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融业发展

2024-09-17

江苏金融业发展(精选12篇)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1篇

一、江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一) 研究区域界定

区域是一个相对性很强的概念,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区域有不同的界定方法。根据人口素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 江苏省可划分为苏南 (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 苏中 (包括南通、扬州、泰州) , 苏北 (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 三个区域。

(二)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测量

1、金融相关比率。

该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 金融相关比率越高, 表明金融体系越发达。计算公式为:FIR= (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 /GDP, 其中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 GDP为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根据1999年~2009年江苏省金融存贷款和GDP整理计算得来

从图1可看出, 苏南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并在逐步上升, 即处在金融深化状态中, 这说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快, 储蓄能力强, 资源利用率高, 投资回报率大。资金的趋利性导致大量资金流入了苏南地区, 激活了苏南地区的经济, 使其快速发展。图中显示:苏中苏北地区在这十年里金融相关比率虽有上升, 但幅度相对而言非常小, 基本呈一条水平线, 说明苏中、苏北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与苏南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2003和2009年, 三大区域的金融相关比率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特别是2009年上升较多, 这说明江苏省各地区金融总体处在加速深化的状态中, 金融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2、人均保费收入。

该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结构, 要全面的衡量金融结构的合理性还应有股票筹资额、地区金融各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等数据, 但由于那些数据未找到, 故只用了人均保费收入作为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江苏各区域保费收入和人口数据整理得来

从2009年人均保费的结构收入图可以看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均保费分别占57%、30%、13%, 苏中、苏北地区的人均保费明显落后。苏北地区仅相当于苏南地区的2/9, 苏中地区相当于苏南地区的1/2, 苏中苏北两地区加起来都不及苏南一个地区所占的比重大。在同一个省内, 出现这么大的差距说明江苏省三大区域的保险市场发展很不平衡。

二、江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

1967年, 泰尔运用信息理论提出一个可以按照加法分解的不平等系数, 该系数满足转移原理、收入零均质性和人口规模独立性等特点。泰尔指数的大小表明所考察范围内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的大小, 取值范围为0~1, T越大, 区域发展差异越大;反之, T越小,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越小。

设Yi是第i个地区的GDP, Y为所研究总体的GDP, DLi是第i个地区存贷款之和, DL是所研究总体存贷款之和, 则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可写为:

设TSN、TSZ、TSB分别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 YSN、YSZ、YSB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GDP, DLSN、DLSZ、DLSN分别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存贷款之和。于是有:

1、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测度 (1999~2009)

资料来源:根据1999~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来

图3给出了三大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南金融相关比率的泰尔指数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 表明苏南各市金融发展差异比较大。自从2001年之后, 苏南区域内的差异开始缩小并在2006年达到最低点, 此后泰尔指数较为稳定, 在0.05附近, 但苏南各市金融发展差异还有进一步缩小的潜力;图中告诉我们:苏中和苏北区域内金融相关比率一直很小, 2007年之前一直处在0.01之下, 苏北地区只有在2008~2009年才刚刚达到0.01, 这说明苏中苏北的金融发展差异较小。

2、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三大区域内差异TW可以由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内差异加权相加而得, 即:

三大区域间的差异TB可以为:

资料来源:根据图3数据整理计算得来

从图4中可以看出, 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的江苏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比较大。从1999年到2009年来看, 区域内差异FIR的泰尔指数比较小且几乎没有波动, 这表明江苏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形成作用不大。而区域间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差异, 从图上看, 区域间差异曲线几乎都与总差异曲线重合了。从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来看,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的差异并不大, 总差异的变化主要是由区域间的差异带动的。而且江苏金融发展的差异在区域间差异的带动下逐渐变大, 特别在2005年差异达到顶峰。之后江苏金融发展差异较为稳定, 但没有缩小的迹象。从上面分析来看要减小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要从减小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着手。

三、江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成因

1、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资料来源:根据1999~2009年三大地区GDP和人口整理得出

区域经济是区域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增长速度的快慢、增长方式及效率等, 也对区域金融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总量还是从人均GDP来看, 苏北苏中与苏南之间都有着显著的地区差异, 金融资本的逐利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对金融资源更加具吸引力, 使金融资源总是会向那些收益大的地区流去。而反过来, 金融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进而促进了金融的更快的发展, 这说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会直接导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 而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又促进地区经济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大。

2、地理区位的差异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金融不但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依托, 也依赖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区域金融中心的选址, 区域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设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金融地域性和区位思想。苏南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水路交通都极为便捷, 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改革开放后, 苏南依托靠近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的地缘优势, 接受上海经济圈的辐射, 成为我国沿海沿江发展的重要地区。苏南地区在吸引外资、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等方面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比之下, 苏北地区在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构建上落在了后面。加之该区靠近安徽北部, 山东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缺少类似于上海的经济增长极的辐射。

3、金融意识的差异

不同地区人们的金融意识完善程度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金融意识的形成会受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 其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苏南地区对外开放更早, 它的市场化比苏中苏北更成熟。较高的开放度和成熟度使苏南地区的人们的市场经济的意识更强烈, 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相对成熟的现代金融意识。在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下, 其他地方包括苏中苏北地区的大量人才、资金涌入了苏南地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使苏南在金融认知、创新方面均走在了苏中苏北的前面。具体表现为苏南地区的人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意识更加普及、了解和使用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对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更加熟悉。

4、政府行为政策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主要实施了“梯度推移”的非均衡改革政策、开放战略, 采取了优先支持区位和经济条件好的苏南地区发展的倾向性政策, 然后逐步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在不同地区上采取的不同的发展政策主要为:第一, 开放政策的先后和程度的差异。政府把苏南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突破原有的体制, 使得苏南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先人一步;第二, 优惠利率政策。在信贷资源分配上, 苏南地区享有更优的政策, 并且苏南地区拥有更多的重点项目, 而重点项目能得到更多的信贷资金;第三, 区域投资政策的差异。苏南在项目审批方面享有大量优惠政策, 同时苏南拥有财政投资、税收减免等金融领域其他倾斜性的政策, 使其迅速建立了发达的金融机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

四、江苏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可知, 造成江苏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为了缩小差异实现江苏地区金融协调发展, 政府对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应起到关键作用。

1、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上文的分析证明了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是江苏区域金融发展失衡的直接原因。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缩小苏中苏北与苏南经济实力的差距, 充分利用其交通和资源, 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 积极合理地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苏中苏北地区的政府可采取更优惠的投资补贴和税收政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地区, 刺激经济发展。

2、政府政策要适当倾斜

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需要对苏中苏北地区实施更为有利的区域经济政策, 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手段, 促进苏中苏北地区建立更加健全的金融体系。在对待对苏南地区时, 可以继续实施先行政策, 保持苏南金融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最大限度地利用苏南金融对苏中苏北的极化作用的积极一面, 带动全省金融的快速发展。但必须得注意要控制实施那些可能会造成差异继续加大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苏中苏北公共投资和财政投资。

3、构建区域间金融支持与合作协调机制

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省政府在其间应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来积极促进各区地级市政府之间的合作。为了打破区域分块经营、资金流动不畅的局面, 可以建立专门的区域金融协调机构, 负责区域间的资金流动和政策协调, 促进金融资源共享, 实现金融资源的区域融通。苏南作为金融相对发达地区, 可以从技术资金上支持苏中苏北的发展, 用苏南金融成长的经验来给苏中苏北带去更多的启示, 帮助其找到最适合它们的金融发展之路。

4、大力发展苏中苏北地区的金融机构

在金融系统中, 金融机构作为整个系统的“微循环”支持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年苏南地区的金融机构不仅数量远远多于苏中苏北地区, 而且金融机构的种类也远比苏中苏北齐全。因此发展苏中苏北的金融机构不光光要着眼于金融机构数量的增长, 还要注重金融机构种类配备的齐全。地方政府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应注意对本地区发展方向的合理引导, 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合理、协调发展, 要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金融机构, 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

提高地区金融竞争力的关键是建立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人们金融意识的提高需要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苏南地区由于区域金融的优势, 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苏中苏北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形成优胜劣汰的选聘机制,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苏中苏北可以通过一些优惠的待遇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来本地区从事金融业工作。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不同的经济区之间的金融发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把江苏三大区域作为分析对象, 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 采用了金融相关比率、人均保费等指标, 并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江苏省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 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并就为了能够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地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金融,差异,泰尔指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学彬, 孙丽霞, 方茂扬.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J].南方金融, 2009, (04) :63-65.

