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巴黎公社的中国人

2024-08-27

见证巴黎公社的中国人(精选9篇)

见证巴黎公社的中国人 第1篇

1966年大学一毕业我即跨进了柳工大门, 这正是中国第1台装载机Z435在柳工试制的时期。从此, 我的一生便与柳工、与装载机、与工程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亲眼目睹并亲自参与了中国装载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起眼到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历程。中国装载机从1966年起步, 到1978年突破千台、1992年突破万台、2004年突破10万台, 一路飞奔过来, 到建国60周年之际, 中国装载机已突破了17万台, 占据了世界2/3以上市场份额, 已令世人刮目!令世人感叹!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响当当的世界装载机第一产销大国!今天已有柳工、龙工、厦工位居世界装载机前4之列。今天的装载机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块最靓丽的民族品牌, 扛起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大旗!

我在中国装载机行业中奋斗了40余年, 为装载机产品开发、产品改进与技术进步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调研石油行业及沙漠工程机械的使用情况, 我两次踏进了号称死亡之海的新疆塔格拉玛干大沙漠;为开发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中国第一台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 第一次走进了神秘的西藏;为开发中国第一台井下装载机, 在金川深600m以下的矿井下跟班, 工作了四五十天;为开发当时中国最大的装载机ZL 90, 家近在咫尺而未回, 在工厂装配现场度过了1975年的除夕之夜;1987年, 为开发中国第二代轮式装载机ZL 50C, 在南宁疗养院与同事们一起决定了ZL 50C车架方案等等。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中国装载机在迅速扩大产销量的同时, 急需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 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装载机全行业掀起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高潮。我见证并参与了全行业的技术引进, 见证并主持了柳工的、也是全行业的第二代产品的开发, 亲历了中国装载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柳工通过引进吸收卡特技术, 于1988年开发成功了全行业第一个轮式装载机更新换代产品ZL 50C。在该产品上, 首次采用了消化成功的全液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紧急制动系统等10多项世界先进技术, 为柳工及中国装载机行业在此时期的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ZL 50C到目前仍是柳工及全行业最主要的主导产品之一。到2000年, 中国装载机行业的产销量已突破了2.3万台, 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20多家, 使整个行业具备了大规模高速增长的基础。

从21世纪开始, 中国装载机行业进入了突飞猛进超高速发展的国际化时期。从2001年的3万台、2002年的5万台、2003年的8万台、2004年的10万台、2005年的11万台、2006年的13万台、2007年的16万台, 到2008年的17万台, 每一年的产销量最少也净增了1万多台, 最高的净增量达3万台以上。同时各制造企业, 特别是各主要制造企业都一步一步地实施了国际化发展战略, 逐步在国外建立了完善的国际营销网络系统, 使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出口走上了超高速发展之路。中国装载机出口从2002年突破500台开始、2003年突破1000台、2007年突破1万台, 到2008年突破2万台, 达25162台, 是2002年的50倍, 可见这个时期中国装载机的国际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加突飞猛进超高速发展。

三、国人的骄傲!见证折纸的奇迹! 第2篇

说起折纸,人们总会和纸飞机这样的小孩子玩意联系在一起,可有这么一个青年,在他的手中,一张普通的纸,似乎有了魔力,上到九天之龙,下到鱼虫蝼蚁,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他手中幻化生成。

这个青年叫刘通,204月,刘通带领团队创作出了世界最大的白犀牛折纸,一举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被称为“中国折纸第一人”。

最初与折纸结缘,缘于刘通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段巧遇。一天,在公交车上的刘通看见邻座男子折出一朵玫瑰送给身旁的女朋友,刘通心中感叹:折纸这么神奇,我也要学。

从那天起,折纸成了刘通的唯一爱好。没有老师,就按照网上的教程,从最简单的学起。渐渐地,刘通的折纸技艺越发娴熟,他开始尝试设计自己的原创作品。

然而,创作出原创的折纸作品是十分不易的。折纸是一门研究折痕的艺术,而折痕轨迹又具备典型的数学性质,是在单位1的纸上进行构想和创作。这种创作,不是用剪刀拼接来完成,所以必须思虑全面,不能有丝毫的结构误差。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张普通的纸折叠成一个复杂的作品呢?就是对折痕图反复推敲。平日里,只要手边有纸,刘通就会在纸上画着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折痕图,再拿折痕图折来折去。大量实践后,刘通得出了一套理论:一张纸上,他用红色的线代表峰,蓝色的线代表谷,两条线所形成的交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科学地折叠起来,一个是蓝颜色的线和红颜色的线的峰谷之差必须等于2;另一个是任何一个交点周围的角,用顺时针标号之后,奇数角之和等于偶数角之和等于180度。

