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2024-05-10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精选12篇)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1篇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摒弃以往教学习惯, 教学方法, 彻彻底底地转变教育理念, 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要实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能够熟练掌握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知识;能够了解、掌握、运用现代教学资源, 还能够独立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开发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建设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库, 实现信息技术和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政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自制教学课件或积件, 补充、发展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使其日益完善。按类别建设视频库、课件库、一般素材库、教师备课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和学生自学素材库等, 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政治教师扩充政治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 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 把各种相关资源以不同的媒体形式显示出来丰富课堂教学, 扩充教学知识量, 可以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 而能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获取知识。例如,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而教材是不可能随时更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 将学生所在地区及周边发生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结合教材、改编教材,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容量,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社会生活,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习环境, 优化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有景、有形的学习情境, 在这种多彩的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 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的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平等、和谐。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里,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被唤起,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直接、快速,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优化了学习过程。

四、开展信息技术和政治教学整合研究, 能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政治教师普遍创建了电子教案, 能够自觉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教师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出现了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 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2篇

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后,极大地改善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给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全新的学习机制。改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在整合过程中,尽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最大化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教学恰当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3篇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净化学生心理环境,坚持科學性、启发性、循序渐进,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通过生物生命现象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生命教育。把分数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分数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使人心中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教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通过遗传与优生、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以及专题SARS、艾滋病与毒品的教学,教育学生关爱生命;通过教材中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野生生物的保护的教学,教育学生欣赏生命。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最宝贵的,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坚强的面对来自生活的风雨,不要放弃生命,否则给社会、学校造成很大影响,给家庭及亲人带来巨大的悲痛。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出现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学生不能从正确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2]。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即心理问题躯体化。此外,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启齿倾诉,从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而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少数学生了解一些淫秽等不健康的性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学到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卵细胞、精子的产生过程,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整个孕育过程,向同学们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生物课堂内外贯穿爱心及感恩教育

在高二生物教材中安排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历来考试的热点。12月1日又是“世界艾滋病日”。我就在高二年级策划了一个“爱心呵护生命 行动抵御艾滋”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并且择出优秀作品在校园报栏内展出。这个活动会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学美术的小科班学生,设计的手抄报图文并茂,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起到以下的几个作用: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感受世间冷暖,体验艾滋病患者的痛楚,了解他们的难处;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号召更多人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课余生活大大唤起了同学们的爱心及感恩之心。

四、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老师要精心呵护,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在不当时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反弹。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例如:为回答错误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不善讨论的学生说句激励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困惑的学生说句知心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这样,必然会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我们应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得到充分尊重,让生物课堂成为其温馨的家。

五、用成功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有着失败的经历,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造成的。要消除自卑心理就应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的心理。例如:在学到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一节时,我让学生来备课,查资料。上课时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表演,当回“小老师”。而我则和其他同学一起坐在台下聆听。引入课堂的方式就各式各样:有的学生用动听的歌声“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引入;有的用太湖蓝藻导致的“水华”现象引入;还有的学生通过一则动听的小故事引入……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通过这样师生互换角色的活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及学习的热情。

谈高中地理教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第4篇

一、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用适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歌曲, 要注意将其运用在关键环节。如果运用得科学合理, 一首歌曲为学生传授的地理知识要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2.选择适当的连接点

选择歌曲时, 要找准歌曲和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将歌曲中的信息和地理知识完美结合, 同时要关注高中生的兴趣点, 尽可能将高中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最感兴趣的歌曲结合在一起。

3.切记喧宾夺主

充分利用音乐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但并不是将地理课当作音乐课来开展。要让所选的歌曲为地理教学而服务, 避免喧宾夺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与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1.用音乐导入新课

高中生课业繁重, 休息时间较少, 在新知识讲解之前,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首歌曲。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驱赶学生的疲劳, 同时选择和所讲地理内容相关的歌曲, 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 教师在讲解“季风环流”相关内容时,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导入《黄土高原》这首歌, 其中的歌词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这一歌曲中表述的“东南风”和“西北风”属于两种正好相反的风向, 这一现象是我国所特有的季风气候。这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提问学生:从这首歌曲中, 同学们可以听出哪些与地理有关的知识?

