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博物馆范文

2024-06-28

后博物馆范文(精选8篇)

后博物馆 第1篇

随着全国博物馆相继免费开放, 镇江市博物馆也在2008年4月30号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自免费开放以来, 镇江博物馆一改过去的“门庭冷落”, 观众数量大幅度增加,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 一些长期被挡在门外的潜在群体, 也走进了博物馆。观众数量的增加, 无疑有利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体现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镇江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喜忧参半。如何巩固博物馆的发展, 促进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云台山风景区的发展,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博物馆免费开放带来的益处

(一) 普及精神文明建设

免费开放是一个观念, 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观众来博物馆可以通过参观活动, 学习知识, 坚定或改变观念, 认识现实与历史的关系, 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参加博物馆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 更全面地理解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了解人的创造能力, 从而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可以普及精神文明, 提高市民素质推动镇江文化事业的发展, 并提高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让子孙后代都能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古代文明和历史进步。

(二) 可以增加博物馆的竞争意识

博物馆未免费开放前, 有自身的造血功能, 也有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这种环境下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文物挖掘意识和保护意识。但免费开放后, 自身造血功能逐渐退化, 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 带动博物馆周边经济发展, 开发旅游资源

据调查镇江博物馆周围一共有254家商铺、三家当铺、七家银行、六家酒店、两条古玩街、三家剧院、四个教堂和数不清楚的小吃店和手工作坊。所有的这些, 都呈放射状分布于博物馆的周围, 成为它的外围商业带;而这些商业点和店面往往都是以仿古建筑的形式存在, 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主体。除此之外, 还有相当的古代建筑镶嵌在商业带里面。博物馆及其后花园、紧邻博物馆的西津古渡、西侧的伯先公园等等, 这些先天优势, 一起构成了云台山风景区,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必定带来大批量的游客, 在无形中促进云台山风景区的发展。

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弊端

(一) 参观人数激增, 博物馆难以消化

免费开放的第一天正如记者报道的那样, 观众如潮水一般涌来, 此时, 安全隐患也若隐若现。有的场馆空气质量下降, 有的出现了服务设施不够用的情形。

(二) 博物馆失去了应有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功能

经过调查, 发现多数游客前来参观纯属于消遣, 把博物馆当成了旅游场所。究其原因, 是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员, 馆内比较嘈杂, 所以, 参观者不是拍照留念, 就是坐在馆内的长凳上歇息。

对不少观众来说, 博物馆多少有些神秘感, 又由于博物馆设施的精良、氛围的典雅、管理的严格、服务的到位, 连卫生间都比别的地方干净!于是, 便一窝蜂拥来了。对这部分观众来说, 确实可说新鲜大于需求。在很多人看来, 博物馆是“好玩”的地方, 是“休憩”、“游乐”的场所, 所以才会要去。但其实,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博物馆是承载历史的地方, 是镂刻我们56个民族数千年足迹的丰碑, 是展现祖国辉煌文化积累的神圣殿堂。我们进入这样的地方, 是要“沐浴熏香”、“沐手敛衽”, 毕恭毕敬, 去瞻仰, 去表敬, 去承担的, 哪里是“玩”的地方?博物馆固然也要有可看性, 让大众喜闻乐见, 但这并不是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喜闻乐见”的目的在于让人容易接受, 容易记住, 从而发生感化和教育作用。在以“玩”心看待博物馆的人们中, 其实是把“喜闻乐见”误读成“闻喜见乐”了, 所以才会把博物馆当成游乐场, 进去后也就任意为之, 把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举动, 带进了神圣的文化殿堂, 自然不免让人耻笑。

(三) 文物安全令人堪忧

博物馆在免费开放期间, 我们发现有的观众将饮料带入馆内, 在文物面前随意地喝水, 跨过警示线在展品上摸来摸去, 小朋友在馆内嬉戏, 有些人甚至在馆内吸烟,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都给我们的文物带来致命的损坏。

安全工作对任何一家博物馆来说, 都是决定性的首要工作。它包括文物安全、公共设施安全以及观众人身安全等。现代博物馆并不占有藏品, 它只有藏品的管理权、保护权, 只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的对藏品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博物馆的首要职责是以对先人、世人和后人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反映民族文化特性的实物证据, 并通过这些证据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博物馆的机防、人防不到位, 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或观众流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致使展厅空气中含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长期严重超标, 都会造成文物损坏等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 如果管理不善, 没有正常的参观秩序, 公用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转或因观众的不当操作服务设施, 都会增加运行成本, 甚至会导致老幼病残受伤害的事故发生。这些, 都是违背博物馆免费开放初衷的。

(四) 馆内工作人员“困难”重重

拥挤的人群, 嘈杂的声音, 以及进入博物馆的目的不一, 博物馆讲解人员一度成为秩序的维护者, 积极性不再高涨。博物馆志愿者怀揣着崇高理想却被迫成为秩序的维护者, 同时博物馆针对志愿者工作的不完善性减退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参观者的管理一度成为工作人员的烦恼。

(五)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闲散资金较少

免费开放亦能推动博物馆自身的发展, 是博物馆深化改革的一次良好契机。免费开放要求博物馆提供高水平的展示, 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标准的管理, 这就促使博物馆加深体制改革, 不断创新机制, 向知识密集型结构发展。但博物馆未免费开放以前, 国家财政补贴和博物馆自身收入还能支撑博物馆的发展, 但现在免费开放了, 失去了门票收入, 国家财政补贴远远不能解决博物馆的正常开支, 文物维修费、保护费, 名贵文物保护中心扩建费, 加上人员工资等费用成为一个不小的数目, 所以怎么样才能跨过眼前这道“高门槛”, 是摆在他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

(一) 控制参观人数

“免费不免票”将成为未来的管理手段, 即通过预约、登记领票等方式得到免费参观票, 这样可以避免使博物馆成为非参观人员避暑、躲雨的场所。通过登记详细信息的方式领票, 有意识地控制领票程序、时间, 既可掌握参观者的情况, 也可有效缓解集中参观的人流问题, 使文物的受损系数降低。

(二) 合理创收, 增加闲散资金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 闲散资金明显减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博物馆今后更好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 可以考虑合理创收。如在特定的时间推出特定的展览适当收费或采取局部收费的方式。如:英国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免费, 而是指对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常设展览实行免费。为了创品牌、吸引观众、增加竞争力, 各博物馆都会推出一些临时或特别展览, 而这些都会标价收费。为了更有效的管理, 再比如首都博物馆, 它采取大门免票、局部收费的措施, 从而增加自身的收入以便更好的发展。

