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抗体效果范文

2024-05-26

免疫抗体效果范文(精选11篇)

免疫抗体效果 第1篇

1 试验材料

猪瘟强毒、弱毒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阳性血清、阴性血清、酶标二抗 (兔抗猪Ig G酶结合物) 、酶联反应板等均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抗原包被液、血清稀释液、邻苯二胺底物溶液、终止液均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制。

被检血清采自西宁、湟中、平安、互助、乐都、大通等县 (市) 接种过猪三联苗后30~40 d的农户散养生猪。共检测接种猪瘟疫苗后猪血清697份, 检测自然强毒抗体血清851份。

2 检测方法

2.1 ELISA程序

参照中国兽药监察所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使用说明书进行。

2.2 结果判定

用酶联检测仪测定反应后各孔OD490值。以阴性血清对照孔作空白调零。

(1) 猪瘟弱毒抗体。在猪瘟弱毒酶联板上OD值<0.2判为阴性 (-D) , OD值≥0.2判为弱毒抗体阳性 (+D) , 阳性中OD值≥0.3者经猪瘟病毒攻毒后能得到100%保护 (+P) ;0.2≤OD值<0.3者攻毒保护率在75%左右;阴性者绝大多数不能抵御猪瘟病毒感染。

群体免疫保护率的计算:

保护力在85%以上者为免疫良好猪群, 小于50%者为免疫无效或猪瘟不稳定群体, 需重新加强免疫, 以清除不稳定因素。

(2) 群体均分值的计算。根据阳性率可从免疫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评估法阳性率记分表中查得相应的阳性率记分;根据保护率可从免疫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评估法的保护率记分表中查得相应的保护率。

(3) 猪瘟强毒抗体。在猪瘟强毒酶联板上OD490值≥0.5为猪瘟强毒抗体阳性, OD490值<0.5为猪瘟强毒抗体阴性。

3 检测结果

3.1 标准对照血清的检测

试验共做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各19份次, 反应后测定OD490值, 阳性血清平均值为0.692, 阴性血清平均值为0.07。对照系统正常, 试验成立。

3.2 猪瘟疫苗接种血清抗体的检测

共计检测血清697份, 检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1.39% (637/697) , 见表1。

3.3 猪瘟强毒抗体与疫苗免疫抗体检测比较

共检测6个县猪血样851份, 检出猪瘟自然强毒抗体阳性76份, 阳性率为8.93%。同一份血清检测到猪瘟自然强毒抗体阳性和疫苗免疫 (弱毒) 抗体的比率为97.44% (见表2) 。

4 分 析

(1) 群体免疫均分等级及其免疫状况分析。均分等级划分为五级, 从Ⅰ~Ⅴ免疫效果依次递减, 根据表3可对猪群抗体水平进行分析。

(2) 本次检测血清采自接种疫苗免疫后30~40 d的猪只, 在被检测的697份血清中检出疫苗接种抗体阳性637份, 阳性率为91.39%。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接受了疫苗免疫的猪只在此期间免疫抗体阳转率较高, 群体均分值为100, 表明群体免疫水平很高。

(3) 从猪瘟疫苗预防接种后免疫抗体与自然强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 两种抗体同时存在的猪占97.44%, 而猪群中没有发现典型的猪瘟病例和猪瘟疫情, 可认为是温和性 (猪瘟亚临床性感染) 猪瘟。

免疫抗体效果 第2篇

抗体水平监测与免疫效果分析

摘要:为了解淮安市秋季生猪免疫情况,应用ELISA试验对全市7个县区的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共计854份血清样品进行集中监测,结果显示:全市规模猪场猪瘟、口蹄疫O型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91.9%、98.5%和93.5%;散养户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86.8%、90.1%和88.8%。三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平均都达到85%以上,规模猪场的免疫合格率大于散养户。关键词:抗体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

猪瘟、口蹄疫、蓝耳病是目前威胁本地养猪业的重要疫病,地方政府已经将这三种疫病纳入免费强制免疫范围,疫苗由地方财政出资,省业务主管部门统一招标采购,防疫员免疫注射劳务费也由政府出资发放,为了检查了解各县区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每年的春秋两季,我们都对全市的畜禽免疫情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集中监测,以便了解各县区及各养殖场的畜群实际免疫情况,及时了解畜群免疫效果,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考察评价,督查各养殖场科学免疫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准确掌握畜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确保免疫程序科学合理,确保免疫注射及时到位,确保抗体水平达标超标,从而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2011年我市秋季集中监测情况报告于下,供读者参考。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2011年10月中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7个县区共58个规模猪场、102个散养户进行了抽样监测,共抽取经免疫猪血清854份,其中规模猪场550份,散养户304份。1.2 检测试剂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公司生产、批号为43220-X221;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上海优耐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01200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LSI公司生产、批号为5-VETPRA-013 1.3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检测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判定标准按说明书执行,在酶标仪上读数。检测结果:

请见表

1、表2

表1 全市抗体检测总体情况

猪 瘟

养殖类型

检测数

规模场 散养户 合 计 550 304 854 合格数 504 264 768

合格率 91.9% 86.8% 89.9%

检测数 550 304 854

合格数 514 270 784

合格率 93.5% 88.8% 91.8%

检测数 550 304 854

合格数 542 274 816

合格率 98.5% 90.1% 95.6%

猪 蓝 耳 病

猪口蹄疫O型

表2 各县区抗体检测情况

养殖 县区

类型 规模场

淮阴

散养户 规模场

涟水

散养户 规模场

洪泽

散养户 规模场

盱眙

散养户 规模场

金湖

散养户 规模场

清浦

散养户 规模场

楚州

散养户 40

87.50%

82.50%

90% 0 80

0 72

90%

0 80

0 69

86.30%

0 80

0 80

100% 40 70

60

92.50% 85.70%

70

62

92.50% 88.60%

70

66

95% 94.3% 40 80

78

80% 97.50%

80

79

90% 98.80%

80

78

82.5% 97.5% 104 80

78

86.50% 97.50%

80

74

87.50% 92.50%

80

78

94.2% 97.5% 40 80

70

95% 87.50%

80

75

95% 93.80%

80

80

92.5% 100% 40 80

78

80% 97.50%

80

78

87.50% 97.50%

80

80

80% 100% 检测数 80 合格数 68

合格率 85%

检测数

合格数 77

合格率 96.30%

检测数

合格数 80

合格率 100% 猪 瘟

猪 蓝 耳 病

猪口蹄疫O型 讨论

3.1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淮安市2011年秋季生猪猪瘟、口蹄疫O型、蓝耳病免疫情况良好,全市规模猪场猪瘟、口蹄疫O型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91.9%、98.5%和93.5%;散养户猪瘟、口蹄疫O型和蓝耳病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86.8%、90.1%和88.8%。三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5%以上,规模猪场的免疫合格率均大于散养户。3.2能够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跟当地畜牧兽医业务主管部门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近两年淮安对规模养殖场要求科学地程序免疫,严格按照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动物防疫规范达标示范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实施防疫免疫。对散养户,要求村级防疫员实行“集中防疫,月月巡查”,各乡镇兽医站将防疫员组成防疫小分队,3人一组,每月集中10天时间,在本地逐村逐户巡查防疫,对新补栏和新生家畜及时免疫注射,避免个别防疫员单独行动时工作消极怠工,避免新增家畜漏免,对免疫到期的家畜及时强化免疫,力争“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量”,确保免疫合格达标。对规模场,实行自行免疫和规范监管。各规模场悬挂动物防疫责任牌,明确防疫监管人和防疫责任人,实行从疫苗领取到疫苗注射及档案填写的全程监管,并建立监管记录。

3.3 尽管各县区规模场三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5%以上,散养户免疫合格率都达到80%以上,但互相之间还是有差距,三种疫病之间的免疫合格率也不平衡,说明我们的免疫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尊敬的读者,如果您申报职称,需要《发明专利证书》或《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请联系qq 908972841,手机***.可以为您提供帮助.3.4 部分单位部分疫病免疫抗体水平不理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4.1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 基层防疫员有可能忽视疫苗保管温度,没有按照规定温度保管、携带疫苗,导致疫苗效价下降或失效。疫苗注射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使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过有效期疫苗,器械消毒不严,消毒用品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1]疫苗免疫效果。

3.4.2 免疫程序不合理 部分散养户没有根据猪只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疫病流行规律,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部分小型规模场盲目套用别人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

[1] [3]合理,免疫时机不当,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3.4.3 药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抗体形成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严重影响病毒疫苗[1] [2]的免疫。

3.4.4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寄生虫等病原的广泛存在,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使动物群体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反应性降低,出现免疫抑制现象[3]。

参考文献:

[1] 王美君.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

[J].中国畜牧兽医, 2011,38(1): 217-219.[2] 梁运霞等.动物药理与毒理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01.[3] 唐伟.永州市散养猪猪瘟抗体监测分析及防控探讨

免疫抗体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养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效果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养猪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其感染途径。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户对猪瘟防疫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然而,由于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仔猪免疫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等问题,以及猪场饲养数量多且各种年龄猪都有的现状,采取综合防疫措施预防猪瘟的发生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反应(IHA)诊断试剂;微量移液器;V型96孔血凝板。

1.2 被检血清样品的收集

从龙海市9个猪场收集的被检血清样品共987头份,其中包括育肥猪350头、保育仔猪273头、哺乳仔猪257头和母猪107头。各类猪的年龄和免疫情况:①哺乳仔猪,14~21日龄,未免疫;②保育猪,主要选择一免后二免前的猪只,50~60日龄,断奶日龄在21d左右,21~25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注射1头份猪瘟脾淋苗,50~60日龄时,为加强免疫而注射2头份脾淋苗;③育肥猪,体重在60kg以上,试验前未注射其他疫苗;④母猪:每半年普免1次,每次肌注4头份猪瘟脾淋苗。

1.3 方法与步骤

1.3.1 加稀释液

用移液枪量取稀释液50mg,加入血凝板上第一至第八排的1~12孔中。

1.3.2 稀释待检血清

将待检血清样品按顺序编号,取待检血清(1号)样品50mg加入第一排的第一孔,混匀,然后再取50mg血清稀释液加入第二孔混匀,依次类推一直稀释至第十一孔。混匀后取50mg丢弃,此时第一排1~11孔待检血清的稀释度(倍数)依次为1∶2(1)、1∶4(2)、1∶8(3)、1∶16(4)、1∶32(5)、1∶64(6)、1∶128(7)、1∶256(8)、1∶512(9)、1∶1024(10)、1∶2048(11)。

取待检血清(2号)加人第二排,依上法进行,稀释所有样品。最后一孔不加血清,作为稀释液对照孔。

1.3.3 阴性对照血清的稀释

用移液枪将阴性血清50mg加入血凝板第一排的第一孔中,倍比稀释到第六孔,然后丢弃50mg,此时阴性血清的稀释倍数依次为1∶2(1)、1∶4(2)、1∶8(3)、1∶16(4)、1∶32(5)、1∶64(6)。最后一孔不加血清,作为稀释液对照孔。

1.3.4 阳性血清的稀释

用移液枪将阳性血清50mg加入血凝板第二排的第一孔中,倍比稀释到第十一孔,然后丢弃50mg,此时阳性血清的稀释倍数依次为1∶2(1)、1∶4(2)、1∶8(3)……1∶2048(11)。最后一孔不加血清,作为稀释液对照孔。

1.3.5 加血凝抗原

用移液枪在96孔血凝板中的各孔加入猪瘟血凝抗原25mg。

1.3.6 振荡混匀

置血凝板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 min,室温静置1.5~2h。

1.3.7 判定标准

以50%红细胞出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血凝抗原滴度以1∶256为合格抗体,达1∶16及以上则判定为免疫合格,否则视为不达标。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9个猪场的不同阶段猪群的猪瘟抗体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母猪血清样品107头份,免疫合格的样品数为81头份,平均合格率达到75.7%;哺乳仔猪的抗体合格率仅次于母猪,检测了257头份,免疫合格的样品数为185头份,平均合格率为72.0%;保育猪和育肥猪的免疫抗体值比较低,各检测273和350头份,免疫合格样品分别为173和197头份,平均合格率分别为63.4%、56.3%。由此可见,该地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免疫状况都不太理想。

3 讨论

在间接血凝检测结果中,当猪瘟抗体水平达到1∶16以上时即可部分抵抗猪瘟病毒的侵袭,保护率可达80%左右,其抗体水平即可视为合格。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龙海市规模猪场猪瘟的抗体水平不高,平均保护率仅为64.44%。从检测的样本来看,母猪和哺乳仔猪的保护率相对较高,都在70%以上;而保育猪和育肥猪的保护率较低,抗体保护率还不能达到完全防控猪瘟的目的,在饲养环境条件差或季节变换等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猪瘟流行。

