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范文

2024-06-18

兵团精神范文(精选5篇)

兵团精神 第1篇

一、兵团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兵团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 铸就出具有鲜明时代内容的崇高精神—兵团精神。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热爱祖国,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这种兵团精神实质上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精神的时代体现, 也是兵团几代人无怨无悔献身边疆、献身兵团事业的精神支柱。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的灵魂,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 兵团人经过40多年的奋斗, 在亘古荒原上开垦出了1500多万亩良田, 建起了石河子、阿拉尔、北屯、图木舒克等一个个绿洲城市, 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正是凭着这种精神, 兵团成为促进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正是凭着这种精神, 在历次平息由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挑起的反革命暴乱和骚乱事件以及打击各种恐怖活动中, 兵团人是招之即来, 来之即战, 战之即胜, 显示了兵团在维护新疆稳定和巩固祖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 没有兵团精神就没有今天的兵团事业。坚持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 是发展壮大兵团的需要。

二、弘扬兵团精神与利用历史机遇有着必然的联系

1. 兵团精神与利用历史机遇具有一致性。

兵团精神的口号就是“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开拓进取”, 其中“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同一层意思;“开拓进取”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同一层意思。可以说, 对兵团精神的弘扬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对利用历史机遇的宣传, 因此, 我们不应将利用历史机遇与弘扬兵团精神割裂开来, 将之看成互不相干的两个方面。既要将利用历史机遇融进弘扬兵团精神的内容, 更要在弘扬兵团精神的时候结合利用历史机遇的实际, 使两者结合起来, 相得益彰。

2.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充分利用历史机遇的关键。

由于兵团的特殊性, 兵团的纪律性, 导致各级组织服从性有余大胆创新不足。客观地讲, 兵团精神的灵魂是在艰难的条件下, 兵团人无所畏惧的心理与行为。但目前不少干部职工对兵团精神的弘扬仅限于字面的含义, 没有从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把握兵团精神真正的内涵, 没有把兵团精神与兵团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 没有真正贯穿于生产实践当中。如果仍然以浅显认识兵团精神的水平去利用历史机遇, 只会使机遇再次流失。

三、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抢抓历史机遇, 促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弘扬兵团精神, 发挥其对促进兵团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 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使兵团精神真正深人到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 成为大家的精神追求。

要有效地弘扬兵团精神, 重视观念的转变至为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发达的社会, 人们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都在不断增强, 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大大增多, 人们的视野开拓了, 自立意识、民主意识、体现自我个性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 需要我们研究出务实管用的办法, 使兵团精神直接与干部职工的所思所盼形成共识, 使干部职工自觉认知并接受兵团精神, 使兵团精神左右干部职工的行为。物质决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 社会意识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讲到兵团精神对促进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的同时, 不能忽视物质的力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可以以物质的力量来冲击保守的思想观念。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生产力发展一越千里, 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相比, 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保守, 阻碍了人们对兵团精神的正确认识, 限制了对兵团精神的弘扬。我们要弘扬兵团精神, 就必须借助物质的力量, 去逐步转变人的思想。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党委 (扩大) 会议确定了兵团“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 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三大关系”, 更好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 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兵团党委所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不仅充分体现了物质性, 考虑了职工的需求, 而且所制定的具体举措也非常切合兵团的实际和职工的意愿。

兵团党委所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使兵团上下精神振奋, 使广大干群产生一种强烈的奋发进取的精神要求。一旦干部职工有了这种强烈的精神渴求, 主观能动性必将被激发出来, 历史机遇必将牢牢把握在我们手中, 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七师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兵团精神是兵团几代人献身兵团的精神支柱, 是兵团事业的灵魂。兵团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弘扬兵团精神与利用历史机遇具有一致性。抢抓历史机遇, 促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本课题通过阐述兵团精神的价值和兵团精神与利用历史机遇的关系。坚持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 使两者结合起来, 相得益彰, 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弘扬兵团精神来把握住历史机遇促进兵团的大发展。

