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专业管理制度

2024-07-23

报关专业管理制度(精选2篇)

报关专业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报关员资格考试,报关专业,发展路径

2013年10月,海关总署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关于进一步减少资质资格类许可和认定的有关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改革现行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今后,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由报关协会自律管理,海关通过指导、督促报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对报关从业人员的间接管理。这一做法符合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要求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有利于降低就业门槛,释放就业活力,营造就业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针对报关行业这一重大变化,作为培养报关行业后备人才主力军的高职院校报关专业该如何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新的人才评价体系,这就成为高职院校报关专业的当务之急。

1 全国报关专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全国共有206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报关专业,同时还有上千所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相关专业开设报关方向和报关课程,报关及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10万人。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参与了中国报关协会组织的报关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为期一个月,共走访了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安徽、广西、辽宁、天津8个省市的36所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和29家报关企业。在参与调研的高职院校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8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8所;公办院校30所,民办院校6所;每年报关专业招生规模在200人以上的有4所、100~200人的有14所、100人以下的有12所。根据调研情况,基本掌握了目前全国报关专业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参与调研的院校中,是以通过资格考试为导向还是以培养行业能力为目标成为了一致的困惑。以通过资格考试为导向,又面临通过率的瓶颈;以培养行业能力为导向,又无法满足企业、家长和学生对资格证书的要求。有94.4%的院校选择了以报关员资格考试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5.6%的院校将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参与调研的93名讲授报关专业课程的专职教师中,94.6%无报关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授课教师多数为“半路出家”,其中,57%属于国际贸易专业背景,15%属于商务英语专业背景,28%属于其他报关无联系的专业背景。97.84%的专业教师报关系统知识来源于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例如,教师的授课内容限于纸质报关单填制,没有讲授企业实际工作中的QP申报系统,是因为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只写了纸质报关单填制,而教师没有QP申报系统方面的知识来源。

(3)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课题体系建设受制于师资队伍,无法开设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全部课程。开设《报关实务》课程的院校,占100%;开设《商品归类实务》课程的院校,占76.67%;开设《税费实务》课程的院校3所,仅占10%。

教材建设方面,采用中国报关协会行业统编教材的院校5所,仅占16.67%;采用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为专业课程教材的院校,占83.33%。

(4)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参与调研的院校中,13.8%的院校有属于报关专业专用的校内实训基地;由学院统一安排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虽然数字不少但却有名无实,能整体接纳在校生实习的基地仅为2.7%;能部分接纳在校生实习的基地为41.6%。

(5)报关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在36所被调研的院校中,从事报关方向的学生,不足10%;从事国际货运方向的学生,约占50%;从事其他方向的学生,约占40%。

(6)在校学生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情况。在被调查的360名报关专业学生中,实际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的人数占10%,通过率仅为5.5%,明显低于全国10%的平均通过率。有70%的学生觉得资格考试偏难,平时上课所学知识无法应对而放弃了参加资格考试。

(7)高职院校希望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在36所被调研的院校中,呼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并引领报关专业建设的占100%;希望行业协会能够帮助院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占100%;希望行业协会能够帮助院校聘请海关关员及企业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的占100%。

(8)报关企业对新入职的员工基本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报关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报关员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办公软件操作四个方面,其中65.5%的企业把职业素质排在第1位;20.7%的企业把资格证书排在第1位;13.8%的企业把专业技能水平排在第1位;100%的企业把办公软件操作视为新人必备技能。

2 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变革对报关专业的影响

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自1997年开始以来,对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海关总署宣布取消资格考试,这就给报关专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2.1 颠覆了报关专业以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报关专业是高职院校独有的专业,本科院校及中职学校中没有开设该专业。从2002年全国第一所高职院校开办报关专业以来,各高职院校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培养模式。从全国各高职院校报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院校都把考取报关员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职业院校报关专业“应试教育”的独特现象。由于资格考试偏重理论考核,与实际工作对接不够紧密,即使通过了资格考试的学生,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随着海关取消资格考试,很多院校将面临着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资格考试的取消,从真正意义上颠覆了报关专业长期以来以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些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教材,片面追求考试通过率的职业院校需要重新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2 打破了报关专业以应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报关员资格考试内容,基本由海关总署令和海关总署公告汇编而成。资格考试教材由海关人员编写,教材编写角度也是从海关角度出发,与报关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有些脱节。例如,报关员考试教材中关于报关单填制,主要是讲纸质报关单填制,而没有讲授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电子申报系统,学生到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学习基于电子申报系统的报关单填制规范。报关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电子申报技能、商品归类技能、原产地审定技能、完税价格审定技能在高职院校报关专业中基本没有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教师和学生主要知识来源于资格考试教材的相关章节。新背景下,开设报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行业、企业对报关后备人才的需求,深刻理解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认真研究《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编写适应行业需要的教材。

