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2024-08-16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精选12篇)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第1篇

要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性, 就要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不仅符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 而且也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规律, 能够克服过去教育中的“虚化”、“弱化”和“大化”等现象,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尤其是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国有许多具有革命传统的热土, 在这些热土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模, 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而且还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等丰厚的文化遗产, 他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曾经激起了各地人民的敬仰、怀念和歌颂。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 在近几年里, 不少地方的一些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散落杂错未被开发, 有的甚至正受到严重的破坏, 并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就是一些已经挖掘和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时的参观者也是寥寥无几。据了解, 时下许多中小学生不知道所在地有哪些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 结果导致有些学校在组织春游和秋游时, 许多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不知道应该安排学生前往参观。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重新加以修缮, 就可以使之成为缅怀先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烈、毋忘国耻、教育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为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的课堂, 成为增长知识和技艺的园地, 成为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阵地, 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因此, 为了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务必做好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

首先, 要真正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2.出台相关的法规或规章, 以便在旧城改造或新城开发中保护好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 并使之成为当地城市的景观之一, 从而提升旧城改造或新城开发后的档次。3.各地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地制宜地兴建一批科技类、环保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物, 甚至还可以将其改造成旅游景点, 这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

其次, 各地要将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1.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文化、文物、民政、园林等部门要尽快确定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在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 要了解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开发利用了, 这些被开发利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重新改造和修缮;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未开发利用, 应该如何加以开发利用。3.组织对当地的历史有研究的专家, 加紧寻找、抢救和挖掘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的教育资源。4.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的力度:对已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进一步修缮改造;对未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重新规划和开发。5.在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中, 要特别注意与各地的旅游景点建设结合起来, 尤其是要将其串编成有机的整体, 从而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 寓德育于游览观光之中, 达到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目的。6.各地的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适时、无偿地宣传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概况, 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有关部门还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概况制作成VCD片或编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南》丛书, 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

第三, 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1.要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点, 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成若干主题系列, 使每个主题系列能够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从而营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2.对一些档次较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加强内部管理, 切实做到“四个有”, 即有一块基地牌子、有一套教育资料、有一支管理队伍、有一支讲解员队伍;尤其要树立服务意识, 注意用现代化手段展现教育内容和采取措施提高讲解员的素质, 以利于吸引参观者, 进而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人员和讲解员的编制、培训和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解决。4.要制定和完善门票优惠办法, 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凭证件实行半票优惠;由父母带孩子前来参观的全部免票;对现役军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参观给予优惠;对20人以上的旅游团队来参观的, 如果是提前打招呼, 可以实行优惠票价。5.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重要节庆日, 特别是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的主题直接相关的纪念日, 要免费向社会开放。6.一些知名城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要对本地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开放, 而且要对本地的成人开放, 尤其要注意对外地的游客开放。7.要定期对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评估检查, 对不符合标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认真加以整顿。8.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间要经常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使工作能够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务。

第四, 旅游城市要通过加强对各旅游景点的管理, 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知名度:1.旅游城市的旅游部门要对每位导游进行严格的培训, 树立导游的爱国主义宣传意识, 使他们能够讲解本地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概况, 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义务地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旅游城市的每个旅游景点和自然保护区的导游讲解、文字说明、宣传材料等都应该包含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概况的内容。

第五, 各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注重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1.不但要将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还要纳入社会实践计划, 这样就可以解决前往参观的经费问题。2.要加强与校外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 共同研究制定参观活动的计划, 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参观时的人身安全。3.要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 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祭扫活动, 并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要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团组织生活和少先队活动;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美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和维护设施的义务劳动;可以在寒暑假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办“冬令营”和“夏令营”。4.在可能的情况下, 可以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编入学校的乡土教材, 贯穿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第2篇

利通区板桥中学

(2011年12月3日)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按照吴忠市委、政府和吴忠市教育局党委关于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要求,我校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风清气正、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

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本质就是加强和改进教育作风建设。为此,学校支部将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作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策划,制定好营造学校风清气正校园环境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二、立足岗位,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创新工作

一是学校领导班子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带头执行廉政准则,正确行使权力。作为校长,我本人要树立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为每一名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每一名教师的发展负责,切实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学校中层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服务效率,树立履职尽责、谋事干事的良好形象。使领导班子形成以身作则,奋发有为,依法办学,廉洁从教的好作风,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

二是在全体教师中把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与“树师德新风、促质量提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严禁随意占用学生节假日组织补课;杜绝有偿家教;严禁接受学生及家长的馈赠、请吃,严禁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另一方面,学校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加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扬清

廉之风,办优质学校”活动,在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将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活动结合,把廉洁从教,珍爱岗位,诚信服务作为教师之本,净化教风,使之风清气正。

三是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管理上下功夫,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做好校务公开,做到详实全面,设置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公示栏作用,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发挥广大教师主人翁作用。

四是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学校将把工作重心由外部硬件建设转到内涵发展上来,由强化管理转向服务保障上来,抛弃一切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和从教行为,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上取得新成效。

三、以人为本,端正作风,坚持民主,关心教师

一是坚持好走访慰问制度,在春节、教师节走访慰问离退休及困难教师,及时探望生病和发生变故的困难教师,使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觉得学校就是他的家。二是为教职工定期检查身体,适时举办教职工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辅导,使教师调整好心态,集中精力工作。三是建立谈心制度,做到“十个必谈”:特岗教师必谈、退休必谈、家有变故必谈、岗位调整必谈、落聘必谈、新入党必谈、受表彰必谈、考评落后必谈、违规违纪必谈、家庭生活困难必谈,理顺教师情绪,让其轻装上阵。四是校领导要坚持民主,主持公道,依法管理,作风正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教师有归属感和信任感。

