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2024-05-22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精选12篇)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1篇

机械制图课程是船舶、机电、轮机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一方面它是与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一样, 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课程。另一方面, 它又是船体制图、船舶机械、机械工程学等的先修课程。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设计对象产品信息的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培育学生的工程意识与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在专业课程结构中, 围绕着培养目标, 该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我学院与一般高校都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该课程, 一方面它的基础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循序渐进的促进作用。因此, 本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学院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在专业方面的需求, 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1.1教学改革理论基础当前国际上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过程导向, 是指为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这种理论认为, 在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 产生了问题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具备的功能, 明确的预期目标与能够达到的效果之间的偏差和缩小差距的路径。路径的分解表现为工程分解为项目、部署分解为布局, 项目的落实和布局的具体化体现为流程, 同时, 流程也是组织权责划分的重要途径。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 是设计教学方法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在船厂。为此, 笔者利用暑假及寒假的几个月时间, 对舟山的几个造船修船企业如扬帆、万邦、金海湾、欧华、常石等的相关岗位进行调研, 重点分析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

1.2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 摒弃“理论+实践”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 采取按照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选择常用船舶零件作载体, 将理论学习和系统实践训练有机结合。

如表1所示。以此划分了七个学习项目, 其中项目1、2、3是制图的基础, 可选用通用的零件视图进行教学, 项目4、5、6、7学习难度逐渐增加, 选用船舶常用零件作为例题, 使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逐步增强。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1) 形象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直观教学:黑板上清晰的作图步骤及老师的讲解仍是目前无法替代的手段。

(3) 一对一教学:实践证明制图作业一对一面批的效果最好。

(4) 互助教学:利用晚自习及空课的时间, 让课代表充当老师, 帮助绘图能力较弱的同学共同提高制图水平。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余安排讲座、竞赛、制作模型、大作业等活动。

1.3考核方式改革强调平时练习的重要性, 考核采用平时作业 (40%) +大作业 (10%) +期末考试 (闭卷;50%) 的方法。

2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方法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赋予职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 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 (设计能力) 即职业竞争力的培养, 使得职业教育更接近真实的职业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2篇

作者/茹 晋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机械制图教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充分准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机械制图工程语言的一流技术工人。

关键词:机械制图 激发兴趣 备课 示范 练习评价

机械制图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它是技术生产中的通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学完这门课后须掌握识图技能和绘图技能。所以技工院校的机械制图老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充分准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熟练运用机械制图工程语言的一流技术工人。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自信心不强,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数学生的课堂自律性差。所以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作为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技术课,在学生上第一次课时,首先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都是一样的起点,在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好与差对于制图的学习没有影响。不是以前学得好的学生就能学好制图,而学习差的学生就一定学得差。然后,要告诉他们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才能具备技能人才的首要条件。最后,再告诉学生机械制图的学习主要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只要多想,然后多画,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

二、充分备好一堂课

机械制图教师备课时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并能熟练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好一堂课。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教学大纲,配合教参研究教材,对教材的每部分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从各个角度理解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对学生提问,同时也要逐个检查这些问题,解答这些问题,直到确定这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并且没有知识点的遗漏,这样备课工作才算圆满完成。比如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一节,笔者这样备课:第一,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二,画三视图前要做什么?回顾复习,巩固记忆;(职教论文)第三,三视图是如何配置的?分析问题,引导解决;第四,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这样逐步将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再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教师的示范是机械制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首先通过语言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通过画图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解题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采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只有选择与这节课有关的模型、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借助橡皮泥,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出模型。这样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督促练习,做好评价

要学好制图这门课,练习是很重要的。笔者一般把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难度题两种,一般题要求学生全部独立完成,难度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在学生完成习题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预见性,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强调,但不能指望学生仅仅靠听讲解、看示范就能掌握绘图技能。在练习中肯定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学生不规范的画图方法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学生中比较普遍的错误,还要在全班范围内重新讲解、纠正。当学生完成习题后,必须进行批改。批改时,教师要给学生全面的分析和评定,写几句简单的评语,这样会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简单的一个“钩”和“叉”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练习、评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3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教具 教学法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工程图样的绘制和读图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对于从普通教育转入专业教育的技校学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概念的专业基础课,如果学不好制图课,就会给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在初中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缺乏空间想象力,学习时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那么,在制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提高制图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摸索到了一点规律。

一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增强直观教学,丰富表象储备。

因学生对机械零件没有感性认识,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感性认识,想象的发展有赖于足够的形象储备,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形体感知的机会。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建立完整、稳定的形体表现,所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一些模型、教具和实际零件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能建立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构思机械零件空间形状的能力。