[2]崔满红, 冯鸿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董金玲.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测度与分解[J].商业时代, 2009, (35) :82-83.

[4]杜家廷.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J].财经科学, 2010, (270) :33-41.

[5]李瑞英.浙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J].海南金融, 2010, (10) :32-35.

论江苏沿海开发金融支撑 第2篇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资本发挥着“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大量资金的聚集必将携带各类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投资活动进一步加大原有资本的缺口。因此,沿海开发应建立相应的金融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资源,突破融资瓶颈,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

1.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合作

沿海开发是一项立体工程,需要政银企各方积极参与。

首先,政府部门应抢抓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实施倾斜性财政金融政策,加快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对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的引导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体系的完善;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围绕更高发展定位,加快培育经济产业发展优势,重点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高新型、生态型、节约型的项目。围绕科学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三新”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旅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加快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其次,金融部门要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快步融入江苏沿海发展大局,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大对港口、城市、园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大对优质企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切实加大对“三农”和民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快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银行深化改革,推进农发行、邮储银行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扩充资本规模、改善股权结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要把农村金融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再次,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银行合作,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伴随着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更是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

2.拓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融资渠道

努力培植上市公司,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引导、帮助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扩大企业债券融资,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允许发行政府债券和中期票据产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引入并培育各类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设立江苏沿海开发基金。

3.引入国际资本

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长江三角洲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东风,大力引进外资,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贷款、国际产业基金,并支持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更多优质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大胆利用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海外资金,为沿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建立健全区域性金融机构体系

江苏沿海开发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亟需金融血液作为动力。且沿海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仅仅依靠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是不能满足对资本的需求。上海发展有浦东银行,天津有渤海银行,江苏沿海开发中肯定要成立提供专业性服务的银行,现已确定要成立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本地总部性金融机构。

整合江苏沿海现有城市商业银行资源,大力发展以服务沿海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积极主动邀请国际国内更多的商业银行到江苏沿海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组建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沿海开发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多元化,适应沿海开发战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5.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又是流动的,地方政府对金融的支持是决定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形势下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消除制约投资的政策和体制障碍,规范投资市场秩序,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上。人民银行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配合政府做好金融生态创建的具体组织、协调、联络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积极探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和办法。

参考文献:

[1]R·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2]中国网.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3篇

2006年,江苏昌昇为实现从普通装配制造业向精密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添置进口机床,以打造高端精密加工工艺平台。但一下子要购买数千万元的设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优化,既要能购买设备,又要让公司日常生产运营不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昌昇与江苏金融租赁公司有了首次接触与合作。江苏昌昇引进的德国肖特外圆磨,也是迄今国内第一台高精密数控外圆磨床,主要用于高端胶印机的精加工滚筒外圆。该设备可加工最大外径630mm,长度3000mm的加工件,其加工精度各类滚筒精磨后整体圆度、径向跳动、同轴度控制在0.004mm以内,为昌昇高端胶印机的制造再添利器。由此,江苏昌昇与江苏金融租赁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后期的长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江苏昌昇在为客户提供印刷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资金短缺的客户提供了融资解决方案,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从江苏金融租赁公司融资,速度快,手续简便,政策灵活,从申请到审批最多不超过10天,为他们融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节约了融资的时间成本。2006年,江苏昌昇成功帮助客户达成了6个融资租赁项目。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客户融资需求的增多,江苏昌昇帮助客户实现融资租赁的业务逐年呈翻番的发展态势,年业务量约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半,据统计,近6年来昌昇的客户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达5亿多元。

随着江苏昌昇胶印机产品档次的不断提升,业已形成以单色、双色、四色;高速、中速;对开、大对开、全张、大全张等各种规格的全系列胶印机产品,所拥有的胶印机全线产品足以覆盖全国90%以上的印刷客户,更加贴近了国内印品的需求。根据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江苏昌昇不断为客户寻求拓展新的融资渠道,除江苏金融租赁公司外,还与上海远东国际租赁、恒信租赁、欧力士租赁公司达成合作。其中,与江苏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关系尤为紧密,双方遵循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始终站在客户立场上予以考虑,成就了“制造商、融资租赁公司。客户”三方共赢的局面。

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新兴产业,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江苏地区合理引进新型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地方金融服务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金融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提高当地人员的就业率。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机会。

1 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目前随着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地方就业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从国内市场来看还是纵观国际金融市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②决定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判定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里,在行业内通常使用的是金融中介发展资产价值比率指标进行衡量的。这一金融经济发展指标是综合运用了30多个国家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其最终研究出来的结论充分说明了,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金融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整体经济形势发展好的时候,有利于盘活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让资金充分流动起来。而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候,金融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King和Levine(1993)扩展了Goldsmith的研究,选取了更多的样本数据和更多的金融中介发展指标,并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Levine和Zervos(1998)引入了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扩展了King和Levine(1993)对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指标都显著影响了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取得共识后,理论界开始研究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Allen和Gale(2000)认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导致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

在中国,著名学者谈儒勇在多年的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刘湘云、杜金岷(2005)提出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罗梦霞、杨林(2011)选取代表性的指标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长短期之分,各个金融发展要素在长短期的作用不同。吴拥政(2010)利用中国中部6个省共82个样本地级市区2000—2006年的数据,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专注研究区域性新兴产业金融与经济发展影响的专家则比较少。

2 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1 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

新兴产业是指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和前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和长远方向的发展来考虑,对经济形势的发展进行作用分析。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高精尖的科技研发,较低的资源消耗,对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家现行制度的存续和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联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数据搜索和分析的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江苏新兴产业金融的发展主要涉及到金融经济的发展,新兴技术的发展,高精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能源和材料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成为社会资源发展的中心,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发展,金融作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推动和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2009年以来,江苏省充分利用自身发展的地理优势,深抓机遇,扩大改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自身不断扩张和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不断攀升,甚至一些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新兴产业的科技发展,部分新兴技术的发展已经领先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下图在2015年,江苏可以规模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达到787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比重为12.3%;拥有资产16700.9亿元,实现产值19536.2亿元,实现利润1638.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3%、21.2%、27.4%。图1为2009年到2015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情况。

2.2 江苏经济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从1992年起GDP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后GDP增速放缓,意在调整经济结构,确保增长质量。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20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7.7%,比全国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6.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42.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8206.6亿元,增长10.6%;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2∶51.5∶37.3。江苏省人均GDP达35997元,折合5779美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9%,比5年前(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 1.9个百分点,占比由2014年的35.4%提高到37.3%。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占比由2014年的34%提高到3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6%,产值占比由2014年的20.2%提高到22.4%。

2.3 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本着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依据我国现行的新兴产业特征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我国工业行业领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本篇论文从中选择了80个小类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研究发展的对象进行抽样研究,在抽样调查研究中有22个小类行业的发展符合我国江苏新兴产业特征的发展。新兴产业金融发展指标主要选取各年度江苏省经济年报中战略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来代替,经济增长指标主要来源于各年度《江苏统计年鉴》中的GDP数据。

对江苏这二项指标2009年到2015年报表中的数据显示,重在观察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两者的发展规律中寻求发展和平衡,建立数字模型和态势发展分析。将新兴金融产业发展看做是变量数值X,而省年度经济增长GDP数据(GDP)为因变量Y,建立起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加以拟合,用以描述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具体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

从描述性分析结果可见,检验方程拟合优良,拟合度达到97.24%,说明回归方程以97.24%的概率解释样本里的数据;F检验的P值为0.000043,表明方程是整体具有非常好的显著性。另外自变量系数T检验的P值为0,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来进行检验,说明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的模型如下所示:

3 促进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的对策

从上文实证分析得出江苏新兴产业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影响其发展的另一面,两者有着相辅相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发展。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金融效率的的发展又服从于经济效率的发展,在金融与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将新兴产业化和科学化,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因此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新型产业金融发展,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发展新兴产业

需要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科学的引进新兴产业。例如苏南适合发展高薪科技产业,苏北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或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不能采用大而全的模式,避开投资重复建设的麻烦。积极发挥新兴产业的发展,扶持相关产业的进步。重点发展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电气设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这样可以提升新兴产业的GDP,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3.2 加大市场拓展协调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良好的通道,加大市场拓展及部门协调。尽管现在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但新兴产业项目实施的审批依然需要很多程序,极为复杂。构建良好的通道可以减少时间,优化流程。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主要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拉动产业的进程;财政通过补贴扩大了供给以及减免税增加收益来吸引投资;通过集中采购和定价措施进一步扩大需求。政府应该让市场力量实现兼并重组,优胜劣汰,使得经济发展更加优化。

3.3 加大创业投资力度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江苏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竞争发展过程中做的比较好的企业非常少,可以具备上市的科技型公司也极少。设立若干只创业投资基金,委托投资者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组建团队,培育科技公司是有效措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对于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也大范围的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安排好股权结构,控制好政府的出资比例,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效益进步的同时亦能推进金融发展。

3.4 改善多元融资渠道发展新兴产业

改善多元化的信贷融资渠道。银行方面对新兴产业的信贷的支持,首要体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等行业。多数贷款投向了大型企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量的行为也变相考验着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及化解能力。鼓励银行创新间接融资方式,进一步化强融资作用。加大担保资金的投入,实行风险补偿政策。出口创汇贷款,个人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等。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业融资结合方式,它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链,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2]朱志刚、王成.金融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实证与比较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3]崔卫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开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0(10).

[4]赵喜仓、徐谦子.江苏省专利制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分析[J].江苏商论,2014(8).

[5]王颖.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以苏州、南京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6]张薄洋、牛凯龙.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5(1).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5篇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城镇化等方面的改革,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政策指明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方向,赋予农村土地的金融属性意味着需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围绕着农地使用权的资本化,改革现行农村金融制度,探索发展农地金融业务。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仍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补齐短板。

【标准表述】

[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但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及网点分布来看,与城市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农民贷款和理财难等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是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自从四大国有商业从县域大规模收缩和退出后,后来只有农业银行恢复了部分乡镇机构,工、建、中三行只保留了县城支行,农业银行主要是发放粮棉油收购储备贷款,并且缺乏乡镇网点配置,支农作用有限。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只在少许乡镇设置了网点,基本上只对农户和个人发放一些小额贷款,而一些村镇银行,机构都设在县城中,贷款也都投放给了县城的企业和大户,村镇银行根本就没有“进村”,徒有虚名。

二是涉农金融机构支农乏力。

近年来,虽然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放贷主体主要是优质涉农中小企业,对农户的贷款比重下降。虽然农村信用社仍是农户融资的主要途径,但一些农村信用社转制农村商业银行后,脱农、离农倾向凸显。不少农村信用社升格农商行后,抖搂掉了“合作”的性质,披上了“商业银行”的袈裟,其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一下子蜕变为“利益而贷”,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指标安排不开的情况下,甚至停止了农户贷款业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是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首先是地方政府从农民手中低价或无偿征用土地转让获得较大的增值收入后,给农民的土地补偿等费用没有足额回补给农民,使农村资产流失严重。其次是邮政储蓄等金融渠道的吸存多贷出少,导致流出的农村资金数量较大。调查显示,大部分县域的存贷比都小于50%,与大中城市平均存贷比差近20个百分点,显示出农村资金支持城市。此外,乡镇龙头企业迁址城市、农民工进城读书、子女进城购房等费用支出也使农村资金流失于城市。

四是融资成本依然较高。

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需求首先是贷户居住分散,单笔额度小,自然灾害多发;其次是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获得更多借款人详细的状况,也不容易掌握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第三是家庭资产的变现能力不足,农户所拥有的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牲畜以及农机具等资产现今仍很难变现、流转。造成农村金融的“两高一低”,即交易成本、系统性风险高,而回报低。而农村企业由于资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少,抵押物不足,贷款数量不高,银行放贷的成本也不低。从贷户的角度来看,目前银行贷款仍是农户融资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式,且贷款的利率水平上浮较高,有的达到上浮100%;同时,目前抵押物评估费用、工本费用、保险费用等收费较高,直接增加了融资成本。

[措施]

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三农”,就要成为促进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农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有必要加快推进农业金融制度创新,尽快构建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要整合现有金融机构体系,加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业务上的互补,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覆盖农村金融需求。要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驻城镇化区域,为城镇经济主体提供证券投融资和保险服务。推进农业企业上市、发债直接融资。

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存款准备率、再贷款、利率、直接信用控制和金融监管政策等工具,对农村金融供给总量、金融支农成本和收益、农村金融组织结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与农村金融风险进行调控,促进农村农村金融实现组织体系健全、资本充足、产品丰富、运行安全。

二是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创新。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农村金融创新创造了条件。金融机构要重在扩大抵押担保范围上下功夫,如充分利用现行农村政策,创新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及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针对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创新“信贷+保险”产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金融服务模式。

加快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理顺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渠道,提高资金流动及运用效率。引导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推动服务网络多元化、手段多样化,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村,贴近到农户。发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强大结算和理财服务功能,普及互联网金融和手机银行业务知识,促进农民网上理财。

三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大力推动农村信用建设,通过开展“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村”创建活动,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依托各乡镇、村及其他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建立信用档案,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在县域涉金融机构间共享,实现农户经济档案及信用等级评定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作用。同时,全面推进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提高征信数据库的利用率,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四是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要科学界定涉农贷款口径,增强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对涉农贷款实行贴息补偿、增补农村金融机构资本金、减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和所得税、与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财政支农风险补偿基金等形式,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运营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6篇

“创业贷”帮扶青年再创业就业

今年,高邮农商行紧抓“农村淘宝”落户,当地政府把农村淘宝作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的重要舞台,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主动创新,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就业推出“创业贷”,加大对大学生村官、青年信用示范户、35岁以下创业青年等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服务,让青年创业之舟驶向梦想的港湾。

该行一方面与当地劳动保障局沟通掌握下岗再创业客户信息,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的,单独登记调查,建立档案,开展尽职调查、授信管理,在调查过程中重点关注借款人人品、民间融资情况等因素;客户持《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及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到社区居委会填写相关表格并进行创业项目贷款申请预报,由所在居委会公示推荐报劳动保障局指定的担保公司,经“创业指导小组”审查讨论通过,客户凭认定意见书申请办理贷款。目前已为167户下岗失业人员提供1678万元的创业扶持。

另一方面加大对创业青年的信贷扶持力度,与当地共青团、人行协作,评定600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小额贷款专柜,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的“四优先”;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在一般客户授信额度的基础上,上浮30%-100%,并适当延长授信期限;积极创新贷款模式,推出“公司+农村青年”、“公司+专业市场+农村青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等模式,引导青年走“加入组织,联合发展”道路。

