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实践范文

2024-07-21

多种实践范文(精选12篇)

多种实践 第1篇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于单纯从技术角度与个体声音条件出发为我们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唱法, 然而忽略了音乐风格与作品文化内涵等因素对于“唱法”这一概念的综合性影响。要知道, 在声乐演唱的实践活动中, 准确定位作品本身的风格并进行创造性的演绎才是成功诠释该作品的决定性要素。因此, 应根据作品的文化背景与具体内容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演唱风格而不是相反。所以, 就成熟的声乐演唱而言, 无论“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都是为作品“风格”服务的。歌唱技术只是“工具”, “唱法”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风格演唱, 首先要打破唱法壁垒。现如今我们的学生无论对于“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都存在很多误解与误用。

很多唱民歌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往往真声太多, 假声太少, 混声不够, 听起来像大白嗓。喉器偏高声音不稳定, 音区不统一, 高音用嗓过度。呼吸太浅, 气息不通透无法将声音“送出去”, 导致声音的“致远力”不够。吐字太靠前, 歌唱语言听起来不够圆润。头腔共鸣及胸腔共鸣运用的不够充分, 演唱过程中喉部力量过大, 这又导致了声音在不同的音区音色不统一, 忽明忽暗, 不受控制。有些学生虽然标榜自己学习的是 “民族唱法”, 但是未能很好地继承和掌握我国传统歌唱中对语言及润腔的多样性处理, 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尤其不到位。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 随着意大利“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并在我们的学院声乐教学中广泛运用, 以借鉴西方声乐训练方法为基础的“中国声乐演唱方法”应运而生, 并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学生运用演唱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能力, 忽视了其对不同作品风格内涵的深入了解, 致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演唱风格越发单一, 一涉及中国作品往往处理不好“声”与“字”的关系, 重声不重字, 重声不重情。咬字含糊不清, 失去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对听众的艺术感染力。通俗的说, 无论他们演唱中国还是外国的声乐作品, 观众经常不知所云, 仿佛运用“美声唱法”一强调共鸣腔体, 语言就该含糊其辞不清不楚, 这真是极大的误解。

身边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在歌唱技术层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误将喉器上提替代了共鸣的高位置, 声音概念不正确, 认为高音 “挤”或者 “窄”就是“明亮”, 导致腔体不统一, 声音不通畅。为了充分打开口腔, 使声音“靠后”, 导致舌根用劲, 肌肉紧张, 声音听起来笨拙费力, 且不容易拓展音域。忽视中低音区的训练, 胸腔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声音的根基不牢固, 音色不饱满不丰富。呼吸作为歌唱的动力, 不能与声音做到有机配合, 持续且稳健的支持歌唱活动等等。

很显然对于上述两种演唱方式的误解与误用都离我们教学的初衷与中西传统歌唱艺术理想相去甚远。那么, 我们能否探索一条中西结合, 中西并用, 运用多种风格演唱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新路呢?

我们要保持中西传统歌唱艺术的纯粹性与审美共性,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歌唱艺术中对语言的处理方式。例如, 可以一边学习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一边研究中国古曲的演唱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嘹亮的共鸣、充实统一的音色, 然后使较为成熟的歌唱技术服从并服务于传统音调, 在歌曲的韵味与表现力上要讲究个性, 通过多样化的对比学习, 逐渐掌握不同演唱方法的精髓。在歌唱技术上, 我们要充分学习并采用西方传统歌唱中音区与共鸣腔体的统一理论, 在演唱实践中熟练的控制音量与音色, 使演唱曲目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再单一化。

打破“美声”与“民族”间的唱法壁垒, 在歌唱技术与表现形式上相互渗透, 使我们声乐专业的在校生能够真正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多种演唱方法的技巧与内涵。在校期间尽量多的积累作品, 丰富自己的曲目库, 使偏“民族唱法”的学生具备演唱西方歌剧咏叹调与德、奥、英、法艺术歌曲的能力, 使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也能有选择的唱好本国民歌与传统古曲。我们要让学生学好、学透, 并乐于深入地研究唱法, 寻找演唱规律。只有掌握大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曲目, 对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进行比较性的学习, 才能将运用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与实践变为可能, 并更好的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可持续与多样性的发展服务。

那么, 我们该如何构建与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呢?

首先, 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 我们始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教法的研究。即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专业老师所带的一批学生共用一种唱法且长期固定直至毕业。现在, 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法研究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 结合院系中具体的师资情况, 根据不同声乐教师的自身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演唱方向, 如“歌剧表演”方向、“艺术歌曲演唱”方向、“音乐剧表演”方向、“传统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方向、“中国古典文人音乐演唱与研究”方向、“现代创作歌曲演唱”方向等等。总之, 我们要高效利用学院不同唱法类型的教师资源, 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再次, 作为一个能够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的歌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 储备足够的文学和音乐基础知识, 拥有相对成熟的声乐技术技巧与外在的艺术表现力, 所以, 除去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 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组课, 使不同演唱风格的学生能够坐在一起进行适当的讨论与合作, 并配合定期开展的课外讲座形式辅助教学。总之, 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他们乐于思考擅于学习, 全方位的吸收不同演唱风格的营养与精髓, 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 (以大学四年全日制本科教学为例) ,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学习意大利17、18世纪古典艺术歌曲及咏叹调, 在中国作品的选择上则要侧重于古代文人诗词歌曲。因为中外古典艺术歌曲通常音域不宽且不追求大音量, 无论从歌曲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强调演唱风格的优雅与精致, 这就为低年级学生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习演唱方法的过程中, 作为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读懂、理解歌词大意的前提下演唱作品。针对意大利文歌曲进行字对字的学习, 养成严谨的治学习惯。

到了二年级, 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并泛唱德奥艺术歌曲。浪漫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财富, 学习一定数量的德奥艺术歌曲对于从事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作品通常选用同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经典诗作做为歌词, 语言精致, 风格典雅, 对培养歌唱者的音乐美感和艺术气质都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在这里强调, 到大二下半学期, 让学生适当的涉猎中外歌剧咏叹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声乐学习中没有绝对的事情, 对于音量上的“控制”也是相对的, 作为老师, 我们也要把握时机利用歌剧咏叹调为学生拓展音域与音量。

大学三年级, 在演唱外国歌剧咏叹调的同时要侧重于中国作品的学习, 这其中包括中国民歌及根据传统民歌进行改编的曲目、中国现代创作歌曲与中国歌剧选曲。随着学生的歌唱技术日渐成熟, 对于作品的诠释能力逐步提高, 演唱作品的完整性有了基本保证, 这段时期要特别注重学生中国作品数量的积累, 要特别注重培养其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的能力。

