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一体化范文

2024-08-16

自动一体化范文(精选12篇)

自动一体化 第1篇

随着我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 测控系统在大中型闸站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1,2,3]。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型闸站控制系统在防汛和水资源调度中承担了重要角色[4,5,6], 但由于重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系统“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加之闸站所处的工作环境普遍比较恶劣, 现有闸站监控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感设备装置等元器件老化较快, 经常出现误动、拒动现象, 并且部分元器件只能在现地操作时观测[7,8], 使得自动测控技术在小型闸站控制领域未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开展了基于以太环网[9]、ARM[10]及Modbus和TCP IP[11]等技术的闸站自动控制系统建设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均未能很好地解决小型闸站自动控制系统建设“成本倒挂”严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基于x86 构架和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研制了一体化闸门自动测控系统, 此系统具有集成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好、价格优势明显、操作简便、对运行管理人员要求低、安装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能够充分适应小型闸门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殊需求。

1 系统架构与功能

在系统设计时遵循整体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同时为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安全可靠性、互连性及经济性等因素。

1.1 系统架构

系统通过计算机实时监视闸门的开度, 闸门上、下限位置, 启闭机工作状态等, 按操作指令自动完成闸门启闭机起停, 实现闸门升/降/停操作, 闸门开度大小及状态的实时显示, 上、下游水位实时显示, 故障报警及运行记录等。

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12], 按功能分为监测层、控制层及调度层3 个层次, 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监测层对水文及闸位信息 (闸内外水位、雨量、闸位、水泵启停等数据) 统一收集及监测;控制层通过通信信道, 实现对监测站点 (监测层) 的调度控制和信息查询;调度中心实现的功能包括信息汇集存储、决策支持和系统调度等, 调度中心通过信息收集处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和监测软件系统) , 接收来自有关监测站所提供的数据信息, 实现综合调水。

1.2 系统功能

系统能够实时、准确、有效地完成所有被控对象的安全监视和控制, 能够对所控制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视。为可靠完成闸门的升/降/停操作, 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 模块化功能设计, 可定制个性化功能;

2) 对系统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及查询;

3) 可实现手动/自动, 现地/远方等多种控制;

4) 直观的操作界面, 操作员可方便地对机组及辅助设备进行相应操作;

5) 操作员安全等级设置, 操作员采用多级口令登陆;

6) 动态图形模拟系统运行过程和各类设备动作;

7) 故障报警、越限报警、事故停机及事故追忆功能;

8) 本地及远程视频监视功能;

9) 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快速数据处理和强大的逻辑管理功能。

1.3 系统性能特点

一体化闸门自动测控系统的性能优势如下:

1) 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强, 如工作温度为0~65℃, 工作湿度为5%~90%, 对电压波动适应性强, 防灰尘、防雷措施好等。

2) 实现了闸门自动控制功能的固化设计, 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闸站控制系统的个性化定制。

3 ) 采用国际通用的M o d b u s / C A N O P E N /ETHERCAT工业现场总线结构, 对多个工作站点实现组网通信;基于x86 构架和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支持直接接入以太网等多种先进技术, 实现全局智能控制;数据采集实时, 数据处理高效, 人机接口友好, 数据库完善, 自诊断功能强。

4) I/O接口数达到4 000 个, 高性能的分布式总线扩展模块, 支持类型丰富, 这是泵闸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基础。

5) 开发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组态软件, 可实现远程维护和访问, 异常报警实时显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一体化闸门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由PLC控制、人机界面、现地控制和通信设备等4 个单元组成。

2.1 PLC控制单元

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IDEABOX mini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由接口板、CPU主控板、端子板及扩展模块等几部分组成, 如图2 所示。

控制器采用高速DSP和高性能FPGA技术, 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和更强的逻辑管理功能, 其主板及端子板设计结构分别如图3 和4 所示。在图3 和4 中, HSIO表示高速输入端子;PWM表示脉冲输出;FPGA表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CPLD表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ICOP表示基于X86 的嵌入式控制;VGA表示视频图形阵列;各端子接口说明如表1所示。

配合实时运行系统, 控制单元实时性能保证在1 ms以内。控制器标配2 个标准以太网总线接口, 1 个10/100 Mbps Ethernet接口, RS-232/485 接口, CANopen总线接口, 能够支持多种总线协议。通过CANopen总线连接远程从站I/O及伺服单元。控制器供电为5V, 3A, 由后级电源模块提供。

2.2 人机界面单元

鉴于小型闸站具有分布广、数量大、运行时间少等特点, 为进一步优化此类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对于无需采用远程控制的闸站自动控制系统, 本设计采用WOP-2100T系列可编程人机界面[13], 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触摸屏完成闸门的升/降/停等操作, 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成本。

2.3 通信设备单元

系统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方式实现远程通讯的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闸站具体情况选择单一或联合的通讯方式:

1) 使用3G方式传输。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在室外和行车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 Mbit/s和384 kbit/s的传输速率。

2) 使用无线GPRS方式。此时需要添加GPRS模块, 现场智能采集终端通过RS-232 或RS-485 接口与GPRS模块连接, 经过封包形式发送到GPRS数据网络, 通过GPRS数据网络将数据传送至管理中心, 实现系统采集数据与管理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 传输速率可提升至80 kbit/s, 拓扑结构如图5 所示。

3) 公网通讯。系统本身支持公网通讯, 只需在服务器端网络宽带中制定1 个固定IP地址和端口号, 完成IP地址设置并连接到服务器, 通过公共数据网络即可实现系统采集数据与管理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

2.4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采用工业化标准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控制, 实现实时数据的交换[14]。根据各监测点的实际情况配备高性能的室外摄像机和专用数据采集设备 (如水位计、开度仪、雨量计, 以及水泵启停信号采集设备等) , 进行实时监测、图像监视、报警等, 实现对泵闸站工程内外水位、闸门运行高度、水泵开关和重要图像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 并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信息共享, 拓扑结构如图6 所示。

3 系统软件设计

一体化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需要采集闸门运行数据保存到监控中心的数据库中, 并以图形、报表、动画等形式向用户展示系统运行情况。同时, 为保证系统运行及数据的安全, 降低人员误操作造成的损失, 系统采用用户分级权限访问机制。

为满足小型闸控系统软件高度模块化、软件测试和程序调整简化、程序间数据共享性好、开放式的接口和服务、支持格式化规范等需求, 一体化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软件采用SOFTPRO软件开发平台, 界面如图7 所示, 该平台是一种适用于基于IEC61131—3 国际标准的工业控制器和PLC组件的编程工具, 采用该平台的优势在于:

1) 软件设计人员可根据自身编程习惯进行项目开发。SOFTPRO是IEC61131-3 编程系统, 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内核。SOFTPRO软件包中包括符合IEC61131-3 标准的5 种编程语言, 即指令表语言、功能块图/连续功能图、梯形图、结构化文本、顺序功能图, 同时也可支持VC++ 开发语言编程。

2) 系统按照开放式的接口和服务, 支持格式化规范, 采用的GRT软件包可以在Windows CE/2000XP/QNX平台上运行, 实时性能保证在1 ms以内, 而且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没有特殊的扩展要求。

3) 系统集成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 具有可视化功能。生成的画面可以在编程系统内部显示, 也可以直接显示在Windows平台的目标控制器或内部浏览器上, 提供给用户良好的操作界面。

4) 支持自动化网络控制的远程数据接口。系统采用Web Server软件包, 可以提供1 个Web接口, 遵循TCP/IP通讯协议, 可通过局部以太网、英特网, 与各地用户和控制器进行数据、人机交互, 并可通过Website实现网络人机界面功能。

4 结语

职业技术学院自动一体化专业求职信 第2篇

您好!

我叫xx,是江苏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自动一体化专业求职信。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工技术、pLC编程控制与维护技术、组态技术、控制理论、电子CAD应用等宽领域的专业知识。

我曾在德国大众在华企业之一的上海大众公司任职,职务是动力设备维护管理。我公司生产现场/设备大量使用OMRON电气产品,例如:安全用光电传感器,安全门开关,继电器,pLC等等。加上大众公司与OMRON企业2010年在北京,天津进行的关于OMRON系列传感器样本及工作原理及德国FANUC数控系统,MITSUBISHI,人机界面,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求职信《职业技术学院自动一体化专业求职信》。这些经历帮助我在近4年的时间里对德企业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对OMRON产品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我对机械、电气领域的专业英语术语有良好的掌握,德语入门会用,计算机操作熟悉(MS office ,Auto CAD),在此之前也有超过1年的商品销售资历,3年民营/私企工作经历,符合职位描述基本要求。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至此

自动一体化 第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高效

TM76-4;G712.4

由于教育体制不断进行着深入的改革,教育对于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社会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方面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想让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及手段,这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怎样高校地进行电器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以及实施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弥补分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之间脱节的问题,能够将学生们能动性激发出来,使其对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使学生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均得到不同的培养。同时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还有就是一体化教学能够将抽象且湖造的电器自动化专业知识,转化成生动且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中去,经过实践对其进行验证,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能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提升成为理性方面的认识,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启发,同时能够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让整个教学环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一体化教学学能够把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课堂能够掌握未来就学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提升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水平。并且应用一体化教学还可以使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专研,进而能够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及技术,使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水平。

二、高效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方式

(一)增强师资力量建设

电气自动化这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对于专业知识标准性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并且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要坐到与时俱进,改变以往出的教学方式,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当做是主题,利用发散性的思维。并且将这种思维慢慢渗透到有关专业领域当中,实现综合教学。

高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区,历练教师们的教学能力。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学校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采取学生监督的形式进行反馈,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同时,对于教学活动还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可以安排教师们到企业以及事业地方为参与培训活动,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进而提升教学们的专业素质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及高效,针对学生教学符合实际生产提出的要求,高校还应该利用上面提出的方法加强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教学的规格进行进一步完善,让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技能超强且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二)完善课程体系

要求课程的内同不仅不能够使学生们的基本理论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且还要增强学生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大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我国高校必须针对社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设计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课以及实践课所占的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对于改革课程规划进行合理的改进。把课程内容由之前传统的教学话朝着综合实践和教学二者结合的方向去发展。尽量确保课程大纲不仅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还要使学生们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电气自动化这个专业对于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在具备知识结构这一理论下,把教材知识和实际问题二者联系起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接触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对课程进行整合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須要对重点课程进行完善,把教学内容中心部分甲乙完善,构建核心的课程,增加中心内容实践所长的课程比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且快速的理解,进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构建教学基地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院校都会开设实验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们实际动手的能力,但是实验课程的开设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有些院校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设备,实验课程没有办法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还有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概念性知识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们之间很少进行沟通,无法将学生们在学生中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收到限制。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建设教学基地,并且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如何高效地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社会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想让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一体化教学在这方面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要给予这种方法高度的重视,将其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去,从而提升教学的高效性。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彦青,宋星. 浅析如何高效地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6:2089.

自动化产品专业化、一体化趋势显著 第4篇

市场的变化以及加工设备的升级迫切需要有更专业的自动化产品、技术以及系统解决方案, 来改进生产方式, 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使用率, 减少设备故障率和停机时间, 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显然, 按传统习惯而划分的PLC、变频器、HMI等工业自动化产品在某些需求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制造业用户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上的需求了。如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上, 使用单一产品并不能完全符合需要, 但同时使用过多的自动化产品又略显浪费, 而且从经济上和使用空间上也不允许有过多的产品。

完全针对于某种专业的需求而定制开发,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催生而出的, 如针对纺织机械、塑料机械、电梯专业开发的控制器等。当然, 不断融合的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移动技术、虚拟技术也都在加速着自动化产品的功能变化, 使得更多的行业专用产品成为可能。

具有典型行业特征属性的的自动化产品能够满足制造业用户的小型化、多功能、特殊要求、平台开放、易于集成、易于维护等多种需求, 且在专业应用上优势明显, 广受市场的青睐和好评, 而且也更便于安装和调试, 服务也更加的方便。

在需求的促进下, 具备典型行业特征的一体化自动化产品主要朝着以下几种方向发展:逻辑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一体化的PAC控制器, PLC和HMI一体化的图控产品, 伺服与驱动器的一体化, 变频器与PLC集成的电梯控制器, 变频器等产品集成运维功能, 现场设备集成无线通信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形成专业化一体化自动化产品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功能集成那么简单, 实际上, 它的出现更多的是体现出对用户需求的尊重、反应, 是一种解决方案的产品版本。产品的形成需要自动化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还要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把握。如在产品研发之前, 自动化厂商需要在市场中先一步占得先机, 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工艺、需求后, 还要从实用性、经济性等诸方面进行考虑, 产品一旦推出, 更需要解决安装、使用、兼容、通讯等一系列问题。这要求企业必须要有十分灵活的机制才行。