例如,讲“基本体切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图示进行切割,进行观察,在画出三视图来。通过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学生画出截交线的投影。然后引导学生将形体位置变一下,再让学生根据其立体位置画出投影。这样学生边观察边分析,头脑中形成一條清晰的解题思路,感到学有所得,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如我们讲到螺纹的规定画法时,给学生拿出内外螺纹的模型来,可以给学生讲能够摸到的用粗实线绘制,模不到的用细实线绘制。

2、采用形象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没有学过立体几何,而平面几何也普遍学的较差,以往的教学多侧重于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三投影体系”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三投影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我采用教室的一角作为教具,把黑板面叫正立投影面,把教室地面叫水平投影面,学生右手面墙壁叫侧立投影,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三个投影面互相垂直,有三条投影轴X、Y、Z,三轴交于一点投影原点(墙角)。通过生活实际学生看到教室一角就想到了三投影体系的形成。可见,直观形象教具的应用给人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同样在讲授线、面在三投影体系中的特性时可用铅笔、课本作为教具师生共同应用。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气氛活跃了。

3、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加模型挂图,费时,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CIA课件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内容经过教师详细编排,精心设计,画面连贯,整体流畅,是连续思考整体思维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

二、教具的灵活运用

教具是为了更直接清楚的反映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工具,它本身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教具的应用,特别是机械制图课中教具的应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具的典型性

教具的使用实质是将抽象的现象转化为表象。例如在讲“相贯线”时,为了使学生掌握相贯线的形成,我以衣服的袖子和袖口为例,学生观察发现:袖子和袖口相当与两个曲面,两曲面相交时会产生交线,这个交线就称为相贯线。由此,学生得出结论:两曲面立体相交,表面形成的交线成为相贯线,一般为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平面曲线或直线。

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如果讲到后面的知识,学生自然会想到袖子和袖口的情形。所以教具的选择要灵活有趣。

2、教具的灵活性

教具不是一个呆板的工具它可以将一些形成过程动作起来,这样的教具效果会更佳。例如在讲“三视图展开”时,就采用自己用纸板制成的三投影体系,并在其上作出相应的视图,演示动作。使正立投影面保持不动,让水平面沿OX轴向下后方旋转90°到同一平面,然后让侧立投影面沿OZ轴向右后旋转90°,此时,三个投影面由空间展开成平面。这一动作清楚的演示了展开过程及由空间展开成平面后主、俯、左视图的位置关系和视图表达的方位关系。因而教具的使用不单是手段、工具,更重要的是将知识活化。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欲教好制图课,以使学生化难为易。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教学,采用合理教法,认真充分备课,做到胸有成竹。备课时,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搜集素材,其次,应通晓教材全部内容,以便把握教材,熟练运用教材。笔者认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归纳总结教学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我们讲到点、线,面投影的时候要认真总结,“一斜(斜线)两平”必为投影面平行线、“一点两线”必为投影面垂直线。“三线”必为一般位置线。再如平面的投影,“一面两线”必为投影面平行面、“一线两面”必为投影面垂直面、“三面”必为一般位置面。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出了线、面的投影特点。再如我们以画三视为例,我们所画的三视图是一个整体的不同的三个侧面,而这个整体可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的一部分组成的,而这些基本形体或部分基本形体的三视图我们已经会画了,基本形体之间的组合方式及投影特点也已掌握,所以在画图时,应一块一块地画,就是说要画哪一部分,应三个视图一起画,这样可省去好多量尺寸的时间,可以提高画图速度及画图质量。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授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多看、多想、多练、多记,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想象能力。更能提高制图课的教学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4篇

一、强调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是教师的“ 满堂灌”, 虽然有提问, 但大部分时间不是学生被动地听, 就是被动地练习、抄笔记、画图。 所以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 学生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兴趣较高,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便失去了兴趣。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以及师生的互动活动。

现在, 除了课前要求预习外, 课堂上经常适时地以设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大量地运用挂图、投影、模型、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 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师生的双边配合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状态中。 笔者在讲授“ 投影面垂直线”的定义时, 运用实物模型演示“ 正垂线、铅垂线、侧垂线”三种位置直线。 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直线的投影图。 这样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记忆深刻, 理解透彻, 为后续的画图与读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机械制图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首先, 机械制图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 要向生活、向自然开放。 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而只学习一本教科书或翻看几本资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传授基本几何体表面上点的投影时, 在讲到该内容时, 直接把篮球、圆柱圆锥的实物带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点的位置在哪里, 点的投影哪是可见的, 哪是不可见的。