“巾帼贷”倾心服务捍起半边天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既然环境这么宽松,发展高效农业各级政府又有贴补,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遇,再闯一番新天地呢?方松林,创业路上,她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但是不服输的韧劲却点燃了她坚持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高邮农商行结合当地现代农业政策及妇女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推出“巾帼贷”贷款,积极扶持妇女创业。在方松林创业初期,该行便伴随左右,在提供80万元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组织业务骨干担任金融顾问,为创业初期的发展积极献策,并协调村组流转土地,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松林一期投入全部实施钢架大棚,主要种植青椒、包菜、西红柿等10多种反季节蔬果,销往省内两家大型超市和南京、扬州及苏锡常地区规模较大的饭店。目前,年经营总收入近500万元。今年,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方松林将增加投入,陆续新上冷藏车间、净菜加工车间等,有一定的资金缺口,该行积极跟进,提前调查,完善信贷资料,拟增加110万元的授信,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据悉,为做好妇女创业贷款业务,该行与当地妇联、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及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业妇女提供信贷支持。创业妇女向当地妇联提出申请,由妇联、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查,妇联、劳动社会保障局、金融办、人行审核,申请网点通过实地调查、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开展授信放款。同时,开展“三送”活动一送金融政策、送贷款上门、送防电信诈骗知识,面向创业人群解说信贷知识,普及信贷流程,鼓励支持更多的家庭女性创业创新,对“十佳创业女性”、“三八红旗手”、“巾帼岗位标兵”、“巾帼信用标兵”等创业典型优先提供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的信用意识。

“驿养贷”让断保对象养老不再难

“感谢你们这么详细地给我讲解了这个贷款政策,要不然我就准备欠着那几年的保险费,直接把退休办了。现在按照这个政策,贷款把所欠的5年保险费补上,不但不用还贷款利息,而且每月养老金还多了不少。这样的政策真是好!”日前,正在办理“驿养贷”助保贷款手续的退休职工陈先生高兴地说。

由于企业改制、家庭经济困难,当地部分退休职工一直没有经济能力正常缴纳社保,也一直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今年以来,高邮农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加强与当地人社局、财政部门合作,于9月份推出“驿养贷”助保贷款,让断保人员养老不再难,实现助保对象老有所养。困难退休职工经过一次性申请、受理、审批程序,当天便可办理助保贷款,然后按正常手续办理退休。该行一方面落实当地特殊困难群体助保政策,将年龄65周岁以内,市属改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从改制置换身份之日起,至今未正常续保,且当年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困难退休职工均纳入贷款对象。另一方面根据“指定管理,专人经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额度控制,权限管理”的原则,在营业厅由专人引导客户办理,同时,印制一批宣传折页,将需要准备的材料、办贷流程图等明确告知前来咨询的客户。

江苏科技金融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7篇

十一五以来, 江苏科技与金融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先导, 大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0年, 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1%,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跃居全国首位,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 201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近5%, 社会融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江苏正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迈进。总体上看, 江苏科技金融工作虽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已初步呈现出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同步增值的态势。

1.1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自2006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目标以来, 省各有关部门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明显加速, 突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 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的良好环境。2010年,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加快江苏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旨在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2011年, 为进一步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 促进全省新兴产业壮大规模, 我省又适时出台了《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与此同时, 省内各级地方政府基于本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 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扶持政策, 有些地区的科技金融改革试点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无锡的“530”高科技培育计划和苏州的创投引导基金试点等特色工作更是成为全国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的典范。

1.2 科技信贷多渠道持续增长

银行信贷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多年来一直是我省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依靠, 各类科技信贷资金通过多种渠道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政府资金带动作用突出。我省一直十分注重通过政府资金率先投入带动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如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设立以来, 省拨经费的71亿元已先后用于701个项目, 带动总投入新增832.48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就达到293.21亿元, 并有94个项目承担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二是各类风险补偿与贷款奖励助推作用明显。一方面, 全省已有22个市、县 (市、区) 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工作, 共完成312个项目的受理、立项, 发放贷款271笔, 贷款总额5.5亿元,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40.6亿元。一批规模小、融资难但创新含量高的科技型小企业因此获得银行贷款, 并通过减息、免担保等方式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 降幅平均达到38%。另一方面, 省科技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由政策实施第一年的6000多万元逐步增加至2010年的9100万元, 累计达到近3亿元, 四年内带动科技贷款新增量达到300亿元;三是银政战略合作营造良好互动氛围。省科技厅已与国开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与2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省内主要银行已承诺未来三年向新兴产业提供至少500亿元贷款。省金融办、人行南京分行、省银监局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沟通对接, 大力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年”等活动, 引导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加适应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需求。

1.3 直接融资、创业投资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 省金融办、省证监局等政府部门抢抓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大力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截至2010年末, 全省境内上市企业累计融资额近2000亿元, 涉及169家上市企业,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另据统计, 2010年全省共有30家企业累计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386.3亿元, 发行企业数、发行金额分别比历史最高年份增长100%和86%。历年累计发行金额已达到1150.9亿元, 在全国位居前列。在省级创业投资优惠政策的激励和示范效应作用下, 全省7个省辖市先后出台了促进创业投资加快发展的相关意见, 苏南、苏中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县、区纷纷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截至2010年底, 全省已有13个省辖市和16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园区设立了创业投资机构, 并带动国际、国内各类资本的涌入。2010年全省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达到275家, 管理资金规模达588亿元, 创投机构数量、资金规模、资金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且其中70%以上创业投资投向了新兴产业领域。去年底, 由苏州创业投资集团与国开金融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首支国家级大型人民币母基金正式成立, 总体融资计划达600亿, 规模居全国第一, 其中首期150亿元资金已经到位。我省创业投资机构已累计投资了1968项国家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项目, 成功培育出无锡尚德太阳能、苏州科达通信、南京大贺数码、南大苏富特、南京高齿等知名上市公司和一大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1.4 新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取得突破

针对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服务区域相对集中等特点, 我省正着力打造一批新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可贷可投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明确全省19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均可申请成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目前已有7家科技小贷开业, 5家获准筹建, 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资本金达33亿元。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支行的创建工作。经省银监局认定和批准, 全省已有8家科技支行成立, 实行专业化的科技信贷运营模式和考核评审机制, 特别是都建立了由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等比例出资共建的信贷风险专项补偿资金池, 政策导向十分明显。三是积极发挥商业银行内设科技信贷专业团队和组织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江苏银行等地方银行法人机构在苏南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组建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招商银行总行在苏州建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 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1.5 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丰富

为有效解决“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各类金融机构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 大力推动科技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一是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取得突破。省级层面于2007年设立了省专利实施专项资金,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相继制定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措施,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已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0笔、贷款金额约1.3亿元。无锡、镇江分别于2008年、2010年先后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城市。二是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取得突破。2010年, 全省首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荷塘月色”在扬州成功发行, 基金规模2亿元。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先后成功承销8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三只集合票据, 累计融资7.3亿元, 银行在手储备的集合票据项目也已接近20单, 涉及数十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抱团式”的集合融资, 江苏科技金融发展潜力将在信托、债券市场上得到充分显现。三是科技保险创新取得突破。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已在全省实现保费收入超1.6亿元, 为参保的科技企业提供了700多亿元各类风险保障。

2 促进江苏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抓住我省被列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的有利时机, 正确把握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 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 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 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集聚, 使江苏成为全国技术与资本要素最密集、科技金融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1 发展科技支行和科技信贷业务部, 创新信贷支持体系

一是积极增加科技创新信贷支持。引导支持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科技领域的信贷投入, 有条件的要安排专项信贷规模和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培养高素质信贷专业团队, 开发适应科技信贷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抵 (质) 押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满足其合理资金需要。鼓励各商业银行探索以贷款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二是加快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建设。各国有商业银行和总部在我省的骨干商业银行要依托国家及省级高新区, 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合理布局、平衡发展, 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信贷业务部。要从总行、省级分行层面对科技支行和科技信贷业务部实行专门的信贷管理与考核机制, 不以存款为主要考核指标, 主要考核科技贷款总量和结构;不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 原则上要求盈亏平衡、保本微利。

2.2 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基金,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是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推动市、县 (市、区) 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或母基金, 吸引社会资金创立或参股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和支持海外资金来我省设立创业投资机构, 海外资金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凡投资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 给予结汇便利, 并积极争取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 (QFLP) 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创业投资特点的资本筹集、投资决策、考核评价、转让退出和激励约束等制度, 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特别是国有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高科技企业的投入力度。二是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促进非上市科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培育, 支持其尽快上市;鼓励已上市科技企业通过再融资、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功能, 加快做强做大;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有效运用不同债券产品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三是建立健全科技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省及各市产权交易中心 (所) , 依托省技术市场, 加快建设区域性非上市科技企业产权交易中心, 开展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让、相关抵质押物流转和处置;健全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系统, 大力推动股权登记工作, 建立全省统一的股权登记数据库, 鼓励非公开上市的科技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

