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火灾范文

2024-07-25

化工火灾范文(精选10篇)

化工火灾 第1篇

1 化工火灾事故的常见成因

化工火灾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 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因机械设备老化失灵、损坏而造成的阀门错误操作, 使得一些可燃物质泄露, 在静电管理措施不足的情况下起火乃至发生爆炸;2) 化工厂的一些设备, 由于蓄积了大量反应热和危险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 一些敏感物质进行急剧自我分解, 进而造成起火, 引发火灾和爆炸;3) 化工厂内一些设备尤其是化工容器中的有机液体沸点偏低, 在外部温度变化、分解热过高、环境温度上升的情况下, 容器内液体沸腾, 产生较大的气压, 容易造成开裂, 液体泄漏, 进而造成火灾和引发爆炸;4) 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到各种高温物料, 在这些高温物料与水等液体接触时, 造成汽化, 导致相应容器内气压过大, 进而造成容器破裂, 引发泄漏、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2 化工火灾调查的方法

化工火灾调查过程中, 通常需要对以下几种调查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2.1 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火灾调查人员从一些独立来源收集事实, 发展和检验各种假设, 使用成熟的原理评估可能的原因, 处理这些不完全甚至自相矛盾的数据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时, 调查人员要充分收集数据和信息, 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假设, 并进行数据对照和理论分析, 最终确定假说, 拟定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调查人员的假说要与实时数据, 相关理论相符, 对于起火原因、起火源等关键性问题, 还应做出起火场景假设, 再对推论和证据进行检验。总之, 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时, 要确保最终假设与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信息、数据等一致, 基于这一原则, 目前国内外关于火灾计算机重构技术的研究不断加深,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改进, 火灾调查中将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 对提升假设推断科学性和克服经验偏差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证据系统分析法

通过假设推理方法进行火灾调查主要依赖于证据的使用。在化工火灾事故调查中, 证据系统收集法就是把构成事故的人、机、物、环境因素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收集导致事故的各种证据。

1) 实物证据分析。实物证据是指包括任何可以验证开始假设是正确的假设或者目击者陈词的实体物质。它包括过程设备、阀门、管道、过程仪表、过程控制器、化学样品、结构部件、爆炸和火烧残骸等。实物证据对火灾案件的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火灾案件证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火灾调查人员在进行实物证据收集时, 除了要做好在火灾中留下的痕迹证据的收集, 还应重点关注:断裂、扭曲、表面缺陷或印记, 以及其他类型的损伤, 如设备内部损伤、组装零件异常、材料残余等等, 使其在事件判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位置证据分析。通常, 位置证据与实物证据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能够帮助火灾调查人员解答不少疑问, 如起火源是什么、什么设备最先失效、起火时证人的所在位置等等。在火灾现场调查中, 应尽快进行拍照, 对尚未进行清洁的火灾现场相关燃烧痕迹、凹陷、化学物残余等进行拍摄, 确保火灾现场“原始”景象得到真实记录。应记录烟尘或沉降粉尘的积累和沉积物的总体布局, 并注意沉积物的异常情况, 如烟尘或沉积物消失;沉积物布局异常, 在深度、颜色、形态或外观有差异等异常情况时, 应该指出、研究、分析和拍照记录这些差异。

3) 过程数据分析。一些化工火灾的发生, 与化工生产控制系统与正常操作情况产生偏差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对于这种化工火灾事故的判断, 对操作数据和操作记录进行搜集是判断火灾产生原因, 判定火灾责任人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化工火灾调查过程中, 应该尽可能地搜集过程数据, 并将其与正常操作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过程记录要早。过程记录对于调查人员之间达成一致意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也应该清楚, 过程记录描述的是设备状态应该是那样的, 而不是必须是那样的。

4) 目击者陈述分析。对火灾事故目击者的陈述进行记录和分析, 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 为确保目击者的陈述真实有效, 火灾调查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将目击者的陈述与客观证据, 如实体证据等进行对比分析, 证实目击者的陈述真实有效;b.将多位目击者的陈述进行对比, 通过对不同目击者的言论进行对照, 找出最为真实、准确的观点;c.对不同目击者陈述事件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并制作目击者位置图, 以便更好地分析其观察火灾的角度, 进而分析其言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3 火灾痕迹分析

火灾痕迹是指能够证明火灾发生、发展蔓延过程和原因的痕迹和物体。采用火灾痕迹分析法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 一些火灾痕迹在灭火过程中被破坏, 对火灾现场调查造成一定的取证困难, 火灾调查人员需要意识到不同环境下燃烧结果的差异性, 针对火灾现场的实际起火和燃烧时间、材料、通风条件以及灭火中采取的技术措施等进行合理的推断分析;其次, 不同资质的火灾调查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调查取证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而对火灾痕迹做出的判断也往往存在出入, 因而火灾痕迹被用作火灾案件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的条件也较为严苛。且化工火灾若在早期被扑灭, 调查人员往往可以根据经验很快准确判断出起火源和起火位置, 乃至正确判断起火原因, 但如果燃烧时间较长, 扑灭时间较晚, 则很难对相应的火灾痕迹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因而将火灾痕迹分析法作为化工火灾调查手段, 往往需要配合其他准确性更高的调查方法。

3 结语

化工火灾的产生原因复杂性强, 发展规律难以把握, 为火灾调查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此, 火灾调查人员应在不断总结化工火灾常见产生原因、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对各种化工火灾调查方法进行不断学习和研究, 以便在化工火灾调查实践中能够结合实际条件采取科学可行的火灾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邓建国, 龚炳林, 黄龙林, 等.浅谈盐化工企业电气火灾的危害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 2014 (4) :51-53.

[2]陈孔明.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成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5 (11) :326.

[3]李永清.煤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原因调查[J].武警学院学报, 2014 (6) :84-87.

[4]孙杰.浅谈提高火灾调查现场指挥的实效性[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23) :378.

[5]裴楠, 陈艳军.消防刑侦协作在一起火灾调查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4, 33 (7) :844-846.

化工油船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分析 第2篇

2004年10月6日凌晨,江西某航运有限公司一油船停靠在南昌市赣江边向油库卸油时爆炸起火,造成1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约为303.64万元。

一、起火油船基本情况

起火油船船名为“玉茗油壹号”,建成于1994年1月,属江西某航运有限公司所有,船舶所有人法定代表人何某。该油船总长56.6m,型宽8.8m,型深3.75m。油船前部共有6个油舱,总容积1362m3,设计装载汽油930t或柴油1058t。油舱从船头向船尾编为1至6号,靠右舷为奇数号,靠左舷为偶数号。尾部甲板下是机舱和泵舱,泵舱在油舱和机舱之间。艉甲板室第1层后段设厨房(左侧)、洗手间(右侧),中段为餐厅,前段为配件室(左侧)和工具室(右侧);第2层设6间船员室,左右各3间;第3层(实为2层半)设置于整个甲板室前端为驾驶室。事故发生时该油船上共有7人:船长周某(男,36岁)、大副肖某(男,43岁)、二副张某(男,28岁)、轮机长吴某(男,44岁)、大管轮陈某(男,32岁)、炊事员邹某(女,33岁,周某之妻)、周某某(男,11岁,周某之子,10月1日起在油船上玩)。7人中除吴某是江西人外,其他都是湖北省黄梅县人。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04年10月4日18时许,“玉茗油壹号”油船在湖北南顺白浒山油库装载800t 90号汽油启程,于10月5日19时许到达位于南昌八一大桥下游约2km处赣江边的油库。当晚,油库趸船上有3人值班,分别是班长万某(男,41岁)和消防员皮某(男,54岁)、罗某(男,46岁)。由于水位较低,油船无法与油库的趸船靠拢。油库将一艘小铁船停靠在趸船边,油船再停靠在小船边上。因为油船与趸船板距离较远,油船和油库工作人员分别将油管连接好,并将各自的接地线连接在小铁船上。

船长周某认为准备工作做好后,让二副张某和大管轮陈某去休息,准备下半夜接班。22时许,油库通知可以卸油。肖某打开1、2、3、4号油舱和出油口的阀门,周某打开4个油舱的小盖,吴某启动油泵卸油;油库班长万某随即在油船上发出信号,指挥趸船上的皮某和罗某开启进油口阀门。看到卸油情况正常,吴某将油泵转速提高到中速,约900~1000r/min。10多分钟后,周某和肖某发现油船上连接出油口的橡胶油管有渗漏,周某便用布包住渗漏处,肖某在渗漏处下方放置一只油桶接住滴漏的汽油,吴某降低油泵转速至大约700r/min。随后周某到趸船上问油库是否有油管更换,在得知没有后便用手机与航运有限公司办事处的甘某(男,38岁)联系,要其找一根油管来。23时20分许,油船关闭油舱阀门,开启海底阀顶水,随后关闭出油口阀门、停泵。油库人员也关闭趸船上进油口阀门。甘某将油管运到后,肖某和吴某将渗漏的油管换下。23时55分许,重新启泵开阀恢复卸油。认为卸油情况正常后,周某交代肖某在交接班时,要把船调整好,向码头靠近些,就朝船尾餐厅方向走去;肖某随后登上驾驶室;吴某则在餐厅里喝茶。6日0时8分许,油船泵舱部位发生爆炸,船上人员纷纷弃船逃生。油库工作人员随即关闭输油管线阀门,解开系船缆绳,拆开连接进油口的输油管,并向“119”报警。

