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建设范文

2024-09-15

核电建设范文(精选12篇)

核电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清洁能源,核电,重启,能源结构

0 引言

近年来碳基能源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核电的期望逐年上升, 越来越多的新国家加入核电领域。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司预测, 到2030年有核电的国家将会比目前增加约20个[1]。纵观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问题, 核电发展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进展缓慢, 世界能源电力也深受影响。

2014年3月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 开工一批核电项目”, 预示着核电项目正式重启。

1 核电竞争力

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安全性不断提高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2], 与其它发电方式相比, 特点明显。建设周期长、前期投资巨大、运营后期具有较强盈利能力, 而且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大规模的燃料开采和运输, 不排放污染和温室气体, 对外部的依赖性和环境影响很小。与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方式相比较, 具有高能、稳定、经济、清洁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实现电力生产的多元化, 核电是电力生产多元化的主力。有研究指出核电将是我国目前和中长期内能在一定规模上替代煤电的唯一能源[3,4]。

2 我国能源电力的特点

2.1 电力需求和电力建设增长迅速

自2008年以来, 中国全社会电力需求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电能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9%。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2012年, 中国电能消耗量超过5万亿千瓦时;2013年全国用电量达5.3万亿千瓦时, 同期美国用电量约为4.5万亿千瓦时。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 截至2013年末我国电力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12.47亿千瓦, 其中火电8.6亿千瓦, 水电装机2.8亿千瓦, 核电1483万千瓦, 并网风电7548万千瓦, 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1%。优化能源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

中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目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发电是我国煤炭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电力行业成为我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环境和气候变化压力还将持续增大, 因此中国的能源利用模式会面临多重难题。温室气体减排和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是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2.3 优化能源结构的方向

优化电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是我国电力工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改善能源结构, 压缩煤炭的消费量, 增加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是调整的主要方向。但是, 水电建设和产量严格受到地域等自然条件限制,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相对较差, 核电成为可靠稳定的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核电,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3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经具有核发电能力的国家超过了30个, 各国电源结构千差万别。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 法国核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78%, 美国为19%, 俄罗斯17%, 韩国为34.6%, 日本为18.01%, 加拿大为15.3%, 中国仅为1.9%。世界核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比例, 从1986年就达到16%[5]。

从1985年兴建第一座核电站至今, 我国核电装机量逐年递增, 目前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17台。在全世界拥有核电的国家中, 中国核电的发电量排名第六, 但是核电占整个发电的比例排名第30位, 几乎是所有有核国家中的末位, 这说明我国核电总体比重严重滞后, 未来我国核电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4 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预测

4.1 核电重启信号

201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该意见指出, 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稳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这是继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政府首次明确大力发展核电产业, 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正式重启。

同年4月国家能源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李克强总理强调, 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会议明确2014年将有多台机组开建, 2014年将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 这标志着新审批和新开工项目均已放行。

4.2 核电发展预测

按照2012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预计, 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 在建3000万千瓦。目前我国核电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 在建3000万千瓦, 考虑核电站的5年建设周期和2020年在运装机量目标, 2014-2015年新投入核电项目装机量需达到1300万千瓦, 相当于13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发展要协调环境和生态建设, 这对电力工业提出低碳发展的要求。参考发达国家在相同人均发电量水平时期的数据, 可获得我国电力工业低碳发展相关信息, 经过综合分析研究, 对我国未来的发电总量、装机容量水平、低碳发展中各类电源的构成均提出更高要求, 见图1。

预计到2050年全国发电量将达到138000亿千瓦时[6], 核电年发电量达到45000亿千瓦时, 所占比重达到32.6%。从图中可见在未来近40年中核电发电量增长显著, 是未来电力增长的主力军, 火电发电量的增加在逐年减少。

从2015年到2050年全国总装机量增长趋势及构成见图2, 单位为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全国装机量将达到350000万千瓦, 其中核电装机量为60000万千瓦, 占比17.1%。

5 结束语

早在2010年国际能源署 (IEA) 和经合组织 (OECD) 核能机构 (NEA) 联合发布了未来核能发展路线图。“路线图”指出, 目前核能利用技术已十分成熟, 发展核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可发挥主要作用, 国际社会应大幅增加核能利用。

近日中电联发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报告》[7], 称在2030-2050年期间我国不再兴建燃煤电厂, 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发电满足。预计到2050年, 全国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达24.8亿千瓦, 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的62%, 届时我国电力结构将实现从煤电为主向新一代清洁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变。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污染,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Alan Mc Donald.A look at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around the world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C].IAEA Bulletin 49-2, 2008 (3) .

[2]Lucas W.Davis, Prospects for Nuclear Power[J], Prospects for Nuclear Power, 2012 (26) :49-66.

[3]Liu Deshun, Zheng Zhaoning.The prospects of the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uclear Energy.Tokyo, March 12, 2003.

[4]2012年核电产业风险分析报告[R].世经未来.

[5]张栋.中国核电重启建设[J].国家电网, 2012, 12:68-70.

[6]吴敬儒等.中国电力工业2010~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中国核电站建设情况 第2篇

2007-9-19

中国目前有4座核电站11台机组运行。

一、秦山核电站:

一期工程是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开始建设,1991年12月并网发电,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二期工程,是建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管理的首座2× 60万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于1996年6月2日开工,2002年4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核电技术,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并网发电,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03年6月12日并网发电,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

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是中国第一座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

三、田湾核电站:

工程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单台机组的建设工期为62个月,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建成投产。采用的是俄罗斯的核电技术。

四、岭澳核电站

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目前正展开二期工程建设。

在建和规划中的主要核电站:

一、广东阳江核电站,规划投资达80亿美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全国最大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正式动工。

二、浙江三门核电站,2004年7月开工建设,规划为6台百万千瓦级装机容量。一期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将首先建设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三门核电站最快将在2010年前后建成。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超过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

三、辽宁红沿河核电站,2007年8月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计划投资500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预计于2012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

四、江西省计划投资人民币400亿元建造一座发电能力约为400万千瓦的核电厂。根据规划,核电厂将建于九江市东部、长江南岸的彭泽县境内,该项目将于2008年开工。

五、重庆市将在涪陵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的核电站。初步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年发电量达85亿千瓦小时。2013年首台机组并网发电,项目业主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六,湖南省拟建的核电项目规划装机600万千瓦,一期装机200万千瓦,目前已完成水文等8个外围专题的合同谈判。预计明年可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上报项目建议书。

技术引领国际一流核电建设 第3篇

截至2013年底,中国核建已拥有专利授权306项(发明专利36项),累计承担各类国家科研计划项目9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6项。中国核建参与的“秦山600MWe核电站设计和建造”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化施工管理、技术开发及应用”等7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从无到有,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核建组建之初,缺乏研发设计机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核建先后建设发展了核工业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核华纬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设计企业,推动一批成员单位设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引进人才和自主培养,形成了一支科研业务水平良好、结构基本合理的技术创新骨干队伍,聚集了国内核电建造领域和高温气冷堆领域的一大批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和科研攻关能力的提升,为中国核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自主,掌握百万千瓦核电建造成套技术。从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项目开始,中国核建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工程实践摸索,先后掌握了堆芯主系统关键设备安装、堆内构件精密安装、核燃料装卸及转运储存系统安装等核岛安装关键技术,土建施工关键技术及预应力系统和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DCS数字化集散式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技术等,率先实现了百万千瓦商用核电的建造自主化。同时,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了主管道自动焊、钢衬里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网络协同三维模拟详细设计、核电工程建造管理信息系统等一批先进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中国核建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保障了规模建设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提前或按期投入商业运行,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和核能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辱使命,实现三代核电建造技术领先优势。在三代核电建设中,中国核建再次勇挑重担,承担了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和EPR核电项目核岛建造任务。AP1000核电项目作为世界首堆,面临着设计不完善和无工程经验借鉴的困难。中国核建立足自主,与产业上下游通力合作,成功攻克了主管道安装与焊接成套技术、CV底封头灌浆施工、大型结构模块自密实混凝土螺旋连续浇筑、钢制安全壳模块化建造、结构模块施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全面掌握AP1000核电自主化建造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在EPR核电项目中,中国核建研发并掌握EPR钢衬里穹顶吊装、主控室钢框架结构模块化整体吊装、钢筋混凝土结构(APC壳)建造、安全壳内换料水池(IRWST)建造、牺牲混凝土等关键技术。台山EPR核电项目由于在工程安全、质量、技术、进度上的突出表现,已成为国际标杆工程。