专业化、一体化的自动化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用户仅需要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产品, 而且自动化产品完全符合行业的特征和工艺需求, 在多种功能实现、通信速度和能力上的优势也更加的显著,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方便更加的便捷, 更让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 给上位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

对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自动化厂商来说, 产品的融合发展以及专业的产品出现更是一种新的市场机会。尤其对大多数仅仅耕耘于几个重点行业的本土自动化厂商来说, 他们更需要将这种能体现专业化的优势发挥出来, 提升自己对用户需求、对行业规律的把握能力, 才能在这个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时期,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自动一体化 第5篇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的掌握,仅凭课本中内容讲述,很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变的更加生动,也大大提高了知识的使用价值,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这门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边讲理论一边实际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实训室上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主要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中,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几个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效果的回馈情况。

一、“理实一体化”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证明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实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的阐述与讲解,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的概念或者定义,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门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理解这门知识的深刻含义。所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的备课的过程中,这加强对技术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辅导学生更好的实践。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重点知识要加强学生的记忆与重视,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不会犯错。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这样可以有效的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验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例如讲解某一小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这个小型机器发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中,当然这个机器的运作不能具有危险性,这样学生就可以实际操作机器,并亲眼看到机器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机器的运作需要哪些设备的配合,开关、线圈、电源是以怎样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等等问题。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理解能力,并且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控制电源,切断开关,避免以后在实验室操作的过程出现危险。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由于学到的知识专业性较强,毕业后都会掌握比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一般都会从事相关专业性的工作,这就更好的说明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中职学校是非常适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刚进入电气自动化类的企业时,日常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对设备的维修与维护,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工作中,应加强学生对设备维修技能的掌握,培养他们对电气设备的调试与检测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有利于课程与实际的结合

电气专业的特点是理论性很强,而且很抽象,作为一名中职学生,要系统性地掌握理论知识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一些比较有操作性,而且实际应用多的课程,如各种工业组态软件,以及各种工业中常用的传感器、电磁阀等。在教这些课的时候,尽量接近或模拟实际的应用例子。我们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采用类似的项目教学法,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由PLC、触摸屏等组成的料灌控制系统,由 PLC、触摸屏、变频器、压力传感器等构成的恒压供水系统,由 PLC、触摸屏、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组成的定位控制系统,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学习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很有成就感。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有机会多下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哪些技术,最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社会形势,培养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三、“理实一体化”有利于师生间交流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开始操作前,教师应该讲清楚原理、操作步骤并亲自示范操作。比如在进行中级工装接训练时,教师应先对电路原理图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告诉学生如何接线并示范,学生在操作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发现问题要及时改进,甚至改变教学方案。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操作过程中种种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调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理实一体化”有利于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的学生聪明,但贪玩、个性散漫,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对他施加压力,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督促,端正其学习态度,有时可以采用激将法。有的学生相对来说天资稍差,动作也比较慢,这时教师更要倾注爱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动作比较慢,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践实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鼓励,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给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示范,直到他完全明白原理,将实验做完。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原理,在今后的实验中,才能加快实验的速度,并且才能保证实验的正确。而对于那些比较聪明,动作很快,但是性格懒惰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通过监督与施加压力,督促其尽快完成实验。这样的分层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五、结语

自动一体化 第6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项目教学 电力拖动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课题(JXJGJY-ZD-201504)的研究成果。

为了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启动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有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力拖动。很多技工院校对这门课程都进行过一体化改革,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范本,有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但是,改革成果存在值得商榷地方:几个一体化试点学校基本都分布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省份,这次改革成果可能不太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由于当时急需给全国技工院校做范本,时间较为仓促,改革成果存在一些考虑不足的地方。

本文描述的课程一体化改革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中部的江西南昌。本次课程改革是在对南昌及其周边经济开发区的公司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遴选出实践专家,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和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内容的调整

传统学科电力拖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一般是先让学生将点动、连续动、正反转等控制电路进行安装,然后对生产中常遇到的设备的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本次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将传统课程分成两部分,即设备的电气安装和设备的电气维修,并且安排在不同学期。这样确保教师进行电气维修的教学时,可以从容地把精力放在各种维修的实例上,无需为追赶进度而遗漏技能要点。

2.学习任务的设置

设备的电气安装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电动葫芦的电气安装、CA6140车床的电气安装、Z3050摇臂钻床的电气安装。

设备的电气维修的学习任务设置为CA6140车床的电气维修、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维修、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维修。

学习任务的特色在于改变了传统模式,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学习,能让学生在练习技能时就能知道这项技能以后应用在哪些地方。

3.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进行安装和维修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将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进行的优势,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的一切不规范操作时进行过程记录,在总结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将“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实施中。下面介绍一下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带着“引导问题”去观摩

由于电气自动化的学生对机床还很陌生,所以,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置了一个观摩的环节。为了达到更好地学习目标,每次去之前都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摩,参观回来后,需要对引导问题进行解答。这使得学生每次观摩新机床时都有个目标和方向。

2.“展示”的重要性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必须要有一个总结和展示。纵观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展示”的活动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将展示分成三部分,即过程展示、成果展示和问题展示。展示的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还可以了解其他小组任务实施时采用什么方式。展示出来后,大家自己会进行沟通比较,下次任务时会自动进行改善。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含出勤率、是否承担小组任务、任务完成效果等等。终结性评价将小组的最终成绩和个人挂钩(乘上小组表现系数)。为了鼓励平时默不做声,却勤勤恳恳的学生,笔者学校还特别设立“踏实奖”“全勤奖”。为了鼓励迷途知返,表现越来越好的学生,设立“进取奖”。

三、小结

以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希望有地方值得其他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当然,改革的效果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改革并未结束,课程改革人员还会不断地在学生中调研,也会请同行、专家对我们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根据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调整,投入实施,评价、总结、反思,再改进,如此反复将课程改革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科技信息北京,2007(2).