三、火灾扑救情况

起火后,大副肖某和大管轮陈某试图用推车式灭火器灭火,但未成功。6日0时13分,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于0时13分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市区、郊县12个中队,共24辆消防车,10台机动泵,168名消防官兵参战。在盛市党政领导和公安机关、消防部队领导同志直接指挥下,在海事部门及公安干警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参战官兵的奋力扑救,油船大火于6日中午13时被成功扑灭,有效地保住了输油码头的油泵站、燃烧油船内约100t汽油和毗连的1艘运沙船,控制了火灾的蔓延扩大,灭火战斗中无一人伤亡。

四、事故原因分析

(一)初始爆炸点的认定□

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调查勘查认定初始爆炸点位于泵舱靠右舷部位,依据是:□1.据大副肖某反映,他听到爆炸声,从驾驶室下到舱面时,发现泵舱有很大的火,而且只看到泵舱起火。

2.现场勘查发现,泵舱后壁(即机舱前壁)向后凸出变形,从侧面看呈圆弧状,下部向后位移超过10cm,中部向后位移超过50cm。机舱内原紧贴机舱前壁放置的高压柴油供油箱和压缩空气瓶落于机舱中间部位的底板上,靠近机舱前壁的连接左、右海底阀的钢管断裂。泵舱前壁、左壁、右壁均向外凸出变形,但变形程度没有后壁大。这些痕迹证明是在泵舱内首先发生爆炸的。

3.泵舱顶部紧靠左舷的一块甲板向右后方向掀起,且烧蚀严重;该甲板掀起后形成一个紧靠左舷为上、下直角的倒直角梯形孔洞,上底为2m,下底为0.8m,高为1.8m。泵舱前壁顶部距左舷1m处钢板(即6号油舱后壁)被撕裂成一个长边约为30cm的钝角三角形。泵舱前壁顶部靠右舷处钢板(即5号油舱后壁)亦被撕裂。证明泵舱爆炸后,将泵舱与5、6号油舱之间的钢板撕裂,随即引起油舱汽油燃烧。

4.泵舱内前、后壁上的竖直实肋钢板大多向左弯曲变形,显示最初的爆炸点靠近右舷部位。

(二)爆炸原因□

经认真分析,并将有关物证送相关机构进行鉴定,认定此起火灾事故原因是柴油机传动轴与密封轴套摩擦,产生火花引爆汽油蒸气所致。依据是:1.可燃物□泵舱内,在正常的卸油过程中会有油蒸气的产生。由于当晚在卸油过程中泵舱的排气扇未开启,使汽油蒸气积聚,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可燃气体。

2.火源□

(1)排除电气火花:泵舱内电气仅有2盏防爆灯和1只防爆排气扇,电源均接在发电机上。据调查,事故当晚卸油时发电机未启动,泵舱内没有电源,且2只防爆灯电源线没有燃烧痕迹(由于泵舱爆炸后四周钢板有多处裂缝和孔洞,江水灌入舱内,因而没有被烧),玻璃外罩未破碎,防爆排气扇形状完好,因此,可以排除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爆炸的可能。

(2)排除误操作:油船泵舱内的阀门都处于正常的启、闭状态,油泵结构完好。经过对油船

和油库操作人员的调查,可以认定在卸油过程中不存在误操作。

(3)排除烟头:在泵舱靠右舷的底部打捞出一烟头。该烟头形状完好,颜色可辨。如果该烟头是引起爆炸的火源,则爆炸后应被冲击波撕碎,不可能完整存在。

(4)排除金属物坠落:在泵舱靠右舷的底部打捞出一金属黄油枪,枪杆略微弯曲。经调查,轮机长吴某和大管轮陈某均反映在泵舱内放了一支黄油枪,因而不可能是从泵舱靠右舷顶部的观察孔坠落的。

(5)认定火源是柴油机传动轴与密封轴套摩擦所产生的火花:油泵位于泵舱内,柴油机位于机舱内,二者通过传动轴相连。机舱内在柴油机传动轴穿越舱壁处有一密封轴套。平时在传动轴上缠绕沾有黄油的石棉条,再用铜瓦压入轴套内,起密封作用。勘查发现,传动轴与轴套均出现严重磨损。传动轴直径55.1mm,磨损后出现凹槽,凹槽内直径最小处仅50.1mm,磨损厚度达5.mm。轴套磨损后截面呈椭圆状,直径最大处64.1mm,最小处59.6mm,相差4.5mm。此外,传动轴与铜瓦之间也有摩擦痕迹。上述物证经送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鉴定,认为是由于偏心造成受力不均匀且长期运行所致。由于传动轴高速旋转,摩擦处打出火花,引燃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汽油蒸气。

五、有关责任□

1.根据该单位有关文件规定,船长是船舶的最高领导,必须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确保船舶安全。作为指挥者和操作别者,“玉茗油壹号”船长周某在泵舱排气扇未开启、尚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就下令启泵卸油,导致泵舱内积聚的汽油蒸气无法排出,对这起事故负直接责任。

2.根据该单位有关规定,轮机长是轮机部的行政领导,负责主持轮机部日常业务、维修保养和技术管理工作。吴某作为轮机部负责人和值班人,没有开启泵舱排气扇,履行职责不力,对这起事故应负间接责任。

3.根据该单位规定,大副肖某负责卸货,在卸油前,应检查并确认油舱、污水沟、电缆、灭火管系、通风及装卸设备良好。但其未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这起事故应负间接责任。

4.根据有关文件,公司机务主管陈某应每3个月系统地对船舶轮机部进行检查,以确保船舶和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但其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对安全工作管理不力,对这起事故应负直接领导责任。

5.根据有关文件,指定人员陈某负责对公司安全情况进行监控。作为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实际领导,其对安全工作管理不力,导致火灾发生,应负领导责任。

(二)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

这起火灾不仅造成1人死亡,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主要表现在油船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作规程进行操作,公司对油船缺乏有效地监督。此外,油船在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调查组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对船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船员能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2.公司应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对船舶安全工作进行监管的具体措施并严格执行。例如,为了监督装卸油品时泵舱排风扇的开启状态,可以设立排风扇与卸油控制阀门的联动装置。

3.设在机舱与泵舱之间舱壁上的轴套现采用钢质材料,柴油机传动轴转动时如与轴套摩擦易产生火花,建议轴套改用铜或其他不发火花材料。

4.建议在油舱与泵舱之间加设水封舱。该起火灾泵舱发生爆炸后,由于油舱与泵舱相邻,爆炸冲击波使泵舱前壁(即5、6号油舱后壁)撕裂,导致油舱立即起火。在油舱与泵舱之间加设水封舱后,即使泵舱发生爆炸,油舱起火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主编注:泵舱内打捞出烟头,说明有人在泵舱内吸烟,虽然这起事故排除了烟头所引发爆炸的原因,只是侥幸。如果泵舱内汽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正好有人吸烟,一定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因此建议油船上严禁烟火。

化工火灾 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12-01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福建省石油化工行业迅猛发展,而泉州更是福建石化行业的领头军,这也给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7·16”大连中石油特大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的成功经验,以及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石油化工类火灾案例,根据灭火救援工作实际和学习思考,谈谈处置石油化工类事故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一、采取安全防护要“正确、完整”

消防官兵唯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地完现场的各项战斗任务,因此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是石油化工类火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充分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根据燃烧或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用正确的防护装备。比如液化气泄漏事故的处置时应该着避火服或者隔热服,而不应该着防化服等。二是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能掉以轻心。比如有毒气体泄漏,情况没有测试明确,个人防护没有实施以前,不得靠近扩散区域行动。液化石油气泄漏,要先由里往外消除控制火源,然后再进入泄漏区域控制消除泄漏,不能采取先进入泄漏区域处置而不消除火源的冒险行动。三是要发挥喷雾水枪防护作用。喷雾水枪在火灾扑救中的作用很大,既能扑救火焰、减少水滞损失,又能有效抵御辐射热和火焰烘烤。

二、消防停车位置要“准确、有序”

在处置石油化工类火灾时,消防车要尽量停在上风或侧风方向,停车地段平面不能底于事故点地平面,与燃烧罐或者槽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消防车辆进入火场后,应当按照火场指挥员指定的位置停稳车辆。车辆的停放姿态能够满足对火场进攻与撤退的需要,必须确保灵活自如地随时撤出危险位置。同时也要兼顾为后续增援力量提供停车空间。二是在整个灭火战斗过程中,驾驶员必须坚守岗位,不断注意本车泡沫液的即时余量,及时加注泡沫液。泡沫液一旦用尽再加注,必然影响整个灭火战斗行动。

三、采取战术措施要“合理、科学”

在处置该类火灾事故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战术措施是打赢的保证。在做出决策之前,要缜密思考、反复论证,事关重大的行动决策,可以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确保战术措施和行动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比如,在大连7·16新港油库特大火灾扑救中,各级指挥员靠前指挥,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等领导与战士们一道坚守在第一线。同时,指挥部安排辽宁总队苗国典、张志春、张成学、邵天福等4个战训高级工程师,分别把守火场的四个区域,为指挥部科学指挥、果断决策提供了支持,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采取“灭、堵、防”的扑救方法,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战术措施,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

四、现场指挥要“明确、统一”

