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素质范文

2024-06-28

教师能力素质范文(精选12篇)

教师能力素质 第1篇

一、了解学生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 要教好学生,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凡是学习不好的学生, 通常是学习的态度不正确, 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心理, 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疏导。能力强的教师, 往往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有的放矢的教育。有了解学生能力的教师, 他们常常能正确的、恰当的使用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 或观察, 或谈话, 或调查访问。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 了解学生的能力特别强, 不管他教什么样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他总能彻底了解学生, 把学生教好, 使学生变得品学兼优。

二、组织能力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指教师与学生配合并能够顺利的指挥学生的能力, 它是教师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的组织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控制力, 即控制课堂、引导学生的能力。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其自控力是有区别的, 教师掌握这些区别,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和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让学生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注意力都指向教师所指的方向和思考点。二是设计能力, 即教师制定授课计划的能力和编写教案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全面掌握教材并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必须掌握教材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指导教学的总方向和总方针, 对于教师有指导意义。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认真研究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 还要认真研究学生, 对学生的特点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 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最佳的结合点,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科学的设计, 做出详尽的安排, 如何开头, 如何导入新课, 如何板书, 如何演示, 如何师生互动, 采用什么方法来活跃课堂等等都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三是施教能力, 即把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施教能力的关键在于口头表达能力、板书的基本功和演示操作的基本功等。四是应变能力, 即在出现“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长于应变的教师能够驾驭课堂, 不会使自己处于不利或尴尬的境地。例如, 当接手新班的时候, 第一节课涉及点名, 学生的姓名难免有一些生僻字或多音字等, 当对某些字音读不准的时候, 可以暂时略过, 当把所有同学的名字都点完以后, 教师可以问, “还有哪个同学没有点名, 你叫什么名字?”应变能力, 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 一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人, 如果不善于语言表达, 也许可以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但不一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 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它是教师的特殊工具, 是书本知识和学生连接的桥梁, 也是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纽带。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 把书本知识、教学信息、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授给学生, 没有语言表达, 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媒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表达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通过教师的表述将书本上“死”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语言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以语悟人, 以情感人”作用, 对学生有强烈的诱导作用, 优秀的教师往往用他磁石般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兴致盎然, 津津有味,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强化和内化的作用, 不但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学生语言的榜样。语言表达优秀的教师其学生的语言表达一般也很优秀, 在遣词造句等风格上或多或少受到教师的影响。

四、创新能力

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第2篇

一、与时俱进的探求精神,树立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教师学习的技巧,培养教师学习素质,以适应社会演进的应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学生应在传授现有常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能否获得、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培养教师应用常识的素养;教会学生看到问题、解决难题的方式,而不是指出结果原本;在适当掌握知识总量和准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借助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教师学习的鼓励者。教师只有建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学生学习和变革能力的培养才能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好的课程准备还必须好的课堂发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推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要加强学员自主学习的幅度,以启迪学生构建学习、创新学习,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网络培训心得,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个教师都积极参加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加意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构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地理教师素质能力之我见 第3篇

关键词:地理教师 素质能力 见解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地理太好教了,只要给我一本教材,我‘照本宣科’,边学边卖不就得了吗?”事实上,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具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要有拓宽,丰富相关知识的能力

地理教育要增加学生在有关位置和地方的知识;关于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地形、土壤、水体、气候、植被)的知识;关于地球上主要社会经济系统(农业、聚落、运输、工业、商业、能源、人口和其他)的知识;关于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的知识;关于国家和乡土的结构和发展过程的知识;以及人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知识等,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审视本地区、本国和国际发生的事件及其基本的空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文活动的影响,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及政治制度昌盛的人文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地理的角度欣赏自然美与人类丰富的文化,认识到个人、社团和国家相互之间不仅拥有权力,也承担着义务,了解国际团结和协作的必要,个人应为参与解决地区、国家,以致全世界的问题做好准备。就以上所列,地理学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之广播是没有一个学科可以与之相比的。

二、分析和处理地理教材的能力

主要指掌握分析、处理教材的方法;熟悉重视地理教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处理得当;能恰当地处理各教学因子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外部联系等。

三、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建构出理想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地理教育的功能,使视频与教材有机结合,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地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陶冶,有利于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为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

如讲“地球公转”时,教师模拟演示由于黄赤交角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的过程,并提出问题:(1)假如黄赤交角为零时,地球上各地是否还有四季更替现象?(2)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地球上五带范围将会如何发生变化?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由静态的改变为动态的模式,可以比较直观地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运动规律,通过设疑引思,开拓了思维,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和应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主要包括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结构;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结构最优化。

五、应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和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叙述,说明的行为方式,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语言技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担负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他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教师只有通过语言这一中介,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它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循循善诱的讲解,学生才能进入思维敏捷、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的状态。实践也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同是45分钟,三尺讲台,有的情趣横生,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却呆板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差异。

