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谱范文

2024-06-22

外科疾病谱范文(精选11篇)

外科疾病谱 第1篇

1.1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亦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康复。恶性肿瘤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绝症”,害怕手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扩散;拟行肠造口的患者害怕手术后生活不方便;拟行肛门部手术的患者惧怕疼痛、大便失禁等,所以肛肠疾病患者多数在手术前心态较差。作为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手术方式和术后恢复的一般程序、手术与麻醉的一般知识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状况等。

1.2 肠道准备

肛肠外科是对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的科室,术前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身体状况和拟施行的手术方式,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对于需要行结直肠吻合的手术则需要进行较严格的肠道准备,以达到使肠管空虚和尽量减少大肠内细菌的目标,目的在于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无肠梗阻的患者术前1~2d进流食,术前6h禁食、术前晚口服甘露醇或硫酸镁、番泻叶等泻药,如患者未排便或是排了少许固体粪便,可加大泻药的用量或于术晨进行清洁灌肠。

1.3 特殊患者的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在肛肠外科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这部分患者肛肠疾病以外的合并病症较多,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对这部分患者术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配合医生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以增加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1.4 其他准备

除进行常规的皮肤准备和进行有关药物的过敏试验外,对于因病情需要拟行阴道和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前应进行阴道冲洗、消毒等。

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肛肠外科疾病治疗、护理的延续,对疾病的顺利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肛肠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观察出血迹象

对于肛门部疾病的患者,如手术创面在齿状线以下,重点观察局部敷料的渗血情况,少许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如发现渗血较多则要及时揭开敷料、检查创面、寻找出血点,对于较小的渗血要重新压迫止血,较大的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手术创面在齿状线以上,术后要通过重点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以及是否出冷汗等情况观察有无出血。第7~10天是痔核脱落的时间,容易发生出血,如出血量少时,则无需处理,如出血较多则要及时通知医生。如患者在此时已经出院,则在患者出院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嘱必要时来院复诊。如发现出血征象时,要建立好静脉通道、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使患者稳定情绪,配合医生做相应紧急处理。经腹手术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引流管的引流液来判断出血情况。

2.2 防治肛门部水肿,减轻可能出现的剧痛

肛门部手术后容易出现局部水肿、疼痛等。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推迟患者的排便时间,从而可以避免术后早期排便引起或加重创面的水肿、疼痛;嘱患者按时坐浴、多食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蹲厕过久,必要时可给予用TDP照射,每日2次,每次20min。出现轻微的疼痛和烧灼样感觉时,及时或提前按时给予止痛药物。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于手术时安置止痛泵。

2.3 尿潴留

肛门部手术患者由于所采取的麻醉方式、术后肛门部疼痛、盆底肌痉挛、创面局部水肿、肛管内填塞敷料等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发生尿潴留时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此时护士要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自行小便。也可以进行热敷小腹、针刺、听流水声音等,以诱导患者自行排尿;如术中检查肛管内创面无出血,可以不在肛管内填塞敷料;如有少许渗血需要压迫止血者,术后8~l2h可以取出肛门内敷料。必要时给予导尿或于手术结束时留置尿管,24h后可拔除导尿管。对于部分体质较好的患者也可以在手术时尽量少补液,术后24h内少量饮水,使患者在短期内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对于行Miles手术或低位Dixon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对盆腔神经的损伤,尿管留置的时间可达术后5~7d,在拔除尿管的前2d开始可以间断夹闭导尿管,每2~4小时放1次,以达到恢复膀胱张力及感觉功能,防止拔管后再发生尿潴留。

2.4 术后便秘

对结肠手术需要按照腹部手术的常规进行处理,但对肛门部手术,一般术后不禁食,要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部分患者由于害怕进食引起排便,排便再引起疼痛,往往自行禁食水,结果造成大便干燥。对于术后24~48h未排大便的患者,可口服液状石蜡、聚乙二醇等,以减轻便秘症状,避免因大便干燥导致创面出血、疼痛等的发生。如已经发生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时,可以给予开塞露20~40m L纳肛等治疗。

2.5 造口护理

肠造口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梗阻性结直肠癌、先天性肛门畸形、结直肠外伤、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根据造口的肠道不同,可分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根据造口的目的不同可分为永久性造口和暂时性造口。肠造口患者在肛肠外科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良好的造口护理至关重要。对于造口术后24~72h内要注意观察造口处肠管的色泽,判断有无出血、缺血、水肿、嵌顿;72h以后,肠蠕动功能逐渐恢复,要注意观察有无造口回缩、造口脱出和造口旁疝等的发生。造口有粪便排出时要及时更换造口袋,尽量减少对伤口的污染;造口周围皮肤由于肠液刺激、腐蚀造成糜烂、充血、水肿和疼痛时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擦。

3 结语

总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正确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才能有效的帮助疾病换者顺利康复。

摘要:本文对肛肠外科疾病中患者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特点进行了论述。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第2篇

第一节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切除术

【适应证】

囊肿或瘘管一经确诊即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宜在2岁前进行。【禁忌证】

囊肿继发感染时不宜行切除术,预先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退后2~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操作方法及程序】

全身麻醉取颈部横切口,有瘘口时取横梭形切口,切除瘘口。完整剥除囊肿及瘘管,如瘘管在舌骨后方,应切除0.5~lcm舌骨向上继续剥离瘘管,尽量靠近盲孔部位予以结扎切除。必要时助手将示指伸入舌根部向下推压,以利于高位结扎切除瘘管。切口内置橡皮片引流24h。

【注意事项】

甲状舌管囊肿有时合并异位甲状腺,故术中检查囊肿若有实体组织应慎重对待,暂缓切除,必要时快速冷冻。如证实合并异位甲状腺应予以保留,防止日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扎瘘管应在靠近舌骨盲孔部位,术中务求高位结扎,以减少复发的机会。尽管如此,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患儿,如瘘管复发,3~6个月后可再次手术切除。

第二节 脐 疝 脐疝修补术

【适应证】

2岁以上患儿如末自愈可行手术修补。【禁忌证】

1.在正常情况下,脐环2岁前仍可以继续狭窄,故多数患儿可在2岁内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2.若患儿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的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顽固便秘性疾患、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等在处理原发病前不应做脐疝修补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脐部下方横切口,游离疝囊,小的疝囊可不必切开,待疝内容物还纳后将疝囊内翻,在基底部缝合数针,然后将脐孔修补。

2.疝囊较大时,疝内容物还纳后将多余疝囊切除,然后缝合疝囊颈部腹膜,继之以丝线或可吸收缝线修补脐孔缺损,缺损过大时可采用腹直肌鞘或带蒂肌瓣或涤纶片修补腹壁缺损。

第三节 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

【适应证】

1.手术治疗 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禁忌证】

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

2.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l)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沟横切口。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

少复发机会。

(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

(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

(5)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1)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

(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

【注意事项】

1.小儿腹股沟斜疝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必须达到彻底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以减少复发的机会。

2.疝囊高位结扎过程中应警惕较大疝囊有滑动疝的可能,分离时应防止损伤构成疝囊壁的脏器。

3.经腹腔高位结扎手术缝合疝内环后壁时应注意勿损伤输精管。

嵌顿性腹股沟疝

【适应证】 1.手法复位

(1)嵌顿疝不超过12h,患儿情况良好时。

(2)无便血及中毒症状,嵌顿肠管张力不太大,无血运障碍时。2.手术治疗(l)嵌顿疝12h以上。

(2)嵌顿疝有便血历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女孩嵌顿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输卵管,难以还纳,应考虑直接手术治疗。(4)新生儿嵌顿疝,因不能确知嵌顿时间,且肠管及睾丸易发生坏死。(5)手法复位不成功者。

【禁忌证】

1.手法复位 适合手术的患儿均列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

2.手术治疗 凡嵌顿疝适于手法复位的患儿可不必选择手术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1.手法复位

(1)一般嵌顿疝复位前给予足够量的镇静药物,保证患儿输水,必要时给予基础麻醉。(2)取头低脚高位约20°~30°。

(3)以左手在外环处固定疝蒂,右手轻柔挤压疝内容物,均匀加压,不可粗暴。(4)当有少量气体通过的感觉,疝囊内张力显著减小,继之疝块消失,腹痛缓解,标志复位成功。

2.切开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 嵌顿疝手术方法与腹股沟斜疝基本相同,以还纳疝内容物及高位结扎疝囊为主。

(1)麻醉及切口选择同腹股沟斜疝。要求局部肌肉松弛,以利疝内容物还纳,最好选择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口同腹股沟疝切口。(2)术中要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以利还纳疝内容物。

(3)切开疝囊后仔细检查嵌顿肠管的血运,有无肠壁坏死、浆肌层破裂或其他畸形性病变。特别注意如疝内容物系2个肠袢时,应将腹腔内两嵌顿肠袢间的肠管拉出腹腔观察该部肠管是否坏死。

(4)若发现肠管坏死、穿孔时应做肠切除吻合术,若嵌顿的睾丸、卵巢已坏死应同时予以切除,局部(疝囊)污染较严重者置橡皮条引流24~48h。【注意事项】 1.手法复位注意事项

(1)怀疑嵌顿肠管已有血运障碍时,不可试用手法复位。

(2)切忌暴力挤压疝块,以免损伤疝内容物,一旦将破裂肠管回纳入腹腔将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延误诊治将有生命危险。

(3)有时嵌顿时间不长,疝内容物也不多,但由于疝环的嵌压已形成肠壁部分坏死,还纳腹腔后可发生迟发性肠穿孔,故嵌顿疝手法复位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及全身情况。(4)手法复位失败者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1)术中切开疝囊时因局部组织水肿、肥厚、脆弱甚至出血,应特别小心,防止切破管。(2)手术探查肠管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肠管的血运状况,如疝囊内渗液浑浊.带有臭味及肠

