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性骨折

2024-05-30

老年创伤性骨折(精选9篇)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学院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粤北人民医院等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100例, 所有入组患者均充分了解试验的利弊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62~87岁, 平均 (70.58±7.03) 岁;包括股骨颈骨折10例, 粗隆间骨折21例, 股骨干骨折12例, 胫腓骨骨折7例;观察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60~92岁, 平均 (70.76±7.58) 岁;包括股骨颈骨折9例, 粗隆间骨折20例, 股骨干骨折13例, 胫腓骨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患者创伤前1个月内以及观察期间使用血凝药物的影响;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肺感染以及高血压患者;排除有脑梗死病史和深静脉血栓病史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临床确诊VTE病例以血管造影为标准, 用真空采血法采集静脉血2 m L, 室温条件下, 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浆, 在下述3种仪器上由专人严格按照全自动凝血仪使用手册中操作步骤进行DD的测定。

1.2 仪器与试剂

乳胶凝集法采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凝血仪及其配套D-D检测试剂盒;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采用美国ACL-TOP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D-D检测试剂盒;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生产的VIDAS凝血仪及其配套D-D检测试剂盒。检测过程完全由专人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1.3 制定DVT护理干预小册子

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以确保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及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与督促。参考李钰[12]的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有改进。小册子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及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D-D监测值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分析;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DVT高危因素及并发症、预后等4个板块。

1.4 护理干预的方式

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 做好手术准备及术后护理, 吸烟者劝其戒烟, 并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13], 同时辅以血液D-D水平值的定时监测以了解血凝指标的变化。术后4 d进行问卷调查测评护理效果。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时监测患者血液D-D水平, 结合HU等[14]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有改进。对D-D值阳性者严格按DVT护理干预小册子的要求进行一对一DVT护理干预。干预前护理人员应充分[15]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及家人的关爱程度, 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选择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形式, 对老年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要反复讲解到其能配合为止。术后4 d进行问卷调查测评护理干预效果。

1.5 护理干预流程图见附图

1.6 观察指标

1.6.1 实验室检测观察指标

于患者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术后6 h、术后4 d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D-D水平。其中, 乳测试法的D-D水平值高于正常值上限者为阳性。

1.6.2 问卷调查测评观察指标

对两组问卷调查患者介绍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取得信任与配合并完成问卷调查测评表[16]。胶凝集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3种统计术后14 d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请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层次, 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为满意。

1.7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法D-D值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3种D-D测试方法D-D水平

2.2.1 乳胶凝集法

两组患者D-D水平均于术后6 h明显升高, 且术后4 d明显高于入院当天和手术当天。观察组在术后6h及术后4 d的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2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

两组患者D-D水均于术后6 h明显升高, 且术后4 d明显高于入院当天和手术当天。观察组在术后6 h及术后4 d的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3 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

两组患者D-D水平均于术后6 h明显升高, 且术后4 d明显高于入院当天和手术当天。观察组在术后6 h及术后4 d的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监测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在入院当天、手术当天、术后6 h及术后4 d的D-D水平值, 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我们的研究结果是D-D水平值与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DV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频率呈正相关, (P<0.05) 。另外, 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当纤溶系统被激活时, 血栓在纤溶酶作用下水解生成大小不等的片段, D-D是其中最小的片段[17], 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血液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是血栓已形成并被溶解的直接证据[18]。但D-D测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 D-D含量就会升高。

乳胶凝胶法快速、经济、适合于个体检测, 但敏感性较差, 受主观影响大。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快速、经济, 精密度好、灵敏度较高。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灵敏度高, 快速、定量、敏感性高和适合个体检测, 易推广普及。但不同的检测方法, D-D结果通常不一致[19]。D-D阳性的结果, 特异性低, 只是VTE发病过程中可能的表现指标[18]。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采用苛刻的检测方法检测血浆D-D对于VTE的排除诊断及有价值[20,21]。但作为排除诊断指标, 为了患者安全性, 应保证D-D检测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至关重要[22]。本文研究发现3种检测方法中敏感度较高的是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 敏感性95.2%, 其次是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乳胶凝集法, 敏感性分别为86.1%和80.6%。其中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对VTE排除诊断的价值得到了FDA的认可。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2篇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患者 舒适护理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09-01

创伤性骨折疾病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受伤后长期卧床休息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该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特从我院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2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創伤性骨折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创伤性骨折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23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15—70岁,平均年龄(42.53±1.16)岁;12例为上肢骨折,11例为下肢骨折,6例为腰椎骨折,2例为骨盆骨折;对照组31例,男24例,女7例;患者年龄为16—71岁,平均年龄(43.61±1.25)岁;11例为上肢骨折,10例为下肢骨折,7例为腰椎骨折,3例为骨盆骨折。对6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并定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在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病区环境和治疗方法等,有效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便于患者迅速熟练医院环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同时,为患者讲解医院相关准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等等。