其次, 丰富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工厂、车间, 让学生注意常见的机械零部件。 笔者在教学“ 标准件与常用件”一章知识时, 要求学生在车间内现场测绘螺纹、齿轮, 让学生手脑并用,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再次, 可以把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与钳工实习联系起来。 通过钳工实习, 可以促进机械制图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基本线型识读和绘制。 学生初步学会划线、锯割、挫削等钳工加工的同时, 让学生能初步认识机械零件, 了解基本几何形体, 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的概念, 实现由初中生变成机电或机械专业学生的质的飞跃。

三、注重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 一) 认识计算机绘图的作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成熟的新技术, 增强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避免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科技发展实际的现象。

( 二) 加强计算机绘图技能的培养

目前完整开设此课程的职校还不多, 很多职校只是在课程快结束前安排几个课时的上机实践, 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我们学校的部分计算机安装了AUTOCAD 2008、CAXA2012、MASTERCAM等软件, 运用这些软件,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践, 可以很熟练地绘制一些简单的机械零件图。 另外, 我们把计算机绘图训练的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 因为此时组合体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 以便增加学生在校上机实践的时间。

当前, 课程改革已广泛展开, 职业学校专业老师如何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 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摘要: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的机械制图课程, 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 职校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 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得以巩固。

关键词:机械制图,职校生,互动性,开放性,前瞻性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教学心得 第5篇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的纽带,在课程设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于教案、黑板、粉笔,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我们探索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提出多媒体教学模式、图板绘图、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式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对于新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也有自身的特点。从一开始入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取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讲好绪论,激发兴趣

制图课对一年级的技校学生来说是一门从未接触过的新课程,只有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所以,在这个环节就要通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制图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和使用机器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想的有力工具。它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例如,古代的宫殿、民宅的建造都是先设计图样,再按照图样施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接触制图和图样,比如电影、电视中的图像、家中的装饰画、图书中的插图等等。而制图作为人们的表达方式之一,和语言、文字相比,具有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便于表达和记忆等许多特点。以日常生活中的幼儿看图识字为例,图比文字更容易被接受和记忆。工程制图也具备了生活中图与图像的优点,只是在绘制过程中另有特定的规则和标准而已,使学生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无形中增添了信心。

2.讲得有趣,寓知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要使自己的讲授吸引学生,语言就必须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例如在讲授“剖视的形成和分类”一节时,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西瓜为例,从挑选西瓜的方法开始,进而得出“想知道西瓜的好坏最保险的方法是把西瓜切开”的结论,引出“切开西瓜,以便看清瓜瓤”,进一步总结出这里的“切”就是“剖”的同义词,这里的“看”是“视”的同义词,这便是“剖视”的形成过程——将零件“剖”开,以便“视”其内部的结构。这样的讲授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提高学生感性认知,与车工实训结合教学

制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非常重要,其中直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看模型、挂图、到工厂参观,观看各种零件结构与形状,以提高学生的空间形体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其二要

与车工实训结合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能迅速建立、培养空间概念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制图教学,即便利用教学模型也只能看到一一些零部件的外形或简单的内部结构,无法演示变形过程,学生无法很快建立空间概念,很难理解图形与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掌握看图和绘图的基本原理比较困难,所花的时间也多。如使用CAI课件来展示抽象的空间概念,用三维立体模型来表示零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使用移动、旋转、缩放等工具上下左右全方位地观察立体空间形状,了解内部结构,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帮助学生训练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快速建立空间概念。

2.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

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内容大与小、零与整、远与近之间相互转换,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制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于平面图与空间形态之间的转换,学生对三视图的方位关系理解较难。利用CAI课件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用Flash动画形象地表示制图原理和制图过程,使学生看得真真切切,加深了对三视图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制图教学具体化,使死板的模型产生动画效果,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

形象,增添了趣味性,使学生产生了爱学、乐学的情感。特别是图形和实物均可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感受到精彩的画面和实物具体形状,能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装配图时,利用三维动画特有的表现手法,用其形象、生动和直观的将部件和机器的装配结构和工作原理,传动路线及拆、装配过程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又便于理解。又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短片,能把机件的加工、安装及使用各个环节展现在学生面前,犹如把学生带人生产现场,使学生对零件的加工、安装的工艺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增加了工艺知识和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意识

手工绘图是培养学生使用绘图工具和掌握绘图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遵守国标的意识,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绘制平面图形、零件图、装配图,进行评比、展示、表扬,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强化作用。在生产实际中,仿制、维修或对机器进行技术改造时,常要进行零件或部件的测绘。零件或部件的测绘大多在工作现场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模拟现场工作环境,将徒手绘 训练和零件、部件测绘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有意识培养学生现场工作的组织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又培养了工程实践意识。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AutoCAD中的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讥 AutoCAD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广泛应用于教学、建筑、电子、化工等行业,是精确地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最佳软件。AutoCAD的应用是机械制图的一场技术革命,它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利用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和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快速、准确、美观地表达出所需的机械图样,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

