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2024-09-21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精选12篇)

高校双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认识误区,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掀起双语教学的热潮。对于大学来说,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 这项工作应如何起步、如何推动和规范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 地方高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 更应及早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 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语的认识误区

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 不科学的, 甚至是错误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 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 “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2) 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 (3) 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 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 如“英语”+“日语”; (5) 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理解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 违背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双语教学的定义

关于双语, 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双语本身指从以两种语言为母语到除母语外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所有情况。通常, 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 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 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听、说、读和写的人。

所谓双语教学, 就是指除母语外, 还将一门外语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用语。双语教学就其功能而言, 是通过两种语言 (即母语和所学的外语) 在教学中并用而确定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渗透层次, 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外语讲述重点内容和关键词等, 主旨是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层是整合层次, 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外文, 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是双语思维层次, 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 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2)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3) 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因此, 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 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 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 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 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五、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 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出国经历, 他们的口语发音不是很纯正, 尽管授课前均进行了短期的口语培训, 但对英语的应用尚不能流畅自如, 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 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 教师能力单一, 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 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从长远着眼, 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可以派出培训或校内培训, 建议有条件高校把专业素质高、口语流利的专业课教师送往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培训, 或者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 也可以由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进行培训, 有条件的可聘请外教培训;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学提高, 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 教材的选用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有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就是随便找一本外语书做教材, 多加几节外语课, 就称之为双语教学, 显然是不科学的。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没有原版教材, 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 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 引进国外教材要注意学科体系与国内教材的衔接问题。

(三) 语言环境的创造

教育是讲环境的, 校园中的一景一物, 皆具教育意涵,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由于校园里缺少英语类学术活动或对外交流, 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英语实践的机会, 使得双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作业上, 缺少双语学习的整体氛围。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 从点滴细微处入手, 给学生以语言的熏陶, 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双语的气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项活动来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四) 应考虑教学对象的水平

目前, 有些高校学生外语水平不一致, 这样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就很难把握深浅, 达不到双语教学预计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起码要保证学生听懂外语。如果教师外语不太好, 或语音不准确则不必勉强使用外语。同样的, 若是学生外语水平不一, 双语教学也是无法进行的。毕竟, 专业课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 而用外语授课和用母语授课其对学生传输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样的。双语教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教学方式, 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的师资水平、教材的选用、学校的语言氛围、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都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成效。同时, 专业课程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 只能在某些共性的基础上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对教学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 立足于学校层面, 根据专业特点, 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 构建双语课程框架, 进一步拓宽双语教学研究领域, 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双语教学研究, 是我国高校今后双语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 2004, (1) .

[2]李萍, 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77-79.

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第2篇

文章研究了高校双语教学这一热门话题,通过探讨理论依据、实证调查、数据分析,总结了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 者:曲晶 毕会英 作者单位:曲晶(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3)

毕会英(长春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高校课堂的双语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目的

一、引言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母语和目标语言习得同认知一样是对客观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目标化正在成为时代的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中最为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界又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母语和目标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已达到在语言的基础上对两国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双语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用外语进行教学。根据国家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以汉语和英语为媒介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余子新,2004)。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我国,双语教学算是一门新兴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教师们总结出一套较好的教学策略。下面简单介绍几点教学策略。

策略一 教学中双语的比例

在双语教学中,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比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浸入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学生基础较浅,尽量用汉语使他们理解。第二,穿插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会说的尽量用英语,不会的可以少用一些。第三,全英语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或全部语言为英语。课堂中,用汉语点拨,让学生用英语表达。

策略二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投影仪、录像机、VCD、电影机等设备被搬入课堂,作为有关教具应用于各学科领域。1.教授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句子结构、语法特点、词汇用法的规律。把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了解英语知识。2.互动。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合实际造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3.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在课堂外开辟英语角,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或与外教进行接触、交往,陪他们上街购物或旅行进行语言训练,充当翻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策略三 学习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行为:教师到学生;现代的教学行为:教师与学生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摆脱旧的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使用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结构,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结果。

(四)策略四 纠错策略

双语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语言错误。即使当学生们会积极主动的说一些英语词组或句子不正确时,教师不必一错就纠。如果双语教师频繁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或者中断学生的表达,学生会有语言交流的心理障碍,打击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错误可以回答问题后统一指出,并不用太严厉。

三、 双语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一)营造学习空间,开拓视野

学校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广阔的学习天地,更深入了解各国语言知识文化,更好的融入国际交流中。英语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英语更加了解世界。现在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开设了双语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能够亲身体会运用的乐趣。

(二)培养师资力量

在高校任教的教师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精炼,而且英语功底扎实,讲授水平高超。但是在我国这两方面都具备的教师较少。因此,在推动双语教学之前应先培训教师,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多应用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练习句子;英语教师可以在主教英语以外多学习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并帮助专业教师学习英语。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求,是培养具有国际知识、交流和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是指既懂专业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人才,他们适应时代潮流的需求,运用所学知识推动一个行业和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地位。

四、结语

高校双语教学是使学生们在传统课堂的听说读写之外的一门新的更能提高英语能力的教学方法。英语是一门学习工具,通过这门工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各门学科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所掌握的教学策略,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教学能力以及为国家输送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N].北京:北京青年报,2001一03一09.

[2]廖舸.关于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1)1: 112-116.

[3]龙元祥,应冬兰.浅谈双语教学模式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7(1).2006, 21(1): 20-28.

[4]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8.

高校双语教学 第4篇

1. 双语教学的概念

英国教育家Derek Powntree认为“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 每种语言讲授的课业约占一半。”《朗曼语言学辞典》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主课。”世界语言学专家M·F·麦凯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 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根据定义,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即双语教学。在我国, 双语教学应是指用一门外语 (主要是英语) 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而进行的学科教学。[5]具体来讲, 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外语和汉语并用, 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从规范的角度讲, 高校的双语教学是指: (1) 教材必须是最近三年出版的外文原版书, 但教学参考资料可以是中文图书。 (2) 在课堂讲授和讨论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外语、汉语并用, 但以外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3) 期末考试用外语命题, 除少数论述题可以用汉语答题外, 其他试题要求学生用外语答题。可见, 高校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摆在藏区双语教学面前的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双语教师的严重缺乏问题。它严重影响和阻碍着藏区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推行。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是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问题。目前藏区在校执教的各大、中、小学教师, 非英语专业的只具备教授某一学科的能力, 而英语专业的教师除了教英语课之外, 又不具备教其他学科的执教能力。而且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距双语教学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所以, 在藏区培训一批双语教师队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藏区双语教师的培训

