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一首诗范文

2024-09-15

亲情是一首诗范文(精选6篇)

亲情是一首诗 第1篇

白, 是我心中的一首诗, 一支曲。看到白色, 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质朴、力量、高尚、纯洁、动人、伟大、无畏无惧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哦, 原来所谓的“白”就是这些的代名词啊!

春暖花开, 鸟儿啁啾, 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头顶上空的白鹭直顶苍穹, 蓝天碧水白鹭, 多么诗意的画面!它们你追我赶, 显得多么有生机, 有活力。它们就是年轻, 就是蓬勃的朝气, 就是向上奋斗!路旁一丛丛小花在怒放, 乳白色的, 像是被牛奶浇灌过似的, 那么的引人注目, 让人爱怜。一阵清香扑鼻而来, 我的鼻子酥酥的, 仿佛陶醉其中了———不由地想伸手摘下一朵, 手到花边又停住了,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傲立于枝头的花多么的有生命力啊!那又何必摘下呢?田埂头, 在广阔土地上正忙着春耕的农民伯伯, 显得那么质朴, 汗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晶莹闪亮。

夏季踏着春季的归路来到了人间。白花花的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 那一刻我已明白“白”就是力量的象征!天空中, 蝴蝶在翩翩起舞, 尽显舞姿。我毫不在意地走过去, 只因为它们很普通, 很常见。但它们却不时飞舞到我面前, 伸展出那一对白翅, 表现出了自己不懈的力量和一个小生命所应有的美丽。是啊, 生命不管大与小, 高贵与低贱, 只要活在世上, 就有他的价值所在。池塘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不带有任何妖柔, 妩媚, 带给我的只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走近一看, 呀, 是白荷!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它, 一点也不过分。池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 加上绿叶的扶持, 衬上白色自身的高贵, 显得更加娇嫩可爱了。看上去是那么高尚、纯洁, 就像上苍将所有的宠爱都留给它, 让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我都有点嫉妒它了。

秋日凄凉, 万木萧条。在这静谧的世界中, 日复一日地过着枯燥无味的日子, 一切似乎处于静止状态。就在这时, 白霜姗姗而来。雪白的霜动人, 不惧怕寒冷, 因为在它看来自己本身已是寒冷的前兆、代称。这不就像我们那迎着刺骨的冷风, 辛苦却从不怕苦、从不叫苦的戍守边疆的战士吗?他们无视寒风的冰冷, 傲立寒霜的他们更显得英武刚强。

万木凋零, 天空纷纷扬扬飘下白色的精灵。一片, 两片, 三片———很快便数不清了。白白的雪, 六角形的小巧玲珑, 晶莹剔透, 覆盖了整个大地, 同样也覆盖了我的整个心。我天生就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此时我联想到了白衣天使, 她们乐于助人, 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 甚至包括那有限的生命。人们都说生命是美好的, 仅有一次, 难道他们的生命不是如此的吗———和外面飘零的雪花一样, 将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了大地, 这又是何等无私的伟大啊!

老人满头花白的头发也许并不美, 但这恰恰是岁月的痕迹, 时间的划痕, 人生的印记, 前进的风标。而这些正源于他的饱经风霜, 慈祥在于内在心灵而不是外表的包装。外在美只是一时的, 是短暂的, 内在美就不一样了, 它能够长久地保存, 因为它来自人的心灵。

生活是一首诗 第2篇

生活的味道有谁尝过?或许甘甜如饴,或许苦涩如药,或许有笑声陪伴,或许有泪水洗礼。生活,是一首浓缩百味的诗。

咸的是盐,淡的是水,生活的艰辛,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无悔,只望真切感受一遭。

生活里没有永远苦涩艰难的回忆,没有永恒的花香鸟语。生活,是个顽皮的孩子,总是在你松懈防备的时候,狠狠地挥动拳头;生活,又总是亲人的安慰,朋友的问候,在你失意的时候,轻拍你的肩膀;在你放弃的时候,投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像大海的凉风拂面,生活让你享受;像黑夜的狂风骤雨,生活让你胆怯。无所谓疼痛与悲伤,无所谓失望与伤害,无所谓一切的苦难与挫折,就让我化作一只勇敢的海燕,接受电闪雷鸣与狂风骤雨的洗礼,我只求无愧于来的这个世界,生活,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一遭吧!

