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教师范文

2024-07-10

中职化学教师范文(精选11篇)

中职化学教师 第1篇

1. 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

中职教师肩负着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重任, 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时代, 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取。因此, 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 接受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更多的技能, 如实际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等。人才培养在于教育, 教育质量在于教师。作为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教师, 既要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技能, 要具有“双师素质”, 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 要加强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

1996年,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做事、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反映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也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近几年中职招生从生源到质量都出现整体滑波现象, 学生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中职教师更是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 教师不单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中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完成的,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质的飞跃的。优秀的化学教师, 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 而且这种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与实践之中。

1. 读书。

面对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不好的中专生, 中职教师必须学习而且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 才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出发, 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 采用多姿多彩的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实现教与学相统一。化学专业知识是化学教师得以成长的基础, 因此, 化学教师要适时地充电加油, 反复研读化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 开发适宜中职教育要求的课程资源, 以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途径组织学生学习。由于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化学教师还应更多地阅读与化学相关的新兴学科书籍, 如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等, 做到“博大精深”, 提高素养, 解决化学教学的实际问题。中职化学教师要把读书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是化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2. 教学反思。

一个成功的教师, 总是善于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 考察这些问题的原因, 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理论素养, 如课前有无认真准备,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无进行改进, 自己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操作技能以及化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等能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否继续指导教学实践, 有无根据职教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等等。职业道德和理论素养反思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动力。

其次, 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分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与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是否已准备好, 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否恰当, 创设的教学情景有无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反思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 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师生的互动效果如何, 出现问题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怎样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气氛, 化学实验有无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应有的作用。教学后反思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自己回忆和收集同行、学生的反馈意见, 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对教学问题、教学现象形成独到见解,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对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上公开课、教育科研、辅导学生参加化学技能比赛、名师导教等都是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公开课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的职业自尊心使他们上公开课之前精心准备教学过程, 对教学内容、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用心去研究、反复斟酌, 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公开课后从听课、评课教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 从而获得专业的提升。

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就必须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以逐步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 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中职化学教师应根据中专生的特点、学校已有的条件、社会的需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例如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研究如何改革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 或用简易微型实验仪器代替昂贵的化学实验仪器, 或一些富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等, 这些都是较好的中职化学教育科研课题。化学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提高能力, 用科研指导化学教学。

化学教师要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化学技能比赛。不论是校级还是省级或国家级大赛, 教师在辅导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时, 会遇到新问题, 促使教师刻苦钻研,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和同行探讨, 和校际教师相互交流, 使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

另外, 中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 名师导教活动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4. 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对中专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较高工作技能,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劳动。因此, 中职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 并能够以规范的操作示教, 以科学的方法示范, 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药品称量和取用, 试剂的加热、过滤、蒸发、移液、滴定、萃取基本操作, 基本仪器如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使用等, 基本实验方法如容量分析、仪器分析等, 都有一定的规范, 要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和方法, 实验才能取得成功。在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 尊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对实验出现的特殊情况要努力从实验仪器、条件、方法等多方面分析找原因。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内容, 联系企业生产、生活实际, 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实验, 如食盐中碘的成分探究、鲜果中维生素C还原性探究, 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这些实验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也对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实验技能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5. 到企业实践锻炼。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职化学教师应到企业去实践锻炼。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和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 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中职化学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意见, 结合专业和教学需要, 利用寒暑假深入对口企业或基层的相关岗位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摸清有关岗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 使职业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技能培训。中职化学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中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学校、社会和教师自身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每一位中职教师应当抓住机遇, 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 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摘要:本文就中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阐述, 并对中职化学教师的成长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实验教学研究,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吴星, 沈怡文主编.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袁孝凤主编.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中职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第2篇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不仅为中职化学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带领中职化学教学走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中存在的生源问题

虽然目前中职学校中的生源量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没能跟上步伐,一直在走下坡路,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的能力,知识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都与普通中学生存在一些差距。此外,中职生由于学不得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不会、学不好的现象。越是不会学,越是不想学,越是学不好,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2.中职化学教学中教材使用状况