协同创新,推动核能技术产业化。中国核建坚持“以核为本、两业并重、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在不断夯实核电工程、核工程建造优势的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拓展核能技术产业化。2003年中国核建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核能技术研发、设计和推广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了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到产业化推广的核能科技成果转化链。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防科研计划支持下,双方紧密合作、协同攻关,完成了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标准机型设计、安全分析、设备设计和验证、建造技术研究、信息化平台开发,为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完成了低温核供热堆改进设计、设备设计和验证、海水淡化技术优化、汽水联供耦合工艺研究,为推动低温核供热堆核产业化夯实了技术基础。

勇当国任,承担核工程与军工工程建设任务。中国核建时刻牢记作为军工集团公司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核工业体系创建以来,中国核建及其所属单位承担了我国所有的核军工研究生产基地、实验堆、研究堆、生产堆、核燃料生产设施、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等各种核工程项目,承建了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军工行业的各类军工工程建设任务。这些工程项目任务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紧。为了保障项目实施,中国核建建立了核工程、军工工程与核电工程、民用工程的资源共享机制,为核工程、军工工程提供技术人才保障。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将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模块化建造、三维设计和模拟仿真等一批核电工程与民用工程技术转化应用到核工程、军工工程项目中,保障了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履行了核工程建造国家队和军工工程建设主力军的职责。

走出去,树立中国核建国际品牌。中国核建承建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成套出口高科技工程项目,一期工程于2000年9月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于2011年5月12日竣工。在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核建与巴方及工程项目有关各方通力协作,成功解决了大面积高水位的井点降水、超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安全壳钢衬里制作安装、预应力施工、核岛穹顶吊装等技术难关,出色地完成了工程建造任务,并帮助巴方培养了一批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受到中巴两国政府有关方面和各级领导的赞赏,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恰希玛核电站工程建设的成功,为中巴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被誉为“南南合作”的优秀典范。

全球掀起核电建设热潮 第4篇

在核电领域发达的国家中,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最高,接近80%;比利时、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核能也都比较高。美国、俄罗斯的核电比例分别为20%、16%。

尽管核电在本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已经比较高,不少国家仍在准备大规模扩展核电的产能。2010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提供80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担保以帮助修建两座新的核电站。据报道,这将是美国30年来第一次修建新的核电站。核电站将建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日本政府为了兑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承诺,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发展核能的预算,在建和计划修建的核电站多达13座。俄罗斯政府同样计划大幅提高核电发电能力,将在2030年之前再建设26座核电站弥补国内能源需求,将核电发电的份额提高到至少25%。

核电建设 第5篇

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具处 田贵滨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石化能源紧张状况日益突显,同时过量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陷和过量排放导致的气体温室效应对气候、地质等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清洁、高效、低排放、无污染的核能成为中国积极发展的新型能源。但核电站反应器中的放射性物质一旦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和民众造成伤害,引发核事故。因此,要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强化核安全文化理念,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核电站安全不仅仅是核电厂单方面要注重的,作为核电装备制造的企业也应该大力推行以提供能够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

一、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涵义。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文化是指在核电装备制造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切与保证核电产品质量和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相关的理念、方针和措施,以及这些理念、方针和措施在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程序、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体现的总和。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核文化的核心目标是制造和提供出让业主满意、能够保证安全运行的核电产品和服务。其基本要求就是“严格按程序办事”,“ 确保万无一失”,具体体现就是“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和“四个注重”(注重分级管理、注重员工资格、注重质保作用、注重人人有责)。

二、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转变产品结构的重要战略。

石化能源危机给风能、太阳能、核电等新兴能源大发展、快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现有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0月,中国有4座核电站11台机组运行,国内在役核电机组容量为1083.8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约在2%。目前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建设规划与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 年我国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4%,2010年该比重是8.3%。另外,我国政府曾提出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比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预计核电的规模要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

经过前几年井喷式的爆发,国内常规火电市场订货日渐减少,给装备制造企业常规火电装备市场经营带来难度,而随着国家调整核电能源消费比重,国内核电装备市场订单不断增多,虽然受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影响,国家放缓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速度,但长期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国内核电装备市场仍将迎来快速增长,目前这段严格审批调整的时间正给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留下了加强核文化建设、提升自身实力,迎接核电市场高潮的良机。

核电装备制造有严格的市场准入许可制度,只有那些具备常规装备制造能力,同时又获得核电装备生产许可的企业才能在核电装备市场分得一杯羹。但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以核电汽轮机为例,仅国内就有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东方汽轮 机厂三大家具备生产能力,可以说,谁能抓住这个市场良机,在提升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同时建设好、推进好核文化理念,谁就会在日后核电装备市场竞争中获得核电用户青睐,赢得市场主动权。

2、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调适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唤起人们新的追求,激发人们新的创造,优化人际关系,规范和激励人们的创新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制造企业核文化是在新的外部市场环境下对企业已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自身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企业新的竞争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核文化能推广的更深、更广,效果更明显,建设核文化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企业文化的丰富和提升。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秉承“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宗旨,肩负“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目标和 “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的企业愿景而不懈努力。面对国内核电发展形势,无论从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核心利益、企业竞争能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角度出发,都应在本部和下属核电装备制造企业中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促进自身企业文化的丰富和提升,提高核电装备市场竞争“软实力”。

3、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稳固和提升市场地位的需要。

2002年初至2008年底金融危机前的这段时间里,国内常规电力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特别是火力发电市场,因制造能力有限,装备制造企业顾客盈门,有的业主往往是怀揣现金在制造厂家等待机组,早一日投产发电,业主就早一日受益。相对质量,业主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工期上。企业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一段时间出现了为了保进度而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

2009年初开始,电力装备市场从卖方主导向买方主导转变,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质量代替工期成为业主首先关注的对象。已投运机组运行质量成为业主挑选装备制造商的重要条件,机组存在质量问题甚至为业主扣押尾款和质量保证金提供了充分理由,回款情况不好,也给企业自身带来资金流转不利等困难。而在制品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出产机组运行质量,导致新的质量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未公开报道的与核能利用有关的事故也对核能装备制造企业提出高于常规机组的质量要求。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推行核文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核电无小事,严格按核电质保体系办事,杜绝私下处理质量问题,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等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保证核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于企业其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一个在顾客看来比竞争对手更注重利用文化力量推动质量控制的企业,必然会留下更好、更深的印象,企业的形象得到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也必定会得到提高。

4、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大力推进核文化建设,是忠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的理论,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任玉岭的建议,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涵盖以下八个方面:明礼诚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文化建设、发展慈善事业、保护职工健康和发展科技。

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推行核文化,是其保证核电产品质量,保证核电站运行安全的举措,是企业对社会环境负责任态度的体现,是赢得业主和其他社会群体信任的行为。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核电装备,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相对石化能源更清洁、高效、环保、先进的新型能源设备,能够促进我国制造科技的提升,促进能源产业和社会整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装备制造企业进军核电装备生产领域,推行核文化,可以扩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企业进一步回报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常规装备制造企业要想顺利进军核电装备制造领域,适应市场需求,丰富企业文化内容,提升“软实力”,最终生产合格核电装备产品,履行好自身社会责任,必须要大力推行以制造出和提供出让业主满意、能够保证安全运行的核电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核文化理念。

三、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应逐步推进核文化建设。

首先,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核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要在公司内部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对“核电无小事”这一意识形成高度统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以制造合格核电产品和提供合格服务为目标,先通过制度管事管人,伴随着核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过渡到既有制度约束流程,又有文化约束行为,达到制度与文化并行,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其次,贯彻核文化理念,按照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对现有规章制 度、管理体系文件等进行系统地修订。与核文化要求相悖的要删改,与核文化要求一致的要保留和细化,符合核文化要求但没有具体规定的要进行制定,做到凡事有章可循。要对整个制度和文件的运行过程、控制过程等环节做好记录,做到凡事有据可查;对具体执行人和监督人的职责进行具体详尽的规定,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此外还要在制度和文件中具体规定:

1、职务不同,裁决权限不同,体现注重分级管理;

2、资质不同,职责范围不同,体现注重员工资格;

3、质量问题的解决以质保大纲和质保手册为依据,严格按程序办事,否则要按体系文件进行处理,体现注重质保作用;

4、制度和文件要对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体现注重人人有责。

浅谈核电厂建设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 第6篇

关键词:核电建设阶段;核安全;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是每个核电企业、每个核电工作者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乎我们的地球、关乎我们的国家、关乎我们的企业、关乎我们的人民、更关乎我们自己的问题——核安全。从过往已发生的核安全事故分析的结果来看,主因大多不是技术而是人因,因而人因控制问题正是核安全文化的中心。影响人行为的核心因素是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

1.核电建设阶段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核电厂设计、建造、运行的目标是以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发电。这个目标也是所有核电建设企业和核电建设者的共同目标。

核电厂的安全问题不单单体现在运营过程,核电厂的安全问题和设计、建造过程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更是息息相关。但现实中,人们可能更加关注一个已经建成发电的核电厂运营是否安全,往往忽视核电厂建设阶段的核安全。其实,核安全文化的概念适用于核电行业内的每一个员工。

核电厂建设阶段的核电工作者,包括各类设计、建造专家,建设单位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服务支持人员等。人员分类比较繁杂,文化水平相差较大等情况时核电建设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核电厂建设阶段的核安全更多的体现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安全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保证质量是安全的基础,良好的核安全文化又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成功地建设一座核电厂,不仅需要成熟的设计、系统的管理,更需要人员对保证安全和质量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

2.树立正确的核安全文化观念

核电厂工程建设阶段,建立和改善核安全文化是核电厂成功建设的先决条件,更是核电企业及核电建设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在核电厂建造、设备采购、设备生产监造及安装等环节,核安全文化通常体现在重视质量意识的程度。核安全是集体的责任,核电厂建设过程中的所有人都有确保安全第一的责任。每一个核电厂和每一个核电工作者都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确有效的提升核电建设阶段的核安全文化水平正是全体核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中国核工业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这背后,正是中国核工业一脉相承的核安全文化。“如果说安全是核电赖以生存的基础,安全文化则堪称核电企业的灵魂。”

2.1 树立正确的核安全文化观念

核安全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核安全文化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是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行为。核安全文化是价值观、标准、道德和可接受行为规范的统一体,其目的是在立法和监管要求之上保持一个自我约束的方法来提高安全。因此,安全文化必须根植于组织中各个层次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

IAEA-INSAG倡导:“安全文化被强调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规范所有参与核电厂活动的相关组织与个人自身行为以及相互的行为。

在核电厂建设时期,设备制造及安装阶段,核安全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就是“质量第一”,以“质量第一”来保障“安全第一”。为了确保核设备的制造及安装质量,每一个核电工作者都必须拿出自己的态度,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通过在核电建设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通过各种专业或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有意识地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安全意识和态度,从而改进人员绩效和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

2.2 核安全文化是一种倡导学习的文化

每个核电工作者都是核安全的一道屏障,这道屏障是否安全,取决于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断学习交流的工作习惯。

一名核电厂的员工在《细节决定成败读书札记》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个灾难、一个事故是因为我工作中的一个细节失误而造成,我会终身不安的。”

人是会犯错的,即便是最出色的人也会犯错。没有任何管理手段或流程可以改变这一点。据统计,核电厂发生的各类事件中直接或间接与人因有关的事件占到事件总数的60%~70%。为减少人因失误,中核集团公司核电部组织编印了《核电厂人因管理手册》,在全系统推广使用。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中核集团通过四个凡事,有效保证了核电厂及核电建设项目所有安全和质量相关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并建立了精细分工、安全授权、多层控制的安全管理组织和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核电建设者梦应该将“工作零失误,设备零缺陷,安全零事故”作为自己工作中的追求。

2.3 核安全文化教育是真正在每个核电建设人员心中树立起责任意识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的学习,是让每一个核电厂的建设人员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将会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真正在每个核电建设人员心中树立起责任意识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加强核电厂建设单位核安全文化宣传力度,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断深入的核安全文化教育,让每一个核电建设者都明确“人人都是一道安全屏障”。

核无小事!在每个核电厂,厂房内设备布置错落有序,干净的地面上有各种醒目的区分线、提示线,各种指示牌、铭牌排放整齐,色调协调。员工统一着装,行为专业规范。

为规范工具的存放,田湾核电站在每个工具后面做上黄色投影,是否缺少一目了然。交接班时无须一一清点。取用后回放时,也更容易实现定置存放。在建设阶段的田湾核电3、4号机组项目现场,每一个临时设备、建设材料分类存放,都贴有明确标签。

核电建设企业在不断加强管理的规范性,立足于将常规的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将关注细节的能力的培养作为提升核电建设队伍的专业素养的重点。

这不仅仅是对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3.结束语

核电建设 第7篇

核电具备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和供应能力强等优点,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它能够解决电力供应紧张和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已经逐渐被公众了解和接受, 并且成为与火电、水电并称的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5月12日, 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33座, 主要分布在北美、亚洲和欧洲;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的13.5%, 总装机容量3.71亿千瓦;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有63座, 到2030年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13亿千瓦。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核电大国有: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加拿大等。核电在各国的发展各具特色。如何筹措巨额建设资金的问题一些核电装机容量大的国家发展核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国外主要核电国家筹措核电发展资金的主要经验与我国核电现有融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吸取先进经验, 从今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前后世界核电发展的变化

(一) 事故前世界核电发展现状

从截至2011年初的多种信息看, 世界核电发展的状况呈现如下:

美国的核电事业在停滞近30年后, 重新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核电事业的复苏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 在2011年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 核电站的建造将能够的到高达540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支持, 在近期, 30年来全美国的第一个核电站项目 (AP1000技术) 得到了83亿美元的政府贷款担保。

法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主要是建造新一代 (EPR) 核电机组以替代目前的机组。在2015年到2020年间, 计划建造40台, 并明确表示不再发展二代核电站。同时, 法国也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 法国正在芬兰建设全球第一个EPR核电站, 但项目不断拖延, 向中国 (台山) 出口两台EPR机组, 正在建设。

日本故土面积下, 能源资源匮乏, 加快发展核电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捷径。日本到2030的核电发展计划是新建14座核电站。日本正在积极开发海外核电市场, 整合核电力量, 以“全日本”合作的方式积极争夺外订单。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 政府牵头, 整合东芝、日立、三菱、东京电力、关西电力、中部电力等共同成立新公司。

俄罗斯作为老牌核电国家, 积极发展核电产业, 计划通过建成28座大型核电机组, 到2020年将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23%。加强国际合作, 也是俄罗斯核电发展的趋势, 俄罗斯和乌克兰拟整合两国的核能资产, 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核电产业集团。在开发核电技术上,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与德国西门子成立核能合资公司, 重点发展俄罗斯压水堆 (VV ER) 技术。

(二) 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的影响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 使得核电安全再次受到各国民众的关注。事故后, 世界核电发展暂时进入观望阶段, 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世界主要核大国发展核电的计划与决心没有改变。各国对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同的政策调整。

作为全球第一核电大国, 美国将会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建设核电站, 继续发展核能是降低美国化石燃料依赖性的必然要求。2012年财政预算计划为兴建核电站提供360亿美元贷款担保, 美国核管会从福岛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 以确保美国的核安全。

法国将会继续实施现行的核电政策, 以核电为主的能源政策不会改变, 并对全国58台核电机组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与美国和法国的态度比较一致的还有俄罗斯, 俄罗斯核能发展计划也不会受到影响。

韩国以此次核电事故为契机对全国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表示未来核电站在设计时将安全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同时, 英国也将“绝对安全”是为第一考虑因素, 在重新启动核电建设前, 会就有关问题充分考虑民众意见并进行周密调查[1]。

众多国家中, 德国是对核电事故反映强烈的代表国家。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 出于安全的考虑, 德国政府关闭1980年之前投入运行的核电站中的7座。其他10座核电站中, 除石荷州一座1983年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因故障已关闭外, 其余核电站将继续运转, 同时接受彻底的安全检查, 包括对核电站进行更新和维护, 检查冷却系统和紧急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等。受事故影响, 德国将全面放弃发展核电。

