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7城市论文

2024-06-12

山东17城市论文(精选8篇)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1篇

一、研究对象

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处于黄河下游, 地理位置优越, 是国内外游客在东北地区的必经之路,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2012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12 年底, 全省已有547 个旅游景区, 旅游产业逐年兴旺, 2012年全省接待旅客总人数27100万人次, 但旅游经济差异明显, 其间存在着激烈竞争。文中以山东省十七个城市为对象, 定量评价研究比较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

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 建立一套比较综合的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 定量研究17 个城市旅游竞争力, 有利于分析和比较17 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认识和评价17 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了解17 个城市旅游发展趋势, 制定合理的竞争与合作战略, 实现17个城市旅游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进而使山东省的整体旅游竞争力得以提升。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是各城市过去到目前为止旅游绩效的体现, 可以反映城市旅游业现在的竞争态势;城市旅游环境对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制约的作用, 主要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其评价。旅游竞争力强体现在一个区域的旅游产业能够非常有效地向游客提供产品或服务 (3) 。根据科学、系统与可操作性原则, 并兼顾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的原则, 文中将城市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类, 从这三个方面选取量化指标,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

本文将采用SPSS19.0 社会经济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评价山东省17 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的原理是运用统计学软件从原来错综复杂的各种数据中提炼出几个综合的公因子, 来表述原来的数据。要求这些公因子包含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 那么我们通常采取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80%作为提取的标准, 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确定权重, 以各公因子得分的加权求和确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影响。最终结果是综合竞争力得分越高, 则该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越高, 反之则说明该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越低 (4) 。

为确保客观性, 山东省17 个城市指标数据主要源于2012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三、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模型和原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 三组的列向量含义分别为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第二列显示提取三个因子, 共同解释82.674%, 符合大于80%的原则, 数据还原度高。第三列为旋转后的因子, 因为总的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 那么表示没有影响原有的共同度。按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原则, 提取3个公因子 (见表2) , 这3 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2.674%, 表明前3 个公因子反映了原指标信息的82.674%, 因此这3 个公因子可以作为反映山东省17 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指标。

这三个综合指标较全面地反映了山东省17 个城市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信息特征, 在进行旋转后, 由回归法计算出三个公因子得分, 并以它们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进行加权得出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 即:

通过上式计算得出山东省17 个城市的综合得分, 并将综合得分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据此, 得到山东省17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最终排序。 (见表3)

依据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 运用聚类分析将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

1.强旅游竞争力城市

青岛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因此可将青岛作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青岛经济基础雄厚, 地理位置优越, 旅游业总收入非常可观, 国内外旅客人数众多, 在该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GDP较高、旅游交通状况完备, 拥有完善的国际航空港、铁路和客运发达, 基础设施完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大、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A以上旅游景点数众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高, 在山东省旅游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旅游竞争力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较大 (5) 。综合旅游竞争力系数以及多项指标, 均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 但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 则优势不明显, 而通过分析影响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青岛市在保持各项优势的同时, 也应从城市环境绿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2.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

济南、烟台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均为正值, 它们之间的竞争力指数相差较小, 因此可将其作为该区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经济发达, 地理位置优越, 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丰厚;烟台属于临海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 但是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却在旅游竞争力上弱于青岛。由于地理位置弱于青岛, 济南应取长补短, 发挥自身在文化方面的优势,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与环境治理, 提升旅游竞争力, 烟台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 大连至烟台的海底隧道已于2013年12 月通过审批, 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 分钟。隧道建成后必然会带动烟台的经济以及旅游业发展, 因此烟台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促进整体平衡发展。

3.较弱旅游竞争力

淄博、潍坊、威海、临沂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虽然均为正值, 但相对于济南和烟台实力较弱, 各城市间竞争力水平差距不大, 城市旅游综合实力较低, 属于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弱, 旅游资源欠缺且没有较好的开发利用, 环境较差, 潜力不足等都是城市旅游竞争力弱的因素。淄博、临沂地理位置不如青岛等沿海城市, 且城市道路建设方面较差, 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潍坊、威海应在城市绿化, 以及旅游景点方面予以改善。

4.弱旅游竞争力

济宁、泰安、东营、日照等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均为负值, 这些城市旅游资源缺乏,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但也不是全部乏善可陈, 近几年经济实力都有所提升, 例如日照市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且近几年城市旅游呈大幅上涨趋势, 日照应该在环境卫生方面予以提升;东营市拥有黄河入海口及大面积湿地的旅游资源。这些城市应当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长处, 找到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增长点, 再谋求均衡发展。

四、总结与建议

从总体现状分析来看, 山东省17 个城市间旅游竞争力差距明显, 竞争力层次结构明晰, 竞争力地区分布不均, 分类指标表现各异。所有沿海城市的平均旅游竞争力系数明显高于内陆城市的平均旅游竞争力系数, 说明沿海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普遍高于内陆城市。从南北分布看, 南部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普遍高于北部城市, 特别是西北部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山东省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应根据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优化并深化旅游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功能层次, 增加产品附加值。

摘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 以山东省的1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 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SPSS19.0软件中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做出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17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探讨分析引起旅游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并据此提出提升山东省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为实现山东省旅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分析

注释

1 陶文荣.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业竞争力评价[J].山西建筑, 2009, 35 (5) :196-197.

2 殷生斗.基于因子分析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J].物流技术, 2013 (10) :133-135.

3 冯学钢, 杨勇, 于秋阳.中国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4 董锁成, 李雪, 张广海, 等.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J].旅游学刊, 2009, 24 (2) :30-36.

山东省17地市仲裁委员会信息 第2篇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0800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09571主任:徐华东

副主任:张参平王旭光 于向阳 肖金明

委员:顾倚龙 于维兰 陶祥英 吕灿华 赵历男 马琳 黄克云 韩文学 陈广平韩国俊 宋焱

秘书长:张参平(兼)

青岛仲裁委员会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8号福泰广场B座9层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768508 主任:袁光辉

副主任:王恒东 冯守成 高益民

委员:于宜法 王丽艳 王勇 王春芳 甘行茂 江敦斌 张军 李

/ 11

焕亭 吴衡 赵先星 郭永军

秘书长:袁光辉

淄博仲裁委员会

地址:淄博市张店区人民东路6号

邮编:255040

电话:0533-216338主任:李灿玉

副主任:霍自国 张敏 张元利 徐俊国

委 员:吴耕 国先彧 陈维刚 卜德兰 王树银 徐和平刘波 张景民 马龙 傅国普 崔冠军

秘书长:徐俊国(兼)

办公室主任:徐俊国(兼)

办公室副主任:张景民 马龙 傅国普

顾 问:江平赵承璧 高存山

枣庄仲裁委员会

地址:枣庄市新城财政大厦201室

/ 11

邮编:277800

电话:0632-3352110

主任:霍高原

副主任:王其勇 项云泰 梁克国 张成铎

委员:丁志红 杨列兵 王占军 张壮田 张守信 张厚杭 姜山 王华勤 李冬梅 褚衍民 高来喜

秘书长:王其勇(兼)

调研员:殷宪均

副秘书长:寻文君 罗贤河

东营仲裁委员会

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67号万达大厦九楼

邮编:257091

电话:0546-8339223

主任:刘美华

副主任:赵永刚 李竹辉 郑少锋 裴秀峰

委员:王建明 耿丽霞 孙继承 常淮诚 张俊国 马英华 王新立 徐皑华 徐小林 马清彪

秘书长:裴秀峰

/ 11

副秘书长:张俊国 马英华

办公室主任:裴秀峰(兼)

烟台仲裁委员会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通世路1号

邮编:264000

电话:0535-6699277

主任:宋卫宁

副主任:于向明 王瑷坡 房绍坤 韩长安

委员:张明玉 姜仁奎 王鹏胜 宋毅 孙丽芸王悦宏 孙忠杰 郝宏 王建平

秘书长:王瑷坡(兼)

潍坊仲裁委员会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鸢飞路688号

邮编:261041

电话:0536-8251234

/ 11

张跃华 于徐东

主任:胡岗

副主任:韩国庆 张宝胜 尹凤来 王相金

委员:王志刚 张振木 单连功 赵坚 万新 李玉伟 张树彬 张启云 赵潭溪 丁子信 马东宁

秘书长:王相金(兼)

济宁仲裁委员会

地址:济宁市建设北路147-1号

邮编:272005

电话:0537-207693主任:崔洪刚

副主任:仲伟金 陆亚东 吕文柱

委员:赵广方 马光辉 江心田 张为俊辉 曲洪德 刘敦平刘振光 焉立迎

秘书长:陆亚东(兼)

副秘书长:刘敦平(兼)

泰安仲裁委员会

/ 11

韩梅 刘世奎张作

地址:泰安市直机关青年路办公区

邮编:271000

电话:0538-8262298

主任:李琥

副主任:孙运飞 皇甫炳胜 亓宗宝 刘传国

委员:杨传文 吕桂平韩绪国 赵东润 石建民 李胜 王仲修 马兆龙 马 琳 赵发栋

秘书长:刘传国(兼)

办公室主任:刘传国(兼)

办公室副主任:赵发栋(兼)

威海仲裁委员会

地址:威海市文化中路59号文昌大厦8楼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00322 主任:梁良

副主任:杨占述 丛培祥 刘建

委员:张宗军 邹智良 袁文丽 于胜涛 李文高 张建强 吴力

/ 11

刚 黄强 滕世斌 曲吉光 汪全胜

秘书长:周永艳

日照仲裁委员会

地址:日照市北京路188号日照大厦7楼

邮编:276826

电话:0633-8816166

主任:解世增

副主任:张成全 朱纪友 王洪国

委员:杜克成 周忠君 张守凤 杨洪亮 杨成波 汲长虹 袁兆春

办公室主任:侯佃晓

办公室副主任:董向平、张玉宝

纪检组长:王郡宏

莱芜仲裁委员会

地址:莱芜市莱城区龙潭东大街1号

邮编:271100

电话:0634-8891799

/ 11

主任:范真

副主任:董立志 刁建国 王中山 秦军

委员:程勤芳 孟昭龙 刘进亮 吕恕良 周美明 张兆传 赵建华 李德林 李玉祥 刘健

秘书长:秦军(兼)

副秘书长:赵建华(兼)李德林(兼)

