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建设范文

2024-06-16

总体建设范文(精选12篇)

总体建设 第1篇

阜新市作为辽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背靠内蒙古、面临渤海湾、西出京津冀、东邻大沈阳,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2001年以来, 经济总量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逐步构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经济格局, 初步形成“十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战略。与蒙东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 将加速提升阜新的经济实力。同时阜新玉龙新城、皮革新城、沈彰新城等新城区规划对城际轨道交通的需求也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规划项目。

阜新地区现状铁路布局较简单, 共有新义线、大郑线2条辅助干线引入, 新义线目前为单线Ⅱ级铁路, 技术标准低, 牵引定数不统一, 运能有限;大郑线刚刚完成改造, 阜新境内仅有彰武、泡子、章古台站和阿尔乡站四个站, 且大郑线以通过运量为主。

阜新区域路网功能定位

根据阜新市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阜新市物流规划布局等因素, 借鉴国内外城市铁路交通发展经验, 统筹考虑干线铁路、高速铁路、地方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公路等交通网布局;在充分分析区域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 注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和合理分工, 从而科学预测阜新市地区客货流量;从适应和引导城市发展、全面提升铁路交通服务功能、以打造辽西蒙东铁路交通枢纽角度出发, 提出阜新区域路网客运铁路通道和阜新区域路网货运铁路通道规划。

规划的阜新区域路网涵盖了既有铁路、在建铁路、规划铁路和城际轨道四部分, 企业专用线作为路网的补充。其中既有的新义线和大郑线研究年度以货为主, 兼顾客运, 从路网结构、主要功能上分析, 本次暂归属为货运通道。以下对主要铁路进行功能定位。

阜新区域路网客运铁路通道

京沈客专

京沈客专设计速度350km/h, 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沟通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的重要客运通道, 亦是连结华北、华东、中南与东北经济区的纽带。同时对阜新市而言主要功能是提升阜新市的经济地位, 实现了阜新市2h直达北京, 0.5h直达沈阳的通道位置。

城际轨道交通

结合辽宁省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与阜新相关的城轨包括阜新-盘锦-营口-庄河、阜新-义县-锦州和阜新-通辽3条城轨, 形成“六”子布局, 以阜新为核心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其功能是以沈阳为东北经济中心, 将辽宁省内的14个主要城市形成城市群,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网络, 实现沈阳为中心城市群同城效应。

阜新区域路网货运铁路通道

新义线 (既有)

新义线是锦阜高铁路扩能中的一段, 锦阜高铁路主要功能是作为巴新线的后方通道, 带动阜新市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主要承担的功能:一是满足阜新市“十大产业集群”的货物集疏;二是承担通过运量, 由巴新线运往锦州地区电厂及锦州港下水的煤炭;三是承担平煤集团、凌钢销往沈阳地区的钢铁、煤炭等。

大郑线 (既有)

大郑线通辽西至大虎山段 (简称南大郑线) 起于沈山线的大虎山站, 南大郑线承担黑龙江西北地区、各口岸与吉林西部、辽宁地区的客货运输, 兼顾沿线各站客货运输需求, 是连接辽宁、内蒙古和吉林的重要通道, 在路网中具有重要意义。

巴新线 (在建)

巴新线主要的功能定位是一条连接内蒙与辽宁的重要的煤炭能源运输通道, 承担阜新市煤化工基地内煤制气等项目的煤炭供给。

阜盘铁路 (规划)

阜盘铁路的主要功能定位, 是蒙东地区煤炭能源输出的新通道, 也是满足辽西城市阜新与沿海城市盘锦的经济交流, 是以货物运输为主的地方铁路。

客运铁路通道规划方案分析

客运线路走向

该项目线路自北京铁路枢纽北京站引出, 经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沈阳市, 利用既有秦沈线引入沈阳北站, 线路全长705.15km。在阜新段路径是西从阜蒙县紫都台乡进入, 经阜蒙县七家子乡、王府镇, 细河区四合镇、阜蒙县阜新镇, 新邱区长营子镇, 阜蒙县沙拉乡、大巴镇、苍土乡, 从阜蒙县十家子镇引出, 在阜新境内89.8km。设计时速350km/h, 项目建设期4年, 总投资1042.2亿元, 在阜新段投资130亿元。该项目主要功能拉近了阜新与发达城市的距离, 极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阜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为三段, 一段是阜新-盘锦-营口, 该线呈南北走向, 自阜新北站引出, 向南经阜新新民镇, 锦州北镇, 盘锦的盘山接入盘锦, 再向南经营口、大石桥, 线路全长175km;二段是阜新-义县-锦州, 该段呈南北走向, 属城轨联络线, 自阜新北站引出, 由北向南并行新建新义线, 经清河门北、锦州义县, 终点是锦州南站, 全长105km;三段是阜新-通辽, 该线呈南北走向, 自阜新北引出, 经内蒙古库伦旗引入通辽站, 线路全长195km。

重点客运车站布置

京沈客专车站-阜新北站

阜新北站是京沈客专上的客运站, 位于阜新站北部, 主要承担阜新市进京客流和北上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客流, 同时作为城际客流的中转站, 其车站的布置是体现阜新市重要经济地位的风向标。

城轨车站-清河门站

阜新皮革产业基地坐落于阜新市清河门区, 产业基地建设将带动人口的聚集, 形成30万人口的皮革新城, 因此阜新市规划的城轨在清河门区设重要的城轨站清河门。

客专联络线-彰武站

彰武站是大郑线上的中间站, 规划的通辽至京沈客专联络线经过该站, 阜新市板材家具产业基地落户彰武, 同时彰武新城建设是阜新市重点建设项目, 新城人口的交通问题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 因此将扩建彰武站, 满足彰武新城的旅客的出行需求。

货运铁路通道规划方案分析

阜新区域路网货运铁路通道, 结合既有和规划情况, 阜新地区基本形成“一横两纵”区域骨架货运路网和两个铁路枢纽站。“一横两纵”其中“一横”是新义线, 属锦阜高铁路扩能改造中的一段, 2015年完成扩能改造, 实现双线重载运输;“两纵”分别是大郑线和巴新线-阜盘铁路, “一纵”大郑线是大齐通道的一部分, 以通过运量为主, 已纳入沈局电化范围;“二纵”是巴新线-阜盘铁路, 巴新线是蒙东煤运通道, 阜盘铁路则是下海通道, 同时满足阜新产业基地利用港口集疏的需求。

货运线路走向

新义线线路

本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和锦州市境内, 线路起于大郑线与新义线接轨的新立屯站, 经阜新市的新邱区、太平区、海州区、清河门区, 终到锦州市的义县, 既有线长125km。其中阜新境内102km。

大郑线

南大郑段线路南起于沈山线的大虎山站, 向北途经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阜新市阜蒙县、阜新市彰武县, 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尔沁左翼后期、科尔沁区, 终点为通辽南车站, 正线全长255km, 其中阜新境内99km。

巴新线

巴新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境内, 线路起点新邱站, 向西北经由阜新市新邱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通辽市库仑旗、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 终点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春成集团吉林郭勒煤田矿区附近的巴彦乌拉站, 线路全长487.810km, 在阜新境内60km。

阜盘铁路

阜新至盘锦地方铁路位于辽宁省西部, 经由阜新、锦州、盘锦等市。线路起自巴新线沙扎兰站, 经佛爷岭、石家沟、北镇、红旗、薛家铺, 终到盘锦疏港铁路的小胡站, 利用盘锦疏港铁路至金帛湾站, 线路全长175.588km。其中阜新境内47km。

重点货运车站布置

阜新站

阜新站是新义线上较大货运站。站内货场有货物线3条, 以到发煤炭及散装货物、成件货物为主, 站内专用线衔接28家企业, 其中主要有阜新发电有限公司专用线、阜新市电石厂专用线、阜新环峰矿业有限公司专用线等。

研究年度, 阜新站以煤炭运输为主, 通过表1可见, 阜新站作为阜矿集团主要装车站, 近几年运量增长明显, 主要供给沈阳地区的热电厂等耗煤企业, 及辽南地区的港口、热电厂等, 在经济快速发展, 电力等企业对煤炭资源需求量增长的前提下, 预计2020年发送980万t, 到达555万t;2030年发送1020万t, 到达670万t。阜新站历年来发到运量及研究年度预测运量见下表1。