学兵团精神,做兵团传人主题队会 第2篇

---------主题中队会

活动目的:

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兵团的思想,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用兵团精神激励自己,做一名优秀的兵团继承人。活动准备:

1.过去的故事伴奏;塔里木河伴奏;小品道具;队旗;服装。2.雏鹰争章台及爱国章章徽;“爱护公共设施”倡议书四个小队各一份;五团建设的课件配音乐;响板;队歌;话筒。

活动过程:

中队长况玉洁:全体起立唱队歌、出队旗。请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本队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中队长况玉洁:中队辅导员,“学兵团精神,做兵团传人”主题中队会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请辅导员批准我们开展。

辅导员:好,对此次的活动,我知道你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精心准备,相信每位队员都会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我预祝队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队长况玉洁:六年级一班希望中队“学兵团精神,做兵团传人”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有请蔡红霞、王雅洁、张家荣三位主持人闪亮登场。

蔡红霞:在茫茫的隔壁荒漠,走来一群拓荒者。从汗珠泪水起步,青春与热血从此在这里流淌。

王雅洁:荒漠旷野留下数不清的足迹,灵与肉创造着无数个奇迹。况玉洁:兵团拓荒者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你们的时代精神;

张家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你们坚定的革命信念;

合:沿着前辈屯垦戍边的足迹,我们将在绿洲上再创新佳绩!蔡红霞: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当年吃着窝窝头,喝着涝坝水,住着地窝子,开荒种地,修渠栽树,用辛勤的汗水,把荒漠变成了万顷良田,实现了戈壁滩上建花园的梦想。如今绿满大地,高楼林立,军垦人过着幸福的生活。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感受一下时代变迁的历程,有请第一小队为大家表演配乐诗朗诵《时代的变迁》。王雅洁:听着实在让人感动,沙漠变绿洲,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就像张家荣说的老一代军垦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我们五团,这样的老军垦有很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一位老奶奶来到我们现场,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建设兵团的故事?有请老奶奶上场。(张、蔡二人敬献红领巾致词----我代表六一班所有成员送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并敬队礼)

况玉洁:听了老奶奶讲的故事,我真的很感动,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大家随我一起来看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放画面)问:能谈谈你们欣赏之后的感受吗?(学生发言)对,美景背后,你们看到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不和谐音符,地面时而会有着片片纸屑,社区的景观河里有时也会有漂浮物,周边绿化带会有踩踏的痕迹,我们在伤着劳动者的心,真的很对不起为我们建设的如此美好环境的兵团人。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家乡,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才对。在此,我发出倡议,要求每位同学能够“爱护公共设施”。我准备了四份内容一样的的倡议书,请四个小队的队员签名宣誓,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先宣读倡议书------签字----------请举起右拳跟我宣誓)

张家荣:刚才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你们只有把今天的行为落实在实际中,才能表现你们的爱团之心。第四小队有两个小歌星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了。他们说,假如他们是小鸟,他们愿用清脆的喉咙歌唱,歌唱伟大的祖国,歌唱伟大的兵团,有请我班的小歌星马啸宇、何鹏为大家演唱歌曲《塔里木河》。蔡红霞: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这首歌曲唱出了兵团人热恋故乡的感情,做为21世纪的兵团传人,我们更应该热爱兵团,热爱五团,因为我们享受着兵团“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上学不花钱,住校不交住宿费,反而还给住校生生活补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呢?可是,在我们住校生当中,总有一些浪费粮食的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人愤慨,是不是这样的行为就一直放纵下去呢?请欣赏第三小队自编自演的小品《从那以后》 王雅洁:东山同学能认识到浪费粮食可耻,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还把自己明白的道理告知他人,做到人人节约粮食,东山真是好样的!(同时翘起大拇指)他明白艰苦朴素是兵团人的优良传统,这与星火社团的队员苦口婆心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值得一夸。第二小队的队员早就等不及了,他们更想夸我们可爱的兵团,请欣赏响板《夸兵团》。