把苦难看做机会,把平淡看做磨炼;

把风雨看做洗礼,把挫折看做恩赐;

生活,是一首诗。

总要细细体味,才能嚼出咸淡;

那么,把眼泪化作微笑,端起生活这碗饭,细细咀嚼,品出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的菊香盈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农家的浊酒香醇。不贪恋尘世的荣华富贵,不醉心人间的纷繁复杂。我只想留一隅角落,每天乐此不疲地耕作,闲时品酒赏心,哪怕每天只能以咸菜佐食,只能以凉茶解渴,那么,即便是咸菜,我也能品出咸菜的滋味;哪怕是凉茶,我也能喝出凉茶的味道!再也不用对窗吟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染缸一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而现在,生活如一首诗,细细品味,齿颊留香,余味悠长!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生活不相信软弱。

总要迈过坎,才能一马平川,总要攀过岩,才能一览无余。

生活的味道,总要亲口品尝。

儿时的我总是渴望山的那面,总是好奇大山的神秘幽深;儿时的我总是问大海到底有多宽;儿时的我总是问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可是,我从没有进行过一场探险,从未亲身体验过。长大后,我才知道,生活教育我们要身体力行。真切地去品尝生活,才知道生活有多真实;亲身的去体验生活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好;哪怕平淡无趣,也自有它平淡的道理;哪怕坎坷艰险,也自有它艰险的道理。我来过,所以我无悔,生活这首诗,我会读下去,人生这条路,我会走下去!

教育是一首诗 第3篇

我留校后住的集体宿舍,是朱永新也曾经住过的地方。和他曾经是邻居的老师说,朱永新没有搬走时,他宿舍里的电灯总是最后一个关掉。这是说朱永新的勤奋。我偶尔也到他新住的集体宿舍楼去和朋友聊天,很晚回去时,发现他宿舍的灯还是亮着。附录于《中国教育建议》一书中的《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大致反映了他这么多年的寒窗身影。那时留校的青年教师很少,朱永新很快脱颖而出,而且很快成为青年领袖式的人物。他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教授。八十年代是生长青春气息的年代,在篮球场上,在学术沙龙,在一些集会的场所,朱永新总是充满活力。即便是多少年过去了,我们都过了五十岁的门槛,但朱永新似乎仍然是个“新青年”。

关于朱永新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成就,或许留给他的同仁去评价更为合适。在我的模糊印象中,朱永新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成就是为学界公认的。《朱永新教育作品》中的《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教育心理学论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和《中国的当代教育思想史》等,几乎都是本领域的拓荒之作。由这几本书,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个甘做板凳十年冷的学者。而且从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开始,朱永新似乎就怀抱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的理想。

在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学人,完全让自己的梦想不离书斋的在最初是少数,相当多的人都怀有改造中国的理想。九十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道路出现了分化,各种各样的专业也逐渐学科化。但将学问和问题、思想结合在一起,仍然是许多学人的选择。朱永新应当属于这一类学人,即总是试图将自己的专业和中国问题的研究融为一体。这些年来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和尖锐的声音,常常不是来自研究教育学的学者,而是其他行当的人,虽然教育学界也不乏深刻的思考者。以讨论大学问题为例,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其声音几乎也被其他界别淹没。这让我很纳闷。如果不能在与现实的碰撞、激荡中产生思想,作为专业的教育学其生命力哪里有旺盛的可能。朱永新在这一点上和他的许多同仁不同。我觉得朱永新对中国教育的观察、思考与评论,不是从教育学的什么原理出发,也不是对某些教育政策的阐释和注解,而是始终在介入中国问题时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独立见解。

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愿意把朱永新视为一个知识分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而非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在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过渡中,朱永新在学者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思想者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增加,也使得他平衡了学者、教育家、官员的角色冲突。如果细读《中国教育观察》、《中国教育建议》,我们会发现,朱永新对细节和材料的把握是如此扎实。这与其说是一个学者训练有素的能力,毋宁说是一个教育家贴近中国现实的方式。朱永新的立论于大处说,是一种教育理想的展开,而于小处说,是这些细节和材料构成了他立论的基础。这是朱永新令人钦佩之处之一。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无论以怎样的视角讨论问题,他始终没有盲视那些由细节和材料组成的纷纭复杂的教育现象。观察中国现状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教育沉疴未除,很大程度上是有许许多多“盲人”在“摸象”。当问题被遮蔽以后,也就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所以,在谈到朱永新的教育理想,我想首先要说到他的这一始终敏锐的问题意识。