(三) 提高观众素质

观众的素质教育, 需要有个引导过程, 这恰恰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 不能因噎废食。要引导市民增强自觉意识, 文明参观。随意使用闪光灯拍照, 在馆里大声喧哗等发生在一些观众身上的这些影响博物馆、纪念馆参观秩序的不文明参观行为, 给大多数观众带来了干扰, 也给文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机的闪光灯会对书画、文献以及彩陶等对光线敏感的文物形成破坏, 减少文物寿命;大量的观众挤在一个展厅参观, 大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聚集多了, 会影响展厅的温度、湿度, 使得画框里的名画卷边, 甚至出现皲裂现象。

对此, 博物馆要大力宣传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注意事项, 如:教育参观者不得使用闪光灯拍照;倡导学校对学生加强公众意识教育, 自觉遵守公德, 不要在博物馆等公共场所高声喊叫;面向社会招募博物馆服务志愿者, 利用业余时间为博物馆服务, 等等。当然, 还可以预计到一些其他问题。如:博物馆长期免费开放后, 在有些地区仍然“没人来看”的可能性还是存在, 博物馆不能坐等观众前来, 同样需要大力宣传、搞好营销, 要不断推出新内容, 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有了财政补贴, 还要避免博物馆“吃大锅饭”的现象发生, 要不断推动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 可建立评价考核监督体系, 激励约束机制。

(四) 建立高峰期的应急预案

由于不少群众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期待已久, 即使博物馆一再表明免费开放不是短期行为, 也仍然可能在免费之初观众量爆增, 出现一个高峰期。博物馆应在免费开放前, 制定应对高峰期的预案。如动员全馆人员临时充实“一线”;在观众未进入展厅前进行“前置陛”解说;请社区协助疏导、组织等。再者, 还应注意恰当地选择免费起始日, 应错开节假日, 特别是一定要避开“黄金周”。

(五) 下大力气做好“转化”工作

博物馆免费后, 观众中难免有相当数量是所谓“看热闹的”, 他们尚不清楚什么是博物馆, 自然也不会使用博物馆。但他们又由于闲暇时间较多, 能多次进入博物馆。他们中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常有一些影响参观环境的不文明之举。做好这些观众的“转化”工作, 使他们逐步知道什么是博物馆, 由对博物馆休闲、生活设施的兴趣, 转向对展品的兴趣, 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博物馆的展品大多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从根本上讲, 观众没有理由不亲近它们、不热爱它们。现在相当一部分观众所以不亲近它们, 是因为不认识它们, 所以我们要设法激发那一部分观众对展品的兴趣, 使他们由彼此陌生到由衷生情。

(六) 建设社教队伍

上文提到的“转化”工作是要靠人去完成的, 因此, 展厅的导览、讲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不能可有可无。这些年, 不少博物馆在展厅讲解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在社教队伍的建设上“欠账”颇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水平上, 当前的社教队伍都与免费开放的需要不匹配。镇江博物馆在这个方面有待提高。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为了促进免费开放“可持续发展”, 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必不可少。应当建立健全博物馆正常运行的资金保障制度, 把免费开放的相关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切实予以保障, 并成为一种长效的机制。由于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筹集经费, 何况相当一部分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不完善, 因此开发文化产品, 提供有偿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措施, 应该因地制宜, 不必强求一律。

摘要:镇江市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喜忧参半, 一方面, 镇江博物馆一改过去的“门庭冷落”的现象, 观众数量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体现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 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即参观人数激增, 博物馆难以消化;博物馆失去了应有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功能;文物安全令人堪忧;馆内工作人员“困难”重重;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闲散资金较少等。镇江市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时, 应从控制参观人数;合理创收, 增加闲散资金;提高观众素质;建立高峰期的应急预案;建设社教队伍等方面入手, 从而巩固博物馆的发展, 促进以博物馆为中心的云台山风景区的发展。

关键词:镇江,博物馆,免费开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晓瑛.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取得良好社会效益[J].陇右文博, 2008, (2) .

[2]卢丽刚, 时玉柱.红色景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现状及对策[J].价格月刊, 2008, (11) .

[3]乔庆功, 王玮浅谈免费开放与博物馆发展科技资讯[J].2008, (27) .

[4]廖君.免费开放博物馆“爆棚”之思[J].瞭望, 2008, (10) .

[5]马自树.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实现文化公平——谈谈博物馆免费开放问题[J].中国博物馆, 2008, (2) .

[6]崔自默.博物馆免费开放面临的新课题[J].艺术市场, 2008, (4) .

博物馆参观后心得 第2篇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于20__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宏伟”: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票的人群(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为了找入口,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半圈!)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铜孔子像,在我看来,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馆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国家博物馆真是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我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了国博最著名的展馆:复兴之路馆。

那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重温建国历史的地方,走在展馆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沾满先烈鲜血的遗物之间,我忽然想起了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是啊!我们的民族从愚昧、被动挨打,到革命、建立独立的国家,再到觉醒、建设富强的中国——整个过程,两百年,历尽艰辛,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为当代中国百姓的生计和幸福而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看着安静的展馆,看着悠然的观看展品的人,我心里暗自感恩,感谢先辈的牺牲换来的中国的独立和和平,也感谢当今那些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安定、进步作出自己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人们!

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心里带着这种种的感慨,回想古代中华灿烂的文明,回想国外美术的趣味以及与中国的不同,回想中国的近代历史——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

这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但不仅是当代的,更是从久远走到今天,那全部的岁月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国政府、中国的人民回归自我、面向世界的风貌;它象征着过去,更象征了未来!

