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论文范文

2024-06-02

合作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合作教学论文 第1篇

先看一个教学实例:曾听一位教师上“合作跑”, 设计的合作跑形式是“搭肩合作跑”, 从双人搭肩合作跑到四人合作跑, 再到整个小组约12人的搭肩跑。在教学中, 教师主要提醒学生统一口令, 指挥左右脚有节奏地迈步, 然后开展教学比赛, 旨在促进小组合作。这节课表面看确实有合作的成分, 而且孩子们喊着统一的口令, 课堂气氛很热烈。但仔细思考, 这里的合作停留在形式上, 属于“准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吃准搭肩跑中“合作什么, 怎么合作”, 没有区分合作形式和合作性学习的不同。在分组时, 没有让不同身高、不同速度的学生组成小组, 学生缺乏当不同速度的人组合起来如何去协调的体验, 而这种互相配合、寻求最佳方法的过程就是合作性学习过程。另外, 因为搭肩跑不同于绑腿跑, 并不需要统一步调, 而且教师以“哪一组快”作为刺激目标, 学生只顾“快”, 不顾“合作”, 所以跑在前面的学生未必合作好, 合作好的未必跑得快。缺乏对合作好坏的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关于“伪合作”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如:看似气氛热烈的小组讨论——问题非常浅显, 而且是个别学生在说, 其他人附和;用一些器材拼出几何图形——个别人动手, 注意力都关注在图形的好看上, 对练习是否有帮助并没有评价;在往返跑中让每个学生到折返点在黑板上写一个笔画, 最后形成诸如“北京欢迎你”之类的标语——用累加个人的任务替代小组合作。

为了避免“准合作”与“伪合作”, 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小组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基本做法是:依据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每组3人到6人) ,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 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即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关键因素有五个, 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 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通过理论学习和反思, 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同样设计“合作跑”, 采用的形式是从2人到4人的托球跑。分组时采用不同身高组合和男女组合的形式, 在教学比赛时给学生的目标是哪个小组合作得好, 既不掉球又能在跑中顺利完成规定路线。把“如何合作”作为教学重点:两人托球时, 指挥学生前后左右移动、原地转圈、慢跑等练习, 让学生找到托紧球需要的力量、角度、位置以及两个人的呼应方法;在4人合作时, 让学生选出1名司令员, 负责喊口令, 1名视线员, 负责提醒大家保持横排对齐, 通过慢走、转弯、慢跑等练习磨合小组之间的合作;最后进行比赛, 仅采用4人合作跑, 中途设计绕一个障碍, 控制学生的速度, 考验合作的水平。以哪个小组合作好作为评比标准, 不仅要不掉球还要展现小组风采, 失误时也不互相埋怨。这节课笔者觉得比较成功, 孩子们没有一味追求跑的速度, 而是关心托球的技巧和互相的配合, 有了分工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性学习过程得到体现。

另一个教学案例更能明晰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笔者上障碍跑教材时设计了8人的小组“运送伤员过电网”的合作游戏, 要求两位学生拉手形成一个立面的“电网孔洞”, 其他小组成员要将“伤员”安全地抬送过电网, 不能碰到电网而且要确保伤员保持平直状态。解释游戏方法, 明确评价好坏的标准是“安全、平稳”, 即不能碰到电网, 还要避免伤员二次伤害。合作任务分别是把小组内个子最小的和个子最大的运送过电网; (请一个小组先尝试, 教师帮助、保护并指导如何运送最合理;结合实验组的经验, 提出伤员怎么配合救护人员?根据伤员的身高体重, 救护人员如何分配站位?负责在电网外接应的同伴如何提醒?伤员过电网的过程中, 电网两侧的救护人员如何补位?负责指挥的小组长如何运用简短明确的方位、距离等指挥术语全面指挥过程?请学生讨论本小组的策略, 分工情况;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与再展示, 看哪些小组合作最有默契。

