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2024-05-16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精选11篇)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第1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很多教师还未改变其教学理念, 对于新的教学目标认识还不够准确, 仍采用“题海战术”以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1],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丝毫不关心。另外, 未改善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 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未因材施教, 采用“本本主义”“照本宣科”, 使课堂气氛沉闷, 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除此之外, 对于学生也设有正确的认识, 一味看成绩而定。 (2)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可能由于没兴趣或是基础差而放弃学习数学。而有些学生仍执行“题海战术”, 过度依赖教师, 未培养自身的学习习惯及个性的学习方法, 导致思维固定、缺乏创新, 最终影响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初中数学教法的改革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所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就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并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3]。

1. 改变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主体性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及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 基于这个想法,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就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重在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 让学生多思考, 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比如, 在讲某新课程时, 可先抛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 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 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自然会加强。

2. 改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往大多数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固定,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5]。因此, 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法, 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课前的游戏或是相关活动等,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 在学习平方差时, 可通过生活当中买菜或是买水果的小事件向学生提问, 如一公斤苹果6.8元, 王小姐买了7.2公斤, 那么需要付多少钱呢?在售货员还在进行计算时, 王小姐已报出准确答案48.96元。问学生王小姐是使用哪种方法在短时间内算出价格的。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 同时也会进行自主思考。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育行业。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 在教简单方程时, 很多学生因初次学习方程可能会存在很大的疑惑。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由原有的加减乘除通过进行数字的移动而加入未知数, 让学生明白其实方程是为了方便求解答案的一种形式而已, 并不是多么新鲜的知识。这样不但可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而且通过多媒体的视频, 让学生产生想参与教学的心理,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初中数学学法的改革

面对新的教学目标, 不仅教师需要作出努力, 学生也要改变其学法, 提高其自身的自学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以将自身的数学成绩提高。

1. 端正态度, 重视教材

从小学到初中, 由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 很多学生还不适应, 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害怕学习初中数学, 此时学生就应端正态度、调整心态, 相信努力终究会有成果, 即使数学基础差也不要气馁, 要学会踏实、认真。其次要重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尤其是针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其必须先要掌握教材内容才可能去深入了解更多知识。因此, 学生要学会预习, 通过预习看到自己不懂的地方, 在听课时也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提高自学能力, 形成自我教学

自学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 也是终身教育的客观需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学生若想深入了解更多知识, 就必须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自学能力。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比如, 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或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

3. 加强复习, 巩固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少不了复习,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同时也是加深知识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后, 学生通过回忆课堂知识, 不仅能加深重点和难点的印象, 而且还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知识盲点, 带着盲点再去看书或进行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完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学习之后, 学生可在课后回忆其推理过程、概念、定理及逆定理等, 从而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

面对社会的新需求, 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新教学课标, 为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及学生都需要做出努力。教师要改变其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并学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辅助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则要学会自主学习, 不仅要将课堂知识消化, 而且还要了解有关知识的更深层面, 以达到充分掌握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目标。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探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新“教”法[J].数理化学习, 2010 (09) .

[2]黄艳莉.研究性学习对教法和学法影响的再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04) .

[3]于天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 2011 (02) .

[4]王进.浅谈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 (02) .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第2篇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amidoing?i'mwritiong/drinkingtea.”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a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areyoudoing?”帮助他回答:“iam reading a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其其他同学:“what's he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法例谈

外语论文

点击:80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接任的班级64名学生,从abc学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未,县统一出题考试,及格率达90%,名列全年级八个班之冠。

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我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谈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同步改革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法 改革

教法与学法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在重教的同时,必须更重视学。要从学生学习效果来评判教的优劣,决定教法的取舍,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中学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意识同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教学的重心还停留在只研究教材和教法上,忽视了研究学生和指导方法,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将教法和学法同时进行改革。

一、创设悬念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若对所授的内容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1、在课程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听课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硬纸板做成一些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老师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任务就是来找补圆的方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方法,把现在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的补圆,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在这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取得显著的教法效果。