2.1.国内培训

2.1.1要有先进的理念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之心的培养是培训的第一步。藏区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难免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藏区培养的双语教师应有热爱学生的教育思想, 以及具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教改热情, 即要更新理念。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专家型”人才, 然后才是“复合型”人才。如果双语教学的任务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外语语言关, 那么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反, 专业水平的要求就可以放宽。但是, 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首先是某一专业或某一学科的专家, 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业务素质。而且对专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把握, 对专业发展前沿有较深的了解。所以双语教师的培养应从语言向语言、学科并重的方向发展。

2.1.2.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2.1.2.1外语科班出身的教师一般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在外语语言方面完全可以胜任双语教学工作。但是他们欠缺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应该对英语教师进行某一学科培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教学需要对某一专业进行培训和再学习。学成之后可以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从其他地区的实践证明这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1.2.2对某一学科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首先, 应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其中包括英语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和日常英语的口语训练, 主要包括组织上课、管理课堂的课堂用语。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符合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表达方式及要求, 做到清晰、准确。这一步可以不分专业进行。然后, 应根据学科特点细化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培训。这一步的培训主要包括学习各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专用术语, 以及阐述和评论本学科问题的外语表达能力。可见这期间的培训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将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 并及时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3. 结语

从师资培训和教育普及的角度推进双语教育的发展步伐, 从而切实缩小藏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是藏区双语教育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尤其是由于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外语水平的高标准要求, 使得学科教师的英语培训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M·F·麦凯, 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年, 45页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第5篇

赵武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新郑451150)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因而,应深入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本文概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特征、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探究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发展现状;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赵武(1975-),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企业管理。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沿袭了应试教育的老路,许多高校片面重视外语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听、说、读、写等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考试、考证、考级等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标准,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外语听说能力。比如,许多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却看不懂英语文章,无法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应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破解外语教学面临的种种困境,提高高校的外语教学质量。

一、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幼儿园、小学、中学及高校实施的用英语加汉语作为课堂语言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北美的一些多元文化国家,为了让外来移民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社会,人们就采用了以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中,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双语教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革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形成国际化视野。其次,双语教学是发展多元化教育模式的需要。当前,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用非母语媒介理解异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打破本土思维的束缚,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再次,双语教学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传承人类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非常明朗。高校应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让学生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双语教学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双语教学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使学生在积累知识中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

二、简述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首先,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沉浸式双语教学产生于加拿大。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这种语言环境为双语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拿大的蓝伯特小学使用了一种新的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学校根据学生的母语将其分成两组,教师对讲英语的学生用法语教学,对讲法语的学生用英语教学,一直坚持到小学六年级才结束。经过几年的教学,学生的英语和法语水平相差无几,实现了通过“教育语言”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沉浸式教学模式。其次,导入型双语教学模式。美国借鉴了加拿大的沉浸教学模式,但其做法与加拿大模式恰恰相反,即让学生开始上学时使用母语,逐步将第二语言导入小学教学过程中。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用母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在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增加英语课程的比重,这种双语教学被称为导入型双语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双轨式和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双轨式教学是指在同一个班级内部学生有两种母语,由两位教师分别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两种语言环境中学习,也便于学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对母语背景相同的学生专门开设外语必修课,用母语系统讲授外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院校应积极运用英语、日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或选修课教学,力争在三年内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5%以上。,教育部出台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方案明确将双语教学列入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此外,为了深入研究双语教学模式,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全国各地纷纷创建双语教学科研机构。比如,教育部成立了“双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成立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此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也都进行了双语教学探索。如今,在清华、北大、南大等高校中,双语教学已占据公共课程的20%左右,占专业课程的30%~40%,其他本科院校也加强了双语教学。有些高校根据学科和专业实际提出了“掌握学习”、“双语互依”、案例教学等双语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分为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种模式。[1]全外型是指在外语环境中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以外语形式掌握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全外型双语教学多采用“外籍教师+外文原版教材+外语讲授”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有着较高要求。混合型是指以外文原版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用汉语和外语讲授课程,可分为“本土教师+外语+汉语”、“外籍教师用外语+ 本土教师用汉语”、“外籍教师主讲+ 本土教师助教”等几类。

半外型是“本土教师+外文教材+汉语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用外语讲授课堂内容,必要时可用汉语解释知识难点,这种教学方式适合高校低年级学生。

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模式建构

1.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存在分歧。新世纪以来,各地高校都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高校双语教学还常受传统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育体制的束缚,致使高校在双语教学的模式、理念、条件、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其次,许多高校的双语课程设置不规范。一门课程能否采用双语教学取决于课程特征、师资力量、学生素质、课时安排等因素。但是,在设置双语课程时,许多高校并未从本校的教学条件、师资理念、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出发,而是随意设置双语课程,导致课程设置混乱,缺乏逻辑性。在选择双语教材时,许多高校都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专业教材,这种教材体现了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体现了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但是原版教材的内容庞杂、重点分散,不适应高校的教学需要。最后,师资力量匮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许多高校教师的外语素质较差,没有能力进行双语教学,这些直接影响了高校双语教学。[2]

2.建构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主要有沉浸式、翻译式、渗透式、穿插型、示范型、选修课型、渐进型、分离型等教学模式,本节以渐进式双语教学为例,探究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第一,建构双语教学体系。高校双语教学是为了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双语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又要通过教学实践揭示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考问题、表达专业观点的能力。因而,高校应从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状况等出发,以“导入、对接、融合、实训”为指导思想,以兼容专业英语、案例教学、考证培训等为手段,建构渐进式的立体教学模式,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双语教学。[3]第二,科学设置课程和教材。在双语教学时,高校应按照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可以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课程或应用型课程。此外,在安排双语教学课程时,应当首先选择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科,重点考虑课程的开设时间、内容、课程衔接等,提高课程安排的科学性。

在双语教学中,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先进,重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在用词、叙述、情境设置等方面都体现了西方教育理念,这些为我国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因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情况,编写英文原版教材和辅导材料,这样既保留了英文原版教材的精华,又可以弥补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庞杂、晦涩难懂的缺陷。[4]第三,科学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当前,地方高校可以采用了“导入、对接、融合、实训”为中心内容的渐进式立体教学模式。大学一年级时期,可以依托大学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为双语教学做好准备。在大学二年级时期,应引入英语专业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情境,通过证书考试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大学三年级时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营造双语教学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大学四年级,应全面推进双语实践教学,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第四,尽快提高双语师资水平。教师素质是决定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就不可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因而,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健全双语教学考核制度,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出台了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办法,引进了“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有些学校积极聘用外籍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纯正英语所讲授的专业课程,创造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因而,应积极探讨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枝青。专业英语的课程论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10)。

[2]姜宏德“。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

[3]张劲柏。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专业课中外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