办公室主任:秦军(兼)

办公室调研员:赵建华(兼)

办公室副主任:李德林(兼)

临沂仲裁委员会

地址:临沂市北城新区三和二街市人防办大楼三楼

邮编:276000

电话:0539-8729605

主任:左沛廷

副主任:陈霖 李宗涛 路宝莹 李永国

委员:谷恒广 刘沂成 主如彬 朱士泉 李洪亮 王安春 厉建仁 李峰 李长存 李培苍 郑胜元

秘书长:李永国(兼)

/ 11

德州仲裁委员会

地址:德州市东风东路1566号新城综合楼B区5层

邮编:253000

电话:0534-2687263

主任:徐春福

副主任:刘文元

委员:张德生 邵自升 刘长青 周天峰 马绍省 牛洪春 陶志春 蔺新河 郭仁军 刘波 张懿 张成民 高振强

办公室主任:刘文元(兼)

办公室主任助理:张成民(兼)高振强(兼)

聊城仲裁委员会

地址:聊城市昌润南路8号市政府综合楼3号楼12楼

邮编:252000

电话:0635-6955000

主任:李吉增

副主任:叶晓旻 范高潮 李丙刚 张玉录

/ 11

委员:张文峰 蒋玉尚 张春华 刘立水 李新英 王广升 李秋涛 李海平刘继军 甄廷华 孔繁军

办公室主任:张玉录(兼)

滨州仲裁委员会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85号

邮编:256603

电话:0543-3162655

主任:张兆宏

副主任:及建冰 崔明月 赵永金 刘金华

委员:王秀夫 王建泉 邵立勇 李庆胜 耿同庆 刘来河 马兴盛 王殿章 周红 周新国 袁金平

秘书长:刘金华(兼)

办公室主任:董建平

办公室副主任:金勇 郑滨占

办公室副调研员:刘金华(兼)

菏泽仲裁委员会

/ 11

地址:菏泽市中华路1009号

邮编:274000

电话:0530-5310071

主任:张存金

副主任:樊护华 梁志成 王振华 马志伟

委员:于松巍 鹿令聘 李瑞峰 任晓红 徐平佩 王念哲 宋桂平

办公室主任:张铁柏

/ 11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3篇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1]。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针对特殊人口的特殊保障。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者的保障水平由高而低分别从各个层面保障人民的生活。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2]。穆怀中教授认为,社会保障水平从量上讲,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质上讲,有“适度”、“不适度”之分,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3]。

关于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以往的大多数研究是利用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小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我国各个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风险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日趋复杂,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构成与结构同样体现着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仅用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己不能充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4]。

社会保障水平需要通过一系列指标才能进行比较完整地描述,而目前国内关于测评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少。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关于评价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有助于各个城市发现自身在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山东省17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社会保障的发展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靠各个子系统科学地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5]。目前国内对社会保障水平区域差异研究较少,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没有一个标准的测算体系,存在着指标单一、定量研究少的不足情况。按照全面性、科学性、目的性、可比性、可行性、简约性的原则,本文筛选出4个方面指标16个单项指标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测算。

其中反映城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指标有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X1)、人均退休金(X2)、登记失业率(X3);

反映城市社会保险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养老保险参保率(X4)、医疗保险参保率(X5)、失业保险参保率(X6)、工伤保险参保率(X7)、生育保险参保率(X8);

反映城市社会救助与优抚状况的指标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X9)、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X10)、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X11)、五保集中供养率(X12);

反映城市社会福利状况的指标有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X13)、万人拥有病床数(X14)、城市人均住宅面积(X15)、农村人均住宅面积(X16)。如表1所示。

2 山东省17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测算

本文以山东省所辖的1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指标对17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测算评价。文中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10)以及政府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

2.1 KMO检验以及球形Bartlett检验

根据SPSS10.0运行的结果,KMO统计量为0.715>0.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0.05,这说明本文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2 求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公因子

首先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剔除各指标量纲的差异。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既可以消除量纲差异,又可以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6]。利用因子分析得到R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特征值大于1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3.014%,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大部分的信息。经过旋转后的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4个因子总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依然是83.014%。因此,决定提取4个公因子(F1、F2、F3、F4),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2.3 公因子分析

为了使提取的4个公因子F1、F2、F3、F4更具有可解释性,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进行正交旋转,得到了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3所示。

表3中的数据显示,指标中人均退休金(X2)、养老保险参保率(X4)、失业保险参保率(X6)、工伤保险参保率(X7)、医疗保险参保率(X5)、生育保险参保率(X8)、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X11)在第一因子F1上有较强的负荷;指标万人拥有病床数(X14)在第二因子F2上有较强的负荷;指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X10)、五保集中供养率(X1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X9)在第三因子F3上有较强的负荷;指标农村人均住宅面积(X16)、城市人均住宅面积(X15)在第四因子F4上有较强的负荷。因此第一因子可以称为居民健康保障因子,由于第二因子只有一个指标负荷较强,因此可以称为万人拥有病床数因子,第三因子可以称为社会救助因子,第四因子可以称为人均住宅面积因子。

2.4 公因子得分及各市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得分

如表4所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各个公共因子在不同单项指标上的载荷,导出其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F1=0.038X1+0.250X2+0.187X3+…+0.067X16

F2=-0.160X1-0.156X2-0.418X3+…+0.001X16

F3=-0.101X1-0.041X2+0.036X3+…-0.088X16

F4=-0.112X1+0.096X2+0.118X3+…+0.585X16

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加权平均,分别计算山东省17个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得分,模型如下:

F=(F1×0.48784+F2×0.15201+F3×0.10314+F4×0.08715)/0.83104

其中:F为各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因子值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

通过计算得到山东省17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5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0)及政府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资料整理、测算而成

3 山东省17城市社会保障水平评价

在F1方面,青岛和济南分别以2.4748和1.4826名列前2位。如果把这两个城市作为第一层次,以F1>0为标准,那么位于第3~6位的城市则属于第二层次,分别是威海、烟台、淄博和莱芜。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相比差距悬殊,说明在第一因子居民健康保障方面差距悬殊。位于第7~17位的城市统归为第三层次。在第一因子上,沿海地区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地区,这说明地理位置不仅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一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经济水平作用于社会保障发展的结果。

在F2方面,威海和东营分别以2.5944和2.0070名列前2位,在第一因子名列第1位的青岛却在第二因子排在倒数第2位,形成鲜明对比。在第一因子名列第2位的济南却在第二因子排在倒数第4位。万人拥有病床数代表一个城市的医院发展状况,也就是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状况。济南和青岛分别作为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给当地的医疗服务供给造成较大压力。

在F3方面,东营、滨州和青岛分别名列前3位,说明这3个城市在社会救助方面发展较快。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部分,不仅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而且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原则,东营、滨州和青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社会救助事业。例如东营组建起“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切实提升贫困居民生活质量。滨州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构建民生救助网络,实施“中心管理、一口上下”的管理模式,发展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福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

在F4方面,济南、莱芜和淄博分别以1.2798、1.1082和1.0753名列前3位。人均住宅面积代表一个城市的居民居住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居民居住水平越高。这一指标与城乡一体化、房地产市场关系紧密,济南、莱芜和淄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房地产业,居民居住条件较其他城市水平较高。在这一因子上,青岛得分偏低,作为一个经济、旅游发展较快的沿海环保城市,人口基数大、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有限等因素对青岛造成的较大压力。

综合得分反映了一个城市社会保障的水平,得分>0,说明该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其得分<0,说明该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平均水平。根据山东省17个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得分(C),将全省17个城市分为3类:

第一类,C>1:青岛

第二类,0<C<1:济南、威海、淄博、烟台、莱芜、东营

第三类,C<0:潍坊、滨州、济宁、枣庄、泰安、日照、聊城、德州、临沂、菏泽

从综合得分来看,第一类城市青岛以1.275名列第一位,第二类城市包括济南、威海、淄博、烟台、莱芜和东营,其余城市归为第三类。沿海开放城市例如青岛、威海、烟台经济发展比较快,财力和人力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比较大。省会城市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上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淄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在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如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加大投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莱芜市近两年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其中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政策如规定在莱芜城区工作的城乡劳动者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等等,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市凭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经济迅速发展,近几年更是积极实施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的措施。而作为内地城市潍坊、滨州、济宁等市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较慢,这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及其表现,在省内城市之间存在诸多不平衡。

根据社会保障水平统计指标数据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画出聚类图(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若按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可以把青岛、济南、威海、淄博、烟台、莱芜和东营归为一类,其余10个城市为另一类。若进一步观察,青岛和威海、济南和淄博、日照和聊城、济宁、枣庄和德州的社会保障水平更为接近。这一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4 结 论

(1)社会保障水平在山东省内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不平衡,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2)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不仅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3)同一城市在公因子F1、F2、F3、F4以及综合得分上的不同排名,说明城市自身在社会保障诸多项目的发展上也是不均衡的。

总而言之,山东省半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略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呈正相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各个城市应该根据本城市在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发挥优势,完善不足。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尽快构建覆盖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7]。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发展的“减震器”,是现代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6个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山东省17个城市2009年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16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然后对各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

[2].翁钱威,周聪.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基于辽宁省社会保障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10,(10):40~43

[3].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1997,(2):56~63

[4].王元月,马驰骋.“经济决定论”、非经济因素与合理水平实现[J].软科学,2004,(6):15~17

[5].杨冬梅,牟芳华.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与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5,(12):68~71

[6].胡永宏.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83~87

[7].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5

[8].李国荣,马敏娜.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5):91~92

[9].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1):79~85

[10].姜磊.中国人口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6):12~15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4篇

一名17岁的女孩在山东青岛参加美国高考,只差一分就满分,以ACT中国区的最高分纪录,拿下了同批考试的状元。35分的高分,可以帮助她申请任何一所美国高校。15日,在接到成绩单后,宫子嘉开始为申请学校做着最后的冲刺。宫子嘉是大连24中的一名学生。今年3月,读高二的她进入青岛大学ACT中心学习,接受和国外相同的全英文教学,准备参加美国高考。今年10月,宫子嘉参加了“美国高考———ACT考试”,在满分为36分的考试中,她取得了35分,成为中国区ACT考试的“状元”。宫子嘉表示,这个成绩对于申请美国任何大学都绰绰有余,自己很满意。

