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途径范文

2024-07-25

关键途径范文(精选8篇)

关键途径 第1篇

关键词:C4途径,C3途径,PEPC,PPDK,NADP-ME,RCA,SBPase

高等植物的光合碳同化类型主要有3 种:C3途径, 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 (CAM) 。C3植物固定CO2的酶为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 BPCase) 。C4植物是从C3植物进化而来的一种高光效种类。在高光强、高温及低CO2浓度下, 与C3植物相比, C4植物具有保持较高光效的能力。C4植物固定CO2的酶与C3植物不同, 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 , 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于C3植物中Ru BPCase。在C4植物中, 有很多酶类被涉及参与到C4光合碳同化途径, PEPC、PPDK和NADP-ME是3 个最为关键的酶。目前这3种酶已经被研究得较为透彻, 已从许多C4植物物种中分离出这3 种关键酶, 并分别将它们导入了不同种类的C3植物中, 获得较大进展, 结果令人满意。

1 PEP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是C4植物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关键酶之一, 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该酶。目前, 许多植物物种的pepc基因都已被成功克隆。20 世纪80 年代, 大肠杆菌 (E.coli) 、蓝藻 (Cyanobacterium) 、谷氨酸棒杆菌 (C.glutanicum) 、黄花菊属 (Flaveria) 、冰叶日中花 (M.Crystallinum) 、玉米 (Z.mays) 等物种的pepc基因就已被相继克隆。20 世纪90 年代, 科学家们又成功克隆出一批农作物的pepc基因, 如大豆 (G.max) 、马铃薯 (S.tuberosum) 、高粱 (S.vulgare) 、水稻等。

C4植物中的pepc基因家族有C4型 (绿叶型) 、根 (茎) 型、黄化叶型或C3型这三种类型, 它们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 已经从高粱、玉米、黄花菊属植物中克隆出pepc基因的3 个家族成员的DNA或c DNA。Izui等[1]对玉米pepc基因进行研究, 发现三种类型的pepc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C4型pepc基因位于9 号染色体上, 根型pepc基因在4 号或5 号染色体上, C3型pepc基因则在7 号染色体上。

无论是生理学家还是育种学家, 都对玉米的C4型pepc基因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黄花菊属多基因编码的C4型pepc基因不同, 玉米和高粱的C4型pepc基因是单基因编码的。最先克隆出来的是玉米和Flaveria trinervia (黄花菊属) 中的C4型pepc基因的c DNA, 随后一些农作物, 如甘蔗和谷子的C4型pepc基因也被克隆。将高粱的C4型pepc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与玉米的进行同源性比较, 发现有88%的序列具有同源性, 而与大肠杆菌进行比较, 则仅有40%~50%的序列表现出同源[2]。对玉米C4型pepc基因的c DNA序列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C末端区域有大量的保守序列, 推测部分的酶催化位点存在于该区域[3]。其他学者对玉米叶片的C4型pepc基因的一级结构进行推测, 认为其C末端区域含有相对保守的片段, N末端则含有可变片段, 并且认为这两个片段中可能分别含有活性中心和调节位点[4]。Jiao等[5]明确指出, N末端存在玉米PEPC的磷酸化位点 (Ser-15) , 位于13~21 片段中;C末端则含有活性中心的赖氨酸残基 (Lys-606) 。

研究人员也对高粱的pepc基因进行了研究, 发现高粱叶片中含有E-PEPC型和G-PEPC型这两种类型[6], 认为高粱的pepc基因不同于其他pepc基因家族类型, 其显著特征表现在基因表达水平上, 而不是它的一级结构。除了不同组织器官和生长发育时期对pepc基因的表达有影响外, 光照也会对其表达水平产生影响。

不同的基因编码不同的pepc基因类型。有两个不同的机制对高等植物的PEPC活性进行调控:一是通过位于N末端附近的保守丝氨酸残基发生可逆蛋白磷酸化对PEPC活性进行调控。另一个机制是各种代谢因子会对PEPC活性产生抑制, 如苹果酸、葡萄糖-6- 磷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此外, 苹果酸可以抑制C4型PEPC磷酸化, 将C4型pepc基因转入C3植物后, 内源的胞质NADP-ME可能会被pepc基因过表达而诱导出较高的活性, 从而使得苹果酸抑制PEPC活性的能力降低, 大大提高了PEPC对PEP的亲和力。

2 PPDK (磷酸丙酮酸二激酶)

Hatch和Slack[7]最先发现C4植物中能够将丙酮酸催化转化成PEP的酶是PPDK。PPDK存在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 负责将运回叶肉细胞的Pyr催化, 重新形成CO2受体PEP。这个反应是限制C4光合碳同化途径速度的关键步骤, 因此, PPDK成为C4途径中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关键酶。光可以准确调控C4植物叶片中PPDK的活性。无光照条件下, PPDK活性下降;有光照射叶片时, 其活性会迅速升高[8]。

目前研究发现, ppdk基因有两个类型的家族成员, 即C4型和胞质型。两种类型的ppdk基因之间存在部分重叠[9]。它们是由两个启动子控制, 从同一个基因的两个不同起始位置开始转录。

大量研究证实, C3植物在逆境下长期驯化, 进化出了C4植物。因此, C3植物与C4植物的ppdk基因同源性极高, 只是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C3和C4植物的ppdk基因都有双启动子系统, 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它们的区别是第一个启动子可以调控C4植物的ppdk基因进行表达, 第二个启动子是负责调控C3植物ppdk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已经从不同物种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将多种ppdk基因克隆出来, 包括C4植物、细菌、C3植物、原生动物和CAM植物等。