六、地理板书及其设计的能力

板书是教案中的纲,是一节课的思路。要求布局合理,形式多样,规格端正,精炼醒目,重点突出,美观完善。

七、组织地理课外活动能力

能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活动,如组建学生地理园,掌握主要的地理观测方法(包括地震、天文、气象、物候、水文观测等),主持考察报告会、地理知识竞赛会、主办地理活动室、地理墙报、小刊物,指导地理学具制作、地理标本制作等。

八、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

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光会上课,不会教学研究,就好比一个身体有生理缺陷的人。我们地理教师主要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因此,大家进行的地教科研主要探索地理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要想真正具备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则需要付诸于行动。在科研中既要领会知识,提高本领,还要磨练意志,修养品格。

论教师的能力素质 第4篇

关键词:教师,能力,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对教材的分析与掌握,取决于对某一教材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取决于对学生认识水平、思想状况、个性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学生的家庭、社会氛围作出客观科学的分析判断,并据此提出自己的教育对策。因此,参与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必须具备下述几种基本能力。

一、敏税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一个合格的教师善于从每个学生细微的表征和语言中,洞察其学生态度、精神面貌、知识掌握的情况、智力和个性发展水平。教师敏税观察力是准确地了解学生集体的典型特征和某个具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先决条件。因而,它既是对集体也是对个人“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能够辨析出同一情境中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并善于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随时留意常常被人忽视的表现,从这些往往给人忽视的地方,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发现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善于观察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十分敏感,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善于从隐蔽的细节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有的学生做好事并不一定自觉,而有的学生性情急躁却心地善良,教师能从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中洞察其内部心理世界的特征,了解每个学生个性中最主要的东西。善于观察的教师,既能在优秀学生身上见到不足之处,也能在后进学生心灵深处发现闪光的东西,并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去克服其消极因素,让每个学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健康成长。教师的敏税观察力,是一种教育的直觉力,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敏感。它是教师充分掌握心理科学知识,努力进行教育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结果。

二、慎密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师从观察中获得的材料,必须进行思维加工。在思维加工中,分析与判断能力对于教师的正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慎密的分析、判断能力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发展。教师要具备慎密的分析、判断能力,应具备如下条件: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及时反馈,检验自己的思维结果;具有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意志的品质和个性。

三、较强的组织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多系统、多因素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去认真组织实施。

教师应有较强的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能力。如同一名出色的指挥家,能把几十人的乐队调度好,共同演奏出威武雄壮的乐章。教师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一种严肃而不板滞、活跃而不浮躁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局面。教师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学会把课堂组织和管理得井然有序,做到既有民主气氛,又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且能灵活处理各种课堂发生的偶发事件,并将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2.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好的班集体、团、队和学习小组。教师善于从学生中选拔骨干、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积极分子核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能力。

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班集体。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在集体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学生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行动。这样就必须形成集体核心,以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才能圆满完成这些任务。

3.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集体的奋头目标是通过各项活动逐步实现的。因此,善于组织各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组织班会、队会、各种知识、智力竞赛、科技小组和文体活动的能力等。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教育能力。因为组织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自我调控自己的心境、情绪、情感和行为的能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任务,为了顺利地与同学正常交往,必须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行为进行适当的自我控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社会期望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人师,是学生行为的表率。一般来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多都能表现出更多的克制。但也有一些教师在挫折或难堪的情境中不能表现出高度自制。学生的道德面貌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常常碰到不顺心的事和令人恼怒的事,要求教师必须约束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行为。优秀的老师从来不让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即使在顽皮学生的恶作剧面前,在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他们的理智始终清醒着,并且始终用理智的源泉,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动肝火,大发雷霆,不仅不能解决教育问题,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工具。一个教师语言修养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记载,“善教育,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语言简明扼要,清楚鲜明,准确而有说服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符合下述几方面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语言规范就是要求语法正确,遣词造句准确适当,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是合乎逻辑,表达思想言简意赅,句子完整,不说半句话。教师的语言规范,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

教师的语言必须具体形象、生动逼真,评估可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手段创造出所述事物的鲜明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且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鲁迅先生的教学语言,既引古喻今,又化陈为新,既妙趣横生,又寓庄于谐,应为广大教师所效仿。

教师的语言必须富于感情。优秀教师的教学,总是富有感情地体味着自己所讲的内容,并用声调的变化、面部的表情和手势动作,绘声绘色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讲到激昂处慷慨陈词,悲壮时声泪俱下,愉快时面带微笑……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使学生在情感的陶冶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优秀教师的语言大多富有幽默感,语言生动活泼而又意味深长。