教材是中职化学教学的根本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使用是否充分、是否合理,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中职化学教学中,在教材使用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脱离生活实际。中职化学教材中,所选的很多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使用价值和知识价值的内容,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学以致用,影响学习积极性。

(2)缺乏专业针对性。中职教材的版本很多,也不乏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以及岗位信息的内容,虽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却通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具体需要。

二、中职化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中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如下:

1.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舞

中职学校中,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并对其进行鼓舞。鼓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人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加以指导,而非无端地指责和取笑。尤其是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个性和特点都非常的明显,需要特别关心和指引。

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能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中职化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该选择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让处在不同专业上的学生都能接触到和自己本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知识。教师还应深入钻研和学习教材,以不同形式展现教材,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除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材呈现模式之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光盘,动画等等。总之,中职化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特殊特点和情况,不仅教学内容特殊,而且教学对象特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和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徐文丽.浅谈中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办法[J].中国集体经济,.

中职化学教学浅析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法

化学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和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包含了化学在护理和医学中的应用,更大地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所以,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并运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学科的不同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反应现象、化学与生活相关的景和物等都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碳族元素”时,笔者给它的副标题是“宝藏之旅”,并以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作为首页的背景,当学生看到这颗让人艳羡不已的钻石时,瞬间对本节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心——到底还有哪些宝藏呢?碳元素的单质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金刚石,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雕琢后就变成价值昂贵的钻石,并由此来引出金刚石的应用及其他的碳单质。通过展示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这些奇妙的景观,从而引出碳酸盐的相关知识。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化学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确给中职化学的教学带来很多方便之处,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多媒体的使用中课件内容大都是简洁明了,但对知识点描述不够详细,所以利用课件讲解时,还应结合课本内容,使内容讲解更全面彻底。多媒体技术还应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重难点内容应写在黑板上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中职学生来讲,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动画的同时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重点内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要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法

中职学生的理解力较差,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涉及太多的专业词汇,他们就更难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时,方程式配平的定义非常关键,教材中的定义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系数的过程。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呢?可以这样定义:原子不能凭空出现或消失,反应前有几种或几个原子,反应后也应该有几种或几个,要让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就必须确定到底有几个分子参与了反应。而这个过程就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通过这种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定义,发现学生在配平反应方程式时,有了更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准确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2.疑问法

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寻找答案,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疑问法,不只包括教师提出疑问让学生寻找答案,还包括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学习“卤族元素”时,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你能说出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它包括哪几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有哪些性质?你能说出几种包含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如:在观看实验视频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针对问题做出不同的见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原理就会掌握得更牢固。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方法也有待于更好的应用和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丁秋玲.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马保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9,(16).

[3]程淑艳.多媒体在化学教学运用中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中职绿色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现如今,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越来越短缺, 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化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 绿色化学的研究成为如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化学教学恰好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与环境保护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绿色化学教学的实施, 为绿色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 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绿色化学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策略, 首先要意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1.1 绿色化学教学是新世纪科学进步的要求

绿色化学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进步中一种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相比于传统化学来说具有一种最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传统化学中, 追求化学研究的效率, 注重生产出的物质的功能、有效性, 却往往忽略了它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而研究化学的科学家往往是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专业知识。而绿色化学恰好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 它弥补了传统化学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 在这个时期, 其发展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同样的, 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 绿色化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在今天的科学发展中就凸显出来了, 而绿色化学教学则是新时期科学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化学工业这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 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 而一方面又在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近年来, 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水中污染物越来越多, 固体垃圾也已经泛滥成灾。很多化工厂对外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垃圾都没有达到对环境保护所要求的标准, 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健康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障, 不但在经济方面损失重大, 身体素质也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还危及到了子孙后代。虽然查处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如果只是一味地抑制化工业的发展, 只会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缓慢, 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会太大,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是要发展一种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化学, 那就是绿色化学, 因此, 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3 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当今时期,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提倡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绿色化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教学方式, 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方面的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 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这是适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正是响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 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绿色化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

绿色化学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新概念、新科学, 它是未来化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的, 如今, 我国正在实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而绿色化学教学正是为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它可以改进传统化学课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教材方面的改进, 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更多对环境有利的化学知识。

