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课堂新氛围

2024-05-31

营造课堂新氛围(精选12篇)

营造课堂新氛围 第1篇

一、创建平等课堂,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但是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自评与互评,从实质上讲,传统教学课堂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抹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尤其应该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老师要注意发展和强调学生的自觉性,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以一种灌输式的强制方法来主宰课堂。在语文课堂中更加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轻松和平等的课堂氛围是重要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者,因此必须做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彼此依赖、相互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据研究发现,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时,他们内在的进取热情就得到了激发,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就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感受语文课堂平等、自由、和谐中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利用现代教学媒介营造课堂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普遍走入课堂教学。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在一些特殊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应积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更加接近于现实世界。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教学资料等,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这样就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也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抽象事物的独特,使学生在有趣的影像世界里了解到不同于我们直观视觉的奇妙。

三、变被动为主动,在轻松中学习

传统课堂中,老师独角戏占有很大比例。因此,老师要做到认真倾听学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话语霸权”的面向统,让学生不仅仅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输东西。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这种“霸道”的教学方式却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强调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强调营造一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活跃的课堂中学习,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课堂氛围很重要 第2篇

寓言是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告诉读者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之庄子篇时,学生反映很难,很难懂,很乏味。通过与学生交谈,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个性鲜明的浪漫主义

《庄子》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在书中庄子往往强调对“我”的绝对尊重,如“濠梁观鱼”中,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庄子就强调:“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就是说,庄子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另外在庄子其他散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庄子对自我和心灵绝对自由的追寻,而正是在这种追寻中,我们看出庄子对自己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

《庄子》笔大可包含宇宙,小可触及蜗角,无所不包,庄子往往采用那些雄奇壮美的艺术形象进行说理。鹏飞南溟要直上九万里云霄、藐姑射之山的神女金石流遍而不惊、任公用牛垂钓、死去的骷髅可以站起来与人辩论、蜗牛角上可以发生流血漂橹的战争等等。

1.比喻贴切:用鹏飞南溟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比喻“无待”的逍遥,用庖丁解牛来比喻顺其自然的养生道理,用庄周梦蝶比喻物我之辩,这些比喻用气势开阔的故事,来比喻抽象、难难以理解的道理。

2.夸张奇崛:想象和夸张并非庄子散文所独有,但却在庄子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触氏和蛮氏打得流血漂橹,劳民伤财,庄周却大笔一转,两个国家却是在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蜩与学鸠、昆虫鸟兽口吐人言、再比如佝偻承蜩、运斤成风等故事的想象与夸张,都为其散文增色不少。

3.三言结合:“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这样庄子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壮美的艺术形象。在《逍遥游》中,“鲲鹏变化”从整体上看来是“寓言”;而所引用的《齐谐》之言属于“重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便是“卮言”。三言结合的创作方法,即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和可信度。

营造课堂新氛围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23-02

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重要前提,它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宽松的数学课堂氛围,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

一、趣味情景导入,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设计趣味性的情境导入新课,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绘制色彩,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展开学习,教师在课堂伊始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课堂游戏,借助有趣的游戏更好地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准备了两根细绳,将这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地放在地面上,将其交点设为原点,并让一位学生站在原点处,代表一个原点坐标(0,0)。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玩找坐标的游戏,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坐标位置,思考自己所处的象限,并引导学生共同组成一个y=x的图像。也有学生自己设定游戏任务,让原点移动,学生跟随原点的变动,寻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游戏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打破了传统沉闷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引入了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新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善待学生错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加强探讨,引导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用批评、讽刺对待学生的错误,使学生越来越惧怕出错,更有甚者会选择逃避、拒绝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善待错误,让学生没有出错的压力,进而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改正这些错误。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教师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解不等式-3x+2>5.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的结果x<-1,但有一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却是x>-1.面对这一小部分学生的错误,教师没有批评嘲讽,而是让他们说一说解题思路,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在学生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后,教师让学生们共同寻找该生解题思路中的不足之处,让其他学生帮助他寻找错误,使他有机会自己分析、解决错误。之后,该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很认真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其中的错误点,进而加深了做题时需要“变号”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善待错误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能够更加自然、平和地面对错误,不再惧怕出错,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从心理上慢慢接受数学,也不再害怕、不再恐惧数学学习,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操作教学,构建活跃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持久,但是他们对一些操作性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操作活动,给学生创造体验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构建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教师发现,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也只是进行了机械式记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很快会忘记这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另辟蹊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操作活动,为学生创设操作的条件,促使学生在操作中自主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现在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学习有关内角和的知识,你们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现在的时间由你们自由支配,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动手操作,寻找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接收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立即展开动手操作,投身于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中。有的学生利用量角器,展开多次测量,并求出大约的度数;有的学生为了避免角度相加,与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一样,将所有的角用剪刀剪下来,拼在一起,进行测量;还有的学生研究这些图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学生在不断地画、剪、量,都很享受这一操作过程。同时,学生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空间。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都很活跃、主动,这种教学形式,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活跃、开放的数学课堂,促进了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

