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之美范文

2024-08-20

意象之美范文(精选4篇)

意象之美 第1篇

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托物写景、言志传情。所谓“意象”, 就是包含“意” (意念、情意) 的“象” (物象、现象) 。

例如, 有这样一首赞美春天的小诗:

她微笑, 回到人间, 踏青了枯黄的草原, 送桃花一身红袄, 送柳枝一件绿衫。

在这首诗中, 草原、桃花、柳枝是“象”, 青、红、绿也是“象”。“万物复苏, 一派生机, 春与万物亲如一家, 其乐融融”就是“意”。

为加深理解, 再举个例子:

你到底爱过谁?———有“意”而无“象”;

你的眼流过多少泪?———有“象”而无“意”;

你的眼流过谁的爱?———“眼”是“象”, “爱”是“意”。

借助形象传情达意,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诠释。比如“责任感”是个抽象的概念, 假如这样诠释:“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这里的“人们”“自觉地”“分内的事”“做好”“心情”都是抽象的。何不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呢?假如诠释为:责任感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 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 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这样, 就含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显得生动可感、具体形象。

在古典诗歌中, 更有大量的经典意象的组合:

月亮是个古典的诗歌意象, 月亮时晦时明, 时圆时缺, 是永恒的象征。月亮还有思乡或相思的意象, 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 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月亮还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寂寞的心态, 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和解脱的心理。此外, 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 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 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 在否定了现实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 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

1.“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注释:望月思故国, 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注释: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月下相思, 情幽怨重;望月抒怀, 思绪翩翩, 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背景阔大, 由景入情, 意境雄浑, 是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没有一个华丽的字眼, 却自然天成。当我们望见一轮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时, 这样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 带我们进入一个静美的境界。也许, 这就是名诗名作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吧。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 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 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它把自己的光辉温柔而均匀地洒向天涯海角的每一处, 让人在心中祈祷:“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疯长的野草也成了诗人无尽的离恨的象征。伤时感物本来就是中国文艺一种悠久的传统。草与别情, 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招隐士》) 的名句以来, 就结了缘。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 于是, 暮春的草长成了愁的象征。如:

昔盛今衰的见证:彼黍离离, 彼麦之苗 (诗经) ;

最多情的草: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 ;

无奈的离情: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 。

《再别康桥》的意象之美 第2篇

一、如锦似画的描写性意象

描写性意象主要集中在诗的第二至第四节。借鉴“西湖十景”命名的创意,不妨提炼为:金柳艳影,柔波青荇,榆阴清泉。诗人或工笔细描,或皴染彩绘,一组组意象“列锦式”地迤逦而出,似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康桥小景的写生画,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光色的调和,浓淡的搭配,线条的勾勒,都匠心独运又清爽自然。柳﹑荇﹑波﹑泉,柔婉缠绵,深情缱绻,酝酿着一种温馨静谧﹑田园牧歌的氛围。就品格而言,这组意象“富于感官表现力,精细而气韵饱满”,为“优美之象”,“精致意象”(威尔斯语)。

二、逸兴飞扬的叙述性意象

叙述性意象主要在第五节:遐思寻梦。此节由上文静态写真地描画康桥风景转为动态虚拟地悬想人物活动。撑篙漫溯,星夜放歌,这情形诗人往昔或是有的,在当下却只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式的遐思(“寻梦”二字后的问号已明白提示),是诗人潜意识里的尽兴尽致。此意象为全诗情感转换的枢纽,诗人寻访故地、怀旧追梦的情绪至此达到饱和状态。仿佛烟花绽放最绚丽的瞬间一闪而过后,黑暗和沉寂随之而至,下节由沸点陡降至冰点,形成巨大的情感落差。“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从梦幻回到现实,由“遥想当年的激动”转为“青春难再的惆怅”(韩石山《徐志摩传》)。

就风格而言,此意象或可谓之“扩张意象”,即“着意于自我情感的外化,带有广阔的想象空间的意象,为飘逸神飞之象”(威尔斯语),吟咏之间,有一种放飞情感﹑驰骋神思的蹈厉张扬之美。

三、形神兼美的比喻性意象

比喻性意象主要有:“新娘”“笙箫”“彩虹似的梦”。“新娘”是以人喻物。诗人把夕阳辉映下的河畔柳视作“新娘”,披金着翠,妩媚婀娜,轻舞飞扬,风情万种。人们往往醉心此喻之表象而忽略了它另一层面的情感指向:多情的诗人不正以“新郎”的心态含情脉脉地凝望着他的“新娘”(金柳)么?所谓“相看两不厌”,其间传递的信息不仅是自然风景的人格化,更是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同化。

