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实验室范文

2024-06-30

疾控实验室范文(精选10篇)

疾控实验室 第1篇

1 要提高管理水平, 必须有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是保障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实验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制度、内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化建立有利于实验室自身的正常运作。在建立制度的时候, 既要顾全大局, 尽量完善, 又要审时度势, 使之简单易行。

2 推行适时灵活的人员培训计划

在国家对疾病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 疾控中心的检验人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这就给疾控中心实验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实验室检测项目不断地增加, 检验技术不断地更新, 如果工作人员还保持在原有的水平, 将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需要建立良好的人员培训计划, 以提高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对每年可能变更或已经变更的新技术进行追踪, 同时要求实验人员认真学习和总结, 力争做到为我所用。这样, 既节省了人力资源, 又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实验任务。与此同时, 建立区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走进卫生检测领域, 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高技术成分, 这对使用、维护、管理仪器设备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综合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使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在实际工作中, 要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实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其目的是使操作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程序, 通过培训使培训者能够独立操作和保养设备, 独立解决一般的技术问题。

3 为适应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

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 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为了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任务, 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这样既能节省实验人员的工作时间, 又能有效地避免实验中因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弊端。同时, 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验收、鉴定、流转、使用、保管、维修等步骤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并且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 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 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实行了培训、考核,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良好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仪器, 保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1) 实验仪器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 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2) 提高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是发挥实验仪器设备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功效就大, 经济效益也有效。否则反之, 并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实际上实验仪器设备放置不用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未充分发挥其效能, 就将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 等于浪费。

3) 实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的使用、调配、管理仪器设备, 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在这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 有效利用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使用, 对教学和科研的开展也不利。

5 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疾控中心发展迅速, 工作规模不断扩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也相应成倍增加, 随着近几年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增大, 如何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实际上就是提高投资效益。然而,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得好, 与疾控中心专业及工作结合的紧密;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额度分配得合理;设备选型科学先进、论证充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机制先进,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才能提高, 投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

首先良好的试验室建设规划, 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实验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按照主要学科来划分, 就会分为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等, 每个学科有不同的实验目的, 因此相应的, 每一种实验室的要求都是不同的。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3~5年规划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规划的任务是把目标与方法、需要与可能、技术与经济、当前和长远等诸多因素统一起来, 以最少的投资、最高的效益来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就是发展的蓝图, 科学的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在规划的时候, 要分清主次, 使得实验室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同时又能使本疾控中心的一些实验室相对于同级别疾控中心有出类拔萃的特色。因此, 在建设中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投资到疾控中心收益面大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打好基础之后, 才可能办出特色。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实验任务规划、实验室人员规划、经费规划、实验室用房面积规划、环境条件规划、实验进度规划等, 综合考量, 从而确定投入的规模以及所需的具体设施。

其次, 实验室设备的选型与论证, 是提高利用率的关键, 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好以后,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 如何做好设备的选型与论证工作, 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过程是保证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实验室设备的选型应该按照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疾控任务或科研任务来确定。在配置仪器设备时, 需遵循选择技术先进、功能使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尽量的配置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对实验仪器的选择, 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详细的论证, 要全面掌握试验仪器设备性能要求。在进行设备选型的过程中, 除了应该全面掌握技术性能外, 同时, 还应该掌握市场价格行情信息, 做出一个先进性、实用性、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尤其是在进行使用期限短更新速度快的电子信息类设备时, 更应谨慎购置。多到兄弟疾控中心调研学习, 将会有助于对仪器设备的选型。

总之,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 既有实验室具体工作、科研工作, 又有行政工作。作为疾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工作必须与疾控中心管理密切配合下进行, 提高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是一个疾控中心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实验管理上下大功夫, 向管理要效益, 向管理要质量, 以推进疾控工作进程, 实现疾控中心整体目标的提升。

摘要:随着疾控事业的发展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相继引进, 及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应用, 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 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已经成为疾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 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对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实验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沈丽娟, 陈吉华, 张少锋, 等.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完成[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3) :45-46.

[2]蒋永清.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医药月刊) , 2007, 4 (3) :199-200.

泾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自查情况小结 第2篇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质量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2年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认实函〔2012〕104号)要求及省质监局《关于开展2012年全省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中心实验室于7月30日组织学习和传阅,从实验室组织机构、检测过程管理、检测报告、检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自查,现将我单位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室组织机构情况

我中心是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检测机构,能够保证客观、公正、独立的开展检测活动,实验室具有固定的检测场所,试验用地400平米左右,设有理化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我中心检测人员6人,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设备管理员、进行了任命,有任命文件,检验人员全部培训后持证上岗;经自查,我中心每年进行一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与计划相符,内审和管审中内容输入输出明确,审核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并杜绝了问题的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二、检测过程管理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从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环境及安全管理、样品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仪器设备技术状态良好,能够按计划进行核查和检定/校准;自校准的仪器设备制度有溯源图和校准规程,且记录、报告齐全。实验室环境条件全部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经查看资料和现场,我单位样品管理制度完善,标示清楚,流转过程记录详实齐全

我中心主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性检测任务,实际接受

社会委托的试验检测业务很少,样品管理工作也随之开展的比较少,致使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管理的程序不熟练,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已进行督促学习培训,现已全部熟练掌握。我中心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全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的。

三、检测报告程序和管理

我中心从检测报告格式、结论、签字、检测记录、执行标准、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偏离以及合同、记录、报告的相符性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1、经对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检测报告进行抽查,我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记录格式正确、信息充分;检验结论用语正确,负责人签认符合要求;检测所用规范、标准、规程现行有效;合同、记录、报告完全相符,没有出现虚假数据或虚假报告。