由古及今,中国的教育家纸上谈兵者少,这是孔夫子以降的一大传统。朱永新对中国教育思想史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十六卷中有三卷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和《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他在清理这一伟大的传统时,想必在崇敬之中和他心仪的教育家有过“对话”。以近现代为例,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等,无疑都给朱永新以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倘若有志于教育,有志于改变教育,有志于以教育改变世界,他显然要在实践中试验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想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史脉络中来看待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如果说,朱永新的这十六卷书都是关于中国教育的叙事,那么,其中有关新教育的部分,无疑是这一宏大叙事中以他自己为“主人公”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从学者过渡到行动者。他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导师熊彼特在弥留之际对德鲁克父子说的一段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一句成了彼得·德鲁克认识成败标准的话,同样给朱永新心灵以震撼。他意识到,做一个纸上谈兵,而不能走进真正的教育生活,不能影响普通教师、学生的学者,不是他的目标。

尽管朱永新很早就意识到,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和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但是,只有当他不仅完整地提出了“新教育”的概念、理念、体系,而且付诸于教育实验时,他的理想主义才有生根开花结果的园地。在十六卷作品中,涉及“新教育”的便有五本之多:《中国新教育》、《新教育讲演录》、《新教育对话录》、《走在新教育路上》和《写在新教育边上》等。这么多年,“新”或者“创新”的意义已经被庸俗化了。早年,北京的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创新像条疯狗,追得我们都不能停下来小便。我特别注意到朱永新对“新教育”理论渊源的说明,他把“新教育”的创新特征总结为:“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古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被从旧时的背景转到现在的背景下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朱永新这四句话起承转合,颇为用心,颇为斟酌,虽然说的是“新教育”的创新问题,但我以为这是理解朱永新教育理论的视角与方法,我甚至把这四句话看成朱永新的“教育哲学”。

关于“新教育”的核心思想、理念及其意义,无论是朱永新本人还是教育界的专家都有过详细的阐释,无疑也有过争议。“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句在我们听来也觉得耳熟的话,朱永新给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个解释不仅是强调让所有的教育主体和客体,包括教师、父母、孩子等共同成长,而且着重戳穿了我们教育中的一个假象,“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帜,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我们平时常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做的,最好的教育应该能让每个人的潜能、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挥。那么,我们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孩子,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有许多人是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帜,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因为,无论是从我们教育的时间、空间、能力,还是孩子的个性等方面来看,全面发展都不太可能。所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个性的教育。”这一论述,不仅是朱永新对新教育理念的阐释,也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内核。

在这个意义上说,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及其实验,其实是对沿袭已久的某种教育观念、积弊已久的种种教育现状的一个挑战。在这个挑战中,朱永新关于人的想象、关于教育的想象,关于教育与人的关系,关于教育与未来的想象,都得以展开。这些年,朱永新确实是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在倡导新教育的早期,他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宣传他的理念,实践他的理念。先是一片新芽,然后是一片叶子,在后来是一棵树,渐次成为一片小树林。在这里,不能不提到朱永新的“新教育”团队。我偶然参加过这个团队中的部分人士在苏州的聚会,我为他们动容。而朱永新本人是这样描述他的新教育同仁:“多少回,我无法抑制我的泪水。当我们的魔鬼团队以田野作业的方式,布道于穷乡僻壤,我的泪水为他们欢腾的理想为他们憔悴的容颜而流。当绛县的蒙学儿童以惊奇惴惴的眼神遥望那天际苍穹,我的眼泪为他们美丽的天空为他们润泽的童年而流。”