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统一指挥是指在现场总指挥或火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对所有参战力量进行作战部署及任务分工的指挥行为。要明确统一的作战指挥关系,即形成统一的指挥机构,或明确现场总指挥,这是集中统一指挥、实施整体协调的基础。灭火救援现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经常会聚集参加灭火救援的消防部队、相关协同灭火救援单位和各种联动应急力量,只有实施统一指挥,才能使灭火救援组织者准确掌握和调动各种参战力量,保障作战部署的整体『生和协调性,避免分散指挥、各自为战,使参战力量步调一致地贯彻执行灭火救援现场的总体决策。

五、调集力量要“正确、充足”

能否及时有效调集作战力量,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扑救成功与否的首要环节。在发生石油化工类火灾,调集力量时,要根据其爆炸燃烧、有毒等特性和对火灾扑救的技战术要求,坚持“一次性调足力量,快速救人、冷却和灭火”的原则,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大功率水罐车、泡沫车,高喷车、移动水炮、移动泡沫泡、隔热服、防化服、防爆照明灯、防爆对讲机、无火花工具、堵漏等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对准备投入使用的器材装备和备份器材,应加强检查管理,确保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到位并完整好用。比如,在7·16大连新港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辽宁总队第一时间调集全省14个消防支队、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348辆消防车。所调动的车辆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性能最好的消防车,经过长途跋涉,到场后就能立即投入战斗且战力不减

六、战勤保障要到位

战勤保障对于成功扑救重特大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时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如1993年8月11日,衢州巨化集团液氯泄漏事故,参战队伍中就有多种成分协同作战,由于防毒面具量少质差,仅有极少数面具能适应事故抢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抢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造成了数千名人员不同程度的中毒。

处置石油化工类火灾时,往往作战时间长,有些需要数日甚至更长时间,指战员体力消耗大,消防装备和灭火药剂消耗大。战勤保障部门要解决好参战官兵的饮食问题和临时住宿问题,以保障参战官兵及协同作战力量不致风餐露宿,并优先保障一线战斗员的供给,确保部队战斗力不因保障不到位而缩减;要确保备用库分油料库、灭火剂库、被装库、充气设备库,并配足配齐各库的物资,保证救援物资供应不中断。

七、事前灾后心理干预要及时

石油化工类火灾,复杂多变,火场的复杂性、不可知性、危险性及剧变的场面,很容易使消防人员产生心理障碍,心理准备不足,直至产生消极心理,势必会削弱战斗力,严重影响火灾扑救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甚至贻误战机,造成巨大损失。对消防官兵而言,事前或平时的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抵抗力和承受能力,顺利完成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有效避免事后发生心理问题。在事前或平时对官兵进行心理干预,其措施主要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这项工作在公安消防部队已经不同程度地有所开展。灭火和抢险救援后进行的心理干预,其措施主要是特殊事故压力事后解说会。

八、要成立石油化工灾害处置智囊团

在大型石油化工类火灾面前,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消防部队可以聘请石油化工相关行业和相关领域都具有技术职称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人士组成石油化工救援专家组,平时定期召开研讨会,为消防部队提出改进和加强灭火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时,可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上专家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提供技术指导,为现场灭火救援决策及灾害事故处置,及时提供专业性意见或建议,为火灾的有效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九、要配备先进的消防装备和充足的灭火剂保障

器材装备的配置优化,直接影响到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强弱,要出色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必须具有精良的车辆及其它器材,不能单靠消防官兵的英勇和顽强。特别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更需要依靠先进的器材装备,充分利用移动泡沫炮、移动水泡、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比如,在7·16大连新港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处置中,辽宁总队的高精尖装备,在这次大型灾害处置中经受住了长途奔袭和长时间作战的严峻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大连支队远程供水系统每分钟流量可达22000升,供水最长距离可达6公里,在这次爆炸火灾事故处置过程中,实现了全程不间断供水,承担了现场近二分之一的供水量,发挥了重大作用。高性能的泡沫消防车、高喷消防车、大吨位水罐消防车及先进实用的泡沫液转输泵、遥控自摆泡沫炮、移动水炮等装备器材在火场上连续作战几十个小时,发挥了强大的作战效能。

十、现场警戒要准确

在确定警戒范围时应坚持“科学合理,留有余地”的原则。一般来说,现场警戒范围要依据检测仪器检测的结果、气象条件和泄漏的程度、指挥员的实践经验、爆炸物飞散的距离,经科学的检测、论证、计算而划定,并划定不同程度的警戒区域。

参考文献

[1] 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N];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

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方法分析 第4篇

首先是由于机械设备老化、维护不利而造成的突发性失灵, 这很容易导致人为的错误发生。

第二是化工厂内对设备的管理不周, 化工原料是不安定元素, 且一些敏感化学物质会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自我分解, 与温度反应形成危险物质并造成明火。这是化学罐内部发生火灾的原因, 所以管理人员应该积累丰富的化学物品管理知识, 定期检查化学危险品的活性状态, 避免自我分解、自我反应等化学聚变状况的发生。

第三种也来自于化学原料的化学反应变化。有机液体由于沸点过低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果外部环境温度上升, 它的分解热值就会随之升高, 使容器内积蓄大量的高热液体, 产生气压, 容器就很容易开裂从而造成液体喷涌, 这些液体如果喷射到一些危险地带就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二、化工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特征

(一) 火灾影响面积大

2015年, 天津滨海新区码头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这起事故的爆炸起因来自于厂内的危险化学品。厂内沿途的所有管线都遭受了严重的爆炸断裂损伤, 且车间和罐区经历了长达10小时15次的连续爆炸。如此巨大的且具有覆盖性和连续性的爆炸燃烧为火灾现场的事故调查取证认定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 现场取证证据损毁严重

2015年8月12日, 天津滨海新区码头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现场中心点被完全破坏且形成积水湖, 火灾现场中的物品、设施也已经面目全非, 由于事故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爆炸, 所以在之后的取证调查中根本无法提取到能够反映第一爆炸现场的证据试样, 因此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火灾事故调查的难点所在。

(三) 现场直接目击证人少

化工火灾往往都是伴随突发情况发生的, 而且起火爆炸所需时间短, 经常让厂内工作人员猝不及防。2005年中国石化吉林分公司的双苯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由于事件发生在下午13时许, 现场工人全都处于工作状态, 火灾爆炸事故的突然发生让工人无法及时逃生, 造成8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而许多轻伤人员由于远离爆炸现场或在室内, 也无法给出第一火灾爆炸现场的确切情况。

(四) 化工生产过程复杂

所谓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就是指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方式多变, 且条件要求和工艺要求都相对繁琐, 而且操作控制点不计其数。在2013年, 美国路易斯安那就发生了一起有机物质硝化物生产设备爆炸事件。该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具有多反应器配置的独立单元存储容器, 当它进行间歇操作时, 储存槽中的四硝基甲烷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大量积累, 最后引发了它在中和池的剧烈反应, 引起爆炸。

三、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方法分析

(一) 假设推理

1. 概念

假设推理是出自于美国消防协会的一种火灾调查的科学方法。它立足于火灾调查人员收集事实真相的来源, 并通过检验进行各种假设, 是基于现有成熟原理进行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评估过程。假设推理常常用于一些火灾现场无法收集完整数据或者数据与事实发展出现矛盾的情况。但是从它的假设推理理论角度讲, 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才能帮助调查人员更深层次的了解真相, 作出合乎常理的假设, 最后自圆其说。所以整个假设推理过程一定要符合数据并与事实相吻合, 并且是基于化学、物理和火灾动力学的合理理论解析, 再借助现场可搜集到的有效证据来确定起火点, 从而找到可能首先引起火灾的化学物料。如图1.

如图1为假设推理的步骤示意图, 在认清火灾现场所发生问题和数据收集归纳的基础上, 才能假设起火场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场景发生实施与实证是否吻合, 做到对现场证据与所支持理论的认同或驳斥, 最后明确选择最终假设, 并予以认定。

2. 确定起火点

假设推理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以2007年北京某化工厂的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为分析基础, 在假设推理起点就需要具备认知需求, 定义所假设的起火点位置, 明确中心, 然后大范围收集资料。例如现场罐区的资料、火灾前的储罐状况和火灾发生时周围储罐的变化等。在实际操作中, 要对周围储罐进行检查、挖掘, 并以假设的角度重建火灾事发现场, 借助证人证物和消防救援人员的信息、监控资料等等来寻找火灾现场疑点。假设推理要建立多个可能, 因为在推理过程中可能会随时推翻假设并建立新的假设, 所以在检验假设过程中一定要多问问题。针对北京化工厂储罐爆炸而言, 就要提问例如起火点是否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可燃物存在的证据是什么;起火点可燃气体的可燃浓度是多少;假设中的冲突矛盾如何解决等问题。在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后, 就可以选择可能性最大的假设方案, 并圈定起火区域进行最终的起火点位置核查, 形成合理答案。

(二) 基于火灾痕迹的调查分析

如果不能通过有效证物、人证或推理假设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就应该尝试借助火灾现场的天然实证———火灾破坏痕迹来识别火灾事发时的现场环境以及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就是说火灾环境的变化与火灾及化工设备材料的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有关。另一方面, 也可以根据灭火时的火势来判断火灾痕迹背后的火灾行为, 所以火灾痕迹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大方面:火灾行为、材料的热响应效应以及灭火作用。

1. 火灾行为

通常情况下, 起火点区域的破坏程度最严重, 尤其是化工火灾这种特殊燃烧形式。从燃烧的几何形状分布、类型、通风途径和辐射反馈范围来看, 火灾的燃烧环境可能完全不同, 这也是影响火灾行为的主要因素。比如说中和池火灾、储罐破裂喷射火灾、火球等等。在火灾事后现场可以根据火灾环境的不同来分辨火灾痕迹, 根据痕迹的不同推理火灾现场的起火点位置。在2012年的英国班菲尔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中, 火灾调查人员就根据火灾痕迹绘制了事发现场图, 证实了火灾事发时的具体环境和起火点位置, 帮助火灾调查组顺利完成事故调查分析。如图2.