我想,在中国的首都有这样的一座建筑,可以说真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博物馆参观后心得2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境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此刻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明白。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宣教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 免费开放 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博物館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课堂。它的作用发挥是潜移默化的,多层面的。博物馆所面临收藏、研究、宣传教育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却有着先前再后、承前启后的顺序。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等等,它的宣传教育大多是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为主题内容的。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职能?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1 加强讲解员素质建设,提升宣传教育水平

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职能,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宣传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而讲解员则是向观众传播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素质建设,对于宣教水平的整体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观众结构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更加广泛、复杂的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精心设计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因人施讲”,以适应不同观众群的口味。讲解员要把专业展览与文化素养结合起来,使观众在学习性、观赏性、知识性上获得更高享受,真正达到提升宣教的目的。上海市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免费开放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宣教人员要应对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深入的学术研究是很难胜任岗位要求的。我们知道,免费开放后,不再是单一的讲解员,他既是宣教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员、讲解员、策划员和宣传员,。面对不同的参观观众,他们的知识架构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我们馆领导倡导岗位成才,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边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在提高中升华。每年,我馆举办业务培训班,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学习文博、写作、礼仪等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职工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淞沪魂》、《四个月的战争·1937》、《淞沪抗战遗迹大观》、《口述淞沪抗战》(一)(二)(三)、《川军与淞沪抗战》、《湘军与淞沪抗战》等专著,还举办了全国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首届“宝山论坛”,加强馆际交流,共架友谊天桥,共谋发展方略,共商发展大计。

2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社会效果、拓展宣传教育内涵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真正目的是要培养公众走进博物馆的习 惯和兴趣,同时也对博物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 高服务质量、注重社会效果、拓展宣传教育内涵上博物馆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受众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

( 一) 打造活动品牌、塑造活动亮点。我馆在2003年1月28日率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不断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如14岁生日、18岁成人仪式、入团、入党仪式、小红领巾换戴大红领巾等。举办征文、诗歌、朗诵、演讲、抗战故事等比赛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感悟人生,传承抗战精神。我们还设计制作流动展览,免费为社区居民、部队、学生观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都成为我馆的品牌活动,受到未成年人广泛欢迎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 二) 传递人文关怀,提高服务品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水平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博物馆也有一份责任,观众满意 程度是博物馆服务功能的基本体现。因此,博物馆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将“耐心服务、细心服务、贴心服务、热心服务、专心服务”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以达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 三)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多媒体高科技的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应运而生。信息化建设注入了陈列展览的发展,为陈列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整合文化资源 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更好地了解博物馆里展品所展示 的历史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化服务的功能。

3 加强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拓宽宣传教育服务功能

志愿者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面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宽博物馆宣传教育领域的重要桥梁,他们已经成为博物馆取之不绝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免费开放后,观众量的增加给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博物馆正面临着讲解员、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时期,积极发展志愿者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极好办法。如今,我馆的志愿者们统一着装,在每个双休日、节假日无私的为观众服务,观众总能看到她们充满活力的身影,听到她们满腔热情的讲解,这也是我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专职讲解员与志愿者的配合下,我馆接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基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志愿者是博物馆服务队伍的补充和延伸,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随着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也应该发展一些外国志愿者。因此,中国博物馆界应致力于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为博物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不竭的动力。

总之, 博物馆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宣教职能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在免费开放下,只有搞清了观众的社会需求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对, 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 使博物馆真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这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博物馆协会,宁波博物馆编. 21 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2] 祁涛.博物馆志愿者———让人类文化遗产走向社会的桥梁J]. 文物世界,2011

浅谈博物馆免费后的信息化服务 第4篇

1 免费后出现的几个问题

1.1 人数剧增

就我国现状而言,任何一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必然会带来观众流量的猛增。观众群人满为患,势必会影响展出的确良效果,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声音,污浊的空气及一些观众的不文明的行为,使观众们无法细细品味展览的内涵,讲解员更是无法调动积极的讲解情绪。此外观众流量剧增还会带来诸如观众文物安全、人身安全、设备损坏、值班人员压力过大等问题。观众流量的激增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困难,由于有这些可能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所以肯定会有相当比例的观众对博物馆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1.2 口味不一

博物馆所面对的观众群不是一个简单共同体而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群体,会受到人们的性别、年龄、职业、种族、语言、智力、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取消门票前,观众群的这种差异性不是很大,但取消门票后,观众们都能经常、不受限制地参观博物馆,观众群人数众多,素质良莠不齐,观众群的差异性极大。由于观众群体的整体复杂性和局部多变性,观众的需求和感受也必然是复杂多变的动态变化过程。观众对博物馆提供的服务也各有自己的需求,但由于博物馆提供的服务未能同时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俗话说众口难调,久而久之也必然会对博物馆的展览表示不满。

2 门票不是唯一的障碍

博物馆在实行免费之后,有效降低博物馆的门槛,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热情,吸引更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鼓励和赞誉。然而,一些博物馆即使实行了免费后,短时间的确参观人数骤升,但久而久之随着最初的新奇感慢慢的消退,又会出现免费之前门庭冷落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我国许多博物馆展览内容陈旧,展示技术过时、呆板、陈旧,解说词千篇一律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展览,即使免费,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就算进来了一次,也很难有人愿意来第二次,更不用说成为人们接受精神熏陶和历史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了。如何在免费开放后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认为,加强博物馆传统宣传教育手段的同时,强化博物馆信息化服务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强化博物馆信息化服务

3.1 讲解方式的媒体化

面对庞大的观众群,如果还象免费前那样由讲解员为每批观众进行详细的讲解的话,那将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极大影响了讲解的质量。如何才能既满足观众的强烈需求,又减轻讲解员的工作负担呢?借助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采用“自动语音导览”系统,或者在展厅相应位置配置可以由观众控制的多媒体设备。

3.2 展示内容的层次化

博物馆的受教群体在免费后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以及在某一相对时间段内出现的观众与其他时间段所出现的观众层面的较大的变化性,相对固定的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不可能随着这种变化而频繁的变化或更换。作为补充手段,数字化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依照不同背景的观众所具有的不同需求,制作各类声像节目,分层次,分对象,定时或随机播放,如果条件允许更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设施和界面,让观众有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无论观众群的差异性即使再大,也可以从数字化信息中选择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3.3 展示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的展品,而更多的是想探求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积淀,甚至渴望将某一部分特别喜爱的文化层面移出博物馆,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引导参观者积极参与,经常变换展出内容、解说方式是今后的方向,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能满足以上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传统的静止、呆板和简单的陈列模式,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加以丰富,生动、逼真和形象化地呈现给观众。讲解方式工作负担,借助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3.4 服务范围的网络化