单位:万t

新邱站

新邱站是新义线上的中间站, 也是巴新地方铁路与国铁的接轨站, 办理客货运业务, 车站货运量分布在车站货场及专用线, 专用线运量占大部分;站内衔接阜矿集团专用线、阜新粮库专用线、木材厂、阜新大鹰水泥厂等9条专用线。2010年全站发送量73.8万t, 55%去往辽西地区, 45%发往沈阳方向, 其中煤炭59.2万t, 金属矿石7.1万t, 水泥6万t, 其它1.3万t。到达量26.5万t, 60%来自义县方向, 其中煤炭5.6万t, 矿建11万t, 非金及金属矿石7.1万t, 还有木材、粮食等2.5万t。

研究年度, 本站到发运量增长明显, 阜新煤化工项目选址新邱南侧, 接轨新邱站。其中主要企业运量如下: (1) 大唐国际煤制天然气项目计划在新邱接轨, 该项目燃用巴新线到达的白音华煤田的原煤2050万t/年, 发送的副产品焦油、石脑油、粗酚、硫磺、硫铵等, 年产量分别为50.9、10.1、5.8、11.4、19.2万t, 合计97.4万t, 考虑采用铁路运输。 (2) 新邱接轨的阜新矿务局热电厂也有扩建规划, 新建2×30万千瓦机组, 年耗煤200万吨, 110万t来自巴新线。 (3) 金德利热源厂, 建设规模为2×72MW热水锅炉, 年耗煤量11万t, 煤炭来自锡林郭勒盟及霍林河地区;近期建设规模为6×72MW热水锅炉, 年耗煤60万吨;远期年耗煤100万t。这样一来2020年新邱站发送147万t, 到达2321万t;2030年发送175万t, 到达3145万t。

单位:104t

结语

研究阜新市铁路建设总体规划, 是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撤销、分别成立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背景下, 阜新市行使政府职能, 积极参与铁路投资建设的重要尝试。阜新铁路建设总体规划, 是在国家路网客货分离的理念上, 充分考虑阜新市产业基地的发展与铁路货运通道的结合, 新城建设与客运通道的匹配, 自主参与铁路区域路网的规划, 对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 吸纳社会资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县政风建设总体方案 第2篇

通过集中整治政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县乡两级政府和各部门执行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明显提高,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和企业对政府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整治“八个突出问题”。针对全县各行政单位和公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政风建设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1.执行力弱。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反映迟钝,落实不力;对重点、难点工作,缺乏勇气,不敢碰硬;不能创造性地解决矛盾和问题。

2.权力运用不当。违背依法行政原则,滥用职权,越权执法,将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人为放大自由裁量权;违反法定程序,执行法定职责带有明显的选择性、随意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

3.形式主义。落实上级要求单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流于形式;办事情不求实效,热衷做表面文章,大轰大嗡,简单工作复杂化,不计行政成本。

4.推诿扯皮。对县领导批示事项不落实、不回告、不办结;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即可解决的问题,不是主动承担责任、相互补台,而是文来文往、推来推去上交矛盾,使问题久拖不决。

5.办事效率低。审批流程不清晰,办事环节繁杂,超时限审批,或人为设置障碍,明办暗拖。

6.吃拿卡要。在服务和管理中乱伸手,索取、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财务,不送礼不办事、收了礼乱办事。

7.对企业和群众态度冷漠。对待企业和群众“生、冷、硬、撞”,让企业和群众感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8.纪律松懈。工作时间无故迟到、早退,脱岗办私事;东走西串,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上网炒股票、玩游戏等,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二)监测重点单位和窗口。在全县政府系统全面开展政风建设的基础上,重点监测与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具有审批、执法和服务职能的单位和窗口(具体名单见附件1)。

(三)跟踪重点项目。对涉及全县发展战略、投资的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对其审批等过程进行监督、监测,发现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全县招商引资和大项目的推进落实

三、组织领导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监督,严肃整治”的原则,开展2011年“政风建设年”活动。为加强领导,成立县政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风建设年”的组织领导工作。

工作人员从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审计局、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县直机关工委、县纠风办、县改善办等部门和单位抽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政风建设年”工作的综合协调、推进落实、督办检查等工作。具体负责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研究制定政风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政风建设工作的考核、检查、验收和效果评估等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是“政风建设年”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组建“政风建设年”具体工作机构,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专门负责,可参照本方案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和本单位政风建设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同时接受县政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

四、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县监察局负责对小组成员单位报送材料的梳理、汇总,制定考核指标,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进行明察暗访,收集存在的问题,对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将活动开展情况向县领导小组反馈。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联系整体工作的协调。

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对各单位和部门进行适用法规和程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将发现的问题报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被处分干部的工资降档和辞退手续工作。

县审计局负责对重点监测部门和窗口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健全各项审批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抓好督查考核,营造创优氛围。

县广电局负责报道政风建设检查情况,宣传政风建设年活动的目标和成果。

县直机关工委配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监测部门和窗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和教育,组织抓好党的思想、组织建设。

范文网【】

县纠风办和改善办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纠正不良作风,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接受群众的检举、申诉,并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相关情况。

五、工作措施

(一)开展自查自纠。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根据《方案》确定的重点整治问题,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找准政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整改,及时纠正。

(二)制定行为规范,强化约束。针对政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行政行为规范和制度,明确提出政风建设所提倡的规范和标准,所反对和整治的现象和问题,形成用制度规范政风行为,靠制度加强政风建设的有效机制。

(三)开展服务对象评议政风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企业评政风”、“外商评政风”、“代表委员评政风”等专项活动,对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进行政风建设民主大评议,并打分排序,通报全县,依靠公众舆论和民主的力量强化政风建设。

(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在县电视台开设“政风建设年”专栏或专题节目,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政风建设年”专栏,并设置政风问题投诉箱,开展“论政风、树典型”活动,强化舆论监督。定期在县电视台公布政风建设方面情况,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正气。

总体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评估;制度建设

引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与此同时,土地利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评估非常有必要。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因此,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此内容展开分析。

一、规划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定位作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概念

所谓的规划评估,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规划土地利用这一阶段中,以规划目标为标准,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定期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规划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影响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判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科学合理,通过监测和分析两项工作,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节约土地资源。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定位作用

由于编制工具还不够完善,专业技术单位在利用其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对主观、或者不够严谨的现象,从而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加之要预测未来15年土地的利用与发展,每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给引导需求”的用地机制,满足规划实施方面的需求,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演变的特点

近几年,我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本文对国家近几年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时间上分析,在每轮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前期,都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此作为依据,指导开展下一轮规划修编;第二,从制度演变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逐渐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实施评估的时间已不再局限于修编工作前期,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定期评估,同时其主体以及流程等内容逐渐有了明确的规定。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所具有的特点

第一,分级审批。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评估、修改等工作的成果,均需对应其行政级别和城市规模,向有审批权限的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或市级人民政府上报并等待批准,只有取得审核批文的正式成果才可以作为规划执行的法律业务依据;第二,服从上位规划。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进行编制。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环节:第一,建立评估制度的机关必须是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研究现有法律规章、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及时制定并出台具有操作性的规划评估工作细则,指导下级部门开展工作;第二,各级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规划评估制度的主体,应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通过法定采购程序,委托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单位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以保障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设计中长期目标

(一)长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长期目标主要有:第一,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目标实现。第二,让评估制度成为我国土地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中期目标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监督和考核机制,组建专业的评估团队。

(三)短期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的短期目标是:开展评估试点工作,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累积经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工作体系

要想有效地开展评估工作,则建立健全的工作体系显得非常必要。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省市县分级开展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从而确保辖区内的土地得以有效利用;(2)实施评估内容设计和评估方法的选取。评估内容与评估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土地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具有实施滚动调整、完善追踪决策的弹性,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准确的评价能够增强规划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

(二)制定明确的评估原则

为确保工作科学合理,在开展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原则,并依据具体的原则进行工作。制定评估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定量分析和定向分析两者结合;第二,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两者结合;第三,系统性和综合性两者结合。比如客观真实原则,在开展评估工作的时候,应该采用依法公布的最新土地利用数据。只有评估基础资料真实、可靠,才能客观反映出我国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寻找到规划与现实的差距,进而增强规划的预测能力。再比如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开展评估工作过程中,多方听取其他意见,尤其是发改、水务、交通、林业、农业、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收集、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涉及的其他行业产业规划,使之与评估工作相互指导、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在有制度可依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庆,陈利根.长株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3(6):245-253.

