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4-09-21

现状及问题分析(精选12篇)

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篇

基于人口处于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心环节, 西藏人口现状是制定其各项社会发展政策的背景基础之一。人口状况的改善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 应该超前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 在西藏现代化的进程中探讨人口现代化状况显然十分必要。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等。自和平解放以来, 西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人口结构日趋合理, 人口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全国相比, 水平仍然很低。

2 西藏人口现代化现状及问题

2.1 人口再生产类型

2011年西藏常住人口为3002166人, 同2000年相比, 十年间共增加了38.58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39%。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2个百分点。全区常住人口中, 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 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人口占90.48%,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 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生育观的改变, 是启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换的引擎。由于医疗及教育条件的改进和中央及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援助, 自和平解放以来, 西藏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并带动了生育率的下降。同时, 随着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多, 加之20世纪在西藏城镇居民中推行的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 致使少育的新生育观念现在西藏形成及推广。马戎对西藏人口的年增长率分析表明, 1991—2005年, 全国人口的年增长率从13‰平缓下降到6‰。同期西藏总人口的增长率在6.9 ‰~17.1‰浮动, 藏族人口年增长率在3.4‰~22.7‰波动, 同期在西藏的汉族人口增长率变化幅度为-114‰~237.3‰。据“六普”资料显示, 2011年西藏总人口出生率在16‰左右, 死亡率6‰左右, 自然增长率在11‰左右。人口总规模平稳快速增长是西藏人口近30年来的人口状况的基本特点。马戎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藏开始实行特殊的生育政策, 使得西藏自治区总人口增长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中央政府的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项目的实施工程中, 使汉族地区的施工队伍和个体服务业人员大量涌入西藏, 造成西藏城镇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明显增加。而由于受气候、生活习惯及语言障碍的制约, 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目前主要在西藏区内各地区流动, 所以在分析西藏自治区实际人口状态时, 外来常住流动人口的因素不可忽视。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 西藏人口再生产类型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高自然增长到高出生 (1) 、低死亡、较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处于过渡型阶段, 是全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最迟缓的省区之一。

2.2 西藏人口素质结构

(1) 西藏人口文化素质

①本土农牧民及流入农民人口素质。虽然西藏文盲人口逐年递减, 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没有缩小且有扩大趋势。此外, 农牧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大大高于全区。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全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综合指数为1.8562, 西藏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综合指数仅0.4023, 其文化教育综合指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全国农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39年, 西藏农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2.14年。根据Arnon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对农业生产率作用影响的最低年限是5年。另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交通及通信设施的发展, 前来西藏经商求职的人口越来越多, 人口流入日趋频繁。流动人口对西藏的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显得日趋明显。“当前拉萨市流动人口存在问题与对策”课题组以务工经商的经济型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 对西藏的流入人口素质进行了调查发现:西藏流入人口的文化程度低, 人口中农民多,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86.7%,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4%, 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2%,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女性人口的文化程度又明显低于男性。②每10万人口受教育情况。根据2010年西藏自治区人口统计普查资料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增加4225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增加816人;初中文化程度增加了6507人;小学文化程度增加6148人。同期全国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增加5391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增加2886人;初中文化程度增加4827人;小学文化程度减少8922人。

十年前每10万人口中, 西藏的大学、高中 (含中专) 、初中及小学人口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329、7598、27618、5260人, 十年后, 每10万人口中, 西藏的大学、高中 (含中专) 、初中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3423、9668、25938人, 而小学人口却比全国多出9810人。统计数据显示, 在中央及全国兄弟省市的大力援助下, 西藏各级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 西藏受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而受小学程度教育人口在十年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说明西藏现代化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 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西藏人口健康素质

西藏人口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1999年的67岁, 但是小于英格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应高于70岁以上的指标。就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而言2002年西藏平均每千人口的医生数和病床数分别为1.55名医生和2.13张床,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然而, 农牧区卫生资源的使用指标却远不及全国平均数, 西藏县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仅在20%。朱玲认为,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藏人口居住分散, 而公共卫生机构是按照人口密集的内地医疗服务模式建立, 因此, 在运作过程中造成医疗机构服务半径之内的人口密度低, 凸显了服务需求方人口分散和供给方规模效益低下的矛盾。

2.3 西藏人口结构现状

(1) 人口年龄结构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西藏常住人口中, 0~14岁占24.37%, 全国为16.60%;西藏15~64岁人口达到70.53%, 全国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西藏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9%, 全国为8.87%。同十年前相比, 西藏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2个百分点, 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8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了0.34个百分点。根据以上的分析, 发现西藏少年人口比重逐年下降, 但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缓慢,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8个百分点, 与老龄人口比重占7%的国际老龄化社会指标还差近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高, 目前西藏劳动力资源供给最丰富, 就业压力极大。分析表明, 西藏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2) 人口产业结构

西藏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虽然逐渐下降, 但至2008年仍严重高于英格尔斯30%的指标。1978年, 西藏三大产业GDP结构为50.7%、27.7%、21.6%, 就业结构为82%、5.9%、12.1%, 经济结构偏离度为52.6 (2) ;2008年各大产业GDP结构为15.3%、29.2%、55.5%, 就业结构为54.7%、10.45%、34.9%, 经济结构偏离度为78.75。西藏劳动力结构产值与GDP结构偏离度增大说明, 随着经济的增长,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偏离。表明劳动力没随产业结构转换实现转移, 大量剩余劳动力存于农牧区。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低, 无专业技能的一般体力型人力资源, 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进一步分析, 西藏三产虽然逐年升高, 但非生产性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人员所占比例畸高, 2008年年末, 西藏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全年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40.70%, 比全国高出32.5个百分点;而二产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占5.5%, 比全国少了32.7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口比重也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随着 “43项工程”、“62项工程”、“117项工程”等大批工程的实施, 西藏的建筑业快速发展。其中基建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高于工业建设投资, 使建筑业成为居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之后第二高就业行业。二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建筑业。内生经济发展缺乏长远深层动力与基础。说明了西藏人力资本结构及产业结构都没有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好准备。西藏仍然处于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变前的初级阶段。

3 研究建议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经营、服务、生活及思维方式, 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人口素质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核心。没有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很难设想会有人口的现代化及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由于西藏生态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有学者在研究西藏人地关系时提出严格控制西藏藏族城镇及农牧民人口的生育率, 以缓和人地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此提法将片面 (3) 现象等同与实质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 西藏人口增长迅速是客观现象, 但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实质是, 西藏人口素质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人口比重过高, 人口素质的提高速度滞后于人口数量的增长。

3.1 公开援藏资金及项目运作过程, 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1984—2005年中央政府和各省市援助西藏总金额高达552.28亿元, 这些资金和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目前西藏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为让全国人民放心并提高全国纳税人血汗钱的使用率, 建议政府定期向全国人们公开援藏项目及资金的运作情况, 并在项目立项前广泛征询社会和学界的建议, 在已取得的成绩之基础上, 将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3.2 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均预期寿命”作为重点指标, 纳入到西藏地方各级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在“政治维稳”和“经济GDP”的双重压力下, 西藏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社会政策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育, 实践中“普遍存着行政工序化和应急性”。人口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技术需求, 是西藏社会现代化的瓶颈。本文建议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政治维稳和经济增长的具体评价指标, 纳入到西藏地方各级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利用对各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者政绩考核这一杠杆, 提高西藏人口的文化和健康素质,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内生力量。

3.3 提高农牧区教育和医务工作工作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解决西藏农牧区人口分散和农牧区教育与医务服务能力薄弱的矛盾, 将是西藏自治区教育与卫生决策部门面临的长期性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建议大幅度提高农牧区教育与医务服务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激发在职农牧区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服务热情, 同时吸引未来优秀的人才在就学、就业时选择这两个行业。

摘要:人口现状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等。人口状况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西藏自治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分析发现, 西藏人口状况不容乐观, 而人口素质低是西藏人口问题的瓶颈。鉴于此, 认为政府应该向全国公开援藏项目及资金运作情况, 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将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预期寿命”作为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 纳入到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提高农牧区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学校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措施 第2篇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我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及听取广大一线师生意见,并对存在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工作经验总结

现在学校在校学生有600余名学生,有13个教学班,教职工42人,中学高级教师名,中学一级教师30人。本科学历32人,全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设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此外,还有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少科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校医室、学校领导办公室和各年级组办公室,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实现农村远程技术教育基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多名市县骨干教师。还有不少教师荣获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办学目标:学校规划办学总体目标,提出了“三特”(即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五一”(即上一流设施、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效率、育一流学生、治一流环境)的办学管理目标,确立了“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促全面发展” 为办学思想,以“学好文化,学会做人”为办学宗旨。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课程特色: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特色化。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开设《弟子规》经典诵读。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增强学生的体能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快乐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团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体育组利用现有的场地在各年级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趣味盎然的“趣味体育”活动。“趣味体育”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玩乐中锻炼,在玩乐中培养、提高各种能力。为了使体育活动特色化,学校还确定了跳绳为特色的体育活动,自编了课间韵律操,促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锻炼了身体。

德育工作:校长亲自挂帅,以“用心去做,用爱感化”作为德育工作理念,以“礼仪、环保、诚信、安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和法制教育,办好家长学校,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学雷锋活动”、“手拉手互助”等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工作实效。强化学生管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好学生的管理,我们提出:“将常规教育抓成了常规”的口号,对学校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十大行为好习惯》、《十个文明好习惯》、《十个学习好习惯》、《十个卫生好习惯》。对“十大好习惯”规定本着“抓住不放、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各班根据“十大好习惯”,结合本班实际,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纪律遵守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量化评比细则,健全组织,互相监督检查,自我对照、给自己、给同学打分,开展评选“优秀少先队员” 活动。班集体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确定一个重点,对各班的执行情况坚持一日一结一公布,一周一结一评比,产生出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目前,我校的学生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校本教研: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学策略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第一、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每个学期至少6次),购买图书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举行示范课、研究课和专题讲座。同时要求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第二、派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课改实验班的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抓活动,促进教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我们组织了“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教研活动,带动教师学习业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三活动。即集体备课活动、学习观摩活动、总结交流活动。②四种课,即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和同上一节课。③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给年级或学校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每个学期写一篇优秀教案或说课稿;每个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三活动”、“四种课”、“五个一”的正常开展,给教师展示自己的平台,给教师锻炼的机会。这种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形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方式,我校提倡“双主体”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把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让“双主”的积极因素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师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互动,打造成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推进讲练结合,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同时学校还加强薄弱学科的指导,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工作,提升学生素养。积极开展课堂调研、优秀课堂展示活动,整体推进有效课堂的特色建设,追求提升课堂效能的途径:有序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教学相长。

学校建立领导巡堂查课制度,除每天定期巡视查一次外,还不定期的每周重点抽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状况: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基础比较差,学习马马虎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低分率为2%(50分以下),学生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