2. 材料热响应效应

化工厂由于化工原料多, 所以设备材料也多样化且性质各不相同, 而不同材料对于火灾的热辐射效应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火灾发生之前就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热响应效应。比如说, 有机材料就分为炭化与非炭化。一些木材与纤维素材的设备材料会在火灾发生时变为炭焦形态, 热塑材料则不会形成炭焦, 而是在燃烧后融化并形成融滴。反观金属则会在火灾中出现变色、氧化、蠕变和融化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所以在火灾事故现场调查分析时, 如果能理解各种材料的热响应状态变化, 就有助于判断火灾发生的态势、时间和起因, 更有利于调查时对火灾现场热环境的描述。

四、结语

目前我国关于化工领域火灾事故的调查技术还依然属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应对复杂火灾情况时依然缺乏独立的客观见解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阶段, 一定要构建标准, 成立技术体系, 深入火灾现场发现化工火灾的形成机理与本质特征, 做到火灾事故调查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康九东, 蓝启润.一起化工企业静电火灾事故的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11) .

[2]刘梦彬.论化工火灾事故调查[J].山西建筑, 2015, (04) .

化工火灾 第5篇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是各类事故中危险最大的,它的特点是普遍、多发、严重。事故发生的范围普遍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不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一个工厂各个车间都有可能发生。从工艺操作,设备管道、生产维修到设计制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管理漏洞等都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化工企业原料多变,生产条件变化大;工艺复杂,操作控制点多,而且相互影响;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开停车频繁,检修量大;自动化程度低、安全联锁装置不齐;相当数量的工人、干部文化水平低,安全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防范事故能力不高;执行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的严肃性较差。这就导致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多次发生。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重复发生

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每年都有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重点要害岗位和主要设备的重复事故相当多,如锅炉缺水爆炸事故,煤气发生炉夹套和汽包憋压爆炸事故等。这些重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事故教育差。对上级的事故通报传达、研究、重视不够,或在安全作业证考核方面必要内容缺少所造成。从而不能吸取兄弟厂的教训,提高警惕,采取措施,使这些年来危险性较大的事故一出再出。火灾爆炸事故的损失相当严重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套装置破坏的有之,造成全厂生产装置破坏的有之,因单台设备损坏或关键设备损坏而造成停产损失的更多,这些严重后果中还包括一些工人、干部付出的生命代价,事故发生后,不仅厂里恢复生产需要加倍紧张工作,而且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火灾爆炸事故的恶性后果,使化工企业的安全状况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必须对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加以研究,以防事故的发生。

(二)原因 1 可燃气体泄漏 由于可燃气体外泄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此,可燃气体的泄漏就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可燃性气体泄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设备的动静密封处泄漏;(2)设备管道腐蚀泄漏;

(3)水封因断水,未加水跑气泄漏;(4)设备管道阀门缺陷或断裂造成泄漏。

这类事故大致是由于生产设备管道混乱,密封材料材质或检修不合要求,操作维护不当,在检修中未泄压却加外力,操作中巡回检查开停车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必须按原化工部规定的检修操作规程、无泄漏工厂的标准以及设备动力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加以管理。对已出现的泄漏,及时发现,及时消除,暂不能消除的要有预防措施,避免扩大或发生灾害事故。系统负压,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 造成可燃性混合气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系统停车,停车后随温度下降造成负压,由敞口吸入空气;(2)系统停水,停水后水封水因泄漏失去作用而导致空气吸入;

(3)操作失误,联系不当,报警联锁装置不全或失灵,造成气体抽送不平衡而至负压,由敞口或泄漏处吸入空气。

(4)气体入口管线被杂物、结晶体或水堵塞,造成抽负,由敞口或泄漏处吸入空气;

(5)用空气作试压、试漏,系统可燃物未清除干净、未加盲板,造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

这类事故大部分发生在气体输送岗位或与气体压缩有关的岗位,当发生在加压过程中时更加危险,因为在爆炸性混合气体中,一方面氧含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在加压后,爆炸极限范围扩大,更容易发生事故。系统生产时氧含量超标 氧含量超标,可能在许多部位出现,但究其原因集中在造气岗位,通常由操作失误、设备缺陷、人员违章、断油断汽或安全报警装置失灵所造成,氧含量超标可能超出造气岗位范围而在脱硫、变换、压缩等部位发生,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系统串气

系统串气有2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高压串低压,形成超压爆炸;另一种是空气与可燃性气体互串形成化学性爆炸。前一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操作失误及低压无安全附件或附件失灵造成。如合成高压串低压液氨槽爆炸,合成高压串低压再生系统爆炸等等。后一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盲板抽堵错误,用阀门代替盲板或误操作造成。

如某设备动火,内为空气,因系统未用盲板隔离,可燃气体由阀门漏入或有人误操作打开关着的阀门,使可燃气体进入正在动火的设备,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而发生爆炸。违章动火

违章动火有以下几点:

(1)未申请动火证又无动火安全知识,私自动火;

(2)虽申请动火证但未置换彻底或取样方法不对,分析结果错误;(3)动火安全措施考虑不周;(4)动火现场安全条件未周密查看;(5)动火系统与其它系统未彻底隔绝;

(6)动火作业证私自变更安全措施或更改动火时间;(7)不置换动火或未维持正压动火;

这类事故是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重点。由于动火作业技术性极强,管理要求较高,因此安技部门应切实控制好,以防事故的发生。

(三)措施 尽管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很多,有了不少经验教训,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也比较清楚,但生产过程中造成燃烧和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较广,特别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火源有的不易搞清楚,因此,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

防火防爆的着眼点应当放在限制和消除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的控制上,千方百计地避免三者同时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要集中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以控制事故状态的扩大。控制消除危险性因素 1.1 合理设计

在化工企业中,搞技术改造,结合大修进行小改革的机会较多,在设计变更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水平高、可靠性强的防火防爆措施,采用安全的工艺指标和合理的配管。

1.2 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只要严格按着规程进行作业,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超过指标界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而不是勉强维持,就能达到预想的安全结果。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

(1)按照规定的开停车步骤进行检查和开停车;(2)控制好升降温、升降压速率;

(3)控制好正常操作温度、压力、液位、成份、投料量、投料顺序、投料速度和排料量、排料速度等;

(4)按照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进行巡回检查。1.3 严格按照“四十一”条禁令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规定办事

原化工部颁发的“四十一条禁令”中关于防止违章动火的“六大禁令”是为总结防止违章动火的教训制定的,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规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也必须努力遵守。

1.4 加强设备管理 火灾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装置缺陷。设备状况好,运行周期长,检修量小,事故隐患少,火灾爆炸发生率就低,凡是设备管理好的单位,安全生产的条件也好。

搞好设备管理的手段有:

(1)贯彻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实行双包制度;(2)加强压力容器的管理,强化监察和检测工作;

(3)对于超期服役的设备或有不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设备,一方面加强检测和监察,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逐步更新换代。

(4)设备的安全附件和安全装置要完整、灵敏、可靠、安全好用,同时,要注意用比较先进的、可靠性好的逐步取代老式的。

(5)推广检测工具的使用,逐步把对设备检查的方法从看、听、摸上升为用状态监测器进行,使之从经验检查变为直观化、数据化检查。

1.5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使用安全保护装置的程度

随着化工企业的发展,不仅安全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从节能降耗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都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因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避免了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从而保证生产装置达到稳定、长周期运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多采用联锁保护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有了联锁保护自动切断或动作,不仅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也遏止了事故的蔓延。当然,在使用安全联锁保护装置时,首先,应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保证灵敏可靠;同时,不应降低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不能因有了联锁装置而麻痹大意,特别应重点保护危险性大的部件。加强火源的管理

炎熔炉爆炸事故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对火源的管理,化工企业的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1)明火:主要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和维修用火;(2)磨擦与撞击;(3)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

(4)其它火源:指高温表面可产生自燃的物质、烟头、机动车辆、排气管等。

加强上述四种火源的管理是避免火灾事故的基本措施。3 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火灾爆炸危险品有以下几种: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可燃和助燃气体,可燃、助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

根据各类危险物品的性质,按规定分门别类贮存保管。在贮存保管中必须把好“三关”,即入库验收关,在库贮存关,出库复验关。加强对危险物品保管期内的安全,特别要注意的是:

(1)严禁将明火、火种带入库内,严格动火制度;

(2)消除电气火花及静电放电的可能,库房用电必须按规定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3)库房人员必须穿不带铁钉的鞋或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4)在搬运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撞击、磨擦、翻滚。4 防爆泄压措施

常用的防爆泄压装置有安全阀、防爆膜、防爆门、放空阀、排污阀等,主要是防止物理性超压爆炸。安全阀应定期校验,选用安全阀时要注意使用压力和泄压速度。

防爆膜和防爆门的作用,主要是避免发生化学爆炸时产生的高压,防爆膜和防爆门选用时应经过计算并选择合理的部件。

放空阀和排污阀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卸压手段而使用,但需要人操作,因此,一定要保证灵活好用。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防止火灾蔓延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常用的阻火设施有:切断阀、止逆阀、安全水封、水封井、阻火器、挡火墙等。这些设施的作用是防止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的蔓延。如压缩机与各工段之间的切断阀、止逆阀、气柜或乙炔发生器的安全水封,甲醇放空管的阻火器,电缆间的挡火墙。