五、在评优选模、评聘职称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民主、公开、透明,以教师业绩为重,任人唯贤。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第3篇

笔者认为,“三生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它总是以社会环境为依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成败不仅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作用。同时,无论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都离不开社会教育这个大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三生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强化、挖掘已有的环境优势,推动整个社会环境中各因素的优化组合,努力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因素存在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推行“三生教育”需要遵循若干原则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正确思想或错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环境发生密切的联系。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不起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存在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推行“三生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系统原则。“三生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社会环境4个基本要素构成,必须以系统的视角,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影响教育对象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增强“三生教育”的针对性。青少年正处在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逐步形成并渐趋稳定的阶段,对环境的依赖性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方式等总是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当前这一特定时代的要求,同时又深受个人具体生活环境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在对教育对象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方式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坚持系统原则,深入分析教育对象行为的内在思想基础和外在环境因素,从而有效增强“三生教育”的针对性。

第二,发展原则。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绝不是孤立的“院墙教育”,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它必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社会环境、个人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业已形成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必然受到撞击或震动。因此,“三生教育”要发挥最大的效力,必须建立在环境影响的一致性基础之上。“三生教育”工作需要善于把握不断变化的环境,善于分析这种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或可能给教育对象带来的各种影响,要在环境的变化中来把握教育对象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三生教育”始终与变化了的时代主题相适应、与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与鲜活生动的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相适应,始终保持“三生教育”的时代感。

第三,开放原则。生命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认知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不但认知自然生命,还要认知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存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认知生存,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生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可见,“三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息息相关。“三生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更加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因此,“三生教育”过程不应自我孤立、自我封闭,而应成为开放系统,保障“三生教育”活动不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脱离社会现实要求,不与教育功能相背离,不与社会环境相错位,使“三生教育”始终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

第四,实践原则。目前的“三生教育”主要还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即在学校开设专门的“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编写教材,列入课表,保证学时,给予学分。这无疑是很有必要且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但还不能完全体现“三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必须进一步拓展“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途径,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成为生活中的教育、实践中的教育。

二、营造“三生教育”良好社会环境的基本途径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深刻认识“三生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成为全社会“三生教育”积极的提倡者、号召者,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从根本上讲,“三生教育”并不是教育理论创新,而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回归。其意义在于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说,当前不少地方领导虽然重视教育,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认识不完全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当成了一项“软任务”,有的地方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抓教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面对这些现象,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确立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科学协调教育的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研究制订推进本行政区域“三生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同时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好社会舆论,用好新闻媒体,成为“三生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宣传人。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第4篇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现状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一些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总结和反映了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 并为创业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 从总体上看, 目前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 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够。从理论上看, 对于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基本概念、具体内容、特质及功能、创业者的界定与分类、创业者的素质结构、创业教育模式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上,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由于认识上没有共识, 创新创业实践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因而出现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关系不协调, 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知识互补但机制不互动, 也就是个性培养和共性培养计划各行其是, 互不相容, 经常有冲突。课余教育与课内教育都给学生压担子,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只好服从课内主渠道计划的安排。所以, 学生个性培养常常受到制约, 有的甚至夭折。例如, 有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兴趣高, 花费时间多, 实践能力很强, 并为周围同学所公认, 但是很有可能影响主修课业的成绩。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或者引起课业老师的不满, 或者在许多规章和要求面前不合格, 等等[1,2]。

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环境欠佳

我国社会氛围上, 缺乏有利于引导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和政策、资金支持, 更谈不上鼓励更多人走入创业行列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 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有认识误区和偏见, 认为创业就要从事高新技术、学习专业要对口等, 以为大学生如果开饭馆、卖猪肉、修鞋, 或是办一所幼儿园就算不上创业, 甚至并对此嗤之以鼻。实际上, 中国的服务业每年容纳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并不困难。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阻力较多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大学生毕业当年的创业率不到1%, 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 和很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 这个数字是非常低的。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诸多压力:一是学生缺乏创业资金。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困难之一;二是家长不愿意。有些家庭具有支持小孩创业的强劲实力, 但不愿小孩加人到创业队伍去, 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三是老师不会教。许多大学教师自身也没有创业的经历, 也没有接受正规的创新创业培训, 当他们真正面对人生挑战时。实际上会发现自我生存的能力也很差:四是社会不鼓励, 政策不优惠, 环境总体上也不友好。国家在大学生创业上有号召, 但实际上的政策和举措并不十分利于学生创业。此外, 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程度, 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木平[3]。

总之, 由于缺乏正规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体制机制、政策资金、社会环境等的支持与保障, 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欠佳, 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前由于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激情不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限。

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的措施

1.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宽松环境。教育部已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重点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省、市高等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建立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考核评估体系, 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咨询服务、巡视督导及考核评估工作;各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负责创新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2. 高校应规范创新创业教育,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三是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 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 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四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各级各类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 举办专题讲座, 开设短期培训班, 宣讲国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规、政策, 转变学生观念, 增强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 开设SYB (创办你的企业) 培训课, 提高创业技能;面向有创业想法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训, 开设创新创业实训指导课, 加强创新创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3.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文化领域, 它对大学生具有内化功能。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成才就业, 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校应利用社团活动,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以社会实践为依托, 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以勤工助学为纽带, 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营造一种弘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以追求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要有效展开立体全面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 分别开展创新学分、开放创新实验室、本科生科研训练培训讲座、计算机技能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培训讲座、实战创业、“挑战杯”专题等主题宣传;定期举办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巡展、创业计划竞赛优秀作品巡展和师生创新成果展;定期举办名师家讲坛、成功企业家座谈会等, 拓展大学生思路,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4. 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 组建坚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一是共青团组织主动与企业联姻, 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以校企联合的模式, 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 实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 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二是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 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 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 促进大学生与创业企业、创业者建立互动关系, 体验创业过程, 开展创业实践, 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三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推动学生参与科研,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有益经验。

