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论文范文

2024-06-25

教育机构论文范文(精选11篇)

教育机构论文 第1篇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 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学业和各种特长的培养,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认知技能训练。

2. 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缺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 在智力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让孩子掌握一两种的乐器、会加减法、会识字、会背几首古诗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二、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意识、情感和身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由于游戏代替了学习抽象技能的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自我形象的建立。

所谓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对幼儿而言,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构建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地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另外,幼儿教师要“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 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整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就一般人来说,智力差别并不明显,人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幼儿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是说,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教育内容,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三、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 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 营造和谐氛围,统一教养观念。

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3. 强化良好行为。

当人们受到外在的表扬或奖励后,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良好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4. 扩大交往对象,丰富生活经验。

儿童同伴在指导或训练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方面,具有为成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出门,多和别的孩子玩耍、交流。

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培养幼儿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在不断成长,成长过程中又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改进教育策略与教育方法。

摘要:文章从目前幼儿教育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入手, 分析了“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 旨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邵艳秋, 张春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 2009, (10) .

亲子户外教育机构推荐 第2篇

编辑推荐:位于北京,是国内较早进入亲子游领域的儿童体验式成长平台,提供自营活动和亲子游资讯的网络平台,为3~12岁的孩子打造“童趣学院”,由教育专家进行活动体系和内容的开发,同时纳入经过精心甄选的、符合学院课程属性的供应商内容,推出了包括童军、科学系列、玩转博物馆等专业在内的系列特色课程,让孩子在游玩中探索世界、感知快乐、学会合作。

蒙特尔成长教育

编辑推荐:持续七年开展营地教育课程,拥有两万多名会员,开设了观鸟自然营、亲子野趣营、夜宿海洋馆、心智拓展营等专项主题营,专注于儿童情商和社会性发展,通过成长教育为主,亲职教育、探索教育为辅的方式,帮助儿童培训自尊自信、合作交往、情商和领导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创始人团队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教育行业、美国户外营地教育的深厚背景。

林间小孩

编辑推荐:位于北京,为4~15岁的孩子或家长提供户外教育、自然教育等服务,基于易子而教、亲子共育、观察分享等理念,着重于成体系的课程开发设计,践行LNT无痕山林的环保理念,促进城市儿童重建与自然的身心连接。机构创始人有心理学和教育行业的背景,主要工作人员曾接受过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无痕山林、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等专业培训。

盖娅自然学校

编辑推荐:位于北京,以“自然之友”20年的环境教育为基底,专注于自然教育的社会型企业,许多从学校出来的“自然体验师”开始自然教育领域的创业。课程体系吸收了日本自然学校、德国森林幼儿园的元素,融入“完全教育”、“亲子共育”、“完全的情感体验”等教学理念,通过体验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打开自然的开关,最终引导人们将环保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培育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

漫道大自然教育

编辑推荐:2014年9月开始,属于北研大自然课程上海地区的合作方,是经政府认证批准的 “大自然教育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推出专题儿童主题培育活动,通过平衡法则、融入法则、系统法则三大法则,重新建立儿童和自然的连接。教练团队拥有北研大自然教育科研院颁发的《CAN大自然教育指导师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大量户外登山探险活动经历。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

编辑推荐:成立于2012年,位于昆明,致力于自然教育实践的社会型企业,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启发青少年和成人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创始人之一王愉,拥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环境教育硕士学位,为了能够提供持续陪伴和成长体验的空间,在地已经建设了自己的自然学校,计划通过2~3年的时间,建设成为一个集自然体验、自然游戏、体验式园艺和户外教育为主题的自然学校。

小路自然教育中心

编辑推荐: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于2014年1月,位于上海,主要为有志于从事自然教育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课程设计方案与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业务主要包括自然学院、自然体验中心、平行自然网络与CSR协助计划,特色课程包括自然魔法、森林物语、五感绘自然、自然游学等。致力于推动自然体验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整合自然教育行业资源,成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心。

乐享自然教育工作室

编辑推荐:位于福建福州,以“生态、生活、生命”为核心理念,采用“自然流水学习法”,通过感官体验、观察记录、自然创作、自然探知、生命教育等进阶式课程设计开发系列特色课程,在乡村成立保留传统文化和生活化的自然学校,已在武夷山桐木村、南平宝珠村、西双版纳植物园、秦岭华阳镇、广西梧州、台北阳明山及城市举办营队,以“培育有能量、有自然守护行动力的大地之子”为行动目标。

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 第3篇

1 如何进行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判断

经过漫长的改革开放岁月, 我国已经和世界接轨, 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经全面落实, 实现了教育大众化, 并且已经成为了位居世界首位的教育大国, 这就目前取得成绩来看, 我国教育已经算的上是非常的“成功”了, 但是在社会上还是有诸多人对其不满。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教育公正性与公平性, 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在我国人们普遍都觉得只有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让教育获得成功, 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就导致教育不公的现象出现, 所以人们就觉得享用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教育失败。对此不难看出, 人们认为教育公平性是基于社会公平基础上的, 如果不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那么在社会当中的发展情况自然也就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是个人以及家庭的不幸。

教育是为家国以及人民群众服务而开展, 同时还肩负着道德塑立以及知识传承的重任, 所以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判断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一个最为客观的指标, 但是在理论上对教育指标分析, 我们分别要从外在向度以及内在向度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观察。

1.1 外在的向度

对于外在向度的观察相对较为简单, 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市场调查, 收集具体的数据, 然而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评, 另一方面, 也可以将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作为切入点, 将其进行比较, 经由我国教育历史以及国际教育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还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扩张, 并且人们配到教育资源也逐渐变多, 教育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可见我国在教育行业的投资之大。综上所述, 外在向度对于教育成功和失败判断的客观指标就是:享有教育资源的充裕性以及可获得性。目前, 我国在这一方面所获得成就相当惊人。

1.2 内在的向度

对教育事业成功判断的内在向度具有三项指标: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但是这三项指标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 非常难以进行客观评定, 但是相对外在向度来说, 内在向度更具影响力。

(1) 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

公平往往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所以人们想要获得教育的公平, 就必须要在基于社会公平的基础上, 然而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十分的困难。

