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2024-09-02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精选12篇)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 是人们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的工具, 因此, 强化中学计算机教学意义重大, 然而, 目前, 我国不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上机实际操作较少, 实践能力不强, 因此, 就有必要加以改革,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领悟能力, 以及实践操作水平。

1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 以教师为中心, 效率低

在以往的中学计算机教学中, 受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传统计算机教学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领读领练、“满堂灌”、学生跟读跟练、死记硬背。教学没有什么愉快、轻松可言。而且许多教师计算机课上讲汉语, 忽视计算机教学情境的创设,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被动的机械训练和抽象的死记硬背, 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辛苦教的东西很快会消失无踪, 课堂效率低,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教学纸上谈兵, 知识与生活脱节

以往的中学计算机教学无论是注重计算机理论也好, 注重上机操作也罢, 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单纯地教授知识。许多教师不顾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迟缓的学习心理特点, 只是一味地讲解计算机概念、公式等抽象的知识。这样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难度过大, 缺乏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使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计算机实践活动。学生只为学习这个知识点而学习这个知识点, 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去应用, 在哪里去应用。导致教学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重记忆轻应用, 重接受轻探究, 知识与生活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课堂教学活动的单一化, 缺乏灵活性和随机性

众所周知, 学生终究是学生, 爱玩爱动, 注意力难以持久, 自我约束能力并不太强是比较普遍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正式的课堂教学对纪律的严格要求是相悖的。由此容易引起教与学之间的冲突, 甚至是学生对教学的逆反情绪。当前许多中学计算机教学都会在施教过程中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游戏方法形式单一或者依赖于教参, 致使教学很乏味, 即便这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也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手段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果只能是边学边忘, 学生很难把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

2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策略

2.1 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活需求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因此, 就要随时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资讯, 从而让同学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 也就要求学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 提高老师接受新资讯的能力, 也可以给予老师资金, 让老师自行研发一些项目, 这样可以很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 提升其对计算机技术的领悟与认识, 从而让老师向学生分享更多的科研资讯和实践操作、研发的相关知识, 有效的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开阔学生的视野。

2.2 引进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他提倡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2.2.1 要给学生设定目标, 比如哪些是要记住的理论知识, 那些是要学生多加领悟理解的, 哪些是要学生学会操作的等等。

2.2.2 实施分层教学

础水平的差异, 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材实教。让学生在各自的发展目标得到落实, 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的方法既能使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快速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又能使后进的学生厚积薄发, 迎头赶上, 使他们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学业。

2.2.3 要善于提高学生积极性, 善于引导学生总结问题。

在学生完成项目后, 老师可以对每组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写得好的要予以表扬, 有问题的, 要及时予以指出, 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相互检测对方, 相互评定,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在评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提高自己。

2.3 强化实验和实训

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性很强, 需要很多的实践, 实践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和实训。实验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当堂检测;一个是教学讲完课后, 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 进行上机演练。当然, 实训会比实验更有效果, 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也高得多, 实训阶段是由企业方的教师过来讲解一些编程的技巧、面试和工作方向等问题, 让学生到企业里去学习, 体会企业的氛围, 时间是一周至两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去自己钻研。

2.4 依托网络, 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 使得网络教育与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 从而拓展了计算机课堂的时空限制。傲视可以通过网络技术, 实现个性化教学或是精品教学, 方便师生交流, 让学生共享老师的资源, 同时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与需求。在网络上, 能及时搜索到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验工具软件、实验指导、试题库、实验平台、优秀作业、电子教材等多媒体数字资源, 也能进行疑难解答, 深化学习。

此外, 学生可以自行控制学习时间和知识量, 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间操作之中, 从而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 总结

