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特色范文

2024-07-15

药学特色范文(精选6篇)

药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生药学,专业特色,改革

临床药学是一门临床药师参与病人用药治疗, 从而使药物治疗、促进健康以及疾病预防最优化的保健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临床药师掌握专业的药学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经验, 确保了病人最佳预后这个目的的判断力。在我国, 中医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是很多患者选择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 所以服用中药作为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在临床较为多见。但在不同的医疗条件下, 如何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是临床药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由此我们在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生药学》专业课程授课时, 考虑到将来在医院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相关应用, 为突出我院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特色, 对所使用的《生药学》讲义以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在结合中药临床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生药学》讲义的改革

1.对原有《生药学》教材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生, 毕业后其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以丰富其临床药物相关知识, 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而传统的《生药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注重生药的植物的来源、植物形态、采收时期、性状鉴别、药理学研究等教学内容, 这种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模式对于传统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比较适合, 与其将来所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联系密切。但是对于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临床药学专业, 生药来源植物的植物形态、采收时期、性状鉴别等学习内容对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少用, 而药理活性及临床常用的治疗应用方面内容则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让学生掌握具有适合本专业及较强应用性的知识, 是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时对我们提出的一个课题。

我们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临床药学所使用的《生药学》讲义进行了修订。将原来讲义中的植物药的植物形态学、采收时期等部分进行了响应的内容进行了减少和缩编。同时增加了临床应用部分, 还对和临床应用较为密切的药理学作用及毒副作用部分进行了内容的补充, 添加了相关药物成分的新研究进展。我们在教材编写后, 对使用新编《生药学》教学的临床药学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新编讲义的内容分配, 实用性以及在内容编排上进行填写问卷调查, 收集反馈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对生药的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两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增补内容后的教材收到了学生的欢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按剂型和疾病种类编写常见中成药品的附录

在实施讲义及授课调查问卷过程中, 我们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我们的教学经验, 除了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增补修订以外还提出了编写常用中成药的附录的设想。我们对用药量较大的三甲医院中常用的各类中成药的处方量进行了调研, 对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进行统计归纳, 按其药物组方构成结合《药典》的用量, 参考相关文献对其临床适应症进行总结。按照中药的剂型和临床治疗疾病的种类进行了编写, 同时按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编写索引与前面的生药进行相互对应, 使学生在学习生药的同时对生药的临床使用及常用于那些中成药的组方有了较为系统的印象和理解。对药物的功效学习有了较为统一的概念, 为其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使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本讲义也可以作为一本临床用药的参考资料进行使用, 收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

1.结合相关中医药传统理论, 着重讲解中药在临床使用特点

生药的教学及对学生考核过程中, 药物的功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但是目前讲义中所阐述的药物功效部分基本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我们作为相关授课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 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学习相关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治疗知识。做到对教材中所阐述的功效、临床治疗应用有着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掌握。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 除了在对生药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之外, 我们着重讲解中医药理论中的不同药物的药性、功效及用药特点, 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对生药的理解除了在药物的性状鉴别和炮制等知识以外在临床应用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将来所从事的临床药师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帮助。

2.增加临床常见的中成药方剂的功效及副作用等知识介绍

生药在临床的应用多数是以组成方剂的形式进行煎煮服用, 像中药市场上销售量较大的六味地黄丸等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 也是我们在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所进行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临床上应用较多及销售量较大的常用方剂的功效进行了详细重点的介绍, 例如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速效救心丸、清开灵注射液等常用中药的方剂组成特点, 适应症以及禁忌症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另外, 像传统方剂中的一些具有副作用的生药如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的肾脏损伤毒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也进行了相关的介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对生药在方剂中的配伍使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进一步突出了临床药学专业的知识特点及教学特色。