教师的语言必须流利,具有节奏感。音调高低适当,抑扬顿挫恰如其分。教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长期习练的结果。只有对事业不追求,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人,才能不断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活动工作计划 第5篇

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活动工作计划

根据犍为县教育体育局和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统一部署,我校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现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2015-2016学年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全员培训,目的是使我校所有教师通过接受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及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的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1.通过学习有关“师德师风”的文件精神,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学习及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其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从而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通过《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学习培训,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内容和评价目的,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趋势;掌握案例分析、课堂观察和成长记录袋等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常用的评价方法。理解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思路,理解新课程教学评价带来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使我校教师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学行为能符合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其具有综合教育的评价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评价特色。

3.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知识,通过学习了解本学科因课程实施所带来的变化,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相应关系,并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设计出符合所在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预案,开展好公开课和教学研讨课。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某一个专题,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4.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帮助教师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使我校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5.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逐步建立起以校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与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共享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体会,学生管理与培训学习收获,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二、培训对象

我校51名在职教师。

三、培训的方法及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成立“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领导小组”,校长周四新任组长,教务主任万洪兴为分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主要负责人。学校培训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纪,全面开展好校本培训,落实好每次培训任务。

2.强化责任,落实目标

领导小组按照我校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检查评估,核实学分,负责每次任务的具体实施。师德师风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要求教师做好培训笔记,做好问题讨论,写好学习心得体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辅导,开展“备课、上课、评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各种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讨论专题,组织开展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反思”这一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来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成为教师搭建展示教研组集体凝聚力、个人教育教学魅力的舞台,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关注过程,强化教研

按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求及县教师研训中心对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学校素质提升领导小组成员及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担任课题研究并深入到教师平时的课堂听课,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本学年主要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以电子白板培训为主。

4.严格核查,注重实效

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学时学分的登记、核实、认证工作,对完成较好的教师及时督促并限期改正,做到严格考勤,登记准确,突出教师个人培训的实效。根据教育体育局要求,对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一票否决。

四、培训内容、形式

培训内容由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组成,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公共科培训与专业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集中培训主要由学校行政和教务处承担,专业科培训由教师任教学科的教研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

1.采取集中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听课评课、课堂研究、考试命题等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组培训既要根据教材设立各自学科特点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培训过程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

2.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老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次理论培训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自主的建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实践的过程,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作好读书笔记,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

3.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具体的培训内容、形式安排如下:

2015年9月至10月 师德师风、教育理论培训 2015年11月至12月 教师基本功、信息技术培训 2016年3月至4月 三笔字(硬笔为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016年5月至6月 电子白板、《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2016年6月底 培训成果展示汇报、选评,整理档案,学时登记

五、培训进程

准备阶段(2015年9月初),主要工作:

① 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根据县教师研训中心安排拟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

② 组织全校教师召开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③ 根据学校总体培训计划,结合各学科教研组实际,召集教研组长制定各教研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内容、要求和培训人员,研究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学校相关领导批准。此项工作最迟于2015年9月中下旬完成。实施阶段(2015年9月下旬至2016年6月中旬),主要工作: 集中培训。由本校组织培训辅导,分“师德与教师职业”、现代教育技术两大类培训,其他学科课程分期分批集中培训。

 教研组培训。由教师所教学科教研组组织培训,教务处围绕学习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 开展竞赛。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学校将开展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微课、网上晒课等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训,考查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控能力。

④ 加强对素质提升培训的过程管理。成立“舞雩中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指挥,教务主任负责具体落实,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六、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按照犍为县教师研训中心的安排和犍为县教育体育局的部署,每学期都要对每位教师的培训进行考核,学年对全校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核查颁证,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培训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的质量、考勤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书面或操作考试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掌握情况。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县研训中心将不予继续教育颁证,不能享受晋级晋职。学校将加强培训管理,严格培训和考试纪律,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培训质量。

犍为县舞雩初级中学

素质教育与教师能力的发展 第6篇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老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能力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素质和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学习观、课程观,明确基础教育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二、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知识储备与更新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积极

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不断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

三、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灵魂的职业,这种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比其他从业人员更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甚至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德的影响不仅限于学生本人,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到家庭、社会甚至学生的后代,这就是教育所特有的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品德高尚的教师,永远都要具有一身感召学生的高尚人格,永远有一颗挚爱学生的心,永远具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保持着青春向上的朝气,永远保持着健康高雅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一个圣洁的思想,给学生树立一个楷模和“人生领路人”

的光辉形象。

四、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素质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希望的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在获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通过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老师也要借素质教育的春风,不断进取,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五、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师生之间才会架起一条心灵的通道。有了爱,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试探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第7篇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语言表达问题

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由于太随意、太散乱,让学生费解,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有三忌:

1、忌东拉西扯,游离主旨有的教师上课主次不分,不分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就说到哪,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游离教学主旨。学生很难学到什么。

2、忌信口而讲,针对性差

若教师在上课前不认真备课,不充分熟悉教材,不推敲教学语言,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就有可能信口而讲。从而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语言针对性不强。老师自以为讲明白了,可学生却如在雾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3、忌支离破碎,有口头禅

有的教师喜欢说口头禅,完整的意思由于加进了口头禅,使话语显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全句话的理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个教师在讲《背影》时这样说道:“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一个父亲,是吧,一个父亲送儿子到火车站,是吧,父亲爬月台是吧,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是吧。通过儿子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是吧,写出了一段感人的父爱,是吧。”

这个教师的口头禅“是吧”,本来一个简单的意思,在他嘴里变得啰啰嗦嗦,“是吧”就占了一半,这样的教学语言叫学生如

岛上人家

(徐重芬)

何能明白你到底说了什么呢?

二、教师要上一堂好课,必须重视自己的课堂语言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细敲课堂导入语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难以进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只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能够使用良好的课堂开场白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根据授课内容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课堂提问语

“思维从问题开始”,提问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技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句话点明了疑问在发明和知识探索中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科学设置课堂提问语,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取得教学的成功呢?

2.1设置悬念的方式提问

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比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根据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常常处于分散松弛状态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悬念问答法,进行提问。运用这种提问方式,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对知识产生探究的念头,使他们带着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去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反答为问,让学生自行求解的方式提问

这种方法始于两千年前的孔子。孔子说:有人向我提出问题时,我不做任何正面的答复,只是指出问题的正反两面,让发问者多动脑筋,自己作出结论。利用这种方法,能启发学生多作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其视角往往与老师不同。当学生经过思考提出疑问时,老师不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反答为问,将问题再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辨析,最终求出正确答案。这种让学生自行求解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中产生碰撞,相互唤醒和激活。这种提问方式较好地实践了叶圣陶先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的教育思想。

2.3运用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的提问方式。提问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寻找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老师提问时,只有给学生一个尽量大的发挥空间,学生才能在回答时有创造的天地。开放式提问,有助于消除传统式提问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弊端,可以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放飞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产生丰富多样的新奇想法,并积极主动地表达出来。

如在《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狼说完就扑向小羊。”讲到这句话时,一般老师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结果怎样?”这样的问题没有深度——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有一位梁姓老师则这样问道:“小羊就甘心让恶狼吃掉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探求的兴趣非常浓厚,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有的说:“狼扑过来,小羊转身一闪,笨狼就掉进了河里。”有的说:“小羊退到崖边,狼一扑,小羊一躲,恶狼掉进了万丈深渊。”……在学生的想象里,小羊不再是一个可怜的弱者,而变得聪明勇敢起来。

根据课文的结尾没有明确揭示事件的结局这一实际,梁老师就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内涵,设计开放性课堂提问语,放飞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使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再创造。这样的课堂提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突破了狼吃小羊的传统思维定势,引燃了他们创新智慧的火花,让课文有了丰富多彩的结局。

2.4运用比较式提问

所谓比较式提问,是指一种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推出正确的结论为目的的提问方式。比较式提问,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定向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根据问题发散,再根据比较定向集中,最终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3、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态。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其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大凡著名特级教师,在结课时都不是草草收场,不是“课到临尾渐渐松”,而是“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完兴未辍”。综观特级教师的课堂结束语,或启迪思维、提升情感,或真情告白、诗意延伸,或创设高潮、意味无穷,或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学生把课堂学习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望月》,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后,是这样设置悬念的:

(文章)写得美,读的也美。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到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山、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于老师期待着。

学生的潜能很大,但需要点拨、需要激发。像于老师这样的结束语,用期待的话语,以读促写,既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又使学生因下课铃声而行将关闭的思考的闸门再次打开。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课堂语言在开启学生思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强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因此,真诚地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提高思想和思维素质,丰富知识储备,加强语言锻炼,以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照旭,《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三忌》.《演讲与口才》2006年4月

[2]、 杨永彬,《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开场白》.《演讲与口才》2007年7月

[3]、 马际娥.《让提问语--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演讲与口才》2005年8月

[4]、 朱跃生,《名师余音绕梁的课堂结柬语》.《演讲与口才》2006年8月

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思考 第8篇

一、制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1. 文化基础薄弱, 理论水平偏低

虽然一些人对体育教师存在“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偏见, 但是, 从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体育教师在人文素质上偏低的事实。在教师的培训中, 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 一些教师由于对自身要求低, 不注重文化基础的培养, 造成了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的现象。这种文化基础薄弱、理论水平低的状况, 在一定的区域中不是个别现象,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调查表明:经常看书的体育教师只占调查人数的8.3%, 偶尔看书的占44.6%, 而没有看书习惯的占到48.5%。