这时, 学生开始争先回答。学生回答完毕, 教师要对其进行点评, 然后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做出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出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方大同的《春风吹》这首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吹过玉门关, 吹过南泥湾”, 教师可以利用这句歌词来引导学生, 其实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恰巧这里所指的春风是夏季风, 这就可以看出夏季风是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方向吹来的, 因为所经过的路途十分遥远, 再加上东南部贺兰山等山脉的阻挡, 因此不能抵达我国的西北地区。教师可以将这一区域通过地图划分出来, 并向学生展示, 其界限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等, 以此划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用音乐阐述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教材中, 对于一些地理景观或者地理现象的描述过于呆板, 学生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歌曲, 利用歌曲中的歌词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解释, 从而使这一方面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对高中地理中“喜马拉雅山”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时, 学生需要在地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珠穆朗玛峰, 并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其歌词有:“你高耸在人心中, 你屹立在蓝天下, 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 你把美丽月光洒满喜马拉雅, 你用阵阵清风温暖大地妈妈。”学生可以从歌词中了解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最高的山峰, 从教材中可以知道其海拔高度, 然后将课本知识和歌曲相结合, 从而轻松掌握这一知识点。

3.利用歌曲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

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 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巩固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课上时间过少, 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将歌曲运用到课后练习中, 属于一种就地取材的方式, 学生在欣赏相关歌曲的同时, 还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对“长江”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长江之歌》, 然后让学生通过歌词, 回答出长江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发源地, 并根据歌词, 说出长江水最终流向什么海洋。这时, 学生回忆起长江的发源地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这一内容在歌词中体现为“你从雪山上来”, 其最终流入了我国四大临海之一———东海, 这一内容在歌词中体现为“你向东海奔去”。通过对这一歌曲的播放,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点, 从而对高中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将歌曲和地理知识相结合, 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歌曲的引入可以优化地理课堂, 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音乐,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歌曲中有关地理知识的歌词,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与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第5篇

一、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2.核心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1)碳原子结构:一个碳原子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构成。

(2)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与氢、氧、氮及硫等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以单键、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有机化合物:4大类: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二、有机化合物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结构单元:单糖。

(3)种类: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4)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趣味思考: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不能进食,医生用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病人虽未进食,但是不感到饥饿,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实际是为病人补充能源物质,所以病人虽未进食,并不感到饥饿。

2.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

(2)结构单元:甘油和脂肪酸。

(3)种类和功能

①磷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②脂肪:贮能物质。

③胆固醇在细胞中具有重要功能。

趣味思考:我们每天坐在凳子上,能够轻松愉快地上完每一个45分钟,并不感到臀部肌肉疼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提示:是因为臀部有很多脂肪,脂肪有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元素:C、H、O、N,大部分蛋白质含S。

(2)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通式:

②共性: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种类:由R基决定。

④连接:肽键:通过两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

(3)结构: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成蛋白质。

(4)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和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差异,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

(5)功能:催化、运输(如载体)、收缩和运动、有机体结构、防御(如抗体)等。

趣味思考: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时刻需要氧气的供应,你知道是什么物质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到组织细胞吗?它存在于什么细胞中?

提示:血红蛋白,它存在于人体的红细胞中。

4.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种类:核酸可以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

(2)功能:储存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趣味思考:你家养的大猫生了两只小猫,为什么没有生小猪?

