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2024-05-29

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精选12篇)

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第1篇

一、企业之道:和为贵

企业如同经济社会的细胞, 企业和谐关系到员工权益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政治稳定。从特质生成的角度来理解, “和”是指各要素的联系与共处。传统文化崇尚礼制, 强调“礼之用, 和为贵”, 礼是手段, 和是目的。人际交往主张“君子和而不同”, 治家有“家和万事兴”, 做生意有“和气生财”, 军事战略强调“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总之, “和”非常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主体。企业和谐是企业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不少企业倡导“家文化”或“家园文化”, 许多企业领导都有把企业办成“员工之家”的美好理想与情怀, 还有不少企业将“爱厂如家”、“爱企如家”作为员工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和衷共济”是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共事的主要衡量指标, 也是企业内部团队建设的指导原则。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尤其要讲究内外和谐,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兼顾社会效益, 在追求自身效益时, 也要为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带来利益, 避免危害社会和自然环境。事实证明, 竞争对手之间过于争强斗胜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 而合作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共创利益, 共谋发展。“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企业同样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效益观, 义利共生, 以义取利, 才能共存共荣, 基业长青。

二、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企业在践行“和”文化理念时, 往往很难处理“和”与“同”的关系, 甚至以“同”代“和”, 这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引起注意的。实际上, “和”的前提就是不同, 在一个整体系统中, 必然存在而且必须存在不同的要素, 即差异。在企业内部, “不同”表现为层级不同、职责不同、岗位不同、收入不同等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 而是要通过对差异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企业更高效益, 体现组织更大公平。“求同存异”或“求大同、存小异”, 这一“存异”的“同”或存“小异”后的“大同”, 已经不是简单的”等同”, 而是有机的组合, 即”和合”。中国人常说的“大同理想”, 其实质正是对和谐境界的追求。和谐是不同元素在组织大系统中的有机组合, 这种组合应为组织大系统的总体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这是和谐的目标, 也是和谐的标准。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 首要的是培养开放和包容精神, 否则不但达不到和谐的目的, 反而容易导致企业新的危机。在企业的组织建设中, 一方面要尽量做到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通过科学高效的分工合作实现企业高效运营。另一方面, 在战略选择上要不断强化差异竞争, 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 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赢得市场先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不长, 尤其是在企业集团管理方面经验不足, 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没有认识到“文化统一”和“文化同一”的根本性质不同, 过分强调集团文化的“同一性”, 甚至以“同一”代替“统一”, 结果反而抑制了下属企业的积极性, 限制了下属企业的发展, 久而久之, 整个集团的发展必然丧失活力, 企业文化原有的先进性也将随着时间推进变得过时落后。这一点, 在集团公司母子文化建设中必须要格外注意。企业内部的和谐问题, 在兼并、重组、整合的企业中表现尤其突出, 由此产生的企业文化融合问题也是企业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企业正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企业整合中的文化融合问题, 使企业各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文化整合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无不提醒我们:只有先接受现状才能改变现状, 只有先包容落后才有可能改变落后, 只有先照顾到重组各方的利益需求, 耐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才能实现整合力量做大做强目标。

三、和谐要素:股东、员工、客户、社会、自然等, 共生共存

企业和谐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诸多内外部和主客体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社会以及自然等方面。这几个方面, 具体到不同的企业, 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股东方面, 不同性质的企业, 比如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 股东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员工方面, 从层级角度来看, 员工群体中有高、中、基层之分;从职能的角度来看, 有决策、管理、技术、生产、营销、服务等职能及岗位分工不同,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客户方面, 作为企业的服务对象, 有的同处一个产业价值链, 有的是终端消费者, 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作为企业, 有责任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价值、无危害、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社会方面, 是个更大的概念, 既包括设备、原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商、业务分包商等业务伙伴, 又包括媒体、政府等。离开社会各方, 企业无法独立生存。自然方面,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给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带来的严重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安全。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始终是主角, 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四、和谐系数:人本、民主、诚信、合作、责任, 多管齐下

企业和谐是主客体间的动态作用过程, 一个和谐有序的企业, 必须要处理好企业内外部的关系。以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心, 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性因素:人本、民主、诚信、合作、责任、公正等。如果企业高度重视发挥这些功能性因素的作用, 企业的和谐系数就会不断升高。总结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经验, 企业和谐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对待员工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建设“人本管理型”企业;二是在对待客户方面, 要树立“诚信经营, 以义取利”的理念, 建设“诚信经营型”企业;三是在产业关系上树立“价值共享”的思想, 坚持竞合共赢的合作理念, 建设“友好合作型”企业;四是对待自然要树立“节能环保”的思想, 坚持绿色企业的发展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五是在社会责任上树立“感恩回报”的思想, 建设“全面责任型”企业。

事实证明, 如果以上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处理不当, 就会引发企业内部不和谐甚至严重内耗, 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值得庆幸的是, 许多企业对此早已引起足够重视并以企业文化的方式明确体现。还有许多企业, 同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企业和谐的诸多要素, 主动摆正企业和谐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和谐之律:“他律”与“自律”并举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第2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各项任务与要求,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如何建设好企业和谐文化。首先必须对它深刻思考、认真定位。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深刻认识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我们每天在想、在做的一些事情的累积。文化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土壤,和谐文化是企业和谐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所在,是和谐社会的坚实根基,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和谐。和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含时代的要求,也包含现实的需要;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包含世界各国文明成果。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和”、“和谐”、“和合”,强调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普遍的、自觉的观念和行为,建设和谐文化,实质是用先进科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武装员工头脑,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员工发展的管理行为方法。从广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过程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文化。而树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价值观为核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来自人内在的力量,它决定了企业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运作,是企业从产生、生存、发展到成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因此,只有对企业文化真正内涵的正确理解,对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有一个深刻认识,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才能使建设企业文化不偏离方向,才能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独特性,实现文化创新则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灵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独特性。是每个企业独有的、具有个性的文化,这种个性是长期积累和探索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骤然产生的,也不是照搬的、千篇一律的企业文化,更不能仅停留在写几篇宣传标语,编一本企业文化手册上,它需要广大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而不是由某个领导或某个人拍脑袋想出来、写出来的。一个企业要形成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形成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形成更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卓有成效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员工的思想状态,在构建独特企业文化上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成熟、完整体现自身特色企业文化的贯彻实施。