2. 教改思想浅薄, 专业知识面窄

研究发现,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改思想上表现出浅薄, 在专业知识覆盖面上比较狭窄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其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师主观上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 体育理论知识匮乏, 对体育教学发展动态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不能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是依据新的教育形势、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制定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工作依据, 提高自身的教改思想,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我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业务水平停滞, 教学方法陈旧

运动技术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基础, 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健美的体魄与扎实的专业功底, 才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由于常年不运动而大腹便便的体育教师随处可见。而且由于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认识不足, 导致其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学科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这些现象, 从学生课堂参与度上就可以明显地观察到, 如果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高, 必定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起相应的威信。恰恰相反的是, 一些老师吃老本, 不能与时俱进, 教法陈旧。最终, 导致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堂,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4. 科研意识淡薄, 缺乏创新精神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科研不是很重视, 其科研意识很淡薄, 缺乏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多数体育教师文化功底比较薄弱、不善于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科研能力较低。调查表明, 有64%的教师认为, 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 很多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晋升职称。这些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认为体育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 与己无关。因此, 我们说教师的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内涵解读

1. 专业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决定一个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 反映出其学识水平, 更直接体现出其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风格和水准。不少教师画地为牢, 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 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重视体育基础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不断扩大本学科知识面, 获取与扩充新知识, 调整与优化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 加强体育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之上, 博学、“统揽”相关学科, 做到“一专多能”。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要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体能的同时, 逐步形成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 课程开发能力

我国人口众多, 幅员辽阔, 各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赋予了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 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 拓宽知识面, 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因而, 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更新知识结构, 补充知识范围

目前,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教育思想和单一学科的教育, 且根深蒂固, 形成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2) 强化课程意识, 转变课程观念

2002年实施《课程标准》以来, 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受传统的指令性课程计划的影响, 形成了对国家体育课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依赖, 只有教学概念, 没有课程概念;只有教学论, 而没有课程论, 导致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的开发是教育管理部门和领导的事, 对自身的定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不是课程的开发者。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进, 体育教师要提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 逐步加深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观、教学观、课程观。

(3) 依托课程标准, 自主开发提高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根据自身的专长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如体育老师自身在武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水平, 就可以把武术、跆拳道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形成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教学方式, 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

3. 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等。因此, 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1)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学习内容的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 在安排上留给教师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更新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例如, 男性学生的活动欲望比较强, 尤其是对于球类项目比较偏爱。那么, 我们教师就可以在球类项目安排上给以关注。通过球类内容的设置, 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并通过此制约其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同理, 根据女生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技巧类的项目或者小球类, 如羽毛球教学内容的设置等。

(2)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目标。因此, 教师要具有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能力等进行, 不能随意设置。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其目的性, 也要体现其教学的服务性。实践中, 有些教师为了能体现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推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将5个目标都加以设计, 这样的做法, 笔者不赞成。笔者更加偏向于有针对性地突出2~3个目标的做法, 这样教师精力才可以更好地集中于一点,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 活用教法, 科学评价

评价, 这个教学研究领域中的敏感问题, 向来被教育学者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对其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过程性评价就是课程标准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评价方式, 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性的验证。目前,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一些新观点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呈现。但同时也导致一些教师不知所措。因此, 如何运用好现有的教学方法, 对于当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师要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几个原则: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特点、教师驾驭能力等去选择教法。俗话讲:“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去探究, 从失败中认真总结, 最终实现教法的灵活运用。

4. 教学调控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体验、探索、交流等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可以说, 新型的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强调非模式化。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管而不死, 放而不乱”, 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调控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堂氛围调控

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 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的状态;善于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引导和教育学生, 表扬和批评适宜、准确、有力度。

(2) 教法应变调控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学生差异, 运用巧妙的方法组织教学, 及时协调和处理偶发事件。

(3) 课堂收放调控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和表现自我, 享受运动的快乐;另一方面, 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与开放的生动活泼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做到活而不乱, 松而不散, 收放有度。

5. 教学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不善于总结, 好的经验得不到升华和推广, 教学品位和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标的推进, 反思将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反思, 以思促教, 引导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重新认识, 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它是体育教师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古人云: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 多媒体技术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 认为搞多媒体教学是哗众取宠;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知识只了解一些, 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比较肤浅;还有的教师受专业知识的限制, 对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信心不足, 怀有畏惧心理。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 要学会网上搜寻信息、查找资料与储存材料, 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信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进行网上交流互动, 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其次, 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制作课件, 辅助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可以克服体育教师技能衰退的缺陷。

