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员范文

2024-09-07

院校教员范文(精选12篇)

院校教员 第1篇

在传统教育中教员作为知识的占有者, 要求学员围着教员转,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而任职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都发生很大改变, 大量的教学信息学员们唾手可得, 这就要求教员要有为学员服务的思想, 成为学员的引导者, 教员要围绕学员转。教员要把精力从放在如何教学员“学会其所传授的知识”上转换到使学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从要“教给学员什么”, 到要了解“学员需要什么”, 完成从填鸭式教学到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要针对不同的学员个体,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要引导学员去构筑其知识体系, 提供不同级别及层次的教学资源以及个别辅导。换句话说, 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主体, 资源、教员都是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学员。

二、强化教学能力素质, 适应任职教育需要

教员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员素质强化的重点要适应任职教学的需要, 教员要更加注重引导、身教和熏陶学员。

(一) 拓宽知识结构层次。

任职教育生员结构相对复杂, 部分学员已经有一个或多个任职经历, 而且学员获取知识的途径被大大扩展了。学员的知识面广了, 对教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教员不但要关注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 还要关注学员的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这就增加了教学实施的复杂性, 只有有了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驾驭变化万端的课堂。任职教育还需要教员有较大自主发挥的空间, 教员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 而更多的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教员只有不断提高教员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好学员增加砝码。

(二) 增强教学设计技能。

任职教育对教员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实现从重知识传授到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从统一规格要求到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这就需要教员掌握符合任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员要注重研究隐藏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教学思想, 关注岗位任职实际情况和学员生活环境, 突出对教学设计的研究, 体现教员教学风格;要在课堂上给学员们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善于倾听学员的心声, 主动了解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尊重学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要着眼于学员发展, 关注学员学习过程, 善于发现学员差异, 实现学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三)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对于教员来说, 要增强课程对学员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就必须给学员提供更多的信息。教员有时需要给学员提供原始资料, 但大多数的资料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如何选择加工处理资料, 是教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换言之, 教员必须具备在茫茫的资料海中, 提炼出有用的资料, 对一些原始资料进行精耕细作, 整理出适合教学活动的信息。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 寻找信息生长点, 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给学员建立一个丰富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

(四) 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技术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通过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先进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员能够主动地多途经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 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资料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并且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概括, 生成更便于学员利用的信息, 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设计、创作、再造, 使这些信息的表达更流畅、鲜明、易懂, 更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强化创新意识, 探索任职教育新途径

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是教学职业的内在需求, 一切有成就的教学人才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学术上的创造, 教学上的创新,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才真正体现教学人才职业的价值。任职教育教员不能仅仅用知识, 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 必须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 占领信息前沿;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任职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并把这些知识为己所用, 不断提高自身对任职教育的认识理解程度和任职教育的教学能力素质。

总之, 任职教育教员必须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 探索适应任职教育的新路子, 才能真正成为任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指导者、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周洁贞、王少华:《试析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J], 2002.[1]周洁贞、王少华:《试析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J], 2002.

优秀教员评比规定 第2篇

第一条指导思想根据总部关于教员奖励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增强广大教员爱岗敬业的从教意识,树立教学典型,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规定。第二条评选目的通过表彰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员,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员教学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部队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第三条评选对象教员:学校专(兼)职教员。离职在外的进修人员、在读研究生和外聘教员不属于该评选范围之列。教育工作者: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训练处处长、副处长,教务、教保、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参谋业务人员及学员队领导。第四条组织领导(一)学校成立评优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主管教学的校首长和训练处、政治处领导担任。委员从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论水平较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教员中选任。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优秀教员(教育工作者)评审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训练处教务股。(二)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级优秀教员(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工作和对报送上一级的优秀教员(教育工作者)人选进行考评、把关等各项工作。第五条评选条件

(一)政治思想合格。忠于祖国、忠于党,热爱武警部队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部队建设服务,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命令和决议,不乱议论、发牢骚,思想行动上始终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教学、管理、服务态度端正。教员:热爱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为人师表,关心学员全面成长,积极参加教学和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较好地完成本所规定教学及其他任务;教学质量评估达良以上。教育工作者:教学管理及服务保障到位;积极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出色完成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和其他公差勤务等任务,年内称职等级评定达称职以上。

(三)教学科研工作量较大。在本学年内教授(副教授)不低于60课时,讲师不低于80课时,助教不低于120课时;科研项目的主力成员之一,在科研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教学效果明显。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得当,教学效果明显;严格执行教学制度,年内无误课、脱课、擅自调课、泄漏试题和监考不严等情况发生;年内称职等级评定达称职以上。

(五)作风纪律良好。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团结同志,尊敬上级,听从指挥,警容严整,工作主动积极,无违纪行为;

(六)符合上述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优先予以考虑:

1、年内承担重大教学活动期间,表现出色,受到指挥部通报表彰的;

2、年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教学研究,其成果被学校总结推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成效的;

3、年内或上一年参加军队或武警部队组织的学术科研交流,获三等奖(含)以上奖项的;

4、年内或上一年完成指挥部科研项目,成果获三等奖(含)以上奖励,完成校级科研项目,成果获二等奖(含)以上奖励的;

5、年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的或在省级(含)以上报刊上发表2篇,地级报刊上发表3篇以上文章的;

6、年内或上一被学校以上单位评为先进机关股室、先进基层单位的负责人;

7、年内或上一年受到三等功(含)以上奖励的。

(七)有下列行为表现之一者,不能参加评选

1、教学工作态度不端正,组织教学不严谨,管理松懈,教学服务保障工作出现失误,造成教学事故,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的;

2、执行上级命令、指示不坚决,因此造成教学事故和不良影响或未能如期完成上级交给任务的;

3、重大集会、迎接检查、组织考试考核不能按时到位、造成失误,产生不良影响的;

4、因个人原因,年内请事假15天(含)以上的,休病假20天(含)以上的;

5、年内集会、日常办公考勤累计3次(含)以上旷勤,或迟到、早退累计5次以上的;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基本素质探讨 第3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任职教育院校;基本素质

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教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首先应是促进教员队伍素质的转型,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是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军任职教育的实际,本文认为教员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如图1所示。

一、教育观念素质

观念是人的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它形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教育观念是指军校教员对军事任职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念。

教育观念素质突出表现为教员在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特点。它基于其它素质,又高于其它素质,是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的最基本的、最显著的方面,无法用其他概念代替。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应确立素质教育观、超前教育观和终身教育观等。

