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发展范文

2024-07-11

财务发展范文(精选12篇)

财务发展 第1篇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 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并优化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 为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提供财务上的支持。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促进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 以探索一条提高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之路。

1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提出的背景——企业能力理论的新发展

企业能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理论。它起源于企业战略研究, 是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企业能力理论先后出现了资源基础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两大流派。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构成的资源束, 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特殊的资源。但是, 企业的资源多种多样, 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基于此, 出现了核心能力学派。1990年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和甘瑞·哈默 (G.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 正式确立了核心能力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地位, 核心能力的研究成为管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核心能力学派认为, 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 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企业能力作为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 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 它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 (朱开悉, 2001) 。企业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而其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使企业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 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财务是一个独立而综合的完整系统, 它通过价值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 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和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性, 财务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由此, 形成了财务核心能力。

2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

在我国, 2001年朱开悉教授首次提出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以来, 实务界、学术界对财务核心能力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状态, 更谈不上对其实践的驾驭。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弄清楚财务核心能力与财务管理目标、价值创造、财务资源的关系, 也就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

“机制”一词,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在经济学中, “机制”被认为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就是在一定财务环境下, 将形成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实现组合, 并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使企业形成培育财务核心能力的有机体系。笔者认为,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包括三大组成部分, 即动因机制、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

2.1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因机制——财务可持续发展

动因机制是诱导事物形成的原因, 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因是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伴随着经济高增长而一同出现, 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求使用价值生产与交换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也要求价值的形成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财务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体系, 是价值的形成与实现活动的核心 (郭复初, 2006) 。所以, 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现代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现有稀缺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约束条件下, 通过适当优化企业财务活动、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不断保持价值创造性, 具备良好的财务运行能力, 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成长能力。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企业不仅和本国企业竞争, 而且要和跨国企业竞争。由于资本的筹资规模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资本的投资结构制约着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 目标成本制约着生产经营的消耗水平, 所以财务已成为现代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要保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财务上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 形成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是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是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时代呼唤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 这势必使得企业要构建财务核心能力。由此可见, 财务可持续发展是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诱因。

2.2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1 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 学术界对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取得了较多的认可, 认为“如同利润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一样, 从股东财务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 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陆庆平, 2006)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站在企业投资者的角度来讲的, 其核心是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正因为如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挑战。随着公司治理的兴起, 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要求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即公司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投资者受益, 而且能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受益, 也就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矛盾, 只是两者强调的社会环节不同。价值最大化理论强调的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的是消费、分配及再分配过程, 两者仅是视角不同而已。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不是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否定与修改, 而是坚持这一目标的基础上, 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 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协调。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势必要求两者的融合。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将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价值创造, 同时企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 否则就会摧毁企业的长期价值。所以,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目标函数是:满足利益相关者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2.2 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力

动力机制是驱使事物形成的推动力, 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力是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即在满足利益相关者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就是核心生命力, 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企业核心能力的终极目标应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创造价值是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所以, 核心能力推动价值成为财务的核心范畴, 这为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鉴于这种核心能力的价值创造性特征, 我们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是企业财务运行效率的体现;财务核心能力是其中对企业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财务能力。只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 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2.3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传导机制——财务资本为基础的运行层级

传导机制是事物形成的传递过程, 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传导机制就是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本质, 即以财务资本为基础的运行层级。Mansour Javidan教授在“Core competence:what dose it mean in practice?”一文中给出了核心能力的关系层次, 即资源→能力→核心能力。这一链条能够较好地说明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可以建立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 即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核心能力, 形成一条以财务资源为基础的运行链。

2.3.1 财务能力的获取

财务核心能力的建立需要以企业财务资源 (即财务资本) 为基础, 但是资源不能等于能力。克里斯蒂森曾指出:“就本身而言, 资源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能力是生产活动要求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而产生的”。要将财务资源转变为财务能力, 必须将财务资本投入到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这种财务运行必然要求财务能够持续性地供给资金, 形成持续筹资能力;对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持续性地投资, 形成投资能力;对企业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形成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只有这种资源向能力的转变, 才能使得财务能力带来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 以往在财务上所指的财务能力是指包含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运行效率, 这实际上是一种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意义上的企业财务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能力是一种可以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 能够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而财务表现能力不是作用力, 而是包括企业财务能力在内的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知识、技能的结果和财务表现, 它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2.3.2 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

财务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 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 有的融资能力强, 有的收益分配能力强;有的财务预测能力强, 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强。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拥有竞争优势, 就要使企业不断创新;而财务核心能力的产生关键就在于创新。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 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应对财务可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财务创新, 打造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财务范畴按照企业财务本身的规律和核心能力的特征进行分解, 将可能包含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财务能力表述为三个方面, 即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 (罗宏、陈燕, 2003) 。财务运用能力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作用力, 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和收益分配能力以及资本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 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是指为培育、维护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作为企业就要形成自身的筹资能力、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 形成独特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方法, 建立企业的风险控制方法, 这些将直接推动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由于理财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差异, 这些财务能力创新形成的财务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 能够保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3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

财务以价值形态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此, 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财务可持续发展, 并以财务资本为基础, 逐步打造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 而要经过不断地发展、培育。

3.1 转变财务职能为前提

财务管理要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 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要全面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财务价值理念并转变财务职能。首先, 财务工作要深入地参与到公司决策中来, 并将财务决策支持功能在企业理财过程中赋予重要地位。其次, 职务职能活动要从面向过去转向面向未来, 实现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否则, 可能会导致不顾长远利益而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并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构建财务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为核心

财务核心能力在属性上是一种无形资产, 企业不易辨认、识别。所以, 要构建财务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是其发展的核心。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评价包括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但这些能力中有些不易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直接获取, 加以反映。笔者建议, 财务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应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成,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由财务表现能力构成, 它是企业核心能力和各种竞争优势在财务报告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主要包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非财务指标不能通过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反映, 可由企业自身组织成员或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打分评价。具体可以分为: (1) 财务活动能力, 是企业进行财务核心资源的筹措、配置、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战略活动筹集资源, 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 财务管理能力, 是企业通过决策、控制、组织过程促进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能力。企业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必然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 (3) 财务应变能力, 是为了培育、发展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具体指标见下表。) 各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可以依据层次分析法 (AHP) 或经验数据法进行测定, 得出的数据可以用来比较、评价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的高低, 为企业决策提供建议。

3.3 以财务战略整合财务核心能力为关键

财务核心能力是以财务资源为基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竞争实力, 一组分散的财务能力并不能构成核心能力, 所以, 在企业获得了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等核心能力要素后有必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核心能力。整合过程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但关键是要通过财务战略进行整合。

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已经逐步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汤姆·科普兰 (Tom Copeland) 指出, “过去十年来, 思想与活动都曾水火不容的两个支系——公司财务与公司战略, 经剧烈冲突后融为一体。公司财务不再是财务专家的禁地, 公司战略也不再是总经理的特区, 战略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和明显。”由此, 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 要求企业财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就财务论财务”的层面上, 而必须具备战略的思维和宽阔的视角, 将战略管理的思想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在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应运用财务战略的思想将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的内部及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

就内部而言, 应根据财务战略的要求分别制定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的运用情况。譬如, 在财务运用能力中, 将资金投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 进行投资战略管理;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投资需要作为筹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基本的方向;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着眼, 综合考虑企业利润分配的法律限制、经济限制、财务限制等因素, 制定出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的利润分配方案。只有保持了筹资能力、投资能力、收益分配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 才能达到财务核心能力内部的均衡发展。就三者的整体而言, 更应该在财务战略的框架下, 达到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循环过程中, 使投资能力、筹资能力、收益分配能力得到充分地利用, 并能在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变化时, 财务能够及时地应对出现的新财务问题,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 在整合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企业的其他方面, 我们必须注意财务人员、财务核心能力、财务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

