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2024-09-11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 第1篇

高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高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观念和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物理学习中培养成高效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主体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时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认识上的接触和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中相互交流,讨论,形成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互动,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高效教学行为的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物理知识能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自然观察紧密联系.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教学中由于问题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球,木块等,更多的是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轻松感知的物理事物和现象.例如,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举生活中挂历飘起,公共汽车内窗帘是向内还是向外飘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1)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象、幻灯或多媒体以此激发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来.例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吸附纸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怎样让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这样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准备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①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②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接着引出常用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规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得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得时间.如,讲授九年级“功”的一节内容时,我采取了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得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什么是浮力”这个概念教学中,第一步给学生讲述语文学习中叙述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用水桶吊起井水的感觉.学生对以上的两个物理现象很感兴趣,自然地感觉到:人和水桶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托力”,便立刻产生质疑:这个“托力”到底是什么力?第二步,结合课本实验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这个托力的大小和方向.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托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怎样测量?最终让学生归纳发言,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浮力概念,以及浮力的测量方法.如此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物理概念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

4. 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2篇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备课组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校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理化教研组的全体同仁共同摸索、共同研究、共同修正,集思广益,特总结了我校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形成文字,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同时请各位指正。

一、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1、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将学习内容以学案形式呈现。我校的备课都是以集体备课为主,但是每位教师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案的使用,学校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小组合作,组内自学、讨论,当堂展示。

1、教师指导组长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充分讨论和准备的基础上再到全班进行展示。这个环节要顺利进行,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要训练有素。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倾听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声音,而且要观察各层面学生的表现,并且对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的精讲巧练打好基础。

三、精讲巧练,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条理。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当堂训练,适时点拨,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1、下发《当堂训练》,并对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2、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规范作业、强化监控,分层次完成《课后训练》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东莞市高效课堂征集材料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由此可见,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在一节课上,我们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第一,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得好就能容易实现教学目的;第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不同,知识点也就不一样了,选择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三,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每个人因特点、性格不同,在教学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对每个教师都适用。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适应自己的风格特点,并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第五,可以根据环境和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具上课,课堂品质顿时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

四、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五、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比赛;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多样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用身边事物设计制作各种物理小实验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满足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从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原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当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活跃思维,拓展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宏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26)

如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第4篇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情感价值观作出科学的设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简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懂,都能找到学习的愉悦感。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避免一概而论,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

其次,做好预习。课前,好的预习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前提, 做好预习关键是设计好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兼顾到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课前自学。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好预习目标,设计好问题,将旧知识贯穿其中,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学习物理的宗旨。而高效课堂应在传统模式的学习方式上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1)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喜悦的心情学习新课。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情境,以故事或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充分体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2)设计提纲,引导自学。借助于电教设备展示自学要求。即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模型法、等效代替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学生活动以激励比赛的方法最好,如分组,让组与组之间比赛,或个人个人之间比赛,并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激励措施,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合作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更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要打造高效课堂,就是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成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交流,相互协作,有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设计好实验

实验是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主线,更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所以,设计好实验,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物理实验的实质是学习自主探究,因为在实验前学生对将要得到的结果并不真正的了解,要经过各种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教师只做引导。例如在进行《密度》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用“实验———探究”贯穿全课,对教材作出创造性的处理,没有必要完全依赖教材进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可以出示两块大小不相同的金属块,引出问题,看学生能否有把握地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惑、迷茫时,教师做出引导:鉴别物质的种类可根据物质固有的属性来鉴别,不能只凭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等这些明显特性鉴别。教师必须还要探索出物质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同时,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出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不同实验方案。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可以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铝、铁、铜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煤油、酒精、水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为了找到普遍规律,可多测几组数据,再来探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 教师让学生设计实验,分组展开讨论,交流各自方法,最终确定最好的实验方案。最后,教师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让学生作出大胆的猜想: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作出这样的猜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到底是不是正比关系,要通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才能得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成正比关系(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时,便可以发现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密度,其大小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是反映物质种类的一种属性。这样,就可以紧紧围绕密度在这个概念,设计情境置疑,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交流,教师只做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学生发现实验探究伴随学习过程时,就会充满乐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四、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