系膜血管无搏动,肠管颜色发暗、发黑时,应高度怀疑肠管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3)术中因组织水肿,分辨不清,应防止输精管、神经及血管损伤,防止腹腔脏器损伤。

第四节 婴儿肠套叠

【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l)病程不超过48h,便血不超过24h。

(2)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3)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者。2.手术治疗适应证(l)灌肠禁忌证者。

(2)灌肠复位失败者,或有腹膜刺激征疑有肠坏死者。(3)慢性肠套叠或复发性肠套叠,疑有器质性病变者。(4)疑为小肠型肠套叠者。【禁忌证】

非手术治疗禁忌证:

1.病程超过48h,便血超过24h。

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委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4.立位平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非手术治疗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采用生理盐水或水溶性造影剂为介质灌肠。复位压力为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为300~700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向回盲部收缩,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液体急速进入回肠。满意的复位是见套入部消失,液体逆流进入小肠。2.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腹或右上腹横切口,在套叠远端肠段用挤压手法使其整复。复位成功后务必详细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肠套叠起点,必要时一并处理。对复发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手法复位后如未发现病理起点,存在游动盲肠者可行盲肠右下腹膜外埋藏固定法,以减少复发。如阑尾有损伤,呈现水肿和瘀血时,可将其切除。(2)肠切除吻合术:术中见鞘部已有白色斑块状动脉性坏死或套入部静脉性坏死,施行肠切除吻合术。

(3)肠外置或肠造口术:当患儿存在休克,病情危重时,或肠套叠手法复位后局部血液供

给情况判断有困难时,可将肠袢两断端或可疑肠袢外置于腹壁外,切口全层贯穿缝合,表面敷盖油纱保护,24~48h后,待休克纠正,病情平稳,再行二期肠 吻合术。观察可疑肠袢循环恢复情况决定还纳入腹,抑或肠切除吻合。如肠切除后患儿全身或局部循环不满意,无法行肠吻合时,可行肠造口术。【注意事项】

1.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时结肠注气或钡灌肠压力应严格控制,不可压力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2.套叠复位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复发或迟发肠坏死。

3.手术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时应用手轻柔地自套叠远端向近端挤压脱套。切勿牵拉套叠近端肠管以防造成套叠肠管损伤或导致肠穿孔。

4.术中应严格掌握套叠肠管切除术、肠外置或肠造口的适应证。

第五节 梅克尔憩室

【适应证】

1.其他腹部疾患手术时发现的无症状梅克尔憩室患儿。2.出现梅克尔憩室并发症者。

【禁忌证】

如因其他腹部疾患进行手术时偶然发现憩室,患儿条件许可,尽可能将憩室切除,以防后患。但如进行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儿一般情况欠佳时不宜切除憩室,应详细记载憩室情况,术后6~8周再行憩室切除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 可选用全麻(尤其适合于腹腔镜)及硬膜外麻醉。2.切口 一般取右下腹麦克伯尼切口或横切口。3.手术方法

(1)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已逐渐推广,此术式适用于无症状的梅克尔憩室及憩室合并消化道出血。

(2)单纯结扎、切除及荷包缝合法: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类似阑尾大小,基底部不超过lcm者用此方法。

(3)楔形切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基底部狭窄,用肠钳楔形钳夹后切除,肠壁做斜行吻合。

(4)憩室连同附近回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憩室出现并发症者,如憩室所致肠套叠、腹内疝、肠扭转、索带缠绕压迫、憩室炎或继发穿孔、憩室溃疡出血等。无症状的憩室基底部宽广,直径大于肠腔,也应行憩室及回肠切除术。【注意事项】

1.表现为急腹症的憩室炎有时难与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相鉴别,故在术中未发现原拟诊断的病变,应想到憩室引起的并发症,此时应检查距回盲部l00cm以内回肠,以免遗漏憩室并发症。

2.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应仔细检查回肠肠壁上是否有孔状的凹陷,以免遗漏由于内翻的憩室造成肠套叠的起点。

3.处理憩室的方法除上述4种外,尚有人采用内翻缝合法处理憩室,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术后肠套叠,故应当列为禁忌。

第六节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1.发病在48h以内,不论阑尾炎属何种类型均宜手术。

2.卡他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够明显,诊断困难时,可观察数小时,症状加重时应考虑手术。

3.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梗阻性阑尾炎均应尽早手术。4.寄生虫引起的急性阑尾炎。

5.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在72h以内中毒症状加重者。6.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7.阑尾周围脓肿经非手术治疗,炎症消退8周以上者。

8.阑尾周围脓肿者如脓肿继续增大,体温不降,腹痛加重,白细胞持续升高,脓肿有破裂可能时应及时手术引流。【禁忌证】

1.浸润期、脓肿期阑尾炎,此时阑尾周围已形成粘连或穿孑L已形成脓肿,手术可使 感染扩散,炎症粘连分离困难,可伤及其他组织与器官。

2.如果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既往下腹部有手术史,特别是有炎性疾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膈疝、重度出血倾向、脐疝、股疝、腹壁侧支循环过多者当属禁忌。

【术前准备】

包括全身抗生素、禁食、禁水。晚期腹膜炎,腹胀需鼻管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高热者需降温。出现早期休克症状时,应输血浆等抗休克治疗积极准备后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开腹阑尾切除手术,以下腹横纹偏右切口或麦克伯尼切口为佳,逐层进入腹腔后,沿结肠带寻找阑尾,分离和结扎阑尾系膜直达阑尾根部,切除阑尾。

2.处理阑尾残端,小婴儿阑尾残端内翻,有可能形成肠套叠起点,很小的残端电灼后,用系膜掩盖缝合即可,盲肠后位或腹膜后阑尾应行逆行切除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早期急性阑尾炎,尤其是诊断不明确、有开腹探查指征者,女孩阑尾炎术中须探查子宫及附件排除其他疾病者,肥胖儿阑尾炎常须做较大的切口才能探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小、探查全、感染少。【禁忌证】

1.患儿高热,出现早期中毒性休克,病情非常严重时应慎用腹腔镜手术。2.阑尾已形成周围脓肿或已合并肠梗阻时应慎用腹腔镜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气管内插管全麻。

2.选3个穿刺点,即:A点为脐缘上或下切口。做气腹针人工气腹和放置10mm套针做置入腹腔镜用;B点和C点分别在下腹横纹左右两端放置l0mm及5mm套针做操作孔及牵引器械孔用。

3.建立CO2气腹压力1.33kPa(l0mmHg)后,腹腔镜及手术器械经套管针入腹。4.确认阑尾炎后,用无创抓钳牵起阑尾尖端,将阑尾系膜拉开。阑尾动脉用钛夹钳闭,系膜小血管电凝后切断。分离至阑尾根部,用滑动结结扎,或另置一钛夹钳闭,距结扎点5mm处将阑尾切断,电凝残端,包埋缝合与否均可。阑尾经套筒取出,清洗回盲部周围的积血、积液。全腹脏器探查,依次探查肝、胆囊、肝外胆管、胃、肠系膜、盆腔。放出腹腔内气体,拔除套针套管缝合或不缝合切口。

【注意事项】

1.术中保护切口避免污染,操作轻柔尽量减少损伤。2.阑尾系膜必须小心结扎以防止阑尾动脉出血。3.阑尾穿孔者尽量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

4.阑尾炎穿孔者腹腔内脓液应尽可能吸净,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早期穿孔或术中穿孔者原则上不必放置腹腔引流,但如认为污染较重,脓液稠厚的局限性腹膜炎,手术操作困难,有可能发生肠瘘者应置引流。

5.术后注意切口皮下感染、腹腔残余感染、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 生。6.术后早日下地活动。

第七节 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适应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多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在儿童期即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胆管穿孔、腹膜炎及肝硬化等病变,因此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囊肿切除、胆管重建术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术亦用作曾行囊肿引流术的二期手术。【禁忌证】

因严重胆道感染、黄疸、肝功能严重受损、术中出血剧烈、囊肿极度脆弱难以剥离、囊肿穿孔和胆汁性腹膜炎而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不宜做该手术。【术前准备】

1. 患儿全身状态较好,无并发症时,不必做特殊准备即可施行手术。2.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及尿淀粉酶。

3.出现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术前应予纠正。有黄疸、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受损者,应给予维生素K及保肝治疗。

4.术日晨禁食,置胃肠减压管,并灌肠。

5.胆总管囊肿伴有轻度感染时,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后1~2周,即可行该手术。如感染和梗阻症状不能控制,应视病情不失时机地施行该手术或做囊肿造口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多选用气管内插管麻醉,取仰卧位,右季肋区垫高。2.做右上腹横切口或肋缘下斜切口。

3.探查囊肿、肝脏,抽取胆汁测淀粉酶,并做细菌培养,可做肝活检。

4.切除胆囊和囊肿。显露囊肿,在十二指肠上缘处穿刺确认囊肿后切开,吸出胆汁,探查胆囊、肝左管、肝右管及胆总管远端开口位置与直径。根据囊肿水肿和出血情况,沿囊壁全层或内层剥离,剥离面妥善止血。先剥离前壁,然后继续向侧壁和后壁剥离,直至囊肿的一周均游离。显露胰头后方的胆总管远端狭窄部,从囊腔内插入探针或探条,了解狭窄段的长度和直径。亦可行术中造影,显示胰胆管合流情况。游离近狭窄部后将其切断,缝闭断端。继续剥离囊肿上部,在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切断肝总管,将囊肿和胆囊一并切除。5.胆道重建。胆道重建包括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前者较常用。如采用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下15~20cm处切断空肠升支从横结肠后引至肝下。用可吸收缝线行肝总管与空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在距肝总管空肠吻合口25~50cm处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如采用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15~20cm处切取长10~30cm带血管蒂空肠段,并从横结肠后引至肝下。空肠段近端与肝总管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其远端与十二指肠降部前外侧壁行端侧吻合。重建空肠连续性。为防止术后反流,可做各种抗反流装置。.胆道重建完成后,在肝总管空肠吻合口附近置引流物,戳创引出腹腔。【术后处理】