观湛江博物馆后感 1 第5篇

2012年11月4日,我们在秋风瑟瑟充满凉意的季节里来到了湛江博物馆,虽然是在充满凉意的季节里来到这,但我们的热情还是满怀的。

下午四点钟,我们从学校出发,途经鸟语花香的寸金公园,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到达了湛江博物馆。带着对博物馆满怀热情,我们开始了这次的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旁边置放的三个炮台,据说这些炮台是革命先烈在抗法战争用过的。历经风雨洗礼,虽留下斑斑锈迹,但仍可从中隐隐可见当年战争的场景。从大门步入博物馆内,馆内绿树成荫,环境幽美。而馆前是一个大广场,主馆楼高5层,顶置有一个五星尖塔,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使我们不禁地回到当时朝代中。

进入馆里,这里是一个大厅,厅堂中央挂一大吊灯,很有古韵味道。馆内设了陈列室6个,用于举办地方历史、文物陈列和临时专题展览。我们在一楼转了一圈,直奔二楼。二楼是一个大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近代的文物,主要有出土的铜鼓,以及各种陶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摆在展厅正中央的冼太夫人和一些仆人雕像群。雕像个个栩栩如生。冼太夫人站在高台上,脸容慈祥,左手轻挽,右手稍向前挥动。像在给下面的人讲授什么,也像在和他们商议什么大事。台下也站着几个人,个个肤色各异,但神情严肃,毕恭毕敬。冼夫人后面排着几个铜鼓,显然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有些已显得破旧了。再细看那些鼓的结构,鼓面嵌着几个青蛙,正中央是一个太阳纹。据了解,这些铜鼓大多出土于茂名高州,在当时的社会,拥有铜鼓就象征着拥有权利和地位。而那些青蛙是壮族图腾,象征着五谷丰登。而这些铜鼓是通过在旁边放一个木桶通过共振来产生声音的。从这些构造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

参观完雕像和铜鼓,我们来到另一个展厅,这里陈列着晋朝之后的各种陶瓷,有瓷碗,鸡首壶,瓷枕,花瓶等,有色彩斑驳的,有五彩斑斓的。每个瓷器象征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每个瓷器也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看到这些陶瓷,又让我想到中国和陶瓷的英文都是china,这就说明陶瓷在中国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陶瓷观赏,我们有的对着文物苦苦沉思,有的拍照留念,无一不为其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的工艺感叹。走出博物馆展厅,我们来到馆楼旁的石狮石狗群,湛江雷州很早就有这些石雕。个个雕像神情各异,轮廓分明,显示了强大的历史底蕰和浑厚朴素的艺术生命力。

后博物馆 第6篇

一、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对策

为切实保障免费开放规范有序, 保证免费开放的质量, 博物馆要根据自身实际, 积极改革传统管理模式, 及时提出寓管理于服务的方针, 制定了科学计划、稳定推进的具体措施:

一是规范管理。免费开放后, 观众数量大大增加。为保证安全, 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历史、触摸文明, 真正地启迪思想、提升素养, 在反复讨论并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 出台了《免费开放管理办法》、《免费开放观众参观须知》, 主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免费不免票原则。采取发放免费参观券的措施, 观众进馆参观必须到领票口领取免费参观券, 参观者在博物馆大门领票处按顺序排队领票, 凭券入馆参观。坚持观众总量控制原则。根据博物馆的空间活动场地面积、展线长度以及参观时间等综合因素, 从保护观众、文物和公共文化设施角度考虑, 实行日观众参观人数总量控制。同时, 实施某一时段的总量控制。当某一时间段进入馆区和展厅的人数达到最高限量时, 采取限制参观人数的办法。坚持科学管理责任制原则。在管理上, 为了做到降低门槛不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 把加强科学管理责任制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要对开闭馆时间做出告知, 要对部分人群和车辆作出限制, 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 对参观人数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作出限制。

二是创新机制。根据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际需求以及博物馆自身的运行规律, 加强博物馆内部机构调整, 积极推动博物馆服务的社会化。要对内部机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保证免费开放的正常运行, 要将安全和接待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并制订安防、消防、中心控制室、保安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制和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建立起保卫部、保安与驻地派出所协作联动机制。实行博物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为保障文物安全, 保持有序的参观秩序和良好的参观环境, 要对安保、保洁等后勤服务实施外包, 通过招投标, 引进了经验丰富、业绩优良的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 并加强安保力量配备, 增加咨询、讲解和保洁人员数量, 对观众和车辆进行有效疏导、分流和管理, 保持馆区卫生。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量成倍增长, 要及时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情的能力, 并进行了全员培训和演练, 做到了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预防和制止了可能发生的消防以及治安犯罪事件, 保证参展物品与文物的安全。