5. 发挥网络优势,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讯支持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态势,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化资讯服务。依托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网、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各省、市就业、创业网站, 发布创业培训课程信息、学员创业项目信息及市场需求信息。在这些网站搭建学员互动交流平台。同时, 加强创业、就业类网站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兼容并蓄机制, 搭建交流平台, 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学的创业培训学员就市场分析、运营状况、产品和服务、市场定价、协议签署、购销渠道、服务流程、财务结算等内容进行交流。

6. 搭建孵化平台, 为学生创业提供基地支持

各高校应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积极争取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 共建创业教育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和就业基地;创建“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 指导学生在此架构下根据个人未来发展愿景和志趣爱好, 组建特色社团, 国家、各省、市, 各高校应建设或利用现有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 免费为入驻的创新创业学生企业和工作室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家具, 提供政策咨询, 并联系咨询公司或通过专家库为其提供技术与管理的咨询服务。

7.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支持

资金缺乏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 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创新创业资助、大学生创业启航行动等项目基金资助力度, 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 组织学生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积极联系创业风险投资公司, 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融资。同时国家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实行优惠信贷、税收政策。

8. 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

各级各部门强化倡导支持创新创业呼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理论大研讨、媒体大造势、网络大讨论、典型大展示、群众大讨论等活动, 宣传创新创业利弊、鼓励的创新创业政策, 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 熟知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通过宣传身边的成功的创新创业者, 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 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举措, 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 扭转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误区, 理解、支持、尊重创新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彭云飞, 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3 (5) :123-124.

[2]曹胜利, 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9.

营造良好环境工作总结 第5篇

2011年,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职能、规范行为重点,从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集中整治、信用建设四方面着手,全民动员,多策并举,实现了良好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基本情况

泰山乡位于两当县城东南部,共辖8个行政村,4个乡直单位,22个村民小组328户1164人。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5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09.9亩,人均2.7亩。年平均气温10.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00mm,平均海拔1100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属典型的深山林区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形象的总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发展良好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乡的大事,对此,乡政府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良好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切实把良好发展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二)、强化素质教育、规范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服务、整顿。为推动良好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我乡紧紧抓住“优质服务、教育整顿”这一点,不断提升环境建设的层次,增强环境的竞争力。

1、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讲诚

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采取专题面授、电化教育和集中讨论等形式,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的宗旨、党性观念和永葆先进性的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规范了制度建设。与农户签订了门前卫生“四包两禁止”责任书,制定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等制度,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推进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且聘请了环境卫生监督员,组建了环卫工作人员,加强卫生保洁管理,巩固整治成果,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三)、创新矛盾排查和调处机制。一是健全网络,夯实基础。对软弱涣散,不能驾驭局势的及时调整,全乡无一瘫痪班子。各村配齐了信访调解员。二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把社会治安、信访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真奖真罚,村级纳入千分制考核,对全年没有上访的支部书记奖励表彰,对包村干部、信访工作组奖惩每月一兑现。三是抓排查和化解,对历史性缠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接访,进一步加强部门与派出所、地税所、土管所、农经站、财政所、水保站、林业站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调解组织作用,在解决人需饮水工程中,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对重点水源地进行保护,对重点河道进行清理,解决在管道到户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对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和调解员深入地界,实地查看,召开理事会和群众大会,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对于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所突出的关于土地的征、迁、占等问题,领导班子和信访调解员深入农户,逐户解说农村政策和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四是抓预防,从源头上治理,加强农村财务监管,对农村宅基地、财务进行管理,严格推行民主决策程序。五是抓打击。对于一意孤行、顶风而上的坚决打击。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及时了解掌握一些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平时坚持月排查制度,特殊时期每天一排查,安排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直接包矛盾点,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问题,严格执行重点案件督办制度,确保按时办结。同时,大力发挥乡司法所的调处功能,对一些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由乡司法所按程序、分步骤进行调解,确保稳定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同时,加强对稳定工作的督查力度,对稳定工作处理不利的工作区和村实行警告、通报、批评,限期进行整改,并把督查结果直接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广泛宣传信访条例,不断增强群众依法信访、文明信访、逐级信访的观念,自觉规范信访行为,依法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对出现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情况,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自年初以来,没有发生越级上访案件,目前,全乡风正气顺,乡泰民安,今年以来,社会保持了持续和谐稳定。

三、主要成效

(一)营造氛围,树立形象

通过一系列良好发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新村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乡、村形象明显改善。

环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走访、接访、深入农户,深入实际、认真讲解等工作的开展,对苗头性的问题,提前介入,消除了存在的隐患,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我乡无一起矛盾纠纷发生,也无出现阻挠、妨碍等事件发生,人民群众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工作积极配合,投身全乡的各项工作,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使全乡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二)加快建设,促进发展。

环境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乡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0个百分点。

