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注射范文

2024-05-22

高压注射范文(精选9篇)

高压注射 第1篇

在微机设定注射流量后, 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转速。电机后端有反馈线圈, 把电机转动的信息反馈给控制板, 注射压力是控制电路来监测与限制主电路采样电机电流, 通过速度的反馈计算压力值, 并与预置的压力极限比较, 如果达到压力极限, 电机会以一定比例减速 (约10%) , 注射继续进行。如果在短时间内速度无法下降, 则报错并停止注射[1]。

因我院的Imaxeon Visimax高压注射器的编码器和光电接收组件摔坏, 造成无法正常按照微机的输出指令运行和反馈流量及流速, 进而微机就会输出电机停转指令, 并报错 (见图1) 。更换后, 运行正常。

总之在使用过程中, 操作人员首先应掌握使用方法, 避免人为造成损坏, 定期进行预防维护, 如碘造影剂含有一定黏稠性, 应小心造影剂流入高压注射器, 当有流入时, 应及时使用无水酒精擦拭并用吹风机吹干。

参考文献

高压注射 第2篇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根据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导致药液严重外渗后局部皮肤特征,总结应急处置方法,防止肢端坏死,遏制医疗纠纷.方法:给予75%硫酸镁注射液局部湿敷外缠保鲜膜,并给予抬高患肢及局部冰袋冷敷,肤温明显降低后外涂地塞米松软膏,同时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结果: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未发生溃疡、水疱、组织坏死,炎性反应逐渐减轻,三天后恢复正常.结论:针对大剂量碘海醇注射液外渗,应用75%酒精与硫酸镁粉剂调和后湿敷,并抬高患肢及冷敷能迅速促使组织水肿消退,联合地塞米松软膏局部涂抹,治疗有效.关键词:碘海醇;外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1-0019-01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如果注射速度太慢,对比剂可能已经经静脉系统流出,这样所获得的CT值不能真正反映组织灌注量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人体静脉造影剂注射,但静脉快速注射药物,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一旦漏于血管外则会引起组织强烈刺激及坏死,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或被迫截肢[1],在出现外渗后应给予一定重视.我科于2013年8月成功护理了1例因造影剂外漏致手臂重度肿胀的患者,给予迅速停止药物注射,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应用75%酒精与硫酸镁粉剂调和后湿敷外缠保鲜膜,抬高患肢及局部冰袋冷敷,肤温明显降低后外涂地塞米松软膏,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反复气短一月余”入院.遵医嘱行64排螺旋冠脉CTA诊断冠心病.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过程中出现约60ml药液外渗,立即终止检查,由医务、陪检人员迅速将患者送回病房,见患肢右手掌、背及前臂、肘关节上10 cm左右范围高度肿胀,肤色红、肤温高,肤质硬、触及剧痛,活动明显受限.立即采取护理措施积极补救.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进行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护理过程中体现细心、耐心、注重患者感受,以积极主动的补救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与信任.2.2 局部护理

2.2.1 减少药物对组织损伤:立即回抽药液,尽可能使外渗的药液被抽出.2.2.2 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端肿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抬高患肢.2.2.3 降低肤温、疼痛、炎症反应:应用冰袋局部冷敷,因病人感知功能障碍为防止冻伤,每敷10~15分钟间隔5分钟再敷.2.3 药物护理

75%酒精与硫酸镁粉剂调和后湿敷,外缠保鲜膜防止水份挥发,每2小时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湿敷.10小时左右肤温明显降低,局部清洁后外涂地塞米松软膏,每隔2小时与湿敷交替使用.2.4 病情观察

2.4.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烦燥不安、腹痛、腰痛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测.2.4.2 每小时观察并记录皮肤色泽、温度变化,测量患肢外围了解肿胀消退情况.2.4.3 主动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症状有无减轻及感知功能恢复状况.2.5 活动指导