(一)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素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军队任职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但与一般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有区别的。首先,任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岗位任职素质培养取代全面素质培养的针对性素质教育,是按照“岗位适用”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观念上,更加突出能力本位和岗位素质的培养,其次,任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取代知识本位价值观的职业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岗位任职能力为根本,强调培养体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再次,任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实践逻辑取代知识逻辑的应用型育人体系,以高等素质教育为基础,按照“逐级培训、训用一致”的实用性教育观念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针对军队建设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重点研究和解决岗位任职的实际问题。

(二)超前教育观

超前教育观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和超前意识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后继人。军队院校教育从来都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首先,信息时代,知识的加速更新呼唤超前教育。这一客观事实要求院校教育要超前设计科学的知识体系,永葆军事教育的活力。其次,超前教育观是军事教育内在的价值所在。教育本身具有相对滞后性,而培养对象对知识的需求又体现超前性的要求。这是教育中的矛盾之一。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渠道,就是将知识适当前置,超前培养。再次,军事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军事教育必须提高教育起点。人才的生成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周期则更长。军队任职教育院校为了缓解人才培养周期与高新技术装备发展的矛盾,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要求,不能不考虑后续效应。

(三)终身教育观

军事任职教育本身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实践方式。根据终身教育思想的要求,军事任职教育应是人生过程中连续不断的过程,它既是持续的,又是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观就是着眼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习惯和情感,立足于把社会知识中基本的部分和军事本领中基础的部分传授给一批又一批新生代学员,使他们形成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素质

(一)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要坚定。政治立场是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政治立足点和着眼点。教员的政治立场主要表现在教员的教育工作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前突出表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三个代表”的理论为思想武器,教育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要强烈。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教员要坚持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我军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熏陶学员,培养学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员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员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自觉投身于新军事变革之中。

(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要坚定。要教育学员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认识各类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要高尚。献身国防、爱岗敬业是军校教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教员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忠于教员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员的光荣职责。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完成职业任务的有效保证。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指出: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一名合格的军校教员,首要的是要忠诚国防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这种崇高品质支配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员才能对军队教学和科研工作产生深厚的感情,激发出内在的力量,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热爱学员,热爱教学工作,在各个方面做到为人师表。

三、现代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是人类跨入信息社会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并优化出来的一种新品质,是信息时代对人类的一种高要求,是现代人才在信息环境上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必备的技能。”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员为适应信息社会环境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

教员的现代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而突显。首先,信息时代要求教员必须具备信息素质。信息时代,教员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

新,要求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其次,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教员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当前,战争形态正逐步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需要信息化人才,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教员。再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要求教员必须具备信息素质。随着军事训练信息网、数字化图书馆、模拟仿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相继运用到教学当中,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模式相继出现。教员的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员能否运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进行授课,关系到军校能否扎实推进现代化教学工程。

四、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队人员所应具备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军校教员区别于其他高校教师的特点。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应包括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和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三个方面。

首先,军事基础理论要扎实,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正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教员要了解军事历史知识,掌握通用战争理论,要通晓各军兵种作战理论,包括敌我双方各军兵种体制编制、作战运用原则、主要作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指挥决策、协调控制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知识,包括敌我双方主战武器装备性能,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其次,军事专业理论要精通。教员要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知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以及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动态。

再次,军事实践能力要增强。真知来自于实践,教员应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工作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部队的作战、训练、管理贯穿于其中,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实战,更加贴近部队需要,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五、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知识的一种统称,是指通过学习和积累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容量、修养和能力。根据科学文化素质的涵义,科学文化素质应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前沿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是学习和掌握更高层次知识的基础。随着现代高科技知识广泛渗透和快速更新,人类的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要求教员必须具有更加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员自可科学文化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任任职教育的教员不但要懂得教育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着重掌握任职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专业前沿知识是指本专业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思想、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养成关注专业领域内科学发展前沿动态的习惯,培养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具有及时吸纳新知识的能力。

六、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任职教育教员承受教育职责的物质载体,它要求教员的身体素质良好,表现在日常工作中要精力充沛,体格健壮,行动敏捷,体质健康。强健的体魄,既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同时又能向学员展现出当代军人的良好形象和阳刚之美。心理素质是人才的动力。心理素质是人们心理现象的优劣程度,它决定着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精神状态、行为态度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人们行为方向和活动质量。

心理素质是教员承担教育任务的精神载体,要求教员心理健康成熟,承受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好,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表现为情感丰富,深刻而有理性,不受外界干扰,事业进取心和责任心趋于平稳,能对学员的异常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信息化战争,无论如何知识化,其本质都是以暴力手段进行的对抗。心理战已成为超然于陆、海、空、天、电之上,与国家战略密切相融的“第四种战争”。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揭开心理战的神秘面纱前,揭示心理战的危险性、复杂性,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对敌经验是挑战未来战争的必要环节。作为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应该充分认清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情绪稳定、感知能力高超、独立性格果敢、意志品质坚强的新型军事人才。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边防院校教员参加边防实践刍议 第4篇

一、院校教员参加边防实践的重要意义

( 一) 是加强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目前边防院校的教员, 就边防高专而言, 尤其是年轻教员, 多数是从地方高等院校招聘来校任教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他们中有政法院校毕业的, 但多数是从其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员的共同特点是: 文化水平较高, 接受能力强, 精力充沛, 但普遍缺乏边防工作的实践经验。而通过组织安排这些年轻教员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参与边防实践后, 对其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 二) 是强化教员纪律作风养成的需要

教员参加实践锻炼, 可以强化教员的政治素质和纪律作风。教员通过参加实践锻炼, 与基层官兵同吃、同住、同工作, 耳闻目睹基层官兵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为教员提供了鲜活的政治思想教育素材, 强化了教员的集体观念、纪律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参加实践锻炼, 不仅丰富了教员的工作阅历, 同时也提高了其对边防工作的认识, 增强了工作荣誉感、使命感。

( 三) 是促进边防教育与边防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根据公安部政治部近期出台的《公安现役院校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 ( 试行) 》及《公安现役院校教官制实施办法》的规定, 全国边防院校教员将定期到边防业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同时也将选聘基层业务骨干到边防院校任教, 这使得多年来边防院校反复倡导的“走出去, 请进来”的动议终于有了具体的运行机制。教员深入基层单位参加实践, 可以运用自身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势, 发挥专业所长, 在具体业务上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院校教员参加边防实践的实施推进