1、加快了新农村项目建设。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依托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同心、双河、兴桃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美化、亮化、净化、硬化、绿化工程;共安装仿汉白玉护堤栏杆1500米,铺设步行彩砖1800平方米,硬化巷道、院落12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修建蓄水池3处,自来水覆盖率达80%,修建垃圾集中处理点1处,垃圾池6个,修建花园6500平方米,修建平安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组12件,安装太阳能淋浴器48套;修建沼气池172口,实施配套厕圈建设108户,大大改观了我乡村容村貌,乡政府综合服务楼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惠农大厅的建成,使群众办理业务得到了许多便捷。

2、开展诚信政府建设。推行乡级政务公开、规范和提高各村政务公开,完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塑造了政府良好形象。

3、公路建设步步推进。完成了西泰路8公里硬化工程的后续扫

尾工作,完成了双河村至兴桃村0.8公里的路面硬化及泰云路7.5公里通乡路建设工程,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

4、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全县林改工作试点乡之一,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方法步骤和工作制度,做到了政策透明、政策公开、规范操作。截止2010年5月底,全乡3万余亩林地已全部划分到户,共落实权属8个村22个村民小组,确权306户,确权宗地758宗,发放林权证306本,已全面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

5、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壮大了我乡袋料香菇产业,积极与陕西、河南等地外商联系洽谈,鼓励他们来乡发展,为我乡袋料香菇产业的发展壮大投资助力,还陆续与天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协议,均超额完成任务。

6、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我乡与各村、各矿山企业、各农机手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民爆器材、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并进行了专项整治;二是健全了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提高了防范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四、下一步打算:

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要抓机遇快发展,就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大事,下一步我们继续把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尽力营造环境“洼地”,努力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重点做好“宣传”、“教育”、“整顿”、“三个方面的工作。

“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优

化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乡上下营造浓厚氛围。

“教育”就是要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把全民素质升位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学习为先,教育为本,引导和教育全乡人民树立“人人都是新村形象,事事关系发展环境”的观念,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讲文明、讲诚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

“整顿”就是要继续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对责任心不强、作风浮漂、工作严重失职、影响较坏的党员干部,予以组织处理,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在经济发展中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调研 第6篇

关键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工作政治环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切入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工作斗志,推动全市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为建设美丽新唐山做出努力。

1 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基本原则。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向上的思想斗争,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坚持讲求实效,开门搞活动,请职工群众参与,认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行为不廉上取得实效。坚持领导带头,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做出行动示范。

2 主要作法

2.1 树立群众观点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切实加强全处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2],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2.2 解决突出问题

要紧紧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对照中央和省、市提出的普遍问题,重点解决好本单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工作纪律涣散。有的同志存在工作懒散现象,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串岗、脱岗;执行处内各项管理制度不到位,爱处如家意识淡薄。

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在工作中沿用老路子、老方法,不适应当前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缺乏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力求改革创新的主动意识。

三是工作热情不高。有些同志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在岗不在位,消极应付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四是工作作风漂浮。有些同志工作期间精神状态欠佳、心浮气躁,在岗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工作不积极、不上进、不主动;有些同志对业务工作不精通,工作效率不高。五是职能发挥不充分。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存在企业问什么答什么、要求什么只做什么的问题,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建材处工作职能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将建材处推动全市建材行业健康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2.3 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走进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掌握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把实践作为学习的课堂,带领全处干部职工接受红色教育,在实践中感受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从群众生活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改进学风、文风和政风,切实提高全处干部职工整体队伍的工作作风。

2.4 建立长效机制

认真总结推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作法,建立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面向企业、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3],巩固、深化和拓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實践活动成果,使党员干部经常性的受教育,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服务落到实处。

3 采取举措

以开展学习讨论、深入基层企业为载体,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把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全过程,把解决问题、改进作风贯穿全过程,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3.1 抓紧、抓好、抓实、抓牢学习教育

动员部署主題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好学习宣传和思想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讨论,查摆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1.1 广泛组织学习

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撰写体会、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1.2 开展党课教育

把党员干部上党课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集中授课、参观革命先驱故居等形式,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执政基础。

3.1.3 广泛征求意见

通过座谈、唐山市建材信息网、问卷调查等形式,向职工、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意见及建议,帮助找准突出问题,为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基础。

3.2 实事求是查摆问题

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认真查摆问题,进行自我剖析,有的放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2.1 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要与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开展面对面的谈心活动,认真倾听群众意见。通过深入谈心,在全处形成从上至下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一股合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爱处如家、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3.2.2 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在充分谈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剖析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根源。对于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地逐一做出回应,并予以公布。

3.3 认真落实整改提高

针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早改真改,区别情况、对症下药。

3.3.1 认真组织整改落实

坚持开门整改,建立整改落实月调度、月通报制度,整改情况让群众评价和监督。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能马上解决的问题,雷厉风行、迅速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提出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深层次问题,挖掘源头,力求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3.3.2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本着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一手定制度、立规矩,一手抓整改、抓落实,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推动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4 主要工作

为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着力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专题辅导

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专题辅导,引导党员深刻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对促进全市建材行业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4.2 做好网络服务平台

利用唐山市建材信息网的功能,为企业提供最新行业动态、产业政策及权威价格发布等信息,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实现双向联动,真正为企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3 开展“责任文化”教育[4]

开展“责任文化”大讨论活动,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敢于担当的主人翁意识,切实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主题演讲、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提升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凝心聚力,共建和谐处室。

4.4 强化质检服务措施。教育引导员工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强化质检服务手段及措施,提高质检能力及水平,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报告,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4.5 搞好帮扶济困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征求职工意见,倾听职工的诉求,全面掌握职工的情况,重点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确保全处的和谐稳定。

4.6 强化党风廉政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5],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常常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4.7 做好基層调研活动

班子成员要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收集职工群众、服务对象对建材行业发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廉政从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帮助职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务必在“实”字上下功夫,在转变作风上见成效,在推动工作上见实效,在推进转型升级中见长效。要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有效提升管理能力;要与全处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全市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到科学摆布,统筹兼顾,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真正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政治环境,为全市工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

[2]冷承祥.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

[3]王君章.大庆社会科学.2007.