2、我中心制定有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和实施计划,到目前为止,组织内部人员比对3次,参加检测机构间比对2次,主要涉及水质等多个对象。

3、到目前为止,我中心所开展的业务中未涉及分包项目和检测的偏离。

四、检测行为

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从证书有效期、超范围检测、分包检测、防腐违规行为查处、用户意见征求及申诉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1、我中心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2012年4月24日,现出具的检测报告合法有效;未出现超出资质认定范围且带CMA标志的报告;未出现业务分包情况。

2、我中心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商业贿赂和影响检测公正性的制度和措施,并经常性的对检验工进行教育培训;在检测过程中

未出现牟取不当利益和违规收费现象。

3、我中心关于客户意见、申诉投诉的制度健全,渠道畅通,到目前为止,未出现申诉、投诉现象。

通过本次自查活动,使我中心的管理活动和检验行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得以及时改正,对我中心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我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经常性的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从而不断向更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方向迈进。上述自查情况真实齐全,在此,欢迎各级监督部门莅临我中心指导检查。

附表:2012年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监督检查表

泾县疾控中心

疾控战线“排头兵” 第3篇

灾区疾控 众志成城

2010年5月6日凌晨2点开始,该县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雨势凶猛,造成29个乡镇的1142个村都不同程度的受灾,受灾人口达28.17万人,据初步统计全县受雨灾污染的水源或水井共有1387处。群众财产损失惨重、生命和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抗病救灾的紧要关头,疾控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同受灾百姓一道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投入到救灾防病的第一线,把健康送到受災群众的身边,与受灾群众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御灾。为确保灾后群众的健康安全,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救灾壮歌。

5月6日12时疾控中心主任谢元甫立即带领疾控中心应急机动队会同上梅镇卫生院机动队对受灾的工农河、天华中路、温洲商业广场、商贸城、西苑超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严密的消毒工作。5月7日疾控中心立即启动救灾防病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将所需的消毒药品、应急物资准备到位,并制订出救灾防病预案和卫生防病工作方案,7日20时赶赴受灾乡镇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由于受灾非常严重,特别是奉家、水车、文田很多房屋被大雨冲刷、淹没、浸泡,受灾面积相当大,卫生防病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应急队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投入到救灾防病工作中,他们顶着烈日酷热,穿上了厚厚的工作服、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强忍着消毒剂剌鼻的气味,挨家挨户对洪水浸泡过的房屋、家具、用品、家禽家畜圈栏及厕所、垃圾堆进行消毒处理,向群众宣传灾后饮水卫生知识,开展饮水消毒。他们还协助群众清除洪水过后沉积的淤泥、填平洼地、疏通沟渠,消除蚊蝇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走村串户向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让每名灾民了解洪灾防病知识。特别是奉家因灾后道路不通畅,疾控中心欧小波、陈介民、朱新胜三位同志主动身背消毒药品步行15公里赶赴受灾地进行救灾防病工作。工作期间,所有应急队员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有怨言、叫苦叫累,充分展示了疾控卫士们敢于吃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

在救灾防病工作中,疾控中心共发放、使用消毒药品690件,发放用于治疗灾后皮肤病的无极膏1800支,投入救灾经费65000元,累计消毒面积达413700平方米,消毒水井和水源1190口次,全体干部职工向灾区爱心捐款21800元。为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防控 甲流袭击

有效应对和及时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职责。但随着人口的大流动、商贸交往的频繁、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人类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加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新化县疾控中心针对日益繁重的防病工作任务,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队员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全县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9年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甲流疫情,宛若一只蝴蝶在墨西哥小镇的轻扇,病毒悄然萌生,并以汹涌之势迅即蔓延全球。这一场肇始于春的疫情,稍事停歇,阴影却仍横亘未去。在这个天涯咫尺的“地球村”,不到两周的时间,疫情已波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不久,该流感正式定名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疫情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6级。这是本世纪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它的到来,让世界颤栗。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化县疾控中心没有观望等待,而是以特有的职业敏锐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做好了防控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9月,接娄底市会议精神后就召开紧急会议,中心主任谢元甫马上安排部署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进行全员培训、制订甲流防控的应急方案;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加大疫情监控力度;储备应急物资;同时,还抽调了专业人员组建应急防控处置机动队,为迎战甲流做好前期准备。

遭遇甲流疫情阻击战,疾控中心沉着应对,科学防控。2009年9月23日起,新化县疾控中心接二连三接到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各地学校发生疫情,疾控中心均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组、检验组、消杀组等应急处置人员火速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在疫情处置过程中,疾控人临危不乱,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领导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建议,并严格按照疫情处置流程,对发热病例采集鼻咽拭子,送娄底市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根据相关规定和疫情,果断地提出聚集性病例多的学校或班级停课的建议。疫情发生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在疫情报告学校开展了大范围的流调,排查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对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集中医学观察和居家医学观察;全面落实疫点消毒工作,对学校学生寝室和教室等重点场所和环节逐一进行消毒;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及时消除了社会恐慌情绪,保护了群众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提高了新化县疾控中心在全县卫生应急工作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励精图治 争创一流

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纷飞的惊心动魄,疾控卫士同样也经历着一场场“战斗”的考验与洗礼,把白衣战士的宣言作为冲锋的号角,捍卫着百姓的健康,疾控工作人员是当之无愧的健康卫士。

2011年,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工作在全省疾病控制业务管理工作的考核中获得先进单位称号,全省县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考核中获得第一批的第二名,全省传染病报告管理与死亡监测代表娄底市接受省卫生厅督查获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疾控中心平时严谨的作风和扎实的训练密不可分。