在青岛,考生拿下美国高考(ACT)中国区的状元,宫子嘉不是第一个。2008年,于歆湉曾凭借32分的成绩成为了ACT中国区当年的“状元”。但宫子嘉的分数却是最高的一个。据ACT中国区负责人介绍,之前在中国区还没有出现过35分的高分,这样的分数在美国本土也不多见。

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宫子嘉说,这与她良好的英语功底是分不开的。宫子嘉从小就喜欢英语,喜欢听英文歌,她还特别喜欢听英语新闻、看英语杂志和英语原版电影。要学好英语,平时必须多读、多练习,充分理解了词义后就好记多了。因此,宫子嘉在各种英语考试中一路披荆斩棘。第一次雅思考试获得7分的高分(满分9分),第一次尝试托福,就拿到了110分的高分(满分120分)。

此外,宫子嘉坦言,注重效率也是她取得好成绩的一项法宝,学习时间精力集中,其他时间该玩就玩、该睡就睡。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5篇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也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1]。截止到2012年末, 全省三大产业比例为8.6:51.4:40.0, 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较“十五”末的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较“十五”末的2005年降低6.1个百分点。但也应该看到,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整体协调性不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产业投资分配不合理以及增长模式粗放等问题。

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转换进行了研究。张淑泉 (2010) 运用回归方程, 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 对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张萍 (2011) 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吴艳丽 (2010) 从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角度进行了研究。郭宁、李新 (2008) 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等分析方法, 对山东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效益进行了评价与研究。张鸣、张艳丽 (2010) 运用钱纳里的产业结构理论, 对“十一五”时期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也是国内外、各省市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课题[3,6]。

2 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

2.1 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是区域各种经济要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市场等环境的变化, 各种经济要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不断变动[2]。在张涛、张祝钧等专家学者研究并结合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实际现状的基础上, 本文从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供给能力、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水平5个方面, 选取了12个指标要素构建了指标体系 (表1) , 并对山东省2012年17地市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2013年统计年鉴。

2.2 数据处理

2.2.1 标准化处理后, 计算得特征值、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

本文采用主成分方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 对山东省17地市12个指标作因子分析, 首先对表2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后, 计算得到特征值、主成分的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 (表3) 。通常因子分析中, 累积贡献率达85%以上, 即可认为比较满意, 从表2可以看出, 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1.4%, 因此我们选择前4个主成分即可。

2.2.2 根据特征值, 计算得主成分在Z1、Z2、Z3、Z4上的载荷

从表3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Z1与X1、X2、X3、X4、X5、X6、X12有较大的正相关, 与X8有较大负相关, 而这七个要素与技术创新和资金有关, 因此可以看作是技术与资金的代表;第二主成分Z2与X7、X9有较大的正相关, 而与X10有较大的负相关, 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二产业技术转换能力远大于第三产业, Z2可以看作是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的代表;第三主成分Z3与X11有较大的正相关, 可以看作是对外贸易水平的代表;第四主成分Z4与X8、X6成较大正相关, 可以看作是供给能力的代表。从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主成分载荷, 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12项要素可以体现为技术资金、产业结构、供给能力、对外贸易水平, 与所选指标相符。

2.3 结果分析

2.3.1 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得分分析

利用表4中载荷矩阵除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 得到特征向量A1、A2、A3、A4。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17地市数据相乘, 分别计算山东省17地市在第一、二、三、四主成分上的得分, 得表5。如果一个区域在某一主成分上的得分为正, 则意味着这一区域的该主成分在平均发展水平之上;反之, 得分为负则说明在平均水平以下。

根据表4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淄博市, 其分值分别为6.08、3.81、2.86、2.43、1.19, 说明这些地市在资金和技术上拥有优势;第二主成分得分前5位的是东营市、威海市、淄博市、烟台市和莱芜市, 说明这些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比较快;第三主成分得分排前5位的是日照市、青岛市、烟台市、滨州市和菏泽市, 说明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第四主成分得分排前5位的是东营、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和临沂市, 说明这些地区的供给能力较强。

另外, 综合主成分得分在全省水平之上 (>0) 的, 依次为青岛市、烟台市、东营市、潍坊市、济南市和淄博市, 说明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其他地市则位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 (<0) ;得分位于最后的是菏泽市和日照市, 其产业结构转换能力非常差。

2.3.2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级

根据表5的综合得分排名, 本文特此对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分级 (表5) 。共分为5级, 分别代表强、较强、较差、很差、非常差。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17地市存在以下问题:

1)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参差不齐, 大部分地市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2)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其中东营市人口较少, 人均指标较高, 而济南市部分人均指标较低, 降低了综合位次;

3) 东、中、西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差距大,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有的指标评价结果显示, 转换能力较强的地市集中在胶东沿海地区, 较低的地市多集中在鲁西地区;

4)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受技术、资金、外贸水平的影响较大;

5) 全省总体状况, 第二产业转换能力强于第三产业;大部分地市存在第三产业发展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3 结论及建议

3.1 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化能力评价

根据以上综合数据显示, 影响山东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与需求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投资因素、对外贸易因素, 其中技术创新与资金因素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关联较大, 经济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地区,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

第一等级的青岛市、烟台市在资金、技术创新、对外贸易上存在优势, 东营市各项人均指标较高,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这些地市要充分利用经济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 在提高第二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 依托山东蓝色半岛经济战略, 加大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第二等级的济南市由于历史原因, 过早的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 其实第三产业也应该在第二产业基础上发展, 这也是导致济南市工业不强、县域经济不发达、人均指标偏低、综合排名较低的原因。所以, 济南市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主动共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同时发挥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提升改造传统工业, 同时做大做强金融、会展等第三产业;潍坊市、淄博市两市第二产业发展实力较强, 但潍坊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另外, 应强化内部产业关联作用, 扩大经济和产业的开放度, 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时, 要积极促进外资引进、加大研发投入促使新技术和产业组织的不断创新, 积极发展出口贸易工业, 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第三等级的地市有6个, 分别是临沂市、济宁市、威海市、泰安市、聊城市、滨州市。临沂、济宁、滨州、泰安4个地市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金、技术投入不足问题, 这些地市要依托《西部隆起带发展规划》, 加强地市之间的联系, 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合理确定主导产业, 实现特色发展;而威海、聊城产业结构合理, 但第二产业发展不足, 威海市应大力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 聊城要加快培育化工、纺织、钢管等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五等级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总体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德州市存在科技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水平较低问题;枣庄市、莱芜市、菏泽市三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但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较弱, 这些地市由于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 对外贸易水平偏低, 要加大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莱芜市积极推动“济莱协作区”就是促进区域联动的有效措施;日照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较弱, 要利用自身的环境和区位优势, 积极发展港口贸易, 加快推动钢铁、石化、粮油、汽车及零部件、浆纸、造船等产业转型升级。

3.2 其他对策建议

3.2.1 推广“产学研”模式, 增强技术转化能力。

山东省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20余所重点高校, 以及众多的科研机构。要加快构建产业、企业、科研机构相连接的平台, 增强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技术的转化能力, 又可以为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尤其是在海洋经济、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 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山东省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 有着“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 17地市又有着不同的资源和区位差异, 临沂、日照等地区属于山地、丘陵, 生态环境脆弱;泰安、莱芜、东营等地市有着丰富的煤矿、石油等资源, 产业和城市都面临着转型;淄博、潍坊等地市工业基础雄厚, 但众多企业污染严重;青岛、烟台等地大力拓展海洋经济, 更要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所以, 对于采矿塌陷区、生态敏感带、环境脆弱区、工业园区等地区, 要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 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加强监督和管理, 推动产业的倒逼转型。

3.2.3 改善投资与需求结构, 拓宽融资渠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引擎, 农业现代化是支撑。山东省17地市要在快速推动城镇化的形势下, 发挥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转换的拉动作用, 加强投资管理, 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方面, 各地市要加强合作, 邻近地市可以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共享基础设施配套, 共享收益。同时要明确自身在区际分工中的定位和产业转型的方向, 使得产业优势互补, 壮大特色经济;另一方面, 通过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推进, 解放整合农村的生产要素, 吸引社会投资融资, 推动技术向农村地区和小城市延伸, 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涛.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其转换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 (2) :31-37.

[2]李生明, 葛岳静, 英丽娜.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2010.6.3 (12) .

[3]郑伟.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综合评价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7 (7) .

[4]公晓晓, 薛东前, 裴艳飞.陕西各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 (2) :134-137.

[5]李晓, 张建平.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东北亚论坛.2008.9.5 (17) .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6篇

(1)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优化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

高质量完成“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13个专业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组织调度, 抓好煤电油气运生产要素保障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确保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安全运行。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和运作机制, 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 技术中心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力争达到36%以上。抓好优惠和减负政策落实, 扩大增值税转型政策、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覆盖面, 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浪潮科技园、重汽配套项目等95个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抓好52项过亿元项目的投产达产工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抓好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力争尽快形成规模。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延伸产业链条, 三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力争超过60%。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 以冶金、石化、食品、建材等产业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全力争取工信部“中国软件名城”挂牌, 并以此为新起点, 规划实施“中国软件名城”二期工程建设, 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推进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物流中心建设, 加大物流品牌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3)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大力推进光纤主干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城市无线宽带网建设, 建立完善信息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抓好无线电行业监管工作, 提升城市通信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数字泉城”工程,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社会事业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健全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突出抓好省级两化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 以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电力等10大行业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点 (企业) 、线 (行业) 、面 (区域) ”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和机制,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信息化应用水平。

(4) 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搭建中小企业服务支撑平台,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网工程, 提升中小企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研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配套服务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重点, 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扶持,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导中小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 拓宽中小企业和微创企业融资渠道。

(5)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源头控制,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验收工作, 大力推进结构节能。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集中抓好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行业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耗,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 加快减量化、再制造、资源化、新资源和环保产业等循环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加快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公报制度, 加强考核与监管, 推进依法节能。强化宣传培训, 以“九大行动十创建”和“齐鲁资源节约行”为抓手, 推进全社会节能行动, 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三条主线。

改造提升制造业。坚持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品牌经济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5个新兴产业17个重点领域, 协调推动1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定向招商力度, 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品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和骨干企业, 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的新生力量。

提高信息化水平。抓住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三网融合”试点机遇, 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融合渗透, 突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六项措施。