况玉洁:老前辈值得夸,因为他们付出的太多了,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不过我也夸夸我们班的同学。在汶川地震后,同学们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献出了微薄之力;为贫困区的孩子捐钱捐物。这些不正传承了先辈人的光荣传统吗?这次活动中,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争达“爱国章”,希望你们抓住这次发言的机会,为自己争夺一枚“爱国章”,你们有信心吗?好,我进行现场采访,请你们谈谈

在这次的活动中,自己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走到学生中间采访并评价,同时由中队委帖章)

(A.要学习爷爷奶奶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拾花劳动开始了,双休日我要主动地投入其中。烈日当头,蚊虫叮咬,口渴难耐,我都不退缩,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劳动可以磨练顽强的意志。B.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比父辈们优越得多,但我不能比吃穿。在家里,哥哥姐姐们不穿的衣服,只要我能穿,我都尽量穿,不要求父母给我买新的。父母给了钱,要计划着花,不大手大脚。我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把它用在刀刃上。C.从父辈身上我学到了勤奋上进、顽强拼搏的精神。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上学没有赶上好时候,工作了才开始用知识武装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多难呀。他们教育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本领…….)

张家荣: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认识的很透彻,不愧为兵团子女。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请老师给我们做总结讲话。

辅导员:我很高兴,因为今天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我觉得你们一下长大了、懂事了。现在请大家同我一起领略五团风光、感受兵团之美吧!

(插播音乐放课件)我们这个边陲小镇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一条条大道宽阔无比,一座座楼群拔地而起,人勤年丰、甘甜洒露,天格外的蓝、草格外的绿,水特别的清、人特别的美。那低矮的平房已留在遥远的记忆里,电灯电话早已不是时髦的词语,计算机也步入平常百姓的家里。五团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诗篇。我们的五团美吗?(活动高潮)师:我骄傲 生:我是兵团人

论新疆兵团精神的形成与内涵 第3篇

一、屯垦戍边育精神———兵团精神的形成

兵团精神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凝练于改革开放时期,是我军光荣传统和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根植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王震将军率领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兵出祁连,挺进新疆。当时的新疆,经济凋零,贫穷落后,农业也处于原始生产状态,当地各族百姓无力解决温饱问题,更无法供养部队。为了不增加地方负担,部队决定屯兵生产。1950年初春,王震将军率部开进渺无人迹的荒原,安营扎寨,开荒造田,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序幕,创造了新中国诞生后的“军垦第一犁”。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组成产业军的命令:“把战斗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于是,10万将士转为生产部队。自此,天山南北、戈壁荒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也就是从这年起,8 000名湘女、8 000名山东女兵、5万名河南青年纷纷来到新疆。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运而生。1956年到1964年,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安徽、江苏、湖北、浙江、河南等地的几十万名青年支边来到兵团。1975年3月,兵团建制撤销,但在自治区设立农垦总局,各地区设立农垦局,领导所属农场实行独立的屯垦工作。邓小平同志1981年8月到新疆考察军垦情况时说,生产建设兵团创造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82年,中央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此,兵团发展开始了又一个新的起点,兵团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支有260万人的干部职工队伍,坚定地扎根在边疆。

六十年来,兵团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起到生产建设的作用、保卫边防的作用、安定团结的作用,履行着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伊塔事件,兵团职工舍小家顾大家,胜利完成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中印反击战,兵团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穿梭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运送部队和物资;巴仁乡反革命暴乱,兵团民兵冲锋在前,英勇战斗。军垦战士在戈壁荒漠中创建了片片绿洲、座座新城,参与了中巴公路的修筑,创造了农业生产的奇迹和典范,切实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兵团精神浓厚的历史背景凝结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是几代军垦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用血和汗铸成的,它形成的每一步都与屯垦戍边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可以说是兵团六十年来屯垦戍边史的浓缩。

