、麦西来甫等歌舞以及赶巴扎现场, 其实都是一种主体性和文化性的选择。刀郎农民画是刀郎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最好的结合, 它将时态艺术凝聚在造型艺术中, 成为契合民间艺术的典范。 (2) 刀郎画家在题材上选择了大众熟识的日常事物, 巴扎、狩猎、放牧、大漠、绿洲等多方面的生活场景都是刀郎画家描绘的对象, 大都取材于民间寓言、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时代新风等方面。农民画家用直观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开朗的民族, 极富幽默感。幽默夸张的内容题材也是刀郎画的突出表现之处。这些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画笔的农民画家, 用心绘画着对歌舞艺术的热爱, 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歌颂。

3.装饰美

维吾尔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麦盖提刀郎农民画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 受到了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并避讳对生灵形象的描绘, 由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艺术的高度抽象性和装饰性。刀郎农民画表现手法粗放, 构图大胆, 造型夸张, 富有个性和热情的色彩, 生活气息浓厚且形象生动, 极富装饰之美。土生土长的麦盖提刀郎画家们运用一种较为原始稚拙的方法表达, 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 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像, 把平面装饰性的画面表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 单纯中浸透着强烈的装饰性绘画语言。

三、总结

刀郎农民画是一种富于地域文化、维吾尔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2006年, 麦盖提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坚持在这片绿洲上既不脱离生产劳动, 又能从事绘画创作的民间画家队伍不断成熟壮大, 而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经济资源、旅游资源是我们应该重视考虑的问题。201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全面展开发起《民生新疆双语画丛》的大型文化工程, 将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和连环画以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从而使麦盖提农民画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注释:

(1) 杨玺祥.《古代维吾尔人的色彩观念》新疆艺术第4期1983年. (2) 尚昌平.《刀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

参考文献:

1.《麦盖提历史文化》, 阿迪力·穆罕默德,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新疆麦盖提县农民画集》,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6.

3.《新疆麦盖提农民画色彩的装饰特征及视觉心理探议》.刘建新.艺术设计.2007.

4.《刀郎文化的新时代<民生新疆双语画丛>》, 箫枳.《出版广角》.

参考文献

[1]周易正义·系辞下[M].十三经注疏:上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2]王弼.周易略例·明象[A].容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96.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5]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6.

[6]李一.中西美术批评比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0.

“到底”的去范畴化考察 第11篇

关键词:“到底”;语义特征;时体特征;去范畴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3.032

现代汉语中“到底”的句法结构关系有两种形式:A式——“VP到底”,是述补结构;B式——“到底VP”,是状中结构。

语义上A式可表空间,如“走到底”。“V到底”也可表过程。

例1:有一次天下着毛毛雨,学校看到请来联欢的武警战士在雨中岿然不动,学生们也一直坚持到底。

还可以表示程度。

例2:一种生意,如药材,茶叶,粮米等行,字号老,手法稳,有的二三百年,一脉相传,没有突然的猛进,也没有忽然失败到底的危险。

B式表主观时间。

例3:雪瑛开始只是挣着手摇头,但禁不住对终身大事的关切和致庸带着点孩子气的央求,最后到底点头答应了。

也可表示确认。

例4;一个文件管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到底是太困难了。

例5:读哪一所商学院,所需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要认真算一笔帐:到底值不值?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B式中“到底”作为评注性副词的用法,如邵敬敏(2001)、张谊生(2000)、齐沪扬(2003)、史金生(2003);张秀松(2008)详细分析了“到底”的共时差异,但并未对造成语义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本文将揭示:“到底”的用法和与其组合的V(P)的语义特征或时体特征密切相关。“到底”从一个表示空间概念的动宾结构演变为述补结构,再发展出表示时间义的“过程”,量度义的“程度”,甚至情态义的“主观时间”和“确认”。“说”和“到底”的组合逐渐凝固化,还具有了篇章功能。

以上符合Heine等(1991)所提的范畴隐喻的斜坡(cline):“人>物>事>空间>时间>性质”。空间在范畴隐喻中占有重要地位,空间范畴成员的语义演变一直受到认知语义学和历史语言学的普遍关注。对汉语“到底”的考察,充分体现了汉语空间的方所成分去范畴化的连续性,以及空间认知模式在汉语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一、“V到底”的空间义、过程义和程度义