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实践、逐渐积淀、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是在不断变革、修正、发展中产生变化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这是一种僵化、静态的思想。社会、市场经济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因而在不同时期,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提炼、总结、创新、升华。比如:一个公司在成立伊始指出的宗旨到战略总体目标和工作方针的系统表述,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管理不断规范,必将会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去逐步建立规范更深化的新的企业文化。所以说,只有继承传统原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需求,不

断思考、寻找,推陈出新、创新服务于生产、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企业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

三、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对员工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是要通过企业制度去实现的。当前国内外一些主流企业不同程度在推广一些新的管理模式,这无可非议,但这类管理带来的不足也显现出来,比如: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使员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有一些企业虽总结了一些文词精美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但没有全落实到企业制度和员工行为中去,没有在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笔者认为:作为制度文化,它在约束、规范个人行为的同时,应使得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一是人才资源开发制度。应着眼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大资本理念,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二是科技创新制度。重点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资本增长的作用,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科技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的作用;三是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尽可能地从满足员工技术、技能和其它知识需要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五是员工收入分配制度等等,只有以上制度的建立,才能把规范制度形成观念,使员工乐于接受并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从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做为切入点。通过企业经营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等形式影响员工习惯行为,从而实现管理机制与生产经营、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之间的有机连接,才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四、增强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聚合力。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形成宣传思想工作内容创新、方法创新的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要满足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群体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既坚持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一致的愿望和要求,又涵盖不同群体和阶层和社会和谐文化创新运动。同时,需要先进企业文化发挥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功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要紧密地联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教育群众和帮助、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企业共同的信念、增强企业凝聚力、培植企业全体员工的和谐精神。

五、构建和谐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企业的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人的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企业中人的心情是否舒畅,人的内在潜力激发的如何,是与工作的绩效相辅相承的,人事和,企业兴。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坚持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就是要把员工的发展放在主要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不断提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坚持企业持久发展的源泉,要使企业在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用先进文化提升先进

生产力,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在管理中,体现管理者尊重人、理解人、与员工加强沟通,让管理亲和于人,建立各种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从切实关心员工诉求、关怀职工生活为切入点,感化员工,如对员工遇到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探访、慰问;对困难员工实行的扶助救济措施的实施等。探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促进员工个性化与普遍化的全面发展,在用人方面,坚持知人所长、用人所能、遂人所愿;在工作过程中,要激发员工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体现人文关怀,使员工自觉从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变化;让员工明确与企业的利益互动互为的道理,使员工思想上牢固确立先进文化观念,并见诸于行动,最终形成工作氛围融洽,员工团结、竞争力强、齐心协力打造和谐企业文化局面。

建设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物业 第3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在物业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多数物业公司的员工70%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物业公司员工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甚少,对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熟悉,造成工作方法简单、粗糙,表现在交往能力弱,不能与客户及有关单位进行有效的业务沟通。因此,对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释不清或解释错误,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影响了公司形象,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员工定期进行专业服务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是物业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要求员工按照企业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及流程工作,使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能恰如其分,并让员工知道每一步所体现的观念和意义,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服务技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形象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文化通过导向、凝聚和控制作用,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优良的自我形象,向社会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让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使企业在信誉、品质、服务等诸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物业服务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和抓住业主、使用人和潜在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他们对于企业的接受程度。有人说,成为一名好的物业人,就是要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也就是说物业服务工作其实就是不断地和业主、使用人等各种对象进行沟通。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的形象是通过这些员工的言行举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传递给了每一个受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这个物业企业的接受程度。所以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大使,而這个观念完全需要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单纯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是不能达到的。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当前,智能化、专业化已经成为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理、服务、体制、技术等方面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成员采取企业所期望的行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自觉地实现企业目标,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稳扎稳打,避免受到经济规律的制裁。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向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能够使全体员工认同其核心价值观,从而使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自觉参与管理,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文化风格的影响力具有持续性、传承性和示范带动性,不会因为管理者的变迁而终止和淡化,对企业现在与未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遵守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紧密联系企业实际,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战略,促使企业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和科学服务及管理方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文化支撑。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既是物业服务的管理目标之一,又是物业服务企业文化传递给业主的良好载体。文化活动易于接受、老少皆宜的特点可以帮助企业将文化在娱乐和休闲中更自然更广泛地传递给业主,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物业服务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与业主或使用人、业主委员会、政府各部门之间不仅是信息交换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文化交往的过程。企业的文化只有很好地与社会文化相协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物业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小区,更多的是对业主及其家庭的管理和服务。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服务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固然也是必需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业余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物业服务范围内的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价值观,形成小区的公共意识,构建文明、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万方物业公司奥林分公司)

(责任编辑:胡 正)

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第4篇

一、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观念形态的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即具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就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企业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能够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运营的企业。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建设的方向,巩固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地调节理顺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凝聚人心,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可以进一步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因此,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和谐文化,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的这一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所以,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融入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员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全体员工,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全体员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和谐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其次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兴企、以文化人,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提高职工的道德素养,使员工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牢固树立和谐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的和谐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科学和谐的企业经营理念过程中,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和可塑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人的塑造、人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二是要树立追求效益的理念。任何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实现其经济效益为目的。否则,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就会面临困境甚至破产,和谐就无从谈起。三是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诚信。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就是要把对和谐、诚信的追求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实现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四是要树立和谐竞争的理念,把企业的竞争力孕育在良好的体制和治理结构中,使人才资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注重企业精神的培育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和闪光点。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中,营造紧跟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企业文化中逐步形成的。它是能够集中表现本企业的风貌、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群体意识;它是员工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企业精神与企业和谐文化的辩证关系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重视企业精神的培养本身就是对企业文化的促进和发展,而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正是企业精神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在培育和提高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以促进和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动力的企业精神;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企业行业的特点和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失时机地因厂因时制宜,不断凝练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管理思想和制度,培育企业精神。