三、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教育的思考

临床药学是药学专业中和临床医疗结合最紧密的一个专业, 其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中比其他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更偏重于临床相关的医药知识。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而其所讲授的内容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与生药的临床应用相接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对临床药学专业所使用的《生药学讲义》进行了修订和编写, 使其内容更接近于以传统中医学指导用药的临床应用。讲义在使用过程中也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我们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教学改革和探索, 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特点, 使我们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实际价值。但是生药学的课程设置特点及传统内容模式使其在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使其更具有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特色, 今后仍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药学特色 第2篇

一、教育目标的定位

1990年以来,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 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使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医药院校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到2007年, 全国共有招收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高等院校462所, 是1990年的八倍, 这对促进药学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药学人才的竞争也是激烈的, 只有顺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以药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导向, 并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调整课程设置[1], 办出自己的特色, 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优秀人才。药学人才的培养类型可以定位为三种:一是研究型人才, 这一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毕业后面向药学科研院所和新药研发机构, 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他们应具有良好的科研头脑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重点是夯实基础知识, 当然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应用型人才, 这类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毕业后面向医院药剂科、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机构和医药公司等, 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服务和药事管理能力, 主要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 药品质量控制与监测工作, 以及进行宏观管理和经营管理等;三是服务型人才, 这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医院、零售药店以及流通环节等。最终培养目标是取得社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这类人才要能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和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建立个性化给药方案等。要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 为正规合理使用药物、药物流通逐渐规范做出贡献。这类药学人才的特点是比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以服务于患者为宗旨, 进行药学服务工作。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等药学院校实行的是“混合型”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宽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选择机会多, 但缺点是教育目标针对性不强, 缺乏对将来从业知识的有效掌握。毕业后要从事药品生产的学生很少下车间, 不熟悉生产技能;从事药学服务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用药指导经验;从事药品营销工作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药品市场工作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 各培养药学人才的院校应根据自身优势,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办出自身的特色。宁夏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自2003开始招生, 现设有药学和中药学两个本科专业, 是宁夏地区唯一一所培养药学、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我校作为一所有五十年历史的医学高等学校, 具有深厚的临床医学背景, 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师资力量雄厚, 这正是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所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及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必将使适应未来社区医疗和新农合所需要的通用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我们可立足于将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的药学人才作为特色, 即培养社会服务型的医药工作者, 服务于社区医疗,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这类人才要懂得如何合理用药, 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临床安全用药和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建立个性化给药方面为社会积累大量的临床资料。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实现我们所定位的教育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医药结合。除了参照其他学校药学专业安排药学专业基础课之外, 还应加强医学方面的课程设置, 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促进药学和医学知识的融合。可有特色地安排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 同时把内科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应明确突出培养学生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和“合理用药”的教育, 使学生能够掌握临床药物监测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较好地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知识, 教学计划中要加强临床药学实践, 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建议。

三、教学水平的提升

有了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后, 就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手方法的改进了。即教学技能如何能够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有效提高, 教学方法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1. 开展有组织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 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最基础的环节, 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教师总体比较年轻, 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两位教授退休后, 很难在教学上形成“传、帮、带”。而且各位老师大都没有师范教育的背景, 在教学上基本处于自主的状态。虽然各位老师都很努力, 通过我院第一届教学研讨会我们也感受到, 许多老师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科学, 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自身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之外, 交流借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而且有些教学技巧上的缺失, 有时就像实验的系统误差一样, 自己很难发现, 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我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师资队伍很年轻的学院来说, 开展有组织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 是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同时也可以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 共同商讨、共享经验。而评课是一次集体智慧的活动, 无论是被评者还是参评者都能从中受益。在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充当着听课人和讲课人的双重角色, 在听课时取人之长, 讲课时避人之短, 这样就使得每位教师的课堂趋于完美, 大大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可以起到浓厚教学氛围的作用。