[4]唐渊.组织责任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第7篇

一、精心导入, 操练有法

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运用它,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检测我们对语言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将英语这一语言运用生活化会使我们把说英语当成一种习惯,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创设适当的语言情景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学习英语, 教师的真情投入和精心设计的情景语境会感染学生, 从而使之正确运用和体会这一语言。

例如:这是一节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的语篇教学课, 围绕“点餐”展开, 相关句型有What would you like?及其回答I’d like a hamburger/a sandwich/a glass of milk/a cup of coffee/some noodles/…, please.Anything else?

(首先, 老师通过已学过的食物引出主题snack, 然后设计了Mr.Tiger’s dinner这一情景导入。)

Mr.Tiger:I’m hungry.I want to have dinner. (老师表演)

Boys&Girls:What would you like?

Mr.Tiger:I’d like you.Let me eat you.

Boys&Girls:Don’t eat us, Mr.Tiger!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 (新授noodles)

Mr.Tiger:Yes.I’d like some noodles and you.Let me eat you.Boys&Girls:Don’t eat us.Would you like a sandwich? (新授sandwich)

Mr.Tiger:Yes.I’d like a sandwich and you.Let me eat you.

Boys&Girls:Don’t eat us, Mr.Tiger!What would you like?

Mr.Tiger:I’d like…

(面和三明治对老虎而言都不如孩子们对它的诱惑大, 老师巧妙地用一个天平非常简单的表达了老虎想要的晚餐是孩子们, 而孩子们当然不愿当老虎的晚餐, 所以得想法子满足老虎的食量, 由此引出下一环节。)

听录音并回答问题:What would the tiger like?

Anything else? (此为新授句型)

上述案例中老师设计了两个角色, 一个是高大凶猛的老虎, 另一个是弱小的孩子们, 孩子们为了求生想方设法询问老虎想吃什么并满足它。引人的话题、老师夸张的表演, 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氛围。通过以情传情,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 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轻松学习。

二、角色扮演, 调动参与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不同情景扮演具体角色进行对话或表演, 它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 把课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可使学生产生课堂主人的意识, 表演是调动参与的一种趣味形式, 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能强化认知, 而且情感能受到熏陶, 教学气氛也会活跃起来。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语篇教学中作为操练口语表达能力和巩固的重点句型的方式。

上述第一个例子中在老师表演示范后, 学生也会乐于模仿老师进行角色扮演, 男生们都喜爱扮演高大凶猛的老虎, 而女生恰巧适合扮演弱小的角色, 他们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尽情地展现出来。

每个单元的Cartoon time都是个短小又有趣的故事, 学生对于这部分的角色扮演更感兴趣。每次教授这个部分我都会让学生认真听录音, 然后跟读模仿, 这通常需要跟读2遍后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接下来让学生的模仿跟动画同步, 学生跟随动画的播放边说边做动作。最后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他们带上人物头套表演故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表演得更为积极和有效, 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融入所扮演的角色之中, 在“动”与“乐”中培养了他们创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适当补充, 贴近生活

全日制小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样的内容尤为有效。

1B Unit2 How are you?主要教学内容是“问候”。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各种场景, 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How are you?及其三种答语I’m fine/well/good, thank you.而根据实际生活中人们会出现身体不太舒服的情况, 因此我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句型的基础上渗透了Not so good.及Not bad, thank you.等答语, 让学生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将语言生活化。

营造良好的会议发言环境 第8篇

一、避免发言过“冷”

会议发言过“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难以发言。由于信息沟通不畅, 与会者对议题不够清楚, 缺乏理解, 不知从何说起。二是不愿发言。原因源于社会性懈怠和责任分散。社会性懈怠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 它指的是一种群体的无所谓状态。在会议中, 与会者对于主持人或发言者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是不予理睬, 热情不高;责任分散是指与会者指望其他人发言, 而缺乏主动参与沟通、发表意见的责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 逃避发言。三是不敢发言。这里既有个体自身的原因, 如沟通焦虑。有些与会者因为不善言辞, 缺乏自信, 可能会对沟通产生非常焦虑的情绪, 害怕发言。也有群体方面的原因, 如集体思考。集体思考就是都用一种声音说话, 强调集体的一致性。与会者之所以会用一种声音说话, 不是因为站在问题本身的角度上, 而主要是因为规范性的从众压力。例如某个小团体或是很有权威的某个人 (比如领导) 的影响力很强, 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的影响力而对很多个体产生一种强大的压迫力, 迫使许多个体人云亦云, 即使有异议也不敢说。四是不必发言。与会者认为是否达到特定的那个目标是决定会议交流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在快速达到目标的过程中, 与会者会尽量减少讨论机会, 不必过多开口而寻求一个快速的结论。

避免会议中发言过“冷”的现象,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提前下发议题或通过问题调查, 使与会者对任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控制好会议人员规模, 尽量避免无关的会议人员等。