(2) 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这个问题相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言, 难度更高, 因为想要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就必须建立在平等的上,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 想要实现教育平等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3) 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希望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视智的发展, 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当下对于教育失败判断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人们叫做“填鸭式”教育。

2 我国的教育焦虑现状

在我国教育焦虑的状况普遍存在, 具体就是指的担心孩子分配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而影响到孩子社会上的发展,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2.1 独生子女居多

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实施,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这就使得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大, 因为其高成本投入, 所以害怕失败的心理也就越严重, 提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等口号, 各个各样的培训班, 甚至是胎教层出不穷, 就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情结。

2.2 地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经济资源分配不是很均匀, 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不公平现象, 然而这一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行不通的, 这就导致教育竞争越演越烈, 使得处于竞争劣势的群体获得教育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差。

3 社会参加教育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已经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联系紧密, 虽然也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念, 但是其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在当下有的教育甚至已经在向商业化转变, 严重的脱离教育本质, 目前由于一些重点院校的优势资源就是应试教育, 并且这些学校已经和当地政府利益精密结合, 要是一旦实行素质教育, 其优势将荡然无存, 对此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般喊着素质教育, 然而却在推行这应试教育。事实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产业化教育, 比如:择校费、资料费、创建培训班、重点班、普通班等等, 这样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并且利用教育来创造经济效益是有害无利的。对此, 我们需要社会参与, 让其反映出社会诉求, 强化教育组织的自律性, 从本质上实现教育治理。

摘要:当下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衡量, 然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却是一个基本指标。当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导致教育出现不公的现象, 另一方面, 也有教育机构逐渐将教育事业商业化, 这就要大大降低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对教育焦虑, 并且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 这不仅仅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不很好的发展, 并且还容易让学生走上歧途。对此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治理, 这就需要社会的参与, 充分发挥教育专业精神, 加强其自律性, 并且要彻底的摒弃教育功利主义, 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追求, 让教育本质得到体现,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肩负起社会责任, 让教育走向成功。

关键词:教育失败,驾驭焦虑,教育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洪才.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J].探索与争鸣, 2012 (2) :65-70.

[2]王安全.教育失败的人性理念及其修正[J].教育导刊 (上半月) , 2010, 3 (3) :5-7.

[3]宋园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滑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探索与争鸣, 2012 (4) :77-79.

[4]于海阔.教育失败与不教而诛——《青春禁忌游戏》不只是游戏[J].电影评介, 2011 (7) :111-112.

[5]何康.不要轻易判断教育失败——回应《小刺猬》[J].思想理论教育 (下半月行动版) , 2009 (11) :91-92.

教育机构口号 第4篇

二、誉满京华,佳师佳教。

三、选择京佳,选调无忧。

四、走进京佳,走向成功。

五、从警第一步,京佳来帮助。

六、试看捷报频传处,京佳一路总相随。

七、一二三四步步高,京佳护航赢公考。

八、京佳圆你梦,来当选调生。

九、锦绣前程,京佳点灯。

十、选调有京无险,胜出有佳相助。

十一、京选最佳课程,选调当然畅通。

十二、培训到家,梦圆京佳

十三、大海航行靠舵手,招警培训靠京佳。

十四、名仕之路,京佳起步。

十五、为小家,为国家,教育培训最到家。

十六、从教捷京,口碑最佳。

十七、选调生京喜连连,圆梦想佳音绵绵。

十八、一心为仕途,京佳找出路。

十九、你的未来从这儿起航就业不再难,京佳帮你忙。

二十、钟政法干警之灵,毓国家栋梁之秀。

二十一、一鸣京人,佳誉户晓。

二十二、京佳培训改变生活,公务员职位成就未来。

二十三、报得京佳在,还怕出仕难?

二十四、京益求精,佳逢其时。

二十五、名师出高徒,高徒在京佳。

二十六、走仕途,选京佳,名师辅导顶呱呱。

二十七、今日京心选择,明日最佳教师。

二十八、仕途迷茫,京佳帮忙。

二十九、年轻人先人一步,选调生非你莫属。

三十、从警有路学为京,成功无涯苦亦佳。

三十一、京佳护航步步高,一箭中的赢公考。

三十二、因为奋斗而京彩,所以成功传佳音。

三十三、从警有路学为京,仕途生涯佳作舟。

三十四、选出优秀,培出精英。

三十五、京佳点化,职场生花。

三十六、选择一次,改变一生齐家,治国,安天下;竞争,培训,有京佳。

三十七、仕途漫漫,京佳陪伴。

三十八、欲成政法人,先进京佳人。

三十九、京佳京佳,教育专家。

四十、今天你选择我,明天我照亮你。

四十一、选调之路,京佳起步。

四十二、警上添花,赢在京佳。

四十三、仕途有京彩,千里传佳音。

四十四、京佳培训,公务人员的摇篮。

四十五、京佳考网,圆您梦想。

四十六、不是所有培训,都叫京佳。

四十七、定位京准,培育佳才。

四十八、成就公务路,理想之选。

四十九、京师荟萃,佳教于公。

五十、找京佳,做佳警选调生进京,成才路最佳。

五十一、警队亦难进,京佳有绝招。

五十二、为师业必京,佳途伴您行。

五十三、仕途保驾,信赖京佳。

五十四、畅行仕途,京佳指路。

五十五、京佳领进门,仕途靠个人。

安博收购教育机构内幕起低 第5篇

2009年8月11日,对于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同升湖学校)董事长王忠和来说,标志着一个新“历程”的开始。这天,是同升湖学校与安博签订转让协议的日子。

早在2008年初,安博就开始在全国进行大范围的收购,号称挑选的必须是各地教育品牌的前三名,包装业绩为其上市做准备。当时,同升湖学校下属的教育开发公司北京分公司从北京教育界获得这条消息,从2009年3月开始,双方就开始了意向性的接触,直到当年6月,双方确定了收购意向,并于当年8月11日签署了收购协议。

“安博以8391万的现金和安博境外待上市的等值人民币8388万的股票来收购同升湖学校。”长沙亚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兴置业)董事长王忠和告诉记者。

“安博宣称自己是一个国际化的教育机构,收购后能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办法。”王忠和说,2009年同升湖学校的发展刚好到了一个瓶颈,对于安博伸出的橄榄枝,同升湖学校欣然接受。