我一直觉得朱永新应该成为一个文学家。他的诗性、激情、想象以及他的文字方式,似乎都是文学式的,或者说文学家的特性和偏颇,在朱永新身上同样显著。——这成了朱永新的一种风格,或者说一种人格特征。他因此和许多同行,和政界的同行、教育界的同行、学界的同行有许多差异。而他从来不掩饰自己身上的这些气息,并且始终散发在他的字里行间。这在一个越发世俗化的社会里,未必为一些成熟的人认可。我和朱永新相识这么多年,从未见到他灰心甚至偶尔颓废的样子,他总是自信、昂扬、饱满,但坦率地说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疲倦、挫折和落寞。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内心总会有这些因素在挣扎,在纠结,然而他又总会在冲突中不断往前走,往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那个方向走。我们文学圈子的人,差不多都认为自己是最后一批仍然葆有乌托邦情怀的人,所以,这是我说朱永新应该成为一个文学家的理由。

朱永新到北京履新不久,我去北京开会,他特地赶到后海的一个茶室,我们聊了一个下午,话题依然是教育。那一年我的心境似乎特别冷静甚至有点灰色,我没有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送他,而是建议他往后要谨言,尽管我自己也做不到。永新笑笑说:没事没事。隔了不是很长的时间,我在网上读到他在南国一个论坛上的发言,依然是那样坦率、激烈,我在遥远处都能闻到“火药味”。朱永新在一首诗中说:“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许嘉璐先生序《朱永新教育作品》中谈到朱永新对教育的执著时说:“他何以能够长期如此?我想,最大的动力就是那伟大的爱。”

妈妈是一首诗 第4篇

谈起自己的妈妈,你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题。

你的妈妈很爱美,穿着高跟鞋,逛起街来,一点都不累?

他的妈妈爱玩手机,找不到手机就跟丢了魂一样?

她的妈妈喜欢养狗,整天围着狗转悠,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

都不是!

我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她和其他人一样,也和其他人不一样。

说起妈妈呀,丁老师觉得妈妈是逗号。逗号,标点符号?是啊!因为她总喜欢唠叨,起床开始唠叨,吃饭时唠叨,出门时唠叨,回来时唠叨„„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标点符号

丁云

妈妈是逗号,整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爸爸是冒号,发号施令威风得不得了。

我是省略号,说话有点结巴总是惹人笑。

那爷爷呢?

唉,还躺在医院里,只好当病号。

读了这首诗,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我的一家变成了标点符号,不过也很有道理,是不是?妈妈总是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什么事情都会千叮咛万嘱咐,没完没了。爸爸就不一样,家里的大事都是他做主,所以他就是领导,就是冒号。我呢,有点儿口吃,说起话来别人总会笑话我,所以,我就是省略号啦!爷爷呢,爷爷生病了,就是一个“病号”。诗的题目是《标点符号》,可是病号放在这里,一点儿也不突兀,还多了几分趣味。

你看,我们把妈妈比作了逗号,把人写成了一个物,就是拟物的方法,读起来也蛮有趣的。

细细品味妈妈的唠叨,你是不是读出了妈妈对我们的爱呢?是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的牵挂和操劳。

妈妈把自己的爱藏进每天的早餐里,放进暖暖的被窝里,缝进崭新的衣服里„„你读出妈妈的爱了吗?你觉得你的妈妈是什么呢?那你又是什么呢?试着来填一填:

妈妈是洗衣机,为我()

妈妈是做饭机,()

妈妈是学习机,()

哦,我的妈妈是个万能机!

这就是我们的妈妈,用她的爱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一方没有委屈的天空。

妈妈是什么呢?是长长的唠叨,是长长的牵挂,读读林焕彰爷爷的诗,你会读到妈妈的心、妈妈的爱。

小朋友到了学校,可妈妈的心还跟着孩子,跟着孩子念书,跟着孩子游戏。所以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听见妈妈说,要认真;游戏的时候,听见妈妈在悄悄地说,要小心小心!你看,孩子读懂了妈妈的心,把妈妈的叮嘱、妈妈的牵挂一个字一个字读进去了。你读懂妈妈的心了吗?

妈妈的心

林焕彰

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总是跟着我。

早晨,我去上学,在教室里念书的时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说:要认真读书哟。

我在外面游戏的时候,她就跑出来,有时,在我前面,有时,在我背后,有时,在我左右,总是悄悄地说:

小心,小心,不要跌倒哟!

“火山”妈妈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四年级万浩宇

我做错事了,妈妈的脸红了,眼睛喷火了,头发竖起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妈妈变成“火山”了。

我好怕好怕,再也不敢做错事了。

你瞧,在小诗人的笔下,妈妈变成火山了,脸通红,眼睛喷火,头发竖起来了,真可怕。你的妈妈生气时又是什么样子呢?像一只愤怒的狮子,还是沉默的老虎?„„那妈妈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

此刻,我们提起妈妈,你会想到什么呢?