正是新化县疾控人“励精图治谋发展、勇攀高峰争一流”的拼搏精神,赢得了诸多荣誉。2010年,被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评为“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被湖南卫生厅、省疾控中心评为“湖南省县级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考核评估优胜单位”、“2011年度湖南省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工作考核先进单位”、“2011年度湖南省县市区地方病防治工作考核先进单位”;被娄底市卫生局、娄底市疾控中心评为2009年度全市疫苗推广使用总量第一名、2009年度全市疫苗推广使用与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度全市结核病控制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度全市疫苗推广使用与管理先进单位、2011度疫苗推广使用与管理特等奖、2011年度结核病控制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10年度全县双创工作第一2011度双创工作(有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二级机构)二等奖、2011年度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10年先进基层党支部……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新化县疾控中心紧跟时代步伐,乘着和谐文明的高速列车向前疾驶,文明创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2012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紧紧围绕职工队伍建设好、思想政治工作好、疾病预防控制好、环境卫生建设好等目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三优”工程为重要内容,对业务办公楼进行了美化、亮化,为职工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结合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把“提高生命质量,重在疾病预防”作为既具疾控特色又有单位个性的疾控文化理念。利用重大节日组织职工举办多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内部气氛,增进了内部凝聚力。以创建“文明单位”、打造“示范岗位”、培养“疾控卫士”为重点,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观,以群体效应提升疾控行业文明程度,努力塑造优良的疾控行业作风,为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浅谈疾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4篇

1 不断学习熟练掌握生物安全知识

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就必须熟练掌握生物安全知识, 没有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 就想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那是不可能的。生物安全知识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相关概念, 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安全评价认可标准实用手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和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医学实验室安全的要求》[ISO15190-2003]、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04和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规范。使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不断认识和更新, 这些要求、准则制定了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设施的要求和安全操作做了科学统一规范的技术要求。

2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生物检测实验室, 对工作人员要加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更是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 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验室中至关重要。

3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设立组织机构、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3.1 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相关法规:国务院2004年11月12日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根据不同的生物安全水平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理,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 明确规定实验室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技术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233-2002) 。

3.2 设立组织机构

第一明确单位法人代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总责;第二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第三明确实验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第四指定兼职生物安全监督员。

3.3 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技术记录。

4 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建设滞后、管理薄弱。因此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关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 准入制度, 规定项目准入和人员准入制度; (2)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检测、监测和维护制度; (3) 建立健康医疗监督制度; (4)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5)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 (7) 实验室有明显的生物危害警示标识; (8) 其他防火、防水、防盗等制度。

5 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感应水龙头、洗眼器、高效空气过滤器、工作衣帽、隔离服、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鞋套和呼吸保护装置等。

6 做好样品管理、采集、接收、运送和废弃物的处理

6.1 菌毒种及阳性标本管理

管理方法按照国家有关保管权限进行管理, 管理程序包括 (1) 菌毒种保存:由两名专业人员进行专人专柜、双锁保管并详细做好菌毒种登记表记录; (2) 菌毒种分发由项目工作人员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 负责人审核批准、保管人填写分发记录表; (3) 开启使用过程中, 详细记录 (开启、传代、销毁记录) 。

6.3 样品采集和接收

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样品 (标本) 采集, 并做好完整的相关记录。

6.3 样品的运送

必须按照有关规定, 专人或专人专车运送;如感染性标本应三级包装后进行专人专车运送, 并做好在运送过程中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处理措施和记录。

6.4 废弃物品的处理

在废弃物处理时应进行:来源、种类、数量、时间、处理方法和处理人等项目登记, 登记资料应存入质控室档案。所用的一次性耗材及废弃物, 装入生物安全袋中进行高压消毒、焚烧。

7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 人员的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品德素质, 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维护实验室声誉, 自觉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主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

疾控实验室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审专家:

您们好!

欢迎到永修县疾控中心进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审工作。我中心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督下,以及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经过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努力,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我就中心的有关工作情况向评审组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法律地位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于永修县卫生局,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在县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是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技术指导中心,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可直接承接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的各类卫生检测服务,并向社会提供各类相关产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测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具有独立的实验室资格和开展公共卫生标准检测项目的各类检测能力。

2、检测能力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年10月经永修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验室承袭了原永修县卫生防疫站检验科。全中心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办公用房 24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1600平方米,固定资产 600 万元,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浊度仪、微波消解仪、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荧光显微镜、恒温干燥箱、恒温培养箱、酶标仪、洗扳机、低温冰箱、马福炉等仪器设备,现已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检测的项目有8大类371项,已成为永修县疾病预防与控制、微生物、理化检测技术指导机构。此次申报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项目为22类179项。

3、人员构成和工作领域

永修县疾控中心现有在岗人员 52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占73%;其中中级职称17人,占45%;初级医(技)师7人,占18%;初级医(技)士17人,占37%;其中检验人员8人,大专学历4人,中级职称2人。中心内设6个业务科室和1个行政职能科室,检验科配有各类检测仪器近100余台。开展包括食品、公共场所、水质、职业危害因素、消毒产品及卫生用品、疾病监测等类别的卫生标准项目的检测工作。

中心十分重视检测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拥有较齐全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资料,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跟踪最新资讯获得新标准及技术资料。目前中心的检验标准和技术资料共 2 计92册(本),能够保证开展检测工作的要求。

二、中心质量体系的建设与运作

1、中心质量体系建设过程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永修县卫生防疫站)1996年首次取得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2003年成立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又经过了2005年12月、2008年1月、2011年4月三次的计量复评审工作,已较好地建立起中心的质量体系。