四、注重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大都是沉闷、压抑的。教师与学生零沟通、零互动,课堂就好比教师的主战场,与学生关系不大。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累积更多的模糊点,极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新课改以来,教师开始尝试打破这一僵硬的局面,尤其是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从互动中获得一些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师:同学们,请你们计算a2的结果。有学生说是a,也有学生说可能是-a。师:到底是什么呢?你们再思考一下(a2)2的结果。你们可以将这两个算式对比一下,在对比的过程中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对比思考。这时有学生说:“我认为这道题要看a的取值,需要讨论a大于等于0和a小于0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很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a2中a>0时,结果为a;在a<0时,结果为-a。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意见。师:你的思路很正确,不过你再想一下,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能否用一个更简便的形式来表示这两种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思考,很快就有学生给出答案|a|。教师对其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案例中,教师以不断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指引了思考的方向,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数学内容,并主动地在探索中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式,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第4篇

高中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重在知识的理解、运用而后才能回答相关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没有把握好课堂、没能听懂、理解知识, 要想提高是很难的, 课后付出再多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因此, 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率, 把握好这四十五分钟。

如何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 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注重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对学习的把握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 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 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 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 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 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 教学效率自然会较好。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率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 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 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越多、越深, 备课的内容就越切合学生实际,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要驾驭好课堂。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 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 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言要过关。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 学生才会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明扼要, 内容具体, 生动形象, 富有感情, 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 要生动形象, 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 要严密准确,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 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

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李富森

赅;讲述重点时, 可提高音量, 减慢语速, 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可暂时变换声调, 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 要富于感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 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 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 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 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 愿意上你的课, 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发生兴趣时, 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四、引导学生课堂上要有激情, 情绪高涨、不倦怠、注意力集中

学生的情绪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上课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去调动学生, 使学生不易疲劳、困倦。教师以饱满、愉快、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 真正用情去讲授, 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 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方法 第5篇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第6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讲解、传授。课堂氛围较为严肃,但现在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结构,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二、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

在一堂课中,教师需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中着重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起一个主导作用,随时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不要急于马上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先听听学生的看法、理解。如果此时学生所答还没有切入主题,教师才进行适当的引导、梳理或者通过小组交流来解决疑难。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要对答案就一而终。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权威”

即使讲得再好,再出色的一堂课,教师也有遗漏的知识点,给学生留下了疑惑,这就需要在一节课结束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怀疑一切,让他们树立“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老师”的挑战权威思想,从而使一堂课显得和谐、民主、自然。

四、让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创造来实现的,如果一堂课中只是学生的独立思考,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显得单调,学生的思想也得不到交流。为此,建立互助小组,让他们合作交流,以优带差,全体学生都才会有竞争意识,也才会使班级全面地发展。有时候,教师也要躬下身体,扮演一个“大个学生”,和自己的“同学”共同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课堂新氛围 第7篇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 划分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作为美术教师, 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创作新作品。那么该如何在美术课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此的理解。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 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更要充分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使松散状态下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将学生引向新的教学内容的过程。而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能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大鱼和小鱼》一课, 它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伊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因此, 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 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若能灵活运用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方法, 更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 进行想象再创作。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讲授“设计·应用”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三课《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于是我又问他们:“如果你准备制作一个美术字, 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个个兴趣高昂,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可以用彩色纸剪出汉字的各个笔画, 然后进行拼贴;有的说可以直接在彩色纸上剪出整个的汉字;还有一个学生说要将一张彩色挂历纸做底色, 用白色或黑色的纸剪出汉字贴在上面……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 运用启发性语言能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没有紧张, 没有急迫,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 让课堂的气氛始终是兴奋的、轻松的、愉快的。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 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 高潮迭起, 整节课都充满生机。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品, 对于好胜和进取心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 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 培养其耐挫力和自信心;而对想象力丰富、但有点内向或自卑的学生, 教师当及时鼓励并表扬其一点一滴的进步, 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的转化;对于学困生, 更应倾全力助其开启艺术之门。