“安博称他们很快就要在美国上市,当时新东方上市后的股票价格为50-80美元。”亚兴置业的投资顾问易新强告诉记者,安博声称其赢利模式中囊括了职业教。

在双方签订的收购协议中,同升湖学校的举办方亚兴置业名义上还拥有30%的主办权,而安博拥有70%的主办权,却控制了同升湖学校的经营权、经营所得权和经营所得处置权。

零价值的原始股权证

矛盾的产生是安博2010年8月5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收购之前安博承诺开盘价能翻三到五倍,并赶超新东方每股50~80美元的价格,而安博正式上市的开盘价仅为$10美元/ADS股(每ADS股含两普通股)。这引起包括同升湖学校在内的众多被收购学校的不满。

到了2011年2月6日,同升湖学校持有的安博原始股票已经过了双方约定的180天锁定期,如不转换成可在股市流通的股票,其持有的原始股票无疑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收购时,安博承诺180天锁定期满后,对于学校持有的原始股票转股将不设任何门槛和限制,只须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和交易规则。”亚兴置业投资顾问易新强告诉记者,同升湖学校提出转股流通的要求后,被安博拒绝。“他们要求和我们再签订一个协议,承诺以前双方所签订的所有协议,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都要同升湖学校承认。”易新强说,安博还以担心被收购学校原始股票转换后在股市大量抛售影响股票价格为由,拒绝了同升湖学校的转股要求。

纠纷不断升级

笔者了解到,安博拒绝同升湖学校转股还存在其他原因。

同升湖学校被收购之前,拥有16万多平米的校舍、场地及配套设施,当时的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认为,同升湖学校换了主办方后,担心日后出现经营风险,于是要求把本在亚兴置业名下的2万多平米校舍转到同升湖学校名下,其余校舍、场地及配套设施有偿租与安博使用。

当时,王忠和和安博约定,20年租赁期满后,王忠和把其名下30%同升湖学校的主办权交给安博,安博将校舍及配套设施还给王忠和。从2009年8月安博收购同升湖学校至今,安博一直拖欠着学校所在同升湖社区物业管理费高达几百万元。王忠和因为讨要社区物业管理费,被取消了学校的参与举办权,并连校门都不能进。

“同时,收购之前,安博承诺会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一直都没有兑现。”王忠和称,其妻子在同升湖学校被收购后,一直担任学校的副校长,但之后被安博找借口开除。

安博的“霸王条款”

和同升湖学校一样被安博收购的还有长沙兢才修业学校和牛耳教育等多家K12(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课外辅导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

被以2500万人民币现金和等值于2728.2万元人民币安博待上市的股票收购,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兢才修业此类的课外辅导学校,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式根本就是一个美丽的幌子。

“安博确实往兢才修业的帐户内打过2500万元的现金。”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但在收购之前,安博和这些课外辅导学校就另外签订了一份协议,这些课外辅导学校在接受收购现金后,必须以向安博购买软件的名义把款打回给安博,这样安博就以“靓丽”的软件销售收入业绩忽悠了美国的股民。

鉴于安博描述的股票上市后巨大利润的诱惑,这些课外辅导学校均接受了这条“霸王条款”。

记者了解到,安博以软件销售起家,1999年,其创始人黄劲在美国硅谷注册公司。

2003年,黄劲决定,从只卖教育软件的公司,转向以教育服务为主。

2003年,国家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部分承认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质。以安博为代表,除了新东方之外,赴美上市的教育培训企业大多成立于1999年~2003年间。

2007年10月9日,安博教育集团得到来自麦格理银行集团、华威创投、思科、艾威基金的5400万美元风险投资,超过同期宣布成功融资的其他3家教育机构融资总和。2008年10月,安博教育再次获得包括英联投资在内的1.03亿美元注资。

获得国际风投之后,为了尽早在美国上市,安博开始在全国收购各地排名前三的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包括同升湖学校、长沙兢才修业学校、牛耳教育和京翰一加一等23家教育机构,从而对其业绩进行打包上市。

为了规避我国政府的监管(2006年由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6年8月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0号令”)以及2007年商务部下发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严格禁止外商投资义务教育机构的条款,安博通过在开曼群岛设立离岸公司作为上市主体,然后在香港成立多个空壳公司,并持有这些香港公司100%的股权,这些香港公司再在境内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该全资子公司以及随后成立的众多实际控制的内资公司与安博签订了一系列特定协议,构成业绩和利润向美国上市公司输送,以达到符合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法规。

安博陷债务困境

在安博官方网站上,安博现任副总裁薛建国被介绍为曾经担任上市公司(科利华)的总裁,有着20多年丰富的职场经历。

记者在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查询了解到,2009年第3期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欠税公告(走逃、失踪及其他欠税)表明,薛建国因长期欠税被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布为欠税大户,其担任法人代表的北京科利华晓军管理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至今欠税金额高达397万元。

2012年4月30日,安博宣布无法及时提交20-F年报,之后的5月16日,安博再次宣布无法及时递交年报,此行对其股票产生了重大影响,截止2012年5月16日收盘,安博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7.55%。

2012年6月,一个月内就有美国霍华德史密斯律师事务所等八家律师事务所对安博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部分分支机构没有足够按时付款历史记录,因此,该八家律师事务所质疑安博缺乏充足的内部和财务控制,并推论安博财务存在问题。

在安博公开的财报中,其声称支付给同升湖学校前股东三年物业管理费1381万人民币,同升湖学校原业主王忠和告诉记者,安博根本没有支付物业管理费,连50万的房屋使用保证金也一直拖欠。“安博的行为,对内纯粹是再欺诈被并购的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外纯粹是在欺骗美国的股民。”王忠和说。

在安博股票不断下跌的同时,被其收购的学校也逐渐发现其收购过程中的猫腻,安博遂忙于起国内的灭火。

安博旗下机构违规办学

笔者在网上输入安博关键字搜索发现,安博旗下机构的大量违法违规办学黑幕和丑闻遭媒体曝光。

2011年1月5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了“京翰教育涉嫌违法非法办学之旅遭质疑”,对哈尔滨京翰教育非法办学进行揭露。