五 结语

总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尽快增强识图和绘制图样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Xxx

机械制图教学经验 第6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生思维 空间想象力

近几年来,我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进行了“唤起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重视分层教学、加强合作探究”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机械制图课堂效率的最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略作整理,希望同行能共同探讨指正。

一、尊重、保护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对于职中的学生来说,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这最为关键。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切不可认为一些简单的图样学生不懂、不理解就出口伤害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对于职校学生尤其应当真诚友善,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逐渐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实施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学生学得好,问题回答正确,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有误,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二、教学思路着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的教学重点在这几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

1.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后续课程,我先讲轴测图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介绍正投影、三视图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时想象不清物体的形状时,可以直观的画出轴测图来辅助思考;三视图介绍后进行简单物体读图,我称为感性阶段。而对于第一章的制图基本知识,也没必要一节课全部介绍,而是穿插在后续课程当中。这样,把枯燥的常识性知识有针对性的具体化,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读图时,将拉伸法、形体凸凹结构设想法作为最基本的读图方法,在感性阶段读图时介绍,而形体分析法在组合体重点介绍。线面分析法适用于某一个复杂的表面,这个可以在后续遇到复杂的结构时适时的讲解。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立体思维

机械制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读图的能力。不管现代化设施多么先进,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什么方法直观用什么方法传授,这样我的教学也能事半功倍:许多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如在本课程教学时我尽量用模型和多媒体先让学生多看再去想,再发现投影作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养成也很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拓展开,也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在授课时,不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针对有难度的知识点,如截交线、相贯线、补所缺视图等,要现场板书作图示范,并且充分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维,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这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所无法替代的。同时我注意学习、吸收和运用,并自觉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机械制图教学中。

三、培养参与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引导质疑,讨论探究,发挥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猎取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质疑,学生间相互探讨和研究,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练习,让学生手脑并用

职高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能够识读图形、看懂图纸。因此,学生要对平时重要的、常见的图形进行识记,这就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积极练习。为了防止学生练习时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我有意识地在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分层递进,讲练结合是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侧重于对学生识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和绘图技巧的掌握。针对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层次差异性,我采用了分层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制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更注意教學对象的层次性。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很差需要采取笨办法,有一定的记忆基础才能用巧一些的教法。首先,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直观式”和“导入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讲一一练一一评一一再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得到了提高。之后,在采用“互助式”的教学授课,让同学们随着我讲解的内容一边听、一边记、一边练,达到了互动的目的。

4、小组合作,协同学习是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

为了弥补职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缺口,提高他们学习制图的兴趣,我尝试用了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协同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采用小组合作,协同学习不失为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7篇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 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二个因素分别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 细化成若干能力点, 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重构就是要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 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 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意味着, 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 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总和。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生产的技术工人、技术服务人员、产品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都要用到《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相关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CAD软件的广泛应用, 《机械制图》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而这些变化没有及时地反映在《机械制图》的教材中。导致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和学的双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一些在实际工作没用的知识。因而需要对高职《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进行精益求精, 精简部分没有用的知识, 留下在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有用的知识, 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教学创造条件。

2 具体建议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两个因素及笔者结合以前在企业服务经验, 同时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高职《机械制图》教材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变“尺寸注法”为“尺寸识读”“尺寸注法”无疑是机械图样

中的一项重要的、难以把握的内容, 一般的《机械制图》教材都有3处讲解尺寸注法。一张零件图中的尺寸注法涉及的内容很多, 除了跟相关的国家标准有关外, 还涉及到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安装位置等;而在实际生产中尺寸注法还涉及到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在现实中, 同样的零件让不同的企业生产, 其尺寸注法就不尽相同。因而尺寸注法不但对学生而言难以掌握, 对很多《机械制图》老师而言也难以掌握。但不能因此放弃尺寸注法的教学, 相反应该对尺寸注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很少有学生能够走上产品设计岗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看懂零件图中的尺寸, 而不是能够标注出零件图中的尺寸;把零件图中尺寸标注出来是产品设计师的工作。因而对高职院校学生讲解尺寸注法时, 没必要讲解尺寸注法的种种要求, 例如:突出特征、相对集中、排列整齐、布局清晰、尺寸基准及其选择原则等。正是尺寸注法的种种要求让绝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尺寸注法”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读懂尺寸, 而不是注出尺寸。这样就大大降低“尺寸注法”的教学难度, 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2 常用机件及机构要素的“表示法”变为识读“常用机件及机