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策略高校

1.引言

“双语教学”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且其中一种语言常常使用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学在课堂中运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各门专业学科的教学,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培养具有较高本族语和外语能力的高水平双语人才。双语教学不是以语言教学和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中心,而是以教授内容为中心。它要求使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排除汉语,是为了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2.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竞争愈演愈烈外国企业大批进入我国进行本土化经营,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实行国际化战略,争相到国外拓展市场,为了在全球经济不断一体化的进程中增强国际竞争力。另外,科技、区域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才竞争态势。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走的是应试教育的道路,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如何通过各种考試。在英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重语法轻应用的模式,成了应试哑巴英语。推行双语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将学科知识与英语知识相整合,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3.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

3.1双语教学模式

在实施双语教学时,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根据对“双语教学”概念的理解,此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英语基础水平的不同、专业需求和不同学年等因素,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分配比例,不应在全部该门课程中完全一致。而且根据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层次和双语模式,教师在授课时,授课节奏应由慢到快,授课内容应由浅至深,按“简单渗透—整合—双语思维”的模式来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作用在于通过信息刺激, 循循诱导,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文来思考解答问题。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双语教学的策略

3.2.1 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

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搞好双语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时,学生能听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之中,让英语逐步成为校园的第二语言,营造校园双语学习的整体氛围来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3.2.2教材选用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无论采取何种双语教学授课模式,使用英语教材是组织双语教学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高校有用原版引进教材和自编英文教材两种选材方式。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但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不能坚持自学,学习效率低。为了不让晦涩的语言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所以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

(1)标准的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专业标准要求相一致。不同的国家, 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解决办法: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应该充分发挥各专业和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成立进口教材审查机构,对拟引进的教材、教学辅导材料进行审查和管理。

(2)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差异。对于理工科,由于各国的工程标准、规范不尽相同,会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因而需在这些方面进行删改或补充说明。当然,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各国的技术标准将逐步趋同,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差异不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3)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 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 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来选用或编写教材。解决办法: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写适合国情的英文教材,并进行审查和质量把关。教师也要注重对所授内容的本土化,为学生指定中文教材作为参考书。

3.2.3做好教师的英语培训

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必须创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使用英语围绕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交流的情境,这对双语教学师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抛去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英语与学科的双向渗透。因此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可加大投入,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派往国外学习的方式培养双语师资,也可以通过聘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人员作双语课程的教师或者通过英语教师协助专业教师加强英语学习。

(2)校际间加强交流, 实现人才共享。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期, 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 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 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同时可以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3)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能力,才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3.3双语教学评价与成绩考核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将平时与期末成绩并重、书面与口头表达相结合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应改变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避免一考定成败。注重平时考试, 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

4.结论

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文外教授课,而且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参差不齐,所以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并注重母语,因为母语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萍,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3):77-79.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32-34.

[3]蔺丰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3,(3).27-28.

高校双语教学 第7篇

在新加坡, 双语教育除了指在学校实行双语教学外, 还包括在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双语的运用 (刘殿平2006:42-44) 。新加坡今天和睦的民族关系、统一的国家意识和飞速发展的经济, 与其“突出英语、保留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息息相关 (黄明2008:43-49) 。目前, 在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双语教学主要指学校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通常为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樊玉焕2008:160) ,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其外语水平。它既不同于公共英语的教学, 也不同于专业英语的教学。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姜瑾2004:48-53) 。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路符合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杨传鸣、李佳新2008:58-60) 。然而, 由于起步晚, 经验不足,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存在双语环境缺乏、学生水平悬殊、双语师资短缺等问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本文试图通过借鉴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之路。

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新加坡总人口约450万, 其中华人占76%、马来人15%, 印度人7%, 其他种族2% (Horsky&Chew2004:245-260) 。新加坡拥有4种官方语言:英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 其中英语是主要的工作语言和行政语言, 后三种又称为母语。针对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的社会背景, 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提出了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 要求各个种族除了学习英语外, 还应学习自己的母语。1987年前, 新加坡政府设有专门的英语学校以及各种母语学校, 如华文校、马来语校及泰米尔语校;1987年后, 政府规定所有的中小学一律以英语为第一语文, 并以英语作为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语言, 母语为必修必考科目 (王天舒2008:68-72) 。双语教育可谓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 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一) 分流体制

新加坡双语教育中颇具特色的是1979年确立的分流体制, 即根据学生的双语成绩将其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班级不同, 教学内容有所差异。这种分流体制充分尊重了学生水平的个体差异,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因材施教, 有很强的实效性,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小学四年级末举行第一次分流考试,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双语能力将其分流到三种不同课程的班级学习:1) EM1:所修英语和母语均为第一语言程度;2) EM2:所修英语为第一语言程度, 母语为第二语言程度;3) EM3:所修英语为第一语言程度, 母语为基础会话水平。

小学六年级末举行毕业考试 (PSL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 根据学生的PSLE成绩将其再次分流到中学, 学习不同的双语课程:1) 特别双语课程 (Special bilingual course) :英语和母语均为第一语言水平;4年完成中学教育;2) 快捷双语课程 (Express bilingual course) :英语为第一语言水平, 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平;4年完成中学教育;3) 普通双语课程 (Normal bilingual course) :英语为第一语言水平, 母语为基础会话水平;5年完成中学教育 (黄岳辉2004;王天舒2008;杨传鸣、李佳新2008) 。

特别双语课程和快捷双语课程的学生在结束4年的中学学习后, 参加新加坡-剑桥教育证书“普通水准” (GCE“O”Level) 考试, 成绩优良者进入大学先修班 (Pre-University) 学习, 为进入高等学府作好准备;而其他人接受专业技术教育。普通双语课程的学生学习4年后参加“初级水准” (GCE“N”Level) 考试, 能力较差或未能通过考试者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成绩优良者继续学习1年后参加“普通水准” (GCE“O”Level) 考试, 然后根据其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大学先修班学习。大学先修班的学生在完成2~3年的学习后, 参加“高级水准” (GCE“A”Level) 考试, 成绩优秀者进入新加坡公立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成绩较差者可申请到国外学习或选择就业 (王天舒2008:68-72, 96) 。可见, 这种层层选拔的分流体制为新加坡双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有利于精英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 讲标准华语运动 (Speak Mandarin Campaign)

新加坡素有“种族博览会”和“方言博览会之称”, 从开埠到建国的100多年里, 仅华人家庭用语 (方言) 就多达十余种 (Dianek&Milne 2002:99) , 闽南话、潮州话、福建话、海南话等各种方言的使用极大地影响了华族内部的交流。为了沟通华族内部各方言群体,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推广和普及标准华语, 自1979年以来每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讲标准华语运动”, 每次都提出相应的口号, 如“多讲华语, 少讲方言”;“讲华语, 好处多”;“讲华语, 开创新天地”等等 (Teo 2005:121-142) , 其宗旨都是为了营造标准华语环境、促进双语政策实施。