因此,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善用课堂评价, 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品尝成功, 而没有太大的压迫感, 谁就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较好地掌握知识, 并享受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果教师不注意利用其优势因势利导, 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之美, 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因此, 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 捕捉其兴趣的激情点, 然后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 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应的艺术教学氛围, 以趣激情、以情生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追求艺术的情感, 从而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1. 游戏教学。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游戏心理仍然很强, 游戏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还很大。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 通过各种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游戏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这样构成既主动又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表情丰富的脸》,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进而大胆地想象表现。

由此可见,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不仅能让一些学生克服“羞于启齿”、“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 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活动, 从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 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的同时又学会了知识, 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精神。

2. 鼓励想象。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法。因此,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地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我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六年级下册第四课《我们来到了25世纪》的教学中, 看到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却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膨胀,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不论其逻辑是否有现实基础, 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 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 即只要能够自圆其说, 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

3. 情境表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 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漫画刷牙》一课里, 从踏足教室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当学生听见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 他们凝神屏气, 睁大好奇的双眼, 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 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 那就是———美感。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资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因素, 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所达到的一定的教学目的及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拥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但是, 如何在既定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更好地创造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呢?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 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 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 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 借助电教媒体, 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方向发展。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中可见其更好地感受到了线条的动与静。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 通过教学媒体的演示,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美的氛围中放飞, 创作思路更加宽广, 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拓展了艺术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学习“综合·探索”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小舞台》时,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从而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第8篇

课堂是学生获知、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 也是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课堂恰恰抑制着学生的快乐: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教师高高在上, 学生洗耳恭听;学生感受不到自主的快乐, 感受不到创新的快乐。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创新课堂, 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文化, 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打造良好的平台。

一.有效评价, 营造愉悦的思维空间

一粒饱满的种子孕育着希望, 但如没有适宜的土壤, 它很快就会干枯。学生的思维就如一粒脆弱的种子, 需要精心呵护。努力营造和呵护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智慧之源, 是激活思维, 培养创造力的前提, 而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评价来维持。有效准确的评价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悦和积极, 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

1.评价注重思维过程

教学的一个原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学生思维的过程、方法比思维的结果显得更为重要。那么, 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不能以知识是否准确作为唯一的标准, 用固定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时, 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忠实而仔细的聆听者, 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发言, 说出他独特的思考。即使他的答案有错, 我们也应该善于捕捉他思考过程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 学生就不会因“没回答上”而垂头丧气, 而是更加自信地修正自己的不足。这种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的愉悦。

2.肯定学生思维中的美好情感

学生接受知识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他们的思维不光由书本知识所推动, 还与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因此, 也就显示了个性。老师们一定要尊重学生思维中的情感因素以及相应而生的创新因素。一个很著名的例子, 老师问:“雪融化之后变成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一个小女孩甜甜地说:“雪融化之后变成了春天。”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 多么有价值的创新思维!却被她的老师一口否定。因为在老师心目中, 雪融化了只能是水, 这才是“科学”的答案。其实, 掌握这个科学知识并不难, 难得的是那纯真美好的情感, 这才是真正可贵的。如果每个学生都像小女孩一样, 想一想, 我们的课堂将会多么富有诗意, 多么令人神往!我们教育者追求的、学生盼望的不正是这样的境界吗?