除了要有缜密的逻辑和大量的数学运算,折纸对体力的要求也很高。在作品《龙之魂》中,仅打格子就需要9000多个,30平方米的牛皮纸,对折一次要走10米,做4个下蹲起立,打完9000个格,相当于走了2公里路,800个下蹲起立,而这仅仅完成了整个作品7000多个步骤中的一个。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他的折纸作品《母爱》被西班牙博物馆珍藏,作品《青花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加蓬共和国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作品《天使加百利》被匈牙利大使馆珍藏,就连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爱马仕也邀請他设计艺术橱窗。

刘通说:“学习折纸,只是因为兴趣,但当我深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这门技艺。”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热爱,刘通在兴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进而成了一个“国字头”的折纸设计大师。

【观点速递?热爱】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一张纸能有什么名堂?然而刘通因为热爱,硬是将一张纸化为极致,让它充满了魔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纸上幻化生成,乃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以爱为眼,端正其心,必能精进。

【适用话题】兴趣;勤奋;热爱;突破

巴黎恐怖袭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3篇

2015年11月13晚, 法国巴黎发生恐怖袭击, 这是一次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恐怖事件, 其影响不亚于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虽然灾难才刚刚发生不久, 但是如同“蝴蝶效应”, 其对全球的影响正在逐步扩散开来。9.11事件发生的时候中国刚刚加入WTO, 我们侥幸逃过了那波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15年过后,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不仅跟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跟穆斯林世界都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往来, 本次恐怖袭击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 需要我们未雨绸缪, 积极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化弊为利。

一、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巴黎恐怖袭击, 把全世界的眼光吸引到穆斯林世界, 提醒全球的人包括中国人真正去审视和了解穆斯林文明。根据2009年10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数据表明,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穆斯林已经超过15.7亿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的23% (以2009 年世界68 亿人口计算) 。其中超过60%的穆斯林分布在亚洲, 中国的穆斯林人口就超过了2000万, 分布在多个省份, 虽然中国近年着力改善与少数民族特别是穆斯林的关系, 但是2014年昆明301恐怖事件仍然提醒着我们少数民族关系问题依然是个长期的问题。中国目前正在推行与全球合作的“一带一路”政策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有穆斯林的国家就有38个, 占比达到了58.5%。按穆斯林人口占国民人口的比例 (%) 从高到低分别是阿富汗 (99.7) 、伊朗 (99.4) 、阿塞拜疆 (99.2) 、也门 (99.1) 、伊拉克 (99) 、马尔代夫 (98.4) 、约旦 (98.2) 、土耳其 (98) 、巴勒斯坦 (98) 、沙特阿拉伯 (97) 、巴基斯坦 (96.3) 、乌兹别克斯坦 (96.3) 、科威特 (95) 、埃及 (94.6) 、土库曼斯坦 (93.1) 、叙利亚 (92.2) 、孟加拉国 (89.6) 、印度尼西亚 (88.2) 、阿曼 (87.7) 、塔吉克斯坦 (84.1) 、巴林 (81.2) 、阿尔巴尼亚 (79.9) 、卡塔尔 (77.5) 、阿联酋 (76.2) 、文莱 (67.2) 、马来西亚 (60.4) 、黎巴嫩 (59.3) 、哈萨克斯坦 (56.4) 、波黑 (40) 、马其顿 (33.3) 、塞浦路斯 (22.7) 、黑山 (17.7) 、以色列 (16.7) 、新加坡 (14.9) 、保加利亚 (12.2) 、俄罗斯 (11.7) 、印度 (13.4) 、菲律宾 (5.1) 。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了解穆斯林, 了解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国家基本以《古兰经》作为立国和立法的依据, 它们宗教和法律结合非常紧密, 包括著名的“沙里尔法” (这是根据《古兰经》和先知言行而为穆斯林们制定的法规) 。尽管不同的穆斯林国家宗教和法律结合的程度不同, 但是日常生活都受《古兰经》的影响。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沿途经过38个穆斯林国家, 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穆斯林文化, 尊重穆斯林宗教信仰, 遵守穆斯林法律, 熟悉穆斯林风俗, 避免因为法律和习俗的冲突导致项目的失败。很多项目签订得很好, 但是执行阶段却因种种问题而导致项目搁浅, 如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港口项目, 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对他国法律的不熟悉, 对当地风俗的不了解。再比如中国游客到了穆斯林国家穿着仍然暴露, 偷偷给当地女性拍照, 偷偷饮酒等, 其实不经意的行为都是不符合穆斯林法律要求的。“一带一路”沿途经过的国家除了穆斯林国家, 还有基督教国家和佛教国家, 信仰不同直接导致文化不同和法律不同。因此, 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之前, 首先做好国别信息调研, 对相关国家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做好双边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支持项目走出去, 对项目最大的保障是法律的保障;最后要深入项目第一线, 入乡随俗, 让民众充分了解项目, 进而支持项目, 双边合力推动项目顺利执行。