构要素表示法”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讲解一些常见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图形表示法是由国家标准规定, 并没有严格按照投影原理的简化画法。对于同一种标准件或常用件, 其画法是一样的, 只是大小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各种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 学生也要做大量习题才能掌握。其实在产品设计中, 设计师从来不画标准件, 而是从CAD软件中直接调用, 因为CAD软件中一般都带有标准件库。因此学生没有必要掌握标准件的画法, 只要做到看懂标准件的图形, 知道什么是标准件即可。例如看到螺纹、弹簧、销、轴承等的画法知道是螺纹、弹簧、销、轴承就足够了。在教学中, 如果能将标准件和常用件由要求学生“会画”变为“会读”, 不只是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也大大减小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3 辨证的保留和删除“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的相关内容“装

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这一部分内容共有:一组视图, 必要的尺寸, 技术要求, 标题栏、零件序号及明细栏共四部分。首先要说明的是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是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对于一般技术人员而言, 基本不会接触到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高技能人才, 要想成为高技术人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而这部分的教学要辨证的进行。

一组视图是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等, 应该说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还是相当重要, 因而这部分的内容必须详细地跟学生讲解。必要的尺寸主要是标注出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装配和安装有关的尺寸;技术要求是用符号、代号或文字说明装配体在装配、安装、调试等方面应达到的技术指标;这两部分内容跟实际联系太紧密了, 老师在讲课时也只能讲个大概, 这个大概还不一定对, 因而笔者认为“必要的尺寸”和“技术要求”没必要给学生讲。“标题栏、零件序号及明细栏”这部分内容就更没必要给学生讲, 这部分内容基本都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一些内容, 跟真实图纸中的内容相差较大, 因为真实图纸必须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因而本章的内容只要讲解一组视图就可以了, 其它的内容可以不讲、也没必要讲解。

2.4 删除“轴测图”、“徒手绘图”及“第三角画法”的相关知识轴

测图的相关知识主要是用来帮助学生对已经理解的平面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轴测图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可否认在早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 轴测图对教与学的双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早期的实际工作当中, 现场的技术交流也必然用到轴测图和徒手绘图。而现在电脑使用已经很普及, 在电脑中利用CAD软件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空间物体, 并且能够从各个角度来观察空间物体, 这比单纯的轴测图更易懂、也更方便;在现场技术交流中, 相关技术人员将电脑带到工作现场, 利用电脑和CAD软件来交流。利用轴测图及徒手绘图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技术交流在现代企业当中基本看不到。因而完全可以将轴测图及徒手绘图的相关知识删除。至于“第三角画法”就更应该删除, 一来是高职毕业生很少会在工作中看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 二来能够看懂或绘制第一角画法的图纸, 肯定就能看懂第三角画法的图纸。

3 结束语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 第8篇

一、《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的地位和能力目标。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和贯彻始终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学好该课程是学好其他如《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制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2.课程教学现状。

职业学生因知识结构的差距, 感觉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剖视图、零件图及装配图部分, 因为知识的综合与抽象, 更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不少新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模块式课程开发方案, 以项目为载体的机械制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基点

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 开发“学做结合”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 整合对应知识。因此,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基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

1.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总是与工作和学习直接联系。从内容看,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以情境为中心”, 即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主动获取信息、建构知识, 教师帮助学生修正、构筑新的知识结构, 是基于职业导向教学的核心;从形式看,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是“真实存在”的, 它就是在职业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景, 甚至是不经过加工而直接移植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际职业情境;从目的看,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直指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并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如项目任务4-5测绘减速器, 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和企业实际测绘部件的过程完全一致。通过测绘减速器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以团队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教学过程和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融合, 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组织实施教学,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洞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三、《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实施

通过分析《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 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模块式课程改革, 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筛选、提取、整合, 结合企业行业的情况设计各种项目任务;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直观教学、加强实践操作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改进考核方法, 在原有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大作业;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的教学特色, 使学生的学习更趋向于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整合课程内容。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仅仅阐述制图的基本理论、机件的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 与其他课程很难紧密联系, 如《公差与技术测量》、《计算机绘图》、《机械零部件测绘》等课程教学显得过于松散。将这三门课程有机整合就可以避免课程之间缺乏衔接, 这几门课程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概念, 培养学生的误差意识, 在生产实践中将知识拓展升华。在《机械制图》中讲到立体时,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创建立体, 增加学生图物对照的机会, 教会学生立体成型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学习零件的技术要求时渗透《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内容, 通过对实际零件的误差检测, 进一步理解公差的概念, 掌握误差测量的方法, 从而通过测绘零部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构课程体系。