1.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术后72h可开始给流质饮食.4~5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2.每天观察腹腔引流液性质与量,如无特殊,可在术后3~5d拔出引流管。如有少量胆汁漏出,应适当延长腹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3.术后继续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肝脏损害者,应保肝治疗,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

4.如出现上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多为食物反流及胆管上行感染所致,应禁食,联合运用广谱抗生素,辅以消炎利胆的中药制剂。【注意事项】

1.应在剥离胆囊、胆总管囊肿前抽取胆汁送各项检查,以免混有血液,影响检测结果。2.剥离囊肿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剥离平面,以减少出血、避免损伤。剥离囊肿后内侧壁时,尤其应避免损伤门静脉。剥离面应妥善止血。3.游离切断胆总管远端时,应仔细辨认有无胰管开口,以免误伤。

4.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空肠升(肝)支要有足够长度,可减少食物的反流。

应注意空肠升支的血供,与肝总管的吻合不应有张力。

5.如肝总管有狭窄环,应在与空肠吻合前行肝总管成形,消除狭窄。

6.如肝总管扩张不明显,但经造影和胆汁淀粉酶测定证实伴有胰胆合流异常,结合临床上反复出现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症状,亦应手术,以达到胰、胆分流的目的。

7.为防止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发生胆漏,可在吻合口内置外引流管。术后2周,经引流管行胆道造影后即可拔除。

8.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有出血、吻合口瘘形成胆瘘或肠瘘、粘连性肠梗阻、上行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扩张、肝内结石、癌变及胰腺疾病等。

胆总管囊肿引流术

囊肿引流术包括胆总管囊肿造口术(即外引流术)和囊肿、肠道吻合术(即内引流术)。当病情极其危急时,应选用囊肿造口术。【适应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因严重胆道感染、黄疸、肝功能严重受损、术中出血剧烈、囊肿极度脆弱难以剥离、囊肿穿孔和胆汁性腹膜炎而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采用该术作为过渡性手术。条件具备时应行二期根治性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禁忌证】

胆总管囊肿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能承受较复杂的手术者不采用该类手术。【术前准备】

1.术前常规准备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2. 应积极输液、输血浆,抗感染,纠正休克和酸碱平衡失调,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操作方法与程序】

1.麻醉、体位和切口的选择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2.探查囊肿、肝脏,抽取胆汁测淀粉酶,并做细菌培养。

3.选择囊肿造口术时,造口位置应在囊肿外侧中下部,腔内置入蕈状导尿管后双重包缝合或结节缝合闭锁瘘口,于腹壁另戳创引出。部分囊肿穿孔伴胆汁性腹膜炎的患儿,由于局部炎症水肿剧烈,而胆管扩张并不明显,常致囊肿暴露困难。此时不必强求将蕈状管置于囊腔内,可将引流管置于肝门部胆汁外漏处,亦可加做胆囊造口。4.选择囊肿、肠道吻合术时,可行囊肿一十二指肠吻合术。于囊肿的低位切开,纵行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做宽大的吻合,于网膜孔另置引流物经腹壁戳创引出。亦可行囊

肿一空肠Roux-Y吻合术,该术式操作虽然较复杂,但以后做二期根治性手术时较为方便。其操作方法可参考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但吻合口宜宽大,以利引流。【术后处理】

1术后一般处理见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2.胆总管囊肿造口后,如有大量胆汁流失,导致电解质紊乱,可将胆汁收集,经无菌处理后口服。

1. 患儿全身及局部炎症消退后,可在1~3个月内行二期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注意事项】

1.术中不宜做过多的剥离操作,以免给二期根治性手术造成更大的困难。

2.引流切口位置的选择,应以囊肿的中下部为宜,如太高易残留无效腔,过低则距离远端狭窄段太近,不利二期囊肿切除术时正确处理狭窄段。

3.如囊壁过厚,做内引流时应切除部分囊壁,使切口呈梭形,以防吻合口狭窄。如囊壁水肿脆弱,为防止术后吻合口水肿和渗漏,可加做暂时性外引流,术后还可利用外引流管做胆管造影。

4.造瘘管应牢固缝合,防止脱离。

5.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

第八节 肠重复畸形

适应症

肠重复畸形史消化道重复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术前不易确诊,临床上80%的患儿因并发症而需行急诊手术。

1.肠管内重复畸形诱发肠套叠,肠管外重复畸形引起肠扭转或压迫肠管造成完全性肠梗阻 者。

2.重复畸形的肠粘膜内因可含有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致溃疡形成引起出血者应根据病

情的缓急施行限期或急诊手术。

3.重复畸形溃疡穿孔或囊肿破裂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者。

4.B超检查显示腹部与肠管关系密切的厚壁囊性肿物提示本症的可能性。5.其他疾病腹

部手术时发现并存肠重复畸形者应酌情处理。禁忌症 因严重并发症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囊肿切除术 肠管外囊肿型的肠重复畸形与主肠管之间分界清楚,具有独立的系膜和血 液供应者,只需单纯切除囊肿。肠管与囊肿共壁且不能分开着不能行单纯囊肿切除术。(1)首先检查、分清主肠管和囊肿的供应血管。

(2)钝性剥离并轻轻推开主肠管肠系膜血管,分离并结扎供应血管。(3)切除囊肿,修补肠管。

3.肠管切除吻合术

(1)管状重复畸形的一端与主肠管交通者,应完全游离重复肠管,直至与主肠管交 通处,将该段主肠管连同重复肠管一并切除后行肠端端吻合术。

(2)当肠重复畸形并发肠扭转、肠坏死、感染或穿孔者,应将病变肠管连同主肠管 一并切除后,争取行一期肠端端吻合术。

4.重复肠管粘膜剥离术 病变广泛又不宜单纯切除的重复畸形(如十二指肠重复畸形),需考虑重复肠管粘膜的剥离及肠壁剪裁成形术。

5.重复肠管切除术 为近来新设计的术式,具有保留主肠管完整的有点。注意事项

1.单纯切除囊肿或管状重复畸形时,应仔细辨认主肠管与重复畸形的供应血管,避免损伤。2.重复畸形肠粘膜剥离前在粘膜下层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易于剥离,减少损伤。3.回肠末端回盲瓣附近的肠重复畸形手术时应慎重处理。因回盲瓣有重要生理功能,术中应尽量保留。

第九节 包茎

适应症

1.包皮口有纤维性狭窄环。2.反复发作阴茎头包皮炎。

3.5岁以后包皮口重度狭窄,包皮不能外翻,而显露阴茎头。4.宗教或风俗灌洗。禁忌症 隐匿性阴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仰卧位,用甲紫沿平行于冠状沟水平远端0.5~1cm做环形切开包皮外板标记。2.沿标记线切开包皮外板,结扎阴茎背浅动、静脉血管。3.用止血钳扩大包皮口,分离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的粘连。

4.沿阴茎北侧正中剪开包皮内板,适包皮翻至阴茎头上方,清除包皮囊内的包皮垢。5.沿平行于冠状沟后1cm环形切开包皮内板。切除多余的包皮内外板。止血后用肠线或可 吸收合成缝线缝合包皮切口。并发症

1.包茎 若包皮切除过少,且缝合口不呈斜面,可造成包皮口小,使包皮不能上翻。2.阴茎勃起痛 包皮切除过多,阴茎皮肤紧,可致阴茎勃起痛。注意事项

1.对于瘢痕性包茎合并尿道口狭窄者需要同时做尿道口切开术。2.术后2d伤口暴露,用抗生素药膏,硼酸水等清洗、护理。3.腹侧包皮系带处保留适当、勿过多,以免术后臃肿。术中的小出血点如能经压迫后不出血,就不必结扎,以免术后从包皮外观看到结扎的线头。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渗血,阴茎水肿是正常现象。

第十节 隐睾 睾丸固定术

适应症

1.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的睾丸下降不全患儿; 2.睾丸异位者。禁忌症

1.睾丸上缩者,不必做睾丸固定术。2.青春期后的睾丸发育不全或睾丸萎缩。3.索条状性腺。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侧下腹部横切口,按腱膜走形方向斜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于腹股沟区找到精索,打开未闭鞘状突,提出未降睾丸,注意观察睾丸发育情况,附睾与输精管的发育及有无解剖异常。

2.横断鞘状突后壁,分离鞘状突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松解精索至腹膜后,使睾丸能够无张力降至阴囊内。

3.将睾丸经过皮下隧道固定于阴囊肉膜外与皮肤的间隙内。4.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成形外环口。

并发症

1.睾丸回缩,未能达到阴囊底,可于6~12个月后,再次手术。

2.睾丸萎缩。因精索周围组织分离过多,或牵拉精索张力过大,影响睾丸血供,致睾丸萎缩。注意事项

1.为减少温度对睾丸的影响,手术应于2岁前进行。

2.未降睾丸经常合并鞘状突未闭,因为鞘状突很薄,分离时需要注意以免撕破。3.如精索较短,睾丸不能降至阴囊内,常用的有以下方法:(1)先将睾丸固定于尽可能低的部位,6个月后经过绒毛膜促性腺体激素治疗再次行睾丸固定术。

(2)Fowler-Stephen睾丸固定术:如睾丸引带、输精管旁血运良好,可以用血管阻断 钳阻断精索10min,切开睾丸白膜,观察出血情况。如果睾丸血运良好,可以切断精索,利用睾丸引带、输精管旁血运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3)睾丸自家移植:很少应用。

4.对于单侧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患儿,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5.双侧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患儿,应与性别畸形鉴别。

第十一节 鞘膜积液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1.1周岁后,鞘膜积液张力高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侧下腹部横切口,从外环口提出精索,于前内侧精索旁找到未闭合鞘状突,切断后分离近端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

2.打开远端鞘膜,放出积液,结扎边缘止血并起到开窗作用。注意事项

1.小儿先天性鞘膜积液,均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未闭合鞘状突有时非常细小,需要仔细辨认结扎,以免复发。