3.4 克服财务核心能力的刚性为动力

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当企业面对一个新的竞争环境的时候, 如果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它就会退化为一般竞争力、甚至退化为无竞争力, 这时企业就必须重新培育财务核心能力。但核心能力具有路径依赖①的特征, 表现为对以往财务经验的盲目迷信、限制企业进行未来的创新性的试验、滤除从企业外部吸收的新财务知识等, 即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刚性特征。这种刚性往往会成为企业财务创新的阻力, 所以克服财务核心能力的刚性是促进财务核心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财务核心能力的刚性是企业内生的, 是在财务核心能力形成基础上的自我强化, 并由于路径依赖的特征加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从财务治理角度看, 克服财务核心能力刚性的突破口在财务人员, 关键是要改变财务主管的思维模式、决策习惯, 从而带动企业财务战略的调整, 进而能够在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变化时打破原有财务核心能力的刚性。

笔者认为途径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改变财务主管的思维模式和决策习惯, 二是更换企业财务主管。但更换财务主管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剧烈的振荡, 往往不会采取该种途径。所以, 作为企业的财务主管一方面应该加强和经营者、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的信息交流, 随时发现各个环节遇到的新问题, 激发新思考, 不断地修正财务主管的决策习惯、打破既有的定势。另一方面, 应该建立良好的财务人员团队, 并逐渐形成一个拥有共同的目标、联合的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财务部门始终保持在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 使全员财务人员参与, 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共享, 并及时更新财务核心能力。

3.5 完善财务制度为保证

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范, 它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理财环境和企业管理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以管理的业务为标准, 财务制度可分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只有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制度, 才能规范投资、筹资、分配等财务活动, 理顺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之间的关系, 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充分发挥得到保证。

摘要: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促进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从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因机制、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原因, 提出了发展和培育财务核心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财务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财务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郑亚光.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郭复初.财务专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

[3].朱开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财经论丛, 2001, (9)

[4].孙新宪, 胡建琦.财务核心能力研究[J].财会通讯, 2006, (12)

[5].罗宏, 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 2003, (12)

财务发展 第2篇

邹晓玲

2012-7-6 11:14:33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NO.27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贯穿着企业运行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协调好企业财务管理中 会计与财务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效益。该文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职能和关系入手,探讨了会计与财务的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协调

1.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视会计的职能运用

众所周知,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通过会计对企业各类信息的统计,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所发生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价值活动。因此,会计信息能对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系统、全面与综合的了解,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要运用好会计的另一职能即控制职能。会计的控制职能能通过信息的反馈作用,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相对而言,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价值活动)直接进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分属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需要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追踪财务的各项活动,反映企业的资金活动信息。找寻有关企业资本运作的信息以及资金的流向,为财务管理服务。

2.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关系

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职能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财务的处理活动,并反映企业的资金供应和运用。而财务则是以资本为对象的活动。会计正好能为财务管理提供相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信息。正是企业的资金运作和供应的信息使两者联系起来。因此,会计与财务管理虽然有区别,但是又有联系。这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只有相互协调好会计与财务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一切资金的活动,包括资金的获取、消耗、占用、分配及收入,财务管理则是对企业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财务关系是企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一切资金活动产生的特定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资金责权、资金分配以及资金所有权。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根据资金活动的规律,协调好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财务活动。包括组织、反映、计划、调节及监督等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会计给财务活动提供生产的综合财务信息,并为财务管理所用。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带动会计与财务的共同发展。会计不但能反映经济关系,处理好经济利益关系,更能保护经济主体的财产安全,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

3.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协调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实现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过程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全面实现企业的价值。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协调主要表现在:

3.1 协调好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彼此提供所需信息,才能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服务。在企业中,财务会计兼有财务和会计的内容,两者相互融合。财务管理过程主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而财务管理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的许多方面。

财务会计主要承担满足外部各个利害关系人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并向内部提供相关信息。管理会计则是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企业短期、长期的经营及管理决策信息,承担了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职责。

3.2 协调好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以财务会计为主要基础,相互提供所需信息,它们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财务管理重在资金管理及其流转,做好财务决策、财务计划与财务控制。而管理会计则主要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3.3 财务是会计的基础,财务也离不开会计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着企业运行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对内对外都肩负着提供信息的重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中都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并提供给彼此需要的信息,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4.总结

综上,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必须协调好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协调利用好会计与财务的职责,充分发挥两者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丘雪燕.论财务与会计关系[J]商业经济.2009.12

[2]罗邦清.试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8

[3]高戈,金宇璇.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8

[4]李伯圣,郭淑芬.财务管理与会计中几个相同概念的不同涵义辨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5

[5]张惠忠.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嘉兴学院学报.2005.04

财务会计发展趋势预测 第3篇

一、公允价值会计成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

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已经相对稳妥地融合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实现问题,但是,目前财务会计确认的内容主要局限于财务资本和财务资源,而人力资源等软资产却没有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将这些项目信息反映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也有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目前财务会计计量存在的不足无法真正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所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的公允计量将有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随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模糊性计量”经典概念的提出

正如葛家澍教授所说,貌似精确的计量结果无法掩饰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估计与判断,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和精确计量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确认,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的数字所迷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分解再重新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也意味着一种浪费。所以葛家澍教授提出了将未来的财务会计的计量结果表述为一个区间的经典理论,另外对其有不同属性的计量客体也不能够完全强求统一用货币进行精确计量,如对人力资源、顾客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等完全可以利用非货币指标进行模糊性计量,而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作用并不亚于财务报表上按照货币计量的其他项目。“模糊性计量”设想的提出是葛家澍教授对会计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三、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

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

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较好地回答了财务会计现在面临的这一难题。该模式将财务会计确认的四项条件进行分解,由此形成如下五个层次:(1)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这形成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层次。(2)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都符合要求,但可靠性存在疑问。这个层次的划分主要涉及目前财务会计上拒绝确认的项目——如顾客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支出等。(3)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与可靠性存在疑问,如顾客满意程度支出。(4)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存在疑问,如企业的战略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等。(5)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不符合,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智力资本价值。

该模式淡化了财务会计中“确认”的概念,将目前会计中遇到的核算对象划分为五个层次,使之都能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中得以反映。

四、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障碍的逐步清除,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交互性。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各国的会计及会计准则将在协调中增强一致性。

五、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控制体系——2l世纪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使命

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突破国家界域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早已超出国家界限。因而,欲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便必须全球采取一致的行动。从通过经济控制达到参与环境控制的目的来考察,会计界在2l世纪肩负着重要使命:(1)世界银行在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建议21世纪建立“信息框架”,实现环境指标控制的主要任务落在会计界的肩上。其中尤其是在环境管理“对策框架”的确定中,会计工作又是采取治理性对策与防治性对策的重要方面。(2)“绿色GNP”设想的提出,使如何具体落实其绿色构想便成为会计工作者与统计工作者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3)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都应服从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要求。(4)须围绕生态环境管理建立不同的管理规范,诸如国际生态环境控制专门准则、生态环境保护公共道德原则,以及建立适合未来宏观会计管理与微观会计管理两方面要求的特别环境会计准则等。

六、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

1、网络会计将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IT产业以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其中对企业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深远的。首先,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交易方式和企业生存方式;其次,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实现数字化管理;再次,网上企业、国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形式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如直接经济、网络经济等逐步形成。互联网对经济业务和会计环境的巨大变革,必然要求会计进行相应改革,那就是网络会计。所谓网络会计,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网络会计凭借其先进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这种发展有一个过程,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网络会计将成为企业会计的主流,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会计。