教学评价:学校对学生成绩采用等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教学质量测试,成绩以等级评价,总评成绩=期末成绩的60%+平时表现的40%。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课改的推进平稳有序,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以课程标准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困难。

2、不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有一部分教师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大多数教师都没给时间学生看书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每节课给10分钟以上的教师达到20%。

4、部分教师学养不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学养不厚导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甚至只是照本宣科,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未准确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5、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只求完成教学进度,不讲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还是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习惯于“满堂灌”、“满堂抄”、“满堂问”。还有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平时很少表扬激励学生,很少关心学生思想品德,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6、对有效教学的评价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践上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7、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得不到重视。部分老师不善于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进措施

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教法,使有效教学课题推广得到顺利的开展。

1、加强学习培训,让教师确立有效教学理念

课堂有效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职责,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奋力拼搏。同时要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群体素质。

2、教与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靠学生自己,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就像吃饭、消化、吸收,别人不能代替一样。一个人的发展与成材,不是靠教师逼出来、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力求做到:

(1)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善于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除了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创设成功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加强引导,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学习方面的习惯主要有:计划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纠正错题习惯、总结反思习惯等。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的内容,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或者学得好不好,看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同时指导学习方法,或者引导学生回顾用过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看书,怎样抓重点,怎样用好例题,怎样勾画圈点,怎样筛选信息,怎样质疑解难,怎样梳理答案,怎么联系实际等等。

(2)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一节课应该把2/3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讲解累计不要超过1/3的时间。我们从现在做起:老师讲解累计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笔练的累计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再通过系统复习和记忆,学生就能够全面掌握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读、写、思、算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两旺两难”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据《燕赵都市报》2013年7月14日“北京视点”最新报导,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方面,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计划招聘岗位数量减少,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为15% ,于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今年的一个重要词汇,许多大学生抱怨“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7月9日,在住建部举办的“大学生就业难不难?”城市化主题活动中,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称,“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在规划设计行业里面,今天是两难,一是企业找不到合格的人才,第二难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个现象折射出我们今天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用,而社会需要的人又找不到。”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规划设计行业,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发现,现在招聘会场场人满为患,可最终成功签约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学生埋怨企业的用人条件太苛刻,动辄要求有工作经验,而企业则发出用人成本逐年增高,却得不到可用之才的无奈。社会上出现的“两旺两难”的怪现象(一面是企业对人才需求旺、学校毕业生供给旺,一面是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折射出目前高等教育的尴尬地位和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规模急剧扩大。从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到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再到 2006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和发展的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过渡,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决定性的进展。从单一政府举办高等学校到民办高校;基本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的新体制;从单一学科办学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过去的计划分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这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办学效率,引导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便引起了全社会与高教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过去把评估分为3类,即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6月决定将3种评估合而为一,使用同一评估方案,在全国统一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4)自2006年至今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办学的特色凝练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2 高等教育的问题分析

尽管高等教育的发展举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社会上出现的“两旺两难”的怪现象,反映了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也存着许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还比较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院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严重。比如新上一个专业,特别是工科专业,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由于资金问题,只好错失良机。其次,扩招后生师比过高,教师难以抽出时间进行研究,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2)高等教育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不足。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影响,家长们不得不千方百计要求学生进入“正规”、名牌学校就学,对职业性、社区性和民办等学校反应冷淡,因此制约了高等教育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的健康发展。(3)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社会上出现的“两旺两难”的怪现象折射出我们高等教育的人才并不完全符合社会需求,弱化了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

3 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1)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合理定位。自2008、2009年的1.25亿适龄人口,到2020年将下滑大概0.83亿适龄人口,减少将近1/3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将有一批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要在这个竞争中垮下来。因此各高等院校要科学定位,增强办学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可用之才,在竞争中谋发展。(2)转变人才评价标准。我国办学特色建设收效甚微的原因还在于对畸形社会需求的迎合。除了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等因素外,造成这种状况也与政府的人才评价标准不当密切相关。由于人为地规定了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校历本位”还没有向“能力本位”转变,弱化了职业性院校、办学层次较低院校的社会地位,驱使之间相互攀比、模仿,导致办学模式的简单划一,造成办学特色严重缺乏的局面。(3)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一所学校现在的发展,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为其未来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精心建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高校运行体制。必须从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投资体制、师资聘任机制、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运行机制、招生就业机制、评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对策,展开工作。每所学校都应当煅造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努力创造“钻研学术、培育能力、自由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教育氛围、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探索新的途径,能够提出新的观念,努力营造适宜这种品格养成的宽松的教育环境,要挑战世界,而又包容世界,立足本国,而又面向全球。(4)产学合作教育的意识。社会上出现的“两旺两难”的怪现象,折射出目前高等教育的产品并不完全符合社会需求。为此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除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外,将更多的实训基地建到企业,邀请企业家到学校讲学,鼓励并支持校企合作开发、攻关技术难题,保证高等教育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贾莉莉,徐光寿.质量与特色: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9.6(28):3.

[2] 张晋峰.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兼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07(6):1 .

[3] 金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4(4).

洋葱收获机械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4篇

一、目前甘肃省洋葱收获机械的类型

1.挖掘分离型。这种机构与马铃薯挖掘机结构基本相同, 只是改变了挖掘深度, 采用整体挖掘铲, 设计挖掘深度10cm。主要由悬挂或牵引联接装置、机架、变速箱、传动装置、挖掘铲、振动筛、分离机构等部件组成。配套轮式拖拉机能一次完成挖掘、输送、清选、铺条等项作业。特点:结构简单、作业效果好。缺点:生产效率低、功能单一。

2.自走式或牵引式联合收获型。这种机构主要由发动机、行走装置、变速箱、传动装置、机架、挖掘部件、输送、分离、清选、提升、卸料装置等部分组成。能一次完成切秧灭秧、挖掘、输送、分离、铺条、捡拾、清选、装运等项作业。特点:生产率高、作业效果好, 适应大面积种植洋葱的收获作业。缺点:结构复杂、故障多、可靠性低。

二、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防护隐患多。外露的万向节传动轴未安装安全防护罩, 皮带轮或链轮的安全防护装置为半防护, 没有完全防护, 安全防护装置强度不够, 不牢固、可靠, 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是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识模糊, 安全意识不强, 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安全要求不重视或根本不知道, 出现产品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安全警示标志不规范、使用说明书明示内容不完整等现象。

2.安全警示标志不达标。安全警示标志不齐全, 安全警示标志的内容不符合标准规定, 安全警示标志质量低劣, 粘贴强度不够, 风吹雨淋很容易在机具上脱落, 起不到安全警示作用。个别企业对安全警示标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为了节约成本, 三四台机具中只选一台机具贴安全警示标志, 存在安全隐患。

3.破损率高。挖掘铲采用整体式, 由于地面不平整, 而洋葱收获期距地面下的深度一般为2.54.0cm, 在收获中很容易损伤洋葱, 造成洋葱破损率高。采用独立小铲, 增加挖掘铲地面的仿形功能, 避免了土壤堆积和杂草缠绕, 保证了挖掘深度的一致性, 从而有效减少了洋葱破损率。

4.生产率低。目前大部分机型都只有挖掘功能, 而分离清选输送功能差, 挖掘出来的洋葱需人工捡拾分离, 一台机具需要十多人进行捡拾装袋, 机具作业时间非常短暂, 大量时间在捡拾装袋, 因而事实上劳动强度虽有改善, 但手工工作量仍较大, 使实际收获时间和收获成本都较高。

5.挖掘铲材料和硬度不足。鉴定大刚要求 挖掘铲应 采用65Mn钢并进行热加工处理, 热处理硬度为HRC45-55, 而大部分产品不符合鉴定大刚要求。其原因一是有的产品的挖掘铲没有使用规定的65Mn钢, 而是采用道轨钢或普通碳素钢, 且没有进行热处理;二是有的企业虽然采用65Mn钢, 但由于热处理工艺不过关, 达不到使得热处理硬度。

6.可靠性不高。在作业中传动装置容易掉链, 挖掘铲早期磨损, 导致停工次数多, 调整等待时间长。生产企业要从产品结构、制造装配工艺和材料几方面综合分析, 以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 提高使用寿命, 减少维护时间和费用。

7.适用性不强。甘肃省目前生产的机具使用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作业幅宽、土壤条件、作物要求、收获时机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还难以适应不同洋葱种植方式的收获要求。如:有些地方实行垄上单行种植, 有些地方实行垄上双行种植, 且垄距不统一。

三、措施及建议

1.制定洋葱收获机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用标准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甘肃省洋葱收获机械制造业水平。

2.加强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针对大部分小型个体、私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松懈的情况, 有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增强企业质量意识。针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 经常召集企业领导进行宣传和学习, 提高企业对相关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认识, 引导企业对产品安全要求、核心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重视, 从源头控制质量问题。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扶持企业研制开发新型洋葱收获机械。甘肃省的洋葱收获机械基本是引进外省, 适用性差, 在技术含量上与先进机具差距较大。需要省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科研院所或有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 开展基础部件、关键技术以及开展新型洋葱收获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攻克现有机型存在的技术难题, 及时搞好产品的更新换代, 提高产品适应性。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5篇

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海啸加剧

实际上,就业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上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国家就业失业问题一直很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与国之间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有限的就业岗位在全球各国重新配置。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紧与世界合作的步伐,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分享世界经济资源的同时,还要肩负分化世界经济风险的责任。

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

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的偏见,表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认可和大学生对择业的偏好。经济危机下满街跑的大学生在很多企业看来与普通劳工无别,他们更乐于雇用有经验的往届大学生或者价钱更便宜的普通劳动者,这样能为企业迅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省下培训费用,这是其一,其二,由于往年应届大学生创造了毕业后频繁跳槽现象,企业在付出培训时间和金钱后,往往得到的结果是人才和技术的流失。所以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不完善的高等教育

学校方面:培养质量普通下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工作模式滞后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这种教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要。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2、人才结构不平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

需要在许多方面不相匹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能有效地围绕市场进行调适。3、培养模式滞后。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进行不断创新,毕业生存在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内涵要求之间不适应问题,难以胜任工作岗位。4、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得力。虽然各高校都已开始重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但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装备技术落后等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逐步得到完善,但是,由于受社会整体发展状况之影响,加之在指导思想、制度设计诸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其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并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1.统筹层次低。这给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带来了不便,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受其影响,不少毕业生在择业时就会有一种终身职位的考虑,甚至不惜选择自愿失业,以期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位。同时,由于地方统筹难以平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福利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层次明显偏低,仅有《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等少数法律法规,且效力低下,力度不够,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在解决部分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障金及其他违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问题方面所为有限。3.社会保障社会化水平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仍然十分依赖于用人单位,没有实现充分的社会化。