经过课堂实践, 笔者对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1.分工与责任是合作的标志:教学中设计的合作项目要有明确的分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合作任务的统领下实现个人的职责, 最后共同完成任务。

2.合作的情感基础是分享:只有当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功, 才会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必要, 每个小组成员分享到合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 才会懂得合作。

3.合作也应“授之以渔”:学会合作比合作行为更重要。教师在设计、指导合作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 最后呈现的合作行为是小组共同商量、分工后的外表。

4.正确发挥评价对合作的引导作用:对小组合作性学习的评价出发点依然是“合作”, 看小组分工是否合理, 小组骨干和其他成员是否合作愉快, 合作的实效是否能体现等。教师应谨慎使用以“快”、“多”等单一指标评价合作, 对合作的评价不要仅仅使用“很好”“真行”等不具体的词汇, 可以针对合作具体评价, 如:A组甲同学的提醒对小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 他的口令正确响亮, 其他同学能按照节奏行动等等。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第2篇

席关小学:康 会

《学会合作》这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条理清晰,说理透彻,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清晰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能独立读懂。,因为演讲稿是议论文,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生动的描写,如何会吸引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一、做合作游戏。这个环节既让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第一课时的学习应该是理解的第一层面,是浅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如何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如何让书上的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于是,我让学生合作学习生字词,合作学习分段,理解段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合作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合作教学 师师合作 合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04-02

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直接引导下,建立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的环境,让师生、生生之间,以及老师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合作、互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潜力,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中师师合作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二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三是任课老师和非任课老师之间的合作。本文所说的师师合作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况,而且主要指的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组内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一、师师合作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机会不多,偶尔有一些合作,也由于教师对合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合作任务完成不佳。但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进行多样式的教学,因此,有必要加深对合作的必要性的认识。

(一)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的需要

一般来说,每一个老师所接受的教育背景、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与教学风格等都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讲授同一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选择、对教学方法使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会不同,有的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这些与个人有关的主客观原因是不可消除的,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好”与“坏”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果能够开展合作教学,那么这种“好”与“坏”的差异就会得到合理利用,并使之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美国教育家嘎斯基在谈到师师合作时提出:“(师师合作)不仅能减轻教师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结果的质量。教师会成为彼此观念上的神奇源泉。”实践证明,真的如此。这样看来,教师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要求教师之间通过合作来弥补各自的不足。

(二)师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合作教学包括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教学、师师合作教学和全员合作教学四种类型。师师合作教学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是针对当时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彼此各自为战的状况提出来的。因此,缺少师师合作的合作教学将是不完整的合作教学,这样的教学也会影响到整个合作教学的开展,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师师合作是落实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这几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显然,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种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身体力行,才能熟悉合作的技能、方法,了解自身及学生在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师师合作实践的主要方式

根据我们的实验与研究,近年来教师之间开展合作教学越来越频繁,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合作制订教学计划

每一学期初,备课组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进度、集体教研活动主题和主讲人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长根据组内各个教师的特点,包括能力差异、年龄差异,所擅长的内容不同等,安排不同的章节内容和不同的任务给各个老师,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如,在地理学科中,有的老师擅长人文地理,有的老师擅长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中有的老师擅长气候内容,有的老师擅长地球运动内容等。学科外的领域,不同的教师又有不同的特长,比如有的教师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扎实,有的教师教学设计精彩,有的教师学案编写或命制试题更能体现大纲要求。因此要依据教师擅长的方向,安排不同侧重的任务,以发挥个人所长,分工与合作,更快、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合作设计教学方案