2 绿色化学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2.1 改进课堂教学内容, 从理论上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要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以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为首要任务,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 还要为学生普及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结合教材内容, 联系化学科学及时发展的实际, 并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子, 让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比如,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导致了温室效应, 而要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 完成保护环境的目的, 就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这样的实例,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更能够让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2.2 结合实际生活,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 处处都渗透着化学知识的影子, 从烧开一壶热水、洗净一件衣服, 到冰箱的工作原理、室内装修等, 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一种行为, 可能就会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而生活中, 一种良好的习惯, 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这种好习惯, 就包含着绿色化学的理念。而绿色化学教学不必非要寻找那些高深的科技发展案例为教育素材,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绿色化学教学的例子, 而且, 这些实例贴近于生活, 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化学知识教育, 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案例, 帮助学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 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2.3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突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教学形式, 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学生跟着教师学习这种单一的形式了, 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展开,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 是绿色化学教学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绿色化学知识讲座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绿色化学为科技的发展及生活的改善带来的巨大影响, 加深了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另外, 还可以举办绿色化学知识竞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 从而达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 还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加深对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 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 形成绿色化学的坚实理念。

2.4 开展绿色化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绿色化学教学的直接体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 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基础, 注重环境的保护, 从实践方面, 加深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化学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事项: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废弃物与有毒物质的产生;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中间产物与生成物都应当无毒无害;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害的物质作为辅助试剂或催化剂;原料要使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回收不可降解的有害物质, 不可随意排放;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 化学实验还要从改进实验内容与实验仪器等方面出发, 让化学实验中尽量少消耗资源, 做到节约物资, 同时, 也要尽可能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在化学实验中注意环境的保护, 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 这也是绿色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邓育红.绿色化学课程一化学教学的新理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 (10) :24-26.

浅谈中职基础化学教学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活;地质;人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46-01

中职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知识广泛地渗透在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尤其对于中等地质学校的学生来说,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更是与地质、宝玉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唯有学好化学才能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要求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为宗旨,呵护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引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一、化学教育要紧密结合职教培养目标

职教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及其质量和规格要求。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涵盖知、技、意三方面。根据职教培养目标的要求,原教育部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职教培养目标,突出化学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空洞得理论讲解。比如在讲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套实验设备,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过程,并总结出步骤。然后,老师再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在实际的地矿行业工作中要经常配制一定矿物的标准溶液。这样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强了学化学的信心,而且还体现了化学和专业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实践性,落实了职教培养目标。

二、化学教育要紧密关注生活现象

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第13届会议的主题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化学课程更强调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包括让学生认识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以及提高公民的“化学素质”等倡议和要求。因此,给这个群体传授“够用”的知识即可,即相对于其将来的社会定位,构建相应智商的知识够用即可。中职化学教育应顺应时势,更多地做到如何让这一群体中的每个人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合格公民,“使每一个人认识自己以及理解生活、社会、自然和环境,能应用科学知识和理解能力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期盼的“公民的化学素质”,也就是说,最好能让接受化学教育的年轻一代人有更高更丰富的化学情商。不只停留在身边会发生什么“反应”,将“产生”什么,更要关注这个反应及产生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有很多的变化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就可以得到疑问的答案。比如“苹果汁变色”的现象,用榨汁机把青苹果榨成汁,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几分钟后,苹果汁变成的黄颜色逐渐加深,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该生活现象就可以用铁盐的相互转化进行解释。这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看待化学的视角,而且是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种“化学的生活化”处理手段,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饮食营养价值相关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化学教育要密切关注地质知识

整个地球就是由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地质与化学密不可分。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同学甚至连元素符号都不认识,基本的化学式也不会写。在补充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式的相关内容时,借助常见的一些矿物进行介绍,这样可以密切化学与专业的联系;在学习氧化铝这一节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宝玉石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因为掺杂了不同的金属,如加入鉻时呈现红色,加入铁和钛时呈现蓝色;在讲解铁盐的相互转化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含有铁的宝玉石在断面处因被氧化而呈现出黄色;在讲解晶体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自然界各种各样精美的矿石及宝玉石图片。

四、化学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体现人文精神

教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育人。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教育应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智育,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体质等全方面的发展。