二、兵团精神的内涵

1. 热爱祖国———兵团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和强大支撑。兵团的屯垦戍边史,就是一部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历史。

在兵团精神的主要内容中,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情感或者说心理依存。“兵团人是把国家民族作为自身最深层的情感的出发点,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为情感归属。”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义无反顾地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兵团人始终恪守着“国土在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永不移动的界碑”这些评价就是兵团人奉献个人为国家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也是兵团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反映了兵团人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新疆各族人民的炽热情怀。热爱祖国主要表现为:兵团人心中始终装着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始终牢记屯垦戍边神圣职责,能够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愿意扎根边疆维稳戍边,关键时刻勇于为国牺牲等等。为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英勇牺牲的孙龙珍,“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 无私奉献———兵团精神的品格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也是支撑兵团人行动的基石,体现了兵团人长期的道德积淀。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都离不开对祖国、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奉献精神。无私奉献主要表现为:从创业初期就坚持不与民争利原则,坚持不懈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实事,主动融入和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无怨无悔地“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等等。

兵团人最大的奉献就是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身利益。从兵团整体来说,兵团把自身在新疆大规模地开发时期用节衣缩食建立起来的新疆第一批工厂,包括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新疆卷烟厂,以及煤矿、电站等一百多个工业企业,先后两次无偿移交给地方。这些企业构成了新疆工业化、现代化的起点,使新疆这个解放前连火柴都不能生产、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地方,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石油工业基地。兵团不但在工业领域如此无私奉献,而且还延伸到了农业和教科文卫等多个领域。从兵团个体上讲,兵团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奉献了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一位领导同志到兵团边境团场视察工作时,深为感叹,他认为:兵团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实属不易。即便什么都不干,能坚持下来,就是共和国的最伟大的公民,更何况还为边疆人民创造了那么大的物质财富。从兵团群体上讲,兵团人为边疆的稳定与祥和、发展和繁荣,奉献了一切。

260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以独特的建制形成特殊的集团化组织,在新疆的天山南北、两大沙漠边缘、两大盆地周边、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祖国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和边疆的发展,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和生命,付出了三代人甚至更长久的奋斗,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就是兵团始终坚持的政治观念、大局意识。兵团付出的、牺牲的是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赢得和维护的却是全局的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3. 艰苦创业———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

“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是兵团创业实践的具体体现。艰苦创业主要表现为: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

兵团初创时,面对的是“没有路、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盐碱滩,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兵团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铸剑为犁,用双手和双肩开垦出良田千万顷;住在地窝子,喝着涝坝水,省下津贴,亘古荒原建工厂,大漠深处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以国家利益为第一需要,在艰苦环境中创造奇迹。1950年,为了在新疆建立现代工业,摆脱落后面貌,战士们节衣缩食,从每年供给的两套军装中节约一套,两件衬衣中节约一件,改一年发一套棉衣为两年,鞋子、袜子全部自己解决,并别出心裁地把帽子去掉帽沿,衬衣去掉翻领,军装上的口袋由四个减为两个;同时从粮食、菜金、杂支、办公费用等扣出一部分来购买机器、修建厂房、建设道路。用仅仅三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工矿企业,开创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先河,为新疆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准噶尔沙漠周边,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新镇崛起,在戈壁荒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铸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

4. 开拓进取———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

“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是兵团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开放性的体现,是与时俱进、永不落后的追求,是兵团人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保障。开拓进取主要表现为:不畏艰险、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始终与时代同步,敢闯禁区、敢为人先、勇创一流,心胸宽阔、开放包容,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停滞。

在六十年的屯垦戍边活动中,兵团人开拓进取,把所掌握的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中,把内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引入新疆,不仅开创了现代大农业的先河,也开创了现代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先河。在新世纪,兵团人以激情与胆识开拓创新,发展了庭院经济、精准农业、三北防护林、小康连队、金边工程、白绿红工程、膜下滴灌等新型农业,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边疆。