7. 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理念需要更多的科研型教师。通过科研, 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或者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造性地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另一方面, 可以把自身的观念、感悟、体验、经验和成果与同行交流, 并升华到理论层次。科研意识的形成, 需要体育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 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 经常阅读学术期刊, 才能把握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的动态, 并将它们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之中, 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与高校及体育科研机构的联系, 定期邀请高校及体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及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科研与学校体育发展动态, 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8.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能力

为了促进体育教师充分地理解与有效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新版《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合二为一, 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没有变, 它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要求体育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身体锻炼, 战胜与超越自我,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二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潜能, 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三是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上营造竞争的氛围, 创设竞争的情境, 鼓励公平竞争。

体育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能力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两个“主义”的有效渗透。重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 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是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 公平竞争与团结协作是重要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竞争和协作特点强的练习项目, 如接力跑、拔河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三是尊重、理解与宽容品质的培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提倡相互尊重、理解与宽容, 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互助中体会人际交往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沛永.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及发展.教学与管理, 2010 (6) .

技工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途径探析 第9篇

1 技工院校师资存在的普遍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在技工教育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 目前各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数量, 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等级和教育教学能力与当前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环境。由于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比较突出, 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不高, 导致生源素质不高。学校日常教学中理论教学又多于实践、实训教学, 因此, 很多教师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层次低, 只要做好日常教学环节就可以了, 而对“双师型”教师缺乏认识与重视, 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一直跟不上时代扩招的需求[1]。

2) 青年教师多, 实践能力差。目前, 技工院校新引进的师资绝大多数来源于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本科生或研究生, 这些新引进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基本没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无法很好地向学生传授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技能。如果长期不到企业第一线去学习锻炼或得不到其他途径的学习提升, 在教学中只能是纸上谈兵。

3) 师资培训方式单一。技工教育的核心是技能教育、就业教育, 就教师培训方式而言, 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应多体现在实践技能方面, 所以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应创新培训模式, 强化操作技能培养[2]。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形式单一, 实践培训以假期短期下厂实习为主, 培训没有针对性, 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2 技工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途径

当前,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日新月异, 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替和应用, 加强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工院校不但有聘用“双师型”教师的权利, 更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义务。因此, 作为技工院校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和投入, 创新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模式和途径, 使教师真正在培训中学有所获。

2.1 技工院校教师学历提升。

技工院校师资学历层次不高, 基本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学历达标率不高。因此,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学历层次, 镇江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东南大学达成教师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由学校组织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报考东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 由东南大学按照报考专业录取。实际授课过程中, 东南大学选派师资来该校进行授课。

2.2 校企合作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方式, 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 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依据企业生产需要和技术人才需要, 调整学校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师不但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际生产情况, 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增强教师技能水平。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实践, 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探讨中, 提高了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的同时,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 拓展科技服务活动, 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 也为教师从事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镇江技师学院十分重视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 与镇江焦化集团开展科研合作, 为企业技术攻关和设备技术改造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骨干教师与焦化集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题组, 就企业污水处理装置的改造升级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双方共同攻坚克难, 实现了污水处理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升级。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不仅提高了技工院校教师的科研和动手能力, 同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费用。目前, 该课题项目已经申报并进入中国职协实验实训设备优秀成果最终评选。

2.3 加强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技校教师要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就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化。首先要熟练业务, 提升教学能力, 积极参加校内校际间的学校交流和探讨, 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参加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其次, 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加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 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争做“双师型”教师。

2.4 加强岗位技能训练。

从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看, 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外, 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因此, 无论是缺乏经验的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 都必须到企事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 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 并应尽快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尽快建立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结束语

技工院校技师能力提升是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技工院校教师能力, 除了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培训外, 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善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争做合格的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简爱.浅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J].大众文艺, 2012 (4) :244-245.

高职教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建设 第10篇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 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 “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 这也是老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强烈的事业心, 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 是有效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前提。所谓“素质”, 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 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怎么样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呢?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素质是指构成自身能力的要素, 一是天生的, 二是后天养成的。后天养成主要是靠学习教育, 这里就涉及到学习力和教育力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学习能力是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力表现在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尚处在探索阶段, 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高职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 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型教育, 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其经验、习惯之中。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 面对新职业、新技术频出, 面对“教学做一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 不少教师难以适应。尤其是不少青年教师, 具有知识面广博、理论水平较高、观念较新、创新意识较强等优点, 但由于走上工作岗位时间较短, 对教育教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技能相对缺乏, 亟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教育和培养人的职业, 要教育和培养好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要有过硬的素质。不少青年教师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的研究生, 本科、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 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致力的方向可能不是学生的技术、技能, 而是学生的学历、学位, 不自觉地以自身学习经历为参照, 重学科体系、轻动手实践, 追求“精、专、深”, 这样就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办学要求, 必须引起我们高职青年教师的注意。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灵魂, 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 前者是指创新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索。如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毅力、科学态度等;而后者是指创新能力中的智力因素, 如逻辑思维方法, 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能。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创新教学观念开始。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把教学从因循的、模仿的、解释的、记忆的模式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创造中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抛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实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探索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 其创新能力表现在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成果, 能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 有独到见解, 并将其科学地、恰当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之中;表现在善于吸收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并不断充实补充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创新精神, 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联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专门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 它也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做好示范和指导, 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和非职业能力前者如专业设计能力、解决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后者包括社交能力、使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及办公设备的能力、公文写作能力、谈判能力、外语能力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就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下实验室、实习场地, 深入实际, 积极参加工程设计, 参与科研活动, 将理论、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实践能力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教师要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 要在实践中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样才能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业务能力