患肢疼痛感明显减轻后,指导进行指、腕、肘部关节活动,促进组织恢复.3 讨论

目前,CT增强扫描多采用非离子造影剂,由于高压注射器的推注速度较快等原因,会出现造影剂外渗到周围软组织,给患者带来痛苦,造影剂多为高渗性溶液,从血管中外渗后,细胞内外正常的渗透压平衡被打破,导致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2].造影剂本身也可造成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产生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表现.本例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原因:(1)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给血管壁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造影剂穿过血管外渗到周围组织;(2)造影剂本身因素,本例患者使用的碘海醇注射液黏稠度大,渗透压高.(3)护理人员因素,护理技术不过硬,穿刺不准确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血管选择不好,如穿刺的血管较细,位置不好等可能造成造影剂的外渗.针对造影剂外渗所产生的临床表现,本次护理采用硫酸镁与酒精的混合制剂进行处理,原理在于:①酒精可降低局部体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体温,保证药物的迅速消散;②硫酸镁属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对组织液而言则相应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使肿胀部位组织间隙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3-4],③外缠保鲜膜防止水份挥发.④地塞米松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保护血管内皮、稳定细胞膜、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大剂量时还有脱水等作用,可有效地对抗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减少微小血管及细胞内液渗出.降低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变性、坏死[5]。

高压注射 第3篇

关键词:小儿脑瘫;穴位注射;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49-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1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癫痫、智力低下、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小儿主要残疾疾病之一[1],治疗难度很大。在发达国家有许多康复训练方法,但大部分脑瘫患儿经长期康复训练也难以治愈或完全生活自理。本科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神经因子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为本院脑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脑内科小儿脑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岁~7周岁,平均3.6岁,合并有其它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等)者29例;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极重度3例,重度7例,中重度6例,中度12例,轻度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岁至6周岁,平均3.7岁;合并有其它功能障碍者28例;运动功能障碍分级:极重度3例,重度7例,中重度7例,中度12例,轻度1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及运动功能障碍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符合1988年7月在佳木斯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②患儿年龄2~7岁;③入组时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7周岁以上;②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水肿、颅压高、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④合并慢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⑤明显的遗传基因异常者;⑥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高压氧治疗

2.1 康复训练 主要用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所选用的方法有鲍巴斯(Bobath)法,以抑性手法达到抑制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以促通的手法来促进脑瘫患儿的颈立直、坐位立直、站位立直及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选用德国沃易特(vojta)法,对躯体行反射性移动运动,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以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根据患儿的病情,由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天训练1~2 h,90 d为1疗程。轻度脑瘫患儿康复训练1~2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康复训练3~4个疗程。

2.2 高压氧治疗 采用宁波高压氧舱厂制造的医用高压氧舱(NG200/450A型),流量8~10 L/min,分别维持1.8~2.0ATA压力,治疗1 h,每日1次。治疗10 d,休息15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60 d)。

2.3 穴位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选取足三里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配6号针吸取神经生长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20060023)2000 U,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入。每周注射3次,双侧穴位轮流取用,注射10次休息15 d,注射30次为1疗程。轻度脑瘫患儿注射1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注射2个疗程。

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制成数据库文件,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工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ADL评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中心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2],全表分9大项,50小项,满分为100分,50项中能独立完成,每项2分;能独立完成但时间长,每项1.5分;能完成但需辅助,每项1分;不能完成,每项0分。分为6个等级:积分值≤20分为极重度,积分值21~35分为重度,积分值36~50分为中重度,积分值51~65分为中度,积分值66~80分为轻度,积分值>80分为正常。运动功能观察采用1992年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肉痉挛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基本正常或略低于同龄儿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肉痉挛明显缓解,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基本正常或略低于同龄儿水平;有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原始反射及自动反应及肌力等项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变化。

4.2 治疗结果 见表1~2。

5 讨论

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瘫已成为社会、医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改善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提高好转率,积极发展新技术是医学界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中医理论认为,脑瘫与肝肾亏损、髓海空虚、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筋脉失养有关。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除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有研究证明[4],足三里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瘫患儿康复中具有多重修复作用,可促进脑瘫患儿脑细胞功能重建,促进大脑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的代偿。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促进氧从血液向组织弥散,扩大血氧弥散范围,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使扩张的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细胞的正常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的侧支出芽,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微循环疏通,加速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和脑功能的恢复[5]。

现代医学证明,不论何种原因,脑瘫的基本病理改变有脑皮质萎缩,脑白质周围软化,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等。本研究采用穴位神经生长因子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者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各项症状,有利于脑功能重建及改善运动功能,能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03.

[3]任永平.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J].中华理疗杂志,1995,18(3):216.

[4]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等.针刺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9):4~6.

[5]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391.

