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种类范文

2024-06-27

药物种类范文(精选4篇)

药物种类 第1篇

锥虫病主要危害马、牛、骆驼,主要有伊氏锥虫病(病原为伊氏锥虫)和马媾疫(病原为马媾疫锥虫)。梨形虫主要寄生于血液内,又称血孢子虫,抗梨形虫药又称为抗焦虫药。滴虫主要有组织滴虫和毛滴虫,组织滴虫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毛滴虫主要寄生于牛生殖器官,可导致牛流产、不孕、和生殖力下降。总之,治疗寄生虫病最好根据该虫生活史和各类药物的特点合理选药使用,以求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主要介绍这几类寄生虫的繁殖特点和药物作用机理的基础知识,以帮助养殖户选择抗原虫药。

1抗球虫药

1.1球虫发育特点球虫繁殖生长发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前两个阶段是在宿主粘膜上皮细胞内进行,后一阶段则是在外界完成;致病阶段主要在球虫的前两个阶段。因此,在治疗球虫时,应选择作用峰期与球虫致病阶段相一致的抗球虫药物作为治疗性的药物;另外,还要考虑抗球虫药对宿主产生球虫免疫力的影响,如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影响鸡产生免疫力,多用于肉鸡,对产蛋鸡或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时间应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不影响鸡产生免疫力,可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

1.2抗球虫药物

1.2.1仅有预防作用无治疗意义的药物。

本类药物影响宿主的免疫力,且只作用于球虫第一代裂殖体,禽类中仅能应用于肉鸡。此类药物包括聚醚类抗生素、氯羟吡啶、氨丙啉等。同时球虫细胞为了排除细胞内多余的离子,能量耗尽,也是其死亡原因之一。此类药物作用谱广,对多种球虫有效。但本类药物对宿主的毒性较大,使用时用量必须精确计算,以防中毒。

1.2.2具有预防作用和治疗意义的药物。

本类药物不影响宿主的免疫力,作用于球虫第一代和第二代裂殖体,有的是治疗作用大于预防作用,在禽类中可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这类药物主要有三嗪类、二硝基类、磺胺类药物等。

(1)三嗪类

地克珠利:又名氯嗪苯乙氰,抗球虫效果优于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聚醚类药物和其他抗球虫药物,具备高效、低毒特点,为典型的理想抗寄生虫药物本药缺点是半衰期短,需要连续用药,但又易产生耐药性。混饮每100kg水0.05~0.1g,混饲,每100kg饲料0.1g。如果和中药配伍使用效果将更好。

妥曲珠利:又名甲苯三嗪酮、百球清,抗球虫谱较广,可作用于球虫发育的各个阶段,对耐其他球虫药的球虫也有较好的作用,且毒性较低,用10倍剂量时用药动物仍无危险,不影响球虫产生免疫力。在仔鸡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时间很长。连续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2)二硝基类

二硝托胺:又名球痢灵,作用谱较广,对多种球虫均有作用,且不影响宿主免疫力,适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产蛋期禁用。与硝基呋喃类药物有交耐药性。本类药物不宜用糖类作辅料,易使糖类变色。混饲,每100kg饲料12.5g。

尼卡巴嗪:作用于球虫第二代裂殖体,不影响宿主产生免疫力,适用于蛋鸡和肉用种鸡,产蛋期禁用。球虫对本类药物产生耐药性速度较慢;本类药物不宜用糖类作辅料,易使糖类变色。产蛋期禁用,高温季节慎用,混饲,每100kg饲料12.5g

(3)磺胺类药物

磺胺喹噁啉:属抗球虫专用磺胺药,机理主要是干扰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不宜长期使用,尤其不适用于肾脏有疾病的畜禽,常与氨丙啉配伍使用,扩大抗虫谱。混饮,每100kg水12.5g,混饲,每100kg饲料25g,不可长期连用。

磺胺氯吡嗪:属抗球虫专用磺胺药,本药是市场常用的为三字球虫粉的主要成分,配合安络血或维生素K3对症治疗药,治疗畜禽球虫爆发。本药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禽霍乱和鸡伤寒。混饮,每100kg水30g,混饲,每100kg饲料60g,连用3d。