计算机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所以,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内容、引进项目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和实训, 还要依托网络来丰富教学资源, 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江长斌, 陈莉.学分制下中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11 (17) .[1]江长斌, 陈莉.学分制下中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11 (17) .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下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势在必行,以便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计划和课程及模式的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近几年,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才需求量高速增长。从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所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年度it人才需求占五大热门行业的首位。分析内在的原因不难发现,外资it企业入驻国内市场,而国内it企业也瞄准了海外市场,政府对于该产业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it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it人才紧缺的局面。据统计,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每年增100万,可国内仅能提供5~6万的学历教育毕业生。由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软件人才随着软件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结构性矛盾。其中不仅对于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需求量巨大,同样,对于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工作人员也需求旺盛。

2.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特点

2.1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位学生都是以最后达到谋取职业这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搞形式主义的教学。

2.2实践中职的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的,既要让中职生打好文化基础,更要让中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好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走向社会之后,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3.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3.1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中职生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新课的导入效果。例如,上第一节《flash基础与应用》的时候,先不介绍flash的基本知识,而是播放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短片。当学生都被吸引的时候,教师趁机介绍本课程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就能做出让人羡慕的视频。好奇心加上好胜心,适当利用中职学生的这种普遍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个性特点非常明显,并不喜欢任人摆布,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多设想一些情景,善于使用引导教学。

3.2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随着电子设备在社会中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对视频处理和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是让各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中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和“小专门化”来进行课程组织的改革,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改革方式。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可以先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然后确定专业方向,再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后再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

[2]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3]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 计算机 创新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在当前被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很高的呼声。在计算机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强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浅层次上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成效,而在深层次上来讲强化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独立思考,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敢于扬弃,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明显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环境置于一个更加复杂的情境中来,学生们必须要通过不间断的思考、多层次的思考,必要时还要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问题、知识背后的知识,以此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这就是创新。

问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扼杀学生创新性精神及创新性能力的行为出现,一经发现要及时制止纠正。要充分的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作用,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

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育的规律以及学生的特性设计出有针对性且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待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的不同看法与主张,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并且要积极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不当之处也需要及时地指出。一改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的老模式,给予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学习和钻研,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另辟蹊径;敢于提出质疑、大胆猜测;敢于不拘一格、打破常规;敢于向权威挑战。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密不可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主动性的最高体现。所以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是无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因此我们要设置多种渠道和机会,时刻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应该倾向于教导学生们对学科基本功底的掌握,并且每天都有一些留白,将问题从课上延续到课后,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自由发挥,教师则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使得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学生在参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时,有的人会提出一些或古怪或幼稚的问题,也有很多人会对教师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无法作答。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要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及时的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其自信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余地,让学生能够反复的思考。

三、教师的密切关注、适时引导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们要给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以更多的关心,更多展示其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重拾自信,,增加其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其时刻关注,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都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学生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成长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及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为什么”,发展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创新不是一时的冲动,是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保驾护航,才能进行创新的。而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特点更加决定了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既要创造条件努力学习,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

结论: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期望。因此教师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讲课的过程中都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结合新标准的要求及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教学,积极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丽欣.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华章, 2008,(10) .

[2] 詹雙红. 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3) .

[3] 李效生.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培训, 2006,(12) .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4篇

一、激发兴趣, 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中学生, 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学后的第一节课上, 老师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 玩游戏, 看影碟, 辅助学习……老师接着问“计算机有这么多用处, 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 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老师接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 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时, 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好奇心是对新、奇、特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心理, 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在讲WORD时, 可以先示范在WORD中编辑一个表格, 当在页面边框修饰中用上艺术型时, 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此时, 在这个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可以让学生编辑一份课程表, 并对课程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 给文字加上颜色, 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 看谁的速度最快、版面最美观, 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激励他们去获取成功。这个过程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成功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其创造性想象力, 而且能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 培养其创新技能。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 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上机实习时, 教师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开始在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 当他们最终能自己解决问题时, 就会产生特殊的成就感, 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启迪了学生创造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