2011年5月27日,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博教育黑幕——买卖学生》。该媒体揭露了安博幕后的恶性竞争,买卖学生、回扣成风、鼓励公办教师走穴兼职等问题。

2012年9月5日,时隔一年多之后,中国经济网继中华工商时报之后以“京翰教育爆天价培训费:100天收8万被指超范围经营”为题,报道了哈尔滨的刘女士三个月花费了近8万元补课费给其儿子补习,结果考试成绩公布,孩子只考了340分。刘女士一怒之下将京翰告到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称京翰并没有办学资质。

2012年9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对安博教育旗下京翰1对1的内幕进行曝光,记者调查发现,京翰1对1宣称的所谓名师和超高录取率全是瞎编。

校外教育机构活动课程的由来 第6篇

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对“活动课程”的认识是置于学校教育环境的视域之下,自我国正规的、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创办发展至今日,“活动”一直是校外教育机构的主要特色与内容,现如今“活动课程”成了校外教育机构这一“舞台”中的“主角”。校外教育机构是如何从“活动”一步步发展走向“活动课程”的呢?藉由对过去历史的理解,可能有助于面对并思考现今的问题与处境。因此,厘清探寻校外教育机构活动课程的由来,从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掘影响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校外教育机构活动课程的构建及其发展走向。为此,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校外教育机构活动课程的由来进行系统梳理。

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多彩活动的开展

从建国初至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初步形成、新兴发展的阶段。早期的校外教育机构源于对苏联经验的学习。1949年4月,我国在大连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少年宫,当时命名为“大连市儿童文化馆”[1]。建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儿童工作和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下,以少年宫、少年之家为骨干和主渠道的校外教育在新中国诞生了,形成了我国建国初期校外教育机构形式多样化的格局。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二部制学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增多了,但是课外校外生活却很贫乏。在我国的各大、中型城市中,广大少年儿童因其饱满的精力无处发泄而频频引发了一系列儿童问题。出于充实少年儿童课余生活的实际需要,各地开始陆续新建、改建少年宫和少年之家,涌现出了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少年宫、少年之家。

这一时期,以少年宫、少年之家为主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普及教育、艺术教育及体育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充实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使他们的闲暇时间富有思想内容。在思想政治类活动方面,校外教育机构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通过利用“墙报、黑板报、故事、童谣、连环画、电影展览会、实地考察、榜样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配合学校的“五爱”教育;在科学技术类活动方面,20世纪50年代,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类活动主要以群众性的科技普及活动为主,进入到60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在艺术类活动方面,校外教育机构经常组织少年儿童进行“文艺表演、比赛、观摩、文艺晚会、音乐晚会、朗诵会、和作家艺术家见面会”等活动,并成立各种“艺术小组,如合唱、各种乐器、绘画、雕塑、刺绣、工艺、木偶”[2]等;而在体育类活动方面,则积极开展球类、棋类、体操类等兴趣小组活动,定期开展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夏令营活动,广泛进行各类军事游戏,并密切联系国防教育活动开展游泳、射击、通讯、登山等活动。

可以说,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初步形成发展阶段其教育是以“活动”为主,并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

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兴趣小组”、“儿童社团”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校外教育事业经历了十年的摧残重获生机,进入了全面改革的阶段。改革期间,校外教育机构在沿袭过往30年来所广泛开展的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些涉及现代化教育内容的项目。除了活动内容方面的一些改变,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在看到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培养出了大批人才幼苗后,开始逐渐走出少数儿童才能参加兴趣小组的局限,尝试转向深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为了普及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校外教育机构开始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除了一些技能性要求较高的兴趣小组需学生经过考试或是选拔才能参加)开办了各类兴趣小组。这一时期,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从50、60年代重思想政治教育转向重艺术、科技、体育类,如钢琴组、手风琴组、绘画组、雕塑组、工艺组、舞蹈组、围棋组、雕塑组、原电子组、气象组、生物组……在这些兴趣小组中,以艺术类的兴趣小组居多,科技类次之。除了普及兴趣爱好的“兴趣小组”活动外,一些校外教育机构还从“兴趣小组”里挑选出部分成员与学校中有某方面技能特长的学生组成“儿童社团”,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行重点、系统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少年儿童的爱好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3],以示范和影响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其实,这些少儿社团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初步成型,但大都以合唱、歌舞类的单科性艺术社团为主。到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儿社团的形式日渐丰富,由传统单一的艺术团发展为综合型社团、爱好者俱乐部等多种组织形式,其内容范围也逐渐变得宽泛,进入了趋向专业化、稳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时期,如1987年成立的“上海市小伙伴业余电台”是全国较早成立的青少年业余电台之一[4]。

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的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已从散乱的、广泛的开展各类活动逐步发展转向了有组织的、有重点的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兴趣小组”、“儿童社团”。

三、培养学生专项特长的“培训班”、“竞赛部”的风行

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了“竞赛热”的风潮,各类学科性竞赛与艺术类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学校把特长的培养工作提到了学校发展规划之中,提出了“英才工程”的总体构想,并确立了培养特长生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特长生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校外教育机构兴趣小组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5]。

由于人数的不断增多,80年代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兴趣小组”慢慢扩大成了“班”的组成形式。在应试教育氛围的笼罩下,与学校文化课程相关的内容开始逐渐出现在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如写作、数学、剑桥英语、美术等,并且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活动类的项目在校外教育机构所占的比例开始逐步“缩水”,但是其中“艺术类”的项目相对于“科技类”的项目却较为丰富。在90年代中后期,不少少年宫、青少年宫将兴办了十几年的航模、航海、电子、气象等数种科技兴趣班相继取消,文化类、艺术类的活动培训俨然已成为90年代校外教育机构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除了内容上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更多的采用讲授式、练习式的方式。以往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开设是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也很少采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如今各类培训班开始使用起了教材,并且大多沿用了专业院校的教材。

学生人数的增多、活动内容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这些无不表明校外教育机构80年代所进行的各项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兴趣小组”已异化为“兴趣班”、“培训班”。除此之外,90年代的校外教育机构还承担举办各类竞赛的任务,以竞赛的形式来甄别少年儿童的特长,校外教育机构已完全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乐园沦为选拔特长生的“竞赛部”。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特别要求。与此同时,在终身教育思潮与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影响下,教育对于追求人的个性全面发展越来越关注。然而,校外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所热衷追捧的各类竞赛考试培训在追寻发展学生的一技之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活动模式也普遍转向了课程教学模式,这与新世纪对于人才培养的诉求背道而驰。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改革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少先队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再次强调要把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建成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基地。随后,2001年6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展开实施。