合作备课,是备课组全体成员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所进行的集体决策行为。从备课内容上讲,包括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订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与措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制订好教学步骤,选取训练内容与方式,然后进行组内人员分工等。从方法上讲,我们采取的是“分(分工备课)——合(集体备课)——分(补充提高)”三个步骤。(1)分工备课,是指包括主讲人在内的备课组的每个成员在集体备课之前,都各自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形成授课思路,充分发挥个人智慧。(2)集体备课,一般先由主讲人进行说课,然后集体讨论。大家根据自己的备课和主讲人的授课方案,放开思路,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遴选教学方法,形成意见相对一致的教学设计,使原有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完善,以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3)补充提高,是指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差异,对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所取舍,有所补充,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合作分析学情

合作分析学情,包括备课组内的学情分析和一个班内的学情分析。备课组内的学情分析,是学科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分析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补充或减少授课内容,选择训练题等,使得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取得更高效益。班内的学情分析,是科任教师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分析一个班学生的学科差异情况,或者针对某学科来分析某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取长补短,培优补差,使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形成合力,使整个班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四)合作讲授课程

合作讲授课程,简称叫合作授课,它打破传统的单人独立授课的形式,由两位(或以上)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讲授某一课程内容的授课形式。这里所讲的两位教师,可以是同学科教师也可能是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授课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知识特长和教学特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观念。例如,地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如气压带的形成与物理有联系,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化学有联系,自然带与生物有联系,等等。当进行相关内容的授课时,如果能让两个或多个学科的教师到场一起授课,那么就会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讲解更加清楚。这种课堂内直接合作授课的方式,是师师合作的直接体现,有利于课程教学走向综合化,改变教师的观念。

(五)合作命题

首先负责命题的老师制订出命题蓝图(命题双向细目表),经组内老师讨论认可后才着手命题。在命题过程中,也需要不同成员的合作。特别是原创题的命制过程,需要从“立意→材料→设问→答案”等几个方面去斟酌,有的需要绘图,有的需要文字处理,很多细节都要注意到,单个人很难准确完成。最后还要有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老师审题。从单个试题的命制到整份试卷的整合,都需要教师小组的合作。

(六)合作反思

由于教师个体的教育背景、认知程度上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也会常常不同。通过合作,教师可以借鉴甚至直接利用他人想法,来激活自己的思维,找到新的灵感,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合作反思。合作反思,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开展某单元教学之后,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对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进行共同探讨,合作反思;二是在某一节课之后,授课老师根据听课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写好“教后记”,以便在上下个循环班的课时进行调整;三是某次测验或考试之后,在班主任组织下,各科任教师对全班各科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反思,也就是说,各科老师共同分析、讨论、研究和总结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成果,然后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的合作方式还有课程资源建设(视频录制、学案编写、课件制作等)中的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作业设计中以及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研究中的合作等。

三、结论与思考

合作教学将师师合作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是一种教学创新。创建合作、互动的教学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师师合作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的交际、合作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一些收获,但也仍然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师师合作积极性?怎样才能增加师师合作的深度、广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中,师师合作的方式又有哪些新的形式?等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平平.合作教学与学习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小光.试论合作教学中的“师师合作”[M].济南:山东教育科研,2001(1)

合作教学论文 第4篇

一、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想合作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需要合作。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合作任务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结果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合作的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个体 (或短时间内) 能独立完成的,只有与其他同学共同合作,依靠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水的压强》这节内容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道不堪重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培养了学生对小组合作的正确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合作指导———会合作

1.关注个体差异,构建异质小组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次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虽然,这样的分组形式简便易行,但也存在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分组过于随意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避免差生与差生搭档。以六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为例,一般由二名优等生、二名中等生、二名差生组成,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这样才有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传授合作技能,创建和谐氛围

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合作小组中存在分工不明,任务不清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建立起课堂合作学习规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意识。这不仅包括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而且,更要教会学生与小组成员的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例如,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相互讨论、如何协调分歧等。这样才能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不同情况设定目标,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乐合作

