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存在问题范文

2024-08-19

苗圃存在问题范文(精选5篇)

苗圃存在问题 第1篇

1 国有苗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和技术短缺

国有苗圃由于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或地处比较偏僻的地方, 长期以来, 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许多苗圃从林业资源危机开始至今人员末变, 离退休人员或调离岗位的人员, 也没有及时得到补充, 苗圃后备力量缺乏。管理技术人员的流失和苗圃技术结构的单一, 很难发挥技术优势。

1.2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以前国有苗圃育苗根据当地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组织育苗并有计划地生产, 育苗从来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上级部门拨款有限以及苗圃自身发展能力差, 职工工资发放实有困难。另外, 近几年来部分苗圃发生的大面积病虫害, 造成损失惨重, 苗圃生产短时间难以恢复。

1.3 观念没有转变, 市场意识淡薄

首先, 多数贫困苗圃的干部职工市场意识淡薄, 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严重, 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 止步不前。其次, 部分山地苗圃属边、穷地区, 交通闭塞, 信息不灵, 思维定式仍然是育苗、栽树、砍树, 生产结构单一。再次, 由于近几年大规格苗木的市场需求增加, 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 受利益驱动, 个别苗圃出现了上山挖大苗的情况。

1.4 经营机制不活, 工作效率低下

一部分国有苗圃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购统销的经营有式, 经营机制僵化。对外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市场化程度低;对内不能体现效率优先, 缺少奖惩机制, 缺乏动力, 进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职工责任意识较差。

1.5 管理方式落后、质量效益不高

一是一些领导班子不求进取, 软、懒、散的现象严重, 改革创新意识淡薄, 决策能力差, 脱离自身优势, 盲目上项目, 造成亏损, 使苗圃陷入团境;二是不研究市场, 忽视质量管理, 粗放经营, 导致土地利用率低, 产品档次低, 质量差, 产品销路不畅, 影响效益提高;三是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目前, 国有苗圃大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和企业形象意识, 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管理跟不上, 质次品差, 奢谈经济效益只能是一句空话。

2 国有苗圃经营管理对策

2.1 加大对苗圃的投入及政策上的扶持

苗圃育苗虽自身的经济效益不高, 但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黑龙江省林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从政策和资金上国家应从以几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1) 将国有苗圃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解决, 可以减轻苗圃的负担; (2) 由国家安排一定的资金, 通过项目扶持的方式增加苗圃的收入;

2.2 激活经营机制, 体现效率优先

国有苗圃要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在确保国家资产保值, 增值的基础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营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劳动用工制度, 精简非生产人员,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以种苗产业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2.3 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化管理的苗圃也需要有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者。长期以来, 由于计划经济影响和事业单位牌子的约束, 苗圃在人才引进上侧重林业生产管理, 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侧重于生产技术, 苗圃人才结构单一;同时, 由于事业单位的运作机制, 苗圃的经营管理者都是通过指派和任命的, 没有真正承担苗圃的生产风险, 苗圃的生产经营缺乏活力。因此, 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方式来确定苗圃的经营管理者, 建立对管理者的竞争、约束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围绕市场, 调整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加强对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

2.4 建立多元化承包体制, 适应生产需要

为充分调动职工以及承包者的积极性, 苗圃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承包体制以满足不同经营者的需要。苗圃实行大包干的办法。将苗圃划分成片, 实行招标, 中标者全部自营包干, 所需生产资料及费用全部由承包者负责, 以包代管, 承包期满后承包者按合同交承包金给苗圃。苗圃内部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苗圃将部分土地分给苗圃职工, 让职工自己经营, 一切生产资料费用自理, 职工每年上交一定的土地承包费和项目收入分成。引进资金, 鼓励外单位或私人投资到苗圃开发项目。苗圃出土地、劳动力等, 外单位或私人投资者出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利用, 所得利润按比例分成。

2.5 加强国有苗圃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国有苗圃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事市场经营活动, 需要通过宣传扩大影响, 增加市场份额:国有苗圃除了舆论宣传外, 作为企业, 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 还应注重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宜传, 通过离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工程任务来树立自身的信普和形象, 并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来扩大市场知名度。