自动一体化 第7篇

1 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方式的必要性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 目前潍坊市供电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变电站均已经部署完成电力调度数据网, 实现了调度数据网的“全覆盖“, 同时辖区内所有的变电站均已实现了实时业务上传至潍坊地调的功能, 潍坊市供电公司根据“责任分区、信息分流”的原则, 通过部署远程工作站, 实现了对辖区内的所有变电站的集中监控, 满足了“大运行”方式下对电网调度运行、变电设备集中监控的要求。调度数据网的建成, 满足了电网数据的网络化传输的要求。地县一体化大运行方案实施后, 调度自动化EMS系统采用“集中部署, 远程共享”的安装方式, 同时随着“大运行”方案的深入开展, 县调原来独立配置的EMS系统将逐步退出运行。在“大运行”体系下, 各个县调采用部署安装远程工作站的形式, 为调度员提供调度自动化EMS系统的应用, 执行调控职能。地县一体化大运行方案运行后, 给县调相关人员对电网相关数据的查看带来了不便之处, 因此实现对地调WEB系统的远程访问成为必要。

2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实现的基本要求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是整个电网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同时根据调度自动化系统业务交互需要遵循—“网络专用, 安全分区, 横向隔离, 纵向加密”的原则, 因此实现远程WEB浏览需要满足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的要求。

3 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远程WEB浏览方式的实现方案

名词解释

服务端:主要实现从实时系统中获取实时数据信息, 为客户端的请求提供数据。

客户端:根据参数从服务器中获取实时数据并动态显示, 包括电流值、电压曲线、系统负荷等。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i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能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 隐藏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大运行”方案实施前调度自动化系统WEB功能实现组网结构

说明:大运行方案实施前, 所有的县公司均为独立主站模式, 因此县调的WEB浏览方式只是限定在县调区域内的办公内网用户。

4 基于管理信息网的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方式

利用地县一体化配备的管理信息网, 可以实现县调用户访问地调自动化系统的目的, 在县调侧部署防火墙装置, 通过防火墙的NAT地址转换作用, 将地调安全Ⅲ区的地址转换为县调公司内部的网段地址, 实现县公司内部所有的办公内网机器均能访问地调WEB系统。

县调侧网络硬件设备配备原则

防火墙

在设计方案中, 充分考虑公司的调度自动化远程WEB浏览业务的承载能力, 在地调侧部署安装千兆防火墙, 县调侧的管理信息网部署安装千兆防火墙, 满足内网多用户同时访问WEB服务器的浏览速度响应需求。

管理信息网交换机

目前地县一体化管理信息网主要承载调度录音电话、远程WEB浏览等相关功能, 业务处理量较大, 在配备的管理信息网交换机时, 建议配备千兆交换机, 方便扩展使用。

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防火墙安全策略配备方式

根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二次安全防护的要求, 对远程WEB浏览的WEB服务器的8000端口开发http服务, 其他的系统服务均不得放开, 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防止因为策略放开较多造成系统安全运行的不稳定性, 在业务部署测试阶段可以开放防火墙的telnet和ping服务, 在业务测试完毕后将该两项的业务关闭。网络的主要描述如下。

(1) 、地调侧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IP网段地址为:10.37.*.* (因涉及网络安全, 后面的地址未写明, 下同) 。

(2) 、县调管理信息网的设备IP地址为:10.140.*.*。

网络通过路由器及相关的网络设备进行连接, 要实现10.140.*.*网段通过办公内网访问10.37.*.*。

地调侧防火墙业务的配置

由于地调侧WEB服务器对应的访问用户较多, 因此如果在地调侧进行相应防火墙的策略配置, 会造成地调侧防火墙运行负荷的集聚上升, 不利于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本方案的实现中采用的是“分布式”策略部署形式, 地调侧防火墙不进行任何策略的配置。

县调侧防火墙及相关业务的配置

NAT源地址转换的主要应用情况:由网络系统中的内部网络主动发起, 要求访问外部网络的相关请求业务;

根据网络结构及相应的用户需求, 使用NAT地址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县调的用户能够通过防火墙对地调自动化WEB服务器实现访问, 因此需要使用NAT地址转换中的源地址转换功能。

源地址转换功能配置的实现机理主要是内部网络发起请求, 要求访问外部网络的服务, 对于县公司的用户而言, 每一个县公司可以看做是一个内部局域网络, 地调的自动化系统可看做相对的外部网络服务。

在对防火墙的相关策略进行配置时, 需要特别注意对县调范围内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 确保网络出口的“唯一性”, 防止因为IP地址规划的原因造成安全分区间的网络互通。

防火墙的主要配置关键点

对于要开发的县级电网的内部所有用户, 要实现其在办公内网上能够访问地调WEB系统, 首先要使用防火墙的静态地址转换, 将县级电网的办公内网地址 (10.140.*.*) 转换为地调WEB系统的地址 (10.37.*.*) 。

要对防火墙的静态路由地址进行相应的配置, 需要使用两条的静态路由, 其中一条路由为县级公司的办公网, 设置为0.0.0.0/0,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对所有的办公内网的地址开放访问;第二条的下一跳地址设置为县级公司的管理信息网的网关地址, 同时对其使用32位子网掩码, 设置32位子网掩码的目的是仅仅限定一个管理信息网地址访问服务器, 提高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方式实现的意义

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方式的实现, 开放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访问权限, 提供了相关用户查看电网运行实时数据的有效途径。地县一体化远程WEB浏览方式, 不需要额外增加相应的服务器硬件设备,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 达到了经济高效的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从“大运行”的角度结合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的远程WEB浏览实现方式方面介绍了基于管理信息网的调度自动化远程WEB浏览方式在县局自动化工作中的应用, 对今后“大运行”体系中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县一体化深入应用的建设和B/S方式下的远程WEB浏览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借鉴作用。

自动一体化 第8篇

办公自动化时代,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 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工作, 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文书的写作和处理大都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行操作。近几年, 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一体化教学要求, 主张有条件的院校在同时并行理论与实操教学。一体化教学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重视相关写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这就满足企业对新员工“一到岗就能上岗”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无疑是一种进步, 但是公文写作学科一体化教学开发严重不足, 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重结构字句训练, 轻word版式设计

目前公文写作教学依然停留于旧教学模式, 偏重理论教学, 缺乏实操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注重公文结构安排、语言的顺畅程度, 培养学生时一般训练公文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许多老师认为公文写作就是公文结构的安排和字句的排列, 故实操教学就是写作训练。站在发展的历史观来观照这个认识, 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计算机时代对公文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 重手稿写作训练, 轻计算机操作训练

部分教师受传统习惯影响或教学设备限制, 公文写作教学及作业批改时仍采用手动形式。然而, 办公自动化时代, 文书的写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若写作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手写、专业于理论, 外行于办公自动化下的写作实际操作, 被用人单位贴上“眼高手低”的标签。办公自动化时代, 公文实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公文内容的写作训练, 还应包含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处理训练, 只有结合word的处理技术开发公文实操教学, 实现一体化教学, 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生懂理论、懂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公文实操教学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及改进思路

