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提问的技巧

2024-05-28

小学语文提问的技巧(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提问的技巧 第1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1. 课程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好比一把钥匙, 是打开学生大脑思维的工具,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如果在设计的问题上, 难道很大, 教师应当降低难度去设置问题, 设计提问前, 教师应在深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 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

因此, 教师在提问前, 需要有一个充分的课前设计, 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学生的喜好点。同时, 要重视挖掘问题的深度, 深钻教材, 研究课堂提问的“精问”艺术, 可以大力提倡“精问”, 做到心中有数,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 深入领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本质性的东西。当然,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灵活多变, 同样, 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要细心, 要有针对性地, 多层次地、慢慢地去疏导。力争每一课堂都能提出新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从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慢慢地把学生地思维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才能训练出灵活性强的学生。

2. 课堂提问要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要适量, 提问太多学生厌烦, 而问题也不能太偏离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设计问题有梯度、有层次, 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 这样设计出合符学生“口味”的问题,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思考答案中学习, 学生就对上课很有兴趣,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

因此, 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 设计问题时不要与教材的教学内容出现偏差, 按照教学目标施教。一定不要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无相关的问题, 尽量地寻找有针对性, 适合小学年龄阶段的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其次, 提问也要新颖有趣, 在不改变提问目的基础上, 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反应能力, 很多需要教师在提问中来引导, 即便学生回答不对, 也要巧妙地扭转和适当给予解释, 让学生能力正确地理解问题的题意。最后, 教师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口味”, 提出一些与课文无关的问题, 或者教师在提问中总是“一问不休”, 这要教师学会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 使问题更富启发性。要在提问后给学生“留白”,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 便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水平。

3. 讲究提问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作为语文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讲究艺术性, 在日常授课中,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语言表达, 要具备创造性的优美的语言, 这样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美感,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 教师在提问时, 先设计出学生能接受, 也比较爱回答的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一些问题, 从而为学生喜闻乐答。如变直为曲, 要把问题直接问, 明确问, 学生就很容易回答, 但是这种问缺少一个情趣, 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要曲问, 绕道迂回, 旁敲侧击, 含蓄生动, 饶有情趣,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 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 1) 好问题不能没有方向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方向性、目的性, 那么这课堂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比如, 准备学新知识的时候, 教师如何才通过提问把旧知识引入到新知识中去, 这就需要教师有个目的性的提问, 要首先让学生有兴趣, 这样才会去思考问题, 当思考问题后就会进入到新的知识点, 提问前教师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 反复设计, 加以限定, 尤其是教育的目的。教学目的发生变化时, 则更应该积极地转变原有的观念, 并积极地将这种新的观念付诸实践, 这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同时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 2) 艺术提问还需有节奏感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后, 教师不能就要求学生立马能回答出来, 一定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 而留时间也要看问题的难道, 一般都是在3分钟之类, 如果把时间留太长, 学生的思维很可能就脱离了课堂, 因此, 教师的提问需要掌握好节奏。

二、提问要注意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提问不能只是教师在提问题, 也要要求学生有提问或者质疑的思想, 很多时候都要鼓励学生去提问, 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质疑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提问。对于部分学生提问很积极, 教师要善于鼓励, 即便问题的提法不是很合适, 也不能立马就指责学生, 首先要肯定或者表扬学生, 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到正确的问题上来。

如果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当学生提出来一些有争议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时, 而全体学生都对此感兴趣, 那么教师就很有必要打破课时计划,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一起思考, 一起来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 如果遇到这类情况, 很多教师便担心把教学计划打乱了, 不愿抽时间也不想有更多的学生提问题。但是, 学生能提出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实际上比授课效果还好, 至少可以知道, 学生是有求知欲望了, 肯动脑筋, 勤思考问题, 这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肯定, 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因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也不能一时解决, 那么, 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老师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课后教师应尽快查阅资料, 了解后及时的给学生回答, 这样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 在授课的时候, 因为是小学阶段, 学生在上课肯有精力不集中、玩游戏、睡觉等情况出现, 一般有类似行为的, 教师都很不高兴, 然后就用提问题来惩罚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可取, 因为这模式实际上对学生没有作用, 反而还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也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 学生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对学习语文产生厌倦情绪。

三、小结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 有效地组合各种类型的问题, 通过提问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效的提问,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如果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很好,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 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爱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6) .