提示:小猫和大猫的核酸相同。生物的遗传由核酸控制。大猫的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控制猫性状的。

5.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鉴定淀粉

①实验原理:淀粉+碘—碘化钾→变蓝。

②实验步骤:取2 mL淀粉上清液,放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

③实验结果:溶液变蓝。

(2)鉴定(葡萄糖)还原糖

①实验原理: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实验步骤: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加入2 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热水浴2~3 min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③实验结果:砖红色沉淀。

6.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1)实验原理:苏丹Ⅲ+油脂→出现橙黄色。

(2)实验步骤:切片→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

7.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取2 mL蛋白质溶液加入试管→向试管中先加入2 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A→再向试管中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溶液B→观察试管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出现紫色。

8.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1)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②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DNA呈现蓝绿色,派洛宁使细胞质中RNA呈现红色。

(2)实验步骤:涂片→水解→漂洗→染色→观察。

核心解读

1.注意各种能源物质的区分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ks5u 五碳糖 核糖[高考资源网]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

糖 C6H12O6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植物细胞 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脂质

种类 生理功能 元素组成

脂肪 储能、保温、缓冲机械压力 C、H、O

磷脂 构建生物膜 C、H、O、N、P

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H、O

性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和正常的性周期 C、H、O

维生素D 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C、H、O

规律总结

①动植物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②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③动物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元。

④动植物共有的贮能物质是脂肪,植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糖元。

⑤含H多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时产生的`H多,耗氧多,产生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2.氨基酸、肽键和肽链的分子结构特点

(1)氨基酸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该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义,比如当R基含有氨基和羧基时,这个氨基酸分子就不止有一个氨基和羧基了,同时还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直接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规律总结

决定氨基酸种类和性质的是氨基酸的R基。

(2)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CO—NH—)叫肽键。

(3)多肽

①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因其呈链状,也称肽链。

②注意区分肽、肽键和肽链:肽键是肽的连接结构,而肽链是肽的一种形式。

规律总结

①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个氨基,另一端只有一个羧基(不计R基上的氨基数和羧基数)。所以对于一条多肽来说,至少应有的氨基和羧基数都是一个。

②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

③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m条肽链,肽链通过化学键(不是肽键)互相连接,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④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n-m)18(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3.蛋白质结构层次

规律总结

①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蛋白质的种类:因功能不同蛋白质分为两大类: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③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④鉴定: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⑤意义: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4.有关肽键的计算

规律总结

①链状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氨基酸 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 羧基

一条肽链 M m-1 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条肽链 m m-n m-n 至少n个 至少n个

②环状肽: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环状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糖类的种类

【例题1】 (上海高考,5)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元 D.淀粉

解析:蔗糖为二糖,糖元和淀粉都为多糖,核糖为单糖。

答案:B

反思感悟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组成二糖、多糖的单体。二糖、多糖作为能源物质用于生命活动时必须水解成单糖。重要的单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题型二 蛋白质分子的计算

【例题2】(2008上海高考,1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有氨基酸800个,氨基总数810个,羧基总数808个,说明R基团中含有氨基10个,羧基8个,它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800-2=798,氨基数=肽链条+R基团中氨基数=2+10=12,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团中羧基数=2+8=10。

答案:B

反思感悟

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R基决定氨基酸种类,不符合这个特点的氨基酸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也不能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题型三 动植物体内的糖类

【例题3】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是( )

①糖元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核糖 ⑥葡萄糖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①②

解析: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二糖,乳糖是人和动物乳汁中丰富的二糖,核糖是构成RNA的成分,RN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③单糖、二糖、多糖的关系

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五碳糖,葡萄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五碳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为环状结构。

题型四 大分子物质的鉴定

【例题4】 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这说明( )

A.青苹果汁中有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汁中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遇碘溶液显蓝色意味着青苹果汁中含较多淀粉,而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的是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等。由此可推断出苹果由青转熟的过程中,淀粉大量转化为单糖。

答案:C

反思感悟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

随堂训练

1.(2008上海高考,1)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

解析: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两者都不含有S元素。

答案:D

2.(2008江苏高考,1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元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元都属于糖类,都由C、H、O构成。胆固醇、性激素、甘油和脂肪酸都属于脂质,组成元素都是C、H、O,氨基酸、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S,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答案:B

3.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三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四是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组成肽键(—NH—CO—)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考查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A

4.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是储能的分子 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 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A.①③ B.⑤ C.①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脂质功能的掌握情况。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6篇