2.打开远端鞘膜囊时注意止血,否则术后易有阴囊血肿。

第十二节

小儿血管瘤

常见的血管瘤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等。

1.毛细血管瘤 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紫红,高出皮面,如草莓样。生后3个月内生长迅速,6个月后减慢,病变颜色逐渐变浅,部分患儿的病变可以完全自然消退,完全消退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

2.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皮下柔软的包块,有的挤压可以缩小。皮肤常有红色的血管痣样改变,易侵犯肌肉、骨膜和深部组织。部分患儿的瘤体生长较快。局部穿刺可以抽出可以凝固的鲜血。

3.血管畸形 病变范围广,受累肢体可弥漫性增粗、增长;可有皮温升高、局部震颤和搏动,不能自然消退。

4.鲜红斑痣 多出生后即存在,病变皮肤为鲜红或酒红色,压之褪色且不高出皮面,生长变化较慢,不能自然消退。适应症 1.观察随诊

(4)年龄小、瘤体不大、生长缓慢、有自然消退倾向的血管瘤,如皮肤的草莓样血 管瘤、腮腺血管瘤等。

(5)不影响功能、生长慢的血管瘤。

2.瘤体内局部注射药物 如曲安西龙(确炎舒松)加地塞米松(长效和短效的皮质类 固醇激素联合给药)、平阳霉素及其他硬化剂等。适用指征如下:

(1)头面部、影响外貌、小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手术引起的毁容。(2)生长较快的、范围局限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3)术后部分复发的患儿。3.手术(1)肿瘤局限、手术不造成严重的毁容或功能障碍的血管瘤,可以全部切除,必要 时也可部分切除。

(2)威胁生命或影响功能的、不能完全切除的血管瘤可予以缝扎瘤体和结扎止血。4.血管栓塞或选择性动脉注药 瘤体巨大、深部的或部分内脏的血管瘤。一般要先做 血管造影确定瘤体的供应血管和可能栓塞的范围。

5.染料激光(注射光敏药物后用激光治疗)用于鲜红斑痣的去除。

6.弹力绷带 难以切除的、影响功能的四肢血管瘤长期坚持白天用弹力绷带包扎,晚 上去除,抬高患肢、可以缓解症状和降低肿瘤生长速度。7.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干扰素治疗

(1)新生儿或小婴儿肿瘤面积巨大、生长迅速者。(2)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8.激光、核素贴敷、冷冻等治疗 可用于皮肤浅表的、较小的毛细血管瘤,一般多遗 留瘢痕。禁忌症

1.增长过快的血管瘤,头面部影响外貌的血管瘤不应等待观察。

2.部位深在的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不用作用浅表的核素贴敷、冷冻或激光治疗。3.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应在控制病情以后进行手术治疗和局部药物注药治疗。

4.不影响功能的,肢体的弥漫性血管瘤手术切除效果不好,甚至造成功能障碍。5.任何会造成毁容和功能障碍的过激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瘤体内药物注射

(1)先了解血管瘤的范围和毗邻器官的关系;在瘤旁正常皮肤处进针刺入瘤体。(2)抽出血液后在瘤体内多方向多点注药。拔针后针孔处加压。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注药时不要过于浅表,防止皮肤坏死。

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疾病疗效观察 第3篇

1 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特点

外科治疗是中医学外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的一部分。外科疾病的范围在历史不断发展中逐渐变化, 主要包括皮肤病、外伤性疾病、疮疡、直肠疾病、乳房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等内容[1]。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外科治疗是作用于患者的身体表面, 治疗机理是机械和温热及药物, 从而对患者身体进行改善和调节。中医外科治疗不会造成身体损伤,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成本也低。常用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有火针方法, 切开的方法和引流的方法等, 不仅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因此其使用的范围很广。

2 方法

通过对古代书籍中医学外科治疗方法临床试验的研究, 对中医学外科治疗法进行了整体归纳。对应用到外科治疗的中医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治疗途径进行整理, 详细分析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的不同的疗法, 最后侧重分析不同的中医外科治疗法的疗效。

3 结果

3.1 手术方法和麻醉技术

中医方法中常用于外科疾病治疗的有手术和麻醉, 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麻醉剂最早的发明者是华佗, 在麻醉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发现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麻醉剂的用量和使用范围。在众多治疗中如五官、唇裂、骨伤等众多治疗中都会用到麻醉的方法, 利于手术的进行,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痛程度, 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性。

3.1.1 清创法

清创术最早出现的形式是春秋战国时用酒或清水对患者伤口的清洗, 作用是可以将伤口表面的污物清除, 保证伤口的干净, 以防伤口出现感染的恶化情况。随着清创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在清理伤口后要进行伤口缝合的治疗方法, 更加完善了清创术。在外伤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步骤就是伤口的消毒处理和清洁工作, 在临床实验上简单的伤口清创工作及后期的伤口缝合工作对患者整体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3.1.2 切开引流法

火针、烙法和砭石等都是最基本的切开引流术的方法, 主要应用对患者伤口形成疮疡后消除脓疮和消毒的治疗中。在不断的发展中, 总结出了切开引流术的理论指导, 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预防的措施及切开伤口的大小、切开伤口的方向、切开伤口的具体位置和时间, 以及切开伤口的深浅程度都做了明确的归纳。在应用切开引流术的时候首先使用的工具是砭石, 然后演变成为铍针, 之后就到了火针和烙法的普遍应用。切开引流术的发明对患者的治疗很重要, 切开引流术的主要机理是把患者的脓疮切开后使其中的脓状液特流出来是排毒的过程, 随后将病死的部分切除后让机体进行自我生长和恢复。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方法解决了脓疮长时间存在体内拍不出来的状况, 也可以解决患者伤口长时间愈合不了的状况, 避免发生脓疮内的病毒滋生和扩散, 引起其它并发症的危险。

3.1.3 痔瘘治疗法

痔瘘治疗法主要应用于肛肠疾病患者, 其具有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是我国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五十二病方》中有关于痔瘘治疗法的重要记载, 其中应用姑息治疗方法和肛肠的治疗方法即为现在痔瘘治疗法, 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作用[2]。肛肠脱落、牡痔、血痔、肛门瘙痒以及肛门瘘管等七种常见痔瘘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书籍中都有详细阐述, 在主要针对4例患有牡痔的患者, 1例患有肛肠脱落的患者, 8例患有血痔的患者, 1例患有肛门瘘管的患者, 总共14例患者采用痔瘘治疗法后成功治愈的效果进行了记载。在采用痔瘘治疗法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的类型和程度, 将实际情况和理论指导进行结合, 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割除法在痔瘘治疗过程中应用范围很广, 其主要优点是将患者露在体外的瘘管切除掉, 手术具有很大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在保证对人体不会出现伤害的同时还将疾病祛除, 此外也不会对手术部位相邻的组织造成伤害。

结扎法的治疗原理是将医药用线把患者的瘤状物绑住, 阻止血液循环到发病部位, 这样就可以使瘤状物等部位死亡。贯穿的结扎方法、单纯的结扎方法、外部切除内部结扎的方法以及胶圈的结扎方法和结扎后注射药物方法是常见的应用到痔疮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不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 而且治疗成本很小, 其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3.1.4 火针疗法

火针的治疗范围在最初非常具有局限限性, 直到孙思邈把其医学应用范围扩大到众多外科疾病或病变的治疗上, 比如出血、创伤等, 效果明显[3]。而在理论上, 火针真正得到完善是在明清时期, 相应的关于火针的各种细节也得到规范, 例如火针的针法、针具、适用和禁忌症等。实践证明火针的医学效用独具特色, 具有众多其它医学治疗手段无法代替的优点。首先, 火针综合止血、排脓、消散、压抑赘生物等多种疗效, 其次, 火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不存在手术切口, 火针创伤极其小, 再次, 火针在对患者治疗时产生的痛苦相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微乎其微, 最后, 火针的医学操作和应用历史久远, 安全系数高, 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3.2 非手术疗法

3.2.1 熏洗法

在中医治疗外科疾病时熏洗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熏洗是最基本的疗法, 其次还有蒸汽熏洗和烟熏的方法。熏洗的方法利用了热气促进循环和药物的疗效的双重作用进行治疗, 使患者的伤口部位愈合更快, 同时还有祛风、消毒、止痛的作用。

3.2.2 外科丹药

丹药在外科治疗中的独特应用。同时在《用降药条宜审篇》中有论述:溃烂化脓的伤口时间久了会流淌脓水或者清水所以难以愈合, 即使创伤口愈合也会在不久之后又发作, 如此久而久之脓毒一定会疲结成管[4]。针对此患, 将降药条插入化脓溃烂的创伤口之中, 再贴上膏药佐治, 七天过后管会自行出, 最后用收口药物进行愈合治疗。而在此过程中在脓疮口的腔内放进白降纱条可以达到均匀渗透的效果, 对伤口部位有消毒、祛除腐烂等功效, 有利于伤口处的死亡组织脱离体表, 加速伤口愈合的速度。

4 结论

在对书籍中中医外科疗法的理论和临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可以看出以上几种基本的中医外科治疗的方法的疗效非常显著, 其通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 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实用性[5]。中医治疗对外科疾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不仅需要将中医外科治疗发扬光大, 充分展示中医治疗的特点, 还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将中医治疗的方法应用到外科疾病中, 体现其重要的地位。

摘要:目的 对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疾病进行归纳和分析, 研究其疗效。方法 通过中医外科学的知识结合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观察方法, 对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做出实践性的评价。结果 中医外科学中的治疗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影响, 对外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结论 充分的医学书籍临床实验验证, 中医治疗外科常见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体现了中医外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医治疗,外科疾病,医学书籍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81.

[2]肖成福.先秦《五十二病方》痔屡疾病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 2010, 4 (5) :55.