[2]彭远伟.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23) .

[3]马任丽.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J].学周刊, 2011, (33) .

[4]沈霞.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 (14)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第2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技巧。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具体明确

我们在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等认真设计,加以限制,不能问得太宽或太窄。比如问:“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这是范围较宽的大问题。文章点有结构方面的,有表现手法方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这样提出的问题范围宽,较笼统,不易回答。类似的大题目不宜过多。学生不能回答该类问题时,要进行引导、分解、提示。

又如:“《尊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怎样说的?”这就是显得太笼统、太模糊了,使人不得其解。如这样问:“这句话是在什么环境下说的?”这就具体明确得多。

二、提问要新颖

提问要做到新颖、别致,就是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而带全文。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思维。比如教《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写作时要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都可以作为问题来提问学生,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应是层层引导,层层深入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全文的中心思想,抓住全文的文眼,有条理的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有根据、有兴趣的去解剖答案,使他们感到成功感。提问重在开导、启发,启而得法。

(1)定向点拨,启发思维。现在的学生思维很开阔,因为他们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新事物,所以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当老师头脑一热之时,就会偏离方向随他们而去,从而越来越回不到你所设想的地方。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回答既要加以肯定又要加以适当的否定,要避免我们的“火车”偏离轨道。对此,我们要“定向”。“定向”就是确定方向、目标,“点拨”就是指点、开导,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对自己的提问,应先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及怎样给予引导。对东拉西扯、离题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到正确的解答。

(2)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全班毫无反应,根本不见任何手的动作,说明学生对你的问题有疑问,不能理解,更不可能作答了。提问中,学生对较难的问题往往不能迅速回答。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更不能叫别的学生回答,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看“困难”出在什么地方,从而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做相似类比,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3)由此及彼,联系迁移。由此及彼,这是课堂提问中最常见的,因为我们的知识是彼此接而相通的。使学生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教师应启发引导,使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

(4)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有时提出的问题综合性强,范围较广,学生往往摸不着头绪,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小问题,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各个击破,再综合探索大问题。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洗补衣服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小金花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志愿军认为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三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这就明确体现了我们提问要求具体明确,要求有启发性,要定向点拨,要分解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作答。

四、提问要难易适度

问题要难易适度,是说设计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年龄、智力水准、生活阅历等诸多因素。题目不能太浅、太易。太浅、太易既完成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调动不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激不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题目也不能太深、太难。太深、太难学生会感到目标太遥远,实现的可能太小,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好比让学生们摘桃子,不用跳就唾手可得,没劲;反复跳总够不着,扫兴;跳一跳能摘到,他们就能尝到摘桃子的甜头。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授《我是你的儿子》一文,为了启发学生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了解焦裕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课文是以时间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请找出文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②文中通过几件事情讲述了焦裕禄?③这些事情反映了焦裕禄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五、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六、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

课堂提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不足。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问题;对策

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问。教师提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会促进学生专注思考,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量。课堂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只有仔细斟酌之后,才能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引导小学生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显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教学中,不当的课堂提问行为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启发式的提问,是新课改后应用最为普遍的提问方式,但其提问的行为并不完全正确。问题设置的不合理,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缺少个人发展的空间,师生之间的提问互动性不足,都影响了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问题设置不合理,缺少扩展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提问为起点的。新课改指出,教师提问越科学,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有所差距。有些问题过偏,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又太复杂,不能够全面回答。虽然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充实,但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问题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

