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指挥范文

2024-05-17

现场应急指挥范文(精选9篇)

现场应急指挥 第1篇

关键词:应急管理,决策,制度创新

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社会面临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就业增收难度增大, 区位行业发展不一, 各种竞争日趋激烈, 发展改革步入攻坚, 心理教育覆盖有限, 境内外敌对势力破坏不绝, 受这些因素综合影响, 出现自然灾害多发, 各种矛盾增加, 公共卫生事件频生, 环境污染严重, 社会安全常遭破坏, 人员普感压力很大, 上述现象带有一定的常态化倾向。军队是应对突发事件, 实施应急管理的重要突击力量。如何提高军队现场应急指挥效率, 充分发挥军队应急管理效能, 更好地履行军队肩负的职能使命, 创新应急决策制度是重要突破点。

一、把握应急决策特点

提高现场应急指挥效率, 决策的及时正确是关键。应急决策面临的事件复杂、情况多样, 决策时间高度紧张, 完备的信息掌握困难, 拟定的备选方案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在高度紧张和可用资源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完成决策任务, 即在突发事件甚至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 为了不失良机, 往往需要打破常规, 省去决策过程的繁文缛节, 以尽快的速度做出正确决策。所以, 应急决策与常规决策相比有以下差异:

1、决策范围的差异性

应急管理, 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突发事件发展, 尽力隔离或阻止危机蔓延, 消除危机后果, 最大可能地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其他损失。突发事件的突然性、严峻性和高时效性使得一线决策者, 往往只能凭借自已或少数人当时的力量与判断, 迅速作出决策, 难有充分的时间、条件发扬民主, 多方征求意见, 依托完备的参考方案决策。而常规决策通常能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征求意见, 借助各方智慧, 依托多种预案, 经过周密的调查乃至严格的试验论证, 最后形成科学的决策方案。

2、决策程序的差异性

应急决策属于典型的非程序性决策。突发事件处置的紧迫性, 要求应急决策在不损害决策合理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压缩步骤, 在有限的时间、信息、方案等资源、技术的条件下, 由决策者根据经验判断、现场洞察和直觉果断做出决定。常规决策一般遵循识别诊断问题、明确决策标准、赋予目标权重、拟制备选方案、分析比较方案、形成决策方案等例行程序规范化运作, 每一步骤、阶段都力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详细的论证, 甚至有严格的试验结果供决策者参考借鉴。

3、决策效果的差异性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 一线决策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和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由于时间紧急、事态变化、信息有限、分析仓促、论证不够, 决策者一次决策很难做到深思熟虑, 恰到好处。因此, 这种非程序性决策实质上是一种模糊决策和非预期决策, 初始决策常难预料最终效果。在常规决策中, 信息充分、时间充足, 可以广泛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 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 备选方案可优中选优。因而, 可以大大增强决策的最终预期效果。

二、遵循应急决策原则

应急决策的特点决定了其决策内容、程序和方法, 必须体现快速、高效等一系列原则。

1、决策内容抓住宏观关键

决策内容多寡, 直接影响决策效率高低。应急决策面临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牵涉众多, 如果决策者关注细枝末节, 考察细致入微, 必然陷入具体而导致效率低下;如果决策者只关注宏观整体、考虑大节, 采取粗放式决策, 对于突出重点、提高效率会有好处, 但容易淡化某些要害。因此, 针对应急管理情况瞬息万变, 机会稍纵即逝, 在决策内容的选取上, 首先要抓住宏观整体、大节重点, 提高决策速度;同时也要根据危机性质、事态关联变化等, 不忽略那些至关重要的关键性小因素, 力求决策正确。争取应急决策在宏观控制、整体把握和全局驾驭抢占先机的同时, 对那些可能带来发酵连锁反应的关键性小因素不马虎, 使应急决策在提高速度和质量上尽力兼顾。

2、决策程序力求简约快捷

决策程序的繁简, 直接影响决策速度的快慢。程序、步骤越简捷, 决策速度欲高效, 反之亦然。应急管理状态下, 为了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对决策的速度要求特高, 决策者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从而突破常规的决策突程序, 尽量简化决策步骤, 减少层次等中间环节, 提高决策速度。

3、决策权力坚持合理配置

科学界定、划分应急决策权限, 是提高决策效率的关键措施。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党委统一领导下首长分工负责的根本原则基础上, 须着眼应急管理特点, 合理区分党委和首长决策权限和各级决策权配置, 适当加大首长决策自主权, 使之有更广阔的指挥空间;凡党委已决定的重大问题, 放手让首长在职权范围内果断施行决策;党委对首长临机决断应持容错态度, 不能求全责备, 随意或轻易调整, 应鼓励其大胆负责, 适时采取追踪弥补措施, 创造性地完成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任务。

三、创新应急决策制度

应急决策能力的有效发挥, 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机构, 必然靠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应急决策制度不能是僵死的, 否则会导致应急决策失去活力。要保证各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游刃有余、充满活力, 制度创新是必备的重要条件。

1、授权决策制度

授权决策制度是指打破常规的决策权层次界限, 赋予直接处置应急情况的下级党委、领导享有一定的上级决策权力, 即提升本级党委、首长的法定权限, 使之拥有比平时更高、更大、更宽松的决策权限、范围, 以提高应对突然情况、掌握有利时机和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一线决策者的责任感、主动性、创造力, 消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障碍, 提高应变能力和决策效率。实行授权制, 必须明确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授权主体。明确授权来源, 解决授权的合法性、权威性问题。通常由上级党委授权, 作为应急管理机构或个人, 亦可由本级党委授权。二是授权客体。明确授权承担者, 既可是建制党委或临时机构, 也可以是军政首长。三是授权内容权限。明确决策范围、权力大小, 规定需向上级请示、报告或由党委集体决策的重大问题, 其余由决策者临机处置。如美军规定“除非接到另外的命令”, 决策者享有既定任务、规则范围灵活、宽泛、自主的绝对权限。

2、军政兼职制度

根据应急任务性质及紧急状态程度, 实行军事或政治首长相互兼职制度, 在特定情况下改变平时双主官共同负责的制度形式, 使一名首长集军事、政治指挥权力于一身, 从而形成集中果断行使决策权。这种军政兼职或行政、党内兼职制度, 有利于适应突发事件紧急事态处置的特点与规律, 能大大减少沟通协调、分工合作产生的时间损耗, 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凝聚各方面力量, 有利于明确承担责任。这种特殊状态下的特殊兼职决策制度与“党指挥枪”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不矛盾, 过去战争年代, 我军部队经常广泛采用。应急管理中建立相应约束机制,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快速决策、明确责任的效果。

3、越级请报制度

越级请示报告制度, 是指根据应急事态决策执行中的特殊情况, 允许决策者视情越级请示、报告有关问题。该制度主要是针对重大偶发意外情况不得已而为之的例外制度设计, 以保障决策者临机处置问题, 及时得到上级指示, 保证应急决策不贻误稍纵即逝的最佳时机。这个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逐级请报、层层报告的“禁忌”, 可以越一级、甚至两级直至有明确隶属关系的上级。该制度能减少决策指挥层次、避免繁琐中间环节, 快速将决策指挥所急需的信息上通下达、实时共享, 从而提高了决策信息的保鲜性、保真性、保值性, 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国外军队及反恐力量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大多采用越级指挥、越级请示报告的方法。美军作战条令规定, 特殊紧急情况战略指挥机关、指挥员可以直接指挥战术级作战力量或特别行动组织, 有情况相互对接传递。

