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综合能力范文

2024-07-11

实践综合能力范文(精选12篇)

实践综合能力 第1篇

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李杰

指导教师马磊

到了高中,书本越来越多,我们常常为放书而犯难:书多了,书架放不下;书放少了,书又会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制作了一个活动式的书架。

活动式书架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它主要由23木条(纤维板材料)制作而成的8个可活动的小方格构成底面。为了使书架活动灵活、自如,在处理连接的问题上,我采取铰连接的方式。活动式书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当书少时,可以通过压缩底面,再将2块挡板分别插进槽中,便可固定住书,使其保持直立,不向两边倒。当书多时,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拉伸底面调节。

方便的机械手(模型)

南京市文枢中学陈士杰

指导教师陆忠花

穿衣、吃饭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那些失去双手的残疾人来说,却非常困难。假如他们通过一些辅助工具能自己完成如饮食等日常行为,不仅能减轻家人的负担,还能恢复他们的自信。为此,我为失去手的残疾人士设计了一种机械手模型。

该作品以废旧的纸盒、纸桶以及塑料软盒、电机、电池盒、导线及开关等部件构成。作品内部通过电机传动,实现机械勺的前后伸缩运动;作品外部也是由电机传递动力,实现风扇和搅拌器的旋转运转。以纸桶为材料的圆柱筒是用来摆放和固定伤残人的手臂。该作品模型体积小、质量轻、携带舒适、操作简单,可模拟辅助日常饮食的操作,从而满足手臂伤残人士独立完成饮食的需求。

安静的椅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陈鑫

指导教师邓超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阶梯教室,阶梯教室不仅可容纳两个甚至更多的班级同时上课,而且前面的同学也不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但椅子设计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当上课开始或课堂上提问,同学们起立和坐下时,便会发出“哗——啦——咚—一”一阵很大的声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还破坏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于是我在椅子上做了一点创新,让椅子在收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发出的噪声。首先,在制造椅子时,把椅面前段部分加厚、加重,让椅面在放下时,重力作用点前移至椅面前方,使椅面在重力的作用下不自动收起,而在人为使椅面收起后,让重力作用点偏向椅面后方,让椅面在重力的作用下不能自由落下。其次,在椅面与椅座相接触碰会撞发出噪声的地方,垫一层棉布或其他较软材料制成的垫子,以吸收椅面和椅座碰撞的力量,减少振动的振幅,降低噪声的响度。

物理方法识别地沟油

上海向明中学高二林立旖

前一阶段,人们谈地沟油色变。很多人因害怕吃上地沟油,而减少在外面酒店、饭馆吃饭的频率。那么,如何鉴别我们在外面吃的菜是不是用地沟油烹饪出来的呢?由于地沟油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凝固点不同。橄榄油一般零下10℃才凝结,普通植物油也要零度,但动物油,尤其是地沟油,7~8℃即凝结。于是利用动物油和植物油黏度、凝固点的不同,我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设计不同结构组合,通过物理方法快速降温,即可鉴别出油的成分。此物理鉴别方法相比现有仪器通过化学试剂测试地沟油更精确、更简单、更易操作。

洗衣机自动清洁脏物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高二王鑫

在现代生活中,洗衣机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不知你发现没有,洗衣机可把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但洗衣机内筒和外筒之间却残留了很多污垢,而且不易清洗。于是我就琢磨,有没有什么办法不用洗涤剂,可以更方便、环保地清理?

一次,我偶然发现,无论内筒洗多久,总是比较干净,因为衣服和筒壁随时摩擦。于是我猛然想到,可以在内外筒之间放个球状物,硅胶球、清洁球都可以,并在排水口增加滤网防止随水排走,在洗衣服的同时自动滚动,通过摩擦就可以顺便清理内外壁之间的脏物,省时又省力。

“触摸科学”征稿啦

您可以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也可以是惹人喜爱的学生。只要您的作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可操作或复制性均可向我们赐稿

动手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亲身实践,学会制作或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另一种眼光来剖析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

科技小论文:

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了研究创新的兴趣,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其中的所思、所得、所感。

其他:

只要和科学有关,文采优秀,其他题材也可以考虑。:

作品一经录用,即有样刊和稿酬寄出,优稿优酬。来稿请注明撰稿人姓名、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及联系电话。别忘了附上一张你的照片哦,也许不久你就能在杂志上看到自己的靓影1

地址:

南京市中山东路三条巷4-1号科学大众杂志社"触摸科学”栏目收

邮编:

210002

E~mail:

iuyanTOI 7@yahoo.com,cn

咨询电话:

025-84507004

联系人:

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2篇

通过参加这次党推优考试,使我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自己还有些被动,现在我能够很主动地去学习党的相关知识。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怎样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在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信念,并始终坚定这个信念。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的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房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坚定的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开拓创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增和素质。作为大学生,不能只会埋头学习而没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我们应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资源来自)认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那天与吴书记谈话后,他建议我们多看一些关于白求恩的故事,看了之后确实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想与信念的支撑。通过学习这 些理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理论修养,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最后,就是要加强实践锻炼,将思想付诸于行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光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见诸于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在学校,我们要积极关心同学,认真做好各项社会工作,来体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激励自己的行动,让自己慢慢向党组织靠拢。

以上便是这些天我的一些感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增加“三度”,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第3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 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引领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72

“综合与实践”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新内容,它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怎样的综合实践数学课才不仅能保留数学味,还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三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增加深度;以问题引领,增加温度;通过小组合作,增加广度。下面我以“数字编码”这节综合实践课为例,简要谈一谈我的教学主张和做法。

一、渗透思想方法,增加深度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分类、归纳、演绎、建立模型等。数学知识是数学方法的载体,数学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是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因此,诸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等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思维的契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揭开数学严谨、抽象的面纱,将数学知识“返璞归真”地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数字编码”是根据各种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串编码,可以表示不同的信息,这就是符号化思想。首先,我让学生体会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了解它按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进行编码的规律,使学生了解数字编码具有简洁、规范的特点。随后,我通过班上一对双胞胎的不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以省市区为划分标准,根据每个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等信息确定每个人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最后,我组织学生尝试为全校学生编学号,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洁性和唯一性。由此,学生直观感受到分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述事例是数学思想的渗透从符号化思想和分类思想升华到一一对应思想的体现,如一个公民对应一个身份证号码。学生课后自主调查了广州图书馆的图书编码,并尝试为学校图书馆的每一本书编码,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会了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既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又让数学的学习更有深度。

二、通过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情境,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甚至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新知思考身边的数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使课堂增温增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提出一类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最大的难点是何时提出何种问题才能保证课堂“升温”。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时要特别关注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开展过程,通过选择恰当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注入活力。如在“数字编码”探究活动中,我尝试在不同环节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取得较好成效。问题1:这些号码由什么组成?(引出“数字编码”)问题2:通过调查、研究身份证号码,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主动探究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吗?(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特点:唯一性)问题3:为什么证件要有数字编码?提出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合作编学号,使之在编学号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逐步掌握编码方法。问题4:今天研究了什么?至此,教师通过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提出针对性不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让课堂学习保持“高温”。

此外,教学还应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即从“由教师提问”逐步过渡到“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如在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环节,教师可适时地给学生质疑辨析的机会,让学生对身份证号码的结构和含义理解得更深入。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两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为“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凸显了对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合作学习,增加广度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学习。其特点鲜明: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多数学生还能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默契,协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理念。

如教学“数字编码”时,鉴于学生对身份证号码等数字编码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先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调查、编图书码、制作手抄报、写数学日记等),再在课内进行交流。同时,在课堂上,我不仅重视师生合作,还加强生生合作,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本综合实践课中,开展了多次小组合作,通过调查、观察、交流、比较,学生充分了解身份证号码的数字编码结构和特点,深刻体会到数字编码简洁、规范、唯一的特点。对于课后实践作业,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找找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具体应用,选择感兴趣的数字编码,了解它的含义,并写一份数学绘画日记或制作一份数学小报。通过周末去图书馆了解图书编码、小组合作为学校图书编码等实践活动,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教学中,既契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总之,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问题为引领,组织合作教学,让课堂兼具深度、温度与广度,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综合能力 第4篇

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全, 面对社会的复杂性, 小学生们充满了好奇, 因此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就显得非常关键。自主探究学习与以往的“接受性学习”不同, 强调了对知识的探索以及思考的过程。“接受性学习”一般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接受性学习”中, 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推敲以及修改等习惯, 同时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现有的问题进行整理与认知, 等等。在此条件下, 学生能够从“接受性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经验, 作为实践的基础, 发掘其中的趣味性[2]。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节约用电》时, 就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等, 先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组成自由活动的小组, 有计划地对校园以及家庭的节约用电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通过多个角度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最后将学习成果汇总, 在班上进行汇报[3]。在此过程中, 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交际能力等,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力范围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最终实现综合实践的目标。

(二)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己体验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带领下, 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基础进行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加强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生活间的联系, 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 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以及活动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安排学生进行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合作。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 培养学生乐于沟通的习惯, 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时, 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我们在小组内完成拼图, 怎么样才能够提高完成拼图的效率呢?”教师布置任务后, 学生便可自发地组成小组, 有计划地进行, 认真地讨论方案, 最终选择最好的拼图方案。方案确定后, 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产生的一些较为新奇的想法, 教师可进行鼓励, 让学生放手去实践,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 合作学习还能够充分地利用组间合作, 使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同学们一起选出最好的方案, 先在组内进行分工, 随后各司其职, 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拼图的游戏。通过小组合作更好地完成活动, 如此便能够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