正是靠着开拓进取精神,兵团人才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在亘古荒原上开良田、办企业、建城市,推动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兵团人不迷信国外权威,创办了新疆最早的机械化农场,在国外专家称作“植棉禁区”的玛纳斯大面积植棉获得高产,在阿克苏垦区建成当时全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2013年,兵团棉花机采率超过65%,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采棉机使用区域……棉花种植、采摘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兵团人开拓进取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兵团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元,维稳戍边的实力不断壮大;2013年,兵团城镇化率达到62%,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高……六十年来,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正是兵团人弘扬开拓进取精神的结果。

三、继往开来——新形势下继续弘扬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经过几代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充分肯定而形成和继续发展。毛泽东指出,兵团要发挥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新贡献;江泽民指出:“长期以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发扬南泥湾精神,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这是兵团不断壮大、事业不断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胡锦涛指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忠实地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建立兵团,如果没有兵团作用的发挥,就很难有今天新疆边防稳固、社会稳定的好局面。”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在新疆五家渠市主持召开兵团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这四句话16个字是对兵团精神的丰富内涵做了高度凝炼和集中概括,既真实反映了老一辈兵团人的精神风貌,又对新一代兵团人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不断丰富兵团人的精神世界,增强兵团人的凝聚力,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屯垦戍边事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崇久,黄宏.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兵团精神 第4篇

今天我将以我所看到的兵团故事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兵团,我所感受到的兵团精神。那么故事开始了~ 1981年8月,改革开放不久,一位77岁高龄,但心系兵团的老同志来到了新疆,他先后到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农科院及石河子总厂。他在农田里仔细询问和查看了刚刚推广的地膜棉的生长情况。在多方听取意见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这位老人认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时间已经成熟。回京后,在中南海的一次重要的小型会议上语重心长的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

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回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而这位老同志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

1991年8月,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再度回到了军垦新城石河子,他去看望了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八路、老劳模、老知识分子,同他们握手合影留念。他深情的同军垦第二代、第三代座谈,勉励他们像父辈那样永远扎根新疆,把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保卫好祖国边疆。

两年后的春天,这位老人走完了他的壮阔人生,告别了人间。没有墓地,没有墓碑,也没有碑文。他的骨灰撒在了新疆,魂归天山。他的丰碑永远留在新疆百万屯垦战士的心中。他叫王震。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

2003年1月,她的丈夫突发急症猝然病逝。在安葬好丈夫之后,她毅然回到了卫生室,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兢兢业业地为职工群众治病。连队卫生员的的收入是很低的,丈夫离去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经济顿时窘迫起来。她没有向连队里提出任何要求,自己扛起了这一切。为了女儿,她一度打算掉下山去工作,但是后来,她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她发现巴尔鲁克山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也是最需要的地方。她叫梅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九连的一名医生。

1994年,一位兵团领导来到四十七团,问1949年进疆的老战士。他说:“老同志啊,您回过老家吗?” “没有”

“那您做过火车吗?” “没有”

“那您到过乌鲁木齐吗?” “没有”

我想这三个没有至少说明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而这些逝去的岁月,我们又拿什么去弥补呢?

还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鸡蛋啊,你把我吓坏了”。1960年年初的一个夏日,一八一团一位副政委的爱人从附近的农村买了了一只鸡,想为自己的丈夫和5岁的儿子改善一下生活。买回家后一摸鸡屁股,还有蛋,于是就等到这只鸡把蛋下了之后才将鸡宰了。她将那个鸡蛋煮给自己的儿子吃。谁知,5岁的儿子从来没有见过鸡蛋,将鸡蛋扔到地上就哇哇大哭起来,他是被吓哭的。5岁的孩子被鸡蛋吓哭,这在内地是没有人相信的。因为他们想象不到这里的日子是有多么的苦。

1990年的一天,石河子广场王震将军铜像前,20多位老兵穿着当年的黄军装,排成一个方阵,向他们的老首长王震汇报:“报告司令员,我们是二军五师十五团的战士,我们胜利完成了毛主席交给我们屯垦戍边的任务。我们现在老了,都离休了,但是我们将屯垦戍边 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儿女。您当年命令我们代代扎根新疆我们做到了!”