3.欣赏后进生

后进生的处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他们由于内心的自卑, 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相当少, 即使有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也总是小心翼翼, 生怕一不留神给自己招来“麻烦”。因此, 教师要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当看到他们想举手又犹豫不决时, 及时地送给一个鼓励的微笑, 使之信心倍增;当他们回答正确时, 要真心真意地表示称赞;即使一如继往地出错, 教师也不能板着面孔进行批评, 而是委婉含蓄地指出其错, 并帮助他修改完善。教师要从心理深处消除对后进生的偏见。一个“差学生”在作文里叙述了这样的经历:物理课上, 老师布置了一道题。那是很难的一道题。一会儿, 老师问谁做出来了。没人举手。恰好该生前两天做过这道题, 就举起了手。而老师却视而不见, 大发感慨:尖子生都做不上, 看来没人能做出来了。该生说当时的感觉是伤心透顶。这是不是值得经常把“一碗水端平”挂在嘴边的我们深思呢?

二.开放课堂, 鼓励学生享受主人之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能只是空喊口号, 我们要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怎么做呢?学生自己能做的, 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 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 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 让学生乐意去做。

1.在自主探究中享受自得之乐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自得之, 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自我探究中, 学生能获取深入的知识, 锻炼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 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 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渠道很多, 如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时间, 在读中体味情感, 探究问题;还可以将矛盾引进课堂,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 诱发学生自主思考等。

2.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合作交流恰恰能让他们取彼之长, 补己之短, 不断地完善自我。同时, 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的过程。在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中, 学生有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所以, 课堂上的分组合作学习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 应使之行有成效。教师在分组后要让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 尽量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讨论不出来就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 也不能因为课堂秩序乱而强迫停止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巡回指导, 适时给以恰当点拨, 拓展思维, 集中话题。

3.在多样的形式中培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有言: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有了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把它当成自始至终的追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很多, 如生动的导语, 优美的板书, 课文中感人的故事等都可以被教师艺术地加以运用, 或联系实际, 或调动起情感, 或提供形象画面, 从而最大限度地诱导学生参与、探究。最终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春风化雨般得到实现, 而不是像补丁一样, 硬生生地贴在那儿。

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氛围 第9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 强化“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意识

长期以来, 语文课总是被社会定位为“少、慢、差、费”的课, 被老师称之为“最费力不讨好的课”, 被学生称之为“最不喜欢、最不受欢迎的课”。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总是单向传输, 讲啊讲, 练啊练的;学生被动听讲, 头疼、犯困、死记硬背, 在“题海”中受折磨, 普遍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 天真活泼的学生变成了语文学习的“苦行僧”。但在我和不少语文教师的心目中, 语文教学并不真的那么令人悲观。因为:一是语文课本身就有永恒的魅力;二是学生的内心实际上是向着语文的。那么, 怎么扭转这种现状呢?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非常明显, 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 最好的途径就是: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氛围, 让学生轻松、愉快、快乐、主动、积极、上进地投入学习, 这样才有可能扭转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 大面积地体现出有效语文教学的局面来。对此, 广大语文教师理应强化意识, 增强信心, 更新观念, 迎难而上。

二、精心设计导语, 揭开“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序幕

能不能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 荡起想象的浪花, 强化原有的求知欲, 一堂课的序幕———开场白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美感的导语, 或引起悬念, 或拨动情弦, 或于无疑处激疑, 精美的导语像一座桥梁, 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快乐学习、获取知识的必经路上,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到达下一站。如《雨霖铃》一课的导入:“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是的, 在现实生活中, 别离是一种常事, 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透过诗行, 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秋风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中包含的至理。今天, 我们来学习柳永的这首抒写离情的《雨霖铃》, 一起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去感受情弦的脉动。”这样会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 激发兴趣, 快乐学习。

三、利用多样手段, 创造“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条件

一般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较重“讲”, 教学模式单一, 因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一堂课不应光靠教师的讲解, 以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抓住时机,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融入到课本内容或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去。在教学中, “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手段, 都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 充分运用。另外,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教《天净沙·秋思》时, 首先借助音乐把学生吸引进来, 继而让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进行诗歌朗读。其次亮出问题: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意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饶有兴味地主动、合作地参与探研、交流。第三,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 凭借自己自由、大胆的想象, 绘画出一张画图来, 并相应地用自己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介绍画面的内容。最后, 让学生开放式地自己在课堂上当堂背诵诗歌。这样, 众多的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块, 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质疑, 夯实“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基石