四年级是即将成熟的时期是收获的季节。通过前三年系统的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 演唱技术上必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 在学习和演唱大量中外作品的同时,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声音条件与兴趣所在帮助他们找出近几年来最适合其演唱的一部分声乐作品, 精雕细琢, 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研修深造做好必要的准备。

总之, 在大学四年期间, 引导学生打破“唱法”壁垒, 帮助其运用多种唱法进行理论学习和舞台实践, 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为他们在声乐领域里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4

[2] 、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3] 、《歌唱的艺术》, 薛良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 、《艺术语言发声基础》, 周殿福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多种实践 第2篇

多种教学方法在降血糖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护理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所具有的枯燥繁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难学难记等特点,笔者以降血糖药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图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歌诀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 者:陈时宏 CHEN Shi-hong 作者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厦门,361008刊 名:医学信息英文刊名:MEDICAL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2(12)分类号:G64关键词:护理药理学 降血糖药 胰岛素 教学方法

谈运用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实践 第3篇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单纯从技术角度与个体声音条件出发为我们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唱法,然而忽略了音乐风格与作品文化内涵等因素对于“唱法”这一概念的综合性影响。要知道,在声乐演唱的实践活动中,准确定位作品本身的风格并进行创造性的演绎才是成功诠释该作品的决定性要素。因此,应根据作品的文化背景与具体内容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演唱风格而不是相反。所以,就成熟的声乐演唱而言,无论“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都是为作品“风格”服务的。歌唱技术只是“工具”,“唱法”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风格演唱,首先要打破唱法壁垒。现如今我们的学生无论对于“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都存在很多误解与误用。

很多唱民歌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往往真声太多,假声太少,混声不够,听起来像大白嗓。喉器偏高声音不稳定,音区不统一,高音用嗓过度。呼吸太浅,气息不通透无法将声音“送出去”,导致声音的“致远力”不够。吐字太靠前,歌唱语言听起来不够圆润。头腔共鸣及胸腔共鸣运用的不够充分,演唱过程中喉部力量过大,这又导致了声音在不同的音区音色不统一,忽明忽暗,不受控制。有些学生虽然标榜自己学习的是“民族唱法”,但是未能很好地继承和掌握我国传统歌唱中对语言及润腔的多样性处理,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尤其不到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意大利“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并在我们的学院声乐教学中广泛运用,以借鉴西方声乐训练方法为基础的“中国声乐演唱方法”应运而生,并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学生运用演唱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能力,忽视了其对不同作品风格内涵的深入了解,致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演唱风格越发单一,一涉及中国作品往往处理不好“声”与“字”的关系,重声不重字,重声不重情。咬字含糊不清,失去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对听众的艺术感染力。通俗的说,无论他们演唱中国还是外国的声乐作品,观众经常不知所云,仿佛运用“美声唱法”一强调共鸣腔体,语言就该含糊其辞不清不楚,这真是极大的误解。

身边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在歌唱技术层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误将喉器上提替代了共鸣的高位置,声音概念不正确,认为高音“挤”或者“窄”就是“明亮”,导致腔体不统一,声音不通畅。为了充分打开口腔,使声音“靠后”,导致舌根用劲,肌肉紧张,声音听起来笨拙费力,且不容易拓展音域。忽视中低音区的训练,胸腔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声音的根基不牢固,音色不饱满不丰富。呼吸作为歌唱的动力,不能与声音做到有机配合,持续且稳健的支持歌唱活动等等。

很显然对于上述两种演唱方式的误解与误用都离我们教学的初衷与中西传统歌唱艺术理想相去甚远。那么,我们能否探索一条中西结合,中西并用,运用多种风格演唱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新路呢?

我们要保持中西传统歌唱艺术的纯粹性与审美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歌唱艺术中对语言的处理方式。例如,可以一边学习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一边研究中国古曲的演唱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嘹亮的共鸣、充实统一的音色,然后使较为成熟的歌唱技术服从并服务于传统音调,在歌曲的韵味与表现力上要讲究个性,通过多样化的对比学习,逐渐掌握不同演唱方法的精髓。在歌唱技术上,我们要充分学习并采用西方传统歌唱中音区与共鸣腔体的统一理论,在演唱实践中熟练的控制音量与音色,使演唱曲目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再单一化。

打破“美声”与“民族”间的唱法壁垒,在歌唱技术与表现形式上相互渗透,使我们声乐专业的在校生能够真正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多种演唱方法的技巧与内涵。在校期间尽量多的积累作品,丰富自己的曲目库,使偏“民族唱法”的学生具备演唱西方歌剧咏叹调与德、奥、英、法艺术歌曲的能力,使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也能有选择的唱好本国民歌与传统古曲。我们要让学生学好、学透,并乐于深入地研究唱法,寻找演唱规律。只有掌握大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曲目,对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进行比较性的学习,才能将运用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与实践变为可能,并更好的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可持续与多样性的发展服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与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呢?

首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法的研究。即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专业老师所带的一批学生共用一种唱法且长期固定直至毕业。现在,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法研究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结合院系中具体的师资情况,根据不同声乐教师的自身特点设置多样化的演唱方向,如“歌剧表演”方向、“艺术歌曲演唱”方向、“音乐剧表演”方向、“传统民族民间歌曲演唱”方向、“中国古典文人音乐演唱与研究”方向、“现代创作歌曲演唱”方向等等。总之,我们要高效利用学院不同唱法类型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再次,作为一个能够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的歌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储备足够的文学和音乐基础知识,拥有相对成熟的声乐技术技巧与外在的艺术表现力,所以,除去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组课,使不同演唱风格的学生能够坐在一起进行适当的讨论与合作,并配合定期开展的课外讲座形式辅助教学。总之,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乐于思考擅于学习,全方位的吸收不同演唱风格的营养与精髓,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以大学四年全日制本科教学为例),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要着重学习意大利17、18世纪古典艺术歌曲及咏叹调,在中国作品的选择上则要侧重于古代文人诗词歌曲。因为中外古典艺术歌曲通常音域不宽且不追求大音量,无论从歌曲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强调演唱风格的优雅与精致,这就为低年级学生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习演唱方法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读懂、理解歌词大意的前提下演唱作品。针对意大利文歌曲进行字对字的学习,养成严谨的治学习惯。

到了二年级,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并泛唱德奥艺术歌曲。浪漫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财富,学习一定数量的德奥艺术歌曲对于从事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作品通常选用同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经典诗作做为歌词,语言精致,风格典雅,对培养歌唱者的音乐美感和艺术气质都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在这里强调,到大二下半学期,让学生适当的涉猎中外歌剧咏叹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声乐学习中没有绝对的事情,对于音量上的“控制”也是相对的,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把握时机利用歌剧咏叹调为学生拓展音域与音量。