接着,老战士们向自己的司令员唱了一首歌,一首军歌。八十八团一个在边境线上放了一辈子牧的老牧民,他有一件最值得他骄傲的事情,那件事情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他每天在放牧的时候背着一个大背篓,每天都要背一块白色卵石放在自己的家门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有一天,石头足够多,在门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此后每天清晨他又背着一块白色的卵石赶着羊群去放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一石,从不间断。终于有一天,小山不见了,而在边境线上中方一侧的大山坡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白色石字——中国。

那我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16个打字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没有内涵的,它需要体现在具体的人和事情上,这些独特的人和事构成了兵团的特有形象。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在兵团精神的熏陶下能够锤炼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克服心理品质中的消极因素, 完善各种人格缺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兵团的故事既是一个老故事,又是一个不断延续的新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故事的主题没有变,故事的内涵没有变。屯垦戍边永远是这个故事的主旋律,而兵团精神永远是这个故事的主题曲。

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

兵团精神 第5篇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兵团高校

本文中的兵团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

兵团高校主要是是指由兵团对其行使主要的教育管理权限, 该高校的服务范围主要为兵团辖区的高校。因此, 本文所说的兵团高校主要指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以及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三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二) 高校专业结构

高等学校中的各个专业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单位, 应该有自己的办学规模, 形成合适的规模效益。广义的“专业”是指某个固定行业中的特有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还有学者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1]在西方高等教育中, “专业”一词用“major”表示, 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本文讨论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知识或技术门类”。专业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专业门类有11种, 本科专业共有249种[2]。

“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所设置的专业的种类、个数及比例关系, 主要是指各类高校及其具体的学科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包括不同科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二、兵团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 人才培养滞后

由于缺少充分的办学条件和科学论证, 以及政府部门在宏观调控上的缺失, 造成某些专业没有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与人们的预期出现偏差。对于一些热门的专业, 一些高校都会把大量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其中, 争相为其大量投入, 在学校开设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专业点, 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并且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愈加严峻。

当代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 很大一部分是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自我调整的, 虽然这样的模式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 并带给高校一定的利益, 但是, 此种模式也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由于企业追求的是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一般企业产品的市场周期较短, 而高校培养人才的周期持续时间较长, 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并为之投入进行专业设置, 一直到最后的人才产出, 这个周期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存在很大差异, 并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3]。在当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等到高校产生一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时, 他们所学的专业可能已经不再是社会需求的热点了。

如何处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间滞后性与市场热点的矛盾是一重要的课题, 也是反映高校如何把握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问题。很多高校设置专业的出发点是跟据社会的即时人才需求和考生志愿, 而忽略对人才市场长期需求的前瞻性进行分析, 这是不完全科学的。由于考生对专业认识模糊性、对人才市场信息认识的非专业性和不对称性, 他们对专业的选择与判断往往是缺乏理性的。高校应该根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 结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特征, 在对高校专业设置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之基础上, 合理设置专业。这种合理性反映在学科专业培养的层次性、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结合性、市场导向型专业与学科引导型专业的结合上。

(二) 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不明显

兵团高校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办学实力, 就要大力加强自己的专业建设, 这样才能让兵团高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与内地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相比较, 兵团高校的毕业生并不占优势,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兵团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内地存在一定差距, 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如内地旺盛;二是因为兵团的产业结构调整, 造成了现有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兵团的需求;三是兵团高校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兵团高校自身问题是:首先, 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兵团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资源扎堆, 出现一大批雷同的专业;其次, 一些兵团高校非常专注申报新专业, 把专业申报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对待, 但是, 专业申报获得上级教育部门通过后, 学校往往在后续的专业建设中并不能像申报时那样投入相应的精力, 这使得新建专业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益处。