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 我国暂缓了新建核电项目的审批, 但是并不会影响我国核电的发展计划。

三、核电项目融资经验综述

(一) 国外核电融资经验

在亚洲, 韩国是亚洲发展核电比较早的一个国家, 作为核电的后起之秀在解决核电项目融资问题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韩国核电项目融资方式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核电发展早期采用出口信贷为主, 国内商业贷款为辅的融资方式, 由于民众对核电还持有恐慌的心理, 公共市场融资条件不成熟, 通常方式是潜在的供货商为核电项目投标提供融资, 韩国电力公司作为当时唯一的公用事业公司负责核电项目的运作, 其信用可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韩国在第一座核电站, 以供货商国家的出口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 辅以国内商业贷款。Kori-1号机组总投资299百万美元, 其中50%来自国外资金:美国的EXIM、西屋、美国银行和英国的Lag cords, EEN。

第二阶段, 80年代后期韩国核电融资的主要渠道发展为资本性投资和发行债券。此时民众对核电的戒心逐渐消除, 世界核电发展也逐步稳定, 基于以上因素, 使得发行公债, 吸收民众资金的融资方式得以实现。Yonggwang-3号和4号机组建于这个时期, 二者都采用了部分工程国际承包, 建筑施工招标选取工程承包付款条件较为优惠的企业, 降低资金成本, 并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周转压力。

第三阶段, 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需求最优的融资方式, 本阶段核电发展成熟, 步入正轨。韩国核电公司早期建设的核电产生大量现金流入, 大量盈余增加了股本资本同时偿还能力较有保证, 因此核电企业致力于寻求最优的融资方式, 形成多元化的低成本融资。

在欧洲, 芬兰目前拥有4座核动力堆, 提供27%的电力, TVO公司是是一个由能源密集型企业和一些市政当局组成的集团, TVO是非盈利性的公共事业公司, 它的使命是向其股东提供价格合理的电力。TVO公司当前承担着芬兰现有2座核电站的运营, 并积极参与到Olkiluoto核电站3号机组的建设中。

TVO核电融资模式, 本文简称TVO模式, 该模式可以吸引小公司和公用事业公司进行投资, 规模效益可以使更多的参与者利益共享分享, 风险共担, 是一种公私合营的模式, 现有运营机组的风险分担结构和良好的业绩记录使得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股权份额较低的企业使用。Olkiluoto3号机组, 主要成套设备由阿海珐核电公司和西门子提供, 投资额30亿欧元 (2003年) , TVO公司在参Olkiluoto3的NNP融资时面临的挑战是:融资量巨大, 没有民间资本投资核电项目的先例作参考, 资产密集并且依赖于核技术, 而且可能遭受施工风险。但是由于芬兰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了良好公众舆论支持, 核废料管理方案的得到国家核废料管理基金的资金支持, 现有两座核电站的良好运营业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向作用, 原有股东的大幅度注资承诺以及成套设备供应商的优质信誉及责任, Olkiluoto3号机组融资成功的重要保障。Olkiluoto3机组是没有政府补贴和软贷款, 没有股东担保或抵押品的真正的商业融资。

OL3项目长期融资计划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的主要资金的来源构成是股权20%, 双边贷款18%, 次级股东贷款5%, 循环信用证57%, 2008年的结构中股权资金比例和次级股东贷款比例保持不变, 循环信用证和双边贷款分别下降到44%和14%, 新增可17%的买方信贷资金。同时, 法国巴黎银行在芬兰Olkiluoto3 NPP融资发挥了关键作用, 32亿欧元的项目由于TVO保留了混合结构融资, 7亿股权来自股东, 债务成分中的2.5亿欧元由五个银行签署的银团提供融资。并进行了再融资:出口信贷6亿欧元 (17年) ;北欧的各种金融机构4亿欧元债务。在这个成功的交易中, 法国巴黎银行即作为银团设施的借贷银行 (摩根大通银行一起) 又作为法国出口信贷银行。

(二) 我国核电建设融资经验

到目前为止, 我国核电项目投融资方式经历了从核电发展的初期, 采取的高度集中的“一体化”投融资方式, 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渐呈现出商业化特点初步进入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阶段, 到21世纪初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 核电项目投资多元化出现了加快的趋势, 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阶段正式形成的历程。表1列示了外国目前主要已建核电站的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

下面对我国主要已建在建核电站的投融资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1)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项目投融资方式。秦山二期核电站于1987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由国内自主设计、建设, 项目资本金24亿元。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 投资结构如表2所示:

从资金结构分析可以看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先后发行15亿元和5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募集20亿资金。秦山二期的融资、营运方式, 具有我国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后一般工程项目投资的特点, 即由政府部门审批项目, 指定项目出资人, 并通过国家政策银行向指定的出资人安排资本金贷款 (项目建设资金贷款) 。

这种融资方式, 实际上是政府投资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核电发展初期, 社会各界对核电的发展趋势、投资回报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 对核电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 这种融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 一是融资面窄, 使得除指定出资人以外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无法投入, 核电建设资金的匾乏;二是由于营运者与出资人合一, 不享受营运收益, 与其他出资人一样只享受投资收益。

(2) 岭澳一期核电站投融资方式。岭澳一期核电项目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产后, 在广东建设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核电站预算总投资40.25亿美元, 除股本金外, 主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转贷款筹集, 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英、法出口信贷, 二是开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转贷款 (商贷)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投资结构如表3所示:

根据当时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具体环境, 项目的资金结构确定为:资本金:4亿美元资本金, 由大亚湾核电站的股东红利在建设期逐步滚动出资, 在资本金到位前, 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资本金搭桥贷款, 由大亚湾核电站的红利逐步偿还本息;

出口信贷:核电站的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分别由法国Framtome和GEC-Alstom公司提供, EDF公司提供工程咨询, 两国银行提供合同总价85%的出口信贷;

商业贷款:岭澳一期核电项目由于自主化成分加大 (如部分设计、部分设备采购、全部施工安装、全部项目管理、调试、生产准备等) , 急需找到人民币商业信贷渠道。1994年由于人民币银根紧、利率高 (曾经达到两位数) , 国内通货膨胀率也高, 为保障项目资金, 并降低融资成本, 项目商业贷款采用全部美元贷款融资, 并用美元换成人民币支付国内合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 项目公司及时调整政策, 改为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人民币,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下面给出了1999年前后岭澳一期核电站的资金结构如表4、表5所示:

岭澳一期核电站之后, 中国核电事业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核电项目融资进一步标准化。与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核电站相比, 新的核电项目融资进一步标准化, 与标准的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项目融资进一步靠近。秦山三期CANDU6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 其设备和主要资金也是由国外提供, 在程度上可能有所差别, 我们把这些核电站的建设方式统称为岭澳方式。与秦山二期融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岭澳融资方式利用了国外政府的出口信贷。如表6所示。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国内外核电项目的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探讨, 不难发现, 目前核电的主要融资方式有:政府投资, 这种方式主要在核电发展早期政府投入在核电项目中是一种必须存在的形式, 在核电项目中政府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发行股票和债券是核电项目原始的融资方式;出口信贷, 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一般是在涉及到主要核技术和成套设备进口业务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比较有利;商业贷款, 在高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和低利率环境下采用这种方式比较有利, 并且由于资金额度比较巨大一般都由有几家银行组成银团进行贷款。此外, 中外学者也对产业基金融资、项目融资、合作融资, 融资租赁的方式在核电项目建设融资进行了光规范和深入的探讨, 有些也逐渐在实践中被使用。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进一步演进, 核电项目融资的方式将会被不断的更新和丰富。

参考文献

[1]伍浩松:《日本核事故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核安全》, 《国外核新闻》2011年第3期。

[2]杨和雄:《中国核电项目融资问题研究》, 南开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Nadira Barkatullah.Financing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s[Z].

[4]IAEA.Workshop on Economics and Financing of Nuclear Powe[rZ].