国内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模式分析 第4篇

智慧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数字化、信息化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的建设, 能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促进产业转型发展。2012年12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 》。截止到2013年8月5日, 确定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 有路网及交通出行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智慧交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目前, 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佛山等多个城市先后开展了智慧交通建设, 其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模式已成为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成败的关键。

2 智慧交通特征与发展方向

2.1 智慧交通特征

智慧交通是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可感知与可交互的特点, 促进交通管理精细化、交通运输一体化、物流服务产业化、出行体验智慧化, 实现“智”于管理, “慧”及民生, 人、车、船、路、港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智慧交通不同于数字交通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全面的感知互联、应用与服务更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化决策分析。

2.2 智慧交通发展方向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 通过智慧交通实现“五化”。

(1) 基础支撑平台化:通过IPV6、4G等新型网络技术应用, 大幅提升智慧交通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形成智慧交通物联网平台。

(2) 部门信息共享化:利用云计算搭建智慧交通云平台, 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使信息处理“智慧”化。

(3) 交通拥堵缓解化:通过RFID车辆识别 (为车、船安装电子标签) , 动态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动态交通诱导。

(4) 出行服务便捷化:重点通过扩展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提升出行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5) 行业管理精细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为行业管理提升辅助决策, 提升行业管理精细化水平。

3 我国智慧交通模式分析

智能交通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是近年来国内智慧城市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重点, 在信息采集、交通设施控制、行车管理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均已建成了相应系统。但是在智慧交通建设模式方面国内还处在探索阶段, 通过近3年建设, 智慧交通建设总体架构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3.1 独立建设模式

北京市交通委及交管局各自搭建自身的交委云和交警云, 建设自身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中心, 都部署在本单位, 并向发改委、经信委等单位提供报表所需的统计数据, 以及部分公众信息服务需要出行结果数据。典型代表城市有:北京、深圳、广州、珠海、西安。

独立建设模式总体架构建设模式采用“分级建设、分级管理, 数据分级存储”的模式, 具体如下:

(1) 交通委、交管局各自系统由各自建设, 统一以智慧交通郭明义上报, 系统和主机存储部署在各自单位。

(2) 交通委、交管局的原始数据分别存储在各业务系统所在的基层单位, 并按需分别上传至各自的指挥中心中, 作为各自单位的对外数据资源中心。

(3) 交通委与交管局之间通过逐步建立接口交换各自需要的相关数据, 以提供加工后的数据为主, 在违法名单、视频等方面提供原始数据。

(4) 按照经信委、发改委等各委办局需求, 将其报表以及统一对外出行服务网站所需数据, 由各自单位分别将结果数据发送至上述相关单位。

3.2 数据大集中模式

北京市行政体制结构较为特殊, 由一个大单位汇集下属各单位的业务数据, 形成自身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各业务系统建设由下属各单位建设, 也都部署在本单位。典型代表城市:上海、乐山。

(1) 交警总队、交港局等单位负责各自业务系统建设, 系统主机和存储依然在各业务局单位。

(2) 业务数据和动态数据上传至市交通信息中心, 目前主要集中于有关于全市交通路况方面内容。至于公交等运输方面内容, 鉴于与交管局之间关系问题, 数据质量和上传一直不是特别通畅。

4 模式优缺点分析

在智慧交通总体架构的研究方面,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以下是智慧交通各自独立建设模式和数据大集中模式在体制、建设资金、推行难易、运行效果、日常后续和数据质量、有效利用、带宽要求方面所存在优缺点的一个简明对比, 见表1。

面对智慧交通系统的大数据, 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传感器、摄像头、感应线圈等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众多大数据。智慧交通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分析多源的数据, 从而可以智慧识别交通条件、评估点到点耗时、提供替代路径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在智慧交通总体架构方面我们应采取大数据模式, 但经过上述综合多方面考虑因素以及实际经验, 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模式是趋势, 但目前推进相对较为困难。

5 结语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 越来越多城市将智慧交通建设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 也都提出了结合自身需求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但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较难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战, 独立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类智慧交通模式发展的总结, 为各省市智慧交通建设在顶层规划层面提供支撑。

摘要:智慧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有效手段之一, 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架构分析, 提出了2类智慧交通总体建设模式, 并分别分析了其优缺点, 为我国其他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交通,总体架构,运营模式,智慧城市,信息交互

参考文献

[1]钱小鸿, 等编著.智慧交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大力发展生态智慧交通[J].物联网技术, 2011 (6) :12.

[3]孙怀义, 等.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 2011 (S1) :28-35.

[4]人物访谈.引领智能交通开启智慧未来[J].交通标准化, 2011 (2) .

[5]梁军, 黄骞.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J].地理信息世界, 2013, 11 (1) :81-86.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第5篇

董家镇柿子园小学 2 0 1 6.0 9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历城区柿子园小学位于历城区的最东部,是历城区教育的东大门,2012年评为历城区文明单位。柿子园周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东南面有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子崖和谭国故城遗址,东面的平陵城遗址是济南城的前身,可以说,我们的家乡就是古代济南地区的重心所在,是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蕴藏着济南地区一部系统的古文化、古城史,同时也是山东古文化史的一个缩影,从这里就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脉搏。把龙山文化等传统文化和农村教育城市化进行嫁接,是柿子园小学小学的立身之本。

几年来,学校积极研究解读龙山文化的包容、合作、和谐、创新核心思想,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以龙山文化为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创新是教育的灵魂”的办学理念。点燃梦想放飞未来,走文化立校、和谐发展的办学道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特色,提升办学的品位,把柿子园小学成功打造为地方名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从本校实际出发,以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神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师生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有更科学、更深刻的认识。

1、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A、物质文化:

以净化、绿化、美化为起点,结合学校硬件建设,创建清新精美,充满生机,富有启迪性,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独特性的全方位校园文化环境。

1粉刷教学楼、围墙、教室,贴墙砖,贴地面砖,在教室内悬○挂展板。

2在道路两旁树立学校工作宣传栏,教学楼大厅美化。○3建立生态校园。绿化,美化,教学楼一楼立志文化,二楼感○恩礼仪文化,实验楼一楼安全文化,二楼孝文化,增强学校文化氛围。

B、制度文化:

管理制度化,校园活动校本化,规范化,打印成册,人人明白。

2、精神文化:从校训,校歌入手,树立离自己特有的校园精神,培育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校风:勤学、求真、明礼、奋进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我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扎实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来体现学校文化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文化场和文化力,早就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形成我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1、组织领导: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及实施工作。

2、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总体规划结合起来,积极同办学单位协商,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实行三方结合的局面:以办学单位为主,向上争取一块,自己解决一块的方式完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张宪林 徐业庆

成员: 赵金东 苏士凯 李园园

李 颖 李延东 王莹莹

董家镇柿子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办学思路: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办学思想: 文化立校 和谐发展 办学方法: 以人为本 科研兴校

办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学校精神:点燃梦想 包容合作 创新和谐 放飞未来 办学目标: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办学策略:提升教育质量提素质

发展教育品牌抓特色

校 训: 科学发展 和谐校园 校 风: 诚信明理 勤奋创新 教 风: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学 风: 勤学好问 多思精练 班 风: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 为校争光

校 歌:<<启航>> 学校愿景:让学生愉快学习 让教师幸福工作

让学校和谐发展

董家镇柿子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资金预算

1.粉刷教学楼、围墙、教室:10000元 2.贴墙砖,贴地面砖:12000元 3.教室内悬挂展板:6000元 4.宣传栏,教学楼大厅美化:5000元 5.建立生态校园,绿化,美化校园:30000元

6.教学楼一楼立志文化,二楼感恩礼仪文化,实验楼一楼安全文化,二楼孝文化:8000元 7.制度文化:1000元

柿子园小学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校班级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环境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确定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名单:组长:班长、中队长,副组长:各班委,组员:全体同学,指导:班主任,任课老师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积极进取的班风。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4、利用教室宣传栏、特色墙、红领巾角等阵地,抓好班级硬文化建设,创设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具体实施方案

1、班级硬环境建设。

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同时,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1)设卫生角,图书角等红领巾角。

卫生角: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保持教室整洁尤为重要。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卫生角,每天由值日生将卫生工具正确摆放,做到整洁,有序;同时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贴于墙上,并定期根据季节更换,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健康知识,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图书角:书籍人的是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班级构建了图书角,由每位同学捐出2-3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归类摆放,从而方便学生借阅图书,更好地扩充他们的知识量。