高效课堂的打造应注意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运用。例如课件的制作,就是将教学内容再一次信息化处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能将其运用自如, 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的好处在于能对一些无法感知的物理事物通过明显的现象直观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5篇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教育平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高效课堂,是指具有较高教学效率或效果的课堂,是指在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的金钥匙,现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关于初中物理高校课堂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概述

1、高效课堂是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课堂。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务必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使得务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要充分了解学生关于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建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共同创造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

2、高效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中,师生的课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向老师积极提问,甚至可以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插话。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积极回答,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质疑,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1、教师要配合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做好坚实的准备工作。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应充分做好预习。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将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物理知识和下次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相结合,提出来供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并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探究心理进入课堂,更好的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工作。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教师也应该多多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也应多多听取学生关于自己教学的建议,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式,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将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感受。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4、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批阅作业、试卷时,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时,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要多表扬少批评,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三、小结

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第6篇

一、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教师观念的更新是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高效课堂要教师树立这样一些理念: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是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最好的教学应该是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教师只顾自己讲了什么而不顾学生学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教学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弊端,应该杜绝。有效的教学经验要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某个方面的发展;关心各种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要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就是最大的收获。2.关注教学效率。老师不能不管自己教学的效果,而只是一味地教学。教学效率除了要关注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的内容的多少及程度外,还要注意德育教育。3.教师每天要做教学反思。只有结合当天的教学情况及时做好总结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二、充分备课

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强弱。1.备教材。备课时要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这节内容在整章知识甚至整个初中物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都要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准备和突破。2.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学情,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整体和个体都有所发展。

三、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多做实验

初中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得很密切,生活中有很多支持物理知识的例子,所以在备课时要多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例子加以说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养成留意生活、多思考的好习惯,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其次,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展现出来,所以要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使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在印象深刻的同时也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探究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两只手指分别按在铅笔或圆珠笔的两端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又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引导学生将手放在桌面上,一次重按一次轻按,感受两次桌面对手的阻力,从而得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控制压力的大小,让手一次在桌面上滑动,一次在桌子的背部滑动,感受两次阻力的不同,从而得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如上到凸透镜时,将凸透镜贴近自己的眼镜,让学生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再将透镜离得远些,让学生观察像会变大,但再继续增大物镜则观察不到正立放大的像了,借此说明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根据生动形象的实验,学生在获得直观的现象的同时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要重视实验的作用。

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有些教学实验,按照教材或教参的说明做并不是很成功,如探究晶体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在试管中插一根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在达到沸点后还来不及观察看到熔化过程,温度就上升了。针对这个问题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原来可以在海边达到55℃~60℃时就可以停止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这时只要利用烧杯中水的余温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海波熔化的过程。

五、让学生提前预习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内容有大致了解,也提出一些问题。预习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快速进入状态,及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率就相应较高。那如何让学生做到先预习呢?利用导学案就是一个好办法,注意设计好导学案,提前让学生思考、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在预习的时候没有解决,但能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就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六、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或积极性不够高,若老师的关注度不高,就可能放纵自己,得过且过,所以对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后还是在课堂上都要关注。课后要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课上要准备难度适宜的问题,这些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责任心与动力。对于学习基础、习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指导,适当增加训练难度,提出一些较难问题以保持学习物理的热情;对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提供的作业难度要相应降低,以免遇到的题目都不会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很快就会失去信心、放弃学习。所以,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就得在一份练习中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七、多用类比手法,引导学生理解

运用类比手法,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对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学生总感到不易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加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如计算浮力时,浮力的计算有4种方法,6条公式:F浮=G物,F浮=G物-F示,F浮=F向上-F向下,F浮=G排,F浮=m排g,F浮=ρ液gV排,还学习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受公式F浮=G物的影响,认为所受浮力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针对学生的疑惑,我列举了一个例子:某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是由他的智力水平、努力程度、考试时的发挥情况决定的,所以看某同学们平时的表现就能大概知道他的成绩。但是我们通过其他办法也可以知道他的成绩。如:若知道了他的分数和小红同学的分数一样,小红的分数是95分,哪可知他的分数是九十五分;若知道他的成绩比考100分的小叶同学的少5分,那他的成绩也可以用小叶同学的100分减去5分得95分。所以要求浮力,关键是判断题目有哪些已知条件,然后选择合适的公式,但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液体的密度,一个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用类比方法了解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八、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最有效的保障,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要认真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发挥自身的魅力。富有幽默感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作为传承知识点的场所,更要把课堂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启迪智慧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而幽默风趣正是这个磁场的“核心”。它是教师人格的魅力展示,一个妙语连珠、别具情趣的教师在知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能使学生紧绷的神经特别放松,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接受知识,学生就喜欢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的。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初探 第7篇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而是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