在素质教育推动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三届一次年会上提出了“努力构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课程体系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区别于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具有校外教育特点,符合校外教育规律,适应少年儿童在校外学习、生活、娱乐等多种需求的全新的概念。”[6]长期以来,我国校外教育机构一直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的组织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设计,没有系统的规划和严密的组织实施,随意性很大。活动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个人的素质,没有规范化的标准和要求[7]。“努力构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的培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自此,我国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迈向了以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导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校外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探索之路。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与资源创建了相应的活动课程体系,如北京市少年宫积极联合市青少年科技馆共建该地区的活动课程体系;宁波市青少年宫以外来小公民文化建设为切入口,打造该宫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重庆市少年宫以“塑红岩之魂、立少年壮志”为主题,建立教育活动阵地,开展少年儿童革命传统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这其中以上海市的探索成果颇为丰富: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成立了营地教研室组建相关专家与营地老师共建东方绿洲“营地”课程体系,该营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活动为教学载体,设计了“野外宿营”、“龙舟竞渡”、“实弹射击”、“摸黑行走”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营地运用“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并且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课程评价体系[8];宝山区青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利用丰富的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以科技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千校百基地一体”的运作模式开展学校与科普基地“牵手”活动,构建新型的科技教育课程活动体系[9];长宁区少年活动中心从现状调查、课程实施纲要的编制、教材的设计编写、课程实施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培训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六个方面开展了有关科技类研究型活动课程体系的探究[10]……此外,全国各地十几个著名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在中国福利会的领导下携手共同参与了国家课题“21世纪少年宫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开发”,历经四年的研究与实验,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全面总结和探索了我国校外教育的内在逻辑,对21世纪少年宫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价值结构、开发原理、运行模式[11]进行了研究……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意识,对其活动内容的构建尝试也逐步趋于系统化、课程化。尽管这些探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其实践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活动”发展至“活动课程”经历了曲折的演变。从历史发展来看,从最初较为散乱的“活动”走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兴趣小组”、“儿童社团”,再到风行一时的“培训班”、“竞赛部”,最终形成具备一定体系的“活动课程”,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建设的形态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系统化。当下校外教育机构对活动课程的构建在兼顾活动性特质的同时,更注重内容选择的课程性。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经验的组织上强调阶段性与连续性,而这些特性恰是原有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所不具备的,却又是促进学生发展尤为关键的。因此,构建活动课程体系是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建设的必然发展走向,并且其活动课程建设将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更加突显“课程性”,在一般“课程”的意义上着重强调其“活动性”。

然而,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形态发展的这种趋势并非偶然,探究历史的渊源,追寻其脉络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影响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变更,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外教育机构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着相应的转变,从最初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慢慢走向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逐而转向培养学生的专项特长,发展至今日越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决定了校外教育机构课程目标制定的变化,而课程目标的变化落实到实践层面也就直接决定了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形态的变化。尽管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影响因素十分重要,但是在实践层面却很少被校外教育机构所关注到,正如文中所列举的一些有关构建活动课程体系的案例所示,这些校外教育机构在其尝试探索的各项举措中不断强调课程性,按照学校课程的方式从形式上进行改革操作,但是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为此,面对当下校外教育机构活动课程该如何构建的困惑,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要洞悉并把握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明确校外教育机构的价值取向,进而更好地促进其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释:

(1)我国校外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按其活动项目的范围及功能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少年宫(家)、儿童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儿童乐园、青少年活动营地等;另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影剧院、少年业余艺校、儿童体育场馆、儿童铁路、少年科技馆(站)等。本文所述的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指少年宫(家)、青少年宫、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这一类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

参考文献

[1]沈明德.校外教育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10.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745.

[3]徐德馨.少年宫教育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90.

[4]张成明,鲍秀芬.少年宫:中国福利会少年宫4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35.

[5][6][7]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2001~2003[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37、145、29.

[8][9][10]上海市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追求实践创新:上海校外教育论文案例选[M].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186、24、30.

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 第7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更新教学观理念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键在于教师目前, 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大多数教师是由普通教育转轨搞职业教育的, 很少有真正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 新的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转变相对滞后于普教, 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越来越不适应于我们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的思想, 职业教育对职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主要是应试教育, 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条件的约束, 因此在针对农村生源进行航海职业教育培训时, 要以人为本, 拓宽专业口径, 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 广泛培养市场需要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走特色发展之路, 创建高职教育品牌”是当今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和共同发展追求。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航海职业教育应把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须具备较强的能力, 应由教学一面手, 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向既有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显得极为迫切, 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教师正视自己, 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 而应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通过自学、专家讲座、教研活动、课堂实践等形式,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应重视“有岗敬业、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教育, 以积极的心态, 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二是从工科院校招聘一批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 或从生产一线聘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三是选派一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到职业技术学院、生产一线学习培训。即“引进一批, 培训一批”, 以此缓解职校专业师资不足的矛盾。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实践技能培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要把学校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 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 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职校姓职, 重在技能”, 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始终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内涵所在。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宗旨,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正确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的关系, 以“减数理, 增基础, 强专业, 重实训”为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 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 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 优化重组知识结构, 构成教师易教, 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 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重点, 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养。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 配备必需的试验器材、操作工具和原料, 把教学活动尽量搬到学生即能动手, 又能动脑的现场, 让学生边学边实践, 从而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实践的操作, 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三、校企合作, 搭建教育和就业的平台

把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实验实习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 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或校企联办, 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 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 实行产教结合, 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水平, 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 也使学生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熏陶,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既得到学校的认可, 也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 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熟练的技术工人现在比较短缺, 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好于本科大学生的现象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在好的企事业单位的实习, 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才, 走出校门就能就业, 应该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改进评价办法, 让评价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就业, 获得技能, 这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对职校学生的评价方法必须科学, 应逐步建立“专业技能水平分阶段达标考核”的评价体系, 做到“考教分离”, 严格考试制度, “以考促练”“以赛促练”, 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 真正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学到真正的专业本领。在考核方法上, 注重能力考核, 改革考试方法。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课程考试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一套旨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制综合考试机制。这种新型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试。如德育课考试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但是并未降低对学生考核的要求, 在题型上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科目考试既有理论考核, 又有占比例较大的技能考核, 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其一就是质量要有大的提高, 其二就是就业要有大的提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广大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深入理解, 职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论点摘编>.

