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范文

2024-05-20

乡村医疗范文(精选7篇)

乡村医疗 第1篇

一、培训目的

通过规范、统一的财务处理方法, 掌握乡村医生医疗收入和药品使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二、基本情况

2012年, 本人受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邀请, 对本县130名乡村医生和进行了财会知识培训, 帮助乡村卫生站按县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建立了统一的医疗收入账和药品明细账。在两次培训中, 本人根据乡村医生普遍缺乏会计基础知识的特点, 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主要数据, 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培训教材。

三、医疗收入账务处理

1.以十七栏明细账为蓝本, 为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本人从医疗收据使用的规范性入手, 要求乡村医生做到: (1) 使用医疗收据的医疗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医疗收费专用收据, 启用整本收据前, 应先检查有无缺联、缺号, 如发现有上述问题, 应及时送回领购部门处理。 (2) 开具专用收据必须认真负责, 做到内容准确、完整, 该盖章处盖章, 该签名处签名。 (3) 严禁涂改、撕毁、转让 (包括转让性代开收据) 、擅自销毁和拆本使用收据。 (4) 大小写要相符, 小写金额与大写金额相等, 大写前面空着的部分划横线, 中间为零的则写“零”不可以划“×”。 (5) 使用医疗收据的医疗单位对书写错误或其他原因作废的收据注明“作废”。作废收据要与存根联粘贴全份保存, 不得撕毁。已填用的收据存根, 必须妥善保管, 保存期限和销毁手续按国家有关财政票据管理的规定办理。因故遗失收据, 应及时上报领购部门, 按领购部门的指示办理相关手续。收据联交给交款人, 入账联撕下连同收入登记表及汇总表一起入账。

2.医疗收入账务处理的“汇总法”和“直接记账法”: (1) “汇总法”适用诊疗人次少、收入不多且项目相对固定的乡村医疗站手工记账使用。主要做法是通过本人设计的“医疗站收入登记表”和“医疗站收入汇总表”, 按月按项目进行汇总后, 记入医疗收入十七栏明细账中。 (2) “直接记账法”适用诊疗人次较多、收入多及项目较繁杂, 特别是使用电脑结账的乡村医疗站使用。主要做法是按人次、项目平时录入收入数据, 月底汇总上报, 无需专门软件, 有电子表格系统即可。

3.在十七栏明细账簿中, 根据“挂号费、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诊查费、急诊留观床位费、检查费、检验费、治疗费、手术费、其他”等明细科目开设账户, 按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 收入记入相应的明细科目账户的“贷方”。需要注意的是: (1) 药品收入按售价计算; (2) 收入账需要按月结, 并计算1月至结账当月的累计数, 年末无需结转到下一年度; (3) 如使用汇总数据记账的, 汇总表须做为凭证妥善保存备查。

四、药品明细账的账务处理

账簿在启用时, 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和填写账簿目录表 (页码暂时不编, 年末做完账再编) , 根据乡村医疗站的特点, 本人建议使用三栏式活页账, 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或减少账页。记账规则采用“进 (借) 、销 (贷) 、存 (余) ”, 具体操作:

1.首次账务处理: (1) 对本卫生站的药品进行一次详细盘点, 按品种登记造册; (2) 根据盘点登记造册表, 在每张账页的正面开立药品名称账户; (3) 将盘点出来的药品金额登记在药品名称账户“借方” (或“收入”栏) , 第一行摘要栏填写“盘点结转”。由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要求按规格记账, 账上只登记金额即可, 如个人觉得确有必要, 数量和单价可以另设备查簿登记;自此以后, 每次采购药品, 都要登记在三栏式活页药品账簿上, 如果采购的药品是以前没有登记过的, 则在一张新的账页上为该药品开立一个账户, 摘要栏填写“购入药品”, 金额相应地填写在“借方” (或“收入”栏) 。 (4) 平时每五天或十天按品种汇总一次处方 (具体天数根据各卫生站病人的多少而定) , 将合计数记入药品账的“贷方” (或“发出”栏) 。 (5) 每月结账一次计算药品当月“结存”或“结余”金额, 期末“结存”或“结余”金额等于上月“结存”+本期“收入”栏合计-本期“发出栏”合计。 (6) 年末结账, 其实与平时的月结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时间跨度为12个月而已。在年度结好账后, 把药品的正确金额余额转入下年, 摘要栏写“结转下年”, 所有余额全部归零, 然后另行启用一个新账簿, 摘要栏写“上年结转”, 将上年度的结余数额填写到新账簿中对应的药品账户的“借方” (或“收入”栏) , 以后的账务处理, 又回到“采购———处方汇总———结账”的循环中, 已将余额结转下年的账簿, 做为历史资料另行保存。

2.药品的盘点。药品的盘点工作, 视日常工作安排而定, 但每年至少要在年末结账时盘点一次, 如果账实不符, 以盘存的实物金额为准, 实物金额大于结存金额部分为“盘盈”, 实物金额小于结存数金额部分为“盘亏”, 盘盈金额记入药品账的“借方” (或“收入”栏) , 盘亏金额记入药品账的“贷方” (或“发出”栏) , 以平衡“账实”不符的问题, 也使得账簿上的药品金额能够真实地反映实有的药品价格。