2.“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是建构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基础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能高效率进行的保证, 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我理解, “行为引导”不仅是指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它还应有一层引申意义, 就是教师应以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自身修养等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引导。前年夏天, 我参加了宁夏职业教育专题报告会, 中德天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海辛格博士和韩雅茹教授就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作了专题报告。在这次报告会中, 韩雅茹女士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虽身为教授、专家, 但态度亲和、谦逊, 翻译流畅, 语气优美, 在交流过程中对每个人的发言, 她都会真诚地连连说:“谢谢, 谢谢!”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魅力, 令人折服。从某种意义上说, 她其实就是一个“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典范, 她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气质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人。药学高等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更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2]。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善合作, 肯吃苦, 讲诚信, 有毅力。我曾和学生进行过交流, 在专业知识技能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 一个人是否严谨、是否积极、是否友善、是否坚持等一些算是软件的东西足以把人拉开很大的距离。为人师表是师德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对学生品德修养、治学态度、言行仪表等方面的引导作为教书育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 我想将自己曾经的一些尝试与大家交流。实验课的教学环境相对松散, 但我觉得, 在任何情境下,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都不应该被省略, 所以每次上课时, 我会主动对学生说“同学们好!”一开始, 学生没有形成习惯, 在静默了一、两秒钟后, 才有稀稀拉拉的声音说:“老师好!”但是后来每次上课我向大家问好时, 都会有洪亮的声音回应我。大学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相对较少, 我觉得批改作业是和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除了对作业进行点评外, 有时我还会通过作业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诉学生。曾经有一个班的班长上实验课表现得很散漫, 操作不主动, 课堂纪律也不够好, 我在批改他的实验报告时, 对报告的内容进行点评后又写到:“应该说你的起点非常好, 但你的表现令我觉得你对自己的要求低了些, 相信你是个很优秀的小伙子, 用你的言行证明给我们看好吗?”过后他找到我对我说:“老师, 对不起, 我以后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的。”这些虽然都是很小的细节, 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持续性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 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段只言片语的评价, 都可能化为滋润学生心田的春风细雨。

作为教学单位, 学生就好比是我们的产品, 药学院的发展壮大, 除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外, 还要靠优质的产品———被社会认可、具有良好口碑的学生, 最终树立我们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品牌形象。在“宽口径, 厚基础”的教育背景下, 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学人才, 才能在与其他高校药学专业毕业生竞争中占有优势。我校“两个一流”和突出回族医药学特色、现代化、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有药学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林以宁, 融瞿, 马世平.日本药学教育改革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 :43-45.

药学特色 第3篇

1 省略外文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有关, 所涉及的众多药用植物 (动物) 及其科属以及药用天然化合物, 均有拉丁名或英文名附在其后。但专科教育对外文的学习没有要求, 且士官学员不仅不会去识别、记忆这些拉丁名及英文名, 反而会由此加重对本门课程的畏惧心理及厌学情绪。因此, 笔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外文名称全部省略, 既简化了与此相关的内容, 又突出了实用性。

2 精简波谱内容

波谱分析是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结构测定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与方法之一, 几乎所有版本的同类《天然药物化学》教材中各章节的结构测定部分均有波谱应用。但因药学士官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知识有限, 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各章节的波谱内容均予省略, 只在第二章第三节“有效成分结构测定”中做了简介, 以避免教材在此项内容上的缺失。

3 细化基本操作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因此, 实验室操作技术十分重要。所编教材对“提取分离与鉴定”一章中所涉及的依赖复杂仪器设备且非普通实验室使用的提取分离技术,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进行了简化, 做了概括性介绍。而实验室常用的、经典的基本操作技术对药学士官来讲具有实用性, 所以在教材中对经典的方法、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做了细化[1], 如常用的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结晶与重结晶法、吸附色谱法等, 为培养士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4 补充中药汇总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天然药物化学的前期课程, 士官学员大多兴趣浓厚且对常用中药记忆深刻。为提高士官学员的学习兴趣, 并建立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特增加了常用中药汇总表。该表将常用中药按其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列表附于相应的章节后, 只注明该中药的药名及原植物 (动物) [2], 突出原植物 (动物) 的科属及药用部位, 若某类化学成分还分有小类, 则在表中一并列出。如皂苷一章的最后一节“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将所有含有皂苷的常用中药列入表中, 并按小类进行划分, 中药人参原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其所含化学成分为四环三萜皂苷, 因此, 人参与其他含有四环三萜皂苷的常用中药三七、黄芪、酸枣仁一并列入四环三萜皂苷项中, 而知母、麦冬等中药则列入甾体皂苷项中, 柴胡、桔梗、远志等列入五环三萜皂苷项中。士官学员在复习这些已学中药的同时, 对其所含的皂苷加深了印象。这种“对号入座”的视觉效果对记忆的强化作用远大于单纯的课堂讲授。