[5]刘彦:《岭澳核电站项目融资管理研究》, 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6]温鸿钧:《核电利用外贸模式的探讨》, 《核能论坛》2005年第4期。

[7]葛立华:《BOT——喝点融资新模式》, 《核能论坛》2002年第3期。

核电站建设施工机械需求选择 第8篇

根据我国《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kW,核电建设由此进入了新一轮建设高潮。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气候下,加快核电建设步伐,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我公司是国内进入核电领域最早建设单位之一,20多年来一直从事核电站核岛的土建施工工程,作为核电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已相继承建了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广东阳江和台山核电站等核电项目,并在继续努力承接更多的核电项目。核电建设工程离不开工程机械设备,它们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保证核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合理选择和配套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核电投资较少,同期施工的最多有2个核电项目,当时对于国家的大型重点工程,施工机械投入的主导思想是以保证施工需要为前提,对投入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的较少。现在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大量投资,已形成一个施工企业同期进行多个核电项目施工的局面,施工机械资金的投入非常巨大。根据近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每个核岛土建工程需要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约为8千万元左右。在众多性能各异的工程机械中,如何确定合理的需求量和选择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以降低设备的采购和运行成本显得尤其重要。

过去,大型重点工程关键施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产品,其价格非常昂贵,售后服务不及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当前中国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选择和使用性能优越和质量可靠的国产设备,以降低工程造价、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对设备选择提出的新要求。

2 核电站施工机械配置与使用特点

1)设备配置相似由于核岛土建工程在工程内容、工程量、工期、施工方法和工艺等方面都比较相似,所以施工机械的整体配置上主要设备的配置基本已趋标准化,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样就加快了施工设备计划的编制、审核以及供应周期,也有利于控制项目设备投资的成本。

2)种类多配套全核电施工对建筑原材料、半成品的加工和试验基本上采用的是施工企业自给自足模式,所以配套了包括砂石加工场、搅拌站、木工车间、钢筋车间、钢衬里车间、钢结构车间、不锈钢车间、预应力车间、试化验和探伤室等生产临时设施,并在这些场所配置了大量功能各异的砂石生产、混凝土生产、钢结构制作、钢筋制作、大型模板制作以及运输、安装等施工机械。

3)机械化施工程度高在关键生产工序和生产链中,都配置了高效率生产线设备,形成了以关键生产线为主、辅助设备为辅的加工和供应体系,确保了综合施工效率的提高。

4)严格的施工安全性以核电反应堆厂房为施工中心,周围密布了许多相关的厂房,多个厂房同时施工,使众多的施工设备和人员在相对狭窄的场地联合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无疑造成了施工的安全隐患,所以,对施工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广泛使用高安全性能的设备,并使安全机构和装置处于良好的状态,是机械化施工安全的保证。

5)具有专业的维修队伍由于核电站选址都在偏离城市的地区,无论设备制造厂家的服务如何优越和完善,都很难及时满足大量在用设备的维修服务,施工单位组建专业的维修队伍,并结合厂家的维修服务,形成了核电施工现场设备维修保养体系,保证了群体设备的正常运作。

3 设备选型依据

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通过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已经明确了采用的机械设备要求和施工手段,设备选型工作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核岛现场塔机的群体布置和各阶段位置、高度的调整,以及在指定幅度位置的起重量和覆盖的工作范围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工程量和工程进度的要求:这一要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设备投入的种类、数量及组合配套方式等,我们需要对施工机械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分析,需要对一些关键工作内容的工作量和要求分析,以掌握设备的利用程度,尽可能的选择高效率的设备。总的原则是,既要防止过度投入的浪费,也要保证设备投入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4 设备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制造商状况我们在选择设备时,其实也在选择一个合作伙伴,需要对制造商做一个调查和评估,只有那些有诚信、有实力、有规模、有优势和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才是我们重点选择的对象,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对于已经有过合作记录的制造商,则还需要对它们的供应业绩考核并评价其供应能力。

2)功能满足性在选择设备时,要综合考虑其在特定条件下的作业内容以及施工技术条件,以满足施工的需要。例如,核岛混凝土的塌落度比民用建筑的要低的多,要求控制在6 c m~12cm,在选择混凝土泵送设备时,必须满足这一特殊功能的要求。

3)产品安全性主要考察产品设计安全程度、安全机构和装置配备,是否能够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本身的安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当超出安全工作范围时,能够及时警告或自动采取措施,避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塔机、汽车起重机等起重设备要求更加严格。

4)质量可靠性高可靠性的设备工作稳定性好,故障率低,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机械效率,特别是在一个项目只投入单台的关键设备时,显的更为重要。

5)性能优越性选择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一方面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这类设备节能降耗的特点也比较明显,选择这类设备,即使初期的采购成本较高,但因其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相对较长,从使用的长期成本效果来看,还是可取的。另外,设备性能完美,使设备操作形成的工序或产品能够达到高质量,高合格率的要求,避免由于返工造成人工、材料、工期等的损失。

6)价格合理性设备的价格一直是采购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分析设备的性价比,并不以设备的最低价格作为选择的依据,需要综合考虑其性能、质量、生产能力、工作效率、售后服务等相关因素,从而选择高性价比的设备。一方面,可以从市场价格和以往价格两方面判断价格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和给予比较优厚的付款条件取得相对合理的价格。

7)人性化设计现在国内的许多大型工程机械在产品的设计或技术引进时,都考虑了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工作环境舒适、具有故障诊断和报警系统等方面。其优点是能够增加操作人员操作时的舒适度、有益于故障的早期发现、提高维修保养的效率。

8)设备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折旧、人工、能耗、备件和维修等费用,其中,能耗、备件和维修费用在运行中的变数较大,需要对这些指标做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比较,以取得设备投入后良好的综合效益。在相同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具有节能技术使燃料、油料和电量的消耗指标比较低的设备,即使在能耗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日积月累节能效果也是很客观的。

9)售后服务及时性一般来讲,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前的售前服务都比较好,应重点关注设备交货期间和投入使用后服务质量,可以通过了解供应商的服务承诺条款、售后服务的方式和其他终端用户的评价,判断供应商服务质量的优劣,良好的售后服务应该具备有专业的服务工程师队伍和及时的配件供应。

10)设备组合配套核岛施工最典型的设备组合有:砂石加工生产线、混凝土供应链、塔机群三大系统,在设备选择时,主要考虑设备的相互衔接、施工高峰时期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设备故障时对其他环节的影响以及必要的设备替代和储存能力等,以保证关键设备的高效运行,发挥最大的潜能。

11)环境条件主要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对设备的影响。由于核电站的选址都靠近海边,需要设备有一定抗风能力和抗腐蚀能力。寒冷地区施工的一些设备需要考虑选配加热装置,才能够使设备正常运行。所以,不同的环境下,对设备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12)新设备新工艺通过引入新设备新工艺,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钢衬里施工采用自动横焊机和立焊机现场焊接,取代传统手工焊接,在节约人工和提高焊接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根据核岛施工的特点,我公司在总结多年来核电施工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工程建筑机械的市场情况,确定了主要施工机械的种类和需求(表1,钢筋加工机械、焊接设备等未一一列入表内)。通过在建的宁德和阳江核电项目的实施与应用,实践证明这种选择完全能够满足核岛施工的需要,并且在设备投入成本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摘要:根据核电站建设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核电站建设中核岛土建工程施工设备的需求,选型和配套的问题,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总结,以谋求在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核电工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第9篇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也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注重把风险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1]

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阶段, 形成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控制体系。[2]美国1985年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发起委员会, 简称COCO。1992年, COC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一经发布就在内部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的文献理论依据几乎被其占满。在2002年美国颁布了SOX法案, 使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五部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来指导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时至今日, 内部控制体系在国内各类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颇为广泛。

2000年以来, 核电行业迅速发展, 公众对核电接受度普遍提高。在核电行业大发展的环境下, 如何提高核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保障核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也成为了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毋庸置疑,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才能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 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众所周知,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 投资不菲的系统工程, 即使某一个环节、层级或者职能出现问题都可能降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2]

众多案例表明, 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阶段, 仅仅是照搬照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指导性文件, 或完全借鉴类似企业制度等不严谨的建设方法往往导致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是一个摆设;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准确, 导致控制偏离正轨, 最终导致控制失效;内控建设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也影响着内控体系建设的质量, 内控体系建设虽然有指导性文件支持, 但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 实际操作中主观性较强,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所以, 本文利用规范的研究方法, 深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在建核电工程为例, 研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律, 归纳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模型和重点关注问题, 为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二、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较晚, 核电企业接触内控也不过寥寥数年, 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闭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使全员均能够认可并重视内部控制需要更长的时间。核电企业, 尤其是在建核电企业, 企业规模大, 涉及资金多, 每个领域或部门都有制度或程序来约束各项工作流程及工作人员行为,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们已经有风险管理了, 还要内控做什么?或者说我们有程序制度, 之前就是这样控制的, 为什么内部控制还要多此一举?这样的疑问反射出的就是核电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误解, 当然也就不可能去重视。