3.药品盈利的简单计算。作为乡村卫生站, 我们不需要严格的会计核算, 但至少“经营者”要知道每年在药品方面有多少的“盈利”, 方法很简单, 就是将前面介绍的医疗收入中的“西药、中成药、中草药”收入进行汇总, 减去药品账簿中所有药品的“贷方” (或“发出”栏) 累计数, 差额就是药品“盈利”, 正数为盈, 负数为亏。在这里, 需要强调的有两点: (1) 药品账上的“借方” (或“收入”栏) 和“贷方” (或“发出”栏) 数, 都是按采购时的发票价 (也就是进货价) 计算的, 反映的是药品进出的成本价; (2) 月结或年结的合计数和累计数, 合计数是指除当月的合计数, 累计数是指从一月份开始, 累加到当月的总数, 比如现在是二月份, 我们要计算出二月份当月的合计数, 然后将一月份的合计数与二月份的合计数相加, 计算出的就是一二月份的累计数, 在累计数下方划上红线, 表示前面的月份已结算清楚。只要每个月都做了累计, 那么, 累计数的计算就很简单了, 只要计算好本月合计数, 再加上上月的累计数, 便是本年度到当月止的累计数。

五、培训心得

笔者从1988年开始一直在卫生系统从事财会工作, 虽然有多年的财会工作经历, 有对全县卫生系统收费员的培训经验, 但是要向基层毫无财会基础知识的乡村医生讲解清楚医疗收入和药品会计的记账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 确实不容易, 但可以肯定的是, 通过这两次的培训讲课, 进一步梳理和巩固了自己的财会基础知识, 对日后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通过两次的培训, 以及日常中本人与乡村医生的探讨, 县乡村卫生站的医疗收入与药品会计处理日渐规范, 如何分析和利用这“第一手”资料, 真正将公共医疗资源落实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决策者信心, 更考验的是政府决策者的智慧, 并为之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其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 统筹谋划、综合研究,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疗收入,药品会计,培训

参考文献

[1]《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新型乡村合作医疗规章制度 第2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我市乡村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乡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大病统筹、小病补偿,公开公平、民主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

第五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实行市办。以市为单位管理大病住院统筹,以乡镇(办)为单位管理门诊医疗和健康体检。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成立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管委”市政府市长任合管委主任;镇、村成立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

挂靠市卫生局,市合管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合管办”为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卫生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办)设立合管站,为市合管办派出机构。市合管办、各乡镇(办)合管站负责辖区内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市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市直定点医疗机构按市合管办要求设立合管科,负责本辖区参合农民就诊与结算工作。

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工作。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药监局、市广电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物价局、市乡村信用合作社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

第七条市合管办的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负责全市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制定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

(三)协助有关部门筹集、管理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

(四)制定年度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编制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方案;

(五)监督市内医疗费用的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对市外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核销;

(六)制作新型乡村合作医疗有关卡、证、表、册;

(七)为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咨询服务;

(八)负责对乡镇(办)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违反新型乡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九)建立健全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上报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信息,做好新型乡村合作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十)负责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确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水平的审查和监管;

(十一)定期向市合管委报告工作。落实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办)合管站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乡镇(办)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协助有关部门筹集、管理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

(三)建立健全新型乡村合作医疗档案。填写、发放和管理合作医疗证;

(四)负责门诊医疗费用的审核与报销工作。对住院医疗报销凭据进行初审,按规定核销;

(五)与农户签订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协议。建立健康档案,为农民提供新型乡村合作医疗政策咨询服务;

(六)报告、公布本辖区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情况;

(七)对村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八)落实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村级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协助收取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

(二)监督村卫生室落实卫生服务。规范村民的就医行为;

(三)对本村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情况进行公示;

(四)建立农民合作医疗的基础资料;

(五)及时发现乡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并迅速报告乡镇(办)合管站;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参合农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本市辖区内的乡村居民(含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

第九条农民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应当以户为单位进行注册登记,并与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签订协议书。履行缴费和其它义务后,经办机构为每个农户建立门诊家庭账户。

第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享有按规定要求的服务和医疗费补偿以及对新型乡村合作医疗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十一条参加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有按期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和遵守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就诊时有及时出示合作医疗相关证件并申报的义务。参加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

第十二条参加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因户口迁移离开本市或死亡的其所在村民委员会应在30日内报告所在乡镇(办)合管站。乡镇(办)合管站在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到市合管办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基金的筹集

第十三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补助三部分构成:

(一)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缴纳20元;

(二)地方财政按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人数每人每年补助40元。市级财政补助10元;

(三)中央财政按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每人每年补助40元。

第十四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合作医疗基金。捐赠的基金由市合管办接收。

第十五条乡村五保户、优抚对象和特困农民参加新型乡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分别从五保转移支付资金和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