多年来, 应用文写作教师实施教学时局限于学科特性, 认为公文写作仅仅是写作的问题, 只要把写作之道传授给学生就了事。殊不知,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Word的广泛使用使靠一张纸、一支笔撰写公文的历史逐渐远去, 换言之, 当今社会在深谙应用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 对秘书提出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之一:娴熟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处理文稿。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制定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 必须并重理论和实操教学。很遗憾, 无论是公文教材的编写, 还是教学的实施, 都过于注重理论介绍, 而忽略甚至无视实际操练, 导致实训教学得不到全面落实。办公自动化下, 公文写作实训应当包含文书写作和版式设计两部分。笔者详细查阅了100余种应用文写作教材, 发现实训安排都只停留在写作的层面, 丝毫未涉及版面设计。又查阅将近百种文秘办公自动化书籍, 也未发现有哪一种讲述版式设置, 只是照搬计算机基础有关Word处理技术的章节, 与公文写作的实际操作的特殊要求完全不符。

(一) 版式实操教学缺失的原因

造成公文格式实操教学缺失的主客观原因很多, 主要原因有三个。

1. 传统作业下, 文稿写作、版式设计跟文件印刷的脱离使秘书不必负责版式制作。

“由于原稿 (特别是手写稿) 与正式发出的文本在格式上有所不同, 为此, 需要在付印之前根据标准的公文格式对原稿各部分的排列次序与位置做出设计。”传统版面设计不是直接对页边、字型、字号、行距、字句、图表进行规划和调整, 而是“将版面设计的结果逐项签批在原稿或版式设计说明上”, 再交由文印部门排版和印刷。既然排版和印刷不是秘书的职责, 是否掌握排版技术就无关紧要了。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下称格式) 》的限制。

当下, 公文几乎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写作和版式设计的, 我国竟然未制定电子公文格式标准, 只能“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下称办法) 》的有关规定”, 但《办法》缺乏操作标准, 还得参照《格式》。《格式》虽然“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 却非建立于Word的处理技术, 不能精确指导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制作。国家参照《格式》编制公文写作教学大纲时就不可能不忽略了计算机处理的内容。

3. 传统教学观的影响。

文稿写作、版式制作、公文印刷一体化的出现使原本由文印部门负责的工作一并成为现代秘书的工作职责, 业界却未编著结合三者的教材, 教师只能囿于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展教学, 侧重文稿写作, 而忽略版式制作的实操教学。从教务的角度看, Word的处理技术已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 不需要专门开设基于Word的版式设计课程, 殊不知《计算机基础》对Word的处理技术仅只作简单的介绍, 还不足以实现公文版式的制作。这两种落后的教学观导致学生得不到必须的技能培训, 以致不能胜任工作。笔者广泛接触多家单位的公文, 出现版式错误的绝非少数。

(二) 开发公文版式实操教学的思路

教育界大张旗鼓地倡导一体化教学, 要求理论与实操教学同时开展, 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公文版式教学的指导方针。在理论与实操教学的共同作用下, 实现学生掌握理论, 掌握技能的终极目标。笔者在该思路的指导下开展了公文一体化教学实践, 收效甚好。

1. 深挖掘实训内容。

公文的实训内容不仅仅是写作训练, 还要增加版式设置。有些秘书不懂制作合乎规范的公文, 就是缺少版式设置技能。“实现文书编辑自动化的规范必须做到文件模板规范化和文字输入规范化”。版式设置要严格参照《格式》及其附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下称释义) 》。

2. 建设秘书模拟办公室, 营造情景教学环境。

模拟办公室可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个人办公区、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而成。首先, 以一套计算机为一个单位隔开若干个空间, 每位学生使用一个空间作为办公区域, 进入办公角色。其次, 给定办公任务——某公文的写作 (包含版式设置) 。最后, 要求学生限时完成任务。当然, 教师应事先演示, 最好使用极域网传输到每一台计算机上, 让学生真切地观看到图象, 强化记忆和理解, 为他们的实践做好指导。“办公自动化是对文字、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信息的一体化的处理过程。”公文写作有诸多要求, 单靠讲授, 恐怕效果细微。把课堂搬到实验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让他们直观了解文书的处理方法, 最后辅以训练, 使技能在模拟操作中得到提升。

3. 操作上, 写作指导与版式设置齐头并进, 分项目依序实施。

公文实操教学分写作和版式两个专题, 版式中除了页边、印章与写作无关以外, 其余内容相互交织, 故此, 不必分开处理。当然, 为了条理清晰, 应当分成若干项目, 按照依次一一操作。

三、公文实操教学设置

根据开发公文实操教学的思路, 本文将公文一体化教学确定为理论传授+写作指导+版式制作演示, 站在学生的层面就是听讲+写作训练+版式设置实操。由于理论传授和写作指导的研究已经十分透彻, 我们只探讨版式制作的方法。事实上, 我国在1996年就研制出了第一代专门的公文处理软件方正飞腾, 此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同类软件, 但没有几家单位愿意花钱购买, 秘书处理公文还得使用免费的word。考虑这一事实, 教学工作者开发公文实操教学应当紧密结合word的处理技术, 让教师的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训练都在word上得到直观体现。

仔细研究《格式》的规定, 我们发现公文版式设置包括页边与版心、排版规格、各要素排列等三项内容。13种法定公文中, 前两项的设置要求是一致的, 但命令、函、会议纪要的要素排列各有特定要求, 其余10种的大同小异, 统称一般公文, 为了让不同的要素排列要求得到直观体现, 需要建立四个Word文档, 分别命名为“命令模板”、“函模板”、“会议纪要模板”、“一般公文模板”, 依照不同的要求展开项目教学和训练。

(一) 页边与版心设置

由于《格式》和《办法》都没有给白边下定义, 若教师也不给予明确, 就会导致学生认识模糊, 因此我们的首要工作是确定白边的概念。根据《格式》第五条关于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的规定, 得知公文用纸分为白边和版心两个区域, 再据“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不含页码) ”的陈述, 推得版心以外的区域即是白边, 而版心是公文各要素排列的区域, 为此我们将白边定义为公文用纸非公文要素排列的区域。随后, 将公文用语转换为计算机用语, 指出公文白边在word的体现就是页边距。当然, 由于《格式》只规定了上白边和下白边的尺寸, 我们还得用幅面高297mm减去上白边高37±1mm和版心高225mm, 用幅面宽210mm减去左白边28±1mm和版心宽156mm, 分别运算出下白边和右白边的尺寸:35±1mm、26±1mm。最后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分别对上下左右页边距进行设置。