高压注射 第4篇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开机后,出现C599的报错代码,高压注射器不能注射,重启无效。查找技术手册,提示:“C599-----System Error,Call MEDRAD Service.A C599 error indicates that a failure has occurred within the system.Disconnect the patient,and contact MADRAD Service.”在移除高压注射器的遥控盒(Remote Monitor)后,注射头可使用,故初步判断故障在遥控盒,估计可能是遥控盒内IHU板中的U2集成(Wafer Scale PLD/Memory IC)中录入的IHU Software程序故障。售后工程师帮助重写U2的程序后,高压注射器暂时恢复了正常,但之后相同故障却反复出现,咨询售后工程师,其表示若故障再反复出现估计就只能有偿更换整个遥控盒了。

1.2 故障分析

U2中的程序反复出现问题,可能是IHU板中存在硬件故障引起其软件出现问题。每次重写程序后,设备可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则说明IHU板上的元件并未完全损坏,而可能是某些关键点的参数变值导致当条件合适时就出现故障,通过更换变值的元件有可能清除故障的源头。另外,故障易发生于湿气重的日子,估计有可能因IHU板日久变脏后,板内某些线路参数在污物吸潮通电后,线路参数发生改变,对相关元件造成冲击损坏。

1.3 故障处理

拆开遥控盒,在拆除U2重写程序的同时,检查IHU板。发现IHU板上的三只电解电容中,有两只已经出现了鼓起,其位于稳压集成U11与程序存储集成U2之间的位置上(见图1)。电解电容鼓起说明其失去储留电量、稳定电压的作用,这时如果有开关机的操作或电网电压的突然波动,则可能冲击U2,从而使程序出错。于是,更换稳压集成、鼓起的电解电容。另外,因故障发生时间与潮湿天气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也对IHU板作了清洁除湿处理。先用精密仪器清洁剂对IHU板进行彻底清洁,用抹布轻轻吸收水分后自然晾干,最后再用风筒进一步吹干。更换上述元件、清洁除湿后,装上已重新写好程序的U2,设备恢复正常,并且,之后高压注射器未再发生相同的故障。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开机后,出现C510的报错代码,设备无法注射,重启后可短暂恢复正常,但很快又出现报错,报错出现时不能注射,只能反复重启。查找技术手册,提示:“C510-----Check Remote Monitor.This error code typically indicates a problem with the Remote Monitor(VRM 600).”即根据厂家的技术手册,C510代码提示为遥控盒故障。致电售后工程师咨询,在其建议下,移除高压注射器的遥控盒测试,注射头也不再报错,因此其认为是遥控盒故障,报价两万多元。

2.2 故障分析

出现该故障后,并未简单地确认报价,更换遥控盒了事,而是在现场多次仔细观察故障现象。从而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规律:C510报错往往是出现在护士装卸针筒期间,此时注射头方向会有转动,机身晃动,一旦注射头保持静止则基本未观察到有报错。因此判断,该故障与注射头密切相关。于是咨询相关工程师,其认为是注射头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报C510就是遥控盒的问题,而且技术手册及相关文献也是这么写的[3],另外,之前拔下遥控盒测试时注射头也不再报C510。

然而,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却与其经验和技术手册有出入,于是,为确定原因,人为制造相对剧烈的晃动。经反复测试,锁定故障来源于注射头。而且,晃动注射头外部接线而保持注射头本身静止,则未有发生报错。后来通过分析技术手册可知,注射头内部的MPU(Main Processing Unit)板内的U10为收发驱动集成,与遥控盒之间作RS422标准的通信。所以,若其通信有误则可能让MPU认为遥控盒状态有误,因此注射头内部故障也完全有可能导致报C510,而拔下遥控盒测试时,通信尚未有建立,注射头反而未有提示该报错代码。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判断故障就在注射头内部的MPU内的RS422标准通信模块或其关联模块而非遥控盒。

2.3 故障处理

拆开注射头外壳。方法步骤:(1)拔掉加热器等插线,拧出底盖处的螺钉,拆开上方顶盖,由于造影剂干后有强烈的黏合作用,故有时需用钟表批沿边缘处小心地划开造影剂;(2)拆除顶盖后,可向上拔出上方的控制显示面板;(3)向左拔出左侧旋钮,取出圆形白色的旋钮连接件;(4)拧出固定底盖及加热器接口的螺钉后拆开下方底盖,从而露出屏蔽铜罩。

分离屏蔽铜罩。方法步骤:(1)因屏蔽铜罩上有排线与内部电路板相连,因此需要先把注射头左端的六口螺钉拆除,拔出左端的接线口,使排线等附件与内部电路板分离;(2)撬起注射头正面上方的两粒突扣,然后把屏蔽铜罩从下方卡位中分离;(3)把屏蔽铜罩小心地向左方平行移出注射头。之后即露出内部电路板。分离DPU(Display Processor Unit),MPU(Main Processing Unit)及PCU(Power Control Unit)板。方法:此三块电路板从上而下通过插针相接,通过拧开相应的螺钉及拔除相关接线即可分离,但需特别注意的是装卸时要小心插针的孔位,以免损坏插针。