大学三年级,在演唱外国歌剧咏叹调的同时要侧重于中国作品的学习,这其中包括中国民歌及根据传统民歌进行改编的曲目、中国现代创作歌曲与中国歌剧选曲。随着学生的歌唱技术日渐成熟,对于作品的诠释能力逐步提高,演唱作品的完整性有了基本保证,这段时期要特别注重学生中国作品数量的积累,要特别注重培养其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唱的能力。

四年级是即将成熟的时期是收获的季节。通过前三年系统的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演唱技术上必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在学习和演唱大量中外作品的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声音条件与兴趣所在帮助他们找出近几年来最适合其演唱的一部分声乐作品,精雕细琢,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研修深造做好必要的准备。

总之,在大学四年期间,引导学生打破“唱法”壁垒,帮助其运用多种唱法进行理论学习和舞台实践,有助于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在声乐领域里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 [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2、张前 《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歌唱的艺术》,薛良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艺术语言发声基础》,周殿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石惟正著,载《音乐研究》,2005年第二期。

煤矿企业多种经营实践探索 第4篇

一、煤矿多种经营现状

多种经营指一家企业同时生产或经营若干种不同产品, 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为适应外部环境、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

当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多种经营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煤炭行业更是如此。煤炭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可耗竭性, 煤矿作为典型的资源开采型企业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矿区都会经历一个建设、兴盛、衰竭、报废的过程, 特别是煤矿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 只注重煤炭生产, 产品结构单一, 仅仅依靠煤炭资源而生存,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非常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的煤矿采取了开发新矿井、开拓新采区, 实行纵深发展的策略。但是一个新的矿井或者新盘区从开拓到投产不仅投资大、周期长, 而且还存在环境恶劣, 开采困难, 安全问题多, 销售前景不明等现象。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煤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绝不能再走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粗放式生产的发展模式, 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向现代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只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实施多种经营战略, 培育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快形成新的接续产业, 两条腿走路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市场优势。实现产业的顺利接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种经营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 煤矿多种经营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多种经营缺乏总体规划。

多种经营缺乏总体规划, 各矿自成体系, 小而全, 大而全,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多种经营效益差。

由于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走粗放型经营的路子, 多种经营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难以在外部市场上立足, 只能靠内部互相保护生存, 多种经营的效益不是很理想。

3、多种经营企业管理落后。

多种经营企业未能按市场要求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它依附于煤炭母体, 其企业管理仍然采用管理煤炭生产的方式, 属于安置型、依附型、服务型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比较低, 学习能力差。加之煤炭企业多数地处偏僻, 区位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致使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多种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多种经营对策和建议

1、建立统一灵活的多种经营管理体制。

要改革现有的多种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对各单位的资产在全局 (矿) 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建立与煤炭生产并重的多种经营实业公司, 将下属单位的多种经营企业全部划归实业公司统一管理, 彻底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级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封闭型管理体制。

多种经营实业公司要立足与搞好现有企业, 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配置为目标, 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 进行“抓大放小”和“择优扶强”, 积极进行资产调整和重组, 重新构造多种经营的产业布局。要重点扶持有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大型骨干企业, 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使其发展成为具有规模和竟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形成对煤炭主业的强大支持。

2、加强企业管理。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要加强成本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 实行成本核算, 成本否决制度,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制度。要努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二是在上新项目时, 要科学选项、立项和管理项目。三是树立以销售为龙头的现代经营意识。要摆脱过去那种产品经营的思维惯性, 建立一套科学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实行销售人员的收人和销售业绩挂钩的方法, 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企业的生命在于产品, 产品的生命在于科技, 只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有竟争力。多种经营企业一定要克服过去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 重投人, 轻产出, 重基建, 轻技改的发展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 进行技术创新。鉴于煤炭企业目前一般还没有形成正规的技术开发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低, 因此, 技术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煤矿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 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对等的产学研合作实体, 提高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4、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市场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煤矿多种经营企业只有树立了人才优势, 其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后劲, 才会底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煤矿企业多元发展实践探索

开滦 (集团) 蔚州矿业公司, 是张家口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 年产近800万吨, 预计2014年实现1000万元。同时, 产生煤矸石约60万吨, 是公司这几年处理最头疼的事, 买不掉, 扔不掉。按照县环保要求, 每年将这60万吨矸石填坑盖土, 然后夯实绿化, 吨矸石费用10多块, 年花费600多万元处理矸石。如果能将矸石利用, 变废为宝, 即保护环境, 又创造效益。

结束语:为推动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多种经营战略己成为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煤炭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多种经营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并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做好总体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 才能促进多元经营向良性轨道发展, 取得煤炭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全面胜利。

摘要:多种经营, 是指煤矿企业在正常的供、产、销链条外, 多种经营管理, 通常是指企业同时在多个领域开展经营和管理的活动。我国企业实施多种经营策略的原因很多, 而国有煤矿企业选择多种经营管理大多是因为煤矿寿命受矿产资源储量的限制较强, 或受环境压力, 规模无论大小, 都有终竭之日。

关键词:煤矿企业,多种经营,现状,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管理方法大全编委会.中国企业管理方法大全[M].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4年4月.

[2]魏同等著.中国煤炭开发战略研究[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11月;

多种年味初三作文 第5篇

年的味道有很多种,它不同于我们所谓的“酸甜苦辣咸”,也许正因为如此,“年”的味道才会珍贵。

听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年兽的传说:传闻在古时候过年,人们很少使用红色,但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直怪兽,家家户户都在家里不敢出门。有一个小孩子贪玩,去外面放鞭炮。年兽听到鞭炮声就狼狈的跑走了从今以后人们每逢过年就开始了“红”的习俗。

红色有“喜庆,祥和”的意义,而过年正是红色的.代表,大多数人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带新帽,穿新鞋”。有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说起过年,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美食——这两个字多么有亲和力啊!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忍不住的淌口水呢!

“红烧鱼,圆子粑粑,鸡腿,腊肉,口水鸭……等等,当然了还少不了我最爱喝的甜酒,每年我都会跟大人们喝几杯,直到开始放烟花。这是每年都有的习俗但今年却有点不一样呢!(也许是之前太过憧憬过年了吧,所以真正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觉)。在前几年我们这个大家庭缺少了四个人但今年他们都回来过年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感觉有点不一样呢。

其实除了美食,还有一个让人开心的事——发红包。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钱要包在一个包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红包里包住的不仅仅是钱这种东西更是长辈们给你的心意,对你的关怀。我们家发红包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的,而我是我家最大的,每次发红包她们都争先恐后的排队,而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场闹剧,有时候弟弟妹妹的红包都发完了而我还没有这个时候我会想他们是不是把我遗忘了。但是有些人一点也不想要红包,唉!大概是因为每次都要“上缴”吧,与其是先开心后伤心还不如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呢。

过年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守岁。对于我们这种大孩子来说,守岁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因为守岁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玩手机,还可以彻夜不眠,一听就很爽。可大人们偏偏不让我们如愿,这时候我们就会说一句话“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之后笑声不断……