1.有序分工,体验成功

合作是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基本途径。一旦学生亲眼目睹合作的优越性,亲身感受其中的乐趣,才会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在合作过程中,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位学生肩负的责任促使他们积极投入,从而真正懂得他人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测定海波熔点”的四人小组实验中,一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示数;一位同学负责酒精灯,一旦水浴与海波的温度差接近50℃,便及时撤除酒精灯;另一位同学负责读取海波的温度;最后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并在坐标上进行描点连线。通过有序分工,确保了原本复杂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这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的全过程,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科学课合作学习顺利实施的关键。对于初中科学课的合作学习评价而言,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尽可能发现和表扬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小组内看到自己的价值,使合作学习体现出真正的有效性。

《合作!竞争!》教学反思 第5篇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以及合作、竞争的关系认识较模糊,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体验法、讨论法、学习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了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学生活动等方面的设计,力求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与培养技能的目标。在本课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在学生的活动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与学生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升华。现在我从几个方面来小结:

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本课教学总体设计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各个教学目标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成效显著,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合作、竞争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问题积极,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的重难点突出,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学习。

二、在实践中,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在课堂上,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例如在“遇虎逃生”、“女排获胜”、“龟兔赛跑”这些活动上,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我对每个同学的看法都给予肯定、鼓励,而不是驳斥。

2、“逃生演习”这一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在演习中体验,感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理解竞争对手要相互尊重而不能排斥,通过体验活动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3、主配角活动的设计能突出时事性,并能将竞争与合作引申到国家建设中来。鼓励引导学生敢于竞争当主角,善于合作当配角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三、课后,我重温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回忆学生的课堂上表现,认为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1、板书内容较少,知识脉络不够清晰。

2、在课堂中,学生讨论较投入,较强烈,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超出本课内容的知识,如在逃生演习中,学生曾提到要先冷静的条件,在这时,我未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并且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有一些细节上冷落学生,点拨、评价不到位,学生的话题进入我的下一不教学,未能做到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案。

3、同一问题扩展的深度、广度不到位。例如,在讲竞争时应从心理、道德、国情等多角度来讲,而我只局限于道德。

开放教学 促进合作 第6篇

【关键词】开放教学 幼儿教育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3-02

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它与义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保教并重的特点。幼儿教育不仅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对孩子的保育任务即生活方面的照顾和技能的培养。由于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还不完善,而这一年龄阶段又是孩子身体发育、语言发育及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的时期,学前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保育、教育并重的特点,同时决定了幼儿教师教育任务的繁杂性和艰巨性,进而也决定了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无法仅在幼儿园就独立完成的,必须依靠家长与学校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家校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校合作的方式很多——家长会、家访、家教宣传栏、日常交流、网络、电话沟通等都是的良好方式。然而,最能让家长信服、最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向家长“开放教学”。“开放教学”的形式对促进家长配合工作优胜于家访、电话交流、网上沟通等形式,后者的合作方式多是家长和教师通过语言交流表达个人对孩子各方面表现的看法,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若双方未达成共识,配合教育便无从谈起。在幼儿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做某事缺少自信,需要家长加强训练和重点培养,家长通常会反驳:我家孩子在家里这些事情做的很好,并不存在此问题,这便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能力的片面性认识造成的。“开放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家长亲临现场了解教师的专业教育方法,看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真实表现,通过与同龄儿童的对比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及不足,从而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开放”教学是激发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家长只要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才能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和方式方法,才会真正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重要性,才知道怎样做能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提高有帮助,进而有可能真正配合幼儿园进行合作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开放教学是向家长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改变不当教育行为,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的契机,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以达到促进家校合作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安排开放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体现幼儿园“游戏即学习”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园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开放教学组织游戏时,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快乐学习的状态,看到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游戏活动要充分展现孩子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效果。一些家长为因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一味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教育,然而结果却与愿景背道而驰,孩子自由探索的天性在无形中被扼制。让家长认识“游戏学习”是孩子学习本领积累经验提高技能的良好方法,改变幼儿园“只玩不教”的错误认识,理解幼儿园 “游戏即学习”的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