处理MPU板。拆出MPU板,未见有明显异常,因设备时好时坏,故怀疑虚焊,遂补焊相关焊点,并清洁电路板。装上后仍有故障。

处理屏蔽铜罩上有排线。检查MPU板相连的排线,发现该排线上有多处焊点已经出现锈蚀发黄发黑,有松动虚焊的迹象。跟踪对比线路后发现,部分焊点正是在MPU与遥控盒进行通信的线路上。重新补焊后,设备恢复正常,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均未再出现该故障。(注:由于该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经过约三个月的使用后突然再报C510,但经检查此次则是注射头与外部接线的接头松动,修复接头后,则未有再报错。)

3 总结体会

上述两个维修案例均属于设备时好时坏,且与常规维修经验不完全一致的疑难案例。通过上述案例可知,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时,不能仅靠维修经验或相关说明书,因为个人经验总是有局限的,而且即使是厂家的说明书,也可能因为追求简明等原因,而只列出了主要的情况,不一定能完全涵盖所有的可能。而对于维修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靠耐心细致的观察,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不但要观察分析设备本身,必要时还要观察分析故障发生的场景,排查各种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维修,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肖彦彬,李蔚.医用高压注射器维修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1(18):1691.

[2]王子军,张永.MEDRAD ENVISION CT高压注射器故障维修3例[J].医疗卫生装备,2010,3(31):130.

[3]郗正群.Medrad Vistron CT注射系统用于CT增强扫描的护理操作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4(14):464-465.

高压注射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装置进行增强扫描的257例患者, 男137例, 女120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28岁, 平均年龄 (56.1±3.8) 岁。其中头部扫描75例, 胸部扫描58例, 腹部扫描76例, 盆腔扫描48例。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Emo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 注射针筒选用200 m L的一次性高压注射针筒及配套针头, 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非离子造影剂100 m L, 全部以3 m L/s的速度经静脉注入。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 静脉注射1 m L30%泛影葡胺, 15 min后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阴性方可进行后续增强扫描。选择手背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前臂浅静脉进行穿刺, 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处。特殊患者可以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或者颈外静脉穿刺, 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 见回血后再固定头皮针软管。打开高压注射器的操作面板, 检查各种显示灯是否闪烁, 根据患者的扫描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不同的注射程序, 如头部增强扫描时在注射造影剂30 s时开始扫描效果最佳, 颈部15 s~18 s, 腹部22 s, 胸部25 s, 盆腔30 s~40s。同时将配套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装好, 吸入造影剂, 注意吸入造影剂的量应该大于实际注射量。用螺纹连接管将注射器与配套针头连接好, 排空导管系统内的空气, 将注射器头朝下放置备用。首先用生理盐水注射试验1次, 如患者手臂无肿胀等不适时方可注射造影剂。统计CT增强扫描失败的病例及患者在24 h之内发生的不适, 并分析其原因。

2 结果

257例患者全部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造影, 一次性穿刺成功造影254例, 占98.8%;仅有3例造影不满意或失败, 占1.2%, 其中有2例是静脉穿刺不当使部分造影剂渗漏导致显影不充分, 1例为连接管口没固定好导致造影剂喷在体外。257例患者中有246例患者扫描结束后无任何不适, 8例患者注射造影剂时感到咽喉部不适, 随着扫描结束咽喉部不适症状消失;3例出现皮肤瘙痒, 伴有散在红斑、荨麻疹, 给予静脉注射10 mg地塞米松后症状消失。没有出现空气栓塞、静脉炎或心血管意外以及严重的造影剂过敏反应等。

3 护理

造影前常规行心电图检查, 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尤其是否有造影剂过敏史;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心功能减退的患者, 禁止行CT增强扫描。对于做冠脉造影的患者, 要常规把心率降到70次/min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止因过度紧张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同时还应注意在造影剂使用前停用二甲双胍。在造影前常规进行碘过敏试验, 只有碘过敏试验阴性才可以进行增强扫描。详细向患者讲述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急救措施, 让患者消除顾虑, 告诉患者我们使用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一般情况下相对是安全的, 也有可能发生一些过敏反应, 不过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就可以恢复。当然也有很小的可能发生重度过敏反应, 但是我们一定会全力抢救, 让患者放松心情,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常规在造影检查前, 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署CT增强扫描接受碘造影剂的知情同意书。