2.课堂提问的方式过于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死板,灵活性不高。这部分教师往往会利用教案中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而不会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灵活地更改,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创新性。还有一些教师总是跟随别人的教学脚步,提出一些老、旧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扩展。例如,“作者的思维情感以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很难调动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像“对不对”或者“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此类问题的提出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足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具有疑问,才能促进提问行为的产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下手,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顾自己的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还会激起学生的厌烦感。没有互动的、干巴巴的提问,会让教学氛围没有生气,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更多地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来进行反思,开拓创新性的课堂提问方法。下面,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讲,提问是思维运动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提问,先要进行认真的推敲,看问题是否可以真正地激发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興趣,是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是学生思维得以扩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提问,会让学生具有与文本互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一种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学《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称象的方法有哪些呢?课文中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做思维运动。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开发,想一些称象的具体步骤,之后,要与课本文章进行互动,发现课本中所讲的称象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了想法,就要敢于站起来表达,促进学生体会思考与回答问题的乐趣。启发式课堂提问的应用,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发展。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自己提问行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提问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考虑问题的启发性、变通性以及挑战性,挑选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加大学生的思维运动范围,让学生的思考层次更上一层楼。那些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不要提,科学地进行提问,问题要紧扣学生的能力和思考范围。

3.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提问行为,对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回答内容是否有效并不是很在意。教师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思考,有利于其答案的周全性提升,也会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自主提出问题。

4.讲究课堂提问的态度

教师提问的态度,会对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情绪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神态要安详且自然,从而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教师不得用问题故意为难学生,而是本着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去提问。教师更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思考行为与回答行为,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过程中被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融入课堂活动中去。

在教学《一夜工作》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朗读“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自主加了一个“啊!”那么此时,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说:“读课文时不能出错误,不能自己添加或者删减字。”其实这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为什么你会加了一个啊字?”学生便会回答:“因为有崇敬之情。”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更引导了学生去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与应用 第4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技巧应用

1. 提问要把握适当的时机。

所谓适当的时机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进行提问时要根据所提问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找准最佳时机进行发问,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也就是说在尚未达到学生想要理解知识而没有得到时不要开导, 尚未到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而又表达不清的时候不要启发, 这里说的就是时机的选取。抓住提问的时机是塑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对于提问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对于一些很难的问题, 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深入思考和互相交流讨论的时间, 不然课堂就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同时也会获得问题的答案, 这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 教师要善于提问, 提问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明和想要获取知识而尚未获得之时,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 从而更快接受新的知识, 选择这样的时机往往比随意选择的提问时机要更为高效。

2. 适度提问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受智力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 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也会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 适度提问, 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顾及到每一位同学。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困难、一般、简单”三个级别的问题, 让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回答困难的问题, 中等的同学回答一般的问题, 而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 这样全班的同学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 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活跃。反之, 较易或较难的问题都不是十分恰当, 较难的问题易冷场, 较易的问题则会导致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积极性降低。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实际出发, 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 帮助学生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逐步让学生理解以前觉得较难的问题, 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中去, 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信心, 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

3.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趣味。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好奇心强, 愿意接触新鲜事物,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现寓教于乐,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看成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压力和紧张的情绪, 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乐于回答问题从而多动脑、多思考。例如, 在进行《跳水》这一篇文章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开始讲解提问, 可以提出诸如:最危险的场景在第几段?主人公是如何度过这最危险的时期的?用这样学生最感兴趣, 最想知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 增强趣味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自发细致阅读课文, 从而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得出答案, 体会语文这门学科的乐趣和魅力。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 才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4. 提问要有目的和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可以为了提问而提问, 要避免形式化,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十分熟悉, 善于根据课本内容发掘信息和潜藏的问题, 巧妙设问, 灵活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把握文章中的知识, 教师的提问可以围绕文章中的难点、过渡以及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易于引发学生联想想象的部分, 这样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同时, 教师还应该提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多一些, 帮助学上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 在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物描写都描写一些什么, 从那些角度描写, 运用那些手法等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在思考中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问题, 写作都需要那些部分和环节, 那些要素是必备的, 那些又是平时就应该大量积累的, 这样学生不仅仅了解了人物描写应该如何写, 还会了解以后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从哪些角度构思。所以, 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尽可能启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引发深入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于语文的学习若没有兴趣就难以进行高效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问题, 把握时机, 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提问, 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保章.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之我见[J].读写算 (教研版) .2014 (10)