(一)空间义和过程义

一些动词进入“V到底”有歧义,可表空间。

例6:坐在椅子上,坐到底,下背部也要贴住椅背,两肩放松,双手放在大腿上……

“V到底”也可表过程。

例7:很多老民进党人都会出来响应施明德率领的倒扁运动,他也一定会陪施明德坐到底。

表空间时,为“V到+底”,“底”指“底部,尽头”,“底”作方位名词的语义非常明显;表过程时,为“V+到底”,可用“V下去”进行检测。

根据进入A格式产生歧义的情况,我们给格式中的动词进行分类:V1进入A格式,“到底”只能表示空间。

例8:一个不遵从的驾驶者会把油门踩到底,并且尽量设法避开交通巡逻警察。

该类动词具有[+变化][+位移]的语义特征,此类动词如:按、扒、踩、插、沉、踹、戳、蹬、掉、读、翻、放放开、滑、降、降低、砍、拉、摸、爬、劈、切、伸、梳、探、掏、通戳,使其不堵塞、捅、推~车、挖、望、陷、扎、走、行走。

V2进入该格式,只能表示过程。

例9:这个政策很见效,我们要坚持到底。

该类动词具有[+变化][+持续][一位移]的语义特征,如:办、扮演、帮忙、包干、包揽、包修、保持、比、比赛、辩护、参加、参与、查、查处、尝试、唱、吵、争吵、承包、承担、搭~车、台、打~官司、担当、等、抵抗、调查、盯、斗争、督办、对抗、恶斗、反击、放、播放、奋斗、奉陪、奉陪、奉献、服务、负责、干、干涉、搞、告、跟,跟随、跟踪、管、贯彻、喊、合作、弘扬、绘、激战、坚守、戒、进行、救、决裂、决战、抗辩、抗衡、抗议、抗战、抗争、力争、落实、蛮干、盘问、陪、搏、抢救、清查、穷追、忍耐、忍受、申诉、耍、死战、谈、听、团结、玩、维持、问、牺牲、想思考、血战、掩护、演、拥护、用、战、战斗、争、争斗、争论、挣扎、支撑、支持、执行、周旋、追、追查、追究、遵守、做。

V3进入该格式,可表空间,也可表过程,该类动词具有[+变化][+持续][+位移]的语义特征,如:走、看、挑扁担、找,坐、写、画、跪、开开车

(二)过程义和程度义

一些动词(V4)进入“V到底”后有歧义:可表过程。

例10:若我中道而逝,不能照顾到底,我的所有宝物和各处领地庄园,悉数归于此女,别人休想相争。

“V到底”也可表程度。

例11:区里要照顾我们,干脆就照顾到底,何必让我们饥一顿饱一顿的?

该类动词具有性质义,可以前加程度副词“有点儿/太/很/非常/相当”或范围副词“完全”等,如可以说“有点儿V(O)”或“完全V(O)”,具有[+变化][+持续][+性质][-位移]的语义特征。V4类动词如:爱、崇拜、反对、放心、关心、好、恨、红走红、后悔、坚持、尽责、抗拒、溃烂、佩服、骗、拼、欺负、失败、失误、坦白、讨厌、挑~毛病、拖拖延、妥协、误会、喜欢、想想念、依赖、隐瞒、硬撑、愚弄、照顾、执着、装假装。

部分动态形容词与“到底”组合,可兼表过程或程度。

例12:你能说所有的领导都没了心肝,所有的人都没了是非,整个社会都黑到底了?

例13:哥俩在士兵面前并不是一张脸黑到底,更多的是和风细雨、阳光灿烂的时候。

该类形容词如:错、黑、狠、狠心、厚、沮丧、辣、凉、懵、胖、傻、俗、硬、倔强、糟糕、固执、坏、苦、酷、冷酷、顽固、顽抗、沉默、愚蠢、简约、另类、腐败、浪漫、犟、丑、炫、缄默、堕落、漂亮、无耻、幽默、痛苦、火、忠贞等。

(三)小结

从“V到+底”到“V+到底”,“到”和“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两个层面(跨词层面)发展为一个层次(一个词),这一过程是渐变的。在这一语义演变过程中,空间义和过程义有交叉,过程义和程度义也有交叉,见表1。

我们将表过程和表程度的“到底”看作为词,理由是第一,用“没”否定时,无论是空间义、过程义还是程度义,“没”都必须出现在“V”前;第二,用“不”否定,表空间义时,可以说“V不到底”或“不V到底”;表过程义时,多数只能说“不V到底”,只有少数可以说“V不到底”;表程度时,通常不能用“不”否定;第三,当表空间时,“了”出现在“V到”和“底”中间或“V到底”后,而表过程和程