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的完整性, 用很大部分章节叙述和论证点、线、面的投影原理、方法, 量大又不切实际。学生常常为之困惑不解, 教师往往在这方面花费不少精力, 却收效甚微。《机械制图》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主要靠学生通过学习性项目任务中自主获得。学生要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性项目任务, 就必须主动寻求得到解决工作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自教师的引导, 更多的是隐藏在教师设计的学习性项目任务中, 需要学生动手操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 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该课程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将《机械制图》的课程体系重新构件,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基础模块、零件模块、简单装配部件模块、装配体模块和专业拓展莫开等5个模块16个项目任务, 达到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的目的。具体课程体系见表1。

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在黑板上画机器, 加上机械制图的课程特点, 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固然能够激起学生的新鲜感, 但是学生往往像看电影一样, 过后还是一知半解, 课后作业无法正确解答、按时完成。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选择典型的项目为教学内容, 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 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 是一种具全新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好的5个模块16个项目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有机融合, 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实现知识的积累。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讲解表达方法等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法:通过CAD软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建立实体模型, 体会组合的过程和零件的结构, 从而学会正确表达。

实验法: 实验室的亲手检测, 体会零件的误差产生的原因, 学会合理零件的技术要求。

理实一体教学: 用实际生产零部件进行零件选择正确的表达方案。

实地教学:通过学生团队合作, 到车间实地测绘零件, 创造实际工作环境, 使学生掌握零部件的测绘过程, 体会实际零件设计方法。

4.调整考核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 考核方式自然也会有所改变, 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入手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考核, 学生的课程成绩比重分配如下: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考试成绩×30%+实验成绩×10%+测绘成绩×50%。

测绘成绩即各个项目绘图完成成绩, 该成绩分几部分:项目完成情况60%, 小组团队得分30%, 小组组长考核得分10%。

四、《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强烈的社会反响。

1.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学习, 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及今后将要从事的岗位, 激发了学习热情, 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教师“双师”素质进步明显, 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通过搭建教师团队, 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 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互结对, 锻炼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理实一体的教学能力、实训设备改造与开发能力、企业工作任务完成能力和相应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和咨询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3.企业认可学生质量, 拓宽合作渠道。

根据企业的调查反馈, 参加过课程改革的学生自习能力强, 设备上手快, 综合素质较高, 容易成为企业的骨干和培养对象。学校依托这些知名企业,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 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设备使用。同时, 学校引进企业技师到学校授课, 通过双向交流创造符合课改需求的内外环境, 给予教学改革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经验与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近些年来, 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环境越来越好, 教学改革水平越来越高, 必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摘要:作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研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工作过程,项目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234 (7) .

[2]陈蕾, 李金明, 谷荣.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40) .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第9篇

一、《机械制图》在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任务,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任何关系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改革都离不开《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改革的成功和整个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

二、改革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21世纪,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 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 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发展越来越明显, 社会对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更加全面, 不仅要懂专业技术, 还要会管理, 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也不是单一的、狭窄的, 而是多学科的、宽广的, 因此增加新的课程和新的内容已是必然的趋势。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要增加新的课程和新的内容、必须首先压缩传统课程和传统内容的学时, 并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改革, 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机械制图》课程学时为各门技术基础课之最, 一门技术基础课占这么多学时, 显然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制图的产生和日益普及, 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机械制图》课首先就要解决好既要减少学时、又要增加内容的矛盾。怎样实施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实践。

三、《机械制图》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方针,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总方案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达到传统《机械制图》课的最终要求, 还要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计算机绘图的技巧, 以及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标注的有关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质量, 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 制定出科学的实施办法。

(一) 改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

我们对机械课程学时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上把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放在了画法几何上, 通过点、线、面的投影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作图直观性差, 学生难掌握, 效果又不好, 而且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样的联系又不是很紧密。经过分析, 我们决定改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 改变以前的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于主体的直观性较好, 所以既大大降低了难度, 且能紧密地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相联系。加强投影制图教学, 既减少了学时、又降低了难度、且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能力的培养的效果, 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二) 把计算机绘图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的手段。

根据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总要求, 计算机绘图的内容, 由过去的选修变为必修, 并且讲课和上机相结合。如果只从学时上看, 它确实是一个负担, 但我们认真分析后, 不仅把它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 而且把它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压缩学时的一种有利措施。

《机械制图》学时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要通过大量的手工仪器绘图训练来提高绘图技能技巧和图面质量。由于有了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化的先进手段, 一方面, 手工仪器训练可以适当削弱, 压缩出一部分学时。另一方面, 计算机绘图的三维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可以进行三维曲线、曲面的绘制, 还可以组合造型, 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方法和训练空间构思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节省学时, 又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技术技巧。