1.2.2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舒适护理,该护理措施主要包含环境、体位和疼痛等舒适护理等。

1.2.2.1 环境舒适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耐心、详细地对其介绍主治医生、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和规章制度等内容,让患者充分了解医院环境,减少因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感。保障患者病房干净通风,用轻柔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便于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2.2 体位舒适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麻醉方法为其选取舒适的体位,需要时可将头偏向一侧。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家属抬高患者患肢,便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其出现的疼痛感。对于脊柱手术患者,应指引其平卧休息,睡硬板床,帮助患者定时翻身,确保其脊柱平直,避免出现畸形或是进一步损伤等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绷带和石膏进行检查,避免因受压出现疼痛感,并对患者皮肤受压状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不适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1.2.2.3 疼痛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规律。且在巡视时,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其出现疼痛程度和性质进行密切观察,为患者讲解疼痛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而有效稳定患者情绪。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指引患者听音乐、聊天和看报纸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出现的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等等。

1.3 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患者舒适优良率和对护理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舒适优良率

治疗组患者舒适优良率高达100.00%(31/31),其中,27例为优,4例为良,0例为差;对照组患者舒适优良率仅为77.42%(24/31),其中,20例为优,4例为良,7例为差。对比两组患者舒适优良率,有一定差异性,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6.77%(30/31),其中,25例为非常满意,5例为满意,1例为不满意;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仅为74.19%(23/31),其中,18例为非常满意,5例为满意,8例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有一定差异性,P<0.05。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且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褥疮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在患病时,会出现情绪不稳等症状,该种不良现象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有效稳定其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仅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提供相应护理措施,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症状,尤其是对患者心理没有进行详细了解,因此,不利于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舒适护理措施是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心理、体位、环境和疼痛等护理内容的护理措施,其对患者综合状况进行有效了解分析,进而显著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治疗组患者舒适优良率和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高青房学者在《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因此,舒适护理措施值得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秀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03(12):150--151.

创伤性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来我院检查治疗的34例胸骨骨折患者, 男女比例27:7, 年龄17~56 (平均39) 岁, 损伤原因统计:交通伤26例, 高坠伤6例, 钝器和锐器伤各1例。

1.2 方法

对于稳定、孤立性的胸骨骨折, 没有或有轻微的他脏器或骨骼的损伤, 心电图提示心律正常, 给予胸带固定和止痛治疗, 急诊处理后, 门诊随访。对于轻度移位者, 进行胸骨闭合复位:在进行局部麻醉下, 患者取胸背过伸位, 而且将其双臂上举过其头颅, 用手法加压胸骨复位骨折, 卧位背后垫小枕休息;如合并纵隔血肿, 进行B超下穿刺抽液。针于移位明显的、非稳定的胸骨骨折, 且带有合并伤的、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明显的入院患者, 对其进行呼吸支持、心电监护、心肌酶谱测定、止痛、胸壁固定、复位固定等手术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出院, 并对其进行门诊随访。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术:气管插管全麻后, 于骨折处行纵切口, 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断端, 在两断端各钻2个孔, 将不锈钢钢丝分别穿过上、下孔后拧紧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 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 有23例稳定、孤立性的胸骨骨折, 其中15例行胸带固定和止痛治疗, 8例进行胸骨闭合复位术, 2周后摄片复查, 骨痂形成良好, 症状明显减轻。9例患者非稳定性或移位明显的胸骨骨折进行胸骨内固定术, 效果良好。2例死亡, 死于粉碎性骨折严重, 拒绝手术。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胸骨骨折是指胸骨背侧或腹侧骨皮质的破坏, 有或没有可见的骨折移位, 大多由交通事故和前胸部钝性伤为主引起的, 交通事故占60%~90%[4,5]。胸骨骨折的诊断困难较轻微, 胸骨骨折诊断的金标准是侧位片[6]。疑有胸骨骨折的患者, 侧位片诊断不明的, 应进行三维CT重建, 以便及时发现, 避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7]。临床经验认为, 严重创伤的标志是胸骨骨折, 常伴有胸内损伤 (主动脉破裂、心肌挫伤等) 。由于诊断心肌挫伤的标准没有统一性, 心肌挫伤的发生率变化比较大, 因此存在诊断困难的问题[8]。根据Chiu等确定的诊断心肌挫伤的标准:排除以往的心律失常病史;心肌酶谱异常;急性损伤性的改变通常是以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准;患者在损伤后极易出现其心超提示室壁运动异常;心律失常等[9], 本研究中未出现与文献报道标准的相符病例。