(四)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源于群体文化,表现为一定企业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一是要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入手,引导和激励广大员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技术素质、文化素质、道德和家属尤其是子女的素质。二是要将企业的精神、理念灌输到企业员工中,引起员工行为上的改变,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通过沟通、传播实现员工行为和思想上的转变,最后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三是企业工会组织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增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要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团队的合作和企业的向心力。四是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和谐、宽松、积极向上、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企业和谐文化过程中,要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建立起多种沟通渠道。

企业要采取领导接待日、定期的会议、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面谈、员工意见调查等多种方法与渠道,实现员工与管理者、与企业的全面沟通,充分的沟通才会和谐。

2. 要确立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主要管理者应当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适度放权。

其他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也要分工明确,相互之间协调配合,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达到上下级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 企业管理者要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财富,

要用心去爱每一位员工,关心其冷暖,体贴其疾苦,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使之在和谐的气氛中潜心工作,创造效益。

4. 开展好各项娱乐活动,

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真诚的友谊,形成亲密的团队。

三、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将企业和谐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体现、渗透和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而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过长期的灌输和形成,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成为自觉行为。所以,管理制度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并存和相互补充的,文化管理不可能代替制度管理,特别是由于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要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或制度管理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造成管理的缺失。只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特定的含义和内容。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不是以此取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互为条件,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的目标都是为企业把握前进的方向,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也理应成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努力促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自觉地利用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自觉地利用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三)正确处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运用文化管理本身就是实现管理科学的具体途径。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说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企业文化推动制度创新和企业发展,制度创新和企业发展又催生更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地把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谐的企业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地把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5-10-18.

劳模文化助力和谐企业建设 第5篇

在**公司,劳动模范这一特殊群体的作用日渐明显,形成了“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气,劳模文化正成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导向,助力企业和谐发展。

尊重劳模——开辟劳模通道

**公司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观念注入劳模评选、培养和

管理工作中,在激励机制上大胆创新。他们建立了“管理、技术、技能、劳模”等人才发展四个通道,引导劳模在管理、技术、技能等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中成为“513”人才乃至国家级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争当更高级别的劳动模范。去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的4名员工中有一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称号;在获得“**省技术能手”称号的30名员工和**公司选拔的72名“513”人才中,有很多是省部级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劳模。

学习劳模——诞生劳模品牌

在长期的实践中,**公司注重宣传、塑造劳模形象,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导向、带动作用。去年5月,首次以劳模姓名命名8个班组,工会从300多名劳模当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劳动模范拍摄系列专题片——《“爱心”的榜样“平安”的楷模》,在公司系统各单位同步展出、在网络视频上播出;各基层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发挥劳模的拉动和辐射作用,用劳模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和优秀业绩影响和带动职工。

近日,**公司编发了《**省电力有限公司2006年群英谱》画册。画册收录了**公司系统一届六次职代会暨2007年工作会上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省公司2006标杆单位、先进单位等,并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深深感染了职工群众。

关爱劳模——关心劳模生活

一直以来,劳模备受干部职工的尊重和关爱:工会做好日常劳模服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劳模资料档案,为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打好扎实基础。去年,省公司先后组织三批生产一线、劳模等37名员工赴千岛湖等地旅游休养;慰问省部级劳模75人。基层工会热忱为劳模排忧解难,为劳模办实事、好事达150多项。

据**公司党组成员、工会主席王幼成介绍,2006年,**公司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四连冠”、“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劳模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们已成为推动又好又快建设海峡西岸坚强电网、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成为积极实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楷模。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政治思想工作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劳动关系

1、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1.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共同的价值理念。企业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树立“人重于物”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设“人本管理型”企业,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 着力培养职工的和谐心理,营造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精神力量。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中职工与管理者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每位职工的潜能,从而加快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其中,树立职工的和谐心理尤其重要。和谐心理是指职工保持的一种健康积极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职工的和谐心理是支撑企业和谐的精神力量,也是企业能够稳健发展的基本前提。培养职工的和谐心理,一是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理念,主张职工与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二是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要求,利用一切宣传手段,使全体职工学习和领会和谐的深刻内涵,为职工的和谐心理打下良好基础;三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职工形成个体人与社会人、感性人与理性人、享受自主权的人与负责任的人相统一的人格;四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

2、企业和谐文化要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氛围

2.1 以价值观为基石,建设和谐文化体系。企业价值理念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质量观、经营观、安全观、服务观、人才观、学习观、环境观等一系列企业价值观。要以这些企业价值理念为核心,分别形成质量文化、经营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学习文化、环境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2.2 倡导和谐人际关系,筑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企业内部各种群体之间既有分工、目标和个性上的不同,又有着共同认可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互动,融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企业才能正常健康的发展。在职工中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要完善民主沟通机制,通过召开职代会、“党群座谈会”等手段,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经常面对面协商工资增长、生活福利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小组,扎实开展“员工生病必访,员工调动必访,员工情绪低落必访”等必访工作制度。三是要把诚信友爱作为开启职工心理和谐的金钥匙,建立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友爱信任的桥梁,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

3、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文化建设载体。完善文化建设载体是企业和谐文化的重心。企业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要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企业的每一项活动,每一种仪式、每一座建筑物,都传递着一种信息,彰显着企业理念,营造着文化氛围,有的还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因此都可以看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些体,使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吸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还要善于设计、创新工作方法,丰富载体、开拓途径,创造文化氛圍,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3.2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保障。建设和谐文化,关键是要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同时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在培育形成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过程中,注重倡导和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正确协调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推进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正确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深化文明企业、文明职工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形成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

3.3 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和推行。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导干部要负责企业文化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作为要持之以恒地宣传、推广并带头实践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要把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3.4 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大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和职工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要把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本质安全,更加注重诚信规范,更加注重文明和谐。

3.5 注重人文关怀。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干部职工多方面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要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妥善应对重大心理危机事件。以情感人,从生活待遇、文娱体育、精神生活等方面关心关爱职工,最终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

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需要建设理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念文化相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戴钢书.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谢铁芳. 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J].学理论,2010(1).