进行造影检查时,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 摆好体位, 然后抽取造影剂, 并将长头皮针连接管与高压注射器针筒连接, 设定好造影剂的总量和速度。然后进行穿刺, 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 确保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用手动法在一两秒内快速注射10 m L造影剂, 并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外漏, 如出现肿胀要及时停止注射并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者用75%酒精湿敷, 轻者一般24 h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如渗漏严重者可以请相关科室给予对症处理。

同时CT室必须常规备有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 常用的包括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等, 常用器械包括血压计、听诊器等以及氧气设备。操作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发现患者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等症状时, 要及时停止操作, 进行积极抢救。且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束后, 还应继续观察半个小时, 无其他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检查室。并告知患者大量饮水, 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减少其对肾脏的损害。

4 讨论

CT增强扫描目前是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是指通过使用高压静脉注射器使造影剂按照要求准确快速连续注射, 进行CT扫描, 通过观察比较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 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增高, 研究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得出诊断。本研究中患者全部应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造影, 一次性穿刺成功造影254例 (98.8%) , 246例患者扫描结束后无任何不适, 其余有轻微不适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症状消失, 没有出现空气栓塞、静脉炎或心血管意外以及严重的造影剂过敏反应等。因此在增强扫描CT检查中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及其相关的护理配合, 对于最后扫描得到高清晰度高质量的结构报告以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 高压注射器增强CT扫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护理, 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器使用的成功率[2]。但是很多患者还是担心造影剂的副作用大, 穿刺有风险, 导致精神紧张, 加重或者诱发药物副作用。所以作为护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在做增强扫描CT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的流程、风险、并发症, 以及万一出现意外如何及时抢救;同时在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检查, 确保注射造影剂的总量、速度、时间等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387-389.

高压注射 第6篇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计算机断层摄影,造影剂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日趋普及, 运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是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重要方法[1,2]。高压注射器在增强扫描中, 能保证静脉注射造影剂与扫描同步进行, 注射速率、注射剂总量均可预先设置程序自由选择;根椐患者病情需要, 合理的匹配螺旋CT增强扫描及选择适当的高压注射器参数, 采集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等多期数据, 获得优质增强图象, 对判断有无病变、疾病的鉴别诊断, 定性、定量诊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笔者自2005年6月-2007年12月对986例患者应用SOMATOM Emotion 6螺旋CT匹配MEDRAD VISTRON CT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 起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 现就高压注射器应用及相关问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注射器

采用SOMATOM Emotion 6螺旋CT机及MEDRAD VISTRON CT自动高压注射器, 18~20G一次性头皮针。

1.2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986例, 其中男521例, 女465例。最小年龄3岁, 最大年龄78岁, 平均年龄41.5岁。造影剂均选用碘海醇, 采用静脉团注法, 造影剂总量成人按1.5~2.0ml/kg体重, 儿童按1.0~1.5ml/kg, 不同年龄、不同检查部位应用的造影剂总量不同。

2结果

986例患者应用SOMATOM Emotion 6螺旋CT机及MEDRAD VISTRON CT自动高压注射器作CT增强扫描, 设置高压注射器在不同部位的注射总量、注射速度、扫描延迟时间, 获得效果满意的增强图像见表1。

注:扫描延迟时间指造影剂自注射开始至扫描开始时间。

3讨论

3.1 高压注射器的优点

高压注射器操作简单、扫描医生可以遥控操作, 增强效果好。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一旦设定, 就自始至终保持同一速率, 注射造影剂与CT扫描同步进行, 可根据患者病情扫描各脏器的动脉期、静脉期、甚至动脉早期以及延迟期等, 采集到诊断疾病所需要的任何时期图象, 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病变的定性, 而且使操作者从手工推药中得到解放, 避免注射过程中接触射线照射。

3.2 造影剂的总量

造影剂的用量是保证各部位增强效果的首要因素,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 对不同年龄、不同患者、不同部位所用造影剂量不同, 注射造影剂总量过多, 对病人易造成损伤, 发生过敏反应;注射总量过少, 达不到满意的增强效果。所以文献提出用体重百分比计算对比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病人身体状况, 灵活掌握注射剂量[4]。