二、对国际投资的影响

巴黎的恐怖袭击, 国际资金如同美国“9.11”事件之后, 会寻找安全的港湾及可增长的投资场所, 而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的中国, 中国对欧洲的资金就更具吸引力。特别是随着十八大以来欧盟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互访, 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合作。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且目前惟一没有牵涉进战争的国家,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就,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有信心进一步完善经济的决心。因此作为有着规避风险和追逐利润内在需求的国际资金, 会进一步流向中国市场。目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期。要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 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因此中国应当抓住因恐怖袭击而加深的全球经济合作的机遇, 有效利用国际投资, 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 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在工业4.0时代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巴黎恐怖袭击, 对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首当其冲的是法国的旅游业。恐怖袭击不仅会影响旅游本身, 也会影响跟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旅游业是法国的支柱产业, 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全球第一, 恐怖袭击加上法国的一系列反恐措施, 将直接影响法国的旅游业收入。其次影响的是航运业和保险业, 目前ISIS组织在全球制造恐怖袭击的扩大, 会直接导致航运业的营收下降和保险行业费用支出的增加。与此同时, 那些国内政治环境稳定, 社会治安良好的国家会成为游客首选的地方。据《德国之声》报道,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布消息称, 2015年中国吸引外国游客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明年可能超过美国, 后年可能超过法国, 成为吸引外国游客最多的国家。巴黎恐怖袭击某种程度上会加速这个进程, 但是目前中国旅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软件设施的落后, 服务态度差, 不会说英语成为限制外国游客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因此提升国民素质水平, 特别是英语水平和服务质量, 营造更加友好的环境, 同时结合绿色经济, 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巴黎恐怖袭击除对法国经济造成影响, 势必也会影响整个欧盟的经济。欧盟目前的经济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而言欧盟已经连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没有达到预期, 叙利亚难民危机又加深了欧盟内部的矛盾, 而预期的战争又会进一步拖累欧洲经济 (参考美国在“9.11”事件后10年的时间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上投入超过1.3 万亿美元) 。外部而言美国经济回暖, 加息预期上升;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已经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同时人民币纳入SDR基本已成定局) 。因此, 在当前的情况下, 中国应当利用跟欧盟加深合作的机会,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在国际产业内贸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发挥自己的优势, 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 同时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趋同, 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第4篇

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火炬计划纪念的日子,也是<中国科技产业>杂志创刊20年.我作为积极参与者,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20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表示衷心祝贺!