[2]张瑞.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 (12)

小学语文提问的技巧 第5篇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巧妙地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提问技巧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来进行参与,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和方法来驾驭课堂,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既充满生气,又能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呢?我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个突破口。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到一种学习的快乐。而通过探索,又提出了更多的很有见地的问题,这便是成功的开始。所以,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十分重视课堂提问,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讲究提问技巧。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提问目的明确,是指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服从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具体的来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和发问。每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不同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也是衡量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处于被动状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的。”①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就要教师抓住重点难点设置问题,这也成为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怎样设置问题呢?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专研教材,设置由浅入深的,便于学生 1

理解接受的问题,为下一步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其次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课文的欲望,从而主动去合作学习;再次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难点,攻破重点。

现以《九色鹿》一文为例进行简要说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品读语言,体会、想象人物的形象,对九色鹿的和调达的品格特点有鲜明的感受,从故事中形成对“美”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对“诚信”积极追求的人生态度。为了突出本文的重难点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1)从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2)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又对王妃和国王做出了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调动了课堂气氛,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需要教师提问时既要针对教材实际,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

1、新教材的特点是将生动的图片和资料呈现结学生,淡化了知识体系,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交流,旧式的“你问我背提问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那么如在新课程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呢? 新课程着重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挖掘,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摒弃让学生背诵公式概念的陈旧的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时机、技巧,问在最需要的地方,问最需要问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切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使 2

之起到触及学生的思维“盲点”,活跃学生思维的积极效果,而不应该提出一些让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来的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更不能设计出让学生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大而不当的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小学教育的对象是6~12岁的儿童,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阶段性等特点的,这些特点表明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不能超越儿童生理机能发展水平的支持范围。”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课堂提问的对象。提问应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善于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不同水平的学生优化组合,既要给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又要给一般的学生创造进取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显示自己的才能,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提问要有时效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把握时机,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又如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四、提问要有创造性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在这里重点阐述我自己的观点。这里所说的提问要有创造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设问要能体现对学生的引导,要侧重于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通过系统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的学习避免走很多弯路,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②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学注重传授方法,揭示规律。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它是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的文选式的教材,所以教师不仅要学生学会一篇课文写了什么,有什么写作特色等,还要从这篇课文出发,去延伸迁移、比较深化、发散求异、想象创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更需要教师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讲《中国石拱桥》,一些教师设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举两个例子呢?”然后让学生弄明白,中国石拱桥有两个类别(独拱、石拱),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共性,又有其个性,这样子的“一举”,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自然更易“反三”了。二是要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并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布鲁纳说:“学生的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还包括丰富的内涵:学习上的知识迁移、丰富的想象力、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及小发明制作等。那么教师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研究、解决新的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多给他们一些引导,一些思考的时间,并给他们多提供一些展示能力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问,还应令学生会问、多问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踏出创新的第一步。布鲁巴克也曾说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

要让学生会提问题,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 4

现成结论的批判精神,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去发现真知,大胆创新。如,教师可鼓励学生把在预习中已看出苗头,但又不十分清楚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来,这样可使学生提前主动参与思维活动。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们公布“问题的发现者”,并向大家寻求援助,这样既让提问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重视而继续努力,又鼓舞了其他学生,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自然乐意去寻根“问”底了。

在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寻求答案的时候,要注意点拨、引导,既要调动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解决问题,掌握新的知识,又要在他们确实不懂或似懂非懂处,适当“抛砖头”、“搭台阶”,从而让学生通过思维阻塞区。如教《故乡》,在讨论“为什么要写杨二嫂?不写她故事是否完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讨论:杨二嫂与闰土的异同点是什么?一步步地让学生知道答案:原来写杨二嫂是为了深化主题,进而理解《故乡》的主题:表现在军阀势力及封建势力的统治下,中国城乡日趋没落、贫困。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时刻需紧记“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鼓励他们向“深山”探宝,品尝创新的甜美。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教无定法,问无定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若要实现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最终实现理解所学内容,获得知识技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新课程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多种提问技巧,把握学生的心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更具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