为了鼓励新加坡人多讲华语、少讲方言, 政府除了出版大量的华语书籍和光碟外, 还规定在大众媒介上尽量使用标准华语, 如广播电视开设有专门的华语频道, 报纸杂志开辟有常用的华语专栏等。从幼稚园开始就开设汉语拼音课, 在大学里专门设置了中文系。新加坡还十分重视同中国的交流, 每年会派大量的教师、学生到中国听课, 实地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化;同时, 还从中国招聘优秀的华文教师赴新执教, 以进一步提高其华文教学的质量。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 “讲标准华语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80年到1989年, 小学一年级华人学生在家中讲方言的比例从64%急剧下降到7%;而讲普通话的比例则从26%迅速上升到69%;从1990年到2000年, 把华语作为家庭主要用语的人口从24%增加到了35%;反之, 以方言为家庭主要用语的人口从39.6%减少到了23.8% (詹伯慧2001:4-6, 15) 。华语逐渐成为了许多新加坡华人的社交用语, 2/3的华人儿童在入学时能讲流利的华语 (胡光明、黄昆章2004:129-132) 。由此可见, “讲标准华语运动”为新加坡人营造了良好的华语氛围, 提升了其标准华语水平, 促进了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 讲标准英语运动 (Speak Good English Cam-paign)

英语在新加坡享有特殊的地位,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 作为族际共同语, 英语是沟通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等各个种族的工具。其次, 英语在新加坡一直都是主要的行政语言和工作语言, 政府部门许多关键性的职位都要求英语水平高的人担任。再次, 英语作为现代科技的国际用语, 是新加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贸易往来必不可少的语言。可是, 由于受到各个种族母语的影响, 新加坡人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变体英语 (Singlish) , 带有浓浓的华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的痕迹。这种变体英语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与标准英语存在着诸多差异, 很容易给外国人造成理解的误区。对此,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问道, “如果你讲的英语不标准, 满口新加坡方言味, 跨国公司、银行甚至国内公司愿意聘用你吗?” (Silver 2005:47-66) 。

因此, 为了鼓励大家多讲规范英语, 少用变体英语, 新加坡政府于2000年起在全国开展一年一度的“讲标准英语运动”, 要求大众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尽量采用标准英语, 并选派大量教师参加英语培训, 还成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 (http://www.goodenglish.org.sg) 便于国民学习英语。“讲标准英语运动”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据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94%的人认为该运动确实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73%的人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有所提高, 97%的人希望此运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 (黄明2007:21-24) 。

通过持续开展的“讲标准华语运动”及“讲标准英语运动”, 新加坡人的双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样的双语、双文化背景使他们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一位被外国大公司高薪聘请的新加坡人自豪地讲道:“我们的英语水平可以跟欧美人相比, 我们用华语来沟通也完全没有问题。外国老板很清楚, 要想打入亚洲市场, 我们比美籍华商强, 我们身处亚洲, 又懂华语。跟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年轻人比, 我们的英语水平又比他们高。正因为这样, 我们才可在全球化的劳工市场抢到工作。” (黄明2008:43-49) 可见, “讲标准华语运动”及“讲标准英语运动”给新加坡人营造了良好的双语环境, 保证了双语教育政策的成功实施。

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 双语环境缺乏

我国是汉语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英语是外语。学生除了在学校有机会接触到英语之外, 在校外几乎没有专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如果一门语言不能积极、持续地用来思维、交流, 是很难把这门语言学好的 (李阳琇2003:55-59)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因而对英语的学习只有短暂目标、缺乏长远的动力。

(二) 学生水平悬殊

在我国高校, 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面临相同的知识要求。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很容易产生“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极端。而且, 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对于教师的备课授课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需要。

(三) 双语师资短缺

我国的师资水平相对比较薄弱, 双语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专业水准高的老师英文功底可能比较薄弱;英语口语水平高又能胜任其他专业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黄明2006:49-54) 。我国教师大多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培训, 到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更是难得。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 这势必会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白芳、淦家辉2007:131-133) 。

(四) 教学手段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积累, 缺乏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大部分课堂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看做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填鸭式”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缺乏。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 教材质量不高

双语教学主要使用自编教材, 但教材编写经常是低水平重复。有的教材还存在诸多错误, 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教材的信任度, 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许多专业教材的编写都是汉语为主, 不利于双语教学。

四、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水平的五项措施

(一) 营造双语环境

新加坡儿童大多生长在双语家庭, 有良好的双语环境。经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系统的双语教育, 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两种语言。学生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有大量机会使用英语。而且, 新加坡的大众传媒常常使用4种官方语言:电视台有2个华语频道、2个马来语频道、1个泰米尔语频道、其余均为英语频道;在报刊方面, 有3种英语报、3种华文报、1种马来文报和1种泰米尔语报;广播电台也采用4种官方语言 (白芳、淦家辉2007:131-133) 。这些都给新加坡人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利于其双语水平的提高。

要提高我国的双语教学水平, 就必须给学生营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首先, 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舞台锻炼其英语交际能力。其次, 应在课后开展各种活动, 如英语沙龙、英语比赛等, 既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再次, 在大众传媒方面, 可以增设更多的英文频道、广播电台、杂志报纸等, 从而给学生更多学习英语的空间。此外, 在食堂、图书馆、车站、街道等公共场合应尽量采用双语的标志, 通过双语氛围的浸润, 提升学生的双语水平。

(二) 实行分类教学

首先, 在入大学之时, 我们可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专业成绩进行第一次分流, 通过三种层次进行教学。1) 英语和专业都很优秀的学生进入“精英双语班”:专业教材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2) 英语优秀、专业中上或者专业优秀、英语中上的学生进入“特别双语班”:采用英汉双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教学语言英汉语各自参半。3) 英语和专业均属中下水平的学生, 进入“普通双语班”:采用中文教材;教学语言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

“精英双语班”和“特别双语班”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一年后, 参加英语和专业水平考试, 进行第二次分流。1) 英语和专业都通过水平考试者, 进入“三年制精英双语班”:三年内修完本科课程, 取得学士学位, 成为潜在的双语师资或科研后备人才。2) 未通过水平考试者, 则进入“四年制特别双语班”:四年取得学士学位。

“普通双语班”的学生学习两年后, 根据英语和专业测试情况对其进行第二次分流。1) 英语和专业都较好者转入“四年制特别双语班”。2) 余者进入“四年制普通汉语班”:采用中文教材, 进行中文教学。对“普通双语班”的学生, 之所以在两年后才进行分流考试, 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年限一般都为两年。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 英语水平都未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如果再继续进行双语教学, 将不利于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 对这部分学生改为单语 (中文) 教学, 既有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又可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从而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 培养双语师资