3.3 注射速度及扫描延迟时间

高压注射器的注射速度对不同部位的增强效果至关重要[3]。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患者增强扫描必须抓住动脉期 (2~3ml/s, 30~35s) 、门脉期 (55~60s) 、延迟期, 对于肝血管瘤患者可延迟5min以上扫描, 把握适当的延迟期对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如头部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均不需要大剂量 (50~80ml即可) 、高流速, 1.5~2.0ml/kg的注射速度, 延时50~60s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胸、腹主动脉及四肢血管造影需要大剂量 (100~150ml) 及高流速即4~5ml/s的注射速度, 延时12~15s扫描 (采用触发示踪技术更好) , 使动脉血管内造影剂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维持较高浓度, 达到血管显影的理想效果。因此必须合理的掌握扫描时机,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信息。本文各部位增强扫描, 优片率达92.6%, 说明所选择扫描参数切实可行。

高压注射器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注射造影剂的总量、注射速度一定要因人、因病情而定, 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 造影剂总量一定要小, 注射速度尽量慢。注药同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防止意外发生。在增强扫描过程中, 须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定的参数进行调整, 达到CT增强扫描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振威, 冯晓源, 陈爽, 等.静脉肾盂造影后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 (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4, 10 (4) :246-249.

[2]夏爽, 祁吉, 雷新玮, 等.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行联合成像技术的技术优势 (J) .中国放射学杂志, 2004, 38 (11) :1164-1168.

[3]罗金香, 金德勤, 邱怀明.螺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参数的选择 (J) .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3) :6-7.

高压注射 第7篇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临床护理

我院对2012 年9 月~2013 年9 月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检查的59 例患者分别采取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 观察各自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9 月~2013 年9 月来我院进行高压注射器CT血管造影的患者59 例, 分为试验组28 例与对照组31 例。 试验组男15 例, 女13 例, 年龄 (53.21±2.08) 岁;对照组男17 例, 女14 例, 年龄 (52.63±4.91) 岁。 检查部位:脑血管20 例, 四肢盆腔13 例, 心脏冠脉9 例, 胸腹动脉17 例。两组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内容包括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与检查期间可能发生的不适。 试验组施行综合护理, 内容包括检查前准备、心理支持、合理应用造影剂、检查期间护理、造影意外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检查前护理询问患者服药史与过敏史, 因应用造影剂容易造成短期肾功不全, 若糖尿病患者正在服用双胍类的降糖药可能出现乳酸性酸中毒[1]。 采取碘过敏试验, 结果显示, 阴性方可实施增强造影。

1.2.2心理支持在检查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主动介绍高压注射器优质图像与优越性能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说明注射期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 明确轻微反应与严重反应的区别, 叮嘱患者如若出现轻度恶心、发热症状不必惊慌, 深呼吸, 保持放松;若出现药液外渗、呕吐、心慌及时告知医生, 立即停止注射。通过亲切的态度、平和的语言、耐心的语气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营造温和气氛, 鼓励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检查。

1.2.3造影剂的合理选择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与经济状况向其介绍种类不同的造影剂, 说明离子型造影剂的渗透压能够达到1600m OSM/ (kg·H2O) , 欧乃派克与优维显等非离子型造影剂分子浓度与离子型相比要低50%以上, 与人体正常渗透压相近, 极少出现不良反应。对于高龄、身体差、经济优越的患者推荐非离子型, 保证做到合理应用造影剂[2]。