①杨国全主编:《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三月第三版。

②庞云凤、王书敬主编:《小学教育与小学生》,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探析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7-02

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问。教师提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会促进学生专注思考,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量。课堂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只有仔细斟酌之后,才能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引导小学生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显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教学中,不当的课堂提问行为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启发式的提问,是新课改后应用最为普遍的提问方式,但其提问的行为并不完全正确。问题设置的不合理,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缺少个人发展的空间,师生之间的提问互动性不足,都影响了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问题设置不合理,缺少扩展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提问为起点的。新课改指出,教师提问越科学,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有所差距。有些问题过偏,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又太复杂,不能够全面回答。虽然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充实,但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發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问题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

2.课堂提问的方式过于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死板,灵活性不高。这部分教师往往会利用教案中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而不会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灵活地更改,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创新性。还有一些教师总是跟随别人的教学脚步,提出一些老、旧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扩展。例如,“作者的思维情感以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很难调动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像“对不对”或者“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此类问题的提出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足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具有疑问,才能促进提问行为的产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下手,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顾自己的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还会激起学生的厌烦感。没有互动的、干巴巴的提问,会让教学氛围没有生气,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更多地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来进行反思,开拓创新性的课堂提问方法。下面,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讲,提问是思维运动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提问,先要进行认真的推敲,看问题是否可以真正地激发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是学生思维得以扩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提问,会让学生具有与文本互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一种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学《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称象的方法有哪些呢?课文中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做思维运动。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开发,想一些称象的具体步骤,之后,要与课本文章进行互动,发现课本中所讲的称象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了想法,就要敢于站起来表达,促进学生体会思考与回答问题的乐趣。启发式课堂提问的应用,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发展。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自己提问行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提问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考虑问题的启发性、变通性以及挑战性,挑选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加大学生的思维运动范围,让学生的思考层次更上一层楼。那些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不要提,科学地进行提问,问题要紧扣学生的能力和思考范围。

3.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提问行为,对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回答内容是否有效并不是很在意。教师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思考,有利于其答案的周全性提升,也会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自主提出问题。

4.讲究课堂提问的态度

教师提问的态度,会对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情绪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神态要安详且自然,从而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教师不得用问题故意为难学生,而是本着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去提问。教师更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思考行为与回答行为,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过程中被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融入课堂活动中去。

在教学《一夜工作》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朗读“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自主加了一个“啊!”那么此时,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说:“读课文时不能出错误,不能自己添加或者删减字。”其实这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为什么你会加了一个啊字?”学生便会回答:“因为有崇敬之情。”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更引导了学生去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行为,应当是启发式提问为主,多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供科学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去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问技巧,并对技巧进行正确利用,让课堂提问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让语文教学通过课堂提问的改革而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邸雅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27)。

[2]杨瑾。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09)。

[3]蒋婷汝。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第7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准则

首先,目标性准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问,需要从教学目的出发,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不能盲目提问,注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围绕教学任务进行提问,目的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与技能等。

其次,适时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把握时机,做到恰如其分,在学生产生一定想法,心中有疑问又无法表达时进行提问,在遇到难点、重点时,通过提问解决知识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或者是在学生思绪混乱,找不到突破口时,运用提问发散他们的思维。