度时,“了”只出现在“V/A”后。

“到底”的各种意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有的动词和“到底”组合,既可以表示空间又可以表示过程,有的动词既可以表过程,也可以表程度。它们的共同点是句法位置都是在“V”后,但是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可以清晰地看出语义的差别。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到底”组合的谓词的语义小类不同,见表2。

二、“到底VP”中“到底”的主观时间义和确认义

第一,当VP的时体特征为“实现”时,“到底+VP”中的“到底”表时间义,可表客观的“到最后,最终”,也可表示主观认为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结果得来不易或不出所料。我们称之为主观时间。可用“终于V(O)了”进行检测。

例14:等了三个小时,他到底来了。(终于还是来了)

例15:瑞典队到底还是射点球赢了罗马尼亚队……(终于还是射点球赢了)

多数动词都可进入该格式,只有少数不能进入“V了”的无限结构动词(郭锐1993)例外,如“以为、等于、值得、总计”。

可以加“了”的形容词如“胖、瘦、高、懒”等也能进入该格式。

例16:他到底胖了。

第二,当VP的时体特征是“经历”或“惯常”时,“到底”表示确认。在肯定句中的“到底”可替换成“毕竟”。

例17:家骥名为徒弟,到底姓萧;我来问问他看。(毕竟姓萧)

例18:……况且他对宫中到底熟悉些。(毕竟熟悉些)

“到底”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我们认为这一用法与陈述句中表“确认”的用法有相当的一致性,但对VP的时体限制更少,可以是“实现”,也可以是“经历”或“惯常”,还可以是对将来时间的事件进行提问,最主要的是说话者急于得知答案,希望得到对方的确认,可替换成“究竟”。

例19:那么,10天的漠河之行,到底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呢?(究竟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呢)

例20:我曾经问过邯郸的一位学者,你们邯郸到底出过多少成语典故?(究竟出过多少成语典go?)

例21:股票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什么?)

例22:你明天到底去不去呀?(究竟去不去呀?)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到底VP”中“到底”是表主观时间还是表“确认”,主要取决于与之组合的“VP”在时体特征上的差别,见表3。

三、“到底”的语义演变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底”上述语义之间的联系,我们通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古代汉语部分对“到底”进行了历时考察。“到底”的出现不晚于唐代,我们在唐诗和唐代的小说中均可以看到“到底”的用例。其中“到”为动词,“底”为方位名词,“到底”是动宾短语。

例23:秤槌落东海,到底始知休。(《寒山诗校注》)

例24:心本无双无只,深难到底渊洪。(《王梵志诗》)

例25:发初先向口,欲竞渐伸头;从君中道歇,到底即须休。(《游仙窟》)

到了北宋的《朱子语类》,“到底”大量出现,句法分布多样。用在“VP到底”的最多。其中“VP到底”中的“V”绝大部份与空间无关,多为“研穷”类,如“推勘、穷、研摩、争、说、彻”等,“VP到底”表示“V到尽头”。

例26:若论到底,睽蹇皆是忧祸患底事,何故却不说?(《朱子语类》)

例27:研,是研摩到底之意。(《朱子语类》)

例28:穷得这个道理到底了,又却穷那个道理。(《朱子语类》)

例29:伊川那一段,却只说到七分,不说到底。(《朱子语类》)

例30:他做得彻到底,便与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都不相亲。(《朱子语类》)

以上的“底”的语义与空间相关,但所指已经非常抽象。

《朱子语类》中“到底VP”的“到底”,可表时间义的“最终”或表“确认”。

例31:他不尽,初谓只是一岭,及少时又见一峰出来,便是未曾尽见全山,到底无定据也。(《朱子语类》)

例32:荀卿之言,只是横说如此,到底灭这道理不得。(《朱子语类》)

例33:此个道理,大则包括乾坤,提挈造化;造化;细则入毫厘丝忽里去,无远不周,无微不到,但须是见得个周到底是何物。(《朱子语类》)

例31的“到底”与时间的关系紧密,例32的“到底”可理解为“毕竟”,例33可理解为“究竟”。

明代的《初刻拍案惊奇》中,“到底VP”的数量逐渐增多,绝大部分表示确认义。

例34:看来也还是转个知州罢,到底还是正印官,凡事由得自己。(《醒世姻缘传》)

例35: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红楼梦》)

也有表示时间的“到底”。

例36: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醒世姻缘传》

例37:不想舅太太只管这等横拦竖挡的说着,他一积伶,到底把底下那个字儿商量出来了。(《儿女英雄传》)

