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岗位培训范文

2024-07-13

开展岗位培训范文(精选12篇)

开展岗位培训 第1篇

1岗位培训的思路

岗位培训必须全面贯彻“积极推进、突出重点、按需施教、保证质量、注重实效、逐步完善、形成制度”的指导思想。按照岗位需要对职工进行选手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劳绩等方面的管理, 搞好企业的定岗、定员、定职三项工作, 制定好岗位规范, 选定好岗位培训教材, 抓好配套措施, 贯彻培训、考核相结全的制度, 效果上抓追踪, 信息上抓交流“。培训重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作, 主要是进行“补缺、补差、增新”三个方面的培训。在以适应性培训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的开展好转换性培训、提高性培训、革新性培训和超前性培训等, 为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做保障。

2具体实施

2.1制定岗位规范

2.1.1目的:

制定岗位规范是进行岗位培训的基础工作, 企业根据岗位规范的内容, 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做到持证上岗,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2.1.2意义:

在企业中, 上岗人员不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其中岗位培训尤为重要, 只有提高做作业人员本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 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制定岗位规范, 提示了上岗人员与岗位对上岗人员必备素质要求的差距, 这就为职业培训明确了培训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目标, 也使企业清醒认识到这才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阻碍,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 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再一方面, 制定岗位规范可以为职工提高自身技术素质指明方面, 使广大职工在接受岗位培训后从根本上提高自己。

2.1.3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企业中, 职工的工作态度好坏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思想素质。一个思想觉悟高的职工会积极的工作, 不怕苦、不怕累, 全身心的投入到岗位中, 因此不能放松对职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理论,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招待三个代表”中的内容, 加紧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 要让职工了解当今改革的形势, 企业发展的目标, 要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形势, 企业发展的目标, 要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2.1.4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员进行的旨在扩展、开阀视野、提高技能的教育。

作为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 本身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他们具备应有的条件, 这是他们的优势。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有更高水平的技术才能适应社会, 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重新认识社会、认识企业、认识自己, 要不断钻研, 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 为企业创效,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1.5做好职工岗位技术的培训

随着企业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使用, 企业的生产工艺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工作在各生产岗位上的技术工作, 其自身的技术素质水平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 我们必须抓好对他们的继续培训和补偿教育。目前, 技术工人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若干个工种, 对于同一工种以按其各自的责任在横向上划分为不同岗位, 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 才能适应生产类型、工艺过程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对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分四个方面:

2.1.5.1实用性

对于同一工艺种技术工人由于工作要求分为若干岗位,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岗位的职工、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 编制好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 选编好培训教材, 并突出各个岗位的实用性。比如采油工计量岗位, 培训时就应该要求岗位职工对计量间的流程、分离器的流程及工作原理、性能牢记并掌握, 对量油方法做到熟记在心。其它岗位的职工在培训时也要加强自身技能的学习, 无论年龄大、工龄长短, 同一岗位的职工都要接受同样层次的培训, 达到同一水平, 从而提高岗位工人的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他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训时, 根据岗位性质准备教材, 因此职工在学习时根据自己的岗位要求学习, 做到本岗位技术精通。对于其它岗位的学习, 相比本岗位可以少一些, 但也必须弄懂, 多在技术上下功夫, 达到目前企业用人的标准。

2.1.5.2实践性

对于岗位工人的培训不仅要以理论教学、实习教学为主, 而且还要加大他们动手的训练。由于目前在企业生产中引进了很多新的工艺, 而旧的设备又经常出现故障, 因此, 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许多荆手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培训中要让职工带着问题进行培训, 要把新的生产工艺与过程、复杂设备的调试与维修、生产技术难题的分析与攻关、事故隐患的防止与排除作为对职工实践教学的重点。

2.1.5.3科学性

在培训过程中, 严格规范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 对培训计划、培训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选定, 要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 教师应该反复研究、论证, 科学地搞好职工的培训, 使他们自身的素质跟上企业不断发展前进和步伐。