作 者:王瑞明 作者单位:中国高新区协会刊 名:中国科技产业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见证行业巨变 第5篇

1992年, 原化学工业部提出并实施化工行业大集团、大公司战略, 随后中国化工企业进入迅猛发展时期。企业加快资本重组和项目建设, 企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壮大。2003年,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正式推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见证了我国化工行业发生的沧桑巨变。

2003~2005年,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包括石油、石化、医药和传统化工。2003年, 燕山石化以277亿元的销售额名列榜首, 前50名几乎全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分 (子) 公司。传统化工企业—山东滨化以53.8亿列第41位, 第500名的销售额为4亿元。

2006~2008年, 中国化工500强排行榜改用以传统化工企业为主体的排序方法。三年来, 山东海化分别以155亿元、186亿元和227亿元的销售额蝉联榜首, 2008中国化工第500强企业的销售额达到5.8亿元。对比几年来的数据, 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化工企业发展迅猛、竞争力明显增强。

张建卫:见证中国外运四十载 第6篇

4月15日, “中国外运·天津60周年庆典”在天津隆重举行。当天,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外运”) 总裁张建卫可谓是感慨万千。回首身处中国外运的近四十载光阴, 张建卫从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 成长为如今一个偌大央企的掌舵人, 他几乎见证了中国外运半个世纪走过的光辉岁月。

走向市场大海

在计划经济时代, 作为一家拥有着特殊政企合一背景的行业垄断企业, 中国外运长期据守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运输环节, 为我国对外贸易乃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 中国外运明显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尽管市场经济打破了中国外运一家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 中国外运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仅建立了企业经营管理新机制, 在国内外成立了一批独资、合资和联营企业, 而且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张建卫曾说过这样的话:“1985、1986年我们被政府抛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海, 虽然我们从温室中走来, 但很庆幸我们没有被淹死。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游泳, 还学会了如何生存。通过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的锻炼, 我们的泳姿变得越来越好。”

上世纪90年代, 在经过数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后, 中国外运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巨无霸。下辖57个子公司、170多个仓库、160多个车队、拥有6.7万名员工, 这就是当时中国外运的豪华家底。不过,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 中国外运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这场人事改革中, 包括张建卫在内的一些锐意改革的精英进入到公司的高管团队, 为集团领导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1997年, 中国外运开始企业重组。在经过了三年的“大手术”后, 中国外运顺利地完成了业务整合及省市公司的重组任务。其中, 公司箱运、空运、汽运三项业务按照专业化的原则进行整合, 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建立了网络布局所必需的运力通道和枢纽。省市公司数量由原来的57家减少到37家, 基本实现了一个省一个综合性公司的目标, 结束了原来相互竞争、有点无网、分散经营的不利局面, 改善了全国业务网络布局和资源配置。

进入资本市场

经过重组改制后的中国外运焕发了生机,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外运适时抓住了世纪交替的历史机遇。2003年2月13日, 中国外运顺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现代物流企业, 由此建立了中国外运核心业务的集中发展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架构, 为中国外运由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此之前的2000年12月28日, 中国外运下属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A股上市。

“特别是2003年我们在香港上市, 这对中国外运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而我们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是市场经济把我们培养成了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即使是在世界上, 今天我们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排名也在前15名,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张建卫如此评价公司香港上市的意义。

事实上, 中国外运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对公司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 这一点在公司高管的公司治理意识的变化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张建卫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外运香港联交所上市前, 委任的审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给包括张建卫在内的高管提出了一份厚达一本书的管理改进意见建议书。这份建议书在当时的张建卫看来有些“找茬”、“揭短”的意味, “整个周五我都在同他们争论, 辩护, 但到了周六、周日, 我又把报告拿回家仔细看了一遍, 好好地思考了一番。其实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 是在帮我们, 我们确实有问题, 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这件事给张建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自此便下定决心, 一定要让中国外运严格按照香港联合交易所以及国际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规范、改进公司的经营。

经过多年的规范治理, 管理改进意见建议书已经由从前的“一本书”的厚度变成了现在的十几页纸, 甚至更少。而这变化的背后, 则是包括张建卫在内的所有外运人的共同努力。

定位综合物流

2005年底, 由于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中国外运在1999年制定的发展战略基础上重新谋划了公司的发展蓝图, 并获得了国资委的批准。据张建卫介绍, 在业务结构上, 新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了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以货代、船代、快递、合同物流为主的综合物流业务板块, 另一个是以干散货业务为主的航运板块。此外, 外运集团未来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应的重组、兼并、收购等活动通过中国外运和中外运航运这两个上市平台进行。