在设计开放教学时,还应注意体现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其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如:在集体活动中需培养安静倾听、大胆发言、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提示家长适当给孩子一些游戏时间,树立尊重孩子个性特点的观念,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学习习惯和探究兴趣的培养。

对于开放教育活动的设计,教师还要考虑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贴近幼儿生活,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让孩子在充满生活乐趣的活动中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愉快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让孩子的能力、良好习惯得以充分的展现。如:户外游戏“抢救小动物”旨在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归类能力等,孩子只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便能在游戏中顺利地完成各项活动内容,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自信心。让家长知道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去带孩子就是对其动手能力的扼杀,进而使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各方面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携手幼儿园共同教育的意识。

对于开放日教学活动的设计,调动家长的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例如:在区域活动之前,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动员家长和孩子们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材料,活动中有意安排家长共同参与的部分,让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手工制作共同完成任务,使家长知道家庭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在户外活动中也可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一起比赛,感受活动中的激情与快乐,从而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帮助家长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也是最适合孩子们的,从而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愿望,更好地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和质量。

开放教学活动,还可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家庭作为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参与幼儿教育,还能体现在家长教育家长、家长宣传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体会等方面,帮助广大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幼儿教育的成效。

合作教学论文 第7篇

一、运用合作学习法, 教学内容选择要恰当

合作教学运用恰当, 可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在合作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必须注重趣味性, 这样才有益于提升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往往跟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多数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作为教学话题, 为此可以结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 并紧贴小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体验进行合作教学。学生一旦意识到所学到的英语知识, 可运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 则会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比如,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3年级上册Unit6 Colours颜色类英语单词的时候, 笔者则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中的颜色。将班上学生分成8个小组, 分别去探究发现orange、green、black、blue、brown、red、yellow、whited等颜色。有的小组发现生活中skirt是orange颜色, 有的小组发现生活中黑板是black颜色, 有的小组发现红旗是red颜色, 有的小组发现成熟的香蕉是yellow颜色等。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拓宽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视野中, 结合合作探究问题, 很快地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 大力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二、运用故事拼接法合作学习模式, 提高合作学习深度

有的学生表达一些简单的句子时则得心应手, 而表达一些复杂的句子, 特别是成篇的句子组合时则心里十分恐惧, 出现了语言障碍。为此, 可以运用故事拼接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恐惧表达的心理, 也能够将个人完成成篇复杂句子表达的难度降下来, 进而通过故事分享式合作来顺利完成英语语言的输出。

比如,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时, 笔者则采用故事拼接法,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对班上学生分成4组, 分别讲述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的故事, 并且针对每一组按照Time, what, who, where等关键词编写故事, 然后进行小组分享这些节日故事。又如, 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5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时, 笔者也采用故事拼接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首先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思考kitchen里是做什么的?请各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介绍下自己的妈妈平时在kitchen里一般会做什么菜;然后进行小组分享的方式, 汇报一下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 各个小组得出如下结论:在kitchen里可以做出许多好吃的东西:bread、meat、potatoes、soup等食物。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 在故事拼接法合作学习模式中完成语言输出, 进而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及英文语言综合性的表达能力。笔者就喜欢采用故事拼接法合作学习模式, 对一些英语教学单元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并受到了学生及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及肯定。

三、运用“接龙式”合作学习模式, 发展学生语言思维能力

一些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只能对简单的英文信息进行记忆, 但是要将一些英文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成新的、复杂的英文信息则比较困难。为此,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接龙式”合作学习模式则是一种很适合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有益于发展及提高学生的英文思维的技能。

比如, 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6年级上册Unit1 : Long long ago, there (was/were) ……的句型时, 笔者就运用“接龙式”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组内学生则像打扑克牌一样, 轮流说下去。比如, 一个小组学生按照教学内容训练句型:Long long ago, there (was/were) some animals ……开始, 其中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学生则说Long long ago, there were some animals in a zoo, 该组的第2位学生则说Long long ago, there were some animals in a park.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学生在接龙式合作学习模式中, 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句型。实践证明, 接龙式合作教学也可以运用于小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互动及合作教学中, 这样对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信心。