传统模式下的教育与教学活动, 是低技术的密集型劳动, 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依赖于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类新知识体系的积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增长, 其质、量、形态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类知识体系的变化, 现代教育环境的变化, 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变化, 给现代教育和现代教学领域带来的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 使人类社会的教育方式产生了飞跃, 从“小生产”方式进入到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现代教育技术, 如幻灯、录像, 特别是多媒体视听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等, 将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提高教学效率, 使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与要求, 也使得教学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使学生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掌握与教学相关的现代技术, 优化组合各种资料与素材, 从而达到充分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交互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之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要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广大教师要做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的人才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必须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作为传统教师的基本功。要对常规教学的基本环节熟练掌握, 轻松驾驭;第二, 教育人、塑造人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第三,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 完成从教师为中心的普通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的角色转换, 使之从一名普通教育的教师迅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人员和服务人员, 并尽快熟悉和掌握作为指导和服务人员的必须具备的技能技巧,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开展全新的工作。

四、提高行业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基础

从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综合、广博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具备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高新技术学习和跟踪的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媒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并能将美学和艺术教育有机融于教学之中, 科学预测知识演变趋势、对知识的动态发展反应灵活。应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 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 以减少实践活动的盲目性, 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是他们在教育实际中能否很好地把握学校“软环境”中各要素基本原则的重要前提, 所以,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应该成为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提高高职教师的理论修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训练与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之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或承担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和资格。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反复训练而形成的, 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备把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注意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教师应主动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 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 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主动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要勤于学习, 广泛涉猎, 不断汲取新知识, 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及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并进行有目的研究,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成为理论上颇有造诣的学者型教师。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解决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认识和业务基础问题。二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使之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基本任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色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有效地区别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异同, 为顺利地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打下基础。三是专业理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不仅要有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理论, 而且要有高等技能, 而这些都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关。作为教师必须要在专业理论上广博坚实, 才能胜任工作, 得心应手。授人一杯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否则就会愧对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 完不成可承担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丁钢.比较视野中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2期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能力;培养

语文在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学好语文有利于培养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国学热”迅速发展的今天,学好语文也是提高国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支配、导演和组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就需要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培养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其他众多学科的基础,文道上的统一性、内容上的综合性以及内在方面的基础工具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几个特点,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是一门具有龙头性作用的学科,母语是其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人们思维的最重要载体就是语文,不存在脱离语文的思想,因而,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不仅会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思维材料,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而且学生还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其次,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它是无所不包的一门学科,能够容纳古今、东西、社会百科、自然万物等各方面的东西,通过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在思想、文化、精神以及知识面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这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语文同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我们有活动,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加强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指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语文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总之,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其形象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也深刻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合格,就必须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1.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本身的活动就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充分注重自身作风、品德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尽量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可以说为人师表是一个教师的所有工作,高素质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思想道德素质的高尚。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化和启迪人的思想,如果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不现实。

2.现代的职业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师需要具有以下几种职业素养:首先,知识文化素养要过硬,要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需要。其次,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针对教学做好定位,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更要注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气节和品格,让学生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正性、正义感等,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其他人的人权和人格等。总之,对语文教师来说,现代的职业素养时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3.专业的教学技能

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学技能是其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方面。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教学技能,包括以下几点:一、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较强的技能,拥有一定的普通话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方言,并且在发音上要清晰完整,语速也要适中,使用的语言要与教学的具体环境相符合;二、语文教师在硬笔书书写上要符合基本的要求,不管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的书写都应当美观、清晰、规范,在板书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突出重点;三、要拥有一定的组织技能,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好。其次,语文教师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并且针对相关内容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向学生传授最具有价值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相关环节;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进而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三、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进而让学生学识和视野得到拓宽。最后,语文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因而,语文教师也需要掌握这一技能,从而让教学效率更高。总之,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课堂教育,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4.其他综合能力

