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紧急情况范文

2024-08-29

突发紧急情况范文(精选3篇)

突发紧急情况 第1篇

一、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冲突

(一) 审计工作与审计组织架构的冲突

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 对资金筹集、拨付、分配、使用、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问效,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力求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 妥善解决。因此, 覆盖面大、业务工作繁重。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整合各种资源, 实现全国“一盘棋”, 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的战斗合力, 要达到在最短时间, 摸清情况, 揭示问题, 提出建议, 完成审计事项的目标。但是, 由于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处于探索阶段, 系统的整体架构未建立, 各项制度不完善, 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加之缺乏经验及工作预见性不足, 在具体工作中, 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工作不协调, 工作人员不固定, 确定的工作原则无法落实, 针对具体问题, 无法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进行处理, 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的“绿色通道”时常出现堵塞现象, 不利于审计发现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审计信息的及时发布, 审计的时效性常常受到影响。

(二) 审计实践创新与审计规范的冲突

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己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准则、指引等, 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但有些制度、规范和工作程序在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实践中被简化和突破了。如审计通知书发出的同时就直接进点开展审计, 突破了3天的限制, 召开进点会的惯例被改变, 不再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阶段性审计情况报告未执行10天内反馈意见的要求, 审计信息简化了内部审批程序等。这些突破与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工作突发性、紧迫性的特点相适应, 实际执行效果很好, 但也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执业风险, 一旦出现纠纷, 如何界定责任, 存在不确定性。

(三) 审计评判依据与审计风险控制的冲突

现实中存在应当如何把握没有审计标准和依据或审计标准和依据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法律法规非常明确, 但现实中不能按照法规予以认定。如汉川地震后许多机构团体都积极参与到社会捐赠的募集行列中, 但符合法律规定的只有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少数组织, 如何界定这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团体的行为, 曾引起了一些争议。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未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理, 而是作为管理问题向国务院反映了相关情况, 国务院采纳了相关建议, 下发文件规范了捐赠行为。但这种处理方式却不符合依法审计的相关要求, 面临审计风险。二是不合理的行为无法可依。如审计发现某救助主管部门采购物资时, 采购价格均远远高于同期市场销售价格。但是,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审计无法作出处理处罚决定。三是有依据但与现实工作差距较大。抗震救助款物审计中救助款物的捐赠数量大而且时间集中, 如果以账面数为依据公告, 将滞后反映捐赠的总体规模如按银行到审计工作业绩评价与现有考核制度之间的冲突, 因此, 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问效与绩效审计的审计工作总体定位、审计主要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和重点、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具有特殊性。账数反映又不符合有关规定。在实践中, 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 审计采用了银行到账数作为审计依据, 存在一定风险。

(四) 审计工作业绩评价与现有考核制度的冲突

在现有考核制度中, 审计系统内部仍然将审计信息数量、查处的违法违规金额等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而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的目的是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重大问题及时揭示, 及时纠正, 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传统考核指标显然与此审计目的之间存在着矛盾。要解决上述问题和冲突, 其实质是如何转变观念, 如何看待和把握审计风险, 如何评价审计业绩这三个根本性问题, 这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究完善。