5 附加临床应用表

将已用于临床的药用天然化合物作为附表列于教材的结尾部分, 并按化学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 表中不仅列出药用天然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而且标明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使学员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每学完相关章节, 便要求士官学员学习并掌握该表中的重点药物, 尤其是已学过的与临床联系密切的药理学知识, 使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重要性, 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如生物碱类药用天然化合物硫酸阿托品, 主要来源于茄科植物莨菪和白曼陀罗, 为抗胆碱药, 其作用与用途为:解除平滑肌痉挛, 临床用于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机磷中毒, 眼科则用于散瞳等[3]。

6 增设各章思考题

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三多”, 即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式多、提取分离流程多、理化鉴别多, 士官学员单凭上课听讲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强课后练习, 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 所编教材在每章最后部分增设了针对本章重点、难点的思考题, 并规定为作业, 要求学员课后完成。如“生物碱”一章, 思考题包括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有何关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等。“强心苷”一章, 思考题为强心苷按苷元结构不同如何进行分类?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甲型强心苷与乙型强心苷?等。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了记忆。

总之,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针对药学士官专科教育特点进行改革, 只是出于编者的一隅之见, 旨在突出专科特色, 能否收到预期效果, 有待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杨月.天然药物化学实验[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2]李端.中药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药学特色 第4篇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新疆特色药材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而生药学实验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 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促进消化, 掌握生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奠定基础。目前生药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多、内容重复且单调陈旧的问题[2]。近年来, 我们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及考核方法的改革,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现就本校药学专业学生生药学实验课当中的一些特点及实验教学改革谈一些体会。

1 实验内容的调整

在我校生药学课程72学时中, 实验课占36学时, 虽然做到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课时比为1:1, 但是实验课当中显微鉴别验证性的教学占72%。由于实验学时安排比较紧凑, 制约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这个原因不仅导致学生实验兴趣不高, 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创造性得不到培养。该情况下, 很难达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的生药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 实验内容方面, 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对新疆有自然资源分布的, 地道药材或者民间常用药材兴趣浓厚。鉴于此情况和学生特点, 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是实验类型, 对于原来的6个验证型实验进行调整。其中两项实验彻底更换成实用性更强的综合型实验, 四项实验进行内容调整。结果, 现在综合型实验及设计型实验占总实验的45%。实验内容方面, 实验对象我们选用临床上最常用、而且新疆有自然分布的药材, 如麻黄、甘草、大黄、枸杞子等。