(三) 鼓励学生多动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 而综合实践活动较为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体验与个性化的表现。动手与动脑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也较为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喜欢动手, 在手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精神都能够得到培养,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产生实际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带领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后, 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多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优势, 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此外, 综合实践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协调师生间的关系,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 并自己解决问题, 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可爱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亲自动手到校园内测量操场的面积或者花坛的面积。在测量的过程中, 学生必然会遇到测量的方法与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此时便可请数学老师来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使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 自由感受实践活动的乐趣。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 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5]。

(四) 与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 且形象思维占据主要的地位。按照学生的这一特点,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一些生活元素, 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安排吃东西的活动, 在班上开展“小当家”的野炊活动。活动一开始, 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各种有特色的饮食场所, 使学生通过观察、品尝以及询问等方式收集关于菜肴的资料, 随后再制作成为菜谱。野炊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 在现场制作菜肴, 老师不能参与, 因此在活动开始时, 教师就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制作采取, 并且花30分钟去超市买菜, 在一个小时内完成野炊活动, 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每个环节都需要限制时间, 并提出质量的要求。每个活动小组4—5个人, 每人拿出5元钱, 菜谱控制在20元以内。教师布置完任务后, 学生就开始分工布置, 有组长, 有计时员, 在采取的设计方面也需要达标, 既需要注意菜谱的色香味, 同时还需要注意菜肴的营养成分。此外, 每个小组都需要做三菜一汤[6]。准备工作在上午完成, 午休后, 学生就需要排队到达指定的场所, 在教师的带领下, 学生们都非常兴奋, 很快到超市买菜, 有的孩子买黄瓜, 有的孩子卖鸡蛋, 每个组的组长排着队等待付钱, 每个组员都要体验购物, 每个人都能够得到锻炼。每个组都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买菜的任务, 买完菜以后, 学生们就要开始野炊活动了。教师布置任务后, 学生们自由在组内分工合作, 相互帮助, 当小组完成任务后, 教师就可评选出“最优秀的小当家”。尽管孩子们满头大汗, 但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 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野炊活动的目标也完美地实现[7]。通过这次活动, 教师就可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在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让学生大胆去做, 老师也发挥引导作用。因为教师参与其中, 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对待这项活动, 认真地去体会。而教师的引导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任务, 借助教师的经验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此外, 当学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时, 无论想法是否合理, 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表扬, 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 主动学习。而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挫折时, 教师则应当鼓励学生, 告诉学生挫折也是经常难以避免的, 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 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的心理。通过与生活元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同时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加主动, 更加勤劳[8]。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设计教学目标, 随后按照学生的特点与目标来设计实践的内容, 选择学生较为喜爱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 同时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 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教师应当将其转变为通向成功的桥梁, 成为展现学生才能的大舞台。对于小学生来说, 通过参与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本文就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 安桂清, 翁建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框架及其实验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12 (04)

[2]陈蕾, 安桂清.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 2012.23 (02)

[3]金怀德, 杨月新, 张安乐.“小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2014 (11)

[4]蔡云华, 吴月明, 张国华.立足学校实际彰显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J].学周刊, 2015, 43 (15)

[5]谢泽源, 李建, 刘建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14 (09)

[6]尹可丽, 袁树青, 徐丽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 2013, 39 (06)

[7]姜翠君, 杨国安, 周玉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15, 12 (06)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5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岳阳楼区康岳小学

张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段话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融入了各学科共同组成的大知识之中。

一方面,语文知识是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服务于其它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其它学科又能补充和丰富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育忽略了这一重要性,把学生禁锢在语文的围城之内,不让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导打破学科“堡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也促进了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配合课标,新教材的“触须”也大胆伸进了其它各学科。例如《鲸》、《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学知识;《火烧云》、《海上日出》涉及气候学知识;《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涉及历史学知识;《琥珀》、《太阳》等课文也都与科学有关。

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涉及,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结果。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谋下,它通常以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独立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综合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对语文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表现在以下五点:

1.重整合: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2.重过程: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

3.重应用: 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4.重体验: 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

5.重全员参与: 要求全体参与,使每个人参加学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学会宽容、理解、协作。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促进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指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常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 如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提出“在我们岳阳有什么地方的水资源需要举行葬礼,来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对此我提议学生分组进行“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活动: ①.访谈当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厂掩埋了多少水池,带来了多少污染? ②.调查马路积水、河水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对水源的管理; ③.讨论对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④.写建议书宣传。又如学了《草原》和《三峡之秋》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我们班在假期以“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老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例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黄河的资料;课上:首先通过“我的邻居”的方式交流有关信息,接着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黄河变化的原因”为问题组织学生读课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着和学生协商,引导合作,分别以“保卫黄河”、“治理黄河”或“黄河小史”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为主题,互相交流评点。整节课以语文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交流欣赏等,从而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如学习《海底世界》,让学主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了解有关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在小组中交流,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