除了以上的能力和素质外,语文教师还需要一些基本的综合能力。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领域不断呈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和时代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够最终完成其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重要任务。另外,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师,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时刻关注语文学科教改的相关动态,及时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其次,语文教师也需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语文教师长期和学生打交道,其对学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教师优秀的心理素质必然会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这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最后,语文教师也需要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教师只有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以及他人进行交流,进而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总之,对语文教师来说,其需要拥有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只有掌握这些能力,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任务。

三、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其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树立正确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语文教师尤其辛苦,为了将一篇课文教授给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积累,在进行作文批改时,更是需要对其中的字句进行斟酌,既伤神又劳心,正是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对语文教师来说,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就应当全身心地投入,用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语文教学进行得更好。一旦教师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热爱,那么必将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最终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以能力为核心建立素质结构

对语文教师来说,要想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升综合能力。第一,语言组合能力对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必须予以培养,不仅要让教学语言符合基本的规范,而且要使得教学语言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第二,加强培养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安排,让整个教学过程井井有条,并且要尽量提高语文课堂的感染力。第三,进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这需要语文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找到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方法,進而让语文教学达到与时俱进。第四,对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中重要,这需要教师自身理论意识和角色自觉意识的觉醒,语文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应负有的教育任务。第五,对情感智慧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语文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将这种情绪控制法传授给学生,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总之,要想培养语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能力为核心建立素质结构非常必要。

3.改革教师评估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教师的评估制度一直不够完善,使得语文教师对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重视不足,只有将教师的思想、学识、业务等各个方面都当做职业评估的重要指标,才能够让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另外,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也非常必要,对高素质和能力的语文教师予以奖励,能够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愿望和激情,最终促进语文教师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注重从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方面入手,必将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基础性的,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对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其变得更为优秀,提高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利芬,浅论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2).

[2]王林萍.浅谈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J].南方论刊,2007(07).

[3]郝丽.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4]杨琳.浅谈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成人教育,2013(11).

[5]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6]赵惠霞.师范生的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自议[J].教育与职业,2007(05).

[7]朱周义.略谈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8]赵怡.浅谈新时期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学周刊2012(09).

(收稿日期:2015-12-11)

素质教育呼唤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师,教学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 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综合能力。

一、学会做导演

新课改强调将综合探究性的学习实施于课堂活动中。教师没有必要将课上成按部就班、秩序井然的课。只要教师能很好地设置情景、酝酿情绪,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认为教师跟自己既是合作关系, 又是一个导演策划者, 而自己是剧中的各类角色, 这样的戏只有自己投入了才有看头。这样, 学生的思维也会从教师角色的转变中得到启发。时间长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由主动的灌输变成主动的引导了。作为导演的教师应学会欣赏自己身边各种类型和性格的人。要学会在同一个空间里欣赏不同的色彩和听不同的声音。如, 我以前在讲授《瓢虫的花衣裳》时, 一直认为瓢虫都是益虫, 在一年级的一个班上完该课后, 我才听一个学生说瓢虫也是害虫。后来, 我查了一下资料, 证明他说的对。还有一次, 我在课上提到有的同学把小鸟画到水里去了, 好多同学笑了。我当时以为是一张画也没有批评该同学。后来, 在“人与自然”的节目中我才知道, 在非洲有的小鸟就钻到水底去吃东西。这时, 我才发现自己很无知。因此, 作为美术教师, 除了要对学生的作品多加鼓励外, 还应多一份宽容和期待。

二、学会幽默

优秀的美术教师除了课堂环节设计巧妙外, 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因而, 我在课堂上就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和发挥。好多的时候, 学生的情绪是跟着老师的眼神、动作和声调的高低粗细来做出反应的, 对于那些无生命形象的课型, 我就将它们命上名字。如, 讲授蔬果类的课时, 我就给它们起个“鸭梨哥哥、橘子姐姐”, 以及“菠萝大妈、苹果阿姨”等称呼。这样, 本来平淡的课顿时有了生机。在讲手工课时, 我诙谐地将折纸说成“叠被子”, 将剪刀剪刻的方法说成“做手术”……有时会收到很强的感染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课中, 最后的展示作品我总是以:“大家族的聚会”“英雄的赛场”或“××火爆热销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学会“倾听”

有些教师只注重教材、教法、教具、课件等的研究, 很少有耐心地蹲下身子仔细倾听学生的心声, 如果我们弯下腰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就会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意识和观念, 学生也会很热情地与我们交流。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有一次, 我发现一名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在课下批评了他, 可是, 在我批评教育他之后, 他却找那个向我报信的同学评理去了。这时, 我发现自己的批评教育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仍然记恨着告他状的那位同学。我沉思了好久, 为什么我没有事先倾听他的意见, 再处理这件事情呢?

四、学会合作

上一篇:道路试验下一篇:选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