植物的生长环境会对ppdk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Reiskind[10]的研究发现, C3植物在低CO2浓度条件下, 有一些类似C4植物的光合碳同化特征可以被诱导出来, 使得CO2补偿点降低, 光呼吸强度减弱。Agarie等[11]对荸荠 (Eleocharis) 的研究认为, 陆生条件下, 荸荠进行C4植物的光合作用, ppdk基因的表达按照C4型进行;水生条件下, 则按照C3植物的碳同化方式固定CO2, ppdk基因则按照C3植物进行表达。这表明, 尽管陆生的ppdk1 和水生的ppdk2 具有极高的同源性, 但却是不完全一样的。PPDK1 蛋白是由c DNA的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它有一个可能作为叶绿体转移肽的特殊N端区, 但是PPDK2 蛋白却没有这个特殊区域, 因此ppdk1 和ppdk2 编码了两种蛋白。叶绿体PPDK1是由ppdk1 负责编码, 细胞质PPDK2 则由ppdk2 编码。荸荠这种两栖类植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光合特征, 这种进化方式为揭示C4植物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基因表达机理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依据。

3 NADP-ME (依赖于NADP的苹果酸酶)

NADP-ME型C4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另一个关键酶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它是NADP-ME, 已经从玉米、高粱和黄花菊属植物中克隆出了C4型NADP-ME基因的c DNA。玉米和高粱的C4型me基因核酸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 其同源性达到89%。高粱的me基因核酸序列与C3型的拟南芥仅有40% 的同源性, 同源性最低。 玉米的叶片中NADP-ME同工酶有两种, 分别为62KD和72KD[12];黄花菊属中除了有62KD和72KD两种NADP-ME同工酶外, 还有一种为64KD的同工酶[13]。从玉米基因组中找到了3 个与NADP-ME编码序列或活性有关的位点。 3 号染色体的me3 位点定位的是玉米叶片NADP-ME的c DNA;me1 位点是定位的是胚芽鞘中的me基因, 该位点与其在胚芽鞘中的累积有关, 但不能与me3 位点的叶片me基因的c DNA杂交;me2 位点位于6 号染色体长臂上, 该位点定位的可能是一个玉米根中的me基因[14]。对黄花菊属植物Flaveria进行研究发现, 该植物具有3 个me基因, me1、me2, 其余的可能负责编码叶绿体细胞质中的NADP-ME。me1 基因仅在叶片中表达, 光可以对它的表达进行调控, 其表达方式会影响它的C4光合特征;me2 基因则在叶片和根中都会表达, 但是表达量较低。因此有学者认为me1 基因负责编码C4型的NADP-ME, me2 基因则可能是负责编码“管家”型NADP-ME[15]。

4 RCA (Rubisco活化酶)

所有光合生物进行光合碳同化的关键酶都是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 (Rubisco) 。它负责催化Ru BP的羧化和加氧反应, 并且能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植物的碳同化效率是由Ru BP的羧化和加氧两个反应的比值来决定的。

为了提高Ru BP的羧化和加氧反应的比值, 可以对Rubisco进行改造, 以此来增强Rubisco固定CO2的效率。虽然Rubisco在叶片中的含量很高, 大约占50%叶片可溶性蛋白, 但其催化效率却极低。研究发现, Rubisco为钝化态时必须经过活化才能具有羧化/ 加氧活性, 能够活化钝化态Rubisco的这种酶就是Rubisco活化酶 (RCA) 。而Rubisco的活化程度能够决定叶片的碳同化效率, 是碳同化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因此, 对RCA的研究极为重要。近年来, 已对RCA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展开了研究, 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Martinez等[16]对高产玉米种群的Rubisco进行研究, 发现高产玉米种群中有较高的RCA蛋白含量, 因而使得Rubisco活性提高。 Jiang等[17]也发现超级稻的高产品种中Rubisco活性和RCA含量要高于普通水稻品种。这表明, RCA的含量和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产量。科研人员已经从一些植物中成功克隆了rca基因, 其蛋白提纯和活性检测以及rca基因的表达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RCA是一种具有ATPase活性的可溶性的叶绿体蛋白, 是由核编码的蛋白质。RCA一般是由2 个亚基构成, a亚基45k D, b亚基41k D, 如拟南芥、菠菜、水稻、小麦、大麦、棉花等植物都有a亚基和b亚基。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 其RCA亚基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 如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烟草和玉米, 这3 种植物的RCA就只有b亚基而没有a亚基。但不管是同种植物还是不同植物, 它们的RCA亚基抗体之间都可以相互交叉反应。

RCA只能在含有叶绿体的组织器官中发生表达。有学者对植物的不同绿色组织做了相关研究。发现RCA可以在拟南芥绿色的茎、叶、花、果实中表达, 但在拟南芥黄化苗和根中却检测不到它的表达。此外, 在水稻的茎、叶和苹果叶片中, 也发现RCA是可以表达的。这与Liu等[18]提出的Rubisco仅在含有叶绿素组织中出现特异表达的结论相一致。

5 SBPase (景天庚酮糖-1, 7- 二磷酸酯酶)

卡尔文循环中的另一个关键酶就是景天庚酮糖-1, 7- 二磷酸酶 (SBPase, EC 3.1.3.37) 。它主要负责SBP的脱磷酰基作用, 使CO2的受体Ru BP再生。SBPase控制着Calvin循环中碳源的流向, 因为它位于Calvin循环中同化和再生两个阶段的分支点上。尽管植物体内该酶的含量很低, 但是决定了碳元素的流通方向, 是继续进行循环再生成Ru BP还是离开循环进入淀粉生物合成途径[19], 它能使碳同化和淀粉生物合成之间达到平衡[20]。

SBPase的前体是具有N末端延伸的信号肽, 其在细胞质中合成, 可以引导SBPase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19]。SBPase是核编码蛋白, 对其氨基酸序列分析研究, 发现SBPase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植物的SBPase同源性可以达到80%左右, 保守区域的同源性也较高, 约为90%, 成熟蛋白的同源性更高, 可以达到98%以上。

光可以诱导SBPase的催化活性对其进行调节, 并可以对其表达量进行调控[21]。研究发现, 黑暗条件下, SBPase不具有催化活性[21], 通过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还原力可以调控它的光活化[22]。光活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并且再度处于黑暗时, 其活性又可被钝化[24]。