2 注重生药四大鉴定技能的培养

生药学实验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具备的鉴别能力一般是指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四大鉴定能力。 (1) 生药的原植 (动) 物鉴定是利用植 (动) 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对生药基源进行鉴定, 确定物种, 写出原植 (动) 物正确的学名基源鉴定是生药鉴定的基础、生药真伪鉴定的第一步。生药学理论教学中介绍的以及临床上常用的部分生药基源都比较相近, 比如:薄荷、罗勒、藿香在维吾尔民间均为药食兼用的植物[3,4,5]。这三种植物均来自唇形科植物、地上部分入药、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 民间做食物香料时可以混用。但是, 三种生药功效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野外实习、参观植物园、参观中药标本馆、组织和安排学生动手制作植物标本等方法来加强学生对药材及原植物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掌握了必要的鉴定方法。 (2) 性状鉴定是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 通过观察药材外观性状, 来确定其真伪优劣, 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的特点, 在药房药店以及科研工作中比较使用。为了提高学生性状鉴定能力, 我们将近300味药材标本陈列出来方便学生随时观察学习并记忆。比如:药材天麻的《鹦哥嘴》, 松贝的《观音合掌》, 青贝的《怀中抱月》, 大黄的《锦纹》, 味连的《过桥杆》等特征都是学生容易接受并记忆的性状特征。 (3)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后含物, 是鉴别生药品种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综合分析能力, 除了全面观察大黄、黄柏、甘草、麻黄、大青叶等常用药材的显微鉴定以外, 在两次实验中选择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观察其组织粉末特征。 (4) 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化学的方法鉴定生药, 它不仅能定性地鉴别药材的品种真伪, 而且能定量地鉴别优劣[6]。在原来的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微量升华、荧光试验等鉴别实验的基础上, 新增设了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方法在生药品质评价工作当中的应用。使学生熟悉质量检查和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 以便快速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 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开朗, 跳跃式思维方式。根据这些性格特点实验教学中, 本教研室的老师采用《带着问题做实验》的方法;首先对某一药材鉴定工作中的重点和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之后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化学成分预实验等一系列试验之后, 最后做出初步判断。这种方法不仅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大黄药材要求学生要掌握的性状特征有横切面髓部可以看到的《星点》 (异型维管束) , 粉末制片可以观察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 理化鉴定中微量升华实验结果、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可逆反应) 等鉴别要点。通过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和学生学过的物理化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以及其它基础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 既巩固了基础科所获得的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启迪了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方面, 为了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各种药材组织构造, 生药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显微电视、电子显微镜、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电脑屏幕观察到各种显微特征, 更容易掌握识别药材的显微特征, 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从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多次观察、比较、实践, 在富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 牢固的掌握了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 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药材鉴别能力和科研操作能力[7,8]。

4 考核方法的优化

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熟练掌握生药鉴定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将最后一次实验教学设计为考核实验, 实验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辨认生药标本。生药学实验教师从常用100多种药材中随机选出10个药材, 要求说出药名、科名、药用部位、功效等内容。教师根据回答的情况当场评定成绩。第二部分未知生药粉末的鉴定。准备20种常用药材粉末, 学生随机抽签, 根据抽签号码拿到编号的未知生药粉末, 利用显微镜、以及其他相关化学试剂, 要求写出药名、科名、药用部位, 绘显微特征图。

为了使学生的实验成绩能够入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实验成绩划分三部分:一是平时实验成绩占50%;二是辨认药材 (性状鉴定) 能力考试占20%;三是显微鉴别能力考试成绩占30%。这样能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 既保证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由于通过实验考试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期末考试当中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如图所示, 进行教学改革之前 (2009年) 和教学改革之后 (2010, 2011年) 学生平均及格率明显提高。见图1。

5 常用药材拉丁名、英文名、中文名以及维语名对照的整理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包括新疆的习用药材历史悠久, 尤其维吾尔医、哈萨克族医等本地传统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材以及替代品, 品种繁多, 导致药材名称翻译过程中难免有误。根据本校少数民族学生反映新疆地区民间应用的草药以及本地传统医学上常用的药材有比较严重的品种混乱情况存在。如: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肉质茎与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9]。虽然该两种药材外部形态和功效相似, 但是, 来源于不同可不同属不同的植物。对于这种情况, 本教研室的老师和本校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合作、收集各类本草专著和文献, 整理了300多种药材的拉丁名、英文名、中文名和维吾尔语名对照, 供本校学生参考并学习。

通过对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有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现代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生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方法,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少青, 王天志.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杨月娥, 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8 (25) :588-589.

[3]李培林, 高学礼.浅谈薄荷的采集和药用[J].医学信息, 2010, 23 (9) :2625-2626.

[4]米仁沙·牙库甫, 衣不拉音·司马义.罗勒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 2007 (4) :119-121.

[5]张群, 张学华.王蓓.藿香、佩兰如何区别应用[J].中医杂志, 2010, 2 (51) :138.

[6]魏东华, 徐东花, 宋智敏, 等.药学专业《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 2008, 12 (3) :276-277.