4、无指令决策制度

无指令决策制度是指决策者在突遇例外情势、时间紧迫来不及报告或通信中断无法请报, 而且已有的规则、制度中没有规范、明确, 事先也无预测原则和要求, 决策者有权力、责任和义务临机决策、灵活处置现场情况。这种决策制度乍看荒唐, 好像与我军性质、特点大相径庭, 有违令违章违纪之嫌, 但从适应复杂环境、应急处置紧急事态的客观规律看, 从战争年代我军各级指挥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借鉴外军应急处置有益经验看, 都不难判断此项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无指令决策制度系在极其特殊的情势下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超常决策方式, 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性、敏感性、不确定性, 必须慎之又慎、格外注意。既要充分相信决策者, 给予相对宽松的弹性决策权力, 又要界定、规范无指令决策应根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根本原则是从客观实际需要出发, 总体要求必须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正义事业。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详报制度, 既保证无指令决策制度的高度灵活, 又减少它可能造成的损失。

5、“无错推定”制度

“无错推定”制度, 指在应急状态中的下级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与既定规则或上级意图虽存不符, 却非重大原则性问题时, 上级决策者不轻易妄下错误或失误的结论, 不动辄指责或命令其改变决策, 在充分调查了解、确认决策错误之前假定决策者无错, 让其继续行使职权或视情作出相应弥补措施。这种制度, 一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调查了解事情原委, 公平对待身处应急事态中的决策者。应急情况充满变数, 事态演变无常, 决策往往只能因势而做, 因情而变, 刚上报的决策信息可能随后就发生变化。如果上级只根据原有信息推断其对错, 有失公允。二有利于决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急情况处置解决的及时性。如看到决策与原则不符就轻易命令下级改变决策或更张易人, 很可能造成应急处置工作的中断, 关键、紧急时刻哪怕是轻微的细节异动都可能影响全局, 甚至因此贻误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细节决定成败, 要害处损失难以弥补。三有利于鼓励决策者勇于决策、大胆负责、突破常规乃至创造奇迹。美国军事家普里尔曾说过:“决策是一场孤独的冒险”, “最坏的决策也比没有决策好”。身处危局中的决策者面对突如其来、变化无常的决策事件、环境, 没有多少时间去深思熟虑, 只能随时跟踪应急现场做出符合即刻的果断决策, 有时甚至不乏冒险才能抓住时机、赢得主动。唯有如此, 才能打破平衡、突破定势, 创造出意想不到奇迹、特效。如果循规蹈矩、照猫画虎, 什么都不敢碰、破、冒, 不仅难以完成任务, 而且肯定不会有开创性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震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 《东南学术》, 2010 (01) , 41—47。

[2]丁雪辉、李志军:《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探析》, 《决策咨询通讯》, 2009 (01) , 55—56。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第2篇

一、系统概述

智慧城市一站式指挥中心以“1+1”的建设模式,即“日常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的基础数据展示、流程监督监控、事件处置协同调度等多种功能,可进行集中实时监控、预警、统计分析、绩效考核;采用多屏幕同时展示各种主题内容和关联会议内容;便于各部门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处置事件、观察动态、统计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二、功能示意图

三、特色功能 资源整合

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信息化资源进行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横向到边打破部门壁垒,纵向到底打破层级阻隔,搭建标准统一、组织规范、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指挥中心。

闭环接报

信息接报系统提供电话、网站、微博、公众号、邮件等多种接报手段。采用包括信息报送、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七步闭环流程,构建一个跨部门的沟通渠道,创建一个全闭环的协同机制。多维值守

多维值守终端融合通讯、监控、统计报表等功能,集语音、视频、数据通信于一体,可随时随地组建现场音视频会议,将事件现场的音、视频以及重要数据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实现身临其境的事件处置、指挥调度,以便做出快捷的处置决策。

联席办公

实现民政、人社、工商、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统一部署,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一体化综合操作平台,实行分权分域准入机制,实现“一中心”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让用户只打一个电话、只找一个中心,办理所有事,提高办事效率。

现场应急指挥 第3篇

江苏省地震局“十五”期间配备了由南京依维柯改装成的地震应急通信车,自2009年投入使用以来,多次高质量地完成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但交付使用已经五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车况不好,设备沉重,部分设备也已老化,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卫星移动站经常出现故障,已维修多次,已经不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需要。鉴于此,2013年12月由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前方指挥子系统项目建设的前方指挥车正式交付我局,有力地提升了我局地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已成为我局对外展示应急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1 系统综述

针对江苏地震应急救援实际需求以及省内震情等特点,利用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通过该项目的完成,使得我省具有较完备的地震应急通信网络,进一步提高我省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发生有影响地震时,应急指挥车搭载应急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赶赴地震现场并建立现场指挥部,实现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的采集上报、指挥命令下达、信息交流和灾情会商等功能。实现了救援队、现场指挥部和江苏指挥大厅之间的三级救援体系之间的协同救援。使前、后方系统密切配合,充分地利用有效的资源,及时有效地完成地震现场各项工作,从而提高地震现场信息采集、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程度和效率[1],如图1所示。

该系统具有如下主要技术功能:

( 1) 现场指挥: 地震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在应急指挥车内对地震进行会商和研判,利用车载计算终端处理地震现场实时信息,将地震现场灾害图像实时传回江苏指挥大厅,地震现场负责人通过TK - 3000无线对讲机、VOIP语音电话,实现快速准确的现场指挥。

( 2) 卫星电话: 通过探险者727车载海事卫星终端,可以实现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进行实时语音会商,海事卫星电话还可以在指挥车行进过程中不需要外网支持进行语音通信并把沿途观察到的灾情及时报告给江苏指挥大厅。

( 3) 视频会议: 通过卫星或者3G网络,建立与指挥大厅通信链路,可将现场画面及声音实时传输给江苏指挥大厅,为领导及时提供灾区震情信息第一手资料和灾后工作开展的依据。

( 4) 卫星电视: 通过指挥车上0. 75m手动直播星接收机进行卫星电视的接收,通过媒体报道让受灾群众及时了解外界信息从而安抚受灾群众。

( 5) 通过指挥车自带的ZG - 5000 - BN 500m W室外AP轻松访问互联网,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利用车上自带的佳能绘图仪和兄弟牌多功能一体机,轻松实现现场办公。

( 6) 供电及照明: 配备车载Panda 12000 NE及供电系统满足自身设备及照明需要,同时在地震现场对外供电。

2 系统结构设计

应急指挥车实现地震现场指挥部现场信息汇集与共享、地震灾情的动态评估和修正、辅助决策建议的及时生成、现场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在地震现场网络基础平台的支撑下,通过现场系统终端和指挥平台中的终端接口,实现现场队伍信息的及时汇集、分析与调度指挥,并通过地震现场通信系统实现前方指挥部与现场工作人员、国家指挥部、区域指挥部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流转[2]。

移动应急系统设计兼容性好,安全保护措施齐全,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扩容能力。

2. 1 设计原则

应急性: 地震发生后,车辆可搭载应急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地震现场,迅速建立起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链路;

可靠性: 以卫星通信和3G网络为主,辅以其它通信方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地震现场都能与江苏指挥大厅通信顺畅;

实时性: 除卫星通信传输时间稍长外,3G网络和单兵视频系统延时小,可实时地将地震现场的灾情情况、图像、语音传回到江苏指挥大厅;

灵活性: 因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可预测,故若江苏发生破坏性地震时,指挥车可不受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可以在地震现场建立与江苏指挥大厅间的通信;

可扩展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方式和种类也愈加丰富,指挥车预留了一些接口,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可进行指挥车系统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升指挥车综合性能。

2. 2 系统结构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系统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 1 通信网络