( 一)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员实践锻炼模式

院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员实践锻炼形式。考虑到教员工作的性质, 同一院校的锻炼形式允许有多种, 参加实践锻炼的时间和形式都可以灵活。一般而言, 由于挂职锻炼时间长, 效果好, 可以作为教员 ( 尤其是专业课教员) 锻炼的主要形式, 当然, 短期调研也可同时进行, 不必一刀切, 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只要能给教员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只要能使教员了解到更多的边防实践知识, 其形式都是可行的, 时间、地点都可以灵活安排。根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必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时间点, 可随时安排教员到边防业务单位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实践锻炼, 每次参加实践的时间可以是一周、一月或两个月, 但是参加实践总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半年。这是因为半年以下的实践锻炼, 如果只是了解当地治安情况和边防工作的基本程序尚可, 但作为边防院校的教员, 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了解当地社情和边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特别是新形势下边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显然需要每个教员参加实践总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半年。实践单位的选择也可以灵活安排, 单次实践不要求一直在同一单位, 可根据实际需要多到几个业务部门或基层单位学习锻炼, 这样可以全面细致、有比较的学习相关业务。

( 二) 建立教员业务调研制度

教员要按照“带着课题去锻炼, 针对问题搞研究, 带着成果回学校, 研究成果进课堂”的总体思路,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课题研究, 广泛收集教学资料, 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对于本专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调查研究, 深入最基层, 沉到第一线, 全面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 既要发现一线实践的优势, 又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思考。[1]特别是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给边防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新问题以及给院校教育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都要全面细致的进行研究, 力争形成建设性的调研成果。

( 三) 建立长期的教员实践基地

建立长期的教员实践基地, 可以保证教员实践锻炼的一贯性和有效性。由于实践锻炼单位的相对稳定, 一方面便于院校和实战单位加强对教员实践的管理, 另一方面也便于院校和实战部门教学、工作的相互协作, 共同发展。[2]具体作法可以选择若干执法工作规范、业务量大的单位, 院校可适当投入经费, 设立教员实践基地, 要求常年派出教员到基地学习锻炼。当然,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学校也可主动发挥自身优势, 为作为实习基地的业务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比如, 可以优先为该单位开办各类培训班, 并减免相关培训费用。这样一来, 可以增进双方的信赖, 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能够更加顺畅的选排教员前去学习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华.公安实践是公安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 :128.

教员协议书 第5篇

甲方:江大祝成家教中心(以下简称:祝成家教)

乙方:江大祝成家教中心注册教员(以下简称:教员)

一、若是被祝成家教录用了的教员,在录用后都要签订此协议。

二、被录用的教员要经过本中心的初审、面试,需向祝成家教提

供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学生证、教师资格证、等级证等,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三、签订协议后就是本中心的一位得力老师,就代表着我们中心的形象,不能做一些有损坏本中心的的名誉和形象的事。

四、成为本中心的教员后,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劲往一块使,为

祝成家教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同时也提升并证明自己的能力。

五、被录用的教员要及时加入江大祝成家教中心的QQ群,方便

中心管理,同时要积极配合中心的管理。

六、教员有问题要及时提出,要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七、得到试讲通知后,要积极按学生条件准备,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试讲这一劳动是免费的。

八、上岗后就要积极备课认真负责的教好学生,如果发现因教员

院校教员 第6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专业教员;能力;特点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专业教员是指在教育中教授某一具体军事专业学科的教员。而普通教员指的是在教育中从事教授公共基础学科的教员,如:外语教员、数学教员、政工教员和军事共同教员等。专业教员的能力是指专业教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任职教育院校的专业教员作为教员中的一部分,它具有普通教员所具有的一般能力特点。同时,由于任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规范的特定要求,与学历教育院校的教员相比,从事任职教育的专业教员,在能力要求上,还具有一些新特点。

一、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是专业教员对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它常作为一种无意或先验的假设,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专业教员的行为,对于专业教员提高施教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专业教员施教能力,必须先转变专业教员的教育观念。要通过组织专题集训等形式深入进行任职教育研究,加强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的探索,使专业教员进一步从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上认清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理解任职教育的内涵、本质和属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把握任职教育专业口径相对较窄,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教育培训指向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相对较强,培训时间更短、起点更高、难度更大等特点,逐步形成贴近作战任务、贴近武器装备发展、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培训对象,“训用结合、教战一致”等新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和指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施教能力提高。因此,任职教育针对军官、士官的岗位转换、职务晋升,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具有组训层次多、周期短、节奏快和指向性、时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专业教员在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等观念的同时,应确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新观念: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观

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既重视向学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又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其高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树立问题中心课程观

善于创造性地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界限,重组内容体系,突出问题性、研究性、案例式课程教学,努力创新战法训法。

(三)树立启发引导教学观

以学员素质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员的学历、经历、经验等教育资源优势,引导激发学员参与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启发内容的结构性,启发主题的问题性,启发情境的互动性,启发形式的多样性,让学员理解学习过程,通过学会达到会学、会用、会创造。

(四)树立实战标准质量观

衡量任职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是结业考试成绩,而是能否经得起实战考验。因此,必须着眼实战需求,服务作战部队,贴近岗位实际,提高培训质量。

二、知识结构具有极强的复合性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高等(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专业教员要在任职教育中成功地开展教学,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教员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相关知识以及专业前沿知识。其次要有先进的现代军事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这些理论的运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任职教育不是“知识传授型”教育,而是“能力培养型”教育,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各种基础的、专业的、技能的知识转化为学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科学先进现代军事教育理论就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催化剂。再次要拥有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有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专业教员的教学要适应任职教育的特点,还要求具有很强的知识整合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任职教育专业教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上融合

高等学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从事高等学科、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为专业工作打基础,而任职教育是各级各类军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获得相应军事任职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其教育目的直指岗位。专业教员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熟悉部队训练、作战等情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

(二)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专业教员在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上交汇

任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高度综合性,需要建立满足任职教育岗位需求的,融指挥、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向学员发展本位转变。以增强学员的任职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为途径,实现军事教育的综合集成,进一步实现由单一专业型教育为主向指挥、管理型综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专业教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教员已经不能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不仅是某一学科的骨干、某一专业的尖子,而且更要通晓其它学科和专业,在学科和专业上形成知识交汇。

三、专业能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任职教育是以“能力跃升”为核心的应用层面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任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未来战争需要大批“通专并蓄”、“指技合一”的人才。解决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是任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专业教员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增大专业操作、科学实验和综合演练的比重,加强模拟和实际岗位锻炼,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的转变。

对专业教员而言,在学历教育中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通过打牢知识基础来形成学员的能力和素质,虽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部队实践经验,但往往是为了满足第一任职需要,是方向性、概括性的。而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后的职业教育,是紧贴部队工作实际的,专业教员的任务更多的是总结经验、锤炼经验、提升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仅靠到部队调研和短期代职等途径来掌握部队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员必须具有丰富的部队实践经验,而且必须是全方位、具体化的,否则就难以开展教学。因此,要求专业教员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外,更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经历和

技能:

(一)要熟悉部队

掌握部队使命任务、战场环境、作战对手、编制装备,以及部队的区域特色、建设重点、发展方向、主要问题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转化为教学问题,形成运用实际经验、部队动态信息实施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有专业的操作能力

在了解熟悉部队情况的基础上,要求专业教员能够亲身示范,使教学过程更为直观,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三)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任职教育中,专业操作、科学实验、综合演练、模拟推演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比重大大增加,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必须学会和掌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

四、研究创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随着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军使命任务的调整变化,教学与部队建设、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多教学内容直接反映部队建设实际,来自管理教育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战法是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没有遇到的,是无法从现有的教科书上找到的,必须要靠专业教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总结。因此,要求专业教员必须有很强的跟踪研究能力。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员必须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我军面临的新的使命与任务要求,并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要,贴近教育对象素质基础,贴近战区作战任务,贴近部队实际,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员必须具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及时发现部队建设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加以深入的研究,并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学员任职适应能力。此外,任职教育院校专业教员必须具有围绕部队岗位需求向学员传授能用、管用知识的同时,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方法进行研究,对军事理论、管理教育方法进行创新,要积极催化实践创新的能力生成。

(一)专业教员应是任职岗位的实践者

专业教员要熟悉部队情况、熟悉任职岗位特点、工作规律,具有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专业教员应是任职理论创新者

世界新军事变革及我军双重任务的客观要求使承担任职教育的专业教员在军事理论、训练方法、教学内容上面临着许多理论上的空白,这就要求专业教员必须是任职理论的创新者。

(三)专业教员应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者

传统的学历教育教员是以知识为本的知识传授者和学术探索者,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如何向学员传授正确、准确的知识,往往忽视实际岗位所需的知识。而在任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专业教员应该在理论上创新、向岗位工作实际靠拢,在实践上创新、向理论上升华,专业教员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结合者。

五、组织教学具有突出的灵活性

任职教育是对教学对象进行的知识补充、拓展、加深、更新和能力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任职教育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岗位需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岗位需求来开展,教学评价必须以是否能够满足任职需求为基本评价,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任职教育都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由于岗位层次和类型多样,各类培训分为不同专业领域和层次,又形成了任职教育培训类型多、培训对象复杂、教学方法灵活、组训方式多样、学制不一的特性,要求专业教员必须具有良好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学特点,能够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多方向、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模式,要掌握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等灵活的教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任职教育形式上看,临时性任务多,下达任务比较急,准备时间短,从职能教育对象上看,培训对象的多元性是任职教育最明显的特点;从职能教育课程设置上看,课程设置要围绕培训对象随时调整。为此,还要求专业教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以适应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需要。

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变灌输式为研讨式,使他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中理解问题,全面认识问题;二是变课堂系统讲授为精讲引导,对必须讲授的理论课,要精讲、点明重点、提出问题,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员,让学员在自学中,在实际动手中解答问题,掌握学习内容;三是变理论讲解为实践体验,对培养领导能力、组训能力、作战指挥能力等课程,应多采用案例式教学和仿真教学,将抽象的理论贴近实际情境,让学员去处理、去体验、去操作,使学员在实际案例中,在模拟实践中,在实兵、实地、实装、实弹等训练和演练中形成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其次要科学编排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讲求实用高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为此,专业教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教学,计算机模拟对抗、电子沙盘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员获得更多信息,提高岗位适应性。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思考 第7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方式,教员素质,教员队伍

任职教育有着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学目的, 从而需要特殊的教学方式、方法、模式, 从教学方法论的层面和角度讲, 应大力开展启发式、学导式、研讨式教学 (以下简称“三式”教学) 。具体实施中, 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任职教育中“三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 是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员指导启发, 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员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判断、找出规律,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学导式教学, 是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教员恰当的启发引导为主线, 以优化学员智力能力结构为目的,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为主旨, 教学双方互动合作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 是教员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 围绕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学员运用所学, 深入研究, 相互探讨, 从而解难答疑, 进行知识建构, 形成价值认同。

“三式”教学设计到教学理念、指导思想、原则、模式和方法五个方面内容,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学导式和研讨式教学定义的论述, 我们可发现其共有的教学特点, 那就是:凸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引导、激发学员的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变课堂封闭为课堂开放。

2“三式”教学对教员素质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开展“三式”教学, 教员们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具体如以下几点。

2.1 教育观念素质

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从侧面反映着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方面的个人观点。教育观点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改变。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教育观念, 是指军校教员对军事任职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念[1]。突出表现为教员在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特点, 这也是教师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最明显之处。

2.2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

军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 教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教员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军的优良传统教育感染学员、熏陶学员, 培养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教员要坚定理想信念, 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忠于教员岗位,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 现代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 是人类跨入信息社会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基本品质的基础上, 发展并优化出来的一种新品质, 是信息时代对人类的一种高要求, 是现代人才在信息环境上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信息必备的技能[2]。”

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员为适应信息社会环境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 教员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教员,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要求教员必须具备信息素质。

2.4 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队人员所应具备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是军校教员区别于其他高校教师的特点。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 应能够对现实军事问题进行正确论证、说明和总结, 对未来军事趋势进行正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等;精通自己所教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战备、训练、管理和科研工作实践, 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5 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知识的一种统称, 是指通过学习和积累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容量、修养和能力。

教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不但要懂得教育的一般规律, 而且要着重掌握任职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 养成关注专业领域内科学发展前沿动态的习惯, 培养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具有及时吸纳新知识的能力。

3“三式”教学模式对教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3.1 引进有部队任职经历的军官

从性质上面来说, 任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使其建立的基础。任职教育的教员大多数来自部队, 他们都担任过指挥参谋的职务的军官, 有着丰富的阅历和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初级院校的教员的要求一般应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和学士学位, 在初级院校学习过战略、战术及专业技术科目, 同时在部队担任过排、连级指挥与参谋职务等初级指挥职务;中级院校的教员要是同级指挥院校的毕业生, 担任过营、旅级指挥与参谋职务等中级职务;高级院校的教员一般是同级军事院校的毕业生, 而且担任过旅以上指挥与参谋职务等高级职务[3]。

3.2 严格教员选调聘任制度

为了提高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 需制定严格规范的教员选拔程序和方法,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建立评选委员会, 负责教员的评选、推荐和审查, 并综合考虑教员的阅历、军衔、年龄等诸多因素, 选出最优秀和合适的人选。保证最优秀的作战部队军官加入到任职教育一线的工作中去。

3.3 谋求多渠道的教员来源

一般情况对任职教育教员个体素质的各项要求是很高的, 很难保证每个教员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充分利用军内外人才资源的优势, 谋求多渠道教员来源。可以实行院校教员、部队教官、地方教授相接合的模式,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 合理配置教员队伍。

3.4 实行岗位互换和代职制度

为提高任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可以明确教员的任职期, 满任职期限的教员, 调换到作战部队任职, 以确保院校的教学不脱离部队实际;完善代职制度, 保证教员在所代职的部队工作、学习、训练等全面的融入, 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结合其深厚的理论素质, 可大大提高其院校任职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3.5 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教员激励机制, 利用专项经费支持教员深造, 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鼓励教员攻读研究生学历;实行争创“十佳教员”、“科研标兵”等一些列奖励政策和措施, 提高教员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教员的专业发展只有根植于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 参与课程建设是教员专业发展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每位教员都应通过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 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从“教书匠”走向“研究员”、“学者”。

参考文献

[1]潘玉田, 狄世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6.