非稳定性、移位明显的胸骨骨折, 多有合并伤, 局麻下切开复位或手法复位尽管可行, 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复位时需要得到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的不配合有可能造成术后形成假关节、骨不连及慢性疼痛[10]。手术后的患者要运动要受到限制, 在一定程度胸活动廓要受限制, 以避免脊柱屈曲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 损伤机制的前提是胸骨骨折患者诊治治疗考虑的前提。高速撞击伤、有明显合并伤或严重移位患者、非稳定性胸骨骨折损伤患者, 需要观察和入院治疗者要同时密切关注合并伤的诊治。低速撞击伤或减速伤, 较为稳定性、孤立性的患者, 并且心电图无异常患者, 保守治疗即可, 不需入院治疗。

参考文献

[1]白东明, 张磊, 李斌.22例创伤性胸骨骨折的治疗[J].山东医药, 2010;50 (34) :81

[2]陈顺利.12例胸椎骨折伴胸骨骨折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12:119

[3]王洪斌, 张明, 刘海林, 等.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 2011;13 (4) :348

[4]孙友.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 (9) :456

[5]胡敏, 潘铁成, 魏翔, 等.创伤性胸骨骨折22例诊治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09;11 (3) :209~210

[6]孙新, 张志勇, 宿学家, 等.创伤性胸骨骨折17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07;24 (5) :553~554

[7]阮征, 郑健, 王邵华, 等.创伤性胸骨骨折43例临床诊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1 (6) :94~97

[8]刘贞, 刘传安, 王英磊.胸部挤压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J].社区医学杂志, 2005;3 (4) :87~889

[9]魏建新, 朱海文, 姚化建.个体化治疗创伤性胸骨骨折[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3 (1) :89~91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4篇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脂肪栓塞综合症;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6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骨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共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7-51岁,平均26.3岁.10例股骨处骨折,7例骨盆处骨折,2例胫、腓骨处骨折,其中合并其他肢体的多发骨折者5例。致伤因素:交通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钝器击伤2例,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2]。

1.2 诊断标准 ①呼吸频率>35次/分,心率和脉搏超过120次/分。②皮肤以及黏膜有出血点③血红蛋白数值降低(<100g/L),脂肪酶在血中的含量升高,血小板含量降低,在尿液和血液中出现脂肪滴,动脉氧分压也降低,血沉随之加快。④患者多发热,测其体温上升。⑤肺部x线片开始出现改变,增粗的肺纹理和出现阴影[3]。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患病早期可应用石膏托来固定骨折处;患者皆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12例患者采用高剂量>100mg/d及7例患者采用低剂量<100mg/d静脉点滴;19例患者中11例行高压氧治疗,即高压舱内吸纯氧,压力0.2MPa,每日2次,每次40分鈡,分别于上、下午各做1次,中间休息10min/次;患者中有15例使用有创或无创正压通气,4例患者才用鼻导管通气;表现为休克者则给予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及输血治疗,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静脉点滴,用冰帽降低局部温度以便减轻脑损害;每天500ml低分子右旋醣酐,每天抑肽酶100万U,静脉滴注;每天白蛋白20g,静点;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及预防感染[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记录及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治愈率100%,从发病至病情缓解3-5d,无1例存留后遗症。

3 讨 论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严重创伤骨折的早期危重病发症之一,系由来自骨髓与其他组织的脂肪、脂类物质在乳化能力减弱,理化性质失常的血液中聚结成较大体积的游离脂肪滴进入血循环,栓塞于肺、脑、皮肤等脏器的血管中而引发的以呼吸窘迫及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象[5]。

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严重创伤或长骨骨折后,微脂栓随血流将微小血管栓塞,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在长骨骨折的约占0.9-4%。大多数学者皆认为,所有长骨骨折患者几乎均会发生脂肪栓塞,FES错综复杂病理生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脂肪栓子本身的作用,游离脂肪酸(FFA)是脂肪栓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该物质对肺实质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强大的毒性作用,致使脑血管收缩.引发严重的低氧血症,加重脑部细胞损害。Peltie认为脂肪栓子的重要来源是骨折局部破裂的脂肪滴和脂肪细胞,而损伤后骨折处血肿形成和开放的静脉,其局部压力升高,这是使脂肪滴进入血液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患者是否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应被医护工作者时刻注意,并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脂肪栓塞综合征往往发病急,意识障碍、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时,除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之外.还需对患者的血象进行定期监测,其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的先兆是血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和氧分压进行性下降,因此,血氧分压的监测对于早期诊断该病具十分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 张向其.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6.