[3]和中浚.《外科心法真验指掌刀针图式》评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1 (2) :35.

[4]和中浚, 周兴兰.《千金方》外科病症的分类及病名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387.

胸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第4篇

一般护理

一、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病情较重者应减少探视。

三、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有无精神紧张、焦虑、失望、绝望等心理反应。对疾病

及治疗的认知程度,解除顾虑,给予鼓励与支持,以取得合作。

四、讲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按医嘱执行手术前各项检查。

五、治疗口腔疾患,保持口腔清洁。

六、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七、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应给予营养素或静脉营养支持。

八、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压疮。

九、按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

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十一、对术后难以咳出痰液或窒息及误吸者,床边备齐抢救物品及心电监护,必要时进行负压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十二、术后伤口疼痛者按医嘱便用止痛药。

十三、出院指导

专科护理

一、体位: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应予抬高床头30-40度,术后第1天给予半坐卧位或坐位。胸壁畸(鸡胸、漏斗胸)Nuss术后,全肺切除,气管疾病术后体位详见各病种类的专科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必要时协助拍背排痰,按医嘱予雾化吸入。

三、留置胸腔引流管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

四、活动原则: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指导患者练习抬腿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进行术侧手臂和肩膀运动。

五、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健康教育

一、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二、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三、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四、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食管癌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心理护理:加强沟通,根据患者情况耐心疏导、关心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及焦虑情绪。

三、营养支持:根据梗阻程度,能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纤维饮食;对需要肠道准备者,给予无渣的营养配方饮食;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补充。

四、口腔卫生:治疗口腔疾患,保持口腔清洁。

五、呼吸道准备: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方法。

六、胃肠道准备:术前12h禁饮食,术晨留置胃管,插管前做好解释工作。

七、手术后按医嘱予心电监护及吸氧。

八、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九、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专科护理

一、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二、评估疼痛程度,及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和镇静剂。

三、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

四、胃管护理:妥善固定胃管,观察并记录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手术后胃肠减压5--6d,肛门排气后按医嘱拔除胃管。如引流液为大量血性液或者鲜血,应报告医生,及早处理。胃管位置不可以随意调整。

五、饮食护理:胃肠功能未恢复前,禁止经口进食。拔除胃管后,按医嘱进食清淡流质,从每次50ml过渡到200ml。手术后第14天拔除营养管后可进食全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

六、治疗配合:留置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者,手术后第1天遵医嘱注入营养液。营养液注入速度应循序渐进,根据耐受力逐渐增加,热量可以达到1500~2500kcal/d。使用营养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保持营养管通畅。静脉营养按静脉营养护理常规护理。

七、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1、吻合口瘘

颈部吻合口瘘多表现为颈部伤口渗液,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进食时可出现食物。报告医生,加强伤口换药,促进愈合。早期食管胸内吻合口瘘表现为急性张力性脓气胸、高热、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及突然死亡。部分病例可有剧烈胸痛。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脓胸引流、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必要时进行再次手术准备。

2、乳糜胸 胸管引出大量乳糜液,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禁脂饮食。

3、肺不张

范围小者,可出现呼吸费力、脉快、多汗及烦躁不安等;大面积肺不张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昏迷。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进行鼻导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健康教育

一、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活动。

二、饮食宜少量多餐,术后1个月进食普食,避免发生吻合口狭窄,严禁暴饮暴食,避免长期过量食物。食用带骨肉类时注意不要吞入骨刺,禁止食用过硬、辛辣、温度过热的食物,质硬的药片应研碎后再服用;饭后2h内不能平卧,睡眠时垫高枕以防止食物反流。

三、某些晚期肿瘤患者需要长期保留胃造瘘管,教会患者或家属食物配置和灌注方法。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每次注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防止堵塞。活动时妥善固定防止意外滑脱。

四、门诊随访,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肺癌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肺功能锻炼,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三、饮食指导: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索食物。术后第1天可进食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食;术后2~3d尽量避免油腻食物(如鸡汤)。

四、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

专科护理

一、留置胸腔引流管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全肺切除患者胸管应用止水夹,控制水柱波动3~5cm。

二、气道护理: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予叩击震颤排痰。按医嘱雾化吸人,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呼吸、呼吸音的变化。如患者出现烦躁、发绀、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保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或提高吸氧浓度,告知医生立即处理,必要时予负压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三、疼痛护理:患者的主诉是评估疼痛最可靠的指征。对患者或家属提供有关疼痛以及药物、非药物治疗的教育,鼓励其参与疼痛治疗;疼痛治疗措施为分散患者注意力;移动或更换体位时,应固定胸腔引流管.避免牵拉;深呼吸和咳嗽时,教会患者或协助固定胸部,减轻咳嗽对伤口的震动;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四、卧位护理: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清醒后,如血压稳定可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度-45度);肺叶切除患者可取侧卧位。全肺切除患者尽量不采取侧卧位,必要时可采用患侧1/4卧位。转换体位时注意缓慢,不要急躁。

五、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全肺切除患者应用恒速泵控制输液速度,预防急性肺水肿。

六、并发症观察

1.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为咳白色泡沫样痰,严重的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双肺有水泡音。处理要点:控制输液速度,强心,利尿,平喘,改善微循环。

2.肺不张主要表现为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常发现患侧胸廓变形、呼吸音消失、叩诊实音、气管向患侧移位等。处理要点: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支纤镜吸痰。

健康教育

一、戒烟酒。

二、指导患者进行手和肩部的功能锻炼,预防手术侧肩关节强直和废用性萎缩,鼓励患者尽量用手术侧的手进行日常活动。

三、活动时避免动作太大、太快,活动度与量要循序渐进。

四、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和情绪波动。

五、加强营养,预防感冒。

六、门诊随访,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惰变化。

胸部外伤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三、饮食:按医嘱,以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为宜,预防便秘。

四、心理支持:胸部损伤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心肺损伤严重时患者常表 现极度窘迫感。尽量使患者保持镇静、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专科护理

一、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了解受伤史,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吁呼吸、神志、瞳孔、皮肤、黏膜、甲床颜色、末梢温度及合并伤的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变化的同时,重视舒张压的变化,脉压差<20mmHg时应警惕休克。

二、建立生命支持系统,积极纠正休克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充足血容量,维持有效的血压,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积极纠正休克。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面罩给氧,流量为4~6L/min。呼吸道有分泌物时给予吸痰,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必要时支纤镜吸痰。

四、对多发多根肋骨骨折致胸壁塌陷出现反常呼吸,加压包扎仍出现的呼吸困难、严重创伤性湿肺,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者,应立即使用呼吸机行辅助呼吸。

五、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

1.观察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及脱落。

2.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量。如每小时胸腔引流液>100ml,持续2~3h,颜色鲜红,可能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

六、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并发伤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的情况;监测尿量及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注意观察有无腹痛或腹痛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的变化:检查有无骨盆及四肢等其他并发症。

七、预防感染

1.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4h测1次体温,若有异常,报告医生后协助处理。

2.配合医生及时清创、缝合、包扎伤口,注意无菌操作。3.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以促进肺复张。

4.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通畅,及时引流出积血、积气,预防胸腔感染的发生。

5.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开放性伤口时按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八、床旁急救:对疑有心包填塞患者,迅速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或剖胸探查。发生心搏停止,配合医生行床旁开胸急救。

健康教育

一、戒酒。

二、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和情绪波动。

三、加强营养,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

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

六、活动度与量要循序渐进。

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三、饮食以多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为宜,预防便秘。

四、消除紧张心理情绪,促进身心休息。

专科护理

一、按医嘱吸氧。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准备好物品,配合医师完成。更换引流瓶时,确保水封管下端在水面下2~4cm。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

三、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肺复张。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给予止咳剂。

四、剧烈时遵医嘱予止痛剂。

健康教育

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

三、气胸痊愈后,一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四、一但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立即到医院救治。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一、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相关知识、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二、选择合适的体位:以斜坡(床头抬高45度~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取斜坡卧位,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三、鼓励患者咳嗽: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对无力咳嗽的患者,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术后予雾化吸人、叩背等协助排痰。

四、评估疼痛程度,按医嘱应用止痛剂。

五、胸管护理 1.做好标识

2.注意避免引流管反折、扭曲,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3.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水柱上下波动。在吸气时,若水柱明显升高,波动范围过大,则提示有气道阻塞,肺表面或支气管残端有漏气或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胸管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应完全封闭,固定牢固,切勿漏气。水封瓶玻璃管应处于液平面以下2~4cm保持直立位。如水封瓶被打破或更换时,必须确切钳夹引流管,以免造成气胸。

5.水封瓶位置

不可高于胸部,在患者胸部水平下60~l00cm处,勿使水封瓶倒置,以免液体逆流人胸腔。

6.预防感染

坚持无菌操作,换瓶予茂康碘消毒。

7.准确记录胸腔液量和质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胸液应自血性逐渐转变为血清样。若引流量超过l00ml/h且颜色鲜红,持续观察2~3h未见减少,并伴有脉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出对症处理;如引流量大,每日1500~2000ml,色较淡,应考虑胸导管损伤引起的乳糜胸,留胸液做乳糜实验可确诊。8.拔管指征

(1)术后48h听诊,术侧肺呼吸音清晰,引流量少,24h胸液

(2)全肺切除后,如胸腔引流不多,呈血清样,24~48h即可拔管。

(3)术中污染严重者,胸腔引流时间可适当延长,直至肺膨胀良好,胸液量少而清澈,无发热等感染征象,方可拔管。

(4)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管已阻塞,失去引流作用者可拔管。(5)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清晰可拔管。9.拔管后注意事项

(1)不能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气胸。(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敷料情况。如拔管后仍有胸液从引流口漏出,则予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处理。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术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终止妊娠或哺乳:孕妇发现乳腺癌应及时终止妊娠,普如期给予回乳,停止哺乳。