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好“四个一批”工程:抓好一批自主创新型大企业, 支持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 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抓好一批投资1000万元技改项目, 重建和规范技术改造管理体系, 出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0%以上;抓好一批标志性产品培育, 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等标志性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工业设计机构, 扶持30项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 举办工业设计大奖赛,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定向招商。加强定向招商, 瞄准世界500强、123户央企和国内外科研大院大所, 开展央企定向招商, 争取在我市进行生产力产业布局, 力争年内100个定向招商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定向招商项目, 建立项目档案, 实施定期调度和成效评估。突出抓好项目建设, 产业振兴项目不少于300项, 年内100个产业振兴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立足搬迁企业升级改造、腾出地开发和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片区开发为主要推进形式, 推动化工企业和大企业搬迁, 年内新启动15户企业搬迁;推进董家口等6个工业功能区建设, 研究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工业项目用地管理办法, 统筹新增工业用地计划和项目用地管理, 规划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 组织认定15个市级产业集聚区。

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深入贯彻改善中小企业环境和鼓励小企业创业创新“双20条”, 开展“送政策进万企”和小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抓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项目, 三年培育100户标杆企业, 推广应用1000项新技术, 创造1000种“专精特新”产品;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 力争40多家知名担保、创投、财务顾问等机构入驻, 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12区市全面完成平台建设, 培育专业化示范平台30家。

创新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搭建三网融合主要业务支撑与管控平台, 完成市区重点区域网络升级改造, 实现广电与电信运营企业双向接入;推进12大领域的无线应用, 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加强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 推广嵌入式软件发展模式;发布实施《青岛市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1~2015) 》, 推进物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

科学调控经济运行。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监测力度, 加强企业融资协调服务,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统借统还平台建设, 拓展过桥资金等融资渠道;制定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培训100名企业家、500名中高层管理者和1000名创业者;深化“工商联手拓市场”行动, 推动时装周向品牌展示、产品展销、技术对接等综合平台转型, 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青岛制造”展销平台;强化煤电油保障, 做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着力抓好经济运行。

加强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全过程的跟踪分析, 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同时, 继续抓好对百强企业、高耗能企业、亏损企业和百项重点项目的调度分析。

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召开银企对接会, 加大金融信贷政策宣传力度, 加快企业信用评估及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 切实解决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困难。

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对煤炭、原油、天然气、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定期调度, 搞好分析预测,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 着力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分类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全力支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引导企业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 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

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在生物医药、先进陶瓷、功能玻璃等部分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3) 着力抓好技术改造。

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和《淄博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加强对技改工作的扶持和管理。

加快提升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增值税转型、首 (台) 套等政策。抓好“五年1500亿”技改计划, 2011年力争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600亿元以上。

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的管理进行调整优化, 整合政策资源, 集中力量, 重点扶持。同时, 加强重点项目策划, 力争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范围。

抓好产业链发展。从企业及产品本身出发, 进行产业链条研究、筛选、打造。2011年重点围绕超级电容电池、磁悬浮电机、地源热泵、导电膜玻璃等一系列产业链开展工作。

(4)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 培植、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 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以上, 省级达到5%以上, 国家级达到6%以上。

集中突破一批对产业发展关联性强、带动性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核心和配套技术。重点抓好鲁泰纺织“超高支纯棉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唐骏欧铃“汽车用稀土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流稳压技术”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加强与同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解放军二十九基地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抓好我市电机企业与北航在大功率磁悬浮电动机、我市与周国泰院士在超级电容电池等方面的合作。

(5) 着力抓好节能降耗。

扎实抓好管理节能。严格执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和调控制度, 区县能源消费总量预警控制告知制度, 控制能耗总量。

积极推进结构节能。出台电力、化工、冶金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见, 认真落实铸造行业节能减排意见。

继续抓好技术节能。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个节能30项”。加快淘汰改造落后电动机、锅炉、工业炉窑、风机、泵等高耗能设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做好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为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空间。

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建立完善淘汰落后与产业转移联动机制。重点抓好石嘴山万亩工业园的建设, 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进程。

(6) 着力抓好“两化”融合。

全力推进《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的落实。进一步加大两化融合的力度, 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2011年在化工、医药、陶瓷、机械等重点行业中扶持30个信息化改造项目。

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扶持和培育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编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荐目录, 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计划及推广方案。2011年重点扶持5家示范企业。

抓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 (ERP) 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 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同时, 把握好“物联网”的发展机遇, 推进射频识别 (RFID) 在物流、防伪、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7) 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制定出台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 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依托淄博研发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吸引工业设计创意领军人物和团队, 形成我市工业设计聚集地, 建立起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力争2011年, 建成3家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功能聚集区。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张店区为物流主体核心区, 发展4个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的综合物流配套体系。重点抓好汇丰物流工程、山东贝尔华韵医药物流园、淄博保税物流中心、正本物流储运等项目的建设, 打造全国知名的物流“旱码头”。

抓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主辅业分离, 引导集团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研究所 (院) 分离发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业务。同时积极吸引国字号、省字号的研发机构来我市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 促进我市整体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聚集。

(8) 着力抓好行业龙头企业发展。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培育我市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 制定相应政策, 集中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 着力培育地域和行业标志性企业。

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设立“淄博市企业管理奖”, 制定出台《淄博市企业管理奖管理办法》, 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及企业经营管理者适时进行表彰。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抓好现场管理为突破口, 积极引进、推广六西格玛管理、6S现场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开展“创建淄博市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活动, 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协作配套, 不断延伸产业链, 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枣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提升产业层次, 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 调整存量。拉长煤化工产业链, 发展专业化数控机床制造基地, 进一步提升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化增量。首先在新型电池、玻璃深加工、高性能纤维、高效照明材料等行业上有所突破。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激活变量。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 加快新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数据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新信息技术应用投入, 努力促进“两化融合”。

(2) 加大企业管理力度, 努力在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重点企业集团“6635”工程, 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 组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拓宽融资渠道,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建设和质量效益提升转型。

(3)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 努力在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 促进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 以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和示范技术带动节能目标完成;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确保节能目标的完成。

(4) 加强综合协调, 努力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增长点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 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条、煤电油运和大宗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 协调电力生产稳定增长和电网安全运行, 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力度, 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份额,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强化结构调整, 着力在高端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落实好工业调整振兴意见,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四个一工程”实施, 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通过产业招商、传统企业转型、小企业培育, 发展高端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光伏产业四个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2) 强化项目建设, 着力在增量提质上取得新突破。

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 在工业技改、技术创新、节能、两化融合、物流、中小企业等方面各筛选10个重点项目, 重点调度, 实施直通车服务。抓好总投资799亿元的107个亿元以上新上项目, 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50亿元。拓宽融资渠道, 组织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 抓好已进入上市程序的7家企业的境内外上市工作, 争取3家以上企业上市。

(3) 强化科技创新, 着力在创新驱动上取得新突破。

组织开展技术中心建设年活动, 实施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争取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和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专项, 争取省级技术中心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落实好《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重点打造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行业技术中心三个平台。

(4) 强化节能降耗, 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制定“十二五”节能任务分解规划, 严格目标责任管理, 加强统计监测和督查考核。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突出抓好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的重大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完善石油化工、造纸等8大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 争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占到全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10%以上。

(5) 强化企业管理, 着力在大企业带动上取得新突破。

抓好50家重点工业企业扶持, 评选十大功勋企业, 支持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50家。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 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推广全省首批橡胶轮胎产业集群的经验, 加强政策扶持, 深入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 全面推进30户重点调度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开展校企合作, 订单式培养特需专业人才。

(6) 强化两化融合, 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等环节和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 深入开展融合示范。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业, 建设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基地。扎实推进无线城市、农村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 加快与国家卫星导航信息服务中心合作, 重点推进东营北斗卫星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培育卫星产业集群。

(7) 强化监测调度, 着力在运行保障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 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快速反应协调机制, 抓好经济工作督查, 组织好工业生产。强化煤电运综合平衡和调控, 抓好成品油市场治理,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 筹备好石油装备、轮胎等大型展会, 开展工业企业 “四个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和办事机构。下大力气治理涉企“三乱”和公路“三乱”,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结构调整, 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在提升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同时,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

调整企业结构。重点实施以做强20户领军企业、做大50户重点企业、培优100户成长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抓大培优工程, 力争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30户以上, 其中过百亿企业13户。

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汽车、船舶、食品、黄金、聚氨酯、新型铝材、核电、葡萄酒、特种化纤、电子通讯10大产业链条, 力争2011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3个以上, 到2015年过千亿元产业链达到6个以上。

(2) 突出项目投入, 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狠抓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按技改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给予贴息补助, 单个项目补助最高1000万元, 扎实推进技改项目建设。

狠抓特色工业园区。充分发挥特色园区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聚集优势, 加快推进万华、张裕、东岳汽车等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和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园区规划建设, 力争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业等产业高端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狠抓技术创新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2011年力争再创建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研制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80个。

(3) 突出信息化建设,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深入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突出抓好“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争取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城市排名进入前25位。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以建设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 重点推进“4151”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即建设4个示范县 (市区) 、100个示范企业、50家示范中心和10项示范工程。

启动投资25亿元的“无线城市”试点工程。“无线城市”建设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扎实推进便民服务工程。继续扩大市民卡服务功能,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 年内争取发卡量达到15万张。

(4) 突出节能降耗, 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调控总量、限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 进一步加强执法和考核, 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全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 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5) 突出调控服务,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协调。重点搞好对100户重点企业、20种大宗原材料和30种重点产品的监测分析, 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确保电煤储备15天以上。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经贸展洽活动, 鼓励有条件企业并购国外品牌、营销网络。筹备建设烟台网上工业展览馆, 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高起点编制烟台市物流业发展规划, 启动建设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制定实施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在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减免规费、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建设信息平台等方面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

强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系统总结推广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管理模式, 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实施“百千万经管人才创富工程” (“十二五”期间, 引进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 1000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10000名新型创业者) ,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和创业激情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潍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在工作着力点上, 着力把握好“一个目标”、“三个突破”、“六个关键”、“三个支撑”。