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共建和谐企业文化 第7篇

一、义乌市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义乌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 大力加强企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文化特色基地 (队伍) 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7月,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义乌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着力通过培养、引进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优秀人才, 在全市形成一万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者, 一千支较稳定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 一百名创作演艺骨干, 一批德艺双馨的作家、艺术家文化队伍, 意在充分展示全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 以繁荣丰富职工文化为己任的专业艺术队伍———市工人业余艺术团应运而生。2007年3月, 根据省总工会的要求, 市总工会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成立工人艺术分团 (队) 的通知》, 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 新光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艺术分团 (队) 。经常丰富活跃的职工群众文化使“工人艺术团送戏进厂”、“江滨之夜”、“企业文化艺术节”成为了义乌唱响借助文化力量提升百万职工素质的主旋律。

(二) 职工文化俱乐部 (阵地) 不断完善

根据统一部署, 义乌基层职工文化俱乐部从2003年开始创建, 目前, 除城区建有三馆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三院 (书法院、画院、剧院) 、一团一办一公司 (婺剧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电影公司) , 13个镇街道均建有文化站 (职工文化俱乐部) , 其中5个镇街道还建有文化中心 (其中省级文化明珠3颗、金华市级明珠2颗) 。目前, 义乌市共有10个镇街万册图书馆、5家国有影院、36家农村电影队。多数规模以上企业也都花大力气, 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起了职工文化俱乐部, 推动了基层文化俱乐部的建设。为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市财政加大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11年至今, 全市各镇街道农村社区新增了224个篮球场, 30个排球场、180条健身路径、50个室内活动场地。现全市共建有篮球场980个, 室内体育活动室856个, 健身路径300条, 使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3.124平方米。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也纷纷主动投入资金为俱乐部添置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如浪莎集团自筹资金50多万, 全面装修文化中心, 改造了图书室、棋牌室、室内健身房, 建成数字电影院、电子阅览室;新光集团俱乐部自筹资金, 投入了100多万元, 新建1 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 该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室、演出场所、健身房和排练厅, 设施非常完备。同时, 俱乐部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 先后举办了多次全市性的基层职工文化俱乐部展演活动, 各重点骨干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 组织开展企业文化俱乐部专场文艺活动, 很好地展示了俱乐部文艺团队的风采, 并进一步激发了各企业的创建热情,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建设工作。此外, 市总工会还多次组织举办了企业俱乐部管理人员和文体骨干培训, 不断提升俱乐部人员素质, 规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使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各类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发展迅速

近年来, 全市进一步完善职工活动中心、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职工书屋以及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类传统文化阵地的建设, 为引导职工群众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和场所。在此基础上, 各地各企业还结合当地实际, 创新开发了一些新型文化活动场所。如恒风交通运输集团创办了“文化超市”, 为职工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量足质优的“文化套餐”, 让他们如同“点菜”一般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想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已成为流行于义乌市企业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三鼎控股集团成立了职工宣教中心, 使之成为“服务经济的载体、思想教育的课堂、文化娱乐的阵地、科技传播的纽带”, 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贝克曼服饰公司建立了外来员工俱乐部, 开创了一种以“服务、娱乐、教育、维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外来员工综合管理新模式。2007年, 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和市文化局《关于深入开展义乌市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精神, 以建立“职工书屋”为抓手, 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 努力为职工“创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撑。经过精心组织、筹备, 全市共完成了“职工书屋”筹建企业1 000余家, 藏书量达20万余册, 较好地满足了职工对学习新科技新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需求, 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 进而带动了读书热。在2011年“职工书屋”评比活动中, 新光控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职工书屋称号;宾王中学、装饰城、三鼎控股、贝克曼服饰、浪莎针织、梦娜袜业等6家企业被浙江省总工会授予省级优秀职工书屋。这些新型文化活动场所的建立和发展, 推动全市企业文化建设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当前义乌市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组织层面还存在“二多三缺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三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 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总工会作为职工文化的组织实施部门, 担负着对职工文化的引导、开展、规划、培训等职责。就我们义乌市总工会而言, 作为职工“学校和乐园”的工人文化宫自身存在“二多三缺少”现象。

“二多”, 一是指职工文化生活的需求总数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 义乌全市职工人数已有近百万, 即使是每位职工一年只需求一次文化、娱乐或教育活动, 对应的总数也是非常可观的;二是指职工的审美需求和求知欲望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实的劳务市场还是买方市场, 竞争压力必然造成劳动者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综合性的活动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此“二多”对全市唯一的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工人文化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缺少”, 一是缺少场地。由于旧城改造, 义乌市工人文化宫随市总工会一起搬入保联西街新办公地址后, 仅余留两间办公室, 共计面积约30平方米, 缺少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直接导致各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缺少人才。义乌市工会工作事务繁重, 加之机关人员编制少, 如若不抽借文化宫人员及下属单位人员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造成文化宫人员机关化现象严重。三是缺少活动。没有场地、没有人才造成活动缺少, 活动缺少又造成没有收入来源, 没有收入造成活动无法举行……如此循环, 致使文化宫逐步陷入困境之中。

(二) 企业普遍存在四个“化”的问题

第一, 思想认识上的简单化。有相当部分的基层工会工作者对职工业余文化认识还过于简单化, 片面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 可多可少, 可有可无,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 活动阵地上的模糊化。有多家企业在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后, 不重视职工文化生活。一部分由国有、集体改制过来的企业将原有的“职工俱乐部”或“职工之家”挪作他用;部分非公企业则将相关活动场所“过度功能化”, 一间小小的房间承担了“会议室、电教室、阅览室、荣誉室、党员活动室……”等多种功能, 其中部分功能在时间或作用上是冲突的。阵地的模糊, 也造成了企业改制后虽然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职工队伍日益壮大, 但职工文化生活却日渐贫乏的现象。