2、网络经济对税收体系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全球税收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轻击鼠标就可以使跨国公司轻而易举地将其业务转向低税收地区。今后许多公司都可能会像默克的新闻媒体公司那样自1987年以来在英国获利14亿英傍却不交一便士的公司税。

3、网络经济对会计规范体系的新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企业会计环境的巨大变革客观上要求对会计规范体系进一步严格和完善。由于企业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的无形化和难于规范衡量的特点,以及给税收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任重而道远。

历史的发展总是向前的。财务会计也总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革新。时代的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会计研究者的不断努力,推动了财务会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不断完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财务会计又面临一次重大的挑战,未来蕴藏着又一次重要的变更。

财务本质发展历程综述 第4篇

一、货币收支活动论

这种观点在20世纪40年代的苏联财务学界较为流行, 中国也有学者赞成这一观点。杜英斌在《企业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财务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 (货币收支运动) ”。这种对财务的认识比较现象化、片面化。货币收支运动过程只是财务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表象, 而且并非所有的财务活动都会引起货币收支的运动。

二、货币关系论

这种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最先流行于苏联, 后在中国50年代的财务界占有主导地位。前苏联的A.M.毕尔曼在《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一书中认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总体, 表明生产的财务方面, 构成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务”。中国的李儒训在《工业财务学》一书也认为“企业和经济部门财务, 按其本质来说, 就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货币关系体系”。这种观点较之货币收支活动论, 对财务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入。它认为财务不仅是货币收支运动, 更是货币收支运动这一现象背后所掩藏的一种经济关系。但是它仅把由货币收支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归结为财务, 不能包括非货币收支运动的其他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其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

三、资金运动论

这一观点是中国学者在货币收支论和货币关系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刑宗江等人在《工业企业财务》一书中认为,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财务, 就是工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 体现着工业企业利用货币 (价值) 形式实现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而发生的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构成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 这就是工业企业的财务活动”。王庆成等人在《工业财务管理学》一书中认为, “企业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即财务关系”。这种观点把财务的范围从货币收支活动扩展到企业的全部资金运动, 把财务关系的范围从货币收支活动所产生的货币关系扩展到企业的全部资金运动所体现的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吸收了货币收支论和货币关系论的长处, 避免了两种观点的片面性。但是, 这种观点过于重视对对资金运动过程的描述, 并没有突出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而这才应该是财务的本质所在。

四、分配关系论

分配关系论是针对货币关系论提出的。张国干在《论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财务的本质与职能兼评财务的货币关系》一文中认为, “财务的实质是个分配问题, 分配是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特殊矛盾, 体现了财务关系的性质, 制约着财务活动的内容。”这种观点强调了财务的分配性质, 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分配。较之货币关系论, 它明确指出了财务活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内容, 但是认识上同样具有片面性, 因为财务活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分配关系, 还应该有更多的方面。

五、价值运动论

价值运动论是针对资金运动论提出的。赵玉民在《试论社会主义企业财务的实质与财务管理的作用》一文中认为财务是“价值运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陈贵华在《社会主义国有工业企业财务本质的探讨》一文中认为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 因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而存在的价值运动和价值关系”。这种观点和资金运动论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 实质却是一样的。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生产商品社会必要劳动耗费, 它可以用时间表示, 也可以用货币表示。用货币表示时, 价值运动就成资金运动。所以说财务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而存在的价值运动”实质上还是在说财务是一种“资金运动”。

六、本金投入与收益论

在结合资金运动论合理内涵的基础上, 从财务的基本矛盾出发, 郭复初在《财务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本金投入与收益论, 认为“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 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首先, 这种观点区分了资金与本金的概念。上述的所有观点, 都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出发, 来探讨财务的本质。而郭复初则是把资金按照其经济性质不同划分为本金和基金两部分, 认为本金具有周转性和增值性, 基金具有一次性和无偿性, 纳入财务范畴的不应该是全部资金, 而只是其中的本金。这正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改革中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分开的需要。其次, 这种观点反映了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过程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分配五个部分, 本金的投入包括筹资、投资和耗资, 本金的收益包括收入和分配。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是统一的:投入是收益的前提, 而收益又是下一次投入的前提;同时两者又是斗争的:由于条件的变化, 会出现有投入无收益或是多投入少收益。第三, 这种观点明确指出了本金运动背后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 包括所有者与经营组织之间、经营组织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经营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经营组织与国家社会行政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七、经济利益协调论

在市场经济作为企业资金配置活动的背景条件下, 杨雄胜在《财务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出:“承认经济利益是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企业资金配置过程的根本原因, 而经济利益关系的安排、调节、协调, 是企业财务的本质”, “企业财务表现为企业资金配置活动, 从形式上看, 是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及转移。但这种资金收支和转移的背后, 是与财务有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在积极地谋取各自的经济利益”。他认为, 传统的财务理论不承认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 即使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 他们之间的利益也是统一的, 即使出现了利益冲突, 也只能依靠行政手段和政治教育来依法处理, 根本用不着协调。而事实上, 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需求在财务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 他们参加财务活动, 就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 并以此为目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只有承认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并用市场机制加以协调, 才能够引导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和企业资金配置才能有序而充满活力。与上述观点相比, 这种观点对财务的认识更加深入:财务不仅是资金的运动, 也是资金运动背后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更是对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这一观点更突显了财务在经济中的作用。

八、财权流论

在现代公司产权分离的治理结构下, 伍中信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 提出了财权流理论。该理论认为, 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 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 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随着企业产权主体地位的确立, 企业也相应取得了自己独立的财权, 企业有权在法人产权的范围内独立行使投资权和收益 (分配) 权等各项权能。他认为不管是“资金运动”还是“本金运动”都只是一种价值的运动。如果说, “价值”是从财务活动的现象中或从“物资流”中抽象出来的带本质的东西的话, 那么,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某种支配这一价值的“权力”则是隐藏在“价值”背后的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带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 而且这一“权力”与该“价值”、“价值”与相应的“实物”都是附于一体的, 只是前者比后者更抽象、更接近事物的内在本质。用“财权流”来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表述, 说明与财力相伴随的“权力”的流动过程, 实质上就是处理权力双方“财务关系”的过程。

血站财务审计发展分析 第5篇

血站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

一般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

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及献血者招募,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但是如今由于人们对血站的运行管理不信任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无偿献血。

血站供给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血浆本身是不赚钱的,只是收取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但在人们眼里,这头是无偿献血,那边到医院看病用血却需要付费(即便可以无偿使用也需花费精力办理相关手续),再加上个别血站存在一定的财务监管不利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血站信誉度的降低。

为了转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财务公开,公开血站从医疗机构获得的生产成本、支出费用和设备费用。

另外,血站也应该有更全面的审计监督控制,审计监督控制能够从外部和内部对血站财务情况进行控制,防止出现资金滥用、商业垄断等现象。

审计监督对血站的公益形象有着更高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从制度方面进行政策监督,相信财务审计与财务公开能够从制度和公众双方面进行财务控制。

二、血站财务审计与财务公开的程序

1、审计程序

血站审计的组织的构建应该以医疗管理部门审计和血站内部审计为主,针对血站财务进行审计包括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

计划阶段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①组建审计小组,小组应该有外部审计人员参与,并召开审计计划会议,对要进行审计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②了解要审计的人员和部门具体情况,查阅资料,开展现场调查。

③编制审计方案,对具体的审计情况进行分析准备。

实施阶段应该包括:①检查财务信息、分析审计资料。

②形成审计文件,进行发放。

③结合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并形成原始材料。

2、公开程序

对血站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序有:①职工财务公开。

可以采用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内部职工的财务公开,这样能够在血站内部首先执行财务民主管理。