“一个目标”: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个突破”: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新突破。几大传统支柱产业中, 机械装备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配套能力和机电液一体化水平;纺织服装业尽快突破高档服装面料织造、后整理技术和品牌;食品加工业重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造纸包装业在现有能力基础上, 差异化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化学产业以石化盐化一体化为突破口, 加快发展精细化工, 进一步发展高分子等新型化工原材料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现新突破。以汽车整车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等15个优势高新技术行业业为重点, 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园区带动等关键措施, 加快产业集群和规模膨胀, 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依托现有新兴产业基础和优势, 重点抓好孚日光伏科技、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歌尔声学LED背光模组产业化等新能源、新信息项目, 尽快形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条。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汽车、装备、石化、特钢、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八个产业为重点, 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力, 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 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抓住我市列入“三区”规划的重大机遇, 以北部沿海地区为重点, 全力抓好潍柴滨海船舶动力产业园等总投资555亿元的190个重点在建项目, 积极创造条件, 尽快开工建设海化集团石化盐化一体化总投资734亿元的18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 推动工业重心北移。在抓好企业本土发展壮大的同时,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市场、资源富集的地区发展。

“六个关键”:

工业投入。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搞好“两化”深度融合等关键领域。在全力抓好结转续建的总投资1359亿元的610个项目建设的同时, 落实好新开工项目, 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 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5%左右。

自主创新。全年争取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75亿元, 增长15%, 争取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50项,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以上, 争取建成3家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打造3个工业设计创新品牌, 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

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 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加快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升级步伐, 推进短流程铸造、电机变频改造、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企业改革管理。做好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确保试点企业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加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及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 力争全市推行六西格玛的企业达到500户。

市场开拓。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延续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 发挥我市工业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优势, 着力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章, 促进工商联手, 开拓城乡市场。重点组织好2011 (齐鲁) 印刷包装技术展览会和中国 (山东) 名优食品展示交易会, 争取将以上两个展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展会。

经济运行调控。加快全市工业企业调度分析系统的建设, 将调度范围扩大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使调度量占到总量的80%以上。加快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系统的工程建设, 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的适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根据国家、省安排部署, 制定并分解落实好我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加大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

“三个支撑”:

生产要素支撑。用足用好国家、省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 做好项目提炼、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争取融资额达到12亿元以上。调整工业用地结构, 按照项目投资强度、实现税收以及低碳、环保等指标确定供地数量和土地优惠幅度;鼓励园区、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 向空中要土地, 对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对点的支持。

人才支撑。以素质提升为目标, 分层分类系统展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工作, 对全市工业100强企业和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500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开展“全覆盖”式轮训;全面推行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师培训认证, 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鸢都学者”建设工程的实施, 大力培育以创新型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一流创新团队。加快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引进产业发展短缺、急需人才和自带资金来潍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有人才提供更多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事业发展的机会,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信息化支撑。按照“数字潍坊”统一规划, 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数字潍坊”城域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等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智慧潍坊政府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 “居民卡服务便民工程”、“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 集中在打造先进制造业、构建数字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两化融合新的突破, 重点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电子商务推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支撑等“六大工程”, 推进信息化在各行业的渗透融合, 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

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在深入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完善落实“十二五”制造业规划的基础上, 制定传统产业“十二五”改造提升计划, 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力争五年内, 煤化工、食品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纺织服装、造纸超过800亿元、建材等其它行业均过500亿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 2011年技改投资达到500亿元。着力打造一批传统产业“大”园区, 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 增强低碳发展竞争力。突出规划引领, 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重点细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四个单项产业发展规划, 凝练生成一批重大项目, 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突出政策扶持,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建设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公司, 放大“台联电”效应, 集聚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突出重点领域, 依托台联电、润峰科技、英克莱等企业既有技术优势和产业配套基础, 完善LED、光伏两大产业链条, 突破电动汽车整车的开发和引进, 着力打造台联电科技园、微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嘉祥光电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跨越发展驱动力。抓好项目开工。对列入省、市规划但尚未开工建设的689个调整振兴项目, 逐项排查分析, 积极协调推进。抓好在建项目。重点抓好国家、省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台联电70MW薄膜电池、润峰2亿安时锂离子电池、意可曼7.5万吨高分子材料、英特力光通信工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 加紧实施太阳纸业30万吨高松厚纯质纸、华勤300万套摩托车子午胎、小松制作所动力总成、山推股份2万台推土机扩能、“如意纺”产业化示范等一批扩能改造大项目。抓好项目凝练。指导组织企业凝练规划一批体现低碳特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抓好项目服务。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分类管理、专班跟进、零讯通报等制度。组织力量包装一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大项目, 积极对接、争取挤入国家、省资金扶持计划。

着力抓好自主创新, 增强科学发展内生力。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 引领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提升。召开全市工业设计大会, 筛选实施20个重点工业设计创新项目, 重点培育10个工业设计优秀产品, 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工业设计中心。制定《“十二五”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 组织开展光伏、LED、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 引导企业紧盯行业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 抓好创新项目的遴选和储备, 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 集中力量实施推进。

持续深化节能降耗, 增强绿色发展推动力。按照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2011年节能目标, 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 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继续实行节能“双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节能执法和宣传力度,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 广泛开展能源审计和用能定额管理, 用好惩罚性差别电价和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重点实施好10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出台“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完善提升既有的8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力培育强企群体, 增强产业发展带动力。实施制造业“3481”强企方阵工程, 力争5年内, 培植3家销售收入过500亿元“旗舰”企业、4家过200亿元“领军”企业、8家过100亿元“龙头”企业、100家过10亿元“骨干”企业。研究出台《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并实施企业成长“双50”计划, 重点培育50家传统产业企业、50家新兴产业企业, 力争太阳纸业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华勤集团过200亿元, 润峰集团过100亿元。巩固和扩大中国矿山机械博览会、济宁食品上海推广周等品牌展销活动影响力,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专业性展览和展销活动, 拓展市场空间。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 集中力量培育30家“管理创新样板企业”。鼓励大企业通过“联强、联外、联高”膨胀规模实力。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 增强转型发展助推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优选培育20家信息化改造先导示范企业, 着力打造高新区装备制造、邹城煤矿管理、兖州造纸、梁山专用车、任城物流和中区服务业六个两化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城市一卡通”、“三网融合”等重点工程建设, 打造特色软件园区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安全生产、社区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增强经济运行保障力。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 及时跟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国内外市场变化、大宗原材物料价格趋势等情况, 指导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超前应对。完善“上联横扩下延”调度体系, 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及时掌控和化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制约问题。进一步完善煤电油运供需协调机制, 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大企业和物流园区, 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运行保障能力。

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1年,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把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 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转变;由“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向节能环保产业引领发展转变;由重化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

在工作抓手上, 继续抓好“四个一百”项目, 使“四大工程”落到实处。尽快调度落实2011年重点抓的100个重点企业, 100个技改项目, 100个技术创新项目, 100个节能、管理、质量奖项目。在目标摆布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要达到13%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幅要达到15%以上。

(1) 抓项目。

实行委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 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领一个科室, 具体联系一个重点项目, 帮助企业开展立项、土地、环评、安评、能评以及上报审批等工作,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财政支持的盘子。加强政银企联谊, 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 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努力搞好项目储备, 重点围绕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筛选、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纳税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2) 抓创新。

重点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企业培植、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联合、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培植100家创新型企业。

(3) 抓企业。

推动企业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帮助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推动企业由大变强。大力实施“双百”企业培植工程, 重点策划、扶持、培植1家千亿企业, 20家百亿企业, 打造一批百年企业。

(4) 抓产品。

把品牌建设紧紧抓在手上, 高起点培育品牌, 高水平创造品牌, 高速度发展品牌, 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泰安制造”向“泰安创造”转变。紧紧围绕主导产业, 积极为企业申报产品研发专项支持资金, 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 争取在产品开发上实现大突破。

(5) 抓节能。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工作的经验教训, 从战略高度审视、策划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 做到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把节能降耗工作转向更加依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在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同时,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创新体系。重点推进创新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行业技术中心和行业设计中心建设, 全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6家, 其中省级技术中心3家。

积极推进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提高企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山东省产学研20周年成果展, 争取签订一批新项目。

实施“千项技术创新工程”。抓好功能性船舶开发与设计、大型多功能数控机床、基于3.5G的WIMAX芯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全年开发新产品1400项以上;四是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 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 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 创建一批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2) 以结构升级为主攻方向, 打造高端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全年在建项目达到800项, 年内完成投资460亿元。重点推进三角集团工业新区一期工程、威海船厂整体搬迁扩建工程、华东数控核电风电重型设备等一批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大力推进威高集团血液透析机及骨科材料、山东新北洋专用打印机及相关产品、山东华力电机集团风力发电机、山东威达集团船用压载水净化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山东华鹏高档玻璃包装器皿、山东万得集团高档家纺面料等一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聚散地建设。抓好地毯、家纺、海产品3个产业集散基地试点, 逐步启动渔具、医疗器械产业集散地建设,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由“加工基地型”向“产业聚散型”转变, 形成一批立足威海、覆盖全国、辐射海外的产业集群。

(3) 以节能降耗为重要着力点,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逐步完善考评机制。明确“十二五”节能目标, 逐级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进一步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调整, 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 积极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重点推广威海锅炉厂等22项节能技术产品;以广泰环保、海王旋流器、桑尼斯太阳能等为依托,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争取创建1-2处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积极推进节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三角集团、蓝星玻璃等3个光电项目和荣成锻压机床振动时效代替热时效节能改造、山东华力超高效电机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项目。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以旧轮胎翻新为重点, 推动再制造业发展;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和管理, 抓好荣成泰祥食品、山东威达机械等1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节能执法监察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监察执法行动, 完成20家以上企业的能源审计。

(4) 以两化融合为战略导向,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全力推进软件服务业发展。以6个国家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 加强与武汉、大连等地区的交流合作, 吸引更多电子信息项目落户威海;抓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双软”认证工作, 进一步壮大软件服务业。

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认真开展“企业信息化助推年”活动,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力争使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比例达到75%以上。

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文登南海新区“云计算和虚拟化科技园”项目、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RFID读写设备研制、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IGBT模块等重点项目的协调调度和服务, 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信息化项目。

(5) 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引擎, 加快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

完善信息化考评机制。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信息化规划执行调度跟踪制度, 加强信息化工作专项考核。