[7]孙连娜, 陈万生, 马琳, 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实践杂志, 2005, 23 (3) :172-173

[8]刘惠娟, 李萍.提高生药学实验教学的质量[J].药学教育, 1998, 14 (3) :37-38

药学特色 第5篇

关键词:药学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可行性分析

高校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综合文献支撑及信息服务保障,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图书馆如何利用现化化网络技术, 构建特色学科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是目前所有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医药院校图书馆如何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为区域甚至全国医药企事业提供深化信息服务, 拓展服务范围, 已然成为药学院校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

1构建药学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迫切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及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及周边基至全国的医药企业、科研院所, 对药学文献信息资源也有强劲需求, 这给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药学院校图书馆缺少统一服务与共享平台, 用户检索需逐个登录各信息资源平台进行检索, 不利用多资源的同时检索。药学高等院校图书馆需要尽快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改革以往的服务模式, 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 借以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特色资源的共享, 为医药企业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同时,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构建药学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资源的基本保障, 应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 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与建设, 加强特色学科信息资源的购置与整合, 建立特色学科资源利用与服务平台。在极大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增强图书馆影响力[2]。药学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等优势, 将药学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地、深层次地、系统地挖掘, 构建药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给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 有利于实现有效资源的合理共建共享。

3构建药学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图书馆构建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 就是将各种类型、 各个平台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地整合, 并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与服务系统。药学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药学特色馆藏资源, 应利用其在行业内的信息资源优势, 构建特色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3.1共享平台的构建

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多个数据库的融合, 搭建统一的跨库检索平台, 实现数据库的开发、客户端的开发以及Web数据检索查询功能的利用等多项功能。除此之外, 平台的访问需通过用户注册登录后, 进行信息检索、下载以及发布等操作, 实现认证与授权功能[3]。

3.2特色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包括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以及与购置信息资源的整合。特色馆藏资源的整合是指将图书馆收藏的学科特色资源, 包括纸质图书、期刊以及光盘等电子资源。购置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 要注意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 遵循“相互购置, 资源互补”的原则, 保证引入数据库资源的专业性、完整性, 与其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资源有机地整合, 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通过共享平台, 提供给用户检索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发挥资源与平台利用的最大效益。

3.3信息服务的开展

共享平台建设后的充分利用, 有赖于资源的宣传及平台利用的推广。平台建成后图书馆可以采用彩页宣传、网站发布等多种形式进行平台资源的宣传, 亦可开展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读者信息素养培训教育, 帮助和引导其充分利用特色平台。药学院校更可根据学科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重点学科的文献收藏与利用调研, 挖掘学科特色馆藏, 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推送服务及定题服务, 并长期提供对口信息跟踪服务, 更好地发挥平台的利用, 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吕莉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1, (23) :33~37.

[2]薛克香.U时代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26) :64~65.

药学特色 第6篇

1 以服务区域发展需要为依据定位办学

办学定位是根据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 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对学校未来的系统思考与发展规划。它对于“办什么样的学校, 怎么样办好学校”具有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和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 做好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是办高水平院校的基础和前提。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成立于2003年, 位于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湖北省十堰市, 是秦巴山区 (包括陕西、重庆、四川、河南等5省市) 唯一一所本科医学独立学院, 本区域范围有36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3, 800万, 相对比较贫困, 具有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

与这一区域相邻的医学类院校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 尤其是一本、二本的学生难以应聘到、也难以安心在这一地区工作, 据统计每年到本区域就业的一本、二本本科毕业学生不到1%。因此, 建院伊始, 学院就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殊情况, 经过充分的人才需求调查和科学论证, 结合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

学院定位为:立足湖北, 辐射中西部地区 (主要是秦巴地区) , 以临床医学、护理学为主干, 积极发展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麻醉学等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科学、灵活设置医学相关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适度发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医学相关专科教育。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指导, 着力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所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据统计, 学院每年有近1/3的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而整个鄂西北地区基层医院近几年新进的医疗卫生人才中, 我毕业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成为本地区基层高级医疗人才的培养基地, 为本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各高校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作为新创办的高等学校, 要想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 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能被用人单位接纳, 让学生、家长放心的毕业生是关键。因此,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培养是关键问题?