[2]唐金国, 糜玉林.海军信息战概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2.

院校教员 第8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员,角色转换

教学质量是院校的生命,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院校的生存、竞争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正处于军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转型时期,以往的继承式传统教育,教员所扮演的角色已明显不够了,军校教育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培养适应机械化部队建设需要的现代警官[1]。因而,在当前形势下,教员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者以及知识的占有者向更适应军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角色,即能力的开发者、教学与研究双重角色以及信息的整合者转换。

一、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能力的开发者转换

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能力的开发者转换是大学教员角色转换的关键。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教员作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学员身心施加影响,从而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然而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员教书育人新的内涵,对于军校来说,开拓创新尤为重要,时代的发展需要军校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否则,墨守成规,漠然置之,落伍于时代将被淘汰[1]。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学员对基础知识的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单一地依赖于教员。此种形势下,这就要求教员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能力的开发者转换,更加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

二、从教学者向教学与研究双重角色的转换

教员首先是教学者,随着教育学的发展,认为教员除了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这一观点在军校的教育改革中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军校要实施教育改革,首先就要进行创新教育,教员则是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应成为创新教育的研究者,惟有教员成为研究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2]。这就必然要求教员要从教学者转变为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上。因此,教员不仅仅是一个三尺讲台的教学者,更应该是一个有理念、有见解、有独立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不仅能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对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创造。(2)对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教员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由于教员置身于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直接观察研究,这就使教员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所以教员成为研究者是教育改革取得实效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员只有从教学者转变为既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上,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在学术上有所创造,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教研结合,才能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员发展,在教学创新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真正体现教员职业的价值。

三、从知识的占有者向信息的整合者转换

在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员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当然也是专业知识的占有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发展,院校信息化是武警“合训”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深刻的内涵,它对武警部队“合训”院校教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提高教员的信息素养[3]。因此,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员自身作为知识占有者的这一角色就要发生一定的转换。要从知识的占有者向信息的整合者转换。教员在占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员除了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的能力,并把所具备的能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在军队院校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学质量是院校的生命,军校教员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者以及知识的占有者向能力的开发者、教学与研究的双重角色以及信息的整合者转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军队院校的综合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军队院校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纯前,樊向武.新军事变革亟待军校教员角色转换[J].社科纵横,2010(6).

[2]晏海珍.转变青年教员角色健全青年教员培养机制[J].求实,2006(S3).

院校教员 第9篇

长期以来, 军队院校既承担着学历教育任务, 又同时承担着任职教育任务, 任职教育的主体性地位不明显制约了任职教育的深入发展。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作出了建立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战略举措, 标志着我军院校教育的重心正在由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转型[1、2]。在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过程中, 不断加强教员的培养和建设, 既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军队院校转型成功的关键环节[3]。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

(一) 突出的指向性。

任职教育不解决学历问题, 不是为了使学员学习基础知识, 获得某种学历, 而是为了使学员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基础上, 提高和发展任职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使学员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在新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的需要相适应, 区别于学历教育主要使培养对象具备从事高等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并获得本科、研究生等特定学历。因此, 任职教育要根据各级各类干部的任职需要, 指向作战任务, 指向部队实际, 指向岗位需要。

(二) 突出的实践性。

任职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 学了就要能用、好用、管用。区别于学历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更注重为适应军队建设需要的某种工作针对性地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在任职教育中既要提高培养学员的理论素养, 更要提高学员在部队任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突出的层次性。

任职教育应按干部任职岗位的需要, 按层次逐级实施。一般情况下, 需要有低一级层次的任职经历和工作实践, 才能进行高一级层次的任职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一般在生长干部中实施的特点。因此, 任职教育必须遵循军队人才的成长规律, 系统筹划培养目标, 搞好各层次培训的衔接, 突出岗位需要, 合理区分教学任务, 避免简单重复, 实现逐级培训和提高, 强化整体性。

(四) 突出的时代性。

任职教育必须紧紧跟踪现代战争理论和技术发展, 瞄准军事专业领域前沿, 依据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要求, 能打仗、打胜仗需要什么人才, 就培养什么人才;现代作战理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就跟踪研究什么教学内容;新装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就设置培训什么训练课目。区别于学历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周期等方面都具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 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短, 内容新、精, 时代性特点十分突出。

三、军队院校向任职教育转型中教员的培养要点

(一) 适应任职教育转型特点, 树立教员科学理念。

1. 把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

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 转变为着力开发学员潜能,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军事任职教育是直接指向岗位任职的教育。一名学员能否通过教育胜任某一岗位, 关键是他在教育中所获得的关于岗位任职的经验和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学员的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 规范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围绕能力培养需求, 展开相关知识的传授。

2. 把教学关系从“教为主体”转变为“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一切以学员为归宿点, 树立学员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真正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正视学员个性特征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学员自身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教与学结合起来, 优化教育过程。

3. 把教学理念从“教学员学会”转变为“教学员会学”。

任职教育只能帮助军人了解和掌握岗位任职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 而解决岗位任职过程中的动态发展问题, 只能依靠学员自己。从学员来讲, 在岗位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员来讲, 在传授知识、能力、素质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以增强学员应对知识更新对任职带来的挑战。

(二) 着眼任职教育能力需求, 优化教员队伍结构。

1. 借鉴外军任职教育中教员选拔的成功经验。

美军院校教员队伍分为军职和文职。美军院校均有常设或临时的教员评选委员会, 负责教员的评选、推荐和审查。军事教官主要从部队选调, 中级院校教员必须是服役12年以上并且是同级院校毕业生, 担任过营级指挥职务或旅、师两级司令部参谋, 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高级院校的教员必须是服役18年以上的中校、上校, 且是同级院校毕业生, 担任过旅、师两级领导职务, 并在军以上高级司令部或盟军司令部至少工作过2年[4]。文职教官从地方选招, 从国外聘请客座教授, 以及聘用退役的教官、军官、研究人员。