[2]叶乾, 孔勤.个性心理学, 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论点摘编>.

教育机构论文 第8篇

关键词:教育,生命教育,内涵,途径

当代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转型, 这既是学校教育实现重新定位、自我更新的机遇, 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转型的根本在于对个体生命教育的重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是一种人性化的事业。它应当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自己, 理解生命, 了解生活, 丰富心灵, 培育灵性, 养成高尚的道德和坚定的信仰。因此, 教育应当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来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所以, 生命教育不能忽视,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 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几十年来, 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开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到日本1989 年修改的新 《教学大纲》中, 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 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再到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内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1997 年, 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2003 年9月,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2004 年11月, 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2005 年3 月,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2005 年12 月,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 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 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个策略;2006 年12月, “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 北京大学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 并决定自2007 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 争取尽早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目前的教育领域,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派都意识到“生命”应该成为教育的原点。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而在中小学阶段探索和实践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在孩童时期就开始实施生命教育, 让儿童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生活与生命的本质有较深刻的体会, 以便与他人、与社会环境、与自然能和谐相处。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把“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而也可以这样说, 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只有将对人的认识与理解置于生命之中, 将对人的教育落实在促进每一个鲜活的人的生命健康成长之中, 才可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 什么是生命教育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引导个体去了解生命发展的历程, 通过体会与实践实现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活动;是一种生命关怀下的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生命意义的抽象的教育理念。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孕育、发展和生命价值, 学会包容、接纳、欣赏他人, 培养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 从而使他们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狭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 更加关注实践层面和操作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

我认为,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 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有助于揭示教育真谛。教育的真谛就是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很明显, 这些都依托于人的生命和生命教育。没有生命, 就不可能有人的地位、价值、潜能、个性和力量。只有引入生命教育, 才可把教育的真谛揭示出来。

生命教育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生命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命意识及其所包含的生命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 都属于人的素质, 所以, 作为培养人的素质的素质教育, 也要包含生命教育所要培养的方面。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应当包含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因为生命是素质之载体, 没有生命, 就没有素质。因此, 没有生命教育, 也就没有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加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助于加强主体教育。生命承载主体, 没有生命就没有主体。没有生命教育, 那还有什么主体教育可言呢?要加强主体教育, 就必须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助于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人的内在需要。生命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则关怀生命, 满足生命的需要, 提升生命的意义, 完善生命的品格, 为生命“锦上添花”。要改进道德教育, 就应当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助于推动健康教育。所谓健康, 归根结底是生命健康;没有生命还有什么健康可言?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 健康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而加强生命教育就能够推动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 主体教育的加强, 道德教育的改进, 健康教育的推动等, 都体现着教育改革的精神, 而这些都是在生命教育的推动下取得的。可见要进行教育改革就必须引进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需要。调查表明, 学生因耐受力低下而导致受挫后情绪波动强烈;交往能力不强而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而缺乏足够的自信等等。要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唯有进行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 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 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 打造活力课堂——课堂育人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开展生命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凭借课堂教学渠道“有意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学科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 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意识, 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体育学科教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音乐与美术学科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心理健康课程疏导学生心理,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等。在生命教育的活力课堂里, 师生双方都是主人, 都把对方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 学生把教师作为人而非神来尊敬、对待, 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教师少了一些服从, 多了一些独立;少了一些盲从, 多了一些质疑;少了一些被动, 多了一些主动。教师也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个体来尊重、引导, 在此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少了几分灌输, 多了几分引导;少了对知识的盲目崇拜, 多了对情感的适当关注;少了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 多了对学习过程的因势利导。总之, 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精神与精神的碰撞过程。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成长与形成的过程。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中, 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情感的培育、人格的完善、人性的养成, 整个生命在此过程中得以展开, 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来说, 教学过程就是发掘其潜力并加以展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决定了其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方向。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过程就是其发挥能力并展现智慧的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提升其生命意义的过程。因此, 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是生命成长与形成的过程。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高效获取知识的过程。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改变。对教师的教, 要求精讲精练, 打造活力课堂;对学生的学, 要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学习;对课堂氛围的要求是民主和谐、充满智慧, 以学生为主体, 高效灵动;对课堂秩序的要求是:活而不乱, 实而不死;对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效果好起来。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 教师就会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 用生命去温暖生命, 用生命去滋润生命, 用生命去撞击生命。每一节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完善生命、释放生命活力, 共同成长。

(二) 开发校本课程——课程育人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 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 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 开发主体是教师, 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科学与人文并存。随着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各国的生命教育都不约而同地将生命科学的内容纳入其中, 将人类的三大知识领域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纳入教学范围, 从而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鉴于此,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与人文并存的, 这不仅意味着二者应该并举, 而且意味着要深入挖掘科学的人文价值。从科学的发展不难看出, 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反映出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品格以及人类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自信、胆识、气魄, 尊重事实、批判谬误的求实创新精神, 造福于人类的高尚道德精神, 追求统一、和谐、秩序的审美精神等。而这一切, 都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性, 因而可以肯定, 人文价值是科学的本然价值, 生命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应知识、情感、能力并重, 科学与人文并存。在教学内容中具体表现为知识、情感、能力并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 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 表现在学习上, 就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表现在生活上, 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 提高其生存能力, 让学生学会生存。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这里的情感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 与认知目标相呼应的情感目标, 而是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

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使课堂与生活交汇。由于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试图启迪学生的智慧、培育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养成学生的个性, 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到它的本真意义上, 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 还要帮助学生实现其生命价值。而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单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 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实现的基础,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事件、每一环节, 都与个体和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和行为文化的需要有关, 个体通过生活提高了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能力, 丰富了社会关系, 促进了个体身心的发展。