对这些设施,应当利用计划小修对其进行清理、检查、维护、保养,以保证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在建筑上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堤、防火带以及合理的间距,采取耐火等级厂房等措施。工艺火灾的扑救

化工企业火灾扑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灭火工作,由于化工企业所固有的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中毒的特点,如果灭火扑救方法不正确,非但不能迅速顺利地扑灭火灾,还会导致爆炸、中毒甚至重大伤亡。

工艺火灾的扑救应根据不同着火情况采用不同措施: 6.1 可燃气体着火

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气源是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应在与火场切断后设法卸掉压力;如果气源是高温设备或高温管道,应立即喷水冷却;如果气源是压缩机,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设法卸掉压力。如果火势不大,管口可用湿麻袋、石棉布扑压或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机。

在扑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

a.在卸压排空时注意风向,防止放空、排污等增加火场可燃气体的量,导致火焰蔓延;

b.防止有压力的可燃气体燃烧不完全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物爆炸。6.2 可燃液体着火

初起时可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机,有时用湿麻袋、石棉布、黄砂,效果亦比较理想,如果火势较大,可使用蒸汽,如果液体比重比水小,切忌用水,以防火势蔓延。

可燃液体贮罐着火,应一方面用泡沫、干粉等控制火势,另一方面用水冷却罐体,要及时切断贮罐物料的来路和去路。如果贮罐内的可燃液体有毒,应在上风方向扑救;有条件的应配戴防毒面罩和氧气呼吸器,避免救火时造成人员中毒。

6.3 电气设备、线路着火 首先,要及时切断着火处的供电电源,同时使用干粉灭火机灭火。6.4 库房着火

应使用干粉灭火机控制火势,积极组织人力搬走易燃物品,如果库房物质遇水不会受损或燃烧,可以用水灭火。在火势不大时,严禁打开门窗,以免扩大火势。

工艺火灾的扑救关键在于初始阶段的灭火。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正确扑救十分重要,当消防队赶到现场,厂方应维护火场秩序,听从消防队的指挥,积极配合尽快灭火。

尽管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很多,有了不少经验教训,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也比较清楚,但生产过程中造成燃烧和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较广,特别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火源有的不易搞清楚,因此,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

防火防爆的着眼点应当放在限制和消除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的控制上,千方百计地避免三者同时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要集中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以控制事故状态的扩大。1 控制消除危险性因素 1.1 合理设计

在化工企业中,搞技术改造,结合大修进行小改革的机会较多,在设计变更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水平高、可靠性强的防火防爆措施,采用安全的工艺指标和合理的配管。1.2 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只要严格按着规程进行作业,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超过指标界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而不是勉强维持,就能达到预想的安全结果。具体来说,有4个方面:(1)按照规定的开停车步骤进行检查和开停车;(2)控制好升降温、升降压速率;

(3)控制好正常操作温度、压力、液位、成份、投料量、投料顺序、投料速度和排料量、排料速度等;

(4)按照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进行巡回检查。1.3 严格按照“四十一”条禁令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规定办事

原化工部颁发的“四十一条禁令”中关于防止违章动火的“六大禁令”是为总结防止违章动火的教训制定的,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规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也必须努力遵守。1.4 加强设备管理

火灾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装置缺陷。设备状况好,运行周期长,检修量小,事故隐患少,火灾爆炸发生率就低,凡是设备管理好的单位,安全生产的条件也好。搞好设备管理的手段有:

(1)贯彻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实行双包制度;(2)加强压力容器的管理,强化监察和检测工作;

(3)对于超期服役的设备或有不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设备,一方面加强检测和监察,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逐步更新换代。(4)设备的安全附件和安全装置要完整、灵敏、可靠、安全好用,同时,要注意用比较先进的、可靠性好的逐步取代老式的。

(5)推广检测工具的使用,逐步把对设备检查的方法从看、听、摸上升为用状态监测器进行,使之从经验检查变为直观化、数据化检查。1.5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使用安全保护装置的程度

随着化工企业的发展,不仅安全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从节能降耗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都需要提高自动化程度。因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避免了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从而保证生产装置达到稳定、长周期运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多采用联锁保护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有了联锁保护自动切断或动作,不仅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也遏止了事故的蔓延。当然,在使用安全联锁保护装置时,首先,应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保证灵敏可靠;同时,不应降低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不能因有了联锁装置而麻痹大意,特别应重点保护危险性大的部件。2 加强火源的管理

炎熔炉爆炸事故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对火源的管理,化工企业的火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1)明火:主要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和维修用火;(2)磨擦与撞击;(3)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

(4)其它火源:指高温表面可产生自燃的物质、烟头、机动车辆、排气管等。加强上述四种火源的管理是避免火灾事故的基本措施。3 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火灾爆炸危险品有以下几种: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可燃和助燃气体,可燃、助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燃烧物品。

根据各类危险物品的性质,按规定分门别类贮存保管。在贮存保管中必须把好“三关”,即入库验收关,在库贮存关,出库复验关。加强对危险物品保管期内的安全,特别要注意的是:(1)严禁将明火、火种带入库内,严格动火制度;

(2)消除电气火花及静电放电的可能,库房用电必须按规定采取有效安全措施;(3)库房人员必须穿不带铁钉的鞋或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4)在搬运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撞击、磨擦、翻滚。4 防爆泄压措施

常用的防爆泄压装置有安全阀、防爆膜、防爆门、放空阀、排污阀等,主要是防止物理性超压爆炸。安全阀应定期校验,选用安全阀时要注意使用压力和泄压速度。

防爆膜和防爆门的作用,主要是避免发生化学爆炸时产生的高压,防爆膜和防爆门选用时应经过计算并选择合理的部件。

放空阀和排污阀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卸压手段而使用,但需要人操作,因此,一定要保证灵活好用。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防止火灾蔓延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常用的阻火设施有:切断阀、止逆阀、安全水封、水封井、阻火器、挡火墙等。这些设施的作用是防止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的蔓延。如压缩机与各工段之间的切断阀、止逆阀、气柜或乙炔发生器的安全水封,甲醇放空管的阻火器,电缆间的挡火墙。对这些设施,应当利用计划小修对其进行清理、检查、维护、保养,以保证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在建筑上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堤、防火带以及合理的间距,采取耐火等级厂房等措施。6 工艺火灾的扑救

化工企业火灾扑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灭火工作,由于化工企业所固有的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中毒的特点,如果灭火扑救方法不正确,非但不能迅速顺利地扑灭火灾,还会导致爆炸、中毒甚至重大伤亡。

工艺火灾的扑救应根据不同着火情况采用不同措施: 6.1 可燃气体着火

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气源是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应在与火场切断后设法卸掉压力;如果气源是高温设备或高温管道,应立即喷水冷却;如果气源是压缩机,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设法卸掉压力。如果火势不大,管口可用湿麻袋、石棉布扑压或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机。在扑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

a.在卸压排空时注意风向,防止放空、排污等增加火场可燃气体的量,导致火焰蔓延; b.防止有压力的可燃气体燃烧不完全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物爆炸。6.2 可燃液体着火

初起时可使用泡沫、干粉等灭火机,有时用湿麻袋、石棉布、黄砂,效果亦比较理想,如果火势较大,可使用蒸汽,如果液体比重比水小,切忌用水,以防火势蔓延。

可燃液体贮罐着火,应一方面用泡沫、干粉等控制火势,另一方面用水冷却罐体,要及时切断贮罐物料的来路和去路。如果贮罐内的可燃液体有毒,应在上风方向扑救;有条件的应配戴防毒面罩和氧气呼吸器,避免救火时造成人员中毒。6.3 电气设备、线路着火 首先,要及时切断着火处的供电电源,同时使用干粉灭火机灭火。6.4 库房着火

应使用干粉灭火机控制火势,积极组织人力搬走易燃物品,如果库房物质遇水不会受损或燃烧,可以用水灭火。在火势不大时,严禁打开门窗,以免扩大火势。

化工火灾 第6篇

1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1.1 超温或加料过量等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

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超高、设备局部受热或过热以及加料过量, 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使某些反应过程产生更高的热量, 会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 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 (如作为热载体的联苯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苯等) , 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某润滑油车间重合工序, 由于加入三氯化铝过量, 使反应过于激烈, 产生大量瓦斯从敞开的观察孔处冒出并充满操作间, 操作工切断照明电源时产生电火花, 引起瓦斯爆炸, 造成现场人员一死四伤。

1.2 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

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 由于沸点较低, 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 生成蒸气, 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 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入炼油罐, 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 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1.3 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

某些反应设备及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 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混入某些物质, 或者由于某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发生化学反应, 特别是有些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副反应, 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 接触明火或受到高温作用, 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 电石中磷化钙含量过高, 就会产生大量的磷化氢气体造成事故。

2 石油化工生产的防火对策

2.1 严格控制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参数, 规范操作程序

温度、压力、原料质量指标、原料配比、升温及升压速度等, 都属于生产操作中的重要参数, 它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产率, 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因此, 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规定的各种参数操作, 不仅是生产的需要, 也是在生产中消防安全的需要。