2.3 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打造新型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科技企业集聚度较高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以及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产业园的县 (市、区) , 可申请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实行股东招投标制度, 引导和鼓励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资金实力、经营诚信度高的民营科技企业投资兴办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实力的创投公司成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股东。二是引导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要树立社会责任感, 强化规范经营意识, 坚持做到“三不”和“三个不低于70%”, 即不吸收公众存款、不做假账、不放高利贷;投向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的贷款总量占全部贷款比重不低于70%, 小额贷款总量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低于70%, 3个月以上期限的贷款总量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不低于70%;逐步提高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比例, 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开业1年以上的, 股权投资金额占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不得低于5%;开业2年以上的, 股权投资金额占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不得低于10%;开业3年以上的, 股权投资金额占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不得低于15%。

2.4 发展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业务, 健全金融风险分散体系

江苏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成效 第8篇

关键词:江苏银行业,科技金融,政府

1 江苏银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3月末,江苏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授信3238.28亿元,贷款2374.16亿元,其中担保贷款1242.1亿元,占比52.32%;抵押贷款804.3亿元,占比33.88%;质押贷款155.78亿元,占比6.56%;信用贷款129.2亿元,占比5.44%。江苏辖内12家商业银行共设立科技支行35家,其中苏南23家、苏中7家、苏北5家,35家科技支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余额为135.72亿元。

2 江苏银行业金融机构取得的成效

2.1 业务模式日渐多样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科技型企业的行业特点,针对性地发展了多样化的业务模式。如农行全省10家科技支行战略合作伙伴数量达到94家,包括55家创投公司、10家科技担保公司、5家专业无形资产评估公司等,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联盟体系。又如南京银行搭建了“银行+政府+创投+担保+保险+小贷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业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2.2 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围绕科技型企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经营特性,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研发专属产品:如农行“金科通”、交行银行“科贷通”、江苏银行“科技之星”、南京银行“鑫智力”等系列产品,以单一或组合产品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3年末,江苏银行“科技之星”贷款业务已覆盖省内所有地市,贷款余额11.68亿元,发放专项贷款累计1645笔,贷款总额37.65亿元,对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3 政府政策给予扶持

自2009年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办法,一是对科技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年递增20%以上的银行,由省财政每年按科技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新增量的1%给予风险补偿奖励,后奖励比例增加达到2%;二是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补偿合作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贷款损失;三是建设江苏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

3 江苏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困难

3.1政府激励措施尚未落到实处

目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银行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但相关政策还不够细化,部分政策可操作性还不够强。例如目前尚未出台专门促进科技支行等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监管、奖励等政策,对科技型企业增量部分的奖励往往是对大中型科技企业信贷增量的奖励,无法更好地激励银行增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3.2 科技企业融资担保未根本解决

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往往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虽然近年来江苏的融资担保市场快速发展,但绝大多数担保机构包括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出于风险控制和盈利回报考虑,对科技企业融资担保条件较高,服务面和担保量还有待扩大。

3.3 无形资产评估交易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让、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权威、专业、能够取得银行信任的评估机构,缺乏完善的无形资产转让、交易市场,导致银行在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方面较为谨慎。如江苏目前专业开展知识产权评估的公司较少,苏中、苏北的企业需联系外地有资质的评估公司,方可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4 政策建议

(1)相关政府部门尽早出台鼓励政策的落实措施。如增加安排专项资金对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科技金融业务给予一定奖励,出台对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加大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和发放科技创新产品(如信用担保类、专利权质押)的银行贴息及风险补偿力度。

(2)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网络,搭建科技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科技企业了解各种新的金融服务政策,为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分析科技企业真实的创新发展情况和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筛选推荐科技企业客户,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江苏“碳金融”现状和发展前景探究 第9篇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活动,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起源于为应对国际气候的剧烈变化而制定的2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和《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自《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 有关低碳经济投融资的活动也随之兴起。碳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包含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要素,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低成本途径, 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作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碳金融提供了低碳经济所需要的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支持, 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1) 国际背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以CO2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2004年底的10亿美元持续增加到2012年的1800亿美元, 交易总额增加了180倍;交易数量也从0.1亿吨增加到现在的100亿吨。截至2012年底, 碳金融市场成交额已达到1800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金融交易市场。基于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全球的交易平台也在积极构建中, 但目前统一的碳交易国际市场还未形成, 大多数交易主要集中于各国家或区域内部, 但是碳交易市场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在相关的金融交易制度上有巨大差异, 以致跨市场交易难以实现, 出现国际碳金融市场高度分割的局面。因此, 各国家及区域应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碳金融市场。

(2) 国内背景。

我国是CDM机制中CO2核证减排量最大供给国, 但我国目前所有的交易所, 都只是主要从事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 且参与主体以政府设立的公募基金和商业银行为主。因此总的来说, 我国碳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发端阶段, 金融机构也没有充分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发展思路上来。碳交易和碳金融产品开发存在法律体系欠缺、监管和核查制度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 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与当前欧美碳交易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目前我国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但这是初级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必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江苏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1) 发展现状概述。

江苏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极快的工业增长带来的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无疑给江苏碳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数据显示, 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一直稳步上升, 从2000年的1.98亿吨持续上升到2007年的4.7亿吨。虽然这些数据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却远远高于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这些碳金融发展较为先进的省市。因此江苏通过碳金融市场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的迫切性也尤为突出。目前, 江苏省已着手规划试点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开发区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 低碳转型的现实迫切需要江苏对全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碳源、碳排放进行调查, 对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江苏制造业的碳排放占全省的90%以上, 这一特殊的经济结构使其在节能减排、发展碳金融市场时需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省内制造业企业中。相关数据显示, 江苏省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 碳排放总量差异较大, 而某些苏北地区如徐州虽然工业不如苏南发达但其碳排放量处于全省第2, 说明这些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 江苏具有很大的地区间排放权和能耗量交易的市场需求。江苏省发改委近日宣布, 江苏将在苏州 (苏南地区) 、镇江 (苏中地区) 、淮安 (苏北地区) 等3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 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出售给排污企业, 随后排污企业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卖, 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这一重要举措表明, 江苏将大力发展省内碳金融市场。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省内碳金融市场尚未完善。江苏的碳金融业务尽管前景广阔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与国内其他碳金融市场相比, 碳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第一, 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交易所有20多家, 但江苏直至2012年底才有了江苏苏州碳交易所, 主要从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再生资源交易和节能减排技术交易, 而且这也是江苏目前环境能源领域唯一的交易平台。可见, 江苏碳金融交易的发展不仅起步晚且发展较为缓慢。第二, 碳金融交易品种少。江苏碳金融主要体现为绿色信贷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和对高碳产业的限制, 但绿色信贷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 更缺乏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碳金融产品种类少必然带来投资者参与碳交易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省内碳金融发展速度。第三, 江苏目前的碳金融交易市场管理不严, 随机性大, 自发性强, 导致投资者难以对市场前景作出准确预测,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金融交易的参与率及碳金融市场的完善。

②省内碳排放量日益增加且分布不均。近年来江苏省在经济总量提高的同时也日渐增加碳排放, 且苏南、苏北碳排放总量差异很大。首先, 近几年来江苏的碳排放量快速上升。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还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却高于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展及碳金融发展都较为迅速的省市。江苏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要超越北京、上海这类城市还需要不断努力。其次, 江苏的碳排放分布不均。苏南地区如苏州、无锡、南京等由于经济发达, 碳排放量均处于全省领先, 其中苏州的经济总量和碳排放量都处于全省第1, 说明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消耗量大, 碳排放量也大。苏中地区如:镇江、扬州等地虽然碳排放总量只有苏南地区的1/3, 但其人均碳排放量却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说明在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 能源的利用率低, 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在全省各个机构的支持下不断进步。