②设立财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布告窗,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财务公开,并定期公布新的财务动态,便于员工和大众对血站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

③设立举报意见热线,保证血站的财务工作能够手段大众的监督。

④利用血站的网络进行义务献血后的程序介绍,以财务了解的形式来保证财务信任度。

三、血站财务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加强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必须要有效,只有有效的审计工作才能对血站的财务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控制。

提升审计质量要借助会计师的力量,尽可能地准备详细的审计工作的程序,将血站的外部监督力量加强,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

另外,要在血站内部设立一定的审计组织,以此来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建立良好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

2、全面理解审计责任对血站财务进行审计的责任就是要避免出现经营风险,防范出现内部财务舞弊情况。

为了实现这些审计责任应该重点考察财务报表相关的内容,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的检查,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在适当地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

总之,审计管理的责任目的就是要将血站的财务管理从过去低层次的核算工作提升到高层次的管理工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

3、加强收支审计控制

血站的财务控制重点应该就是对血站的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核查,加上血站的财务收支情况不同于利益单位的情况,所以财务收支审计必须要对血站实行预算管理,

进行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全面确定血站的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入账,血站的财务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正规,能否提供安全有效的材料供应。

四、血站财务公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增强财务公开的主动性血站财务管理者要摆正态度,要明确财务公开不是任何单位的一种强迫行为,而是血站的主动性公开行为,血站的财务公开更多的是为了血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增强财务公开的主动性首先要进行信息网络建设,要利用网站建设提供信息公开的硬件措施;其次,血站的财务工作者要积极学习财务公开的相关知识,保证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最后,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财务公开改革,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

2、增强财务公开的针对性血站的财务公开不能过于全面性,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公开并不能保证财务信誉的提升,反之如果有针对性地财务公开则能更好地提供信息规范能力。

对于血站的财务公开要针对具体的预算公开、执行公开、结算公开进行。

另外,要及时收集信息,尽可能地根据公众的要求提供财务公开内容。

总之,要将财务公开工作作为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来抓,实现财务公开的持续性。

总之,血站财务审计和财务公开制度的设置就是为了更好地从制度和公众双方面进行财务控制。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收支控制、责任控制;考虑到公开程序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通过不断的财务改革手段和方式,

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探析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发展思路 探析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卫星通讯等新技术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于本企业、本地区,而要加强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动的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各类信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最关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要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

2.财务管理效率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同时要具备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意识。在管理意识上,要具有整体化,即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

3.财务管理对象身份的转变

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管理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管理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财务管理应规避风险

在新世纪里,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的两大方面。企业对知识的重视和利用、一项新技术的获得、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无疑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

4.1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4.2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4.3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5.财务管理中心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总之,要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经营的全方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6.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6.1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據。

6.2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6.3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7.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财务发展 第7篇

一、实践以人为本发展观, 努力创新服务理念

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功能, 创新高校财务的服务理念, 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扎扎实实推进高校机关效能建设, 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财务工作的具体体现。多年来一部分高校会计人员往往把会计的监督职能错误理解为对人的管理, 处处以管理者自居, 对前来办事的师生居高临下, 存在“脸难看, 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目前高校财务经过多年的努力, 人性化服务得到普遍推广。如浙江大学计财处在实践高校财务科学发展观过程中, 推行共产党员亮牌服务、“首问责任制”、使用文明用语、对学院实行对口联络人制度, 通过校园网络、墙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服务前置工作, 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从而得到广大师生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也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肯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根据高校财务实际, 笔者认为“会计服务”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实践全面的发展观, 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以预算管理为重点, 在高校具体经济政策与财务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管理手段的提高上下工夫, 全面推进高校财务建设。

高校预算要贯彻全面的发展观。高校的财务预算指高校资金在未来一定时期财务运营的规划,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高校预算, 对于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 对高等学校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是明确目标, 控制业务。高校的财务预算体现了高校未来工作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趋势, 它不仅帮助了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 也明确本部门的具体任务。二是内部协调, 综合平衡。全面预算把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和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关系进行协调, 纳入统一计划以达到平衡, 通过预算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分配支出, 进行预算收支的综合平衡, 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实现预算分配的目标。三是分析比较, 评价考核。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高校财务通过预算执行和分析, 把实际情况和预算加以比较, 揭示差异, 加以总结, 对于考核执行部门工作业绩和预算的成效有一定意义。为了提高高校财务全面预算制定的科学性, 高校财务人员应该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占有资料, 预算指标要有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 使高校财务全面预算工作有可靠的基础。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 定时不定时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必要时通过研究予以适当调整。通过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以充分调动高校内部的各种积极性, 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高校经济政策和财务制度要体现全面的发展观。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应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科学、全面的经济分配政策, 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开拓创收渠道, 增强学校综合财力, 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财务建设还应该根据《会计法》和《高等教育法》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高校财务行为, 维护高校财经纪律, 促使高校财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高校财务管理手段要体现全面的发展观。财务管理手段的提高具体体现在财务硬件设备的建设 (如会计电算化建设、财务信息平台建设等) 和软件建设 (如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和业务培训等) , 使高校财务工作从繁重的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 把会计工作从事后监督, 变为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近年来高校不断有新的举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全面提高学校财务工作水平, 开创学校财务工作新局面。

三、实践协调发展观, 促使高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高校财务管理要贯彻协调的发展观, 正确处理各类经济组织的利益关系。高校内各类经济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如高校扩招后学费收入已经成为高校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成人教育开放办学也为给学校带来一定收入, 校办企业、直属单位、附属单位等都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而各类经济组织在费用收取、分配、使用等方面有着各自的利益。以科学发展观协调处理办学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指导处理这类矛盾的指导原则。《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属于非盈利的事业单位, 办学的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 要以社会效益为重。

高校财务要协调好教学、科研、产业之间的关系。高校财务的预算要重点保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投入等, 这是保证高校长远利益、长久发展的基础, 同时高校财务也要重视校办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建设服务。

高校财务要体现协调的发展观, 必须本着“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方针, 不考虑财务基础的建设倒头来只会影响高校发展,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 只有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利益, 才能既促进各方面积极性和维护稳定局面, 又使高校建设得到健康发展。

四、实践可持续发展观, 保证高校财务健康运行

高校财务的可持续首先在预算上树立长远观念, 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 财务预算的最大导向是加大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资金的投资力度, 同时加强对各种消费性和公共性支出的管理与控制。

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对财务风险有足够认识和控制能力, 避免急功近利。实行扩招政策后, 各高校纷纷上马建设新校区, 其投资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 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筹措大量资金来进行学校硬件、软件建设, 但是银行贷款终究是要还本付息的, 也必然也会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 高校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有责无旁贷的使命。笔者认为, 适度负债有利于高校的建设。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适度的举债可以优化资金结构, 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高校财务要树立风险意识, 对重大举债项目必须专家论证、可行性研究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负债限度及加强对债务资金的管理, 根据高校建设的实际需求对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等进行认真估算, 对负债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有妥善的还贷计划, 从而保证高校建设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可持续的发展观还要求加强对高校会计人员的培养。这也是高校财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及高校自筹资金持续增长, 财务管理的功能已日益显现, 促使高校财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禹海波.管理方法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2]、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6