2、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方法至少两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且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而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几种证法。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二、强化问题意识,刺激创新思维的形式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创新知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就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想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新型思维的环境。教师在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在教学课上,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建设一个长期稳定、具有民主和谐的气氛、求实创新精神、勤奋高效特色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研究新教材解决新问题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潜能。

3、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创新始于问题,故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数学中我常用:①激疑,来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和注意力。②引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发现。③质疑,让学生看书,回想,仔细去观察,思维存疑,鼓励学生敢于发问。④解疑,让学生相互努力解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学训并重。

哈佛大学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学理念:“教师教的具体知识不久就会被忘却,但是经过训练后能力的提高是抹不掉的,学校应有这样的水平训练。”因此,精于施教,强化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选材要精。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选取适应初中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达到优化教材的目的。对教材未涉及到新知识、新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并讲透讲好。

2、提问要精。提问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要适当地处理好提问的对象,难度和时机,要针对某些重难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使其获得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受益。

3、作業要精。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的习题。

初中生物教学教法改革初探 第4篇

首先, 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 放下老师的架子, 放弃老旧过气的“满堂灌”, “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 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物很多抽象的理论和晦涩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既难于理解, 又枯燥无味, 这样的知识很难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比如八年级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就是这样的内容。那么, 这样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 可事先让学生参与小制作“肘关节模型”的比赛, 再通过比赛评比让学生对于关节部位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也不急于讲解知识点, 而是让学生自己展示各自的上臂肌肉, 完成一些举重和弯曲的动作, 结合幻灯片了解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 再经过观察知道各结构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讨论, 让学生自己得出“伸肘和屈肘”是怎样完成的。采用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学习热情, 教学的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其次,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 必须把生活和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让学生通过春游或者秋游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很有必要。生物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大自然, 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自己学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 对生物进行分类, 制作简单的动植物标本, 把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发现的生物规律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和讨论, 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我们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多举办一些诸如“生物标本制作大赛”“我身边的生物趣事”作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和认真思考, 进一步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实例看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他们将来学习其它自然科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素质教育的宗旨。

第三, 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 我们有条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了, 我们教师应多学习新的教学手段, 制作一些精彩的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每一节课其实都是展示我们教师聪明才智的舞台, 一堂设计精巧的生物课, 可以变成让学生深深震撼的一部电影或者感人至深的舞台剧。比如, 我们在学习八年级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教学以前, 可以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看纪录片《自然界大事件之太平洋鲑鱼回游》, 通过纪录片中所展示气势恢宏场景, 看到围绕鲑鱼回游过程中北美棕熊的一年守候到太平洋很多动物因为鲑鱼而进行的万里奔波以及鲑鱼历经艰难险阻回游到产卵地完成使命以后悲壮的集体死去……看完纪录片以后, 老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太平洋鲑鱼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 课堂上一定是鸦雀无声, 因为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那么在学生期待的下一节生物课上你将感受到学生的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部纪录片已经让学生提前学会了思考, 了解了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的作用以及保护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你将感到无比的轻松。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尊重大自然, 爱护大自然的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第5篇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引发的教育改革给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师范性,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该课程出现了不少问题。为适应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笔者针对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评价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展开,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建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给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在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要求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改革教学的要求,也对培养中小学数学后备队伍的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简称“教法”)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以及毕业后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这门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这门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我们在进行“教法”教学时也能引进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评价方法及新的教学形式,并能将其融入“教法”教学中,这应该是师范生学习体验新课程标准的好模式,这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也可以起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和调查发现,现行的“教法”课程并没有实现这一层面的改革。虽然“教法”课程也陆续进行了不少改革,但我们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教法”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其改革提供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法”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师范生的数学教育能力已成为高师院校数学教育的核心,其中“教法”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学能力。然而,现行“教法”课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这一目标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这些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1.1 “教法”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现行的“教法”课程目标只强调双基的学习,忽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法”强调:中学数学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必须是在各行各业中普遍需要用到的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知识。但随着社会和数学本身的迅猛发展,这一观念对中学数学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相对于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0[1]的理念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因此,“教法”课程必需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