再次,适量性原则,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太多,整节课都在提问,也不能过少,几乎没有提问,除提问数量合适之外,还应该注重提问的质量,通过提问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避免学生出现厌倦或疲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提针对性问题,实现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提出针对性问题,为实现教学目的所服务。课堂提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明确难点、突出重点、瞄准方向,重点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适时提问和点拨,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而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时,当学生了解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之后,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提问:分析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提曲折性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设计的课堂提问缺乏曲折性,学生只需简单思考就可作答,将会觉得乏味索然,并且不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而适当增加课堂提问的曲折性,这就是课堂提问的积极所在, 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动脑思考、交流讨论或动手实践。所谓的曲折性提问,主要是转变提问的方式与角度,让学生的思路进行转变, 从问题的反面或侧面进行分析,以此寻求突破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看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能够基本掌握文章主旨,其实并没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曲折性的课堂提问。

例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 教学时,针对课文中“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设计曲折性问题:巨人为什么会感到心里火辣辣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提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运用各种不同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语文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语文知识视野。

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当学生通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曲折性的课堂提问:一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对联合国秘书长有这样的呼声?学生们会想到一个中国孩子与联合国秘书长几乎不会产生联系,所以会从问题的侧面进行思考,即他爸爸遇难事件, 引导小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维护和平、热爱和平的信念。

4.优化课堂提问,发散学生思维。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为提升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优化,并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多个看法,掌握多种回答方法,不仅能够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针对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具体学习情况出发,保证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有效性和目的性等原则,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提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作重点分析和研究,并列举出一些有效的提问技巧,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方法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技巧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 忽然把身体侧过去, 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 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 沿着额头, 头顶心、后脑勺, 头颈直到脊柱, 画一条弯曲的线, 那是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号? ”学生立刻回答:“问号。 ”“对了, 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 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 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 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学习, 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 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不可少。 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而无效提问则容易让学生反感,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 可以说, 提问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驱动为基础的提问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 提问并没有真正被教师重视起来, 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非常不利。 由于教师水平等许多因素的限制, 导致所提问题肤浅等,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中提问的技巧不够高, 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教师所提问题可思考性较弱。 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思考问题并寻求出正确答案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提问难度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以此激发学生探寻知识的热情与好奇心。 但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较低, 学生很容易寻得答案, 使得学生逐渐失去思考兴趣, 导致提问失去价值。 例如在学一首古诗时, 老师如果提出让学生通过朗诵古诗思考当时作者的想法, 这样的题目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但如果老师让学生找出故事中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那么这样的提问则毫无疑义。

二是教师所提问题范围狭窄, 没有思考空间。 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扩展其知识面, 理解能力也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但是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 过难的题目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其求知欲, 但优秀学生毕竟所占比例较少,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理解甚至不愿探求其结果。 例如在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 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寻找出作者的态度, 这对他们来时相对较难;过易的问题一经提出就知晓答案, 学生无需探究。 例如, 让五年级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说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段落, 这样的提问等于不问。 然而, 教师却自认为所提问题符合学生发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因学生不愿回答而得不到学生的回应, 由此失去提问的最初目的。

三是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知识。 提问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渠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部分教师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心沉浸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忽视学生反馈, 没有给出回应。 例如老师在讲一首古诗时直接将作者的态度、想法, 作诗的背景告知学生, 让学生直接记录下来, 不回答学生的任何疑问或者简要回答,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没有达到, 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失败的课堂。

四是课堂氛围沉闷, 使学生失去思考的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更有兴趣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与此相对, 传统的教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严厉的表情与沉重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不敢说话, 不敢与其他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也很少花心思去思考、去探寻, 导致学生失去思考的积极性。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获取知识, 以此达到教育教学效果。 提问技巧的高低事关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谈体会。

一是语文教学中提好问题, 一定要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一切提问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因此, 在设计问题之前, 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水平, 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在此环节, 教师还需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环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都不相同, 那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因生而异”, 促使全体学生的集体参与, 推动课堂提问的有效形成。

二是一定要明确提问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任何提问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 想要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文章的目的, 将问题设定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蜡烛, 它主要是照明用的, 那么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文章。

三是要提好问, 必须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就问题的深度方面, 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引导学生层层推进, 不断探究, 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同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有层次的问题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问题,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 在教学《回自己的祖国去》时, 笔者结合文章的关键词“斩钉截铁”提出问题:什么是“斩钉截铁”? 请从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华罗庚斩钉截铁态度的句子。 用什么语气读才能体现华罗庚“斩钉截铁”的精神? 问题层层递进, 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了解。