二是倡导平等开放的会风。在会议这个沟通交流平台上,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每个人都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和机会。只有在平等开放的气氛下, 才能降低参与者因职位、地位的不同带来“压迫感”, 避免过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的意见越多, 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好想法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比例;除了提出自己的原创性意见外, 要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四是避免评论他人构想的好坏。评论他人构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发言人的发言积极性, 可能会使其以后不愿意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会给其他人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 而不敢发言, 从而使整个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在会议的开展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影响其他人思考和发言积极性的词语, 例如:“理论上可以说得通, 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没有价值吧”, “可能大家不会赞成”等。

五是服从主持人裁决和指挥。主持人是整个活动顺利进行的维护者, 要处理各种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对主持人做出的裁决和指挥, 其他人必须服从, 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是不建议私下交流。会议要的是大家各抒己见, 探询的是新想法和新思路, 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所谓的有效或正确的方法, 而私下交流可能会使交流者的思想和意见偏离其原有的想法, 很可能会导致大家众口一词, 这就严重背离了会议搜集各方意见的目的。

七是引入竞争者。它需要参与者扮演“恶魔支持者”的角色。恶魔支持者就是在开会时故意与别人唱反调的人。摩托罗拉公司的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Glenn Gienko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 在十几年前公司举办的一次同乐会上, 一位经理突然拍案而起, 当着众多中高层管理者及其家属的面, 痛陈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弊端。他的发言在公司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并促成了摩托罗拉如今广为人知的“六个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活动。

二、防止发言过“热”

在会议中经常会出现离题发言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前面所说的冷场恰恰相反, 可以算是会议“热”得过火。出现离题发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闲话式的离题。会议讨论中谈论传闻、轶事及与议题无关的闲话, 而且喜欢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谈论, 越扯离议题越远。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与会者认为议题与自己无关, 不感兴趣而出现的;也有的认为议题不好发言, 而沉湎于题外的话。另一种是发挥式的离题。发言者为表示自己的才能, 或显示自己的见解, 自觉或不自觉地讲与议题无关的内容。

在会议中还会遇到另一种发言过“热”的情况:会议开始时秩序良好, 大家都在积极地参与讨论。不知不觉气氛越来越激烈, 和谐的讨论逐渐演变成火星四射的争执甚至吵架, 争执者都在高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甚至由议题的争论转向人身攻击, 场面失控, 冲突升级, 会议的议程完全无法继续下去。导致会议出现冲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扩大化。由于会议中进行讨论的往往是立即发生作用、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旦所讨论的问题, 扩大到其他方面, 导致分歧加大, 冲突也随之产生。二是面子问题。当讨论当中逐渐包含了与会者的自尊或自我形象以及对方的面子时, 冲突也会发生。因为这时的问题已经不是实质性的问题, 而是有关个人的情绪性问题, 这时情绪和各种象征性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利益比较。利益是隐藏在要求背后的动机。利益驱动着人们提出各种要求, 并坚持各种立场。在不同的利益比较中, 判断的标准已经不是事实的本身, 而是以自身判断作为行动的依据。理性已经被偏离, 冲突必然发生。

良好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营造 第9篇

当今社会逐渐变为具有相互高度依赖的巨大网络时代,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无法不变成一个被计算机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它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文化, 为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从本质上引起了一场革命, 促使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形成。这一切都在体现计算机知识的必要性。在教师进行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铺垫后, 学生们就会提高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

因此, 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学习者在“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下, 处于主体地位, 其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对学习行为的实施至关重要。

二、开发有信息技术科目特色的教学模式

1. 探讨式学习。

探讨式学习必须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探讨式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课堂学习虽然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但教师的引导必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

2. 任务式学习。

培养学习者处理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头等大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基础技能等多方面的特征, 结合教学内容, 分析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并且在随后的教学策略设计中重点对这些重点、难点的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学习解决一系列课程相关的真实性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式学习。

合作学习是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技能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存在太多的流于形式的问题, 教师们常常以为自己讲完了、讲清楚了, 其实有效的教学落脚点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 我们需要把“明白”的标准搞明白。所谓“明白”, 就是看明白, 想明白, 讲明白。所以, 要想学得好, 就要亲自教。在合作中拓展, 在合作中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起去提炼要点、总结规律、巩固知识。合作学习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激情飞扬。

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 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1. 全面性评价

全面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自我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其中, 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 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随时对照教学目标, 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3. 发展性评价

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这是由于评价对象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评价体系, 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

因此, 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 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 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 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 注重激励性评价。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心理学理论, 应该在“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理论指导下, 针对学习者的特点, 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 掌握信息技术, 感受信息文化, 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 使高中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海波]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从灌输正确的信息技术知识地位观, 开发有信息技术科目特色的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三方面, 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以期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营造良好班集体环境的策略 第10篇

一合理营造班集体环境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合理地营造班集体环境, 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整体凝聚力, 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足的优越感。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在班集体环境的建设中, 同样也符合这个发展规律。只有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彼此间协调合作, 才能够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 有效地完成班集体环境的营造建设工作。这是一种双向的、相互制约的两种概念, 班集体的凝聚力强, 环境营造建设工作开展就相对方便, 班集体凝聚力弱, 内部四分五裂, 就会出现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 影响班集体环境的稳定与发展。所以, 在进行班集体的建设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知识, 搞好内部协调问题, 营造一种良好的班集体环境, 从而使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营造整洁舒心的班级卫生环境, 为学生顺利融入班级创造条件