母猪和哺乳仔猪的免疫合格率之所以比保育猪和肥育猪高,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1)母猪的免疫次数较多且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对于母猪,猪场1年基础免疫2次,这就使得母猪的抗体水平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能提供比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因为母猪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其提供给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自然也较高。(2)免疫程序。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与接种猪的体质、饲养环境和免疫程序有一定的关系,合理科学的猪瘟免疫程序对提高机体产生猪瘟抗体有较好的效果,不同超免時间产生的抗体量并不一致,而且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抗体产生和发挥的效果也不一致。

动物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第4篇

1 动物母源抗体综述

1.1 动物母源抗体概念

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动物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动物母源抗体 (或称为动物移行抗体) 。正是由于幼小动物体内母源抗体的存在, 所以对某些疫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例如新生仔猪在出生大约一个月内对猪瘟, 雏鸡对新城疫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动物母源抗体在动物免疫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仔畜和雏禽可以用不同途径获得的母源抗体在一定时间段内来抵御易感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1.2 动物母源抗体的转移机理

除禽类外, 动物母源抗体传递给新生动物的途径有三种:一、动物在妊娠期间, 通过胎盘将其免疫球蛋白传递给其胎儿;如人、猴和兔等。二、母畜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 只能在产后通过初乳排出, 幼畜通过吮乳而获得;如猪、马和反刍动物等。三、前两种的中间型, 免疫球蛋白既可以通过胎盘, 又可以通过初乳为新生畜吸收;如大白鼠、犬和猫等。但通过胎盘传递的母源抗体主要是Ig G, 而通过初乳传递的则主要是IgA, 这主要取决于胎盘屏障的结构组成。

在禽类则是通过卵黄将母源抗体IgG传递给雏禽的。当卵还在卵巢时, 母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就已经输送到卵黄中。因此卵黄中的IgG和母禽血清中的含量基本相同。此外, 当卵通过输卵管时在获得蛋白的同时, 还得到来自输卵管分泌物中的IgM和IgA。当胚胎发育时, 它吸收卵黄中的IgG, 然后出现在血液循环中, 而IgM和IgA则出现在羊水中, 随后被胚胎吞食。于是, 出壳后的雏禽, 在血清中有了母体的IgG, 而肠道中则有了母体的IgM和IgA。

1.3 动物母源抗体的保护机理

一般说来, 初生畜禽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于动物的早期抗感染和免疫程序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未吃初乳的新生动物, 正常情况下其血清内只含有极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 吮吸初乳的动物,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迅速升高, 尤其是IgG, 接近于成年动物的水平。由于肠壁上皮细胞吸收的特性, 故在出生后24~36 h, 其血清IgG的水平达到高峰。例如猪瘟, 接种过猪瘟弱毒苗的母猪可经初乳将抗体传给仔猪, 其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约为14 d左右。当前, 许多猪场都报道有猪瘟的发生, 因此对母猪进行强化免疫, 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 也是减少仔猪感染猪瘟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 仔畜和雏禽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母源抗体;在一定时间内, 利用母源抗体抵御幼龄期易感的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里有两点必须注意, 一是免疫种畜禽的疫苗株的血清型与该病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否是一致, 即使不一致则交叉免疫保护率如何;二是流行株的毒力是否是超强, 如目前发现的VVMDV (超强毒力的马立克病病毒) 和VVIBDV (超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有学者指出, 母源抗体往往难以抵御具有超强毒力的病原体的入侵。

1.4 动物母源抗体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利的一面, 新生动物可以从母体、初乳或卵黄 (禽类) 中获得一定量的母源抗体, 这些母源抗体保护幼畜雏禽免受感染, 对于防止疫病早期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也有能够干扰幼畜雏禽注射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这一弊端, 影响预防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 如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免疫接种, 进入机体的疫苗就可被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中和, 可造成免疫失败。根据笔者所在实验室对辖区内的某一猪场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的结果知道, 在其某一批次23日龄仔猪接种4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并不能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水平, 而其它大量的实验也有相似结果。

2 结论

免疫抗体效果 第5篇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HIV抗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076-02

The impact factor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detection of HIV antibodies

BI Xiuxin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of Dandong in Liaoning Province, Dandong 11800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sis of all relevant factors in pre-test, during test and post-test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detection of HIV antibodie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impact factors on the results, in order to find a solution an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to ensur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the test results.

[Key words] ELISA; HIV antibody; Impact factors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HIV抗体初筛实验的常用方法。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正确的操作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由于ELISA法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造成HIV抗体结果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全面质量控制,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可靠。笔者从事多年的HIV抗体检测工作,现将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检测前

1.1 试剂

1.1.1 试剂的选择 优质的HIV抗体试剂是结果质量的基础。试剂要从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稳定性、简便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全面的评价并选择好的试剂,根据实验室要求选择灵敏度高(精密度高,CV值<15%)、特异性好的试剂。试剂的选择很关键,通过厂家了解试剂包被物的组成,如原料来源(基因组成或合成多肽)、片段组成(按比例组成或化合组成)、片段长短等来判断抗原、抗体包被的完整性和特异性。根据试剂批号检定报告了解其质量水平和试剂的优劣,还可以室间质评报告中对试剂的评价结果来客观评价、选择适合实验室的试剂。要选择和订购长效批号的试剂,避免试剂批号改变而重新建立质量控制体系[1]。

1.1.2 试剂的储存 试剂应储存在2~8℃冰箱中,力求温度恒定,并防止阳光照射。试剂盒中有3个主要的试剂,即免疫吸附剂、酶结合物和底物。酶结合物具有生物活性,保存不当,极易失活;底物容易被氧化,产生颜色。因此,必须加强试剂的储存管理,防止试剂失活和氧化。

1.2 标本

血清是最常用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标本的质量也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标本的干扰物质容易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干扰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干扰:细菌污染、溶血、凝固不全、反复冻融和标本相互污染等;标本放置4℃冰箱冷藏一般不超过5 d,如果保存过久,其中的蛋白质可能发生聚合,可使本底加深;冻结的标本要融化后充分混匀,为防止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轻轻混匀,避免产生气泡;浑浊或有沉淀的样本应先离心澄清后再检测;防止反复冻融,引起效价降低。内源性干扰: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及某些自身抗体等,避免内源性干扰因素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试剂。①标本溶血时释放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增加了非特异显色,干扰测定结果[2];②标本被细菌污染,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产生假阳性反应;③血清标本应充分离心,否则可因凝固不全、纤维蛋白原非特异吸附于微孔内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1.3 仪器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会用到移液器、水浴箱或恒温箱、洗板机、酶标仪等。移液器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工具,要求比较高,必须定期对加样器进行维护和校准[3]。每次加样需更换吸嘴,以免交叉污染。水浴箱温度要准确恒定;洗板机要定期维护,检测残液量。