2.1.1 温度控制。

温度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正确有效地控制温度范围, 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 也是防火防爆工艺控制的一项重点。物理操作过程温度超过控制指标, 不仅会造成液态物料的急剧沸腾, 导致溢料或爆炸, 还会使一些干燥物料发生自燃火灾;反之, 如果温度过低, 会使某些物料在管路或设备中凝固或冻结而堵塞管路, 使设备胀裂。在实施操作温度控制的过程中, 应做到正确选择传热介质、持续均匀搅拌、及时转移反应热、防止传热面结疤等。

2.1.2 投料配比和速度控制。

对于放热反应操作, 严格地控制各种物料的配比是防止操作中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环氧乙烷生产中, 乙烷和氧的混合浓度接近爆炸极限, 一旦配比失调, 形成爆炸极限内的操作, 就可能导致爆炸火灾。另外,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很大, 催化剂过量, 反应速度过快, 反应热移出困难, 也会有造成火灾的危险。因此, 操作中应严格掌握原料配比, 准确计量;对连续的比例调节混合装置, 应设置联锁控制系统, 并经常核对进料配比;对可燃物与氧化剂的反应, 主要应控制氧化剂的投料速度和投料量, 如果工艺条件许可, 还可以添加惰性气体进行稀释。对于放热反应, 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 一是防止反应过速, 二是防止造成系统温度下降, 使物料积累过量, 一旦温度适宜, 反应又会加剧, 造成温度、压力异常。如某农药厂乐果车间硫化物反应岗位, 由于工人向五硫化二磷母液中加甲醇过快, 发生冲料起火。

2.1.3 超量杂质和副反应的控制。

化学反应操作中, 如果工艺操作条件改变, 或原料中含有超量的反应危险性杂质, 即有导致副反应、过反应而造成火灾爆炸的危险。如乙炔和氯化氢在转化器中合成氯乙烯时, 如果氯化氢中的游离氯超过0.005%时, 则过量的游离氯与乙炔反应生成四氯乙烷立即爆炸。所以, 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同时, 对于物料循环操作的过程, 要有防止杂质聚集的措施;另外, 对有些反应过程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其反应完全, 如果成品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半成品, 也有发生异常反应的危险。有些反应过程则要严格防止过反应的发生。因为多数过反应生成物是不稳定的, 有发生火灾或爆炸的潜在危险。如苯、甲苯硝化生成硝基苯和硝基甲苯, 若发生过反应则生成二硝基苯和二硝基甲苯, 二者均不稳定, 在精馏时常会发生爆炸。

2.2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站及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应设置与生产和操作条件相适应的消防设施, 供专职消防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使用。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供水、供液设施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要重点加强对消防水源、泵房及消防管道的管理, 定期进行巡查检修确保消防供水、供液安全, 应加强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 保证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 并能运行正常。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设置和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压力应满足灭火需要。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装置区和建筑物应当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巡查、单项检查、联动检查, 做好维护保养, 并按照有关规定, 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 并出具检测报告, 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摘要:石油化工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 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复杂、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 这就给石油化工生产带来了诸多的火灾危险性, 主要分析了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生产工艺,火灾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文贵.中国消防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12.

[2]惠中玉.现代消防管理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6, 8.

[3]惠中玉.工业企业防火工程[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10.

[4]徐燕, 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7.

浅谈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处置 第7篇

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日益提升,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张, 石油化工产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比如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 这都是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大多数石油化工产品的一系列特点, 比如易爆性, 易燃性以及易腐蚀物质以及高低温, 高压、毒性、腐蚀环境、具有连续的工艺操作性, 反应釜与工艺管线非常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火灾发生率而且具有极强的火灾爆炸性, 这样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对石油化工的诠释以及石油化工装置的基本构成

石油化工的全称是石油化学工业, 它是基础性产业为日常的生活比如能源, 交通、农业、电子、轻工以及建筑建材等方面提供系统配套与服务, 占据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门,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石油化工以石油与天然气为原理, 对石油产品与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工业进行, 一系列的生产, 石油产品也是一种油品, 是以炼油过程中提供的原料油进行的进一步的化学加工产生。

石油化工装置在具有连续性的工艺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复杂性特点, 其高度密集的装置布置, 纵横交错的管道, 让人眼花缭乱, 石油化工装置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一系列的塔、炉、槽、泵以及管线, 其中几种危险性较大的火灾危险是这几类:

(1) 蒸发和蒸馏装置。

(2) 深冷系列装置。

(3) 聚合反应系列装置。

(4) 催化重整系列装置。

(5) 热裂化系列装置。

(6) 氧化系列装置。

2 发生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的原因

在一系列易爆、易燃、易腐蚀的生产物质以及一系列高低温, 高压, 高毒、高腐蚀性的生产环境中, 会提高石油化工装置的火灾发生率, 但是从长远方面来看, 引发石油化工装置的主要火灾事故有以下几种。

2.1 设备和管线泄漏

在一系列的化工成长过程中, 生产原料受到的腐蚀, 波动的生产压力以及生产流程中出现的机械振动, 都能引起设备出现一系列疲劳性损坏和高温深冷等压力一起的破损, 及其引起爆炸泄露, 并且由于化工生产设备的不合理设计性, 加工工业的缺乏, 在一系列生产运行的疲劳性催化性, 更容易发生破损的情况, 导致设备发生一系列破损, 并且在此过程中如果泄露出一系列无色无味, 无毒的气体, 就非常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2 出现的操作失误

油化工企业具有流程复杂, 工艺参数多的特性, 其具有比较高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高操作要求, 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误操作。当然这种误操作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不撤掉的管道未置换或者置换的不彻底, 阀门未关严以及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的拆卸设备等, 这样就非常容易!饬生产流程走向错误, 造成设备的超压物料的泄露, 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火灾事故。这种误操作的另一种表现力是物料的配比出现控制错误, 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 过量的催化剂, 其拥有较高的反应速度, 如果反应热出现问题, 火灾的发生的几率也会提升。

2.3 违章动火的作业

易爆易燃的一系列化工装置区域内, 往往进行一系列的设备检修,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经常进行焊接以及切割, 或者利用砂轮、电钻以及喷灯产生火花、火焰以及一系列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对于违章动火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对于违章指挥, 动火审批的不严格操作;第二, 盲目动火;第三, 现场监护不力;第四, 自救措施的不利。

2.4 习惯性违章的定义

习惯性违章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第一, 对系统的掌握不全面, 不透彻的研究;第二, 对安全操作规程的不合理删除;第三, 对相关严格岗位培训的缺乏;第四, 监管机制的不严格

3 处理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的基本对策

石油化工装置具有一系列的特性, 比如其事故发生突发性、多变性以及过程的复杂性及极度危险性, 不能实现有效安全的事故出现, 下文对事故处理的程序, 简单剖析。

3.1 现场情况询情以及侦察检测。

消防队到场的主要任务是现场询情以及侦察检测。通过及时询问现场知情人。进行一系列实地侦察检验, 广泛了解事故的发生情况, 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处置措施, 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3.2 警戒的设立

消防队实施处置的基础工作是设立警戒。通过一系列的侦察检测与现场询情确定一系列事故等级以及轻重度区的划分氛围和蔓延的方向, 这样就可以及时疏散下风方向的群众, 使无关人员无法进入有毒区域, 对有毒区域内的消防队员以及工厂技术人员按照一系列的等级进行个人防护, 避免发生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3.3 冷却防爆性

消防队到达现场时要进行及时的冷却防爆, 首先要抑制流淌性火灾, 在这种基础上对发生事故的装置以及邻近设备实施上进行从上至下的全方位冷却, 在冷却中要优先选择重要装置, 并且分别利用装置邻近的高压固定炮及其半固定消火栓系统进行快速出水, 冷却水枪要不断来回摆动, 不能停留在同一部分, 防止出现冷却不均匀的情况而是装置发生变形。

3.4 关于关阀断料

为了减轻或者消除石油化工装置事故的危险行为, 需要进行及时的关阀断料等措施, 这种战术措施的实施时, 对阀门的位置与形状要进行一系列摸清, 对于物料的数量以及反映时流速, 阀门关阀时的技术要求等做到明确透彻的了解, 在工厂技术人员的参与下进行。当其出现较高温度, 较强的辐射热强时, 操作人员要在水枪掩护下实施关阀断料的措施。

3.5 堵漏输转的应用

化工灾害的控制手段氛围堵漏和输转。在石油化工装置实施全方面冷却的时候, 要设法对泄露部分实施堵漏, 在堵漏的时候要针对泄露装置的具体情况, 选择相应的堵漏工具以及堵漏胶。将物料安全转移的方法就是输转,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装置中, 采用一系列的排空管以及回收管, 将物料安全转移到其他生产装置以及回收槽;对于粘稠液体和冷输液化气, 在转移过程中要用氮气吹扫, 以加速其气化, 加速其流动, 对于地面流淌的物料可以通过地沟导流进行回收。

3.6 全方位灭火

在应对石油化工的装置火灾事故时, 当压力降低到一定数值的时候, 火势明显出现减弱的现场, 堵漏输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进攻前, 要根据现场的火灾状况制定相应的进攻计划。充分利用其灭火系统, 对水枪、水炮等等进行合理的部署, 做到无死角的火场, 以及储备充足的灭火剂情况, 并且至少要保证30分钟的进攻时间, 选取其中的精干力量, 每支水炮、水枪的应用不能超过2个人, 并且参战队员的行动要做到一系列的标准, 当进攻的时候, 或者冷却中装置发生一系列的异常情况, 出现爆炸征兆时要及时进行撤退组织。