SBPase的活性除了受到光的诱导和调控外, 还会被Mg2+浓度调控, SBPase作用底物SBP-Mg2+ 浓度变化, SBPase的活性也随之变化。此外, 基质的p H值、SBPase反应产物S7P及甘油酸盐也会对SBPase的活性起到调控作用[25]。

有人认为SBPase具有更高级更复杂的调控方式。SBPase、GAPDH、PRKase及Fd这些酶形成了多酶复合体, 一同定位在类囊体膜上, 并具有一定功能。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来提高酶的活化速率, 从而使各酶之间对光诱导和光/ 暗变换形成了协调一致的适应, 以此来保证酶的活化速率是最大的[26]。另外, 不同发育时期, 如不同叶龄和不同叶位的叶片, SBPase对碳同化会产生不同影响。还有研究表明, 即使同一叶片但不同位置的SBPase, 其表达量也是有所差异的。

目前, 小麦、菠菜、桑树、拟南芥、水稻等许多植物物种的SBPase基因均已被成功克隆。人们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可以更深入地研究SBPase是如何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以此验证改变SBPase催化能力是否可以对植物光合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6 展望

关键途径 第2篇

一、找关键词的途径

(1)发布产品时,鼠标点到关键词栏,系统自动推荐的热词和蓝海词。

(2)MY ALIBABA数据管家--我的词--词来源--more

(3)MY ALIBABA数据管家--知行情--行业视角--新的热词。

(4)在阿里巴巴官网首页搜索是下拉框以及搜索框附近的搜索推荐词。

(5)MY ALIBABA数据管家--知己--我的词(选没有参加直通车推广的)

(6)客户询盘,买家标题或者最近搜索的词,记录整理,为我所用。

(7)在线销售的客户网站,右击查看网页源码,找到meta信息中的“keywords”。

(8)还有很多方法,像之前“”这篇文章中有提到,自己去搜集吧!

二、阿里巴巴直通车日常操作总结

(1)每周二、周五注意调整关键词排名。

(2)每周二注意添加系统推荐词(注意每周海外买家搜索词更新)

(3)每周五下午查看工具分析--数据报告--账户报告,关注一周曝光量、点击量和平均点击花费,找变动原因,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4)每月月末查看工具分析--数据报告--产品报告,将最近一月的被点击产品降序排列,复制整理到表格,与最近一月的相对应询盘产品对比,差的删除或者优化产品信息,提高P4P性价比。

关键途径 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关键技术;质控途径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深化路桥建设可促进城市交通的前进发展。然而,现阶段,在路桥施工环节却涌现出较多问题,例如,监督体系不健全、建设水平不高,引发各种缺陷问题。由此可知,一定要让路桥工程满足标准,只有这样,方可维护生命财产,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

一、市政道路桥梁项目施工关键技术

(一)混凝土施工

在路桥施工过程,混凝土施工尤为重要。其中道路桥梁桩基与基础施工涉及的护壁浇筑作业应挑选强度适宜的混凝土,且在桩基施工环节,护壁高度应高于地面,一般高出50厘米左右,且还应落实防水工作。着手浇筑工作前,应围绕混凝土用料展开系统检查,落实配比率。因桥梁工程包含水下作业,所以,一定要优化浇筑技术,以此来防范坍塌问题的出现。依据施工规范选择达标的混凝土,进而确保整体质量。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决定着整体施工,我们应全面准备,一旦发现问题,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二)预应力加固

着手预应力筋安装工作前,要求施工企业一定要围绕各个锚具展开全面检查,提升施工质量。特别是粗钢筋螺杆与螺母之间的匹配问题,应围绕各个开展试拧作业。而水平筋与斜筋当选取两根粗钢筋充当型钢时,应牢靠稳固斜筋与水平滑块,并将斜筋自身的上锚固定进行有效固定。对于滑块通常借助临时支架完成定位,水平筋贯穿。在贯穿环节一定要让水平筋两侧对应的丝头长度保持一致,面向滑块位置展开检查,同时,预留适宜的滑移量。在张拉锚固时为缩减螺母拧紧难度系数,把水平筋螺母完全上紧,让水平筋的中心与滑块锚孔对齐。

(三)过渡段施工

1.布设桥头搭板。

一直以来,在路桥过渡段非常容易出现跳车问题,而桥头搭板可规避这一问题的出现。为彻底消除沉降差,我们可依照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搭板,确保所选搭板一定能承受所有的行车荷载;

2.后台填筑。

桥梁两端存在路堤沉降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地基、路基与路面内部的压缩变形。对于地基压缩变形通常源于路基路面自身的荷载与车辆荷载出现变化。若当面层填筑时,让搭板和桥面具备一样的面层结构,且厚度相同,便不可能产生沉降差问题。

(四)伸缩缝施工

着手伸缩缝安装工作前,具体的安装气温和出厂气温之间存在差异,一定要更改组装定位空隙尺寸,将定位宽度控制在常规范围,误差不允许超出2mm。在安装环节,伸缩缝中心线与梁端中心线应保持重合,若伸缩缝偏长,则应对伸缩装缝进行分段运输,直至现场后再着手对接工作,在对接过程,需控制伸缩缝上平面处在相同平面,让伸缩缝接口保持紧密,同时,校直调正。借助高质量焊条,有序焊接,在焊接过程优先焊接顶面,然后焊接侧面,随后焊接底面,采用分层焊接,提升质量,全面清除焊渣。待完成焊接工作后借助手提砂轮机对顶面进行磨平处理。

固定后需重新测查伸缩缝的实际标高,保证在临时固定环节未发生变形,将异型钢梁内部的锚固钢筋以及预埋钢筋面向两侧有效焊接,确保焊牢完全。若存在困难,我们可将一侧完全焊牢,当符合预定安装气温条件时,规范焊牢另一侧。在此过程,焊点和型钢距离应超出5cm,防范变形问题。与此同时,借助三米直尺和塞尺围绕异型钢自身的平整度展开检测,让平整度保持在0~2mm中,如若不然将极有可能发生跳车问题。在固定焊接环节,若预留槽自身的预留钢筋不满足锚固钢筋,则应借助U型和S型钢筋完成加固连接,让缝体和梁体保持稳固连接。另外,连接部位的焊缝长度应控制在10cm之内,依据规范标准,选择浅接触,让焊接长度满足要求,规避点焊与跳焊等不良现象。