加快信息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市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 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推进机制。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探索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建设新模式, 努力争取通信运营商进行基础网络和部分基础平台的投入和建设, 打造无线城市和物联网新兴产业链。

加强信息安全和通讯保障应急管理。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做好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通讯保障。

(6) 以管理创新为重要抓手, 切实做好行业和企业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研究制订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并抓好组织实施;抓好重点行业及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行业准入工作。

抓好安全生产和禁化武履约工作。配合市安监局抓好食品、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及未改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积极开展禁化武履约工作, 随时准备迎接国际组织的核查。

深入开展管理增效活动。加快现代管理成果的推广, 重点做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大中型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展诚信管理示范企业活动。整合各部门企业信用资源, 提升信用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7) 以开拓国内市场为战略重点, 协调开拓“两个市场”。

多元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 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览活动, 巩固日韩等传统市场, 努力开拓俄罗斯、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深度开发国内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三大工程”建设, 强化营销队伍、完善销售政策、创新销售业态和营销手段, 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抢抓国家启动内需机遇, 积极搭建市场营销平台, 组织好国内外重大经贸展洽活动, 进一步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8) 把加强运行调控作为基础工程, 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健全行业调度统计体系和重点企业动态监控机制。做好煤电油运供求衔接。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机制, 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工作。协调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 , 培育一批省、市级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管理中心及示范项目。加强和规范铁路道口管理。加强对铁路道口的日常监管, 规范道口管理秩序;加大监护设施设备的投入, 进一步改善监护设施, 提高安全监护能力。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的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治乱减负”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

切实抓好煤、电、油、运、气、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调保障, 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2) 持续壮大临港支柱产业。

围绕百项重点工业项目, 加快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威亚发动机及配套、派沃泰变速箱、亚太森博浆纸三期、五征轻卡汽车以及岚桥、晨曦石化、森达美棕榈油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 力争在钢铁、石化、汽车、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3)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2011年计划组织实施47个新兴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60亿元, 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4)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1年计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0项, 同比增加20项;完成创新投入14亿元, 同比增长17%;再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2家, 培植名牌产品13个。

(5) 加快培植大企业集团。

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 以60户骨干企业为重点, 加快培植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6) 切实抓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

加快园区建设, 围绕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和蓄电池等主导产品, 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吸引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数字动漫、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落户, 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抓好政务协同办公、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机构建设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7)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

全面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水利、电力等重点领域节能, 确保完成节能任务目标。

莱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通过压小上大、汰劣扶优, 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

认真筛选并加快实施40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钢铁产业, 膨胀壮大非钢产业, 着力提高非钢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继续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强化监测分析, 加强执法监察。制定并实施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2) 通过招商引资, 进一步膨胀经济总量。

充分依托莱钢、鲁矿等省以上企业, 围绕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来招商引资, 突出抓好上汽工业园和鲁矿集团矿用设备项目, 进一步拉长钢铁产业链条。紧盯央企和“中”字号大企业, 重点推进与华能集团、五矿集团等企业的合作, 促使项目尽快落地。

(3)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 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0项。围绕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技术领域, 支持莱钢粉末冶金、爱地高分子、朗进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产学研联合, 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上海汽车工业园、金石粉末冶金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 通过培植产业集群,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

坚持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 合理定位, 重点发展, 努力培育富有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认真抓好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重点支持能够尽快形成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

(5) 通过抓好要素供应, 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调度机制, 继续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社会融资,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加快推进朗进科技、生态洁等企业上市步伐。搞好煤电油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 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临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实施“四大工程”, 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十二五”期间, 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 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骨干企业培植、产业集群壮大、传统产业提升”四大工程, 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车、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 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力争到2015年, 七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 五年翻两番, 年均增长30%以上,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以上,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二是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集中优势资源, 在资金、项目、土地、上市等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倾斜, 促其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 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6家, 其中过500亿元企业2家, 过300亿元的3家, 过200亿元的1家, 过百亿元的10家。同时, 再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三是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发展板材、有色金属、工程机械、食品等二十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扶持, 建设服务体系, 培育特色产业镇, 壮大龙头企业, 促进集群发展壮大。力争到2015年, 工程机械、板材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 食品、复合肥产业集群过500亿元, 有色金属、陶瓷、五金、蔬菜加工、电动车、园林植保机械等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四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食品、冶金、木业、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调整振兴, 打造国内、省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民用不锈钢和优质钢管、优质人造板、肥料和精细化工、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等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2) 加大技改投入,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 加快食品、建材、木业、冶金、纺织、化工等产业改造提升步伐, 拉长产业链条。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 推动银企合作, 积极扩展民间融资、招商引资、上市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方法。突出抓好全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 落实包扶责任制。完善重点项目库, 精心筛选和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大项目, 积极申报争取列入中央、省有关政策支持。

(3) 强化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 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20个。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分行业、有重点地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发挥扶持资金导向作用, 对典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突出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力争全年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30个, 总投资15亿元。努力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力争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家, 工业设计优秀产品达到3个。

(4) 加强监测分析, 科学组织经济运行。

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原材料、两项资金占用等数据的监测分析, 搞好预测、预警。做好资金供应协调, 定期调度企业资金需求情况, 加强银企供需衔接, 同时, 发挥过桥贷款、风险补偿、绿色通道等方面的融资政策, 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切实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 拓展煤电运供应渠道,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引导企业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5) 强化培训管理, 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加强对全市各类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加快制定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 力争三年左右时间, 百户重点企业基本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 积极研究消费需求变化, 面向需求调整出口结构。依托临沂批发市场, 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

(6) 推进两化融合, 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融合。积极推广CAD、CAM 、虚拟设计、仿真实验、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研发模式。推广应用电子商务, 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 促进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大力推广以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 (RFID) 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7) 推进节能降耗,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抓好节能降耗预警调控, 把控制高耗低效工业企业用电作为预警调控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抓好有计划限电工作。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制度,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 对新开工、新投产工业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制定下达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 在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实现大的突破。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 坚决停止审批、核准、备案“两高”项目。

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重点项目, 全力抓好技改投入。

积极申报省重点技改项目, 抓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百家骨干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的跟踪调度, 以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1年技改投入超5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安排技改投入3500亿元。

(2) 突出改造提升, 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工程, 以现有企业为依托, 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 以重点项目为载体, 将每个产业的改造提升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通过连续加大投入, 以增量带动和优化存量。近期化工行业重点抓好实华搬迁改造、恒升尿素产品多元化、恒源石化产品深加工、金能三期等一批投资超20亿元的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通裕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普利森重型机床、金麒麟环保型刹车片等一批投资超5亿元的重点项目。纺织服装业重点抓好华乐纺织、富华生态科技、神龙毯业等企业项目的实施。食品工业重点抓好汇源集团、永乐食品、飞达等企业项目的实施。

(3) 突出聚集发展, 促进新兴产业快速膨胀。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 依托生物技术、新能源、体育用品三大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及第四届太阳城大会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 用好市财政每年5000万元的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 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

(4) 突出培大培强, 狠抓骨干企业膨胀。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培植15家大企业、30家强企业和60家新特企业, 尽快形成一支大企业率先发展、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新特企业快速膨胀的骨干企业梯队。2015年, 骨干企业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过50亿元企业达到15家, 纳税过亿元企业超过50家。

(5) 突出技术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6) 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把转方式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着力点, 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紧紧抓住“两大产业基地”的机遇, 进一步谋划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两大特色产业发展, 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行资源节约,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7) 突出政策引导, 全力推进两化融合。

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 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 积极引导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加快战略支柱产业发展,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化工、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根据规划和发展形势, 确定年度目标, 层层分解到有关县市区, 落实责任, 重点建设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祥光生态工业园区、鲁西化工产业园、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等七大园区, 力争2011年七大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

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鲁西化工集团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阿胶工业园建设项目等1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住国家、省鼓励技术改造的机遇, 加快对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 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 全年力争技改投入420亿元。

(2) 破解发展瓶颈因素, 保证原材料供应。

努力解决资金、土地等瓶颈因素, 继续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议, 组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大项目, 与银行对接, 积极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强与大企业的合资合作, 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聊投资兴业, 同时, 做好发挥产业优势招商工作。继续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建设, 激发民间投资。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 同时, 尽可能多地争取土地“点供”。加强对煤炭、原棉、钢材等原材料供求变化的监测, 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大宗原料的供应保障, 千方百计保障电厂储煤, 稳定全市电力供应。

(3) 坚持抓好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 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作为县市区考核指标。积极培植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 通过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规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降低单位GDP能耗。

继续抓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继续控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 加大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力度, 提高生产率, 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对全市50户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监管, 严控用能量。

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聊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 对我市主导产业十种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示范在全市重点推广。加快实施循环经济“2320”工程, 着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建设。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突出投入拉动, 促进转型升级。

加快技术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编制好2011年技术改造、调整振兴导向计划, 重点抓好340个投资过千万元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 引导督促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 积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400亿元, 增长20%。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不断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倾斜, 加快新兴产业的膨胀发展。

狠抓产业链延伸。突出抓好电解铝、钢铁等高耗能产业不断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 运用多种手段, 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2) 突出管理创新, 提高整体素质。

推行精益管理。通过推行精益管理, 改造企业组织模式, 改善企业管理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推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加快企业人才建设。探索成立滨州市企业家俱乐部, 强化成功企业家的本土意识, 支持在当地扩张做强。强化后备企业家队伍建设, 壮大企业家群体。参照美国“天使投资”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做法, 制定全民创业行动计划, 除政府资金给予支持外, 鼓励大企业为初始创业人才成长发展提供资金等方面帮助。

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设立市级企业管理奖, 引导企业强管理, 提素质, 增效益。

(3) 突出技术进步,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在培育新的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 狠抓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提升, 努力打造一批滨州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源。

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共同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专项, 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搭建合作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00项以上。

加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4) 突出“两化”融合, 推进信息化进程。

抓住我市列入全省“两化”融合试点区的机遇, 做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 积极做好“4个100工程 (即建立10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10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和100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 ”的申报, 争取更大支持, 同时新增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和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中心10家以上,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 制定“无线城市”总体规划, 加快3G通信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无线信息化应用。

加快培植软件产业, 力争认定省级双软企业1-2家, 认定省级系统集成企业4家。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 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认定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信息化示范点, 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 突出中小企业,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结合中心城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规划一批中小企业园区, 促进集群式发展。