合作教学论文 第8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合作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数学教学中。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以及学生共同改进。

(一) 初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认识

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只是对合作学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 因为有些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合作学习, 导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应用。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体成绩, 还能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中应尽量地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初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合作对象的认识, 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 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

(二) 对合作小组的建设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大部分的合作小组, 普遍都是由学习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负责一个团队的整体, 然而这样的组建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违背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合作学习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 找到自身擅长的一面, 若总是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只会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更远的距离, 容易产生智力歧视, 不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 由于合作小组的分工不明确, 导致学生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对待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 只有那些开朗活泼、善于发言的学生进行讨论;而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只是闷闷不语。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合作小组的分工, 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学到知识, 让乐观的学生更加乐观, 安静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 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教师应在初中教学方式上重视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 增强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念知识

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是重要的,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认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对合作学习理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准,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 科学合理地建设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要科学合理地建设学习小组, 避免只注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合作小组的建设中要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轮流组长的设置,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当小组长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的体验让学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

(三) 注重数学教师对合作小组的指导

在合作小组讨论之前, 数学教师要对合作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地了解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 以便于合作小组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了统计学的部分知识,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 然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 整理数据并制作数据统计表。小组成员要制定不同的数据统计表, 让数学教师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数据统计表, 通过制作数据统计表, 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总结

经研究表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1, 11 (17) :131-134.

合作教学论文 第9篇

确实,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 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活动形式, 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 运用小组合作, 能拓宽学生视野。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 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们分为四个小组, 走出教室, 到校园中春意盎然的地方进行观察、体验和实践。让四个小组的成员分别选择合适的地方, 感受春风的抚摩、呼吸清新的空气、看看绿茸茸的小草、闻闻香喷喷的花儿, 把自己当成春天的一分子, 体验春天的气息。在这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春天的各种景象, 如风、花、草以及其他能感受到春的特点的事物进行观察, 写出片段, 再进行交流, 最后合并成文, 从而圆满完成习作任务。这种小组合作方式, 能让学生在阅读感知教材文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设情境, 生成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性知识。

其次, 运用小组合作, 能培养合作技能。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 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中, 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学生的技能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小组合作探究的一些弊病也日趋明显, 有的教师甚至已开始对这种形式持以否定态度, 主要的矛头对准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过分注重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有的教师为凸现课堂气氛, 体现合作探究, 刻意地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 有的教师为了展示问题的可探究性, 故意出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题目, 结果学生是讨论了, 但效果却出不来, 即使出来了也是相差甚远;有的教师为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 题目出得很简单, 学生回答时, 答案倒是很准确, 但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第二, 代表发言制度, 部分学生积极性受创。小组探究的形式决定了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以学生的座位作为分组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学生的座位又是相对固定的, 于是, 讨论的结果往往由其中较为优异的学生作为代表发言, 时间一长, 部分长期不发言的学生就会认为凡是小组讨论时, 就没有了自己的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部分学生或自己看书、或乘机讲讲小话、或无所事事, 等待别人发言。这样一来, 合作探究有时就变成了单独研究。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能否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它犹如鸡肋, 毕竟是鸡的一部分, 是有营养的, 弃之可惜, 但却食之无味, 毫无效果。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 关键就是要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不一定全部统一, 可以适当进行分解, 以利于小组合作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仅靠个人的思考不能全面把握时, 可把所教内容进行分解, 大的分小, 整的分块, 采取“切块拼接法”, 把任务分解,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既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扩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 又发挥了合作作用,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要让学生有可质疑、辩论的东西