二、质控途径

(一)全面监控建筑材料

市政道路建设所用材料与整个施工工程密切相关,影响着道路桥梁的实际使用效果。由此可知,政府与相关人员需重视材料管理,提升监控力度。核检材料质量时,应把握质量关口,不仅要关心材料外形,而且应开展抽样检查,决不允许出现不达标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只有保证工程施工所用材料均合格,方可提升施工质量,让城市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二)重视人员培养

不难发现,经济提升对道路桥梁建设提出更高标准。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培养施工人员,大力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专业素养,提高质量意识。另外,政府应面向认真工作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提升工作热情,让施工人员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全面践行各项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也可贯彻技术认证体制,系统考察人员自身的技术含量,以此来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整体素质。

(三)优化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因此,政府等部门若想提升桥梁建设实力,则应依托当前的管理体制,大胆创新。依据国家现有法律规范,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另外,还应改进奖惩管理体制,借助奖惩制度对工作负责者进行适当奖励。同时,严肃处理不遵守规范者,保证奖惩分明,让施工与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防范传统施工错误。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桥梁与城市整体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应依托传统施工技术合理改进,全面监控建筑材料,大幅提升施工素质,积极优化管理体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此来优化工程施工,加大财产保障力度,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坤.市政建设道桥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5244-5245.

[2]郦伟龙.探析市政建设道桥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4425-4425.

[3]许庆松,李鑫蒙.浅析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和施工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7).

关键途径 第4篇

高职院校把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作为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专业教师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外实习地点不一,实习企业岗位点多、面广,学生管理队伍忙于校内事务难以顾及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等问题,造成顶岗实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在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特长,充分利用企业顶岗实习的真实职业环境,加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当前学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自我的定位或期望值过高

学生自认为读高职将来是当“白领”,是到企业做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认为读高职也应坐在教室学习知识,交了学费又去企业顶岗充当“廉价劳动力”与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不相配;不理解顶岗实习、关键能力、就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甚至指责学校教师借顶岗实习出卖学生劳动力从中渔利而抵制实习。

(二)缺少自我学习能力,过于强调专业对口

因受企业季节性订单、生产规模等原因影响,有时学生的供给数远大于企业的需求数,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实习期间全部专业对口。学生抱怨顶岗实习时的专业不对口,实习毫无意义,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简单强调必须被安排到专业对口、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上,不去诸如生产流水线等“简单重复枯燥的低层次岗位”;过多考虑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有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一般连续几个月时间,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和途径学其他自己喜欢的知识和技能,还影响校内的各类考证和考试,影响自己在校内的入党或其他表现机会,因此要求提前返校。

(三)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

从学校到企业,从教室到车间,从“校园人”变为“企业人”,角色跨度大,这使部分学生心理紧张、焦虑,认为顶岗实习时要与正式员工一样上班,工作任务繁重,还经常要为完成企业临时任务加班加点,有时还要上晚班,工作时间太长,身心无法承受,怕苦怕累,拈轻怕重。

(四)缺乏沟通合作能力,不能正确处理与企业员工的人际关系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双重身份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角色混乱,较难处理和应对的问题不是工作中的技能问题,而是与人交往问题、自身利益保护问题、实习岗位调整问题等;企业员工的一句话就可能使学生感觉自己被企业员工欺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或认为自己得不到主管尊重,与企业上级主管产生对立,受到处罚后心理无法接受;只简单地从付出的时间就认为自己实习待遇报酬低,认为企业不能同工同酬,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以致影响了实习效果。

(五)欠缺遵章守纪自觉性,不能自我谋求持续发展

有的学生认为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方式的差异太大,企业管理“冷酷无情”,方法简单粗暴,很少说服教育,而是指责呵斥,扣工资和开除员工等是企业的主要手段。部分学生的工余时间除了休息和处理个人事务外多被无谓事情消磨掉,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沉迷于游戏网络等;意志消沉,实习时出现迟到甚至旷工等违纪现象。

对策与措施

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共同构成职业能力,每一种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不同,但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却是相同的,它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可迁移能力。因此,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关键能力是个人完成职业所期望的技术结果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因此,上述问题暴露了学生欠缺关键能力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企业大都认为“员工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短时间培训取得,但关键能力只能在学校长期指导下养成”,企业关心员工专业能力但更注重其关键能力。因此必须要在学生毕业前解决这些涉及关键能力的问题,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契机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一)扎实做好实习前期教育

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高职教育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质量定位。高素质客观上要求培养目标不是仅局限于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是把掌握知识和技能与提升关键能力等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可迁移能力。因此,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要让学生明确“高素质”就是要有高关键能力。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想和心理工作要先行先导,沟通、协调、引导等前期工作要贯穿实习前的学生教育各个环节,体现在校内校外,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愿、积极地去企业顶岗实习,解决学生对高职专业定位或期望值过高问题。

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心理教育,通过企业成功人士讲座、高年级顶岗实习积极分子宣传、顶岗成果发布等各种形式与渠道宣传顶岗实习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提升关键能力看职业生涯发展,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看顶岗实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将来要想事业有成,仅靠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多依靠的是团队互助、沟通协作、吃苦耐劳、责任纪律意识和心智角色技能等关键能力,而顶岗实习就是关键能力培养的必需环节。要让学生学会从简单乏味的顶岗实习中探究其他方面的有效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局部岗位看整个企业的运作和技术技能,从个体管理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从简单乏味的工作中提升关键能力,解决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渗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要结合专业实际和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形成有效的第二课堂规范化体系,促使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一是充分利用班级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阵地,培养学生特长。例如,可利用演讲、辩论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利用文学、艺术社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等。三是充分利用专题活动,如通过“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活动节”、“春运志愿活动”、“技能大赛”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构建学生的品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追踪高新技术能力,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接受企业的更严格的关键能力考验做好准备。