妈妈是温暖的太阳,我是小苗,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

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嫩芽,在大树的怀抱里,静静地休息。

如果我是一只想飞得高高的风筝,那妈妈是什么呢?

如果我是一只小小的鸟儿,那妈妈又是什么呢?

青春是一首诗 第5篇

华立韦又逃课了,他还怂恿我跟他一块走,说是去网吧。我摇头说:“还是你和他们去吧,劝不住你我已经很失败,更不可能跟你一块儿逃课。”

“算了,你是好学生,我就不拉你下水,以后考试还得靠你。”说着,华立韦带着两个同学匆匆跑出教室,朝西边离教学楼很远的操场围墙跑去。那儿有他们藏好的爬围墙的垫板,他们每次逃课到校外都从那儿溜出去。

我在四楼的教室窗户看着匆匆跑在操场上的三个人影,心里有点疑惑,我虽然劝过他们别逃课,但我从来没有及时向老师汇报,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华立韦不爱学习,喜欢逃课到校外玩,在班上,他虽然会欺负其他同学,但一直对我很好,所以每次考试,我都会有意让他抄一些答案,保证可以及格。

班上的同学都很反感找老师打小报告的人,我总会莫名担心,如果我去汇报老师了,华立韦他们几个会不会讨厌我?甚至恨我。我没有想要讨好谁,但如果被所有人都讨厌,那也太被动和孤单了。我不想和同学的关系处成那样,想着只要自己做好了就行,不去管别人的闲事,毕竟都不是小孩了,每个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校长在追他们。”后排的同学突然大叫一声,所有人都往窗户看。真的,正准备溜出围墙的华立韦他们正被校长追着。只是校长年迈,跑得慢,等他跑到围墙边,华立韦他们早就逃之夭夭了。

校长亲自带着几个教导处的老师,在全校进行大规模的巡查,一个班一个班清点人数。各班主任闻风后,早就急匆匆跑回教室,看看自己的班级是否有逃课的学生。

当我们班主任进到教室时,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看来这次华立韦他们三个是逃不过去,挨批是肯定的,说不定还会被记大过,白榜张贴通告批评。果不其然,老师看到班上少了三名学生后勃然大怒,他使劲地拍着黑板擦,把讲台桌拍得“邦邦”响。

作为华立韦的同桌,又是班干部,我也被牵连了,老师问我怎么不及时汇报。我低着头,默不作声,其他同学和我一样谁也不吭声,老师正在气头上,谁出声谁倒霉。连班长都被一起批评时,大家更是屏住呼吸,生怕弄出一点动静引火烧身。

老师这次真是气极了,他脸色铁青,怒目而视,威严的脸上,鼻尖红红的,那道“八”字胡也抖动得厉害。训了好一阵后,老师的声音有些嘶哑了,他疲惫却又严肃地说:“小宇,下午他们来学校后,你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我心虚地看了老师一眼,深深点头,低声说好。我知道,老师这次估计也要挨校长批了。以前也是这样,只要班级出事,班主任都有连带责任。

我悄悄给华立韦发短信,把校长的巡查和老师的发火都说了。我确实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好,逃课肯定是不对的,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此被开除了。虽然我没逃课,但一样担心。我不想华立韦他们三个被开除,不想老师被校长批评,可是最初,我怎么就没劝住他们不要逃课呢?在我陷入纷繁的假设和自责中时,校长怒气冲冲地推门进来了。

老师赶紧走过去,在校长开口前,先检讨了自己,说三个逃课的学生是自己班上的,然后低下头等待校长的责备。校长严肃地环视了教室一圈后,说:“今天逃课的三个学生,下午叫他们来找我。”他走出教室后,几个老师紧跟着也走出去。老师的脸一直阴着,走到教室门口,我看到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中午放学,我走出学校不远,华立韦他们三个逃课的同学就在一棵树后面叫我。他们尤如惊弓之鸟,眼神中写着“惊惶”,脸色也有些苍白。