高校发展财务报表编制初探 第8篇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高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 与社会上的经济组织基本上没有联系, 其教学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 财务管理自成体系, 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方法比较独特, 会计报表主要服务于主管财政部门, 其会计信息与社会各界没有关系, 因而其会计账目和报表都不易被外界所解读, 即便是商业银行的专业人员一般也不易厘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用于教学的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化, 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社会各界了解高校财务信息的愿望不断增强。因此在不改变高校现行会计报表体系的情况下, 增加编报高校发展财务报表, 以增加财务状况信息的透明度, 满足各有关方对高校评估的需要, 并使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校管理当局获取更有效的管理信息, 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 本文特就高校发展财务报表的架构谈些看法。

二、高校发展财务报表的设计原则

高校发展财务报表作为学校正常财务报表的补充报表, 主要服务于社会各有关利益方和学校的管理层, 其设计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明晰性。项目设置应简明、通透、一目了然。

2.合理性。发展财务报表作为管理会计报表, 栏目框架构建要从财务实际出发, 保证合理。

发展财务报表科目分类应以会计科目为基础, 不要求严格地一一对应, 以简洁、明了不影响使用效果为前提。考虑到报表有些数据在会计账簿和主体报表中能直接获取, 而有些报表数据则需要对会计数字重新整合调整后才能得到, 且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 还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 因而除保持报表数据整体的勾稽关系外, 个别数据不一定要求做到绝对准确, 但要保证合理。

三、高校发展财务报表的组成

高校发展财务报表应包括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去向、资产资源、发展积累等几方面的内容, 具体见右表。

1.资金筹措。资金筹措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科研经费、代管经费、往来账净余额、银行贷款等。

事业收入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联合办学收入、二级学院收入、科研开发收入、经营性收入、租赁收入、校办企业上交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

财政拨款收入应包括一般收入与专项收入。

2.资金使用去向。资金使用去向包括运行支出和发展支出两部分。

(1) 运行支出。运行支出包括工资性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助学金支出、水电支出、保洁支出、修缮支出、办公费支出、差旅费支出、交通费支出、业务费支出、其他支出等。

(2) 发展支出。发展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大型改造支出、环境美化支出、实验室建设支出、设备图书购置支出、科研费用支出、绩效工资支出、创新性支出、其他支出等。

为了便于分析对比, 支出部分应列示出相应的资金来源。

资金使用去向的运行支出和发展支出的资金来源应遵循以下顺序:运行支出应首先使用一般财政拨款, 然后再使用事业收入补充;发展支出应首先使用事业收入、专项财政拨款及科研经费, 然后再挖掘内部潜力和隐形债务资金, 最后再动用银行贷款配套进行补充。

内部隐形债务资金指账面沉淀的应支付而未支付或者根本无法支付出去的欠账而形成的呆账资金。这种内部隐形债务在账面上一般反映在“其他应付款”科目。

3.资产资源。资产资源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银行存款等。资产资源增加既可能是当年收入购置形成的, 也可能是动用往年结余支出形成的, 还可能是依靠贷款或其他沉淀资金购置形成的。

4.发展积累。广义的发展积累是指发展性支出所形成的有形及无形资产资源。高校发展财务报表中的发展积累主要指有形自我发展积累。为了分析、理清高校自我发展积累的来源, 需要引入结余、资产净增额、贷款配套、隐形债务等指标。贷款配套是指贷款实际支付数量。有形自我发展积累进了当年结余无法包含的运行支出或发展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增量, 较为准确地体现了高校的自我发展积累能力。

四、高校发展财务报表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校发展财务报表应体现以下三个恒等式:

1.一般结余=财政一般拨款+事业收入-运行支出。

2.专项结余=财政专项拨款+科研经费-发展支出。

3.有形自我发展积累=资产增加-贷款配套-隐形债务。

说明: (1) 资金使用去向的合计数不包括对应资金来源数。 (2) 发展指标不用填列合计数。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与社会联系的加强, 社会各有关方也需要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 因此在不改变高校现有会计报表体系的情况下, 应增加编报高校发展财务报表。本文认为, 高校发展财务报表的项目设计应简明、通透、一目了然, 报表数据要求实事求是, 保证合理, 报表应包括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去向、资产资源、发展积累等内容。

关键词:高校发展财务报表,会计信息披露,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 1997-12-31

财务报告发展趋势探析 第9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发展

一、今后报告的构成模式

1. 关于其目标内容

如今的行业中对于其目标有两个定义。第一种, 受托责任思想, 在其看来运作人的此类责任是财会的基础目的。第二是决策有用的思想, 在其看来向投资人之类的运用信息的人供应对于决定有关的信息是它的关键的目的。由于经济高速前进, 此时的财会氛围出现了变动, 它的目的开始朝着第二类方向发展, 而且今后的目标也会掌控在为单位的所有的利益有关人的决定供应各类所需的信息。在当前的背景中, 由于市场高速发展, 单位的股东体系开始朝着多元性的方向发展, 此时就规定单位不但要积极的分析目前的投资人在信息方面的规定, 还要把单位推向那些投资人, 要获取其关注。要想实现此类内容, 财务报告就要为使用人积极的分析相关单位的发展趋势, 估测它的获利情况, 分析现金的发展方向。

2. 今后的目标对报告体系形成的规定

在如今的体系里, 基础以及通用的报表有三个类型, 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传统财务报告体系在国外会计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在本人看来, 要想合乎今后的目标规定, 就要确保体系切实的结合网络的优点, 不断的朝着外界供应信息, 而且要保证信息的品质优秀, 要确保其切实的遵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等等的一些特征。过去的信息要合乎可靠的规定, 今后的信息要合乎相关性的规定, 要尽量的提升预估内容的可靠度。

3. 今后的体系方向

通过分析今后的体系的发展方向, 要在明确三个报表的前提下不断的发展, 同时为了合乎当前的经济背景以及使用人对于报告的规定, 就要设置一个全新的报告来生成一个多元的模式。

(1) 增值表。当前报告的活动关键人是投资人以及债券人, 其披露的信息关键是投资以及决定有关的单位的获利状态以及财会背景等。在此类报表中无法反应单位对社会的具体贡献数, 而且也无法体现出配额内容。所以, 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时候英国论述了该项内容。它的出现不但能够为总的调控贡献非常多的内容, 同时对于相关的考核以及测评等也是很有益处的, 还能够获取群众的喜好。在我们国家中, 该项内容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要认真的分析它的编制措施, 将其放到报告中。

(2) 未来前景报表。过去的报告为了确保内容更为稳定, 它的内容都是从之前的一些资料中获取的, 其是对过去的分析, 但是使用人在决定的时候要不断的朝前看。因此, 从本质中分析, 上面讲述的这些内容的可靠性不是很高。在当前的经济氛围变动不是很明显的背景中, 使用人能够单一的体现单位之前的运作成就和各项联系等, 不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却不可以, 所以就规定报告要有着预测信息。对于怎样进行披露, 从一定的层次上来分析可制定今后的前景报表。不过从具体的落实中来看, 它的技术难度很大。虽说是这样, 由于我们国家的市场在不断的进步, 单位的财会工作者的素养也在提升, 该项活动就会变成一种可能性。

二、关于报告模式的分析

在本人看来, 今后的报告是一项将事项会计当成是前提, 能够为使用人切实的披露相关单位今后发展态势以及获利状态等等信息的一种非常便捷的报告。它借鉴了当前的几类内容的相关知识, 形成非常积极的模式:

1. 构造交互式报告模式

今后的报告因为信息总数在扩张, 此时就会变得更为繁琐, 或许会出现信息不合理的问题, 进而就导致使用人面对一些问题。其实外在的使用人一直希望获取更多的内容, 因为其不是很明白单位的运作状态, 单位对于其来讲是一个不透明体, 其本身身为投资人等但是却必须要和单位形成经济关联。由于其在不对称的背景中, 所以只是单纯的规定要多获取一些内容, 但是对于如此多的内容其又不知道要如何下手。这些群体真正要进行的是融入之前的不透明体, 获取自身所需的内容。所以, 要合乎其发展规定, 就要分析交互式的模式, 要将单位的这个区域开放, 确保外在的信息使用人能够融入到单位之中, 确保其在要求的区域中和单位开展信息的沟通, 进而变革使用人被动获取信息的一种状态。而且经由双向的传递, 确保供应人和使用人都能够彼此的了解, 降低不对称问题的出现几率, 进而提升功效。此类模式能确保使用人经由参加到报告生成的步骤中, 进而更加有序的合乎其对信息的不一样的规定。同时, 经由该项模式还能够确保单位的财会信息被使用人有序的监管, 进而提升器真实性等特征。

2. 构造实时呈报的财务报告模式

过去的报告是设置在分期假设的前提之下的, 其一般是定期供应, 特别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 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不过由于信息决定的意义变强大了, 此时之前的披露已经无法合乎发展的规定。因为受到之前的信息的制约, 此时的信息总数以及品质等除了要合乎使用人的规定之外, 还要积极的分析信息资金和信息效益间的关联。就是在这种背景中, 之前的报告才频繁的使用定期模式。在当前背景中, 由于信息在不断的前进, 此时使得其产生费用开始减少, 而且电脑的寄存功效, 也使得其平时的揭示变成了一种实际。在没有积极的分析使用的规定以及决定体系的背景中, 其要以供应相关的事项内容为前提, 通过使用人来自行的进行内容的选取工作, 也就是说把信息汇总的活动交付使用人来落实。简单的说就是规定单位供应最初始化的信息, 对于如何使用此类内容的话就是使用人本身的事情了。在技术上支持这种实时呈报系统的是由数据库技术、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超级文本、远程通讯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构成的一种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其形成有序的处理了之前的信息落后的不利现象, 切实的提升了信息在决定中的意义。

3. 构造内容丰富的财务报告模式

由于采矿氛围一直在改变, 今后的报告事项会切实增多, 进而更加意义的为目标贡献力量。

(1) 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 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 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优点而被广为推崇。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引发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 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价值等计量模式, 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 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 打破了历史成本法的一统天下, 丰富了会计计量模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美、英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现行会计准则中, 都已开始普遍地使用公允价值概念。我国也已在债务重组、非贷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尝试运用这种计量模式。可以相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其他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2) 披露形式非常多。当前的报告其实是一个可以应用到多种分为中的内容, 它供应给不一样的使用人相同的内容, 而且把不一样的单位的报告内容设置的更为标准, 以此来保证信息切实的结合可比性的理念来操作, 此时其不具有灵便的特点, 尤其是在信息使用人非常繁琐的时代中, 之前的报表体系无法精准的反馈使用人的具体规定, 进而使得报表开始不断的发展变化。

(1) 由单一的表式信息转变为表式信息与图象化信息的结合。通过报表的模式来体现信息被活动证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措施, 不过其中的节约意义是相对于之前的人工模式来讲的。在当前的背景中, 此类节约已经不能够看成是干扰别的信息揭示措施存在的缘由了, 表式内容可以为使用人供应非常多的信息, 方便他们进行阅览工作, 图象内容非常的直观, 更加的易于被使用人认可。

(2) 关于主体信息的时候, 要积极的分析相关者的内容。以信息的财务配置使用方向为思考方向, 会计主体的确立是传统会计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当前的这种时代背景中, 单位组织的控制体系目前正在出现一种非常深层次的改变, 此类氛围的变动导致主体的假设不具有之前的合理意义, 它和对应的信息的功效也开始下降了。同时, 技术生产的合理计量在主观上也需要突破传统会计主体的范围。由于科技的先进性应该和别的单位的相同的科技比对, 才能够切实的体现出来, 此时就规定揭示要打破之前的空间区域来分析。

(3) 货币计量信息与非货币计量信息的结合。财务报告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通过货币计量获取的内容能够不断的汇总比对, 不过这种优势之后却有着很多的缺陷。首先是它是生成在币值一致的背景之下的, 不过真实活动中的货币在它的运动力的价值是一直在变化的, 一些时候该项变动非常的显著, 此时就使得报告的描述和单位的具体价值事项有一定的偏差。其次, 当前的报告还遮盖了非常多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的具体状态, 像是单位的管控人员的声誉以及工作者的团队思想和单位的革新水平等等。所以, 两者的结合是今后报告的关键发展方向。

财务服务职能发展探讨 第10篇

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运行中所发挥的各项功能, 现代企业在引入价值管理理论之后, 企业财务服务职能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逐步成为了企业财务功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务服务不同于专门的会计咨询和核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它指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利用各种财务信息, 参与企业决策、人员管理并为企业加强管理, 增强企业价值所提供的服务。笔者认为, 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财务管理职能, 它通过获取管理效益, 对各环节 (成本、费用中心) 分析, 并应用分析成果,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它是从财务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一项财务职能, 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的财务职能体系, 如图1所示。

二、发展财务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

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财务管理职能,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撑和重要补充。进一步发展财务的服务职能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发展财务服务职能:

(一) 主要会计服务

1. 积极参与企业决策。

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 利用各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以往的企业管理工作往往重视企业的财务的事中核算和分析工作, 缺乏对于企业决策的参与意识。发挥财务服务功能, 做好决策参谋, 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应当只局限于对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上, 应当从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提升部门的决策支持作用。 (2) 参与企业的流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当与其它部门积极合作, 本着减少工作环节、提升工作效率的原则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3) 参与营销策略决策。对于企业的各项营销策略, 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讨论, 以企业占有的资料为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以及效果评价, 帮助营销部门设计销售模型等。 (4) 参与企业人员决策。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 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对于人员规划和管理的工作中来, 积极发展财务服务职能, 为企业进行理性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2.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首先,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进行会计核算, 也是财务职能体系中的最重要职能之一。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企业发展财务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会计核算作为一门管理学科, 有其严格的政策依据和计量、确认方法。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 现代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加强风险控制、做好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其次,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具体来说,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 结合现有的财务信息,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情况进行深层分析, 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并提出完善意见。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资金运作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规模和经营现状, 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并为为企业未来资金使用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 财务政策分析:根据各种财务报表, 分析并预测单位的财务收益和风险, 为单位的业务发展、财务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调整提供建议; (3) 经营管理分析:参与各个项目的财务预测、预算执行分析、业绩分析, 并提出专业的分析建议, 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 (4) 管理分析:参与各项目的财务测算、支出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 防范风险, 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5) 财务分析报告:根据财务管理政策与业务发展需求,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为财务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3.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财务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并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发展规划, 而各项发展策略的进行都是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运用。因此, 如何有效地保证资金安全, 高效利用企业资金是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不同于企业的会计核算, 一般企业中的会计核算都是事中和事后核算, 而进行资金管理则要求财务部门在事前就明确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除了建立相应的资金审批和监督机制外, 更需要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资金加以管理。

4. 处理好财务关系, 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 现代企业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 所涉及的财务关系也愈加复杂, 有的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 有的则涉及到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因此, 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从全局出发, 积极协调好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 准确处理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管理问题, 这也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不单单是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 还应当储备一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 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 其他财务服务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财务服务职能的内容外, 企业的财务服务还包括对于员工的财务培训以及个人增值服务等。

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企业吸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应当为财务人员提供一个服务平台, 由企业CFO为主要管理者, 定期组织企业的财务人员出外学习培训,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 企业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 提升公众认知度和重视度。另外, 在提供财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还可以增加个人理财增值服务。所谓个人理财增值服务是指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专门的财务咨询服务, 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 也帮助企业员工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企业财务服务功能外, 财务的服务职能还能够不断延伸, 这些功能和财务管理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财务职能体系, 二者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企业财务服务职能的导入措施