2.1.5.4严格性

职工岗位中的考核工作是整个培训中的重要五一节, 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客观依据。因此, 我们在培训中要根据成人特点, 严格考核制度和标准是保证职工岗位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 岗位培训是目前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重视岗位培训, 加强岗位培训, 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才能为企业创效, 使企业腾飞。

开展培训的通知 第2篇

为进一步做好纳税服务工作,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纳税人的需求,经研究,县局将定期开展“税收大讲堂”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相关规定、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办税流程、表证单书的使用、纳税人权益保护等。具体要求:

一、“税收大讲堂”培训活动由纳税服务股牵头,各业务单位主办。业务单位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年初提交培训需求,纳税服务股结合县局年度工作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二、主办单位要按照拟定的培训内容安排授课人员精心准备课件,授课以集中培训方式为主,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纳税人容易接受的培训方式,如税收知识问答,网上培训,QQ平台互动等。做到既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负担,又能收到预期培训效果。

三、纳税服务股和各税源管理单位要做好“税收大讲堂”培训活动的保障工作,纳税服务股负责纳税人培训前的需求征集,并将需求提交有关业务单位,培训中的牵头组织,培训后的效果调查等。培训结束后,将相关培训资料的汇总归档等。各税源管理单位负责按培训对象通知纳税人,并负责组织培训人员签到等。

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税收大讲堂”培训活动,将其摆上重要日程,作为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税收大讲堂”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对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率,提升纳税遵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xxx

谈谈结合体校特点开展网络培训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培训; 业余体校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33-001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化时代,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是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重要工作。如何结合体校特点开展网络培训,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针对体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网络培训工作,除了有其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开展网络培训,尤其是结合体校特点开展网络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关键因素,而有关部门协同工作则是开展培训的重要保证。

由于体校是一所以培养和输送各类运动员为主要工作的特殊学校,学校除了完成基本的文化学习任务以外,其他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各项目的训练。因此越是业余时间,训练任务越是紧张。另外,根据我校的老教师较多的情况,虽然他们在教学上是骨干,但以往很少或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所以,给整个培训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针对这些特殊情况,我认为,只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通过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克服种种困难,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学生的训练间隙,组织培训,同样可以达到整个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其次,想要认真完成网络培训的具体工作,建设一个好的机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络培训提供良好的硬件保证。

过去,由于我校体制的特殊性,别说是进行网络培训,就连应付日常的工作都感到很吃力。为了改善体校的教学环境,适应新形势下对网络知识的要求,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为实施网络培训的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校实施的是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这样学生平时接触信息化就有很多机会,学校配置了用于教学和管理的计算机,并完成了学校局域网的建设,便于教学和信息化管理,学校还专门投资、开通了ISDN,使整个局域网都能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的Internet浏览。不仅提高了上网速度,而且还满足了全校师生上网培训和查询有关教学资料的需要。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师生的应用能力是开展网络培训的基本思想。由于师生中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很缺乏,根据这种情况,整个培训过程采取分批分期、视不同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1.对教师重在掌握浏览、搜索

针对体校老教师比较多,对计算机的接触较少的现状,在培训中主要是要求学会浏览、办公自动化,知道如何到网上搜寻与自己教学紧密相关的资料,以获得更广泛的科学知识。根据学校实施计划的安排,对全体教职工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主要讲授基本知识及慢慢深入到现代化的网络时代,深入浅出的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和办公自动化。

2.对初中生旨在进行兴趣的培养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各类运动员为主的业余体校,加上过去没有机房,因此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的初中生几乎对计算机的知识很缺乏,针对这一特殊性,我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并结合他们训练的间隙,利用双休日学生进行身体调整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培训。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培训的目标。经过这样的培训,学生们不仅已经培养起了对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握了许多基本技能,而且还向学校教务科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从而也促进了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加强对学生们进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讲授有关办公自动化的内容,介绍如何制作个人主页,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和多方位“推销”自己。使他们既学到了运用网络来传递信息的方法,同时也在教学中完成了学校制定的网络培训任务,为今后如何组织多方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经过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不仅圆满完成了网络培训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使全体师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利用Intenet这一无所不能的巨大知识宝库来寻找更多更新的知识财富。