[2] 高洁.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和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6.

[3] 张维国.创伤性骨折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31(6):466.

[4] 康士萍.创伤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97.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体会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本组28例中, 男20例, 女8例;年龄由17~72岁, 平均5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 坠落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骨折12例, 爆裂型10例, 骨折合并椎体脱位6例。损伤部位胸11~腰1 18例, 腰2~3 10例。神经损伤情况, 无明显神经症状8例, 有神经症状16例, 完全瘫4例。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俯卧位, 术野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用含有0.1%副肾素盐水沿切口线至骶脊肌注射 (平均用量100mL左右) , 显露切口至病椎及相邻的上下各2个椎体的椎板、关节突、横突。确定进针点:为固定椎体 (病椎相邻的上下各1~2个椎体) 横突中线与上关节突外缘相交处, 先用开口器开口, 向外与脊柱矢状面呈10°~15°角与椎体上缘平行方向用探针进入椎弓根和椎体, 深度为4.0~5.0cm, 再插入克氏针, C臂透视正、侧位, 确定位置无误后分别拔出克氏针, 扩大针孔拧入椎弓根螺丝钉, 如合并椎体脱位, 则同时整复骨折脱位, 连结钢金属棒和横向连杆固定。根据椎体骨折情况, 做外侧的横突间植骨融合, 和 (或) 后侧的棘突间植骨融合, 和 (或) 椎板间的植骨融合, 和 (或) 关节突间的融合, 和 (或) 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放置负压引流管, 24h后拔除。对有神经症状的16例, 同时行椎管减压。

2 结果

28例随访24例, 最短1年, 最长3年, 平均2年。手术组18例患者, 恢复后无神经症状10例 (55.6%) , 有轻微神经症状6例 (33.3%) , 症状无改善2例 (11.1%) ;非手术组10例患者, 无神经症状2例 (20%) , 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4例 (40%) , 神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4例 (40%) 。经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系统和适当的植骨融合, 矫正的畸形无加重或再出现, 脊柱固定的节段平均3~4个月达到骨性愈合。

3 讨论

3.1 脊柱骨折脱位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迫, 恢复椎管的连续性

与正常容积, 促进受伤节段的骨性愈合, 达到稳定脊柱的生物力学目的, 椎弓根为脊柱承重部位, 沿椎弓根打入的螺丝钉可固定脊柱的前、中、后三柱;其紧握作用可防止钉的滑脱;其纵向撑开力均匀传导使脊柱的三柱获得多平面的稳定, 有利神经功能恢复。而非手术组10例患者, 原无神经症状6例中有4例最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神经症状 (66.7%) , 考虑为脊柱骨折后未行内固定, 导致脊柱失稳所致。

3.2 椎弓根螺丝钉的位置是骨折内固定的基础。

故术中, 上位螺丝钉适当靠近上终板, 下位螺丝钉适当靠近下终板, 以此提高承载力避免产生椎体再压缩。

3.3 椎弓根螺丝钉进入椎体的长度, 为椎弓根轴线长度 (包括上关节突

厚度) 加上椎弓根轴线在椎体延长线的程度, 应超过固定椎体前后径的2/3。椎弓根螺丝钉进入椎体越深, 则其抗旋转强度越高, 但为避免螺丝钉穿出椎体前皮质, 导致并发症, 椎弓根螺丝钉长度以4.0cm、4.5cm、5.0cm为宜。

3.4 在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左右各一, 在同一水平位上, 是脊柱最坚强的部分。

所以通过椎弓根置入的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系统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从而促进创伤的恢复;而适当地植骨融合又使脊柱的远期固定效果有了确实的保障。对有脊髓损伤合并神经症状者要争取早期手术 (24h内) , 以减低脊髓损伤程度。总之, 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系统和适当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册) , 2005:377-385.

[2]胥沙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610-612.

[3]吴在德, 吴肈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01-807.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6篇

临床工作中,发现单侧下肢多发骨折时右侧损伤比左侧损伤多,而且浮膝损伤逐渐增多。浮膝损伤是指同侧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而失去其稳定性[1]。浮膝损伤是由于大暴力造成严重的高能性创伤,骨折移位大,软组织损伤重,血管及神经损伤,常合并创伤性休克,治疗难度大。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浮膝损伤患者13例,急诊接诊并报告后立即起用由多名医生、护士组成的诊疗小组,分工明确,又要很好的协调。积极的抗休克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术前准备,胫骨用外固定支架、钢板、交锁髓内钉,股骨钢板、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3~57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车祸9例,高处坠落伤3例,墙体倒塌砸伤1例,闭合骨折1例。按AO/AF分类法,股骨干骨折:闭合骨折6例,I类2例,Ⅱ类1例,ⅢA类3例,ⅢB类1例;胫骨骨折:闭合骨折2例,I类2例,Ⅱ类4例,ⅢA类2例,ⅢB类4例,ⅢC类1例。