四、注重因材施教, 开发创造才能

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 必须实施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很好地实行因材施教。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毕业于不同的学校, 有的学生学过计算机, 有的家里有计算机, 而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 在讲课时向学生指出:学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不听课, 但要把时间利用好, 要借助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也不必着急, 要踏踏实实地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 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如在学习五笔字型时, 可以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练习字根, 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练习单字录入, 让基础好的学生练习文章录入, 以提高录入的速度和准确率;并给予相应指导, 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

五、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 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软件, 越是最先进的软件, 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 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 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 不是不要老师,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 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 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 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 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 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 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 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页制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思想;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 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 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 使学生网页制作水平不断向上攀登, 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案例 第5篇

计算机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课。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块等。

二、巧妙设计教学,构思有效备课

(一)仔细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上“Office 2003”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我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根据此情况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内容是这节课的操作步骤)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师编的报纸有何区别,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学习“Word”的整个软件呢?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地讲一下,学生恐怕一学期也学不完、学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把常用的几方面讲讲,剩下的让他们去看看“帮助”,或者点一下。

(二)仔细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是几十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计算机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幸好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性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性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同一个课堂中如上面的例子:“文本框的设置”这一内容,对于没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插入文本框,能够填充颜色的设置线条就可以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学会版式的设计,以及与其他图形的组合。当然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适当调配,如有时间,可让后进生把下面的几个步骤也操作一下。这样既能顾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能促进学生的有序发展。

三、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不仅在备课设计上要求精益求精,在教学策略上也要讲究好的学习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有类似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共性,也有区别于其它的教学个性。怎样才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挖掘它的内在有效性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计算机教师积极探讨的,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习操作比较复杂、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教师可以采用“老师教一步,学生练一步”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个操作)或技能点(若干个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比如,我们在讲“Windows xp”时不能一节课把全部的内容都讲完,而应分单元:这一节主要讲授有关“文件夹”的知识,下一节主要讲授有关“工具栏”的知识。要做到学生“吃得下”才算好,因为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操作的能力。

(二)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要好问,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方式灵活。例如,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提问时要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鼠标指针出现双向箭头的时候表示怎样?(大小改变)当鼠标指针出现“横向和纵向双箭头交叉型”的时候又表示怎样?(可以移动文本框)而怎样的鼠标指针才能插入文字呢?(“I”形)再通过此提问大家,是不是当鼠标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对其它对象的操作合适呢?(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结合实践操作能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三)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学法。

计算机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模糊,如果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比喻,会让他们感觉到学计算机原来很简单。举个例子,“网页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类似于学生利用讲义夹对试卷的处理,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多格”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以快速地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收藏有点类似我们试卷的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么样可以更快地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格内),类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用不到的整理后扔掉。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收藏夹感到轻松、明了、好理解。

(四)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心理学家鲁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Word”时,输入文章时我特意漏了好几个字,这时学生说,“这个句子不通,是不是错了?”我就引出,“怎样把文字插进去呢?”接着讲解文字的插入。把整篇文章只输成一段,怎样分段?就这样,学生在找错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文字的处理。

(五)利用学生自主教学法及时实施应用能力评价。

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确定题目由学生收集素材并创作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评价,作为他们过程学习的成绩。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让他们也来当一回“老师”,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这样学生会感到在计算机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和应用软件操作水平。

五、课外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适当教育,可使学生了解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必要性、迫切性,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二)培养学生善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有学生说,为编制一份小报,他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注意观察各种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各种广告设计。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展示电脑作品,并且每学年尽量从网上下载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多见识课外的知识,做到让学生也参与。