在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观点, 此时教师可有的放矢, 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 开展辩论促进理解。笔者认为, 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辩论过程可使学生个性外显化, 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提高思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辩论中, 能够进一步理解、感悟文本的内容, 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因此, 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 不妨采用小组辩论法, 展开组间竞争。

三、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合作激情与自信心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深入其中予以点拨指导, 让他们“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在这样的环境中, 一旦学生的激情与自信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他们语文学习的潜力将会大大地增强。同时, 教师要注意表扬学生的独特创新之处, 学生往往会因学习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不同, 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见解, 对他们富有个性的创新之处, 教师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一定拘泥于课堂上的教师问、学生答上, 要力争多样化

合作教学论文 第10篇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沟通、分享、交流、合作正在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发展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1]“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 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2]可见,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为了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把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 组织调控, 小组内每个学生明确分工, 开展积极的互助、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认知、人际技能、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这一学习中, 人人尽责, 积极互动, 共同提高, 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习能力, 也学会沟通、合作、交流, 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增强个人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2.合作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意义

(1)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高中物理, 因为头脑中对物理知识没有很好地同化与顺应、消化理解, 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中往往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这就造成对知识点认识角度和水平的差异。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 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 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认知, 克服自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从而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度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当小组内部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时, 成员间可以通过交流与讨论方式把问题弄明白。高中物理中很多实验已转变为探究式, 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意外的几率大大增加, 因此小组成员之间有很多交流讨论的机会, 这就为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奠定了基础。

(3)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作为学习的弱势群体, 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理解, 经常处在焦急情绪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成员的现实表现都能影响评价结果, 这使成员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会得到更直接有效的帮助和激励。随着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参与, 后进生的自信心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渴望学习的欲望就被激活, 从而提高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物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物理学普遍被认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利用学生交流与互动的天性, 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 提高物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物理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

1.营造积极的小组合作氛围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 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从而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在合作学习中, 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获得更多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探究性实验内容时, 先分组自主探索总结, 小组内每人要根据自己的实践,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再与组员交流, 得出最终结论。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 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使学生的长处能在小组中发挥出来。又如在练习一题多解时,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然后评出方法多、解题巧妙的小组。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调动小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适时的合作契机

(1)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合作。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操作中,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一些实验操作活动必须在合作中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 获取每一个数据, 课堂教学的时间就明显不足。通过小组合作, 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2) 学生产生困惑时的合作。

教学的重点难点, 往往是学生产生困惑的地方, 这些重点难点的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小组活动中提出个人的困惑, 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在探讨中弄清问题, 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 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例如练习排除电路故障的习题过程中, 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还是短路, 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假设,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尤其对独创性的假设要给予表扬。

3.合理安排合作小组成员构成和责任分工

学习小组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对于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要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分为若干小组,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多样性, 而且也可以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都有分工, 谁组织、谁记录、谁承担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此外, 小组成员必须熟悉自已应承担的角色, 思考自身该为小组做什么。同时小组角色可以适当轮换, 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合作小组才能有战斗力, 确保每一次探究的质量。

4.教师要做好合理引导和积极调控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首先, 教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 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其次, 教师应仔细观察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 及时发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例如在学生讨论辩论过程中, 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 并通过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 把没有参加探究的小组成员引入讨论中, 促进小组合作有序进行。同时,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 还应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 都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为学生提供建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际技能、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合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是:营造小组合作氛围;营造合作契机;合理分组分工;教师合理引导调控。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能力,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 1994 (1) .

[2]王红宇.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1993.

[3]梁凤英.谈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施[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6) .

[4]张双红.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 2008 (6) .