独立学院依托举办高校办学, 但不能把举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作为自身定位的依据, 必须从生源基础、社会需求出发, 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以及潜在的人才需求,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自成立以来, 就不断研究,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目标, 基本确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素质为本、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 致力于培养“专业合格、富有特长”的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为此, 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强教学研究。针对培养目标定位, 几年来围绕地方医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等内容学院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针对这一课题, 组织了专项课题研究, 近三年获省、校级教学研究立项30余项,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 为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广泛征集教学专家、医疗卫生专家、各用人单位和学生意见, 经过反复论证, 多次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充分吸收各兄弟院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 加大实践课 (实验课、见习课) 学时在课程总学时所占的比重。目前, 各专业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达到1∶1。积极整合课程, 适当减少必修课程门数, 加大选修课比例, 使课程设置尽量与学生毕业后的岗位、技能要求相对应, 力求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减少总学时和周学时, 给学生留足时间,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大纲为指南, 增加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实训;努力将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使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需求, 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强化专业技能考核。加大对学生技能培训和考核力度, 以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学习。比如, 学院对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都安排有80学时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然后进行考核, 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学生在参加毕业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考试时, 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3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入学成绩都较低, 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但是, 相对学习而言, 他们往往在其它某些方面表现突出, 比如比较活跃、有特长、有个性等。

针对学院生源状况的差异性、个性特点的多样性, 学院一方面狠抓学风建设, 鼓励突出个性, 促进协调发展。目前, 学院基本按照“专业合格”、“专业合格+富有特长”、“鼓励拔尖”三个层次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培养要求上, 非常重视医学生“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教育, “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另一方面, 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在展现特长中提高自尊、自信, 发展创造潜能, 培养乐观、向上、敢于竞争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信心, 激励他们树立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 促进其人格的不断成长和成熟, 鼓励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比如鼓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做科研, 组织学生进行科研设计大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等。

在近几年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中, 本科生一次性通过率平均达30.2%, 个别班级超过了60%。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 通过率均在98%以上。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项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学院在各级各类各种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0余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研取得较好成绩, 其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认可;他们乐观自信、善于交流和沟通的精神面貌, 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4 以医学专业特色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学院充分利用主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和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 在专业设置上, 积极顺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 逐步调整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 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就开设什么专业”的思路, 逐步调整专业结构, 压缩社会要求较高、就业相对困难的临床类专业, 积极顺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 突出“护理”特色, 构建“涉外护理”品牌。

涉外护理专业是适应护理人才国际化趋势于2003年开设的护理专业方向。该专业引进国际护理教育理念, 着重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提高现代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精神, 如今已由当年的4人发展到420人, 近百名学生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等学校学习, 部分学生已经在国外就业。在国内就业的学生也分别被武汉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等大型医院录用。此外, 学院还在2008年根据护理人才市场需求, 开设了助产护理、急重症护理、麻醉护理等专业方向, 以适应护理行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2009年, 护理学 (涉外方向) 被评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

鄂渝陕豫毗邻地区8地市2, 600多万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是药护学院发展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面向基层 (农村、社区) , 适应全国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需要, 坚持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强化专业基础与职业素质, 突出实用, 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 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提高质量是对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 也是独立学院建设的主要目标。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 处于发展的初期,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 以“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为办学宗旨, 以举办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 充分发挥学院自有的办学特色, 走规模与结构适宜、质量与效益并重的稳步协调发展道路, 加强内涵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84-85.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文锴.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促进地方高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11-09-03 (3) .

[4]刘献君.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1) :57-60.

[5]张彤, 唐金华, 郭玉婷, 等.对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设置问题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6) :669-671.

[6]郜佩, 齐明超, 雒保军.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回顾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9) :41-42.

上一篇:数学学习积极性下一篇:第四方物流的优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