三是创优服务。为切实保证免费开放的质量和效果, 在讲解接待上, 要按照讲解员等级评定标准, 启动讲解员等级评定, 通过笔试、面试答辩、展厅讲解、外语、艺术特长、民意测验、组织考察, 将讲解员评定为一、二、三等级。同时, 要邀请资深讲解专家、历史学者以及宣传专家围绕提高讲解员综合素质、增强讲解员爱岗敬业的情感、态势语言、形体训练、历史知识等方面对讲解员进行培训。此外, 还要通过展厅讲解讲评、历史知识讲座等活动, 千方百计提高讲解员的业务能力、接待水平。在文明用语上, 要及时制定出《文明服务公约手册》, 对办公室、宣教部、保卫部、园林卫生员、领票处人员的用语、忌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并对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如前台咨询人员、保安人员、保洁员等集中组织了强化培训, 推行标准的文明用语、规范用语, 强化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意识。在陈列展示上, 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更多更好的展览, 要切实践行“精益求精完善基本陈列、挖掘资源增设固定展览、捕捉热点丰富临时展览、深入基层搞活流动展览”的创新发展思路, 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设计新颖、观众喜爱的陈列展览。在服务设施上, 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旅游环境, 使博物馆以一个最佳的面貌迎接免费开放后中外友人的参观, 要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流量增大的情况, 在馆区内, 对景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新修和改造洗手间, 增设观众休息区的垃圾桶、座椅和寄存柜, 更新参观须知和展厅内的各种指示标牌, 从观众入馆、参观讲解、观众休息、卫生环境等各个环节提供良好服务。在安保设备上, 为保证观众安全、文物安全, 博物馆从人力到设备都相应地进行了加强, 要成立急救中心, 医务人员全天候值班, 对于一些不适应实际的安防设施, 技防设施进行调整, 新增消防和监控设备, 保证安防无死角, 为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举办活动。活动是博物馆功能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体验到这个城市更加可人、平等与温暖,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 以文物资源为依托, 以创作表演为突破, 以流动博物馆为载体, 以基地共建为平台, 并借助以下几个载体输出。流动博物馆。围绕本馆主题自编、自导、自演出一系列创新节目, 制作主题流动展览, 将节目、展览、文物和历史知识讲座带出展馆, 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 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博物馆资源全民共享的美好愿景。观众互动活动。为丰富游客的节庆文化生活, 要发动馆内外力量积极参与创作, 进行认真编排, 利用舞蹈、小品、快板、情景剧、诗歌、朗诵等艺术形式, 推出一系列创新节目, 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举办文艺演出, 与观众互动。在国际博物馆日, 要邀请文物鉴定站专家实地免费为广大市民鉴定文物。基地共建。按照“资源共享为途径, 精诚合作为桥梁, 开展活动为载体, 以互利赢为目标”的思路, 积极开展基地共建工作。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多家企业、多间学校, 多个军营, 了解企业、学校和军营的概况文化, 深入细致、扎扎实实开展基地共建工作。我馆讲解员通过向企业员工、学校学生、部队军人提供免费讲解、举办形象报告会、文艺展演、进行历史专题讲座、给学生教学实践提供实习平台等方式, 进行共建工作, 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是培养人才。21世纪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 一流的博物馆需要有一流的人才, 因此, 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一个博物馆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建设方面, 要大力倡导学习风气, 大力培育学习氛围, 要全力以赴抓好“三个一批”:聘请一批, 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单位, 招收人才也受编制、财政所限, 人才短缺是当前各个博物馆的“通病”。要想打造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品牌, 就一定要借助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今年, 在“大资源观”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要拓宽思路, 放眼四海, 实行“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柔性人才战略, 以开阔的胸襟广纳贤才, 践行“智库”理论, 以顾问、特聘等方式, 吸纳国内外一流的高校历史学者、设计界展陈专家以及博物馆界以及文化旅游界大家为我所用, 形成以高级人才为主导的独特的“专家库”, 为我馆发展“把脉会诊”, 为我馆的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展览策划等各个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 借助专家的声音和权威, 提升工作水平, 发挥功能作用, 扩大社会影响。培训一批,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坚持“快餐式”与“满汉全席”相结合,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要不断加强与国内各地各类博物院、纪念馆的交流合作, 通过体验性的考察学习、务实性的知识传授、实践性的操作演练, 使干部员工认识到了差距, 力求学到了经验, 开阔了视野, 启迪了思想, 不断转化为改进我馆的工作动力。与此同时, 分批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文博系统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 大力提升干部员工的业务素养和技能水平, 达到“充电提速”的目的;建立一支, 即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由于博物馆在编制和资金方面的严格控制, 而馆内在讲解员, 安保工作等方面存在巨大空缺, 因此, 可以采取招聘志愿者的方式解决人才空缺问题。目前, 社会上许多人士对博物馆的科研、展览具有浓厚的兴趣, 若把这些群体组织起来, 不仅能弥补博物馆的人力不足, 而且通过他们也将使博物馆的影响更加深人社会, 不断扩大文物爱好者队伍, 使文物展品的作用更广泛地在社会中扩散开, 同时, 也可减少博物馆在大型展览、科普等活动中的运营成本。在建立这支队伍时, 特别要注意建立一支由大中专学生为主体的业余讲解员队伍, 这样既能让他们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教育、实践平台, 又能缓解大型公益性活动中讲解员不足的状况, 实现双赢。

二、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运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 观众数量的增加, 无疑有利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体现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同时也遇到一系列困难、问题和质疑, 为了深入持久地把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开展下去, 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热爱博物馆, 使得博物馆文化盛宴与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 建议如下:

一是保持财政保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但现在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坚持下去, 让更多的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 这是目前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要想把免费开放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就必须保持博物馆财政保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中央财政要让补门票损失的财政保障政策延续下去, 省、市增加相关设施完善的配套经费, 增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发展后劲。

二是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免费开放后观众量成倍增长, 空调设备工作时间延长, 输出功率增大, 设备磨损加大, 维护经费也增加, 馆区园林绿化人为损坏加重, 需要及时补种草坪、花苗等, 增加博物馆运营经费的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博物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经费预算, 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切实保障博物馆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因此, 需要财政主管部门实事求是地根据博物馆的实际, 授予博物馆一定的自主经费管理权限, 保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交流培训。博物馆免费开放后, 随着观众量的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确定观众流量、确保观众和展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各地博物馆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 有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为了更好的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工作, 把好的经验做法推广下去, 博物馆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和培训势在必行, 通过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免费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免费开放接待、安全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防范能力。同时, 还要有效地整合馆藏资源, 经常举办一些专题展览、临时展览, 开展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用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吸引观众, 满足免费开放后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是引入市场机制。由于现有的博物馆大部分仍属政府直接主办的事业单位, 由于缺乏竞争机制, 不能解决《通知》自身提出的“促进博物馆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的任务。在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的同时, 当前要抓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 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类文化基金会文化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以增强供给能力, 扩大面向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摘要:博物馆先后免费开放以来受到了社会普遍欢迎, 但免费开放在设施、安全、服务、人才等方面给博物馆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从博物馆管理的视角探讨应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以使得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发挥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的功能, 以期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分享文化盛宴。

关键词: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营管理,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后博物馆 第7篇

1、免费开放对博物馆职能转变的影响

2008年, 中宣部要求全国博物馆, 纪念馆,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自各地实行免费开放以来, 更多的群众走进了博物馆, 真正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博物馆主要的四大职能——资料收集, 整理保管, 调查研究, 教育普及中, 教育普及这项职能也随着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显得尤为重要。免费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降低博物馆的门槛, 让更多地人能够有机会了解到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接受教育。但是, 由于观众数量的急剧增加, 教育普及职能不得不面对新的形势进行转变。而观众结构的改变, 也使博物馆教育怎样才能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都能够充分地利用博物馆, 在这里体会到乐趣, 这成为了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因此, 以为观众服务和博物馆教育为重心, 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必然成为未来对博物馆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