例38:呼一声“请”,前面十三棒锣开导,彩灯双照,箫鼓齐鸣,姑娘到底被人家抬了去了!(《儿女英雄传》)

例36、例37的“到底”意为“到最后”,例(38)中的“到底”意为“结果不出所料”。

而“VP到底”的用例只占少数,但“到底”的语义进一步泛化(bleaching),与之组合的主要动词得到进一步扩展,表示“持续到有结果”用例中的动词,不再限于“研穷”类。

例39:只要你一口坚认到底,却差池不得的。

同一时期,还出现了表示程度的“到底”。

例40:既是惹了这等下贱,爽俐硬邦到底,别要跌了下巴,这也不枉了做个悍泼婆娘。(《醒世姻缘传》)

例41:因此,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工课来方罢。(《红楼梦》)

综上所述,在“到底”的语义演变过程中,其所在的句法位置和组合成分的语义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VP到底”(A式)和“到底VP”(B式)之间并不存在“到底”移位——从动词后移到动词前——的问题,而是两式初为连动式,谓词性的“到底”在VP前或后都不作为连谓式的语义重心,由于句法位置的不同产生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

轨迹1:“VP到+底”(V到底部,空间义)→“V+到底”(持续到有结果,过程义)/“V+到底”(V到极端的程度,量度义)

轨迹2:“(到底)+VP”(到底部,空间义)→“(到底)+VP”(到最后,时间义)→到底+VP(确认,表情态)

四、“说到底”

“说”和“到底”结合紧密,句法上,“说”后不能添加“了、着、过”。

第一,充当句内成分,主要作谓语,表示“说完、说尽”。

例42:不是自己喜欢说,也不是赵四一定要他说,只是他觉得不说到底欠着一些什么似的。

例43:张南奎像报帐似的一口气说到底……

第二,作为独立成份,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或主语前面。

例44: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疲软,说到底是产品结构性疲软……

例45:这样的机关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会

告诉你所失的说到底并不是你应该得到的,并且把你早晨应不应该刷牙你今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也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46:说到底,风波总会过去,教育不会灭亡,但就具体的个人来说,置身其间是需要有超人的意志才能支撑住的。

倒47:说到底,他是他,你是你,跟个外人也差不多……

作为独立成份“说到底”,“说”并不是实在的“言说”义,不能补出“说”的施事。格式中“到底”与“说”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语义增值,进一步具有了篇章功能,包括本质分析功能和总结功能。

其一,表本质分析功能。

例48:我看说到底,她在感情上还有不少自私的成分,为自己想得太多啦!

例59:市场竞争,说到底靠的是高质量的服务。

例50:因为从文体表现的角度看,散文之所以为散文,说到底在于作家主体澄澈透明,毫无隐饰的内宇宙呈显。

其二,表对前文进行总结。

例51:上述许多失策说到底是公司决策者的问题。

例52:今天,北京、上海都有消息传来,透露明年两市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北京是五条思路,上海有四个突破,说到底,要在“加快”二字上做大文章。

例53:您说了半天,说到底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认为——四十岁以下的工人保留百分之五十,四十岁以上的工人保留百分之二十……

五、结语

通过考察,我们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VP到底”表示何种语义,主要与主要动词V的语义特征有关;“到底VP”表达何种语义主要与VP的时体特征有关,表示主观时间的“到底”表示说话者觉得“VP”实现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表确认的“到底”,在陈述句中,要求VP的时体特征为经历或惯常,是对既有事实的确认;表疑问的“到底”在疑问句中则对VP没有时体上的限制,主要表示说话者急于得到对方关于某情况的确认。

第二,“到底”从表示空间到表示过程和程度,在语义上越来越抽象,距离空间范畴越来越远;表示主观时间和确认时,主观性更强;当“说”和“到底”组合,并逐渐凝固成“说到底”时,其具有了本质分析和总结的篇章功能。

第三,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Heine & Kuteva(2002)谈到空间隐喻时也多次举到汉语的例子。汉语空间问题研究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关注范畴化问题,重范畴的构建。但空间范畴成员不止表空间,还可表示非空间的语义功能。范畴成员在表示范畴意义的同时,还呈现出离散性,因此,在强调范畴化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范畴成员的离散性,即与范畴化相反的去范畴化的作用。