药事管理学多种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第6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合理运用

中国分类号:R9

药事管理学科作为药学学科派生的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与药学学科其他二级学科有较大差异:它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因而药事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科学性质[1]。

1教学之困境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在本校为药学院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思想上能够重视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药事管理学由于内容涉及了有关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监督的各个环节,其中所涉学科门类交叉,并且包含诸多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内容等方面原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虽能明确其重要性,却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考前突击记忆、考后立刻遗忘的教学困境。由此,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进行有效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教学模式演进

药事管理这本课程于19世纪初形成于美国,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简历药事管理学科体系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60年代,主要是间断引进英美和前苏联课程;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药事管理学科逐步成为了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学教育的基本学科[1]。从这一时期起,业内人士对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2.1传统教学

药事管理学的教学长期固化为"讲课+考试"的模式,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使得学生形成了单一地、通过课程考试的学习目标。学生欠缺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能达到学以致用。

2.2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模式是一种更加贴近实际药学工作环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去到诸如药品生产企业、零售药店以及医院药房等地进行见习,师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亲手触及的方式,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总结。

2.3CBL教学

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的學习方法)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以典型案例作为基本教学素材,围绕教学大纲中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提出相应观点,做出独立判断或提出决策[2]。随着我国药事管理教育的发展,C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药事管理学课程种颇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2.4情景模拟

此方法又称作"游戏教学法",它通过教师设定某种特定的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实现情景模拟教学之前,要求设计者预想各种角色,在某个假设的情景中活动,并依照各个角色所处的情景和不同的问题作出决定,通过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情景中去感受这些复杂性与变化规律,把学习内容迁移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目前,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我国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2.5PBL教学

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通过PBL教学模式,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团队精神、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同时,结合药事管理学课程特点和教材特点来看,绝大部分篇章以概念、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文字性内容为主。通过教师的不断"教课",让学生做到简单地理解记忆不难;通过普通的试卷考试达到一般的记忆效果的检测目的也不难。但是要让学生对药事管理学课程产生兴趣,更加有效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类内容,仅凭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几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主动参与。实地观摩是一种更加贴近实际药学工作环境的模式,不只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将要从事药学工作,还可以为他们创造与见习地的药学工作人员进行探讨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阶段应当是学生有了一定的药事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此方式并不适合贯穿药事管理教学的始终。CBL与PBL教学模式均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合理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面对复杂药学实践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2]。这两种模式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案例的典型性与实效性。如在讲授假药劣药问题时,可结合"花旗假药案"的典型事件或其他相关事件;在讲到药品合理定价时,可结合某些国家基本药物"断货"的现实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此类问题上药企、医生、患者以及相关药品监管部门是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具有游戏性、假设性、迁移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讲解药学人员职业道德一节时,结合药事管理史上的典型事件"普强实验"来做情景假设,将学生分作三个大组,一组扮演法官等公职人员,一组扮演普强公司董事,一组负责观察记录和角色扮演后的提问。因为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也使得学生更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限制条件[4]:(1)模拟效果受到班额制约,小班授课时,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当授课规模较大时,学生参与机会和教师对模拟情境的控制程度都会随之下降;(2)活动的开展受到课时数限制,药事管理学的课时数有限,开展情景模拟往往需要一定的准备、排演时间,这就与有限的教学课时产生了冲突。

4结论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限制条件,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证明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单独使用都难以满足药事管理教学实际需要。务必加强多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发挥不同教法的教学优势、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同时,切忌只关注教法本身,盲目地贪图形式上的花哨、热闹。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应当适配合教学效果检查,及时优化、修正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

[2]解雪峰,吕雄文.加强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新思考[J].安徽医药,2008,22(11):1114-1115.

[3]王英姿,倪健.药事管理教学中PBL模式的应用[J].齐鲁药事,2007,26(11):694-6951

多种实践 第7篇

一、教育需求的双重性及特征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秘书在整个社会中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之一。目前, 美国的秘书总数已经超过600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十分之一左右, 这一人数与教师、医生等职业人数不相上下, 是律师人数的十几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加入WTO以来, 外商投资企业,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迅速增加, 全国企业已近900万家。以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源需求为基础, 考察区域经济发展对秘书人才需求情况, 探究秘书人才培养方案, 对释放高职文秘类人才培养潜力, 实现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渠道的互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从需求主体看表现为两种类型: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需求目的和层次上又可以分为发展型需求和实用型需求。结合两个方面, 可以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归纳如下。

1. 个人发展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个人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个人需要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审美情趣, 从精神需求的角度提升自我, 是一种个人内涵的提高。

2. 个人实用需求。

个人希望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需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较强的功利性, 对知识的追求表现为一种谋取更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 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地为社会生活的变革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文化生活的繁荣和社会的昌明进步等各种需求提供人才上的支持与保证。这种需要不以科学和文化发展的实用价值为追求目标, 而以提高整体公民素质为目的, 目标是保证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和不断发展。

4. 社会实用性需求。

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高等教育为现实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提供人才、手段、理论、技术上的支持。它着眼于文化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价值本身。

二、高职文秘类人才个人与社会需求状况

我们在2009年暑期对160名文秘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 就“你在选工作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6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培训和发展机会”。此次问卷调查一共提供了5个选项, 其余4个选项及投票结果是:26%的被调查者选择工资、福利, 4%的被调查者选择企业公众形象, 只有3%的被调查者选择单位离家近、环境好, 2%选择其他。很明显, 文秘专业学生十分关注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选择职业时, 个人实用需求比例较高。而在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我们看到, 企业非常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德才兼备型的人才比较受器重, 其次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许多行业如制造业招聘这类人才时都要求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诚实守信, 爱岗敬业, 能吃苦耐劳等。有86%的单位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 较看重综合素质, 通用型秘书是市场需求对象, 正如许多招聘专家所云, 目前, “秘书岗位易找, 秘书人才难求”。

由此可以看出, 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种需求在协调发展情况下会极大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但这两者本身又是一对矛盾, 表现在社会实用需求压倒甚至某种程度上阻碍个人, 特别是个人发展需求的实现, 表现在不同教育层次确定的不同教育目标和两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在高职专业培养中妥善地解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矛盾, 又能使个体不断得到发展, 无疑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事实上, 个人发展需求实际上是一种个体能力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多种需求下高职文秘专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1. 以社会需求为主导, 着眼中小企业的需求。

教育是对人的潜在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的过程, 因此能力的发掘并使之不断成长构成了教育的本质。高职文秘类教育教学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定位培养目标。许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兴盛, 各类商务活动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 急需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