第十六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纳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收缴。并按规定上划到市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第十七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的年度。每年月底以前向参合对象收缴下一年度的合作医疗基金,缴费时在医疗证上填写缴费记录,由财政经办人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不能逾期缴纳合作医疗基金,也不得要求退还已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

第五章基金的管理

第十八条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由市财政局在市乡村信用合作社建立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基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超支不补、节余转用、利息滚存。

乡村医疗 第3篇

摘 要:本文从卫生室、乡村医生自身、病患和制度安排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对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探索建立系统完备的乡村医生职业风险规避机制,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医疗制度;乡村医生;职业风险;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26-2

1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概述

1.1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界定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是指乡村医生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诊治农民常见多发病症等执业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讲的“乡村医生”具有广义性,既包括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适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法律意义的乡村医生,又包括已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适用《执业医师法》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实质意义上的乡村医生。[1]

1.2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背景与探析目的

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有村卫生室63.3万个,在村卫生室从业的乡村医生(狭义乡村医生)99.5万人,职业(助理)医师17.9万人,共117.4万人。乡村医生作为医疗领域的一个分支,因其职业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职业风险。实践中不乏因职业风险问题所导致的医疗事件,致使乡村医生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轻则免去行医资格,重则倾家荡产,一个个在乡村医生身上发生的悲剧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反思。在我国现有的医疗背景下,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的职业风险规避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从卫生室、乡村医生自身、病患、制度安排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对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探索建立系统完备的乡村医生职业风险规避机制,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2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具体表现

2.1 卫生室因素导致的职业风险

2.1.1 卫生室的卫生环境状况

医疗行业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卫生环境状况的特殊要求。然而广大村卫生室的卫生环境状况往往与要求相距甚远:对于先前病人用过的病床、床褥不能进行及时消毒,对特殊病患没有必要的隔离措施;用过的针头、针管、医用胶带等医疗垃圾不能及时清理,随意丢弃医疗垃圾……在与不同病人的往来过程中,卫生室不免成为各种疾病、病毒、细菌寄生的温床,这样的卫生环境状况,不仅有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还有可能对乡村医生造成医疗执业性危害。

2.1.2 卫生室的医疗设备条件

卫生室医疗设备条件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乡村医生的执业范围。目前,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配置基本上还都是传统的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的“老三件”,实践中,不乏因不具备相应诊疗设备而耽误病人病情引发悲剧的案例,在问责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之下,乡村医生往往要承担一定责任,这对于乡村医生的职业发展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作为村民最快捷便利的诊疗机构,卫生室的基本医疗设备条件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乡村医生诊疗的及时性、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极易诱发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2.2 乡村医生自身因素导致的职业风险

2.2.1 乡村医生的专业医疗素质

乡村医生的专业医疗素质是指乡村医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诊治患者病症的能力和水平。医疗行业因与患者健康安全的直接关联性,对于执业者的专业医疗素质自然有着相较其他行业更高的要求,乡村医生也不例外。实践中,乡村医生的整体专业医疗素质水平并不理想,以乡村医生的医学学历水平为例,具有医学专业学历的乡村医生占全部乡村医生的比重过低。另外,乡村医生因医学常识性错误引发医疗事故的例子也非常普遍,医学常识的缺失,也成为乡村医生引发医疗事故的重要诱因。

2.2.2 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任何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是指乡村医生在执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所谓“爱岗敬业”的程度,主要表现在诊疗过程中的谨慎认真程度以及病人对其医疗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实践中,乡村医生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确有待提升:部分乡村医生心存侥幸心理,对于诸如青霉素等可能引发病人过敏的药剂不进行过敏试验便进行药剂注射,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一些乡村医生甚至为了谋取更高收益,在同等药效的前提下,故意给病人开价位更高的药品。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不仅极易诱发医疗责任事故风险,而且可能因“医患失和”的问题加剧危及乡村医生自身的职业安全。

2.3 病患因素导致的职业风险

2.3.1 病患的拖延就诊观念

在广大农村,村民患了伤风感冒往往不能引起个人足够重视,直到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才去卫生室诊治。这种普遍存在的拖延就诊观念,极易导致病情的延误,进而引发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实践中,不乏因为病人就医不及时发生医疗事故的例子,在医疗责任认定不清的情况下,乡村医生往往会承担很严重的医疗事故责任。

2.3.2 病患对乡村医生的怀疑主义观念

众所周知,“医患失和”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诟病医疗卫生体制的一个导火索,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声讨不免波及了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怀疑主义观念之下,乡村医生执业过程中的任何细小问题都有可能被病患及其家属无限扩大,法制意识淡薄的他们甚至会用非理性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不仅会引发村民对乡村医生更加严重的怀疑主义,就连乡村医生自身的人身安全也会遭受极大的威胁。

3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原因分析

3.1 卫生室因素的原因分析

3.1.1 卫生室风险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上级主管部门不作为

虽然村卫生室卫生环境状况欠佳问题的直接责任人是乡村医生,但依据政治分权理论的观点,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乡村医生都能严于律己、自觉承担起维护卫生室良好环境状况的责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村卫生室卫生环境状况的外部监督,从这个角度而言,卫生室风险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卫生室卫生环境状况欠佳的根本原因。实践中,作为村卫生室上级管理部门的乡镇卫生院对卫生室的风险监督检查基本处于放之任之的不作为状态。