“怎么样?校长来教室时发火了吗?”华立韦急着问。

“校长都快爆炸了,哪能不发火。老师看来是既生气又失望,他让我转告你们,下午到学校后直接去找他,校长也让你们去找他……”我如实相告。

“怎么办呢?这次玩完了,可能会被开除。”另两个同学紧张地嘟囔着。

华立韦一时无语,他六神无主地皱起眉头,双手不停地挠着脑袋,似乎想从头上挠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要不,你们现在主动去认错,估计校长还没走,或是直接先去找老师,看看要如何解决?只是以后,再不要逃课了,影响确实不好。”我建议道。

“找校长认错?”华立韦重复一句,他眉头紧锁地思考着。平时主意很多的他,这次看来也是无计可施了。

“听你的,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华立韦考虑半晌,终是一锤定音。他带着两个同学急匆匆进了学校。

我才吃完午饭,华立韦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还好,他们选择主动去认错,而且态度诚恳,并且保证下不为例,被老师和校长轮番批评后,终是以一次“记过”结束了这件事。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我为华立韦他们高兴,无论如何,没有被开除就算是万幸了。当然这事也给了华立韦他们一次深刻的教训。

“小宇,你是对的,我应该听你的劝。谢谢你!”华立韦说。

听他这样说,我的脸倏地涨红,热辣辣的,还好隔着话筒,华立韦看不见,要不,我该有多难为情。我是劝过他,但我担心得罪人,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如果我早把这事汇报老师,早些制止华立韦他们逃课,那就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

“你不知道,被校长追着时,我们就担心死了,说是‘丧家之犬也不为过……老师说得对,他说青春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长,玩着玩着一切都玩完了。人生的路是由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累积而成的,而青春的每个脚印都是诗句,走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华立韦絮絮叨叨。

“青春的每个脚印都是诗句”,多美的语言呀,我没想到,老师在盛怒的情况下还如此诗意。

华立韦收敛了,他的改变让人刮目相看。他不仅没再逃课,而且上课也认真了,最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他考试时不再抄我的答案。他说,就算不及格也不能抄袭了。因为老师告诉他,抄袭和偷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不劳而获”。

“其实去网吧玩游戏也没什么意思。”有天课间聊天时,华立韦对我说。

“你真的都想明白了?”我逗乐他。

“嗯,真的,想明白了。老师和校长都对我说了很多。”华立韦一本正经。

“那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上的事,需要我帮忙的,说一声,我愿意帮你。”我真诚对华立韦说。我觉得,真正的好朋友是应该帮助对方,让他变好,而不是包庇他,纵容他犯错。

我和华立韦的友谊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在以前,我更多的是不想得罪人,以“明哲保身”来作为自己的原则,仔细想想,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而自私的。我真诚地接纳了华立韦,把他当成自己真正的好朋友。

我一直谨记着老师对华立韦说的话——青春的每个脚印都是诗句,我希望自己能够努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每一个脚印都扎实踏在地上,留下鲜明的印迹,纵然人生平凡,也要留下些许的精彩。

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一首诗 第6篇

5月的傍晚,康乃馨盛开得如火如荼,微风拉着花香的手在空气中奔跑。母亲节迈着温暖的脚步走来了。

田米朵抱着大大的蛋糕,和王拉拉有说有笑地并肩穿过篮球场回女生宿舍。虽然母亲不一定记得在温暖的5月有这么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别的日子,但想着母亲接过蛋糕时甜蜜的笑容和惊喜,快乐的种子就在田米朵脸上开满了花。

突然,一颗寻找地心引力的篮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地砸进了田米朵怀里,蛋糕掉在地上摔得稀烂。

穿蓝白相间球衣的李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跑了过来,说:“王拉拉,你把篮球还给我。”

王拉拉抱着篮球凶他:“你砸到人了没看见啊?赶快赔礼道歉,不然这个篮球你别想拿回去……”

没等王拉拉的话音落地,田米朵站起来对着李白大嚷:“赔礼道歉有什么用?赔我蛋糕!”那一刻,田米朵的眼睛里盛满了泪花。田米朵的家境本来就不好,前不久父亲又下岗了,为了给母亲买这个蛋糕,她省吃俭用了多久啊!