二、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绩效审计客观需求

(一) 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的必要性

(1) 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目前对于解决危机问题的政府重点专项资金中的突发危机事件紧急专项资金的去向、效益、效果, 审计界已经开始高度重视, 但一直注重跟踪问效审计, 还没有在绩效审计处寻求到突破, 没有创建出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关理论与方法。在国外管理文献中, 有两则颇为流行的格言“如果你不能测量它, 你就无法管理它”;“可以测量的工作才可能完成”。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框架必将会受众多人的关注, 而确立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标准和科学解决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绩效测量、绩效指标问题, 将成为当务之急;这一突发危机事件紧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的课题将会成为世界与我国政府审计重要研究领域。 (2) 政府加强审计责任与义务。我国政府审计制度是按照宪法的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作为我国政府内部设立的专门的政府责任监督部门, 审计机关在我国政府责任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我国政府责任监督体系当中的其他内、外部监督相比, 除了宪法规定的法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之外, 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特地位体现在:审计机关是行政监督部门, 但这种监督是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得以实现的。政府审计区别于其他监督的特点之一就是, 政府审计是从财政财务收支的角度出发开展的专门的监督。无论是传统的财务和合规性审计, 还是正在兴起的效益审计, 以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都是从财政财务收支的角度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审计机关也正是借助专业优势, 在揭示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财政财务收支, 促进政府责任履行, 提高行政效率, 实现行政目标以及推动政府廉政、勤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社会各界关注度高和要求知情权强烈。目前我国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高发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 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援助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资金与物资越来越多, 且呈多元化趋势。巨额、多元化的应急资金和物资, 其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运行状况和效率如何, 能否及时有效地用于受灾地区和群众, 需要审计机关采用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问效的方式重点监督。同时,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公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社会管理的愿望逐步提高。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 短期内即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公众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和资金物资的筹集使用情况关注度很高, 获得知情权的要求很强烈, 政府应及时公开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和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关, 通过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 能够客观地及时披露政府及部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各项举措、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等信息, 将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满足社会各界强烈的知情权要求, 另一方面通过揭露违法违规问题, 对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规范管理起到预防性和建设性作用。探索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 审计风险的把握和控制, 关键在于将这种“非常规审计”从制度上加以固化, 形成一种特殊的审计管理模式。其实现路径就是制定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审计预案, 并纳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将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全过程跟踪问效审计的实施过程中, 不仅被审计单位范围大, 而且参加审计的审计机关多, 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和组织体系, 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因此, 应该建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体系,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审计预案启动后, 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整合各方资源, 迅速开展工作。其次, 根据突发性危机事件突发性、紧迫性的特点和审计工作需要,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适当简化工作程序。建立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 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 分解工作任务, 责任到人, 严格应急审计工作纪律, 积极创新审计模式, 保证审计质量, 防范审计职业风险。此外, 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问效审计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及时将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公开是基本要求。建立统一、固定的信息公开与信息披露工作机制, 定期组织审计新闻发布会、分阶段公布审计结果、协调新闻媒体进行专项采访等十分必要, 这有助于扩大审计影响, 促进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4) 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资金数额巨大且物资众多。建立统一、固定的信息公开与信息披露工作机制, 定期组织审计新闻发布会、分阶段公布审计结果、协调新闻媒体进行专项采访等十分必要, 这有助于扩大审计影响, 促进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5) 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物资管理制度还需完善。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资金和物资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被私吞或被挪用、克扣事件时有发生。这样恶性事件直接导致了国家公信度降低, 并重重打击爱心群众捐款积极性。因此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物资审计工作十分必要。 (6) 国家支持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资金进行审计的态度明确。在汶川地震中, 2008年审计署决定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款项和物资进行审计, 以确保救助款项、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中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抗震救助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 要求加强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资金的监管, 确保救助资金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要求加强对抗震救助资金物资的审计监督和纪律检查。强化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救助款物的跟踪问效审计监督, 加大审计力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审计情况。民众日益响亮的要求财务透明化的呼声, 以及相关部门适时出台的捐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的政策, 标志我国的抗震救助资金审计已初具雏形。

(二) 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的意义

我国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起始阶段,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正逐步建立并扩大,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在这个阶段, 审计介入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不仅仅是救急, 而且对于促进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可以评价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发展环境, 健全相关的慈善法律、法规制度。现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 但在我国还是缺少一部支持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发展的综合性法律。另外, 在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对善款的使用、救助标准、范围以及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产管理等方面也缺少操作性较强的详细规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行业自律。但是, 中外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监督实践证明: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的有效监管仅仅依赖慈善机构从业人员的良知与热情已被证明是危险的, 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和科学的制度保障是对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 政府管理者、社会公众、捐款人的严格监督和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组织董事会强有力、积极进取的监管才是最佳选择。显然, 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从审计的角度评价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发展, 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有利于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法律、法规的制定, 使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可以促进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查漏补缺, 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主要是监督被审计对象正确执行国家的慈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法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本身存在的内控制度上的缺陷, 促使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反映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纠正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行为, 对涉及到违纪、违法的行为还必须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最大程度防止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产的流失, 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帮其及时总结经验, 促进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进一步管理好、使用好慈善资金, 提高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益。 (3)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可以增加慈善机构的公信力, 营造良好的慈善舆论氛围。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是“透明的玻璃口袋”, 公信力是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最宝贵的资产。人们向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捐款是为了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或是支持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监督捐款的使用, 是对捐助者的尊重。如果对捐款不管不问, 那不是宽容, 而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从审计这个第三者的角度向社会公布慈善资金使用情况, 可以大大增强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业的透明度, 提高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机构的社会认知度和信任度[4]。同时, 审计公告也可以向社会大众传播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文化, 使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提高社会各界乃至境外友人参与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活动的热情。从表面上看,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是要确保社会捐赠款物的安全, 监督数以百亿计的款物能够发挥合理、高效的作用, 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贪污、挪用和浪费行为。显然, 这只是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基本的重要意义。它更深切的价值是, 保证社会各界及捐赠人的钱物能真正地用于慈善, 巩固民众对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组织、直至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体系的信任。