二、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 老师就相当于“导演”, 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 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 学生踊跃参与, 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 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不能“华而不实”, 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 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 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并在学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学生本“活动”的“目的”。如在七年级下册《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中的明清八股取士一目中, 我安排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短剧、“看图说史”等活动,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切是让学生看《举子看榜》“看图说史”的活动, 学生非常踊跃, 纷纷发言, 有趣的是他们对图中挑担子的小男孩的身份发生了争议, 初一学生的天真本性使他们争得面红耳赤, 有说是货郎的、有说是书童的。这个时候不能由他们争个没完没了, 偏离主题, 于是活动的目的让我提醒他们的时机也到来了, 我对他们的发言都做了肯定表扬“观察仔细, 想象丰富”并允许保留各自的意见, 然后立即顺势让学生们思考此图整体上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留有悬念又尊重了学生, 也不让他们太偏离主题。结果学生们也就很快言归正转, 并都能说到当时八股取士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复杂心理, 并能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 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知识, 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既要创新又要主题鲜明, 并且要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朗读、记忆等, 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 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 同时不局限单一的形式和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如“小老师”的活动教师们都不陌生, 在七年级下《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 我就安排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 具体办法把学生分为3个组, 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危机”的教学。第一堂课, 进行分工准备, 每一大组的组长负责分布任务, 并让自己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任务 (查阅资料、做课件、备课、选出“老师”等) ;第二堂课, 就由3位“小老师”正式“上课”, “小老师”们也大力发挥学生主体性, 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 最终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们非常新鲜。通过这样“活动”后, 学生们不仅牢固掌握了本课知识, 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还感受到老师的苦与乐, 坚强、信心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学生不可能达到老师的素质和技巧, 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 给予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帮助。

四、有利于三维目标一体化的达成

新课改下, 历史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 而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历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 由表及里, 逐层深入, 使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我们每设计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想到:此活动要使学生记住什么历史知识?理解什么历史现象?对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样的思考启示?如历史剧的表演“活动”, 首先得让引导学生课前精心设计台词、反复排演, 台词中既要有知识又要情感, 表演中既要生动也要尊重历史。我曾让学生表演过“西安事变”背景和过程, 之前下了大量的功夫做准备, 课堂里小“张学良”绘声绘色的劝谏到“哭谏”, 让好多学生眼中闪动着泪花, 这样让他们非常容易的理解了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并突破了这个难点;表演“西安事变过程”中“蒋介石”悲愤地反复仰天长叹:“1936, 12月12日, 西安, 辱死我啊!”让大家终身难忘。这样, 学生们自然记住了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基础知识, 也完成了这些知识目标。这样也使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中自然体会了张杨二人的强烈的爱国激情, 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最终完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一体化的达成。

五、活动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 因此, 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学生“活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 还应该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参与, 活动中分组、分工都要具体、合理、详细。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初一、初二学生表现欲望最强, 就可以设计学生表演、绘图大比拼、讲历史故事比赛等活动;而初三和高中学生不再喜欢简单的过于张扬的活动, 他们的能力思维层次已经上了更高的台阶, 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辩论、讲座、记者采访等历史活动。所以, 历史课堂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 符号学生实际, 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生“活动”。

总之, 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使学生得到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做到这些, 尽可能让学生在我们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是唯一最好的选择。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 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 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 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创设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 第8篇

一、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要创设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 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唱主角: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提出:重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今天的学生就是21世纪的创造者和接班人, 他们走入社会后, 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 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 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劳动者。