为了确保地震现场的图像和灾害信息快速稳定地传输到江苏局指挥大厅,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采用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相结合方式,辅以应急通信车的卫星通信系统。

地震应急通信网络主要包括: 利用亚洲四号卫星或者联通3G网络,实现应急指挥车与中国地震局以及江苏省地震局的音视频、地震现场数据快速传输,打破了原有只能通过卫星传输单一局限,丰富了地震应急通信方式。同时,在指挥车内配有建伍牌车载对讲机,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建伍牌无线对讲机与车内人员联系。另外,指挥车与通讯车采用双绞线相连,可使指挥车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外界联系。在指挥车不能到达的地震灾害现场,可以通过救援人员带上背负式单兵系统,把实时灾害图像传回到指挥车内供专家分析和研判[3]。

应急通信系统采用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相结合方式,辅以应急通信车的卫星通信系统。在真实地震现场、大型综合地震应急演练需要传输大流量业务数据时,指挥车和通讯车相连启用卫星通信系统,而在其它不需要传输大流量业务时,数据通信采用3G网络,做到通信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如图3所示。

3. 2 视频会议与会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地震现场与江苏指挥中心之间进行远程视频会商、处置决策的重要桥梁。江苏指挥车配备上海灵银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丽视Life Size Express220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通过3G网络或者卫星通信系统与指挥大厅进行音视频实时互连。

在指挥车内安装两台上海仙视Good View M32S1 32寸液晶电视,实现地震现场、指挥中心专家会商视频等信息的大屏幕显示。该系统采用专业音视频终端对视音频信息进行编解码,实现地震现场指挥部与指挥中心进行音视频互连。指挥车上配有四个视频输入源,分别为: 一个车外升降杆云台摄像机、一个视频会议自带摄像头、一个车外移动有线远端摄像机以及一套单兵背负视频接入系统。在车内的两台液晶电视上可显示地震现场视频、车载工作站信号、指挥大厅视频、指挥大厅双流、单兵视频等信号。视频会商系统包括音视频切换部分,主要用于完成音视频信号的监视、收看和切换。由大连捷成UNT AV 8* 8 - FL音视频矩阵、UNT VGA 8* 8 - MVR VGA切换器、郎强LKV363 AV转HDMI转换器、LKV - 385 HDMI转VGA转换器等组成[4],如图4所示。

3. 3 语音通信系统

语音通信系统主要由世纪网通CNG3000 VOIP语音电话、TK - 3000无线对讲机、TK - 868G车载对讲机、宝丽2050短波电台、百灵达ULTRAZONE ZMX8210 CROWN XLS402调音台、阿尔派PMX - F640功放以及LH - GB150广播喇叭组成。在地震现场,指挥人员以及现场人员只需带上自己的通信终端即可与指挥车进行语音通信。

4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指挥车自2013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除完成每月的月演练之外,还参加了5月由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宿迁市地震局承办的“2014年宿迁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和2014年9月高邮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演练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4. 1 单兵无线图像传输方面

江苏指挥车配备的单兵图像传输系统,是将视频信号通过无线或者有线两种方式传送至指挥车,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研究发现最大有效距离为1km,在1km范围内有线和无线传输的画面质量相差无几,超出有效距离时,无线传输画面质量下降得很厉害,当应急队员携带单兵设备进入建筑物内或有遮挡时会出现马赛克等情况。

解决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在有效距离内使用单兵设备,如果超出有效距离时,可以选择有线方式传输从而保证画面质量[5]。

4. 2 车载平台的改装方面

江苏指挥车车顶分布了4根天线: 分别是: 一份用于扩展无线AP范围的2. 4G天线,一根宝丽2050车载短波电台天线,一根探险者727海事卫星天线,一个车外摄像机 + 云台 + 灯光,这些都固定在车顶上,平时以及在车辆赶赴地震现场过程中均暴露在外,不仅在行驶过程中降低了机动性能,而且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解决措施: 平时把指挥车停在车棚里,车顶的天线套上外衣,在行驶过程中,将2. 4G天线和短波电台天线手动卸下放在车内,摄像与照明云台通过摇杆控制放到最低状态,仅保留海事卫星天线从而可以在行驶过程中不依赖外网而与江苏指挥大厅保持语音通信,在行驶过程中尽量控制车速,减小对车顶部分设备的震动与风阻。

5 结束语

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大厅 第4篇

一、总体功能介绍

唐山市交通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位于唐山市交通局办公楼一层,建筑面积680m2,内设监控指挥调度大厅、监控室、会商场所、办公室等。中心依托高速公路、运输场站、客运车辆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地区(路段)、危桥、事故多发地等场所进行视频监控,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由大屏幕信息监控系统、全球卫星定位视频监控平台、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组成。整合现有公路数据库系统、公路GIS数据维护系统、客运售票系统等数据系统;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接入唐港、唐曹、承唐3条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以及西客站、治超点共313个监控点的视频监控信息,结合各业务系统的接入,现已经实现日常值守。依托多种通讯手段,融合GIS、GPS、无线视频、语音通讯等多种产品和技术,将日常监控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结合起来,依托多种通讯手段,以应急指挥调度值班管理为核心,实现覆盖全市交通行业的日常职守、预警管理、事件处置、辅助决策、后期处置、预案处置、辅助决策、后期处置、预案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二、高速公路全程监控

主要实现功能有道路安全监控、收费流程监控和收费广场的监控等。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线性好、设计标准高、交通流量大、行车速度快等特点,如不采用先进的监控管理措施,在交通量大、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为此,在唐曹、唐港和承唐这三条车流量非常大的高速公系统路上部署全程的监控就是必不可少了。这些监控系统可实施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监视;对关键点进行气象检测;对关键路段实施交通实时控制;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并在通过在高速公路两边架设可变情报板,向来往司机发布一些重要信息和及时的提示,可以保证高速公路高速、安全、经济地运营管理。

实施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监控系统不仅能改善高峰期间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增加高峰期间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堵塞程度和车辆延滞时间,同时也能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和保证交通安全,节约燃料和减少车辆的磨损,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污染,发挥高速公路快速、安全、舒适和高效率的功能。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系统通过每2公里设置一对外场摄像机,实现对高速公路全程路况的实时监控,全天候对多种交通事件、事故进行快速自动报警和录像,记录事故发生前1分钟和事故后2分钟的录像。

在每个收费站的每个收费口配置一台摄像机,监控范围为高速公路入口的车辆通道及缴费窗口,实现对收费流程的全程监控。同时对收费站广场也进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监控的远期目标是通过大力推动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争取早日实现对以上三条高速公路视的频检测无盲点、盲区,更好地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服务,管理层次,使高速公路成为安全、畅通、高速、高效的绿色通道。

三、客运场站监控

在西客站售票大厅、候车大厅、检票口、安检口、出站口及广场设置摄像机,实现了在公网环境下同步视频传输,图象流畅、清晰;通过互联网对西客站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监控中心可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拍照、录象、回放、掌握相关信息,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加强了客站站务和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及场站管理质量。充分发挥了科技在运政管理、站场经营中的作用,实现了运政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动态的掌控各运输场站情况,了解客运站场的市场秩序及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为掌握一手的客运流量、流向信息提供了保障,为管理部门处理站场突发事件提供了远程指挥监控手段。同时也促进了客运站规范化经营,营造良好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如果在客运场站发生偷盗等事件,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取证。

四、治超点监控

目前,超限运输已成为公路使用寿命减短的重要杀手,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严重的公路超限运输使得公路、桥梁提前破损,致使国家经济损失巨大;严重的公路超限运输现象,危及行车安全,致使交通事故频发;严重的超限运输扰乱了的道路运输货运市场,并造成国家规费大量流失。