第三, 活动形式上的一般化。缺乏个性和情感, 体现不出行业和企业特色。活动形式仍停留在以弘扬主旋律的演讲、加强身体素质的球赛、丰富业余生活的文艺汇演等传统的模式上, 缺乏开拓与创新。

第四, 参与主体上的表面化。由于职工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定义与指向, 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缺乏明确目标, 对员工的思想、行为方式也缺乏积极主动的引导, 职工主动性参与不够, 出现了少数人热情高, 多数人冷落的现象。

三、关于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基层职工俱乐部建设为基础, 以“职工书屋”建设为突破口, 以市、镇 (街道) 二级工人文化宫和外来职工活动中心为重点, 积极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义乌市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一) 加强阵地建设

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政府将文化宫工程尽快立项上马, 彻底解决阵地问题。二是由政府对工人文化宫进行适当资助, 由文化宫租用合适场地开展各项活动, 待达到收支平衡点时终止资助。此方法只能临时性解燃眉之急, 且文化宫活动不比职工学校的学校教育, 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远高于对人员的要求, 临时租用一来场地较难租到, 二来频繁变动地址也不利于发展。

至于基层单位的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建议以加强“十个一”建设为主。即归纳一种企业精神、订阅一批报纸杂志、建一块黑板报、一个活动室、一个宣传橱窗、一个图书室、出一份厂报、谱一首厂歌、组一个文娱团队、设一个体育场地。针对不同的企业, 实施不同的目标, 对于一般的小型或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要达到3项以上要求, 中型或经济效益中等的企业要达到5项以上要求, 大型或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必须达到8项以上要求。

(二) 加强队伍建设

市工人文化宫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加强队伍建设。“走出去”主要是指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走出去”主要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与组织活动能力。“请进来”主要是指通过聘请老师进行文化、体育项目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文化、体育、教育等活动的水平, 聘请的老师不占编, 按协议支付薪资。

基层单位可以按照企业规模, 开展不同的队伍建设。规模较大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组成多支职工文化、体育等队伍;一般规模的企业可以建立1—2支队伍;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以社区、村等为单位组成职工文化、体育等活动的队伍。同时, 积极推进职工艺术团队建设, 调整充实市工人艺术团。将职工艺术业余团的触角不断向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总工会要主动做好基层文化建设辅导工作。市总组宣部和市工人文化宫坚持经常下基层, 为工会干部和文化骨干讲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与任务, 使他们拓宽工作思路, 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举办“秧歌、腰鼓、戏曲、声乐培训班”和“新义乌人文艺骨干培训班”等活动。

(三) 丰富活动内容

丰富职工文化建设, 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

第一, 精神文化类, 即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主人翁教育、价值理念倡导、企业精神和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等。这个类型应用的形式包括:一是选树岗位明星, 先进生产 (工作) 者, 推选工人先锋号、劳动模范等。通过这些活动, 开展事迹宣讲, 学习座谈, 使先进人物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二是参与性的职工自我教育, 谋求多层次发展的活动方式, 运用各种平台, 民主研讨, 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成长融为一体, 共促共荣, 得到双赢。

第二, 有形文化类, 即职工的文艺、体育和智力竞赛。这个类型应用的形式有:摄影 (像) 、书法绘画、歌舞说唱、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棋牌等。通过这些日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活动的开展, 寓教于乐地陶冶职工情操, 潜移默化地让职工在活动中得到体能、智力的锻炼和知识的增长。

文化宣传部门和总工会应对典型企业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给予大力支持,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指导基层工会配合行政开展各类职工思想文化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同时, 加大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开展宣传调研, 抓好阵地建设, 强化培训指导, 做好帮扶服务, 积极引导和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 从而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培育人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风尚, 推动义乌市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摘要:职工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 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从而推动构建和谐企业,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义乌市总工会联合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引导和推进基层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建设, 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培育职工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文明风尚,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第8篇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 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企业凝聚力, 构建和谐企业,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信息文化, 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 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同发展。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实现“人企合一”。要办好企业, 必须研究好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能持续发展的不是产品或服务, 而是企业文化。

2. 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良好的企业形象, 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企业要脱颖而出, 形象战略尤为重要, 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 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 企业形象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 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 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 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 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 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 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 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 提高生产效率, 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声誉, 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 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 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强化职业道德。“人心齐, 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协作与团队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感情紧密度、企业的团队精神、向心力等。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修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于某一方面, 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 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 从而迸发出创造力, 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荣誉融为一体。

5. 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学习氛围。

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 必须建立起激励机制。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当成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 在企业中养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 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 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对组织成员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企业文化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 但企业文化需要管理者来设计、创建和推动。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传播者、驾驭者。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 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 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 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而不能全盘西化。

7. 牢固树立人本思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使每个职工都有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 从而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和创建, 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因而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从资源角度看,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水平、竞争力。因此, 牢固树立人本思想, 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9篇

一、以人为本, 尊重职工的文化主体地位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 注重挖掘人的创造性, 激发人的主动性, 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 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 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实现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 实现人的全面进步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关注人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发展, 不断丰富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 这一思想打开了一条将文化研究中的人本问题引入社会基层实践的绿色通道。企业文化帮助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改变了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 重视人的文化主体的意义, 注重启发人的创造能动性和自觉性, 在管理方式上使企业管理者由物本观转为人本观。

二、以人为本, 培育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企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企业, 是制度健全的企业, 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 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心态, 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 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以人为本,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为人才的发现、培训、锻炼提供“绿色通道”,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因此, 企业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素质教育制度长抓不懈, 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对职工进行上岗资格培训, 促进职工知识结构的更新;建立技术练兵制度, 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 以赛促学, 以学促赛, 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建立企业和职工间的心理契约, 为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是使企业与个人和谐共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心理契约是企业和职工间的文化认同、情感沟通的心灵承诺, 是基于共同愿景的认同。健康的心理契约, 会使企业与职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 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有些企业只考虑自身的利益, 对职工的成长漠不关心, 与职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契约和制度契约之上, 职工只能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 因此职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工作。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建立心理契约的文化氛围和道德基础, 职工就会在心理和生存目标等方面与企业格格不入, 甚至会发生“毁约”、“跳槽”的现象。