1.2 治疗方法

积极充分抗休克的同时行固定,胫骨开放骨折用支架外固定,闭合骨折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用交锁髓内钉,闭合骨折软组织挫伤轻微的用自动加压钢板在胫骨前内侧或外侧固定;股骨干开放骨折、闭合骨折软组织挫伤轻微的用自动加压钢板,闭合骨折、开放骨折、软组织挫伤严重的用交锁髓内钉。本组股骨与胫骨同时用钢板2例,同时用交锁钉1例,胫骨用支架、股骨用钢板3例,胫骨用支架、股骨用交锁钉5例,胫骨用交锁钉、股骨用钢板2例。创面应尽量I期闭合,实有难者Ⅱ期植皮修复,术后早期患肢CPM功能练习,2周不负重活动,3~6个月X线摄片后愈合拆除支架,4~6个月X线摄片示股骨愈合,于12~24个月取出钢板或髓内钉。

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2~16周(平均14周),股骨14~22周(平均18周)。肢体功能情况参照Karlstron和Olerud“对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的分级标准[2]进行评价。结果:优12例,良0例,中1例,优良率为92.3%。未出现脂肪栓塞及肺栓塞综合征,1例针道感染,给予换药、针道护理、消除感染。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在强烈的侵袭下发生的严重的临床状态,它是一种综合征。大量的失血性休克的原因除大量失血外还有血浆丢失、疼痛、组织坏死、毒素吸收、感染以及直接受损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等。及时、正确、快速地纠正休克对创伤抢救的成败及各种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急救时可用填塞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或手术止血,同时开放气道,吸入高浓度氧气效果如同输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扩容。扩容时需要什么补什么、需要多少补多少,头30分钟内至少输晶体2000ml,应3小时内初步纠正,输液总量约为估计失血量的3倍。失血量简单用脉率/收缩压(mmHg)来估计,补液时优先选用平衡液,限用706代血浆、右旋糖酐等胶体液,慎用0.9%的氯化钠溶液,与创伤严重程度呈线性正相关的化验指标有两项一是血糖增高、二是渗透压增高,因此抢救创伤病人时禁用葡萄糖溶液休克后体内环境紊乱,要给以重视,主要有碱中毒、高血钾、一过性假性糖尿病、牺牲渗透压维持细胞外液量的倾向,应避免碱性溶液使用不当,加重创伤早期的碱中毒;钾离子补充过早;扩容抗休克时误用葡萄糖溶液;过量使用氯化钠溶液以及忽略能量及氮源的补充。抗休克时末梢血管、肠道休克恢复才能达到充分抗休克的目的,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经历重新分布,胃肠道是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早、最明显的器官[1],胃黏膜pH值是反映胃肠道复苏的重要指标[3],保证血容量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少量654-2等血管扩张药以改善胃肠道黏膜下血管的痉挛状态,增加胃黏膜血流量[4,5]。同时应考虑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黏膜溃疡及出血性黏膜损害是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可用胃黏膜保护剂[6],如雷尼替丁等。

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抗休克,纠正血容量及脂肪栓塞、静脉栓塞、肺栓塞,对危重病人生理环境的干扰下,给予一处骨折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使成为单一骨折,给膝关节赢得恢复的时间及条件。尽可能防止骨不连、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及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因大腿有丰富的血运,剥离骨膜对骨折愈合相对影响小;有多而有力的肌肉需要牢固的内固定,自动加压钢板属坚强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牢靠同时有控制性细微运动[7]下刺激骨痂生长,属生物力学内固定。胫骨骨折治疗必顺考虑到软组织的修复,本组病例应用了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钢板各有优缺点。支架优点:(1)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2)降低骨髓炎的感染率;(3)弹性固定、微动促进骨痂形成;(4)创伤少,不进一步破坏血运。缺点:(1)针道感染;(2)螺钉松动;(3)长期带支架,给患者带来不便。钢板优点:(1)坚强内固定;(2)术后管理容易。缺点:(1)手术时间长、繁琐;(2)人为破坏血运,影响骨折愈合;(3)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或皮肤坏死。交锁髓内钉优点:(1)不降低局部抵抗力,防止感染,不影响皮肤张力,减少皮肤坏死;(2)降低骨髓炎的感染率;(3)弹性固定、微动促进骨痂形成;(4)创伤少,不进一步破坏血运。缺点:(1)对设备要求高,需有C型臂;(2)技术要求较高;(3)一但感染难以控制。本组未见脂肪栓塞、静脉栓寒、肺栓塞,可能与早期手术有关,本组均在伤后24小时以内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2