“我说李白,你父母也真不知道谦虚,生出你这么差劲儿的儿子还敢取个唐朝大诗人的名字。”王拉拉一点也不淑女,得理就不讲理了。砸坏蛋糕关人家父母取名字什么事?再说了,人家李白同学也不是故意的啊!

除了馅饼,天上还掉蛋糕

晚上,田米朵在宿舍外面的IC电话亭往家里打电话。田米朵委屈地说:“妈,母亲节就快到了,我想给您买个节日蛋糕,可是……”

田米朵侧头,看见李白正站在旁边,好像有话要对她说。半天,李白才吐出来一个带问号的句子:“是给你妈妈打电话吧?”

“要你管!”田米朵不想理他。李白交给田米朵一张字条就走开了。田米朵打开字条,上面只有一行字:TMD, Sorry。

“哎,这个李白真是坏透了,道歉都满是脏话,分明是故意来气我的。”

班上重新调换了座位,老师安排田米朵和李白同桌,老师说:“田米朵,你成绩好,以后在学习上多帮帮李白同学。”

田米朵当着老师的面表示抗议:“我不想和李白同桌。”他们之间的恩怨她一直记着。在她眼里,李白这个家伙调皮捣蛋学习差,还高傲得不得了。

母亲节的傍晚,田米朵放学回到家,母亲满脸笑意地说:“米朵,你订的蛋糕,蛋糕店下午就送来了。”

第二天回到学校。田米朵拉着王拉拉的手,笑着说:“拉拉,我替我妈谢谢你。”王拉拉满脸疑惑:“替你妈谢我什么呀?”

“蛋糕呀!”

王拉拉问:“什么蛋糕?”

田米朵说:“王拉拉,你就装吧!”

其实,没有哪个“李白”是坏的

早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在讲台上念李白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想不到这个李白还真有点儿文学天赋。文章里写的那个男孩在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自卑让他变得孤僻,不喜欢和别人说话和交往。在学校里,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因为父亲有钱而高傲,都排挤他。

同学们都知道,那个男生就是李白自己。

“同学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坏的!”班主任接着发表感慨,“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友善和尊重,给成绩差的同学多一些帮助,给表现差的同学多一些关怀和鼓励吧!”

由始至终,李白都低着头。田米朵侧目,发现他眼里强忍着泪花。

中午,田米朵不小心一脚踩空,从楼梯口摔了下去。李白正好路过,他扶着田米朵去了学校医务室。

星期六,田米朵抱着篮球去找李白,说:“对不起,早就该把它还给你了。”

李白笑笑:“谢谢你帮我保管了这么久,你不会收我的保管费吧?”

“去蛋糕店给我妈订了蛋糕,你怎么不告诉我?要不是班主任提起你向他打听过我家的详细地址,我现在还不知道。”

李白说:“你因为小时候的一场车祸,腿上留下了难看的疤痕,你不敢穿裙子怕人笑话,你拼命地用功学习,你一直梦想着上北京读大学是不是?”

田米朵愣住,原来她的秘密他居然都知道。阳光温暖,微风轻轻拂面,李白眯着眼睛。原来,李白是个这么可爱的男孩子。

愿你遇见很多的“汪伦”

冬天开始的时候,李白又要随着父亲的生意候鸟般再一次迁徙了。

田米朵去车站送李白。

李白问:“田米朵,你还记不记得,王拉拉说我和唐朝那个李白没一点儿可比性?其实啊,我和他还是有一点很相同——那就是我们都近视得很厉害。”

田米朵说:“你就瞎掰吧!”

“有诗为证啊,唐朝那个李白就曾经错把床前的明月光,看成了地上霜呀!”李白提了提嗓子,“注意!这里的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用的床,古时候的床是指井边类似栅栏的东西。”

田米朵笑了,第一次发现李白还那么幽默。此刻,空气中飘来熟悉的旋律。田米朵说:“歌里唱的一点儿都没错,明天会更好。我们都要在新的环境里更加努力!”

李白用力地点头,从行李袋里掏出本日记簿交给田米朵:“留下做个纪念吧!”日记本扉页上这样写道:“李白乘车将欲行,车站四处嘈杂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TMD送我情。”

田米朵追问:“TMD到底什么意思啊?”

“就是你的名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田米朵的简称嘛!”原来如此啊!这3个拼音字母让田米朵误会了那么久。

上一篇:警官院校下一篇:媒体化道德教育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