四是要积极做好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其会直接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 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想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就必须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对教师产生信任, 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 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提问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当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多媒体、音频或朗读方式在教学时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受到浓烈的情绪感染, 将自己的思路融入课堂环境中, 并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教学提问, 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提供支持。

分段提问——浅谈语文课的提问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分段提问,课始,课中,课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但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在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分段提问,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下面就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

一、课始提问,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天生好奇猎鲜,一节课的开头就抓住学生的心,巧妙设疑,以独到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譬如,在上一节新课前要紧扣课题或关键内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丰碑》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把握课文的主题后,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先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雪山中,红军战士冒着严寒、顶着风雪,艰难地跋涉在茫茫的雪山中。然后配以悲壮的画外音:在漫长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学习《丰碑》这篇课文,来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丰碑?怎样的一种精神?一幅悲壮的画面,几句铿锵的话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课中提问,围绕重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节课的课中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就课文重点内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达到理解深化的精彩时段。其间,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全在于教,而在于导。”在课堂中,教师可围绕课文重点内容,或品析词语提问,或抓词析句提问,或佳句欣赏提问,或语感训练提问。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围绕重点内容先设计了:“作者两次路过‘鸟的天堂’时分别看到了什么情景?”紧接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可计数”的意思,了解“簇”和“堆”的用法,欣赏佳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一系列的问答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维、口语交际、遣词造句等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尾提问,拓展延伸、挖掘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当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们围绕拓宽视野,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设计问题。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可进行发散思维提问,可以文悟道提问。如,学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我进行如下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相比较有什么异同,他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交流,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10篇

一.提问要适度

课堂所提问题应建立在对文本的正确阅读的基础上, 应与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相吻合, 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如在教《老王》这篇课文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揣摩文章语言, 进一步品味人物形象,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所提问题应该语言简明, 指向明确, 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从何角度去思考, 不能大而空。教师更不能絮絮叨叨, 含混不清, 让学生不知所云。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当然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教材单元的高处,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整节课、整篇课文的角度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系统化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如《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可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简单介绍作者后, 教者先让学生浏览课文, 说说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然后提出重点研读的问题:“结合题记, 从以上内容中, 你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 哪些是‘美丽’的记忆?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学生纷纷到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并列举。接着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作者用文字记下的整个参观纪念活动的过程中, 还有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让你对法西斯的残暴、日本右翼分子的嘴脸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多媒体展示一组法西斯残杀无辜平民的图片, 学生看后都觉得令人发指, 个个义愤填膺。教者顺势布置当堂练笔:“根据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及你对法西斯的了解, 写一篇短文, 驳斥文中那个日本人的谬论。”这样, 在教者的引导下, 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落实到位了。

二.提问要及时引导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 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 “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 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 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 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 抓住契机、富于技巧的提问, 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笔者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曾有学生这样认识秦王的形象:“面对唐雎以‘士之怒’的回击, 秦王马上改变了策略, 显得他很随机应变, 很善于化解矛盾。”很明显, 这位学生对秦王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本质缺乏认识, 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当即予以否认, 会使学生以后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所以笔者先不指出他的错误, 在其他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之后再予以纠错, 明确了这正是秦王色厉内荏的表现, 这样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秦王的形象。

三.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证明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11篇

【关键词】浅谈 语文课堂 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反馈功能,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因种种原因提问不是太宽,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不是不着边际,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下面就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激疑式提问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研读文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能产生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并学会于无疑处生疑,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片段:(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观看文中的插图)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它是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中间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据科学家考证,这个小洞是由洞顶流下的水滴滴穿的,面对这一奇观,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交流:生: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头滴穿,而小水滴能?生:小水滴是怎样把石头滴穿的?……

二、曲线式提问

直接提问,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所以,提问时不妨从反面发问,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线式提问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曲线式提问,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两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