4 结语

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具有一系列易燃易爆的物品, 其复杂的介质, 稍微出现疏忽就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以及社会影响, 只有认真分析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掌握其基本的处置对策,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的诱因, 对于火灾事故才能防患于未然, 保证企业安全, 生产的稳定等。

摘要:石油化工作业具有一系列的高火灾发生率以及高爆炸危险性。该文通过对石油化工装置中几种火灾危险性比较大的装置, 剖析引发装置火灾的几种原因, 对应对石油化工出现的一系列火灾事故。

关键词:石油化工,消防措施,发生火灾的原因,应对的基本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凌春.关于石油化工灾害处置之储气罐泄露处置[J].科技资讯, 2012 (22)

[2]王媛原, 王炳强, 普海云.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 (04)

化工火灾 第8篇

石油化工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石油化工生产一般要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有些反应十分剧烈,极易失控,比其它工业具有更特殊的潜在危险性[1]。一旦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工艺受到干扰,或因人为原因造成误操作,潜在的危险就会发展成为火灾爆炸事故。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火灾爆炸事故;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一炼油装置泄漏火灾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石油化工原料、中间体和产品是在生产装置内加热、混合、反应、分离、冷却和储存的,物料无法离开装置而独立存在,因此,石油化工火灾中装置与设备是燃烧的主体。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其一次灭火的消防用水流量,往往很难准确确定[2,3,4],2008年颁布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下称《规范》)[5]对石油化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范围规定也比较宽泛,在实际灭火救援中不太容易操作和把握。而消防用水流量的确定是灭火救援力量需求分析的关键,也是准确调集力量到达火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借鉴国外的一般做法,在对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爆炸危险等级进行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装置的规模、火灾危险类别确定消防用水流量,建立了一种基于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的石油化工装置灭火救援力量需求计算模型。

1 石油化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确定

1.1 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规范》第8.4.3条规定,石油化工工艺装置一次灭火的消防用水流量,应根据其规模、火灾危险类别及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当确定有困难时,可按表1选定,火灾延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h。

《规范》对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的规定比较笼统和模糊,无论对于中型的化工装置还是大型的化工装置,其对消防用水流量的给出范围都比较宽泛(中型石油化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为150-300L/s,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为300-600L/s)。当石油化工装置火灾发生时,不太容易把握和确定具体的消防用水流量。而消防用水流量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扑救装置火灾调集灭火救援力量的多少。因此,在调集灭火救援力量时,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调集,造成到场的灭火救援力量不是过少就是过多。

1.2 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确定方法

根据与美国消防协会NFPA、美国石油学会API及一些国外工程公司等单位的交流意见[6],不能简单地按照装置规模去确定消防用水流量,消防用水流量的确定范围也不能过于宽泛,否则起不到指导实际灭火救援工作的作用。但由于各公司的经验和要求不同,同样的生产装置消防用水流量相差很大,有的差别高达数倍,因此,研究确定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情况下的实际消防用水流量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个问题,国外的一般做法[7]是:首先对化工工艺装置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识别可能发生的主要火灾危险事故;然后确定可能发生的火灾规模和影响范围,针对每种火灾事故分别确定需要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和所需水量,并将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火灾事故所需的消防水流量作为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

借鉴国外的做法,本研究首先根据化工装置的不同生产工艺性质以及物质的燃烧性和化学活性对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爆炸危险等级进行分析确定,然后再参考《规范》,根据装置的规模以及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确定消防用水流量范围,最后考虑最不利情况下的火灾事故状况,将分级对应的消防用水流量范围的上限作为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

1.2.1 确定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爆炸危险等级

本研究采用道化学法[8,9]评价石油化工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其程序步骤如图1所示。

其中,工艺单元是化工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与其他部分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用防火墙分隔。一般情况,选取的工艺单元为工艺装置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单元。选择工艺单元的重要参数有下面几个: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物质系数(MF)是表述物质在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时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是一个最基础的数值。物质系数是由美国消防协会规定的NF、NR(分别代表物质的燃烧性和化学活性)决定的,其值可由物质系数和特性表查得[10]。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危险系数(F2 )根据选择单位的工艺性质和物质特性确定,具体确定方法参考文献[7,8]。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确定后,将两者相乘,得到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是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的乘积。它的值被用来估计生产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坏,它使人们对火灾、爆炸的严重程度有一个相对的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如反应类型、操作温度、压力和可燃物的数量等,表征了事故发生概率、可燃物的潜能以及由工艺控制故障、设备故障、振动或应力疲劳等导致的潜能释放的大小。表2是F&EI值与危险程度之间的关系,它使人们对火灾、爆炸的严重程度有一个相对的认识。

1.2.2 确定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

本研究将《规范》中对石油化工装置规定的消防用水流量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对应五个不同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表3 给出了石油化工装置不同火灾、爆炸危险等级对应的消防用水流量,其中大型化工装置每个级别的消防用水流量相差60 L/s,中型化工装置每个级别的消防用水流量相差30 L/s。在此基础上,将分级对应的消防用水流量的上限作为该装置的消防用水流量,从而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石油化工装置的实际消防用水流量。

2 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灭火救援力量需求计算

石油化工装置通常比较高大,冷却和灭火控制一般需要从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控制,上部一般指30m以上部位,需要高喷车编成进行冷却和灭火控制;中部一般指12-30m的部位,需要水罐车(水炮)编成进行冷却和灭火控制;下部一般指12m以下的部位,需要水罐车(水枪)编成进行冷却和灭火控制。各部位的灭火剂供给强度按实际情况酌情确定,下面给出泄漏着火部位在装置上部的各种灭火救援力量的需求计算,因为,泄漏部位在装置上部,因此,装置上部的灭火剂供给强度要加大,一般按液体喷出量确定其供灭火剂强度,装置中、下部按上部的一半确定[11,12]。

2.1 确定水罐车(水枪)编成

水罐车(水枪)编成主要是对装置下部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假设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为Q,水罐车(水枪)编成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消防用水流量则为Q/4,每个水罐车(水枪)编成按出两支水枪计算,每支水枪在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时的最小有效射程为17m,流量为7.5L/s,则火灾现场需要水罐车(水枪)编成的数量可以按式(1)确定。

undefined (1)

式中:Q——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L/s;

n水编(枪)—火灾现场所需水罐车(水枪)编成数量,个;

n水枪—冷却或灭火控制所需水枪数量,支。

[ ]——数值结果向上取整,下同。

2.2 确定水罐车(水炮)编成

水罐车(水炮)编成主要是对装置中部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假设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为Q,水罐车(水炮)编成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消防用水流量也为Q/4,每个水罐车(水炮)编成按出一只水炮计算,每支水炮在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时的最小有效射程为50m,流量为32L/s,则火灾现场需要水罐车(水枪)编成的数量可以按式(2)确定。

undefined (2)

式中:Q—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L/s;

n水编(炮)—火灾现场所需水罐车(水炮)编成数量,个;

n水炮—冷却或灭火控制所需水炮数量,只。

2.3 确定高喷车编成

高喷车编成主要是对装置上部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假设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为Q,高喷车编成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的消防用水流量为Q/2,每个高喷车编成按出一只水炮计算,每支水炮在对石油化工装置进行冷却或灭火控制时的流量为32L/s,则火灾现场需要水罐车(水枪)编成的数量可以按式(3)确定。

undefined (3)

式中:Q——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L/s;

n高喷—火灾现场所需高喷车编成数量,个;

n水炮—冷却或灭火控制所需水炮数量,只。

3 结论

(1)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的石油化工装置灭火救援力量需求计算模型。

(2)该模型通过确定石油化工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将石油化工装置一次灭火的消防用水流量进行细化和分级,比较准确地确定了不同火灾爆炸危险等级的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

(3)该模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为消防指挥员在扑救石油化工装置火灾时科学准确调集力量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亦可为《规范》在石油化工装置消防用水流量方面的修订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承奇,郭燕秋,张礼敬,等.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89-92 CHENG Qi,GUO Yan-qiu,ZHANG Li-jing,et al.Stud-y on index system of dangerous chemical processes risk rank for petroleum chemical enterpri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0):89-92

[2]李建华,康青春,商靠定,等.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九卷:灭火救援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Anthony L.Avillo.Fireground Strategies[M].United States:PennWell Corporation,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公安部消防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NFPA.NFPA1620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Pre-Inci-dent Planning,2003edition[S].US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2003:871

[8]吴昊.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209-213 WU Hao.Study on comparison of system safety assessment techniqu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209-213

[9]张亦男,王佰顺.道化学指数评价法在淮化集团某合成氨厂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8):194-198 ZHANG Yi-nan,WANG Bai-shun.Application of DOW's F&EI method in ammonia plant of Anhui Huainan chemi-cal group[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8):194-198

[10]NFPA704.Standard Syste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Hazards of Materials for Emergency Response[S].US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2006

[11]李本利,张连民,王忠波,等.火场供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化工火灾 第9篇

1 石油化工中火灾的处理特点及难点

1.1 物品易燃易爆, 火灾险情多

对于石油化工火灾, 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易燃易爆。生产中储存的大量易燃易爆物品, 极易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 且石油管线相连、装置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是连串的火灾反应。火灾蔓延迅速, 扑救难度非常大。