2. 调整任职院校教员的来源和标准。

目前我军院校教员队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生中选留, 不仅数量偏多, 且“近亲繁殖”的现象较普遍;二是从一线部队选调干部, 这类教员在院校教员队伍中的比例较低且缺乏教育学的系统训练。以上这些教员不仅经历比较单一、实践经验少, 而且大多数没有参观教学、代职挂职、军事学术交流的经历。教员队伍经历上缺腿、任职上缺项、能力上缺强的现象比较普遍, 学历与阅历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需要多渠道选拔和培养教员, 从教员队伍的源头上把好准入关。

3. 大力推行教官制。

近年来, 我军开始尝试直接从作战部队选调优秀军官到院校担任教官, 脱离原工作岗位, 时间一般在两年以内。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军形成作战部队军官与院校任职教育教员常效的双向交流机制, 保证任职教育鲜明的军事实践特点。教官任教期间, 主要承担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与部队联系紧密学科的教学科研任务。对任职教育院校推行教官制, 有利于教育内容贴近学员任职需要, 促进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 结合任职教育发展态势, 拓宽教员培养机制。

1. 增加教员到部队代职机会。

让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 提高对部队的感性认识, 深入了解岗位的任职需求;让部队干部定期到院校担任部分教学任务, 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通过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的双向交流, 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 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有较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员队伍[5]。

2. 坚持各军兵种院校教员交叉任职制度。

一般来说, 经历阅历越丰富, 眼界思路就越开阔, 能力素质就越全面, 才能不断创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到本级院校和其他军兵种院校交叉任职,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交叉任职制度, 使教员了解联合作战训练需求和武器装备发展情况, 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部队需要。

3. 提高教员参加部队重大作战训练活动的比例。

教员要了解和掌握部队当前最新的动态和发展, 参加部队重大作战训练活动是最好的途径。加大院校教员到部队参加重大作战训练活动的力度, 及时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具体任务, 听取部队对毕业学员的反馈意见, 吸纳部队演习和训练的先进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需求。

(四) 推进任职教育持续发展, 营造教员成长环境。

1. 创新衡量标准。

将传统上以教员的成果特别是科研成果的高低多少为主要衡量标准, 转变为以教员的功夫是不是用在教学上、教员的教学质量高低, 培训的学员质量高低为主要衡量标准。应大力树立和宣扬潜心教学、素质全面、教学能力强、培训学员质量高的教员典型, 使真正一心扑在教学上, 真正站稳三尺讲台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2. 科学评估教学质量。

院校应当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 制定院部领导听 (查) 课制度, 健全院部、教学督导组、专业系室、学员四级评估机制, 提升学员评教在整体评教中的权重。并及时将考核评估的结果和各级特别是学员反馈的意见传达至教员本人, 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 扬长避短, 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 健全激励机制。

院校应通过一系列奖励处罚制度, 制定出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 定期进行竞赛、评比、奖励、总结和宣传, 鼓励广大教员严谨治学, 在教学上发奋图强, 促使教员你追我赶、争先创优, 自觉提高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使任职教育教员真正成为任职训练的主角, 促进教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推进任职教育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军队院校向任职教育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任职教育已开始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 而教员的培养是院校教育转型成功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研究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基础上, 从更新教员教育观念、优化教员结构、拓宽教员培养机制、营造教员成长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了任职教育转型过程中教员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军校教员,师资培养

参考文献

[1] .蓝江桥.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案例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1~10

[2] .贾铭椿.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0, 7 (1) :1~4

[3] .陈润森.适应军事变革要求, 加强教员队伍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4, 113 (1) :112~113

[4] .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188~208

院校教员 第10篇

1 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心理特征

军队院校青年教员一般年龄在30岁左右, 正处于青年晚期向成年过渡的时期, 他们既具有知识青年共同的心理特征, 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特征。

(1) 具有趋于成熟的认知能力。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热爱国防教育事业, 对从事军队院校教学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广大青年教员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理论观点和政治敏锐力、鉴别力, 能够将自身价值和国家、军队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同时, 广大青年教员还具有一定的道德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注重通过学习和自律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2) 渴望得到认同。作为军队院校大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院校青年教员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有比较明确的人生目标, 期望自身的工作得到认可, 期望军队院校对其工作绩效作出积极评价, 真正成为军队院校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3) 自我发展意识强烈。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具有强烈的提高自我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的愿望动力, 发展自我的意识强烈, 善于接受新鲜知识, 主动发现新问题, 探索构建新理论、新知识体系,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竞争中展示自身风采。

2 引入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和谐管理的价值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 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和谐管理是以尊重和发挥青年教员自身的能动性为核心, 创造一种能够促进军队院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青年教员各子系统能量释放和协同发展的环境, 从而实现管理的人性化、民主化和系统化, 最终达到青年教员与军队院校同步发展的双赢目标。

军队院校作为一个知识团体, 青年教员的高知识、高学历以及独特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高品位的人生追求。但同时教员、科研人员、行政职务等众多角色职责的重担, 又导致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和军校之间关系维系和稳定除了纪律性的刚性管理外, 更依靠一种情感的联系, 这种隐含的、没有说明的心理成分成为他们主动投身于军校教学训练工作的内驱力。所以, 引入和谐管理是增强军队院校与青年教员凝聚力, 弥补刚性管理的一剂良药, 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管理引入和谐管理, 突破了传统科学管理理论中把人当作工具突出人力资源特殊性与重要性的局限理念, 将集中化、指令式的管理逐渐转向信息化和互动式的管理, 命令型管理逐渐转向服务型管理, 充分体现青年教员人生价值的最高目的与军队院校管理的最高目的的统一。

(2) 有利于促进军队院校各级管理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和谐管理是一种自组织管理, 即所谓的“无管理的管理”, 是一种充分相信和依靠被管理者, 让被管理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管理。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管理引入和谐管理, 青年教员自身将努力通过种种学习与变革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 而传统管理中表现出的组织内部各要素的不和谐的现象也将随着和谐管理模式的实现而逐步地弱化和消失。因此, 引入和谐管理, 是将传统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管理模式中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的新型管理模式, 对加强军校教员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 构建军队院校青年教员和谐管理的措施

(1) 把握需求脉搏, 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马斯洛在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作为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由于刚进院校, 要为生存而忙碌, 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强烈。但是作为教员, 他主要从事精神生产劳动, 其社交需要, 尤其是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面对社会转型、思想价值观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 军队院校管理在强调青年教员要履行军队院校所赋予的各项责任和义务的同时, 应充分尊重每一名青年教员的独立人格和不同需求, 随时关注和了解青年教员的期望和院校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促使军队院校和青年教员两者之间能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