3.1.2 卫生室医疗经费紧张,医疗财政支出严重不足

卫生室的医疗设备条件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乡村医生自身医疗素质水平有限是其原因之一,主要原因还是卫生室医疗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卫生室的医疗经费主要还是靠政府各级财政拨款,新医改实施之后,医药报销比例大幅上升,国家医疗经费支出在医药报销领域所占的比重自然也要大幅上升,国家每年的医疗经费支出显然是杯水车薪,国家医疗经费支出在基层卫生室建设领域的投入大幅缩水,卫生室医疗设备条件改善遥遥无期。

3.2 乡村医生自身因素的原因分析

3.2.1 乡村医生入职门槛较低,职业在岗培训实用性不足

在该群体建立之初,职业医生匮乏,乡村医生主要由当地村民转化而成。由于乡村医生在福利待遇水平方面的劣势,执业(助理)医师等具有高学历的医务人员往往对其望而却步,现在乡村医生的入职,主要是职业中专的毕业生通过向乡镇卫生院申请,再经乡镇卫生院进行分配的方式进行,基于乡村医生数量依然不足的现实,国家长期没有提高乡村医生的入职门槛。

3.2.2 乡村医生职业晋升机会较少,福利待遇水平低下

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素养欠佳的问题与职业晋升机会较少有较大的关系。从现在乡村医生职称组成来看,还是以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适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乡村医生为主,而已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乡村医生的比例则相对较少,前一类乡村医生唯一的晋升方式就是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然而基于上面谈到的这类乡村医生本身专业医疗素质相对较低的问题,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3 病患因素的原因分析

3.3.1 医疗知识普及不足,就诊贵问题依旧明显

病患拖延就诊观念的形成首先要归因于医疗知识普及不足。基于农村天然的封闭性,加之一些旧有的错误医学观念在农村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种只相信“老法子”的观念。诚然,诸如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这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不应仅局限于诊疗病患,开展现代医疗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也是它们不可推卸的基本职能。

3.3.2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程度不透明,医患双方沟通对话渠道不畅通

整体而言,乡村医生为广大村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还是非常值得认可的,然而在“医患失和”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在乡村医生医疗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乡村医生无法避免地成了这场声讨的对象之一。而上述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程序不透明,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责任认定主体往往只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而实质上与乡村医生及其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 乡村医生职业风险的规避建议

4.1 建立卫生室风险监督机制,对卫生室进行市场化改革

4.1.1 健全卫生室风险监督机制,建立专人风险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对卫生室环境卫生状况的风险监督检查机制,是提高乡村医生风险意识、规避乡村医生因卫生环境因素导致的职业风险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4.1.2 扩大卫生室经营自主权,鼓励社会资本注入

在医疗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倚仗国家加大对卫生室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不免有些不切实际。笔者认为,改革卫生室固有体制,推动卫生室向民营化、社会化发展应该是一个方向。目前,卫生室在药品来源、药品价格、人员配置、财务收支等涉及所属乡镇卫生院等管理部门根本利益的事项均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卫生室这种国有垄断性质的运营模式的问题在于不参与市场竞争,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卫生室与市场环境的格格不入。

4.2 规范乡村医生管理秩序,扩宽乡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4.2.1 健全乡村医生入职退出机制,统一治理在岗职业培训秩序

虽然《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对乡村医生的入职、退出、在岗培训机制做出了基本规定,然从整体来看,这些规定还是比较原则性,缺乏具体程序性规定,亦没有设置对乡村医生主管部门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

4.2.2 建立乡村医生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制度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素养欠佳的问题,必须建立系统完备的乡村医生职业促进机制。

4.3 加强现代医学知识宣传普及,推动医疗责任认定公平公开

4.3.1 加强现代医学知识宣传普及,全面降低医疗服务费用

加强现代医学知识宣传普及是消除病患拖延就诊观念的首要举措。乡村医生应当协同乡镇卫生院承担起农村医学知识宣传普及的责任,制定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具体指标要求,适当与其他党政宣传平台相配合,拓展医学知识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

4.3.2 严格贯彻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程序,加强责任认定程序监督

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程序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医疗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责任事故的技术鉴定、行政处理和监督、责任赔偿程序的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乡镇卫生院必须承担起作为卫生室唯一法人的相关责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乡村医生争取最大利益。

参 考 文 献

谈我国乡村医疗事业新的生力军 第4篇

乡村医生最初被称作“赤脚医生”,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他们半农半医。“哪里有病痛, 就徒步走到哪里, 一个药箱, 一包草药, 治好一村人”, 在我国广大农村, 多年来乡村医生就是这样守护着农民的健康, 默默地奉献着。如今, 几十年过去了, 多数乡村医生都已年届花甲, 并且不少乡村医生的健康理念, 治病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乡村群众的需求了, 乡村医生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把农民健康“守门人”职责一代代传下去, 培养适应新时代农民健康要求的“护理人”?