1.2 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基础数学课程的改革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教法”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秋季,已在部分省市使用的高中实验教材中增加不少新的内容,并采用了学分制。而“教法”教材却并没有多大变化,远远滞后于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没有体现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和增删,而是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改革。[2]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选修内容,其中有些是大学里的内容,有些是数学前言类专题,还有些是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专题。对于这些现行的“教法”教材都几乎没有涉及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师生不能一起走进新课程,这不利于师范生对现行中学教材的了解,会使他们脱离现行中学实际,缺乏理论与实践性的统一。1.2.2 没有考虑当代师范生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现现代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但现行的“教法”教材仅简单地进行了叙述,而没有涉及到如何具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如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制造一个好的课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1.2.3 教案编写涉及太少

编写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在校师范生不仅要会写教案,进行教案设计,而且还要力争写好每一份教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然而“教法”涉及的教案编写却太少,教案实例也很少,更加没有涉及到现行中学新教材教案实例的分析,这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案编写能力: 1.3 教学模式传统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教法”执教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其它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模式呆板统一,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学活动单一。教学活动集中于教学课堂,教师独霸讲坛,唱”独角戏”,缺少辅助教学的其它措施,学生仅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形如注重教学技能培养的微格教学、观摩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导致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落实;“注入式”再现教材内容。采用“注入式”讲解教材内容,不但会扼杀他们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而且在这种形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容易适应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弛的;»只注重学生“学”不注重学生“教”。教师不能适时地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难得有教学实践的机会,缺少教学的心理体验过程,达不到“学”与“教”的心理换位境界,只能以学习者的心理去学习知识,不能以施教者的心理去研究教材教法。

二、“教法”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大力实施,要求师范院校必须加大对在校师范生数学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教育、培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新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教法”应根据课程标准来具体规范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技能和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3]现行“教法”教材是在没有新课程标准的时段完成的,在新形式下对“教法”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法”应紧跟时代步伐,走进新课程。数学“教材”教法课程不同于其它数学课程,其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周期性的变化,以体现时代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只有及时更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高师数学教育的发展性。因此“教法”应在保持数学教育基本理论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与新课程标准相符的数学教育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基本问题的介绍与争鸣;增加现代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新课程标准融入“教法”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同步,熟悉现行数学教育的现状,了解中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前沿状况,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一学科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应增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目前国内外许多学校的实验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师生的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全面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知识应该在“教法”课中占有一定比重,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实践,这样才能整体地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

3、应增加培养教师研究能力的内容。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了。他们正在逐步走向“教育家”的称号,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要求教师具备这一能力。因此,在现行的“教法”课中增加培养教师研究能力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师范生不仅在校就具备了科研的意识,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很快地掌握如何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研究等方法,并能将此升华为理论、进行交流和传播、乃至推广,从而成为高素质的教师。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机会。因此,在“教法”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结构。如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基本理论中的教学目的、数学原则等学生不易理解或不太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精讲为主,但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参阅相关资料,旁征博引,使教学内容有理论有实例、有规律、有方法,紧密联系现行中学教学实际;对于某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备课等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对照问题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把握课堂的气氛和进度,并对所讨论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供典型案例或对比案例,师生共同分析、点评该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2.2 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

“教法”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因此,我们要让师范生走出大学,进入中学课堂,亲身体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切实体会现行中学数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的组织与处理,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手段的另一重要措施。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教育见习,适时地把师范生带出去听见习学校优秀数学教师的经验介绍,充分利用见习学校安排的示范课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关于现行中学新教材的公开课,让师范生们体会教师是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等。身临其境地感受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出去参加就近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括研讨课、集体备课,座谈新教材的特点与变化,座谈如何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新教材、了解新课程标准。除了“带出来”我们还应采取“请进来”的教学组织形式,邀请就近中学教学能力突出,教学实践丰富的优秀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传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现代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结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何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外,我们可以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和“试讲试教”等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有阶段性地围绕着某一实践课题(如新课的导入),让学生进行试教,教师根据教学录像,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例,让试教学生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阐明教学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可以在这种观摩—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