2 检测中

2.1 加样

在HIV抗体检测中加样3次,即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加样时要将所加物加入板孔底部,避免加在孔壁外部,产生气泡,吸取样品速度要均匀,保证加样量准确;加完样品要在微量振荡器上震荡1min以保证混合均匀。

2.2 温育的时间和温度

要力求保证温育的时间和温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属于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只在固相的表面发生,样品中的抗体并不是都有均等的机会与固相的抗原结合,而是最贴近孔壁的一层溶液中的直接与抗原接触,是一个逐渐平衡的过程,因此需要经过扩散才能达到反应的终点,要保证足够的温育时间,才能使产物生成达到顶峰,有的实验室为加快速度,提高反应温度,但盲目提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2.3 温育的方式

常采用温箱法、微波辐射法和水浴法。其中水浴法能较好地解决因受热不均衡所致周围孔与中央孔结果的吸光度差异(即边缘效应),可将ELISA板置于水浴箱中。无论温育还是水浴,反应板不可叠放,以保证各板的温度尽快达到平衡,反应板要贴近水面,温育时要防止挥发或水珠溅入影响结果。

2.4 洗涤

洗涤虽然不是一个反应步骤,但也影响实验的成败。洗涤的目的是分离游离和结合的酶标记物,通过洗涤来实现清除残留在板孔中的没能与固相抗原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洗液的配制要按照要求,太浓会解离包被在固相的抗原,过低削弱洗涤效果。可以说洗涤是HIV抗体ELISA法检测的最主要的技术,操作者要严格按照要求洗涤,不能马虎,否则前功尽弃。洗涤包括仪器自动洗涤和手工洗涤。仪器洗涤要注意定期检测残余量,检测吸液针和注液针是否堵塞,及时更换洗液和废液,防止时间过长引起细菌污染和废液倒流;手工洗涤包括有浸泡式和流水冲洗式两种。手工洗板要注意孔间的交叉污染和洗涤间隔时间。

2.5 显色与比色

显色是ELISA法中最后一步温育反应,反应时间和温度仍是影响显色的因素。TMB受光照影响不大,但OPD底物受光照会自行变色,因此,显色反应应避光进行。显色的温度和时间要力求准确充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色,防止时间过长会褪色。比色时应尽量选用双波长进行比色,这样可以排除干扰,比色前要用吸水纸拭干板底附着的液体,防止孔内产生气泡,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3 质量控制

3.1 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QC)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每次或每天之间不可能没有误差,决定允许的误差范围以临床上不造成误诊和漏诊为准,选择一个弱阳性的室内质量控制品,其S/CO值应该为2~4之间。利用L-J质量控制图,认真分析每次的失控的原因,要解决失控,必须分析造成失控是随机的还是系统的很重要,随机误差表现离散度增大,而系统误差逐渐产生,如漂移或者倾向性,如果是系统误差,再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实验室每月、每一季度要对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当月的均值、变异系数等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2 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室间质评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室间质评和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或校准能力的活动,判断和监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消除偏差,对分析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有效地实施能力验证,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来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能力。

3.3 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是实验室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关键的技术岗位人员,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员培训,对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4]。

[参考文献]

[1] 于振喜,李连洁. 用ELISA法检测HIV抗体时如何避免“花板”[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56.

[2] 陈云钰. ELISA法检测HIV抗体需注意的影响因素[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6):1564-1565.

[3]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1-5.

[4] 张斌. 实验室管理、认可与运作[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62-164.

(收稿日期:2011-11-18)

免疫抗体效果 第6篇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我们在本地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养殖场, 分别选取20~22日龄的仔猪100头 (三个场分别为34头、42头和24头) 统一打耳标编号, 对应试仔猪前腔静脉采血3~5m L/头, 并分离血清。

1.2 试验疫苗

采用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 批号为2011080506一头份剂量免疫注射。

1.3 检测方法

应用猪瘟病毒抗体间接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1.3.1 结果判定

PC (P) :抗原阳性孔的阳性对照吸光度平均值。

PC (N) :抗原阴性孔的阳性对照吸光度平均值。

NC (P) :抗原阳性孔的阴性对照吸光度值。

NC (N) :抗原阴性孔的阴性对照吸光度值。

S (P) :抗原阳性孔的样品吸光度值。

S (N) :抗原阴性孔的样品吸光度值。

1.3.2 试验结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方为有效

(1) 阴性对照值:{NC (P) -NC (N) }<0.05。 (2) 阳性对照值:0.06<{PC (P) -PC (N) }<2.0。

1.3.3 按以下计算方法判定结果

阳性:S/P值>0.10, 即CSFV抗体阳性。

可疑:0.05≤S/P值≤0.10。

阴性:S/P值<0.05, 即CSFV抗体阴性。

2 实验情况

2.1 通过对20~22日龄100头仔猪的抗体检测, 抗体效价阳性的为87头, 可疑10头阴性3头, 在阳性的87头中随机抽取20头进行免疫注射 (一头份剂量, 以下均为一头份剂量) , 不合格的13头抽取10头进行免疫注射, 另外3头阴性做空白对照。

2.2 对剩下合格的67头在30日龄时再次采取前腔静脉血, 进行检测抗体效价, 有44头效价阳性, 19头效价阴性, 4头可疑。从44头检查合格的仔猪分别抽取10头进行猪瘟疫苗免疫, 10头注射生理盐水对照, 不合格的23头注射猪瘟疫苗。

2.3 最后剩下的24头仔猪在40日龄时再次采血检测抗体效价, 结果1头阳性, 4头可疑, 17头阴性。对最后24头仔猪在结果出来后, 进行猪瘟疫苗免疫。

2.4 所有注苗的仔猪均在注苗后14 d和28 d各采血一次进行抗体检测。

3 试验条件控制

3.1 供试猪按正常饲养管理, 在免疫前后5~7 d时间内, 不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性药物 (如四环素类、黄胺类等) 和抗病毒类药物 (如病毒唑、免疫肽、干扰素等) 。

3.2 疫苗运输和注射, 安全按照冷链系统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注射时每头猪换一个针头, 确保注射剂量和部位准确。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4.1.1 20~22日龄仔猪中, 抽取的20头抗体效价阳性的仔猪注苗后14 d检测, 4头阳性、16头可疑、但效价较低;28 d检测效价, 2头阳性、14头为阴性、4头可疑;13头不合格 (含3头空白对照) 的抗体效价14 d, 8头阳性、2头可疑、3头阴性;28 d检测7头阳性、6头可疑。