1.2.4 检查期间护理检查时宜选避开关节、难以穿破、血管分叉、粗而直的静脉, 以肘中静脉最佳。 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年龄、病情设置造影剂速度与剂量, 速度维持3~3.5ml/s, 剂量以80~100ml为宜。 因高压注射器注药快, 一旦发生渗漏难以控制, 因此在扫描期间,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状况,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5 造影意外护理因注射压力高、速度快, 患者极易出现气栓, 因此操作期间应当保持谨慎, 完全排出针头、针筒与导管内的气体后方可进行注射, 以45°妥善固定注射针筒, 促使气泡浮到针筒尾部。 药液外渗与穿刺技术、患者血管状况、穿刺方法、流率、患者躁动因素直接相关。 因此, 注射前应当采用10ml生理盐水快速推注, 局部确保无渗漏, 推注顺畅, 回血良好。 造影前再次检查针头, 适当镇静烦躁患者, 注药时密切观察患者无过敏反应与药液渗漏后方可远离操作间。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副反应、并发症比较治疗期间, 试验组副反应与并发症相对较少,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比较试验组心率、血压、呼吸相对稳定,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采取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前, 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心理, 此种心理应激越强烈, 出现的心理紊乱就会越严重, 此为造成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仅能够带来痛苦, 而且可对检查顺利进行产生干扰, 增加危险性。 若检查前后施行综合护理, 使患者对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有所了解, 即可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一方面, 有利于改善负性心理, 不良情绪能够兴奋交感神经, 促使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敏感性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反应, 不仅能够抑制正常的机能反应, 而且可以诱发多种副反应。 因此, 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沟通技巧, 简要地向患者说明CT血管造影的原理、目的、必要性, 积极利用暗示性的语言安抚患者, 增强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 另一方面, 有利于预防造影剂外渗。 造影剂外渗是高压注射器应用期间最易出现的严重问题,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注意控制注药速度、加强造影意外的护理有利于预防副反应出现, 保证检查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 施行综合护理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7.14%) 显著低于施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22.58%) , 而且试验组心率、血压、呼吸相对稳定, 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采取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应用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有利于血管造影的顺利进行, 安全、准确、有效, 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认为, 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身状况, 提高检查准确率, 切实可行,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封丽.高压注射器在头部动脉血管造影CT扫描中的运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4 (13) :142-143.

高压注射 第8篇

1 不能执行注入过程

往往出现在刚刚安装完毕时, 故障原因是造影剂瓶安装过早, 如果NaCI和造影剂瓶同时安装, 那么后面进行软管系统注射时, 软管中的空气难以排出, 故注射过程终止。要想避免发生此故障, 就要遵循安装顺序:先安装NaCI瓶, 用NaCI注入软管系统, 再安装造影剂瓶。

2 压力调节和压力超过数

在注射过程中常常遇到终端显示器显示压力故障, 这就需要检查套管是否太小, 不适合设定注射速度;套管是否被拉断;软管是否被压扁。要排除故障就需要更换合适套管;或减少流速重新注射。

3 空气报警

空气警报信息起到保护患者安全的作用。由于自动中断注射, 可确保不会注入空气。发生空气报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软管系统排气不足 (在注入过程中) 或储藏瓶安装有误;泵软管未正确插入气阱;泵软管发生故障。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注射时出现空气报警时严禁将患者连接到注射器上!以防造成空气栓塞, 危害患者生命!

4 打开口盖或门、或没有正确插入粒子过滤器注射器报警, 操作无法进行。

出现此故障的可能原因有:泵口盖打开;泵口盖很难闭合;气阱中泵软管位置不正确;造影剂流入铰链中。排除故障的相应措施为:闭合泵口盖;将泵软管推入气阱;用热水擦拭清洗铰链, 清除造影剂。

5 造影剂瓶为空

在再注入过程或注入期间, 注射器出现故障信息。主要原因有: (1) CA1和或CA2入口排气不足 (软管中有空气) (2) CA1和或CA2瓶为空。处理措施:给予重新排气或更换造影剂重新排气。

6 NaCI瓶为空

高压注射 第9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 其中男87例, 女63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19岁, 平均47.5岁, 检查部位:头部9例、胸部45例、腹部90例, 盆腔6例。

1.2 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方法;先将本机特制的一次性针筒吸入造影剂100

ml左右, 排尽空气安装好, 将注射器针头朝下放置备用, 然后在带显示触摸屏的操作台上根据扫描部位和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编程设置, 流量、流速、时间等参数。另用普通20 ml注射器抽取0.9 %氯化钠溶液20 ml和本机专用的注射针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再平行进入少许, 边推注溶液边回抽, 观察注射部位是否疼痛、肿胀, 回抽是否通畅,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常规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 然后将注射针连接在高压注射器上, 系统处于待机状态, 注射时护士在显示触摸屏上按注射键, 开始注药。

2 护理

2.1 扫描前准备

2.1.1 做碘过敏试验。

①详细询问病史;有碘过敏史者禁忌做过敏试验, 既往有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者不宜使用碘对比剂, 糖尿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者于检查前48 h停用;②常规30%泛影葡胺1 ml静脉注射, 10~20 min观察结果;结果为阴性, 方可应用。

2.1.2 签订知情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因使用碘对比剂可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风险及其他意外;注射部位可能出现造影剂渗漏, 造成局部肿胀、疼痛、麻木感, 甚至溃烂、坏死;使用高压注射器存在针头脱落、局部血管破裂的潜在危险;请慎重考虑后签字。