加强合作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教学 基本途径 意义

教师的合作教学就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主要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新课程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教学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结合我校科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我谈谈教师合作教学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一、教师合作教学的基本途径

1.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引领学生走进那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研组的每位成员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切磋、探讨,为了防止这种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学校还规定把教师提出或发现的有价值的观点或亮点的数量来评价一个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然后由备课组落实一个主讲教师,一般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主讲者,若这部分内容是物理知识为主的,那么主讲者确定为物理方面较精通的老师,他要对下一周要学的内容组织大家进行教学大纲的学习,教材的研究,分析结构,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和措施,落实教学的步骤、方法、作业的内容、演示实验的安排等。然后进行集体讨论,最后通过交流修正,形成最佳施教方案。这种团队工作的方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是非常有效的。

2.开设创新教学研讨课

定期开设创新教学研讨课,科学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该课的设计思路,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进行集体讨论评议,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最后达成较佳的施教方案。如在上免疫部分知识时,教研组为我确定一个课例,大家连续听我的课,还摄下课堂实录,大家边观看边分析边点评,对我的引入,小结给予肯定,但指出我对某些抽象知识的讲解还不够生动。在这过程中使我体会到执教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大家的分析和点评中,我获得了真实的提高。又如对“测内阻”这一实验课,我校的一位教师的施教过程是这样的: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设计测电阻的方案。学生经几分钟思考后,设计了多种方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比较,确定哪种方案最合理,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教材要选择这样的方案。接着学生根据要求连接电路,做实验。这样有一些学生在一节课时间里,没有时间完成实验,个别学生连线路都没有接好就下课了,课后评议时,教师们都对该设计方案予以肯定,同时对时间安排上提出多种好的建议,最终大多数教师达成了共识。

3.建立优质资源库

教师在备课活动中,都精心设计和收集一些较好的课件及素材,且各有特点。每年对这些课件及素材进行汇总,建立学校科学资源库,每个科学教师都可以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可促使教师全方位提高。

二、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

1.教师合作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新教材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原大纲那样具体、系统,但它对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提出了规范要求。特别是发展性更需要教师通过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当前教学中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摆脱“新瓶装旧瓶”的困惑?应该如何看待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怎样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如何教会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上述问题,都需要教师合作,进行理性的探索与交流,从学科实践出发寻找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合适的教学措施与教学策略。

2.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条件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较多的可能是如何“教”,注重的是我给他们多少,而较少考虑他们实际学到了多少。在新课程条件下,要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合作,这种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一切教学活动是与同事、学生一起分享的过程。

3.教师合作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合作教学论文 第12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教学就是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指点和鼓励。

2.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促进互助探究

一个班集体需要有凝聚力,学生对班集体要有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学习对于集体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学生在语文学习小组中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互助探究。

3. 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一样,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碰撞出新的想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不同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策略

1.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具备科学性

学习小组组建的科学性为小组学习效率提供了基础支撑。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达到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统一,分别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角色分工,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更正员(补充)各司其职,人人都能发挥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并有意识地进行角色互换,引导组内人员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尊重与被尊重协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态度,学习身边人的优点。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达到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

3. 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合作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

如今小组学习的课堂模式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不够明确,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布置下来,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 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多样进行

合作形式与合作内容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学习形式应当是根据学习内容制订的合作学习形式。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课内合作与课下合作、规范合作与简约合作、长期合作与短期合作。高效的合作学习,必须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与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相结合。

5. 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在于学生对课文的自读自悟,只有自身深刻感悟后进行的交流活动,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对课文了解不够深入,就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不能提供交流讨论的观点,更无法形成有效的共同意见,所以,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交流能力是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归纳小组成员观点的先决条件,只有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才会产生小组内应有的积极合作动力。

6. 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要充足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经常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学生思考不到位,合作不深入,最终丧失了合作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并强调讨论过程中紧扣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保证讨论时有观点、有效率。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展示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7. 重视合作学习效果的总结和反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馈,学习效果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改进,教师需要注意每个细节并进行正确具体的指导,最终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提升合作意识,促进互助探究,必须注意教学策略的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摘要:新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探究,提升合作意识。通过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意义分析,进而提出合作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互助探究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上一篇:农发资金下一篇: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