[2] Karlstron G,Olerud S.IPS:Laltral fracture of the fernur and tibia[J].J Bone Joint Surg(Am),1977;59(2) :240~243

[3] 雷柏平,黄庆秋,申建初,等.重危病人胃黏膜pH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1993;13(1) :1

[4] 黄志强.腹部外科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105~112

[5] 高维谊,盛志勇.大量早期山莨菪碱对胃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20(2) :88

[6] 张克刚,王基,王若明.对于迟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认识[J].创伤外科杂志,2000;2(2) :106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7篇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关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 近年来, 其发生率仍成上升趋势。老年同时为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的高发人群, 就诊时又因经济地域交通等方面的差别导致接受时间早晚的差异, 导致在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与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1]。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是外科常见的疾病, 这类骨折, 常见的类型有: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两大类。本次研究选择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类型之一——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研究对象, 针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5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病情<1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早期组) , 25例病情>1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中期组) 。对照组中有男7例, 女18例, 年龄59~75岁, 平均年龄 (67.0±17.8) 岁;观察组中男8例, 女1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 (70.5±16.5) 岁。上述患者均符合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 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进行相关检查, 处理基础疾病和其他合并症, 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 减少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术前准备完善后, 尽快开始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术式选取全身麻醉, 因老年患者全麻相对腰麻安全性更高, 便于生命征的监护, 全身麻醉成功后, 在G型臂X线机透视下, 进行PFNA术:在已消毒的手术部位, 选取合适的手术外侧切口3~4cm, 依据患者体型可适当扩大, 切开皮肤, 止血, 分离肌纤维, 在大转子顶点进针, T型手柄辅助导针插入髓腔, 透视下确定和调整导针的位置, 然后扩髓腔, 放髓内主钉。术者在定位器引导下, 调整瞄准器插入保护套筒, 顺着套筒打入股骨颈导针, 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置入标记好深度的螺旋刀片的螺纹导针, 深度确定好后, 锁定刀片;通过远端定位装置安放远端锁钉, 主钉尾帽, 再次透视确定位置良好。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 手术结束。术后切口留置引流管行牵引复位, 2 d后可向局部功能锻炼, 1周内患者主述和X线照片均提示复位位置满意。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随访, 评价治疗效果[2]。

1.3疗效评价标准

Harri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系统[3]涉及内容主要有疼痛、功能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等3个方面, 共100分, 其中功能占51分, 疼痛占44分, 而关节活动范围则占5分。治疗效果差者为得分<70分;可者为得分在70~79分;良者得分在80~89分;优者得分在90~100分。有效率= (优+良+可) /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 (24/25) , 对照组为88.00% (22/2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7, P>0.05) 。见表1。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 观察组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股骨近端骨折由传统术式逐渐发展如今多种术式, 例如髓外固定术, 髓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髓外固定主要是利用动力髓螺钉 (DHS) 为系统, 股骨骨折近端以股骨动力力钉固定, 而远端以锁定钢板固定。第二种术式是髓内钉固定术, 该术式包含了以下三种方法:Ganma钉、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 以及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 (包括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主要是利用高分子等一系列复合材料, 模拟人体髋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而制作而成的关节假体, 用以替代以坏死、功能丧失或不良的受损髋关节, 该术式尤其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中有并发症少,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目前PFNA已成为AO/ASIF公认的髓内拱顶治疗鼓鼓劲断骨折的方法, 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5]。

本研究采用了PFNA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早期治疗的研究, 两组治疗后通过对比优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可得观察组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 功能恢复早, 疼痛小, 关节活动度恢复可的特点。所以, 早期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有助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飞, 章振伟, 车伟.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2009, 4 (2) :171-175.

[2]朱二山, 孙俊英, 王勇, 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2) :150-151.

[3]王勇, 杨益宇, 于志华, 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中国骨伤, 2011, 24 (5) :370-371.