4、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皮肤准备:除常规备手术区皮肤外,植皮者需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外与引流: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3、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及病情稳定者,可正常进食,保证足够热量和维生素摄入。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伤口护理

(1)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包扎松紧度以 能容纳一手指,不影响病人呼吸,能维持正常血供为宜。

(2)抬高患侧上肢,观察患侧上肢温度、脉搏及皮肤颜色。禁忌经患侧上肢测 血压、抽血、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3)负压吸引压力适宜,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 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

6、辅助治疗:伤口愈合后根据病情进行放疗和化疗。放疗期间注意有无放射性皮炎发生;化疗期间注意检查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若白细胞计数<3×109/L,应停止化疗并对症处理。

7、心理护理:鼓励病人逐步接受自我形象的改变,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鼓励其家人或朋友多给予关心、支持,积极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8、健康指导

(1)功能锻炼:术后1-3天开始手指及腕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3-5天活动肘

部;5-7天鼓励病人以患侧手指触摸双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术后1-2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可i进行肩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做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锻炼。

(2)出院指导:告知病人坚持手臂功能锻炼,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 重物;5年内避免妊娠;教会病人乳房自查方法,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够液体入量。

(2)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并适当运动。

(3)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期卫生习惯,保持乳房清洁,勤更衣,定期沐浴。

2.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了解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试验。

(2)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空乳汁,或用手、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

(3)促进局部血循环:局部热敷或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两侧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4)对症处理: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5)引流护理: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3.预防

(1)避免乳汁淤积告知病人此乃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纠正乳头内陷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防治乳头、乳晕破损 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2.24小时出人量,如出现尿少,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3.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5.估计出血量:

(1)胃内出血量达250ml-300ml,可引起呕血。

(2)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ml-70ml甚至更多。

(3)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

(4)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ml-1000ml.6.观察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症状护理】

1.呕血的护理:

(1)侧卧位或半卧位,意识不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准备负压吸引器。

(2)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颜色、量。

(3)遵医嘱输血、输液、止血,保持静脉通畅。

2.便血的护理:便后应擦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应缓慢站立。

3.疼痛的护理

(1)硬化治疗后,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及时通知医师。

(2)遵医嘱给予抑酸、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

4.发热的护理:硬化治疗后可有发热,遵医嘱给予输液及抗炎药物,定时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一般护理】

1.出血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呕血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顺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

4.经常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5.安慰、体贴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清理一切血迹和胃肠引流物,避免恶性刺激。

【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生活要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戒烟、禁酒。

4.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激素类药物。

外科疾病谱 第5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 外科疾病 疗效 结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65-01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中医护理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恰如其分地结合到一起。随着时间的源远流长,中医护理不仅没有消逝,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证明得以熠熠发光,并且逐步被西方国家所认同、研究和发扬光大。

1 中医护理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1.1 中医护理的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任何一门学科要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医护理的人才最初来源于江湖郎中,虽然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敢苟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给我国的中医护理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后期的中医护理人才大多是由中专毕业后从事中医护理临床的人员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努力奋斗为我国的中医护理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但是,我国的中医护理教育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在教学和人才的培养上没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支撑,这就使得专业的中国护理人才缺乏或者说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

1.2 中医护理的运用程度不高。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期间,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中医护理技术因为其的创伤小、无痛苦以及实用性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这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按摩术、针灸术、刮痧术、拔罐术等技术,更是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护理当中。但是随着法治社会的健全,人们的法治理念也逐渐增强。临床医学的分科不断细化,很多治疗行为必须遵照医嘱来执行。如若医生不开医嘱,很多医学行为将无法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

2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目前很多的外科疾病治疗都是通过西医来治疗,虽然我们知道西药里面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说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如若单纯的采用西药来治疗,一方面药物当中的化学成分含有激素,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消化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如果选用中成药,其中含有的川乌、朱砂等毒性药物,这对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骨性关节炎而言将导致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通过中医护理当中的按摩、拔罐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周期比较长,但在此期间辅以西药的配合治疗,则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其效果异常显著。

2.1 中医护理的特征。

2.1.1 中医护理侧重心理护理。实践证实,很多疾病的产生与人们的异常心理的发作有很大的关联。比如人们的情绪或者心理发生巨大的波动时,就会使身体的气血混乱,腑脏机能降低。所以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治疗,还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治疗,以此让病人的心境缓和。

2.1.2 中医护理也是一种辩证护理。所谓的辩证护理即是人们所熟知的望、闻、问、切,通过这四种诊法对病情进行分析,来确定疾病发作的根源。

2.1.3 中医护理讲究三因制宜。所谓三因,即不同病患、不同疾病、不同疾病的治疗阶段。中医护理人员需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因人而异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案。

2.2 中医护理的优势。

2.2.1 卫生保健理念先进。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就提出了“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的理论,强调重视人体的统一完整性,随之形成了一种兼具动态和平衡的健康观,而这种保健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2.2.2 护理方法灵活简便。中医的护理方法因其创伤小、无痛苦以及实用性和安全性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且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叹。正因为它所具备的灵活简便的优势,中医护理在社区以及家庭护理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并被发扬光大。

2.2.3 文化背景源远流长。据史册记载,中医学指导临床长达数千年,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作为其“三分治理,七分护理”的理念,中医护理价值被广大老百姓认同和接受。它所具有的人文理念早已深入民心,因此,中医护理在价值体系和文化习俗方面都已经巩固了扎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2.2.4 发展目标明确。在当今社会,需走中医护理的特色道路,同时要把中医护理的防重于治和注重养生的思想运用到整个治疗过程中,并于西医的护理有机结合到一起,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额发展。由此可知,中医护理在当今的医学浪潮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满了机遇,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

比如腹部手术结束后,相应患者的胃肠道蠕动的恢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才能够得以回复,但是术后并发腹胀对于临床医学而言是一个比较空白和难以处理的护理问题。如若护理不得当,将会对患者的伤口愈合采用中医护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状况下,可以选用中医护理中电针穴位治疗的原理来进行护理。在手术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采用电针足三里,一方面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脏腑功能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腹胀,将患者的手术恢复期缩短。

正因为中医护理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其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医学护理界的骄傲,我们理应将中医护理的作用发扬光大。当今社会,国际交流的场次和机会越来越多,中医护理在这一潮流中受到了很多国际友人的重视度和接受度。在这其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知识的同时,需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特色凭借中医护理的有优势将传统的特色护理推到国际舞台上,以此来继承国家在护理方面的传统优势,最终促进人类健康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池建淮,袁娟,牛德群,陆义芳;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2] 冯立民;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4年06期

[3] 冯运华;以标准化推动中医护理规范化——关于认真贯彻《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几个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5期

[4] 周佩奇,沈霖,杨艳萍,等.中西药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10(4):23-25

溃疡疾病急性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6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19~80岁, 平均年龄45.6岁, 吐咖啡样胃内容物58例, 吐血性胃内容2例。排柏油样大便58例, 伴有头晕、乏力、心悸等症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程16d~29年, 平均10.7年;出血时间1~16d, 平均4.1d;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 胃、十二指导肠均溃疡6例, 胃穿孔4例, 1例十二指肠穿孔, 5例幽门有梗阻;35例有典型溃疡病史, 9例无溃疡病史, 8例溃疡病史但不典型;19例呕血为主, 32例黑便为主, 二者均有者9例;失血量在500~1000ml者39例, 1000ml者2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黄家驷外科学》[1]拟定少量而反复出血, 呈贫血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21例;出血量大, 轻微呕血及排黑便;近期内出血量大于400ml者23例;出血量>800ml者14例, 2例出现休克。上腹部压痛, 肠鸣音活跃28例,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明显减少22例, 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 血尿素氮增高10例。X线造影检查时, 造影剂从溃疡的出血点处溢入消化道32例, 维胃镜检查提示确切出血的部位23例, 确定出血病变的性质者5例。出血面积较大, 短时间内届出血量较多, 24例, 因动脉硬化血管收缩不良出血者27例, 因较大血管破裂所致, 且急需手术治才能有效止血者9例。在6h内输血达800ml,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无明显好转者7例, 短期内暂好转后即刻迅速恶化者5例, 过去曾有反复出血史者48例。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酌情给予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 应用止血药物, 给予氧气吸入, 烦躁者给镇静剂适量, 抗溃疡药物应用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短期内大量出血且止血效果不佳时应行急诊手术治疗, 出血量小者短期内止血效果尚可者可择期行手术。手术的过程:先按常规切开胃窦的前壁, 然后按顺序先对胃进行探查, 再检查十二指肠, 最后探查肠道。先进行清除胃内的积血, 待确诊后再酌情缝合胃窦部切口, 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插入胃管后置入引流管者19例, 20例患者十二指肠球后壁穿透性溃疡的出血, 无法与十二指肠近端一并切除, 切开十二指肠前壁, 贯穿缝合结扎溃疡底的出血动脉12例, 6例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 3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结扎[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60例患者中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者19例, 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21例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58例, 治愈率96.7%;死亡2例, 占3.3%。死亡的病例因出血较急、出血量大、就诊时间较晚所致。58例治愈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 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吻合口屡3例, 切口感染1例。

2.2 手术期和手术的一般情况

手术时间44~72min, 平均61.4min, 术中出血量约120~150ml者34例, 约150~180ml者24例, 出血量达190ml者2例。术后24~48h胃肠功能恢复29例, 50~72h者31例。2~4d停止胃肠减压36例, 4~6d停止胃肠减压24例, 平均3.7d;住院时间8~12d, 平均9.3d。

3 讨论

尽管胃肠道溃疡疾病比较普遍, 但目前还不明确其病因和发病的机理。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 大部分专家提出其对病因的设想, 涉及到了遗传因素、体质状态、精神状态、局部和体液等因素[3]。但每种因素也只能解释部分的发病原因, 至今对解释胃肠道发生溃疡的全部机理还未有准确的学说。在溃疡疾病的形成过程中, 由于胃液中的胃酸分泌过多, 胃蛋白酶被激活, 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自行消化”。