开展校内岗位培训,培养汽修人才 第4篇

一、汽修专业开展岗位培训的必要性

我校从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2+1”教学模式, 经过了5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岗位培训对技能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汽车修理这类更强调实践经验的专业,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对整个工作过程有深入的

了解, 而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取, 主要通过案例性的岗位培训才能实现。目前在学校中主要还是接受学科系统的专业培训, 如汽车修理被分成了发动机、底盘、电控、车身等各个部分, 但在实际维修中则经常要同时用到几个部分的知识, 因而必须打破原有的知识系统, 重新组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这只有在岗位培训过程中, 才能做到。

2. 岗位培训可减少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困难。

曾有汽修专家说过:“学校不可能培养出汽修大师。”论据就是学校培训里只能讲授到一部分车型的常规故障, 而真实汽车的车型成千上万, 故障千变万化, 在碰到陌生的车型或故障时, 许多新手就会遇到知识技能迁移的困难, 难免束手无策。岗位培训则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3. 与学校教育的“人工环境”相比, 岗位培训的

“自然环境”更能有效促进对学生社会能力和组织管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工作岗位中的真实环境所提供的从物到人的全方位适应锻炼, 以及给与学生的压力与责任感都是学校所不能比拟的。

二、汽修专业开展岗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开展岗位培训, 目的就是要缩小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过程之间的差距。它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学校或培训中心设计的学习环境更加符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二是使工作岗位具备培训能力,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在岗学习成为可能。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开展的工学结合岗位培训形式主要都是按上述第二种途径, 但汽修专业在实施过程中, 却碰到了不小的难题。

1. 现阶段汽修专业岗位培训形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 目前我国汽修行业还处于遍地开花的状况, 汽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我校所处的江门市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汽修专业学生下厂实习很难采取大规模集中的形式, 一个班经常要分散到多个企业, 这势必造成管理困难。其次, 汽修行业竞争激烈, 企业考虑到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等因素, 很难兼顾到工作岗位的培训功能, 更不可能按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去实施。第三, 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有限, 很难根据每个汽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实习方案和派遣学习主持人。因此, 这样的分散式培训不仅难于管理, 实习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2. 汽修专业岗位培训的新思路

我校提出了按第一种途径构建新岗位的培训思路———校内岗位培训法, 即成立校内汽修企业并融入教学, 有效解决现阶段企业岗位培训的无序性问题。

目前, 一些汽修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虽都办有汽修厂, 但都以对外服务和以盈利为目的, 与普通汽修厂的功能区别不大, 我校的汽修厂则以教学为目的, 基本不考虑盈利。主要服务对象为学校公车和教师私人车辆, 运作时免收工时费。为适应学生实际技能水平, 服务内容重点为日常保养维护, 对摩托车则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维修。修理厂整个工作流程参照正规厂家流程运作, 还对全校车辆档案实行电脑管理, 定期提醒车主前来接受服务。除了维修后的检验工位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外, 其余工位均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适合于汽车维修和汽车商务两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开展岗位培训。

三、汽修专业开展校内岗位培训的可行性

1. 校内修理厂可提供适合进行岗位培训的工作岗位

表1列出了适合进行岗位培训应具备的要求及校内修理厂能提供的条件。

由表1看到, 校内维修厂一方面由于紧贴学校, 培训资料充裕;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主要为校内车辆, 时间为上班这一非主要用车时段, 适合学生维修;再加上维修工作本身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因此校内维修厂的工作岗位非常适合开展岗位培训。