磺胺二甲嘧啶:该药即可用于球虫感染也可用于细菌感染,适合治疗球虫和细菌混合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治疗等。混饮,每100kg水100~150g,混饲,每100kg饲料200~300g,连用3d,停用两天,然后再继续用药3d。当出现肾脏疾病时,合用小苏打效果更好一些。

磺胺间甲氧嘧啶:用法同磺胺二甲嘧啶相似,混饮,每100kg水30g,混饲,每100kg饲料30~50g,连用3d。

(4)其他

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的种类与应用 第2篇

1 鸭病控制及预防原则

1.1 控制原则

鸭病十分复杂,且新病不断涌现。养鸭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大型养鸭场已是必然趋势,鸭病控制是养鸭场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养殖户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鸭病,且不能正确诊断鸭病,使得鸭病治疗难度极大。导致鸭病产生的原因很多,如胚源性、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因十分复杂,养殖户难以做到全面预防与治疗,且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养鸭场极易爆发鸭病,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则会严重影响养鸭场的可持续发展,且疾病爆发后极易传染,最终导致大量鸭子死亡。养鸭场规模和管理模式和鸭病控制直接相关,这也是现代化养鸭业鸭病控制的关键内容。鸭病防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人们对流行鸭病的各方面问题认识并不深刻,多数人未掌握鸭病的发病机理,缺乏合理成熟的防治手段。

1.2 预防原则

养殖户应树立正确预防鸭病的观念,并坚持科学有效的预防原则[1]。高度注重疫病免疫工作,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疫病防疫工作水平是现代化养鸭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做好各种免疫工作,做好防患于未然;鸭病控制应紧抓细节,如对地面消毒工作严格控制,对鸭笼进行严格的消毒等;强调饲养管理控制工作的科学性,改善鸭饲料营养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管理模式;政府应不断加大投入,高度重视鸭病防控工作,加大科研投入,鸭病流行会直接影响国家养鸭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重视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资,从根本上处理问题。而探讨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的种类与应用意义重大。

2 磺胺类药物

2.1 对氨基苯磺酰胺

此类物质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粉末,且难溶于水,通常使用于感染性外伤中。

2.2 磺胺噻唑

该物质为白色或者微黄色粉末,无味,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性溶液,抑菌作用极强,可于肠道中被充分吸收,再经由肾脏排出。此药物是首次大剂量使用,以后每隔4 h再次喂,直到具体症状消失,但还应维持1/2的量一两天,待到其症状完全消失,通常是每只鸭子每天控制于0.2~0.5 g,应配合与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服。

2.3 磺胺嘧啶

该药物为白色或者淡黄色粉末,无味且不可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性溶液,其毒性不大,且吸收慢,排泄快,实际使用剂量同磺胺噻唑。

2.4 磺胺脒

磺胺脒是白色粉状结晶,味微苦,难溶于水,作用效果弱于磺胺噻唑,服用后仅是部分被吸收,但诸多药物成分会留在肠道中。此药物多用于治疗细菌性及球虫性肠炎,应根据相关规定比例搅拌至饲料中。

2.5 磺胺甲基嘧啶及磺胺二甲基嘧啶

此类药物同磺胺嘧啶相同,但其吸收很快,排泄慢,可于体内维持较高的浓度及更长的时间。此药剂多用于治疗副伤寒及禽霍乱等病症,用量为饮水量的0.025%~0.050%。

2.6 磺胺吡唑

此药物属于中效磺胺类药物,但其抗菌作用弱,却容易被吸收,副作用很小,每隔12 h服用1次。

磺胺类药物不可给产蛋鸭及种鸭服用,此类药物会降低产蛋率。

3 抗生素

3.1 青霉素

青霉素种类诸多,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极大的抑制作用。

3.2 链霉素

此类药物可更好地抑制结核杆菌和多种革兰氏阴性菌,也可抑制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如丹毒杆菌,但对其他阳性菌效果不好。链霉素在机体内的有效浓度会维持长达12 h,排泄速度较慢。治疗时应采用肌肉注射,确保成鸭每只50~100 mg,雏鸭应控制于10~40 mg。