(二)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度依赖咨询公司或指导性文件, 内控体系本地化程度不足。受公司组织形式及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制约, 核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很多选择外包给咨询公司, 即使选择自主建设更多的是照本宣科, 照搬照抄指导性文件。然而, 咨询公司所擅长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企业, 多为上市公司服务;指导性文件也仅仅起到指导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能贴合核电企业的特殊性。目前尚缺少针对核电行业等特殊行业的内部控制指导文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建立适合核电工程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 内部控制体系执行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仅是成立个组织, 编个手册的问题。执行才是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是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控制, 而控制的关键恰恰就是执行。如果企业只是建立了内控体系, 却不执行, 将内部控制束之高阁, 那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然而受我国内部控制起步晚, 核电企业内部控制起步更晚, 以及企业性质等因素制约, 核电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完成上级单位的任务或者监管单位的要求, 仅仅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 而在内控执行上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 且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仅靠内部评价和内部审计, 导致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三、在核电企业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发达国家, 核电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 是一种成熟高效的清洁能源。我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 建立了从地质勘察、采矿到元件加工、后处理等相当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已建成多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并有多年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 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队伍。近年来, 核电行业发展迅速, 核电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国内核电运行及在建机组已颇具规模。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和运行自己的核电站。核电技术不断发展, 核电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且核电企业涉及资金面广、资金数额庞大。核电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核电企业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一) 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本质。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特殊的企业管理活动, 它由企业管理需要衍生而来, 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多基于已有的COCO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 然而, 至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意义而又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定义, 人们常常忽略内部控制本质而谈概念, 或者混淆本质与概念的区别。即便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最发达的国家及组织———美国及COCO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给出了较权威的描述, 但也颇具争议。[3]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为依据, 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工具, 用它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过程, 强调控制及执行。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 应作为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 提高全员内控意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以及维护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国内企业基本上都设有专职从事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 合理分工。一般来说, 核电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是非常繁多的, 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先理顺工作流程, 明确职责, 这样才能快速高质量地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不断发展, 新问题会相继出现,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机构, 企业管理者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也要不断提高。重视有关人员的培养, 优化各岗位员工知识结构, 注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的培养, 是企业搞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三)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针对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的进行就要有一定的规则。企业搞内控却没有原则没有计划, 很难把内控工作做好。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制度, 把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化, 会使内部控制工作事半功倍。如果说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是软件, 那么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就是硬件, 软硬件都配置合理才能更好地工作。

(四) 立足核电特性, 以目标为导向形成有行业特色的内控体系。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应着眼全局, 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公司结构、企业规模以及所处不同时期等角度分析企业特征, 探索恰当的内部控制体系。合法合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基本的目标, 核电企业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在核电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 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核电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有着更加深入的体现:促进发展战略实现, 通过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工作, 不断完善各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划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检查、提升风险意识, 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的内部管控机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持续评估和控制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领域中的重大风险, 持续改进自身在重大风险管控中的各类缺陷, 提升业绩指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工作,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制度流程梳理为基础, 以财务内部控制为切入点, 以关键控制活动为重点, 不断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与成绩。核电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几个方面的控制:一是人力资源的风险多是隐性的, 不易被企业发现。选聘合适的人才, 避免用人风险。从事核电行业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 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 更要能够适应核电所处地域偏远、工作机械枯燥以及倒班等工作环境。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人员素质的提高, 责任意识的提高, 从根本上防止人员流失。二是采购与付款业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工作量大, 运行环节多, 建立完善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保证采购付款业务循环有效运行,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核电所需的设备或配件相对来说制造难度大, 价格较高, 如控制不好采购工作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建机组采购业务发生频繁, 工作量大, 工作环节多, 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在控制中应充分考虑国内外采购核级设备的风险点。据2007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 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存在合同纠纷问题。且核电工程浩大, 承包商众多, 合同管理复杂。经济业务往来多, 数额巨大。由此可见, 在核电工程期间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对合同的管理格外重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 (含服务)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具体的事项中。核电作为清洁能源, 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核电工程的浩大也为社会贡献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不仅促进了核电工程相关的产业发展, 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更是引领新能源发展建设的生力军。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 社会责任应作为重点进行控制。[4~5]

(五) 与时俱进, 内控体系随企业发展而发展。内控体系的建设不是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进步了, 内控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政策有变化, 内控要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在不同的阶段, 内部控制也要有不同的重点控制。所以说内控体系的建立要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要不断优化以适应企业及市场的变化。

四、结语

核电企业管理较一般企业有所不同, 自身特点鲜明, 管理复杂、难度大, 应更加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率。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 将内部控制体系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必将大幅度提升核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更好更快更好质量地实现核电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J].中国会计报, 2010, 7

[2]张继德.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13, 6

[3]樊行健, 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 2014, 2

[4]王德敏.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6

浅谈核电建设期的计划管理 第10篇

1 计划的分阶段和分级管理

核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方位推进、多工种交叉作业、六级进度管理、六大控制贯穿始终的繁杂的系统工程[1]。核电机组建设的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是以一级进度计划为核心, 上级计划向下级计划逐渐细化、深入和控制的多级进度计划的管理模式, 进度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六级进行管理。

1.1 三个阶段为:土建阶段、安装阶段、调试阶段

(1) 土建阶段:从核岛第一罐混凝土到反应堆穹顶吊装完成, 时间为23个月。这阶段影响进度主要因素是设计文件提交、主厂房土建施工以及预装设备安装等。 (2) 安装阶段:从穹顶吊装完成到核岛冷态功能试验结束, 时间为23个月。这阶段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是设计文件提交、主设备和辅助管道的供货、安装以及房间移交等。 (3) 调试阶段:从核岛冷态功能试验结束到电站性能试验结束, 并投入商业运行, 时间为12个月。这阶段影响进度主要因素是试验中出现问题的迅速解决、系统消缺和移交等。

1.2 进度计划的六级为:从一级进度计划到六级进度计划

(1) 一级进度计划:是电站总体进度计划, 用于指导、安排建设全过程的设计、采购、建安、调试、投产各环节总控制目标, 同时, 它还对二级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确定了关键日期、建设总工期以及工程项目各子项的建设工期。 (2) 二级进度计划:是业主项目管理部门根据一级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和工程范围、设备供货信息等资料编制, 用与协调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启动等工作接口关系, 同时, 它还是三级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3) 三级进度计划:是设计工作、设备供应、建筑安装施工和系统调试各承包商编制的各自的总进度计划, 按子项分系统或部位进行编制。 (4) 四级进度计划:是工程承包商根据三级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编制的年度工作进度计划, 用于协调、指导工程参建单位年度工作的安排;同是, 它还是五级月度工程计划的编制依据。 (5) 五级进度计划:是由工程承包商根据四级年度工程计划的安排以及当前工程的设计、设备、材料、建安施工状况等实际综合情况进行编制, 用于协调、安排、落实工程的设计出图、设备到货、建安施工、材料供应等工作;同时也是六级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6) 六级进度计划:是工程承包商根据五级工程月度计划的安排以及当前工程的设计、设备、材料、建安施工状况等实际综合情况编制的周工作计划, 用于协调、安排、落实工程施工的实施。

2 计划管理职责分工

由于核电工程的建设模式不同, 职责分工会有很大的差别。除了交钥匙工程外, 一般的计划管理职责分工如下。

(1) 一级进度计划由核电公司负责编制, 公司董事会审批。 (2) 二级进度计划由核电公司工程部负责编制、调整, 总经理审批, 由工程部控制计划的执行。 (3) 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进度计划由各施工单位负责编制、调整和实施。 (4) 三级、四级进度计划由公司工程部组织审批, 由工程部和监理单位控制计划的执行。 (5) 五级进度计划由监理单位负责审批, 并负责控制计划的执行。 (6) 六级进度计划由施工单位控制执行。