二、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物理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 物理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真心对待学生, 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 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 在讲摩擦力时, 我营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一位同学将A木块放在B木块上然后用力推木块B使它们运动起来, 撤消力之后它们很快就停下来, 由此我们得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这个结论正确吗?于是一些同学不加思索地回答:“正确!”但我却说:“不正确。”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与老师争论, 把课堂气氛推向活跃与高潮, 借着这个情势, 因势利导地向学生传授了物理学中“摩擦力”的特点,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从而获得学习上的一种愉悦、成就感。

三、教师善于课堂上的引导

新教育形式下, 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教学是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导的原则是:会的不导, 说明白的不重复, 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师少讲、精讲, 只做点拔性的指导。在点拔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尊重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信任学生, 注意留给学生学习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自主发展, 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第二、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探究, 激发思维,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三、由易到难, 问题简明有层次。不言而喻,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积极展示, 当然是新教育形势下的客观要求。物理高效课堂, 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要产生兴趣, 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善于发现问题、对课本上自己不明白的现象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促使自己产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 这正是物理高效课堂所倡导的。

四、重视学生的互动环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教师该怎么做呢?

首先, 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有位学者说过:听来的忘得快, 看来的容易, 自己得来的知识一辈子也忘不了。在高效的物理课堂, 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发现。如在谈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特点, 我先告诉学生应该将其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至于其它的注意事项, 相信同学们在用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新发现。这样布置下去,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 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那些注意事项也被一一总结出来, 这样, 今后使用电流表时也就很少出错了。

其次, 把动手的机会让给学生。实验和实践是研究物理学现象和规律的一种主要方法, 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 已经把“探究”作为初中物理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 对广大学生来说, 可以通过学习, 逐渐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 养成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这种素质学生将终身受益, 把动手的机会让给学生验证了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在躬行。

再次, 把思考的机会让给学生。物理新课程教学, 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生思考和探索过程, 也是学生获得能力、提高思维品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地留一些知识、能力和思维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探索。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时, 先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看, 然后依次把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水的普通喝水用的玻璃杯往桌上一放, 接着放上一块硬纸片, 最后小心放上一个鸡蛋, 让学生看清楚后用手指弹纸片, 结果是纸片飞出去, 而鸡蛋则没有飞出去, 而是掉入杯中。让学生猜想为什么纸片飞出去, 而鸡蛋则没有飞出去。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 用墨水瓶压一小纸条, 快速拉动小纸条, 墨水瓶不随纸条一起运动。这时老师不解释, 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这样设计, 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大提高了, 他们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得更突出。

五、教学环节要紧紧相扣

俗话说:“成功是一时的, 成长是一身的”, 学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物理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环节是:先自主学习、听课, 后总结归纳、作业实践等。学会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梳理出哪些内容能读懂, 哪些内容没有读懂, 以备听课时参考, 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听课时应注意听老师讲解和自己理解的是否一致, 并且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 同时还要做好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 以便展开思维活动。课本内容讲完后要做个总结, 总结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归纳, 通过独立思考、整理, 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最后还应设计作业实践等, 达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课堂一定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目标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 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 物理高效课堂一定要做到以下环节。第一, 情境导入, 目标展示。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并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 引导自学, 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自学, 基本弄清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对自学中没有弄清的问题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 将没有弄清楚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第三, 展示反馈, 形成知识。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 结合自学学习的情况进行展示, 也是对学习的情况进行的一个当堂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将没有弄清楚的知识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答疑, 形成所学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第四, 当堂训练, 落实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不同层次, 设计一些他们都可以完成的一定量的练习, 当堂训练的试题应该注重基础, 适当加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获。当堂训练, 既落实了课前的教学目标, 又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 在物理高效课堂上师生角色应重新定位, 学生争当课堂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分享者, 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有效互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而激活了思维、引发了思考、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挑战, 教学中呈现了课堂的高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这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又真正达到了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一言堂”教法、题海战术的学法已经不再适应今天新的教育形式, 在这样的前提下, 创设高效课堂就是我们物理教师今后的工作中心, 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去追求、去探索。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第9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预案。而要设计一个完整、合理、实效的教学预案,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认真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在设计教学预案之前, 教师要认真研读物理教材, 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搞明白各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在弄通教材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 研究所配套的练习题, 从而明确该讲什么内容和什么内容是重点, 如何抓住和突破重难点, 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整理出脉络清晰的讲授思路及程序, 包括新课导入、课堂提问等环节。