化学教育中要善于挖掘乡土人文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讲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一节时,可以讲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故事;在讲解有机物时,可以讲解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为祖国奉献和奋斗的决心。四大发明、春秋炼铁、结晶牛胰岛素到人工合成金刚石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科学求实、锐意进取卓越智慧和拼搏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 波,《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2]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

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 第6篇

所谓探究式教学, 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教学的一般程序

1. 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发现问题, 是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第一要素, 也是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 直接提问, 发现问题, 引起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学生会从他们的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 进而拓展到“其他盐类的酸碱性如何”等相关问题, 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 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 利用实验, 发现问题, 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 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3) 利用化学史料,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探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 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 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 使学生学到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4) 利用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探究。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高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创设探究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 这些手段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化学教学活动, 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 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学生收集资料, 提出猜想与假设。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后, 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 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查阅课本、网络查询, 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来说很重要, 而且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然而, 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在每次有限的探究活动时间内,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 制定可行的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资料的查询, 并不断地培养、加强学生对所收集资料的整合。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 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 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 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 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3. 选择恰当策略, 解决问题。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在解题时, 要注意克服只考虑一种思路, 一条道走到黑, 钻牛角尖的定势, 进行发散思维。研究发现, 大多学生在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 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 就感到束手无策了。教师应该进行必要、可靠的引导, 发散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这种从多种角度看问题, 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的思维, 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思维。

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本质中, 从猜测的产物都无从找寻溶液褪色的原因, 这时教师就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是不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而正是这个物质的生成使溶液的颜色褪去”。比如过氧化氢, 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引导, 对之前知识进行必要迁移,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最终得出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使溶液的颜色褪去, 解决了问题。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在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并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使探究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在探究中, 提高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如, 学习《盐类水解》时, 有学生提出了对碳酸氢钠和硫酸氢钠两种酸式盐是否都水解的问题。解决此题从理论上首先应对两种阴离子进行分析, HSO4-1和HCO3-对应的酸分别是H2SO4 (强酸) 和H2CO3 (弱酸) 。硫酸电离为全部电离, 从而得出HSO4-不水解只电离, 不存在HSO4-, 导致硫酸氢钠显强酸性;而碳酸的电离为部分电离, HCO3-既水解又电离, 而且水解程度较大, 碳酸氢钠显弱碱性。运用对比法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 从不同处着手, 深挖内在联系, 进而解决问题。

中职化学教师 第7篇

一、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 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 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 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 在学习《原子结构》时, 介绍人类对原子结构理论的认识过程: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808年道尔顿 (Dalton) 原子模型→1897年汤姆逊 (Thomson) 模型→1904年奈冈 (Nagaoka) 模型→1911年卢瑟福 (Rutherford) 模型→1913年玻尔 (Bohr) 模型→1932年西奇维克 (Chadwick) 模型→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电子云模型。不同时期的模型反映出了科学家对原子的组成及其内部结构的奥秘探讨成果, 揭示了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科学理论会逐步得到完善, 甚至变更。每一个新模型的提出,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模型进行了否定, 同时也推动了原子结构知识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也会随着新的实验现象的出现继续深化下去。通过引入这样的化学史内容, 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理论和模型建构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的意义。

二、结合实际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情境, 不仅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还会使课堂教学向学以致用的方向趋近, 转变学生不正确的知识经验, 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 提出“新买的铝锅, 烧过自来水后会有黑色斑点生成, 这是为什么?”作为课堂引入,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完成课堂学习;在“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教学中, 设计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黄, 谁能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入, 让学生在已知事实但不知道原因的好奇心的驱动下思考, 引起认知矛盾, 教师再通过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 有哪些化学性质?”引出课堂学习内容;在学习硫化物的性质时, 列举了化妆品的使用:许多有增白效果的化妆品里有铅白 (PbSO4) , 用久后会跟皮肤中的含硫化合物反应, 产生黑色难溶于水和酸的PbS, 所以在脸上会出现黑斑点, 可以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擦拭, 发生反应:PbS+4H2O2=PbSO4+4H2O, 使黑色的硫化铅转化为白色的硫酸铅, 消除黑斑点。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2价硫的还原性, 还可以教育学生不要用伪劣的化妆品, 注意皮肤的保养方法。