2.3 评价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对于调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往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以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方式不能全面、正确的反映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适应教学的改革。全面评价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既包括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包括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其教学实践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和微格教学三方面来进行测评。其中闭卷包括中学数学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有教案的编写等,占40%。开卷部分包括现行中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主要以论文的形式体现,考查学生的科研能力,占30%。微格教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试讲试教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占30%。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更有效的使考核起到“诊断”、“引导”、“调控”作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同时,对师范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

三、结束语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使新课程标准得到顺利实施和全面落实,必须要有坚实的后备力量,这其中就要求高师院校提供高素质的教师。而“教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师范性,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实践性极强的理论学科,对其课程进行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借鉴新课程标准对“教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体现新的教育观和理念。从而使师范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地适应中学数学教学,成为高素质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

浅谈初中物理教法改革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教学 教法改革

新课程形式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一、 注重激励性教育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而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必然趋势。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目标导向性的激励性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课节目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和明确教学目的、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2.组织学生参观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压强、连通器的知识后,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急于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便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水库、过街涵洞等,通过生产应用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制定中长期目标,建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制定期中或期末的成绩目标,可把一个你认为各方面都值得你重视楷模、时刻激励自己的榜样形象作为行动的动力和方向,将头脑中的榜样形象具体化,形象越清晰,榜样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组内学习补充个人学习,以组内学习促进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注重优势互补,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二、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物理课程中渗透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寻求获取知识的多种方法,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多样性,同时要求学生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合作的机会。立足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方法的前提,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小组学生课前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轮流然让小组成员就本周的讨论内容或者自己关心的其他内容发表小組一致看法,讨论后,老师可以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结构,改变过去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突破了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初中物理课教学关注“合作学习”这一新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物理素质和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有利于教学动态资源的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 注重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重在改革教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样做也许多花了些时间,但比单纯地讲授效果好得多。在介绍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与原理时,教师先根据生产、生活、实验的需要,提出如何调节灯光亮度的问题。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等已有知识,通过师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调电压或调电阻。教师再提出:如电压保持不变,只改变电阻,那么应该怎样改变电阻? 引导学生从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人手加以分析: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以上四个因素加以讨论分析,优选出调节导体长度这种最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实验,让学生用导线夹在电阻线上 移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实验证明, 不仅让学生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 ,而且知道知识的生成过程。还培养了学生根据 生产生活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学生探索成功,就是创新,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物理实验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生动、直观且最为有效的方法。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仅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利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是摆在 每位物理教师面前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由旁观者成为实验者,自己去操作、观察,效果无疑要好得多。这样,通过学生的思维,使其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总之,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这个过程也许是比较漫长的,但是经过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蕴含了更多的新思维和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时刻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探究,不断专研,不断实践,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课堂,必然会推动课程改革更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钱海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让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之策略[J].学科教育.2011.

[2]张彦.如何上好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物理课[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

浅析初中数学函数的有益教法 第7篇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学习主要包括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而在函数的学习之中, 概念的学习以及各种函数的特征及性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知识点.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点, 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多媒体设备是信息化社会下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手.所以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一定要善用多媒体设备, 借助多媒体设备这个先进的教学工具更好地推进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中函数部分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在函数的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基本性质;3.函数的图像;4.函数的动态变化.

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对函数产生的基本认识是抽象而枯燥的, 很多学生无法吸收消化掉这些知识点, 也无法将这些知识点运用起来, 甚至很多学生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之间的区分依然模糊.

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将抽象化的函数教学具体化、生动化, 将函数的知识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并且以一个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区分好函数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

此外, 为了让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更加深刻, 教师还可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 有选择地将一些知识点进行加粗、标红等处理, 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内容, 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除此以外, 笔者认为在函数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函数知识点进行梳理, 例如:

在完成了全部函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之后,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运用比较法将函数之间的区别进行展示:

1. 一次函数

表达式:形如y=kx+b (k, b为常数, 且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 y=kx+b即为y=kx,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 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 从左向右上升, 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 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 从左向右下降, 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2. 二次函数

A.解析式:

一般式:y=ax2+bx+c (a≠0)

顶点式:y=a (x+m) 2+k (a≠0) , 此时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m, k)

两点式:y=a (x-x1) (x-x2) , 其中x1, x2是二次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B.性质:

开口方向:当a>0时, 函数开口方向向上;当a<0时, 函数开口方向向下;

当然为了让对比更加明显、容易区分, 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表格, 这样取得的对比效果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区分记忆和理解.