大学生职业定位混乱,迷失自我

面对经济环境如此的恶劣,国内失业人数众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身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是大学生职位定位混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大学生资源配置严重的失调,也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就业问题”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定位产生混乱,迷失的自我所造成的。 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次被摆上日程,各路代表也纷纷支招,热议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2010年全国大学生人数达到630余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有人大代表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匮乏、就业培训的缺失关系很大。

二、我国近几年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从去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09年中央下达的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排好就业,努力提高收入。”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去年11月政府公布的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刺激方案,更为促进就业打下强心针。除此之外,各地和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等,可以说,全国上下已形成了积极应对就业危机的`态势

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广泛听取了多方面意见,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诸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经济特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这些办法和措施对我们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三、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向标

中国的人口那么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是相对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理念,从就业走向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就业的机会,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满足更多的求职者。新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 :

首先,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全民创业的需要,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能够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外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当然,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需要建立和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1.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的定期发布,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同时,创业艰苦磨难多,更需要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有勇气者才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2.必须具备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其次,需要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沟通协作能力和预测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抗挫折等能力。另外,除了要掌握扎实、通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过程和行业特点,具备一定的管理、金融、会计、商务、税务、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基本的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3.要适应社会环境,走理性创业之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创业之前的能力测试、创业项目评估、专家帮助、优惠贷款、提供低廉租金的场地、资金贴息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创业前,要注意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研究社会环境,累积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适时作出科学决断,提升创业的成功率。4.要关注个人实际和社会需求,谨慎选择创业项目。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第二,注重挖掘知识优势。高校毕业生作为有知识底蕴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第三,选择创业项目要务实。5.勇于实践。6.要规避有关风险。对于即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实践表明,诸如盲目选择项目、创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创业技能、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源贫乏、管理过于随意等,都是成功创业之路上的大忌,要尽力避免

无论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需要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同时做好自我规划。

四、总结全文,号召青年大学生予以实际行动

锅炉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6篇

摘 要:随着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在锅炉生产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目前,锅炉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锅炉行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在确保质量与效率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便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求,提高锅炉行业的社会效益,从而促进锅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锅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从而促进锅炉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锅炉;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对策

锅炉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业生产能量的转换设备之一,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工具。工业锅炉的广泛应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对能量造成较大的耗费。近年来,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中均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理念。锅炉生产中尤其需要注重节能减排,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1 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堪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锅炉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锅炉行业的标准逐渐趋于规范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使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目前针对锅炉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对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理念的不断加强,在各个领域中均突显出节能减排、环保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生产工作中。在锅炉行业中,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对锅炉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开展。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锅炉行业中生产比较分散,生产床架多但是生产效能较低,并且生产集中度较低,导致企业的发展不够均衡。锅炉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还有待提高。另外,我国工业锅炉对能源的消耗较大,且对能源的运行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1]。

2 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目标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的目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企业对锅炉管理工作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从而导致锅炉节能减排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由于锅炉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并在锅炉生产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但是企业对节能减排培训不够重视,职工自身的节能意识不强,从而无法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运行的目的[2]。其次,部分锅炉单位使用的锅炉设备比较陈旧,在实际运行中,使用的染料与设计选择的染料不符,从而导致燃烧效果不佳,燃料没有充分燃烧,不仅对燃料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加剧温室效应。另外,锅炉运行控制喜用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其节能燃烧系统装置运行水平较低,大多数小型工业锅炉的功能配置不够齐全,尤其缺乏自动控制,其运行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运行使用效率受到较大的局限,无法完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最后,锅炉水质处理不够严谨。部分企业单位没有设置相关锅炉水质处理设施,同时,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导致锅炉严重结垢,对传热与热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并且,蒸汽在使用之后冷凝水直接排放出去,污水没有进行回收利用,直接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完全违背节能减排理念[3]。

3 锅炉节能减排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支持,提供保障

针对目前锅炉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机制,不断提高排技术支持。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工业锅炉能源使用标准,以及锅炉能效标准,对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进行完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建立联动,团结一切力量,对锅炉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并且需要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建立锅炉信息交流平臺,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服务的发展,对锅炉效能进行测试,并对能源损失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减少能源损失,促进锅炉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4]。

3.2 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为了有效的提高锅炉节能减排效率,需要对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进行适当的提高,对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针对节能减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优质的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可以集资组建锅炉效能测试的实验室,为节能减排技术的提高提供实验平台。通过不断的实验,找出能源损失的原因,对锅炉的运行优势进行了解与掌握,从而有效的提高锅炉节能减排效率[5]。

3.3 提高整体全体职工节能减排意识

为了有效的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强对锅炉节能减排的宣传,以便提高整体职工节能减排意识。针对不愿意进行锅炉节能减排的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对管理处罚制度进行完善,明确锅炉节能减排标准,以便及时纠正对锅炉节能减排的认识。同时,针对企业的全体职工加强节能减排意识的宣传,将节能减排意思融入到生产工作中,与职工的绩效挂钩,从而确保整体职工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政府还需要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与社会的节能减排行为进行调控,以便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

4 总结

在锅炉节能减排工作中,需要对目前锅炉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寻找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对节能减排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全面提高锅炉节能减排的工作效率与水平,促进锅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兵,韩克义.浅析燃煤工业锅炉节能降耗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13,34(21):893-894.

[2]向东.浅析工业锅炉的节能降耗措施[J].新疆有色金属,2013,22(18):782-783.

[3]戚呈祥.锅炉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4,23(17):274-275.

[4]孙海彬,苏迪.节能减排现状分析及对策[J].上号电力学院学报,2013,26(13):217-218.

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7篇

一、高校学生欠费现状及危害

1. 高校学生欠费现状分析。

近年来, 高校学生欠费现象越来越严重, 正极大地影响到高校的正常办学秩序。从规模程度上看, 一是学生欠费金额庞大, 据教育部2007年7月2日新闻发布会介绍:“近些年来, 高校出现了拖欠学费现象, 根据了解, 每个学校被拖欠的学费一般都有几百万元, 有的甚至达几千万元, 教育部部属高校中有一个竟被拖欠学费上亿元”;二是学生欠费人数较多, 据《新快报》报道, 广州五山某重点高校2006年财政年终结算, 学费拖欠总额高达3 000万元, 30%的学生拖欠学费。据报道:西南地区一所大学除了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抵交的学费, 拖欠学费达3 000多万元, 不交、欠交学费的学生超过1/3[1]。从欠费学生的年级分布上看, 一年级欠费较少, 二、三年级欠费较多。学生刚入学时, 家里还有一定的积蓄可用, 亲朋好友间的首次筹措也较方便, 同时, 学生的思想也较为单纯, 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能较好地遵守。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后, 欠费人数和欠费金额成较大增长。

2. 高校学生欠费的危害。

首先, 高校学生欠费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 思想文化也受到了来自西方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社会的道德水平有所滑坡, 特别是诚信度有所降低。受此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 被“金钱”扭曲, 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2]。学生间欠费行为容易相互效仿, 导致学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学生的欠费更是负面影响较大, 对正在受教育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成长带来较大冲击。长此下去, 学生感受不平等, 心理失衡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对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较大抗力, 欠费问题较大阻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其次, 高校学生欠费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高校办学主要经费的来源由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其他事业收入三个方面组成。而学费收入是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 尽管不同高校学费收入占高校办学经费的比重差距较大, 但一般高校的学费收入约占高校办学经费的50%。扩招后, 学校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下进行基础建设和其他教学条件的改善, 但国家对教育投入增长有限, 学校的发展建设更多的依靠银行贷款进行, 高校银行的贷款利息支出已占学费收入的较大比例。高校面临银行巨额贷款本身已举步维艰, 如果高校再面临欠费困扰, 势必给高校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影响。再次, 高校学生欠费影响社会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除了保证“入口”和“出口”的公平外, 还要保证学生能享受到教育过程的公平, 特别是资源占有和教育服务的公平。

二、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93年政府曾计划,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在2004年要达到4%, 可是到今天这个目标也没有达到。这笔‘欠费'累计下来至少几千个亿。”[3]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更多的教育成本只有由受教育者自己承担。据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学生学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高于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学学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25倍, 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 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2. 学生的故意欠费。

除家庭经济困难出现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的经济贫困学生外, 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能力按时缴纳学费或有能力筹集到学费而故意欠费。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膨胀, 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突出, 诚信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些学生将学费挪作他用, 有的存放银行生息, 有的用于投资, 有的超前消费:买高档电脑、玩名牌手机、穿高档时装等, 在缴费态度上互相观望, 在消费水平上互相攀比, 对待学费在缴与不缴的问题上、早缴与晚缴的问题上认识不清、态度暧昧, 在学生中造成了较坏影响。

3. 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国家为保证贫困生受教育的公平和权利, 提出“不让一个经济贫困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的承诺, 这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然而, 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 出现了部分学生借贫困学生认定难的原因想方设法往贫困生队伍里挤, 以一纸“贫困证明”挤占真正贫困生的资源。更有极少数学生“贫困有理”、不思上进, 而以国家的贫困生政策做“保护”。学校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谨小慎微, 在面对恶意欠费的问题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缺位, 缺乏对这部分学生的相应的制约措施, 特别是校院两级 (或院系两级) 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协调沟通不够, 给了部分学生恶意欠费以可趁之机。

4. 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

学校教育功能从大处讲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本体功能, 即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 使之产生符合社会需要和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功能;二是社会功能, 即通过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与社会实践而转换为促进社会变化的功能。当前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方面还不很到位, 重学生个体发展、轻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即人才培养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生个体发展方面, 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轻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教育是帮助被教育者发展其能力, 健全其人格, 对社会的进步负责任;不是把被教育者, 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工具, 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使用。

三、解决高校学生欠费的措施

1. 增加财政投入,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按照国际惯例, 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费投入标准, 并要依法落实。让接受高等教育者承担一部分费用成本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学习与受教育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 这已成为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的普遍共识。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个人的回报率为14.8%, 对社会的回报率为9.5%[4]。学校收费要在进一步核准学校办学成本的基础上, 依照国家对高校的收费三条原则:一是补充原则, 坚持收费是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一种补充, 中国公办普通高校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 不允许以收费来代替政府的投入;二是承受原则, 一定要考虑到社会、学生家长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不允许把标准定得过高;三是差别原则, 允许不同地方之间、不同高校之间、同一高校内不同专业之间, 在收费标准上有所差别。让教育收费严格在国家的阳光政策之下, 并控制在人民能承受的范围。

2. 落实国家政策,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各高校应在国家有关政策原则下,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实际, 积极推进贫困生资助的各项工作。建立起“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五部分组成的“奖、贷、助、补、减”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同时, 针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探索,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 做好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正面宣传工作,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监管力度, 将扶贫与励志充分结合, 将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自然消除经济贫困欠费现象。

3. 加强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择了一条收费制度改革之路, 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在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增强这些课程和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和收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将缴费上学当成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去履行, 要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教育学生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 加强收费管理, 建立学费收缴长效机制。

一是杜绝乱收费行为。高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 肩负教育重任, 高校要带头杜绝乱收费行为, 为学生树立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榜样。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学生欠费的结果一样, 但欠费原因可能千差万别, 高校在收费管理过程中要细致深入地开展工作, 切不可粗暴而激化矛盾。对待贫困生欠费行为要给予相应的资助, 对待临时困难学生要允许宽限时间, 对于恶意欠费学生要晓之以理, 要将收费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达到情、理、法的统一。三是要规范管理。学校要做好高校学生欠缴学费的财务预算和管理, 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工作职责, 理顺学生缴费报道注册流程, 建立收费的长效管理机制, 打消欠费学生的侥幸心理, 使缴费成为大学生自觉履行的习惯, 以保证学校的收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扶庚.大学生缴学费是责任也是义务[N].光明日报, 2007-07-19 (7) .