4.1.2 对30日龄的67头仔猪中效价合格抽10头免疫后, 14 d检测效价, 1头阳性、9头可疑;28 d检测, 9头可疑、1头阴性;10头生理盐水对照的14 d检测6头效价阳性、3头可疑、1头阴性、28 d检测3头可疑、7头阴性。不合格的23头注苗后14 d, 阳性的17头、可疑6头;28 d阳性15头、可疑8头。

4.1.3 对剩下40日龄的24头仔猪在14 d采血检验, 21头阳性、3头可疑;28 d检测, 20头阳性 (死亡2头阳性仔猪) 、2头可疑。

4.2 结果分析

4.2.1 母源抗体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阳性率从20日龄左右的87%, 逐步下降到30日龄的44%, 再到40日龄的1%, 也符合生理水和空白对照的结果。

4.2.2 从注苗情况看, 母源抗体阳性的注苗后的结果合格率由注苗后14天的 (4+1) /30×100%=16.67%到28天的2/30×100%=6.67%, 母源抗体可疑和不合格的仔猪注苗后抗体合格情况由注苗后14天的 (8+17+21) / (10+23+24) ×100%=80.7%。到28天的 (7+15+20) / (10+23+22) ×100%=73.36%

注:1.注苗一次含3头空白对照;注苗二次含10头盐水对照。2.注苗后14天一次检验含3头空白对照;二次检验含10头盐水对照。3.注苗后28天一次含3头空白对照;二次含10头盐水对照;三次死亡2头。

5 结论

5.1 本试验表明, 猪瘟母源抗体的消失规律是由20日龄开始至40日龄逐渐完全消退。

5.2 对母源抗体阳性仔猪按常规计量免疫注射, 只能中和母源抗体不能产生免疫力。

5.3 对母源抗体较低和没有母源抗体的仔猪, 采用常规剂量免疫, 效果比较理想。

免疫抗体效果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被检血清。

采自湟中县10个乡 (镇) , 其中:试验组6个乡 (镇) , 对照组4个乡 (镇) 。

1.1.2 诊断试剂。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批号:2012045, 厂家: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 批号:2012040501, 厂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LST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 批号:2-VETPDA-019, 厂家:北京天之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供试仪器。

不同量程的微量移液器、酶标仪、洗板机、微量振荡器、恒温箱。

1.1.4 试验动物。

选择试验乡镇散养户饲养的生猪作为试验猪。

1.1.5 疫苗种类、批号及厂家。

猪O型口蹄疫浓缩灭活疫苗, 批号:HIII268J, 生产厂家:中农威特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猪瘟活疫苗, 批号:2012015, 生产厂家:成都天邦生物制品公司;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批号:2011008, 生产厂家:吉林正业生物制品公司;猪三联, 批号:1112042, 厂家:江西生物药厂。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组, 试验组:在田家寨、上新庄、土门关、共和、李家山、上五庄等乡镇同时分点注射猪O型口蹄疫浓缩灭活疫苗、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和猪三联;对照组:在多巴、拦隆口、大才、鲁沙尔等乡镇, 按照以前免疫程序注射4种疫苗。

1.3 试验实施

1.3.1 接种。

接种前了解并登记生猪的品种、年龄、性别、体重, 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试验猪在接种前进行体温测量和临床观察, 对于体温升高、精神状态不佳以及不宜接种的家畜 (如临产母畜) 等暂不接种疫苗。疫苗及接种剂量:使用猪O型浓缩灭活疫苗、猪瘟活疫苗 (兔源脾淋组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 (猪三联) , 接种剂量按疫苗说明书进行并做好记录。对照组的猪在2012年3月14日同时注射了猪口蹄疫和猪瘟 (160头) , 3月28日注射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三联 (160头) 。试验组的猪在3月28日同时分点注射了4种疫苗, 共注射了240头。4月28日, 每个乡镇采样20份, 共采集200份猪血清。

1.3.2 免疫抗体检测方法。

猪O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采用ELISA试验。操作步骤:按诊断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O型口蹄疫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比较

猪O型口蹄疫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相比, 试验组比对照组合格率高40.42个百分点 (表1) , 说明分点同时注射4种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可以推广。

2.2 猪瘟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比较

猪瘟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相比, 试验组比对照组合格率高6.94个百分点 (表2) , 说明分点同时注射4种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可以推广。

2.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比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试验组与对照组免疫抗体相比, 试验组比对照组合格率低5.00个百分点 (表3) , 说明分点同时注射4种疫苗免疫效果稍低于按免疫程序注射的效果, 可以参考。

3 结论与讨论

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一次性分点注射猪脾淋疫苗、猪三联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口蹄疫O型疫苗后, 猪瘟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口蹄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比分次注射均较高, 原因可能是多种疫苗协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动物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多种疫苗一次性分点注射, 省事、省力, 且免疫效果较好。虽然多种疫苗分点同时注射的试验很好地解决了猪多种苗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进行免疫的免疫程序上的问题。但多种苗分点同时注射免疫后, 各种苗免疫抗体消长如何与分次注苗相比, 其有效免疫抗体维持时间有多长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艳丽, 蔡金山, 赵志刚, 等.猪多种疫苗分点同时注射的免疫抗体检测试验[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32 (1) :9-10.

[2]王剑峰, 杨宗照, 谷艺.同时注射猪瘟和蓝耳病疫苗对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 2007 (1) :21.

[3]杨慧, 封林, 黎强, 等.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免疫注射猪的试验效果[J].四川畜牧兽医, 2008 (10) :29-31.

[4]华树明.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分点免疫注射效果观察[J].兽医导刊, 2008 (4) :23-24.

[5]张长龙, 贾文孝, 曾存芳, 等.猪瘟疫苗 (兔源) 、猪O型口蹄疫疫茁、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疫苗有效免疫试验报告[J].畜禽业, 2008 (9) :40-43.