引企业文化进校园借鉴先进规范企业的管理方法,将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于学校的日常管理特别是校内实习当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体能训练,锻炼学生严明的纪律、果敢的作风、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强健的体魄,缩短在企业的不适应期;把企业的管理制度编印成册,作为《职业辅导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校园中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文化氛围;聘请优秀毕业生和已完成实习的在校生进行心得交流,通过现身说法,介绍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让学生透过前人对顶岗实习有更真切和感性的认识与了解;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进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劳动安全、劳动保护等了然于心,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行,做好准员工的心理准备,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有针对性地做好六个方面的学生专项教育工作在实施顶岗实习前,要安排好就业指导教师、思想教育辅导员及专业指导教师,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特点,通过各种知识讲座、交流座谈会、主题班会、主题辩论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四是诚信法制教育;五是社会风险教育;六是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通过举办讲座、个别指导和职业指导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处理好职业理想与就业起点的关系,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待遇福利的关系,使学生冷静地面对顶岗实习企业和岗位,懂得心理调适,提高社会适应性;通过生产事故案例让学生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习现场的各项操作规程;让学生诚实守信,学法懂法,依法用法,学会用道德伦理与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抓实实习过程管理,保证学生善于实习

构建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构建企业(学校)——企业班组长(学校带队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干部)——家长(学生)的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顶岗实习打乱了学生日常组织管理形式,管理难度加大。学生管理队伍要加入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或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明确学生工作的职责,辅导员要和专业指导教师一同负责顶岗实习管理事宜。对思想指导、同企业及家长沟通、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顶岗实习教学任务要有明确分工,保证学生思想问题有人疏导、生活有人管理、专业有人传授。根据实习地点或工种对实习学生重新组合,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团支部(或团小组),保证党建团建等工作的跟进,通过师生参与企业管理、团队协作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我约束意识;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学生信息反馈制度,做到校方教师既是实习的指导者,又是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师;企业班组长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生的实习教育管理的师傅;学生干部既是实习者,又是学生思想、生活秩序的维护者,遇到问题,四级联动,及时反馈,发挥各自的优势妥善处理;学生处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共商解决,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加强顶岗实习方法指导重点引导学生从顶岗实习中挖掘学习资源,特别是引导学生从熟悉企业发展和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中学习体验企业文化;从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中学习企业管理;从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技术和操作技能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和专业指导教师提前协作“备课”,保障顶岗实习学生的即时指导和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学生思想引导,使学生体会到在职业岗位上必须自觉遵守和忠实履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由于学生顶岗实习一般比较分散,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顶岗实习时间又较长,学生必然会出现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如岗位不适应问题、生活不适应问题、安全操作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转岗问题、加班问题、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等,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急躁情绪、消极困乏等情况,需要教师及时沟通、协调服务。(1)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到各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及时化解和消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2)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把握其思想和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和服务工作。(3)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E-mail、Blog、飞信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学生保持畅通的联系,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要求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递交实习总结,完善对学生的跟踪管理。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工余时间以座谈讨论、个别劝导、榜样激励、组织学习小组、员工家访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安于现状,要充分利用工余时间自觉学习。

(三)做实实习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得到实惠

由企业师傅、教师、班组、学生、家长构成评价主体,将关键能力作为重点进行考核,采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现过程评价和多主体评价。考核合格者获得课程学分,同时获得素质学分和企业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 表现好的学生可评选为“优秀员工”,重点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和各类评先评优评奖中。对每一期学生的顶岗实习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总结顶岗实习成功的经验,评选先进的典型,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今后不断改进。

摘要:顶岗实习是提升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顶岗实习实施中存在着学生自我定位不清, 缺少自我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 缺乏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神, 不能遵章守纪等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在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特长, 从扎实做好实习前期教育、抓实实习过程管理、做实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永忠.基于实践视角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 2009, (5) .

[2]卢晓春, 阎子刚, 胡昌送.我国关键能力研究现状与趋势[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关键途径 第5篇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高速进步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全民体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视。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金不足等,都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难以获得预期的目标水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开发和利用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2、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和提高之后,就会产生更多其他如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诉求,其中体育精神和锻炼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于体育资源的需要成为新型诉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随着体育文化在整个社会领域范围之内影响程度的扩大,大学生的价值观领域中对于体育的重视和追求也随之加重。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狭隘的体育运动场所开发与建造,更是更加深入的开发相应的体育教学结构、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完善合理的体育教学体验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更加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核心运动精神,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体育精神中领悟到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并以此丰富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同时,不断加强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深化在自身领域的扩展研究,不断以最新的知识、技术、理念来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和掌控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验。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探索所产生的影响最终都会作用到学生身上,对现代化综合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个民族的体育素质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

3.1、体育教学人力资源

人是一切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制定教学资源开发计划还是相应的计划实施,都是由人来操作实现,因此,在高校体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最核心开发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学校内外的具有某方面体育专业才能的体育教师或者学生代表等等。其中,体育教师是整个课程的主导者和领导人,因此在人力资源这个综合的概念当中,体育教师又占据了最高的引导地位,是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改革开发的关键要素,教师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整体走向,在实际教学中也由教师来控制总体节奏,因此大力开发体育教师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会对体育教学展开的质量水平起到直接的影响。另外,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人力资源群体。

3.2、文化资源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身体机能方面的教学,如果体育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那么体育教学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因为这些体育锻炼学生自身也可以有效完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要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相关的体育精神、体育理念等进行贯穿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体育发展简史、体育项目历史来源以及创新发展过程、体育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等等。体育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体育精神对于个人价值观与行为的积极塑造,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起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播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文化资源对于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3.3、物力资源

如果说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都较为抽象,那么物力资源就更加具体可见,主要指的是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的具体场馆设施、周围自然环境等等。物力资源是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基础,因此是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开发对象。物力资源也就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具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体育运动,也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报刊杂志信息等的指导自主展开体育活动。