摘要:论述了国有苗圃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对策。

苗圃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2篇

1 苗圃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1 苗圃发展膨胀, 疏于种植结构的调整

几十年来, 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 在苗木行业唱主角。但近几年来, 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 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 其他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 进一步扩大了苗木的种植面积, 而单靠市场经济的调整, 缺乏系统管理, 出现了不少问题。在种植苗木品种的选择上, 因信息不畅, 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另外, 有些品种大量积累, 低成本出售, 损失严重;有些品种稀缺, 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有些苗圃盲目发展稀有树种, 不注重发展当地乡土树种, 制约了当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如以目前邢台市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应用为例, 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如较大规格的国槐、垂柳、毛白杨严重缺乏, 而从外地引进, 又增加了苗木的成本, 降低了苗木成活率, 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1.2 缺少理论培训引导, 管理粗放影响苗木质量

由于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增多, 大多数是农民自发种植, 不懂园林苗圃学, 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 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苗木, 制约了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如有的选择树种不当, 在沙土和壤土上栽植, 起苗时不能带土坨, 影响苗木成活率;有的苗圃地选择不当, 土壤贫瘠、盐碱或涝洼, 不适宜种植苗木;有的栽植密度过大, 苗木的生长空间太小, 加上肥水管理不及时, 苗木生长比例失调, 致使合格苗出圃率低;有的不进行整形修剪、不及时防治病虫害, 使苗木抗逆能力差, 干形、冠形长势不良, 商品苗档次低, 优质苗出圃率低, 直接影响了苗木质量。

1.3 缺乏统一生产标准, 营销误区太多

目前, 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适用的质量标准, 尽管有一些常规树种、荒山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标准, 但可操作性不强, 大多没有采用。而园林绿化树种, 尤其是观赏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 一直没有制订可使用的苗木生产标准, 在增加苗木生产、销售、质量验收等难度的同时, 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

1.4 苗木调动检疫要求不严

目前,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 苗木跨区域流通广泛, 在苗木的调运过程中, 即使有检疫, 大部分也是形同虚设, 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 极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2 发展对策

2.1 国家政府部门应将苗圃作为公益性事业, 加强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 投入到苗圃的建设管理中,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加强政府职能, 建立苗木供求信息平台, 利用行业淡季进行系统培训及经验交流工作, 通过培训交流, 种植户可获取大量苗木种植信息, 减少盲目种植,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也提高了广大苗木种植户的理论技术水平, 学以致用, 提高苗木种植质量。

2.2 规范统一的苗木质量标准, 增强苗木的质量意识

苗木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商品, 国家相关部门应规范其生产的规格标准及质量要求, 逐步完善苗木在种植、销售、检疫、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 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苗木流通中的监管力度, 提高苗木质量, 使苗圃的经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3 努力打造苗木产业的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苗圃经营者要有超前的发展眼光, 苗圃作为经营的个体, 大都规模小、农户分散经营, 制约了苗木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应推广多户合作或区域性合作、实现集中规模化经营、组建合作社、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推广统一的苗木价格标准和合同格式、注册集体商标、为打造苗木品牌战略搭建平台, 创造具有苗木产业的地域性品种的品牌, 提高苗木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

2.4 苗圃应同多部门相配合, 提高自身科技含量

一方面,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 苗圃在经营上可加强和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管理机关的协作关系, 选择种植适合本土发展的在园林工程中应用较多的苗木, 为当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 苗圃可申请科研项目, 进行苗木新技术研究的推广工作, 在实践中拓展发展思路, 提高苗圃的科技含量, 同时这些项目不仅对当前苗圃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也会为苗圃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很好的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林春奎, 陈立民.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蔬菜, 2011 (4) :69-70.

[2]石迎.我国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2) :241, 243.

[3]李明亮, 李疆.宁陕县中心苗圃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1) :227.

[4]任昊飞, 董文砚.园林苗圃生产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吉林蔬菜, 2013 (12) :65-66.

[5]王福祥.秦皇岛市园林苗圃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 2014 (1) :47-51.