“冲淡”的审美范畴探析 第12篇

关键词:冲淡,审美,自然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二十四首小诗,清词丽句,韵味悠长,犹如一串晶莹圆润的珍珠,诗海赏珠,自然流连忘返。冲淡,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第二品,作为诗的一品,强调诗的超越名利,走向恬淡的自然的境界,是司空图最重要的诗学理想之一。

一、冲淡的起源发展

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冲淡”一此最早滥觞于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式》。皎然提出诗有“六迷”,其中之一迷便是“以缓慢而为冲淡。”1晚唐诗人司空图又将“冲淡”列为“二十四诗品”,而且作为《二十四品》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情趣。至此,冲淡理论逐渐趋于成熟,从中唐的皎然到晚唐的司空图历时并不算长,然而在中国美学史上,冲淡无论是作为审美形态还是诗歌理论,都是渊源流长的。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先秦两汉萌芽酝酿时期

先秦是冲淡审美形成的萌芽时期,首先表现为淡朴之美。在先秦诸子中对冲淡影响最大的,老子为首。在老子看来,道之为言,其味也淡,道是无声、无形、无味的,因而道是无限的。老子认为,“淡”并不是快意的感官满足,而是富有包孕的深层意味,是一种高级的、深层的、整体的美。其次,老子认为冲虚是淡的外在假象,大盈才是他的真实面目,冲淡深层的美是淳厚隽永的。汉代是冲淡审美理论的酝酿过渡时期,对于冲淡美的理论毁誉参半。“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淡味”2,可见王冲笔下“淡”不再被作为肯定的概念,这是冲淡美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否定。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魏晋六朝至唐曲折发展至成熟时期

魏晋六朝至唐是冲淡审美理论的发展成熟时期,发展道路曲折。魏晋冲淡的概念类似于“冲和”“冲粹”“冲静”“平淡”“旷淡”等,在人物品评中大量运用。清丽之美最能代表魏晋六朝人审美要求,这个时期并存着“芙蓉出水”和“错采镂金”两种美,但人们更偏爱出水芙蓉的姗姗明净。但对于诗文标准,刘勰提出“赋颂诗歌,则羽仪乎清丽”3“五言流调,则清丽居中”4。至晚唐时期,《二十四诗品》横空出世,奠定了司空图在中国美学的独特地位,标志着冲淡审美理论以成熟的姿态呈现在美学批评的世界。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宋元鼎盛时期

宋元是冲淡审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经过唐代曲折漫长的继承发展,随着宋元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宋明理学、阳明心学以及禅宗的影响,加之文人山水画的高度成熟,冲淡美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流行重视。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对司空图的理论做了丰富的发展,苏轼在吸取了司空图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冲淡自然”观。苏轼的审美观念对当时乃至后世作家都有很大的影响,他追求平淡自然的文学主张,在宋代文学发展历程乃至此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显示了无法忽视的作用。在宋元时期,冲淡的审美风格不只适用于诗歌,也是音乐、绘画、书法的审美评判标准。除苏轼外,周敦颐主张“淡和”,宋人山水花鸟画也日趋简淡,都体现了冲淡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鼎盛繁荣。

(四)光芒万丈长:明清影响时期

明清冲淡审美理论仍然备受推崇,并且影响力不容小觑。董其昌的画论、徐上瀛的《溪山琴况》、王世贞的试论等,冲淡依旧是文艺评论的典范。另外,也出现了对冲淡美的修正学说,要求淡而不失富丽,这有利于冲淡审美理论在不断修正中得到有力的发展。

二、冲淡的审美特征

冲淡是属于阴柔美的审美类型,强调意味深远、质朴自然,冲淡并非浅近拙意,简单寡味,而是作者的艺术修养和社会修养同时成熟后才能具有的一种气敛神藏的、内蕴外朴的艺术特色。司空图对冲淡之品做了绘神绘影的描摹: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行似,握手已违。5

特征之一:恬淡平和的内在情韵

冲淡,冲淡是一种内在情韵,首先提倡一个“和”,冲淡的重要因素是冲虚平和,以达到恬静幽远的境界。“古人诗到平淡处,令人吟绎不尽,是陶熔气质,消尽渣滓,纯是清真蕴藉,造峰极事也”6,从我国古代诗歌来看,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体现恬淡平和内在情韵的特征,陶渊明诗歌冲淡深粹、雅淡韵深,最得冲淡精神。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这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的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自然。”7冲淡诗人大多超然物外遗世独立,与田园山林结下不解之缘。陶渊明自然简淡的风格,体现了冲淡的内在情韵。