(三) 专业设置覆盖面不够广

自从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学科专业修订、调整工作, 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两个规范性文件以后, 专业种类从504种归并为249种。

在教育部249种本科专业目录中, 兵团的4所高等院校只有72种专业在列。截至2005年底, 兵团有普通高校4所, 其中, 本科高校3所, 专科高职院校1所[4]。兵团的院校类型主要是综合大学和多科性大学, 这3所本科高校中, 只有石河子大学是具有10个门类专业的高等学校;另外2所高校具有5个以上门类专业。这些现状表明在兵团高等本科学校中, 虽然学科综合化程度比较高, 但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仍然不足, 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新型学科、边缘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在各地高校都属于重点学科, 但是在兵团各高校中, 此类学科的发展滞后。这说明兵团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远不能满足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后的需求,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强化建设。

三、兵团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措施和建议

(一)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使大学专业设置稳步有效地重组。首先要充分行使政府的行政职能, 在高校专业的设置上进行统筹规划, 同时, 结合当地的需求, 对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这样做有利于学校内各个专业相互扶持、彼此呼应, 形成各专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使学校的学科建设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又使得学校规模、学科布局的效益得以体现。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在详细了解当地高校的专业布局的基础上, 对已经存在的学科进行细化分类, 对不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进行修改;二是要明确本地的社会需求, 对未来各种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作出科学判断, 以此来引导兵团高校的学科建设, 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做到学有所用;三是要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一个相应的准入标准, 专业的设置一定要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政府要在毕业季之前及时发布当地和全国各类人才需求信息, 让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 学校也可据此来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规划, 以当地政府对各学科的准入标准为基点, 使得新学科的建设既能满足兵团的产业结构调整, 也可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 尽快形成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自我调整新机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校有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权利。一是要让各高校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 认清自身的现状, 各个院系要明确分工,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办学目标, 避免不同学科专业的趋同化的现象, 重复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二是要对现有的高校学科专业进行调整。高校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专业结构。对于现有的专业, 要求高校保证给予稳定、长期的投入和不断的教育资源投入。而对于新专业的发展建设, 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的热点需求, 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 (包括近期和远景的) 进行自我调整。只有这样, 才能在发挥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 形成一批既能满足经济建设需求, 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专业。

(三) 加快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性学科专业建设新机制

高校的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校、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先, 要建立一个由社会各界组成的地区性跨行业的学科建设协调机构, 在对本地学科建设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这样既能保证新专业的设置不会因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失去其预期功效, 也会让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增加就业率, 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 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监督, 并授权中介机构或者社会媒体定期对学校的学科建设进行评估, 对于评估结果, 高校的学科建设可作为重要参考。第三, 要在高校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让社会用人单位也积极参与到其中, 并明确其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权利义务关系。

(四) 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大学科技园区对高校学科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拓展学科的研究领域, 促进学科队伍建设, 改善学科发展条件,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等方面。因此在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中, 政府要主动协调大学与企业的关系, 通过产学研或建立大学科技园等形式, 使企业与大学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 促使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5]。截止2006年, 全国已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62个, 而兵团目前仅有一个石河子大学科技园。因此兵团急需增加大学科技园数量, 兵团应联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力量创办省级科技园, 进一步完善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及其支持和服务体系, 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30个左右, 到“十一五”末, 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量将达到80个。由此可以预见, 大学科技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兵团应抢抓机遇, 借鉴国内外建园的经验, 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 把建园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统筹考虑, 通过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使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兵团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吴锵.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颁布)

[3]叶晓梅, 孙金燕.2007年兵团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新疆农垦经济, 2008 (06)

[4]周生贵.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运行机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大肠埃希杆菌下一篇:工业设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