免疫抗体效果 第8篇

猪瘟 (CSF) 是由猪瘟病毒 (CSFV) 引起的猪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 临床上以稽留高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大量出血点为主要特征。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 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多年来, 我国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 大大降低了猪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但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猪规模的扩大, 在疫苗接种范围越来越大、防疫密度越来越高、接种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该病出现了隐性感染、胎盘感染、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形式。研究发现, 猪场带毒猪持续排毒, 是猪瘟在猪场持续发生的根源[1~4]。另外, 免疫抑制性因素,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猪伪狂犬病毒 (PRV) 、猪圆环病毒 (PCV-2) 及日粮中霉菌毒素等, 也会严重损害猪的免疫系统, 导致免疫失败[5]。研究表明, 受PRRSV感染的无特定病原 (SPF) 的猪接种猪瘟疫苗, 猪瘟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感染PRRSV的对照猪[6,7]。为了解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情况, 确保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选取6个不同规模猪场的种猪, 逐头采血, 分离血清, 由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抗体水平, 对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加强接种1次猪瘟疫苗, 3周后再检测猪瘟抗体, 对第2次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的种猪进行淘汰, 实行猪场猪瘟净化计划。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来源与数量

采集6个不同规模猪场 (编号1-6) 种猪血样共158份, 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并置-20℃冰箱保存, 待测。

1.2 检测试剂与仪器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诊断抗原, 阳性、阴性血清, 稀释液, 均在有效期内,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单多道移液器、生化培养箱、离心机、振荡器。

1.3 操作步骤与判定标准

检测方法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根据《猪瘟诊断技术规程》 (NY/SY156-2000) 操作。待检血清放在59℃水浴锅中灭能30min;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恢复到室温, 在96孔血凝板 (110V型) 中每孔加入50μl稀释液;取50μl灭能待检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分别加入第1孔作1:1稀释后, 混匀3~4次, 吸出50μl加入第2孔再混匀3~4次, 依次倍比稀释至11孔, 然后吸出50μl弃去。稀释液对照孔不加样;然后各孔均加25μl血凝抗原, 振荡混匀, 盖上玻板, 室温或37℃下静置1.5~2.0h后观察结果。

1.4 结果判定

在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 再观察待检血清各孔, 记录各孔凝集情况, 用“-、+、++、+++、++++”表示。以呈现++血凝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该血清的间接血凝抗体效价。当阳性血清抗体效价≥1:256、阴性血清抗体效价≤1:16、稀释液对照孔无自凝现象时, 试验成立。接种口蹄疫O型疫苗的猪免疫抗体效价≥1:128为免疫合格。

1.5 加强免疫试验

对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的所有种猪, 避免所有人为因素的情况下, 加强注射1次猪瘟疫苗, 3周后采血, 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清, 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检测猪瘟抗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 6个规模化猪场种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各不相同, 但均高于70%。其中1场的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最高 (85.42%) , 5场的最低 (72.22%) , 158份检测样本中, 免疫抗体合格124份, 不合格34份, 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8.48%, 抗体平均不合格率为21.51%, 1、2、3、4场的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8.48%, 5、6场的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低于平均合格率。这表明, 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的整齐度存在差异。对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加强免疫后再次进行抗体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2。

2.2 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

表2结果显示, 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加强免疫后各场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1~6场的合格率分别上升了6.25个百分点、6.67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4.55个百分点、11.11个百分点、6.67个百分点。加强免疫后, 免疫抗体合格140份, 不合格18份, 平均合格率为88.60%, 平均不合格率为11.39%, 平均合格率上升了10.12个百分点, 平均不合格率下降了10.12个百分点。其中以3场抗体合格率上升幅度最大, 上升了12个百分点。结果说明,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不高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通过加强免疫可以适当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猪瘟抗体的合格率, 为科学合理的制定猪场种猪淘汰计划奠定了基础。

3 讨论

(1) 到目前为止, 加强免疫接种仍是对猪瘟预防与控制最有效的措施, 而通过对免疫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 及时掌握猪群免疫抗体水平, 了解免疫状况, 对控制疫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调查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规模猪场种猪猪瘟免疫后能否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能否达到免疫保护, 以及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的变化情况,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均存在差异, 说明规模化猪场的猪瘟抗体相对不太稳定, 抗体滴度高低不齐, 经加强免疫可以适当提高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的合格率。 (2) 规模化猪场的稳定生产与持续发展是以种猪的健康稳定为前提, 猪场种猪猪瘟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种猪群携带猪瘟病毒或机体免疫受到抑制, 猪瘟抗体水平低下, 会造成仔猪先天性感染猪瘟或新生仔猪得不到母源抗体的充分保护, 很容易感染包括猪瘟在内的各种病原, 成为猪场的隐患[1]。免疫注射操作方法不规范、剂量不足等, 也会直接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 在临床上, 通过严格检测每一头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 评估其猪瘟免疫保护力。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种猪, 从源头上降低猪瘟感染风险, 是预防、控制、消灭、净化猪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 免疫抗体检测是科学掌握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产生和消长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9]。通过此次检测、补苗、再检测的过程分析猪场种猪猪瘟抗体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有:1疫苗免疫操作不当存在打“飞针”现象, 造成抗原量不足以诱导猪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6];2疫苗质量和冷链存在问题,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造成疫苗质量受到影响, 抗原性能降低[8];3某些猪体本身免疫功能差, 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 (如混合感染PRRSV、PRV、PCV或饲喂发霉饲料等) 或猪在免疫接种前后曾使用黄胺类等免疫抑制药物[4], 造成猪体免疫功能受损而失去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7];4疫苗免疫没有根据猪只大小选择合适的针头, 大猪使用短针头将疫苗注入脂肪疫苗未产生免疫应答;5重视程度不够, 对疫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深刻, 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防疫管理中的失误, 造成种猪漏防, 成为免疫空白猪。为了排除人为和疫苗自身的因素, 针对首次检测猪瘟抗体不合格的所有种猪, 加强接种1次猪瘟疫苗再检测, 结果显示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每个猪场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 认为可能属于种猪自身因素 (猪瘟带毒或免疫抑制) 。由于免疫受抑制的种猪, 本身没有足够的猪瘟抗体, 母乳中的母源抗体不足以保护其后代, 新生仔猪免疫保护不足而成为易感猪。所以应淘汰猪瘟抗体不合格种猪, 才能保证整个猪群的健康。

3 对策

在日常生产中经常开展种猪猪瘟抗体检测, 摸清种猪群抗体水平状况, 分析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1) 加强免疫管理, 适时免疫接种, 防止种猪漏防, 在防疫注射时注意种猪的保定, 注射部位要准确, 确保免疫剂量。 (2) 强化疫苗的冷链运输及保存, 做好疫苗冷藏, 稀释后分不同气温不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3) 及时淘汰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的种猪, 特别是多次免疫仍达不到免疫要求的种猪, 可借鉴汤薇等[10]对低抗体水平母猪的淘汰方法, 以消灭传染源。 (4) 强化消毒, 净化环境, 做好引进种猪的隔离、检测和补防工作, 防止外来疫源传入。总之从源头抓起, 及时补免, 将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有机结合起来, 以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4], 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及时淘汰不合格种猪, 确保整个猪群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建波, 李永福.猪瘟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 (2) :28-30.