(2)布置班级宣传栏。每月根据学校主题,认真制作主题鲜明的手抄报,电脑报等,精心布置班级宣传栏。

(3)教室墙壁开辟出一块班级特色文化园,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展现个性,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是美术作品、感悟日记,体验心得、读书笔记,书法,或者摄影作品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让他们了解到班中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看到他人的优秀,以更谦虚的态度,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同时,特色园的建设也激发了学生更好地创建班集体的热情。

(4)室外环境布置。结合本班特色文化的主题,要求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奋斗目标,未来理想,用自己的才智,创意认真布置各人档案袋,将其张贴于教室外墙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计划,拿出好的表现,同时定期进行学习情况小结,合理调整自己的档案袋,起到督促作用。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本班开展了“拼搏向上,成就梦想”班级文化活动,结合毕业班的特点,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自主管理,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在学习上激发更大的热情,为现在的学习注入更大的动力,使整个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团结一致,为同一个理想努力奋斗.(1)制订班级公约(誓词)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让学生自主管理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充当主人角色,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爱护集体的荣誉,并在学生中实行自主管理制度:同学的文明礼仪,学生自主督促;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卫生角,学生自己整理;班级宣传栏,学生自主布置;班级纪律、卫生,学生自己评比;设置"好人好事"记录本,让学生把自己为班级做的好事登记上,由班干部定期评比;同时成立自学小组,每小组由4-5个程度相当的同学组成,共同讨论一些难题,互相帮助,交流学习心得,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并在班中实行作业评分制,由学习委员和班长进行监督,每日作业得到优秀的同学及作业进步明显的同学都将在评分表中进行记载,老师每月进行一次总结,选出记载最多的前十名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并对不足提出建议。

(3)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帮助部分学生纠正不良习气。例如,有的学生做事责任心较差,对班级卫生工作马虎应付,甚至逃避值日。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处罚,但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采取一些灵活的激励措施奖励那些负责任者,可以是小组奖励,宿舍奖励,或个人奖励。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物质奖励,也可以口头表达,精神奖励,也可奖励学生喜爱的活动。这样做就达到了既奖励先进又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4)开展各类班级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晨会。每周利用两节晨会课进行“讲故事,励心志”活动,每月评出一名“故事大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歌曲,调查汇报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如“红领巾文明督导队”、尊老敬贤的“童心小队”、“学当一天家”、“环保小卫士”、“争啄木鸟行动”、“管好自己的小天地”等。

班级公约:

1.班级成员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班级权利和履行班级义务。

2.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3.认真预习和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字迹端正,质量高,不拖拉,不抄袭。

4.学会交往,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团结同学,协作创新。

5.诚实守信,不撒谎,不骗人,做错事敢于承认错误。

6.用餐文明,不讲话,不打闹,不浪费饭菜,饭毕清理桌面。

7.在班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保持教室整洁。

8.保证学习环境安全安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在教室内从事体育活动,课间不追逐打闹。

9.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以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时首先做自我批评。

10.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劳动和实践活动.柿子园小学小学班级文化

幼儿园班级起名:

托班(豆豆班)

小班(芽芽班)

中班(苗苗班)

大班(朵朵班)

小学班级起名:

一年级(梦想班)

二年级(包容班)

三年级(合作班)

四年级(和谐班)五年级(创新班)

六年级(未来班)

梦想: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们生活工作动力的源泉。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包容:包容,字面的意思宽容、容纳。“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这是说大自然的包容。可见,包容无处不在,包容必不可少。对于人而言。我想,应该理解其实质。一是包容就是“仁”,就是爱人,就是要用心去爱每一个人,这是大爱,也是孔老夫子的传家宝,只是不少人都忘了,被金钱冲昏了头,因而只想到了自己,学会了与人计较,自然就没了包容。这是可怕的。而包容就是和谐,就是与万物同生长,这需要更宽大的心胸。

合作: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方式。1.共同创作。2.共同从事。3.依法制作。4.合奏。5.谓书画诗文等合于法度。

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

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 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形)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总体建设 第6篇

关键词:教育;云机房;建设;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4

云是对网络、互联网的形象比喻,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计算模式。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将IT相关的功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具体技术、没有相关知识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服务。云计算具有高可靠性、高通用性、可扩展性、动态配置和经济性的特点,要求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弹性、扩展性、自动化、数据移动、多租户、空间效率和对虚拟化的支持。那么,教育云机房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良好的总体构架的设计呢?

1了解云机房的总体架构设计的重要性

架构相当于一个蓝图或者是一个框架,云机房的总体架构设计也相当于给它画一个蓝图,搭一个框架。一个没有总体架构设计的机房,很难算得上是一个标准化和定位明确的机房。

在分析云机房的总体架构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云计算的总体架构,有人认为,云计算架构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部分。在服务方面,主要提供给用户基于云的各种服务,它包含3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在管理方面,主要以云的管理层为主,功能是确保整个云计算中心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和被有效地管理。

类似的,进行云机房的总体架构设计时,我们当然要考虑它提供什么服务,管理什么范围,如何设计,如何定义,用户需求如何,我们如何定位,并且照顾到硬件架构(网络、主机、存储等)和软件架构(系统、应用、平台等)等方方面面。

例如:其为满足云计算服务弹性的需要,长城电子公司云机房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总体架构设计。模块化机房包括集装箱模块化机房和楼宇模块化机房。集装箱模块化机房适用于室外无机房场景下,减轻了建设方在机房选址方面的压力,能将原来半年的建设周期缩短到两个月,而能耗减半,可适应极端恶劣环境。楼宇模块化机房采用冷热风道隔离、精确送风、室外冷源等领先制冷技术,适用于大中型数据中心的积木化建设和扩展。

可见,一个好的云机房总体架构设计,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时间上的节省,更是服务和效益上的提升。

2云机房建设总体架构设计的现状

云计算因其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强的特点,得到了各界的热捧。各地的云机房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特别是教育系统,一直对云技术青睐有加,云计算的特点决定了它比较适合在学校等环境中使用,一是因为教育系统缺乏资金来源,只能依靠政府资助,而云能降低成本;二是因为目前的云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由于硬盘I/O瓶颈造成的云桌面视频播放缓慢的问题,这对办公及学习型的用户来说关系并不大;三是因为教育系统总是对新技术比较敏感。

的确,这几年云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飞速两个字来形容,世界上云技术比较领先的有十多家大公司,如IBM、惠普、威睿、微软等,它们有的在光纤互联刀片矩阵、存储区域网络、磁盘阵列等硬件技术上遥遥领先,有的在云管理及容灾备份平台建设、虚拟化软件等软件技术上一家独大,但总体来说,云技术的竞争还没有到白热化的程度,所以云机房建设的投入成本仍然很高,虽然大家都说后期能带来资金上的节省,可前期的投入也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就以目前最为高调的惠普产品来说,一套装有云管理软件的惠普刀片机柜怎么也得近百万元,对于一个教育单位来说,似乎代价有点高昂。如果要依靠外力进行云管理平台的建设,投入的资金更是无底洞。就像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竞争,我们无法预测谁会赢,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云管理平台中的应用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你怎么能保证现在高昂的投入将来就一定能换来积极的成效呢?

因此,虽然这几年云机房建设很热,但曲高和寡,教育系统很多技术人员都停留在迷茫的观望阶段,真正实施和应用则是遥遥无期。

为什么迷茫,主要是对云机房建设的总体构架设计认识不够,总是停留在原有的认识阶段。知道云是一种新鲜的东西,但头口水总是难喝的,到底路该怎么走,怎么才能不掉到陷阱里,心里没数,自然迈不开步。

3如何进行良好的总体构架的设计

3.1明确指导思想

在进行云机房建设的总体构架设计时,要明确以下指导思想:

(1)实用性与先进性

云机房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要兼顾未来服务拓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程序、设备和材料,以适应云计算弹性的需要,使机房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2)安全性与可靠性

建设云机房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因为它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因为我们可以利用云技术在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方面做很多文章。比如微软云管理平台SystemCenter2012就具有虚拟主机和应用管理、软件部署、流程管理、自助服务、数据保护、服务监控等众多功能,我们在进行总体架构设计时就要规划好、利用好其高可靠性的设置与功能。

(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云机房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使用虚拟化技术,它可以用软件来虚拟出很多硬件的功能,无论服务端、网络设备和客户端都可以虚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我们在设计时,要用好这些特性。另外,在增添软硬件设备时,也要考虑其是否能灵活地配置和方便地扩展,比如是否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是否具有多种接口,是否方便升级等等。