三、启发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 建立和谐的文化环境

文化自觉, 是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经营管理的目标的思考, 是对企业运行工作中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理解, 是运用文化规律和特点于管理之中的理性自觉。企业文化的主体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者的文化思想、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财产”, 企业管理者是这笔财产的核心, 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背景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源泉之一, 其会把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形成的价值意识、文化背景引人新创建的企业之中, 其价值观和哲学观会成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发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的个性和作风、信念和行为方式都决定着企业进步的水平、企业文化的类型和企业的文化习惯。企业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尊重职工的意义, 具备以人为本管理的高度自觉性, 是尊重职工的文化存在、文化本质、文化价值和主体性。职工的文化存在决定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如果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这些, 就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主体间的关系, 因而也必然没有平等的关系, 有的只能是等级关系、主仆关系和颐指气使的官僚专制。

职工都希望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 这是保证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式。对部分企业来讲, 上下级之间的冲突与紧张关系并不是来自于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是来自于内部的权力和分配。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实施分权化管理, 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冲突和紧张的关系, 减少乃至杜绝官僚制的管理, 实施扁平式的管理体制, 减少管理的层次, 避免对下级的过多干预, 才能在上下级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企业管理者应当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鼓励职工的成长, 才能使职工发挥聪明才智, 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 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文化的生长点和落实的途径。因此, 先进的企业文化, 不但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企业生产力的进步和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全社会人的地位的不断提高, 人的目标和价值的最终实现, 促进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企业的长远发展, 仅仅靠管理和生产力是远远不够, 企业文化才是长远发展的命脉所在, 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长远及和谐的发展作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李文.《弘扬企业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工程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 .2008/06

[2]、彭维霞.《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调适作用》.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03

[3]、王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河北企业.2008/0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10篇

目前,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 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既有同行之间的竞争, 也有上下游企业的挤压;既有来自国内的竞争, 也有来自国际上的竞争;既有企业内部管理和协调上的困难, 也有顾客需求不断变化和升级的困难。因此,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 成为不同企业所普遍面临的难题。企业竞争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资金、技术、产品、品牌等层面, 文化的竞争已逐渐成为其重要方面之一。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本文中的企业文化是指狭义的企业文化,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科特所说,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 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容易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该企业的产品;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环境, 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融资和业务的拓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吸引和保留人才, 能够引导员工迸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增强企业的内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巩固并提高已有地位、塑造光辉的企业形象。因此,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塑造优质的企业形象, 已成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二、放眼世界, 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这是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题词。在当今的国际市场, 每个企业都是世界经济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中国经济的每个变化都和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 打破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观念, 走国际化的创新之路, 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 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文化冲突、文化交融、文化会通与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意味着要将我们的企业文化全面纳入西方文化的发展轨道,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民族文化和精华部分是中国企业的特色之一, 比如说诚信等。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也不是要将西方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原封不动地引入, 而是要在依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主动地与世界企业进行双向的交流、学习与合作, 在多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 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综合创新,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增强我国企业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 在目前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现实生活中, 如何面对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至关重要, 企业只有赢利才能生存和发展, 但同时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因此现代企业的价值观也应是义利并重。

三、兼容并包, 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当今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碰撞, 这就需要企业有包容、兼收并蓄的气度,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

优秀的文化一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开放的系统, 有着包容不同文化的气概和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即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我国历史上, 不管是民族纷争、外国入侵, 还是异国宗教的传入所带来的他者文化, 都曾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土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碰撞, 但是传统文化并未因此而被削弱、被消融。相反, 成功地吸收和融合不同文化更加稳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并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今天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在经营理念方面, 我们不仅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信念和道德观念, 也要融合西方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 形成有特色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在管理文化方面, 我们不单要注重从我国的优秀典籍中去寻找可用于当代的管理观念, 也要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大众文化方面, 我们要着力识别文化差异, 提高员工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 加强沟通与交流, 充分把握不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优势与劣势, 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 达成广泛的文化认同。在这一方面, 海尔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海尔公司于1999年在美国建厂, 至2011年底, 海尔冰箱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25%。海尔成功的经验之一即注重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 “纽约的网、南卡的厂、洛杉矶的设计———海尔正在走进美国五大家电制造商”, 这是美国家电业对海尔在美国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生动描述:即海尔以纽约贸易公司为中心建立销售网络;在南卡州建起家电生产厂, 产品直接在本土销售;在洛杉矶设计中心根据当地消费趋势进行设计。通过本土化经营, 使美国员工认同海尔文化, 适应海尔工作环境, 拥有共同的文化理念,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以人为本, 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 是由一个“人”和一个“止”共同组成, 有“人”才有“企”, 无“人”则“止”。没有人才, 无法进行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 无法对企业的产品技术进行更新换代, 无法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更无法让企业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从古至今, 人才都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周公“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 造就了西周的繁荣昌盛;刘邦任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 夺取了天下;曹操奉行“惟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 终成一番霸业。

对企业而言, 人才是基业长青的保证。企业的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创造以人才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要为人以正, 待人以真, 任人唯贤。正派的管理者才能吸引正直的人才, 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怀, 才能感动人才, 才能“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企业管理者还要有包容之心, 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做到“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宽严相济, 求同存异。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德才兼备, 并做到人尽其才, 这样才能形成企业员工锐意进取、同心同德、共拼共赢的风尚, 企业才能长久地发展。企业要想在21世纪蓬勃发展, 必须建造以人为中心的“融合网”。融合网是把领导放在中心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 给员工提供对话平台并不断参与对话, 促使员工在平衡与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更有动力地投身于工作;融合网强调要让员工方便接近领导, 参与企业决策, 提倡各等级间公开交流式的运作方式。