三、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实践体验。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综合运用。如学完《草原》这一课,就有学生质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吗?值得我们去保护吗?对此,我建议学生们开展“走近‘草原’”的活动: ①.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分布、最大„„(社会学科)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颂赞草原:吹、弹、唱、画、写、诵、舞„„(音乐、美术)③.组织讨论:如何爱惜、保护大草原?(社会学科)如学习《养花》前,让所有同学都尝试着养养花,从中体会养花的酸甜苦辣;

四、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角色活动。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等言语实践活动中,收获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其主要过程为:演之前,其他同学做顾问,提建议——表演时,学会倾听与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五、抓住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首先组织自学,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如他们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引导分组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历史人物对话,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有关资料之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赏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到三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由拓展。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引导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自己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结果,有的学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画报;有的学生为文中的玻璃设计了广告词和推销方案,有的学生给文中的玻璃撰写了产品说明书,也有的学生开发了一种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组织小组交流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

实践综合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生活经验;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综合与实践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一个新增的内容领域。既不是新课,也不是复习课,更不是单纯性的巩固练习课。“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不少教师对此领域存在困惑。在综合与实践课中,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还存在,学生的学习空间狭小,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感受吃饭中的学问,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引入。比如学校每天都要设计好菜谱,为什么这么设计?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吃饭中的学问,产生学习需求。

二、贯彻实践观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实践兴趣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的动力。”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实践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特别强调尊重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时,让学生观看缺水的视频,看到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呢?那今天我们来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缺水画面,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震撼。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加强操作,增强实践意识

综合与实践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予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时,需要学生尝试实际测量、研究自行车行进的原理、研究行进过程中脚踏带动前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发对前、后齿轮与转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这些过程的经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3.加强引导,交给实践方法

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还需要引导它们会动脑去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少走弯路,灵活地选择操作方法,有所创造地去操作。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时,为了减少学生在设计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层次地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创造-再创造”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案,了解一些美丽的图案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得到的;然后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图形,运用所学习的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正方形中贴出自己喜爱的图案;接着由学生在正方形中自己设计图案;最后让学生将设计得一样的图案拼在一起,从多种视角认识图形的运动。

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模拟学习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课后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如操作小实验,操作小实验是指为了直观、深刻认识新事物、新知识,而进行动手做实验、观察与记录、研讨与分析、结论和陈述等的实验操作活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后,让学生设计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或手抄报作业。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7篇

(一) 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 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 怎么办?以往, 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或请学生帮助解答, 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 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 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 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 在上《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时, 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 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 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 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 培养搜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 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 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 有的学生漠不关心, 或者根本就不听, 因为他早就知道, 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 他们很有兴趣, 一定想办法解决, 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 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 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 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三) 开展小组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 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 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讨论, 选择喜欢的段落, 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负责巡视, 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 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 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 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 让学生扩展阅读, 多实践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 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 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 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 扩大他们阅读范围,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 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 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 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 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 学习完《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后, 我就组织开展一个“我学古诗”活动, 帮助学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诗, 训练学生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理解的能力。

从课外来说, 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 “聆听音乐美, 发现绘画美, 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 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 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 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1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 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 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就这样, 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 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 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 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 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 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 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尝试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 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 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让学生讲清楚他的看法, 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 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 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 我不在一边旁观, 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 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 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生, 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

经过训练, 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 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 真有趣, 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像他学习, 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 我觉得自己今天写的字比上次漂亮多了, 你可以奖我一朵小红花吗?”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 还能做些评价, 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吗, 这也是未来社会人应具有的素质。

实践“三技一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第8篇

关键词:“三技一品”,学生综合能力,“7S”管理意识

1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特色的大职教特性越发明显,面对社会的偏见、企业的抱怨、家长的不理解、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如何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广大学生,探索引领职业教育,是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职责所在。

2实施措施

“三技一品”是指三技能,一品德。三技能: 能说、 会写、善干; 一品德: 品优。我校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打造 “青海工业技工”品牌,探索提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过反复实践,我校创新实施了 “三技一品”人才培养模式,并用 “四证” ( 毕业证、 技术等级证、普通话合格证、实习合格证) 确保 “青海工业技工”品牌的质量。

2.1基本性措施

为了能够顺利、更好地发挥 “三技一品”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制定出了基本措施和针对性措施, 其基本性措施:

( 1) 岗前两次锻造。组织学生定期见习、顶岗实习, 进行角色体验,感受企业文化,促进技能发展。

( 2) 家校紧密携手。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毕业汇报会。

( 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利用 “心智仪”对学生进行相关性测试,有针对性的辅导,倡导用心理原理教育学生。

( 4) 服务社会经常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譬如不定期地到厂矿、社区、乡村进行科普推广,文化下乡、学雷锋等活动。