2、博物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新定义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 随着观众结构的变化, 如何做到让博物馆教育能够普及到不同知识结构的所有观众。在目前文化消费市场日渐繁重的情况下, 如何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成为了我们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过去, 博物馆教育主要是通过现场讲解进行的, 观众一直处于被动的受教育状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观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博物馆, 希望在这里得到自我提高。新时代的博物馆教育就不得不开始注重观众的主动性, 不得不考虑观众的需求。

因此, 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就逐渐转变为以观众为中心, 以激发观众的学习热情, 提高观众的学习主动性, 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为目的, 以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自我学习服务为根本立场, 积极吸收先进教育方式, 开拓思路, 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让观众在博物馆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有所收获。

二、免费开放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要做法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 努力开拓社会教育工作思路, 积极开展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体验型教育

体验型教育主要以动手制作, 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 为观众提供多种可以亲身体验学习的服务。例如“龙形我塑”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借助各种龙形模具和文物模具, 将巧克力浇灌、冷却后制作出各种精美的龙形艺术品。“昔日美陶:感受土与火的魅力”活动中, 参与者能够利用拉胚机、泥巴等自己动手搓泥条、拉动转轮, 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形态各异的陶器。儿童“模拟考古”活动中, 小朋友们模拟考古学家实地挖掘文物, 真实体验将一件件青铜器、兵马俑、唐三彩、恐龙化石等文物挖掘出土的过程。

2、鉴赏型教育

鉴赏型教育主要通过举办鉴赏讲座, 现场解读, 走进校园等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接近文物走进历史的机会。例如举办壁画鉴赏讲座, 通过参与讲座, 观众可以聆听到专家解读壁画背后的故事, 也从审美的角度能够学习到如何对唐墓壁画进行赏析和评价。举办的“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中通过对国宝级壁画进行场景重现的全新方式, 为大家再现了唐代壁画中唯美的仕女、来自异域的舞者和仪态端庄的官员, 让参与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盛世大唐的魅力。通过“流动博物馆走进校园”系列活动, 让同学们不必走出校园, 就可以参观到复仿制文物, 聆听到讲解员的解说, 在校园中就能够欣赏到古代能工巧匠的杰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

3、研究型教育

研究型教育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 志愿者活动, 博物馆之友研究会等实现的。研究型教育主要针对成年人而进行的。而目前参与博物馆活动最多的成年人就是博物馆的志愿者和博物馆之友的成员。因此陕西历史博物馆除了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免费的专题讲座之外, 还通过举办志愿者讲解大赛, 知识竞赛等活动来为大家提供深入研究的平台。此外, 博物馆之友活动也会定期组织会员进行现场考察学习并召开座谈会交流研究心得。免费开放后, 陕西历史博物馆积极探索社会教育的新方法, 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 使社会上不同人群都能够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当中, 其中包括在校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个行业的在职人员及一些退休人员。在进行教育普及的同时, 也让博物馆真正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当中。

三、免费开放后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教育取得的成就

自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 在博物馆逐渐由“藏品中心”向“公众中心”转变的过程中, 博物馆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1) 社会教育工作逐渐走将规范化

免费开放后, 由于参观人数剧增, 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讲解接待服务和社会教育服务工作, 建立并完善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宣教部工作规章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规范工作制度, 确保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2) 讲解工作得到加强

在我国, 目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主要是通过讲解这一形式实现的。因此, 随着观众结构的变化, 近年博物馆也努力创新讲解方式, 因人施教。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了提高讲解员素质, 每周坚持业务学习, 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 并且为了提高外语讲解服务水平, 还举办了英文版中国历史系列课堂等活动。同时, 还通过招募大学生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来完善针对不同人群的讲解服务。

(3) 社会教育活动日趋丰富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依托展览和相关文化背景逐渐系列化, 并且通过举办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例如针对青少年儿童举办“陕博文化寻根之旅”系列主题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自身体验, 自己动手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针对成年观众举办“博物馆的奇妙之旅”主题活动, 以探寻古迹, 感受历史为目的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之旅外出参观学习活动。

2、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讲解服务供不应求

免费开放后, 观众数量倍增, 讲解员人数较少, 展厅讲解服务根本无法让所有观众都满足, 尤其在黄金周及节假日期间, 博物馆观众爆满, 日常的讲解人员安排根本无法应对。以至于讲解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而讲解服务质量却下降了。

(2) 社教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 服务意识薄弱

免费开放后, 虽然社会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社教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服务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在策划教育活动时, 对观众的真正需求考虑较少, 教育活动或知识量过大, 或趣味性太强。策划人员在研究观众需求, 拓展教育领域, 创新教育方法方面还缺乏主动性。并且, 博物馆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为观众提供学习场所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的一种公众服务, 并不是教观众什么, 而是应该考虑让观众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能够学到什么。所以提升服务意识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3) 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虽然目前教育活动在方式和数量上已经明显增加, 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地制度化, 在参加活动的人数以及社会效应上也明显不足。参加教育活动的观众还是只是参观者的很小一部分。有很多观众还并不了解活动的内容、目的以及参与方式, 甚至活动时间地点。并且, 博物馆教育和外界的联系不够密切, 例如社区, 学校等。还不能够真正做到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

四、今后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1、形成系统的博物馆教育理论和组织管理模式

博物馆教育部门作为博物馆一线最重要的部门, 承担着和观众联系的纽带作用, 并且通过实施公众教育服务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工作不仅包括讲解接待工作、还要为观众提供咨询服务、编写讲解词、实施志愿者和博物馆之友事业、策划并实施各种社会教育活动等。在工作过程中会有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学生等参与进来, 同时教育活动针对不同人群或不同展览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新时代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就需要系统的博物馆教育理论来进行指导, 也需要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运行。

2、优化博物馆教育队伍、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专职的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而且还是活动的宣传者、实施者、和解说者。因此他们除了对展览主题和展示内容有深度的了解之外, 还要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教育学有所了解 , 才能编写出好的教育课程。教育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必须专业、准确、全面, 这样才能为更好的进行博物馆教育提供基础。

3、广泛扩展博物馆教育对象范围

博物馆教育是为公众服务的, 因此教育对象也应该不仅局限于青少年, 成年人、老年人, 服务于全社会的所有人群。博物馆未来必将发展为人们进行课外学习, 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博物馆教育应该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教育方案, 并且应该主动与外界联系, 让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也能接受到博物馆教育, 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让博物馆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成为当地民众的精神支柱。

4、延伸博物馆展览、实现多元化教育

博物馆不仅要有优秀的展览, 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展览的延伸和相关教育。展览和教育活动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 才能收获理想的展示和教育效果。而对展览的延伸可以通过专题讲座, 亲身体验, 视听欣赏, 学习旅行等等多种主题活动去实施, 并且利用先进科技手段, 数字技术、光电技术等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都能有所收获。博物馆要一改在人们心中是说教场所的概念, 成为集知识型、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只有实现多元化教育, 才能不断地激发观众学习的热情, 才能长久的保持博物馆对于观众的新鲜度, 让大家愿意走进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2.