一、针对写作开展阅读教学

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写作文困难的问题,而出现此问题的首要原因,即学生觉得没有事情可以叙述,没有感情可以抒发,没有议论可以表达。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已给材料的作文,不管教师如何启发与点拨,很多学生仍然觉得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阅读指导入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一)在阅读中有效指导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语言是作文的基础。想要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学生就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及优美的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摘抄一些好词好句。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掌握词汇以及句子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及内涵,之后帮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以上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如教师可以将“自恃与自负”“自信与自尊”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相同点与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对词性的把握也非常关键。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词性,应该将词汇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从而更好地确定词汇的基本性质。以“劳动”这个词汇为例,其在“新鲜的水果是农民伯伯用劳动换来的”这一语境中属于动词,但是其在“劳动是最光荣的”这一语境中是名词。可见,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就有不同的词性,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多摘抄一些生动的修辞句段,为今后的运用积累大量的材料。

(二)在阅读中科学指导对写作方法的分析与运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提炼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并且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教师首先要将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理论等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再深入分析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方法的实际运用。如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可以将不同课文中包含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语言等摘录下来,同时进行对比与分析,对于不同的人物要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从而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又如,在叙事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以及结局整个全程,然后再考虑如何运用倒叙或者插叙等方法将事件叙述得更完整、更有趣。

二、 针对阅读开展作文练习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在布局、立意以及选材等方面都是比较新颖与完善的,堪称作文的典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阅读,并且将写作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写作当中。

(一)通过仿照课文的方式写作文

对于初学者而言,模仿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模仿也是高中生学习写作的需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案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研读与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反复练习作文以及阅读的技巧。如在学生学习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后,可以让学生仿写《最后的百合花》以及《最后的红叶》等作文。在仿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关注对其形态与神韵的描写,在仿写的同时也要有创作、有创新,要灵活生动,从而充分提升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驾驭能力。

(二)通过改造课文的方式写作文

当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组合以及改造时,他们就会有比普通的命题作文更有利的操作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获得了现成的模式原型。通过对人物名称与叙事顺序的改变,以及对原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改造,从而重新编写出一篇作文。此过程不仅能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静女》这首诗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男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改成一篇现代诗文。

(三)通过缩写或扩写课文的方式写作文

所谓的扩写或缩写,即让学生基于对原文脉络的掌握与理解,运用新的结构形式撰写文章。在通常状况下,扩写都是原文内容的三倍以上,而缩写即为原文的三分之一。缩写或扩写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以及整体的把握能力,而且经过扩写或缩写得出的文章必须要有文采,富含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

总之,写作与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关联、彼此促进。因此要加强二者的有机结合,针对写作开展阅读教学,同时针对阅读开展作文练习,再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二者的彼此作用与促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 第7篇

一、应用传统文字训练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高中生只有打牢汉语语言的基础,才能够提升口语交流的水平以及书面写作水平。很多高中生不喜欢学汉语语言知识,这是由于很多高中生认为教师在开展汉语言知识教学时总是让他们学非常抽象的、艰涩的理论,如果高中语文教师不能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就不愿意自主地学习汉语语言知识。实际上,古人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也需要学习汉语语言的知识,然而古人的汉语语言教学富有趣味性,古人的传统文字训练可以成为当今教师的教学借鉴。

以古人引导学生学习词性的知识为例,古人通常不会告诉学生词语属于哪种词汇,那么古人应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性知识呢?古人通常是用引导学生玩对对子的游戏让他们理解汉语言的词性,比如引导学生玩对对子的游戏时,会突然说出词汇“高山”,学生要迅速对出与之相应的词汇,如对“大海”。这两组词的“高”与“大”都是形容词,形容词后就是名词。这样词性相同而意思不同的词,可以配成一对。当然,对对联这个游戏之所以是汉语言游戏,是因为它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这个游戏的最大趣味性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出更多的、更相配的词汇。比如,能与“高山”配对的词汇还有“流水”,这两组词汇也能凑成非常有趣的对子。