2.1.3 腹部准备

患者检查当日需空腹。腹部检查的患者扫描前30 min口服1%含碘温水500~1000 ml, 盆腔检查前2 h口服1%含碘温水1000~1500 ml, 使胃肠道充盈;腹部检查时排空膀胱, 盆腔检查时不排尿 (憋尿) 。

2.1.4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里特点,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明 CT增强扫描的目的, 注射药物的作用及配合方法, 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消除其焦虑、恐惧、紧张心理, 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检查。

2.1.5 用药前做好查对工作。

发现药 物有杂质、变质、过期, 一次性针筒包装破损, 绝对不能使用。冬天将造影剂加热致体温。

2.2 扫描时的护理

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药速度快2~3 ml/s, 护理上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穿刺针头的固定都应非常谨慎, 其是保证CT增强扫描成功的关键。

2.2.1 穿刺血管 应选择血容量充足、弹性好的粗直大血管, 要避开关节、静脉窦及血管分叉处, 以上臂桡静脉及肘正中静脉为穿刺部位。

2.2.2 穿刺角度 据文献报道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 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2], 我们采用穿刺针头与皮肤呈60°直刺进针, 针头进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入1 mm。

2.2.3 穿刺针头固定 用透明粘贴以针柄为中心左右粘贴穿刺针头, 连接软管夹在患者指缝中, 使之能随着扫描时机床的移动而移动, 连接管必须扣紧防止注射药物时压力过高而脱裂。

2.2.4 防止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操作时必须慎之又慎, 注射前一定要将针筒、连接管中空气排尽, 注射时注射头向下, 使一些小气泡浮出而位于针筒的尾部, 注射量应小于吸药量, 针筒内应残留1~2 ml药液。

2.2.5 过敏反应的护理 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发现异常, 立即停止注射和扫描;给患者必要的解释与安慰, 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①轻度过敏者;患者面色潮红、咳嗽、打喷嚏、恶心、一过性胸闷、全身发热、瘙痒并有少量荨麻疹;嘱患者全身放松, 张口深呼吸, 恶心症状很快消失, 有荨麻疹者口服扑尔敏10 mg、静注10 %葡萄糖酸钙10 ml, 一般10~30 min症状消失;②中度过敏者;除恶心、呕吐外, 出现心悸、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呛咳、支气管痉挛。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建立静脉通路, 0.9%氯化钠5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点滴, 同时皮下注射0.1 %盐酸肾上腺素0.5 ml, 10%葡萄糖酸钙10 ml, 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待过敏症状缓解后护送患者回病房或急诊科继续观察。

2.2.6 造影剂渗漏的处理, 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或麻木感, 立即停止注射, 轻者50 %硫酸镁局部湿敷;更换注射部位, 重新准备。严重者停止增强扫描, 立即给予50 %硫酸镁纱布湿敷外加冰袋冷敷, 保持局部湿润, 并抬高患肢, 以促进静脉血回流, 有利于外渗药物的吸收, 严禁局部热敷, 并给予抗炎抗感染处理。2例渗漏患者, 经及时对症处理, 肿胀逐渐减轻至消失。

2.3 扫描后护理

扫描完毕, 嘱患者缓慢起床, 让患者在候诊室休息30 min, 以防迟缓性过敏反应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观察患者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并告之患者如有皮疹、喉头发痒、呼吸不畅等症状及时找医生就诊, 以免发生意外。

3 讨论

在整个CT增强扫描过程中, CT室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与扫描质量。要求CT室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工作态度, 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掌握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吸药、排气、穿刺、固定等环节应反复检查确保无误, 对造影剂注射总量、流速及持续时间应准确无误, 对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准备充分, 以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CT增强检查。越来越多的的现代仪器, 应用于临床护理时是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 可以提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减少护理强度, 但也加大了护理难度[3]。总之, 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 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及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150例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20例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 20例患者注药时出现一过性周身发热、恶心, 嘱其张口深呼吸, 全身放松, 片刻症状消失;7例患者扫描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 给予氯苯吡胺 (扑尔敏) 10mg口服及钙剂应用10~20min症状缓解;2例渗漏, 局部肿胀;1例出现中度过敏反应。无空气栓塞及心脑血管意外、无静脉炎、无严重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结论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 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和规范的护理操作程序, 及扫描前充分的准备工作, 是取得CT增强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1]。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静.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7) .

[2]宋晓波, 岳建峰, 张疑, 等.大角度静脉穿刺法的对比试验研究.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6, (1) :1.

上一篇:金融专业留学生下一篇: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