[4]匡光志, 吴焯鹏, 冯华杰.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合并感染股骨骨折.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5) :470-471.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学龄期骨折患儿。入选标准:年龄8岁~14岁, 能听懂并理解问卷, 且语言清晰, 在医院治疗期间有家长陪护;排除标准:有认知、理解缺陷的患儿;住院时间少于5d的患儿;陈旧性骨折患儿。本研究对患儿及其家长做到知情同意, 符合伦理学原则。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观察组 (60例) 。研究过程中, 要求退出研究者14例, 最终观察组54例, 对照组52例。对照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9.98岁±1.84岁;骨折情况:上肢38例, 下肢14例;骨折方式:车祸22例, 摔伤30例;照顾者:父母41例, 其他11例。观察组男31例, 女23例;年龄9.87岁±1.63岁;骨折情况:上肢36例, 下肢18例;骨折方式:车祸19例, 摔伤35例;照顾者:父母44例, 其他1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骨折情况、骨折方式、照顾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病区常规健康教育方案, 即在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的康复指导, 介绍患儿骨折相关的知识以及康复锻炼的方法与意义, 监督患儿进行每日的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MI指导方案:选择具有护师及以上资格、拥有本科室5年以上工作经验、沟通能力较强的3名护士担任访谈者。在正式访谈前, 访谈人员要接受角色扮演、治疗指南实践、教学法和结构式阅读等[4]培训。访谈者采用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的方式, 根据患儿现处的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制定MI干预计划。患儿入院当天进行首次访谈, 其主要内容是了解患儿受伤原因, 骨折类型, 治疗方式, 肢体活动情况, 疼痛控制情况等方面。目的是为消除患儿的紧张, 尽快与其建立信任关系, 并评估其行为改变的阶段。分析锻炼依从性行为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克服的障碍, 并明确下一步行为改变的具体目标。前意向阶段:访谈者利用MI技术对其病情和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 与其建立信任关系, 为后续教育打好基础。意向阶段:访谈者通过引导式交流, 使锻炼依从性较差的患儿意识到不配合锻炼与康复效果的利弊关系, 使其产生心理矛盾, 引导其强化追求健康的意识, 唤起其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准备阶段:访谈者在权衡依从性较差患儿存在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上, 为其提供个体化、科学的建议, 协助他们制订行为改变的计划。行动阶段:指导患儿实施既定计划, 通过阶段性评估和及时的效果反馈, 不断修正既定计划;访谈者侧重探讨功能锻炼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增强其行为改变的信心。维持阶段:访谈者帮助患儿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建立一个利于其坚持行为改变的支持网络, 提高他们坚持行为改变的决心。

1.2.2 观察指标

功能锻炼依从性:唐伟伟等[5]设计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表, 总共5个条目。内容包括:患儿从何时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适应性、趋避性) 、患儿是否按照护士指导的时间、方法 (节律性) 和次数 (持久性、活动水平) 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患儿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感到轻度疼痛是否会终止锻炼 (反应强度) 等, 每项内容根据问题不同分为5项评分标准 (如完全按照、基本按照、部分按照、很少按照、不按照, 分别计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 。依从性根据上述完成功能锻炼情况分3级, 完全依从 (21分~25分) :患儿主动按照每日功能锻炼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功能锻炼效果佳;部分依从 (14分~20分) :患儿只完成每日功能锻炼计划一部分 (数量或/和质量达不到功能锻炼计划要求) , 功能锻炼效果一般;不依从 (0分~13分) :患儿拒绝执行每日功能锻炼计划或只执行几次, 功能锻炼效果很差。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81 2, 重测信度系数为0.816 5, 分半信度系数为0.897 2, 内容效度比 (CVR) 为0.7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患儿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 儿童骨折治疗技术减少了患儿的创伤, 但复位后为了防止骨折错位和保护骨痂生长、愈合, 需要石膏固定4周甚至更长时间, 关节活动长时间被限制,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可能导致患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患肢关节的活动度的改变、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肢体固定后早期积极正确的患肢功能锻炼可防止制动肢体的肌肉萎缩。早期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等长运动, 肌肉的运动可促进患肢血液和淋巴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 减少组织粘连, 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 另外有助于钙离子沉积骨骼, 防止脱钙和失用性肌萎缩[5]。临床工作中首先要抬高患肢, 维持患肢肢体功能位, 进行患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 (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足背屈功能锻炼、足趾伸屈、手指握拳功能锻炼等) 及非制动关节的锻炼。

3.2 动机性访谈可促进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儿术后、出院时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为, 动机性访谈强调以个体为中心, 发挥个体自身的作用。教育者只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教育者应用开放式提问、反馈式倾听、及时确认、阶段性小结、引导自我动机性陈述等方法发现干预对象的矛盾心理, 并放大他们的期望与当前行为的冲突, 引发其对自身行为改变的思考, 让其明白早期功能锻炼能为自己带来的益处, 唤起其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 引导其自我表达行为改变的愿望[6]。同时也注意让干预对象意识到研究者对其处境的理解, 表达对其行为改变能力的信心, 增强干预对象行为改变的动机和信心。当干预对象的锻炼动机足够强烈时, 才能真正付诸行动。

综上所述, 在以往的常规健康教育中, 创伤性骨折患儿在住院期间被动接受有关康复锻炼的知识, 其内心需求和困难被忽视, 常因内在动机缺乏, 不能自觉坚持规律的康复锻炼。本研究以MI为理论指导对学龄期骨折患儿进行锻炼干预指导, 通过激发其行为改变的动机, 提高其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从而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由于人力物力及时间的限制, 尚不能全面评价研究的长期效果, 因此, 针对出院后患儿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在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将106例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 对照组52例, 对照组实施病区常规健康教育方案, 观察组实施动机性访谈指导方案。采用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表, 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院时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学龄期创伤性骨折患儿康复锻炼中应用动机性访谈能够有效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动机性访谈,学龄期,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段蕾蕾, 董建群.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8.