而人才市场上反馈的信息却表明, 通用型人才推荐成功率相当低, 一些单位不得不用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来作为选才的一项标准, 导致许多报纸频繁刊登文秘类毕业生求职难的消息。从本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与趋向和本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未来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小型民营和私营企业。这些单位的基本特征是传统秘书职责中的文案和会务工作内容, 以及做好领导管家的责任不多, 更多的是要求文员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内部小型活动的组织能力, 甚至需要兼办领导的助手类工作。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危机处理能力。这说明我们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作调整, 应着眼于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服务于经济时代需求。

2. 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完成某项综合性工作任务时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研究策略、选择方法、运用技能、控制过程、实现目标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特征, 它是个人内在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一个综合体。高职文秘人才的能力领域是宽泛的, 它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 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 是核心办事能力;社会能力是职业能力, 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 是拓展。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我们不妨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这个框框, 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包。

例如, 中小企业单位的秘书职责, 要求从业人员首先要理解并熟悉单位所处的大环境的文化背景, 并同时具备一些和企业管理与营销相关的基本专业知识。针对我院本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于省内, 毕业后主要集中在宁波地区就业,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入了“中国文化概论”和“浙江地方文化”并将重点置于浙江省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现实地理解并融入社区生活做好准备。同时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专业培养计划中, 为了使学生适应上述工作特点, 我们在培养计划中还适当地增加了“营销概论”、“管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等课程, 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适当地掌握相应的管理和销售知识以及心理知识, 以适应中小型企业单位需要文员成为一个多面手的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整合课程, 并及时增加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如将会议管理和商务策划概论相整合, 授课内容涵盖会展策划、各类商务活动策划等, 将法律基础、公司法等整合为商务法律实务课程等。

3. 注重职业技能训练, 满足学生职业岗位适应需求。

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在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方面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在现实的教育环节中, 教育部门或机构应当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良好地化解这些矛盾, 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首先是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和实训教学的比重。设置实训、实习课程, 增加毕业实习时间, 如设置认识实习、秘书综合技能实训、商务策划实训等课程。加大投入, 建设模拟商务活动室, 办公设备加强对外联系, 建有适应不同能力训练的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秘书工作环境。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拓展渠道如校报记者、广播站、各类比赛、考证培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加大培训力度, 鼓励、选派教师到文秘相关岗位锻炼, 积累教学经验, 聘请有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秘书来校指导, 让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熟悉秘书工作流程和技巧等。

其次, 将学历考试与技能鉴定并举, 积极推行考试方法改革。文秘类人才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在培养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口试、笔试、操作考试、技能竞赛等可灵活采用。在学生中提倡“一凭多证”, 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工作领域获取会计、营销、速录、驾驶、四六级英语、商务英语等证书。同时, 还可设置一份《秘书类人才能力考核鉴定表》, 在新生入学时, 就可明确告知他们三年内应达到的目标, 并细化目标。如刚入学时, 可举行摸底测试, 主要是测试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 分别定好等级, 让学生明白离职业能力要求还有多大差距以后, 分学期进行测试和技能鉴定, 内容涵盖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个人能力, 鉴定要求逐年提高。毕业生实习结束返校时, 再进行一次全面鉴定, 鉴定的成绩作为评学习奖的依据, 放入其档案袋中。这样做, 一方面可使学生时时明白自己的不足,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另一方可激发学生的互相激励意识、动手兴趣。

总之,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在文秘专业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方面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在现实的教育环节中, 教育部门或机构应当, 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良好地化解这些矛盾, 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 一方面要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又要满足社会大众的选择需求。本文从当前高等教育的社会和个人需求种类出发, 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对受教育者终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并结合高职文秘教育社会需求实际, 提出高职文秘专业多元化实践性教学模式。 (宁波大红鹰学院,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多种需求,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萍.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体系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9) .

[2]吴焱.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5) .

[3]王晓彬.关于文秘实训教学的思考[J].素质教育论坛.

多种实践 第8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有效性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对初中学生来说,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验模式, 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应用知识于实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且和理论教学相似, 实验教学也应有难度的递进, 每个实验都应有自己对应的教学目标和以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不然, 往往会无的放矢,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对实验的普遍作用及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改进等现状问题上, 本人结合多年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多种科学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以供大家参考。

1 探究性实验设计

探究性实验是在课堂中配合已有的知识采取随堂实验形式进行。它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 也可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由于实验探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与实验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 从而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老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演示实验, 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例如浙教版《科学》八下有一学生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发现问题]学生做这个实验时, 发现了很多问题, 归纳起来有: (1) 当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的过程中, 坩埚口上方有白雾生成, 该白雾中有哪些物质? (2) 硫酸铜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粉末之后, 白色粉末中夹有黑色物质, 该黑色物质是什么?

[提出假设] (1) 该白雾中可能有水、SO2、O2。 (2) 该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设计实验]我们把约2g研细的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内, 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发现坩埚口上方有白雾, 我们对该白雾做了如下的探究。

(1)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坩埚口上方, 发现试纸变红。说明该白雾成酸性。

(2) 用湿润的pH试纸放在坩埚口上方, 测得其pH约为4。

(3) 用滤纸蘸上品红溶液放在坩埚口上方, 发现该白雾能使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该白雾中混有SO2气体。

(4) 将该白雾依次通入NaOH溶液、浓硫酸, 还得到一种气体,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白雾中混有O2气体。

我在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中对黑色的物质做了如下的探究。

(1) 将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之后的产物冷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得黑色的粉末少许。

(2) 将少许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 稍加热, 发现黑色粉末溶解, 溶液呈蓝色。

(3) 将H2通入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 并加热, 发现有红色的固体生成。说明该黑色粉末是CuO。

[得出结论]硫酸铜晶体分解的产物有:硫酸铜、水、CuO、SO2、O2等物质。后来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发现硫酸铜晶体受热时在不同的温度下分解产物有所不同, 在102℃时, CuSO4·5H2O分解为CuSO4·3H2O;在113℃时, CuSO4·3H2O分解为CuSO4·H2O;在258℃时, CuSO4·H2O分解为CuSO4;在650℃时, CuSO4分解为CuO。在650℃时, 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 通过对“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该实验的过程探究,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等到有CuO生成时, 坩埚内的温度已达到650℃或更高, 故做该实验时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次就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而是分多次加热、冷却、干燥, 直到蓝色全部消失。 (2) 加热时, 应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时间不能太长, 使温度有所控制。 (3) 做该实验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2 应用性实验设计

应用性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解决一些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 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 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 并加以比较, 进而进行优选。如浙教版《科学》九下《探索碱的性质》一节, 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 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 后者无明显现象。那么CO2和NaOH溶液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一个软塑料瓶, 充满CO2, 向其中倒入NaOH溶液, 盖紧瓶塞, 震荡, 发现瓶变瘪。说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马上有学生提出疑问:NaOH溶液中有水存在, 而CO2微溶于水, 又能与水反应, 那么CO2到底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 还是与NaOH反应呢?