[2]闫凤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N].河北日报, 2005-04-06 (3) .

[3]方奕.青少年热点新闻时评[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7) :1.

祁县酥梨养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酥梨,养分管理,土壤肥力,山西祁县

祁县地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该地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土质偏碱,具有优质酥梨生产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祁县酥梨,洁白透黄、香甜酥脆、皮薄肉细,深爱消费者喜欢。其果汁多、糖分高、营养丰富、品质上乘,被誉为“果中一绝,梨之上品”。祁县共有梨树面积0.87万hm2,其中酥梨占年产量可达13万t,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欢,近年来畅销我国沿海城市,远销东南亚等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山西省梨树生产近年来也存在投入不足、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等问题,其平均产量8 691 kg/hm2,挂果梨园平均年产14.5 t/hm2,距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距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差距更大[1]。广大梨农对梨树管理重修剪、轻水肥,普遍缺乏科学的施肥技术,盲目投入大量的肥水,导致品质退化、病虫害频发,使酥梨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此,选择山西祁县地区为调查对象,对当地梨园的养分管理及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到影响酥梨产量和品质的施肥因素,为梨园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调查区域位于山西祁县中西部古县乡的闫漫、思贤、大桑、小桑、蒲桑5个自然村,随机选择109户梨园进行调查,调查时间2009年2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建园的基本情况、酥梨的种植密度、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次数、施肥方法、灌水量、灌水次数、打药、年产量等。调查显示,当地直接从事酥梨生产的人口数平均2.17人/户,每户平均管理土地0.808 hm2(包括0.445 hm2梨园)。劳动力的缺乏,成为当地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梨树主要是10~15年树龄的成年旺树,调查显示,产量133.33 kg/hm2以下的占81%,产量水平很低。

1.2 试验分析项目

采集所调查酥梨园的土壤进行养分分析,其中0~30 cm的土壤样品41个,另有22个位点分0~20、20~40、40~60 cm采样,共分析107个土壤样品。样品风干过筛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含量,其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2]。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根据所调查的种类,按照《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提供的标准值计算[3]。根据所得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评估酥梨养分的盈亏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时期和施肥次数

由图1可以看出,62.4%的农户在梨树坐果后施肥。由于当地梨树经常遭受早春冻害,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数农民选择在果树坐果后,依据结果情况决定追加肥料。落叶果树的秋施基肥是种植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有利于恢复树势和树体储藏养分的积累[4]。但实际秋施基肥的农户很少。主要是由于当时正在采收和销售的高峰期,劳动力短缺,且多数农民没有施基肥的习惯。选择在花前施肥的农户也很多,达到50户,占45.9%。果实膨大期的施用户最多,总数达到81户,共计74.3%且主要施用氮肥,果实膨大前、中、后期的施肥分布基本很平均,可见农户很重视这一时期的追肥,但对具体的施肥时间没有统一认识。

总的来说,当地农户对酥梨的几个主要施肥时期的选择,基本上符合落叶果树的生育规律,但是大多数表现前轻后重的管理思想,尤其对早期基肥的施用流失较多,更加重视酥梨的后期管理。

调查发现,33%的农户施1次肥,主要集中在花前(4月前)和花后(4月下旬至5月中旬);40%的农户施2次肥,主要分布在花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和膨大期中期(果实套袋后);24%的农户施3次肥,主要分布在花前(4月前)、花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膨大期前期(6月中下旬)、膨大期后期(8月下旬)等时期;只有3%的农户施4次肥。

2.2 灌溉次数

调查发现,7.6%的农户灌溉2次,34.1%的农户灌溉3次,43%的农户灌溉4次,10%的农户灌溉5次。灌溉时期主要分布在花前、坐果后、膨大期前期、膨大期中期,此后则视当年的降雨情况而定。如果天旱则在8月中旬浇1次水。施肥和灌水时期是吻合的,即每次施肥都进行1次灌溉。

2.3 氮磷钾养分投入种类与数量

由施肥种类来看,施用有机肥的农户占62.4%,其余农户不施有机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中,79.4%的农户施用鸡粪。使用单质氮肥选用尿素的占83.4%,只有42.2%的农户施用化学磷肥,且79.6%化学磷肥是复合肥。没有人施用单质钾肥,钾全部来源于复合肥和有机肥。复合肥的种类有十几种之多,并没有一种复合肥的选用数量占绝对优势,由此可见农户对复合肥的选用不科学。

从有机肥的投入数量来看,户均施用有机肥1.9 m3,在中等产量水平和中等肥力水平下,梨树年施氮量180kg/hm2[5]。从祁县调查结果看,每年平均纯氮投入量为527kg/hm2,是氮素推荐量的2.9倍。其中,施化学氮425 kg/hm2,有机氮96 kg/hm2,分别占总投入量的82%和18%,不同农户间施氮量在72.0~1 439.3 kg/hm2之间,变异系数0.58,只有4.6%的农户施肥量在适宜范围内,87.2%的农户施肥量超过180 kg/hm2,6.4%的农户施氮量甚至超过1 000 kg/hm2。其中,有78%的农户化学氮投入超过180 kg/hm2。

梨树适宜的P2O5投入量为120 kg/hm2,祁县P2O5平均投入量是129 kg/hm2,但是各户对磷肥的投入差距悬殊,在0~715.5 kg/hm2之间,变异系数为0.9。其中,来自有机肥和化肥的磷素分别占70%和30%,不施化学磷的高达39.4%。有机肥的磷由于释放缓慢很难满足梨树的需求,因此,虽然总量适当,但是化学磷肥的投入显然过小,难以满足梨树的生长需求。

梨树K2O的投入量一般应为180 kg/hm2,但祈县户均投入量为163 kg/hm2,投入不足。各户的K2O投入量在0~1 458kg/hm2之间,变异系数为1.25,差距悬殊。其中,有机肥和化学肥的钾分别占42.6%和57.3%,不施化学钾肥的高达48.6%。钾的投入量之所以高于磷,主要是由于有机肥中的钾含量较高所致。

从养分投入来看,当地有机肥明显投入不足,化学氮肥施用较高,但化学磷、钾肥施用较少,多数农户不使用化学磷、钾肥,基本依靠少量的有机肥投入。从20.4%的农户使用单质磷肥可见,当地农户对磷肥的认识逐渐增强,但是,钾肥的普及却远远不够。在当地调查少量使用硅钙镁钾肥的农户表示,单果增重可以达到100 g,说明钾肥对梨树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何为华[6]等研究显示,在酥梨生长的中、后期(6—7月),追施钾肥(硫酸钾或氯化钾)2次,施K2O 375kg/hm2,酥梨的叶片和果实的N、P、K含量及总吸收量明显增加,果实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单果平均重和VC含量等明显提高。同时,梨果产量增加23.7%~22.4%。何忠俊[7]等研究显示,黄土区砀山酥梨施钾平均增产19.7%,因此,应该增加酥梨后期钾肥的施用。表1为各养分投入量和产量的平均值,图2~4为当地的养分投入和产量相关图。由图可见,各养分的投入与产量基本没有相关性,说明当地的养分投入不合理。

注:样本数为109。

2.4 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投入分析

采集46个梨园的土样,分0~20、20~40、40~60 cm 3个土壤层次,分析各层次的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 H等项目如表2所示。从土壤样品的养分分布情况看,主要养分全部集中在0~20 cm,这是由于当地农户的施肥习惯决定和劳动力短缺不合理导致。农民的施肥习惯基本是随水冲施有机肥,化学肥料则撒在梨树树盘内灌水,有的是撒施后浅犁(最多只有20 cm),有的则直接大水漫灌。因此,肥料随水流失很严重。

依据梨树的养分需求量,每100 kg梨果的养分需求为氮0.45 kg,磷0.09 kg,钾0.37 kg,按照目标产量37 500 kg/hm2的养分需求量计算,需氮168.8 kg/hm2、磷33.8 kg/hm2、钾138.8 kg/hm2。当地酥梨81%的产量在3 000kg/hm2以下,调查发现,养分投入量为氮521.0 kg/hm2、磷125.0 kg/hm2、钾156.9 kg/hm2,分别是获产37 500 kg/hm2养分需求量的3.0、3.7、1.1倍。可见氮、磷的投入量还是过高。但是,由于有机肥和化学肥施用搭配不合理、施肥方式不科学等原因,土壤中的氮、磷含量却很低。

注:样本数为49。

从土壤养分含量可见,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的含量都很低。有机质本身投入较少,但是化学氮肥投入很高,可土壤中残留量却很少。而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养分含量逐层减少,表层养分并没有随水渗漏到底层,p H值则逐层升高,此结果与王颖[8]等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原因是由于肥料表施和随水冲施的施肥方式,致使大量的化学肥料挥发或流失。由于有的农户施入化学肥料进行浅犁工作(最多只有20 cm),有的却直接灌水,因此,20~40 cm层次养分的变异系数最大。

由磷、钾养分含量的分布可见,随着土层深度增大,速效磷含量逐渐降低,表层速效钾含量较高,中、低层属于中级水平,这是由于磷、钾的投入基本依靠少量的复合肥和有机肥,投入量严重不足。由于部分农民对施用磷肥的认识逐渐加强,造成对其投入差距较大,导致变异系数很高。速效钾含量较高则是由于当地梨园土壤钾含量本身较高导致,因农户施用钾肥较少,所以只有表层的变异系数最大。

3 结论

祁县酥梨应该重视落叶前基肥投入,加大有机肥和化学磷、钾肥投入,在膨大期中后期(6—7月)增施钾肥,减少化学氮肥。改变肥料表施、随水冲施的习惯,施肥宜少量多次,尽量深施,减少肥料损失,促进养分被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马光跃,陈红玉,申仲妹.山西省梨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5):7-10.