2012年中心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转版后的质量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新增加《食品检验特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增加部分)》,进一步夯实疾控中心发展的技术基础。根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许多内容已不能达到新的《评审准则》要求、已落后于现实和发展要求、已不适应目前检测工作的2010版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按照《评审准则》和《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修改转版,形成了一套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四层次组成的新版质量体系文件。新版《质量手册》涵盖了《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编制的32个程序文件、1本《作业指导书》以及64份《记录表格》,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质量 体系。中心任命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3人,内审员2名、质量监督员2名、生物安全监督员1名,为中心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有了关键人员的保证。标志着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能力在水质、食品、工作场所、室内空气、消毒监测、疾病监测等方面提供准确的计量检测结果。

2、中心质量体系的运作情况

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方针,严格按照“检测能力高水平、检验工作高质量、业务工作高效率”的目标,使中心的质量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至今。具体表现为:

(1)、加强制度建设,措施落实到位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够保证计量操作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此,中心制定相应的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如《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实验室内务管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准则》《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个人防护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员工健康管理制度》、《检测和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制度》、《食品检验回避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程序》等,使各项操作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合理设臵机构,强化职能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如中心设立了质量管理负责人,统一协调办公室、检验科和公共卫生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完成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建 立人员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标准(方法)授控管理、服务和合格供应商档案、检验报告档案、内审和管理评审材料、实验室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结果等一系列质量体系运行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样,无论从人员培训计划到实施,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到使用管理,量值溯源计划到仪器检定台帐、作业指导书以及记录表格的制定填写等始终按照中心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了计量检测工作规范运行。

(2)积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

中心历年来十分重视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经常通过有计划地对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实施质量控制,来验证和评审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近3年内累计参加省级和市级组织的能力验证及实验室比对9次,考核项目20项,均获得优良的成绩。此外定期按时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同时每年还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为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出具的检测数据科学准确。截止目前,中心尚未接到因检测结果错误或报告逾期未发而导致的纠纷投诉,客户满意度达100%。

(3)做好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做到检测数值科学精确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中心实验室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的重要资源。为此中心专门制定了《设 备管理程序》和《标准物质使用程序》,并实施专人管理。设备严格执行计量器具标志(绿、黄、红)管理,严格遵循检定制度,确保计量器具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周期检定工作一直做到有计划,检定有台帐。2012年7月中心共检定仪器设备12台(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定率为100%,检定合格率为100%,仪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目前,中心对实验室配臵的仪器设备均建立了档案。并配有合格的玻璃仪器和标准物质、标准菌(毒)株抗血清,确保计量器具溯源准确、量值科学。

(4)、培训教育为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我中心历来重视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年终进行培训总结。积极为在职人员和新进人员提供了培训、进修学习的平台。2010年至2012年中心外派检验和质量管理人员进修3人次、培训学习40余人次;各科室组织职工学习11 期共计培训100 人次,在新版本的质量手册转版后,中心要求相关科室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宣贯,明确了宣贯目的和要求,让每个使用者都要认真地通读学习,真正理会文件的精神和要领,保证文件对每个使用者都能掌握运用,使其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正确应用于质量工作中来。

另外,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检验科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全面反映和掌握了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的整体情况。(5)认真开展各项审核活动,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为确保转版后的《质量手册》真正落到实处,中心根据情况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验室检测人员、仪器使用、检测方法及操作、表格记录、报告编制等行为适时进行监督,与此同时积极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

除此日常监督之外,中心每年认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1次以上。并根据内审情况、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等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并提出纠正措施,为中心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今后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质量体系文件宣贯及检测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宣贯目的和要求。不单使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了解中心质量体系的全貌,还要让广大职工自觉按照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清楚自己工作所依据的文件,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并做好相关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使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实施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措施,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快捷、准确、公正。

3、继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和实验室间比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公正性。最后,中心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力争在已有项目检测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新增社会和客户需要的检测新项目,更好地为当地的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我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疾控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与对策 第6篇

关键词:疾控机构,生物安全,隐患

2003年以来, 国内外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露, 致使SARS暴发流行和许多医护人员感染[1、2], 突出暴露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点,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生物安全是指为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3]。近些年,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4]。疾控机构实验室由于承担了多种传染病致病原的检测鉴定工作, 生物安全工作更应高度重视。根据长期在疾控机构实验室现场工作的经验, 结合对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讨论。

1 生物安全隐患

1.1 标本的致病性

疾控机构实验室汇集了各类检验标本, 包括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鼻咽拭子等, 许多标本都含有潜在致病生物因子, 有些标本甚至还有高致病性细菌和病毒, 如霍乱弧菌和艾滋病病毒。这些标本在采样、分离、鉴定过程中, 实验室工作人员若未做好个人防护, 容易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因此, 疾控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 属于潜在生物致病因子高危暴露人群, 被感染的概率高[5]。

1.2 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后

有些疾控机构实验室由于投入不足, 实验室用房面积不达标 (一级1200m2, 二级800m2) , 不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 工作区与生活区混用, 导致消毒隔离困难, 交叉污染无法避免。另外, 有些实验室缺少自动感应洗手池、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无法在保障人身安全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检验工作。

1.3 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有生物危害的试验时不按规定穿隔离衣, 不戴手套、口罩和头套, 试验完毕后不洗手消毒。有些人甚至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存放个人用品, 这些行为常常对其造成危害。

1.4 不正确的实验室操作

安全的实验室操作是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一些检验员在处理标本, 进行致病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 仅凭经验而不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用嘴直接吸含致病菌的液体, 不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高致病性细菌分离鉴定, 试验后对接种环不进行彻底消毒。这些不安全的操作均使检验员暴露在潜在生物危险之中。

1.5 实验室菌 (毒) 株管理措施不足

一些疾控机构实验室无完善的菌 (毒) 株管理制度, 菌 (毒) 株购买、入库、传代、使用、存储均没有相关的记录, 菌 (毒) 株保存柜无温度记录与安全锁, 这些危险因素导致实验室菌 (毒) 株有流失而造成重大危害的风险。