(4)标准化与可管理性

总体构架的设计必须符合国际或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具有智能化和可管理的特性,比如可在云机房建设中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管理和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事件的集中管理和记录功能,以方便故障寻迹、提高维护效率和保证运行性能。

3.2明了用户需求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近日在其文章中,对“云价值”理念进行了明确的表述:“云价值”意味着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云,意味着与合作伙伴协同创新,构筑云计算的“价值生态系统”,为用户量身打造云应用,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云价值”。AMD提出的“云价值”理念说明了一点:只有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进行云建设,才能实现“云价值”。我们在进行云机房建设的总体构架设计时,也必须明了用户的需求。

3.3明晰架构设计

一套完善的云机房建设总体构架设计中,应当包括哪些要点呢?以本人正在着手的杭州市下城区教育技术中心云机房升级改建项目为例,我们一方面进行了中心机房基础设施的改造扩容,建设标准化机房。包括机房基建、设备增加、重新布线、机房环境监控等,并采用UPS、灭火和门禁等装置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在网站系统架构设计、主机系统架构设计、存储系统架构设计和应用平台架构设计上不遗余力,努力将中心机房建成区域“云数据中心”。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在明晰架构设计上的做法:

(1)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坚持区域化、层次化、模块化、虚拟化的设计理念,使网络层次更加清楚、功能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简便。

粮食烘干中心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第7篇

粮食烘干是粮食安全贮藏中重要的步骤, 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粮食生产运输、贮藏、加工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烘干中心是指以机械为主要手段, 利用烘干成套设备, 采用相应的烘干工艺和技术措施, 人为地控制粮食温度、湿度、净度等安全因素, 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 通过降低粮食中的含水量, 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加工工艺流程。

我国地域广阔, 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 年总产粮食约5亿t。据统计, 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烘干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 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在这些损失中, 每年因气候原因, 粮食来不及烘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 自1998年起, 我国连续几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兴建粮食烘干中心。但在粮食烘干的同时, 由于粮食烘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建设的不合理, 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粮食烘干中心”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核心, 它的建设要求科技先进、技术成熟, 总体布局合理、粮食流转通畅、干、湿粮等各个功能分区得当, 在选择合理工艺技术的前提下, 既能适应当前粮食加工生产需要, 又能满足将来长远发展的需求, 为了节约项目用地, 节省项目投资, 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及人员, 尽最大限度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所以, 在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的前期, 首先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目前国内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资料的搜集整理, 借鉴国内外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成功经验, 对粮食烘干中心具体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法和步骤进行归纳总结, 提供粮食烘干中心项目建设决策和项目建设的直接依据。

1 项目的总体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律、法规, 充分了解关于国家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政策,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充分规划项目建设用地, 节省土地资源;节能减排, 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的需要, 按经济区域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设点;优先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交通干线粮食集散地选点建设;根据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发展建设, 对粮食烘干中心进行总体规划;以近期建设规模为主要任务, 综合考虑长期发展的需要;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财力、物力等实际条件, 一次或分期逐步发展实施;本着建设项目节约、节能、高效、环保的原则, 选用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粮食烘干机型号;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存 (简称“四散”) 技术;完善仓储工艺, 满足安全储粮需要, 提高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在建设项目中, 一定要遵循各个环节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因地制宜的原则,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影响, 委托有建设资格的专业技术单位承担项目建设和规划设计工作。

1.1 地址的选择

(1) 粮源充足, 流向合理, 效益显著; (2) 场地具备便捷的铁路、公路和码头等交通运输条件; (3) 拥有经济适用的电源、水源、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 (4) 具有良好适合项目建设的工程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粮食烘干中心不应建设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上的地震中心区;同时避免有地陷、山体滑坡、流沙侵蚀等有直接危害的地段, 以及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不良地区; (5) 避免场地受到洪水、潮水和低洼内涝威胁, 场地的防洪标准也应不低于50年一遇; (6) 符合环保、卫生要求, 远离污染源, 避开易燃易爆场所; (7) 符合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

1.2 建设规模确定

项目建设规模应根据粮源主产区粮食的品种和数量、储粮周期, 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加工周期、运输贮藏能力和市场营销情况等方面因素, 估算出总体仓容量, 并根据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力、市场开拓潜力、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1.3 厂区布局

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服从工艺的要求, 围绕粮食加工储运为主要线路, 以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为核心, 进行干、湿粮等功能分区, 做到物畅其流、有机协调,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应合并建设使用性质相近的建筑, 使厂区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综合协调有机整体。

1.4 设备选择

在设备选择上, 应与生产技术工艺和生产规模想适应, 充分考虑性能、质量、价格、服务等四大因素, 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质量可靠、价格公道合理、服务完善优质的设备。主辅设备必须选用型号配套的合格产品, 优先选用有国家专业质检部门颁发的检测合格证书的产品, 辅助设备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等。

1.5 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认真编写适合本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详细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根据粮源及储备、物流条件等需求分析, 确定建设内容及场址选择, 制定详细工程技术方案, 进行项目投资预算和财务综合评价, 掌握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分析和项目风险分析。

2 项目建设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制定烘干工艺技术方案、设计工艺流程图

准备用于粮食烘干过程中所有事项, 确定粮食加工的先后顺序及粮食流动方向, 按照厂区内装卸、输送、清理、除尘、烘干、检测、计量、储存、打包、检化验、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熏蒸等作业需要, 工艺流程应力求合理、简捷、灵活。在各种加工工艺 (粮食工艺、输送工艺、储粮工艺) 配置中, 一般有以下5个工序组成: (1) 物料准备过程; (2) 物料运输过程; (3) 检测过程; (4) 加工过程; (5) 延续过程。一般用物流平衡图、方块图或者设备简单示意图来表示。

2.2 绘制总体平面布局图和规划设计图

厂区内各种主辅建筑物及其相关设备的相对关系和总体布局, 可以采用三维彩色效果图来表示, 在制定厂区总体平面布局图和规划设计图时, 厂区内与外部配套设施要紧密结合, 如码头、铁路、公路引入线, 动力、通讯线路, 上、下水系统, 都应与厂区的相适应。除烘干设备建设必要的用地外, 还应预留一定的粮食堆晒场地, 同时掌握如下几方面的详细技术资料和数据: (1) 相关烘干工艺流程的所有数据资料; (2) 厂区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3) 加工周期内的外界自然条件; (4) 厂区内地质勘探报告; (5) 厂区内必须的公共设施要求。

2.3 主辅成套设备布局方案和设备布置图

厂区内主辅成套设备布局方案, 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 规划移动设备的使用区间, 配套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条件。绘制厂区内烘干加工成套设备布置图, 表示在厂区和厂房内相对位置和设备间的工作关系。绘制设备布置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粮食应该从烘干加工区的一侧喂入, 烘干后成品从加工区的另一段输出; (2) 必须有足够的干、湿粮储放空间, 一般湿粮存放空间是成品粮的2~3倍, 并保持流转通畅; (3) 设备周围要留有足够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在此前提下尽量紧凑布置, 缩短工艺流程, 减少占地面积。

3 厂区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法和步骤

厂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法和步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前期工作, 需要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等多个部门高度重视。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辅助生产设施, 新建项目的辅助生产设施和公用工程应充分与社会协作。一般分以下5个步骤: (1) 搜集项目建设必要的基础资料; (2) 设计人员到现场勘察场地; (3) 设计人员与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会议, 统一项目建设意见; (4)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技术路线研究; (5) 完成工程图纸的设计工作; (6) 编制项目建设设计任务书。

参考文献

[1]贾奎连.烘干系统在粮食储备库中的运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4 (3) :17-19.