为此, 近些年我国不少省市已启动“大学生村医”计划, 或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选聘, 或让原来的乡村医生进入大专院校进行培训。2010年6月, 中国政府还发了《关于展开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 大学生村医正在阔步走向基层, 为我国乡村医疗事业带去新希望, 注入活力。

一、大学生村医进入乡村的好处

大学生村医深入农村, 带去的是丰富的医学知识、高等的医学服务理念和专业的医学水平。也正是由于大学生村医进入所推动的农村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提高, 可以使村民面对日常的病症时, 更加方便和实惠。农民可以只需花点药费就能享受到专业医院的诊疗, 不用花住院费, 不用家人陪床, 还不耽误全家的劳动。大学生村医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跟大医院医生的方法一样, 但农民花费的钱却只是在大医院的10%左右。

拥有较强专业医学知识的大学生村医进驻村卫生所后, 村民小病不出村, 大病能省钱, 确实能够完全实现。更为重要的是, 大学生村医可以随时接受农民关于医疗健康方面的咨询, 并可以随时随地向农民朋友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此外, 大学生村医对于某些农村赤脚医生专业水平低的情况, 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一大批素质过硬的年轻大学生村医, 不仅为基层医疗带去了新气象, 更为乡镇医疗事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二、现阶段基层医生缺少的原因

归根结底, 人才困境才是影响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各个乡村卫生院把人才问题列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

据调查, 在全国各基层乡村卫生院的医生的工资待遇比当地职工平均水平低两到三成。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 工作量还很大, 这成为乡村医生少的首要原因。其次, 不少乡村医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担忧, 大部分认为与大医院的同行们相比, 最大的差距就是业务水平和职业发展, 比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大医院显然对医务人员更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大医院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对业务能力和个人发展更有帮助, 如果有机会, 希望去大医院工作。另外, 编制不足也是制约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我国基层的医生缺少, 人才的流失。

三、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我认为乡村医院能否吸引大学生, 能否解决好待遇并为其发展铺路是关键。因此, 政府必须提高待遇, 加强保障, 以吸引优秀人才投生基层、扎根农村。政府还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村医”的事业编制问题, 使他们有身份, 收入有一定的保障。

国家可通过财政专项发放补贴, 让他们能够拿到与乡镇卫生院在职医务人员一样的报酬, 并为他们创造继续进修的机会。另外, 对于想参加公务员或其他考试的, 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并让基层优先, 使他们来去自由。这样一来, 就解决了大学生村医的后顾之忧, 他们便可轻装上阵, 在农村广阔天地一展身手。

目前已有不少省份在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 各地根据实际, 探索出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从大学毕业生中直接选聘、送乡村医生进大专院校学习等机制。

四、把大学生村医用得好

为了使大学生村医能够在下得去基层、留得住、并把他们用得好、流得动, 我认为还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医的选拔管理和培养发展机制。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安排好人员调动, 落实具体政策, 兑现承诺大学生村医的各项待遇。同时, 要做好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医的就业服务工作, 要像培养优秀人才一样对待大学生村医对待大学生村医, 要像培养干部一样去管理大学生村医, 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去关爱大学生村医。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提交议案, 建议加强农村卫生的投入,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与此同时, 全国人大代表施作霖也建议, 应借助医改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2012年两会期间, 卫生部再次提案《关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医保障机制的提案》, 其目的都在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再发展, 保障8亿农民的健康。

乡村医生是农村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 是我国8亿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而大学生村医又将成为乡村医生的主力军。现在, 大学生村医规模虽然还不是很大, 却已经成为基层卫生战线的一支生力军, 我们政府仍要继续推动实施相关政策, 把大学生村医引进基层, 留住并用好。我相信只要做到了这些, 我们国家的乡村医疗事业一定会迅速腾飞, 农民的健康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了!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村医渐成基层医疗生力军》《半月谈》2012年第8期

[2]、张乐《大学生村医如何用得好、留得住》经济参考报2012.5

[3]、蒋炜宁《将“村医”当跳板大学生为何不愿当“村医”》宁波日报2010.2

锹峪乡村卫生室配置医疗设备总结 第5篇

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医疗服务设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县卫生局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下,为村卫生室配置10项医疗设备,共为我乡11个村卫生室配置急救箱11个、药品柜11个、资料柜11个、检查床11张、器械盘11个、便携式高压锅11个、身高体重秤11个、观察床11张、疫苗冷藏箱11个、输液架11个等,每村医用设备价值5000元。同时,为了扶持中医药发展,服务农村群众,还为锹峪村与乔阳村各配置中药柜1个。此次配置的医用设备归锹峪卫生院所有,各村卫生室与卫生院签订借用合同22份,卫生室与卫生院各持1份,借用医用设备的村卫生室要承担保养义务,如有损坏、丢失按原价赔偿。另外,卫生室负责人如有更换,须由卫生院监督移交,并再次签订借用合同。