1.6 感染性废弃物消毒处理不严格

一些实验室对产生的高危废弃物不进行高压灭菌就直接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不按规定进行标识, 实验室污水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就排出, 装感染性废弃物垃圾袋无生物安全警示标志, 实验室无废弃物转运交接记录和有毒有害废弃物消毒记录, 所有这些都使疾控机构实验室内致病生物因子存在扩散的风险。

2 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建立起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建立体系, 就必须在疾控机构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管理实行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责任制, 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 疾控机构主要领导应担任委员会最高管理者, 并担任第一责任人, 负责审查和制定生物安全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对本实验室工作涉及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相关实验室应制定具体的实验室准入制定、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制度、特殊工作区域管理制度、菌 (毒) 株保存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等。

2.2 健全并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查堵安全隐患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 是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前提。要切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关键是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抽查活动是有效促进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疾控机构实验室应建立监督检查和自查机制, 通过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 实验室内亦应建立自查和日常巡查制度, 通过自查和巡查找出管理漏洞, 发现安全隐患。检查工作应注重实效, 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要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大胆纠正工作人员错误操作行为, 避免和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改善硬件设施, 减少交叉污染

疾控机构实验室应按规定配置用房面积, 并对布局按国家建筑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实验室要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区与生活区须明显区分。微生物实验室应按具备BSL-2实验室相关要求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设备, 实验室内应有自动感应洗手池、洗眼器、紧急冲淋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因为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保障。

2.4 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实验室应安排一定时间集中学习《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并定期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 通过学习培训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有助于提高其个人防护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2.5 强化菌 (毒) 株保存管理制度

购买的标准菌 (毒) 株、质控考核菌 (毒) 株、实验室分离的致病性菌 (毒) 株, 都应进行登记, 详细记录购买、分离日期和编号。菌 (毒) 株的入库、出库、使用、存储均应有相应记录;菌 (毒) 株应在-70℃专用低温冰箱保存, 并以双人双锁进行严格管理;标准菌 (毒) 株应注意定期传代、分装及记录, 地方菌 (毒) 株和质控菌 (毒) 株应按规定时间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菌 (毒) 株工作时, 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室人员感染事故, 应立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向上级主管负责人报告, 每日下班前后应关好水、电、门窗;菌 (毒) 株销毁时应放置生物指示剂, 做好灭菌消毒监测以确认灭菌效果, 并做好记录[6]。

2.6 严格做好感染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实验室污水应无害化处理后排放;使用后玻璃片应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高压灭菌;分离培养致病菌 (毒) 用的各种液体、固体培养基、细菌鉴定板、一次性接种工具等感染性废弃物, 均应放入专用容器中, 经高压灭菌后装入有生物安全标志的黄色袋中, 移交专人集中运输和处理, 做好消毒交接记录, 废弃物转运、交接记录要保存三年[7]。感染性废弃物运送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并有相应记录材料。

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内容广泛, 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 管理上涉及的科室多, 内容复杂[8], 往往产生很多生物安全隐患。要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就应该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理。核心是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和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搞好硬件设施,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和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强化落实菌 (毒) 株管理制度, 结合严格做好感染性废弃物消毒处理等各项具体措施, 才能有效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正.检验操作感染严重呼吸性综合征2例报告及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 (6) :383-384.

[2]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03-706.

[3]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4]赵赤鸿.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疾病监测, 2009, 24 (6) :468-470.

[5]王艳, 马瑞宣, 牛莉莉.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6) :617.

[6]宋幼林, 李晋华, 严荣荣.微生物实验室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2778-2779.

[7]刘莉.基层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 :165-166.

疾控实验室 第7篇

1 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否与中心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相一致

本中心依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06,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此指导本中心各项质量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其质量方针、目标的保证。当下列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改和补充体系文件、组织机构和职能调整和完善、过程的改进和优化、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充实等。

2 检测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本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收集一年来,样品从进入本中心开始,至样品检测报告的发出的全过程中各个检测环节,各项检测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受控,是否符合本中心的体系文件要求运行;如果其过程中发生偏离程序,应认真分析原因:是管理不善,不按程序执行,或是执行中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体系文件中质量目标超出了实际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立即纠正。同时制定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最后由中心主任审批后开始实施。

3 管理评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

3.1 降低检测结果的差错率

在管理评审周期的几个月内,疾控中心各专业实验室定期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质量控制可分为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应用核查或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进行过程控制。可以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控;应用质量控制图评估;空白试验、平行双样试验,加标回收试验或者对留样再测的方法进行,现场检测部分也应纳入质量控制活动中。质量管理科每年一次或多次对各检测实验室考核、检查各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将考核结果通报全中心并存档。对于检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科应会同有关科室负责人及时研究,限期改进。如发现严重质量问题应立即向质量负责人汇报,采取措施,迅速解决。

3.2 提高检测报告的及时率

从送检样品进入中心收样室开始,样品的接受、样品的流转、样品的检测,至检测报告的书写、校核、审核直至报告的发出全过程,各级疾控中心的体系文件都规定了样品在以上各个环节的时限,质量管理科严格按检测报告的规定时限进行监控。这样一方面可以杜绝因检测人员人为的主观原因拖延检测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各科室的科主任关注那些在检测过程中结果异常,需要再一次进行复检的样品,分析复查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试剂、标准、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因素而引起,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

3.3 减少客户投诉率

3.3.1 严格执行保密措施,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对需要保密的事项和文件资料进行控制。保密的范围:送检样品、内控标准、工艺配方、专利所有权等所有客户不愿意公开的技术资料以及送检样品的检测报告、仲裁报告、质量分析报告。有关客户的送检样品的所有信息不得以任何形式外传,即使在做数据处理和编制检测报告时,一定要避免外人在场。