[6]李英杰.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21) :286, 290.

苗圃存在问题 第3篇

关键词:苗圃地,管理,林业,科技

在苗圃地管理过程中, 由于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实体, 所以在其生命整个过程之中就会存在一些需要养护的问题, 比如施肥、浇水等的情况, 而且这些工作要持续的进行以保证苗圃地的整体效果。所以说只有给与必要的养护与管理, 苗圃地才会发挥出较好的效果, 管理成果才能够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 才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新的亮点。但是, 目前苗圃地管理中还存在了许多问题和不足, 需要我们去积极的解决。

1 苗圃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观念传统陈旧, 缺乏创新意识

大多数的苗圃地的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明确苗圃地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把苗圃地当做现代“企业”进行良好的、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在苗圃地的管理过程中, 没有积极的探索苗圃地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并且还有一些管理者的行为比较急功近利, 缺乏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生产模式和市场运作, 缺乏苗圃地滚动发展的管理目标和理念。

1.2 育苗规模较小, 树种结构不合理

就陕北地区而言, 苗圃地的育苗面积相对比较小, 且品种比较单一, 树种的安排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缺乏特色的拳头产品。

1.3 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苗圃地管理内部分工不明确, 而且又没有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 市场调控也发生失灵情况, 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 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和效果, 所以说建立相应的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还是任务艰巨的。

1.4 产业化程度低

苗圃地产业化的发展依赖于科技, 而产业化又是推动科技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因素,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苗圃地产业化还处于较低水平, 这是苗圃地科技推广的一个根本性的需求制约问题。由于知识经济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科技更新不断的加速, 多数苗圃地对于规模性的科技也是无能为力, 经济效益也不是很明显,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农的科技投入。

1.5 苗圃地管理中的控制性较差

由于苗圃地的特殊性, 它具有生态公益性以及周期性比较长的特性, 使得其相应的比较效益在呈现出来的时候比较弱。对苗圃地来说如果成本和效益出现不理想的对比, 也就是说效益与成本的比较不符合他们的预期, 则会让他们出现另外的选择。同时苗圃地效益的周期性较长, 相应的可控性也比较差, 也就是说风险问题会比较大。

1.6 相关的人员问题

首先我们从苗圃地问题来分析,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苗圃地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太高, 这主要与长期的苗圃地管理教育落后相挂钩, 使得苗圃地管理人员在接纳新技术方面能力较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以及知识结构比较老化、落后, 往往沿袭传统的方式且他们一般年龄比较大, 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被束缚在传统模式里, 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有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性的, 身兼数职。这对于苗圃地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加大了难度和降低了效果, 这也是苗圃地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2 提高苗圃地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改革传统观念, 明确管理目标

要做好苗圃地管理工作, 首先就是要改革陈旧的管理观念, 深刻认识苗圃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苗圃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并且增强发展后劲, 激活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苗圃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 把满足工程建设作为苗圃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具有培养优质苗木的事业心和推动林业发展的紧迫感。

2.2 推广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不同属性的林业科技要采用不同的推广模式。由于这类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 主要立足于市场竞争, 也就是市场调控, 政府要稀释自己在这方面的职能, 应以宏观调控为主。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如优惠政策进行相关的主体鼓励。由于各类推广组织以及相关的主体的利益目的性, 苗圃管理人员应各尽所能的拓展自身的业务, 采用多样化的渠道进行多元化的方式向客户推广;并且准确把握市场的方向, 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苗圃地管理的效率。同时为林业科研、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专业组织建立合作平台, 使得他们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稳定关系, 以期将苗圃管理的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缩短过程中时间, 推广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以有效的提高苗圃地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建立产业化立体结构

以往我们在苗圃地管理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技术性的指导。但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我们逐渐的意识到仅仅是技术性的指导已经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求, 需要立足现实状况, 以相应的主体需求为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苗圃地管理必须加大力度, 拓展业务领域, 改变过去的一条龙式的服务形式, 向社会化、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要建立立体型的服务体系。如在品种方面的指导, 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提供以及销售渠道等等, 于客户和苗圃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双赢, 赢得信任也加强推广人员的责任心, 改变传统的形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的产业化管理结构体系。