溃疡形成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由胃酸引起, 是在胃肠道分泌胃酸旺盛的黏膜处, 再与胃酸经常接触的相互邻近部位的黏膜形成胃黏膜屏障是保护黏膜主要因素, 其原理是避免被激活的胃蛋白酶被破坏。胃黏膜屏障是由黏液及胃柱状上皮细胞两个部位组成。胃黏膜被稠而厚的黏液覆盖在上, 起着润滑黏膜作用, 能中和与缓冲胃酸的作用, 构成第一道天然防御屏障。位于黏液下面的柱状上皮细胞, 其细胞膜总是进入胃腔的细胞膜, 且十分严密排列着, 柱状上皮细胞和黏液一起, 能够阻止钠离子从黏膜处扩散到胃腔, 继而防止氢离子再次逆向弥散至黏膜。在正常的情况下, 氢离子的浓度在胃腔内要比在血浆中高出一百万倍, 所以靠胃黏膜屏障来维持这样大浓度差别的。胃黏膜的柱状上皮细胞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平均每4天就更新一次, 一旦受损害后便能够及时的修复, 来反抗性的保持其功能。另外, 虽然胃黏膜的血运较丰富, 但也加强了胃黏膜的反抗力。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 忧虑易患胃肠道溃疡, 过度的脑力劳动不仅易发溃疡疾病, 甚至会加重溃疡的病情, 溃疡疾病与遗传有关, 另外, “O”型血的人, 较其它血型的人溃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报道发现一些腺体肿瘤或者增生, 发生胃肠道溃疡疾病患者也较多。临床手术医师必须注意外科治疗的并发症, 如胃出血、胃肠吻合口瘘、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倾倒综合征等,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梗阻现象, 以及吻合口溃疡, 胃液反流性胃炎, 营养障碍且失衡, 还有胃潴留、胃小弯穿孔、腹泻、复发性溃疡等。

摘要: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一种限局性溃烂、缺损, 其形态、大小、深浅和发展过程等也不相一致。常合并慢性感染, 也可能经久不愈。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医学上统称为溃疡或消化性溃疡, 包括食管的下段、胃部及十二指肠的溃疡等。

关键词:溃疡,大出血,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45-1349.

[2]曹恒海, 曹恒平, 张伟锐.胃、十二指肠溃疡紊乱的特征与手术治疗[J].医药论坛志, 2006, 27 (20) :109.

老年人胆道外科疾病的护理体会 第7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例, 男24例, 女17例, 年龄60~82岁, 其中急性胆囊炎15例, 慢性胆囊炎6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 胆道结石14例, 胆道肿瘤2例。

2 结果

治愈28例, 占68.3%, 好转12例, 占29.3%, 死亡1例, 占2.4%。

3 老年人胆道外科疾病的特点

老年人胆道病史长, 状态差, 反复发作。多次保守治疗, 病变局部炎症水肿, 解剖关系不清。给手术剥离带来困难, 易发生出血和胆漏。老年人胆道疾病往往并存其他病。心血管疾病居首位, 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次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胆道疾病多数需要外科治疗, 这些并存病的存在使手术的风险增大, 同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

4 护理体会

4.1 手术前的护理

4.1.1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护理

在明确胆道疾病诊断前要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专科的辅助检查情况。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训练患者深呼吸, 禁烟, 术前痰培养加药敏试验, 有效调节饮食, 特别是糖尿病的患者, 如术前用降糖药时需要给药准确, 要了解用药后的反应。

4.1.2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皮肤清洁

剃毛时必须绷紧所剃部位的皮肤, 一般不要逆毛囊剃刮, 清洗时动作要轻柔, 忌用碱性肥皂, 以免降低皮肤的防卫功能。还要防止操作时受凉, 防止局部受压。在置胃管和灌肠时, 要注意插管深度及温度、液量、液压及操作手法, 预防虚脱或胃黏膜出血, 尤其对久病虚弱的老年人更为重要。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和有效的咳嗽排痰, 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1.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 应考虑病情加重, 要及时报告医师, 积极进行处理。

4.2 术后护理

4.2.1 一般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 3~5d后给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禁油腻食物及饱餐。

4.2.2 病情观察

术后早期注意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腹部症状和体征, 有无腹膜刺激征出现,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多在术前已发生休克, 手术虽使病情缓解, 但对重要器官功能仍有损害;术后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 准确记录各项指标。观察引流液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4.2.3 防治感染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4.2.4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禁食、胃肠减压、胆管引流使消化液和体液丢失较多, 应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时补充晶体和胶体液, 以保持内环境稳定。

4.2.5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常放置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 术后2~3d, 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胃管;腹腔引流液<10m L, 无腹膜刺激征, 可拔除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含有胆汁, 应考虑胆瘘发生,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积极配合医师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4.2.6 T形管引流的护理

保持有效引流, 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 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 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避免T形管受压、扭曲、折叠, 经常给予挤捏, 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术后24h内引流量较少, 常呈淡红色血性或褐色、深绿色, 有时含有少量细小结石和絮状物;以后引流量逐渐增加, 呈淡黄色、渐加深呈橘黄色, 清亮;随胆道末端通畅引流量逐渐减少。若胆汁突然减少至无胆汁流出, 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 应立即检查, 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长期置管者,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术后2周以上, 患者无腹痛, 发热, 黄疸已消退;血常规, 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 引流液呈黄色清亮无沉渣;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通畅良好;试夹管24~36h以上无不适;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3d, 使对比剂完全排出。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1~2d内可自行闭合。

4.3 术后健康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受凉, 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术后锻炼肠功能恢复, 指导患者早期活动, 使肠功能恢复后进食, 迸食从全流软食逐步过渡。注意营养调节。指导患者有效大小便, 预防便秘和尿潴留。保持皮肤和床单之清洁, 预防褥疮的发生。指导出院患者精神要舒畅。饮食要有规律, 禁止食生硬及刺激性的食品。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来院复查。

浅谈中医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 第8篇

中医外科疾病在治疗和修养期间,在对患者的生活环境如精神、起居等调护时,若能重视患者的饮食护理,调护得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笔者就中医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浅要谈谈见解。

1 饮食宜忌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饮食宜忌方面的记载:“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说明在疾病过程中,不注意饮食的宜忌调摄,可使病情反复。又如《外科证治全书·饮食宜忌论》中说:“古人治病,虽赖乎药,亦资乎饵,药之所忌,关于人之生死;饵之所忌,涉乎病之轻重。饵者饮食之类也,凡患者恣啖无忌,以致证候因循而复,变态无常……”指出饮食宜忌的重要性。

2 中医外科疾病的饮食宜忌

2.1 阳症疮疡

凡阳症疮疡均由湿热火毒蕴结所致,且在急性炎症阶段;大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的剧烈疼痛,宜食易于消化吸收之品,待炎症消退或脓疮溃破,则当增加营养帮助体力恢复,促使创口早日恢复。疔疮一病,传统习惯均需忌食荤腥,如为疔疮走黄,邪毒走窜,内侵脏腑之时,大多伴有恶心呕吐,此时不但宜食素净,而且应给予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米汤之类,且不能过甜,最好常饮西瓜汁、绿豆汤、梨汁、西红柿汁等,这些饮料不但能清热解毒,而且能养阴。

2.2 阴症疮疡

有关阴症疮疡,大多由体虚所致,所以不必忌口,宜食富于营养之品,一般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偏于阴虚者,可服乌龟、甲鱼等,偏于阳虚者,可服牛肉、牛骨髓、黑鱼等;阴虚阴证的疮疡,除以草木之药物调补外,再加以血肉有情之食物配合,确能收到良好效果。

2.3 皮肤病

皮肤病患者一般均应忌食腥虾蟹酒类之物,尤其过敏者更应忌服,由这类饮食而致病者,如不忌食,则使症状加重。据报道,食蛇肉可助皮肤病的治疗,另外根据营养代谢可选择胡萝卜、菠菜、荠菜、雪菜、笋片及动物肝脏等,亦可多食糙米饭、肉类、豆类及新鲜水果等。

2.4 急腹症

急腹症常由饮食不节引起。病后大多伴有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所以,一般均宜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粳米稀粥、酱瓜米、腐乳之类,切忌过甜或油腻食物。

2.5 肛门病

一般均宜多食蔬菜水果,多喝开水,以帮助大便的正常排泄,不宜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之品,有关这一点,《素问·痹论》中已有指出:“饮食自信,肠胃乃伤。”

2.6 其他疾病

如咽喉有痰,可用萝卜打汁频饮,或口含青果,或用萝卜佐餐,均能清火化痰;如毒蛇咬伤,宜给予营养之品充分饮水,有助利尿,加速毒素排泄,忌食牛羊肉、鱼虾蟹等物。

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病人, 男15例, 女5例;年龄35岁~68岁;肾囊肿14例 (左侧9例, 右侧5例) , 肾上腺肿物3例 (左侧2例, 右侧1例) , 肾周脓肿3例。经有效治疗及精心护理, 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病人入院后向其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环境、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医护人员, 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环境给予相关的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此项手术的优点、设备的先进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告诉病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无明显增加等优点, 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使其主动接受此项手术治疗, 并请周围已行腹腔手术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的顾虑,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做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 以防病人存在其他潜在的疾病。术前进行相关的体位练习及特殊训练,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手术方式及部位的不同做好术前皮肤及肠道的准备, 要求皮肤清洁、干净、完整。如清洗不彻底易造成切口感染, 根据病情的需要给予导尿。

2.2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前护士先组装好腹腔镜手术需要用的各种器械, 术中保持器械功能在最佳状态, 保持电凝钩、超声刀头等器械清洁, 以免影响止血效果。术中注意保护皮肤, 防止电灼伤。熟悉各种腹腔镜手术方式所需的体位、特殊的手术器械及手术步骤, 做好配合工作。在配合腹腔镜手术时应注意:①腹腔镜严格消毒;②连台腹腔镜手术和中转开腹时应准确无误地清点器械和纱布;③掌握腹腔镜手术的特性[3]。术中应注意给病人保暖, 保持静脉输液通道和导尿管通畅。认真核对各种药物,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能顺利完成。

2.3 术后护理

术后除按全身麻醉术后常规护理外, 还应及时向手术医生了解病人的手术方式、穿刺孔位置、术后有无特殊护理等。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对咽喉疼痛明显的病人常规给予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湿润;对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给予心理疏导;对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协助家属帮助病人翻身, 以防止压疮的发生。鼓励病人, 尤其是腹部手术的病人应尽早下床活动, 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嘱病人术后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以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 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3 小结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对病人体表创伤小, 创口仅用创可贴即可, 不需拆线, 不留有明显瘢痕, 术后疼痛轻, 一般术后不需用止痛药物, 比传统开放手术并发症少[4]。病人术后早期可随意翻身、活动, 肠功能恢复快, 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减少了住院费用。且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更安全,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 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术前有效的沟通、术中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是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在腹腔镜下对20例泌尿外科病人实施手术,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术后密切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是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泌尿外科疾病,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毛崇秋, 杨健, 胡学金, 等.57例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1) :153-154.