3.3.2 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允许客户在符合手续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观察实验过程。当客户在规定的时限内对检测结果有疑义时,应该对同一送检样品进行第2次检测或是按客户的要求委托第3方实验室检测。面对不能够亲自前来取检测报告的客户,应由专人负责将其报告传真或邮寄给客户。

3.3.3 及时与客户的沟通

在检测过程中如时限延误和数据偏离较大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由业务经办人,即该样品收样人员负责立即通知客户,明确协商解决办法,积极配合完成与客户的沟通,任何与客户在送检时合同的改动或偏离均要征得客户的同意。

4 管理评审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疾控实验室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按照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1],采用普查方法对2007-2008年济南市及10个县市区疾控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指导意见》中地、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检验能力标准的要求,采用全省统一使用的“山东省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和检验能力建设状况调查表”,组织了市、县两级的相关专业科室人员的培训,由参加培训人员填写单位设备资产状况、人力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配置、开展检验项目情况等信息。

1.3 分析指标

主要有专业设备达标率:A+B类仪器设备达标率=实际拥有A+B仪器设备种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A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B类)];C类仪器设备达标率=实际拥有C类仪器设备种类/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检验项目的开展率:A类检验项目的开展率=实际开展A类检验项目数/国家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A类);B类检验项目的开展率=实际开展B类检验项目数/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应开展的工作项目(B类);检验能力拥有率:[检验能力拥有率=实际开展(A类+B类)检验项目数/(国家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A类+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应开展的工作项目B类)]。用以上公式判断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1.4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开展调查时,要求参加调查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一名复核员,及时对数据进行审核,对遗漏、错误的地方,及时补填、更正,在进行数据录入时采取了双人双份录入。用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设备资产状况

2008年,市级疾控中心、8个县级疾控中心分别购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中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投入分别为242.93万元、390.39万元,与2007年相比,市级、5个县级疾控增加了仪器设备投入。

2.2 人员状况

2008年全市疾控机构共有工作人员767人(表2),其中预防医学人员476人、检验人员114人、行政后勤人员177人,预防医学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分别占62.06%、14.86%、23.08%。与2007年相比,预防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占工作人员的比例分别下降2.28%、0.67%,而行政后勤人员所占比例上升2.95%,其中市级疾控行政后勤人员所占比例达35.34%,比2007年上升多达10%。

2.4 房屋状况

市级疾控机构总建筑面积14 810平方米,实验用房面积5 800平方米。县级疾控机构平均总建筑面积3 294.3平方米,平均实验用房829.80平方米。市级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39.16%(5 800/14 810),县级疾控机构实验用房面积仅占总建筑面积的25.19%。与《指导意见》规定的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1]相比,仅3个县级疾控机构基本满足标准,市级、7个县级疾控机构未达到标准,且平均县级水平远低于标准要求。

2.5 实验室设备和检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地市级疾控机构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A)和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B)共129种;县级疾控机构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A)和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B)共86种[1]。目前市级达标率为55.81%(72/129),县级疾控机构仅28.95%(24.9/86)。地市级疾控机构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58种;县级疾控机构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28种。市、县级达标率分别为29.31%、13.57%,甚至个别县级疾控机构达标率为0。调查显示,全市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配置远没有达到《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的要求。

2.6 检验能力分析

与国家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A类)相比,市级疾控机构的基本检验能力为73.89%,县级疾控机构平均仅为43.31%,个别经济欠发达县只能承担11%左右;与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应开展的工作项目(B类)相比,市级疾控机构实际开展率45.11%;县级疾控机构平均为13.93%,个别县不足2%。济南市检验能力为227项,检验能力拥有率为63.23%,10个县级疾控机构中检验能力最好的是历城区,其检验能力为116项,检验能力拥有率为64.80%;最差的是商河县,检验能力74项,检验能力拥有率为7.82%。济南市检测项目开展情况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由于经济欠发达县人、财、物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造成实验室检验能力和诊断能力依旧薄弱。经济欠发达县与经济强县(区)差异正逐步加大,而经济欠发达县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检测往往要依赖省、市疾控中心,且短时间内尚难改变这种现状。(表5)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市、县疾控机构设备投入2008年较2007年有一定提高,设备资产也逐步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尤其是检验人员不足,2008年甚至出现了检验人员比例比2007年下降的趋势。由于实验室建设在《指导意见》出台前,济南市出现了一定比例单位的实验室占总建筑面积等方面不符合实验建设要求。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市县两级增加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和配置,但两级均未达到国家配置标准,且基本设备的缺乏与数量不足的情况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两年来,市县两级疾控机构项目开展率基本没有改进,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而2007年浙江省的市、县疾控机构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分别为84.6%、74.7%[2],与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县级疾控机构。这些都说明近年来济南市各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和检验能力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许多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检验能力是各项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支撑和基础,在传染病及流行病的预警预报,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调查和处理、化学品急性中毒的处理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提出有效方案、快速准确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3]。因此,今后济南市仍应加大对卫生检验仪器设备的投入;积极引进检验人才,提供充足的人、财、物;在加强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中,应重点加强经济欠发达县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实现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均衡发展;不断加强质量控制,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国家认可等手段,促进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实验室管理,进一步提高检验能力。

参考文献

[1]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疾控发[2004]108号.2004,7.

[2]韦余东,姚强,郑余焕.浙江省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及检验能力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1):3-5.