[2]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70.

[4]郝荣庭.果树栽培学总论[M],3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227-228.

[5]姜远茂,彭福田,巨晓棠.果树施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何为华,黄显淦,赵天才,等.施钾对提高酥梨产量及品质的试验[J].土壤肥料,1998(6):27-28.

[7]何忠俊,同延安,张国武,等.钾对黄土区砀山酥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2,19(1):8-11.

并行计算的基本问题及现状分析 第9篇

工作中, 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自己工作得更有效率, 用更少的时间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计算机里, 这就是并行计算的基本初衷。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中就已经出现了并行计算的概念。它有20个累加器, 可以并发执行多个加减运算, 可谓开并行计算的先河。在随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由于晶体管和集成电器的发明, 出现了更多更快的计算机。IBM是这一时期的主角, 同期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出现, 由软件完成处理并行计算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但这一时期的计算还是大型机时代, 没有几个平民能用得起这些昂贵的东西。计算机和软件技术还锁在研究院和大学校园里。

20世纪70年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微型处理器 (CPU) 。接着, 1974年, 全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牛郎星顺利出炉。紧随其后, 看到市场前景的苹果和IBM推波助澜, 计算机开始进入个人时代。个人计算机同时又催生了软件业的高速发展, 软件又带动CPU不断升级换代。这为并行计算摆脱高端路线, 进入平民化时代打下了基础。

1 并行计算的基本问题

1.1 为什么需要并行计算

在个人计算机诞生后的几十年里, 程序员们编写了大量的应用软件, 这些软件决大部分了采用串行计算方法。所谓串行, 是指软件在PC上执行, 在进入CPU前被分解为一个个指令, 指令在CPU中一条条顺序执行。任一时间内, CPU只能够运行一条指令。这种方式很符合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习惯。至于软件的运行速度, 则依赖硬件的处理能力, 尤其CPU的处理速度。这种思维方式到了2005年遇到了挑战。在那一年, 受限于制造CPU的半导体材料限制, 左右CPU发展的摩尔定律开始失效了。但芯片业很快找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在一块芯片中植入多个处理核心, 通过多核的共同运算, 提高运行速度。不幸的是, 采用串行方法编写的软件面临着一个尷尬的局面:如果仍采用串行编程方式, 运行速度将停滞不前。这样, 原来需要CPU完成的提速工作, 被迫需要软件自已来完成。在另一个领域:互联网, 由于网络数据极速膨胀, 数据量已经远远超过一台或者几台大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需要更大数量的计算机协同完成。面对这些问题, 主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并行计算。

1.2 并行计算的涵义

并行计算目前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并行计算是相对串行计算而言的, 并行计算可以分为时间上的并行计算和空间上的并行计算。

时间上的并行计算就是流水线技术, 即采用指令预取技术, 将每个指令分成多步, 各步间叠加操作, 当前指令完成前, 后一指令准备就绪, 缩小指令执行的时钟周期。典型的以时间换空间。

空间上的并行计算是指由多个处理单元 (不仅是CPU) 执行的计算, 是以空间换时间。空间上的并行计算分为两类:单指令多数据流 (SIMD) 和多指令多数据流 (MIMD) 。

SIMD是流水技术的扩展, 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处理多个指令, 我们目前使用的PC大多属于此列, 例如AMD 3DNOW和Intel MMX。

MIMD大致又分为5类:工作站集群 (COW) 、对称多处理机 (SMP)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 (MPP) 、分布共享存储处理机 (DSM) 、并行向量机 (PVP) 。

空间并行计算技术包括数据并行计算和任务并行计算。数据并行计算是指将一个大的数据分解为多个小的数据, 分散到多个处理单元执行。任务并行是将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任务, 分散到多个处理单元执行, 任务并行同时还要避免任务重复执行, 协调数据的上下文关系, 避免冲突发生。任务并行计算与实际应用需求紧密相关。所以, 任务并行计算要比数据并行计算复杂得多。并行计算与串行计算的最大不同在于, 并行计算不仅要考虑计算本身, 还要考虑并行处理模型、网络通信、计算协作诸多问题。

1.3 主要的并行计算体系类型

1.3.1 工作站集群 (COW Cluster of Workstation)

工作站集群可以理解为:PC+网络。它可以由少数几台PC扩展到数千个节点的大规模并行系统, 既可以是廉价的并行程序调试环境, 也可以成为的高性能计算平台。集群由于低成本, 动态可扩充的特点, 已经成为高性能计算平台的主流。目前Google搜索和云计算业务即采用这一方式。我国的联想深腾XXXX、曙光XXXX系列均属此类。

1.3.2 多处理系统 (SMP Symmetric Multi Processing)

它由多个紧耦合多处理器组成, 最大特点就是共享全部资源。

1.3.3 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 (MPP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由许多松耦合处理单元 (不是处理器) 组成的。这种结构与SMP对立, 每个单元自成体系, 包括CPU、内存、硬盘、操作系统, 最大特点是不共享资源。刀片服务器属于此列。

1.3.4 分布式共享存储多处理 (DSM)

它可以视为对SMP的可扩充, 将共享数据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位置。数据的同步由硬件或者软件来完成。是目前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1.3.5 并行向量机 (PVP, Parallel Vector Processor)

PVP使用专用的向量处理器, 提供数据共享, 通过高速交叉开关实现通信。向量运算是一种较简单的并行计算, 适用面很广, 机器比较容易实现, 使用也方便, 因此向量处理机 (向量机) 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迅速发展。

1.4 并行计算的处理模式

1.4.1 主从模型 (MS, Master-slave)

即有一个主进程, 其他是从进程。主进程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 (包括任务调度、负载平衡) , 从进程负责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任务。Google搜索业务目前就是采用的这种编程模型。

1.4.2 对称处理模型 (SPM)

这种架构没有主从概念之分, 所有进程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并行执行过程中, 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程执行输入输出操作, 其他进程扮演同样的角色。

1.4.3 多程序处理模型 (MPPM)

在计算机集群中, 每台计算机节点执行不同的程序和相同的程序。

1.5 并行计算设计原则

(1) 适应性。并行算法是并行计算的基础, 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出现, 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可扩展。并行算法是否能够随计算节点增加或减少而同步的线性变化, 是评价一个并行算法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3) 粗粒度。通常情况下, 粒度越大越好。这是因为在每个处理机中有很多需要计算的工作任务, 如此可以充分发挥多处理机的作用。并行加速比对细粒度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很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并行计算需要求解大规模问题的原因所在。

(4) 减少通信。一个高效的并行算法, 通信是至关。提高性能的一个关键是减少数据通信量和通信次数。

(5) 优化性能。评价性能的优缺, 主要是看单节点计算的处理能力, 和并行执行效率。这与实际采用的技术息息相关。

1.6 并行计算设计方法

1.6.1 分片

(1) 数据分片。数据分片包括两类:数值分片和哈希分片。数值分片适用于已知数据范围的分解, 如果Int、Long类型处理。哈希分片适用于未知数据范围的数据分解, 包括字符串, 字节数组类型。

数据分片是把相同的操作作用于不同的数据, 达到提到快速求解的目的。数据分片模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并行计算模型, 编程却相对简单。数据分片的并行计算最早应用于并行向量计算机 (PVP) 。经过长期实践表明, 该技术可以高效地求解大部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数据并行处理对象是数值, 对应非数值类问题, 则需要其他并行计算模型来解决。Google的搜索业务是采用数据分片的并行计算模式。

(2) 任务分片。任务分片的并行计算主要针对非数值类的并行处理。它通常的消息传递机制 (目前主流是PMI) 是各并行计算执行单元之间通过传递消息来交换数据, 协调步伐, 执行控制操作。消息传递一般是针对分布节点内存, 也可以适用于共享内存的并行节点。消息传递模型为程序员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控制手段和表现形式。消息传递模型很容易实现, 控制变化手段灵活多样, 但是需要程序员有丰富的并行编程经验。是一种较低层次, 编程相对复杂的模型, 适用于业务流程的并行化处理。

1.6.2 通信

协调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共享。通信工作目前主要由TCP/IP协议完成。

1.6.3 组织

组织各任务并发执行, 提高性能。在主线程的控制下, 子线程在此承担具体的并发操作任务。

1.6.4 映射

分配任务 (分布处理、共享处理) 。线程和通信共同完成。

1.7 并行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1) 任务分解:这是所有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 优秀的任务分解需要保证平均和处理负载的平衡, 同时, 随着处理器能力的动态伸缩动态调节。

(2) 通信:并发处理离不开网络通信联系。相较与CPU运算, 数据在网络间传递延迟是并发处理的瓶颈之一。光纤网络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3) 并行协调:是并行运算过程中控制流程。

(4) 并行冲突:并行冲突来源主要是任务分解和并行协调。

(5) 数据归并:这是数据计算完成后, 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数据归并需要注意:过滤重复数据, 合并相关性数据等。

(6) 死锁。死锁是在编程过程中, 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死锁表示为:对象间在不放弃自己资源下互相调用。请程序员注意。

2 并行计算的发展现状

2.1 多核为主流的体系结构

多核处理器代表了计算技术的一次创新。由于数字数据和互联网的全球化, 商业和消费者开始要求多核处理器带来性能改进, 这个重要创新就开始了, 因为多核处理器比单核处理器具有性能和效率优势, 多核处理器将会成为被广泛采用的计算模型。在驱动PC安全性和虚拟化技术的重大进程过程中, 多核处理器扮演着中心作用, 这些安全性和虚拟化技术的开发用于为商业计算市场提供更大的安全性、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创造更大价值。普通消费者用户也期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性能, 这将极大地扩展其家庭PC和数字媒体计算系统的使用。多核处理器具有不增加功耗而提高性能的好处, 实现更大的性能/能耗比。

在一个处理器中放入两个或多个功能强大的计算核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可能性。由于多核处理器能提供比单核处理器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下一代的软件应用程序很有可能是基于多核处理器而开发的。不管这些应用是帮助专业的电影公司以更少的投入和更少的时间完成更真实的电影, 还是以更彻底的方法使得PC更自然和直观, 多核处理器技术将永远改变计算世界。多核处理器表达了AMD了解顾客需求并且开发最能满足客户要求产品的意愿。

微软多核计算的主管Dan Reed称, 整个世界上很缺乏那些并行计算的研究人员, 而一个间接的原因就是学院里对于并行计算的关注度不够, 而这些学院正是下一代软件开发人员诞生的地方。越来越高的时钟频率导致应用程序的代码运行得越来越快, 而对于当前多核处理器来讲这一规则虽然成立, 但却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那就是一部跑车和一辆学校的巴士。当跑车能够以很快的速度飞奔时, 巴士虽然比较慢, 但它可以载着更多的人前行。问题就是, 简单地在计算机CPU上增加多个核并不能增加传统应用程序代码的运行速度, 这一结果是根据一项来自于Forrester研究公司的报告得出的。换句话说, 复杂的工作需要拆分来填充这辆巴士上的空座位。Forrester的报告还谈到:当前四核处理器会激发更多的多处理器设计的思想, 2009年x86的服务器使用64个处理器核, 并且2012年台式机也已实现了这一梦想。