村卫生室承担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初步处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得初级诊治和贯彻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等任务,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得基础。这批医用设备得配置,对于加强我乡村卫生室建设,改善我乡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和谐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医疗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将山东济宁市13个县(区)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抽取1个县(区),分别为高新区、曲阜市、嘉祥县,从3个县(区)中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1个村作为样本地区。3个样本村整群抽取所辖住户(排除外出务工无应答者),每户选取1名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农村居民268人,其中高新区100人,曲阜市104人,嘉祥县64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现场发放,自行填写,填写有困难者由调查员询问后代为填写后核查收回。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A)和村卫生室(B)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交通方便性、时间满意性、服务主动性、服务态度、提供健康教育、医患交流、环境卫生、设备设施、收费合理性、费用可负担性、技术水平、医疗安全等12个方面,共发放问卷268份,收回268份,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99.60%。

1.3 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见表1。

2.2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价

调查对象对乡镇卫生院服务的交通方便性、时间满意性、服务态度的好评率较高,分别为74.9%、72.3%、71.2%,12项服务能力中,6项内容好评率低于50%,分别为收费合理性(48.3%)、费用可负担性(46.1% )、服务主动性(44.9%)、提供健康教育(43.8%)、设备设施(41.2%)、、技术水平(40.8%)。见表2。

对村卫生室12项服务能力好评率较高的为交通方便性(88.8%)、时间满意性(82.4%)和服务态度(78.7%),12 项服务能力中,7 项内容好评率低于50%,分别为环境卫生(47.6% )、服务主动性(47.6% )、费用可负担性(46.1%)、收费合理性(43.4%)、技术水平(41.9%)提供健康教育(40.8%)、设备设施(29.6%)。见表2。

调查对象对乡村两级机构12项服务能力评价中五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交通方便性(χ2=23.17,P =0.000)、时间满意性(χ2=7.89,P =0.017)、服务态度(χ2=6.12,P=0.047)、设备设施(χ2=8.83,P=0.012)和环境卫生(χ2=22.08,P=0.000)。其中前3项以村卫生室好评率较高,后3项以乡镇卫生院好评率较高。

2.3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评价

调查对象对目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11项服务项目好评率超过50%的仅有两项,分别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50%)和预防接种服务(64%),好评率较差的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0.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21.3%)以及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3.2%)。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好评率较高为交通方便性(88.8%)、时间满意性(82.4%)和服务态度(78.7%)。近年来为了配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卫生行政机构加大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调点布局,村卫生室的选址遵守方便大多数人的原则,方便了居民就医,而且基层医疗机构应诊病种多为常见病、多发病,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和村医应诊花费的时间也较短,缩短了农民就医和等待时间,同时乡镇卫生院医生长期坚持进村随访以及乡村医生来源于本村或邻近村庄,与农民的人际关系纽带已经形成,服务态度也较好。

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好评率较低的为“健康教育”和“服务主动性”。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中,健康教育服务的好评率仅为24%,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印证了两级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而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普及医学卫生防病知识,促进农村居民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患病和死亡的系统工程。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增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健康宣教意识,积极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宣教[4]。

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中的“环境卫生”和“设备设施”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村卫生室的好评率低于乡镇卫生院。调查同时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卫生室基本达到了“四室分设”,但是部分卫生室药房药品分类不明显,陈设零乱。治疗室脏、乱、差,医疗垃圾等随处可见。环境卫生差会导致一些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同时影响患者就诊和医生应诊时的积极性,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环境卫生建设,做好奖惩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调查中村医反映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血糖仪(49.25%)、血液分析仪(43.22%)等诊断仪器,特别是血糖仪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仪器的缺乏会限制村医对糖尿病病人的实时控制与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糖尿病的好评率只有23.1%,而该项仪器花费较高,村医难以承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基层的投入特别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配备[5,6,7,8,9]。

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中技术水平好评率不甚理想,调查样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0.3%,初级及无职称的占67.3%,乡村医生中50岁以上的占53%,大专及以下学历占99.0%,由此看见两级医疗机构人员学历低、职称低从而导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导致技术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特别是村医,调查地区均没有落实养老保障制度,广大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乡村医生人员梯队严重断层,将会影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建议参照“大学生村官”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吸引本专科医学生通过进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上岗前先由乡镇卫生院对其进行一到两年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上岗培训,同时制定配套考核机制,“大学生村医”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择优录取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合理性与费用可负担性好评率均低于50%,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村卫生室全部药品一律零差价销售,从而降低农村居民就医费用,让老百姓利益,调查样本地区实施药品零差率后,目录内的药物供应并不及时,病毒唑、头孢氨苄片、先锋片等常用药物严重缺失,目录药物满足不了日常医疗活动,同时零差价后村医收入的减少,促使村医向农村居民出售目录外的药物,药物零差价要达到的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建议修订基本药物目录时应该增加基层村医听证制度,积极听取乡村医生意见,为农村居民选取合适实用的基本药物,同时加大对乡村医生用药的奖惩制度,坚决杜绝目录外药物的使用,从根本上控制农村居民的就医成本。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为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农村居民26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居民对两级机构服务能力总体评价较低的为提供健康教育、服务主动性、设备设施、收费合理性、费用可负担性、医疗安全和技术水平;2评价较高的为交通方便性、时间满意性、服务态度。3两种医疗机构在交通方便性(χ2=23.17,P=0.000)、时间满意性(χ2=7.89,P=0.017)、服务态度(χ2=6.12,P=0.047)、设备设施(χ2=8.83,P=0.012)和环境卫生(χ2=22.0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前四项好评率村卫生室较高,后一项乡镇卫生院较高。结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要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顺利推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水平。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居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婧,李翠,郝建章,等.河北省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及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6):104-109.