“笙箫”是以实喻虚,诗人以无言的“笙箫”喻黯然销魂的悄悄别离。“笙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往往寓有物是人非或伤逝惜别的意味,如“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冯延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等等。诗人借用这一凝聚古典神韵的传统意象,寄托自己幽微而复杂的心绪,凄清婉转,怅然若失,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彩虹似的梦”为虚实相生之喻。落日的余辉透过斑驳的榆阴,洒在浮藻飘摇的清泉里。于是,金色的夕阳,暗绿的榆阴,青黄的浮藻,碧透的清泉,融汇成五光十色、迷离恍惚的“一潭”。就象“天上虹”揉碎了,洒入那一池碧水,沉淀成“彩虹似的梦”。亦真亦幻,亦实亦虚,带有浓郁的象征意味。

四、包蕴无穷的象征性意象

作为象征体的“云彩”在诗的关键位置(一头一尾)重复出现,前后呼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一,诗题为《再别康桥》,诗中“招手”“挥袖”,作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云彩”实为康桥的诗化符号,是诗人对康桥的印象式叠加。以诗意的“云彩”替代物性的“康桥”,不仅更有韵致和美感,也多了些浪漫情调。倘写成“我轻轻的招手,作别美丽的康桥”,则诗味索然矣!

其二,“云彩”让人联想起诗人在康桥曾经拥有﹑自认为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那段时光(详见其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往事如烟,逝去的美好岁月只能追忆却不复再来。作别“云彩”,就颇有些与往事干杯的味道。

其三,“意象真正的功用是思想的荷载物”(苏珊·朗格语),“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溶的思想”(庞德语)。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笔者认为“云彩”承载着诗人的“康桥文明”情结和“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胡适语)。写作此诗时(1928年11月)诗人正因思想处处与现实碰壁而陷入“怀疑的颓废”(茅盾语),他抱着“寻梦”的怀旧心理故地重游,虽然得到了短暂的安慰和满足,但梦醒之后,依然无路可走。诗人“在夕阳的余晖里,作别的不是西天的云彩,乃是他一生的豪情与梦想”(韩石山语)。那难舍难分又不得不挥袖作别的情景恰是诗人矛盾心理的折射。

其四,“在诗中反复出现的母题性意象,作为诗人意象系统的内核,更多地携带着诗人的生命信息和艺术趣味”(班澜《结构诗学》)。如果视野再放开些,我们会发现,“云”是徐志摩格外钟爱、在其诗作中带有母题性质的意象。诸如:“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偶然》),“白云在蓝天里飞行,我欲把恼人年岁……托付与无涯的空灵”(《乡村里的音籁》),“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云游》),“我就象是一朵云,一朵纯白的,纯白的云”(《爱的灵感》)。“所谓现代意识中的象征,就是指艺术形象与主体的观念、理想的契合,从大千世界中寻觅主体诗情和梦想的准确的对应物。”(张德林《象征艺术规律探索》)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至生命形式不正是如此么?他轻灵飘逸的诗风,他风神潇洒的气质,他洒脱不羁的个性,他浪迹天涯的行踪,他罗曼蒂克的爱情,无不体现了一种执著于“灵魂自由”的生命哲学。云来云去,云卷云舒,“云”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生命旗帜和精神标记。“我是一片云,天空是我家”,这或许就是诗人短暂一生的最好写照。

另外,从结构上看,“云彩”首尾呼应也制造了一种“磁场效应”,中间形成了广阔的铺展非重复意象的艺术空间,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张力。峰断云连,辞断意属,“云彩”像一根无形的银线串起散乱的意象之珠。

统览全诗,诗人在意象的筛选、提炼与绾合上用心良苦而不露痕迹,工于锤炼又师法自然,“象”的心灵化加上“意”的具象化,熔铸成清丽典雅的优美意境,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一贯的唯美风格。

古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第3篇

一、诗歌中的“酒”之意象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文章为命酒为魂”, 这是对酒与文学之关系的精准阐释。文人的酒是一种寄托, 而饮酒更是他们对人生的一种品位。饮酒要饮出它的豪气, 不为怀才不遇而叹息, 不为功名利禄而惆怅, 更所谓“一杯酒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造万千世界”。

曹操曾经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当中的“酒”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代英雄心怀天下远大抱负的“忧”和“愁”;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中的“酒”意象让我们看到的是文人“风歌仗剑走天涯”的潇洒与悲悯;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酒”意象让我们读到的是边塞诗人的无奈悲怆、慷慨悲凉;而金圣叹《临江仙》中“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中的“酒”意象更是让我们品位了英雄的苍凉与豪迈。而将“酒”意象运用到极致的应该是李白, 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很多诗篇当中都运用酒作为他抒发情感的介质。余光中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李白:“酒放入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其余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读李白的诗, 我们也会深切地体会到他的豪放与洒脱。他在《将进酒》中曾经这样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饮酒不是一杯两杯的细斟慢饮, 而是要饮就饮三百杯,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而在《月下独酌》一诗中, 李白又将人世间的愁通过酒来化解, 将目光更是投向了遥远的星际:“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而这又是何等的超脱于物外。