三、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 提倡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而有效的开展化学实验, 最重要的就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实验探究积极性的情境。如, 在“盐类的水解”的课堂教学中, 可利用“活动·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

设问:在酸的水溶液中由于[H+]>[OH-]而显酸性, 碱的水溶液中由于[OH-]>[H+]而显碱性, 那么正盐的组成中只有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既无H+又无OH-, 它的水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学生实验:用pH试纸分别检验Na Cl、CH3COONa、NH4Cl、KNO3四种水溶液的pH值。提问:这些盐本身并不能电离出H+或OH-, 为什么有的溶液显酸性, 有的显碱性, 有的显中性呢?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经过讨论、阅读课本后, 分析解释了溶液pH值不同的原因, 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和规律。通过实验直接引入的方法, 通过设问, 直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分析、实验验证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而逐渐得出结论。

四、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根据学科内容、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 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 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仿真化学实验室。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漏斗、导管等这些真实实验室中的器具, 在仿真实验室中应有尽有。学生可以自由的搭建实验仪器、添加药品, 并让它们进行反应。学生可以完全自由的搭建各种实验设施, 例如制取O2、Cl2、CO2, 把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在CuSO4溶液中滴入Na OH;用H2还原CuO;用Na OH中和滴定HCl溶液;加热Fe Cl3溶液观察它的水解等等实验。该软件不但可以展示逼真的现象, 还能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以供分析。

五、结语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第8篇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新的形势, 虽已实施素质教育多年, 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教育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已远远滞后于时代的步伐。第三次全教会指出“智力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教育应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的教学研究, 旨在面向全体学生, 开发学生智力,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 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

二、基本思想

(一)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 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 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 开拓进取, 建构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当代认知心理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意识是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 是从事任何工作的责任感的产生条件, 是劳动者素质中很重要的一种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来说, “主体”意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主导”来形成的。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 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 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 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 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 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 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 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 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四) 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自主-合作”教学活动意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问题的发现、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建构的策略及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的根本。在教学中切实尊重“主体”, 发挥好“主导”的作用, 充分体现教师的促进者、引导者、学习共同体的角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的前题。

a、正确处理好“接受”与“质疑”的关系。

b、破坏学生的依赖环境, 消除学生的从众心理。

c、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论证新问题的机会。

d、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思路。

3、引导学生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是教学的关键。

a、重点目标与一般目标把握。

b、“核心问题”的特征。

c、怎样抓核心问题。

d、讨论中如何切入生活及工农业生产。

e、现代科技中的知识点的体现。

4、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教学的重点。

a、用实验、史实、现代科技、发展前景等多角度、多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b、从时间、组织方式等方面保证全员参与、争取人人发言, 充分体现其合作性。

c、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延迟下结论、求同存异等方式保证讨论过程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5、重视知识整理归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

a、对知识的归纳整理。

b、对学习方法的归纳整理。

c、对知识的运用的归纳整理。

6、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能力是完成教学的必备条件。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学习, 改进教学设计, 吸收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符合时代的要求。

总之,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等诸多因素相关。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其主体意识, 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摘要:从程改革的理念出发, 结合现行中职化学教材和学校实际, 并按照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精神, 探究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来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方法探究 第9篇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中考成绩平平, 学生来到职业高中难免有些丧气, 心里有一种失落感, 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上职业中学没有出息。虽然随着国家对中职学生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就业出现回暖, 但进入中职学校后, 心理上仍无法摆脱自卑阴影, 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向他们说明职业高中的优势,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 专业学习目标性强, 就业方向明确, 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有效对接, 比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近几年, 国家对中职院校大力扶持, 不仅对口高考的录取率逐年增加, 而且也在积极探索既能升学又能学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对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方面也是大力支持。总之, 要让我们的学生坚信, 进入中职院校并不丢人, 而是要通过自己刻苦的学习, 成为国家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俗话说,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心中充满希望, 充满干劲, 满怀信心的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加州大学G.C.皮尔特尔教授, 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勤纳教授, 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 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 可以尽可能的把枯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觉到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 而是活生生的例子,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新课开始前, 我们可以提出跟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些问题, 比如水壶中的水垢为什么可以用醋来清除;自来水中为什么通入少量氯气来消毒;市面上卖的“毒银耳”、“毒筷子”是怎么回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它有什么危害;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为何会致人死亡等等。那么, 在这样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就会逐步领略到化学的魅力, 意识到化学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自然也就会真正的爱上化学, 用心的学习化学。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积极改变“重知识、轻实验”的错误思想, 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以课本知识为载体,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验中, 探究课本上的知识或者亲手验证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获得主动的感性认知, 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例如, 某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 那么它为什么会变红;在电解水时, 可观察到两极上有气泡产生, 启发学生分析两极上是什么气体, 怎么检验, 气体的体积为什么不一样?边实验, 边讨论,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步步深入,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补充一些趣味实验, 如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CO2气体中的燃烧等, 都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