快乐语文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标志是学生毫无顾忌、思维活跃, 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质疑提问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因为疑是驱动学生思维活跃的动力, 疑能激发学生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的热情。如某语文教师在上《巍巍中山陵》一课时, 当他备课作教学设计时, 面临一个知识点 (中山陵大道两旁的树木是由落叶树与常绿树间种的) , 通过查阅教材及有关资料, 他准备在上课时这样解读:这样的间种缘于设计者立体审美的初衷, 因为秋冬季节, 落叶树的叶子都纷纷枯落了, 而常绿树仍郁郁葱葱, 远远望去, 一排黄、一排绿, 挺有层次感、立体感。这种解读似乎有点准确无误, 无懈可击。但此时有一学生提出质疑, 说应更深度地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老师听了相当意外, 但又非常高兴, 就用非常期待、欣赏的态度鼓励他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位学生说, 这种“间种”设计, 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象征义:之所以要种落叶树, 是因为它象征中山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传承;之所以要种常绿树是象征中山精神万古长青、千古流芳……一番话引来了热烈喝彩、满堂掌声。实践证明,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多次练习中力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然就化成了“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坚实基石。

五、倡导师生平等, 共当“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主人

不少学生反映, 他们为什么在语文课堂上学得不轻松、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有压抑感、负重感、不安全感。这种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 学生担心自己学习不主动, 答问不对头、探求不积极, 会遭到老师的蔑视、歧视、批评和处罚;一是同学们倘若自己学习表现不佳、不从众、枪口不一致对外 (师) , 则会遭到同学的取笑、起哄、责怪和排斥。因此, 要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压抑感、紧张感和自卑心理、从众心理, 最根本的是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教师观, 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的传统师者形象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成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互动交往, 共同探求, 共当主人,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获得双赢, 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这样, 师生这对教与学的双主人, 就可以携起手来, 共同“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了。

六、体现语言魅力, 引发“营造快乐语文课堂氛围”的效应

营造教学氛围,构建有效课堂 第10篇

一、变革教育理念

1.大部分英语老师只重视“注意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遵循“老师讲、学生记,再完成作业”这一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只重视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英语老师应该把学法与教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学生“学”的问题,从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2.在以往的教学中英语老师只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 , 不重视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只注重教师传授,不重视学生学习;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英语的过程;只注重那些“好”的学生,不重视对后进生的教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应该从教会学生学习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能力入手,着重研究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由重教转向重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发展;由“管、灌”向“自主学习”过渡,使英语教学侧重学生的“学”。因为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中学英语大纲提出英语教学应以“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宗旨。 但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为考而教。考什么就教什么,有些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具备语言技能并不重视。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交际是双向性的,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结合。所以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4.教师用书是英语教学的好帮手 , 但很多英语老师将教师用书上的教学步骤机械地应用。虽然教师用书很好,但只能作为备课的参考。老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师用书,吃透教材,同时充分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班级状况和学生的差异,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5.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利用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在读文章时注意跟着录音带模仿语音和语调的同时, 强化口语表达能力。在每节课上老师都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日常交流 , 比如 :It’s a fine day,isn’t it?You look beautiful in thisgreen sweater! Thanks a lot.You’re welcome.等等。教师在课上要积极创设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以此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头交际能力。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 在课堂中也要渗透文化教学的内容, 扫除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增强交际的准确性。

二、营造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 为了改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事倍功半现象,使苦学苦教转变成乐学乐教,就要求英语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往的英语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先教再学,学依附于教,这种教学关系从根本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现代教学要求以学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怎么更好地学,教师就怎么教;学生能学多少,教师就教多少。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服从于学,服务于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枯燥、乏味、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采用直观实物、多媒体、动画、真实生活中的场景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善于利用游戏、头脑风暴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上、行动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挫折、合作和挑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应用英语语言,切实把学生的重心从“教”转向“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不但“学会英语”,而且“会学英语”。

三、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注重实效。“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成长需要周围人们的关爱、尊重和理解。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应以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主要策略是让主体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积极思维活动归纳出规则,并利用语言规则,加快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在模式构建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这种变式,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教法的探讨。教学模式宏观的稳定性与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模式构建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主体积极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极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认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在设计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时,我们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使模式构建顺利进行。

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氛围;课堂效率;趣味性;激励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师生在课堂这样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彼此精神上的交流,意见建议的交换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自然会乐学。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课堂气氛活跃时,枯燥的知识传授也会变得生动而有趣,