二、强化数形结合的意识

函数部分的学习一定离不开图形, 而且函数这个部分的数学语言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图形和数字.为了更好地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以及相关的要求,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中注意引导、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我们在对函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函数的学习都离不开函数图像, 图像的存在使得我们对函数的性质有了一目了然的理解, 使得很多抽象的语言变为了形象的图形进而更好地推进函数教学发展.例如:

因此,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形来认识函数的基本性质, 也可以让学生在图形的帮助下更好地解答有关的题目.

三、精讲精练多训练

函数教学还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精讲精练.笔者认为在函数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找出一些很经典的题目来作为例题进行讲解, 并且要注意用一些好的题目进行配套练习.在这些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讲解.在讲练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消化相关的知识并且学会应用函数的知识完成相关的解答.

四、小结

如果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函数教学获得了成功, 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基本上获得了一半的成功.所以, 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函数教法的有益探究以提升函数教学的效率, 并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克秀.对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学的点滴思考[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2 (26) .

[2]夏有学.信息化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2 (9) .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法探索 第8篇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如何教书育人, 是每个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都在深思、摸索的问题。本文从用成功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求知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力量源泉、用无知引导学生探索真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成功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苏格拉底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关键是自己是否发现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信心, 真正的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 产生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 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中,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发现 (尽管是浅显的) 要适时地给予肯定, 让学生有成功感, 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观点、不足的地方适当地引导, 不使用批评、打击的语言。

【案例】在“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中, 首先出示投影:

1. 一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2. 二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3. 三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4.……

5. n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学生一看这题太简单了, 纷纷要求回答, 我找了没举手的杨磊回答问题1, 他胆怯地站了起来, 没有回答。我想了想, 问他:“你见过青蛙这种动物吗?”他一听马上说:“见过啊, 青蛙是一种保护庄稼、专吃危害庄稼的害虫的动物, 可是, 老师, 我……不知道青蛙有几条腿。”其他同学笑了, 我示意同学们停下, 请他也坐下, 然后说:“他的回答得很好啊, 能从益、害的动物学角度来认识青蛙, 再者他很诚实, 诚实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我们大家都应该具备这种诚实的美德。”接着我对他说:“希望他下去观察一下青蛙的形体特点, 多留心身边的事物。”他愉快地答应了我。

第二天, 他兴冲冲地找到了我, “老师我观察了青蛙, 发现您昨天投影中的问题得改动一下, ”我诧异了, “要加上条件‘健全的青蛙’”, 我开始明白了, 这同学肯定有了新的收获, 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果然他拿出一只发育不健全的三条腿的青蛙来给我看。课堂上我介绍了他的发现, 让大家学习他的求实务真的精神, 同学们对他投以羡慕的目光, 他的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一个好的老师, 不是自己能教好, 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求知欲是本, 知识是末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 求知欲受损的表现就是厌学, 人生的求知欲是本, 知识是末, 伤害求知欲, 造成厌学便是舍本逐末。”学生的求知欲最初表现属于好奇心、对周围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 喜欢去观察、探索。如果引导得法就可能把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 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 逐渐使孩子养成勤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 结合教材内容, 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相应的数学史的知识, 适当的将古代的、近代的数学家对目前所学的某些公式、定理的推导, 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重温前辈数学家数学成就。在“探索规律”教学中, 以数学家高斯小时侯计算的1+2+3+……+100=?让学生观察计算, 进而得到1+2+3+……+n=?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能从中体验到数学家的成功感, 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 没有求知欲, 学生会觉得知识非常的枯燥, 学习会感觉索然无味, 又怎么能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求知欲, 可以通过多给动手操作机会、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爱看书的好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

三、用“无知”引导学生探求真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是老师创设适合知识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知识探索, 在探索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教学中, 老师不要用大量的知识堵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学生没了兴趣, 就没有想象的翅膀、思维的灵感。

在“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的教学中投影:

(1) 计算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长。

(2) 试估算AC的长大约是多少?