疾控实验室 第9篇

1 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意义

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出具数据客观准确而建立的一种作业活动。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 定性/定量试验、手工操作、主观判断是主要的工作方式, 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 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其意义就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1]。总之, 实验室要正确认识到质量控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从自我意识上主动去参加外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 从而客观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要有计划、有落实地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做好内外部质控相结合。

2 制定计划是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

2.1 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单位, 根据《能力验证规则》[2]《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3]要求,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尽量做到领域覆盖、频次覆盖、人员覆盖, 制定本单位的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根据计划上的项目去主动联系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实施外部能力验证计划时, 主要看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的时间安排, 错开工作高峰期, 有计划保质保量的实施。对于微生物实验室, 一定要关注能力验证计划的方法是否指定。通过外部质量控制 (包括实验室比对) 了解本实验室技术的整体水平, 发现自身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而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和社会认知度。

2.2 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内部质控计划针对性更强, 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求, 检测项目的薄弱环节及人员、设备的不足, 有针对性的进行。要详细的列出项目、检测方法、人员、实施时间、控制方法、技术指标、频次等内容, 做到目的性强、可操作性强。

3 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控制

3.1 人员的管理

实验室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免疫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室技能培训, 并经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4]。要注重对人员的日常监督, 尤其是新到岗人员。多参加学术活动和外部能力验证对人员素质和自信都有提高, 加大人员培训是一个单位梯队建设和软件建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检测人员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每个人都要有相关岗位授权, 建立个人业绩档案便于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对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调查表明,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出差错的比例是1:5:17[5]。因此, 在外部能力验证项目有局限、人员不能都参加的情况下 (费用比较高) , 多做不同职称人员进行的人员比对, 对提高年轻人员的检测能力和自我认知度有很大帮助。

3.2 方法的采用

实验室应该优先采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检测方法, 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及工作是否需要编写作业指导书 (sop) , 所有方法要保证现行有效。

3.3设施环境的监控

实验室布局要合理, 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便于清洁消毒。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有明显的标识, 要有实验室间的有效隔离, 有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有妥善处理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的设施和制度, 并且注意生物安全 (包括样品的运输储存等) , 是否定期用沉降法监测空气洁净度, 以保证符合样品检测所需的环境要求。

3.4 仪器设备的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设备有恒温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冰箱与低温冰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等[4]。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 要经过采购、验收、确认和状态标识, 建立设备档案, 对影响检测结果的设备要定期检定、维护保养, 要有使用记录等。实验室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 无菌工器具和器皿要有明显标识, 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如果温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或对设备的正确性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要监控这类设备的运行温度并保存记录[6]。

3.5 培养基和试剂的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要配备检测所需的试剂、诊断血清和标准菌株, 要注意其有效期, 定期根据培养基 (试剂) 的性质和实验类型, 对培养基 (试剂) 的可用性进行评估。关键培养基的评估, 要采取技术性验收, 每年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对于保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4]。标准菌 (毒) 株是指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 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菌株, 重复性好变异性小[7]。标准菌 (毒) 株的管理, 要建立管理程序或规章制度, 双人双锁, 地点或设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非管理者无法随意获取[8]。参照菌种要定期转种传代, 并做确认试验, 包括实验室中所需要的关键诊断指标, 实验室要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

3.6 样品的控制

针对外部质量控制, 组织方会对样品的运输、交接确认和保存有明确规定, 样品会有明显标识, 以保证完整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只要按要求进行样品接受状态确认、规定时间尽快检验就行。注意样品在实验室流转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和最后的废弃物处理。对于微生物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则需要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按要求保温和防止污染, 实验室样品库要有交接流转记录, 并适于保存样品, 适当时要有温控记录。

3.7 检测数据的审核和评价

检测过程要做好原始记录, 要保证其原始性和客观性, 明确检测时间, 温度、环境和仪器设备要记录到所使用的那台设备, 培养温度要精确, 方法的记录以及是否做空白对照、阴阳对照和平行实验等。要有分级审核的管理体制, 报告的签发要由有资格的授权签字人签发。对返回的外部质量控制结果, 满意的发挥优势, 不满意的要进行分析整改, 启动纠正、预防机制。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杨瑞军, 张建民.菌种质控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2) :226-227.

[2]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能力验证规则[S].CNAS-RL02:2010.

[3]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能力验证领域和频次表[S].CNAS-AL07:2011.

[4]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J].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 (3) :286-288.

[5]蒋子刚, 顾雪梅.分析测试中的数理统计与质量保证[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 1991, 169-336.

[6]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CNAS-CL09:2006.

[7]谢达禄, 曾洪运, 王晓凤, 等.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27 (2) :218-220.

疾控实验室 第10篇

2007年仪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内某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3]、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4]及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具体要求设计, 采用C/S与B/S[5]模式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把中心各检验业务流程纳入信息网络管理, 通过流程控制, 加强了中心各检测科室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1 系统架构

1.1 软件架构

软件系统采用以C/S模式为主体, 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系统采用C/S结构, 基于Delphi、SQL Server、C++等为平台开发;B/S模式主要用在基于Web技术的客户查询子系统, 采用ASP.NE技术开发。以Windows 2003 server/XP为网络操作系统、MS SQL2003为数据库, Office 2003和正版杀毒软件支持, 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

1.2 硬件环境

系统硬件设备有机房数据库服务器及备份 (WEB查询) 服务器 (配置为:惠普DL580G5服务器, 标配两个Intel四核Xeon E7420处理器, 4G内存, RAID5磁盘阵列, 10/100M网卡) ;天融信TG-1608-VPN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10M电信通信光纤;10KV UPS;各检测流程业务站点包括交换机;P4电脑;激光【资源管理】打印机等。系统功能较为完善,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维护性。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结构。 (图1)

2 核心模块功能

2.1 基础信息

主要对企业信息、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描述等进行维护;设置检验报告模板;设备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电子签名管理等。基础信息模块还可对采样目的、采样地点、计量单位、样品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设置, 以便在送检过程中能快捷选择相关的信息录入。