二、诗歌中的“月”之意象

在古诗词当中, “月亮”与“酒”一样, 同样是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意象。月亮可谓是自然界中最浪漫、最美好的事物, “新月”象征了事物的萌芽, “月圆”象征了人世间的团圆与美好, 月光的皎洁又象征着事物、人格的高洁。在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中, 我们看到的是一轮人世间最雄浑苍茫的月。在这首诗中, “明月”与“雄关”作为最富边塞特征的景物, 极富启示性。万里青空的明月, 使人联想到皎洁月色耀辉下的大漠荒原;巍峨竦峙的雄关, 使人联想到起伏在崇山峻岭中的逶迤长城。明月和雄关推出一幅苍茫雄拔的关塞图, 把人带入绵远的历史境界。如果说这首诗中的“秦”“汉”为时间的经线, 那么“关”“月”就是空间的纬线, 而它们也共同交织成了雄浑浩瀚的境界, 壁立千仞, 使诗歌无比奇警遒劲。在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们看到的则是一轮无比伤感的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不过是对时间的感叹, 日子还是一样过, 春天花在开, 秋天的月亮会圆, 可是已经没有当年的雅兴要等伴着月明踏着马蹄回家。李煜亡国之后, 生活在被俘虏、被侮辱的境况里面, 这时的月圆在他的心目中, 已经没有了美好, 而是变成了令人悲哀的现象, 因此, 李煜笔下的月亮呈现出的就是无比伤感的意境。而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 一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轮旷达的月。江月可谓是见证了英雄人物的功绩, 祭奠江月也可看成是苏轼对古人功绩的仰慕。面对坎坷的遭遇, 词人依然没有丧失信念, 依然渴望建功立业, 这正彰显了他积极进取的思想境界, 从中更能够深切体会到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因此, 有评论如此评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一个人可以跟历史里的人对话的时候, 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 而是达到了常人无法达到的一种洒脱与旷达的境界。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豪迈雄健、慷慨奔放词风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 但却始终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三、古诗词中的“秋”之意象

秋天是最美的季节, 金黄的秋天象征着收获、果实。但同时, 秋天又是由夏到冬的过渡, 树叶凋零, 给人一种凄凉、萧瑟、悲凉、孤独之感。因此, “秋”也常常作为一种意象被写入了诗词当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秋”让我们感悟到的是失意、孤独、漂泊无依。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秋”却是词人内心凄清、迷茫的写照。了解历史跟文学的人都知道, 后期的李清照不仅面临了金兵入侵、流落南方的亡国之痛, 也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丈夫, 境遇无比的孤独。因此, 李清照后期的词都有一种忧伤、失意的情调。尤以这首《声声慢》为代表, 读来如泣如诉, 声声如血泪一般。而这里的秋也就显得无比的悲凉。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中的“秋”, 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在荒凉的秋天离别, 是何等的感伤与落寞。而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以“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 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气象阔大, 笔力遒劲的画面, 立意辽远, 使读者感受颇多。而我们也看到一位孤独英雄在抱负不能实现时候的哀伤与孤独。

总之, 中国的古诗词带给了我们读者太多太多美的享受, 而在意象的渲染下, 尤其打动人的内心, 震撼、感染着人的心灵。相信我们通过发掘意象之美, 也愈来愈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8年12月出版;

涵咏意象品悟古诗之美 第4篇

关键词:意象的内涵;古诗的解读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我们徜徉于诗的王国,穿行于词林诗苑,那充满灵气、富于美感的詩句就会纷至沓来。沉浸其中,细品慢赏,就会感受到古代诗歌无比惊艳的美。而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熟悉这些常见意象,就会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帮助,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不舍之情融合在一起。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惜别的深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最著名的地方,“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借杨柳表达一种离愁。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又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都借长亭表现深厚的离情。

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大多是思乡的代名词。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美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用深邃美妙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鸿雁,每年秋末奋力回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后人又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借以表达思乡之苦。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多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又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些词人,都借梧桐表达一种寂静凄凉的心境。

流水。水在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载不动流不尽的是连绵的愁绪。

杜鹃鸟。周朝末年蜀君杜宇,被迫让位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暮春啼苦,竟至口中流血,哀怨凄悲,动人肺腑。正如唐代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于是古诗中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它的啼叫容易触动客子的乡愁乡思。

梅花。因为最先在严寒中绽放,她傲雪、坚强不屈的品格,受到了历代诗人的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他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意象之美】相关文章:

陕北安塞农民画的意象之美与价值研究09-13

意象油画05-10

意象分析05-30

意象运用06-13

主题意象07-01

花卉意象07-13

把握意象07-13

意象鉴赏07-24

心理意象07-26

意象主义09-02

上一篇:高端模拟一体化教学下一篇:无形资产评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