2.4 科技队伍的整合

一方面根据现行苗圃地管理的实际要求, 利用现行专业管理队伍来加强工作力度。同时要重视新鲜血液的输入, 通过市场竞争体制的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推广队伍。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要采用各种方式把高级人才引入到苗圃地管理工作一线中, 同时搞好培训工作, 加强他们的再教育, 不断的优化相关人员的知识体系, 使得他们的知识体系适应苗圃地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体上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立结构合理、创新力和服务力能力强的队伍。苗圃地管理人员则要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新技术的指导, 帮助林业生产者更新知识观念, 以便于他们能够尽快利用新技术、新信息, 促进苗圃地以及林业的共同发展。

3 结语

苗圃育苗病虫害问题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苗圃育苗,病虫害,防治,创新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 处于核心位置的就是苗圃育苗技术, 对于林业树木的生长情况具有直接的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既要快速有效, 也要满足健康环保的要求。林业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苗圃育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为甘肃地区林业发展增添新力量。

1 病害对苗圃育苗的影响

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主要分2种:传染性病害和独立性病害。传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引起, 在一个区域之间进行传染, 造成大量苗木发生感染的现象;独立性病害主要是由土壤和气候以及苗木自身原因引起的病害, 一般都是个体出现病情, 不会有传染的现象。比较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黑斑病、锈病等, 猝倒病主要危害针叶树幼苗, 造成其幼苗猝倒、苗木枯萎、茎叶腐烂;黑斑病会使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幼苗枯死的情况。

2 虫害对苗圃育苗的影响

虫害可以大概分为3种情况, 主要有危害树枝树干的虫害, 危害叶部的虫害以及危害根部的虫害。危害树干的虫害以树干为食, 损坏苗木的导管和筛管, 使苗木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最终导致苗木死亡;危害叶部的虫害以树叶为食或者直接在叶部产卵, 使苗木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妨碍其生长, 使树苗发育不良;危害根部的虫害以苗木的根部为食, 有的在根部产卵, 树苗根系遭到破坏。

3 创新性防治建议

3.1 物理防治

采取物理防治措施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很好地保护土壤, 苗木也不会受到化学药剂的侵蚀从而保护环境。首先, 分析病虫生理特征、生长习性,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 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 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 也可以设置一些“光源陷阱”, 将大量的害虫引入陷阱中, 对其进行捕杀。

3.2 生物防治

病虫属于生物链上的一环, 是不可避免的。首先, 详细了解苗木病虫的生长特点、习性、天敌等情况。其次, 引进病虫的天敌可以有效防治病虫, 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最后, 当病虫得到控制时,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 适当将病虫的天敌引出苗圃, 以防这些天敌对苗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 苗圃育苗的过程中, 蚜虫的天敌为瓢虫, 可以利用瓢虫加以防治。生物防治措施较为复杂, 但效果显著, 既符合生物链的规律, 又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3 化学防治

传统的农药防治, 主要是在幼苗期时喷洒农药, 属于化学防治的一种, 农药的施用可以分为打孔注药和根部埋药2种方式。打孔注药主要是利用人工和机械在苗木上打孔, 然后注射一定量的化学药液, 此方法一般在春季实施。需要注意的是, 要在虫孔里进行注射, 并做好洞口封闭处理。根部埋药方式主要是将杀虫剂埋入植物根部的土壤中, 让幼苗的根部进行充分吸收, 然后将药液“送往”树干和叶片,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地下害虫和蛀干类害虫。根部埋药方式持续周期长, 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较小。创新性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以喷洒和滴灌为主要方式, 优先选择无公害农药, 尽量避免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喷洒农药时, 应采取隔离的方式, 缩小污染区的范围, 并妥善处理剩余药品。

3.4 加强苗圃苗木检疫力度

有的病虫害分布范围比较狭小, 只在局部地区有严重的危害。但是, 这些病虫害却可以和苗木的种子、插条、原木等, 包括其它园林产品一起远距离运输至新地区,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危害的范围。所以, 在苗木的交换以及调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检疫, 如果发现病虫害立刻停止运输, 采用有关措施对其进行消灭。