现代企业在引入价值管理理论之后, 对于财务服务职能的发展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企业越重视价值管理, 其财务服务职能就越能发挥其作用。然而从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来看, 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财务管理上。完善企业财务职能体系, 发展财务服务职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以期能够加快企业财务服务功能的发展步伐。

(一) 明确财务服务职能内容, 加强企业CFO的权利地位

首先, 财务服务职能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 它是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 明确财务服务职能内容是发展这一职能体系的首要功能之一。许多企业将财务服务功能同财务管理等同,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既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之中, 又对财务管理以外的内容加以补充。财务部门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高度, 为企业决策、经营、财务管理以及人员管理提供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这是财务服务职能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其次, 企业应当提升CFO在企业管理层中的权利, 强化部门的核心地位,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同时在财务职责说明书中应该对财务服务职能的具体内容作出说明, 并对部门的权责划分进行明确界定。

(二) 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很长时间以来, 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对于自身工作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财务部门的独立工作, 其工作内容只是对各种财务进行进行收集、核算和分析。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 也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首先, 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运作中的重要一环, 它是不可缺少的, 也是和其他部门紧紧相连的。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 加强服务意识, 保证会计信息和准确性, 并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构为其他部门例如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等的决策提供一定的政策推荐,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 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工作的执行最终要落到具体的财务人员身上。因此, 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企业财务服务的质量。企业应当更多地吸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并定期组织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只有财务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素质、不断拓宽知识面, 才能为企业财务体系的建设和财务服务的具体流程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保证财务服务职能的彻底发挥。

参考文献

[1]汤剑萍.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 (11)

[2]单蕊.浅议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0 (02)

[3]秦家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 (22)

[4]周香爱.企业财务职能的转变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J].浙江统计.2006 (08)

加强财务管理 促进高校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法纪观念淡薄,财务意识缺乏

l.对有关财经法纪的学习和把握不够,有违法违纪的现象。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一样,都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财经法纪,比如现金收支的管理制度;银行结算制度等。此外,高校还要认真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缺少对有关法纪制度的学习,法纪观念淡薄,把学校当自己的家,财务活动和资金管理具有随意性,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

2. 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财务活动缺乏统筹和长远安排。资金投入使用缺乏可行性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多种,如企业价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等,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一样,它不能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一般都认为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认为财务就是收收钱、报报账而已,对财务收支不进行预算,对资金投入的项目不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整个财务活动缺乏统筹安排,只满足于日常的收支周转,明显没有财务意识。

(二)收支管理失控

1.不执行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乱收费现象比较普遍。高校的收入是学校为了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一般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学生学费、住宿费、进修培训费、选修费等)、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它收入。各项收费都应严格执行财政和物价部门批准的范围和标准。而绝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一是乱设收费项目收费,如收取纯净水费、办证费、建档费、电影费、上机费、补考费、就业推荐费、实习费、预科生高考补习费等;二是抬高收费标准乱收费,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项目考试时收取比正常收费高的费用;三是侵犯学生的权益乱收费,如降低学生宿舍免费供电供水配额,对超出部分则向学生高价收费等。乱收费导致了一些学校或学校一些部门出现“小金库”的现象。

2. 支出管理松散,资金使用无度。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就尤其显得重要。但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却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资金使用不按预算执行,临时性和突发性的开支较多,甚至有部分去向不明的支出。二是支出审批权分散,支出控制不严。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上采用经费包干制,一些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都有资金使用的签字权,这导致各部门的资金开支都着眼于自己部门的小利益,该用的钱在用,不该用的钱也要用。三是随意制定津补贴分配制度,把国家的钱当作职工的福利分配给职工。四是少数高校的领导把学校的业务招待和一些物资的采购都指定到有关系的“点”去办理,名义上是签单结算,实际上是暗中抬高收费标准,让资金堂而皇之的流进私人腰包。五是超支现象普遍。一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就是赤字预算,把超支当作家常便饭,认为都是国家的钱先用和后用没什么区别。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流失严重

1. 资产管理松懈。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财产物资是保障学校事务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添置和购买财产物资是无可厚非的,但部分高校在购进财产物资后,对财产的管理不严,造成了资源上的极大浪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进行财产登记,不对财产物资实行责任制管理,财产管理没有相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常出现财产下落不明的现象;二是财产物资分类不清,把本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财产当作低值易耗品来管理,使固定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三是不进行财产清查,不了解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情况和现状,造成一些资产丢失了没有人来赔偿,一些财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处置或利用;四是一些业务在财务上处理不当,造成财产损失,如购买低值易耗品后直接作支出账,不入财产账,让这些低值易耗品购进后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的情况账面上无法反映。

2. 资产投资、承包、转让、拍卖、报废不透明。高校的资产有时也会发生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变更,如利用资产来对外投资,把资产承包给外单位或私人,把不需用或闲置的资产进行拍卖,对已到寿命期的资产进行报废等都是正常的经济活动。但是有些高校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就造成了国有高校财产的流失,如:把高校资产用来投资,投资的收益是多少收益到那儿去了等问题无人知晓;将高校资产承包给个人或外单位时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包出;拍卖资产时的暗箱操作;将完全还可以继续使用的资产、没到期的资产进行报废或变卖,等等。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l. 加大财务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宣传教育力度

财务法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是规范财务行为的约束规章,也是保证正常经济秩序和财务活动的法律依据。从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分析来看,很多财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或重大过错行为都与相关责任人在财务法规、财经制度上的无知有很大关系。因此,对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财务活动的责任人或经办人进行经常性的财务法规的宣传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各高校要警钟长鸣,要组织财务人员和重大财务活动的经办人员进行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的学习讨论,增强财经法纪意识,防微杜渐,促进高校的财务活动在良性轨道上运行。

2.严格执行财务规章,理顺财务关系,规范各项财务管理活动

(1)资金集中统筹,加强收支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诸内容中,收支管理是其重点。收入是高校维持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资金保证,收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各高校在收入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依法组织各项收入。高校的收费应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取,不得收取任何超范围、超标准的费用。二是理顺收入管理关系,将各项收入全部纳人学校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除学校财务部门收取费用外,其他任何单位或部门的收费都必须得到学校的授权许可并接受学校财务部门的检查和管理。三是正确划分各类收入的界限,不得将各项费用混在一起用一个名义收取。四是严查二级单位或部门的收费,清除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高校的支出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能进行成本核算,但它是保证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的必要耗费。高校的支出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严格按国家的财务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来使用资金;二是按照预算支出项目开支;三是严格资金使用的审批管理,在预算范围内的开支一般由部门责任人把关,重大经费开支一定要经过校(院)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四是专项经费一定要专款专用,不得私自挪用或改变用途。

(2)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无损。为了充分发挥各项财产物资的生产效能,防止财产物资的流失,高校在财产物资管理方面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财产物资的增减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如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严格区分开,分别建立账目进行核算;低值易耗品在购进时不可直接作支出处理,应反映实物的增加情况等等。二是建立健全财产物资收发、保管制度。各项存货物资应在购进后用专门的财产登记簿对其保管责任人、出入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单位财务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账存实存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由学校财务部门建立总账来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由责任单位建立台账记载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无损。四是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及时了解各项财产物资的现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处置一些闲置、到期、毁坏的物资,以提高财产物资的利用效率。