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第8篇

1 指导思想与目标

(1) 指导思想。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遵循“政府部门主导, 社会力量参与, 完善运行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 服务亿万农民”的基本原则, 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核心, 以优化配置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为重点, 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 发展目标。

通过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到2015年, 农业和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 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得到充分发展,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完善, 基本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化的需要。

2 框架构成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变动。基本框架主要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 以及与之发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1) 信息基础设施。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2) 信息资源。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 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整理、分析的信息。从来源上分, 有政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从内容上分, 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3) 人才队伍。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支撑。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管理队伍, 推进管理方式创新,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要打造一支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 加强信息技术创新,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服务队伍, 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4) 服务与应用系统。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服务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 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 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应用系统必须做好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 防止重复开发建设, 讲求科学、实用, 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5) 规则体系。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 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 (站) 建设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安全防护、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6)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3 主要任务

(1) 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 以信息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发展精准农业。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 加强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信息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条重要渠道,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成效。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 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 实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 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 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3) 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形成。

加强粮食生产预测预报, 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监测信息系统, 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 健全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服务能力, 鼓励农业电子商务实践, 积极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各地特色种养业、特色产品信息平台, 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4) 以信息化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 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大力促进农村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务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5) 以信息化培养新型农民。

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育资源, 结合“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 以信息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

这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的重要途径, 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紧迫任务。

1) 推动农村电子政务。

依托互联网, 集约建设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门户网站, 合理配置信息化公共服务资源, 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村务信息网络示范平台, 实现农村财务、选举、固定资产、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信息公开, 为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建立信息通道。开设农村政务电子信箱, 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增强农民参政议政能力, 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党建工作信息化, 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提高, 增强党员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工作;

2)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平台资源, 推动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满足农民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建立农村社区网页, 促进信息交流;

3) 服务农村家园建设。

应用信息技术, 开发乡村规划决策系统,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对村容村貌进行系统规划, 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农村建设方案。有条件的地区, 可结合村舍改建, 利用宽带、有线及闭路电视等手段, 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进行监测, 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农民建设环境优美家园提供服务;

4)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依托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 提高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率和监测能力。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 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 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

在乡镇建设信息服务站, 在村建设信息服务点, 是把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落在实处的重要组织保障。乡村两级信息服务站 (点) 具有乡村事务管理、信息交流共享、信息服务聚合、农民信息培训、文化生活娱乐等综合功能。

1) 建设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

依托乡镇农业各站, 建立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服务点, 可与党员远程教育点、科技 (文化) 书屋等合并, 也可利用协会、合作组织以及经纪人、种养加大户的力量建点。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建设要具备人员、设备、场所、制度等基本条件, 要面向实际、坚持实干、求得实效, 让农民得实惠。分别建立城郊工矿区、粮食主产区、边远落后地区、特色农业区及乡村旅游区信息服务示范站 (点) , 实行分类指导;

2) 强化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功能。

加强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与相关业务的协同, 利用乡村信息站 (点) , 提高乡村两级事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代理代办政府事务, 促进乡务村务公开, 完善乡村事务管理;用“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实现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提高信息获取、信息应用能力;为村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服务,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 创新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服务模式。

积极鼓励乡村信息服务站 (点) 运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 开展面向农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

4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级农业部门要明确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组织协调机构, 研究解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引导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2) 建立健全法规与标准。

加快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推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研究制定相关软硬件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采集和处理标准等, 重点制定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 加快制定农业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3)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建设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数据库, 推动农业各行业和其他涉农部门资源整合。积极鼓励科研部门、院校和企业研究开发低价位、易推广、简单实用的信息技术产品, 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 创新投入机制与运营机制。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 第9篇

从强国建设的提出、再到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行动计划, 2014到2020年中, 首次明确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为我国的发展目标, 之后在国务院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71号文)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知识产权强国与制造强国、战略强国列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三大强国战略。

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实际上是理论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在好的理论基础、战略规划的基础上, 必须有好的落地措施来实现,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如何通过现有的工作基础和发展优势来集聚力量建设强国, 正是我们管理部门一直在思考、探索并付诸努力的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 主要承担了指导地方知识产权工作的任务, 我们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规划的国家与省市联动以及点线面结合的整体发展思路, 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强局和强企, 而这个思路体现了国务院的71号文已经被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实施。下一步, 就如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我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总体考虑、面临的主要任务、下一步推动的路线图、如何保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目前的工作安排等五个方面做一个汇报, 以促进大家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的工作有所了解。

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总体考虑来讲, 应由目标、思路、定位、基础来阐述强省与强国的关系及工作基础, 以及强省与国家知识产权中心工作的关系、如何建设强省、建设什么样的强省这些问题。知识产权强国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的战略部署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随着30多年来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面临的产业化升级、国际竞争、对外合作和改革的需要, 知识产权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而建设什么样的强国, 在71号文里已明确提出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知识产权强国和强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从静态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力上来讲, 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运用知识产权竞争规则。其次从意面上来说, 我国知识产权规模大、结构优、保护强、管理好、贡献多、质量丰富、价值高昂同时知识产权强国的提出更是一个指导性文件, 因为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个目标, 我们需要用很多实现强国的手段和措施, 归结起来, 可以是通过知识产权工作能力的提升来促进形成国家发展的优势, 进而形成知识产权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的整体的体现。

知识产权强国的特征, 未来主要表现在制度合理、产业发达、企业竞争力强,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稳定, 知识产治理能力和水平较高。作为强国, 国家强不强, 它一定是体现在若干个强省。一个区域的发展则体现在若干个城市的率先发展, 而一个城市的产业支撑又会回归到企业这样一个最大的创新主力上来。因此, 在强国建设的过程中, 强省、强市、强企, 包括未来的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会构成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 而这个过程不是靠一个系统来推动的, 应该是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的力量,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强国不是闭关锁国、不是盲目自信, 而是应该发展到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去, 所以我们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甚至要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推动者、领跑者, 要实现国内外的统筹。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前期已经有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几十年来在探索中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但我们过去的工作远远没有实现管理的体系化, 政策呈现碎片化。在强国建设中能更多的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理论基础上, 要将强省、强市、强企作为实践的载体, 支撑强国的建设。具体到局省市联动过程中, 一是搞懂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这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二是要统筹一盘棋, 从全国的角度谋划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三是要构建一个网络, 把创新主体、服务主体等对知识产权有方方面面需求的主体网罗起来, 最后我们必须拧成一股力量, 凝心聚力, 共同来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省国合作会商是未来推动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机制。强省建设中未来必然会体现三个特征:一是“高”, 因为省级人民政府作为强省建设责任的主体, 通过会商的机制将更多中央的部署在省工作中能够体现。二是“新”, 首先是理念新, 我们不是提出知识产权强国, 而是要把知识产权强国融入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中、融合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中、融合到重点区域的发展战略中, 要用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工作;其次是机制新, 本次工作合作会让一些后续的合作形成好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再次是措施新, 针对当前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出更多的创新举措, 来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三是“实”, 主要是贴近地方实际、追求实效。

从省域知识产权来说, 强省建设未来必然是若干个城市来支撑。在现有的城市工作体系中, 这十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已经形成了64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169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进而形成以试点促条件保障、以示范促能力提升、强市促高端发展。从企业层面来说, 在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这同样纳入到了71号文的工作目标中, 希望在这个基础上, 能够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 以此来支撑未来强国的产业发展。

综合上面阐述, 将强省工作定义为:先行探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路径和举措。在强省支撑建设过程中, 尤其要体现出辐射, 将有限资源优先分配给一些省份, 而且要通过这个过程形成若干个创新高地、发展高地。强省建设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四大板块:东部的创新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的振兴, 要与现在的三个支撑战略的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 落实好71号文行动计划的一系列文件措施,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 加强纵向互动和横向联动, 打造一系列的载体平台。现在71号文的发布已经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要有清晰地施工图, 而强省建设就是未来发展的施工图。在强国建设中71号文的摸索过程中, 我们希望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知识产权强省的建设方案、相对意见、战略指导, 我们更希望能够有具体可行的方案, 强省文件能够系统地策划一个省、一个区域未来如何去实现知识产权的发展来支撑强国建设的主体, 这是我们整体工作设计的初衷。

在强省建设的过程中, 要实现三个布局。一是空间上的布局, 结合四大板块和三个经济带来实现。二是时间上的布局, 从强国建设目标来看, 2015-2030这15年中要实现的若干目标, 在这个时间维度上划分了三个阶段。中国各省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的省份应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而其他的省份, 我们将突出支撑、实现弯道超车, 同时也有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 提出建设特色型省份, 以特点鲜明, 以后发优势来共同支撑起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架构。三是在路径方面, 先行探索, 选择一部分有条件的省份率先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与强国建设顶层谋划, 形成良好的支撑互动。最终, 希望能够建设3到4个知识产权引领型省份, 培育5到6个知识产权支撑型强省, 4到5个知识产权特色型强省, 不同的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发展目标。