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尤其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 不能每天坐在教室里读死书, 而是要与社会接触, 我们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 以我们化学的视角, 以科学的态度探究物质世界的奥妙。例如, 我们可以开展“水质调查”活动, 指导学生对我市水质现状开展调查, 根据现有的知识, 让学生先提出调查的课题, 比如汾河水中的酸碱性如何、水中可检测出哪些离子、水中SO2的含量有多少、水中可以溶解多少O2、水中可以检测到哪些污染物等等, 通过此类课外实践活动, 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 而且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 是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新的知识。

总之,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 尽自己所能让职中的学生树立信心, 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用自己的努力点亮自己的人生,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 我们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在六年的中职化学教学中, 结合教学实践, 对中职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困境的突破研究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42-02

摘 要 中职化学教学因其特殊的现状特点和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如何将这些深奥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突破化学教学困境是当下中职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教学困境

1 中职化学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中职化学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代谢途径复杂、内容枯燥乏味,是历年来学生反映最难学习的一门课程。在此,笔者想首先引用一篇教学杂志上的调查问卷来侧面反映目前中职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问卷针对 300 名中职学生进行了如下的问答(1)在中职化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带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对你而言,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在哪里?(3)你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哪些方面的改进。最终的问卷结果如下:生动新颖的实验以及教师轻松幽默的课堂讲解占到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前两位;而在学生认为化学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是哪里的答案中,需要大量记忆的繁琐的化学公式和抽象的理论概念不出意外的上榜;而多达 90% 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形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见目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形式、方法过分单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化学教学在中职教育工作中高效的开展。

2 中职化学教学困境产生原因

2.1 客观原因:

中职化学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中职学生难以理解;另,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其次,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再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当下中职化学难学、难教和难学好、难教好已成为中职化学教师、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主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学生基础差,缺乏扎实的化学知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明显。而且,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另,部分中职化学教师在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和教学对象质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变得有些无所适从,更有部分化学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如何帮助中职化学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是目前中职学校化学学科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中职化学教学困境突破策略

3.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因其特殊的现状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从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中职化学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而且对专业课比较重视,这就给化学课教学增加了难度。那么中职院校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呢?

首先要揭示化学之美,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例如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把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的红色褪去。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邊,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明白化学内容基础,却影响深远。让他们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来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另外,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再引入教学内容);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2 重视增设实验环节: 中职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们也喜欢通过亲自动手去领会生物化学的奥秘,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参与的意识。在教学中,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由于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会更有兴趣,操作就会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目的安排实验活动;(2)让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与实验;(3)让学生分析实验所得资料及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报告。

实验课程教学可以考虑给学生开设大大小小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要有一定难度梯度,从较简单的“糖颜色反应”的验证实验到“α-淀粉酶活力测定”探索实验循序渐进,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登讲台讲课,培养他们的自信。例如,在讲解糖有氧氧化时,因为第一个反应阶段和糖酵解的过程相同,就可以让学生来讲解反应过程,同时设疑,为什么同样的过程无氧和有氧情况下产生的能量却不相同,这种方法能取得了较好的化学教学效果。

另一种开展教学的方式是善于“设问”。例如讲解蛋白质变性时,先提出疑问生鸡蛋易消化吸收还是煮熟的鸡蛋易消化吸收,然后再讲解蛋白质变性的概念、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变性的临床应用。再如讲解酪氨酸代谢时,先让学生了解白化病的临床表现,再讲代谢过程;讲解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时,先讲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什么肝炎患者皮肤、眼球发黄,是不是眼球、皮肤变黄色就是肝脏疾病,就会传染呢,然后再讲解代谢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增强记忆,而且能把枯燥的理论和临床应用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

[1] 袁孝风. 化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8.