(三) 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械制图》, 由于直观性较差, 抽象难学, 因此老师讲课特别多、特别细, 又是模型、又是挂图, 没有模型和挂图就画立体图, 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没有主动积极思考的余地, 尽管老师讲得很卖力, 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老师的期望值仍有很大差距。现在学时压缩了, 内容增加了, 我们必须改革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关键的、有关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容必须仔细讲清楚;对于应用性的和信息化的知识只讲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进行引导性讲解,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样看起来讲话的速度不快, 但每堂课给学生的信息量并不少, 知识面同样很宽。

(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加模型图, 由于画图费时多, 一节课讲授的内容很少, 一些图只为了作某些说明, 画了十多分钟只讲3~5分钟就不用了, 挂图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 成本高、灵活性差, 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且计算机绘图这种内容, 不在计算机上讲很难讲清楚, 既费时效果又差。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等, 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 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效果

一是压缩了学时, 提高了效率, 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拓宽了专业知识, 为新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方式, 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效果。由于CAI课件, 多媒体素材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计算机三维造型等内容的学习, 和以三维型状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加强,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从抽象走向直观, 学生感觉轻松, 提高更快。三是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 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中, 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方便、快捷和高质量, 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是计算机绘图, 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 为后续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绘图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 为后续的CAD、CAI等现代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总之, 应用现代的计算机绘图技术改革传统的《机械制图》收到了既压缩学时, 又增加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 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对于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五、结语

《机械制图》教学感悟 第10篇

关键词:精简内容,按需施教,自制教学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气氛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 因为只有把图看懂才能加工出标准的零件, 只有快速读图才能提高加工零件的效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总结出如下体会。

一、根据学生情况, 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2009年下半年笔者担任09级数控1班和焊钳1班的《机械制图》课教师, 数控1班普遍基础比较差, 上课纪律不是太好控制, 班主任也很头疼。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习惯不好, 高兴了就听一听, 不高兴听也不听, 甚至有些学生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的情况。而焊钳1班班上有3个女生特别爱学习, 班上整体基础都比较好。基于这种情况笔者采取了分层次教学。在数控1班就讲最基础的课本上的知识, 画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领着画, 每一条线的画法都要讲解一下。对于装配图只讲一个最简单的, 最基础的。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一步步监督下学到最基础的作图规则、画法。而对于程度比较好些的焊钳1班, 在讲基础知识的时候有些就是一带而过, 点到为止。之后, 再找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题, 让他们自己练习, 并针对某些学生单独辅导讲解。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接受能力,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精简, 实现按需施教。

二、把抽象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授点、线、面投影时, 用儿子的奶粉盒自制了一个空间投影体系, 共三个投影面V面、W面和H面, 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W面向下旋转90度和V面共面、W面向右旋转90度和V面共面, 这样在讲投影关系的时候学生就不会犯迷糊了, 也就把立体图的平面投影讲得通俗易懂。笔者还把教室的一角当成一个立体空间体系, 黑板当成正面, 学生右手边的墙当成侧面, 地面当成水平面。把学生的座位当作一个点,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笔当作一条线, 把课本当作一个面。让学生理解点、线、面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关系。这样既形象又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简化了教学内容, 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使制图的抽象产生趣味性, 寓教于乐, 活跃课堂气氛, 诱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思考,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自制教学模型和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讲零件图时笔者会做一些类似的模型, 比如, 在学校旁边的文具店买了一桶橡皮泥, 把十二种颜色均匀地揉在一起来做成圆锥, 圆柱、四棱柱及他们的切割图形。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慢慢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对于课后的练习, 笔者让学生先根据图形想象空间结构, 然后拿出自己的橡皮泥, 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出模型, 这样学生就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还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做圆柱和球的相贯模型, 虽然做得有些粗糙, 但对班上的同学学习相贯线的概念和画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

(一) 多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

去年笔者在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的时候, 新乡学院有一个老师说他在第一次给各校的校长培训时, 差点被轰下讲台, 因为他自己是一个稚嫩的青年教师, 而讲台下听讲的都是颇有资历的各校校长, 后来也是为了避免尴尬和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 他发奋学习、多读书、上网搜索, 去北京、上海参加社会实践, 当心理咨询师, 当有名师参与研究讨论时他总是坐在最前边。现在他到处被请去上培训课, 而且看法独到、颇受欢迎,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好榜样。要想脱离教案, 保证讲授连贯流畅, 从容自如地把制图课讲得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老师不仅要熟悉教材, 还要自制模型、熟练多种软件, 而且还能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学而有用, 这样学生才能燃起对老师的钦佩之情, 老师的话才更有说服力。