(2) 建立动态考核, 健全激励机制。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价值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借鉴, 军队院校教员评价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评价, 尤其是对青年教员, 在考核时应着重考核其未来的发展能力, 而不应该只考核其过去的成绩。不仅要关注青年教员工作行为的最终结果, 更要对青年教员工作过程中的进步也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符合青年教员特点的考评机制, 用量化的指标标准公正、客观地评定工作业绩。同时, 注意宣传青年教员中的先进典型, 建立青年教员创新基金, 加强青年教员团队建设, 以满足其物质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维持军队院校和青年教员双方满意的和谐状态创造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促动青年教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并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 不断地实现期望, 在实现期望中获得满意, 从而得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3) 搭建平台, 实现职业蓝图。

军队院校动态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 如何搭建能让青年教员一展才华的舞台, 提升青年教员的职业满意度, 确保青年教员这一人力资源有效长期地为军队的发展服务, 必须加大青年教员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以军队发展需要为基准, 以提高青年教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加大投入, 保证青年教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应组织和鼓励青年教员参加各种培训, 弥补缺少任职经验和阅历的不足, 增强青年教员参与各种竞争的能力;为其提供外出调研、代职任职的机会, 搭建青年教员队伍发展平台, 不断提高青年教员的教学科研能力。

摘要: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管理是我军院校师资队伍管理中的一项长期工程。针对青年教员心理特征, 将和谐管理引入军队院校青年教员管理中, 对促进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和谐管理,军队院校,青年教员

参考文献

[1]胡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8) .

[2]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91-292.

院校教员 第11篇

为了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文职教员队伍,外军院校在招聘和培训文职教员工作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军院校对于文职教员的聘用和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外军院校在对文职教员的聘用范围与条件、培训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军学习和借鉴。

2 广泛的聘用途径

外军院校在文职教员的选拔和聘用上,制度严密,一般由专门的组织负责招聘工作。例如:美军文职教员的选拔工作由国防部和各军种文职人员管理局统一负责组织领导,具体工作则由常设或临时设立的评选委员会或教研人员发展委员会负责;俄军文职教员由国防部统一管理,编制数量由总参谋部具体决定;日军院校文职教员的招募工作由防卫厅人事局第3人事课、各军种参谋部人事(教育)部非制服职员管理室及各军区、各院校人事部门负责[1]。为了能招到素质能力较高的文职教员,外军院校的招聘途径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社会直接招聘

这种方法是用人单位首先列出候选者的基本条件,符合条件的社会人士可以自愿报名。日军院校对报名者根据专业进行分类考试,考试程序正规严格,按照成绩择优录取。美军院校对报名的候选人首先由评选委员会评审,然后由学科委员会推荐、校务委员会审批。招聘的社会人员一般都经过良好的教育,或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如德军院校的专业教员多从地方聘请受过良好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员(包括教授、工程师)担任;俄军院校的专业教员也有许多是地方的教授或工程师等,担任政治社会学科、基础文化、工程技术学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2 从地方高校毕业生中选聘

这也是外军院校文职教员的重要来源之一,如美国西点军校负责文化教育的文职教员,就大都是从地方院校毕业生中直接聘用的。美军每年都从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著名院校招聘有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文职人员,以充实其科研教学队伍。一些军队院校还与地方高校建立了对口联系,地方高校根据军校的需求,定向培养文职教员。

2.3 从退役的军人中选取

退役军人对于军队的业务熟悉,各方面素质好,尤其是在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岗位上工作过的退役军人,更能在院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法军院校中的许多文职教员即是由退役军人改任的。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优秀的退役军人可优先获得军队文职人员的工作,当然其中也包括院校教员。

2.4 从国外聘请

一些军校为扩展学员战略视野,提高吸取多种知识的能力,甚至广纳群贤,主动向国外聘请文职教员。如美国会经常聘请少量的外国军官或学者来其军校任教,其海军军官学校的文职人员就有许多是来自西欧、远东一些著名院校的学者,他们大多在外语系任教[2]。

除以上之外,有些外军院校还有客座教授制度,即聘任临时的文职教员,他们一般是军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或成功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地临时来院校讲课或举办讲座。这样既可弥补军校教研力量的不足,又可减少院校的编制员额,节省经费开支,还可使学员不断接受新知识。

3 健全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和更新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外军院校对于文职教员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建立了健全的培训机制。

3.1 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外军院校对文职教员的培训形式既有岗前培训,又有在职培训;既有函授培训,又有脱产培训;既有单位组织的培训,也有自己申请的培训;既有短期培训,又有长期的进修学习;既可通过军事院校独训,也可与地方院校联合培训,以及运用函授、网络、出国留学等远程培训的办法来加大对文职教员的培训力度。美军院校非常注重对文职教员能力的培养,允许他们离职到军队或地方院校进修与学科有关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课程并获得学位。此外,美军院校还鼓励文职教员以各种形式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建立协作关系;到国外考察和学习;实行休假年(终身教授和常任副教授每6年可享受一次)和学术假(一般不超过3个月)制度,使教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等[3]。各种形式的培训保证了文职教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适应了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严峻形势。

3.2 与院校教育直接相关的培训内容

在知识军事初现端倪的时代,知识呈几何级数倍增,这就要求加强文职教员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教学技能,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外军院校对文职教员培训的内容因培训时间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在岗前培训阶段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编写教材,如何使用各种教具、模型和教学设备,如何评定学员的成绩,并对所教授的课目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观摩资深教员的示范教学并进行试讲,由各级领导和资深教员给予指导。

德军对新招收的文职教员主要靠短期“师资班”实施“入门训练”。通常按培训大纲进行数周至半年时间的培训。第一步从表达能力入手,练习授课时的举止,力求语言标准化,掌握增加授课吸引力的若干方法。第二步进行定向专业训练,主要通过观摩、自学、研讨等方法,使新教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授课艺术。第三步进行试教,由校长带领若干人员旁听,按教员素质的各类标准逐项进行考评,合格后发给“任教证书”;对暂时未达到标准者,则指定专人进行补训[4]。

在职培训的内容也是与教学专业知识相关的,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和教学办法、课程新技术引进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文职教员始终处在其研究学科领域的前沿。

参考文献

[1]王风才,李禔.外国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浅析[J].外国军事学术,2005(5).

[2]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227.

[3]陈于全,吕水华.中美军校文职教员队伍建设之比较[J].时代教育,2011(9):119.