( 5) 严把出口关,一证不合格,就不能推荐工作。 分散考核,细节量化,注重过程,严格管理,严谨发证。

2.2针对性措施

“能说”是学生良好交际的第一要素。不说方言、土话、不文明的话,能用普通话自如与人交流是一位合格学生的基本素质。其措施: 通过普通话课及各类活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会写”是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名片。写好钢笔字, 选修毛笔字; 会写常见的实用文; 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 其措施:

( 1) 开设写字课 ( 钢笔为必修,毛笔、粉笔为选修) 、实用文写作课、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每周2节,在第二课堂开展。

( 2) 以量化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给校刊、校报、广播室投稿。

( 3) 开展书法比赛、实用文写作比赛,经常举办手抄报、电子小报制作竞赛等活动。

“善干”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原动力。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培养 “7S”管理意识,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岗位竞争力,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入工作状态。其措施:

( 1) 发挥一流实训设备的作用,促进学生技能上手。 结合我校推行的一体化教学,利用仿真教学软件、模拟实训室、在线学习平台,督促学生反复练习,促使其技能快速上手。

( 2) 技能训练常规化。在日常实训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工程人员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教、学生多次练习巩固,保证学生掌握快、学得精。

( 3) 技能竞赛程序化。学校规定每个教学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必须组织人人参与技能展示、技能大比武激励学生技能快速提升。

“品优”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品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班级管理突出德育; 环境建设优化德育; 社团活动引领德育; 传统文化深化德育; 心育教育升华德育; 大型活动展示德育等途径来培养学生讲诚信,有责任、有纪律、有爱心、有正义感、有大局意识的优秀品质。其措施:

( 1) 组织好四课二会。开设 《职业道德与法律》 《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每周二由中层以上领导轮流给各班上德育课,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周一班主任进行德育主题会。

( 2) 以大型活动为载体。举办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广场舞比赛、红歌比赛,召开情景法庭进校园、法制报告会、感恩报告会等大型活动强化德育教育。

( 3) 抓实两个团队。各系坚持抓好各班每天团队活动和社团活动,校团委督察考评。

3条件保障

( 1) 制度保障。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引进ISO 9001质量认证体系,出台了 《四证实施细则》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四证考核过程,严格遵守四证发放标准。

( 2) 机构保障。学校成立了主管校长任组长,示范班主任担任副组长,各部门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进行检查、督导与考评。

( 3) 师资保障。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 ( 高级工程师) 做兼职教师,通过国培、省培及访问德国等地的师资交流和教师下企业培训,加大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 4) 实训设施保障。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新建了60个标准化实训室,设备总价值4000万元,此外,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学校联合同济大学开发了仿真模拟软件, 邀请济南星科技软件公司,制作了部分课程的3D动画教学软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开辟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规避学生不良情绪的蔓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主要成果和成效

( 1) 学校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学生的总体素质显著提升。教学环境先进,任务可控,效果可测,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与未来岗位需求接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实用性。教学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近年来我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师生获奖均位居全省前列。

( 2) 服务区域功能更为强大。2014年被青海省政府确定为 “高薪人才培养基地”,对带动乐都、平安、大通、湟中等职校作用尤为明显,每年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使成千上万家庭脱贫致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 3) 培养了一支具备创新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多名教师参与了 “三技一品”的调研、设计、制定和执行, 提升了教师创新教育的理念,不再是对学生简单地说教, 而是将一些理念贯穿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和项目当中,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在任务中亲身感受,在项目中进行领悟。

( 4) 形成了以 “创新型项目” + “任务驱动”的教育方法。在实施 “三技一品”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的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创新型项目,如组织一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和辩论会等,形成了 “创新型项目结合任务驱动”的教育方法。并推广到了其他专业,共同进行创新型教育的工作,还将举办定期的评比,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教育成果。

( 5) 缺勤与迟到人次明显降低。

( 6) 毕业生工作签约率100% 。

( 7) 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的提升很难量化,但明显感受到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变化,他们比之前更自信,更懂得和别人沟通,更友善,思维方式也更加的合理。在毕业招聘及应聘时,学生在面试失败后还能向企业人员表示感谢,并且请教和询问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结论

实践综合能力 第9篇

通过对我校 (注:此处是指广州增城市派潭中学, 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 下文同) 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对我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计划的访谈, 了解我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并从中审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弊因, 提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建议, 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从我校初中到高中学生 (从初一到高三) 中。随机抽300名学生为样本 (每年级随机抽样50名学生) 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300份问卷, 回收300份。其中有效卷298份, 有效回收率为99.3%。其数据的统计、处理运用Excel进行。

2. 访谈法:

通过对我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计划地座谈、访问等方式收集调查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态度和认识。