③省内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我省碳金融发展由于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 抑制了金融机构开拓碳金融业务的积极性。CDM和“碳金融”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走入我国, 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 因而对在国内碳交易市场地位不高的江苏来说, 对碳金融的认识就更少了;同时, 政府及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尚未完全了解, 低碳金融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也未成熟, 因而省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蕴藏的巨大商机。大部分金融机构认为, 现今开展绿色信贷等碳金融业务, 仅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却无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 江苏应更好地平衡碳金融业务的风险与收益,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 鼓励商业银行或其他主要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产品的研发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增强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和交易规则的认识, 使各企业能大胆进军碳金融市场, 促进江苏碳金融的发展。

3. 江苏碳金融市场未来发展

(1) 必要性分析。

①促发展———助推金融创新, 完善碳金融市场。与国外及国内较发达的碳交易市场相比, 江苏落后的碳交易市场不论是规模上还是功能上都有很大差距, 完善江苏省内的碳交易体系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迫在眉睫。一个完善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能够:第一, 有效利用碳排放资源。第二, 带动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近年来, 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介入, 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也有了巨大发展。新兴的衍生工具为碳排放权的供求双方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江苏苏州碳金融交易中心目前主要从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再生资源交易和节能减排技术交易。江苏碳金融创新必然带来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增加、碳金融市场的活跃, 从而推动江苏碳交所成为全国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之一。

②促转型———带动江苏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现阶段带动经济由“高碳”向“低碳”模式转型已是当务之急。碳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是减排CO2的重要途径, 碳金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 将减排的激励政策与CO2的排放约束相结合, 使排放量大的企业为减少减排指标的购买降低成本而减少排放;排放量低的企业为了通过出售排放指标获得收益而不断减低排放。另一方面, 碳金融交易不断将资金注入到绿色低碳产业, 激励政府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 促进企业不断研发低碳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与流动资金。还可以同时实现在短期内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在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目标。最后, 打造一系列金融工具组成的碳金融体系, 构建完善的碳金融制度, 能够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能力, 改变能源消费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惯性, 使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

③促增长———维护企业利益, 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理论研究表明, 碳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参与碳交易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如:项目合作者的寻找、价格的确定、资金的运转和风险的管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各企业在碳金融市场上经营能力较低、多样化水平不高、持续竞争力不强。随着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 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渠道, 满足企业运行碳金融项目的资金需求, 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CDM交易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也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提供了便利:首先, 碳交易特别是CDM交易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其次, 减排的资金和技术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也为江苏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减排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机会。

(2) 可行性分析。

①政府支持碳金融的发展。由于碳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较短,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比较多, 所起的作用也相对较大。政府既要充当市场的组织者, 也要充当市场的参与者, 甚至还要充当市场的监管者。江苏省政府积极组建政府型碳基金和信托型投资公司, 为中小企业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收购本省企业的碳减排资源, 为省内参与碳交易市场的企业提供资质担保、融资、风险共担等方面的支持, 积极参与全国的碳金融市场;在碳衍生品等二级市场交易中,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投入必要的成本开发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 吸引国际资本进入江苏省碳金融市场, 加快省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江苏省政府还引导商业银行加快碳信贷市场的建设, 为参与碳减排的企业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碳融资服务。在国家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必定能对江苏省碳金融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②碳减排资源丰富, 碳金融发展空间大。中国具有极其丰富的碳减排资源, 是全球最大的碳减排市场之一, 而江苏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 能源消耗量巨大, 是我国碳减排资源重要的供应地之一。江苏为努力实现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目标, 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CDM项目。在全国碳金融快速发展的条件下, 江苏也根据自身的优势, 运用自身丰富的碳减排资源, 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江苏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完善的政策支持, 还在于发达的工业所带来的碳减排资源, 江苏独一无二的政策、金融和社会环境, 是促使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 江苏碳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③宏观经济环境稳定, 碳减排成本优势明显。江苏碳金融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2方面原因:第一, 江苏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的经济实力排名中, 江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 这无疑给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最优越的前提条件, 也是江苏发展碳金融市场的绝对优势。第二, 减排成本低。发达国家调整能源结构、改造技术、更新设备需要支付较高费用, 从而使得减排成本比国内高出许多, 这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2012年我国各省市获签发的CDM项目数量中, 江苏省就占了8个, 位于全国前列, 这说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国内寻找合作项目时把江苏也列入了重点发展对象。

(3) 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对管制高度依赖, 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 主要是由于合作不够导致较大的政策风险和高昂的交易成本。江苏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同样问题, 因此, 扫清发展障碍、克服发展困难、强化合作是发展碳金融市场的重点所在。从对减排的态度来看, 江苏高度重视低碳发展, 把推进生态省和发展绿色低碳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 深入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健全市场化机制, 切实把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种种迹象表明, 江苏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正向好的方向转变。不过, 由于各省利益需求不同,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可能意见相左, 比如, 是否需要对某些省的碳排放进行限制, 如何确定各省的碳排放量, 怎样设定统一的监管制度等。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足以阻碍江苏碳金融发展速度, 江苏乃至全国的碳金融交易将很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遥, 刘倩.碳金融市场:全球形势、发展前景及中国战略[J].环球金融, 2010 (9) :64-69.

[2]郭大为, 仲云云, 仲伟周.我国碳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及政策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4) :9-63.

[3]张明珅.对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10 (4) :8-9.

[4]董智, 王世进.江苏省碳排放量特征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14) :8253-8254.

[5]刘解龙, 王思思, 刘丹侠.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与企业竞争力[J].湖湘论坛, 2010 (1) :11-15.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10篇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无论是从国内市场来看还是纵观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决定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判定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里, 在行业内通常使用的是金融中介发展资产价值比率指标进行衡量的。这一金融经济发展指标是综合运用了30多个国家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其最终研究出来的结论充分说明了, 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金融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整体经济形势发展好的时候, 有利于盘活金融市场的货币资金, 让资金充分流动起来。而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候, 金融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加国民经济收入。King和Levine (1993) 扩展了Goldsmith的研究, 选取了更多的样本数据和更多的金融中介发展指标, 并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Levine和Zervos (1998) 引入了一些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 扩展了King和Levine (1993) 对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和银行发展指标都显著影响了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取得共识后, 理论界开始研究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Allen和Gale (2000) 认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导致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

国内著名学者谈儒勇在多年的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而刘湘云、杜金岷 (2005) 提出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罗梦霞、杨林 (2011) 选取代表性的指标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长短期之分, 各个金融发展要素在长短期的作用不同。吴拥政 (2010) 利用中国中部6个省共82个样本地级市区2000—2006年的数据, 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专注研究区域性新兴产业金融与经济发展影响的专家则比较少。

二、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分析

(一) 新兴产业金融发展

新兴产业是指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和前沿, 2009年以来, 江苏省充分利用自身发展的地理优势, 深抓机遇, 扩大改革,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自身不断扩张和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不断攀升, 甚至一些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新兴产业的科技发展, 部分新兴技术的发展已经领先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下图在2015年, 江苏可以规模以上的新兴产业企业达到7870家,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比重为12.3%;拥有资产16700.9亿元, 实现产值19536.2亿元, 实现利润1638.4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5.3%、21.2%、27.4%。下图为2009年到2015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情况。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和长远方向的发展来考虑, 对经济形势的发展进行作用分析。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高精尖的科技研发, 较低的资源消耗, 对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家现行制度的存续和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 联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数据搜索和分析的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江苏新兴产业金融的发展主要涉及到金融经济的发展, 新兴技术的发展, 高精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能源和材料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 成为社会资源发展的中心, 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发展, GDP达35997元, 折合5779美元,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9%, 比5年前 (2010年) 提高4.6个百分点。