2. 校内修理厂可为培训提供充足的工作量

由于校内修理厂采取的是以培训为主的非盈利经营策略, 对校内车辆进行定时提醒、跟踪服务, 且利用上班时间, 大大方便了教职员工, 因此得到广大员工的全力支持。我校教职员工现有车辆近200辆, 以平均二个月为一个维护服务周期计算, 每月的业务量约100辆, 平均每天达五辆以上, 再加上校外车辆和车辆故障率, 目前每月来厂服务的车辆达到150台以上。校内维修厂的基本业务得到了保障, 能够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上岗。

3. 校内修理厂的培训内容适合市场需求

目前, 我校校内修理厂的主要业务是车辆的维护保养, 虽然技术要求不高, 却很实用。据统计, 维护保养项目占了普通4S店70%的业务量。今后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校内修理厂还可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在确保培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服务社会需求。

实践证明, 依托行业, 开展工学结合的岗位培训,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简讯 第5篇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为提升教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切实提高正确处理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6月11日下午,我校邀请青海省政安消防宣传教育中心的周学荣警官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此次讲座,周警官通过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由于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而引发的事故,并通过理论讲解和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特别从居家、行车等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就消防日常检查、消防火灾的应急和预防、疏散逃生的基本常识、消防设备如何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常识课。

开展校本培训建立学习型学校 第6篇

一、构筑现代学习型学校的现实涵义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地区开始。随后,实验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新课程实验之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终身培训是每个教师适应职业生活的最主要武器。

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规定,实施新课程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而随着实验范围的扩大,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物力都有困难,这些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凸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必须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习型的学校,应成为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学校中,全体教师将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一起探索如何共同有效地学习,以实现共同的事业目标。

二、实施校本培训,创建现代学习型学校

当前广大中小学校应该抓住新课程培训和广泛开展新课程标准培训这个时机,开展校本培训,并以此为平台构建学习型学校。

(一)校本培训的概念

教师培训一般可分为院本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主要形式。院本培训是指教师集中到师范进修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集中学习指定课程,完成教学计划。而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特点

1、针对性。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它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变动进行弹性设计,在内容上,可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而灵活应变。

2、多样性。既可以是经验交流,师带徒制,也可以是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行动研究。 3、整体性。以学校的整体发展为本,有助于优化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文化。

(三)校本培训的优势

1、从培训理念上看,淡化把教师集中到本校之外的某个培训机构,让他们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让教师不必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接受全面的培训。

2、从培训主体看,非校本培训的实施主体是大学和进修院校,由专门的培训机构决定培训的计划、内容、监控和考核。而校本培训中,中小学是培训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具有更为深切的体会。校本培训并不排除离职进修或学历培训,更不排除邀请培训机构、培训者参与校内教师的培训,但在培训中起主体作用的是学校自身。

3、从培训目的看,二者都是为了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非校本培训依据的通常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般要求和本地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校本培训的具体培训目标则源于本校的实际需要。

4、从培训内容看,非校本培训的内容较多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着眼于专业知识的深化巩固,而校本培训内容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管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解决”。

相对而言,各种较高层次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学术性、研究性、学历性的培训,由专门培训机构担纲比较适宜;紧贴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可能更有利于教师成长。在具备必要的条件的中小学中开展规范而开放的校本培训,比较符合我国教师数量大、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较大等实际情况,因而它可望成为一种与校外培训优势互补的培训模式。

(四)校本培训的实施

实施校本培训要着重“五化”建设。

专门化。学校要设有专门负责培训的机构,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建立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并且要有一批骨干教师和一定的设备、经费支持。

研究化。新的观念是“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是值得推崇的模式。学校应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使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这样,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这应当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就当前来说,应当注意与新课改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行。

共享化。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这就是教师通过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在以往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如今,在学习型社会和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社会化。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合作化。指中小学与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机构合作,这样才能发挥两方面的优势,将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水平和效果。