(二) 排版规格

《格式》第七款规定正文用三号仿宋字, 一般每面排22行, 每行28个字。在符合三号仿宋字的条件下, 从页眉往页脚空行, 我们发现word默认每页排20行, 执行页面设置—文档网格—行—每页22。至于每行28字的要求, 只要使用三号仿宋字, 不需进行额外设置就能实现。

(三) 各要素的标识

公文各要素中, 仅有份数序号和印章不能在计算机上处理, 需要另外使用工具印制, 其他要素都能在电脑上实现。

1.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点击Word工具栏处右对齐图标, 将首行光标移到文档右侧, 用三号黑体字输入秘密等级 (绝密、机密、秘密任一个) , 以同样方式在秘密等级后标识保密期限 (期限可根据需要编制) 。据笔者的经验, 最好在秘密等级与保密期限之间连续按空四次空格键留出两个字的距离, 以便插入五角星的:执行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与旗帜—五角星。此时弹出“在此处创建图形”的对话框, 切记勿在框内做任何操作, 而在框外单击鼠标插入五角星, 并使对话框同时消失, 不至占据大幅版面。随后双击五角星, 执行设置自选图形格式—颜色和线条—填充及线条—红色, 完成套红工作。欲使五角星与文字融为一体, 需执行版式—环绕方式—嵌入型。最后将五角星的大小调整适当, 移到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另, 《释义》第八条规定:如不标识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两字之间应空l字距离。方法是将光标移到秘密等级中间按两次空格键。另, 《释义》第八条规定:如不标识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两字之间应空l字距离。故此, 实际应用中若只需标识秘密等级, 应当把光标移到秘密等级中间连续按两次空格键。

2. 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有特急和急件两种, 标识于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下一行, 格式秘密等级一致, 不赘。

3. 发文机关标识。

(1) 与上白边的间距处理。根据规定, 命令与函的发文机关标识与上白边分别相距20mm、30mm, 会议纪要参照一般公文执行。一般公文视行文关系:上行文为80mm, 非上行文为25mm。这几个距离在Word上不容易精确实现, 只能接近实现。用版心高225mm除以每面22行, 得出每行高约10.227mm, 即知在第三、四、九行标识发文机关标识能接近20mm、30mm、80mm。唯有25mm需额外操作, 即在第三行执行段落—缩进和间距—间距—段前:0.5行。此时第三行与上白边距离为2.5行, 接近25mm。为方便学生直观认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例分别在四个模板的相应位置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会议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 并把字体套红。

(2) 字号的调整。《格式》第八条规定发文机关标识字号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 (高×宽) 。为了满足这一标准需要在毫米和磅之间做一个换算, 首先要明确1磅=0.3527mm;其次换算出22mm=62磅, 据此将发文机关标识字号设为62磅;最后根据15跟22之间的比例关系, 执行字体—字符间距—缩放—68%。要提出的是, 不能把15mm换算成42.5磅, 再据之设置字宽, 否则字体的高度也随之变为15mm。

4.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其中年份需要用六角括号括入。六角括号要执行插入—特殊符号—单位符号—六角括号。

5. 反线、武文线、文武线。

先画一条横条: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线条—直线。再双击横线进行格式处理:执行颜色与线条—线条颜色—红色;线型选用2.25磅;大小—宽度—15.6厘米。武文线、文武线分别选用4.5磅上粗下细或上细下粗的线型, 宽度均设17厘米。

6. 成文日期。

《格式》规定成文时间用汉字标全, 特别说明零要写成○, 不许用数字0或字母O。执行插入—特殊符号—标点符号—○即可。另, 加盖印章要上距正文2~4mm, 而且下弧有字的章采用中套, 无字的采用下套, 因此落成文日期时, 要考虑与正文之间留出适当的空白行。公章直径一般是38~42MM, 假设中套, 公章圆心与正文的垂直距离应为 (19~21) + (2~4) MM, 即21~25mm, 也就是正文下第三行;假设下套, 公章的下弧高为直径1/3, 折算出成文日期与正文间的距离应为28.5~35.5mm, 故在正文下第四行标识。

7. 页码。

《格式》第9条规定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 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 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 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l字, 双页码居左空1字。这一要求需三步走。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 (页脚) —格式—数字格式:-1-, -2-, 之后单击页码文本框, 将字号字型改为4号白体字。第二步执行页面设置—版式—页眉页脚:奇偶页不同及页脚:1.9厘米 (下白边高26mm, 减去7mm, 刚好是1.9厘米) 。第三步, 分别把第一页和第二页的页码移到页脚右侧向左1字符处和左侧向右1字符处, 实现奇偶页不同的页码排列要求;同时要保证一字线和页脚的上虚线重合。

其余要素都是字号、字型、线条的处理, 不再赘言。其余要素都是字号、字型、线条的处理, 不再赘言。

版式制作妥当, 保存到相应模板, 需要使用时直接调用, 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个意识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当然, 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制作版式, 教师不止要安排专门的课时讲解和训练, 还应当在教授各种公文的写作时, 结合版式制作开展。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给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关注这种变化, 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尤其要重视新技能的锻炼,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掌握社会对秘书提出的新要求之后, 提出公文一体化教学应增加基于Word的版式设置技能锻炼的内容, 期望使学科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接通。如果版式设置能成为公文写作实操教学的主干内容, 肯定能让学生理论是技能共长进, 值得尝试。

摘要:文章探讨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实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并根据时代需要和秘书工作实际, 提出公文教学必须结合Word的处理技术开发公文一体化教学的主张, 以期丰富公文实训教学, 促进公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公文版式,开发,实操教学,Word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赵国俊.公文处理基础[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2].张保忠, 岳海翔.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 (稿) [M].最新公文写作答疑解惑350题[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3].何坦野.文书工作办公自动化的规范与发展[J].办公室业务, 2004 (4)

[4].陈合宜.秘书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6].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EB/OL].[2010-10-27].http://wenku.baidu.com/view/a763d02de2bd960590c67795.html.