江苏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1.9个百分点, 占比由2014年的35.4%提高到37.3%。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金融作为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推动和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 江苏经济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从1992年起GDP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3年后GDP增速放缓, 意在调整经济结构, 确保增长质量。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2005.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2014年增长7.7%, 比全国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456.7亿元, 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42.3亿元, 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8206.6亿元, 增长10.6%;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2:51.5:37.3。江苏省人均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 占比由2014年的34%提高到3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6%, 产值占比由2014年的20.2%提高到22.4%。

(三) 新兴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本着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依据我国现行的新兴产业特征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中, 我国工业行业领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本篇论文从中选择了80个小类工业企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研究发展的对象进行抽样研究, 在抽样调查研究中有22个小类行业的发展符合我国江苏新兴产业特征的发展。新兴产业金融发展指标主要选取各年度江苏省经济年报中战略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来代替, 经济增长指标主要来源于各年度《江苏统计年鉴》中的GDP数据。

对江苏这二项指标2009年到2015年报表中的数据显示, 重在观察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在两者的发展规律中寻求发展和平衡, 建立数学模型和态势发展分析。将新兴金融产业发展看做是变量数值X, 而省年度经济增长GDP数据 (GDP) 为因变量Y, 建立起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加以拟合, 用以描述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具体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

从描述性分析结果可见, 检验方程拟合优良, 拟合度达到97.24%, 说明回归方程以97.24%的概率解释样本里的数据;F检验的P值为0.000043, 表明方程是整体具有非常好的显著性。另外自变量系数T检验的P值为0, 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来进行检验, 说明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 具体的模型如下所示:

GDP=25751.81162+0.740319054*REV

三、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从上文实证分析得出江苏新兴产业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种作用有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 也有影响其发展的另一面, 两者有着相辅相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发展。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效率的的发展又服从于经济效率的发展, 在金融与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 可以将新兴产业化和科学化, 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因此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促进新型产业金融发展, 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发展新兴产业

需要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 科学的引进新兴产业。例如苏南适合发展高薪科技产业, 苏北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或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不能采用大而全的模式, 避开投资重复建设的麻烦。积极发挥新兴产业的发展, 扶持相关产业的进步。重点发展电子设备, 通讯设备等。电气设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这样可以提升新兴产业的GDP, 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 加大市场拓展协调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良好的通道, 加大市场拓展及部门协调。尽管现在简政放权, 简化审批程序, 但新兴产业项目实施的审批依然需要很多程序, 极为复杂。构建良好的通道可以减少时间, 优化流程。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主要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拉动产业的进程;财政通过补贴扩大了供给以及减免税增加收益来吸引投资;通过集中采购和定价措施进一步扩大需求。政府应该让市场力量实现兼并重组, 优胜劣汰, 使得经济发展更加优化。

(三) 加大创业投资力度发展新兴产业

目前江苏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和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竞争发展过程中做的比较好的企业非常少, 可以具备上市的科技型公司也极少。设立若干只创业投资基金, 委托投资者成立基金管理公司, 组建团队, 培育科技公司是有效措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对于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也大范围的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安排好股权结构, 控制好政府的出资比例, 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效益进步的同时亦能推进金融发展。

(四) 改善多元融资渠道发展新兴产业

改善多元化的信贷融资渠道。银行方面对新兴产业的信贷的支持, 首要体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等行业。多数贷款投向了大型企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量的行为也变相考验着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及化解能力。鼓励银行创新间接融资方式, 进一步化强融资作用。加大担保资金的投入, 实行风险补偿政策。出口创汇贷款, 个人贷款, 票据贴现融资等。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业融资结合方式, 它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链, 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

摘要: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发展在全国具备一定优势, 正在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源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目前江苏省金融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综合数据得出:江苏金融业近几年突发猛进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必须促进江苏新兴产业金融得到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兴产业,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周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978~2000) [J].金融研究, 2002 (10) .

[2]朱志刚、王成.金融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实证与比较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5) .

[3]崔卫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开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贸易, 2010 (10) .

[4]赵喜仓, 徐谦子.江苏省专利制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分析[J].江苏商论, 2014 (08) .

[5]王颖.江苏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以苏州、南京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5) .

[6]张薄洋, 牛凯龙.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 2005 (01) .

[7]樊徐斌.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研究——以新能源产业为例[M].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8]Goldsmith Raymond.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9]Levine Ross and Renelt David.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ss 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Sept., 82 (04)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11篇

取款“村村通”,构建农村金融网络

河口镇黄庄村有4千多人口,近千名老人。虽然到最近农商行的营业点只有几里路,但由于附近车来车往比较多,仍然给老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经过现场勘察,县农商行决定在黄庄村附近的小卖部设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服务点,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小额支付便民点”。小卖部店主李先生告诉记者,每个月来这取钱的老人近百人。已经73岁的黄富国说:“自从在村里设立小额支付便民服务点后,我再也不用过几条马路去取钱,方便多了。”

为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沛县农商行共设立这种“小额支付便民点”308个,实现了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为了实现助农取款点的功能多元化,沛县农商行在对308个助农取款点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了213个优质助农取款点进行功能拓展和标准化建设作,升级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以村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集小额取现、零钞兑换、消费转账、公用事业费用缴纳、金融知识宣传、农户信用信息采集、金融消费投诉接报等功能于一体。目前,电子机具在全县各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该行还不断挖掘、丰富银行卡功能,完善电子银行系统功能,积极促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阳光信贷”,打造支农“绿色通道”

“阳光信贷”不只是一种新的贷款服务方式,更是一项惠民工程。沛县农商行将“阳光信贷”与创新金融产品、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创建信用村镇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屯镇张街村农民张敏是推行“阳光信贷”工程的受益者,目前她已经成为该行的AAA级客户。张敏创办的是一家小型加工作坊,生产季节性强,对贷款的时效性要求很高。“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只要通过同行担保提交申请,基本上+星期内资金就可以到位。”张敏说,由于农商行贷款手续简单、放款及时,给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该行还把农户办理贷款需要满足的条件及评级授信、贷款发放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内容公布于众,提高信贷业务的透明度,让客户了解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全过程,逐渐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同时,该行还不断优化阳光信贷操作流程,实现阳光信贷移动调查、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

“量体裁衣”,创新金融产品

沛县农商行顺应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和服务需求变化,积极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工作,大力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着力点,农户在授信额度内可“随用随借、随借随还、周转使用”,不需提供抵押、担保,最高授信达5万元。同时,对信用户及信用村、信用镇辖内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真正让利于民,实现共赢。

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该行积极研发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例如,加强融资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科学运用微贷管理等先进技术,开发多样化有特色的农户、商户贷款产品。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升级,该行还积极创新涉农科技金融产品以及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信贷产品。

目前,沛县农商行创新的产品包括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兴农贷”、妇女创业贷款、农村青年致富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小微新易贷、住房按揭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品种,全方位满足农村金融的各类需求;圆鼎借记卡、“易贷通”卡、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额便民支付点,便民金融服务触及每个镇和行政村。

江苏金融业发展 第12篇

新兴产业代表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对国民经济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各国各地区为了在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都争相发展新兴产业。如何发挥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新兴产业规划中特别提到要从加大金融税收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鼓励开展直接融资和创新科技金融合作等四方面将新兴产业与金融融合。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探讨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最后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构建多赢发展模式。

1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1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近年来,围绕该问题, 有关部门加强指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创新金融工具和方式。上海、陕西、新疆等辖内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多家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实行独立信贷政策,专门办理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江苏省由地方财政出资设立基金,对科技贷款进行奖励和风险补偿。证券行业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新兴产业的直接融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接近90%。主要面向新兴产业的三板市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保险业中,多家保险公司积极推进科技保险。风险投资也日趋活跃。

1.2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在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配套机制等方面还不成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企业自身层面

我国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存在约束,地区、行业、 部门之间相互分割,严重制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合力的形成。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仍不完善,缺乏新兴产业发展必需的前瞻性技术储备,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另外,新兴企业在人才储备上不充足,尤其缺乏高水平的技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1.2.2政府层面