如果说进入资本市场让中国外运有了进一步扩张版图的底气, 那么外运集团与长航集团的合并以及公司内外贸物流发展并举的转型则让中国外运有了更大的舞台。

2008年12月19日, 国资委发布消息, 中国外运集团与长航集团正式合并, 重组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外运长航”) , 综合物流、航运和船舶工业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对于这次重组后公司的定位, 张建卫告诉记者, “国资委给中国外运长航的定位非常明确, 中国外运长航不是一个航运企业, 而是一个物流企业。所以由此我们中国外运长航的核心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核心是综合物流, 因此我们在航运领域的资产投入都会进行调整, 都会逐渐减少, 进而转向我们的网络建设。事实上, 中国外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网络以及我们经营网络的能力。而这几年, 我们的网络建设变化也很大, 我们走出了国门, 走进了我们的目标国家。可以说, 今后, 国外网络的建设将是我们重点打造的。”

中国提交《巴黎协定》加码低碳转型 第7篇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中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据了解,按照《巴黎协定》生效条款的规则计算,中美两国占全球排放量的38%,其中中国排放占比约20.09%。作为第一碳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并提交批约文书将对自身及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此次中国在《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左右,向低碳转型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转变的重要特点。

见证巴黎公社的中国人 第8篇

广播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10月, 是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科技规划和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托机构。创建之初, 作为我国广电系统科技研究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 完成了黑白电视广播设备的研制、国庆10周年现场转播工程和彩色电视制式等科研项目, 为改变我国广播电视落后面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0年来, 广播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先导上下功夫, 在应用服务上做文章”。面向广电行业, 引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方向, 立足公共服务, 开展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以系统、融合、移动技术作为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紧紧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为产业运营奠定基础;同时为业界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与服务。先后承担了大量的广播电视应用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在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 (HDTV) 、调频广播 (FM) 、数字音频广播 (DAB) 、卫星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上音视频领域开展了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同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任务, 并一直参与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科技规划的制订。

近年来, 广播科学研究院面向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承担了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支付平台技术、用户管理系统、卫星多媒体广播移动接收技术、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机卡分离的技术政策、中短波数字广播系统标准方案研究、高清晰度电视广播视频压缩新技术应用研究、电视多声道伴音编码技术应用系统、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技术系统设计与评估等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项目的研究。同时还承担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院所开发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性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进入新世纪后, 广播科学研究院加大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有线数字电视、互动新媒体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国际发展动态等研究领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新一代直播卫星传输和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等技术领域, 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 填补了我国广电系统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空白,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直属科研机构, 广播科学研究院还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 面向市场和事业需求, 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 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与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开展了良好的合作, 并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媒体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 拓宽了事业发展的渠道。

见证巴黎公社的中国人 第9篇

关键词:见证,早春,中国,纪录片,真实

放映室窗帘拉上, 光线暗了下来, 窥视历史的眼睛却变得越发地透亮。同是中国, 同是记录片, 却像是三部不同的时光机, 虽然都驶向相同的目的地, “驾驶路线”和“架势技术”如此不同。

《见证》号时光机:二手的真实

《辞酉迎戌》是央视《见证·影像志》推出的一部记录六十年中国社会生活影像的特别节目。《见证》是以制作精品记录片见长的节目, 因此网上不少关于本节目的介绍都直接将其定义为纪录片。但笔者第一观感受却是: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 不如说是纪录片风格的节目, 与其说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部纪录片的导演, 不如说他们更像幕后的剪辑师, 与其说节目的主题为记录六十年中国社会生活影像, 不如说是回忆六十年中国社会生活影像。