自动一体化 第9篇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

0前言

机电控制系统是制造业, 特别是机械制造业顺利完成相关项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性能和作业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机电控制系统已难以满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如何在了解机电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内涵的基础上, 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 已成为当前制造领域及有关专业人员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1 机电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1.1 机电控制系统

机电控制系统是指, 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 借助相关控制设备将设备机器按照事先预定的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设计, 并采用全方位控制系统连接控制器与控制对象, 从而完成规定的控制目标的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的核心, 即控制, 从技术角度来看, 机电控制系统是通过借助传感检测、自动控制、伺服传动以及集电极、微电子等相关技术来达到对设备远程操控目的的综合性技术系统。从控制形式来看, 机电控制系统主要以远程控制为主, 即管理人员在异地或远程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对相关机械设备的控制[1]。但需要说明的是, 在远程控制过程中, 若相关人员需要对系统的每个运行步骤进行控制, 并在必要时实现随时干预, 此时, 机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形式即为保持型远程控制, 保持型远程控制更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实施、精确控制。

1.2 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即在控制器的控制下, 使被控对象按照事先预定的原理实现自动规律性运行的系统。以控制内容为依据, 可将自动控制系统划分为速度控制系统、高精度控制系统以及自诊断控制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系统等。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其自身的实用性方面, 即通过协调机械和电器的各个部分从而确保其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预先设定的内容。

2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现阶段,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使得业内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交易和运用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 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 其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 应对产品的功能、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具体的分析结果设计出与理想预期相符合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从系统层面来看, 应确保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兼具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微型化和人格化的特点, 提高所设计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2]。具体来说就是, 通过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并通过对各模块单元的合理配置, 使系统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3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

3.1 以电子线路取代机械控制机构

对传统的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可知, 其相关控制大都是以单一机械控制结构为依托的, 对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 可引入电子线路对此种机械控制机构予以改进, 从而改善系统整体的机械运行过程, 获取预期的控制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利用微型计算机, 将电子线路与系统固有的机械控制结构有机结合; (2) 引入变速机构、凸轮, 使其代替系统中原有的插销板和步进开关等传统接触式控制器, 从而完成电子线路对机械控制接口的取代, 在简化机械结构的基础上, 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与质量。

3.2 电子与机械部分的有机整合

电子与机械部分的有机整合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另一主要方法。对机电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可知, 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则为打破产品传统原有的设计模式, 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运行效率。但需要说明的是, 一体化设计过程中, 同产品本身相关的原理并未发生改动, 而相关设计也只是为了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和性能, 即实现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有机整合, 使二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共同完成相关控制工作。以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为例, 可将液压阀同比例电磁铁进行整合, 使二者共同构成一体化比例阀, 而这一整合设计的设计理念便是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理念[3]。

3.3 相关功能模块的整合

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设计时, 采取相对简单的机械构件与电子线路整合方法若不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相关设计人员还应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予以整合, 从而在确保各模块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上, 使各模块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机电系统。例如, 数控车床采用的便是各部分功能模块相整合的设计方式。首先, 应对可供车床使用的专用数控装置以及伺服驱动装置和其他相关机械装置的种类、功能进行明确和划分, 并予以采购;其次, 将所采购的各部分模块装置进行整合, 最终设计出集各个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数控车床, 确保其相关切削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 各部分功能模块通过整合既能够确保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 同时, 又能够节省设备生产费用, 有效提高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经济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机电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 并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分别从以电子线路取代机械控制机构、电子与机械部分的有机整合和相关功能模块的整合等方面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机电一体化设计, 能够有效提高机电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整合效果与控制精度, 对于提高系统作业效率和促进制造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洪洲.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08 (15) :36-37.

[2]朱发智.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1 (10) :133.

自动一体化 第10篇

OCS、OMS系统包含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 包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负载均衡等商用软件, 以及系统应用软件。本项目建设之前, 是采用人工定期巡视的方式, 检查上述软硬件的运行状态, 发现存在的问题, 这种工作方式存在运维工作繁杂、工作效率低、发现隐患和故障难、无法实现实时监视等问题, 不能确保及时发现、定位软硬件故障及隐患, 不能确保OCS系统、OMS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自动化专业亟需要一套自动化程度高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本项目是为解决上述问题, 在省调及17个供电局建成了一套省地一体化调度自动化运维监测管理系统, 实现省调及17个供电局OCS系统、OMS系统及其它自动化专业相关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状态、相关指标, 应用功能的运行状态、结果的实时监视及告警, 并建设自动化运行维护管理功能, 提升自动化专业的运行维护水平及规范性。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有:

1) 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 用于判断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健康程度, 计算指标所需数据可通过监测方法自动获取。

2) 利用前置机系统, 实时获取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 包括安全I、II、III区, 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综合分析。

3) 借助于第三方软件, 监测EMS系统, 利用报文分析等技术手段, 从外部角度监测、分析EMS系统运转情况, 判断系统运行状态。

4) 全方位监测调度机构内部系统及设备的运行, 包括对机房设备、电力自动化设备、IT装置、数据库、软件和进程等, 当发生异常时, 发出综合性告警 (有别于一般告警) , 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判定原因, 及时处理故障。

5) 通过网络协议获取主机实时运行状态并通过SOCKET方式穿透正向隔离装置实现对电力调度生产控制大区服务器的性能监控。

6) 使用双通道并行模式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专业告警信息实时传输, 双通道模式可解决单通道模式下的通道被占用导致的消息延时问题。

7) 基于对象全局唯一标识实现电力自动化监视信息与维护信息融合, 避免了对象描述时的不准确性。

自动一体化 第11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技工院校

技校专业一体化建设既是技工院校教育的基本问题,又是当前技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技工学校历来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作为技校教育的基本问题,必须理清学科、专业以及课程这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正确处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把它们彻底独立开来,一体化教学正是以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技能型以及知识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通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采用合理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教学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全国各类大学均开办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代表高新技术的专业,是我国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有利于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有研究表明,在技校的电子自动化专业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适合技校采用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及意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整理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如下几点教学目的:一是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也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二是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这样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了理论课及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三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也就是说教师的授课方式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变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积极探索新知;课程评价从教师讲好为准,变为以学生学好为准。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五是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技工院校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使技工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就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完成技工院校教育“高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素

受制于旧的办学模式,过去技校培养人才往往会参照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式,从理论课程设置到实践课程安排,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某些本科学校的方式、方法,这显然并不利于技校教育的实质发展。有些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面对流水线和设备甚至会无从下手,连最基本的操作流程都不清楚,这样的学生怎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技校教育若要长久地发展下去,电气自动化专业若要紧跟时代步伐,必须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长远发展道路,即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技校教育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摒弃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消化的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其次,教师应做到在生活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差异化对待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对待学生要耐心、细心,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沟通关系,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2.一体化教学应更加重视实习