而当课堂气氛紧张时,即使是好学的学生也会敬而远之。在教学中我放下教师的架子,用朴实、委婉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来与学生交往,以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引导学生,与他们建立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强,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认可,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给予肯定。哪怕是学生小小的进步,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以认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认可,是学生继续参与的动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現了错误,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价,可以用语言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思路,切不可直截了当地指出错误,避免学生感到尴尬和羞愧,以至于日后被动参与教学活动。

当然,激励要准确适当,不要过犹不及,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反而助长了学生的骄傲自满。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鼓励都要恰如其分,既要肯定他们的进步,也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期望,给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品德,又能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老师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教学气氛的产物,以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为目的。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读、思、说、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王虎兰.营造良好氛围 提高教学效果[J].学园:教育科研,2011(23).

加强课堂优化营造和美氛围 第12篇

一、营造和美的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

1.集体氛围

(1)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一面旗子。班级文化的英语一角更能展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精髓。因此, 打造班级文化中的英语一角, 做好英语一角或者做专门的英语般板报对于营造和美的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构建和美校园、创建和美班级为契机, 以浓厚班级文化氛围为抓手, 全力打造和美英语特色文化,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风。

(2) 从和美的角度出发, 各班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民主性, 充分利用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形式增强班级的和谐性和凝聚力。通过名言、班训、班规、班级文化价值观念的征集活动以及班级墙面的布置, 形成各具特色的和美文化氛围。

2.营造和美班级小组。创建和美小组名称以及和美口号。让学生感觉英语就在身边, 争做英语小天使。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组一个小成员做起学好英语。营造和美的个人和小组氛围。

例如:

(1) 阳光小组口号:我们阳光, 我们快乐!

Sunshine Group slogan: We sunshine, we are happy!

(2) 炫彩小组口号:炫彩炫彩, 炫出风采!

Colorful group slogan: colorful colorful, show elegantdemeanour!

(3) 精灵小组口号:可爱精灵, 永远开心!

Elf group slogan: lovely elf, always happy!

(4) 希望小组口号:勇往直前, 走向明天!

Hope group slogan: march forward courageously, towards tomorrow!

(5) 团结小组口号:团结就是力量!

Solidarity group slogan: unity is strength!

二、营造和美课堂

1.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增色

(1) 教师为教学准备好的课件使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是教学的一种直观展现手段, 能够使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创造轻松愉快的和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PPT之类的图片画面对抽象的事物进行直观表现。

例如:在译林版三年级英语3AUnit2 I’m Liu Tao教学中A Cartoon time教学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Bobby.

T:Look, who is coming?He’s Bobby.

Please say hello to him.

2.教师展示图片Sam

T:Look, this is Sam.

Try to say hello to him.

Hello, Sam.I’m…

Sam:Hello.

Hello, I’m…Are you Sam?

Sam:Yes, I am.

(2) 音乐渲染意境美。儿童英语歌曲, 并非单纯的为唱而唱, 还让学生感受英文歌曲的魅力, 它同时也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单词与句型提供一个平台。

例如:Enjoy the song: Row your boat

歌词: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o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interesting.

这首歌曲欢快而愉悦的旋律让学生不自觉感觉到音乐的美, 同时在学唱这首歌的过程中理解所有字母分别是那些, 如船、愉快的等等。要想不会说都难了。在旋律中欣赏音乐, 在歌曲中学习新知, 让学生爱上音乐, 避开单调枯燥的传统知识接受模式, 全身心感受音乐之美, 营造英语学习的音乐氛围。

(3) 教师的个人技能。板书是否悦目, 最传统的做法是整洁, 一目了然, 能突出重、难点。那么面对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 如何才能从板书中得到学生的羡慕和佩服呢?例如:教师在树上画一只猴子。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ree now?

S: I can see a monkey.

T: Yes, and I can sing a song.

Listen to the song: What can you see?

T: Can you sing the song? Let’s try together.

T: Can you make a new song according to your picture?Let’s try.

引导学生通过简笔画、图片等理解单词的意思, 使语言信息和图象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 多感官结合, 效果更好。

上一篇:人机工效下一篇:牧草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