五、兼济天下, 担承企业的社会责任

《论语》中说道, “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对于现代企业来讲,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质属性, 但是企业也应具有超越自身利益的广阔眼界。若只是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甚至利欲熏心, 企业就会变得目光短浅, 很难做大做强, 即使一时风光, 也很难持久, 像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事件瞬间轰塌, 可谓“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在一个广泛联系着的社会中,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在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联系而存在。企业只有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才可能在外部形成与企业自身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只有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 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既要追逐利益, 也需有益于社会, 为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企业既要重视局部之利, 也要重视全局之义, 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不能重利轻义, 更不能见利忘义, 要将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有效结合, 充分认识到企业除了经济活动和经济动机, 还有社会活动和社会动机, 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 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企业应履行经济责任, 尽可能扩大销售, 降低成本, 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其次, 企业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 诚信经营, 合法经营, 共建法治社会;再次, 企业应承担伦理责任, 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绿色企业, 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最后是企业的慈善责任, 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 此时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 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

总之,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企业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做到放眼世界、兼容并包、以人为本、兼济天下, 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企业形象, 才能实现和谐健康发展,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 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其中, 文化的竞争也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因此,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塑造优质的企业形象, 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 企业应放眼世界, 构建开放的企业文化;兼容并包, 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以人为本, 打造坚实的发展基础;兼济天下, 担承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企业文化,全球化,以人为本,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韦华伟.文化驱动企业[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王文通.试谈企业文化激励功能[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

[3].张金祥.用优秀企业文化提升经营业绩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 2011 (12) .

[4].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10) .

[5].侯宇红.企业文化建设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6) .

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谐企业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礼仪制度等诸多方面,是我们弥足珍贵并引以为傲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中,较为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念经过历史沉淀提纯熔铸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构成价值取向的精要集合,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利益的判断、风险的认识、行为的判断、事物的审美、选择的标准、生活的偏好。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中汲取营养,借鉴其合理主张,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入世有为”、“中和之道”等。

一、天人合一

“天”为大自然,“人”为人类社会,人在大自然里生存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天人问题很早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问题。所以,钱穆先生有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天人合一”从根本上讲,就是指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涉及人类对世界和人自身两个维度及二者关系的认识。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家中颇具智慧的阐述之一。在老子看来,人应效法天道,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和谐状态。因此,对天地万物的爱是中国古人非常优秀的一种情怀。中国古人对宇宙、大自然、天地充满了亲和感、认同感和归宿感,他们将大自然作为了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家园,把宇宙看成了一个有人情味的世界。

启示: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我们看待人与自然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可供发掘利用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一方面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谋福;另一方面,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立足于当前、更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不二选择。

二、以人为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和谐的主体。以人为本,表现了古代哲人对创造主体的高度重视。天人之间和谐统一,必将突显人在创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为人民”的终极目标。所以,“以人为本”观念中的“人”是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以人为本”中的“本”是把人当作主体,把人看作最终的本质,把人作为目的。这种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关怀人的价值定位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儒家学说中多有体现。比如“仁”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是儒家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仁”字在《论语》中就出现了109次。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道出了“仁”的核心含义即“爱人”。孔子讲爱,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这个内涵由儒家亚圣--孟子解释出来,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当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当把人民放置在较高地位,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孟子的“民本”思想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的深刻道理。

启示:天地之性人为贵,到今天仍不失价值。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的理念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有利于互助互愛、和谐融洽的团队建设,营造一种宜于激发生产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日常管理提供处理问题的角度与办法。

三、入世有为

中国的文化不是一种宗教型的文化,他对另外一个世界的真实性总是表示怀疑,他只相信他活着的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可靠的,这就是“一个世界”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培育了中国人专注人间的实用智慧。执着人生,珍爱人间,奋发有为,是中国人的基本文化取向。这种“入世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造就君子,君子的使命是做官;读书一定要做官,积极参与到治理国家中去。《易经》中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旨在提示人们要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荀子·劝学篇》中将“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提倡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现实人生中个人与他人及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倡导积极进取和谦虚谨慎的实用理性。

启示:入世有为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勇于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它激励企业员工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不朽。宋代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寄托着儒家的人生理想,它同样启示企业员工为了中国梦继往开来、奋发有为。

四、中和之道

“中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一切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甚至于矛盾交织,却都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礼记·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道出了中和的重要地位,中是天下万物存立的根本,和是天下万物共同遵守的大道。《国语·郑语》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为多种事物交相运作才能维持平衡。阴阳和,生万物,男女和,有后代,乾坤和,才能生万物。孔子进一步将“和”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人际关系和社会领域,主张追求政治秩序的中和。司马迁推崇儒家思想,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他是要追求一种合理的等级结构来达到政治的和谐。朱熹还从五伦的角度来论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妇朋友,各得其位,自然和。”(《朱子语类》卷二十二),在朱熹看来,如果君就像君,臣就像臣,父就像父,子就像子,兄就像兄,弟就像弟,夫妇、朋友也都和谐相处,社会就会比较有序和安定了。所以,中和之道,本义是“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是在特定时空下取得最好的安排,是“恰好”的道理。当然,中和不等于“折中”。中和即适度,即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启示:这种“中和”的文化传统,有助于我们增强企业凝聚力;妥善处理好企业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

当然,辩证地来看,传统文化既包含积极成分,也包含消极因素。当代企业要积极借鉴吸纳、以史鉴今,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到现代管理中去,使它真正成为成长和发展途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宝龙,杨淑琴.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第12篇

一、正确认识建设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关系

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 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与构建和谐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但是企业实现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兼顾社会性、公益性, 即社会和谐。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 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 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 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通过企业文化引导并支撑良好的业绩, 构建和谐企业, 保障公司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全面发展

其次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 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 必须有一个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我们南京东南铜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公司与员工的互动, 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必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 在公司的发展中发挥最活跃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司必须通过加强内外部和谐管理, 朝着企业文化理念中设定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奠定的里程碑迈进, 使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二、努力实践企业文化三大作用,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 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 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 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