见表1, 认为有必要培养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241人, 占80.9%;而认为无必要的只有18人, 占6.0%。可见, 中学生普遍认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意义。

见表2, 认为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且活动开展正常的有89人, 占29.9%;认为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无活动开展的有208人, 占69.8%。可见, 目前学校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待落实。

2.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和形式。

见表3, 中学生认为最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是小组活动的有211人, 占70.8%;认为是个人调研活动的有59人, 占19.8%, 认为是学校组织的有36, 占12.1%。可见, 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小组活动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见表4, 对于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认为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有41人占13.8%认为是与书本知识挂钩的有99人33.2%认为是兴趣爱好的有158人53.0%。可见, 中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是学生感兴趣的又能与书本知识挂钩的综合实践活动。

3.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

见表5, 对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指导, 无从下手的有183人占61.4%缺少实践基地的有111人占37.2%。可见, 缺乏指导和缺少实践基地是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大困难,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

4. 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

见表6, 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评价, 评价主体是老师的有178人, 占59.7%;是学生的有116人, 占38.9%;是家长的有4人, 占1.3%, 没有社会人士参与评价。可见, 对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 几乎没有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

见表7, 学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方式, 是档案袋评价的有179人, 占60.0%;举办成果展的有81人, 占27.2%;撰写调查报告的有35人, 占11.7%。可见, 学校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5.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见表8, 认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会影响学习的有9人、占3.0%, 不会影响学习的有171人, 占57.4%;认为有一定影响, 但可以协调好的有118人, 占39.6%。可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学习不是矛盾的, 学生可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见表9, 认为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的有231人占77.5%认为无帮助的有45人占15.1%分不清的有22人占7.4%, 可见, 中学生还是普遍认同综合实践能力对提高自身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 ;,

6.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

见表10, 对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 认为是任务式的有103人, 占34.6%;认为是无意义的有102人, 占34.2%;认为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有93人, 占31.2%, 可见,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教育意义宣传不够, 学生从中得到的收获并不理想。

见表11, 对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形式单一的有74人, 占24.8%;认为是缺乏主动性的有182人, 占61.1%;认为费用问题的占了14.1%。可见, 目前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 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性和组织形式单一。

7. 教师、家长认为制约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因素。

见表12, 在接受访谈的100名教师、家长中, 认为制约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安全问题的有43人, 占43.0%;认为是教师评价制度的有37人, 占37.0%;认为是相关资源缺乏的有14人, 占14.0%;认为是时间不足的有6人, 占6.0%。可见, 学生安全问题和教师评价制度是造成学校不能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四、审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弊因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最有效途径, 而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只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分析目前我校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可发现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存在严重弊因。

1.农村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 制约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担心与忧虑。农村中学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由于学校的安全教育与措施力度不足, 考虑到“安全第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活动极少开展, 绝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开设

3.农村学校中学生虽然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愿望十分迫切, 但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效果有限。

4.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 制约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实施。

5.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 缺少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 这也影响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实施。

6.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是直接导致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效差的原因。

五、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建议

1. 建议回归生活, 整合社会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计划,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 利用当地农村的有效资源, 挖掘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优势及其自身特点,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 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开辟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从而解决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有限, 所需成本不足等综合实践资源匮乏问题。

生活是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最有效、最易摄取的活动资源, 它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所需的养分。所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聚焦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背景, 让活动在学生生活世界中开展。

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中学教师应立足本土, 充分利用当地农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利用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实践、思考、再实践去认识社会、掌握真理、学会本领、增长才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村各地的特色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 都是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资源。

2. 建议制定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在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的同时, 应制定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 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 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的安全自救自护知识、技能培训,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前, 认真分析本次活动的安全隐患, 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堵塞安全漏洞,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3. 建议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 组织形式多样化。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课题调研、劳技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已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尽可能多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类型, 多方位接触实践, 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

(2) 时间安排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要经常化、制度化, 时间安排合理化, 如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等,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3) 实践内容多样化。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安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 注重层次性和探究性, 如自护自理能力教育、种养业调查、农村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等, 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4. 建议制订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

(1)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体验和感悟, 关注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促进学生的反思。

(2)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

教师评价应侧重于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进行评价, 将评价的结果记入工作量, 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 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 对学校的评价。

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 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活动课时、实践活动师资、实践活动实施状况等, 综合实践活动才不流于形式。

5. 建议建章立制,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1) 加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资源普遍匮乏,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资源的建设扶持力度, 创建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 满足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2) 完善协作机构。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理解和支持, 应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组织下, 成立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综合实践活动接受单位负责人、大众媒体代表等参与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协作小组,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持续开展。

(3) 加强制度保障。

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应制度, 确保综合实践课在列入课程计划的同时, 保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以提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6. 建议加强政策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