在公路治超中,超限超载车主为获得非法利益,使出各种各样的手段逃避和违抗治超处罚:有的绕道县乡公路及村道躲过治超点;有的肆无忌惮撞开执法人员后夺路而逃;有的纠集人手闯入治超点闹事抢车。在这种情况下,公路治超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面临着取证难、执行难的窘迫情况。对可能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无法有效应对,发生暴力抗法事件时没有保护自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难以规避执法风险。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在各大队执法车辆上安装了车载移动视频监控设备,为今后的取证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能规范执法车辆人员的执法行为,认真履行职责,减少公路“三乱”情况的发生。

五、移动视频传输

指挥中心,对各主干道路的出入口进行视频监控,定点监控和车载移动监控相结合,实时视频图像传输到指挥中心,以便指挥调度;另外各级领导通过移动终端(手机、PDA、手提电脑等)可以观看有关的实时视频图像,以便快速决策并下达指令。

该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1)视频图像可即时传送到指挥中心又能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

(2)拍摄视频图像的摄像头可通过指挥中心或移动设备上的云台控制器软件,控制其转动;

(3)图像清晰度、流畅度和时延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汽车防盗报警服务系统,该系统集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于一体,具有定位监控、反劫防盗、信息发布三大功能。

该系统依托于中国移动通信GSM网,通过控制中心对移动目标进行控制和管理。GSM网容量大,监控范围广,可覆盖全国。

用户可通过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的方式,随时掌握车辆的行踪。在遇劫、被盗等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或人工向系统监控中心报警,监控中心针对实际情况提供多种远程操作。(远程熄火、锁车、抓拍等)

该系统适用于社会各类车辆,尤其对于集团车队、长途货运车、长途客运车、租赁车等有显著管理作用,对车辆的运力可进行科学的管理。目前主要是针对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出租车以及部分租赁车和私家车等社会车辆。

系统监控中心24小时人工值班,如有需求只需拨打服务电话即可。

监控中心功能

1. 定时、定次呼叫

2. 实时跟踪

3. 防盗报警

4. 防劫持报警

5. 超速报警

6. 行驶轨迹回放

7. 远程操作

8. 监听功能

车载终端功能

1. 跟踪定位

2. 车载免提通话(加装)

3. 服务请求

4. 防盗报警

5. 防劫持报警

6. 远程操作

七、数据整合应用

由于交通建设和管理部门多,信息化工作要求协调性高、技术要求高及实施过程复杂的特点,交通信息化水平还相对滞后于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国外交通信息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市的交通信息化水平与之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改善各部门在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协调工作模式,对挖掘我市交通信息化的潜力有很大帮助。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多部门的合作,特别重视交通基础数据采集、整理、维护和发布等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在交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先进的技术是基础,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各交通管理部门的充分协调配合,在于如何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导向,并充分推动社会的积极参与。

八、交通服务热线

该热线能够通过语音导航、电子邮件接入、访问交通服务热线中心网站留言等方式为市民提供关于办理交通行政审批、处理违法行为等交通政务工作的咨询、受理对交通行政执法和客货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交通服务的投诉和举报、免费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现故障的车辆,及时联系就近车辆维修厂家,实施救援服务、接受对交通行政管理和交通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并能与市长热线保持等保持互通。

九、OA

十、未来展望

视频会议系统

未来我们将接入视频会议系统。

在传统的会议模式下,每次开会都需要各单位与会者集中,不但要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更多的是路费油费等费用的支出。视频会议是以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既免除了路上消耗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与会者就在本地,和会议有关的材料、文件都在身边,这样就为与会者提供方便,不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可以方便充分的相互交流。在会议召开的同时,不仅可以有声音和视频图象的交互,还可有图形和文件资料等数据信息的交互,同时还能对会议进行监视、监听、录播等操作。

政府工作平台

按照交通局相关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需求,依托政务基础数据库和全市基础通信网络,建立覆盖全市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政务工作平台。开展各类公路交通管理电子政务应用,实现公文档案、视频会议、统计规划、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

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唐山市交通系统已有的、分散的公众信息服务信息,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和从业企业的交通信息服务中心。根据公众需求对铁路、民航、气象和旅游等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出行服务子系统、物流信息服务子系统、交通政务信息公示子系统和通知子系统、在线服务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交通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依靠网站、呼叫中心、短消息平台、情报板、交通广播等多种信息服务媒体发布服务信息,使公众充分享受这些信息和服务带来的便利。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平台

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第5篇

在美国“9.11事件”、国内2008年1月特大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事件发生后,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意义凸显, 即在紧急事态下城市电网的应急处理, 确保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已经成为电网企业一项重要工作。大中城市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更成为当前该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大中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越发重要, 更是因为随着大中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使得这项工作的实现越发困难、复杂。为此, 建立有效的城市电网应急机制, 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城市电网应急处理体系不仅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存亡, 而且更关系着国家的国防安全, 这既是电网企业的企业职责, 更是电力行业的社会责任。

在这一背景下, 国家电网公司与江苏省电力公司签订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专项任务合同, 委托江苏省电力公司承担“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的科技创新任务, 并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的应急处理信息平台积累建设经验和推广经验。

1 设计思路

从项目的示范效应、城市发展规模、城市电网建设特点及电网信息化建设基础等多个层面考虑, 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 是江苏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其电网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500k V跨越长江“O”形双环网、220k V城区双环网、110k V辐射互联、10k V“网格状”供电的坚强架构, 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因此, 南京市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典型示范意义, 为此, 江苏省电力公司确定以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试点单位, 率先完成大营销战略为指导的营销一部四中心改革和生产一部四中心改革工作, 并依托该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进行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在系统建设方面, 以信息系统为手段, 充分利用江苏省电力公司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和以往成功信息系统的建设经验, 整合公司各类信息系统资源, 以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组织体系、生产体制改革成果为突破点, 建设一套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以此建立有效的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综合信息平台。

从指挥中心的实际应用功能出发, 系统以“应急指挥和平战结合”为设计原则, 并确定如下设计思路。

(1) 满足省公司扁平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要求。营销一部四中心和生产一部四中心建设既是省公司管理扁平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 也是大营销专业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应急指挥中心应集中体现上述管理要求, 其中扁平化、集约化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危机发生时电力应急指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 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以确保公司营销、生产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公司本部与生产、营销两大生产基地信息联络为项目实现重点。为满足电力生产和营销管理应急指挥和电网运行管理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改革后公司应急抢修响应速度, 本项目重点实施了生产机构专项改革及生产基地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

(2) 满足极端情况下电力生产和营销服务要求, 确保极端情况下供电保障和服务保证。

(3) 满足电网故障发生后, 电力应急预案启动后的快速应急指挥、系统恢复运行等功能。

(4) 满足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系统在设计、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南京城区地域特点, 并结合已有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成果, 在南京公司本部设计建设了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直连的电视电话会议中心, 设计建设了具备电视电话会议功能的南京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会议室及晨会会议室, 与城北基地、雨花基地及各区县供电公司实现互动, 信息调阅共享, 协调功能可见, 从而实现了南京电力应急指挥预先确定的覆盖网格化、指挥灵活性、搭建简便性的灵活、实用、经济的设计要求。

以上述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为准则, 从系统实现层面分析, 主要包括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硬件系统及“南京城市电网应急指挥软件平台”。其中硬件系统主要实现信号采集、电力营销、生产情况集中展示、命令发布硬件实现等功能;软件平台则重点针对应急指挥和平时应用, 进行指挥系统的功能开发。