同学们想了一会, 有人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取两个软塑料瓶, 都充满CO2, 一个倒入水, 另一个倒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 盖紧瓶塞, 震荡。结果发现倒入水的软塑料瓶几乎无变化。倒入NaOH溶液的软塑料瓶变得很瘪。这一现象说明CO2与NaOH反应, 使瓶内气压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 所以瓶变瘪;实验结论是CO2与NaOH确实反应了。

那么, 还能设计另外的实验吗?此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大气压的存在, 还可以设计与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学生在一起讨论后, 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上, 结果鸡蛋慢慢落入瓶中。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 使瓶内气压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实验二]将一个小的气球放入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内溶液的上方, 结果气球变大。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 使瓶内气压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 空气进入气球。

[实验三]将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按上有玻璃弯折管的瓶塞, 将玻璃管的另一头放入边上一起平放的广口瓶, 结果水倒吸进入广口瓶。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 使瓶内气压减小, 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广口瓶。

[实验四]将在装有等体积NaOH溶液的玻璃瓶口按上有玻璃折管的瓶塞, 玻璃管的另一头连接U型弯管, U型弯管的另一开口向上, 结果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右端液面下降。说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 使瓶内气压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 U型管形成液面高度差。

通过上述实验的观察, 同学们均得出一个结论:CO2与NaOH溶液确实反应了。我们知道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 为证实这一结论, 我们又设计实验检验Na2CO3的存在。

[实验五]分别取2只试管, 倒入1/2反应后的溶液, 然后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滴加氯化钙, 结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冒气泡,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与Na2CO3产生CO2气体, 氯化钙与Na2CO3产生CaCO3白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设计, 学生又得到一些启示: (1)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 创设新的情景, 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瓶变瘪) 。 (2)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也可以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 。 (3) 对比实验是学习科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 (4) 由于CO2能与NaOH反应, 所以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应密封保存。

3 开放性实验设计

开放性实验倡导学生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多侧面、多途径和多方法地去创造性解决问题。在实验目标、方法和过程中展现思维轨迹进行探究, 灵感的凸现, 方法的顿悟, 思维的创新, 将学生的个性尽显其中。开放性实验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经历有意义的物理学习活动。如观察、猜测、检验、修正、思辨、表述等, 又体现了学生灵活使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能力, 既有利于学生展示创见, 又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早日构建出时代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例如:我们用身边的可乐瓶做的一些实验。

(1) 凸透镜成像。

将透明的可乐瓶装满水, 把铅笔放在可乐瓶的一侧, 学生在另一侧观察, 发现笔放大了。说明凸透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惯性现象。

取一可乐瓶放在桌边, 下面压有一长纸条, 快速将纸条抽出, 发现可乐瓶不动, 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在可乐瓶中装半瓶水, 当由静止向前运动时, 瓶内水向后倾斜。当向前运动的可乐瓶突然静止时, 瓶内水向前倾斜。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3)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

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 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桌面上, 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桌面上,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它们作匀速直线运动, 发现拉平躺的可乐瓶的拉力小。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4)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取一大可乐瓶, 在侧壁从上到下钻有五个小孔, 然后在可乐瓶内装满水, 发现水从孔中流出, 孔越往下水流越快。说明液体对瓶的侧壁有压强, 水越深, 液体压强越大。

(5) 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取两个相同大小的可乐瓶, 二块海绵。第一次, 一个可乐瓶装有半瓶水竖直放在海绵上, 另一个可乐瓶装满水竖直放在海绵上, 可观察到海绵发生形变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次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 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海绵上, 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海绵上, 发现海绵形变的程度不一样,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6)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在一个可乐瓶中装满热开水, 然后到掉热开水并迅速拧上瓶盖, 在瓶外泼上一些冷水, 发现瓶子变瘪。间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7) 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取一小可乐瓶, 剪去上半部分, 做成图1所示的形状, 对准瓶口向下吹气, 发现乒乓球不下落。说明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

(8) 浮力产生的原因。

取一小可乐瓶, 剪去下半部分, 做成图2所示的形状, 第一次瓶口拧上瓶盖向里灌水, 乒乓球上浮。第二次不拧瓶盖, 向瓶内灌满水, 发现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 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 所以乒乓球不上浮。 (这一部分例子可能太多了, 可以适当删去一些或者叙述简单一些) 。

4 研究性实验设计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选择并确定研究性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实验能使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 为学生创建了动手实验和积极思维的平台,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燃烧条件实验的设计, 教材中安排是:白磷在热水下面通氧气燃烧的实验, 提供给学生进行操作, 该设计有两个弊端。

(1) 污染大。 (2) 不安全。白磷燃烧时, 其表面的水会瀑沸, 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 带来安全隐患, 未燃的白磷也不易回收, 我们设计了以上实验方案。

(1) 实验装置 (如图3、4、5) 。

(2) 实验操作。

(1) 由图3红磷、白磷着火点比较, 将吸干水的白磷、红磷加入到短粗口径试管内, 塞上橡皮塞。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 让白磷在试管内安全地燃烧。红磷不会燃烧, 且盛红磷的试管可以留待下一班学生做相同实验时用。

(2) 白磷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 (图4、图5) 。在一短粗口径的试管内注入热水, 加入一小粒白磷, 再把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内。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改作储、排气装置, 导气管口对准试管内的白磷。在长颈漏斗口加水, 通入空气, 既可观察到白磷在热水下燃烧, 又可控制白磷不致“乱跑” (图4) 。也可将热水里的白磷用小漏斗罩注, 通入空气, 排尽漏斗内的水, 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地燃烧 (图5) 。

综上所述, 是本人在多年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尝试。本人认为对初中科学教学的实验设计, 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了解实验要求。明确实验要验证的“科学事实”是什么, 要验证此“科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 分析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涉及到了科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哪些方法和原理。 (3) 确定实验仪器。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明确实验所选取的仪器和用品。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题意分析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或相关实验的连续性, 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步骤。有时需用“假设法”、“排除法”、“归纳法”等设计实验的步骤。 (5) 预期结果和分析。分析应有的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处理。

科学实验在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 有其得天独厚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 首先是通过观察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 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联想迁移、刻苦探索, 从而在实验设计中显现自己的个性既创造性。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查找进行实验设计的有关资料,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 最后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实验设计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袁运开, 赵铮, 余自强.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安忠, 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杰.化学实验论[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多种实践 第9篇

1 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基地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生产实习的要求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 实习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相对有限的实习单位需要接纳的实习学生愈来愈多, 企业生产实习的压力不断增大[3]。如该校机械专业由原来的六个班扩大到八个班学生增加了30%。同时, 许多国有企业从生产、管理、安全等各种因素出发, 对接纳大规模学生生产实习态度非常不积极, 只能靠学院领导和教师与企业的关系勉强联系到实习单位, 使落实实习单位变得非常困难。