新加坡成功的双语教育与其优良的师资力量是分不开的。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质量, 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新加坡拥有很重要的社会地位, 被人们尊称为“教育官”;教师的待遇非常丰厚, 仅次于国防军 (武小军2006:143-144) 。教育部经常会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 如每年都有大批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接受定点培训。此外, 不少教师还有机会到国外著名学府进修深造。除了培训国内的师资力量, 新加坡政府还经常聘请国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到新加坡执教,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约有50%的师资都是从国外聘请的 (杨传鸣、李佳新2008:58-60) 。因此, 新加坡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水平者, 且精通双语或多语, 对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要改善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 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势在必行。首先, 可以在高等院校开设双语教育专业, 为国家培养专门的双语师资后备人选。其次, 可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教师进行双语培训, 让专业教师进修外语, 让外语教师进修专业知识。再次, 可以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 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 或者聘请国外的专家教授到我国高校任教, 以此提高我国双语师资水平。

(四) 调整教学手段

新加坡的教学几乎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电子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统治者的角色,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交际法为主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锻炼其语言能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hew2006:1-11) 。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性与创新性。合作式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精神, 也促进了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

要促进我国的双语教学, 就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首先, 需要营造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其次, 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操控者”转型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再次, 要采用小班教学,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以提高其口语水平。此外, 期末考试不再是唯一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 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过程评价, 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认定, 这样既能做到客观公正,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选编合适教材

教材的质量体现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也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新加坡政府在教材的编写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部分的教材都是从英美国家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即使是国内自编教材, 也要请外国专家进行指导。教材的编写兼顾了英语和母语并重:如中小学的《数学》等教材用英语编写;《公民与道德》等教材用母语编写 (罗爱梅2003:59-60) 。

所以, 要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 教材改革刻不容缓。首先, 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知识的先进性与连贯性, 对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国际通用性较强的学科, 可以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英文教材。其次, 对于国内出版的教材, 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编写, 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再次, 即使是学校的自编教材, 也应邀请同行专家进行指导, 从而保证教材的质量, 以免质量低劣的教材走进双语课堂。

五、小结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评析 第8篇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众说纷纭, 不下几十种, 我国高等教育引入的“双语教学”的法理基础是教育部2001年第4号文件, 其内涵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 即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教育。中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课堂上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比重视实际情况确定, 通过分阶段教学, 逐步达到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2.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特定的教学语言, 而不是语言教学, 其实质是用教学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三个层面: (1) 知识层面, 掌握扎实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2) 语言层面, 掌握学科的外语专业术语, 读懂学科的外语资料, 并能用外语就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提高外语水平及运用外语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能力, 强调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3) 能力层面,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提高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切换, 增强学习和创新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这三个层面中, 知识层面是首要目标, 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专业知识, “双语”是学习先进科技知识的桥梁。能力层面是终极目标, 在学习中学生逐步树立跨文化的意识, 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使其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型复合人才。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特点

1.国外双语教学的模式与特点

国外的双语教学最先开始于殖民地国家, 是殖民国家把语言作为殖民地种族同化的一种工具, 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世界上比较关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

(1) 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 指教师完全使用一种学生非母语的外语 (第二语言) 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教学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一种外语 (弱势语言) 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环境中, 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该模式强调完全非母语的教学, 最初是在加拿大发展起来的 (又称“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 , 根据外语使用的比重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沉浸型和部分沉浸型。许多国家在开展双语教学中结合本国实际对“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良, 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沉浸模式。

(2)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指同一母语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 入学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进行学科教学, 但教学计划中有专门的外语课来提高外语能力,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该模式开始有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 借助母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 母语与外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 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 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在实施中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美国较为普遍。

(3) 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指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 然后逐渐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母语语言发展和掌握学科外语知识目标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该模式平衡两种语言作为学科语言, 以母语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 有利于学科发展。

(4) 双轨式双语教学模式 实行双轨编制, 即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母语有两种, 而老师也是两位, 并且同时通晓这两种语言, 教师各自负责用其中一种语言授课, 学生学会非母语语言, 教学中两部分学生形成的双语自然环境, 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听、说效果。

(5) 综合丰富式双语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从“融入”这个概念中发展而来的。一般有母语融合和外语融合两种形式。母语融合基本上采取的是母语, 尤其强调本国文化归属感, 当然也进行部分内容的外语教学, 以求能对别国文化有一定的认同度。外语融合强调外语环境的全面化, 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 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学生的母语。这类模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导。

(6) 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指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学, 班级学生在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的前提下, 学习掌握另一种语言, 教师常采取团队教学形式, 每位教师只教授其中的一种语言。

(7) 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 将外语较差的学生从常规班分离出来, 集中进行专门的语言培训, 开设外语沉浸式强化训练课程, 其他学科以外语为唯一的教学语言, 母语不准使用而被“隔离”, 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外语水平, 特别是口语技巧, 使学生能尽快回到常规班级接受教育。这一模式在欧美移民学校应用十分广泛。

此外, 还有将英语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沉浸模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 始于新加坡的“三向分流模式”, 弥补隔离型模式的“保护型”, 盛行于独联体的“双联型”, 针对旅美移民实施的“导入型”, 一些欧洲殖民地国家/地区的“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不同的理论与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 可构建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在众多教学模式中, 前三种可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2.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教育部[2001]4号文件的颁布, 促进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借鉴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 摸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具有渐进性。

(2) 翻译式双语教学模式 用外语和汉语对照来学习, 通常采用外语教材, 教师采用翻译加讲解的形式教学, 适应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3) 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 在正常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外语, 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使用外语, 知识讲解用汉语, 师生交流以外语为主, 也可用汉语, 逐步加大外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 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模式。

(4)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外两种语言, 因教材知识点以一种语言讲授为主, 适当加以另一种语言的解释和说明, 该模式较易操作。

(5) 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外语进行教学, 通过该门课程的纯外语教学, 使学生体会了解外语表述和外语原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快速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 起到示范作用。

(6)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 纯外语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 (专业或非专业) , 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成新的课程, 用纯外语进行教学。

(7) 渐进型 学生入学 (大一) 先以强化外语能力为主, 到高年级 (大二开始) 逐步开设以外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专业课, 外语课的比重逐渐减少, 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比重逐渐加大。

(8) 分离型 外籍教师使用外文教材用外语讲解一门课程的一部分或全部, 再由本土教师使用中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相关内容。实行外语与汉语分离的授课方式。