在知识产权强省的任务中, 体现出了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分类评价的任务考核理念, 针对引领型强调的是全链条的升级, 支撑型是在重点环节上予以带动, 特色型主要是通过知识产权来实现局部的特色发展。在知识产权强省的任务中又要取本省和国家其他的重大文件中对知识产权做出的整体部署和要求, 在实践上, 将知识产权理论研究阶段成果实施运用到建设规划过程中。在引领型强省中突出的是知识产权的全面改革、密集型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生态体系制度的建设、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等特征;在支撑型省份强调的是在利用和保护的重点环节加强改革, 要通过知识产权推动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提升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形成一个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在特色型的省份里, 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 如在传统知识方面, 在偏远山区通过地理标志或其它的方式来发展农业经济, 同时, 支持这些省份, 将自己的特色产业, 借助知识产权力量不断做大做强, 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而强化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也是特色型强省的一个重要发展举措。通过这种整体带动协调、查漏补缺的发展方式逐步弥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时间上, 将知识产权强省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试点探索。从2015年到2020年, 同时配套相应的政策指引从强省建设试点省的工作启动, 到2020年的新节点, 依据试点探索经验形成一个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指导意见, 同时还会印发相关的工作指引, 希望这种体系化、规范化发展, 为未来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第二个阶段, 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广经验深化省域知识产权的发展。2025年到2030年希望建设15个知识产权强省, 到2030年, 希望能够优化中央及地方的知识产权资源来强化强省建设示范省的引领带头作用, 能够形成整个强劲崛起的知识产权群体, 推动强国综合实力的整体增进, 这样构建三级发展的建设目标, 真正支撑推动我国迈入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的行列。

知识产权强省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 而应该参与到政府的政务工作中去, 因为这个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战略部署。因此要通过整个国家的机制来推进各个地区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同时要能够确立目标、分解重点任务, 依照现有的工作体系, 从市、县、区、企业的不同层面推进改革。在保障条件里, 需要加强后期的督导、评估和考核, 要加强在过程中的督导, 在建设过程中, 对相关的工作和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核, 同时要进行阶段的评估。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第10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校园网建设在国内高校的普及和应用, 基于互联网和校园网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不断被提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实现从环境 (设备、教室等) 、资源 (图书、讲义、课程等) 到活动 (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 的全部数字化[1]。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 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传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集中在校园网络、一卡通的搭建, 及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系统、网站和OA系统。这种建设思路大都始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应用需求, 各职能部门以突出自身业务特点为出发点独立创建系统, 导致业务系统各自为政, 信息化整体效率降低, 没有考虑学校整体运营的需求, 缺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结合赤峰学院的管理理念和存在的区域性,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规划, 应以学校营运的需求为纲, 充分借鉴企业运营管理流程, 以“学生培养全生命周期”为线索, 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 利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规划和建设地区性高校的数字化校园。

二、建设原则与总体建设目标

2.1建设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的确定, 需要从学校的整体现状出发, 全盘考虑。其中涉及众多的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 因此, 要想全面的推动实现校园数字化, 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目前我校的发展现状, 显然不适合这种全面的数字化建设。因此,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从我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 根据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 以及各部门业务流程的特点, 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出发, 进行系统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和开发, 制定合理的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方案, 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做到满足学校现状的需求。

2.2建设目标。

(1)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平台, 实现校园各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校园网各类数据的统一规划、存储和管理, 做到基础信息一次录入, 跨部门可以实现信息检索和重复利用信息。 (2) 实现基于网络的工作过程, 为学生, 教师, 教学、行政管理者, 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工作手段。有效缩短事务处理周期, 实现无纸化工作、远程工作、异地工作等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3) 实现基于网络的学校各业务部门的任务计划、执行情况跟踪、执行结果评价。 (4) 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系统, 并使用统一用户认证系统为各种网络系统服务,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2]。

三、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

3.1设计理论。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一般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 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建设方案。顶层设计是将各种信息具体化, 着重于信息系统的建设, 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影响因素, 进行统筹考虑, 理解和分析影响系统建设的各种关系, 从全局的视角出发, 进行整体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的设计, 并做出各种管理和技术决策, 提出体制和业务的改进建议。目前, 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有以下三种:

1. 基于URP架构数字化校园。

U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大学的先进管理思想, 全面地集成、管理所有资源信息, 并提供决策、计划、管理、运行以及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

2. 基于知识管理架构数字化校园。

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 让技术、过程与组织管理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进行有机结合, 避免数字化校园的构建以技术为中心、相关技术部门为主导、花巨额资金建好后得不到充分的应用。

3. 基于SOA架构数字校园。

SOA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技术、一种顶层设计方法。SOA架构数字化校园可以有效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和界面集成, 更好地整合数字校园的各种业务, 提高数字校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但是采用SOA架构, 成本比较高, 很多高校无法承担。其次在技术方面, 基于SOA架构的产品对用户的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高校做SOA技术的研发, 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探索[3]。

针对赤峰学院的管理理念和实际情况,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是借鉴企业管理流程,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规划及就业后的职业生涯为主线, 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与学校的运营管理相互结合, 形成以学校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 以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管理支持为支撑点, 以学校门户网站为出口的信息化系统架构。

整体架构

3.2设计方案架构

数字校园设计方案架构以校园网为基础, 在校园网上进行多种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实现校园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经营管理系统, 以学校运营支持为出发点, 通过统一的身份验证平台, 实现教师、学生、教职工、教学资源数字化, 形成数字化校园模型。最后完善学校辅助部门的业务系统, 实现网络化教学和网络化管理。

3.3建设内容

3.3.1学校门户 (信息门户) 。

学校门户为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信息访问入口, 凭借身份认证获取与其身份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访问权限。校园信息门户为教师、学生、教职工、学校领导、外部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有:学校介绍、机构设置、校内外新闻、院系动态、通知公告、科学研究、公共信息查询等。

3.3.2学校经营管理系统。

学校经营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 它为数字校园的所有业务系统提供最基础的数据, 所有业务系统的单点认证, 接入业务系统的管理等功能。

1.教务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基本信息管理、教学基本信息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学生成绩管理、题库管理、教材管理以及公寓管理等。

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创建和集中”, 生成、收集和整理各类教学材料和资源;可以针对不同角色进行空间分配, 同时对相关资源操作进行授权。这样既可以实现信息充分共享, 又可以保障各种信息资源的安全, 做到简洁、高效、有序地管理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

3.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师生在线交流、在线模拟考试、学生评价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系统, 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在规定时间范围内, 与学生进行在线答疑, 学生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

在线考试要考虑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试系统启动后, 所有用户统一从考试系统启动菜单或桌面图标登录, 系统默认三种安全角色:维护人员、考生、考官。其他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访问。

学习系统还包括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在系统中, 老师不但可以看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 企业用人单位通过授权, 也可以在网上查阅学生在校档案及表现, 还可以通过输入专业课程等信息, 来筛选合适的学生。另外, 通过本系统还可记录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价反馈, 有利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4. OA系统。

OA系统是指用网络和OA软件构建的一个单位内部的办公通信平台。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的邮件通信、信息发布通讯、公文流转、个人事务、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工作, 用于辅助办公。

5. 图书管理系统。

数字图书管理系统, 是根据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求及业务流程的特点而设计开发。采用国家标准图书管理方式, 及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图书馆的书籍库存、书籍借阅等进行完善的资源管理和多元化的阅读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包含五大类功能:纸质图书管理、电子图书管理、读者管理、管理员权限管理和图书馆信息发布管理。

6. 财务系统。

财务系统主要是对学校的资金收支进行管理, 由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往来管理、报表与分析、出纳管理、现金流量表、系统维护八大模块构成, 全面满足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帮助学校从全局视野出发, 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 做到对学校各项业务的精细化控制, 降低学校财务与运营风险。

3.3.3统一身份验证平台。

统一身份验证平台主要包括:平台管理、人事中心、卡务中心、结算中心四个子系统模块, 为学校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信息管理。建成以“校园卡”为主的系统操作平台, 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校园卡集身份、借阅、消费、上机、医疗、出入公寓等功能于一体, 代表持卡人的身份, 在卡上可自由充值和消费。此外, 校园卡还可以与用户的银行卡关联, 持卡人通过圈存等方式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 赋予“校园卡”系统金融功能, 在校园内做到一卡通用。

3.3.4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首先需要确立全校统一的信息化编码标准, 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实现中心数据库与各部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源, 为整个学校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存储, 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保障[4]。

3.3.5网络基础设施平台。

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 提供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该平台由系统硬件平台 (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和系统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组成。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 包括建造和完善网络中心机房, 改善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在全校主要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等部署无线网络设备, 增加互联网出口带宽, 以适应各类应用中对流媒体播放、实时视频交互等大数据量传输的支持能力。

四、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 它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工程, 而是一个复杂庞大、协调面广、要求精细的系统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固定的建设标准和模式, 它的发展要与学校的规模和实际情况密切关联, 建立适合自己地区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吴静, 宿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 (10) :71-78.