计算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时,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原来所学的数不够用了, 多少的平方等于2呢?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读一读“无理数的发现”, 加深对无理数的认识。

当然学生在探索中, 不可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完成前辈数学家们用多年的时间总结出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但也要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 他们才不会失去探索的欲望, 去查阅资料, 去获取知识。事实上, 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起来, 就会自觉地去查阅资料,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学”。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他所要表达的是他只对自己不知的事物感兴趣, 人类正是靠对“无知”的好奇、探索、认识世界。

摘要:数学教学中, 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本文据此对初中数学教学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成功感,自信心,求知欲,引导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第9篇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 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 使学生想学、善学。因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 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 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首先, 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 关爱每个学生;其次, 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最后, 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 一定不能摆着一副严肃僵硬的表情, 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 从而感染学生们, 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二、构建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 兴趣激励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 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引起认知冲突, 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 初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三是拓展课外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 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 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 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 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 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读书方式, 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初中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 只要老师适当加以引导, 绝对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景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够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方式。学生们一旦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就能够主动思考, 与此同时,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三、创新教法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 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辨证统一的,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方法是数学的行为,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 数学规律的发现, 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 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在初中数学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乃至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四、创新教学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 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 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三大障碍。第一, 打破思维定势;第二, 要打破思维惯性;第三, 打破思维封闭。如何来打破这三大障碍呢?这就需要我们取多向思维方法。通常我们都是用顺向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其实还有逆向思维, 也叫反向思维。除了逆向思维以外, 还有转向思维, 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 后向思维, 由上而下的思维, 由下而上的思维, 这些都是创新思维。

五、积极的课堂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评价要“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这是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但是, 教师也不能为了激励而激励, 评价一定要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 再进行鼓励引导, 这样才是最富有价值的评价。

总之,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一定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创新, 总结吸收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 然后将其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 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并且能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最终提高数学成绩。

摘要:创新教法是今年来教学活动中的热门话题, 以创新的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限制, 创立结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 达到因材施教, 因地施教和因人施教,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从创新手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赵玉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4)

[2]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4)

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第10篇

一、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传统思路

应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个很新的事物, 前几年出现的“讲学稿”式的数学教育模式, 还有杜郎口教育模式都有一些自学的味道。但是感觉始终摆脱不了老的教育影子。因此, 要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就要把培养学生自学定义为一场教育改革。首先, 打破传统的“增加学习时间, 增加练习数量”的教育思路。老实说, 初中功课已经相对较多, 数学老师必须把课堂题目的数量降下来, 把作业的数量降下来, 让学生有进行预习和自学的时间, 才有学生去进行预习和自学的可能。必须指出的是, 要真正的减少作业, 把时间还给学生, 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时间重组。

二、明确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是使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阶梯。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 在教知识之前, 首先明确你要指导学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学习动力指导:包括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诱发其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能力。 (3) 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能力。 (4) 指导学生课堂表达的能力。 (5) 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作业的方法。 (6) 指导学生复习的能力。

3. 学习品质的指导和学习氛围的塑造: (1)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主见、有毅力, 做到锲而不舍, 有始有终, 克服困难, 直至成功。 (2) 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能专心地学习, 努力打造班级甚至年级中你追我赶的气氛。

三、教师课前指导预习, 关键是学生的执行力

课前自学, 即学生预习阶段, 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的关键一环。是否预习, 预习的效果如何, 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要求学生预习, 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2.要具体指导学生预习。

3.以检查促进预习的执行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或者运用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体系进行监督。