院校教员 第12篇

(一) 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院校对教员制定人才规划,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教员管理,树立正确的任职教育理念,促进形成凭能力、靠业绩的人才竞争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员队伍。

(二) 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1. 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

竞争对于教员群体,可以保持活力,激发潜力。无序的竞争,则可能造成风气败坏、学术腐败、不务正业的严重问题。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业绩评价包括哪些指标,哪些指标有着更高的权重,使教员了解业绩评价的标准,从而在业绩积累上有序化。特别是教员在专业技术资格评任过程中,由于晋升高职名额较少,矛盾日趋突出,在名额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对教员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就可以真正把能力强、实绩突出的教员选出来、评出来。

2. 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教员提高能力。

通过相同的标准,能够对教员个体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帮助教员了解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肯定优长,找准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3. 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

有了业绩指标体系,就可以衡量教员的付出和成果差别,对于业绩明显、成果突出的教员,进行奖励激励;对于业绩平平、能力偏弱,不适应本职岗位、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教员,提供明显的诫勉依据。

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的确立

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一般可采用专家分析法,也可采取同行探讨法。实践中,我们采用同行探讨法,确立评价一级指标,将教员的工作业绩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教学数质量、科研数质量、经历情况和奖励情况。

(一) 教学数质量

教学数质量指标是衡量教员在教学工作上的业绩,具体包括教学的学时数、教学的质量分、教学研究的理论分以及教学辅助工作分四方面内容。教学的学时数是教学授课的任务量,可以从教务部门查到具体的课时数,区分讲授课与实践课课时,同时还要考虑教员授课的不同门数。教学的质量分是来自学员、教学督导共同对教员授课质量的评价,分为优秀、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等三档。教学研究的理论分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数量及质量,包括教学成果情况。教学辅助工作分是对于其他相关教学工作,包括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网络课程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工作量。通过以上这些项目的统计,基本可以概括一个教员的教学数质量情况。

(二) 科研数质量

尽管任职教育以培训质量为首位,但科研成果对于院校的知名度,对于教员在知识领域内的深化程度具有标志性作用,因此,科研数质量也应占有重要的作用。该项目主要包括专业方向的论文数量、专业方向的专著、课题。由于质量的差别,分别给予每类科研成果不同的分值。

(三) 经历情况

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任职经历非常重要,将任职经历和学历经历记入评价指标中,对于肯定教员继续教育的付出和任职经验的积累具有导向作用。在确立经历情况指标过程中,主要分歧在任职经历和学历经历,有73%的教员认为学历经历应重于任职经历。仔细分析,这其中源于教员本身任职经历偏少,担心任职经历权重大,自己在评价时会吃亏。结合任职教育转型对教员的任职经历的重视,我们仍把任职经历重于学历经历。但考虑到教员队伍现实情况,对任职经历只略高于学历经历。

(四) 奖励情况

各个院校设立了很多奖项,用于激励和表彰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员,例如优秀教员、新星教员、名师、嘉奖、三等功、科研先进个人等,对这些奖励纳入评价中,使得抽象的激励具体化,更容易激发教员的争先创优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不过,在院校中,奖励项目受资历、名额分配等非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分值不宜过高。

三、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指标体系,实际上是要明确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各项内容的分值,教育与科研应占最大的权重,对于这四项的比重分配为教学40%、科研30%、经历20%、奖励10%,共同构成教员的业绩综合分值。通过专家评议法,确立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从目前国内对量化的研究来看,评价项目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影响准确性。因此,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立2-3个二级指标为宜。

(一) 权重分配的考虑

在权重分配时,采取层次分析法,权重越高表示在该指标中,该项目所占的地位越为重要。例如在科研数质量的评价上,完成课题是科研首要能力,其次是对某一专业方向的系统论述能力,即专业著作的撰写编写能力,最后是对某一观点问题的论述能力,即专业论文能力。

(二) 具体分值的换算

在指标中,主要涉及两种计量方法:一种是乘积换算,另一种是加成换算。对于数质量描述对象完全相同时,用乘积换算。例如,授课的数量与描述授课的质量所对应的都是全部授课内容,因此,分值换算采用课时数乘以课时质量。对于描述对象不完全相同时,采用加成换算,例如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科研质量一般采用单个科研成果获奖等级来计算,单个科研成果不能包括科研全部数量,采取对单个科研成果进行加分计算。承担课程门数也是课时数并不完全包括,因此才采取加权计算。

(三) 指标内容的把握

从教员实际来看,主要争议点在于科研成果的专业性评估和质量评估,教学辅助课时的计算。从实践来看,主要通过学院业务部门来把握比较合理公平。理论上的争议来自于对任职教育教员究竟应该跨学科专业研究还是立足本专业研究。从一般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发展来看,先是宽口径研究,然后才是深入挖掘,而从任职教育的任务要求来看,对于中职教员,先需要在本专业系统研究,成为高职教员,授课对象级别提高,专业的综合性要求也更明确,这时更需要宽口径的研究。因此,对于中职的科研专业性,采取本研究方向。例如,军队人事管理系中职教员科研成果专业性审核,以军队人才与人事管理方向为参照系;而对于副教授,则参照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评价;对于教授,以一级学科军事学为参照系,或者以社会科学领域为参照系。各个分值,采用标准分,根据每个人分值的不同,由考评组进行量化为标准分,标准分根据同等条件参评人员为参照系,最高分为该权重分配的满分,以此计算。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完成,要进行反复验证,一般程序是三步验证:第一步,向各系机关业务部门征求意见;第二步,将往年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分值进行验证计算,看是否存在突出问题。第三步,利用今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机,对中职教员试行评分量化排名,进一步验证完善各分值权重。基本得到业务部门和教员的认同,就可以正式推行。

四、建立完善配套的运行机制

业绩指标体系的有效建立,需要相关机关业务部门的职能扩展,目前要建立以业绩指标评价体系为中心的业绩评价机制。

(一) 建立教员业绩系统

利用网络和数据库系统,建立每个教员的业绩数据库。数据库由教员申请、机关审核填写,即时显示,阶段汇总。这个系统分为填报界面、审核界面和审核后界面。填报界面对教员本人开放,审核界面对业务部门开放,审核后界面对全体人员开放。

(二) 建立教学工作量分配制度

对于教学辅助工作量,采取各系共同活动标准分值相同,不同的活动单独申报,由考评组根据活动周期和范围,参照其他教学辅助活动计算工作量,并对此类工作量采取统一的分值。

(三) 完善科研专业性审核制度

科研成果的审核,由科研机关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对科研成果的合法性和专业性进行评估。对于在非法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进行通报。对于专业性,可按照中图分类号,结合专家评议等方式确定。审核结果公布于科研审核网上。

参考文献

[1]洪福兴.浅论高职院校教师考评考核机制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8) :225.

[2]肖远军.学校人员评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化学实验数据下一篇:社科类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