2. 全面了解学生, 因人而教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及思维习惯, 设计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型的教学预案。同时, 学生所处环境各不相同, 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储备也各不相同, 教师在设计预案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 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物理问题, 让学生感知教材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可以应用于生活, 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物理问题, 让学生用物理中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兼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有哪些见识, 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和原有知识基础,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集体辅导, 落实好知识的迁移和培优辅差工作。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育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教师要结合每个同学不同认知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的形成决定学生是否有上进心的, 而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其次, 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也是从良好习惯入手。因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等, 逐渐形成主动、自觉、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学生是正处在发展阶段, 对初中生来说, 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会学习。为此, 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 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给学生留感兴趣的创造性的作业, 留少而精的有挑战性的作业, 既巩固新知又不加重负担。课后复习给足学生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 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以导为主的课堂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 在动手实践中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怎样构建以导为主的和谐课堂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巧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 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注重情景创设, 可以通过做实验、讲故事、游戏等引入课堂。例如:我在教“重力”时, 讲了牛顿观察苹果的故事。提出了“苹果树上的苹果“, 为啥总会掉到地面上?学生感得很有趣, 并急于想了解期中的原理, 于是因势利导, 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进入到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将物理问题还原为生活中感兴趣的、常见的、能理解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容易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 也能把物理课中学习的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合理创设以疑激趣的教学情景,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更是一种情感过程。教师如何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首先, 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对学生一节课的影响特别重要, 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 以对学生真诚的笑容来面对, 主动当好学生引导者。其次,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应用多媒体课件, 让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 直观形象, 从而让学生感兴趣, 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动手实践, 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全体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实践, 探究, 在亲手试验中感知、理解和掌握知识, 将所学物理知识消化。如我在教“浮力”时, 让学生亲手实验, 向水里按皮球体会手的感觉, 从而理解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找关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亲身感知、理解新知识,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 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4.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保证学生师生长期的和谐氛围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 人们的观点也在不断地改变, 学生的心理也在随社会改变,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变教学观念。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采用个别化,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随时进行不定时地, 个别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 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觉地学习。从而建立和谐的氛围。

如何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第10篇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变成“学堂”;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神动;学生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 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 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 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近学生, 深入地了解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只有真心热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 学生才能信任教师, 会向教师敞开心扉, 吐露心思,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 有实效。

二、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 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 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 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周密思考, 做好必要的准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巧妙设置探究问题, 科学安排探究作业,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 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 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 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 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 捕捉学生的心迹, 精心设计实验,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能轻易放过,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 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 才能解决问题, 才能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 理顺知识脉络, 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 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如在讲功率时, 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爷爷和小孙女上楼, 体重不一样, 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 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 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 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 很难理解和掌握,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 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 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 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 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 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 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 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 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形成映像, 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让物理走向生活, 学以致用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正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因此, 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向生活, 引导他们去发现隐含在身边的物理, 并用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近年来, 中考中出现了大量渗透生活的题目。二期课改的教程中, 增加了STSE的内容。确实,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 它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度, 如跷跷板、放气球、骑车等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活动, 其中都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大量生活背景, 去感受物理知识, 让学生更贴近生活、科技、社会、环保 (STSE) ,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如用两手指捏紧细线然后快速滑过, 去体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小塑料袋套在手上, 浸入不同深度时, 感受手上的感觉, 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用密闭的塑料瓶逐渐浸入水中, 去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等。这样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器材, 明白物理就在生活中, 物理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利用STSE内容, 确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 高效课堂是整个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 用生动、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使我们的物理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凤銮.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探析考试周刊, 2014.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建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兴趣;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减负的要求不断深化,这就需要一线教师更加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跟40分钟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创设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