[2] 郑长龙. 新课程教学法 [M]. 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职学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心得 第11篇

有机化学是中职学校化工类、制药类、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兼有文、理科的学科特点;有机化学内容繁多, 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在实际教学中, 任课老师如果找不准授课切入点, 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下面从找准授课切入点角度, 谈谈我从事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1 联系实际开展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是为就业而来上学, 如果课堂“所学”与就业“所用”脱节, 会形成教师讲的枯燥无味;学生听的如同嚼蜡, 学生上课玩手机就成了给老师讲课的反馈。如果从“用”的角度来“教”, 比如:讲“美拉德反应”, 如果告诉食品系的学生:面包的色泽和香味主要源于焙烤过程中对美拉德反应的控制, 控制手法的好坏将确定你烤出的面包是出自“路边摊”还是“好利来”。此时, 老师收获的或许是一双双憧憬你讲下去的求知的眼睛。这样授课会比单纯讲反应方程式好很多。

2 创设悬念, 制造学习神秘感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 这时就可以有意识创设悬念,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奥妙的神秘感。例如:在神探波罗《无言的证人》中, 被害人误食有机磷, 口吐紫色烟雾而死, 旁观者以为看到了她的灵魂从口中出来升天了。其实是有机磷使人中毒, 发生复杂反应的表现。这样讲, 比让学生去背有机磷的性质和危害来的深刻。

3 抽象理论, 巧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集文字、动画、图表、声音于一体, 用于授课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加速教学进程。比如:讲解杂化轨道理论、电子云、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共轭效应等抽象的理论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配上音乐进行讲解, 既直观又简洁, 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课堂“探讨式”教学法

中职学生来源广泛, “两后生”、退役兵、再就业人员都有, 个体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异很大, 有些学生在课堂的回答和发问会远离主题, 作为教师既不能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又要纠正其存在的认知误区, 不妨采用“探讨式”教学。可以说:还有更好的答案吗?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有不同的办法?请你尝试回答一下, 好吗?这样就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统一到同一个课堂上来。

5 以实习、实验配合理论学习

有的学生不善于发现化学现象中的问题;不习惯探索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能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形成能力。学习化学可以养成的持之以恒的耐心、严谨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动手习惯都没培养出来。对待他们, 可以适时安排实习、实验, 利用实习基地或实验室的设备优势, 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引导他们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北京三元乳品四厂实习时, 我指了一下靠墙码放的类似面粉的一袋东西, 告诉他们:这就是CMC, 他们从此终生记住了CMC就是羧甲基纤维素, 是面粉一样的东西, 用来给乳品增稠的。

6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 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问难, 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7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探究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 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 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 如对学生提出疑问, 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答案。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8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心灵的开放, 引导学生广泛关注世界发展与变化。鼓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摄取广博的知识, 学会多向思维, 集思广益。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比如:总结醇、醛、酸的化学性质, 应用“官能团”来讲解, 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利用这种方法教学, 不仅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

9 多元化教学途径

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 自己思考, 自己推断, 从而去验证课本上的定理规律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以问题为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也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必要条件。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 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 可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 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比如:在研究苯的化学结构时, 化学家凯库勒日夜钻研, 总是发现不了与苯分子量对应的化学式, 直到有一天晚上睡梦中看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于是苯的环形分子式终于被找到了。这成为了化学界的美谈。

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充满了无穷的探索, 有机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神奇,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实行新课标改革的方针, 改善我们的学习的方法, 使学习有意义、有乐趣,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 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 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这三个方面, 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喜欢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 授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让教学贴近生活,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驱动力, 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是中职教师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数据探究下一篇: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