[2]李永生.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大众科技, 2011 (10) :71-74, 32.

[3]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 (4) :39-50.

总体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宽带城域网;网络服务;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2

Broadband IP MAN Overal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ase Optimization Study

Zheng Yan

(China Tietong Beijing Equipment Maintenance Center,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The broadband IP MAN related issues are discussed,including broadband IP network design needs to consider the main issues,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network construction,network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specific strategies,which improve the Metr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o provide quality network services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Broadband MAN;Network services;Network planning

IP城域网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直接向用户提供以LAN接入为主的宽带接入业务的网络。网络技术和IP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使IP城域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城域网的建设成为所有ISP追求的目标。但正是因为城域网出现比较迟,技术比较新,所以在IP城域网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宽带IP城域网总体设计和建设方案的优化展开以下探讨:

一、IP城域网网络总体设计的原则

(一)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IP城域网既是定位为覆盖城域范围的为用户提供就近接入和为用户实现新业务扩展的公共网络平台,从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结构的设计、路由策略的定制到功能模块的定位都需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各层次节点的设计方面,因为汇聚点尤其是接入节点的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每一个IP城域网的节点和POP等的设计都标准化、模块化,就可以使网络呈现简单的模式,十分便于管理,也利于网络的扩展。

(二)网络多维扩展原则

在设计电信级运营网络的时候,无论是网络骨干网、汇聚和接入,还是用户端,都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结构的可扩展性。例如:网络主干带宽的可扩展性,POP接入和其他边缘节点接入的可扩展性,用户接入的可扩展性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可扩展性,才可能在城域网滚动发展中不受到牵制。

(三)三层网络冗余技术设计

尽管IP城域网覆盖范围小,但是他是作为一个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是直接反应服务质量的窗口。所以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同样要考虑电信级网络应具备的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公共信息网的基础平台,网络可靠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而网络的冗余设计显得的至关重要。必须从网络的各个节点去考虑避免单点故障,一般说来可以从核心、汇聚及核心与汇聚的连接等三个层次来设计网络的冗余。

二、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方案分析

根据不同地区IP业务的发展情况,归纳目前组建IP城域网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

在IP业务量大的城市,IP城域网骨干层将直接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来组建,并以GE(吉比以太网技术)方式组网为主,PoS连接为辅,中继采用市内光纤或传输连接。对于IP业务量大的城市,考虑到需要处理的IP数据包比较多,只有采用高速路由器才能处理过来,并且当IP业务量比较大时,IP层面的流量控制和服务级别划分(CoS,服务等级)等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功能只有高速路由器才能提供,所以对于业务量比较大的城市,应该采用高速路由器来组建IP城域网。

(二)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

对于业务量中等的城市,可采用高速LAN交换机(同时支持第二和第三层)为核心来组建IP城域网,并完成以GE方式组网,中继采用市内光纤或传输连接。

(三)依托广域骨干网节点建设简单IP城域网

对于业务量小的城市,可依托已建的广域骨干网节点来组建简单的IP城域网。在IP业务量小的城市,考虑到需要处理和承载的IP数据包不是特别多,并已建的广域网节点资源比较富余,为了充分的利用已有的设备和资源,可以依托当地的广域骨干网节点或广域网延伸节点,组成简单的IP城域网(不成为单独的AS路由域),为当地的信息大厦和小区提供宽带接入。根据当地IP业务量的大小,这种简单IP城域网可以拥有单独的核心节点或者只是简单地以广域网节点为核心节点。

三、宽带IP城域网优化策略和思路

IP城域网优化最终目标是实现“多业务、强管理、低成本”的可控、可管、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IP城域网优化建设。笔者主要从传输方案、网络结构和业务组织3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传输方案优化

目前,宽带IP城域网的主流传输技术主要有:MSTP/MSPP、PBT、RPR技术和DWDM/CWDM技术等。

MSTP/MSPP是在SDH技术基础上增加“多业务”能力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MSPP技术能够提供多种物理接口,进而满足新业务快速接入。同时MSTP/MSPP还具有传输的高可靠性和50ms内的快速保护倒换功能。MSTP/MSPP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合原有网络及新的业务需求,但不足之处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

PBT技术是在PBB标准之上改进而来的。有效结合了以太网和MPLS的特征,便于运营商节约成本。不足之处是PBT只能支持环形组网,对组播的支持和灵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长远看,PBT适合于流量相对稳定的电信级城域网的建设。

RPR是一种为传输IP分组而优化的传输技术。它能够高效支持多播/广播业务,支持IP包的優先级以及其它IP业务控制功能,并吸收了SDH系统50ms环保护特性和吉比特以太网的经济性。但从成本方面看,由于RPR采用硬件环的方式,成本比较高。

DWDM/CWDM是采用波分复用方式进行数据同步传输的技术。WDM系统传输容量很大,可大量节约光纤资源。还可以传输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并能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另外,WDM技术也是比较理想的扩容手段。由于其具有易于重构、易于扩展等优点,已成为未来高速传输网的发展方向。但目前WDM系统的网络管理尚不成熟,与传统系统间互连、互通性需进一步加强。

(二)网络结构优化

网络结构优化以理清网络拓扑结构、优化业务流量和流向、实现对用户的管理控制、增强网络对业务的适应能力和调配灵活性为主。

为了解决目前IP城域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以路由型IP城域网代替交换型IP城域网。在核心层,通过路由器与CN2骨干网路由器互联实现IP城域网与CN2间的策略路由转发,同时核心层尽量采用一些高端路由设备,如Cisco的12xxx系列路由器、Juniper的T640和华为的NE16E等高端路由器。在汇聚层,为更好地实现对用户和业务的控制和管理,应分布式设置BRAS、业务路由器SR等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让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以下的接入层网络为二层网络,做到二三层网络分离。在接入层,为保证用户带宽及业务的服务质量,接入层网络结构层次应简化,建议从业务接入控制点BRAS/SR到用户终端之间的设备层次不超过3级,环路上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不能成环的链路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以保持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网络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实现业务控制点QoS策略的集中统一部署,减少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等问题。

(三)业务组织优化

业务组织优化主要包括服务质量、业务(包括接入方式、计费与结算、宽带用户管理等)、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优化。

服务质量优化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实施各项IP QoS技术,使运营商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资源及其使用,在单一网络平台上融合语音、视频及数据等多种业务,能够在现有网络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特色的差别业务。

业务优化主要是通过BRAS/SR实现用户的访问权限、安全、QoS、增值业务的提供和控制等,实现用户唯一标志、端口溯源、限制用户恶意申请IP地址以及用户非法代理等,并采用RADIUS协议传送用户的认证、鉴权、计费信息。网络管理和安全优化主要是将IP城域网的网管系统通过特定的接口与综合网管系统连接,以实现综合的资源、故障、性能等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运行安全和业务安全。

四、结语

目前,随着数据网络的发展,上网用户迅速增长,如何为用户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特别是因特网访问业务,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而IP城域网将是为用户提供宽带IP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这需要我们广大行业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学军,朱英军.宽带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余少华,陶智勇.城域网多业务传送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总体建设 第12篇

全区14个地级市建委分管领导及负责人, 建设厅计财处、房产处、村镇处、城建处、房改办等有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自治区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和自治区统计局的有关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据介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确保全区6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 建设厅于今年3月将自治区政府下达的建设领域1290亿元的投资目标任务分别下达给各市。今年1至5月份, 全区建设领域直接相关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90亿元的38.4%。其中,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2.72亿元,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亿元的40.7%, 房地产行业完成投资276.27亿元, 完成目标任务730亿元的37.8%, 全区农房建设完成投资56亿元, 完成年度任务160亿元的35%。总体来看, 我区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政府投资拉动效果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 投资增长回落速度逐步减缓;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进行, 投资进度良好;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投资稳步增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如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征地拆迁难度大, 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等。

自治区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自治区统计局投资处负责人分别通报了我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及下半年和明年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政策方向等。

会上, 各市建委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上半年建设领域投资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的工作措施、思路, 并对全年的投资工作形势作了预测。建设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就所分管的工作作了布置。

上一篇: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下一篇:电磁场有限元分析