(五)培训模式

英国谢费尔德大学教育学院曾设计了包括确定需要、谈判、协议、前期培训、主体培训和小结等环节的“六阶段培训模式”。借鉴他们的作法,根据“五化”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五阶段模式”:

提出培训课题。由中小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带有研究性的培训课题,以便围绕课题来确定培训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培训计划。这需要中小学和有关的高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共同研究决定,根据课题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

理论学习。相当于前期培训,时间—两天,可以在大学进行,也可以由大学派人到学校进行,主要是介绍有关理论和方法论动态,开拓视野,加强交流。

有指导的研究。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起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效果,完成有关课题研究。

评价。课题培训计划完成之后,教师培训告一段落,教师要对自己在课题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策略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大学指导教师也要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改进提供参考。

开展校本培训的“三宝” 第7篇

打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读书活动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校本培训方式。因此,要在全校教师中打造“书香校园”,校领导要坚持读教育专著、读教育名家、采集国内外先进教育信息,定期向教师推荐“书目”和“文章”;学校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将教育报刊上的有关文章编印成册,供教师阅读、借鉴;倡导教师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每周选读一篇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举办“读书沙龙”,让教师谈读书心得,参与讨论。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先后组织了“修师德铸师魂”、“我爱阅读”、“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和“给教师的建议”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教师在学校搭建的知识、经验共享的平台中畅谈、感悟、体验和享受,其理论素养将会得到提升。

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校本培训要立足于校内优秀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展,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上,让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享优质资源。

规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人人为师、能者示范、优势互补、才艺共享的活动,也是最经常、最实用、最便利、老师们最渴求的校本培训方式。笔者所在学校实行了“单元分析、个人主备、集体完善、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五步走的单元集体备课制。在加强教研组、年级组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不同年级、异学科的共研,如让数学、英语、音、美和科学教师走进语文课堂,请他们从各自学科教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学。这种以年级学科为主、不同学科结合的集体备课方式,调动了所有教师的积极性,集中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优秀教师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间真诚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以老带新”,推行“师徒结对制”。这是缩短青年教师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一种快捷的校本培训方式,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向名师“看齐”。实行“师徒结对制”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制度,对师徒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学校一直把新老结对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定期查看新教师听课学习笔记和老教师听课指导的笔记。师徒教学相长,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使老教师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案例”入手,观摩教学,引导教师走自主发展之路。案例研讨和观摩教学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较强,老师们看得见、感悟深、易学习、见效快,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教学新人和鼓励教学创新,每学期都组织教育教学案例设计比赛和优质课评比。这样人人参与的案例研讨培训,是一个由观摩到创新、由交流到探究、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师专业提升过程,深受教师的欢迎。

同组共研,全员参与,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尽快提高实施新课程质量的迫切需求。为了突破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围绕一个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节课,由一名教师执教,全校教师听课,课后由组代表说明教学目标、教案设计和难点突破措施,授课教师谈授课体验和感受,听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从同组共研一课到全员同评一课,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有了较深的理解,加快了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规范教师书写习惯、提高教师教学简笔画技能的“三字一画一话”的系列活动,以整合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现场评课活动及现场说课竞赛活动。本活动以比赛为主,兼顾其他方式,通过比赛展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精神风貌;通过比赛提高教师合作能力和集体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以赛代训、以赛促训的目的。

国外怎样开展教师培训 第8篇

美国:教师进修与获得学位、增加工资相结合

美国不具有学位的教师只要学15个学分, 就可以保持教师的资格, 不至于失业。如果教师要学位, 要提高资格, 则需学满30个学分。提高资格可以增加工资, 所以, 他们进修的目的在于获得学位和增加工资。因为他们的工资是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评定的, 而且他们的职务没有终身保障, 教员资格有效期一般是5-10年。为此, 要当教师就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 最少也要学完研究院课程的15个学分。这样, 教师进修与教师的物质利益相结合, 教师自学和参加进修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加拿大:教师晋升靠自主培训