2.2 业务管理模块

包括样品登记送检、收分样管理、样品检验、检验复核签发、报告评价、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等工作流程。

2.2.1 样品登记送检

对不同类别样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录入, 对需要检测的样品按照国家标准具体要求进行项目送检, 同时打印样品登记表和送检单。

2.2.2 收样、分样

由样品室完成该项工作, 目的是对送检的样品进行核对。分样是对送检的样品进行归类、盲样处理, 并根据项目情况安排理化、微检分样数量或样品室留样数, 并由分样人员将样品送达检验科室, 同时打印样品流转单。

2.2.3 科室和小组接收

通常由检验科按理化和微检的检验项目, 把样品分配到检验小组, 科长安排具体项目检验人, 系统同时打印样品接收单和任务安排单。

2.2.4 小组结果录入

由检验人员在指定项目的检验完成后, 把检验结果、仪器信息、环境条件等数据进行录入。在结果录入过程中, 系统会根据国标中的标准值、极限值自动进行判断和提示, 减少了结果录入出错的概率。

2.2.5 小组及科室复核

对本小组录入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 提交给科室复核;科室负责人对各检验小组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 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2.2.6 检测报告签发

通常由授权签字人对检测报告格式的符合性、项目的完整性、依据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符合则签发, 不符合则退回到编制人进行修改。

2.2.7 报告评价、复核

对已经完成签发检测报告, 按流程需要, 由评价人员依据卫生法规或国家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自动评价或手工评价。评价复核人员检查使用标准的准确性以及判断的正确性, 可对评价用语进行调整。

2.2.8 评价报告签发

由中心主任或授权签字人对评价报告进行最终报告格式和依据的准确与否做出判断并签发。

2.2.9 报告打印

系统根据报告类型自动生成相应检测和评价报告打印模板, 包括标题、样品信息、原始数据、检验结论、评价描述、参照标准等。用户也可通过系统的报表设计功能自行定制模板, 实现报告格式的灵活调整和轻松打印。

2.3 查询统计模块

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可方便地将数据导入到Excel表格中, 它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快速获得各类质量统计报表辅助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有效手段。

2.3.1 查询模块

可以将各种条件进行组合, 查询条件包括:采样时间、生产厂家、样品来源、样品名称、采 (送) 样者、样品类别、完成时间等。其功能包括:送检查询、报告查询、检验工作量查询、样品类别分类查询、项目分类查询、科室分类查询、报告类型分类查询、采样机构分类查询等。

2.3.2 统计模块

选择时间段并设定统计内容, 可以通过采样份数、采样频次和检验工作量等条件进行统计。主要功能包括检验工作量统计、采样工作量统计、水质检验数据汇总、食品检验数据汇总、场所监测统计、样品登记汇总、不合格样品承报表、国标类别统计、职业卫生监测月报、年报等。

2.4 流程控制模块

流程控制模块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送检样品配置不同的流程, 除送检、检验结果录入和检测报告签发的任何子模块, 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流程配置完成后, 该类型样品就按配置的流程进行运转。流程控制模块还能将样品检验过程中的每一次状态变迁予以记录, 包括报告创建、提交、取消、退样、发生时间、操作人信息等, 并可随时查看这些信息, 便于样品跟踪管理, 有效保证了检测报告的按时完成。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流程控制。 (图2)

3 系统特点

系统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文件[3,4]的技术要求, 结合疾控中心实验室在样品检测、检验流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发;并依托较为完善的国家标准和卫生规范支持, 对各类数据和结果进行自动判断和评价, 生成和打印规范的检测、评价报告;严谨的流程设计, 确保了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

3.1 样品内容全面

检验样品涉及食品安全、餐具、水质、化妆品、环境、消杀、职业危害和放射卫生监测等。

3.2 卫生标准及时更新

系统能适应现时卫生检测业务不断更新、新方法、新标准的不断推出的要求, 可对卫生标准或方法及时添加、修改和更新, 也可平滑地从其他LIMS导入相关信息, 避免使用过期、作废的标准。

3.3 工作流程规范快捷

统一的检验基本流程, 规范了检验工作;统一的报告格式保证了符合资质认定的要求;样品的收发、流转、检测及评价更加准确、快捷;灵活的查询功能, 为实现各类数据的自动汇总与统计分析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保证。电子签名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 使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单独工作得以串联, 方便进行结果的录入、审核、签发, 也有效保证了检测报告的质量[6]。

3.4 安全的数据管理

疾控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对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规定了用户权限, 只允许观察和操作指定的模块, 有效防止了信息被人为更改或破坏的可能性;服务器数据库, 每日进行实时备份和自动磁盘备份, 确保了数据的安全。WEB查询功能, 让客户通过Internet及时了解到相关产品的检验数据, 增加了服务透明度, 提高了服务质量。

3.5 系统自动侦测、升级方便

系统软件由合作开发商远程升级, 客户端软件自动侦测, 实时在线升级, 维护更新方便及时。LIMS的开发应用, 是中心实验室管理的一次飞跃, 它实现了各业务科室和检测工作流程的互联互通, 建立了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和模式。网络防火墙等设备又为共享数据交换提供了安全保障体系, 由此形成统一的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有效地规范了检验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检测质量。系统使用4年来, 累计已完成各类检测报告4000多份, 参加50多次能力验证均取得满意结果。2008年、2011年中心两次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过程中, 该系统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

参考文献

[1]姜雪泳, 舒刚明.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网络与信息, 2009, 2:28-29.

[2]陈欣然, 弓巧玲, 程春荣, 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6 (9) :1115, 1130.

[3]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4]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彭月平, 张卷子, 袁涛.基于C/S和B/S结合模式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6, 23 (8) :187-189.

上一篇:问题策略下一篇:地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