特征之二:静逸自然的艺术境界

冲淡突出一个“静”,冲淡是一种安逸的美,是一种静态的美,淡贵乎静,而心静则物静,冲淡就要求审美主体内心的自然淡泊,静是达到淡的必由之路,要求以静求淡,冲淡艺术家们都力求一种静逸自然的神合境界,物我合一,心与道契。王维诗就是这种艺术境界写照,如王维诗《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王维也善于摄取大自然的幽静的景物来创造是秀美淡雅的意境。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一片空朦旷寂寞,冲和静穆,达到了静逸自然的艺术境界。

特征之三:简淡质朴的表现形式

冲淡的审美形态不仅仅表现在恬淡平和的内在情韵,静逸自然的艺术境界,更表现在外在的简淡质朴,浅淡平易。简淡是冲淡在外在形态最显著的特色,冲淡之所以是一种平淡的美、浅易的美,这和它的外在形式的简淡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宋元山水画的技法上,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宋元画家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从而就要求画法质朴单纯,排斥大力渲染。“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

三、冲淡的审美价值意义

冲淡,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也作为司空图最重要的诗学理想之一,是一种平和淡远的艺术风格,是以清淡自然的艺术形式而表现意味深远的情思,冲淡不是淡乎寡味,而是淡而有味、意味无穷。

(一)社会政治意义:一种民族性格,一种处世态度

在儒释道思想长期交替影响之下形成的中华民族性格和审美心理,也在冲淡中找到合适的审美趣味。我们东方民族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和谐安静以及天人合一的文化核心,这样一种态度正好吻合了儒家的内在和悦性,又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契合。中华民族的追求内心与自然和谐,也要从容淡定,讲究外儒内释,冲淡的审美境界与之一脉相承。道家顺应自然的审美观,儒家温柔敦厚的审美观,都统一于冲淡美学观点又在其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二)艺术创作意义:一种创作风格,一种文艺批评

冲淡初期作为一种诗歌风格出现,到宋元形成一种品藻,一种文艺的批评,涉足的领域不仅仅是诗歌,更以至书法、绘画,音乐,甚至到园林建筑。只有高度成熟的艺术,才有冲淡美,只有艺术高度发达的民族,才会推崇冲淡的艺术审美。“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而中膏者是也,盖华丽茂实已在其中矣。”8一般来所,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冲淡的风格,这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有可能创作前期创作主体积极进取,创作风格表现为雄奇、豪壮;中期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宦海沉浮,壮志难酬,心乐林泉,与世无争,风格则转变为悠然、冲淡。

(三)个人精神意义:一种人生追求,一种人格理想

冲淡也作为人的一种审美追求,冲淡创作风格的形成,与诗人淡泊名利、弃绝俗念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理想是分不开的。陶渊明是冲淡风格的典型,而陶渊明诗的平淡自然是他胸怀浩然情怀的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以躬耕陇亩为耻,具有高风亮节的伟大气质,从而才有诗歌风格的自然冲淡。诗人自己也把冲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往往淡泊无杂陈,追慕自然,寄情山水,与世无争。因此,冲淡从根本上是诗人淡泊清远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理想所铸就。怒发冲冠、壮怀激烈的心态不会创造出冲淡的风格,阿谀奉承、歌功颂德、拜高踩低的谄媚,也注定与冲淡无缘。无欲无求、淡泊名利、随性自然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理想,才是冲淡的内核。

四、总结

冲淡虽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但冲淡的意义并不单单在此。冲淡是一种至柔至美的艺术风格,冲淡也是历来受到推崇的阴柔之美的一个典型的特定类型。冲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在历史的洪流中,冲淡在肯定与否定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审美内容,继而不断成熟到极盛,影响到明清,甚至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有新的价值,不断推陈出新,备受理论批评家的推崇。冲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艺术高度发达成熟的标志,符合审美鉴赏的规律,它适应社会发展的审美追求,和民族政治,和艺术创作,和个人理想人格的形成一脉相承。

注释

11.皎然.诗式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37.

22.王冲著,张宗祥校注.论衡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3.4.[南朝梁]刘勰著,[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12、17.

45.[唐]司空图著,罗仲鼎等.二十四诗品[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13.

56.[清]薛雪.一瓢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7.储兆文.中国古典文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4:1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作范畴】相关文章:

电工部工作范畴05-11

内容范畴06-09

范畴结构06-25

历史范畴08-08

认知范畴08-24

使用范畴09-05

实践范畴论文05-25

设计的范畴06-28

范畴化理论08-18

范畴的近义词05-22

上一篇:再城市化下一篇: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