2.2 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

云计算可以被解释为虚拟主机的租赁服务, 也可以被解释为企业软件的Saa S化, 又或者是一个“云机箱”之上跑许多个虚拟桌面。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云计算要解决3个实质问题:

(1) 大规模。这里提到的大规模不仅是超过单台PC服务器的能力, 更指的是能够支撑互联网级别的数据和应用, 例如个人邮箱、搜索等。

(2) 低成本。低成本的一个标志在于用系统软件来解决廉价硬件在复杂条件下不可靠的问题。

(3) 服务运营。这里所指的服务运营是能够通过无差别的存储计算能力来提供公共的基础服务。

当各式各样的应用可以共同运行在一个统一平台之上, 才能达到真正的大规模, 而由此得到的规模效益才能够获得低成本, 于是这3个本质的问题是云计算的有机整体。

传统的软件以功能为主体, 而云计算则彻底推动了“数据为王”。数据将成为一家企业乃至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数据的搜集、存储、分享、处理和应用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云计算可以称为“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大规模计算”。而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瞬间能够调用的计算资源则成为了能否利用和发挥好数据这个战略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公共计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将大大促进企业之间、社会各行业间的数据收集、分享和实时处理, 在这基础之上必将孕育出大量的数据运营的新商业模式, 数据也将最终成为一切商业行为的决策基础, 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 促进人类从大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

2.3 以普及应用为宗旨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

作为三大科学研究手段之一的高性能计算机, 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各类科学技术对计算机性能永无止境的需求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在1996年的“Super Computing’96”大会上, 美国政府HPCC计划全国协调委员会主席John Toole在题为“危机、创新与机会:HPCC将向何处去”的报告中指出:“高性能计算与通信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及保持美国在未来的优势至关重要。美国政府将在高端计算机与通信、大规模网络、高可信系统等5个方面制定10~15年的长期计划, 保持长期持续性投资。”

过去的10年是超级计算机、特别是并行机飞速发展、走向成熟的10年。10年中CPU芯片的性能翻了几番, 计算机工作者发明了Wormhole (虫蚀寻径) 技术, 找到了更符合实际的Log P并行计算模型, 创造了成百的不同规模、不同拓扑结构的并行平台。特别是, 由于多种软硬件技术的进步, 使既具有可扩展性、又具有可编程性的、分布式共享存贮结构的并行机成为可能。并行计算机是当今超级计算机的主流。

并行计算机的发展史就是可扩展性与可编程性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直至统一的历史。可扩展性是并行计算机最大的优势, 可简单定义为“在确定的应用背景下,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要随处理机数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美籍并行处理专家黄铠教授语) 。可扩展性包括规模可扩展、时间可扩展和问题可扩展几个方面。规模可扩展的要点是均衡, 均衡的目的是防止瓶颈的发生, “三T”表达了当今均衡的指标。时间可扩展也称换代可扩展, 主要指体系不受限于芯片、器件、工艺等。问题可扩展指格点增加时, 系统能适应问题规模的扩大, 而当问题的粒度加大时, 效率能相应提高。现有的MPP, 如Inetl的Paragon、IBM的SP/2、国内的曙光1000, 一般认为是可以扩展的。

可编程性是在并行机发展的过程中, 伴随可扩展性而产生的新概念。并行计算机有共享与分布式两种存储结构, 所以操作系统进程间的通信 (IPC) 也有两种不同的机制:共享变量和信息传递。机器结构和操作系统的这些区别又影响到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编程模式。SMP的程序设计仍以传统的高级语言为基础, 系统提供自动并行识别或增加并行语言成分。而MPP必须建立另一种编程环境 (如PVM、MPI等) , 在程序中显式地写出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不仅导致应用软件编写困难, 还给广大用户增加了很多负担。为此, 创建了一个新的单词Programmability, 用以描述并行计算机的这一重要特点。

高性能计算机已走过了整整20年, 这是一段可扩展性与可编程性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直至统一的历史。市场需求是发展的动力, 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条件。有专家估计, 从现在起直到21世纪若干年, DSM结构将是超级计算机的主流, 将稳固地占领超级计算机的主要市场。

3 并行计算的发展———机群系统

机群系统是利用高速通用网络将一组高性能工作站或高档PC机, 按某种结构连接起来, 在并行程序设计以及可视化人机交互集成开发环境支持下, 统一调度, 协调处理, 实现高效并行处理的系统。从结构和结点间的通信方式来看, 它属于分布存储系统。机群系统中的主机和网络可以是同构的, 也可以是异构的。机群系统之所以能够从技术可能发展到实际应用, 主要原因是它与传统的并行处理系统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系统开发周期短。由于机群系统大多采用商用工作站和通用LAN网络, 节省了大量的研制时间。

(2) 系统价格低。构成机群的工作站或高档PC机是批量生产的, 因而售价较低。

(3) 用户投资风险小。机群系统不仅是一个并行处理系统, 它的每个结点同时也是一台独立的工作站, 即使整个系统对某些应用问题并行效率不高, 它的结点仍然可以作为单个工作站使用。

(4) 系统扩展性好。机群系统大多使用通用网络, 系统扩展容易。

(5) 节约系统资源。由于机群系统的结构比较灵活, 可以将不同体系结构, 不同性能的工作站连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6) 用户编程方便。机群系统中, 程序的并行化还是在用户熟悉的编程环境C、C++或Fortran下实现的。

总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对机群系统研究的深入, 特别是高效通信机制的开发, 机群系统的通信性能将会接近专用的互联网络, 并行编程环境和工具更加完善, 有望在机群系统上解决粒度更细的应用问题, 使并行处理系统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4 结束语

并行计算目前尚不是一门成熟的技术, 有待我们继续努力和完善。受到CPU单核处理能力的限制, 必须采用并行计算是提高软件运行速度的主要出路。但是由于并行编码的难度远超过串行处理, 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共同努力!

摘要: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至今的60多年时间里,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过去的20年, 是超级计算机, 特别是并行机飞速发展, 走向成熟的20年。20年中CPU芯片的性能翻了几番, 计算机工作者发明了Wormhole (虫蚀寻径) 技术, 找到了更符合实际的LogP并行计算模型, 创造了成百的不同规模、不同拓扑结构的并行平台。特别是, 由于多种软硬件技术的进步, 是既具有可扩展性, 又具有可编程性的, 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的并行机成为可能。并行计算机已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超级计算机的主流。本文主要从为什么要进行并行计算入手, 探讨了并行计算的基本涵义、处理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并行计算,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研究网.2014-2018年中国并行计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研究报告[EB/OL].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308/100414413.html.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0篇

1.1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总体增长良好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入世之后显得更加快速, 出口量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出现震荡, 200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数据统计,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中以轿车、客车、零部件、发动机、轮胎和车身占较高比率, 因此本文就以该六种产品作为代表, 并通过UN Comtrade中的数据, 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出口情况。

1.2 汽车轮胎出口比重最大, 其他产品尾随其后

中国汽车产品分销世界各地, 不同产品所占国际市场比重也不尽相同, 其中汽车轮胎出口比重最高。

1.2.1 轮胎

中国汽车轮胎是六种产品中占国际市场出口比重最多的产品。从10年的数据来看, 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08年和2009年的出口有所下降, 2008年出口量下降了10.8%, 出口额小幅上升9.18%。2009年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下降了49.72%和6.42%, 而2010年的增长率又达到了最高, 分别为145.14%和43.53%。中国汽车轮胎出口的排名一直稳居于世界前三。

根据2015年中国汽车轮胎行业C-BPI (China Brand Power Index, 简称C-BPI) 品牌力指数排行榜, 世界轮胎前十名分别是米其林 (法国) 、普利司通 (日本) 、邓禄普 (日本) 、固特异 (美国) 、韩泰 (韩国) 、回力 (中国) 、三角 (中国) 、锦湖轮胎 (韩国) 、马牌 (德国) 以及倍耐力 (意大利) 。这个排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牌的技术含量、知名度以及顾客忠诚度, 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跻身世界主要汽车轮胎出口国。

1.2.2 零部件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我国出口的汽车产品中, 出口数量最多, 并且逐年递增。仅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 2009年处于负增长, 出口量和贸易额分别下降23.71%和21.085%。2010年的增长率最大, 量额增幅分别达到了43.70%和44.625%。从2004年的世界排名第13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4位。

零部件出口企业虽然数量众多, 但产品仍较为低端, 价格不高。与汽车生产大国如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不同, 中国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公司作为支持, 容易受到国外厂商的挤压, 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 资源消耗大, 缺乏品牌效应。

1.2.3 发动机

中国汽车发动机在十年内的发展高低起伏较大,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有过负增长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率最高的是2007年, 出口量额分别增长58.63%和49.21%。2009年第一次下跌, 出口量额分别下降了19.54%和32.13%。金融危机后开始恢复, 于2011年达到顶峰, 增长率分别为25.57%和44.34%, 2012年出现了第二次负增长, 又分别下降了16.35%和13.01%。

中国的发动机竞争力虽然很弱, 但缩小了和汽车贸易强国的差距, 出口一直处在世界排名前十的位置。然而, 中国汽车发动机因国内汽车产业链的不完善, 许多核心零部件都还依靠国外的技术, 研发能力不强。

1.2.4 轿车

与发动机类似, 中国轿车近十年的出口动态呈现出大起大落却总体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出口量额增幅都超过了100%, 分别为105.42%和130.62%。中国轿车于2009年出现了第一次大幅度下降, 出口量额分别下滑57.7%和57.5%, 而2010年则分别增长了80.38%和68.83%。出口最多的是在2012年, 出口量额分别为569376辆和41.1亿美元。2013年出现了第二次负增长, 出口量和贸易额分别下跌6.82%和3.98%。

中国轿车出口在世界的排名从前四十提到了前二十。中国出口最多的是中级轿车和普通级轿车, 其中SUV较受欢迎, 而整体SUV出口以低端车型为主, 对比美日系车型竞争力不足。合资品牌基本上占据了将近80%的中高端主流市场, 中国自有品牌的轿车仍缺乏竞争力。

1.2.5 客车

中国客车较其他汽车产品, 呈现更加快速的增长, 20 0 6 年和20 07年的出口增幅甚至超过了10 0 %, 数量分别增长100.7146%和224.0402%, 同年贸易额增幅分别是111.7709%和115.9797%。但2008年的出口量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为-18.96%, 而出口贸易额却小幅上升, 为20.3%。2009年出现第二次负增长, 为-31.43%, 贸易额也下降41%。尽管如此, 中国客车出口世界排名从23名上升到了世界第二。