各高校在双语教学实施中, 根据学科、专业的实际提出BTEC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多维互动模式、双语互依模式等多种类型教学模式。古广灵和黄建伟等分别在研究中总结了国内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种。 (1) 全外型, 教学过程全部在外语环境中进行, 学生以外语形式接受所学知识, 即:外籍教师或本土教师+外文原版教材+外语讲授, 对师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 是高层次的教学实施方式。 (2) 混合型, 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同时使用汉语、外语讲授, 中外文比例视学生接受程度而调整, 一般可分三个层次:①本土教师+外语+汉语讲授;②外籍教师用外语讲授+本土教师用汉语讲授;③外籍教师+外籍教师主讲+本土教师助教。根据师生的外语水平灵活选择相应的层次。 (3) 半外型, 课堂用语、专业词汇以外语为主, 可用汉语解释, 重难点的讲解外语和汉语交替, 本土教师+外文教材+汉语讲授。作为教学实施的初级方式适用于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目前我国借鉴国外的基本教学模式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 它将双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 简单渗透阶段:外语作为课堂用语, 教学以汉语为主穿插外语, 用外文讲述重要的定理、概念、公式和关键词等, 使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实施方式是半外型的, 通常采用渗透型、翻译式等双语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要将课程背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专业术语对照等学习资料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 部分整合阶段:将汉语和外语整合起来, 不分主次, 教师交替使用中外文讲授, 互为主体, 逐渐增加外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学生学会如何用外文表达中文内容。实施方式是混合型的, 一般采用穿插型、浸润式等双语教学模式。 (3) 双语思维阶段:学生学会用中文和外文思考解答问题。实施方式必须是全外型的, 根据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和比例, 选择示范型、选修课型、渐进型等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主张应尽快由渗透、整合阶段向思维阶段过渡, 否则停留时间过长, 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外语能力的提高。

三、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几点思考

1.教学模式选择要体现学科、专业的特点

双语教学的连续性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设置要遵循“科学性、连续性、专业至上”的原则, 科学规划, 讲求实效, 稳步推进。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专业特点, 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要兼顾外语课与学科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关系, 从课程在其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出发, 每个学期都设置相关课程 (1至几门) 适时实施。充分体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量力而行”的双语教学课程开设规律, 循序渐进, 前后衔接, 防止出现“随意设课”、“凑数达标”、仅仅是“因人设课”等现象。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指导, 从法规上保证了双语教学持续实施。

2.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教师队伍配备的状况

教师的素质是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 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很高, 教师不但要拥有相当扎实、丰富、精深的学科知识, 能充分理解运用原版教材, 把握学科前沿;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能准确地表达和应用外语;同时必须具备探索研究的能力。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十分匮乏, 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 从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度的双语教师队伍, 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如:选拔外语水平高的学科教师组成双语教师骨干队伍;挑选外语基础好或专业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研修或英语的强化培训;引进外语和专业知识双优的复合型教师;加强校际间交流, 实现师资共享。此外, 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在职培训、自学提高外语水平等都是培训和储备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途径。合格的教师执教, 从组织上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选择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外文教材, 坚持使用外文讲授 (比重有所不同) , 因此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 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模式组织教学, 即进行教学模式的适切选择。如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模式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无疑是拔苗助长, 结果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 实事求是, 模式灵活多样, 学生才能获得教师传授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前瞻性知识, 并由此启迪巩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断求新的精神,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 为全球化中的开放的中国建设服务。

总之,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用不能盲目跟风, 在不损伤学科的基础上, 要根据师生的语言水平、课程设置及特点, 这样才能保证在实现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 使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Taylor, Victor.A case study of a Cantonese child in earlyFrench immers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2, 48 (4) .736-759.

[2]莫世健.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J].中国司法, 2007, (6) 85-91.

[3]王斌华.双语教学实践谈-从国际比较中思考定位[J].上海教育研究, 2004, (4) 13.

[4]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3 (3) 89-91.

[5]张璐, 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6) 26-27.

[6]高友智.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大众科技, 2007, (7) 159-160.

[7]董焱.非重点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0) 206-207.

[8]陶思律.BTEC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对双语教学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18-19.

高校本科双语教学改革探析 第9篇

二、国内本科双语教学的实

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都已开展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已被公认为高层次的现代教学方法其教学定位对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到“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 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教育部文件又明确将双语教学列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在国际化背景下, 大学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各级各类的高校都结合了本校的实际情况, 开设了若干门双语教学课程。但从目前双语教学实施的现状看,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存在明显问题, 双语教学还停留在经验介绍层面, 教学模式五花八门, 对其认识尚缺乏一致的意见, 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和改进双语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本科双语教学的实施瓶颈及原因分析

1. 文化环境因素。

双语教学其实就是跨文化交际, 双语教学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两种思维、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而中国是一个单语制国家, 现阶段在中国推行的双语教学, 难免会缺乏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跨文化环境和知识的缺失, 使学生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原版教材中的专业理论和知识, 甚至违背原文的意旨。

2. 教师因素。教师是教学的关

键,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教师不仅专业要精深, 而且英语要好, 尤其是对教师的口语水平要求高, 要能用地道的英语表示专业知识, 解析专业词汇。同时, 双语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有效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符合条件的师资数量很小。一些教师口语水平很好, 但对于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深度却不够;一些教师在专业课上有所建树, 而驾驭英语的能力却有所欠缺。因此, 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薄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可以说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学生因素。

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接受者, 是学习的主体, 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学生自身外语能力存在绝对差距的同时, 学生之间外语能力的参差不齐更成为阻碍双语教学全面开展的制约因素。一些学生在双语课堂上吃不饱, 希望老师能够增大外语教学的比重、加快课程教学的进度, 而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则犹如听天书, 难以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更不用说听懂老师的口头英语表达、与教师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了。这种状况致使授课老师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教法设计上难以取舍, 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4. 教材因素。

教材的选定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科院校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专业教材有一定的难度, 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原版专业教材的难度则更大。然而若没有原版教材, 要在高等院校推行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比较适用的双语教材, 有些出版单位出版的双语教材, 也只是把现有的各科课本翻译成英文, 在编译过程中难免会失去英语的地道和真实, 有些学校从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引进了一些原版的教材并照搬照用, 然而, 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又与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符。

四、对策及建议

1. 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首先, 双语教师要有合格的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 因为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此, 学校可以让留学归国教师或高学历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双语教学教师。其次, 严格建立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 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申报程序, 要求任课教师填写申请表, 并组织专家审阅教学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审查教学对象是否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对双语教学资格进行认定。另一方面, 要对双语教学的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检查的落脚点, 应放在学生对双语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 放在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上, 以确保双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通过组织督导进行随机听课、课堂测评、学生调查等方式, 对双语教师的口语、板书、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监控, 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严格保障教学质量。同时, 在严格监督教师教学的基础上, 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鼓励双语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开展教学。