(三)重视感情投资: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四)实行自主教学,发挥学生的优势。平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则对其进行充分的点评和指导。在课堂上允许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一些电脑感观强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求他们课外辅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习;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4-01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职业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在教授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计算机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教师更应根据计算机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时代背景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侧重于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体到中职院校,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通过改进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能采取传统的“我讲你记”教学方式,而应该采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勤思考,让学生完成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求索”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Office办公软件时,利用其与同类型软件界面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去发觉不同软件之间共同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去大胆摸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探索发掘学习的乐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是发现探索问题的动力,学生对发现的信息有着多种多样的想法和疑问,从而会深入思考解决的途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计算机息息相关的科学常识,比如:网络应用软件、智能电话、智能家用电器等。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价值,从而也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计算机是基于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而中职生的培养注重的更是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在教学过程和上机操作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结合实际设置可操作性的各种问题,提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面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提高中专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在完成预定教学的目标的同时,学生也在努力完成任务,得到收获。同时也会在学习中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采用创新式教学方法

1、采用分项目的教学方式。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对照书本讲知识点,教学过程枯燥,而且容易令学生感到知识点多而杂,很难把握主线,对知识点的运用也不易找到思路,而且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不易串联,学生在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往往会由于实践中不知道如何将知识点的应用一一对应,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由此想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分类,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各个小项目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普遍应用意义,同时又在以后的就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把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融入到这些小项目,实现知识的重构。这种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应用型教育方式,同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增强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计算机教学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这项原则显得特别重要。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让理论知识化为学生自身技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校内举行各项计算机技能比赛或者对于一些计算机技能成果、作品进行展示,给予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奖励。通过这些实训手段,不但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而且也可以创造一种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校园气氛,有利于整个校园学习氛围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根据理论知识适当增加安排上机实践训练,布置训练任务,让上机课有针对性和任务性,改变以往散漫无目的性的上机课,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增强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构建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当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平台会要求学生进行测试,并给出成绩,这种网络平台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随时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应用掌握情况。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与指导,比如把作业发布到网络上,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由教学系统自动批改,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另外,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调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也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重要可行性手段。

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作为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育工作者, 应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训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廖燕娟.如何培养中职生计算机课的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2013:221-222

[2] 常晓雪.中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247-248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7篇

一、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 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 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后, 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 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 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 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3.在计算机教学中, 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 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教学实践中, 我还体会到, 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 节省时间, 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 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 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亦可拓宽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 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错误, 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 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 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 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 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 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8篇

一、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片面理解, 以及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 导致学生往往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太多兴趣, 使计算机课程有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大多认为计算机课程不是主修课程, 自己也不会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 只要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足以, 没有必要学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 这样的想法导致学生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不会投入太多精力, 常常在课堂上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睡觉、玩游戏甚至是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 导致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低下。

计算机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目前, 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 从账务管理到设备操作, 无不需要计算机的参与, 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对于中学生来说, 加强计算机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为自己谋取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 重视中学生的操作和训练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 老师应该使讲学内容尽量精简, 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当中,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 明确重要内容及非重要内容之间的界限, 并将其进行严格的划分。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将重要内容进行着重解释, 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 促进学生对重要教学内容的了解。对于非重要内容, 老师可以尽量节省教学时间, 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 而不浪费太多课堂时间, 从而为上机提供充足的时间。上机就是实践教学, 就是操作和训练。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 提高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计算机教学失去了实际训练和操作, 将会失去教学的目的性, 失去教学的实际意义。

(二)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老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上课之前, 播放较为轻松、愉快的短片或音乐, 让学生放松自己的心情, 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之前,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寻找优秀的教学课件, 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也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抱有更大的兴趣。

(三)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给予学生以有效的鼓励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从而起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目的。良好的评价机制, 不但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促进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同学建立学习信心, 从而提高整体学习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评价过程中, 应该规避数字评价模式, 采用比较合理的星制评价方法, 以星星数量来代替实际的数字评分, 这样既能够有效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 也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 注重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 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学生做到听得懂, 记得住, 用得灵活才是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 老师方面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灌输性教学和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淘汰, 应该在和谐轻松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能够自行掌握教学内容。其次, 学生天生对新事物就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教学并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新鲜的教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 如何去掌握, 如何能够学会举一反三, 重在指导学生教学技巧, 而不只是知识的扩充。