(3)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将校办企业推向市场,推动后勤实体向现代企业发展。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校办企业,这些校办企业长期以来就是“身份不明”,从性质上讲它不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从创建原由和产权隶属关系来看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主体,这种不明不白的“身份”已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更是一些腐败现象的温床。各高校应对这类企业实行产权买断,将其推向市场,国家在这一方面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其关系。多年以来,高校一直在推行后勤社会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工作都未真正实行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效益问题就越来越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尝试引入竞争体制,让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让其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以使高校能专心搞教学、搞科研,同时也可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提高。

3. 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

(1)建立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实行财务内部公示制度。高校内部的财务监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设立财务监督机构,对高校的全部财务活动实行监督。在教代会或职代会下设财经委员会之类的机构,由这个机构代表全部教职员工来行使对全校财务活动的民众监督职能;由一名主管校(院)长牵头成立一个挂靠在财务处的财务监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财务活动的执行部门或重大财务活动进行检查或跟踪,随时掌握学校财务活动的动态。二是实行财务内部公示制度。学校每年的财务收支情况或财务状况都要定期向广大教职工通报公示,学校重大财务活动的操作过程也同样要公示,以增加财务活动的透明度。

(2)加强内部审计,保证高校财务活动良性运作。高校应该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以便客观、公正的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一方面监督检查高校财务括动的遵纪守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促进高校合理、规范的使用各项资金,保持资金的良性运作。同时,在特定的时候还要充分发挥校纪委、监察等部门的作用,防止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3)推行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长期以来,财务分析只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使用。随着高校的发展,财务分析进入高校财务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财务分析既可以监督检查学校各部门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国家的财务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能为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

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校内各部门服务、为高校发展服务的意识;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以确保高校的经济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的发展;最后是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增加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由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者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素琴.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J].财会研究,2006(2).

[2]吕新月.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J].经济师,2004(9).

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发展实践探索 第12篇

太钢集团财务公司2012年9月3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 2013年1月18日获开业批复, 1月31日正式开业运营。公司由太钢集团和太钢不锈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0亿元, 其中:太钢集团公司出资人民币10.2亿元, 占比51%, 太钢不锈出资人民币9.8亿元, 占比49%。2015年度财务公司行业评级A类 (创新类) 。

1.业务范围

太钢集团财务公司可经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全部业务;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券;有价证券投资 (股票投资除外) ;成员单位产品的买方信贷;即期结售汇;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资格;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格。

2.会员资格

太钢集团财务公司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如下会员资格:

2016.07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

2016.0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币拆借会员

2015.06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会员

2015.06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会员

2014.03中国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市场会员

3.经营管理

(1) 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公司搭建了集团资金结算平台, 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安全、快捷的资金结算服务。搭建集团资金池和票据池, 实现了集团资金的高度集中和本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 提升了集团资金精细化管控能力和集约化管理水平。

(2) 优化资产配置方面:公司动态关注集团人民币、外币、票据资金结构, 按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顺序统一配置资金, 优先满足集团内部资金需求, 剩余资金在银行间市场寻找较高收益资产, 合理利用同业拆借、票据转贴现、再贴现、债券质押回购等金融工具提高资产配置效益, 实现集团整体资金价值最大化。

(3) 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公司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内部资金融通、结售汇、外汇管理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利用财务公司平台通过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为成员单位提供便捷资金融通服务;为集团成员单位签发商业汇票, 缓解集团融资压力:办理结售汇业务, 在集团内部完成轧差结算, 节约交易成本;为集团提供外汇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4) 拓展集团外部资金方面:公司争取人民银行票据再贴现资源, 盘活票据资金。利用外债指标开展跨境融资, 获取低成本资金。大力拓展同业资源, 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同业拆借、债券质押回购、票据转贴现等业务, 多管齐下夯实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能力。

(5) 风险管控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梳理业务风险点, 建立风险数据库, 夯实内控基础;强化稽核检查和案防监督, 规范业务操作, 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重点风险、重要业务的管理, 坚守风险底线。

(6) 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在开展业务的同时, 公司注重能力培养, 通过对标管理常态化、合理化建议制度化、流程优化持续化、员工学习多样化、工作计划精细化等措施保证财务公司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二、太钢集团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实践

1.实现资金高度集中

(1) 在集团层面和财务公司层面分别下发管理制度, 建立了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体系。

(2) 公司形成了有效的资金计划管理机制, 执行“月计划、周平衡、日头寸”的日常工作机制, 动态关注集团资金变化情况, 提前做好头寸安排, 做好资产负债期限、额度的配置, 尽力实现资金池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3) 公司快速有序搭建了高质量的“人民币资金池”、“外币资金池”、“票据资金池”, 实现了集团境内外、本外币资金的高度集中和一体化管理, 日均资金归集率达95%以上。

2.建立票据池, 全力推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1) 集团成员单位票据资金全部集中至财务公司统一管理, 财务公司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接收、现场纸票电查、入池、背书、承兑、托收、质押、信息反馈等全流程票据服务。截止2016年6月末, 票据池累计收支票据48158张, 725.72亿元, 实现了集团票据全集中管理。其中电子票据收支占比由2014年的20%上升到2016年6月的70%左右。

(2) 成员单位票据信息共享对财务公司票据业务形成有力支撑, 财务公司陆续开展了电子银行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及再贴现业务, 票据业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2016年6月末, 累计办理各项票据业务238.10亿元。

(3) 公司2014年11月直联方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ECDS) , 在集团内部大力推广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 其中2016年上半年集团累计签票45亿元, 在财务公司电票平台签票量28亿元, 达到集团签票总量的62%, 有效缓解了集团公司资金压力。

(4) 集团成员单位利用财务公司授信, 在商业银行办理财务公司承兑的商业汇票贴现, 贴现价格比照国股银行票据, 获取低息资金。

(5) 正在积极申请电票线上清算资格, 集中管理的票据及财务公司的票据进出都需要提高效率。

3.紧跟国家政策, 大力拓展国际业务 (表1)

(1) 开通跨境网银, 实施了境内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归集、跨境人民币资金归集, 实现了人民币、外币资金一体化管理。

(2) 为成员单位办理即期结售汇, 截止2016年6月末, 财务公司累计办理结售汇43.98亿美元, 其中代客结售汇22.94亿美元, 市场平盘交易21.04亿美元, 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办理结售汇业务达到成员单位全部结售汇量的85%。2015年度山西省金融机构结售汇量统计, 太钢财务公司仅次于中国银行排名第二。

(3) 正在申请外币对及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

(4) 作为主办企业开展跨境资金业务:境内境外成员企业之间开展跨境资金余缺调剂;通过集中外债额度利用财务公司平台从境外借入低成本资金;截止2016年6月末, 累计开展2.97亿美元外债、1.43亿美元对外放款、7.63亿元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跨境融资2.97亿美元 (折人民币19.20亿元。研究国家外汇政策和跟踪分析外汇市场动态, 开展集团外汇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4.积极开展同业业务, 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

(1) 公司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存放同业、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转贴现等业务, 大力推进与财务公司间的同业授信, 目前已与10多家财务公司建立了同业授信关系, 开展同业业务。

(2) 截止2016年6月末, 公司累计获得同业授信106.5亿元, 其中财务公司间同业授信约46.5亿元。累计开展同业拆借79.2亿元、票据转贴现35.71亿元, 对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作用明显。

(3) 截止2016年6月, 公司累计获得再贴现资金16.25亿元。

2013.03获得山西省财务公司行业首笔再贴现资金;

2015.07作为试点办理了山西省首笔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

2016.01办理了山西省首笔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提升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能力

目前与商业银行合作不充分, 授信额度、结构及授信使用方面存在障碍, 影响财务公司业务拓展。公司将逐步建立商业银行授信、财务公司之间互相授信并重的同业授信格局, 加厚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安全垫。

2.合作共赢增强业务深度

上一篇:艺术多样化下一篇:新产品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