过于单一的汉语言教学的方法只会令学生排斥学习汉语言知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趣味汉语言教学方法,教师可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

二、应用传统知识训练强化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文化的魅力,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反之,他们就会用对待任务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充满艺术灵性,语文教师可从传统语文艺术着手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文化的魅力。

比如,曾有一名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鉴赏古人的字帖。很多学生不了解书法艺术,他们在鉴赏书法以前觉得书法有什么好看的?写得再好的字也无非就是个字。这名教师先引导学生鉴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许多学生便被这些书法字帖迷住了。学生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时,能够感受到这位书法家恣意、豪迈、潇洒的性格,他把自己的性格融入书法中。这名教师一边引导学生鉴赏《兰亭集序》,一边为学生介绍其产生的缘由———《兰亭集序》写自外族入侵的时候,为了表现民族气节,鼓励同胞共抗异族,王羲之约文友在兰亭留下笔墨。他想用书法艺术传递自己的爱国思想:外族是不能打败华夏民族的,即使华夏民族一时会在战场上失利,可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征服的,这种文化承载着国人的精神,只要保持着这样的精神,国人总有一天会打败异族。王羲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兰亭集序》,它满载着他的爱国热情,他展现出作为华夏民族一员内心的自豪感。很多学生鉴赏了书法,了解了每幅书法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后,对语文传统艺术产生了兴趣,他们产生了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想法。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语文文化艺术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语文文化的魅力,进而愿意通过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方式传承语文文化。

三、应用古典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语文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他们希望能够找到高效开展语文写作训练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语文积累有关,通常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得越多,写作水平便越高。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国学名著,让学生从国学名著中汲取语文知识。

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劝学》就是议论文的典范。高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这一篇文章为范文,分析议论文的写作框架。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学生会发现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为:首先说明自己的议题及探讨这个议题的意义;其次应用多种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观点的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观点与观点之间要有内在逻辑联系;最后要强调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点睛。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写作方法是具有共通性的,学生可以以古典文学经典名著为范本,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我国传统的国学名著是经过时光考验的文学作品,它们能被广泛流传就是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语文文学艺术价值,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典文学名著,汲取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四、结语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8篇

根据高中化学的特点, 教师首先必须掌握Windows操作技术, 再学习本专业需要的应用软件, 比如字处理Word、图片处理Photo Shop、动画处理Flash (或3D-MAX) 、视屏处理Premire、声音处理Soundforge等, 有了这些技术, 就能理解与处理好来自各渠道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 也可根据当时备课的需要, 对素材进行编辑。一线高中化学教师要多学习、多动手, 掌握课件制作方法。如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涉及的分子构型、设备示意, 反应过程示意、化学原理示意等, 对它们进行动画、图片、声音加工, 用Flash软件处理就行了;值得注意的还有, 运用Flash处理素材可转化成bmp的文件、swf的文件。因为Flash编辑的文件小, 简单的线型操作给高中化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相对3dmax、图形处理Photoshop来说, 在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下, 还是选择简单易学的Flash, 对Authowere来说, 它有很好的场景过渡, 简单的动画, 但灵活性不够。有以上素材 , 若须把它 们打造成 课件 , 首选的编 辑软件是Authowere, 因为它有很好的演示、交互性和一键发布的绝对优势, 还有很好编辑功能。比如Flash引入Authowere, 再对它的视窗大小进行重新编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当然, 还可用简单实用的Power Point编辑课件。

运用网络教学, 教师必须读有关网络应用的书籍, 熟悉家庭网、校园网、办公网, 包括这类服务器的组建, 才能深层理解网络, 驾驭网络教学, 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个别教学, 实现小组学习讨论、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制作网页首选的软件是Frontpage, 把制作好的网页发送到某服务站点, 让学生在家就能访问网页, 完成家庭作业。高中化学网络讨论要紧密联系身边化学, 进行研究性学习, 才有实用价值, 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调的精神,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各学科的交叉能力。