三、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首先, 学生只有对计算机感兴趣才会不断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知识的兴趣, 是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老师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课程当中,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2) 其次, 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观念和意识,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Photoshop是一门比较实用但困难度较高的课程, 教学内容也相对复杂, 这样容易使学生知难而退, 没有丝毫学习的兴趣。因此, 我们应该将photoshop教学内容尽量简单化, 尽量通俗化, 让学生在photoshop学习过程中不会存在任何压力, 在轻松的环境中将photoshop课程内容掌握起来。激发学生创新理念, 学生对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才会有自信。

3) 然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心。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充分结合评价制度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每堂课结束之前,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工作,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 我们一定不要仅仅对真正优秀的作品进行高度评价, 而是应该一视同仁, 对普通学生以及落后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例如:学生的色彩感很强, 对于相关软件的运行比较合理, 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加强等等, 学会在学生的作品中去发掘他的闪光点, 从而对落后学生进行鼓励,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4) 最后, 团结合作, 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合作的学习方法, 对于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相对较难的学科能够发挥比较有效的作用。当老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之后, 学生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在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们还可以及时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并且剖析, 分析内容难点, 小组内所有的成员都能够做到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四、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强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 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计算机课程学习效率,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学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使学生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和建议;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9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 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例如, 在学习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 教师可以结合“环保”的话题, 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 如地球的照片, 环境污染的图片等, 让同学们了解到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自我感知后自主创作一幅环保的电脑画,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绘图工具及效果, 进一步熟练掌握各个画图软件工具的应用,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 节省时间, 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 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 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亦可拓宽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鼓励质疑问难, 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知。”可见, 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 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 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 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 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 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 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 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 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 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错误, 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 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进行思维训练, 提升学生的创新动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 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 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 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 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 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 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 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 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 肯定其正确的方面, 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提倡学用结合, 满足学生的创新实践

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计算机课程不同其他文化课程, 它更注重实践的应用效果。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需要亲自参加技能训练。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不做过多的硬性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技能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活跃思维, 施展才华, 提高创新能力。以《Photoshop6.0的初探———基本操作》的学习为例, 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了软件的启动、新建、保存和退出, 了解了界面的组成, 学会了前景色、背景色的取色方法, 油漆桶的使用, 色彩的填充等。在对Photoshop有初步了解后, 让学生新建文件, 利用所学工具自我发挥制作一幅作品。在更加熟悉工具的操作后, 还可以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制作一套自己的照片集。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10篇

1. 教材编写相对滞后。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却一直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简单编程语言Basic为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多的变化,教材的编写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2.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学习计算机的应用,关键在“用”字,不能只理解成计算机基础教育。有些学校由于机房数量有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安排理论课,而实践操作课仅是一种调节,理论脱离实际。

3. 实践操作课课堂教学秩序不好,师生的互动性不够。

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上课的积极性不够,特别是在上机操作课上的我行我素让教师十分头疼。由于上机操作课相对特殊,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有些学生就玩游戏和做一些小动作,失去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4. 考核形式单一,无法和就业挂钩。

职校教学的最大特色是和产业界紧密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就业。目前,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名目虽繁多,但类型大致相同,大多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测试打字速度、编辑排版、编制表格,并将打字排版作为重点。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重点应是为了他们将来有一技之长,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1. 灵活相对滞后的教材

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从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适当调整教材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发展的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获取新知的同时,鼓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总之,应把教材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和学生未来的就业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适应企业需求。

2.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法传授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3.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兴趣的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活力就会大大发挥。

(2)利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共同协作学习。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和示范,学生围绕项目分组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它以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主线,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理论,结合职高生的特点和课程实际,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形成体系和特色,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3)在考核中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考核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时可采用“模块化”、“任务式”的办法。“模块化”就是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如游戏、画图、图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但模块设置不宜过大。“任务式”就是根据学生所学相应的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制一张课程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只是基本知识,更多的东西要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而在校期间的素质训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计算机专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具有一种培养素质的先天优势。因此应通过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优势。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大力调整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与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理工高教研究,2001(4).