(三) 营造良好氛围——文化育人

学校办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形成学校文化, 用文化来育人。文化包括管理文化、组织文化、研究文化等。在学校层面上, 学校要重视人文环境, 塑造学校的优质文化, 营造校园的和谐气氛, 建构快乐学习、热情生活的校园环境, 提供给学生成功的经验, 使师生和谐、行政协调, 突出学校特色, 在学校内推动环境教育, 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 建构多元智能的学习环境。

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 力争体现生命的活力, 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营造有生命活力环境的基础上, 精心打造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走廊文化建设。例如:以认识生命为主题, 介绍生命的起源、人从哪里来、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多彩的生命世界等, 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珍爱生命为主题, 介绍远离毒品、拒绝自杀、吃出健康、学会健身等, 强调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尊重生命为主题, 通过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做人等, 强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超越生命为主题, 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 启迪学生认识到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校园文化让生命教育的四个维度“知我、知人、知物、知天”近在眼前。

(四) 开展体验活动——实践育人

体验是主体内在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 具有自由创造性、自主选择性、情感通融性、形象直观性和操作实践性等特征。“体验、实践式”活动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戏剧、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 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心理, 体会其中的各种情感, 然后彼此交流分享。

具体可以开展以下体验式教育活动:

模拟情境——角色体验。模拟情境要求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受到熏陶、感染。情境感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具体、情境交融的特点,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激起情感共鸣。可以用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素质、思维;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威望感化学生;通过丰富的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直接参与, 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 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 由此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 进而学会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 学会体谅别人, 学会与人相处。

主题班会——心灵体验。寓生命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精心设计和周密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富有意义、反映时代特征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 提高素质。主题式班会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 可以分年级按专题制定生命教育目标。依据目标分年级开展诸如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

社会实践——行为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充分挖掘潜在的社会资源, 建设生命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 建立活动基地, 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节日资源——情感体验。传统节日也蕴藏着生命教育的资源。结合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 引导学生开展制作尊老卡、尊师卡、心愿卡等活动, 表达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亲人的关心与感激, 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三结合”教育——多元体验。“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模式, 把家长和社区的力量调动起来, 使生命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孤军奋战, 而要把它变成全社会的事情, 让学生的生命教育体验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肖川说过, 如果一个人从未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 从未走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 从未读到一部让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书, 从未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 从未有过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 从未有过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 从未有过对自然界的丰富与多样产生深深的敬畏, 也未有过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 那我们就可以说, 他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我们也可以认为, 这种教育就是缺失了生存感受、生命情感、生命之趣的教育。

教育机构论文 第9篇

那么,2013年,中国教育会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期待呢?我认为,教育的热点往往就是难点,问题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公平能否做到。十八大报告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明确教育资源优先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配置的同时,特别提出要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重视不够,区域间、学校间的教育差距有所扩大,“择校热”“补习风”等与教育发展不均衡有密切的关系。各级政府如何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如何努力把条件最差的学校优先办好;如何有效地解决入园难、上学难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高度关心的首要问题。

第二,教育经费能否用好。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了21984.63亿元,第一次实现了占国民生产总值4%以上的目标。2013年,教育经费的总量会继续增加,在教育经费有了基本保障以后,如何用好这笔钱;如何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能不能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对重大教育投入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教育公共政策的走向。

第三,教育立法能否加快。2013年,新一届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将召开大会,教育立法将成为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上一届人大,虽然对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进行了立法调研,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执法检查,但是,这五年没有通过任何一项教育立法。所以,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都面临着亟需修订的问题,学前教育法、学校法、特殊教育法、终身教育法等也面临着亟需立法的问题。如果开局之年不尽快上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教育立法计划就很难如期完成。

第四,学生负担能否减轻。多少年来,尽管出台了诸如取消周六周日上课、“阳光体育”等一系列政策,但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减负令,但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格局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学生苦,老师累,父母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能否下决心改变教育评价方法,能否下决心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能否让孩子们学得更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一些,仍然是全社会关注和期待的问题。

教育机构论文 第10篇

(2007年9月20日)

2007年5月,湖北麻城“5·28”幼儿校车交通事故和安徽省肥东县“5·29”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事故发生后,我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两起幼儿伤亡事故的紧急通报》(教基厅〔2007〕7号),要求各地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近期,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又先后发生三起幼儿因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的恶性事故,给幼儿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三起严重事故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暴露出当前部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存在非法办园、审批不严、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学前儿童安全,使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现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基本情况,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认真清理整顿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

二、严格审批程序,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凡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的归口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凡由于审批把关不严,向不合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造成重大幼兒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审批责任。

三、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因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幼儿伤亡事故。

四、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定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人,严禁校车超载。使用校车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严防将幼儿遗漏在车内。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并提请家长负责孩子道路交通安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是幼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非常的细心、非常的呵护,确保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覆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导检查工作。

教育机构论文 第11篇

一、四类教育形式教育对象的界定

1. 继续教育。

要理清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问题,必须对其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对象有不同的定位,形成5种不同的官方界定。具体而言,第一,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到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第二,1987年,在国家教委联合国家科委、劳动人事部等六部委共同颁布《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在这个文件中,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在职人员,且需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第三,1990年在国家教委主持召开的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会议公报明确表示,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第四,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在这个通知中,将继续教育的对象定为是具有一定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范围较前几次有所扩大[1]。第五,2003年,周济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是高中后和大学后的在职人员。由此可见,官方的这五种界定均明确提出了继续教育对学习者的学历、职称的要求,但不同的是对学历、职称的层次要求有所差异。

首先,从学历层次上看,只有1991年的政策对此规范较为笼统,明确学历要求,但并没有划定某个层次;1987年的两个文件均提及学历要求,分别是大专及中专;界定三规定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界定五进行适度的放宽,只有具备高中学历即可。其次,从职称上看,5个文件政策均有所要求,且要求的层次与学历层次是对应的,比如本科对应的是中级职称,中专对应的是初级职称等。再次,在相关的5个文件中,均明确要求继续教育的人员必须是在职在岗人员,但界定五虽然也提到在职人员,但其作为学校的后续教育,并没有完全排斥非在职人员。当然,关于对继续教育对象的学历、职称要求,能否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是否能够促进继续教育对学习型社会的贡献,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从前述分析可知,继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在职在岗人员提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在职人员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看,继续教育包含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那么,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2004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社会个体知识更新及终身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是继续教育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这样继续教育也包含远程教育。