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认真做好市级创业辅导基地的培育, 争取有2家列入省级创业辅导基地。

搞好融资服务。规范发展担保公司, 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力争2011年3-5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发行成功, 实现捆绑融资。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长25%以上。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在2010年完成2个的基础上, 新建设3个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6) 突出节能降耗, 发展低碳经济。

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把住能耗增长源头关口,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终端产品设备能效标准及工业、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执法和监察行动,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力度, 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系统集成性质的循环经济技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为做好“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奠定坚实基础。

菏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1) 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保增长。

建立银企合作网和经信·金融沟通例会制度, 继续推进银企合作,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搞好资金协调服务。

加强煤电油监测监控, 做好重要生产要素供应保障。

突出抓好1655骨干企业发展。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1655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 进一步加大对1655企业发展的扶持、推动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和工作计划按月推进, 按年完成。

全力夺取首季开门红。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专门召开会议, 动员各县区、各企业在继续抓好节能降耗的同时, 抓住市场有利时机, 扩大生产销售,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首季开门红, 为全年发展打好基础。

(2)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调整。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 坚持竣工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储备项目抓开工, 全力推进东明石化12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洪业化工16万吨己内酰胺、玉皇化工20万吨聚丙稀、铁雄新沙二期、舜亦新能源、富海焦化、步长制药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确保工业技改投入完成240亿元, 比上年增长20%。实施技术中心提升计划, 重点培育3家省级企业中心, 建立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紧盯产业政策, 立足资源优势, 策划一批重点创新项目, 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对接, 重点推动50家企业产学研联合。突出抓好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 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力争完成100项创新成果。

(3) 着力推动企业管理增效益。

完善企业管理工作考核奖励政策, 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加快管理创新。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 加强基础管理, 实现挖潜增效。强化工业产品设计, 加快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整合市内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资源, 组织开展以推广现代管理技术和生产应用技术为主题的咨询服务活动,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

(4)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扩空间。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 做好2011年节能任务测算和分解落实, 积极推动节能降耗, 为工业发展争取能源空间。

抓好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 加快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的改造淘汰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推进技术节能。

重点抓好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光伏电池、绿色照明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建设, 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建立公共机构能耗监测体系与考核体系,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夯实节能管理基础, 推进重点企业节能。

山东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3月22日、29日和4月1日, 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主持召开第七次、第八次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 听取济南、东营等16市政府2010年工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技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研究2011年重点技改和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王军民充分肯定各市工业调整振兴和项目推进工作。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突出科学发展、突出结构调整、突出市场导向、突出提升工业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区域协调等因素,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要高度重视产品深加工,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 延伸产业链条, 培植产业集群, 提高产品附加值。搞好节能评估, 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凝练一批重点项目, 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山东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行业协会要继续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凝练项目, 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水平,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011年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开幕

由山东省政府主办, 省经信委承办的2011第四届中国 (济南) 太阳能利用大会暨展览会3月4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承敏出席开幕式。

本届展会以“金色阳光 绿色能源”为主题, 吸引参展企业近400家, 合计1082个国际标准展位, 展览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 创历届之最。会上, 力诺、皇明、桑乐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悉数亮相, 充分展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展览现场共设置3大功能展区, 分别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展区、光电建筑及光伏发电展区、太阳能中高温应用展区, 来自国内外的观众人数预计超过7万名。

据统计, 2010年,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产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 热水器产量占全国热水器产能34.7%, 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太阳能光热行业销售收入360亿元, 光伏行业销售收入270亿元。山东省太阳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0亿元, 同比增长33.4%;利税74.8亿元, 增长34.2%。

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3月18日, 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 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 同时举办济南站首场技术培训报告会, 标志着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拉开帷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又添新举措。

2010年, 山东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亿元,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25%, 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两化融合助企行动系列活动作为山东省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有效载体, 未来3年,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采用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定点服务等形式, 安排200场以上专题活动, 为全省不少于2000家骨干企业提供定点服务和技术支持, 帮助企业培训不少于500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力争促成省内1000项重大信息化项目对接, 形成一批优秀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趋势, 推动企业两化融合, 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3月13日, 来自工信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山东省科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 在济南对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与会专家研读和听取了《规划》报告, 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规划》基于国内外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十二五”山东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蓝图, 以及2020年远景目标, 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内容全面, 重点突出, 充分体现了山东实际需求和时代要求。《规划》遵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 以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 从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 提出了完善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经济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七方面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和信息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致同意通过《规划》。专家们还建议, 要尽快将《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将其作为山东今后五年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 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根据《规划》 , 到2015年, 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 山东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将跃居全国领先行列, 部分地区和行业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化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率超过45%, 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 (IICI) 达到0.8, 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万亿元,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区位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基本实现由信息经济大省向信息经济强省的跨越。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3月18日, 山东省经信委召开2010年度政务信息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总结2010年政务信息工作, 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 隆重表彰政务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党组书记、主任郭述禹做重要讲话。

郭述禹强调, 要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政务信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的重要环节, 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政务信息工作处长是第一责任人, 分管处长和信息员要抓好落实, 正确处理政务信息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关系, 切实落实制度和任务。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让能干会干的人做信息工作, 为信息员创造良好环境, 发扬成绩, 继续努力, 不断开创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会上, 山东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资源节约处、电力处、装备产业处、省中小办等单位介绍了经验。

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在淄博召开

3月22日, 山东省经信委、省公安厅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淄博联合召开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会议, 进一步贯彻实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 研究部署2011年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 切实提高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加强电力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全力做好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 确保全省电力生产安全稳定和可靠有序供应。

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郭述禹、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学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同智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潍坊市经信委、淄博市公安局和淄博供电公司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表彰了2010年度全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3月21-2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州召开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座谈会, 杨学山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讲话, 广东省人民政府佟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的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 部直属单位、协会、学会共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作及“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成就,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 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务。

杨学山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 要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经济社会的“大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作用。发展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杨学山副部长强调, 要冷静分析研究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 凝聚力量, 形成合力, 务求实效, 不断提升产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为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经济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逐步健全行业规范, 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需求,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转变发展思路, 结合全球网络通信业发展趋势,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大企业,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产学研用结合,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为“两化”深度融合服务。陈伟司长强调, 要做好国发[2011]4号文的贯彻落实, 编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完善行业规范, 研究解决软件价值低估、招标中不合实际的“最低价格中标”、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软件正版化、安全可控软硬件推广应用、软件资产管理等重大问题, 加速推动济南、成都、广州、深圳做好“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启动“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方向、需求和任务分析, 结合山东实际, 作了题为“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走有山东特色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之路”的大会典型发言。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延续去年发展势头, 规模效益继续较快增长, 情况如下:

(1) 规模效益同比较快增长, 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家, 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28.87亿元, 同比增长37.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7.48亿元, 同比增长18.4%;利税合计13.24亿元, 同比增长19.18%。

(2) 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主导产品增势明显, 信息服务类产品比重提高。软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软件产品收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仍占主导地位, 四类产品收入共完成114.8亿元, 分别占软件业务收入的28.94%、20.89%、21.1%和18.2%, 分别同比增长28.2%、41%、38.7%和34.2%, 对全省软件业贡献率为89.1%, 拉动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1.42个百分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及IC设计收入所占软件业务收入比重比去年同期平均提高5.6个百分点。

(3) 出口增势平稳,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势突出。1-2月份, 山东省软件业务出口525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16.6%, 其中, 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026.24万美元, 同比增长31.7%, 高于去年同期8.9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3211万美元, 同比增长8.8%, 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

(4) 软件产业发展集中度同比提高, 多市地快速发展。从市地绝对额来看, 济南、青岛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分别完成80亿元、41.2亿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9.2%, 占全省的94%, 占全省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 两市分别拉动全行业增长15.9和19.5个百分点。

除青岛之外, 软件业务收入高于全省增速的地市分别为济宁、东营、日照、临沂、泰安、潍坊和滨州, 分别增长112.5%、100.1%、95.8%、92.2、91.9、60.1和53.3%。

李长春参观浪潮CCBN展馆

3月23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国家广电局局长蔡赴朝等中央领导一行莅临浪潮CCBN展馆视察指导, 山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山东广电领导陪同参观。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汇报了浪潮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的情况, 以及浪潮在云计算时代的技术能力, 并着重汇报了浪潮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互动电视系统。

参观最后, 李长春等中央领导饶有兴趣的观看了中国网络电视台节目和在线高清电影, 并鼓励浪潮“浪潮三网融合做的好, 是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你们要继续努力!”

山东省首款“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问世

日前, 首款由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产业化专家闵昊博士领导的山东省本地化团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双界面智能卡芯片”通过测试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型号“HY1208/1216安全芯片”, 该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芯片支持国产算法SM1密码算法、SSF33密码算法和DES、3DES、RSA密码算法, 存储容量为16K/32KKbyte EEPROM, 遵循PBOC2.0规范,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较同类产品大大提高;支持双界面 (接触/非接触) 应用, 也可以单独支持非接触式界面应用或单独支持接触式界面应用, 可应用于公共交通、高速交通、商业支付、一卡多用、银行金融、医疗社保、电子门票等高安全应用领域。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7篇

在选取反映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的指标时,应力求较完善、全面、真实地反映规模和效益的状况,体现区域旅游的基本特征,并且各指标应独立性较强,据此,选取了以下指标:旅行社数x1/个、旅行社职工数x2/人、涉外饭店数x3/个、星级旅游景点数x4/个、国内游客量x5/万人次、海外游客量x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x7/亿元、国际旅游收入x8/万美元,数据取自文献。

二、主成分分析

用spss13.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见表1~表3。

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4.66%,超过85%,故选两个主成分就可以了。

根据表2,第一、第二主成分y1、y2的计算公式为:

第一主成分y1在各个变量上的系数均为正,而且数值上相差不大,大都在0.3~0.4之间。各个变量的系数可解释为此变量对各个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规模的相对贡献率,主成分y1代表各个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规模大小,即y1的数值越大,该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规模越大。

第二主成分y2主要反映了国内游客量、海外游客量、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这几项指标,可以认为y2说明了各个城市旅游发展的收益情况,另外由于变量海外游客量和国际旅游收入上的系数为正,变量国内游客量和国内旅游收入上的系数为负,所以y2的值越大,表明该城市国际旅游的收益越好,反之,则表明该城市国内旅游市场的收益较好。