双语教学由于使用外语而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难度, 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 跟不上课程进度, 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内容。不容乐观的是, 随着学科知识难度的逐渐加深, 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让很多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这必会成为双语教学深入开展的障碍。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 在双语教学中, 应该更加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主题陈述等主动的、合作性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作用, 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真正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应用。第二, 双语教学的课程实施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充分注意到学生带到课堂里的各种经验感受, 以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为出发点, 采取渐进的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第三,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较多利用情景教学而少用抽象的说教, 特别是在比较类似的情景下讲述中西文化的差异, 使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和感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3. 重视双语教材的选定及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材的选定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 选定适合国内高职院校具体语言环境的双语教材是关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曾提出, 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的某些课程中使用国外优秀教材的影印版进行英语或双语教学, 以缩短我国在双语教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无论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双语教材各有利弊, 均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如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鉴于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 应重点讲解分析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点。例如, 在案例教学中, 除采用一部分经典的国外案例外, 应注意补充国内案例, 同时向学生推荐权威的中文教材, 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准备, 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英文教材的内容, 提高上课的效率。如采用国内双语教材, 应适当增加国外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理论知识, 同时加强学生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

4. 设置合理的课时比例和双语比例。

在教师授课时所用的双语比例方面, 笔者认为专业课双语教学并不是从头到尾都要用英语授课, 因为专业课程毕竟不是日常用语用母语理解起来都用一定难度, 所以即使教师能够用英语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 学生在接受时也会存在障碍。专业课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时可以尝试分阶段的教法运用, 开始阶段可以用英语板书, 包括书本中的大小标题、关键词及专业术语, 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 课堂组织用语及学生熟悉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在学生们逐渐熟悉专业术语之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 不分主次, 交替使用, 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用英语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教学目的。 (该文系河南财

经政法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高校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第10篇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与提出背景

(一) 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 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其实际内容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开展双语教学, 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 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在欧洲, 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 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语, 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 繁荣经济, 形成合力。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双语教学, 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 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 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 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 均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里, 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二) 提出背景

1. 科技创新的呼唤

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在于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发展, 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而要实现科技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新时期的人才必须及时获得最新的第一手科技前沿资料, 并进行精确的解读和研究, 而要做到这一点, 英语就成为必需;另外, 中国科技应该参与到世界顶尖竞争行列之中, 而要让世界关注、了解我们的新发明、新成果, 就必须运用共通的语言, 英语便是唯一的选择。因此, 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 英语, 特别是学科英语的熟练应用是发展的必需。

2. 信息环境的需求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环境, 它推动了学习和生活的效率的提高, 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若要在信息交流与思考中游刃有余, 除了掌握独特的网语外, 英语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要参与世界信息竞争洪流, 必须运用网上的公共语言英语来进行交流与合作。因此, 在信息环境的背景下, 英语, 特别是学科英语的熟练应用就成为交流的必需。

3. 经济全球的凭借

以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组织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它带来了经济的新繁荣和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中国要想跻身世界经济洪流, 必须及时与国外合作者沟通, 英语就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另外, 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而要真正达到教育的国际化水准, 英语教育及学科的英语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积极、有序地推进高校双语教学工作,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文件要求, 我国很多高等学校正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立项工作, 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更加注意突出双语课的教学。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可针对因学生英语整体上水平不均衡而不能实现某门课程在所有的任课班级均实行双语教学的问题, 学校可以考虑在选拔的基础上, 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这样, 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 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 教学效果较好。从师资方面来看, 应积极开展与国外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 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 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 同时也为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 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旅游学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尤其是几门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则学生们听起来乏味, 上完课在实践中又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 努力开拓学生的多元文化的国际化视野, 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 其一是获取旅游学系统专业知识, 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 双语教学的科目选择

鉴于高校学生的现状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 在目前阶段,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入点。这样在采用双语教学时, 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角色, 理解授课内容, 从而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 即使用中文讲解也比较难以掌握的, 采用双语教学时, 学生会普遍感觉较吃力。因此, 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 逐步扩展范围。否则, 不考虑科目而盲目地采用双语教学其结果只能是违背教学初衷。

旅游系根据学科特点率先大胆地引入外国先进双语教学模式, 在教授旅游专业课时精心选择与旅游相关的题材和素材, 结合英语课本的内容, 交叉使用双语并逐步提高英语的比例, 以传授旅游学学科知识为主, 通过渗透学科知识英语、课堂教学日常英语和旅游实践常用英语和英语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旅游学和英语的双重兴趣, 从而既增强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又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英语氛围中体验到学习旅游学知识的乐趣。

(三) 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双语教学有以下三种形式: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因为我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 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 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保持型双语教学”。

(四) 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 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 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 必须改变传统“注入”教学方法, 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 学习过程就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 教师提出课题, 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 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 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 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同时还应重视双语教材的立体性和直观性, 积极探索增加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视听双语教材使用的频度与幅度, 以降低学生语言理解的难度, 并刺激学生的参与冲动。

四、双语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 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

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 而是用外语学, 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 而不是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双语教师应站在双语教学宗旨的高度, 构思该课程的教学组织, 力求以学科原理和实践操作为核心, 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思维, 以有效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并达到传授学科相关知识的核心目的。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 因此, 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可以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 对学生的考核可考虑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 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 设计3—4个课业, 要求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样既考核了各知识点, 又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 学期末, 则可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二) 正确处理好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 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 避免使用第二语言中的修辞语言讲解学科内容, 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 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高校仍是有一定困难的, 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 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但教师要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降到最低的限度, 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这就要求双语教师深入课堂, 了解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入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 以此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加减词汇输入量和控制英语与母语使用的比例。

(三) 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

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 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 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仍不充分, 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 再用外语授课, 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 课上和课下脱节, 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教材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状况, 双语老师可考虑采用“三合一”的办法, 即把原版英文教材、中文教材和有关专业英语教材三类各有特色的书籍整合起来, 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 三类书籍融会贯通, 互通有无。这样既夯实了学院指定教材中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考核要点, 又把其他书籍特别是英文学科知识中与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词汇、习惯表达法及相关专业知识纳入双语学科教学中, 补充和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 课程所在学院应创造条件, 积极补充双语教学课经费用于制作多媒体课件、购置外文教材或参考文献、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等, 积极支持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工作。

(四) 灵活双语教学方式

注重教学, 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好的教学, 应该深入浅出, 讲答结合, 互动交流, 气氛活泼。双语教学方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通过借鉴引用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学到的有关课堂教学经验, 大量阅读收集相关案例, 并在课堂实践中摸索总结, 通过分组活动、短剧表演、角色分配, 文化对比等, 让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互动充分的交流, 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模式。