[2]刘亚因,秦雪,刘博,等.山东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对比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10):105-109.

[3]宋爱芹,翟景花,梁亚军,等.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14-16.

[4]翟敏,杨国栋,颜培杰,等.济宁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6):426-428.

[5]吴海峰,何坪,潘伦,等.基于能力角度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745-748.

[6]解德成,李延华,王秋杰,等.承德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12):1527-1530.

[7]储灏,姚适,岳琳,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273-1275.

[8]史园园,代涛,陈瑶,等.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26(6):43-47.

乡村医疗 第7篇

近年来,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备受重视。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末端,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是村民疾病得以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的重要载体,而少数民族地区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薄弱地,又是流行疾病的易发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关乎民生健康,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少数民族聚居地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宗地乡22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访谈法、观察法)对被调查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状况进行研究。

2015年6月—10月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宗地乡村卫生室为调查地点,获得宗地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状况的一手资料。主要对三类人群展开调查:一是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薪资待遇、培训情况、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基本服务项目、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等;二是村庄负责人,访谈内容主要围绕村卫生室投入建设情况、政府财政支持情况、村庄人员构成结构、村庄道路修筑情况、村民到乡镇的距离、村内基本医疗卫生供给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等;三是普通村民,样本选取主要根据村庄年龄结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抽取各村人数的1%,约380人,访谈内容主要有个人及家庭年均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情况的难易度、在获取基本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等。同时,辅以观察法判断访谈样本回答内容的可信度,做好访谈备忘录。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宗地乡共有43 000余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有3 500余人,14岁及以下的有4 800余人,85%的人口为苗族,90%的村民小组为全苗族人口,45%的人口享受低保,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即外出务工半年及以上)有7 000余人。截至2015年10月,全乡85%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使用的有17个,未投入使用的有打毫、竹林、戈枪、火石关4个村。宗地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设有乡卫生院,不再单独设立村卫生室。为直观反映所调查各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情况,见表1。

注: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计算公式为:总床位数(正式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数和私人诊所数的总和)/村庄常住人口数;②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数计算公式:村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总数/村庄常住人口数。

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2.1 基础设施供给状况

本次调研主要从房屋建设情况、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半径三方面来衡量基础设施供给情况。在房屋建设方面,自2009年“一村一卫生室”政策的推进,宗地乡21个行政村(宗地村除外)在政府全额拨款扶持下按统一标准先后建立了村卫生室,已有17个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使用。村卫生室房屋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一层平房,面积65 m2,分为药房和诊室两间。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已经投入运作的村卫生室供给病床1张、药柜1个、床单被褥2套、打印机1台、氧气瓶1台、输液架3个和体温计、听诊器等小设备若干。其中,约75%的被访谈者提到村卫生室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在服务供给半径方面,宗地乡距县城约50公里,山路崎岖,无公共交通工具,单程步行到县医院约6小时,步行至乡卫生院约4小时,相邻村卫生室之间的步行时间平均1.2小时。相较宗地乡其他村庄,宗地村靠近乡镇卫生院,设有12家私人诊所,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另建有2条公路(可通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并覆盖了移动通信信号和互联网终端。但60%的村庄尚未覆盖移动通信信号,88%的村庄未引入互联网。

2.2 服务项目供给情况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已投入运行的17个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笔者整理出目前宗地乡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供给情况,见表2。

表2中对各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较为简化,即各村卫生室能够处理的常见病仅限于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症状;外伤处理限于不借助大型医疗器械,短期可痊愈的症状,如包扎伤口等;急救限于一般中毒、脱臼、骨折、急性过敏等;卫生防疫是狭义概念,限于注射麻疹疫苗等预防措施;健康检查仅限于常规性检查(如体重、身高、视力等)和部分理学检查(如头颈、口腔、四肢、皮肤等)。在村民意愿调查上,86.2%的村民认为村卫生室提供的服务项目少、报销不便、药品不全,和私人诊所相比反而更贵。

2.3 运作资金收支情况

各村卫生室运作资金主要由财政补贴和业务收入两部分组成。财政补贴约占村卫生室资金来源的70.5%,主要用于:(1)村卫生启动建设,地方政府拨款3.5万元用于建造村卫生室房屋;(2)村卫生员工资发放,1 200元/月的工资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截至2014年底,各村财政补贴标准是平均15 000元/年,每年补贴标准基本不变。各村每年业务净收入平均为4 500元,主要来源于诊疗费(14.3%)、药品利润(10.7%)等,用于村医疗设备添置维护和水电费等,每年花费约3 500元。访谈中,多位村卫生员表示“在新农合实施之前,我们还可以通过出诊费、药价差赚点钱,改革后,国家监控力度加大且拨款不到位、限制多,加之私人诊所竞争,业务收入大不如以前。”同时,各村卫生员、村负责人皆提到政府拨款不足,且不能及时到位、使用限制较多,难解燃眉之急。