(1) 要全面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人才价值, 认清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2) 要建立领导机制, 强化学校领导的责任意识, 提高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 增强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而加大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力度。把学生的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 实现理论学习教学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有机统一, 形成规范,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要加强扶持、监督。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 制定切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措施, 落实相应的课程设置, 专项安排, 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给了学生, 缺乏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性体育教学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型的教学方法。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比较, 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自主练习空间,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乐趣, 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另外,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继续存在, 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显然,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创新型方法不是完全背离的, 相反, 传统型教法中的很多原理、方法、手段也正是创新型体育教学中应加以扩大和提升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将以往的传统教法和创新教法加以比较, 结合利用。同时, 体育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 正确对待, 积极引导, 精心培育,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不断地突破, 才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为基础教育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本校通过对农村完全中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并从中审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弊因, 提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建议, 试图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管理弊因

参考文献

[1]邓衍斌.农村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遇到的困难与应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9) :116-117.

[2]殷世东.普通中学社会实践教育常态化开展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4) :85-87.

[3]吴志华.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 2001, 22 (5) :23-53.

[4]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 2005, 21 (1) :9-13.

[5]周爱国.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实践综合能力 第10篇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 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能否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一继续、扩展和延伸,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我校利用数学综合实践课开展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小课题实验,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实践, 让我对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对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理解,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增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细节描述]

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乐普生”商厦进货员在苏州发现一种应季衬衫, 预料能畅销市场, 就用8000元购进所有衬衫, 还急需2倍这种衬衫, 经人介绍又在上海用17600元购进所需衬衫, 只是单价比苏州贵4元。商厦按每件58元销售, 销路很好, 最后剩下的5件按8折销售, 很快售完。问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根据此题设计了一组综合实践练习:

根据实际情况 (上海衬衫比苏州衬衫贵4元) , 同学们进行实践练习?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商厦这笔生意盈利多少元?

(2) 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多少元?

(3) 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多少元?

(4) 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盈利又是多少?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通过实践练习:

(1) 解:设苏州购进衬衫每件X元, 则这笔生意盈利M元, 根据题意, 得, 解得X=40

经检验:X=40是原方程的根。

则在苏州购进衬衫件, 在上海购进衬衫400件。

商厦做这笔生意盈利

M= (6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2) M= (200-5) ×58+400×58+5×58×80%-8000-17600=9142元

(3)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4) M=200×58+ (400-5)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a.苏州衬衫1件, 上海衬衫4件。盈利多少元?

(200-1) ×58+ (400-4)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b.苏州衬衫2件, 上海衬衫3件。盈利多少元?

(200-2) ×58+ (400-3)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c.苏州衬衫3件, 上海衬衫2件。盈利多少元?

(200-3) ×58+ (400-2)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d.苏州衬衫4件, 上海衬衫1件。盈利多少元?

(200-4) ×58+ (400-1) ×58+5×58×80%-8000-17600=9142元

这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生活经验, 想想这个答案似乎有不妥之处?同时让其他有不同答案的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于是, 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生1:我认为此题的答案等于9142元是不正确的。因为”剩下的5件”不明确, 是苏州购进的衬衫还是上海购进的衬衫?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 争先恐后地谈论自己的观点。我有点想不通。

生2:条件不明确, 不能计算?

生3:老师, 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苏州产品, 盈利9142元。因为苏州产品要便宜些, 怎么会一样呢?

生4:假设剩下5件产品全是上海产品, 盈利应少一点, 为什么也是一样呢?

生4:剩下5件产品中既有苏州产品也有上海产品, 我总是想不通。

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发现盈利完全一样。到底怎么回事了。同学们, 你们想想, 不同厂家的衬衫虽然价格不一样, 但又想想, 剩下衬衫的收入始终是5×58×80%=232元, 并且本金与其它同厂家进的衬衫一样。不管进销差价如何, 剩下的始终是232元的收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归纳出一个规律:设剩下的件数中苏州衬衫为A件, 则上海衬衫为 (5-A) 件。

那么盈利= (200-A) ×58+[400- (5-A) ]×58+5×58×80%

当A=1、2、3、4、5时, 结果始终是一样的9142元。

师:归纳出盈利多少与剩下的数量无关。要使盈利发生变化, 只有剩下数量销售价格不同, 才有可能使盈利不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再实践一下, 把剩下的产品数量变换下, 结果又如何?