一、课前精心准备,做到有备而战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备课,也包括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首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新教材的新特点,学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把握初中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总结以往所教学生在所学之处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每节课之前,要认真批改好前面的作业,并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反思,好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的课前预习则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进行,为此,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导学之法,由教师在每次作业最后预留几道引导学生预习的小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设生活情景,灵活的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既可以用于引课,也可用于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比如,在学习“蒸发和沸腾”时,可以让学生回顾热天从水中出来的感受,并将少量酒精涂抹在手面上进行现场感受,让学生回顾平时看水烧开的情形,等等。再如,在学习完“平面镜成像”后,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情景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不断激发和保持,同时,学生也会逐渐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自觉地投入到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去。

三、做好课堂实验,巩固学习激情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必然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第一次接触物理学,逻辑思维落后于形象思维,十分有必要借助实验现象来向他们展现和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好教材中所要求的演示实验,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其次,还要学会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小实验以帮助教学。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教师拿着吹好的气球在所穿的羊毛衫上摩擦几下,气球就粘在上面,引起学生哈哈大笑,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在知识讲解完之后,对引课实验进行回顾,找学生进行释疑。学生分组实验,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并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馈,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教训,等等。另外,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录像、模拟实验和课堂真实实验有机结合,首选真实实验,注重现场感受。对于时间和空间不允许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录像进行展示。再者要结合电脑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细微的物理过程。

四、利用学习展示,培养良好习惯

初中生首次接触物理学,对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思维习惯、解题思路都很陌生,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和研究习惯对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十分重要。比如,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很多初中物理实验中都有涉及,如研究影响声音特性的要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的要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教师要从第一个实验起,就展示这种方法,并在之后相关的实验中不断进行强化。再就是对于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最开始教师要在黑板上进行亲笔板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有意识的叫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算,从一开始就公示书写,并做好规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完善激励体制,促进个体发展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感细腻敏感,对于教师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将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优补差工作。我们教师很容易将欣赏的目光给成绩优异、思维敏捷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补差工作。首先,课堂教学要风趣幽默,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堂;其次,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没有时间开小差,避免思维和练习上的懒惰;再次,在课堂练习中做小竞赛,比比谁算得快算得准,注意这种练习的题目不要太难,此时更要关注中等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他们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给予言语上的激励,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当然,教育要宽严相济,让学生做到课堂作业堂堂清,家庭作业按时交,一旦出现拖拉现象要及时进行批评和严格处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课下给他们单独布置一些延伸的思考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高效课堂的达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跟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态、基础等有诸多联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创设探究的情景,让课堂贯穿思维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学山,成际秋.例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1,(12)

[2]孙伟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若干思考.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1)

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浅探 第12篇

一、精心备课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高效课堂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思维有其独立性, 课堂生成多。每一节课, 都要认真对待, 没有充分的预设和备案, 课堂是否能顺利地走下去, 可能都成为问题。集体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在集体备课前, 我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 对该节课怎么导入, 过程如何安排, 如何制造悬念, 如何借用多媒体, 如何渗透情感, 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结尾如何处理等开动脑筋。大家群策群力择善而从。集体备课后, 每个教师再结合集体备课的精华修改自己原来的构想,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

精确把握课程标准, 灵活使用教科书, 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充实到物理教学中来。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胆放权。通过创设情境、课堂提问、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1. 更新教学理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过去的师道尊严,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实验认认真真地做, 学生老老实实地听, 仔仔细细地看, 都已经过时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一切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 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 从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 自由地表达, 主动地探究。

课堂教学要有激情, 这种激情源自对专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 感染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地投入课堂学习。

2.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用爱心和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相信他们。承认差异, 并巧妙利用学生差异,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真切体会与学生在一起的愉悦。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 学好物理, 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 每个学生家中都有电路, 家中的某个灯不亮了, 学习了《电路》后, 学生自己就可检测出是用电器的问题, 还是电路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让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物理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特别要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课堂上, 教师固然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演示, 但更多的是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和情境。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数据或呈现物理标本、模型,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 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 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中,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例如, 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研讨实验步骤, 教师可帮助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和修正, 然后各个合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在小组中各有分工, 各负其责, 又密切配合, 互相补充。合作学习必然促进主体自我反省, 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中的潜能。

三、坚持教学反思

上一篇:手写数字下一篇:高校团委工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