2014年以来, 中国向埃及、伊拉克等亚非地区大批量出口轻客, 但客车出口均价不断下滑。近年来,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公交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 尤其是快速公交领域, 缓解本国交通拥堵即空气污染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车辆排放实施更加严格的限值标准, 中国客车的设计更需要以人为本, 以绿色环保为首要条件, 扩大出口机遇。

1.2.6 车身

中国车身出口大体上呈现小幅稳定上升趋势。其中, 2008年的贸易额最为突出, 高达2.31亿美元, 创十年来历史新高, 其增长率达到了150.34%。2009年因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出现了唯一一次的大幅度负增长, 出口贸易额下降了65.173%。2012年经历了又一次负增长, 降低了7.111%。然而, 中国车身出口量在国际上的排名却逐年上升, 从2004年的世界第29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15名。

近年来, 中国车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主要出口至德国、韩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然而, 中国车身的设计仍然缺乏原创性。

从出口世界排名的角度来看,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排名逐年上升, 在2013年几乎都排入世界前十。与2004年相比较, 轮胎自2004年的世界排名第二后, 从2005年开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零部件第13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4名;客车从23名上升到第2名;车身从29名上升到第4名;发动机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 一直在十名左右。相对来说, 轿车是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中较弱的环节, 从37名上升到20名。要加强我国轿车出口, 提升轿车的出口竞争力,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3 中国汽车各产品主要出口方向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 也成为了世界汽车出口大国。世界汽车产品贸易出口到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 出口集中于欧盟、日本和美国, 中国位居第八。

中国汽车轮胎出口的方向主要包括美洲、中东以及澳洲。美国是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 然而出口份额逐年递减, 从2004年的30.51%降到了2013年的17.97%。阿联酋所占份额于2011年达到最高值8.5%, 虽然每年出口份额有增有减, 但趋势大致稳定。目前我国轮胎出口开始逐渐向亚洲、非洲等地区转移, 这些地区的需求增长也将拉动我国汽车轮胎的出口。随着汽车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轮胎出口也存在着更多的机遇。

中国轿车出口目的国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包括俄罗斯、中东、拉美。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比例逐年递增, 出口于2007年达到最多, 为25.36%。拉美地区汽车市场增速较高, 2013年中国出口到智利的轿车占到中国轿车出口的10.02%。中国对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并不多, 而中国可以学习汽车制造大国的先进技术, 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方向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 于2004年达到最高值42.96%。日本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第二大国, 于2004年达到了最高值17.18%。2004年以后, 中国对日本和美国的出口都有所减少。欧洲国家中向德国出口最多, 2011年中国出口德国汽车零部件占到了4.52%。中国将大量的零部件出口到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地区, 说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已经大幅提高。

中国客车出口以亚洲欠发达地区为主, 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占据较高份额。2004年哈萨克斯坦所占的份额最高, 达到了22.85%, 但从此中国出口该国的汽车就降低到平均2.47%。尽管如此, 中国的客车出口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2014年, 中国安凯客车出口阿尔及利亚1100辆, 中通校车出口沙特2186辆, 这是国内单批次出口最大的客车订单。我国客车出口正在渐渐向南美和北非转移, 客车企业也逐渐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

美国和日本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出口地。2010年, 中国出口日本的发动机份额达到了20.77%。2011年,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发动机达到了26.04%。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发动机较多, 说明中国汽车发动机的制造水平正在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 但是总体出口国家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主要是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中国汽车发动机企业需要学习汽车制造大国的先进技术, 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本, 才能更快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中国车身的出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其中亚洲国家居多, 车身出口到印度经历了漫长的增长过程, 2011年出口到印度的车身份额多达39.06%。出口到伊朗的份额紧随其后, 2007年达到了顶峰, 为30.71%。中国车身的技术及设计需要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才能够稳住现有发达国家的出口份额, 拓宽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以上六类产品中, 除了汽车零部件, 其余产品出口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而轮胎、零部件、发动机以及车身的出口中, 美国都占据了不小份额。中国汽车产品已经慢慢走入发达国家市场, 同时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中国在未来国际汽车市场上的表现不容小觑。

2 中国汽车出口所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核心技术, 开发能力薄弱, 遭遇技术壁垒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汽车出口大国,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轮胎出口虽名列前茅, 然而中国轮胎大多为贴牌生产, 知名的国内品牌较少。从车的外观形状到车的发动机零部件, 都有模仿国外先进设计的影子。中国汽车产业缺乏创新能力, 综合技术人员不足, 一汽的技术开发人员约为2600人, 仅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2.6%, 而日本丰田公司的职工总数与一汽相似, 但技术开发人员近万人, 占职工总数的9.8%。由于技术水平落后, 技术认证成为困扰中国企业的普遍难题。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不被外国承认, 且不同国家执行各自不同的标准, 为中国汽车出口设立了重重障碍, 就美国市场而言, 中国汽车要通过的美国汽车检验标准多达400多条。

2.2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有率低, 未达到规模经济

中国汽车出口产品主要基于劳动力成本, 研发投入不够。中国自有品牌车企不像发达国家有后台的支撑和技术的支持, 导致中国新兴的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除此以外, 中国生产的轿车装备以及电子化水平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 中国生产符合国际化市场需求标准汽车的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成本。

2.3 出口产品发展不均衡, 中低档商品居多

从前文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汽车产品的发展并不平衡, 出口最多的产品和最少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口较少且技术较低的产品无疑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短板”, 影响到了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市场。中国出口的汽车产品还不具备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 仍是以低端和低价格产品为主, 还是以低价格以及低性能为特点, 以良好的性价比吸引着消费能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2.4 中国汽车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仍需加强

中国造车远销海外, 但是能通过欧美标准的汽车仍然较少。相较于中国, 欧美国家的汽车行业起步早, 发展比中国成熟, 对于中国廉价车的质量仍心存芥蒂, 这就是中国汽车难以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原因之一。汽车作为现代人越来越重要的代步工具, 从车身钢材到安全玻璃到发动机, 速度、舒适和安全问题在汽车设计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 只有保证了质量, 才能保证用户的安全。此外, 中国汽车企业对于售后服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只管卖车, 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市场战略。

3 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对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努力提升自主开发能力, 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新技术研究的支持, 大幅度投入研发, 使我国汽车科技变得更加成熟。同时, 着重培养汽车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尤其是在软件、产品开发、工艺规程设计、市场营销策划、汽车贸易等方面。这样一来有助于中国车企在海外开设汽车公司以及工厂, 让国外的公司看到中国汽车的先进技术, 建立良好口碑。加大自有品牌的宣传力度, 对其发展进行鼓励和支持, 赢得良好口碑, 建立优秀品牌, 保证汽车出口健康发展, 有助于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可以学习国外汽车企业走兼并重组的路线, 带动整个汽车产业整体发展, 提升核心技术。同时, 设计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法规的汽车产品, 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去开拓市场, 避免被反倾销的问题和贸易壁垒的问题。

摘要:汽车工业因为其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技术的吸附性, 使其一直被许多国家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入世以来, 国际贸易地位稳步上升。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尽管如此, 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仍然主要以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与组装环节为主, 出口汽车产品技术含量的国际竞争力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本文将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与世界先进国家进行对比, 就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分析,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军, 刘晓辉.我国国产轿车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4 (12) .

[2]黄忠伟, 黄梦哲.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反思 (下) [J].企业研究, 2014 (17) .

[3]徐文英.中国轮胎出口情况及美国和欧盟地区轮胎市场情况分析[J].中国橡胶, 2013 (11) .

[4]邵秋萍.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 34 (4) .

水利施工管理现状及问题解决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现状;安全隐患

0 引言

依照客观层面审视,我国水利工程阶段化进步幅度较大,这与内部高效化管理手段产生直接性关联。可现实中,不同区域水利工程布置延展期间,有关内部施工人员素质不足、工程结构安全质量低下、工期管理秩序紊乱等现象百般呈现,如若想令相关工程承包企业继续维持短工期、高质量、低成本造价控制成就,是极为不现实的。

所以,目前水利施工企业要做的,便是尽快针对自身管理状况进行客观验证解析,同时联合各类创新技术设施和思维模式进行全方位整改策略制定。

1 目前我国水利施工活动整体管制状况客观论述

水利施工内部管理结果直接决定对应规划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结果,可现实中大部分施工活动隐藏突兀性问题,包括企业管制意识低下、行为过程形式主义严重、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不足等状况。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必然令水利施工活动长期陷入被动发展境遇,造成严重的资源、成本浪费迹象,并且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明显背道而驰。

1.1 整体管理思维过于凌乱

维持稳定的管制思维,是强化水利施工整体管制水准的前提保障,但是现阶段大部分规划企业内部责任机制划分规则过于凌乱分散,包括独立结算职位的空缺迹象等,使得大部分职责内容难以流畅交接,不曾深度贯彻预设控制指标。以上结果致使现如今水利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广泛分布,尤其经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仪器配备和对应经费投入力度微小状况影响,一时间令健全化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架构难以修缮,严重制约了日后各项形式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展步伐。

1.2 管理过程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特征

截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与其各项流程形式主义现象息息相关。须知水利施工管理工作本身高度关注实用、专业性,而形式主义的过度蔓延,无疑是在极力打消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态度。

另外,在管理期间的奖惩激励和升迁机制层面上,因为单位施工人员收入结果和综合绩效明显不直接挂钩,致使此类群体自我改造和工作质量提升意识不强。毕竟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繁琐、复杂性支撑因素众多,施工管理期间一旦产生任何疏忽现象,都无法针对工程现场进行科学监督和协调控制,当然后期成品结构安全质量也就无从考证。

1.3 管理主体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准全面低下

结合长期实践调查经验整理判定,水利施工管制主体专业技能掌控结果,将直接决定着后期工程项目的盈亏状况。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区域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不管是在专业技能或是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表现方面都不尽理想,单纯透过个体责任意识方面观察,管制人员几乎完全忽视现场各类施工设备磨损和能源消耗数量过大现象,同时在竣工交接期间难以贯彻预设调试指标,这无疑会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创伤。

2 今后我国水利施工管理的统一改进措施内容系统化验证解析

水利施工管理有其特殊性,就是水利工程不仅仅关系一个或者几个建筑物,更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用水问题,乃至地区安全问题。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身上的社会责任更重,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更高。

2.1 快速强化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能效

第一,尽量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构筑并开放沿用健全形态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体系架构,此类措施可以说是有效稳固阶段化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特性的前提支撑条件。同时应该时刻凸显项目经理的核心控制地位,确保内部各类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体制都能获得有效落实,针对特定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力实施高度明确阐述;必要情况下可考虑联合科学管理体制和施工安全法律文件,进行现场不同人员直接约束和强制管理。