在加拿大, 教师上岗实行许可证制度。教师的薪金、职位与其学历、学位一致。教师晋级需要评审, 晋级的唯一途径则是自费到教育学院拿新的学位。这种制度把教师知识更新和进修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很值得我们借鉴。

瑞典:实行教师指导官制度

湖北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培训 第9篇

为加强资产评估行业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间的协调配合, 发挥资产评估在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 湖北省资产评估协会与宜昌市财政局联合举办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务操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宜昌市各县、市 (区) 财政部门、市直部门和全省部分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师共180多人。

本次培训班授课内容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务操作指南为主, 邀请《湖北省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课题组组长王同律等三位老师授课, 培训课程安排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程序、指标设计、现场工作、资料分析、报告撰写和案例分析6个专题, 为学员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财政绩效评价操作流程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培训期间还组织部分学员进行讨论, 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资产评估机构的学员畅所欲言, 从不同侧面交流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 针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疑难和困惑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拓展了思路。

部门联动开展核定培训工作 第10篇

近日, 沈阳市于洪区地税局综合业务一科和综合业务二科组织税收管理员60余人, 联合开展2013年核定工作培训会。在准备阶段, 两部门统一制定核定工作方案, 并以区局文件形式下发。培训会上, 区局小教员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核定和个体定期定额核定的政策依据、工作要求和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使征管一线人员明确分工职责、核定时限和工作程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协调, 注重部门联动, 在减轻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的同时, 也实现了资讯、经验和方法的共享, 充分发挥了合力作用, 为核定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四个环节 开展在职培训 第11篇

突出培训需求,增强培训指向性

培训需求是开展培训的基础,只有注重开展培训前和日常的培训调研,增强培训的指向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获取培训需求的有很多种,比较符合档案在职培训特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问卷调查法、座谈法、电话访谈法、观察法。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以上多种方法归纳为两种类型来获取学员的培训需求,即统计型和调查型。统计型方法是对学员基本情况的分析,主要对学员档案职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构成情况进行评估。培训办学单位在日常培训管理工作中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对学员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长短、档案工作专兼职等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辖区内档案人员情况统计管理台账,作为培训教学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调查型方法是以电话、调查问卷或座谈等其他方法,设计一定的提纲和问题,调查获取培训需求。通过建立日常的统计管理台账,并在每次培训前辅之以某种需求调查,获得准确的需求信息,及时针对性的建立和修正培训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正确的教学组织方式。

优化培训设计,增强培训针对性

首先,设计灵活的课程形式。由于档案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岗位、单位性质不同,应区别不同层次、工作水平、类型的档案人员,设置灵活的培训课程和专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从从事档案工作的时间上看,有的从未接触过档案工作,有的从事过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从对档案工作的接触深度上看,有的是兼职档案员、有的是专职档案员、有的是办公室主任等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从事档案工作所属单位的性质看,有的是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其档案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各不相同。这些培训对象存在的差别要求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改变不分层次同念一本经的状况,对不同层次的档案人员在培训的内容、课程科目和学习方式上都体现出不同,区分不同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因人因地施教。课程设置中注意处理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静态性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一些反映档案工作基本现状的课程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等传统门类档案管理的课程应保持稳定。动态性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不断引进,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不同从以下五种教学形式中选择一种或综合采取几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一是实践教学,将培训的环境模拟设计为档案工作现场,在讲授完有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要求之后,手把手地教授某种档案整理、鉴定、分类、编目、装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领。二是直观教学,将档案工作各环节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和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照片等形式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示给学员进行教学。三是实例教学,将培训设计在某个工作单位,通过在单位档案工作中实践,边干边学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或者将培训人员带到某个档案工作现场进行参观教学。四是辅导教学,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资源,以多个教师辅导大班进行教学。五是流动教学,对特殊单位可上门提供教学服务。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针对培训对象特点、时间长短等,交替和结合使用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座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演讲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考察法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如,在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专题培训中可以综合采取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考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培训设计中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方法,都应体现以下指导思想或要求:一是坚持以学员的需求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开展教学。二是开展实际操作和实际工作问题的研讨,使学员深刻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理论和实际结合。三是倡导培训目标多元化,培训不仅传授档案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工作创新的能力。四是注重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辅导教学中,在练习、讨论、问答、参观等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伙伴,通过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强化培训管理,增强培训服务性