[2]张新.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1 (02) .

[3]丁福利.博物馆宣教活动组织原则探析[J].中国博物馆, 2003 (03) .

[4]黄晓宏.对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丝绸之路, 2012 (12) .

[5]刘玉珍.浅议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社会教育工作[J].中原文物, 2008 (05) .

后博物馆 第8篇

一、免费开放, 机遇和挑战并存

免费开放给各个场馆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参观人数的增加, 公共的资源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享用, 各场馆不仅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普及知识、社会教育的功能, 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场所。与大馆相比, 免费开放下的中小馆还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中小馆分布广泛, 场馆较小, 参观比较方便, 展陈的内容也常常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与人们的生活较为贴近, 免费开放后, 便更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许多地方上的中小馆更是宣传地方文化, 促进地方旅游的一张张名片, 免费开放带来的人气使得地方政府更为重视和支持, 这也是许多中小馆得以生存和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有着完善管理体制, 优秀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在应对免费开放的问题上, 较大的博物馆、纪念馆显然更为从容。在经过短暂的不适应期之后, 多数场馆都已建立起一整套的方案, 走入了正轨。而中小馆在免费开放后很多时候不仅要面临与大馆同样的许多难题, 更有因其本身的特点及实力的不足而产生的特别困难。

一般来说, 在平时, 免费开放后的中小馆的参观人数往往不会像大型馆那样剧增, 免费对中小馆造成的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压

石刻艺术家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构想来创造艺术作品, 其想象天马行空。相同的一个塑像, 因为情绪的不同也可以任意的改变塑像的内容, 也可以将塑像的情感进行自我改变, 注入情感因素。与此同时, 石刻作者将自身的主观情感以墓葬石刻的形象去表达出来, 完美的展示了他们的艺术倾向性, 这些石刻就像是一首首无言的诗歌, 多了的只是形式外的内涵和魅力, 经过作者重力相对较小。但是, 由于中小馆自身软硬件条件较差, 一旦遇到节假日等观众人数急剧增长的情况, 所产生的安全问题、设施损耗问题等, 并不比大馆更容易应付。此外, 中小馆的观众层次一般较低, 原本收费限制了一部分人, 免费开放后, 各种不文明行为更加常见。为应对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的增加和观众构成的变化, 各个馆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放于安保、卫生及场馆设施维护上, 但因门票收入已无, 又少有其他收入来源, 中小馆常常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 观众回落也常常是中小馆可能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对许多不太知名的旅游景点来说, 团队是客源的主力, 中小馆也一样。收费参观由于可以给旅游公司及导游提供折扣门票, 他们有利可图, 愿意带游客前来。免费开放后, 如果仍将这些场馆列为景点, 旅游公司将完全没有收益, 自然也就没有带游客参观的动力了。对场馆周边的居民来说, 刚刚免费开放会引起他们极大的热情, 但因中小馆的展示内容的局限, 人们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看同样的东西, 平日观众人数的回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的发展探索

苏皖边区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在江苏淮阴 (今淮安) 成立的一个民主联合政府,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基本保存了苏皖边区政府的当年的建筑原貌, 并馆藏有丰富的苏皖边区革命文物和资料, 是淮安市区最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在2008年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后, 旧址纪念馆积极探索, 从强化自身管理、提高展陈质量入手,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参观环境, 推动纪念馆事业的发展。

在管理方面, 馆内制定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讲解接待、安全保卫、文物管理等工作规程, 对于节假日及重大活动, 也制定有整体工作预案, 确保馆内工作的安全、平稳、有序。馆内不断引进人才, 并对全体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2010年5月, 还应主管部门的要求, 主办了市直文化系统讲解人员培训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新经营创造的物象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3.石刻艺术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特点

北宋时期后期, 中原与边疆地区的战火打破了稳定的民族融合居民, 很多人逃亡南方, 到了南宋, 四川地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 使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进程加剧了。南宋时期的四川, 民族种类较多, 石刻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在川南墓葬石刻中, 考古人员挖掘出四件女武士像, 这在国内墓葬发掘中是比较少见的, 他们都身穿盔甲, 女性气息中有着威严, 这也是当前我国出土的仅有的女武士造像群雕。四个女武士像的高度相差不多, 最低的连脚座1.42m.最高的连脚座1.6m, 比今天的成年女子的身高要低。虽然服饰不同, 但个个柳眉杏眼, 脸庞丰腴, 女性特征极其明显。与此同时, 这些女武士雕像一个个都是戎装在身, 手握兵器, 她们脸上的神情显得很刚烈, 就像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总的来说,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艺术的独特风格, 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文化观念, 其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雅梅, 张春新, 吴中福.浅谈南宋时期川南泸县墓葬花鸟兽石刻[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34 (2)

[2]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2003

在服务方面, 旧址纪念馆力求做到全面和主动。除讲解接待这一对外的窗口外, 资料室也为大专院校师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资料查阅、文物查询等方面的服务。还开设了网站, 方便群众了解历史, 了解纪念馆。通过意见簿、信函、电话、网站、论坛等方式主动征求观众意见, 改进服务。旧址纪念馆还出版了书籍、画册等, 既迎合观众深入了解苏皖边区历史的要求, 也宣传了苏皖边区革命史, 扩大了旧址纪念馆的影响。同时, 旧址纪念馆还经常召开全馆人员讨论会, 大家献计献策, 以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内容。

为全面提升旧址纪念馆形象, 馆内还会同相关专业机构, 编制整体旅游提升规划, 引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对馆内设施、标识、植物等都进行整体的设计, 处处体现人性化和精致化, 使旧址纪念馆既不失为一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也能成为一张城市形象的名片、一处市民乐于前往的优美园林。