[2]刘垣,苏建新.与时俱进,创新计算机应用教育体系.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9).

[3]张素琼.谈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改革.中小学电教,2005(4).

[4]蓝青.自主探究授人以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中国电化教育,2004(2).

论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50-01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如何在計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计算机课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和功能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可以说计算机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

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的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鲜霞.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信息,2007.13

2 童之慧.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考试周刊,2007.24

3 董荣胜、古天龙.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方法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 黄国兴等.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 第12篇

1. 计算机教学给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 自身的双面性也逐渐展现出来, 这不仅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也给相关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充满好奇, 而网络世界所带来的新鲜感会第一时间将其俘获, 学生在没有得到正确指导的前提下, 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或是消极的行为所感染。针对这一现象, 计算机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提前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安全的用网须知。举例而言,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应用互联网技术, 来帮助其提升自制力。以上环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需要教师拿出宝贵精力, 以便在计算机教学中与学生更好的达成共识。

2. 计算机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计算机基础理论来展开, 并定期开设相关操作的实践课程, 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常规使用方法和办公软件的应用流程等等。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数字化进程得到不断推进, 许多学校都已经安装光纤或是宽带, 计算机教学也逐步进入联网情形, 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变得更加广泛。所以现如今, 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基本方法, 更要了解未来时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只有这样, 计算机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1. 个人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自身,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了指导、推动的作用, 如何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焦点话题。在计算机教学领域, 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接触计算机来获取未知的信息和数据。学生不仅要了解并掌握互联网方面的知识, 更要懂得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品质和精神, 只有这样计算机教学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潜力,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社会进步离不开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和促进, 社会的进步也依然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所以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进步, 它们每一个进程的改变都受到了众人瞩目。目前计算机所涉及到的领域众多, 一直在不断给社会生活带来改变, 所以要想让我们所处的社会始终处于竞争力, 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而让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三、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 计算机教学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一直提倡计算机教学体系的改革, 但是从执行效果来看, 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创新体系仍然在课堂中根深蒂固,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旧被动, 久而久之, 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更是不知从何谈及。所以不难发现, 计算机教学创新体系的改革需要得到社会、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否则很难在短期时间内有较大改变。

2. 相关创新思维培养内容较为陈旧。

众所周知,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十分迅猛, 但是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尤其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内容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更有部分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已经落后于当今社会实情, 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很难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 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很难得到培养。

3. 创新培养缺少实践课程。

许多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都是以基础理论为基础, 很少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但是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 才能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而且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佳的措施, 目前学校在创新培养方面缺少必要的实践课程, 学生只能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来验证、假设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总而言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更好的开拓创新思维, 计算机教学环节必须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四、针对目前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 提高计算机教师团队素质。

计算机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目前先进的思维理念以及教学方式, 并且以身作则, 为学生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要想确保学校教师具有以上能力, 就必须提高相应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教学辅导等培训活动, 帮助教师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素养, 掌握计算机全新的技巧, 有利于日后开展学生工作,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起到推动作用。

2. 转变计算机教学理念。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工作的必要手段, 所以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知识创新思维是当今人们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计算机教学环节中也应该加强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让更多学者、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并且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情况下, 相信计算机教学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结论

创新的含义就是对传统的认知进行转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世界。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创新思维, 教师通把创新意识融合到实际课程当中, 学生才能大胆创新, 主动参与其中。本篇论文主要从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领域发展的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所以加强计算机相关教育是目前志在必行的方针与策略。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其成为日后的高技术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教书育人是计算机教学的本质,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二者只有得到有效的融合, 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本篇论文将对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创新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克富, 熊寿妍.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2]周晓妹.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超文.计算机专业教育实习改革探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16.

上一篇:教育叙事舞蹈教学下一篇:“营改增”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