2.3 改变了报关专业学生的评价标准

目前,开设报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过度重视资格考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也仅限于是否考取报关员证书,而对企业关注的入职人员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等评价则涉及较少。这也是造成报关企业不愿录用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格考试的取消迫使高职院校对报关专业学生的评价标准由资格考试这一唯一评价标准为《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等多重标准。

2.4 降低了报关专业学生进入报关行业的门槛

全国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10%,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学生因为未能取得资格证书而无法进入报关行业。这也是困惑报关专业就业对口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而是由企业自主聘用,这将为报关专业学生扩宽了进入报关行业渠道,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一大好时机,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是解决报关专业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的重中之重。

3 报关专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及路径

3.1 进一步拓展行业协会的平台,整合政、校、行、企四方力量,构建报关专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报关行业高端技能型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校企之间零散项目或零星环节方面的合作很难取得实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专业的合作不仅仅是资源整合的问题,更会深层次地涉及到利益调整、法律规范等多方面问题,必须要有四方联动和系统设计与长效机制保证。

通过行业协会构建完整的校企合作动力系统,让学校的“发动”、政府的“推动”、行业的“拉动”和企业的“联动”形成合力,形成校企合作“磁场”;努力构建立体式校企合作体系,在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方面找到利益上平衡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相长、利益互惠、发展共赢”,形成校企合作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机制体系。

行业协会需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一是当好海关、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中间人”,积极发挥研究咨询和指导服务作用,为行业主管、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四位一体”的报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搭建平台;二是要做好职业院校会员单位的“娘家人”,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院校会员搞好服务。

3.2 充分发挥报关技能大赛引领作用,推动报关专业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作为已经进入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序列的报关技能赛项,在报关后备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报关技能大赛还应该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把企业一线需求和最新动态纳入竞赛内容;通过大赛增进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报关专业教学现状的了解,促进行业协会对报关专业发展的指导,推进行业、企业参与报关专业建设的进程,使报关技能大赛成为检验全国报关与国际货运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报关行业后备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报关企业与高职院校师生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3.3 建设报关后备人才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实施报关专业多维度的人才评价标准

根据《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报关员是从事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的申报和相关事宜的人员。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关乎国家利益、技能水平的优劣影响到海关通关效率和税收征管水平,关系到企业物流成本和贸易安全。实行对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考核认证,是保证企业降低报关差错率的关键,是企业对报关单证进行合理审查的保障,是企业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基础。在高等院校应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探讨报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标准,这也是统一报关员职业标准,提高报关后备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

报关员资格考试在报关人才选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曾一度成为企业选聘报关员的重要标准,如今海关总署取消报关员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降低报关人才选聘的标准,开设报关专业的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报关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报关企业深度合作,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充分研究职业标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报关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报关服务作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0,12.

[2]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08,1.

报关专业求职简历 第2篇

6. 保持材料的进口和出口及国内销售来定做手册、避免支付额外的税收;

7. 国内销售海关关税和增值税计算和HS编码确定、深加工结转操作;

8. 监控系统中进出口过程和监测BOM和生产之间的匹配、确保匹配方案的合理、在后续过程中保持海关和仓库实际库存正确,相关报表报告给工厂运营总监;

9. 年底海关帐册核销操作;

10. 与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良好的商业触觉和持续改进的愿望。

/4-- /10:上海XX业有限公司 [ 2年7个月]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销售部 物流/报关主管

1. 参与公司整体进出口贸易业务,产品配送、成本核算;

2. 外销订单报关与商检事宜、加工贸易手册开立和注销,保持与海关、检疫部门的良好沟通,有效管理货代公司;

3. 采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保证货物安全、准时送达客户手中,确保物流费用在控制目标内;

4. 监控内部物流管理、同时注意收集物流各环节信息、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

5. 与客户、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改善满意度;

6. 熟悉ISO9000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

7. 保证库存准确,确保差异和报废在合理可控范围,熟悉看板和其他库存管理方法;

8. 与质检部门作好产品批次、包装、标识;

9. 与财务做好帐务、盘点工作。

教育经历

/9-- /7 辽宁大学 经济学 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普通话(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英语等级 英语四级

培训经历

2002 /9--2002 /12 上海XX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代理证,报关员证书

证书

2002 /12 大学英语六级 (NIIT)

2002 /12 全国货运代理资格证书 (NIIT)

上一篇:胎儿系统下一篇:钻孔数据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