[2]尚磊, 徐勇勇, 江逊.意外损伤住院儿童损伤类型与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2, 18 (2) :103-107.

[3]张莹, 余丽君.动机性访谈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 2013, 27 (9B) :2827-2829.

[4]Ingersoll KS, Ceperich SD, Hettema JE, et al.Preconceptional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alcohol-exposed pregnancy risk[J].J Subst Abuse Treat, 2013, 44 (4) :407-416.

[5]唐伟伟.学龄期骨折患儿气质特征对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的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 2013:3-4.

老年创伤性骨折 第9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7年3月~12月在某三甲医院骨外科就诊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50名作为调查组,纳入符合创伤性四肢骨折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知情同意的患者,排除有严重的合并症、并发症或基础疾病者及无法合作者。同时随机抽取某社区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WHOQOL-100量表(中文版)和自编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在进行问卷调查前,先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知情合作。问卷尽可能由患者独立填写完成,因病情严重或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完成自评者,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逐条询问填写,所有资料均经过2次复核,并及时填写缺失项,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经复核后用Microsoft Excel建库进行数据管理,所有数据经校对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水平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见表1)

采用χ2检验对2组人群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骨折部位、手术方式、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住址、住院时间这10个方面进行均衡性检验。经检验,2组人群在一般资料方面样本分布均衡,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调查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的比较(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得分以及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信仰6个领域的得分比较低。

分析原因是创伤性四肢骨折多为意外伤害事故所致,而患者伤前多为生活正常的社会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其骨折而至卧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有明显的情绪不稳,并有主观感觉不适、焦虑、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普遍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完全恢复健康,是否会留下残疾,能否重新返回社会等。有研究发现,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焦虑反应[5]。创伤性四肢骨折作为负性事件,可成为较强的应激源刺激患者,而骨折后的外科治疗手术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果心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将会对骨折住院患者的各种治疗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骨折患者的躯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并发应激性溃疡和骨折后精神障碍等。

同时创伤性四肢骨折会引起患者损伤部位的剧烈疼痛,且骨折限制了患者的躯体活动范围,导致其躯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理、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6],因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其中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7,8]。焦虑和抑郁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骨折后的康复效果[9]。患者入睡困难、睡眠中断的最主要因素是疼痛,疼痛是骨折患者所共有的特征,且疼痛大多数夜间比白天重,致使患者无法入睡或睡眠中断。另外,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由于患肢牵引或制动引起体位不当、更换卧位不便、睡姿习惯改变等原因,也可导致其入睡困难。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患者睡眠质量差又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效果,从而影响健康恢复。另外,高额的治疗费、病房的陌生环境、对手术等治疗手段的知识缺乏、对手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担心、害怕肢体的残缺造成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下降等,也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创伤性四肢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因此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降低,生理、心理和社会机能均受到很大影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疾病、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机能,包括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注意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鼓励社会和家庭对患者的关怀等[10]。

参考文献

[1]彭爱芝.生活质量——一种新型的健康评价方法[J].天津护理, 2005, 13 (5) :182~183.

[2]The WHOQOL Group.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J].Psychol Med, 1998, 28 (3) :551~558.

[3]曾炳芳, 刘旭东.肢体骨骼创伤修复的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 (4) :313~315.

[4]龚群英.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折病人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5) :625~626.

[5]沈晓红, 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的相关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 (3) :200~201.

[6]Read KM, Burgess AR, Dischinger PC, et al.Psychosocial and Phys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er extremity injury[J].Annu Proc Adv Automot Med, 2002, 46:289~303.

[7]周意丹, 陈力.160例手术病人心理特点与手术前焦虑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4) :263~265.

[8]尹文刚, 林文娟.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17) :2514~2515.

[9]Kempen GI, Sanderman R, Scaf-Klomp W, et al.The rol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ecovery from injuries to the extremities in older persons.A prospective study[J].Int J Geriatric Psychiatry, 2003, 18 (1) :14~22.

上一篇:打造企业形象下一篇:大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