对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教学难点突破。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其概念及原理大多较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且化学变化新物质的生成又是原子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 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 能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比如一些典型的分子构型CH4 (空间构型 ) 、C2H4 (平面结构 ) 、C2H2 (直线结构 ) 、C6H6 (平面结构 ) ;一些典型的晶体Na Cl (离子晶体) 、Cs Cl (离子晶体) 、金刚石 (原子晶体) 、干冰 (分子晶体) 、Si O2 (原子晶体 ) 、石墨 (混合晶型 ) 的空间构型, 在以往的教学中, 这些分子只能用简单的模型示意, 或靠学生的想象理解。化学教师可选用或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演示这些分子或晶体的空间构型, 解剖它们的内部结构, 让各种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旋转、翻滚、分解、重组, 使学生充分比较种类分子的结构特征, 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让晶体中各种微粒的个数比、晶体中微粒及键数比等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非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在电脑实验室里完成, 化学实验应与信息技术合理搭配, 配合使用恰到好处。例如氯、溴、碘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 钡离子、银离子、硫酸等离子的检验, 这些安全、无毒、无污染、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易成功的化学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而有毒、有污染、缺少仪器或药品、实验难度大、成功率小的实验在电脑仿真实验室里进行。总之, 化学实验与信息技术整合, 可使学生的化学实验内容更丰富, 实验兴趣更浓厚, 开阔学生的化学视野, 特别是有很多仪器在功能和用途上存在很大的潜力和开发空间, 根据气体的制取、提纯、性质验证尾气处理、仪器怎样组装和整合, 在不违背科学性、实验原理、安全环保、可行情况下, 对实验进行大胆改装, 将一种仪器略改一下就能有多种用途, 具有经济、安全、清洁、无废物等优点。

化学复习涉及的内容多、容量大, 学生不容易把其知识条理化。如果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结构化, 学生就很容易弄清知识的脉络, 便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复习的时候可以分步显示, 即先显示提纲, 学生回答问题以后再显示提纲下面的内容, 复习串讲完以后将整个内容都显示在屏幕上, 条理清楚, 脉络分明, 内容明确, 学生就可以加深记忆, 达到教学的目的。

整合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双向的整合, 并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 还要把信息技术的思想应用到教学中, 学科本身也应该在某些方面适应信息技术。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9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渐渐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 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教材所面临的局限性。教师将教学内容从课内理论知识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实例, 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强化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应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及网络等多种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丰富高中英语教学理论,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 ,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秀的音像制品和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很大帮助。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除了要学习课本知识, 我们还要不断汲取实际生活的语言材料进行不断练习。我们可以通过看动画、电影和电视剧积累词汇, 如观看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狮子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欣赏奥斯卡影片《国王的演讲》、《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观看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 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进行语言模仿或者语句的默写, 加强英语的口语的练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促进了人类文明历程。音像制品向学生展现的是静态的知识, 而网络能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文化环境。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专门的英语学习网站, 不仅为人们提供实时的、丰富的跨文化素材, 同时实现人机或者网络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例如, 沪江英语、英语之声、牛津英语网等在线网站可以提供视听素材, 金山词霸网站、剑桥辞典等在线工具可以提供英语词汇查询服务, 英语阅读网、美国资讯、大英博物馆等在线网址可以提供英美国家文化知识。音像制品和网络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可视化图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相对于静态的语言材料,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于一体,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应试教育学堂,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未得到重视。教师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权威者, 学生只是带着耳朵听并不断记笔记。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运用它们可以将课本制作成生动有趣、画面丰富的电子课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 多媒体教材的编辑使用可以加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相互合作学习。这种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限制。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转变成知识的引路人,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此外,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工具, 如E-mail、QQ等,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对学习中所碰到的语言难题展开讨论, 师生互相分享学习的乐趣。多媒体教学使现当代的英语教学产生了诸多改变, 改变了陈旧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获取英语教学资料。因此, 学校要重视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和英语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