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 建成后的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覆盖南京公司本部、城北基地、雨花基地及浦口、高淳、溧水、六合等县级供电公司, 基本满足了应急指挥中心反应迅速、指挥得力的设计目标。

2 硬件系统

南京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公司本部、城北、雨花基地、县公司电视电话会场, 考虑战时及其他危机因素, 除南京供电公司设计主中心外, 另设城北基地为辅助中心, 具体部署如下。

(1) 南京供电公司本部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室、电子会议室、晨会会议室, 3个会议室可实时实现联动, 并针对基层县公司、营销和生产基地实现互动, 保证了与上级单位及与各下级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需要, 并为应急时指挥的即见即得提供了可能。

(2) 电视电话会议室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的分会场, 可同时将视频信息转发到电子会议室以及雨花和城北基地。

(3) 电子会议室作为全公司的应急指挥会议室, 可直接连接晨会会议室, 并实现与城北基地、雨花基地的互动。一般性的生产协调指挥在城北基地生产指挥中心亦可全部完成。

(4) 应急指挥会议室, 即电子会议室所能协调、调阅的信息, 在城北生产指挥中心都可直接查看。

通过上述部署, 实现了应急指挥硬件架构的灵活、实用, 并且由于上述部署最大程度借用了以往电视电话会议资源, 在电子会议室提供了应急指挥中心与其他横向资源等外部资源的互联,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建设资源共享、经济可行的设计思想。

就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硬件系统而言, 其核心内容为应急指挥中心智能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智能系统主要实现南京电力营销和生产即时信息的集中显示;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实现应急指挥系统的视频会议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智能系统由指挥中心大屏幕系统、辅助屏幕显示子系统、会议发言子系统、扩声子系统、数字音频处理子系统、信号采集与切换子系统、集中控制子系统等组成。

以南京供电应急指挥中心城北生产基地会场为例, 系统设计方案中, 大屏幕显示系统由1台103英寸PDP等离子显示器和4台50英寸PDP等离子显示器几部分组成, 其原理及示意如图1所示。

系统通过视频矩阵和RGB矩阵, 直接采集生产数据, 并在大屏幕集中显示, 为紧急状态下的领导行为决策提供依据。

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从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分区的需要出发, 会场东西两端各吊装一台高清晰彩色会议摄像机, 作为视频会议的主摄像, 视频终端获取的音频信号则接入数字音频处理器进行处理。从系统的高效利用和日常功能需求出发, 在非应急状态下, 电视电话会议室主要应用于收看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的电视电话会议;应急指挥会议室重点承担重点接待任务, 也可作为主会场召开公司本部的电视电话会议;晨会会议室为公司每日的调度晨会会议室, 与城北基地、雨花基地互动, 同时晨会会议室作为3方会议的主会场;城北基地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主要为生产专业会议室, 同时作为生产各类信息汇总、会商场所。

3 软件平台功能实现

按照应急指挥和平战结合的设计原则, 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在电网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功能; (2) 平时则主要应用于生产和营销的每日管理。

有鉴于此, 系统按照应用模式分别开发了紧急模式、晨会模式、供方会模式、视频会模式、反事故演习模式等各种模式功能, 完成南京市供电公司应急指挥和营销生产日常管理。

3.1 紧急模式

紧急模式, 主要应用于战时及紧急状态情况, 具体实现功能包括:

(1) 形成战时或紧急状态下连接地方政府、市公安局 (交通管理局) 、城市应急指挥部与其他相关各分指挥部面对面的视频图像和语音的同步连接;

(2) 将应急信息平台中的现场故障信息、数字照片、抢修队伍位置、应急物资状况、电网设备情况、电网负荷情况显示在中心指挥部以及相关的基层指挥部;

(3) 可通过移动卫星视频采集系统, 将重大现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传递到中心指挥部, 并在各相关分指挥部中共享, 同时可以实现视频和语音的互动;

(4) 将远方的各级专家通过会议系统集中在网络上, 形成迅速的技术决策支持;

(5) 通过远程电话接入的方式, 将事件的全过程通过语音的方式共享给远方外出的主管领导, 并接受相关指令;

(6) 可在大屏幕投影上实时进行各种画面预定义组合、切换;

(7) 可实现多路信号在大屏幕系统的切换显示;

(8) 可实现对应急指挥中心灯光、音响等环境设备的集中控制;

(9) 可实现对指挥控制台显示设备的集中控制。

3.2 晨会模式

该模式以市公司晨会会议室为主会场, 城北和雨花基地为分会场。晨会会议室主会场大屏显示控制PC信号, 2个PDP分别显示城北和雨花分会场视频信号;城北和雨花分会场大屏显示晨会会议室主会场控制PC信号, 画中画显示晨会会议室视频信号。

3.3 供方会模式

该模式以市公司晨会会议室为主会场, 市局电子会议室、城北和雨花基地为分会场。主会场大屏显示控制PC信号, 2个PDP分别显示城北和雨花分会场视频信号;市公司电子会议室、城北和雨花分会场大屏显示晨会会议室主会场控制PC信号, 画中画显示晨会会议室视频信号。

3.4 视频会议功能

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可在一楼显示, 也可通过它扩大到雨花、城北基地, 解决南京会场较小的问题。今后, 供电所所长、营销专业的领导、专职等可就近在雨花基地集中收看, 四大生产中心的领导专职可在城北基地集中收看。

3.5 反事故演习功能

公司每年定期举行的电网反事故演习会场可设在城北基地生产应急指挥中心, 在此, 各类信息可随时调阅, 尤其是各种视频信息、DTS、生产MIS、GIS等信息。

3.6 其他扩展功能

利用公司目前多个电子会议系统的功能, 可组合、综合实现各种特殊会议形式和应急指挥之需, 满足多路视频、音频、画面、数据的切换, 从而实现扩展功能。

4 实用效果

系统目前已经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投入使用, 由于系统在设计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应急指挥和平战结合原则, 目前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电力营销与生产的日常管理, 保证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确保了战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

(1) 城市电网应急指挥的硬件环境与南京城市电网应急指挥软件平台结合, 构成了南京城市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完成了城市电网应急处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预期目标, 确保了电网突发事件高效、快速的处理。

(2) 促进了公司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系统建成后, 通过系统的晨会功能, 减少了2基地领导在公司与本部间的奔波, 节约了时间、精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企业会议成本。此外每周的供方会也可3地同开, 网、省公司的电视电话会议亦可同步转发到公司基地, 大大减少了基地人员, 尤其是供电所人员来回公司本部的烦恼, 也减轻了公司本部人员、车辆的压力。

(3) 目前, 南京市供电公司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已全面进入实用化阶段, 在2009年的春节反事故演习中, 表现出了极好的应用效果。在城北基地生产指挥中心, 借助于应急指挥平台、变电站视屏监控系统、供电生产MIS系统、配电GIS系统、输电GIS系统、调度SCADA系统、DTS系统以及鼓楼区城市网格管理系统等多系统联合, 各类信息纷纷汇总至指挥中心, 为电网故障快速处理提供了手段。

在具体开发实现过程中, 本系统的开发选择了有国内电力行业背景的软件公司承担,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未来的安全性和扩展性要求。