[2]温大翠, 庞明辉.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5B) :1244-1245.

[3]张晓亚, 康福霞, 李静, 等.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2B) :63-64.

外科疾病谱 第10篇

【关键词】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中国分类号】 R6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8-01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的卫生问题。泌尿外科常见病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等,多为老年患者。如需有效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均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将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才能手术。因此,为了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预防和防治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很有必要。现将我院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对12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并有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7岁,其中60岁以上者96例,占80%。入院已确诊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4例。住院后检查空腹血糖升高而确诊糖尿病者16例,术前漏诊而术后确诊糖尿病8例。120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症66例,泌尿系结石28例,膀胱肿瘤10例,肾及输尿管肿瘤7例,阴茎癌2例,输尿管狭窄4例,包皮环切术后3例。

1.2 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常规检测血糖及尿糖。了解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迅速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检测血气、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心电图等。。手术前理想的血糖水平,文献报道尚不一致。笔者认为术前血糖最好控制在8.3mmol/L以下。血糖在8.3mmol/L以上,给予生理盐水加胰岛素(RI)静脉点滴,每小时滴入R10.1u/kg;待血糖低于8.3mmol/L,酮症消失时手术是安全的。为了防止感染,术前1h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静滴。(2) 术中处理:可选择硬麻或全麻作为麻醉方式,虽然全麻可能对于血糖有部分影响,但是考虑到腰部切口和上腹部切口对肌松要求比较高,还是选择全麻进行手术比较安全和方便。所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应控制在2个小时内。术中输入5葡萄精及l500~3000mL生理盐水,输入12~3OU胰岛素。急诊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应权衡糖尿病的程度,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手术大小及紧迫性;为了避免加重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术中尽量不用电刀,为了减少并发症,术后争取能早日功能锻炼。(3)术后处理: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减弱,特别容易发生葡萄球菌和混合性革兰阴性菌感染。动态监测血糖、尿糖及酮体。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血管病变而导致周围组织供血减少,组织氧浓度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静脉滴注,防止术后感染,如已并发感染,则手术清除感染灶和有效引流至关重要,并结合血糖浓度和尿糖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术后早期使用胰岛素最安全的方式是静脉用药。笔者通常用5%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和氯化钾1g,100ml/h静脉滴注。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以1U:3~4g为宜,保持血糖在6.7-11.1mmoL/L,尿糖在±~++范围。进食后胰岛素可酌情改为皮下注射3-4次/d,剂量可参考静脉滴注量,并根据血糖值随时调整。也可参考尿糖检测结果给药,即(+)不用胰岛素,(++)用4U;(+++)用8U,(++++)用12U。待每天需要量<20U,血尿糖达到要求时可恢复原来的非胰岛素治疗。为了防止蛋白和脂肪过量分解,非糖尿病患者术后常需补充外源性葡萄糖100~125g/d,而在糖尿病患者需用多少葡萄糖才能防止手术后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过多,尚缺乏充分研究。笔者主张,术后饮食期间成人应供应葡萄糖150g/d左右,同时还应补充钾,以3~4g/d为宜,浓度为0.2%~0.3%为宜。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感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14例患者基本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0%,死亡6例,均为急症手术或高龄患者,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电解质紊乱1例,死于糖尿病性昏迷3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8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总感染率13.30%(16/120)。

3 讨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合并泌尿外科急诊的机会增多。而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感染导致血糖升高,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循环血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机体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病人,既存在糖尿病造成的组织器官损害。又有着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功能减退。

泌尿外科患者糖尿病病情隐匿,容易漏诊,在询问病史的基础上,必须将血糖测定列为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胰岛素非依赖型多见,老年患者多见;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者多手术风险大,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易诱发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感染率较高,并发症多,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特别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感染常常可使糖尿病加重,不易控制,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应在手术前测血糖1次,术中根据时间长短复测血糖

术后1-2d复测血糖1次,直至恢复正常饮食为止。

择期手术患者多能在术前检查血糖,而急诊手术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对急诊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只要病情允许,通过快速测定血糖的方法常规检查血糖,对危重病人如大出血休克,术前无法了解血糖的,可先给予静注生理盐水,争取在术中和术后尽早检查血糖。对轻度血糖升高,血糖<8.3mmol/L者可暂不予处理,但需严密监测;对血糖>8.3mmol/L,尤其是>11.1mmol/L者要注意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存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时间做必要的准备和治疗。根据血糖给予RI滴注,在血糖稳定之前每1~2h测血糖1次,同时监测尿糖、尿酮、血乳酸、电解质及血渗透压、血气分析等。由于术中术后患者血糖波动很大,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病人昏迷,而手术麻醉也使一些病人神志不清,处理失误会招致严重后果,故胰岛素的应用需以血糖为依据。条件受限时亦可监测尿糖,一般的尿糖保持在(+)为宜,尿糖每增加一个"+",相应增加4u普通胰岛素。

此外,对并发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减弱,特别容易发生葡萄球菌和混合性革兰阴性菌感染。同时,糖尿病患者多并发有血管病变而导致周围组织血供减少,组织氧浓度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因此,术前、术后均需应用足量强效的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控制感染。如已发生感染,则手术消除感染灶和有效的引流至关重要,并应结合脓液或尿液的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总之,泌尿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时,危险性增大,并发症多,应高度重视糖尿病的围术期处理。正确掌握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和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0.

[2] 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2.

[3] 何建胜.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J].临床外科杂志,2001,9(21):l04.

[4] 陈丽云,武晓泓,蔡娅,等.传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7,33(10):995-997.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探析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7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67例,年龄16~75(45.1±4.0)岁。手术类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6例(左侧5例,右侧11例);肾切除术10例(左侧3例,右侧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畸形行离断成形术6例(左侧3例,右侧3例);肾囊肿去顶术37例(左侧13例,右侧24例);多囊肾3例(左侧2例,右侧1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1例;肾盂肿瘤根治术1例。

1.2 方法

麻醉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法,患者采用健侧卧位,将腰架抬高,并采用三孔法。先在腋中线髂嵴上约一横指处开一1cm长的切口(A点),插入Veress针,在抚摸后间隙注入CO2,再插入10mm Trocar。采用窥镜进行分离后,插入注有生理盐水300~600ml的水囊,并在5min之后放去。窥镜监视下,在肋缘下腋前(B点)与腋后线(C点)上再各开一个切口,分别插入直径10mm和5mm的Trocar。气腹压约维持在13~15mm Hg[1]。

1.3 并发症处理

若患者出现血管损伤,可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或采用钛夹夹闭止血;若患者出现胸膜损伤,则应该先游离膈肌脚令其松弛,再缝合膈肌与胸膜穿孔处。若损伤严重,可以考虑中转开放手术;若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与酸中毒,则应采用麻醉剂加强换气,同时加用肌松剂,术后也可以继续利用麻醉机加强换气[2]。

1.4 疗效评价

参考李长梁的相关疗效评价,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3]。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对正常生活与工作均无影响,生活质量改善;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对正常生活有轻微影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消失,对正常生活有所影响,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与生活。把治愈显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中。

2 结果

患者治愈率为47.3%(35/74),显效率为28.4%(21/74),有效率为16.2%(12/74),无效率为8.1%(6/74),总有效率为91.9%(68/74)。结果显示,后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患者的疗效显著。有3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分别血管损伤1例,胸膜损伤1例,高碳酸血症与酸中毒1例。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在泌尿外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已经是该疾病治疗的标准,且很多腹腔镜手术已经可以完全替代开放手术,其手术时间也短于开放手术[4]。但由于后腹腔镜手术于腹膜后间隙进行,手术范围小,并且充满脂肪与小血管,需要进行人工扩张,因此无法如腹腔那般有显著的解剖标志。因此后腹腔镜手术也有其局限性,手术难度大,对于术者技术要求高,对手术设备的要求高,手术风险也较大。

本研究发现,74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说明手术难度大,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由于在分离腹膜后腔时用力太大把膈肌刺穿会造成胸膜损伤,或者术中长时间CO2高压灌注,容易出现酸中毒。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术者应该冷静应对,并采用良好精湛的处理技术对并发症进行处理。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得到妥善处理后康复出院。后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说明虽然后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难度较大,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却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采用后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只要通过良好的并发症处理,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摘要: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7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后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处理。患者治愈率为47.3%,显效率为29.0%,有效率为15.0%,无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2.0%。结果显示后腹腔镜手术对治疗泌尿外科患者的疗效显著。有3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经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后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疾病

参考文献

[1]龚义春.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观察[J].健康必读,2012,11(10):199.

[2]王共先,冯亮,曹润福,等.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11):811-813,815.

[3]李长梁.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4962.

上一篇:EVA视角下一篇:染料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