2. 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针对旅游学科应用性强的特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进行学生与行业、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3. 紧抓课程结构主线, 以全面强化对学科结构和内容逻辑关系的宏观视野和理解, 让学生从高度上把握学科的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 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 激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5.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技术, 强化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实现双语教学还面临较多的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的状况, 它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 教师能力单一, 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 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 利用各种外语培训机构, 或者把专业教师送出国门进修等多种方式, 完善和建立双语教学师资培训体系, 充实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摘要:双语教学既让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双语教学的内涵、背景及可行性;其次分析了怎样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最后探讨了在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期对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双语教学 认识与思考

一、中国的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

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一般指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中国并不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更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在高校,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不包括国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也就是说老师在授课时,用外语(主要是英语)编写非外语类课程的教学讲义、进行板书,同时用汉语和外语进行讲解并组织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通过双语教学,能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进而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满足社会对专业双语人才的急需;还可以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速度,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双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

1.师资力量和积极性的问题

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首要因素在于师资。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学老师。但从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状况并不容乐观。精通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老师,不一定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能力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能真正具备这两方面基本素质的教师还较为匮乏。此外,由于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要付出巨量的劳动,而各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若不能合理地确定教师的工作量,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2.学生的外语基础问题

高校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较好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由于目前外语教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加之有相当部分高校的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任课教师也很难把握上课时讲话的难度和速度,太快了有些学生跟不上,太慢了又有些学生觉得难度太低没有吸引力。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在语言输出和输入中,都比母语的速度要慢,也就带来进度较慢的问题,进度跟不上,教学计划将很难完成。总之,严重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3.教材选取问题。

开展双语教学的另外一大问题就是双语教材。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外进口的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本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就可以保证学生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局面,因为很多学生要读懂这些文章的基本意思就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彻底地消化和深入思考。

三、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还须以科学的态度,坚持探索与实践,做到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1.开展双语教学师资认定,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方面,可以“请进来”,请外籍教师或留学国外多年的华裔教师作为客座教授,讲授专业课或开设讲座,增强外语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在财力允许时,可以考虑“走出去”,学校更多地创造机会让教师赴外进行中短期交流、学习。另外,可以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实现人才共享。每个学校都有其优势,各个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组合。但培养和激发现有师资的潜能,用好现有的人也是非常关键的。

2.处理好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和选用优秀中文教材的把关和利用

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选用真正优秀的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材,不能因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而完全放弃对国内优秀教材的选用与教材建设。增加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阅读量要让学生明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对原版教材的引进一方面应尽量选用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实用性强、难度适中的优秀原版教材引进原版教材还须与其他相关课程相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失衡、缺乏衔接与连贯等现象;另一方面应组织学科骨干结合实践优势,自行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材。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双语教材编写小组,组织教师对原版的英文教材进行改编,编写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教材。

3.改革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

研究教学教法教师首先要对英文教材进行充分理解,然后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究教学教法,在教学中要及时不断地创建英语氛围。借助多媒体课件、辩论等形式有利于教师充分地讲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将英文试题在投影或其他形式的展板中做好示范,给学生一个模式供参考,这样能极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同时对英文定义、公式的背诵与默写也要采用英文的形式进行。在各门专业课中要加强他们之间的逻辑性,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活动。

总之,鉴于目前双语教学还属于探索阶段,双语教学起步晚、双语环境差、师资资源贫乏、学生外语运用能力低以及双语理论研究不足等不利因素,我们需要借鉴双语教育国家成功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改进。此外,还应当提倡英语教学和专业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允许教师结合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师生特点,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作业要求、考核方式和课程质量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从而推动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达到预期目的,并发展成为科学化、标准化、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双语教学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国际视野本土实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申沛,冯永平. 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5,(2):24-31.

高校创建双语教学课程的探讨 第12篇

1 关于双语教学的认识

1.1 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 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 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在我国双语教学中的“双语”, 一般是指汉语和英语。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 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及跨文化素养, 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

1.2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熟练掌握外语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要与国际接轨, 外语优势是取胜要素之一。应用双语教学, 不仅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 提高英语水平, 还能培养他们胸怀全球的观念、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国际化所要求的。此外,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秋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为双语教学实施的可能性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2 双语教学实施的原则和模式

2.1 双语教学实施的原则

双语教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的强化, 而应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根本出发点, 在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因此高等学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以“母语为基、外语为辅、专业为本、道德为魂”为方针, 同时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

2.2 双语教学实施的模式

目前在我国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类: (1) 英语全浸入式 (English immersion)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授课, 学生则利用其第二语言——英语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2) 过渡式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课程中, 某些课程由母语教授, 同时每天都设计有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步课程。 (3) 双向双语教学 (T w o-w a yb i l i n g u a l education)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 其中以英语为主, 母语为辅;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 采用母语进行解释, 教师通常是以英语和母语兼并授课。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双浸入式 (Dual-immersion)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3 双语教学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 极少一部分学校正施行双语教学, 但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定位狭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同时, 在双语教学中缺乏语言环境, 也会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针对上述问题, 需要合理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设置科学的双语教学课程, 丰富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规划。

3.1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课程实施的根本

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权重, 可以将双语教学目标依次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专业目标; (2) 语言目标; (3) 多元社会文化理解能力; (4) 学术目标。制定合理目标的同时也要处理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权重做出权衡, 教师权衡不同目标应依次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教学目标、语言教学目标以及学术目标。

3.2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双语课程实施的关键

首先,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的整体性;其次,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注意其连贯性。尽量不要选择计划变动时很容易被取消的课程实行双语;经典性的内容如生物、材料、计算机、经济等方面、国内外最新报道等相关的课程较适合使用双语教学。

3.3 过硬的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保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 而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能够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和解析专业词汇。因此, 必须培养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高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学网站, 定期向双语教师提供双语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 学校直接选送一些在双语教学方面有潜力的教师到国内或国外一流的学校进修;此外, 还可以聘请外教或是举办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讨会, 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学校参观、访问、调研等。

3.4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前提

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 应根据课程性质、章节的难易、课程内容的深浅而选择。正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双语授课中应采用现代教育手段, 提升教学效果。双语教师要努力探求一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此外, 教材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选择适当的原版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 又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4 结语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胆探索、不断实践, 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学的内容体系, 最终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信双语教学必将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和教学模式出发, 分析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实施

参考文献

[1]教高[2001]4号,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教高[2005]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3]段德君.高等院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4 (4) :65~66.

[4]彭小夏.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 2008, 5 (10) :74~75.

上一篇:广西体育中心下一篇: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