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同学与教师共同去创造。同时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生活环境也能够创造、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做好班集体环境营造工作, 是培养优秀学生所必须经过的环节之一。班集体环境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驻的地方, 班集体环境的各种因素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心理发展等造成影响。在舒心环境的营造中必须重视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是班集体内部人员共同维持、创造的, 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也反映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所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或者开学的第一天, 都需要从班级的环境卫生入手, 为学生打造一个拥有明亮窗户、干净地面、清洁桌面的卫生局面。通过这种良好的班级卫生环境, 给学生带来一种整洁、干净、温馨的气氛, 使班级内部的学习氛围与生活情趣得到优化。强化学生是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提升, 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热情, 使他们热衷于参与班集体的环境营造工作中, 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在班级内能坐得住、学得进。教师在班集体环境营造中, 需要强化学生认识营造良好班集体环境的必要性, 向学生宣传班级卫生环境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合理地解读, 营造一种“班级是我家、卫生环境靠大家”的温馨氛围。在清扫环境中, 教师应该提出严格的要求, 然后指定相关的卫生委员对清扫工作进行监督, 确保卫生清扫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全方位、高质量、立体式、快节奏, 并严格落实相关的卫生检查制度, 让班集体环境清洁成为常态化。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 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事前要求到位、事中责任到位、事后检查到位”的重要含义, 只有这样, 班集体环境营造工作才能够顺利完成。

三制定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自主治理能力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科学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 对于学生自主自治能力的提高, 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 用优良的班级制度文化来约束、规范、教育人, 是班级环境育人的又一重要方面。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扮演着既是制度制定的参与者, 又是既成制度的约束对象, 还是班级制度的监督者的多重角色。为此要做到:第一, 在开学之初,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班会的时间, 组织班内的学生进行班委成员的民主化选举, 对相关工作进行详细地研究、分工, 然后责任落实到个人, 采用个人责任制的方式强化制度的落实, 提高自主治理的效果。第二, 在班委成员确定之后, 需要明确班委成员的工作任务。首先就是要带领全班的同学制定班集体的新规定, 具体的内容涵盖“纪律、卫生、跑操、学习、集体出游、活动”等多个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 要确保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完善处理, 不遗留任何问题, 保证相关约定能够切实可行得到落实。第三, 制定的制度需要各方遵守, 所以在制度的执行中, 要设置专门的值日班长, 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相关事宜。值日班长可以通过全班投票的民主方式竞选产生, 从而保证制定的班级规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大家的认可, 维护班级纪律、规定的权威性、可靠性、有效性。

只有通过班集体中所有同学的携手努力, 才能够真正确保班集体制度得到合理的构建, 确保班集体环境和谐稳定、民主开放, 做到每一位班集体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及对象,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强化学生的自治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及竞争意识。

四优化文化环境, 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班集体环境建设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中长期驻足的地方, 搞好班级内部的静态文化布置, 将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提倡生动活泼、富有雅趣诗意的气氛布置, 将显得十分重要。班级是一个学生自由展示个性与学习的公共发展平台, 班级静态文化环境建设实际上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集中表现, 可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发展。所以, 搞好班级内部的静态文化环境布置, 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多样化发展。所以, 班级的管理者在进行教室的布置过程中, 必须对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进行精心地布置, 让其充分展示人文气息, 达到育人的目的。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 要形成四点共识:第一, 标语的悬挂一般选择在黑板正上方这个醒目的位置为最佳, 相关的标语内容应该充满正能量, 具有催人奋进的作用。比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积极地引导并激励学生向自己向往的理想彼岸奋进。第二, 在德育栏的设计中, 为了能够尽量地显现出足够的诗情画意, 可以把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醒目语句标于上方, 然后背景衬以《荷风送香气》图, 必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第三, 图书角的安排。“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好读明心智、善读正品性”, 因此, 班级要十分注重图书角的完善。墙壁上张贴“嗜书”的名人字画、格言, 书架上摆放同学们捐的各类书籍, 也可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丰富的图书。图书角有专人做“馆长”, 其中的内容不断更新。每天的课前五分钟演讲, 演讲者可以“展示”在图书角中发掘的“新大陆”。可以说, 图书角成了班级内部环境必不可少且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四, 展示专栏的举办。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也是每一个班级特有的风光。在班集体环境的营造中, 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学生可以将自己比较得意的一些作品或者字画等展示在这个专栏里面, 专栏由专门的同学负责管理, 筛选内容, 对专栏的内容进行定期地更新, 每一周都把优秀作品予以重点展示, 然后由班主任引导大家共同赏析, 借此将班集体内部所有人带入其中。比如, 班级可以通过绘画竞赛的方式, 让热衷于绘画的同学展示出自己的绘画作品, 通过大家的评审选出最优作品, 然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共同对这幅画进行赏析。在赏析的过程中, 可以由绘画作者对绘画内容、手法、寓意进行介绍, 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观画后的感想, 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环境氛围。通过以上工作来优化班集体文化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个性, 从而活跃班级氛围, 强化学生能力, 使学生的文化生活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营造心情舒畅的人文环境, 提升学生的沟通交际素养

心情舒畅的人文环境, 主要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 认为“与人和”是人间最大的乐事。因而, 构建和谐悦人的人际关系, 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中心任务。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 让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 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发挥才能的空间。首先, 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班级人际关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找到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因素。其次要及时调整教师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 使这种关系与学生集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 建立集体成员之间真诚交流、合作互助的活动平台, 并创设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第四, 要及时解决集体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以积极的价值引领和规范班级人际关系。对个别不适应集体的学生, 应加强人际关系辅导, 使之能积极融入集体人际关系系统。

总之,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 需要从众多的角度进行, 采取各种策略进行完善。本文虽然对班集体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但是随着教育潮流的不断变化, 依旧需要一线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实践, 寻找更为有效的良好环境营造对策。只有做好班集体环境营造工作, 才能够有效地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芝.班集体文化建设新探[J].天津教育, 2011 (6) .