培训管理环节要求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师、学员、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培训管理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能很好地体现培训的服务性和取得较高的效率。

首先,抓好培训师资管理。档案在职培训师资为专兼职结合并以兼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是专业技术性强、业务素质高的群体。师资管理重点应抓好:按照内外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培训教师资源库,构建多元化师资结构体系;根据教师基本能力要求,严格聘任培训教师;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培训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调动广大专兼职教师的内在动力,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其次,抓好培训学员管理。包括对学生生源的掌握和管理、学员考勤、课堂纪律和考试的管理、生活服务、学习效果跟踪调查、发放证书等进行管理,有效地保证教学秩序。

第三,抓好培训组织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应建立《教师管理使用制度》、《兼职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跟踪考查制度》、《考风考纪制度》等,并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表、反馈信息表、跟踪考核表、远期效果调查表等培训反馈和调查的样表文件,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规范文件,使培训得以良性有序的发展,为培训诸环节的开展提供完整的、规范化的操作指导。二是加强培训课堂的组织管理。教师通过设立一定的组织程序、开展一定的组织活动,控制好教学节奏,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三是有效运用投影器、幻灯机、计算机教学系统等培训教学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严格培训评估,增强培训有效性

全程有效的评估是监测与控制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在档案在职培训中,应关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各个环节的检测与控制,将培训评估贯穿培训活动始终。

培训前评估:指培训前对学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查、评估,也即在前面提到的培训需求获取的过程中对培训进行评估。

培训中评估: 以每一个(次)培训班为单位,在培训中对课程内容、方式方法、组织管理、师资等情况进行实时调查、分析,通过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按照阶段目标进行考核,由教学管理人员制作培训情况调查表、培训反馈信息表等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从中获取信息,发现培训目标、计划、实施方案及相关培训安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培训后评估:是对培训效果的系统考查,不但要评估培训活动的主观影响,对学员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而且要评价培训活动的客观影响,对学员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应用于档案工作的好坏程度,对培训带来的直接效益进行评价。评估应在短期和长期的基础上开展:在短期方面,评价学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收获情况,主要是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考核等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在长期方面,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办学单位,对学员培训后在档案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工作实效进行跟踪考查,对其工作业绩和表现做出评价。有三种具体方法:一是由办学单位在培训结束三个月后根据培训远期效果调查表进行培训远期效果调查;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每年采取执法检查的形式,把参训学员所在的单位纳入执法检查的范围,对档案人员培训后从事档案工作、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等情况进行检查,获取意见反馈,并通过检查促其整改,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三是结束培训后一段时期内(如三个月),向学员所在单位下发跟踪考核表,由学员所在单位在综合评语栏对学员学习后带来的工作、士气的变化进行评价和鉴定。

四川铁通扎实开展“培训年”活动 第12篇

本刊讯为适应形势变化, 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四川铁通将2011年定为“培训年”, 对两级机关管理层、区域经营部经理, 以及装维、客服、营销等不同专业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全年计划举办管理、市场营销、客服、技术等4类培训班39期, 培训1585人次。

截止4月30日, 四川铁通省分公司已按计划举办管理类培训班2期, 市场营销类培训班4期、客服类培训班1期、技术类培训班3期, 培训员工448人次。此外, 四川铁通加强对各地市分公司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跟踪和考核, 对省分公司举办的培训班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 加强效果评估, 对评估结果差的, 责令相关部门进行二次培训, 以保证培训效果。

上一篇:人力资源的升级下一篇:英语运用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