1.2 现有实习基地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 由于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设备的更新, 封闭的加工环境, 学生们在实习工程中很难接触到零件的具体加工工艺过程。造成学生对实习内容印象不深, 对实际零件加工工业过程缺乏深刻的了解, 失去了生产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生产实习流于形式, 实习质量下降, 实习效果差强人意[4]。

1.3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较短

一方面高校的扩招, 实习学生数量剧增。另一方面, 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明显落后于招生人数的增加, 导致学生实习经费偏少。

1.4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目前, 师资队伍存在着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 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6]。

2 建立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并存的生产实习新模式

2.1 依托校内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 开展校内集中式实习

将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经验引入学校, 整合学校现有的机械实验室的机床等资源与工程实践中心联合, 按照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建设校内校企联合机电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能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和创新的实践与技术环境, 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氛围,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以校外参观式生产实习, 弥补校内生产实习的不足

通过到企业实地参观及开展专题报告等形式, 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及管理、产品研发过程、生产环境、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情况, 以弥补校内生产实习存在的不足。

2.3 以其他多种形式的生产实习模式, 作为前两种生产实习形式的补充

同时针对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校园、企业生产实习联系并不紧密。可采取学生及导师自主联系, 并以课题小组形式自组织去与其毕业设计课题相关的企业进行校外分散式生产实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导师的横向课题、科技大赛作品制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作为前两种生产实习形式的补充。

2.4建立校内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 以校内仿真实习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

仿真实习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习方式, 是对校外生产实习的补充。为了在有限的企业生产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实习内容, 可在校园网上建立可视化的虚拟辅助生产实习平台, 让学生通过该平台对即将实习的企业单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实习企业概况、产品、车间、设备等基本情况, 典型零部件的工艺路线、关键工序加工过程、被加工零件的定位与装卡典型等工艺问题。使学生在实习之前能够对实习内容了然于胸, 从而在正式的企业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2.5 建设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师指导队伍

聘请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兼职的指导教师。遴选学术水平高、科研实力强, 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历和丰富工程背景的该专业教师为首席指导教师, 组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并吸纳与课题相关的其他专业的指导教师组成的多层次、跨专业、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教师指导团队。即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也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积累工程实际经验, 促进青年教师由讲师到工程师的工程型人才转变, 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到良好效果, 多种形式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校企结合的良好氛围、优质的办学条件, 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不仅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而且大大拓宽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企业需要提前一年多时间到学校预约招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 结语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实习是提高机械类学生工程意识, 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校内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为平台, 以包括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师指导队伍为保障, 以校内虚拟仿真生产实习为补充, 进行多种形式的生产实习使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以一, 王雁.对工程教育改革中关键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9) :14-16, 29.

[2]郭钟宁, 骆少明, 张湘伟.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9 (6) :15-22.

[3]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6) :15-18.

多种实践 第10篇

一、逻辑推理记忆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第一印象十分关键,精彩的课堂导入会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学习印象。通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师在教学“现代通信技术与交换网”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其专业模型知识教学与技术原理没有学习兴趣,而他们对身边比较常见的网络设备与各项数值与实践操作却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从简单设备入手,使学生对已学的理论基础有“用武之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究中,高效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当通信专业课程进行到一半时,班级中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在学生出现这一情况时,教师若无法及时予以解决,就一定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通信操作原理这一内容时,学生在初期会呈现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随着教学时间的不断延长,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渐降低。在教师讲解到纠错编码这一内容时,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出现走神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引用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其实这首词运用一个字就已足够,为什么作者要重复用两个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是为了实现强调的效果。教师说:“对呀,此种信息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课程也是一样的,一旦数据代码出现问题,就终将会出现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

在课堂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法前,需要事先制定教学任务,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为例,有效布置符合学生学习基础且可以自主完成的学习目标。不仅有效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制定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有效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深入学习任务等。如,在教学接入网相关知识时,需要事先依据教材给出的条件,如区域面积、外部网络环境、用户数量等内容,综合计算相关数据值。有效简化学习任务,将班级中的学生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内化的阶段。在学生进行任务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而不是直接运用自己的思维牵制学生,可以适当进行教学启发。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不断鼓励班级中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勇于创新,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树立起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注重评价教学任务。在班级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第一时间应给予其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学习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帮助学生纠正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问题引导法

教师在实际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其操作原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提问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总结概括,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印象及拓展创新等。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遵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点拨三个步骤。以学习问题为中心,精心巧妙设置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展开学习提问,进而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一视同仁,站在客观平等的角度上分析问题,鼓励引导学生提出学习质疑,有效分享学习经验等。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好自我教学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爱屋及乌”,乐于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若是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则必须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通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只有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转变学习理念等,才能高效地落实教学发展目标。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通信事业在空前发展的机遇下飞速发展,这对于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有通信类专业课程自身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基于此教学现状,主要针对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通信专业课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式,应用,通信专业,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瑞明.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13(6):183-185.

多种实践 第11篇

摘要:

为了适应《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新教学大纲——即学分制下电气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对理论和技能的综合人才需求,本文介绍了我校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内容,包括课程结构改革,项目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科教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实践表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

引言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开设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但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各不相同[1-3],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实验设备陈旧,实验无法满足辅助理论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在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的遗忘率高,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与工程应用相脱节等[4,5]。

本文介绍了学分制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包括所形成的课程结构与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种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教学的探索与改进,实践表明,该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适应了学分制下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将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教学效果好。

1合理的课程结构与教学环节组成

学分制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以及拓展课程组成,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2013年我校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个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中,课程知识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压电器控制模块,二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模块。第一模块知识构成为电器、线路、系统设计,第二模块知识构成为PLC硬件、指令系统、系统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现出由元器件到系统整体递进、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注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与PLC控制技术两大部分的衔接与综合。每部分的知识结构都以器件、线路、系统设计以及指令、程序、系统设计逐渐深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有机的知识传授、获取模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包含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教学方式。综合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以常用控制线路和PLC指令应用为主要教学和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环节配合进行,并为课程设计环节打下基础。课程设计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通过对具体任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加强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运行调试的实践能力。

2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

2.1 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法,教与学互动,用教师精彩的讲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授课以少、精、宽、新为原则,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对于生活和实际生产问题,引入参与式教学。在授课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自主学习,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了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2.2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要求设计相应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全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地獨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在完成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6]。其优点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工程实践技能;其难点是项目实施的载体———教学情境的设计。