旧时的影像资料, 照片, 图画, 报纸, 广播等等, 都成了烹饪这道名为“记忆”的大餐的最好材料。移动式拍摄静物资料的技法, 文字资料与背景画面重叠的特效, 构成了《见证》的主要画面;说明文式的现代解说词, 当年新闻报道或人物日记文章的复述, 影像资料里的解说或同期声构成了节目的声音。在那些过去的影像资料中, 笔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下选取镜头的特殊角度:少有的对准单个人物的近景, 多是反映许多群众一起活动的远景和全景, 仿佛每个镜头都要有一种如同幅员辽阔的中国一般的恢宏气势。如果说这些影像资料经过今天的电视制作者的编辑后, 多多少少弱化了其“集体主义式镜头”的空洞的话, 那片中播出的一小段当年拍摄的记录片——《从隔日愁到百日鲜——贮存西红柿的哲学》则是彻底地将当那个时期所谓纪录片的理念展现在我们眼前:慷慨激昂的解说词, 仿佛背书一般的“演员们”, 处处透露着摆拍的形式主义。看到这段时, 笔者突然跳脱了观影情景, 笑了出来。如果说《辞酉迎戌》的“文本”, 是二手的、拼接的、经过编辑的“真实”, 有着一种有着如同历史教科书般规范的形式美, 那这过去的纪录片则是一手的、直接的、经过设计的“真实”, 也有着符合那个年代政治背景的形式美。它们再现的, 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差异性的真实, 而是那个年代绝大部分人整齐划一的真实。

伊文恩号时光机:中西合璧的诗意与失意

尤里斯·伊文思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 这位荷兰电影导演似乎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此文提及的第二部影片, 似乎只是他的中国纪录片作品集中最为轻描淡写的一笔——《早春》, 在这看似轻巧的主题之下, 却拍出了行云流水般的诗意。在这部关于中国1958年春天的纪录片中, 笔者不再发笑。即使有, 也是被画面所打动的善意的笑声。

同样是远景或全景, 却不再是几十号甚至几百号人规整的行动。伊文思让活动的人或物与静止的自然景观在他的镜头中结合的天衣无缝, 每一副画面都有看点, 动静相宜。在影片开头表现牧民在雪原上放牧的生活图景时, 伊文思由广阔草原上一群群奔跑牧马的全景开始, 再推进到一个牧羊人驯服烈马的中景, 他成功后就将镜头切换到两位年长的牧羊人面露微笑的近景, 不同景别错落有致的排列增添了影片的叙事感。在拍摄中国人民生活场景时, 伊文思更多地使用了近景、中景乃至特写镜头。朝窗户哈气融化窗花的小女孩, 搓手锄地的大娘, 洗头洗到一半抬脸憨笑的小男孩, ……在中国式纪录片中刻板僵硬的人, 在伊文思细心的镜头下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回归了带有喜怒哀乐的自然状态。

作为一名成熟的纪录片导演, 伊文思在此片中不仅展示了中国大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更依靠多别的景别、蒙太奇手法、恰如其分的配乐、独具匠心地解说自然真实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冬末春初时分的生活图景。如果说《辞酉迎戌》的文本是一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理解的形式美, 那《早春》的形式美则“生命力”更强,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的人们都能心神领会。

安东尼奥尼号时光机:迟到32年的启动

同是1972年, 伊文思拍摄的中国大型纪录片《愚公移山》的摄影机开始转动之际, 另一位导演应邀也来到了中国。短短22天, 一部长达四小时的纪录片便完成了。这, 便是日后引起很大争议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没有配乐, 从头到尾的同期声;一组镜头与一组镜头的链接似乎也没什么逻辑, 走到哪拍哪;特写多, 长镜头多, 而且一个镜头的时间还特别长;解说竟是一个外国人, 词汇简单、直白, 有些话语在我们听起来甚至有些幼稚可笑, 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在描述自己初来乍到的所见所闻。

然而, 就是这样一部片子, 却让笔者如同错置时光, 仿佛真的就站在1972年的天安门广场上, 和镜头一样充满好奇地四处张望着这个笔者父辈们生活过的世界。

不让拍还要拍的街道, 实拍得有些残酷的针灸麻醉, 无数看着镜头的特写表情, 或困惑, 或奇怪, 或害羞……它是一部纪录片, 却不符合我们习以为常地中国的纪录片“形式美”——既不是《辞酉迎戌》那种样板式的规范, 也不是《早春》如电影般诗意的特例, 但也许正是这股“天然去雕琢”的质朴, 让《中国》看起来比其他两部来的真实。正如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提到地:“有一部影片按照电影手段的基本特性的要求, 记录了物质现实的一些有趣的方面, 但它在技巧上则很差劲;然而, 这样一部影片却要比一部用尽了各种电影手法和特技, 但在内容上缺乏摄影机前面的现实的影片更符合电影的定义。”

上一篇:教育的课程改革分析下一篇:雷达参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