4、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途径

4.1、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教师是高校体育课程的直接领导者,因此为了有效的开发体育教学资源,首要的就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与技能,教师必须不断以最新的体育教学手段与理念来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并持续保持高度的教学资源开发敏感度,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技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学生素质以及周围环境,合理的安排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4.2、提高课程教学资源意识

当前很多高校存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不完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高校的相关领导管理层以及体育授课教师必须更新过去传统的依据教材以及现有场所条件开展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学活动,而应该将体育教学扩展到课堂之外,与整个学校的综合资源相衔接,甚至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范围中。体育教学是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运动精神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必须提高课程教学资源意识,不断引进新型的体育教育资料与技术,从而丰富本校的体育课程体系。

4.3、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具体途径

第一,丰富体育运动项目。当前大学生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高效的获取更多丰富的内容,因此对于多样化教学的需求也越加广泛,传统单一化的体育教学已经无法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精力,因此体育运动项目系统的丰富扩展已成为必要。除了跑步、跳远、篮球、足球等固有的体育教学项目等,还可以引进新兴的体育项目、民间体育内容等等,例如瑜伽、街舞、跆拳道、排球、飞盘等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吸引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

第二,拓宽教学环境。目前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大多将教学活动开展地点局限在操场、篮球场或是体育馆等有限的场馆内,学生们长期处于这种体育运动环境之中会渐渐由于失去新鲜感而失去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因此,学校可以将体育教学环境向外进行扩展延伸,例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学校附近的野外郊区,或是组织学生集体出行,更加深入的亲近大自然,在更加新鲜的环境中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扩展环境的具体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开展越野比赛、撕名牌追逐战等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趣味性的活动,刺激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群体的运动活力。此外,郊游、爬山、自行车长途越野、滑冰、滑雪等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都可以适当的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当中,并将具体的运动项目与场地进行协调配合。但是扩展教学环境必须注意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在出行前必须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并在出行前由教师提前观察好当地的环境,尽可能排除一些可控风险,保证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第三,丰富课外活动体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运动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课外活动内容的扩展丰富,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校园体育节,将运动精神上升到全校共建的高度,使全校师生能够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共同运动、共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内健身俱乐部或是开展体育夏令营等活动,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是体育特长生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开展进行指导教学,使体育教学开展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第四,扩大体育教学的对外交流。高校的体育教学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就是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友谊赛、邀请赛等等。比赛更能够体现体育的竞技精神,并且在比赛成绩的鼓励引导之下,运动员可以更好的激励自己投入到比赛的准备状态之中。此外,学校之间进行比赛交流还有利于不同院校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使资源得到整合从而发挥体育教学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各种比赛的组织也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与其他学校的联系、比赛场地的布置、比赛环节的安排、赛事流程的规划、赛事的主持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等,都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高水平培养。

第五,扩展体育信息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接触新的信息与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广泛,各种最新讯息也能够以最高的效率传达到读者,体育信息以及体育教学理等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状态当中,因此高校还应保持对于体育信息的敏感度,不断通过广播、网络、报纸、书刊等渠道及时更新体育相关的信息咨询等,使自身的体育教学理念能够时刻保持与教学发展前端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例如里约开展奥运会时,学校就可以以奥运盛事为体育教学开展的依托,当赛事进行到某一项运动时,学校就可以先从该体育项目的源头、发展、规则、技巧等基础理论出发,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体验活动,例如彩带、体操球等的体验学习,并教授学生一些在奥运比赛中出现的较为简单的动作,使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体会到运动员的艰辛,并更加深入的理解奥运精神与体育精神,同时,与实时相衔接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结语

高校体育资源的探索与开发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从课堂本身较为局限的范围内扩展到课堂范围之外的学校范围甚至整个社会领域,使体育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化,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也更加长远持续。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各种新鲜事物的渠道增加,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教学环境的扩展、课外活动的丰富、对外交流的扩大以及信息渠道的创新等途径,不断开发新型的体育教学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物力资源,增强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与体育素质,促进现代化人才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体育水平。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高校学生的体育培养水平,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学才能够促进更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养成。文章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着手,具体的分析了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途径,对高校开展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资源,资源开发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志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与科学,2012,02.

[2]丁雪琴.高校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薛飞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微课程设计研究[D].吉首大学,2015.

[4]朱利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整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徐冬艳.新形势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18.

关键途径 第6篇

关键词:影视编剧,习惯领域,创新途径

影视编剧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物质或精神产品, 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的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影视作品。其中, 新颖性是影视编剧本创新的标志, 新的创意和新的表现手法, 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然而, 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 编剧在创作中往往会形成固定的风格与模式, 这些往往会成为新颖性创新的障碍。

一、习惯领域理论

20世纪80年代, 前美国堪萨斯大学商学院教授游伯龙 (PoLung Yu) 通过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观察和分析, 综合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 提出习惯领域 (Habitual Domain, 简称HD) 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大脑所编码、储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技巧以及各种信息等, 经过相当的时间以后, 如果没有重大事件的刺激, 这个编码和储存的总体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思想或想法一经稳定, 对人、事、问题、信息的认识、理解、判断、做法等就会具有习惯性, 也就是说具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定势或图式。这种习惯性的看法、做法和行为, 就是习惯领域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 习惯领域对人的行为影响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是由于在一段时间内知识、经验、信息的储存相对稳定, 形成人们处理问题的潜在能力使行为主体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处理问题效率高, 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性, 也就是实际表现, 将导致行为主体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习惯领域理论提出后, 目前学术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如人类行为决策模式、如何评价习惯领域、习惯领域的动态性等。习惯领域理论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其应用范围包括企业、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 而影视编剧的创作也是其研究问题之一。

二、习惯领域对影视编导创新的影响

影视艺术是各类艺术中最年轻的艺术。因而影视编剧既有艺术创作的共性,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既要保持文学性又要有影视思维和影视美学, 这就要求影视编剧的习惯领域保持适当的动态性, 才能创作出适应全球化时代主体观众价值需要的作品。