本课程近年来进行了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我们开设的项目包括:常用低压电器拆装及调试教学实训、基本控制线路、顺序与时间控制、编程软件的使用、常用指令的使用等。老师将生产和生活的实例引入作为项目,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单元项目(包括元件测试、基本电路安装、复杂电路安装、指令熟悉、程序编制,总结与汇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同时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为了解决更难的问题,或者为了设计功能更强大的电路,而呈现出对知识的渴望,而丰富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更出色的完成新的项目,从而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实现了教学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统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竞赛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面向大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课程组制定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该类竞赛,可以考察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进度,我院于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PLC”技能大赛,同时可选拔一些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独特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参加全国及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机器人竞赛、智能汽车竞赛、工程技术创新设计大赛等,以点带面,密切了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ndprint

2.4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了实验室建设,促进了本科教学实践的拓宽与延伸

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并重,因此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使科学研究对教学研究有促进作用。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到本科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研究课题中与电气控制相关的内容作为案例进行介绍,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而且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和灵感。由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师生科技项目、电气的相关实验室常需要自制一些设备或装置,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多开展实题设计,题目和项目来源于此,到目前为止,自制的多个实验装置,如基于PLC电液比例控制装置、开放式电气控制实训装置等,既改善实验条件,也促进了本科教学实践的拓宽与延伸。

2.5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类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引导、鉴定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而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制定与有效实施,才能更好的激励和促进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我校主讲教师制定了与多种教学方式相配合的分类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客观评定。

理论教学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如作业以强化学生熟悉器件、提高电气原理图绘制能力、PLC编程能力为目的进行布置,强调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绘图规范、编程正确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实践教学构建了教师考核、学生自评和互评、答辩专家评议的多元化评价方案。 因在实践教学中,多采用引入学生个体和同伴的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等,改变了只有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多种教学模式中重视技能、方法、能力、态度等的考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在学生的完成过程中进行考察,如设计说明书的书写、实际操作等细节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为从事电气控制培养基本的工作素养和工作习惯。

3 总结

近年来,我们通过“项目引入、竞赛激励、科教结合,多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均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我们会将新的实践应用与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并尝试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与建设,引入仿真教学模式,使现有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吕志香,李建荣,钱松. 基于项目教学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研究[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6(4),p15—17,33,2011.8

[2]黄卫庭. 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2(5),p44-46,2010.10

[3]李斌,邹灿红.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技术仿真教学应用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vol.28(6),p58-60,2006.12

[4] 钟永彦,陈娟. 基于项目驱动的电气控制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2月下,第36期,p80-81

[5] 李新兵.《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在教育装备,2006年12期,,p33-35,2006

[6] 宁秋平.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情境设计———以高职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vol.13(6),p58-59,2011.6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16)

作者简介:郝敏(1982-),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博士,讲师,从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多种实践 第12篇

1 《护理人文学》课程的开设

1.1 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人文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 又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修养;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护理艺术”, 以护理对象为中心, 从整体“人”的角度出发, 把人文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全面提高。

1.2 课程设置与授课计划

1.2.1 课程设置

内容包括护理哲学、护理职业素质、护理伦理、护理与法、护理与社会、护理与文化、护理与人际关系、护理与行为和护理美学等。以陈健尔主编的医学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特色教材《护理人文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为主要参考资料。课程共72学时, 其中授课学时45学时, 实践学时为25学时, 考核2学时。

1.2.2 授课计划

护理哲理理论5学时, 实践1学时;护理职业素质理论5学时, 实践1学时, 护士职业道德和素质调查4学时;护理伦理理论6学时;护理与法理论6学时, 实践2学时;护理与社会理论5学时, 实践1学时;护理与文化理论5学时, 实践1学时;护理与人际关系理论8学时, 沟通训练1学时;临床护患沟通实习4学时;护理与行为理论5学时, 实践1学时;护理美学与礼仪理论6学时, 实践 (内容包括护士仪容、服饰、站姿、坐姿、行姿、蹲姿、持物、接递物品、基本手姿、握手、鞠躬等) 8学时。

1.2.3 评价手段

理论知识评价主要结合学习态度 (包括到课率)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情况 (提问、小组讨论) 、阶段测验和期末测验, 最后评定教学效果。操作技能评价从仪表、仪容、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正确性、人文关怀 (包括人际沟通、病人的感觉) 以及调查汇报进行综合评价。

2 教学方法与实践

2.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有形、有声的世界, 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护理礼仪教学中, 加入图片和录像, 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护士的仪态要求。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讨论,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4]。如护理伦理学、护理职业素质和护患沟通的教学采取案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允许学生自主发言、互相辩驳, 并加以适当引导,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印象。

2.3 角色扮演法

在人际沟通的实验教学中, 主要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强调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然后设定几个情景 (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情景) , 学生根据情景, 设计医生、护士、病人、实习生等可能在医院工作中出现的各个角色, 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从而体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 如沟通技巧的恰当运用、合适的护理礼仪等。练习后, 每个小组在课堂中进行情景表演和展示, 表演结束后, 由其他组派代表说出他们观察到的沟通技巧以及运用的礼仪知识。情景表演也作为学生的一项考核成绩。

2.4 形体训练和风采大赛

形体训练主要用于护理美学的实验课中。首先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观看《护士基本行为规范》等录像。基本姿势的训练在形体房进行。先由教师展示各种基本姿势的要求和具体方法, 然后分组请学生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配上轻快的音乐, 使学生不易枯燥。在已经学习了护理礼仪和护理学基础的班级中, 举办护士风采大赛, 分年级进行评奖。比赛内容包括基本姿势训练、交际礼仪, 包括握手、点头、鞠躬等。通过以上方法可让学生重视本门课程, 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5 医院调查

在护理职业素质的实验教学中, 主要采取医院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下临床进行护士职业素质现状调查。调查分别从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不同角度进行, 调查表由教师事先发放给学生, 教给学生调查的具体方法和要求。调查后,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演示文稿 (PPT) , 课堂中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这一形式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调查,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护士职业素质的现状和不足,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护理职业素养的认知。

3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目前, 护理人文学师资多为护理专业教师, 他们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人文学教育, 人文知识有限;在教学中易照本宣科, 讲解缺乏透彻性和通俗性, 学生难免感到枯燥,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学者从分析国内外护理人文教育现状出发, 提出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护理人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理念, 进行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和护理人文课程改革[5]。因此, 护理人文学教师应从多层面、多途径学习人文知识, 加强自身人文素养, 从而使讲授具有说服力, 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介绍开设《护理人文学》的教学实践, 在《护理人文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分析法、形体训练和风采大赛及医院调查等,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护理人文学,教学方法,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金瑞华.从现代教育概念的界定看现代护理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J].护理研究, 2003, 17 (12A) :1457.

[2]唐亚平, 刘蓝平.多媒体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8) :786-787.

[3]冯立民.《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19 (3) :130.

[4]保颖怡.护理伦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评价[J].护理研究, 2009, 23 (4A) :921-922.

上一篇: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下一篇:趣味足球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