3.3 四环素族

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均是四环素族广谱抗生素,口服剂量应控制为1 kg体质量首次50~100 mg,再次则应是减半的量,或是根据0.02%将药物掺入饲料中喂服[2]。

3.4 氯霉素

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其抑菌范围和四环素族十分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很强,内服剂量应控制为每只鸭每日10~20 mg,且1 kg饲料中应添加0.5 g,亦可掺入水中,剂量控制于0.1%~0.2%。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养鸭业亦随之发展,鸭病现状及疫病十分复杂,且相应的防治手段方式并不成熟合理。我国养鸭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探讨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的种类与应用十分重要。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鸭肉需求量亦随之增加,鸭病的治疗工作则显得十分重要。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种类多,应用方式也不同,基于此,探讨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的种类与应用,并提出实用性应用方式,为鸭病治疗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种类,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启明.治疗鸭病常用抗菌素的种类与应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1):40.

药物种类 第3篇

1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和危害

近年来, 某些制假分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在未经任何药理和毒理研究的情况下, 擅自非法添加化学药物, 给社会及消费者带来严重后果。表1示各类中成药物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及不良反应。

2 原因分析

2.1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中医中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相对使用年限较短的西药来说。中药及中成药已在在百姓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比如“中药治本, 西药治标”“中药没有副反应, 西药副反应大”等错误的观念, 使得患者更愿意使用中药或中草药。

2.2 利益促动

中药药效平稳、起效较慢;而西药药效强, 起效快。违法厂商在中成药中违法添加价格低廉的化学成分, 而后打着“纯中药”“新特药”的名称高价卖出。其法既迎合了病人的心理需求打开了销量;又获得高额的非法利润, 经济利益的驱动使这些厂商不惜铤而走险, 以身试法, 放弃了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药品的质量保证。

2.3 检验标准不完善

各级药品检验机构依据的检验标准是《中国药典》, 而国家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都没有检验是否掺入化学药品的检验项目。虽国家已认识其不足且已初步着手建立了检验标准, 但目前仅有对补肾壮阳类药品中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和降糖类中的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检测, 其他类型的非法添加化学药品检验标准仍未建立[4,5]。

2.4 隐弊性

单味中成药, 其化学成分已很复杂, 如果为复方中成药, 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这种掺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中药物成分与处方无异, 即使有关部门在市场上对其进行抽检, 也能经得起法定药品标准的检验;另外由于具有与中成药相同药理作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 而基层药品检验机构缺乏标准品、检验仪器设备落后, 同时检验技术人员检验水平欠缺, 诸因素柔和加大了发现掺有化学药物的难度, 因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3 对策

3.1 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药品监管部门应多开展针对以上常用中药制剂掺有西药成分的专项整治活动, 规范市场, 震慑不法商贩。特别加强对药品销售、使用环节的检查、抽验的频度, 并对违法案件进行从重处罚。

3.2 完善药品检验标准

当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不能检验时, 药品检验机构应进行技术攻关, 建立检验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化学鉴别法。

3.3 宣传安全用药意识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渠道宣传安全用药的常识。让人民群众认识过量服用添加有化学药品的中药的危害性。不要轻信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所宣传的神奇疗效, 有病要到正规医院看病或药店购药。另外, 应提高警惕性, 对于自己服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 若怀疑有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可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

综上所述, 中成药中添加化学成分的事件层出不穷, 且手段越来越隐蔽, 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只有通过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药品检验标准、提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等多种方式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成药,化学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肖华凤, 宋黎军.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24 (3) :14-15.

[2]李凤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0, 2 (33) :44.

[3]孙凯.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2) :229-230.

[4]赵映, 方渡, 陈林明, 等.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15) :114-115.