根据Z=y1f1+y2f2 (f1, f2分别代表第一、二主成分的信息贡献率)可计算各个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各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得分和排名列在表3中,从结果看,综合实力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青岛、烟台、济南、泰安、威海,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实际这五个城市都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山东省主要的旅游资源基本集中在这几个城市。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取出的两个主成分分别是区域旅游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度量,并且根据综合指标的得分,给出了这17个城市旅游发展综合实力的排名情况,与实际比较吻合,可以看出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的评价中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可以看出,山东省内各地区旅游发展情况不平衡。青岛地区在旅游的规模和收益上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青岛要更多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进行了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得出的两个主成分分别为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规模和收益的度量, 并且根据这17个地区旅游发展综合指标的得分, 给出了它们的排名, 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关键词: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1]陆相林:基于SOFM法山东省地市旅游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269~272

山东17城市论文 第8篇

OECD的报告指出, 外商直接投资 (FDI) 是各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技术的最主要形式 (OECD, 2004) [1]。然而, FDI的积极效应并不是自动产生的, 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2]。目前主要有基于R&D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以及产业结构四种关于吸收能力的观点。Yao S[3]利用1985—200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 发现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受到国内研发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Borenztein.E 等[4]对1966年到1994年美国跨国企业在40个国家的技术扩散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国家至少需要达到一个最低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从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中获得收益。陈涛涛等[5]的经验研究表明, 技术差距是影响FDI对我国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Kinoshita[6]使用25个转型国家1990—2004年FDI的面板数据模型, 表明FDI受东道国经济聚集、市场规模、低劳动成本及丰富自然资源的影响, 除此之外, 产业结构对FDI流动的低限制也具有显著影响。

基于已有研究, 本文将利用Hansen[7]提出的门槛模型, 研究山东省17地市FDI知识溢出基于不同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 并对该“门槛效应”及相应门槛值进行实证检验和估计。

1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

1.1模型的设定

仿照Hansen的做法, 构建FDI技术溢出系数的分段函数。在此假设, 存在基于吸收能力的“单门槛效应”, 建立单门槛模型 (1) 。此处重点介绍单门槛模型, 多门槛模型可以由单门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

lnAit=θlnFDIit+η1lnFDIitI (Absorpit≤λ) +η2lnFDIitI (Absorpit>λ) +δXit+D_yr+D_rg+εit (1)

其中, 吸收能力Absorp为门槛变量, λ为待估算的门槛值, I ( ) 为指标函数, Xit为其他没有被用作门槛变量的吸收能力指标, 在此作为控制变量。考虑时间和地区的差异, 分别加入两者的虚拟变量D_year和D_region。

1.2模型估计及检验

理论上, 门槛值undefined可能是门槛变量λ取值范围内的任何值, 若从中任意选定一个值λ0作为初始值赋给λ后, 便可采用OLS法估计斜率各回归系数, 然后就可以求出对应的残差平方和S1 (λ) 。依次在λ取值范围内从小到大选定λ0, 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的S1 (λ) , 使得残差平方和S1 (λ) 最小的便是门槛值undefined, 即undefinedS1 (λ) 。门槛值确定之后, 便可以采用OLS法估计出此时的斜率undefined, 进而得到残差方差:undefined为样本数量, T为时间跨度。

得到了门槛模型的参数估计后, 需要进行门槛效应显著性和真实性的检验。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为H0∶η1=η2, 检验统计量为:undefined。其中, S0为在原假设下进行参数估计后得到的残差平方和, undefined为备择假设下进行参数估计后得到的残差方差。采用Hansen (1999) 提出的“自举法” (Bootstrap) 来模拟其渐进分布, 进而构建其对应的P值。真实性检验的零假设为undefined, 相应的似然比统计量为:undefined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公式, 当undefined时, 拒绝原假设, 其中α为显著性水平。

以上的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都是针对存在一个门槛的情况, 多门槛模型可以单门槛扩展得到, 假设检验虽然更为复杂, 但思想与单门槛模型相似, 此处不再赘述。

2数据样本及变量选择

本文采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为了增强可比性, 对数据及变量进行以下说明。

2.1 TFP的测算

使用最常用的基于索洛剩余的计量模型回归, 由Y=ALαKβ, 取对数可得:A=lnY-αlnL-βlnK, 其中, Y为GDP水平, 根据“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调整为2000年不变价, 单位亿元。L用地区就业人员数表示, 单位万人。资本存量采用永续存盘法计算, 估算公式为Kit=Ki, t-1 (1-δ) +ii, t, 其中ii, t为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流量, 折旧率δ按国际惯例取15%。

2.2吸收能力

RD为RD密度, 是当年R&D投资占地区GDP的比重 (%) ;人力资本水平由在校大学生数与本地区的总职工人数的比值来刻画 (%) ;仿照Kang (2002) [8]的研究, 技术差距用undefined计算, 其中, maxy (t) 和yi (t) 是最发达地区 (本文取上海市) 和当地i的人均GDP;产业结构用第三产业比重表示 (%) 。

另外, 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 FDI取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比值, FDI首先用美国CPI指数进行平减。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和《山东统计年鉴》。

3实证结果及分析

首先, 利用Stata 10.0统计软件检验是否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结果列在表1中。

可以看到, 以R&D密度、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为门槛变量时, 存在一个门槛, 以技术差距时, 有两个门槛值。四个变量可以分别在5%、10%、1%、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存在门槛的零假设。

接下来考察处于不同区间的地区吸收能力对FDI溢出的影响差异。为了避免内生性等问题, 采用2SLS回归方法,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以R&D密度为门槛变量分开的2区间中, 在R&D密度低于1.997%的区间, FDI溢出对科技进步有正向作用, 回归系数为0.0243, 但结果不显著。在1.997以上的空间, FDI的促进作用提高到0.143, 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个结果说明了自主创新能力在促使FDI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时的两个区间, FDI对技术进步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 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即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比例低于1.067%时, 结果虽然也为正, 但只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且系数仅为0.0429。比人力资本水平高时的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的系数0.125差距较大。

注:1.*、**、***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2.括号中为标准差;

与以上两者不同, 技术差距将地区分为3个区间。当两者技术差距低于门槛0.151时, FDI与GAP相乘项的系数为正, 即随着GAP的增大, FDI的溢出作用增强;当技术差距处于门槛0.151和门槛2.349之间时, 两者的共同系数仍为正, 但值减小;当技术差距跨越了门槛2.349之后,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会随着GAP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 其原因在于知识的外部性使得技术溢出成为可能, 然而在我国这种溢出效应是有条件的, 若一个地区技术水平过低 (技术差距过大, 超过第二门槛) , 即使可供其进行技术模仿、学习的机会很多, 由于自身没有足够的吸收能力在吸收与模仿外资企业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技术, 导致最后技术溢出效果不显著。但如果一个地区本身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 (技术差距很小, 低于第一门槛) , 则FDI可以带给当地企业的技术空间较小, 即使有很高的吸收能力, 获得的溢出也不大, 因此此时随着技术差距的扩大, FDI的溢出作用增强;当一个地区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 (跨越了最低门槛) , 而技术差距又不十分巨大时 (没有超过第二门槛) , 则该地区既有足够的吸收能力去吸收与模仿外资企业的技术, 又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则可获得显著的溢出效应。不过此时FDI的边际溢出效应不如技术落后时大, 抛物线在接近顶点的阶段, 斜率并不如开始阶段大。

当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时, 存在单门槛效应, 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20.049%时, FDI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那么山东省目前的各个地级市的具体情况如何?取2005—2008年各指标的平均值, 根据各个门槛值进行分类, 结果显示如下。

在R&D密度方面, 只有济南、青岛两市在1.997的门槛值之上, 水平差异较大;而人力资本方面, 全省都能达到0.011的门槛值;技术差距层面, 东营和威海低于第一门槛值0.151, 水平较高, 大部分城市处于两门槛之间, 聊城、渮泽两市的技术差距则大于第二门槛2.349, 是急需提高技术水平的地区;全省除东营外第三产业水平均能达到门槛值20.049以上。综合来看, R&D密度和技术差距是山东省目前吸收FDI溢出的主要桎梏, 高于门槛值的地区较少;而人力资本和第三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基础, 能较好的吸收FDI溢出。

4结论

通过对地市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研究,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① FDI溢出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存在多个因素的门槛条件。吸收能力对FDI溢出的作用是积极而显著的。但是, R&D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差距以及基础设施对用FDI作用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实证研究显示, 当研投入密度超过1.997%时, FDI才开始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达到门槛值后, 能促使FDI作用进一步加强;而技术差距的影响最为复杂。

② 当技术差距处在不同水平时, 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会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在技术差距较小的技术水平发达地区, FDI的溢出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但相对的自主创新的弹性很高, 创新能力将成为这些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技术差距的增大, 中等科技水平地区正处在由模仿向创新转变的关键时期, 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科技进步转型是各地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而在技术差距很大的落后地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吸收能力是实现科技追赶的重要手段。

③ 山东目前吸收FDI溢出的主要瓶颈在R&D投入和技术差距上, 提高科技投入, 实现技术追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相比来看,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第三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可以很好的吸收FDI溢出。

摘要:运用山东省17地市2000—2008年面板数据, 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 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 (FD I) 技术溢出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 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 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 (2SLS) 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 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同时给出各市在吸收能力各方面的现状,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吸收能力,FDI溢出,门槛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

参考文献

[1]OECD.The Measur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Proposed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ata (Oslo Manual) [M].European Commis-sion and Euro stat, 3rd Edition:25-26.

[2]Cohen, W., D.Levin thal.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faces of R&D[J].Economic Journal, 1999 (9) :569-596.

[3]Yao S, Wei K.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FDI:Theperspective of newly industrialising economies[J].Journal of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7 (1) :211-234.

[4]Borenztein, E., De Gregorio, J., Lee, J-W.How does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 (5) :115-135.

[5]陈涛涛.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4) :33-43.

[6]Kinoshita, Y.R&D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via FDI: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R].Discussion Paper No.2775London:CEPR, 2006.

[7]Hansen B.Threshold Effect 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9 (2) :345-368.

上一篇:海尔组织结构下一篇:两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