(二) 提高讲课艺术。

《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第11篇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老师就必须上好第一堂课。一般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是绪论,我们可以利用《机械制图》的“绪论”课,通过介绍工程图学的历史与发展,及其对社会变革产生的巨大作用,让学生了解机械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二维平面图形来表达三维空间形体,以及由二维平面图形想象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因此,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方法是自始至终把物体的投影与其形状紧密联系,不断地“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的能力。

技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空間想象能力较弱,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讲课时要借助模型,或切割果蔬、捏橡皮泥、画轴测图、现场参观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完成由物到图的过程。如讲圆柱体的三视图,应对照实物讲解,让学生观察茶杯、水桶等圆柱形状物体的影子,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圆柱体的三视图是一个圆和两个矩形。变换圆柱体的空间位置,又可得到不同又有关联的三视图,继而进一步总结圆柱体三视图的特点。又如,讲平面切割圆锥时,事先准备好刀子和萝卜,进行现场切割,即可顺利得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腰三角形等各种截交平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近距离地观察了截平面图形,那么,画其三视图就容易多了。

三、勇于创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教师示范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画图演示,就是给学生作出示范,给学生以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在进行演示画图时,必须周密细致,符合规范要求,处处体现出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课堂活跃度

在每次授课当中都增加一定的师生互动时间,通过讨论式、探究式、提问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东西,避免“塞”给学生一些教师的观点。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次课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学与练相结合,方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能不断丰富识图经验,提高绘图能力。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学会发问,启发他们的好奇心、激情、创造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指引方向,开发其思维,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四、善于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兴趣与成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因有学习兴趣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反过来好成绩会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如果对学习没兴趣,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学习效果也会很差,而差成绩又会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技校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不很理想,他们中小学阶段很少受到老师的赞许与鼓励。如果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谈谈心,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这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大力表扬与鼓励,就会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作业干净工整、图面整洁或积极回答问题等,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希望,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成绩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浅析 第12篇

《机械制图》是机电类和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对于中专生来说, 由于初中数学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又没有学过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 因此在开始学习时感到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反映, 上课听老师反复讲解时, 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似乎听懂了, 但当自己做作业时又不知从何做起。怎么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 解决他们的空间立体思维抽象, 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摸索和探讨。

1 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乐此不疲的动力是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心,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变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才能够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初, 准备好模型, 并准备模型的图纸。在简单介绍识图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做“连连看”游戏 (根据图纸找模型, 或由模型找图纸) 。在绪论课中, 重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历史、作用、学习任务及方法、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等内容。用一节课时间, 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 并认识到了机械图纸是工程师交流的语言, 让学生意识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2 投影作图是机械制图的重点

投影这个知识点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投影作图直接影响学生读懂和绘制组合体。这一章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三维立体思维能力。投影作图学习得好与不好, 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三维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本课程的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是让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入门。在学习投影作图时如何让学生快速的入门, 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2.1 引导学生入门

投影作图是学生初学时第一次接触三视图的形成, 因此将投影作图看成是三视图学习的一扇“门”。通过大量实例, 让学生知道本章节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领学生进门

万事开头难, 将学生领入这条门槛才是问题的关键。 (1) 讲清楚概念, 抓住知识重点, 突出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正投影等概念的基础上, 抓住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这个重点, 从而突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 运用多媒体演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 可以使用三面投影演示板来逐步演示, 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到三视图投影规律和六个方位关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果, 攻克教学难点。

2.3 入门后的知识巩固阶段

机械制图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一旦入了门, 就会有强烈求知欲望。不断通过问题、竞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有了兴趣, 学习有了积极性, 上课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 采用实物模型教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将学生想象不出的立体图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 变得直观、具体。实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体系, 培养他们的平面图纸的分析能力和空间三维想象能力。在教授“组合体”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割橡皮泥来制作模型, 按照图纸进行切割, 进行观察, 准确地画出三视图。学生根据模型画出三视图, 会更有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模型、实物教学, 使学生加深对理解投影规律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发挥其集图形、色彩、动画为一体优势, 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 使学习的困难迎刃而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齿轮以及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一节, 如果只利用模型讲解, 学生就不太了解齿轮内部结构, 学生听课困难, 教学效果不好。这时如果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画面, 并从中看到视图内部结构,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掌握规定画法。

由于其直观和抽象性的特点,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应用, 能够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优化了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

5 零件测绘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零件测绘教学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画图的最为重要一个环节, 是培养学生识图和制图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零件的分析、测量、运用国家标准对零件进行绘制、标注, 加强制图知识的应用。测绘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后续知识和专业课学习作好铺垫, 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卫红.浅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08 (10) .

[2]刘彦丽.浅谈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创新性教学[J].新课程, 2009 (1) .

上一篇: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下一篇:患者视角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