药物种类 第4篇

关键词: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外科重症患者一般病情都会比较严重, 伴随着病程较长, 患者由于经过了手术治疗, 过程中经历的使用呼吸机或者是反复吸氧等原因, 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差。而且患者广泛的使用光谱抗生素, 机体菌群失调繁殖, 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就会导致菌血症等比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很多顽固性的致病菌, 由于其多重耐药性很难清除, 从而导致终身带菌生存。我们对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来自我院外科重症患者手术后的感染和药物过敏情况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送检我院外科重症患者的术后标本, 包括胆汁、痰、创面分泌物、尿液、脑脊液、血液等。质控菌株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对送检标本按照细菌室常规的操作进行分离培养, 并对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操作仪器的都由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生产。

2 结果

2.1 不同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状况

除掉培养出致病菌的标本, 250份临床标本里的食管壁不明物、起搏器囊袋积液和关节穿刺液等标本都没有培养出致病菌, 培养出致病菌的临床标本有120份, 占总标本数的比例是48.0%, 12份血液里检测有白假丝酵母菌1株、尿肠球菌2株;痰、咽拭子100份, 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份、粘质沙雷菌1株、白假丝酵母菌10株、酵母菌2株、大肠埃希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创面分泌物及脓液20份:检验出表皮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大肠埃希菌2株;胆汁11份:检验出铜绿假单胞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6份支气管灌洗液中检测有有屎肠球菌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2株、菌复合型1株、变形杆12株;脑脊液20份:检验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感染科室比较严重的就是肝胆、泌尿、神经、胃肠外科等。

3 讨论

在通常的情况下, 对患者在进行外科重症手术之后进行预防治疗一般都是采用高效光谱抗生素的方式, 这样特别容易让耐药性强的菌株发生增殖。如果患者免疫力比较低, 很容易发生感染。由于患者自身侵的治疗和被护理次数多, 造成交叉感染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医务工作者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1]。

如上所说最为常见的在我院外科重症手术后的感染的便是呼吸道感染, 以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为主[2]。由于亚胺培南的自身化学结构的原因, 在外科重症术后的感染中最为敏感的便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 对所有的ESBLs高度的稳定, 但是除金属β-内酰胺酶外。个别报道称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100%。而且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也很为敏感, 这种敏感率在90%以上[3], 当然跟这种药物很少应用在临床上也有关[4]。由于在临床上频繁使用头孢类这种药物,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都比较低, 一般在50%以下, 由此使得霉菌株逐年在增加, 甚至是多重的耐药菌株生长也越来越频繁。在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对丁胺卡那霉素和亚胺培南最为敏感, 敏感率分别为79.1%和67.5%, 临床上可以大致反映出在体内铜绿假单胞菌对丁卡那霉素敏感性的降低, 容易在使用后产生耐药性。由于亚胺培南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无抵抗力, 用量增加后的结果就是耐药菌株也增多。所以外科重症术后, 患者如果感染有铜绿假单胞菌, 那么在选择抗生素上必须格外的谨慎, 目的是避免顽固耐药菌株流行和感染。对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 万古霉素的使用是预防感染最后的办法, 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苯唑西林菌株要占50%, 感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在95%以上, 因此治疗起来特别困难, 况且这样的感染可以医院传播, 容易引起流行或者是暴发[5]。

所以重症手术后, 对于患者感染的治疗, 不单单是凭经验用药, 还必须需要定期给患者做检查, 按照最终检测到的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严格防止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参考文献

[1]张才仕, 杨莲, 刘平.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40-341.

[2]邱君凤, 黄坤容, 吴倩.大肠埃希菌近三年耐药监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2 (2) :173-175.

[3]王芬, 王朝晖.呼吸道感染者痰中致病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2B) :3572-3574.

[4]李智山, 邓三季, 杨燕, 等.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 :11-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药物种类】相关文章:

鸭病治疗常用药物的种类与应用09-13

裂缝种类05-22

虫害种类05-31

种类分布07-01

不同种类07-26

生物种类08-01

种类调查08-11

工艺种类论文05-14

有害生物种类07-31

作业开设种类06-15

上一篇:卡点位置下一篇: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