就系统而言, 将在以下2个方面开展项目深化工作。

(1) 虽然本系统的研发、设计与应用都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平战结合, 扩大了其应用面, 但系统在软件功能方面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为此, 未来系统将在电子会议的组合功能及应急指挥辅助中心等几方面深化该系统功能, 为南京电网生产和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目前, 系统已经在南京供电公司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并有效促进了南京供电公司大营销布局的营销一部四中心组织体制和生产体制一部四中心的建设。随着江苏省电力公司大营销改革工作的深入, 本系统将在江苏省电力公司13个地级市公司进行应用推广, 并将以此为基础建设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摘要:在美国“9.11事件”、国内2008年1月的特大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事件发生后, 建设大中型重点城市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意义凸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 南京市供电公司开展了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本项目以应急指挥和平战结合为设计原则, 重点进行了应急指挥的硬件环境与“南京城市电网应急指挥软件平台”的建设,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南京供电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 获得了较好效果。从设计思路、系统体系架构及软件实现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南京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进行了分析, 并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应急救援联动指挥系统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设计

我国现在的应急指挥系统研究、开发和建设, 基本上是面向某种特定应急事件应用的。虽然在新的自然、政治和经济条件下, 人们所关心的应急事件类型拓展到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等诸多方面, 但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应用研究较少, 甚至缺失。所以对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迫不及待。

1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主要特点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资源和物资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专业指挥平台协同处理应急事件的案, 必要时设立应急处置指挥部, 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启用, 救援中心应急队伍及时进入事故现场, 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向上级救援机构 (场外应急指挥中心) 请求实施扩大应急响应;性质严重的重大事故灾难的报警应及时向国务院应急指挥机关和相应行政领导报送;救援行动完成后, 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按照规定程序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2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功能特性

1) 信息汇聚。从应急事件现场采集到的各种信息, 将被传输到信息汇聚点 (指挥中心) 。这些信息可能是直接事件现场的视音频信息, 也可能是来自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的信息信号, 还可能是来自相关的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

2) 信息表现。应急指挥系统应该有直观而准确的信息表现形式, 为指挥员进行指挥调度提供最大的帮助。GIS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技术, 可以把类似道路、管线、等资源部署信息直观表现出来, 并实现与相关的数据库很好地“绑定”。信息最后通过一定的显示设备显示出来。

3) 信息调度。所有信息在汇聚点被组合和集中呈现, 供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作为决策和调度依据;有时还要将信息分发到不同的专业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或从这些系统收集处理结果。

4) 专业化处理。应急指挥系统并不能替代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是要与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协同工作, 实现科学决策。应急指挥系统要能向专业化信息处理系统提交信息加工全球并收集信息处理结果。

5) 通讯和物资资源调度。应急指挥最终都表现为通过一定的通讯手段, 完成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调度。例如警力的调度、救灾物资和设施调度、对事件现场的疏导和部署, 等等。

6) 辅助分析决策。在应急指挥过程中, 提供一些逻辑分析模型、统计模型或预案, 以及案例库中的参考案例, 帮助指挥员进行理性决策;同时, 应急指挥系统还应记录下整个指挥调度的过程, 形成完整案例, 丰富案例库, 为实现知识化、智能化的危机管理作积累。

3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设计的重点内容

3.1 建设一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建设一个中心, 即建设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 把公安110指挥中心、消防119指挥中心、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救援指挥中心、海上搜救中心、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气象应急指挥中心、海洋渔业救援指挥中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环保应急指挥中心、路政指挥中心、检验检疫监控中心、人防指挥所等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连接起来, 实施分级分类处置和统一指挥, 形成一个市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平台, 为市领导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3.2 建设通讯中心调度平台

通讯调度平台包括将所有通讯系统综合在一起, 实现方便、互通的语音通讯功能。现有所有的通讯调度系统中, 存在着相当大的一个问题, 即实现多网合一, 将呼叫中心座席, 数字模拟集群通讯设备, 手机, 公话、虚拟网等等所有通讯终端合为一个。防止出现多个通讯终端切换而发生手忙脚乱的现象。通讯调度平台实现接处警呼叫中心座席, 数字模拟集群通讯设备, 手机, 公话、虚拟网等等所有通讯终端通讯的无缝调度。同时调度平台提供短信接入方式, 为将各部门的非实时信息以短信方式提供。呼叫中心使用应急指挥中心专用电话号码 (或沿用以往急救号码如119) , 呼叫中心作为呼叫受理、通信调度的基础平台, 接收来自各方面的报警请求, 并与各辅助系统相联接, 向社会提供24小时的热线服务。

3.3 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随着IT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 已经形成了许多可以直接应用到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的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指挥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拥有权上。城市应急救援涉及城市的各个部门, 这些部门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 这些知识和数据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往往发挥关键的作用。例如, 在出现交通事故时, 第一时刻查询车辆档案和驾驶员信息对于抢救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应急救援首先要实现信息联动, 因此, 多部门异构数据的集成是应急指挥系统设计的核心焦点。由于部门众多, 相关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多, 数据库平台也是多种多样, 这就需要统一的基础信息交换平台, 将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覆盖全面的应急指挥信息支撑网络, 满足指挥过程中以下应用需要:1) 异构数据库之间的关联查询;2) 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交叉比对;3) 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提取和更新;4) 数据格式和类型转换;5) 系统之间的消息传递;6) 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7) 数据访问与交换日志;8) 异构系统互连与综合数据交换的实现, 与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的建设有着密切地关系。

4 结语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设计是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在历史重大应急的事件中, 正是应急救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应急救援系统更加成熟, 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更从容应急指挥系统研究和规范化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典剑.蒋仲安.邓云峰.SAR S全球化与城市应急机制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003.

[2]叶枫, 赵忠, 金永福.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软件系统开发.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1.

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设计实践 第7篇

1 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发现事件、解决事件的系统。

图2中的非稳态是在图1稳态的状态下,由于出现了突发事件而造成的。

为了将非稳态转变为稳态,就必须对已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使社会、地区乃至企业等恢复原有的稳态(图3)。

要对所发现的事故能够及时解决,从控制论上讲该系统必须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既反馈控制系统。由闭环控制系统(图4)可知,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对象、测量器五部分组成。

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中,这五部分分别是:输入——突发事件,及了解突发事件情况的信息采集系统;控制器——解决突发事件的评估决策系统和通信指挥系统;对象——突发事件;测量器——反馈突发事件解决情况的信息采集系统;输出——公布突发事件解决情况的公众沟通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框架设计

应急指挥系统框架如图5所示。

2.2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2.2.1 发现事件报告

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自动报警装置或由公众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网络,向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报告。

2.2.2 接收事件

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接收事件的内容、时间和准确地址等信息,并将事件分派给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进行决策处理。

2.2.3 决策

(1)分应急指挥中心接收事件后,首先分析事件性质和等级,如本中心能独立解决,则相应启动四级或者三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如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解决,则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二级)报告。

(2)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接报后,首先分析事件性质和等级,如能够联动各部门解决,则由部门或行业应急指挥中心启动相应二级应急预案,启动处置程序进行事件处置,并将处置结果上报政府。如需要更高级别应急指挥中心协调解决,则向高级别应急指挥中心(一级)报告。

(3)高级别应急指挥中心接报后,由政府决策,

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应急指挥预案,启动一级应急预案。首长进行统一指挥,联动单位根据调度指令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与此同时,有关现场的话音和数据信息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传回应急指挥中心,形成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互动反馈。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将根据需要显示事件处置的全过程,以便进行实时监控。信息网络及语音记录设备将如实记录下与事件相关的语音及数据信息,供未来检查、检索和查询。

(4)事件汇总汇报:事件处理完毕后,事件情况和处理情况被汇总到相关部门。可定期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获得有关各种突发事件的统计报告,进行趋势分析。

(5)应急指挥车:如果需要出动移动指挥车,则向指挥车发出指令。移动指挥车与应急指挥中心之间进行语音、数据通信。

系统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2.3 系统功能组成

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信息采集、评估决策、通信指挥、现场指挥和公众沟通五大应用系统;二是应急预案、资源、专家和地理信息四大数据库;三是通信、硬件和软件三大支撑平台。