2.4 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供给情况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起步较晚,自2009年才开始逐步建立,加之区域发展闭塞落后,导致村级卫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偏低。调查发现,17个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本科1人;大专4人;高中(或中专)7人;初中及以下5人。其平均年龄为45周岁,平均工作年限约为20年,并有11位村卫生员原为乡村医生,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在村卫生员技术培训方面,宗地乡政府每季度会免费对各村卫生员提供医疗服务知识和技术培训,但约70%的村卫生员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培训用处不大。各村卫生员包揽所在村庄卫生室的所有工作,偶尔会医治外村村民,工作较为清闲。此外,村民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评价为:非常满意(5%)、满意(26%)、一般(45%)、不满意(20%)、非常不满意(4%)。

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一是村卫生室房屋建造规格不符合国家标准。国家规定各村卫生室应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1],但已建成的21个村卫生室分区混乱,均不符合标准;二是医疗设施供给紧缺落后。各村供给的基本医疗设施简陋、数量不足,甚至将乡卫生院淘汰后的器械下放到村卫生室继续使用。访谈中鼠场村卫生员提到,“多数村连消毒灭菌设备、病床护理设备、心电图机等器材都没有,即便纳入政府购买计划,也是大半年没有落实”;三是村庄道路铺设情况较差。一些地方正打造农村“半小时卫生服务圈”,10分钟到村卫生室,30分钟到乡镇卫生院[5]。但宗地乡道路不通,竹林村村民多表示“出门看病难,去乡里走得快也要5~6个小时,费时费力”;四是村庄信息化水平滞后。60%的村庄无移动通信信号,村民普遍不会使用互联网,村民对外交流难。

3.2 基本服务项目落后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地各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供给出现“上移”和“失衡”。从纵向层面看,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层次较低,与县级、乡级卫生室医疗资源供给差距较大,医疗卫生资源难以落地。访谈中田坝村杨主任提到“上级政府每年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少,医疗卫生器材老化,而县城医院政府补贴多,看病水平较高,村民为了看好病只能跑去县城。”从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项目来看,“重医轻防”问题普遍存在。

3.3 专业人员较为匮乏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供给数量较少。由表1可知,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人员数(宗地村除外)平均为0.74人,距离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并且,69%的村卫生员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二是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其医疗卫生诊断服务往往靠行医经验主观诊断,专业化水平低,误诊率较高。调查中,多位村卫生员谈到:“我们的医疗水平没法跟县里比,除了感冒、发烧等小病外,我们一般都把村民推到县乡医院去,担不起责任。”三是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年龄偏大,经常体力不支,入户就医难度增大,加之山路崎岖、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及儿童占比高,出现“入户门诊”的供需悖论。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态度有待改善。村民对村卫生员服务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仅占30%,不满意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不耐烦”、“不热情”、“不负责”等原因。

4 结论与对策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无疑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带来极大挑战,亟待转换思路,提出一套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基层医改方案。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技术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具体做法:加大道路铺设投入;加强通讯信号覆盖面;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形成“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型医疗模式,即在各个村庄可特派或培育1名互联网技术员,专门负责村民与大中型医院医生的网络诊断相关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用品物流圈,保证供给的及时性。第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思路,由政府单向投入转为政府购买服务。其改革的侧重点有:建议政府在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因素,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与提供相分离,形成“买什么、怎么买、向谁买”的战略性购买方案;重视村民日常卫生保健,增加公共卫生等预防性服务的供给,提高新农合对农村基层门诊服务的报销比;下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购买的决策权和行动权,形成信息相对对称的供需双方关系,并建立村民参与机制,构建起“内部信任+外部监督”的保障体系。第三,形成完备科学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管理体系,主要改革方案包括:(1)建议通过加薪、畅通晋升渠道、形成诊疗规范、强化医疗卫生培训等方式激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投身基层农村,提高职业稳定性[2]。(2)设计经济激励方案,给予村卫生室结余留用权,并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间的绩效连带责任,上级对下级具有考核分配权,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下沉,提高服务可及性。(3)建议加强与民族地区医学院合作,形成人才输送平台,注重培育有乡村背景的医疗候选对象。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如澳大利亚对边远地区进行分级,根据所在工作地点的偏远程度而调节定向委培医学学生返还学费的年限,为偏远地区输送医疗卫生人才[3]。(4)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供给,培育青年乡村医生,将乡村医生“上门服务次数”和“服务态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通过以上改革建议,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和结构,形成“资源下沉、衔接得力、公平高效”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保证村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网.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6-06-27.http://www.nhfpc.gov.cn/jws/s3581/201406/55de13fd597a4918bfc42e3a5b7ff2 b8.shtml.

[2]周海燕.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的实践特点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27-128.

上一篇:Z综合征下一篇:废水再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