三、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绩效审计特点

(一) 审计对象复杂

常规审计的对象不外乎是政府下拨的经费物资和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部门而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资金审计对象与常规的审计对象相比有明显差异呈现出复杂性一是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投放经费物资来源复杂吗, 既包括政府拨款和投放物资又包含社会捐赠部分;二是被审计单位复杂, 被审计的不是单一的部门, 而是多部门被审计单位, 呈现出多元性。这些单位和部门既有民政, 还有工商、金融等部门, 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件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 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所以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行动并非靠某个人或某个组织之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 在遂行突发事件行动中, 既要有政府的财力物力支持, 又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的队伍既有本辖区所属单位又有友邻地区支援单位, 还有群众志愿者, 国际救援队, 力量多元, 数量庞大, 参加突发事件救援队伍具有的多元性, 而被审计对象则特指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事件中具有物资经费管理调配权的部门和款物的使用单位。

(二) 审计时效性强

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突发事件发生地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因此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的队伍的行动方向、任务、地域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行动的不确定性造成审计的地点、对象的不定性, 使得审计的方向不明, 准备时间仓促, 审计机关自接到审计任务到审计执行的时间十分有限, 所以审计人员要科学统筹, 严密安排, 尽量简化审计程序, 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审计监督任务, 取得审计监督最佳效益。此外, 审计时机转瞬即逝, 一个地区的行动完成后队伍就会转移, 审计对象的位置随之改变, 因此, 审计人员应抓紧时机在行动发生地来完成审计事项以方便审计取证。

(三) 审计风险较大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随, 审计风险的大小与审计环境和审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的行动自然环境恶劣/法律制度环境薄弱/审计人员对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的审计缺乏经验/审计风险增大。其主要表现是:一是突发事件审计对象的复杂性, 加上审计时间的限制, 审计失察和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增大, 审计的取证不足风险明显加大。二是处置突发事件审计的理论在我国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缺乏理论指导的审计实践很容易导致执行和处理上的随意性, 审计的风险随之产生。三是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 审计中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四是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 环境的变动造成审计固有风险增大,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引起的控制风险增加, 再加上检查风险, 最终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 审计结果影响广泛

突发事件行动的受关注度往往较高, 而审计则是反映处突行动中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效益的镜子。通过镜子的反射, 可以使不同的群体获悉处突行动的相关信息。突发事件行动审计结果影响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家的决策提供参考, 审计结果反映了当时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 决策机构利用审计所反映的信息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二是审计反映出有关职能部门的问题, 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改进, 提高保障力;三是审计结果影响处突行动地区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的行动中的经济活动, 如果能够真实、合法、有效, 就会使民心凝聚, 士气受鼓舞, 有助于加快夺取处置突发事件行动全面胜利的步伐, 反之, 会人心动摇最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叶雪芳:《政府审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研究》2005年第7期。

[2]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 《求是》2008年第4期。

突发紧急情况 第2篇

一、为准确掌握和及时处理我厂紧急重大情况和突发事件,厂部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特制定《紧急重大情况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各级班组员工应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以保证报告流程渠道的畅通,避免造成误报或隐报的后果;对误报或隐报者应追究责任。

二、紧急重大情况和突发事件报告的具体范围包括:

1、影响水质事件:原水或出厂水水质发生较大或重大突变时;(如原水色、嗅、味、感官变化明显,加药系统、加氯系统故障导致出厂水水质超出公司标准,有投毒迹象等);

2、影响水量事件:原水或出厂水水量发生较大或特大突发性变化时;

(如原水有贝壳大量涌现,格栅机受堵停转而影响正常进水;掉电引起送水机组停机,出水球阀故障关闭而影响正常出水等);

3、不直接影响供水但存在一定隐患的工艺流程或重要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如低压配电系统掉电,滤池跑水,空压机故障,自控系统故 障等);

4、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突发事件(如漏氯事故,漏臭氧事故,电气爆炸事故,火灾事故,落水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等)。

三、报告制度相关责任人

1、凡与工艺、设备相关的生产性突发事件,以及属运行部管辖范围或有运行部人员介入的安全性突发事件: 报告制度实施责任人:运行部部长 具体实施人:运行部值班人员

2、其他班组管辖范围或有其他班组人员介入的安全性突发事件:

报告制度实施责任人:相关部室负责人 具体实施人:各部门事件介入者

四、事件处理后相关责任班组应提交《事件处理分析报告》。

《事件处理分析报告》应包括事件所包含的全部子事件,每个子事件的原因(包括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后果、发现方法、当班人员的反应、处理过程、经验教训、纠正措施和最后结果等。要求文字简单扼要,但不能遗漏重要情节。

五、报告流程及其它事宜

1、非运行部值班人员发现任何紧急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报告运行部值班人员;

2、运行部值班人员发现或得知紧急突发事件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报告措施,报告流程见附表。

3、在突发事件中负有解决处理问题职责的专业技术负责人:

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 第3篇

基本预案指导思想:

“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家长的迫切意愿,也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机制和制度,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基本预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应急组织的职责:

1、应急指挥部是学校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和请示,负责与应急部门和社区联络,负责协调应急期间各救援队伍的运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

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其他成员:

事故现场指挥职责:

①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②指挥现场无关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③负责救护受伤人员和寻找失踪人员。④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⑤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应急总指挥报告。⑥与消防等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⑦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⑧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3、现场值班老师职责:

①在事故发生初始阶段,担当事故现场指挥

②在确认事故即将发生或已发生后,向单位领导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③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事故应急预案。④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应急责任制:

⑴院长是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院系安全,是院系应急预案指挥; ⑵事故现场指挥,现场值班老师承担本预案规定的职责,指挥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排难;

(3)应急电话:火灾119 报警110 紧急救护120; 预防暴雨雷击事故应急程序

1、暴雨雷击来临前,值班人员和保安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

2、暴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学生,以及贵重设备。学校应当关闭所有门窗。

3、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雷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4、若暴风造成房屋进水,校园积水:①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询问市政部门排水设施运行情况。②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③学校应当组织师生,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④房屋积水时应当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5、如校内积水严重或校外汛情严重,总指挥应根据情况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可以停学疏散师生,并安排好学校保卫工作、留守工作。校园内群体性斗殴事件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迅速制止斗殴,避免人员伤亡。

1、获得斗殴事件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若事态已经失控或后果严重,应立即打110报警。

2、值班主任及现场领导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制止斗殴,并在斗殴现场设置警戒线,防止事态扩大。

3、若斗殴者手中有器械,应首先收缴所有斗殴器械。

4、若有校外人员参与斗殴,应设法防止他们逃离。

5、若有学生受伤,应立即进行救治,或打120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6、分离斗殴双方,由学校分管领导、班主任等进行询问,了解斗殴原因和过程,并做好笔录。

7、对有流氓恶势力嫌疑的校外人员,应交警方处理。

8、对外校学生,应与学生就读的学校联系。

9、对参加斗殴的学生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0、要对斗殴事件的校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要防范学生在校外遭到殴打。

11、单位领导应当将斗殴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火灾事故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确保人员安全,尽快扑灭火灾,减少事故损失。

1、获得火灾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并同时打119报警。

2、单位领导或值班主任立即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立即实施应急救援行动。通讯小组应当立即进行火警广播,指导师生疏散。

3、在初起火点现场的教职员工,要使用消防栓、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自救。

4、应急指挥组应当根据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师生撤离事故现场。

5、疏散引导小组赶赴指定位置,在楼梯口、拐弯口、叉道路,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并在上风向的指定地点集合。

6、排险小组应当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全力灭火,并切断火区电源,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火势,保障应急照明,并启用通风排烟系统,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7、疏散小组应当在集合地点对学校所有人员和外来人员进行清点,寻找滞留在现场的人员。

8、医疗救护小组应当努力营救事故现场的伤员,并将他们安全转移。

9、警戒保卫小组要立即在事故现场和学校周围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并在校外路口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学校财产安全。

10、火灾扑灭后,学校周围警戒线和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根据应急总指挥或消防部门的命令,方可解除。

11、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立即控制可疑食品,防止事态扩大,迅速组织救治病人。

1、发现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值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立即下命令停止食用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追回已售出的食品,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容器、工具、设备。

3、警戒保卫小组立即在伙房事故现场实施警戒保卫,保护现场以便事务调查。

4、学校医生立即对有食物中毒症状的学生进行医治,有明显或严重症状的学生,立即送医院救治。

5、委派学校干部、教师去医院,探视、安慰学生,并及时与患病学生的家长联系。

6、立即上报上级及卫生局,并配合卫生监督部门的调查工作。

7、一旦发现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应当立即停止伙房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封存所有食品及其原料。学校伙房工作人员应当留在学校,配合调查。若有证据证明或有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8、确认因食堂提供的食品造成学生食物中毒后,应当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工作。

9、事故发生后,立即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触电事故应急程序

本应急程序的要点是:抢救触电者,避免在抢救时发生其它事故。

一、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让在场人员打120求援,同时向值班主任和单位领导报告。

二、触电解脱方法:

1、切断电源。

2、若一时无法切断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

4、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注意:要预防触电者解脱后摔倒受伤。另外,以上办法仅适用于220/33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免发生新的事故。

三、医务人员到达前的现场抢救方法:

1、触电者神智清醒,让其就地休息。

2、触电者呼吸、心跳尚存、神智不清,应仰卧,周围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3、触电者呼吸停止,则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维持血液循环;若呼吸、心脏全停,则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注意:现场抢救不能轻易中止,要坚持到医务人员到场后接替抢救。

四、触电事故发生后,单位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的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应当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上一篇:卫生法规下一篇:临床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