核电工程计划活动数目以十万计, 无论是设计, 还是设备制造和供货, 都是围绕现场施工二级进度的实现为目标。

3 进度计划的编制

3.1 进度计划管理依据

(1) 核电公司发布的计划管理的相关程序规定; (2) 核电公司发布的核电工程网络进度计划; (3) 核电工程的监理、施工合同; (4) 已批准、发布的各类施工进度计划; (5) 核电公司发布的关于施工进度计划调整的相关文件; (6) 涉及到施工进度计划调整的相关会议纪要。

3.2 计划编制总体原则

进度计划是逐级进行细化和深入, 上一级进度计划是下一级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上一级进度计划控制下一级进度计划;下一级进度计划是对上一级进度计划的展开和细化, 保证上一级进度计划的贯彻和落实。进度计划的编制要合理、可行并尽量留有余地。

3.3 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

二级计划中应体现里程碑控制节点及外部接口的时间和条件, 土建分子项按分部, 安装分子项按系统进行编制。

3.4 三级计划的编制

(1) 建安三级进度计划中应列出所有关键外部接口的时间和接口条件并符合二级进度计划的要求。 (2) 建安三级进度计划的工期不能突破二级网络进度计划。 (3) 土建三级进度计划按子项, 分层、分段按照施工逻辑进行编制。 (4) 安装三级进度计划按子项, 分区、分系统按照施工逻辑进行编制。 (5) 建安三级进度计划应充分考虑施工的连续性, 保证施工材料、施工机具设备供应及劳动力的均衡性等。 (6) 建安三级进度计划应保证投资分配的合理性。

3.5 四级进度计划的编制

建安四级进度计划在保证二级、建安三级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于不影响关键节点及安装接口的工序可在该计划中做适当地调整, 以适合年度计划的需求;建安四级进度计划应在已发布的建安三级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按照分部、分项做进一步细化。

4 计划的调整控制

(1) 二级进度计划一般不做调整。当出现可能的偏差时, 要及时采取纠正补救措施。 (2) 建安三级进度计划一般不做调整, 但当其出现严重偏离并可能影响二级进度计划时, 应对其进行及时调整。 (3) 每年中, 当实际进度与建安四级进度计划出现较大偏差时, 各施工承包商可在每年申请对建安四级计划进行一次调整。 (4) 制定良好运作的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 (5) 建立有效的各级协调、指挥和决策机制。 (6) 建立健全有效的跟踪机制。 (7) 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工程统计信息, 实现反应迅速的闭环控制。

摘要:核电发展对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基地的合理布局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核电的建设管理模式的不同, 核电的工程计划管理工作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是在大业主工程管理模式下 (监理、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均外包) 对二代加改进技术的M310核电机组在建设期的计划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工程计划的分阶段和分级管理、计划管理职责分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计划的调整控制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核电建设中的计划管理工作。

关键词:核电,建设,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吕书宝.核电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接口管理[EB/OL].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 2007-12-18.

[2]岭澳核电站二期开工.中国核电自主化历史跨越[EB/OL].网易, 2005-12-18.

国务院:稳妥恢复核电建设等24则 第11篇

国务院:稳妥恢复核电建设

上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人社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争取年底前发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2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将按照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部署来研究制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办法和政策。

尹成基表示,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各个方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这要经过有关部门研究,经过中央国务院审议批准之后发布,我们也注意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方案,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布。

九部委酝酿八大行业重组政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最近,国务院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是八大行业重组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要求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速度推进此项工作。

★数 据

2003—2011年全国国企净利润年均增长25.2%

受國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日前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2003—2011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净利润从3 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长25.2%;上缴税金从8 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4%。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47万户,在册职工3 672.4万人,离退休职工1 655.3万人;资产总额85.3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17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3倍和3.5倍。

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3.7万项。中央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12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26人;载人航天、绕月探测、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在“走出去”方面,国有企业不断加快步伐,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3.1万亿元,营业收入3.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 034.5亿元,分别占全部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的11%、16.9%和11.3%。

九成国企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在上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2011年的72%。

报告指出,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在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和50家中央企业进行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试点,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此外,报告还指出,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五年来央企领导上缴礼品礼金5.5万人次

10月22日,监察部发布的《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综述》(下称《综述》)显示,五年来央企领导上缴礼品礼金5.5万人次。

《综述》显示,“十七大”以来,扩大内需项目专项检查效果明显。国资委抽查了32家企业承担的83个重大项目,88家承担项目的企业和承建企业开展自查,整改问题257个,保证了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国资委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开展综合考核评价。各级企业领导人员自觉接受监督,共5.5万人次上缴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中国跃升为世界第四大产油国

国土资源部11月1日发布数据称,中国石油年产量2011年达2.03亿吨,由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4位;天然气年产量则由世界第17位上升到第6位。由于油气理论创新和勘查开发技术进步,以及投入的大幅增加,预计2030年中国油气产量超过6亿吨油当量,油气的自我保障能力将大大增强。

145位企业家当选“十八大”代表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不完全统计,经选举诞生的2270名党代表中,有145位企业负责人代表,其中111位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系统、34位来自各省市的民营企业单位(不包括一线工人代表)。这些“红色企业家”将成为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决策走向的重要力量。

★观 点

贺国强:要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日前在神华集团公司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和廉洁从业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王勇:政府和国企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10月24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所说的重大变化包括:一是政企分开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二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初步分离。三是对国有企业监管方式不断完善。

黄淑和:违法违规要“一票否决”

“越是市场形势严峻,越要坚持合规经营。中央企业各级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理念,不搞违法获利,不踩法律红线,不抱侥幸心理,做到违法违规‘一票否决’。”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法制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

黄淑和此番表态的因由是,国资委发现,少数中央企业忽视效益与风险的平衡,一味拓展发展空间,盲目投资高风险业务;个别企业甚至不顾法律风险、违章操作、非正常程序决策,隐藏了大量违规风险,对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他希望中央企业以史为鉴,“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谭成义:国进民退只是企业之间的转换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所谓“国企发展了,民企就要垮掉”以及“国企与民企争利”的说法是种偏见。

所谓的“国进民退”,不能解读为国有企业发展了,民营企业就衰退。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国有企业的基础是多年形成的,我们要正视这个现实,具体到每个企业,既不能因为是历史形成的,就要走到底;也不能只要是国有的,就都要退出去。“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只是在某些领域、某些产业和某些企业之间的转换,而不是在国家范围内灭失一种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带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的体现,有其历史渊源,有其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发展国有企业,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民生和社会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

任建新:海外并购需立足双赢和注重文化融合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任建新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介绍中国化工“走出去”的战略成效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时指出:注重海外企业文化融合,是我们并购成功的基础,我们提出,海外并购是管理的学习、产业的扩张和市场的分享。我们十分尊重对方的文化,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诚意、有步骤的文化融合的工作,也获得了外方员工的认同和信赖,推进了并购与重组的整合,实现了稳步的发展。

经济参考报:制造业“东南飞” 挑战中国制造

《经济参考报》日前拟撰文指出:近些年来,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制造业的“东南飞”现象,与目前我国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密切相关,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也成为重要驱动力。不过,有专家学者表示,由于中国近年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仍然不会改变,“中国制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信 息

中国节能成为首家进军浅层地热利用领域的中央企业

近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通过所属子公司成功收购中国地能有限公司,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成为首家进军浅层地热利用领域的中央企业。中国地能是地能采集利用系统设计商,其单井循环地(热)能采集换热技术是具有国际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技术,其地(热)能热泵系统由能量采集系统、能量提升系统、能量释放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系统首选浅层地下热能作为建筑物供暖(冷)替代能源,可一次性取代空调、暖气、燃气等设备,解决了供暖、制冷、生活热水三大问题。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建筑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每年可实现替代能源1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约27万吨。按全国超过400亿公共面积计算,若全部使用该系统,每年可实现替代能源5亿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3.5亿吨。