1、发挥企业文化的团队作用, 为构建和谐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牢固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尊重员工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主体作用, 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既重视员工个性发展, 又鼓励员工努力在公司事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环境和氛围, 多做聚人心、扬人气的实事、好事, 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 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气顺、人心齐、思奋进的良好局面。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感情, 久而久之, 在企业中酿造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气氛, 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的团体意识。一个组织, 一个企业, 没有这种团队意识, 终究无法生存。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想企业的前途之所想, 急企业的命运之所急, 共同的价值观造就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从而整个企业上下步调一致,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团队互相勉励, 互相配合, 取长补短, 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 无往不胜。

“三人齐心, 其利断金”。形成团队的力量是公司整体利益的需要, 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要继续大力倡导“目标一致、团结共事”, 避免无原则的纠争;大力倡导共同发展和不违反原则前提下的宽容, 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环境。

2、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以制度文化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一个好的企业, 必定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 它是在企业创建与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它凝聚了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共同的心血。反过来, 这种企业文化又成为企业内令行禁止的“总规章”。企业制度一旦形成,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而企业的领导者又必须首先身体力行。如有违反者, 要按照企业制度进行处罚;如有模范执行者, 应按照企业制度予以表彰;如有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者, 应按照企业制度给予重奖。由此可见, 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 对企业的领导者及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约束力。

我公司近几年, 对《员工手册》进行了六次修订, 《员工手册》涵盖了工作准则、劳动关系、工资福利、考勤制度、员工培训、安全卫生、民主管理、奖惩制度八项主要内容, 是公司管理的“小宪法”, 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支持:

企业文化的神奇作用, 还在于它所固有的共同价值观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该企业中存在及其行为的价值, 这种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一种满足, 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从而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的关心, 员工会感到受人尊重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进一步振奋精神, 奋力拼搏;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充满爱意的批评, 使员工能够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气, 争作一名优秀的员工;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员工的表扬与奖励, 使其他员工学有榜样。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 良好的企业精神对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从而更加焕发努力精神, 并以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

现实中, 激励人的行为手段不是唯有金钱, 精神激励往往比金钱更能激励员工, 奖金再多, 分配不公, 仍然会起到反面作用, 奖金再少, 哪怕没有, 只要肯定了员工的工作, 工作热情也不会降低。如果好的员工做得好, 理应享受他所做工作业绩带来的成果和荣誉待遇, 大家服气, 员工就会效仿去做。例如我们组织开展的“区域改善活动”, 每个部门的人都要改善一件或N件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事务, 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实际工作, 只要认为需要改进的都可以选题。使平时不经意的许多工作得到了改进、纠正, 每个员工都参与并体现了价值, 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通过演讲、点评、评比, 达到了企业文化的提升, 激励了员工的士气。通过活动我们体会到:一件事推动起来, 员工接受了, 效果是出乎意料的。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何等的巨大!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成功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作用, 反之失败的企业也会因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消失, 所以不能小觑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企业中的, 始终贯穿于其中, 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是企业持久发展的成败关键因素。

三、不断创新, 建设属于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 无论好坏, 经济效益如何, 都有其自己的文化现象的存在, 良好的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反之也是使企业走向末路的导火索。企业和谐, 离不开企业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则谈不上企业和谐, 也谈不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以企业文化培育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和谐、推进企业和谐, 使企业和谐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一个企业有了和谐的文化氛围, 员工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面貌。企业文化不能等同于思想工作, 和谐企业也不是光靠思想工作就能做好的, 也不是某种形式上或某个形象工程就能说明和替代的,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装, 它是企业长期存在形成自身特点的由诸多企业行为所反映出来并带有自己特点的文化现象。崇尚学习创新, 不断提高是再造企业文化基因的基础。对内讲团结, 要有着团队精神。对外要讲诚信, 做不到的不说, 说得到就要做到。大企业创造的长期形成的那些文化基因, 中外合资的文化现象, 民营企业的精神追求等都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看一个人的讲话谈吐、语气、内容、待人接物能基本判断是哪种类型企业的人;从进了企业大门看到环境、布局就能体会企业的管理水平”。此言虽有些牵强, 但也不无道理。

要努力建设属于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而不是千人一面。创新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进取文化, 它要求我们有打破现状的勇气, 探寻未知的精神, 开辟未来的胆识。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 不断改革, 使公司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 保持旺盛的活力。

四、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要上下合力, 从点滴做起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和谐企业的构建, 要有其良好的基因和基础, 如前所论是由人决定的。当然, 领导是关键, 一个企业文化是否健康, 在于企业领导的修养、素质、胸怀以及能力、魄力等等。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就不可能有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有效的企业控制机制, 以及合理的人才兴企制度, 企业不可能得到科学可持续发展。领导重视了, 员工自觉了, “上下同欲者胜”, 良好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合抱之木, 长于毫木;九层之台, 始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要想把企业由小做大, 由弱做强, 就要踏踏实实、一点一滴、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企业在构建文化和谐中, 还要不断实践, 以不断探索出自己特色的思路, 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路子, 当然有共性的可以适用, 需要彰显个性还是要体现出来, 要创新出新思维的理念, 适应时代的发展,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企业意识融化到企业一切的工作中, 并把各种符合企业实际的优良文化变成为企业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 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行为方面。企业文化真正到位了, 那么企业的凝聚力就必然得到提高, 和谐企业必然得到促进, 企业的兴旺和发展指日可待。

摘要: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企业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没。要构建和谐企业, 核心问题就是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了企业愿景和使命、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构建和谐企业须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有力支撑, 建设企业文化, 营造和谐企业是创造一流企业的不可缺少的具体行为。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企业,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尚坤如何构建企业和谐文化[J]人民论坛2007, (13) :57

[2]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5) :187

[3]陈力怎样做好现代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J]管理观察2011, (1) :124

上一篇:OTN光传输网下一篇:能源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