4.构建校际英语信息库 , 拓宽学生知识面

强强联合是企业不断兴旺的手段之一, 这个商业合作方式同样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论语·述而》中写道:“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可见, 构建校际英语信息库, 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借鉴的平台, 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变革教学手段。 [1]实现校际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可以围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要让不同的教育理念相互碰撞, 要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相互升华。通过信息技术的实时交流, 取长补短, 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 , 进一步提 升教学质 量与管理 水平 , 达到相互 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校际合作的对象不仅在国内, 更可以秉着“走出去”的发 展战略 , 实现与英 语国家学 校的信息 资源合作 。学生可以在国内通过与国外学校建立的语言信息库, 学习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 实现面对面的口语训练,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语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英语教学, 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 激发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面。这对素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学校必须加大对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力度, 大力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实用的英语教学软件, 努力开展校际合作, 共同建立英语信息资源库。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助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 是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摘要:科技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传统, 信息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 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高中有机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第10篇

化学高考中有机化学部分占分值20分左右, 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有机化学在两部分呈现:必修教材《化学2》中的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以及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 包括了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等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与应用。对学生而言, 有机化学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因为, 自初中到高一以来学生一直学的是无机化学, 进入高二后突然转变成有机化学, 在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与无机化学明显不同, 一下子不能适应。虽然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但由于有机结构的复杂多变性、反应的机理抽象难以理解, 让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甚至出现畏惧心理, 从而形成学习上的压力, 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 有机化学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一、做好化学实验, 实施有效教学

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作为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化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 我们应想方设法将兴趣教学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 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动力又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在课堂中, 教师充满激情地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 可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 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概念进行讲解时可用“一上一下, 有进有出”“只进不出”这样一些词语形象地描述取代反应的特点。这种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使得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深了对有机化学概念、规律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和锻炼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简单易做的实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去做 (如乙醇、苯等有机物的性质等实验) , 也可由教师课堂演示;对于较复杂的实验, 教师可通过视频呈现 (如甲烷的取代反应等实验)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探究性实验来组织课堂教学 (如可让学生进行苯酚与浓溴水的实验, 看到浓溴水褪色且有白色沉淀现象产生再引出问题:苯酚与浓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 如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 易被溴取代) 。

二、运用现代技术, 促进有效教学

传统化学教学中, 由于知识点较多且零散、板书多、容量少、课时拖延, 使得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导致效率低下。如今, 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枯燥乏味的讲课转变为将图片、文字、声音等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授课过程。化学课堂从静态变为了动态, 从抽象变为了具体, 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地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感官刺激,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使有机化学知识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反应机理变得直观易懂。此外, 多媒体技术在有机物空间构型、原子的共平面等问题中的用处很多, 例如CH1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 仅从书本、图片、模型中很多同学不一定能看出来, 但利用多媒体动画将空间结构中的几个原子连起来,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分子结构模型在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些立体感很强的有机结构可利用球棍模型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原子的相对位置;在同分异构体教学中也可利用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 了解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一般规律。这种看得到摸得着的直观的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 丰富有效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机化学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展开探究, 感受身边的有机物质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变, 让知识变得亲切、可信、具体。例如, 在讲“醇”的时候可以谈谈假酒的危害, 解释一下是含甲醇的缘故;讲“醛”的时候可介绍装修材料中各种油漆、涂料和胶黏剂释放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是致癌的;讲“葡萄糖还原性”的时候, 可介绍医疗上曾用Cu (OH) 2来检测是否患有糖尿病, 等等。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将有机化学与实际应用适当地结合,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还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 写作 4P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02-01

Preparation是课前要布置些“软作业”,内容可以是task或case或project,即围绕一个话题、功能归纳或预习词汇、短语、句型;上课先检查、讨论,这样做把已知信息和要学习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一步做好准备,有利于两堂课之间的衔接。

Presentation是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来突破难点,搞好新旧知识之间迁移,加深理解,掌握规则,要做到以学为主体。

Practice是语言实践,对学过的重点内容,如词汇、句型、重要段落要通过朗读、重复、记忆、替换、造句等形式来巩固。练习的方式是听、说、读、写、译。围绕重点(如话题,功能),把语言知识上升为语言技能,解决use层面上的问题,要从词汇、短语、搭配、句子开始,循序渐进地上升到语篇层次,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Production是生成,输出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属于语言的应用。要针对一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在下课前十分钟做这种练习。要保证一定的练习量,要求熟练,但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课堂上做的是指导性的,大量的要留到课堂下,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这样就和下一堂课的preparation衔接起来了,形成循环。例如:高中英语第一册(人教版)第十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如下所述。

1 Preparation(课前homework)

(Reading the text carefully and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Are tigers grass-eating or meat-eating animals?