[2]赵杰.加强高校班集体文化建设的探究[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6) .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第11篇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建设是中小学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象征,由班级精神、班级氛围、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和班级环境等方面因素综合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强化集体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塑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班风,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熏陶。近年来,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以下简称“二十四中”)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班级文化创建活动。

班牌设计凸显班级特色。去年十月,二十四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班牌设计比赛活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班牌设计制作的热潮。各班广泛动员,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出谋划策,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班牌。班牌内容包括班主任寄语、班级合影、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之星、特长生等内容,版面设计上都力争做到图文并茂。班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代言着各自的班级,展现了各班的底蕴和特色。

绿化责任区体现实践品质。不久前,二十四中班级绿化责任区摇身一变,成为了“花园”“菜地”。虽然都是“花园”“菜地”,但也各具特色,大家在设计、种植和培育等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有的班级将月季花栽成班级数字形状,如“702”;有的班级将吉祥草种成爱心的模样。早在本学期之初,各班学生就一起商量如何建设本班绿化责任区,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班主任和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共种植了黄瓜、番茄、辣椒、花生等蔬菜,月季、玫瑰、石竹、吉祥草等花草,同学们亲自栽植、锄草、松土、施肥和浇水。“绿化责任区”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效放松,还收获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图书角建设彰显书香气息。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班级书柜,将学校图书室的部分藏书配备到各班,同时号召学生将自己的藏书也放入其中,与其他同学共享。各班还建立了科学的借阅制度,并评选出了“图书管理员”,专门对图书的来源及借阅、归还情况进行登记。有的班级还给图书角起了名字,如藏书阁、翰林书柜、三味书屋、图书交流中心,等等;有的班级则在图书角周围写上了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丰富有趣的图书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形成书香校园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文化墙建设展现班级风采。为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展现班级风采,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去年10月中旬,学校组织各班积极开展了班级文化墙建设活动。各班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群策群力,精心构思,认真实施,纷纷打造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墙。班级文化墙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班级公约、班级风采、学习园地、展示之窗、愿望树等内容,部分班级文化墙还亮出了班级合照、学生才艺展示、班级约法三章、班级评比公示、学生优秀习作等具体内容。班级文化墙全面地体现了师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

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第12篇

一、营造课内英语氛围, 建立焕发语言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将英语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运用的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 同时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渗透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又能带动读、写能力的形成。在课堂上多设计有趣的活动和口头练习, 让学生开口讲英语, 从而让他们犹如身临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之中, 感受到一种氛围。学生易对具体、直观、动态的事物产生注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材内容, 编一些故事、谜语给学生听, 或指导学生做游戏、表演课本剧, 并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 创造情景和语境, 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

二、营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1.营造充满英语氛围的校园环境。校内环境也尽量做到英语化。这主要是指校园建设即硬件设施方面, 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标识。如教室、实验室、走廊、功能室、办公室、公共物品上面都标上相应的英语名称;张贴适量的英语宣传画, 英语课程表等;在学校花园的各个角落、林荫小径旁、食堂、图书室等公共场所写上英语名言、格言;学校中的许多标识都可以做到中英文对照, 让学生们随时随地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接触到英语, 学到灵活的表达方式。

此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软件建设, 即在校园中形成自觉说英语、用英语的好习惯、好氛围。我们要做到有一个立体化的校园英语环境, 让学生一走进校园, 就感受到强烈的英语环境, 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 听到英语, 使用英语。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课内、课外、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尽量用英语交流, 做到“英语不离口”。

2.组织校园英语课外活动。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可以有效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1) 开设英语角。英语角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口语交际与应用环境,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极好机会。英语角要定时、定点开展, 提前一周张贴海报进行宣传, 告知学生当次活动的时间、地点、话题。

(2) 每学期利用教师节、圣诞节、元旦等节日, 举办英语主题黑板报或晚会、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3.利用校园广播系统, 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1) 校园铃声中加入英语温馨提示语。学校各个作息时间的提示使用中英文提示语, 能很好地起到营造英语氛围的作用。

(2) 英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编排丰富多彩的广播栏目是营造校园英语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进行听力训练的有效手段。广播的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富有特色, 以学生的投稿为主, 还可播放一些适宜学生的英语歌曲或英语小新闻故事。

4.有效使用英语报刊。培养学生读报的兴趣, 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英语报刊广泛的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读报兴趣;以报刊为基础的活动和任务可以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语言训练, 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报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促进终身学习;报刊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报刊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培养人文素养的内容;所以, 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实际水平的英语报刊, 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和学习英语。

5.制作英语手抄报。制作英语手抄报是课内学习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适时组织主题英语手抄报, 并进行展示评比。图文并茂、排版精美、内容丰富的英语手抄报,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 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6.开展英语文艺表演。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故事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 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 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因此, 英语老师们还可以在学校文艺展演中辅导学生排一些英语节目, 如英语剧、英语小品、童话故事等,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可以让学英语变成获得表演成功的手段, 学习的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上一篇:N-1算法下一篇:精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