在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实习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事实上比起国外同类院校,我国技校的电子自动化专业实习这一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现象。有的实习甚至仅仅只是邀请电气类企业的高管来校开办讲座,或者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设备,这些实习方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更加深入地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将学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达到共赢的目的。学校可以开设针对合作企业的课程,而合作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少量设备供学生实践,并定期择优挑选学生去企业实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习的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3.一体化教学需要学院领导的配合与支持

要能够为师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器材,实训设备一定要跟得上时代发展和企业要求,老旧过时的设备一定要及时更换,避免与企业脱节;选用合适的教材,体现一体化的特点。鉴于当前各个学校都开始尝试一体化教学方式,而市面上相应的配套教材可能还没来得及编写,所以如有必要,可以由学校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自己使用的教材。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切合实际,能够让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就掌握电气设备的控制、简单维修等基本技能;合理安排课时和课程,课程的设置务必做到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避免过度倾向于某一项,因为只有把两者安排合理才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故而教学重点应当在兼顾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地向应用倾斜。为此,应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培养出来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营造一体化教学的氛围

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师生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甚至是揠苗助长。一方面要让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一体化教学的思维模式。教师是教学模式中的关键部分,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深度将决定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必须让学生适应其新的培养模式,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必须向一体化教学看齐,学生是一体化教学的核心部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学生能力在新模式下提高的程度。

3.教学方法的改革

电气自动化专业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电子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教学仅仅只教授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能够结合当今社会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流行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时时关注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多了解本专业的相关动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4.教学团队的改革

教学队伍的安排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师资队伍,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理念先进,技术过硬。团队的搭配要注重老中青三代的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落实以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要注重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辅导工作。同时在教学团队中选择综合素质突出者作为整个团队的带头人。建立健全合理的奖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

5.教学设备的改革

在教室中除了保证必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硬件载体外,还要根据教学计划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让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展示。实训设备的选择必须与企业相一致,不然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提高

在很多地方,一体化教学只是教师把授课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但还是重复着在教室中那种教师先讲授一遍,学生再照着操作一遍的传统模式。这样学生只是一味机械地复制教师的操作,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真正的一体化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后,应当由学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并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2.学生不知道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与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或者学生掌握了某种设备的操作流程,一旦设备更新换代,学生却无法举一反三。电气行业设备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如果教师针对某一型号设备讲得太细,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即明确哪一些是需要教师讲授的,哪一些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并针对学生的自主完成情况动态地调整授课计划,让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类设备而不是某一台设备的原理。

3.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不全面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最终的笔试考评成绩为准,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好坏无法以分数的形式衡量,这就加大了教师考评学生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不能仅凭考试分数高低衡量学生的水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完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都应该纳入到考评标准中,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传统的技工院校教学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教学体系要改革,必须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基本要求,以动手能力为衡量标准的新体系。这种新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具有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主动型”人才,而教师也会改变过去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引导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黑板、讲台、粉笔式的固定教学方式,而是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包括实验室动手操作、操作车间实践等。一体化教学模式必将开创我国职业教育的崭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原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17-19.

自动一体化 第12篇

1 电力调度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

1.1 系统平台一体化

(1) 通常情况下, 根据电力调度系统构建的具体需要, 会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 所以一般电力调度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都会存在一定差异,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实现。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 在电力调度系统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之间, 通常都会插入一个中间件, 然后利用中间件独有的耦合方式来协调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 并将二者紧密相连。另外, 由于电力调度系统中所选择的中间件通常都具有比较强大的通行能力和扩展能力, 所以不仅能够弥补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差异, 还能够对其自身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进而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平台的一体化。

(2) 中间件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间件的主要作用, 就是用来解决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之间的差异, 提升二者的兼容性。利用中间件, 可以使系统的上层应用直接应用在操作系统中, 不仅不需要修改代码, 还能够将兼容性存在差异的不同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进行紧密相连, 实现通用和操作[1]。

除此之外, 由于中间件还具有比较强的扩展性, 所以中间件的应用就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扩展提供了机会, 使电力调度系统从最开始的单一系统发展成了现在的多系统。并且, 由于中间件的存在, 多个系统之间还不存在冲突, 不仅不会影响操作平台上已有操作系统的正常操作, 还能够通过接口服务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衔接, 为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2 系统功能一体化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虽然我国电力调度相对之前有了极大的进步, 并且实现了电力调度系统的自动化, 但是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电力调度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从我国电力调度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考虑, 我国电力调度的发展依旧存在一定欠缺, 其系统功能性和智能化发展, 都没有满足电力调度需要。而要想提升电力调度系统的功能性和智能化, 就要实现系统中数据库、界面以及图形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一体化。

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一体化, 主要凭借也是中间件的应用, 通过合理应用中间件, 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灵活布置, 在满足系统工作需要的基础上, 不断扩展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的功能, 实现系统中数据库、界面以及图形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进而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一体化[2]。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 作为一个应用模块基础的中间件, 对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不仅能够扩展系统性能和确保系统正常通信, 还能实现系统平台以及功能的一体化, 因此, 要想促进系统一体化发展, 就要注重中间件的发展。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 对负荷进行有效管理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加强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不仅能够在充分参考整个供电电网系统运行的整体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运行状态基础上保证整个电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 还能够对系统运行负荷进行有效管理, 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精确[3]。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用一体化技术, 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系统供电量、系统负荷率等方面进行自动、职能控制和管理, 使系统的负荷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此一来, 不仅有效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还能够通过提高系统负荷控制管理工作效率来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2.2 对网损进行有效管理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一体化技术, 应该实现网损管理子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是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基础保障之一, 是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网损管理子系统的运行, 不能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形成任何的影响, 而是要在确保电力调度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供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网损进行细致管理, 进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尽可能将网损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2.3 提升系统办公效率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一体化技术, 还能够实现调度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不过, 同网损管理子系统不同的是, 网损管理子系统是辅助管理子系统, 而调度信息管理子系统则是附属子系统, 它被设计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及时发现优化调度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并通过分析做出最正确的调整措施, 以确保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 实现调度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可以, 对调度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 保证电网调度部门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调度, 提升系统办公效率。

3 结束语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一体化技术, 对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确保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 为了更好的提升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电力企业就应该对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引起足够重视, 并采取相对的手段推动其尽快发展和完善。

摘要: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研究工作的重点。文中从系统平台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两个方面对电力调度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然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向志红.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 2013 (11) .

[2]杨静.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研究, 2011 (15) .

上一篇:电梯振动下一篇:水电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