新兴际华集团动态管理“首席员工”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自去年以来,新兴际华集团铸管股份公司对“首席员工”实行动态管理,聘期为两年,每年组织一次考评,目前,铸管股份公司开始对2011年11月聘任的197名首席员工进行工作业绩考评,以此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据介绍,按照“首席员工”评聘规定,能保持最高操作水平、技能水平、专业水平的可连聘,调离其专业岗位的或担任行政职务的,聘期自动终止。对不再从事聘任岗位或工作的、对未能履行职责,考核不合格的,以及在本专业技能上不再处于公司领先水平的等六项不符合连聘条件的“首席员工”,均不能进行连聘,并停止享受相应待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重公司自主研发极限装备交付使用

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一栋高达20多米、长近百米的厂房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重集团为该公司制造的批量极限重型机床装备已安装完毕。11月2日正式“交钥匙”的重大装备均是极限制造产品,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产品可广泛适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船舶等行业。

三峡电站重大装备全面国产化

前不久在京举行的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研讨会上获悉:依托三峡工程,我国水电装备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跨越了与国外先进企业数十年的差距,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目标全面实现。

中国电信迎来发展最好时期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移动3G业务、宽带业务和信息化应用三大核心业务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经营收入1 380.21亿元,同比增长14.8%,不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收入增长更是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移动年内在港启用“国产”4G手机

中国移动日前表示,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将在年内启动TD-LTE(4G的国际技术标准之一)商用网络。预计2012年底,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将在香港推出TDD/FDD LTE融合服务,这将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双模LTE网络。

TD-LTE是由中国移动、阿尔卡特-朗訊、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电信、华为、中兴等共同开发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标准,该标准已被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成为4G的国际标准之一。

一汽-大众前10月累计销量破百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延续前9月的热销态势,一汽-大众10月销量达到126 359辆(含进口车),其中国产车型达到119 034辆,同比增长37.5%,稳居国内车企第一阵营。大众品牌销量为90 729辆,同比增长40.6%,奥迪国产车销量为28 305辆,同比增长28.2%,奥迪进口车销量达到了7 325辆。截至10月底,大众品牌终端销量达到757 043辆,奥迪品牌终端销量达到323 257(含进口车)辆,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已达到1 080 300辆,超过去年全年整车销量。

东风悦达起亚200万辆下线

东风悦达起亚第200万辆轿车K3驶下第二工厂的总装生产线,以2年4个月再破百万的成绩,继续印证着“起亚速度”。

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苏南永表示:两百万辆整车下线,不仅代表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也标志着企业精耕细作,走内涵式增长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月,东风悦达起亚已经完成销量33.3万辆,排名行业第八。(李光曼)

“北车制造”中国机车首次在欧洲正式投入运营

明斯克时间10月31日12时,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向白俄罗斯铁路交付中白1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仪式,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郊外的日丹诺夫维奇车站隆重举行,随着机车的成功交付和批量生产,该项机车出口合同将产生近7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交付仪式中,一台中白1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着8 100吨货物列车鸣笛驶出日丹诺夫维奇火车站。中国制造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经过欧洲及俄罗斯两套苛刻标准体系的认证试验后,在欧洲正式投入运营,这也创造了白俄罗斯铁路单列货运量的新纪录。

中化集团海外石油钻探连获突破

记者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获悉,10月下旬,中化海外石油钻探两传捷报——继哥伦比亚项目Maranta区块Mirto油田获成功钻探之后,巴西Peregrino海上油田传出喜讯,BM-C-7区块S-STAT-8-RJS评价井钻探成功,发现了60米有效产层。

据了解,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哥伦比亚项目是中化第一个陆上油田作业者项目。10月22日,位于哥伦比亚Maranta区块Mirto油田的Agapanto-1井,在白垩系U层首次测试,获日产原油663桶,累计油层厚度超过10米。该井的成功钻探彰显了Maranta区块的良好资源前景。

10月24日,中化拥有40%权益的巴西Peregrino海上油田再传喜讯,BM-C-7区块S-STAT-8-RJS评价井钻探成功,发现了60米有效产层。这使Peregrino二期项目储量有较大增幅,为项目未来开发奠定了基础。

核电建设 第12篇

以管理程序、流程疏理、应用软件和数据仓库等为载体, 信息化促进了核心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核电设计、工程管理和生产运维等核心业务领域知识经验的积累, 提升核心业务标准化复制和快速发展能力, 支撑了中广核集团各项业务的快速扩张。

3.2.1 助力从单基地运营向多基地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

有效支持群堆运营管理模式, 在COMIS系统支持下, 新建核电站的基础数据准备工作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大亚湾核电站完善的基础数据, 包括几十万条设备数据, 几万条预防性维修数据以及约10万与标准工作包相关的数据, 通过直接复制给岭澳核电, 使生产准备中的数据准备工作轻松高效。目前, 2个核电站通过该系统, 实现了人力资源、工具和库存资源的共享, 采用基本相同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统一的生产运行、维修和技术支持系统, 实现了规模化效应, 有效支持了群堆运营管理模式的实施;支持多基地区域管理模式转变, 中广核集团正积极推进核电站运营管理的标准化, 在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积极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文件包和数据库, 推动生产软件标准化, 以支持多机组多基地的CPR1000核电技术标准, 促进多基地区域核电运营管理体系、制度、程序的标准化, 满足新基地的可选菜单式快速部署 (见图1) 。

3.2.2 支持多项目多基地工程管理运作模式

从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开始, 项目管理模式开始向总部-分部管理模式、总部-异地调控模式转变, 实现了全面异地远程管理, 对多项目多基地应用系统做了标准化改造, 完成了CPR1000-IMS的标准化工作和工程数据仓库建设, 在各项目全面推广应用CPR1000-IMS各子系统, 实现新项目的快速部署, 有效提高了核电建设多项目集约化管控能力和施工总承包能力。

3.2.3 增强集团快速发展能力

随着中广核集团的快速扩张、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布局的形成, 相关利益主体日益增多, 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已形成的标准化核电运营和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 通过信息系统这一有效载体, 可快速渗透至各类成员, 实现核心业务管理模式和运营体系的快速复制, 利用信息化特有优势, 将集团核心业务成功实践和管控触角自然延伸放大, 有力增强了集团快速发展能力。

3.3 提高企业协同工作能力和效率

信息化助力中广核集团有效建立了内外部协作体系, 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团队协作和相互信任支持的协作机制, 跨越组织边界、时间边界, 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连接, 形成一个动态化的网络格局。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最终提升企业整体协同工作能力和效率。ERP统一集成信息平台的搭建, 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约共享, 财务业务等主要应用系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提供强大的查询、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 使得自上而下汇报体系简洁高效;预算的全过程控制、财务业务的有效集成, 使得自上而下业绩考核清晰、透明、可控, 有效减少监督控制和绩效考核成本, 提高了成员企业的激励性与向心力。同时信息的双向高效流动, 也提高了集团的决策灵敏度,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集团战略协同。

3.4 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目前, 集团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集团化管控体系与运营机制, 要求强化与市场竞争相匹配的战略执行力和集团凝聚力, 提升集团掌控能力。

3.4.1 提升对集团资源的掌控能力

随着SAP财务模块的上线, 集团财务第一次建立了统一平台, 实现集团财务数据口径一致;资金、数据、合并报表集中管理;财务业务实现集成;资金收支和预算实时监控。通过构建覆盖集团13家1万多人、1 700多家组织单位的SAP人资模块,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盘活清点和对人才库的动态评估, 同时400多人事信息字段、细化到班组的功能设计, 满足了各方对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3.4.2 有效控制集团经营管理风险

风险评估系统从集团战略出发, 将公司管理、风险类别、风险事件、在线评分、信息反馈、分级授权和风险图谱输出集成一体, 通过统一风险度量,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对重大事件进行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随着SAP BI等模块的上线, 实现了对主要成员公司资金流动和资金沉淀的实时监控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对财务资金的集中监控, 有效规避了各种违规和运营风险。建立了集团统一、两级 (集团、基地) 3个层次 (集团、基地、公司) 架构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 按照“平战结合”的思想, 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四大功能。

3.4.3 提升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提供了集团外部网站、集团之声内网、电子邮件、VPN访问、远程数据交换、移动应用、视频会议、IP电话、短信平台等多种沟通渠道, 使集团上下级的沟通更加便捷。ERP统一集成信息平台的搭建, 实现信息的集约共享、有序流传, 促进形成一个团队协作和相互信任支持的机制。

4 结语

上一篇:数学课小结的三种形式下一篇:沼气中毒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