2. 成人教育。

从继续教育的官方文件政策中可知,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成人。如此,我国成人教育的对象又是哪些群体?从官方的文件或政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三种界定:第一,1987年,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技能及工作效率提升的教育形式。第二,1997年,国家教委成教司在《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中提及,我国成人教育范围极其广泛,其范围可以涵盖从扫盲教育到继续教育,从正规教育到非正规教育,且能够一直延伸到终身教育中。第三,2006年,教育部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白皮书》中表示,中国成人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各级各类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扫盲教育、成人学校教育以及成人初等、中等、高等、成人大学后继续教育等发展势头良好。从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分析可知,我国成人教育的对象也是十分广泛的,包含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各类教育形式,其范围不仅涵盖继续教育,还包括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及各种非职业教育。

3. 职业教育。

前述可知,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在对象上是相互重叠的,均是成人。如此,职业教育与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可以从官方相关的政策文件中进行分析,相关的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的对象有三种基本界定:第一,2006年,温家宝在考察重庆第二财贸学校后发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明确表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教育体系。第二,2006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论及,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工作任务是要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围绕成人继续教育及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工程的培训教育。第三,2006年,教育部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白皮书》中提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农校、农机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电视理工中专等各类面授及远程教育方式,大力举办各类再就业工程、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上述官方的三种界定可知,职业教育的主体既是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其范围既涵盖成人教育,也涉及继续教育;其形式不仅有面授,还有远程教育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同样也包括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内。

4.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下形成的一种基于信息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从一种技术手段发展到一门成熟的学科。那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或体系,其在教育对象方面,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有何不同,有无重叠之处?从官方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有三种界定:第一,2001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工作试点总结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教育对象是成人,在教育方式上既可以实施学历教育,也可以实施非学历培训教育。第二,2004年,教育部在“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通常是在职人员,一般是肩负家庭及工作的双重职责,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社会中不属于优势群体。第三,2005年,教育部在《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及,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形态,既要利用远程学习的灵活性为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也要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为不方便进行面授的群体如女性、老年人、外来人员、残疾人士等提供学习的机会。可见,远程教育的适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不仅适用于不同的群体,还能够通过远程模式来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形式。如此一来,远程教育可以分别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

二、分析与讨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如果缺少一个明确而恰当的分类标准,就会引起教育体系之间的交叉与重复。从前述分析看,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就是如此,对象的重复导致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1. 继续教育是社会个体离开正规学校教育后的后续教育,这种后续教育形式可以延伸到每个社会个体的一生之中。如此,就学习者的年龄看,主要是成人;从学制形式看,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也可以进行非全日制学习;从学习的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与职业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职业无关的一般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看,既可以进行面授教育,也可以进行网络远程学习。可见,继续教育是从教育连续性上分类的,其包含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

2.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其对象是一致的,均是成人。既然教育对象是成人,那么就可以归结为成人教育。况且我国的成人教育本身范围就很广泛,从扫盲教育到大学后继续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社区闲暇教育,从面授教育到远程教育等[2]。如此来看,成人教育是按照教育者的年龄来分类的,其当然也包含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内。

3.职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内容这个角度划分的,即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是与其工作、职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是所有的社会个体踏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可以是面授的也可以是远程的。因此,从教育内容的分类视角看,职业教育自然也包含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

4.远程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最初其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而存在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现在已经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也演变成一个独立的教育学科。远程教育的各种理念及方法,既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实施,也可以在传统面授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其完全可以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因此,远程教育是从教育技术上分类的,其当然包含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总结上述四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这四者之间由于对象的重复而相互包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关系模式,主要原因就是这四个教育形式并不是同一个分类标准下的概念。继续教育是基于教育连续性分类的,其相对概念是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是按照学习者年龄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未成年人教育;职业教育是按照教育内容来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学术性教育;远程教育是按照教育方式及教育技术来分类的,其对应概念是面授教育。正是由于标准的不同,不是同一标准下的分类,故而在实践中产生重合。

三、重构:四种教育形式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当前,这四种教育形式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类型的概念出现的相互包含、相互重合。因此,要处理好这四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就这四种教育形式来处理,还要将这四种教育形式置于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考察,明白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方能明确其各自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建议”,我国教育体系整体上可以分为八个层次,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种短期培训教育。按照这样的整体情况,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要纳入到这个体系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列、八个层次及三种模式。具体而言,两个系列是指正规教育与继续教育,其对象是全日制学生及成人学习者,这两个系列之间的连接点是义务教育;八个层次分别是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及同等水平的职业教育(中专)、专科教育及同等水平的职业教育(高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无法限定层次的各种短期培训教育;三种模式分别是指面授教育(课堂)、远程教育(网络)及面授与远程相结合模式[3]。从这个整体教育体系上考察,继续教育是相对正规教育而言的,其内容既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非职业的;其对象是成人;其模式既可以是面授的,也可以是远程的,还可以是面授与远程结合的。

四、建议与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工业社会金字塔式的人力资源需求也要随之改变,扁平式的人力资源要求正在形成,人人均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在新的社会结构体系中,企业不再依靠少数精英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是需要所有职工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知识更新,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劳动者。因此,作为教育必须回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要求。此时,继续教育应该是面向社会的人人教育,让所有的社会个体能够有机会从教育中获取知识与技能,随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故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其内容既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非职业的,其对象十分广泛,只要是成人均可以参与学习,是一种真正的全民化教育。

通过本文的总体分析,要正确理顺四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教育体系的整体上考察。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继续教育对应的是正规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人是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远程教育是其发展模式及方向。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是一种真正的全民化教育。

摘要:无论是从管理体制还是办学方式上看,我国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远程教育等四类教育模式是独立并存的。文章通过对相关的政策文献分析得知,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四种教育形式相互重叠、相互包含。这种重复性资源建设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要重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以继续教育为主导,职业教育是其主要内容,成人是其教育对象,远程教育是其发展方向,并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以学历与职称为限制的学习准入制,将继续教育定位于全民化教育。

关键词:教育形式,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2]吴建玲.高校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沟通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2-14.

上一篇:提前收回贷款论文下一篇:可燃气体报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