更新、增加展陈, 是旧址纪念馆又一项在不断进行的主要工作。自1985年建馆以来, 馆内的展陈已进行数次调整, 特别是2007建成新的革命史陈列馆, 运用了较为先进的展陈手段, 借鉴了许多成功的展示方式, 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2009年, 旧址纪念馆又增设了边区政府第一副主席刘瑞龙同志生平陈列室, 其展陈获得主管部门的表彰。

文物、史料的丰富是改进展陈的基础。旧址纪念馆在征集文物和史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配备了专项资金、专门人员进行这一工作,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开展资料共享, 并建立资料和文物征集的网络。旧址纪念馆与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及党史、档案等部门及相关研究人员、革命先辈及其后人在信息和资料上互通有无, 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给征集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很多单位和个人愿意主动给馆内提供资料、捐赠文物。如2009年8月, 淮安本地知名收藏家胡彬和季云华分别向旧址纪念馆捐赠了几件革命文物和创作作品, 旧址纪念馆向他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并通过淮安日报宣传报道。[2]

创建品牌是旧址纪念馆推动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 旧址纪念馆近年又先后创建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主义基地、省园林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 并为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AAAA级旅游景区进行准备。以创品牌促工作, 以工作实绩创建品牌, 使旧址纪念馆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中小馆的应对与发展之策

对于免费开放后的观众人数增加产生的问题, 多数场馆都比较重视。人员配备上增加安保人员和讲解接待人员, 馆内安装、完善监控设施, 对馆内设施和标志均做好检查和维护, 确保各种设备正常运转, 各类标志清楚明晰。这些努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确保场馆安全顺利运行的基础。同时, 如果能从一些管理方法上着手, 加强对观众的宣传教育, 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降低运行成本, 使馆内设施及人员的效益得到更大发挥。免费开放后, 各馆普遍实行团体预约及领票参观的制度。团体预约制度不但利于馆内提前准备, 而且可能合理安排, 用以平摊馆内参观人数的峰谷, 减少高峰人数, 增加平时场馆的利用率。领票参观对于中小馆来说看似作用不大, 实质是一个可以用来对观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极好机会。门票上不但要印有相关的介绍, 还应包括最重要的参观需知, 对观众参观文明和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加以提醒。需要说明的是, 发票及检票人员有义务提醒观众阅读参观需知, 以使之起到应有作用。除门票上外, 入口处及其他醒目位置、发放宣传册页等, 可以让观众了解更为详细宣传教育内容。宣传的内容也要精心选择, 除普遍的参观需知外, 还可以包括场馆的一般介绍, 方便观众提前了解, 提升参观质量。馆内接待、安全等部门的联系方式也要公诸于众, 便于参观预约, 应对突发事件。对观众人数多与相对较少的不同时段、馆内维护等各种情况, 也应尽量让公众知晓, 以达到方便群众、分流参观人数的作用。因为中小馆高峰与低峰时段参观人数差别较大, 这些管理方式和宣传教育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 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 获取充足的运行资金和吸引观众, 使场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是中小馆所面临两个根本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才能考虑到进一步的发展。资金的来源方面, 政府的投入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但同时, 中小馆自身应从多方面入手, 开源节流, 既注意节约使用有限的资金, 也要想方设法, 增加收入渠道。由于免费开放, 目前各馆其他收入除收费讲解服务外, 可能主要有场地租金和旅游产品销售两方面, 前者并无多大的拓展余地。同时, 不适当的出租对象, 可能影响到场馆自身的形象甚至安全, 必须慎重对待。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可以深度挖掘的领域, 最好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制作、招标等, 这方面各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作为公益性场馆来说, 最主要的是要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不能侵害观众的权益。除以上两种创收方式外, 结合场馆自身特点, 可以开发出其他一些资金来源。如组织一些自费形式的展览、活动, 举办文物特展等, 既获得一定的收益, 还丰富了场馆内容;开展企业会员服务, 对会员企业组织参观优先服务, 免费讲解, 在门票上或馆内合适地点放置企业广告等。

场馆内展陈的仍是观众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即使是免费开放, 质量不高、内容不丰富的展陈仍然不会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因此, 展陈要力求新颖、生动, 内容选材方面既要清晰易懂, 适合大多数观众, 又要适度深入, 才能吸引观众, 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目前的高科技手段已充分运用于展陈, 声、光、电等的引入确实展现了时代的气息, 给展陈带来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 多增加实物、场景的展示, 引入互动性的环节等也是很好的方法。展陈之外, 服务也是影响观众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热情而又富有人性化, 适当使用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会给观众的参观带来极大的方便, 也更容易对馆内的展陈给出满意的评价。如解人员可针对不同类型观众的兴趣点, 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对青少年, 多讲故事, 多做互动;对老年人, 则适当放慢参观速度;对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员, 则对一些重点展陈作适当深入的讲解, 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等。电脑导览、语音讲解器等则适应了观众个性化的参观需求, 也方便散客的参观。

与大馆相比, 中小馆吸引观众还在于主动的开发。据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全国实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07家, 接待观众1.54亿人次, 全国一年平均八到九人才有一个人参观一次。全国大馆数量有限, 而且接待观众的数量大多已近饱和, 开发观众, 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纪念馆还要从中小馆做起。通过媒体的宣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则更能吸引普通市民。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会经常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人们走进纪念馆、了解纪念馆。2009年国庆前夕, 馆内举办了“唱红歌、夜游纪念馆”的活动, [3]2010年春节前, 又组织免费赠送春联活动, [4]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此外, 还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招聘志愿者、义务讲解员等形式, 使大学生等较高层次的人员主动参与到场馆的工作中来。

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则是开发观众的另一条途径。与各单位开展共建活动, 为学生、职工的集体参观提供最好的服务, 送展览、送讲座至单位、社区。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协助下, 与文博、旅游单位之间进行互相宣传, 组合参观线路, 达到共赢。主动接洽旅游公司, 为其带游客前来提供讲解等服务的优惠及其他相关便利。

参考文献

[1]戚敏.讲解员集体“受训”[N].淮海晚报, 2010-05-11 (03) .

[2]於剑山.两市民向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捐赠文物和作品[N].淮安日报, 2009-08-17 (02) .

[3]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大家唱活动[N].淮安日报, 2009-10-01 (03) .

上一篇:注重素质下一篇:银行借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