Yu提出习惯领域变化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改进性变化、启发性变化和突破性变化, 并且这几种方式不是孤立发生的, 经常是相互交错、互相联系地进行;而保持习惯领域动态性的方法则主要有虚心学习与模仿、升高一层观察和思考、事物相互联想、改变有关的参数、改变环境、头脑风暴法、以退求进等。因此, 综合Yu的方法, 结合影视编剧的现实, 善于学习、吸收新信息、汲取新的知识改善习惯领域, 使其有良好的动态性是影视编剧创新的关键。

三、基于习惯领域理论提升影视编导创新能力的途径

1. 从生活中汲取元素丰富习惯领域

影视编剧需要有丰富的习惯领域, 才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而其习惯领域是在生活中不断充实丰富的。影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社会生活, 在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 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在国内众多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中跳脱出来, 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有气质的纪录片, 颇为重要的一点是它并不单纯讲述美食, 而是以美食为媒介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 包含了对自然的感恩、对家乡的怀念、对劳动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由此可见, 丰富的习惯领域是影视作品创作成功的基础, 影视作品需要通过贴近生活, 找准定位、突出特色, 用贴近观众的创意“让我们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来满足观众的价值需求。

2. 利用外部资源扩展习惯领域

影视编剧在创作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扩展习惯领域, 提升创新能力。在考虑影视编导方案时, 不仅要考虑已有资源, 而且还要善于将外部资源纳入思考范围, 通过内外资源的有机组合, 产生新的创意。影视创作中, 若“沉迷”于习惯思维中, 满足于“闭门造车”而没有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反思, 就意味着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于是便产生习惯领域的负面效应, 而注意吸收外部资源才是将其克服的重要途径。这要求影视编剧广泛地接触各类艺术形式, 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 兼收并蓄, 进行重构才能使作品展现新的境界。著名导演丁荫楠为拍摄纪录片《孙中山》, 在拍摄前两个月看了60余部外国电影, 通过重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拍摄时追求意境和抽象起来的浪漫色彩, 让伟人走向事实, 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 以逆向思维突破现有习惯领域

逆向思维既是与众不同的思维特性也是习惯领域突破性变化的一种方式, 其不以常人的观念为出发点, 而是探寻反常规、超常规的路径, 进而发现新的机遇的思维。

在影视编剧的创作中, 逆向思维的重要之处在于认真研究隐藏在观众习惯领域背后的潜在需求以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众不同观念的指导下, 使与众不同的行动产生良好的效果。《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 让人有落地生根的安全感, 但其迅速走红热播后, 人们在垂涎、感动、骄傲之余, 又不可抑制地想起“舌尖上的另外一个中国”, 一个时不时传出食品安全问题个案的中国。尽管《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 即将面世, 但网友们仍纷纷要求中央电视台尽早拍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续集, 这就是逆向思维所产生的新机遇。

4. 学习和运用新技术克服既有习惯领域的束缚

艺术创作贵在创新, 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技术创新, 影视编剧要善于学习新技术扩展习惯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已经无法支撑影视编剧创新的需要, 利用计算机图像技巧, 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 高效率对数字化素材进行随便的排列组合, 并可进行方便的修正的工艺流程创新, 进而形成的非线性编辑为影视编剧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譬如2013年2月即将登陆中国的美国奇幻片《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采用的是“48帧放映技术”。这项视觉革命比传统的24帧画面提高了整整一倍, 画面的清晰度大增, 这些技术创新往往使影视编剧的创意成为现实。

四、结语

综上, 影视编剧工作者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 通过从生活中汲取元素、利用外部资源不断丰富习惯领域, 通过逆向思维和运用新技术突破现有习惯领域, 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毅.舌尖上的中国味道[J].VISTA看天下, 2012 (209) .

[2].王晓.我们一起推进食品安全的一毫米[J].VISTA看天下, 2012 (209) .

[3].胡雅君.〈舌尖上的中国〉何以感动国人[J].VISTA看天下, 2012 (209) .

[4].刘宇飞.论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 :109-110.

[5].冯一刚.浅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2) :231-232.

[6].马蕾, 陈劲著.惯域视角下的组织创新——探寻超竞争环境下组织可持续创新关键途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途径 第7篇

1 北海市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北海市农民收入总体上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大,农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总体进入基本小康阶段。到2008年止,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309元,比1990年增长了98.3%,10年平均增速为9.8%;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也比1990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2)农民收入增长由快到慢。改革开放以来,北海市与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85年以前为起步发展阶段,年均递增14.1%;1986~1991年为稳步发展阶段,年均递增11.7%;1992~199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年均递增15.8%;1997年至今为缓慢增长阶段,年均递增11.2%。与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比较,农民收入增幅也明显减缓。近5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9%,全市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水平比已由1990年的1.84∶1扩大到2008年的3.21∶1。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北海市农民收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农民收入发展不平衡。从发展的年份来看,有些年份发展较快,如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34.7%,而2000年比上年仅增长1.5%,近3年增幅较为平衡,平均每年增长10.1%。从农民与农民之间来看,贫富差距明显扩大,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户减收越多,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增收越快。从2008年全市农村住户调查现金收入分组看,人均现金收入500元以下的农户减收占2.6%;500~800元的农户减收占2.3%;800~1 000元的农户减收占0.4%;1 000~1 500元的农户增收占0.9%;1 500~2 500元的农户增收占0.8%;2 500元以上的农户增收占5.3%。另外,农民收入平均数掩盖低收入户的情况也不容忽视。目前,全市人均纯收入在1 800元以下的低收人占16%左右,特别是其中的贫困户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难点。

(4)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1990~2008年农业增收中增产占其增长比重的13.2%,而涨价因素则高达88.0%。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是农民除农业之外的其他收入,近年来,北海市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其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这是北海市农民收入的发展趋势。

2 造成农民收入缓慢的原因

(1)原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仍在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束缚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近几年,户籍管理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贯彻落实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完善仍然制约了当地农民、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按市场流动和配置,进而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农业生产布局不尽合理,区域性结构存在雷同。县区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规模经营和区域优势的发展。区域布局内的主导产业形成也不稳定,与农村非农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3)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平衡、水平较低。北海市城镇化水平仍然低,发展不平衡,同时北海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很低,加上该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其他地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限制了农民、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领域转移。