2.3.1 五大应用系统功能

2.3.1.1 信息采集与预警预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上报、资源管理、统计分析与报表、风险源管理、综合查询等子系统。

2.3.1.2 评估决策系统,主要包括领导应急指挥终端、事件接收、指挥长、地理信息、预案管理、大屏幕显示、现场实时监控等子系统。

2.3.1.3 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调度子系统和有线调度接口、无线调度接口、视频信号接口等模块。

2.3.1.4 现场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车),主要是由车载指挥调度台即移动数据终端、现场图像采集传送、现场无线通信网、现场信息记录四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同时又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2.3.1.5 公众沟通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指挥网站和信息发布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2.3.2 四大数据库

应急数据库是一个以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应急联动单位为节点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群。主要有两种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包括大量的统计数据;空间数据是反映系统信息空间坐标位置的数据(如事发地点、派出所位置等)。把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使得整个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和形象直观。

2.3.2.1 信息源

地理信息数据:辖区的山川、河流、水库、公园、公路、街道、路、巷、建筑物、度假区等社会公共地理信息;固定电话安装信息;重要建筑物、机场、码头等的建筑平面图信息;社区分布、人口密度图及人群成分特点信息。

各应急力量的空间物理位置及地理坐标、辖区范围;各应急设备分布及应急设备工作情况;自然水源的空间物理位置及地理坐标;各重点防火单位及高层建筑的空间物理位置及地理坐标。

2.3.2.2 数据分层

由于系统涉及信息量巨大,合理的分层管理是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关键。数据分为以下几类,即基础底图数据、道路数据、点位数据、部门特殊需求数据。每一类数据根据详细程度再进行分级,一般为两到三级。根据地图显示的视野,系统能自动选择显示相应级别的数据。尽管在数据库里的图层很多,但要保证系统在任何时候显示的地图图层数量都控制在十层左右,从而有效地降低负载,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

基础底图数据:基础底图数据实际上是基础地形图数据,包括行政区域、湖泊、河流、居民区、公共建筑物等,它们主要是面类数据。

道路数据:严格来讲,道路数据和点位数据也属于基础底图数据。但为了体现这两类数据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故需单独处理。道路数据包括路面数据和路网数据,特别是路网数据,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路面数据是以面的形式所表现的道路,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美观和直观,但是不利于分析。对于系统来说更重要的是路网数据,即道路要进行分段处理,形成路网。道路的属性包括道路等级、道路长度、宽度、线形、路面性质、道路编码、路段隔离设施、车道划分、设计车速、容量等。

点位数据:点位数据在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很多情况下点位数据是很重要的定位参考点。点位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共性点位数据,如:党政首脑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电汽车站点,客货交通类包括长途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货运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包括体育场馆、医院、急救站,标志性建筑包括火车站、机场、天塔、大型商场、大型国家机关等。另一类是特殊点位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不显示,但是对系统是重要的定位参考数据。如:门牌号码地址分布点位、电话号码分布点位。

业务数据:警力及其管理辖区、应急水源等。

2.3.2.3 数据库种类

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专家数据库、预案数据库四大类。

2.3.3 三大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有通信网络平台、应急指挥中心和软硬件平台。通信网络平台包括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三部分;应急指挥中心包括会商室和值班室;软硬件平台包括数据机房、GIS平台、GPS系统、操作系统等。

3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设计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安全服务、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安全技术支持、响应与恢复机制。其安全体系模型如图7所示。

3.1 基础安全服务

需要解决的信任问题包括:可信的身份,网络信任域,可信的数据,可信的时间服务。

3.2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管理策略、系统安全策略、计算机使用策略、人员安全策略、系统资源保护、内部通信策略、数据及资料安全策略。

3.3 安全技术支持

对外采用加密技术、先进防火墙技术,防止外部的窃密、攻击;对内改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在应用软件中嵌入安全模块,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实体鉴别技术,实现内部的安全防护。采用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如下:安全服务环境、CA中心认证系统接口、网间互联加密、防火墙、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终端加密认证设备。

3.4 系统和数据安全

包括系统层安全、数据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其中应用层安全具体要求如下: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名和密码封闭性、系统对用户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留痕功能、屏蔽用户操作错误、错误提示的准确性、错误不能导致系统异常退出、输入数据有效性检查、异常情况的影响、网络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3.5 响应与恢复机制

制定紧急事件的响应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一个紧急响应和报告流程、24×7紧急事件响应服务措施、入侵分析;恢复被破坏文件并消除非法文件的措施、恢复正常操作办法、消除今后的入侵隐患的措施、对系统的安全进行重新评估与系统加固方法等。

系统备份将对业务处理系统要进行异地备份,主要包括系统、数据、通信线路等。主机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及重要数据每周备份一次,保证可以随时调用备份恢复系统;每条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线路都必须有备份线路,保证无论出现任何情况,至少保证有一条通信通道畅通。

摘要:本文科学分析政府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的业务特点和需求,提出应急系统应按用户特点分为执行型和决策型两类,各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该建设决策型系统的观点,同时引入控制论思想和方法设计系统,确保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威海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实践,简要介绍了系统基本框架、技术体系、网络架构、工作流程、功能组成以及安全措施等。

关键词: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志东主编.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p1-14.

[2]马龙.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中的若干实际问题[J].北京:应急管理周刊,2008.3:2.

[3]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探讨 第8篇

关键词:电力,应急,指挥,建立

现有的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缺点和不足, 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势必会影响应急指挥工作的顺利进行。长此以往, 势必会影响国家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增加电网故障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1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

1.1 定义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是相关电力企业应对因自然灾害、紧急事故、社会安全事件、信息安全事故等重大事故而导致的国家电网生产运行受到严重威胁、供电系统设备受到严重损伤、大面积停电等严重问题进行应急性综合处理的组织和指挥场所。

1.2 组成

遵照国家相关要求, 电力公司建立的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分别是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以及应用系统。场所是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硬件条件。电力应急指挥中线的基础支撑系统是指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技术、设备以及手段, 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视频采集及显示系统、会议电视及电话会议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集中控制系统、信息接入及互联系统等等。 应用系统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 融入GIS、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电力公司的信息化成果, 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交换平台。 众所周知,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是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原则上应该覆盖电力公司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的业务范围。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日常管理、资源管理、值班管理、预警管理、辅助指挥、培训演习、信息整合等。

1.3 功能介绍

上文提到,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是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应该日常管理、资源管理、值班等功能, 现具体介绍如下。

1.3.1 预警、预测功能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能够接受应急预警信息, 并根据预警级别通过相关人员, 并启动相应的预警信号。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典型自然灾害对电网设施的影响分析, 并在地理信息图上加以标注。

1.3.2 应急预案管理功能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能够根据预警信号的级别, 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 为事故的后续处理做好准备工作。

1.3.3 信息整合功能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和各地的市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该时间相互贯通, 在自然灾害发生和电网故障时, 应该实现现场信息的快速接入。 接入的信息应该包括电网运行的实时相关信息、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生产信息、物资管理信息、日常气象、水情信息、灾情以及社会相关信息。

1.3.4 信息处理功能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在应急管理过程中, 应该实现对人、财、物以及电网的损失数据做出统计和分析, 对典型的灾害信息在地理图上形成合成显示, 实现与电网设施的分析管理, 可实现电网突发事件对公共评价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各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该通过电视会议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对应急事件进行有效会商。