第一位教师: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位教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

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的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又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啟发性。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逆向式提问

逆问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顺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出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发散式提问

发散式提问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呈多点、多方向联接,由一点向多点、多面扩散。其功能在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的丰富性。例如,老师为了教会学生作文抓特点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对学生说:“你们想一想,这个东西像什么?”学生立刻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像太阳”“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像运动场上的铁环”“像小莉妹妹的脸”……“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的根据是什么呢?”说像太阳的同学说:“给圆圈添几条射线,这是太阳的光芒。”说像弥勒佛大肚子的同学补充说:“在圆圈偏下加一点,这是弥勒佛的肚脐。”说像小莉同学的妹妹那一位同学说:“我观察过小莉的妹妹,她的脸是圆的,眼睛是圆的,小嘴巴也是圆的。”

五、探究式提问

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提问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思路、方法或目标,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片段:

师:方博士说:“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怎么会缺水呢?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地读书,很快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第二,水污染十分严重。

师:淡水资源是怎样有限的?水污染又是如何严重的?你们能不能拿出具体的资料和事例来证明呢?

六、补白式提问

这种方法就是在课文留下的艺术空白处设问,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填补空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抓住课文结尾的空白处提问:“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奶奶的身边,她将会对奶奶说些什么?”这样的提问,易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如,有一位教师教《九寨沟》一课,在讲到珍稀动物小熊猫时,巧妙地进行了拓展性提问:“小熊猫一边照镜子,一边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根福.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J].2008.12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12篇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精辟地指出: 教师教学效果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其中: 设计课堂提问及处理学生回答,便成为教师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相辅相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不恰当,不连续,没有梯度和深度,都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只有掌握“提问”的艺术性,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师设疑,师生解疑、答疑过程中,使课文的内容,思想及主题完全清晰地显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

教师提问坚决避免所提问题目的不够明确,所提问题含糊不清,提问方式随心所欲。表现其一: 师生“一问一答”式,只有教师提问,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完全按照老师的思维和教学进程,一呼一应完成教学任务而已,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与探索。其二: 提出的问题肤浅,没有针对性,不用动脑筋,教师就是问“是不是”“对不对”“可不可以” 等一些无关重要的提问,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不能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能有重点地把学生带入本节课堂内容之中。再次: 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梯度,直进高难度层面,让学生无从下手,思维定势,没法回答,难度大。这样的提问违背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面,理解能力等,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度,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创新意识和能力更是谈不上了。再就是提问杂乱,随意,学生没有清晰思路,随便回答,根本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盲目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更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说,课堂提问很重要,是教师实现教学的手段,是学生牢固知识, 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就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抓住时机,发挥问题作用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设疑的时机,时机恰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就会异想天开,对课文内容就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探究,从而达到了突破难点,掌握重点的教学效果。

恰当地在疑点、难点、重点、文章的过渡处设问,掌握技巧发挥问题作用的最大价值,对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教师要把问题叙述清楚

教师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陈述问题,必要时可对问题中的概念,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对问题很明了,以便于理解问题,知道从哪里下手思考; 对稍难一点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防止学生思维偏差,达不到提问所要的目的。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回答,便于学生理清思路,确保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教师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地反应可以强化提问的效果。

为了达到整体性目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评价反应,可以用一两句话给予恰当的评价; 必要时可进一步引申,扩展问题结论,举一反三,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做深层次的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精神。

四、教师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得到知识的满足,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师提问的语言即要考虑科学性,严谨性,又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的问题要表述准确、精炼,便于学生对问题清晰,思考导向正确,能更好地深入课堂内容,与课堂内容同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荔枝蜜》一文,先写蜜蜂后写农民,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为了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可设计问题如下:

1、作者来到了养蜂场看到了什么情景?

2、老梁有介绍了什么人?

3、体现了蜜蜂的什么精神?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会得出了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很容易的和农民联系在一起。

经过一层一层的点拨和暗示学生对这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了,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一篇:主绝缘老化下一篇:央企安全生产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