1.2 火情十分复杂, 扑救难度大

石油化工企业的储罐分布呈现出密集的特点, 并通过输送管线将储罐区连成一体。所以, 其中一点出现火情, 火灾就会迅速蔓延。并且, 石油化工的原料比较复杂, 不仅易燃易爆, 而且伴随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于是专业的救灾设备无法及时到位, 指挥人员难以基于火情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法。

1.3 火灾处理消耗大, 消防供给难度大

石油化工火灾是难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掉的, 其迅猛的火势、复杂的火情, 决定了扑救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那么, 火灾处理的消耗大, 特别是灭火剂、水等消防供给的难度比较大, 需要进行全面的统一指挥调度。

2 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理方法及应对措施

石油化工火灾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决定了火灾处理的难度大。在实际的火灾处理中, 要科学的选择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 以满足救援开展的需求。并且, 火灾处理中的冷却处理、关闭阀门、堵住泄漏、持续冷却等, 都是处理火灾时需要进行的工作。

2.1 及时的进行冷却处理

石油化工火灾中, 会产生大量的辐射热量, 一旦热量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引燃邻近的储存罐。因此, 消防官兵达到现场后, 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冷却。消防官兵应该对流淌火进行扑灭, 并为防止火情的蔓延, 设置火灾隔离带。不过, 在冷却处理的过程中, 要控制好距离, 利用移动式水枪, 在火势的上风向展开扑救工作。

2.2 关闭阀门和堵住泄漏

其实, 石油化工火灾的扑灭难度大, 很大程度上是泄漏问题无法完全除去, 造成不间断的连串性突发爆炸。所以, 关闭阀门堵住泄漏是扑救工作中, 减轻火灾危害的重要举措。在关闭阀门堵住泄漏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基于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 就阀门的位置和关闭操作进行明确, 并基于实际泄漏情况, 选配好堵漏的工具。同时, 在关闭阀门和堵住泄漏的操作中, 消防人员要特别注意安排, 做好个人防护, 遇到突发险情时, 需要在水枪的掩护下进行撤离。

2.3 抓住时机, 适时灭火

石油化工火灾的复杂性, 强调了扑救工作的持久性和艰巨性。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后, 势必需要把火情控制在初始阶段。而一旦火情以蔓延开来, 则需要针对现场实际的火情, 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 对火情进行堵截和分割处理。且泄漏已堵住、火势已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消防官兵需要抓住这个时机, 组织进一步灭火工作的开展。与此, 仔细观察现场火情变化, 对于异常爆炸征兆, 要及时作出撤离现场的决定。

2.4 进行持续冷却处理

石油化工火灾的大面积过火, 火势的迅猛, 大量的热辐射, 强调了持续冷却工作的重要性。石油化工燃料极易出现复燃的危险, 因此需要持续的冷却处理, 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 要在对明火完全扑灭之后, 再对邻近的设备、燃料等进行持续冷却。对于地面的流淌火, 要用泡沫覆盖处理, 坚持把冷却处理贯穿于整个火灾的救援工作中, 以夺取火灾救援的最终胜利。

3 石油化工中火灾扑救应把握的重点

3.1 强化第一出动

石油化工的火情复杂, 现场扑救工作的难度大。这就强调了扑救工作中, 要供给充足的消防力量, 在第一时间内, 组织好消防力量, 对火势进行控制。同时, 要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配增援和灭火器械, 以确保救火工作的全面而有效的开展。

3.2 强化火灾现场的侦查力度

石油化工的火灾现场十分的复杂, 且危险性大, 这就需要全面而有效的现场侦查工作。基于各种方式, 对于厂区布置、泄漏物质、存放物品进行确定, 以便于处理方案的制定。同时, 组织好相关的技术人员, 开展火灾现场的收集工作, 以提供有效的信息给火灾扑救工作。

3.3 强化安全防护工作

安全是消防工作的前提。在实际的扑救工作中, 要基于科学的现场评定, 对火灾区划分为严重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和安全区, 以明确实际扑救工作的重点, 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进入火场扑救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相互间密切的合作。在火场外, 设置安全警戒哨, 对火场的动态进行观察, 一旦出现险情征兆, 立即发出人员撤离的信号。

3.4 确保供水的持续性

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时间长, 救火用水量大。这就强调在救援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持续的供水, 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灭火供水中, 需要充分的利用好市政消防水池和消防栓等资源, 并通过运水供水或直接引用水源的方式, 确保现场用水的持续性。同时, 消防部队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火情的处理。

4 结束语

对于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 强调的处理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以及消防官兵的勇敢。在实际的火灾救援中, 要基于现场火情, 制定火灾处理方案, 以全面而有效地控制火情, 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要不断强化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建设, 从源头杜绝火灾漏洞的出现, 这才是确保石油化工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骏峰.浅谈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处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1]刘骏峰.浅谈石油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处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3)

[2]张俊卿.石油化工火灾扑灭指挥之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002 (01) [2]张俊卿.石油化工火灾扑灭指挥之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002 (01)

[3]赵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扑救的基本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03) [3]赵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火灾扑救的基本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03)

化工火灾 第10篇

1.1 可燃物的不安全放置

在进行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的过程中, 可燃物的违规放置是导致产生火灾的重要原因。由于石油化工生产的环境极其复杂, 可燃物不按照规定放置的乱象屡见不鲜。通常来说, 可燃物的不安全放置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 在设备检修的过程中, 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 导致可燃物的泄露;其次, 石油化工生产环境存在着高温高压的情况, 在高温环境中, 当产生迅速降温降压时, 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导致石油相关设备, 比如管道的破裂或者是变形, 造成了易燃物的泄露;再次, 在进行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的过程中, 对设备内部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 检修工作完成后, 还存在着一些灰尘或其它杂质。同时, 设备内部易燃气体在检修完成之后没有清理干净, 存在火灾隐患;最后, 从石油化工工艺设备中清理出来的杂质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放入指定的场所, 而是随意摆放, 增加火灾事故发生的机率。

1.2 没有严格控制点火源

由于石油化工设备在运作的过程中, 存在着气体的挥发, 只要出现一点火源, 就极有可能产生火灾。比如金属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火花、静电、明火、高温物体以及化学反应等。其中明火源表现为:很多工作人员有吸烟的习惯, 或是汽车的尾气排放管没有采取防火帽等安全措施, 导致明火在石油化工场地出现。其次, 在进行设备的维修时, 难免会出现使用到电焊、氧乙炔切割、等离子等工具, 而这些工具的使用, 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手续或制度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工作, 且没有防火措施, 监管不到位等直接导致火灾事故的产生。最后, 在使用吊装设备以及相关铁器进行工作时, 容易出现火花, 包括人体活动时产生的静电以及其他化学反应都容易导致石油化工发生火灾事故。除此之外, 相关的检修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导致在工作中的管理不协调, 容易在操作的时候产生失误, 且往往会出现交叉作业的出现。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疏忽大意, 没有严格地控制点火源, 进而增大了火灾发生的机率。

1.3 检修人员安全意识较低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的检修是一项较为严谨和细致的工作, 在工作中, 不仅要求检修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还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但是, 就目前来说, 相关的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对安全意识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 且在工作的过程中, 对于安全技术的处理也进行得不到位, 时常出现违规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纪律的现象发生。

1.4 缺乏防护用品, 没有完善的消防监督体系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的过程中, 防护用品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但是, 目前很多石油化工企业, 为了一时的利益, 没有准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除此之外, 很多检修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防护用品的重要性, 在检修的过程中不使用防护用品或不正当使用, 当有火灾事故发生的时候, 不能够最快的采取措施, 进而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造成更大的损失。

2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火灾事故安防措施

2.1 提前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在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这里说的有备无患和未雨绸缪主要是指, 在进行检修之前, 就应该做好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首先, 加强相关消防器材的落实, 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让相关的工作进行安全作业。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措施, 包括详细的施工流程和善后工作。制定紧急预案,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迅速反应, 把损失降到最低。其次, 加强检修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检修人员的安全技术。让检修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实时提高警觉。除此之外, 要求检修人员熟练地掌握检修流程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包括火灾处理的正确程序, 使检修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较强技术水平。最后, 定期进行消防器材的检查, 消防器材是防止火灾扩大最有效的工具。所以, 实时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 保证消防器材的可用性。同时, 消费通道也要保持畅通, 保证发生火灾的同时能够尽快采取措施。

2.2 严格遵守检修安全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检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检修工作是保障检修工作能够安全进行的前提。首先, 要严格做好检修停车的安全处理。在停车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在压力没有进行全部释放之前, 不可以对设备进行操作。针对设备和管道中的异物要彻底的清理干净, 并做好降温降压等措施。其次, 采取正确的工艺措施, 消除危险物品。在设备停车之后, 检修人员要将设备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进行操作, 对与设备相连的管道也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比如加盲板等, 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最后, 严格控制火源的使用。在检修的过程中, 在禁火区域应该严格使用明火, 当要使用电焊等操作工具时, 应该取得相应的许可, 在有防火措施的规定范围内以及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该杜绝化纤织物的使用, 做好隔离工作,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2.3 进行石油化工工艺设备现场的安全检查

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 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必要的监护措施, 防止违章和无消防措施现象的出现。通过对现场的安全排查, 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并积极处理, 从而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3 结语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的检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在检修的过程中也较为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石油化工工艺设备的检修安全, 就应该严格地做好火灾防护措施, 包括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提高, 从而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临床决策支持下一篇:二级教代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