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抓住了这一环节, 就等于学生从被动的学开始转化为主动的学。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可以更快地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 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教师课堂关注自主学习, 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学, 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依然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 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建立小组竞争课堂模式, 但不拘泥于“模式”, 抓住课堂的根本:学生的主动参与。首先我做的是把班级合理地划分为八个小组, 建立一套可行的小组评价机制和小组监督机制。数学课堂主要以小组为依托展开教学。一堂课把评价转嫁在小组上, 使得小组的同学积极思考和发言, 为小组争取荣誉。

2.问题的开放性设置。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对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造。

3. 人人可做小老师, 方法结论都共享。课堂上, 老师不妨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来讲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来点评学生的黑板演练;让学生对同一问题, 进行多种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来进行一堂课内容的总结。这种方式促使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实施一定的时间后, 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4.教师点拨, 深化探究。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老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 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及教法研究 第11篇

一、微积分的教学

微积分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变量、函数及其初步应用。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微积分?

首先要不断加强变量概念的教学,树立“以变量为思维对象”的观点。要适应微积分的学习,就要加强变量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逐渐熟悉变量,善于观察变量,思考变化过程。在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概念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将变量及其变化讲解清楚,对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加以逐步剖析,使学生能把握变量数学的研究方法。

其次要充分注意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的研讨方法,不断提高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认识。由于微积分起源于力学的一些问题(如确定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和一些古老的几何问题(如作曲线的切线,确定曲线形的面积与旋转体的体积等)。因此,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充分由实际问题阐明微积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抽象概括为纯粹形式的微积分问题,即由实际问题提取数学模型引进微积分的概念,并进一步摆脱对这一概念的力学、几何学方式的提法,提高到对一般函数的讨论。例如,关于导数概念,教学中可以首先通过瞬时速度的物理量和切线的斜率来引进和阐明,再从中提取出广义的数学模型——函数的变化率问题。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导数的本质并学会运用这个概念,还要通过习题,不断对学生明确能够用“增量”的比值来描述用以表征变化快慢的一类其他物理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以不变代变,再求极限来定义变化率的思想实质,加深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二、极限的教学

在极限的教学中必须首先从知识内容入手,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找出重点,抓住关键,结合实际例子揭示出极限内容和极限方法的实质,并反复应用到有关问题的讨论上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能由直观描述逐步上升到用数学术语准确叙述极限概念,并能用简明的数学符号把它表达出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再联系初等数学里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如圆周长、圆面积的求法,矩形面积,相似三角形定理,圆心角与它所对的圆弧的关系,棱锥的体积以及开方问题),用极限方法加以补充,那么学生在学习极限理论知识时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函数的极限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在讲解函数的连续性时配合图像作适当解释,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三、导数与微分的教学

在导数与微分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从学生已熟悉的圆的切线开始引入,再去定义任意曲线的切线:割线的极限位置,即切线是与曲线交于重合点的直线。这样就把切线的求法与极限联系起来了。最后再把函数的导数定义概括出来,得到求函数导数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按部就班的训练,熟练掌握以后,才可以逐步简化微分运算的过程。在教学中及时向学生说明研究函数的导数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完求一般函数的导数方法后,就立刻转到用初等函数的求导方法求具体函数,特别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上。注意结合应用和练习,能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加强对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熟练技能,记牢公式,在以后学习积分时,就不会发生概念的混淆与计算上的困难。在进行求导公式推导的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到了一定的时间,可以把主要推导线索阐述清楚,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把公式推导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牢固地记忆和正确运用公式。

在导数与微分的应用的教学中,先学习中值定理,再利用导数讨论函数图像画法,研究函数的增减性区间,函数的极大极小值与最大最小值后,那么将会发现只需要很少几个特殊点就能够勾画出函数图像的大致轮廓。最后利用导数进行微分近似计算,注意对学生进行近似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

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定积分是导数的原函数,它的运算就是微分的逆运算。把定积分理解为一个数量,使学生理解定积分概念和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在积分的应用上要使学生善于利用定积分概念,先把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上的积分形式,给予解决。还要把立体几何中柱、锥、台、球的体积公式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难点解答下一篇:公司治理之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