(4)劳动力需求不足,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北海市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以下水平占60%左右,既严重影响了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也严重制约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全市来自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一直在50%左右。

(5)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北海市农业主要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种植水平较低,生产不集中,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该市虽有17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规模小、缺乏带动力,链条短,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全市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共165个,但多属松散型组织形式,存在运作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农民进入市场风险大等问题。

3 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对策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基地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增收。加入WTO后,北海市农产品面临国外和市外农产品的竞争,因此,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地建立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

(2)加快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务农的人少了,才有条件扩大经营规模,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中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城乡壁垒,让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二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提高发展水平。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发展民营企业。四是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注重特色、注重规模、注重区位、注重产业实力的要求,集中有限的力量,重点发展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中心镇。五是引导帮助农民向规模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六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正确引导、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为农民增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实现“惊险的一跃”,风险性很大。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改变只从事原料生产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可以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地传递给农户,有效地解决分散农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的问题,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因此要根据北海市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水产养殖及加工(包括珍珠、对虾、文蛤、大蚝等)、水果种植及其加工(包括荔枝、龙眼、香蕉、柑橙等优质亚热带水果)、无公害蔬菜种植及其加工、花卉种植、优质谷及甘蔗种植、畜牧良种繁殖等一体化五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其真正成为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建立几个机制:一是建立扶持机制。对一些重点龙头企业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以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二是建立风险调节机制。龙头企业在产、购、运、销和加工经营中应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储备基金,来保护为农户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采取以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的合作形式,应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建立契约约束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产供销合同、利润返还合同等,以契约或合同的形式,固定双方的责权利,既保护农户利益,又能使其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较好地解决提高农民组织化的问题,此外,对于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4)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条件。北海市农村教育水平很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比重很大。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要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好农村科普工业。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技术等方面。

(5)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带动农民增收。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必须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绿箱”和“黄箱”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战略,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方向与重点要结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和北海市实际进行战略性调整。投资方向要转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对贫困乡镇实行倾斜的政策,要紧密结合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推进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破、升级。同时健全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是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增强服务“三农”的主动性,积极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和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切实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全面建设北海市农村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兵, 崔阳.论增加农民收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现实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1 (2) :59-61.

[2]于楣, 白琳.发展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8 (2) :94-97.

[3]张国锋, 刘乃安.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7 (4) :67-69.

关键途径 第8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 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方式, 它既要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 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旨在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领悟道理,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每个人参加未来社会实践奠定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 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生存能力、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1. 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普遍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要形式, 形式比较单一, 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而教材内容则抽象的理论比较多, 生动实例比较少, 缺少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而举的例子。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实践教学由于形式多样, 方法灵活, 效果直观, 感染力强, 针对性和实效性强, 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代社会需要复合性人才, 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必定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让学生动手、动脑, 参与社会实践,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但他们社会阅历较浅, 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和片面, 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们跳出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 深入现实社会, 亲眼目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了解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 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 城乡差别还很大, 还没在完全消灭贫穷和愚昧。这样同学们既看到了社会向前发展的美好前景, 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流, 也看到了社会上仍存在着一些落后现象, 从而在亲身体验中去深入思考,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 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识,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策划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模拟教学、社会参观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开设主题博客等各种主体实践活动。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务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课内实践教学形式。

所谓课内实践教学是指以固定课堂为教学平台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对操作难易程度、学生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课堂讨论。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 共同讨论, 互相启发, 进而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观点和结论。这一教学形式可以集思广益, 互相启发, 促进信息交流, 激发思维火花,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密切合作的关系, 是一种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

(2) 学生模拟教学。它是以教学为主导, 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和组织学生就课程教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教学内容独立或合作进行学习研究, 自主制作教学课件, 然后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公开授课。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模拟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储备水平,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升理论知识讲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堂辨论。课堂辩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确立研究专题, 从辩证的从正反两方向出发, 综合的灵活的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做研究, 通过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教学方式。开展辩论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属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有利于促成学生民主风气, 有利于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学生胆怯心理。

2. 社会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 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包括生存能力、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社会参观调查。社会参观调查以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密切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知识和理论, 采用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 然后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参观调查研究结论。开展社会参观调查, 可以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促使大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 以社会参与者的姿态和眼光分析和考察社会, 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 不断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

(2)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由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具有实践性、群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实践的有效途径,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关联。

(3)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青年志愿者群体或个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 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 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利他性活动。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 在奉献社会、传递爱心、播撒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 也可以丰富生活体验, 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促进自身综合全面发展。

3. 虚拟实践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 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与现实的课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了立体多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借助虚拟网络浏览网络新闻, 进行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网上调查, 制作个人主页, 开设博客, 参与网络论坛等, 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 网上调查。网上调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即时性、私密性、广延性和共享性特点, 实现对所需调查信息的快速、便捷和准确采集, 具有调查成本低、调查范围广和调查数据处理方便等优势。

(2) 网上论坛管理。网上论坛是网民针对现实社区、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物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而在网上形成的交互性虚拟网络社区。以各高校普遍存在的BBC为代表的网上论坛, 已经发展成为展现大学生舆情民意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网上论坛中发展以个人成长、学校生活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意见和看法, 一方面强化了大学生在虚拟网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 同时在加强信息交流、影响社会舆情、促进科学决策、凝聚社会共识、化解潜在冲突和规范个人行为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已经逐步显现。

(3) 创建课程聊天室。网上聊天室是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同时在一个互联网络的虚拟社区以文本、语音和视频等方式彼此谈话聊天的一种网上虚拟空间。由于网上聊天室具有在线深度互动交流的功能, 为广大网民, 特别是高校师生创设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思想表达和信息沟通平台, 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键途径】相关文章:

关键期的关键陪伴08-08

什么是关键词密度,关键词密度是什么?08-23

生存关键05-13

关键作用05-19

关键尺寸05-25

关键决策06-03

解决关键06-04

成长关键06-13

关键概念06-19

关键机构06-25

上一篇: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下一篇:临床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