(2)What do tigers chiefly feed on?

(3)Are deer grss-eating or meat-eating animals?

(4)What do deer chiefly feed on?

(5)Why do deer have not enough food to eat?

(6)What can we do to help endangered animals?

(take measures,make laws,enough habitats)

2 Presentation

Checking the homework (SS:Answering them in pairs.T:Keeping a record on the blackboard).

The possibl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Tigers are meat-eating animals.

(2)…

3 Practice

(T:Writing a short passage.The title:Tigers are in danger.SS Practising in pairs themselves.)

4 Production

(T:Let the SS read aloud their passages one after another,paying attention to some idioms and grammatical mistakes.)

The possible passage:

Tigers are in danger

Tigers are meat-eating animals.They mainly feed on deer and other grass-eating animals.Now,deer are short of food and tigers have not enough food to hunt.In other words,the chain of creatures has been broken and the balance of nature has been lost.If animals,our best friends and neighbours die out,human beings will die out sooner or later,too.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animals,plants and the enviroment.We should make laws to forbid killing animals to sell their fur and their bones for medicine,cutting down trees and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We have to leave more areas for animals to hide in.Only in this way can we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 and save ourselves.

參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2):1-4.

有机肥与高中生物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博物馆,高中历史,结合,教育方略

博物馆是征集、展览、陈列代表自然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物品的场所, 其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将博物馆资源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相结合能够摩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国家加大促进博物馆为教育服务的支持力度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博物馆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 当前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多数为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 负有为群众提供知识服务的社会责任。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从国家层面来讲就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大相应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 为了维系博物馆的正常运转, 国家首先应该增加对其日常开支的补助。比如, 对于师生使用博物馆资源的费用, 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且给予博物馆相应的资金补偿。其次, 国家还应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博物馆工作人员, 使其加大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论研究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组织学生参观、为学生讲解知识、启发学生思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再次, 国家应该从制度政策的高度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将到博物馆学习变为一种教育常态, 把博物馆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当地的博物馆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 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学生开展文化教育。

二、博物馆创造机会加强与高中历史教育的交流

要达到将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离不开博物馆自身的努力。博物馆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多创造与高中学校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 应该致力于打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社会教育模式。具体来说, 博物馆可以创新管理模式, 根据高中历史教育目标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片或者是出版一些有趣味性的历史教育普及读物。另外, 博物馆还应该定期邀请历史专家来开讲座, 举办一定主题的历史展览。博物馆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配合高中历史的教学进度, 适时举办相关的展览活动。比如当学生学习到高中历史 “太平天国”这一内容时, 博物馆可以举办与太平天国相关的展览, 包括保存完整的文字材料比如《天朝田亩制度》等, 让学生通过展览品进一步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网络信息资源已经十分丰富, 而且高中阶段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很感兴趣, 博物馆应该注重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结合自身的特色以及高中历史教育的需求打造精品网站, 开发博物馆网络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需求。另外, 有条件的博物馆还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 建立“流动博物馆”, 将优秀的资源送进校园甚至课堂。

三、高中历史教师运用专业方法指导学生知行结合

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主体是学校教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专业的知识来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博物馆资源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 同时要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师首先要熟悉当地的博物馆, 以使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完美地与博物馆资源相结合, 让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以外还能够得到有效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 在博物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外, 教师应该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 而不是毫无目的地游玩。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 而且高中历史的课程标准本身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安排一定的探究任务, 让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探索任务。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上一篇: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下一篇:钢桁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