[2]陈西钊, 叶春艳, 蒋进等.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4) :457-4591.

[3]周绪斌, 赵亚荣, 许秀梅等.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与防制[J].养猪, 2006 (3) :44-46.

[4]解跃雄, 邰国伟, 冯俊仙.猪瘟综述[J].猪业科学, 2006 (3) :19-21.

[5]代广军, 蔡雪辉, 苗连叶等.规模化养猪高热病等流行疫病防控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44-45.

[6]陈浩波, 郑如胶.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广西农学报, 2009, 24 (1) :50-52.

[7]王琴, 宁宜宝.猪瘟免疫失败主要原因的解析[J].中国兽医杂志, 2005, 41 (6) :61-63.

[8]黄诚华.浅谈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J].福建畜牧兽医, 2006, 28 (3) :57-58.

[9]李明义, 白志娟, 赵雪丽等.猪瘟抗体消长规律动态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 2004, 21 (8) :24-26.

免疫抗体效果 第9篇

在我国, 传染性法氏囊病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合理的免疫后, 能在鸡体内产生足量的抗体, 保证子代携带足量的母源抗体, 二免以后, 抗体滴度能保持较长时间, 避免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的侵袭。

1 疫苗

灭活疫苗由IBDV全病毒经灭活后辅以油佐剂制成, 安全可靠而且易于制造, 对接种者不引起感染, 不引起散毒, 不带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对机体的免疫压力。但却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免疫力, 抵抗外来病毒的侵袭。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开产前种鸡, 使其产生高滴度的主动抗体移行给后代子鸡, 使子鸡带有母源抗体, 获得被动保护, 对雏鸡的早期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油佐剂灭活苗用于加强和延长种鸡群的免疫力或对接种过活疫苗或感染过野毒的鸡十分有效。

活疫苗是在实验室将微生物在动物体内或在组织培养基中长期传代后再感染个体而不引起严重疾病的毒株, 经培养、纯化、冻干后制成。科学家们也利用从动物体内分离的自然减毒株制备活疫苗。目前, 毒力最强的疫苗己逐渐被市场淘汰, 较普遍应用的是中等毒力疫苗和低毒力疫苗。

2 免疫程序

大多数养殖场都有自己摸索多年的免疫程序, 由于母源抗体状况、使用疫苗种类、饲养管理水平、疫情流行情况及感染毒株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很难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鸡群的“通用”免疫程序, 各养殖场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各自鸡群特点的免疫程序。

3 抗体滴度

对某养殖场进行传染性法氏囊抗体滴度的检测, 利用IDEXX传染性法氏囊病试剂盒进行检测, 7日龄抗体阳性率可达100%, 二免15日龄以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0%。

免疫抗体效果 第10篇

【摘要】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滑胎,用四君汤补后天之精,用寿胎丸补先天之精,加活血化瘀解郁之药,谨守病机,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关键词】滑胎;自身免疫抗体;补肾健脾化瘀汤;四君汤;寿胎丸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50-02

中医称反复自然流产为“滑胎”、“屡孕屡堕”,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滑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研究认为40%~60%的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其中的1/3与自身免疫性抗体相关联。该病病因复杂,防重于治,中医治疗有其特色与优势。肾虚是滑胎的根本原因。近年的研究证实[1],补肾健脾中药在改善妊娠免疫调节具有确切的效果。

自身免疫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透明带抗体(ZPAb)、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绒毛膜抗体(AHCGAb)、抗滋养层抗体((ATA)等。这些自身免疫抗体,或杀伤和吞噬精子,抑制精卵结合[2],或干扰精子和卵子的运送并阻碍其结合[3],或会对透明带的孕卵产生损伤作用[4],或破坏孕卵引导配子停止发育[5],或损害子宫内膜的功能[6],或干扰孕卵着床和着床后的早期发育[7],最终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8]。对于该病患者,受抗心磷脂抗体影响最大[9]。

1病案情况

患者王某,女,29岁。2014年6月18日因早孕2月出现腰腹酸痛,到医院行B超提示胎停育,遂于外院行清宫术。术后行血检生殖免疫抗体检查提示:抗心磷脂抗体(ACA-IgA )(+),抗透明带抗体(AZP-IgG)(+),抗卵巢抗体((AoAb-IgG)(+),抗卵巢抗体((AoAb-IgA)(+);TORCH检查:Ru-IgG(+),CMV-IgG(+),HSV1/2IgG(+)。查男方精液正常。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结婚半年,0-0-3-0。

2014年8月11日初诊:清宫术后2月,经量明显减少,经色暗红,末次月经:2014年8月9~11日。面色萎黄,有黄褐斑,纳差,睡眠差,大便稀溏。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诊断:滑胎。辨证:肾虚血瘀。治则: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处方:补肾健脾化瘀汤(四君汤合寿胎丸加减):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5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郁金15g,炒菟丝子15g,覆盆子15g,桑寄生15g,炒续断15g,炙甘草10g,丹皮10g,白花蛇舌草15g,紫花地丁1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经净后服用。

二诊(9月23日):服上药后月经量明显增多,诸症减轻,末次月经9月17日,经量增多,20片卫生巾,痛经,色鲜红。舌淡红,苔薄,脉滑数。再予补肾健脾化瘀汤6剂:去丹皮、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加鸡血藤15g,川牛膝15g。守方5剂。

三诊(10月14日):末次月经10月10日,经量可,色暗红,时有小腹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数。守方加茵陈15g,红藤15g,共6剂。

四诊(12月3日):末次月经11月31日,量可,色暗红,睡眠差,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再予补肾健脾化瘀汤6剂,加合欢皮15g,夜交藤15g。并予血检复查生殖免疫抗体。

五诊(2015年1月10日):末次月经2014年12月31日,未诉特殊不适。白带量稍增,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2014年12月10日生殖免疫抗体回报:抗卵巢抗体((AoAb-IgG)(+),其余均为阴性。当日B超示:右侧卵巢内见最大卵泡1.5cm×1.3cm;子宫内膜厚约0.1cm。处方:嘱患者监测卵泡,可试孕。

六诊(2015年3月10日):末次月经1月31日,月经推后11天未至,自测尿HCG呈阳性,感恶心欲呕,腰酸,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我院B超提示早孕6周。舌淡红,苔薄,脉细滑略数。诊断:早孕(肾虚)。处方:保胎方(5付)。药用:党参30g,炒白术15g,茯苓15g,菟丝子15g,寄生15g,川续断15g,白芍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苏梗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其后未至医院复诊。电话随访顺产一女,体重3.2kg。