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政府扶持力度和方式仍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政府政策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制度缺陷,不能有效支持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在扶持资金的数量上,政府目前提供的扶持资金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新兴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同时,因财政投资数目巨大,新兴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让各部门得到经济实惠, 所以财政拨款往往集中在少数重点科研项目上,对一些具有潜力的中小项目则无力支持。在政府工作机制及效率上,目前涉及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登记、安全信息管理等的政府管理机构较多,各机构间工作机制和流程有待优化,复杂的机构组成有必要进行适当精简。

1.2.3银行方面

银行贷款是众多企业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新兴企业由于其自身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和银行制度约束很难获得贷款。首先,众多商业银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大多是不动产,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企业不动产严重缺乏,丰富的无形资产(例如知识产权)并不能使企业获得贷款,这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其次,银行现有产品不能适应新兴企业的信贷需求,信贷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再者,目前大多数银行仍将新兴产业贷款与其他贷款采用同样的标准来考核,让众多具有潜力萌芽期的新兴企业不符合融资资格。

1.2.4资本市场方面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不足,包括:(1)资本市场门槛过高,企业经营年限、业绩、最低资本规模的限制,以及过高的上市挂牌费用都制约着刚起步的新兴产业;(2)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创业板市场规模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之间未形成良好的转换模式,给风险投资的退出带来了一定困难;(3)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与交易体系不完善,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充足但不动产缺乏,目前的交易体系严重制约新兴企业想要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以及进行技术转让。

2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不同发展周期,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最突出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产业风险因素、政府政策因素、融资结构因素和金融市场因素。

2.1初创期的产业风险因素

2.1.1技术风险

新兴产业技术更替快,即使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也会随时被淘汰。另外,很多新型产业过度依赖技术创新,却忽略了产业发展系统工程中与之对应要素组合的升级与配套,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和产业化。

2.1.2资源短缺的风险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众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过大。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越发严重。各项资源短缺使得发展新兴产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在未来新兴产业产品市场价格不确定的情形下,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较高。

2.1.3竞争过度的风险

目前已知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过窄,许多地方在选择新兴产业时就难免会“撞车”。据统计,全国有16个省市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有19个省市将新能源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有20个省市区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必然会造成地区间产品趋同、竞争过度的局面,严重影响新兴产业发展效率。

2.2成长期的政府政策因素

成长期企业初具规模,逐步走向正轨,企业有了相对稳定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的资产更多,融资难度下降,资质、信用也有改善,这使新兴企业更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且对外融资地位也更为主动。另外,政府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发展。 以江苏省为例,表1是近几年来的江苏省政府对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表。

2.3成熟期的融资结构因素

成熟期企业有良好的信用体系,与商业金融机构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时企业若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需考虑上市筹集资金的问题。同时,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等也会参与到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活动中。该时期投资风险下降,融资能力增强,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结构调整成为最重要的工作。

2.4衰退期的金融市场因素

衰退期企业销售额不断降低,企业应及早进行升级或转型,避免因过度价格战导致利润大幅下降。处于该时期的新兴企业没有产业上的风险,国家政策影响也越来越少,金融市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在证券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来说,其金融支持模式的选择愈加多元化。企业可以向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向发展,也可采用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应对资金链断裂问题。但我国金融市场资本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资本退出的成功范本与经验都较为缺乏。

3发达国家金融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美国和日本是新兴产业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与地区,且各有特点,其新兴企业融资方式的经验值得借鉴。

3.1美国新兴产业的融资机制

在政府金融支持模式的选择上,美国在强调市场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同时,政府支持方式大多建立在市场基础性作用上,以政府直接融资和税收政策支持等方式实施,包括政府直接融资、税收政策支持和市场融资机制。其中,市场融资机制就美国产业发展与金融机构合作情况来看,实际上形成了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融资金额大, 占比高,尤其股权融资,在众多新兴产业公司的融资组成中占相当数量市场份额,新兴产业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

一直以来美国都非常注重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美国许多证券市场都为这些产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除了美国本土新能源企业外,世界各国的新能源企业也大多偏向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美国证券市场秩序良好、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从不同层面上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求。美国证券市场层次如图1所示。

3.2日本新兴产业的融资机制

日本政府和各界对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日本企业融资模式呈现政府干预下的银行主导型企业融资模式。

由于资源匮乏,日本非常注重节能,日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给予直接融资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因此,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进度。除了政府直接融资外,日本政府还对新能源、环保、新型汽车产业提供间接金融支持, 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另外,银行是日本新兴产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它主要采取银团贷款方式,银行长期贷款占绝大多数。日本银行体系每年都要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这两大新兴产业高额度资金支持,且对属于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性质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开发项目规定了特别利率。

4金融支持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设计

基于对美国和日本新兴产业融资机制分析,考虑江苏地区产业特色与政治、经济特殊性,本文认为,现阶段江苏新兴产业政府干预色彩较浓,要逐渐转变这种模式,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支持与金融市场支持齐头并进的新局面(见图2)。

4.1政府金融支持

4.1.1 政府直接融资

政府直接融资应该结合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重点支持江苏的优势产业与企业。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新兴产业。集成创新资源, 将现有政府用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用于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海外资金同步跟进,将资本和知识、 资本和产业融合共同发展。

4.1.2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

加大金融税收政策扶持主要通过提高对企业贷款贴息、授信额度、研发和产业化补助、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把资金引入新兴产业。另外,要明确新兴产业保险保费补助政策,制定明确的标准,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险、关键研发设备险进行专家测评,从而确定合理的差异化补贴标准。

4.2金融市场支持

4.2.1传统商业银行贷款

首先,传统商业银行要针对现阶段江苏众多新兴企业贷款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创造新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具有授信期限合理、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满足相关企业融资需求。如采取分期定额、利随本清的还款方式,创造企业与银行双赢局面。其次,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以新兴企业信贷业务充足的人力作保证。再者,商业银行要从完善内部贷款操作流程入手,下放部分信贷业务审批权,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最后,健全信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贷前做好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贷后密切监测借款人经营活动及资金安全状况,随时掌握借款人财务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

4.2.2资本市场金融支持

首先,股权融资。针对现阶段江苏新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特点,鼓励新兴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上市以后发展良好的新兴企业将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且适当放低上市标准,完善监管体系,让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得到良好发展。其次,债权融资。目前,我国债券类型都以交通运输、电力、煤炭等基础行业企业债券为主,新兴产业债券发展先天不足,严重制约新兴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融资。单个新兴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能性较小,但可将若干经营状况好、成长能力强的企业捆绑起来,申请集合发债,提高发债可能性。

4.2.3创新型风险投资

创新型风险投资可从三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制定《私募资金法》。规范私募资金行为,提高私人投资积极性,引导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产业。其次,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多种形式投资者进行风投,适当放宽外国资本进入我国风投市场的限制。再者,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较理想的方式是扩大创业板市场数量,降低上市条件,使风险资本通过证券市场较为自由地进出风险投资企业,发挥风险资本作用,促进风险投资与新兴产业有效结合。

5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的对策建议

经过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对江苏新兴产业发展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制度的对策建议。

5.1企业自身层面——走自主研发之路

新兴产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技术是新兴产业的生命,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载体,才能真正控制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控制全球经济产出流向。且关键核心技术往往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难以用金钱购买,引进技术还具有明显地域特征,难以形成原始性、集成性的技术创新,所以自主研发才是长远之策。

5.2政府层面——建立健全财税扶持体系

新兴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各级政府要转变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方式,在原有财政补贴扶持基础上, 要引导创投基金更为市场化,更具效率。优惠政策要涉及各方面,对支持新兴产业的金融机构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规范财税部门对银行科技贷款坏账的核销程序。还应通过政府采购或政府补贴消费等手段积极培育市场,引导金融支持。

5.3银行层面——建立匹配的信贷审批体系

商业银行应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把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方向,适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和拓展优质客户群。根据新兴产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立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贷款风险的信用评价体系。另外,商业银行应在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新兴产业信贷业务研判,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信贷审批体系,严控各种信贷风险,以实现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

5.4金融市场层面——实行宽松的上市程序

上一篇:内生性驱动力下一篇: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