1.3.5 辅助决策功能

作为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该具备分级、分类应急启动、监测、退出辅助决策功能;及时评估电网的受损情况, 并实现预案的数字化执行功能, 形成辅助指挥方案, 实现对应急过程的记录、整理以及过程重现。

2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存应注意的问题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工程量大, 建设周期较短,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容易遇到种种问题。 有关人员应该积极协调各个部门, 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加强新技术融入, 以下问题需特别注意。

2.1 规范建设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设计和建设, 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在国家规定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建设。参考指导依据, 对各个应急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技术指标加以规范, 确保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2.2 网络安全

在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注重网络安全的监管。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接入调度信息、内网信息、外网信息,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实行专网专用。有关人员应该合理规划外网、内网以及调度专网的网络接入点, 避免在同一计算内进行网络切换操作。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应该加强计算机质量管理, 定期杀毒, 省级软件, 确保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软件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

2.3 合理布线

本文建议,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在布线过程中应该适当留有余地。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新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需求。 在布线过程中, 综合布线系统应该为指挥场所提高语言、数据、控制信号的连接。 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每个指挥席位应该至少预留三个信息点, 一个为语音点, 两个为数据点。受到场地的限制, 指挥去和控制区应该布置在同一个大厅中, 在控制席中预留6 个信息点, 1 个VGA输入点还有1 个电源点。

3 结语

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等意外因素导致电网运行异常、大面积停电等严重问题, 减少因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作为电力公司, 应该积极推进省级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和规划,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减少因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文彬.KVM技术在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09, 11:36-37.

[2]李伟, 李燕, 江其生.省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信息化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01:33-34+37.

[3]徐希源, 曹俊喜, 渠晓峰, 郭雨松, 门永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基础支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J].电气应用, 2013, S1:269-271.

[4]李为为.省级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5, 07:18-20.

现场应急指挥 第9篇

关键词:灭火救援,现场,加强,组织指挥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各类灾害事故也越来越多。对灾害事故处置组织指挥的相关部门不仅涉及到支队、大队、中队, 还需要省级范围内的应急处置部门力量进行联合作战。所以, 灭火救援工作质量的高低, 不仅决定于作战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更取决于组织指挥能力的强弱。

一、现阶段我国在灭火救援现场存在的组织指挥问题

最近几年, 我国消防部队已经成功处置多起重大火灾, 尤其是处置一些特大火灾事故的时候, 充分展现出各级指挥员较强的现场组织素质。但尽管如此, 现阶段我国在灭火救援现场组织指挥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一) 掌握的信息比较片面

一些现场指挥员到达火灾救援现场之后, 不会到一线亲自侦查具体的火情, 所以无法准确地掌握火灾现场的内部情况, 不能清楚地掌握到场的救援力量, 在不能完全掌握部队战斗力位置情况下, 通常都是听从下属进行简单的情况介绍或者直接进行一些外部的观察之后, 就根据自身主观经验进行指挥, 不能很好地抓住火灾事故的主要方面, 从而导致无法高效完成灭火作战指挥。

(二) 比较缺乏全局观念

一些灭火指挥员缺乏全局性观念,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到达现场之后比较重视前方, 轻视后方。对前线灭火救援行动比较重视, 但轻视后方的通讯、供水及物质保障等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 不去看全局, 只是看局部。很多指挥员仅仅关注那些正在燃烧的火灾问题, 而不去或很少考虑火灾蔓延趋势、气象条件、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等等。

(三) 指挥方式不够科学

在指挥方式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指挥方面不够科学。部分指挥员进行下达命令或部署的时候, 比较模糊, 对于要求和任务不能进行非常明确的交代, 接受命令者就会一知半解、理解不清, 还不敢多问, 从而进行盲目的行动;进行微观指挥, 很多指挥员会进行越级指挥甚至会越过很多级对中队进行直接指挥, 有的时候会对队员随意发出指令, 甚至会直接对班长进行指挥, 导致一些指挥部的其他指挥员不能掌握具体的作战部署此外, 部分指挥员会进行遥控指挥。一些指挥员进行灭火作战任务的时候特别喜欢通过对讲机进行遥控指挥, 并没有通过开相应的作战碰头会对相应的工作进行面对面的指挥和部署。

二、灭火救援现场提高组织指挥能力的措施

(一) 积极树立起牢固的救人第一、安全风险、舆情应对意识

灭火救援指挥员必须牢固地树立起救人第一的意识。所有救火指挥员进行火场决策的首要要素就是救人, 这也是我国各个消防部队进行作战的首要目标。例如7.8恩施硒都火灾, 相应的火灾指挥员对灾情进行了正确的判断, 果断采用灭火同救人同时进行的措施, 疏散并搜救出64名被困的群众, 无一人伤亡。所以, 相应的指挥员在到达火灾现场后, 首先必须确立第一时间救人的意识, 然后在最快时间内指定并部署相应的救人作战计划, 一切指挥工作都要围绕救人这项工作来展开。此外, 指挥人员还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科学处理灭火和救人之间的关系, 从而做到救人第一, 落实第一时间救人。

牢固地树立起安全风险的意识。现代的火灾现场随时都可能发生任何情况, 可能会有毒气泄漏、倒塌、爆炸等等意外状况的发生, 从而对火灾救援官兵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因此要求火灾救援官兵树立起牢固的风险意识, 要时刻都保持住头脑的清醒, 对潜在风险进行主动的了解及分析, 然后最大限度内规避风险, 从而保证救援官兵的安全。

牢固地树立起舆情应对的意识。所谓的舆情就是警情, 舆情更加形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闻传播具有全天候、速度快、频率高、覆盖面广等特点, 所以如果消防官兵在实际火灾救援现场出现意外或失误, 就极容易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 从而使救援工作变得被动, 不利于消防部队良好形象的树立及维持。所以身为火灾救援现场的指挥员, 绝不可以只是低头灭火, 还必须敏感地抬头看看, 抢占发言先机, 掌握舆论的导向, 从而防止一些恶意炒作问题的出现。

(二) 在火灾救援现场要注意抓住关键问题

必须抓住火场主要方面。进行火灾扑救的时候, 现场的指挥员必须擅长从全局进行谋划, 紧紧抓住火场当中的主要矛盾, 善于掌握火场主要方面。例如广东省近年来的几次重大火灾, 2012年中堂建晖纸厂进行火灾扑救过程中, 其重点就是要保护三条21亿的生产线, 在战略上甚至曾制定了放弃其中一个成品仓库的扑救措施。一旦现场指挥员无法清楚地判断火场主要方面, 无法进行清晰的把握, 那么救援行动就会比较被动, 形成小事变大祸, 小火变大灾的严重后果。另外, 火场主要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例如中堂纸厂火灾中, 开始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护设备, 后期则是防止厂房倒塌, 发现梁柱和楼板发生弯曲和变形之后, 为了保证救援官兵的生命安全, 停止进攻将近1小时。

必须抓住科学的工艺措施。火灾现场的指挥员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一些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问题处置。在危险化学品发生灾害事故之后, 指挥员必须立刻做出的决策, 选择有效的措施, 进行关阀断料, 这样才能从火灾源头上来消除危害。此外, 还要善于利用输转泵及压力差实现倒灌, 通过手动输转工具及机动泵实行输转。

三、结语

火灾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所以相应的火灾救援现场官兵必须高度重视在组织指挥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然后牢固树立起救人意识、安全意识等, 从而不断提高火灾救援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炳泉.用飞机实施消防灭火的历史与现状[J].山东消防, 2003, (08) .

[2]张世军.我国消防灭火基层指挥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3, (14) .

[3]吕利军.浅谈我国消防灭火基层指挥体系[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10) .

上一篇:联合实验分析法下一篇:精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