2临证体会

临床治疗惟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病证结合,方能效如桴鼓,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肾虚冲任不固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滑胎的根本原因[10]。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该病皆由肾气亏损,脾气虚弱,先天与后天俱虚,冲任不固,失于闭藏摄纳。经不调,则艰于孕,胎难成。肾虚使湿热诸邪侵袭冲任胞宫,造成气滞血瘀、瘀热互阻等病变,因此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瘀血内阻,临症治疗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固养胎元为治疗大法[11]。拟方名为补肾健脾化瘀汤。调治之法,以补肾健脾为主,调经、助孕、安胎,一脉相承。故以寿胎丸加减补肾气,覆盆子滋肾阴;四君子汤补后天之精,健脾利湿,补气益气;赤芍、川芎、丹参、郁金活血化瘀解郁。全方共奏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效。经调乃子嗣可期,孕后须补肾固冲,健脾固摄,积极安胎。从患者角度而言,情绪宜静不宜躁。因此,在临诊时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极尽全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以平静的心情对待受孕,鼓励患者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建立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罗颂平,谭勇.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57.

[2]刘迎辉,王艳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74-3475.

[3]李丽丽.中西医对免疫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认识现状[J].中外医疗,2008,16(2):131.

[4]王军.抗透明带抗体在不孕症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91-4692.

[5]马玉兰,王芬,陈红霞.不孕不育妇女289例血清生殖免疫抗体检测的分析[J].中华临床医生杂志,2011,5(9):2748-2750.

[6]邬元曦,吴克明.免疫性不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11-113.

[7]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3-98.

[8]李潭,陈淑平,李青峰.不孕不育妇女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水平[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14):233-234.

[9]莫丽荣.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在女性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2):85-86.

[10]钟伟兰.跟师罗颂平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心得体会[J].新中医,2013,11,45(11):165-166.

[11]刘慧聪,刘敛,徐莲薇,等.李祥云从肾虚血瘀辨治免疫性不孕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2):13-15.

免疫抗体效果 第11篇

1 免疫对象

全市22个乡镇的12.38万头猪, 0.37万头牛, 1.23万头羊, 12.98万羽鸡, 34.73万羽鸭, 0.43万羽鹅。

2 免疫病种

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

3 免疫方法

1) 对全市所有种鸡、蛋鸡、种鸭、蛋鸭、种鹅、蛋鹅用H5-H9亚型禽流感二价灭活苗进行初免, 3~4周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2) 对全市所有商品肉鸡、肉鸭、肉鹅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肉鹅3~4周后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3) 对全市所有猪 (28日龄以下仔猪、重胎母猪除外) 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4) 对全市所有牛 (90日龄以下犊牛、重胎母牛除外) , 羊 (28日龄以下羔羊、重胎母羊除外) 用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 其中乳牛 (包括乳水牛) 和种公牛用口蹄疫A型灭活苗进行强制免疫, 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5) 对全市所有猪 (断乳前仔猪除外) 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强制免疫, 间隔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6) 对全市所有猪用猪瘟脾淋苗免疫一次, 间隔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4 免疫时间

2011年3~5月。

5 样本采集

每个乡镇随机抽2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各采集猪 (牛、羊) 血样5份, 鸡 (鸭、鹅) 血样5份, 规模猪场血样5份, 规模禽场血样5份。全市22个乡镇共采集鸡、鸭、鹅血清样本330份, 猪、牛、羊血清样本331份。

6 免疫抗体监测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用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禽流感H5诊断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HI) , 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

2) 猪瘟。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诊断抗原进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3) 牲畜O型口蹄疫。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口蹄疫诊断抗原进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广州弗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蓝耳病试剂盒检测, ELISA抗体IRPC值>20判为合格。

7 结果评价

1) 共采集家禽血样330份, 其中有效血清样本为295份, 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 抗体合格样本数为215份, 抗体合格率为73%。全市22个乡镇有15个乡镇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70%。

2) 全市共采集猪血样331份, 其中有效血清样本为302份。检测猪瘟抗体合格样本为228份, 抗体合格率为75%。全市22个乡镇有20个乡镇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70%;检测猪口蹄疫合格样本为221份, 抗体合格率为73%;有17个乡镇的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70%;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合格样本为226份, 抗体合格率为75%, 有17个乡镇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70%。

总体上福安市2011年春季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 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湾坞、下白石镇都在90%以上, 但还有9个乡镇或多或少出现免疫抗体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 个别乡镇出现四种抗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下。见表1。

8 影响免疫抗体效果原因分析

8.1 冷链系统不健全

疫苗在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过低或反复冻融而使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部分乡镇人员到畜牧兽医局领取疫苗, 防疫员到乡镇领取疫苗, 防疫员入村实施免疫过程无冷链设备, 无法实现冷链无缝对接, 严重影响疫苗效价。

8.2 疫苗使用操作不规范

8.2.1 疫苗稀释不当

冻干疫苗要使用专用的稀释液或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用完, 一般不能超过4个小时。有的防疫员不按规定操作, 用凉开水稀释疫苗, 其酸碱度对疫苗有影响;或者疫苗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 从而降低了疫苗的实际效价。

8.2.2 接种剂量不准确

在一定范围内抗体是与疫苗呈正相关。但是疫苗用量过大会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 抗体形成反而减少, 用量过小则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有的防疫员认为疫苗剂量越多越好, 常有过量行为, 而在实际操作中, 有的防疫员操作不够熟练造成注射过程疫苗的滴漏, 常有过少的事实。疫苗剂量过多、过少都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8.2.3 操作不规范

免疫注射时, 局部消毒的酒精未干就注苗, 酒精被针头带入体内, 影响疫苗效价;免疫注射不到位, 本应肌肉注射的疫苗打在皮下或脂肪层中, 有的出现脓包, 有的漏出体表, 严重影响免疫质量。

8.3 多种疫苗短期重复使用

春防为每年的3~5月, 猪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要免疫2次猪瘟疫苗、2次口蹄疫疫苗和2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免疫频率过高, 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能产生竞争性抑制干扰麻痹从而影响抗体形成。

8.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目前已经证实可造成猪免疫抑制的病毒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细菌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微生物都能侵入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或者侵入机体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8.5 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抗生素中的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响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饲料营养不足造成动物缺乏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K和锌、铁等微量元素, 也会影响机体抗体的产生。近年研究表明有许多种霉菌毒素会引起免疫抑制。

8.6 应激因素

上一篇:闲置设备下一篇:色彩运用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