第二,顺势强化稳固阶段化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实际上现如今我国各类区域水利工程内部施工管制主体安全意识低下,在处理施工标准方面明显缺乏重视态度,加上内部员工本身流动性较大问题制约,所以必须快速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内容落实,并针对一类新进员工加以安全管理关键性机能训练。

2.2 加大水利施工管理技术创新整改投入力度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单元,需要竭尽全力维持内部结构安全质量。依照客观层面审视,水利工程

本身繁琐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尽快制定科学防治方案显得极为重要。所以,相关规划主体有必要主动联合此类工程建设特征和施工规范理念,进行较为妥善的施工控制、监督体制构筑。

如今各类水利施工部门沿用的控制手段过于陈旧,需要进一步依照现代管理和水利工程施工特征,进行内部管制模式、施工内容、人员素质优化改造,确保对应工程管理流程能够主动朝着现代化、高效化以及合理化形态不断过渡扭转。

2.3 水利工程材料完好质量的进一步协调控制

我国水利工程现场长期以来遗留劣质材料弊端迹象,这对于今后工程项目交接质量来讲原本就是致命性打击。就是因为此类材料价格过于低廉,使得部分施工企业忽视其可能引发的质量危机,令今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饱受威胁。所以,有关细致化调试手段具体表现为:

首先,针对一切进场材料加以严密检验,确保正规厂家合格、生产许可以及出厂检验报告资料的全面出示,持续到重复检验通过之后,进行工程现场分配调用。再就是及时和订货单位人员进行交流,透过完善的市场材料价格报表,进行不同厂家优质、廉价材料综合筛选。

其次,持续改进施工现场各类材料保管实效,如若说发现相关材料衍生任何形式的质量问题,就必须立即停止其在对应工程项目的使用结果,确保一切事务处理完毕后向上级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考虑采购其余材料加以协调补充。

最后,为了切实强化现场施工材料质量水准,可以进行专业化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并且利用抽样或是全面化检验方式,进行阶段化所需沿用的材料质量精确检验,一旦发现任何质量不过关迹象,便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4 水利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同步强化完善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改革的另一类重要任务,便是针对内部技术型人才加以长期科学化培训。毕竟此类工程对于人才素质要求方面还是较为严格的,不单单需要详细掌握工程建设细节,同时能够针对周边地理、人文环境做出合理的应对决策。水利施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这种长期属性要求建设者必须用整体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不能目光短浅。所以,施工企业应采用“学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对人才要勇于派出去学习,努力提升能力,同时要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更多的精英。同时,还要完善水利施工设计、管理人员的日常学习工作;让设计人员也要了解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懂得一定的技术原理,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水准,保证施工质量。使已有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效用。

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各种合同方面的管理。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具有严肃性和不可更改性。在这里,

要把合同的管理这项工作做好,并本着公开、公平、科学、合法的

原则制定合同文本;严格遵守签订合同的流程,严格按合同施工,及时清算过期合同。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不仅要保证工程管理在法律的控制下,还要运用合同手段,强化监督机制,保证工程质量。

3 结语

正如上述内容陈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本身保留较强的长期、系统性特征。特别是在今后市场化竞争趋势极为激烈的氛围之下,水利施工有必要在最短时间范围内加强内部施工管理质量,确保此类工程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今后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贡献自身应有的协调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伟.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J].科技风,2009,13(11):125-136.

[2]张彦忠.谈如何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9(18):145-162.

[3]马伟利.关于水利施工的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3(11):134-150.

[4]郑良春.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2,16(03):220-224.

钢铁行业去产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12篇

自2000年以来,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 大量中小民营钢厂纷纷上马, 钢铁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虽然国家自2009年加大了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力度, 但为应对经济危机提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打乱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节奏, 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13年开启的新一轮去产能在实践中延续“行政”老办法, 企业退出渠道、职工安置等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效果不佳, 钢铁产能继续扩张。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明确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具体到钢铁行业, 去产能成为行业开展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2016年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吹响了钢铁行业新一轮去产能号角。目前各部委八项配套措施均已落地, 地方陆续公布详细淘汰方案, 计划五年内淘汰粗钢产能1.65亿吨。

1 钢铁行业去产能现状

1.1 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弧顶区, 产能居高不下

随着2008年的4万亿刺激效果逐渐减弱, 我国粗钢产量增速自2009年大幅增长13.5%之后呈阶梯放缓态势。特别是2013年之后, 粗钢产量增速回落幅度明显加大, 至2015年粗钢产量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也表明我国钢铁产量已进入峰值弧顶区。2015年, 全国粗钢产量达8.04亿吨, 同比下降2.3%, 而上年同期为增长0.89%。

与此同时, 我国钢铁产能继续增长。通过工信部“白名单”305家企业的粗钢产能已达11.5亿吨, 据此测算, 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9.9%, 产能利用率继续下降, 也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欧美国家按照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过剩的评价指标, 正常值在79%~83%之间。按此标准,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连续四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1.2 前一轮去产能效果不理想

此前一轮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始于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 计划通过5年努力,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从化解过剩产能效果来看, 2010~2015年, 我国淘汰落后炼钢产能任务完成量累计11083.15万吨。而通过工信部“白名单”305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能已达11.5亿吨, 与2010年相比, 新增炼钢产能接近4亿吨, 远超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完成量。

1.3 中央启动新一轮去产能, 各省淘汰产能总量超过全国目标

2016年2月,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 从2016年开始, 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 2016年全国粗钢产能压减任务为4500万吨。根据各省市公布的具体淘汰方案, 2016年各省去产能目标总和为6712万吨, “十三五”期间压减粗钢产能1.65亿吨, 均超过全国目标。河北、江苏、山东三省计划五年内压减粗钢产能分别为4913万、1750万、1500万吨, 占总目标的49.43%, 天津、新疆等7个省市压减粗钢产能在500~900万吨左右, 其余省份压减粗钢产能在500万吨以下。

2 钢铁行业去产能主要问题分析

2.1 去产能进展缓慢, 且地区进展不平衡

根据去产能部际联席会议, 截至7月底, 我国钢铁行业退出产能2126万吨,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4500万吨的47%, 总体进度不理想, 地区之间进展也不平衡。其中, 浙江等4个省份已经完成全年任务;河北、辽宁等8个省份工作进度在10%~35%之间;超过10个省份的去产能工作尚未实质性启动。

2.2 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大, 存在畏难情绪

在GDP增速和财政压力下, 地方政府去产能行动缓慢。一方面, 目前部分钢铁大省的经济增速已经垫底, 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势必造成地方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 目前落后钢铁产能已经基本淘汰完毕, 400立方米以下高炉的产能比例已经不到1%, 继续采取行政手段压减产能困难重重;此外, 本轮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涉及到50万职工安置问题, 处置不当将影响社会稳定。因此, 地方政府在去产能问题上存在畏难情绪, 行动迟缓, 等着照搬照抄别的地方探索出来的成熟经验。

2.3 行业兼并重组模式仍待探索

2000年以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波动较小, 前四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在30%左右;2001~2007年,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 大量中小民营钢厂上马, 钢铁产业集中度缓慢下降;2008年以后, 我国开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大型钢铁企业开始联合重组, 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大联合体相继成立, 粗钢产量CR4由2007年的20%提高到2011年的29%;自2012年以后, 各大钢厂由于种种原因产量提高有限, 部分兼并重组项目宣告失败, 产业集中度持续下降。2015年, 粗钢产量CR4更是降至18.47%。这也表明,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并不成功, 仍处于“艰难探索”期。

2.4 去产能引发钢铁价格反弹, 部分企业仍存侥幸心理

2015年以来, 在供需两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 国内钢材产品价格延续上年的下滑趋势, 屡创新低。2016年初, 在供给侧重磅政策刺激下, 钢铁行业需求端明显改善, 钢材社会库存得到持续消化, 钢材价格逐月回暖, 钢铁日均产量也逐月升高, 4月末, CSPI指数回暖至84.66点, 创年内最高值。5月份, 钢厂在价格回暖刺激下继续扩产, 粗钢日均产量继续提高至174.54万吨/天, 创年内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钢铁行业供需已经进入峰值弧顶区, 短期内不具备走出谷底的条件。5月份, 钢企复产节奏加快, 内需增长疲弱, 外需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而恶化, 导致行业供需失衡, 钢材社会库存消化放缓, 引发钢材价格明显回落。与此同时, 由于上半年去产能工作进展不利, 国家加大督查力度, 唐山杭州等地区也开启限产, 粗钢日均产量在5月达到峰值后两连降。钢材价格随着产量下降后得到一定支撑, 市场行情稍有好转, 部分心存侥幸的停产企业立即复产, 进而推动钢铁产量回升。因此, 钢铁行业去产能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避免地方做“纸面文章”, 彻底关停落后产能钢厂, 封存或拆除冶炼设备, 谨防淘汰企业因市场行情好转而死灰复燃。

3 钢铁行业去产能趋势展望

3.1 供给侧改革助推行业去产能, 行业提质升级进程将加快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将助推钢铁行业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度, 推动行业从增量发展阶段过渡到减量发展阶段, 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高效发展阶段。目前, 发改委等十部委已就今年钢铁去产能展开全国督查工作, 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本轮化解过剩产能在政策层面的工作开展扎实, 再加上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 预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即5年内压减1~1.5亿粗钢产能, 钢铁行业提质升级进度将加快。

3.2 退出渠道逐渐顺畅, 兼并重组有望获实质性突破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僵尸企业缺少退出通道。想要“僵尸企业”彻底退出, 必须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以及对债务进行有效处置。关于职工安置, 人社部提出今年中央财政要拿出1000亿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安置工作, 切块到钢铁行业约277亿, 加上地方配套资金, 基本可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债务方面, 国发[2016]6号文提出“运用市场化手段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 落实金融机构呆账核销的财税政策, 完善金融机构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力度的财税支持政策”。同时, 2016年9月, 中钢集团债转股获批, 将为部分高负债率、经营压力大的钢铁企业提供示范案例, 减轻钢铁行业负债压力。

随着具体措施的逐步落实, 钢铁行业退出渠道将逐渐顺畅, 再加上本轮去产能政策层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 并突破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瓶颈, 大胆果断剥离不良资产, 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未来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将不再背上沉重的人员负担和债务包袱, 兼并重组工作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莫开伟.钢铁去产能须摆脱短视利益掣肘[J].金融经济, 2016, (15) :40-41.

[2]朱辉.从供需两端谈中国钢铁产业去产能[J].社科学论, 2016, (8) :153-155.

[3]杨莉.我国钢铁产业限产政策的历史反思与生态转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5, (3) :82-86.

上一篇: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下一篇:管理经济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