3.5 采用科学育苗技术

(1) 选择好苗圃用地。尽量避免粘重潮湿、排水不良、盐碱过重的地块进行育苗。同时还要注意前茬和计划培育苗木不能有同类病虫害, 根据苗圃地不同的立地条件, 选择不同的树种以及密度来对苗木进行培育。 (2) 秋冬季需要进行深耕处理或对土壤的性状进行改良, 以此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3) 做好苗圃的卫生。需要对苗圃中的落叶、病虫木进行集中地烧毁处理。 (4) 实行轮作, 对播种期进行调整。因为实行轮作可以提升并且恢复土壤的肥力, 增加苗木的抗性, 同时还可以让病虫害失去原来的寄生条件。 (5) 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加强苗木的抚育。加强引进、选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作为合适的品种。同时, 还需要做到合理施肥, 注意N、K、P的配合, 并且在施用有机肥时要充分腐熟, 避免招引害虫或病菌。 (6) 合理、科学地灌溉。花木在灌溉中, 浇水的方法、浇水量以及时间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喷灌等方式常常会加重叶子部位病害的发生, 因此, 一般需要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着盆钵的边缘进行浇灌。

4 结语

苗圃存在问题 第5篇

1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1]

(1) 无交通管制;

(2) 左转车辆的交通组织

交叉口左转车辆是产生冲突点及影响直行车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 因此合理地组织左转车辆的行驶路线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保证交通安全的关键所在。交叉口左转车辆的交通组织有几种途径:

1) 信号灯管制。在设置定周期自动信号灯的路口, 实行绿灯信号伺机左转, 在有条件的地方, 更应把左转信号灯与直行信号灯分开, 以便完全消除冲突点。

2) 环形交通。在四路以上的交叉口中央设置交通岛, 使进入交叉口的车辆不受色灯控制而一律绕中心岛单向行驶, 把所有的冲突点转变为交织的交汇点。

3) 变左转为右转。沿街绕行;远引式交叉。

(3) 渠化交通

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隔车道, 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驶, 称之为渠化交通。这样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使行人和驾驶员都容易辨明相互行驶的方向, 以利于有秩序地通过。

2) 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使斜交对冲的车流变为直角或同方向的锐角交织, 变冲突点为交汇点。

3) 利用交通岛限制车道宽度, 控制车速, 防止超速, 并在其上设置交通标志。同时交通岛还可以用于行人过街时避车用的安全岛。

(4) 拓宽交叉口

2 远引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远引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是着眼于减小交叉口直行车辆延误和减少交叉口冲突点而采用物理设施分离交叉口车流的交通措施[2], 这种措施包括U型回转交叉口和蝴蝶型交叉口远引两种。

U型回转交叉口设计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 由于行驶方向的不同, 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交错方式有所不同, 在交叉口将产生合流点、分流点和交叉点等交通冲突点。这三种冲突点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交叉口的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其中又以左转与直行车、直行车与直行车产生的交叉冲突点对交通的影响和危害最大。分析可见, 无信号控制传统交叉口的交叉冲突点达到16个之多, 如图1;而当交叉口限制左转以后交叉冲突点个数降低到了4个[3], 如图2。

从图1和图2可知, 交叉口处的左转车辆对交叉口的交通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正确处理和组织左转车辆, 以保证交叉口的交通顺畅和安全是设计交叉口的关键之一。

U型回转交叉口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较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冲突, 把路口的左转车流远引到路口的下游, 通过主干道较宽的中央分隔带上的跨越车道实现U型转弯来组织左转车流。主干道上的左转车辆需要通过路口, 先直行, 再回转、交织, 然后右转实现左转[4], 如图3;相交次干道上左转车辆需要在路口先右转、直行, 然后通过U型转弯直行实现左转, 如图4。

在其交叉口处, 主干道进口处车辆运行与通常车辆在交叉口处的运行相似, 左车道最里, 其次是直行与右转车道。但主干道上左转车辆的交通运行与通常车辆的左转不同。

主干道上左转车辆完成左转的步骤是:

(1) 左转车辆经过交叉口后进入减速车道到达回转路口准备交织回转;

(2) 若对向的直行车流中存在适合的穿插间距时, 进而与直行车流交织, 变换3个车道后到达右转车道;

(3) 然后再一次右转实现左转。

次要道路上的左转车辆要完成左转则需要四个步骤:

(1) 在道路停车线处停车等待, 当直行车道上有适合的穿插间距时开始右转;

(2) 加速并与直行车辆交织进入减速车道, 减速在U型回转开口处停车等候;

(3) 等待合适的可穿插间隙, 开始U型回转;

(4) 加速与直行车交织、合流, 完成整个左转过程。

与公路交织区段所不同的是, 公路交织段有加速与减速匝道以便交织车辆保证一定的进口或出口速度, 而在城市道路中由于交叉口与交叉口之间的间距较短, 要想如公路一样的设置加、减速匝道将不现实。那么, 若交织距离过短时, 驾驶员将判定一适合的间距直接从回转口转入另一方向的右转车道;若交织距离较长, 驾驶员将先转入直行车道, 提升一定的速度, 经过一段距离的运行, 再转入右转车道。交织距离适中时, 驾驶员则将在可接受的间距情况下, 实现连续的转换车道到达右转车道。实际经验证明, 大多数的驾驶员在有交织行为的时候都期望连续的转换车道在短距离内尽快完成交织过程。因此, 回转路口位置条件为, 只要在高峰交通时段仍有可接受间距实现回转, 不因交通量过多而发生排队长度不足, 且左转车辆延误不致过大。

3 衡阳市衡州大道苗圃路口简介

衡州大道是中南重镇—衡阳市城市主干道、衡阳市三年塑城核心工程、衡阳市城市快速干道东西向中轴线, 也是京港高速铁路衡阳东站连接东西外环路和衡阳大学城、衡阳体育中心、南华大学新校区配套工程。

苗圃路口位于珠晖区苗圃路与衡州大道交叉处 (见图5) 。属于平面四路交叉的X字形交叉, 城市主干道与支路交叉路口。目前处于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因衡州大道车速均很快, 可达到60KM/h, 车流量大, 左转车对主干道行车影响很大, 尤其在早高峰时段影响更加明显。

4 苗圃路口改造方案

鉴于该路口苗圃路和象山路直行车较少, 考虑将苗圃路口用隔离栏杆封住。衡州大道去往开发区方向的左转车流直行至洪塘路口回转, 直行至苗圃路口后右转实现左转;衡州大道上的去往高铁站方向的左转车流通过直行至东城国际路段开口进行回转, 因路段交通压力小于交叉口, 且此方向的左转车流极少, 较容易实施;苗圃路左转车流先右转通过东城国际路段开口进行回转, 然后直行实现左转 (由于该方向左转车流很大一部分已被洪塘路口分流, 左转车数量很少, 所以回转时对主干道直行车影响较小) ;苗圃路直行车同样先右转通过东城国际路段开口进行回转, 然后直行到达象山路口和右转;象山路左转车流先右转直行, 到达洪塘路口后回转后直行实现左转;象山路直行车先右转直行, 到达洪塘路口后回转后直行, 到达苗圃路口后右转实现直行。

5 结论

通过对苗圃路口进行U型远引平面交叉口改造, 完全消除了该路口处的冲突点, 有效降低了主干道直行车辆的延误。以上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应用, 是交叉口连续交通组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江.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刘启强.远引平面信号交叉口基本参数与通行能力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 2008.

[3]宁乐然.远引交叉在城市连续交通中的应用探讨[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 2011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苗圃存在问题】相关文章:

林业苗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12-11

苗圃的建设问题06-21

苗圃现状07-08

苗圃除草07-16

苗圃苗木08-01

园林苗圃学07-11

园林苗圃建设07-16

园林苗圃发展趋势08-13

现代苗圃苗木管理技术02-06

苗圃施工组织设计05-10

上一篇:视听教学下一篇:英语待优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