学生们的思考不仅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拓宽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体现了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教学特点,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反思]

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第11篇

一、小组合作,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认识往往是有差异的、不确定的,通过小组成员共同操作、交流讨论,把个人的见解告诉别的同学,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澄清个人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同时,还会发现一些新知识、新见解,形成创造性的建议,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教学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与个人合作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操作活动时,积极创设有利于合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秋节》时,教师首先用“同学们都喜欢做手工,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做手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用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中秋花灯,展开竞赛。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献策,互相切磋,配合得相当默契。

二、亲自实践,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眼看科学,用耳听科学。要让学生直接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要让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校徽》,课前老师布置学生准备材料,要求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尽量废物利用,尽量把你所用的材料带齐。在设计校徽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四个人一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校徽进行创作。有的学生用硬塑料,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有的学生用瓶盖,还有的学生用金属等进行制作,在作品展示中,有个同学的设计特别引人注目,他利用酒瓶的盖,在盖中挖了一个小圆洞,洞中安装上了一个小灯,盖内侧是电池,开关,控制下面小灯的亮、灭。这个设计外精内巧,赋有时代气息,很有创意。其他学生制作的校徽个个精美,漂亮,各有各的新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尝到了乐趣,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快快乐乐的学习,体现出学习的趣味性。但往往会发现学生活动之后仍不能发现规律或解释内涵,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靠大脑的思维活动来支配的,只有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可能支配创造性的活动,进而培养人独立创造的能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羽翼。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敢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

四、张扬个性,培养了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具体表现在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方式学生讨论确定,成果展示学生自行设计。例如在“未来之桥”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班开展了一次桥的模型制作大赛,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制作出的桥极具个性,有的桥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桥是会唱歌的,有的桥模样很独特的,有的桥是伸缩自如的,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开眼界,不得不为他们的创造才能而惊叹。

五、融入社会,培养了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始终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建设者。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合作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家乡特产”的综合实践,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参观了特产店,有的访问了各村的村民,有的欣赏了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有的走进了特产制作厂,不仅了解了家乡特产的种类、味道、制作等知识,还接触了社会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由班级小社会走进了校外大社会,形成了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校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综合能力,研究

职业教育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使其具备就业能力的教育, 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 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职校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具有高标准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会时时处处以教师为榜样, 从教师那里学文化、学知识, 也学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品质, 以及做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 教师应该身体力行, 处处以身作则, 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学会教学的艺术

(1) 调节注意力。现在的中职学生, 有的学习主动性差, 如果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枯燥乏味, 很多学生就会搞小动作, 或者睡觉, 或者干脆就做起了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反常理式列举、评价式赞许、诙谐有趣的讲课风格, 来创设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气氛。

(2) 改善记忆效果。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 其中识记和保持是“记”, 再认是“忆”。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 忆是以前感知的事物不在眼前, 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再认和回忆是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 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只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能回忆的, 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 不一定都能回忆。教师可以通过听、看加实际操作的方式加强记忆。一是每隔三四天或一周、一个月, 集中复习有关材料, 查漏补缺、强化巩固。二是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 遗忘是记忆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即在记忆的初期遗忘得多, 以后遗忘速度明显下降。实验表明, 在一个小时后, 能记住的内容只剩下44.2%, 八小时后再次遗忘8.4%, 只剩下35.8%, 24 小时后再遗忘2.1%, 还剩下33.7%。教师可以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计习题和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3) 学习体验及时化。由于学生入职校时, 初中阶段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年龄有些小, 对基础知识生疏, 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不是很强, 所以对于每节课的新知识, 要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习题等方式将学习体验及时化。

(4) 突破理解层。人有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语言、人际关系、自然观察、内省等八大智能, 因为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凸显出来的优缺点各不相同,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引导, 发挥学生的特长。

三、对学生更加细致的身心引导

技校的学生大多是站在以前常常被忽视的群体中, 这使他们的内心燃起了更加强烈的被关注的渴望。那么, 在日常的生活中, 如果教师给他们更多一点的爱, 或许, 他们很容易满足。得知学生感冒了, 如果能送去一句轻声的问候“:你好点了吗?”或许学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关怀而感动很久;学生的成绩进步了, 如果能及时地鼓励他, 说“你做到了,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不是吗?”或许他下次的成绩真的会更好;学生犯错了, 如果能问明前因后果, 然后用相信的口吻告诉他:“相信下一次你不会再犯了。”或许他会真的为了老师的信任从此改变自己。如果教师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内心世界, 所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四、强化积极暗示, 弱化消极暗示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初中时, 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 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有的学生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1) 有效的正面强化。学生之所以有自卑感, 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看不到, 只能说你没有发现。现在要做的是, 不但设法发现它, 还得设法扩大它。即使是微小的优点, 一天反复赞许几遍, 也能使学生感觉到优点多于缺点。无论是课堂上, 还是生活中, 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暗示。

(2) 弱化消极暗示。尽管学生会有很多缺点, 但教师要去淡化它,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可以这样安慰学生:“这次你不是故意的, 下次小心”“偶尔一次没有关系, 相信下次你会做得很好”。

五、忠于教育事业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要无怨无悔地、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三尺讲台。要爱这个岗位, 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 而不仅仅当作职业;不是以此为谋生手段, 而是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一份事业。

参考文献

[1]鲁永春.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素质[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01) .

[2][美]杜·舒尔.现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洗脱条件下一篇: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